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经济思想史投稿期刊

发布时间:

经济思想史投稿期刊

经济理论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2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430072) 3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5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长春市人民大街长春税务学院(130021)6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7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8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610074)9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市八里台南开大学(300071)10 财贸研究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1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楼(100871) 12 学术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联合会 广州市黄华路四号之二(510074) 13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大学 武汉市武珞路114号(430064) 14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5 探索 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400041) 16 当代经济科学 陕西省财经学院 西安市纬二街(710061) 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3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497室(200020) 4 西亚非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非洲研究所 北京鼓楼西大街158号(100720) 5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1104信箱(100007) 6 东北亚论坛 吉林大学 长春市解放大路123号(130023) 7 经济学动态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8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2号(100081) 9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东院(100007) 10 当代亚太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100007) 11 现代日本经济 吉林大学,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 长春市解放大路123号(130023) 12 亚太经济 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 福州市柳河路18号(350001) 1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14 国际贸易 中国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15 国际贸易问题 中国外贸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0029) 16 欧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493室(100732) 17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33) 18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改名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江苏亚欧区域经济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19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5层(100732) 20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研究室 北京西城区西斜街36号(10003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商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经济改革与发展(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街25号(100834) 3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12层(100011) 4 特区经济 《特区经济》编辑部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咀西路椰数花园一栋二单元401室(518048) 5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6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科院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科院(610072) 7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经济学会,云南省经济研究所 昆明市东风东路156号(650041) 8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55号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9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10 经济纵横 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 长春市文化胡同2号(130061) 11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2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505室(200020) 13 特区理论与实践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广东省深圳市爱国路市委党校综合楼11层(518003) 14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5 江苏经济探讨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16 湖南经济 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体改委 长沙市五一中路韭菜园新富城富安大楼四层一号(410011) 17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市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18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9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大学 武汉市武珞路114号(430064) 20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京经济学院 北京市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100026) 21 南方经济 广东经济学会 广州市黄华路4号之二(510050) 22 浙江经济 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 杭州市省府路九莲村19号(310007) 23 中国劳动科学 劳动人事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100029) 24 港澳经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 广州市东山新河浦路6号之一(510080) 25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国家计委(100824) 26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市武汉大学经济学院(430072) 27 经济改革 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经济体改委 西安市陵园路南路7号(710061) 28 改革与理论 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郑州市政三街1号(450003) 29 改革与战略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 南宁市新竹路5号(530022) 30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31 中国房地产 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 天津市和平区南海路和安里6号(300050) 32 物资流通研究 辽宁省物资集团,了声物资流通协会 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54号(110001) 33 城市改革与发展 成都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成都银丝街24号(610017) 34 北方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 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8号(010020) 35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55号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36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37 中国物资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中国物资流通协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100834) 38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内(361005) 39 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学报 河南财经学院 郑州市文化路80号(450002) 会计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100820) 2 上海会计 上海市会计学会 上海市山西路(宜山路口)2230号1415室(200233) 3 财会研究 甘肃省财政学会 兰州市东岗西路616号(730000) 4 中国审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甲4号(100086) 5 财务与会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100036) 6 中国农业会计 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会计学会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7 广西会计 广西会计学会 南宁市桃源路广西财政大厦(530021) 8 财会通讯 江西财经学院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21号(430070) 9 四川会计 四川省会计学会,四川省财务成本研究会 成都市南新街37号(610016) 10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市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11 财会月刊 武汉市财政局 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19号大院内(430022) 12 审计与经济研究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市北圩路77号南京审计学院(210029) 13 财贸研究:安徽财贸学院学报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4 审计理论与实践 辽宁省审计学会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路38-1号辽宁省审计学会(110032) 15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410079) 16 山西财经学院学报(改名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山西财经学院 太原市南内环街339号(030012) 17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内部审计学会 北京市白石桥路甲4号(100086) 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2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会 北京市西郊白石桥路30号(100081) 3 农业现代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长沙农业现代化所 长沙市马坡岭(410125) 4 农业经济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沈阳市东陵马官桥(110161) 5 中国农垦经济 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心 北京市西四砖塔胡同56号(100810) 6 农场经济管理 黑龙江农场管理学会,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会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41号(150036) 7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8 林业经济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安外胜古南星17楼(100029) 9 农村经济 四川省农村经济学会 成都市青羊宫社科院(610072) 10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11 农村经济导刊 浙江农村工作办公室 杭州市武林路戒坛寺巷25号宏昌宾馆写字楼一楼(310006) 12 江苏农村经济 江苏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 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7栋(210013) 13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4 江西农业经济 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农业经济协会 南昌市北京西路江西省农业厅大楼506室(330046) 15 世界农业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100026) 16 南方农村 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广州市五山白石岗(510640) 17 乡镇经济研究(改名为:乡镇经济) 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农村经济培训中心,合肥农村经济管理学院 合肥市西郊蜀山南(230031) 18 生态经济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 昆明市五华山省政府18工程办公室(650021) 19 农村发展论丛 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南昌市中共江西省委大院综合大楼二楼(330006) 20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白石桥路30号(100081) 21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22 中国农业会计 农业部财务司,中国农业会计学会 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100026) 23 渔业经济研究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学会,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哈尔滨市道里通江街178号(150018) 24 中国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号(100011) 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2 经济管理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3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煤炭科学院总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和平里煤炭科学研究院院总院经济所(100013) 4 中外管理 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中心 北京市玉渊潭公园望海楼宾馆《中外管理》发行部(100038) 5 福建论坛.社会版 福建社会科学院 福州市小柳村(350001) 6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声社会科学院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610072) 7 企业经济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投资公司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55号(330006) 8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12层(100011) 9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10 经济工作通讯(改名为:中国经贸导刊)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甲3号(100037) 11 现代企业导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A2号中化大厦601室(100045) 12 经济纵横 吉林省经济学团体委员会 长春市文化胡同2号(130061) 13 浙江经济 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 杭州市省府路九莲村19号(310007) 14 上海企业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上海企业管理协会 上海市延安中路988号(200040) 15 建筑经济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学术委员会 北京市西外车公庄大街19号(100044) 16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7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成门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8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经济学会,云南省经济研究所 昆明市东风东路156号(650041) 19 企业活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郑州市文化路50号(450002) 20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21 改革 重庆社会科学院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400020) 22 经济论坛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23号(050051) 23 企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100044) 24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北京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100081) 25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05室(200020) 26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京经济学院 北京市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100026) 27 企业家 湖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武汉市武昌民主路250号(430061) 28 工业技术经济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 长春市人民大街732号(130021) 29 经济师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030006) 30 集团经济研究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苏州企业集团研究会 江苏省苏州市胥江路45号(215002) 31 经营与管理 天津市企业管理学会 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路16号(300191) 32 国有资产管理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三里河2区11号楼乙楼二层(100045) 33 经济改革与发展(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街25号(100832) 34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35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校内(100872) 36 邮电企业管理 人民邮电报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宛路11号邮电新闻大厦(100029) 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国际贸易问题 中国外贸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对外贸易大学(100023) 2 商业经济研究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45号国家内贸局东楼(100801) 3 商业经济与管理 杭州商学院 杭州市教工路29号(310035) 4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100837) 5 国际经贸探索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 广州市白云区大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10450) 6 国际贸易 中国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7 中国物价 国家计划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北京市月坛北小街2号(100837) 8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9 北京商学院学报 北京商学院 北京阜成路33号(100037) 10 价格月刊 江西省物价局 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317号(330006) 11 对外经贸实务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协会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路198号(430079) 12 商业研究 黑龙江商学院 哈尔滨道里区通达街138号(150076) 13 财贸研究:安徽财贸学院学报 安徽财贸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43号(233041) 14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15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6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对外贸易大学 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00029) 17 商场现代化 国家国内贸易局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11号楼(100045) 18 江苏商论 江苏省贸易厅,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 南京市中山北路101号(210009) 19 商业经济文荟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 广州市东山菜园东19号(510080) 20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 北京市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100710) 21 国际商务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上海古北路620号(200335) 财政、国家财政类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财政研究 中国财经学会 北京市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科研所(100820) 2 税务与经济 国家税务总局,长春税务学院 长春市人民大街102号(130021) 3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黑石礁东北财经大学(116023) 4 财会研究 甘肃省财政学会 兰州市东岗西路616号(730000) 5 财贸经济 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6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等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7 湖北财政研究 湖北省财政厅调研室,湖北省财政学会 武汉市武昌洪山路省财政厅(430071) 8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学院 南昌广庐山中大道江西财经学院(330013) 9 四川财政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财政学会 成都市南新街37号四川省财政厅内(610016) 10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11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 北京市玄武区枣林前街68号(100053) 12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西直门外学院路39号(100081) 13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市外西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610074) 14 上海财税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九江路60号(200002) 15 税收与企业 山西省税务局,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太原市水西门大街64号(030002) 16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410079) 17 财经论从 浙江财经学院 杭州市文一路西端浙江财经学院新址(310012) 18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经济研究所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200433) 19 涉外税务 中国税务学会国际税收研究会,深圳市税务学会 广东省深圳市松园路11号(518008) 20 中国财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北京市万寿路乙27号北京187信箱(100036) 21 中国税务 国家税务总局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学街68号(100053)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核心期刊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金融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郑州市丰产路21号河南省人民银行(450002) 2 银行与企业 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武汉支行 武汉市武昌中南路69号(430071) 3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8号华融大厦金融研究所(100037) 4 金融管理科学(改名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南省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郑州市郑花路29号(450008) 5 国际金融 中国银行总行 北京市西交民巷17号(100818) 6 金融与经济 江西省金融学会,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省南昌市铁街25号11楼(330008) 7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北京市区郊民巷17号(100031) 8 中国投资管理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北京市复兴路丙12号建行总行转(100810) 9 财贸经济 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100836) 10 农村金融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金融学会 北京市复兴路甲23号中国农业银行(100036)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湖南财经学院 长沙市西河石佳冲湖南财经学院新址(310012) 12 财金贸易 山西省经贸委等 太原市迎泽大街229号山西省贸易大楼7层西端(030001) 13 广东金融 广东金融学会 广州市沿江西路137号南楼4楼(510120) 14 中国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街3号(100055) 15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学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路18号银都大厦802,809(200120) 16 投资研究 中国投资学会,中国建设银行行政研究所 北京市金融大街25号中国建设银行行政研究室(100032) 1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北京市西郊民巷22巷(100031) 18 上海保险 上海市保险学会 上海市九江路60号(200002) 19 证券市场导报 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圳市深南东路5045号深圳证券交易所14楼(518010)

中央媒体名单严格意义上的中央媒体名单:报纸类中央媒体: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

经济思想史研究不是c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经济思想史研究"不是C刊的主要原因是其影响力和学术水平较高。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求,C刊是指影响力较低、学术水平一般的期刊,其主要刊载本地区学术研究的初步成果和实践经验。

1.本刊适用的文章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学术性——有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资料的学术文章。(2)评论性——有一定理论水平、思辩性强和具创新观点的评论性文章。(3)实证性——来自经贸实践、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实际问题的调研和调查与研究报告。(4)导向性——充分关注和反映经贸管理部门和经贸学术界的理论与实践动态和信息。介绍和宣传经贸学术界较有影响的科研和学术信息、观点综述等;推荐评价国外其它重要经贸类期刊发表的重点文章。2.来稿须观点鲜明,主题突出,文字力求精练,一般不超过7000字(含注释、参考文献)。本刊对来稿在不改变作者观点的情况下有删改权。3. 注意学术论文的编排规范化。来稿应附有文章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四项的中英文对照以及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籍贯、职务职称、研究方向)。摘要应为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不要出现介绍性或者评价性的语言,一般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100个单词)。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可选3~5个。4.来稿请列出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本刊采用文尾注,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示,如①②③……。参考文献,著录项目要齐全、规范。根据有关规定,文献出现的先后序号应以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来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圆点结束。即:[8]作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年(期)及版本.示例[8]罗尔.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参考文献写在注释之后。5.学术论文请加封面页,正文部分请勿出现作者姓名以便匿名审稿。来稿格式应依次给出:篇名→作者姓名→单位(含单位名称、所在省市、邮编)→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题目→英文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6.本刊发表的署名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文责自负。7.作者自发出稿件之日起3个月内如未收到本刊要求寄盘或发E-mail的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8.稿件请直接寄编辑部,如通过E-mail投稿的,仍需另寄打印文本一份。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

经济思想史论文发表

马丁·布朗芬布伦纳(Martin Bronfenbrenner,1914-1997年),享誉国际的经济学家。1934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如罗斯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及密歇根州立大学等。从1971年起,他在杜克大学担任坎南经济学讲座教授直到1984年退休,退休后,他一直在日本的青山学院大学任教,直到l990年。他一生发表了25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5部专著。其著作涵盖的主题包括收入分配理论、货币经济学、财政理论、商业周期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经济思想史及国际经济学等。他的学术成就使其成为美国科学艺术院院士和美国经济学会的杰出会员。

赵乃抟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赛利格曼,学习经济思想史。所以他不仅有着扎实的国学根基,还系统学习过西方经济思想史。加之当时去古未远,乾嘉学风余绪尚在,因此他在研究经济思想史时很容易受到近代史学家治学方法的影响。史家治史有两大要害,其一在于史料之搜集与运用,其二在于史识之高下。因此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没有史料就不能讲,不能空说。”在具体操作上,乾嘉学派讲究“言必有据,凡立一说,广征博引,凡引资料,必经精审”,“广集史料,据实立说,精于考辨,严于取舍”。这些史家精神与方法,早在其博士论文《理查德·琼斯:一位早期的英国制度经济学家》就有涉及。理查德·琼斯这样名不见经传的经济学家,在当时属于较为偏僻的选题,由于史料缺乏,此前一直无人涉足。但赵乃抟却以我国史学家之精神,钩沉辑玄,收集到琼斯出版文章、著作和与琼斯相关的文章、著作几十部,对此导师赛利格曼大为激赏。1936年是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160周年,赵乃抟写了一篇《国富论学说述原》,把斯密思想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他在材料上下过极大功夫,所引用的相当一部分材料都很罕见,至今尚未看见其他经济学家研究过。赵乃抟一生著述颇丰,仅在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就发表论文《近40年来经济科学之发展》、《经济理论与财政政策的联系》、《经济阶级和社会理想对于经济理论之影响》、《静态经济与动态经济》、《经济循环中萎缩姿态的象征与因素》、《遗产税之性质及其社会意义》、《我国工业化的经济条件》、《对于我国地政问题的管见》、《现代企业的4大连锁及其4大过程》、《家庭经济之真铨》、《经济建设的远景和近景》等50余篇。但作为研究经济思想史的一代宗师,真正能反映其学术风貌,成为传世经典的著作莫过于《欧美经济学史》与《披沙录》两部大书。《欧美经济学史》是一部研究欧美经济思想史的著作,本是赵乃抟多年来为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经济思想史课程所用的讲义,后经整理润色,初稿成于滇南之鹅塘。遗憾的是,此书本欲于1948年出版,但由于政治形势巨变,正中书局携纸型与原稿迁往台湾。不久又因两岸对峙,未能在大陆出版。但“在台北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共发行了八版之多,在台湾和海外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而赵乃抟教授对于该书在台湾的出版,并没有得到任何稿费。出版社方面为此曾表示:赵乃抟现在并不在“自由世界”,不能发给他任何稿费;只有在他到达“自由世界”以后,才能付给稿费。赵乃抟教授对此一笑了之。台湾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对此曾提出意见,认为这种说法和做法毫无道理,并为之打抱不平,但亦均无济于事。 专攻经济思想史的青年经济学家梁捷对此书赞誉到,和同一主题的其他著作相比,“无论体例、内涵或是眼界高下,顿时现出层次来”。表明中国的欧美经济思想研究“竟然曾经与西方一流水平如此接近”。 《欧美经济学史》所以能在台湾一版再版,根本原因在于这本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对欧美近代各流派经济思想家的学说包罗较为完备,其中着重对70多位欧美经济学家的生平和经济学说作了专门的考证和论述,共约45万字。不仅论述了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古典学派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和庸俗派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而且也论述了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既有介绍和论述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专章,又有介绍和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专章。本书在资料考证上,详实可靠,有些资料不仅注明了出处,而且还引用了原文,初学的读者可以节省许多查找原书的时间,书后还附有详尽的文献目录,包括欧美经济学史之文献、中文欧美经济学史参考书、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之文献等附录。因此,这是一本很好的经济思想史的大学教程,表现了赵乃抟在史料运用及考据方面的深厚的功力。 在绪论中他就迫不及待地对“经济学”一词的来龙去脉、发展过程考证的一清二楚。而且他还直接表述了对考据的极大热情,“有时为研究示范起见,将几位经济学家的思想源流,寻出他们的来龙去脉……有时想做一点考证工作,对于若干在当时重要性不甚显著的经济学家,指出他们在经济思想史的发展上有相当贡献”。在对各个学说进行比较时,提要钩玄,断语准确精审,既点其要害,又惜墨如金,颇具史家风范。显然这些都是《欧美经济学史》奇绝之所在。新中国成立后赵乃抟致力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编成《披沙录》5卷,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为后人在这一领域的继续研究做了开荒铺路的工作。赵乃抟用34年的时间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中整理出我国历代学人的经济学思想。其间还大量运用了史学门类中的目录学知识,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专业和非专业书刊中的资料都做到较为全面的揭示。因此《披沙录》一出,赞誉极高,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扛鼎之作。从赵乃抟的博士论文到《欧美经济学史》再到《披沙录》,我们看到史学家治史的方法在欧美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第一成功运用到逐渐成熟,又看到此种方法在回归于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时臻于大成的完美表现。可以说,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写成的《欧美经济学史》,在其学术思想生涯中,上承博士论文之精神,向下则开启了一部治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地图——《披沙录》。 从《欧美经济学史》到《披沙录》,其间相隔几十年。前者是欧美经济思想史,后者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但两者与其他专家的经济思想史著作相比,却明显具有一个突出特点——史学家治史方法的大胆运用。而《披沙录》在此基础上,更大胆地将史学门类中的目录学运用其间。目录、索引之学起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最见治史者功力,非博学通才者不能为也。赵乃抟挟数十年之功力,披沙砾金,不仅成功运用了目录学这一工具,还将古今的目录学方法比较有机地结合起来。甚至将提要与索引相结合,运用人物为标题的带有主题性的篇目索引,在促进经济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发展了目录学。有人说,赵氏治学愈晚愈规模愈宏,功力愈纯。所谓规模愈宏,当指《披沙录》批阅万卷,沙中淘金,终成600万字的鸿篇巨制;而功力愈纯,与其笼统说治经济思想史之功力,不如说是史学家治史之功力,愈晚愈精,至精至纯。 1.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的比较研究(英文版),1924年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论文。2.理查德·琼斯:一位早期英国的制度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论文,1930年纽约出版。3.五十年代美国经济思想的主流制度经济学派,载《北京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纪念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48)4.欧美经济学史(大学用书),台湾正中书局,1948。5.欧美经济思想史。6.披沙录(第一、第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7。7.赵乃抟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系)历任主任人物 时间 名称 马寅初 1918 经济学门主任 顾孟余 1922~1925 经济系主任 徐宝璜 1926~1930 同 上 秦 瓒 1931 同 上 赵乃抟 1932~1938 同 上 陈岱孙 1938~1945 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主任 樊 弘 1949~1952 经济系主任 陈振汉 1952~1954 经济系代理主任 陈岱孙 1954~1983 经济系主任 胡代光 1984~1988 经济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 石世奇 1988~1993 经济学院院长 晏智杰 1993~2002 同 上 刘 伟 2002~2010 同 上 孙祁祥 2010~ 同 上

思想史投稿期刊

经济思想史研究不是c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经济思想史研究"不是C刊的主要原因是其影响力和学术水平较高。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求,C刊是指影响力较低、学术水平一般的期刊,其主要刊载本地区学术研究的初步成果和实践经验。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联系方式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长春税务学院邮箱:

辛辛苦苦写好了一篇文章,却不知道应该投稿给哪个期刊,即使投了,又很多也是石沉大海,下面就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文章可以投稿的期刊: 《世纪桥》:杂志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世纪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以服务党史研究、总结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展现党员风采、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学术事业为宗旨,以发展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已任,倡导学术的当代性、应用性和首创性,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 主要栏目: 党史研究、党的建设、思政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政教育、思政研究、研究综述、党建研究、思想政治研究等等。 文章示例: 《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发展思想探究 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内涵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不”表征及破解路径 新工科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与方法的探究 《世纪桥》信息含量大,出版快捷。主要栏目有党风党建、经济纵横、行政论坛、法学园地、企业管理、文史新义、文化艺术、教育探索、信息科学等。同时也发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论文。本刊以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学术事业,以发展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已任,倡导学术的当代性、应用性和首创性,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投稿时作者要将便捷的联系方式注在稿件的显要位置,因为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的稿件后,要经过初审、复审、终审、编辑加工、校对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与作者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渠道不畅通,就可能影响或延缓稿件的录用和刊出。作者还应利用网络和电话主动进行稿件查询,随时与编辑进行联系。( 论文发表投稿,可联系征诚期刊,可通过下方的个人简介联络我们。 )

乐山经济思想史论文发表

1921年,年仅十三岁的彭迪先为了开阔视野,寻求优良的学习环境,毅然离开家乡去成都求学。当时成都最好的中学是成都高等师范附中,彭迪先以同等学力考入这所学校。成都高师的校长是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创始人之一的吴玉章。彭迪先所在附中第八班中就有不少先进的青年,杨尚昆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这里的学习与生活使他呼吸到政治上的新鲜空气,形成了他进步的思想倾向。在这所教育制度很严格的学校里,彭迪先刻苦踏实,务求真知,为以后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育。 1926年彭迪先抱着“读书救国”的愿望负笈东渡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庆应大学预科学习。在这里他起早睡迟,苦战攻关。1932年2月,以优良成绩毕业于这所大学的经济系预科。然而他最终放弃了不经考试直升庆应大学的机会,因为庆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英美资产阶级经济学科,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能在课外抽时间自学。彭迪先根据早已形成的思想倾向,选择了具有不同特色的九州帝国大学。1932年春,经过极其紧张激烈的入学考试,他进入了这所著名大学的经济系本科。 1935年2月,彭迪先在九州帝大本科毕业,因成绩优异而与日本同学土岐强一起留校任帝大经济系助教。中国留学生任九州帝大助教,他是第一个。帝大教授波多野鼎在他的《现代经济学论》中文版(彭迪先译)序言中写道:“中国留学生之任经济科助教者,实以彭君为嚆矢,由此足证其学识、品格如何为大学所器重也。”在任助教的同时,彭迪先又升入本校研究院做研究生。在这期间,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传播,他把波多野鼎教授所著《现代经济学论》一书译成中文出版。此外,彭迪先还在国内刊物上发表了几篇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论文,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传播初期,做了有益的工作。 1937年,彭迪先毕业于研究院时,在日本潜力致志,锲而不舍,已是八年了。他治学得力于脚踏实地,既有勇猛奋进的精神,又有循序渐进的恒心。他主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也不放松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流派的深入研究。至此,他在学术上趋于成熟,中国经济学界增加了一位与资产阶级学派相抗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洗礼,给人们提出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先后兴起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农村性质的论战。1939年彭迪先撰写出30万字的《世界经济史纲》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思考中国的未来。 1940年秋,武汉大学(抗战时期由武汉内迁四川乐山)聘请彭迪先担任经济系教授,先后主讲外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课。武汉大学经济系是当时全国有名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心之一,老教授较多,所以,他开讲这两学科时,有些学生对这位三十岁左右的教授不免持某种保留态度。但在听课后,觉得能启发思维,系统性高,逻辑性强,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从而无不心悦诚服。然而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彭迪先在武大以及此前在西北联大和此后在川大等校讲授各门经济学科时,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马列主义思想性。教学中他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全面性,有重点、有目的地贯穿着一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红线,使青年们听课后认识到,是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并从而信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在武大五年时间(1940年秋—1945年秋),他不但扩大了大学讲坛上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阵地,而且启发并引导了若干学生走上革命道路。 1945年,现实的情况有两点令人关切,一是国民党伪法币疯狂膨胀;二是已经流行多年的货币数量学说,尤其是凯恩斯的货币学说风靡学术界。为此,他把书稿《新货币学讲话》交生活书店出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1)批判了历史上源远流长的货币数量学说。本书着重介绍并批判现代货币数量学说特别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凯恩斯主义。作者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价值变动情况详细分析后,指出货币数量论者颠倒了货币价值、商品价格和货币数量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错误地认为货币数量多少(结果)可以决定商品价格高低(原因),对货币本质一无所知。作者特别指出,批判这些学说的实践意义在于:它们是资本主义国家企图用来克服经济危机的奇方妙药,也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它们的办法不外是加强准备、膨胀币券、贬低币值、调整金融机构、降低利息和统制金融等等。但在经济危机发生期间,基于货币数量学说的克服危机的种种企图,无一不惨遭失败。这就证明了货币数量学说的幻想性。(2)揭露国民党通货膨胀政策的反动性,预言其必然会有崩溃的下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彭迪先除继续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民盟主任委员外,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1979年担任四川省副省长。1983年组织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同意他辞去副省长,改任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在这些年里,他的会议多、工作多,加之身体已不如以往,治学时间更加有限,但仍然坚持学习钻研,有时还写点文章。

我再补充一些:岑仲勉 (1886~1961) [] 中国历史学家。学名铭恕,字仲勉,别名汝懋。广东顺德县人。1886年 9月出生。青年时,入两广大学堂(清广雅书院,后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就读两年半,考入两广游学预备科(清粤秀书院)。1908年10月入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1912年12月毕业。其后在上海江海关及广东财政厅等处任职员,业余从事植物名实考订及中外史地考证。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任上海暨南大学秘书兼文书主任,业余撰著佛游天竺记考释,于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从而引起史学界注意1933~1937年在《圣心》《辅仁学志》《金陵学报》、《中山大学文史专刊》等杂志发表一批论著,其中尤以《水经注卷一笺校》及《金石证史》等引起一些史学名家的注目。1937年经陈垣推荐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7月至1948年6月任该所专任研究员。1948年 7月至1961年10月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担任《隋唐五代史》、《唐代石刻文选读》、《两汉西域学》、《蒙古初期史》、《隋唐史》等课程。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1961年10月7日病逝于广州。 岑仲勉的家乡顺德是清代著名西北史地学家李文田的故乡,故其治学深受清代西北史地学派的影响。岑仲勉把《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登科记考》的作者徐松奉为先驱,因而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和《登科记考订补》之作。岑仲勉还受到清季英年早逝的唐史学者劳格的影响,所著《郎官石柱题名新著录》、《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元和姓纂四校记》等都发扬了劳格的未竟之业,而在博大方面有所超过。 岑仲勉治学最重要的成就是以碑刻考证历史,清代金石家的碑跋,多述小学、碑例、书法等专义,岑仲勉则以碑志考证史实,又纠正了清金石家过信石刻、偏责史实的毛病,客观地论证碑志之价值。除郎官石柱研究外,1936~1942年,著有《金石证史》、《贞石证史》、《续贞石证史》,后收入《金石论丛》,于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隋唐史校勘考释之学中,在辨伪方面,《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铭存疑》等文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好评,与《白氏长庆集伪文》、《论白氏长庆集源流并评东洋本白集》一起,对白居易文集整理有重要贡献。在追录史源方面,指出《元和姓纂》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史源,此为一重要发现。在职官典制考证方面,《翰林学士壁记注补》、《补唐代翰林两记》是超迈清人的作品。在地理考证方面,《括地志序略新铨》论定孙星衍排列之非。这方面的专著有50~60年代的《隋书求是》、《唐史余审》、《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唐人行第录》。《行第录》为对唐代文学史及传记学很有裨益的首创之作。 岑著《隋唐史》(1950~1953年撰成),反映了作者在隋唐史通论中的创见。如其中对李德裕、陈子昂、四镇的研究,新意迭出。此外,在他晚年还著有《黄河变迁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社会制度问题》《两周文史论丛》、《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这些专著反映了作者对西周以来的历史乃至黄河历史的广泛兴趣。 在中外史地研究方面、尤其是西北史地方面,出版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突厥集史》、《中外史地考证》等。在突厥史料的搜辑方面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岑仲勉自四十岁至七十五岁三十余年间,全部史学著作约一千万字,自1912年起发表论文一百八十余篇,已刊专著十八种,特刊专著二种。顾颉刚 (1893~1980) []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笔名有无悔、天游、张久、诚吾、桂姜园、余毅、劳育、康尔典、周、武兴国等。江苏苏州人。1893年5月8日(光绪十九年三月二十三)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13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考入本科中国哲学门,1920年毕业留校,以助教名义任图书馆编目。1922年在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与王钟麒(伯祥)合编《新学制本国史教科书》,与叶圣陶合编《新学制国语教科书》。1924年回北京大学,任研究所国学门助教,先后编辑《国学季刊》、《歌谣周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926年以后,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震旦等大学和社会教育学院、诚明文学院、上海学院教授,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 顾颉刚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疑古思想。他的“传”、“纪”不可信的思想来自崔述,“经”不可尽信的思想来自姚际恒,治学要融会贯通的思想来自郑樵。他用历史进化论的寻求事物演变线索的治学方法学自胡适,对今、古文家的看法则受之于钱玄同。王国维用实物材料研究古史所取得的成就也给他深刻的影响,王氏所考出的真古史被用以破坏伪古史。1909年,他有志于考辨伪古史,从事资料搜集、积累。1914年始作笔记,记录读书心得,终生不辍,计约二百册,四百余万字。1916年作《清代著述考》初稿二十册,对清代学者的治学成绩有了全面了解。1921年他计划推翻伪古史。1923年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一文中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引起史学界的激烈争论。以后,将自己和他人研讨争辩的文章编为《古史辨》八册。 他认为古史传说中的帝王都有神性,都是从神演化为人,古书中所讲的古史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地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发生时代的先后次序和古书上所载的古史系统排列的先后恰恰相反。研究古史要打破四项非信史的基本观念:①打破民族出于一统的观念;②打破地域向来一同的观念;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④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观念。他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把崔述的“世益晚则其采择益杂”之说发展为系统的理论认识,为考辨古史传说提出了新的思想方法,是中国辨伪史上划时代的发展。 他对古代的民族和地理也作了深入的考辨,以为自西周以至春秋初年,许多种族各自把本族形成时的人作为自己的始祖,而没有各族公有的共同始祖,只是春秋以后,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大国攻灭小国,把无数种族并到一起,到了战国中期才出现唐虞、夏、商、周同出于黄帝的说法秦汉以前的中国只是没有统一的许多小国,《禹贡》的九州 《尧典》的流放四罪之处、《史记》的黄帝所到的四方是战国时七国的疆域,而《尧典》的羲和四个居住地,以交趾入版图,更是秦、汉的疆域, 他以为研究古代地理应当以各时代的地域为地域,不能以战国的七国和秦的四十郡作为古代早就定局的地域。为了促使史地学者钻研中国地理沿革史及民族史,他于1934年发起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在他领导下,学术研究成绩卓著,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称之为《禹贡》派。 他把考定古书著作的时代作为研究古代神话、传说以及民族和地理等演变过程的重要前提为此,他对《周易》《尚书》《诗经》、《左传》、《国语》、《公羊传》、《谷梁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老子》《庄子》、《墨经》、《山海经》、《穆天子传》、《战国策》等书的著作时代,作了不同深度的考订。他在观看各种戏剧和搜集整理歌谣时,注意到小说、戏剧、歌谣中故事的随时随地变化性,认为研究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印证古史传说的变迁。他对吴歌、孟姜女故事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香会、庙宇、神道、婚丧礼节等也作了调查研究。他又热心于创办研究民俗的团体和刊物,1926年在厦大创立风俗调查会,1927年创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编印《民俗学会丛书》。1936年又在北平创办风谣学会。此外,他亦重视边疆问题的研究1938年为昆明益世报编《边疆周刊》。1941年在成都创立中国边疆学会。同时,他又先后主编学术刊物《责善》半月刊《齐大国学季刊》和《文史杂志》。 1949年以后,他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主持标点《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晚年深入研究《尚书》,作成《周公东征考证》和《校释译论》多篇。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病逝。生平著述极富,已出版的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吴歌甲集》、《苏州史志笔记》、《西北考察日记》、《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顾颉刚选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等。 何兹全 (1911~ ) [] 中国历史学家。山东菏泽人。1911年9月7日(宣统三年七月十五)生1935年在北平大学史学系毕业后,去日本留学,翌年因病回国。1939~1940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会的专款资助,在中央大学历史系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并在该系讲授“中国通史”课。1941~1944年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编审。1944年秋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7年赴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并受霍普金大学资助,协助法兰西斯教授将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翻译为英文。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后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魏晋南北朝研究室主任。 何兹全主要集中研究汉唐经济史、兵制史、寺院经济和魏晋南北朝史几个方面。是国内最早倡导魏晋封建说的学者之一。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发表《魏晋时期庄园制的刍形》、《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中古时期大族寺院领户研究》等论文,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封建依附关系的出现和盛行。以后,他又在《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等论文中比较系统地阐发了魏晋封建说的主张。此外,他的《中国中古时期佛教寺院》(1934)一文,在学术界颇有影响。80年代,他又发表《佛教经律中关于寺院财产的规定》和《佛教经律中关于僧尼私有财产的规定》两文,把寺院经济的研究引向深入。他在兵制史研究方面,亦有创见,对世兵制魏晋中军孙吴兵制十六国兵制和府兵制前的北朝兵制诸问题,他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一书,是他多年研究古代社会及古代向中世纪演变的重要成果全书分四部分,对西周封建说、春秋战国之际封建说和亚细亚型东方社会说提出不同意见,并就“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同与异”发表独到见解。 作为访问学者,他于1987~1988年去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学。 他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秦汉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唐史学会和北京史学会的理事、副会长和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兼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西方文化研究》主编。他发表的论文,一部分已收入《读史集》和《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 侯外庐 (1903~1987) []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1903年2月6日(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初九)生于平遥县西王智村,1987年 9月14日病逝于北京。出身于书香人家,自幼习四书五经。1922年到北京求学,分别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兼攻法律和历史。1927年赴法留学,入巴黎大学。1930年,侯外庐经莫斯科回国。初在哈尔滨法政大学任教授,讲授经济思想史等课程。“九?一八”事变后,辗转回到关内,在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重庆一面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一面从事学术研究,相继出版了《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后改名《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和《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等重要著作,在中国古史和思想史研究领域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侯外庐坚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对上下几千年的社会史和思想史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著作宏富,自成体系,开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派,其主要特点是:①注重对历史做整体的、动态的研究。②依据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古代社会的发展路径。指出“亚细亚的古代”不同于以希腊为代表的“古典的古代”的原因在于后者是国家取代家族的革命,而前者则是国家混合在家族中(即“社稷”的维新)。而氏族制的遗留,规定了国民思想的晚出以及偏重于伦理道德的贤人作风;旧传统遂又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巨大惰力。③皇权垄断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国有制)是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以及定于一尊的封建思想的社会根源。④与土地权力相联系,皇族地主占据了封建社会整个阶梯的顶端。豪族地主既有支持皇权的一面,又有对抗皇权的一面。庶族地主则更多地拥护皇权。豪族地主与庶族地主彼此势力之消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封建社会不同时期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也是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⑤对思想史的研究,注重批判维护封建主义的正宗思想,更注重发掘不为人所重视的“异端”思想和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传统。⑥强调以法典作为历史分期的标志。如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以秦汉之际一系列法律形式为标志;唐代的两税法是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明代的“一条鞭法”则是封建社会进入晚期的标志。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苏联历史学界诸论争解答》、《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上、下卷)、《中国思想通史》(与杜国庠、赵纪彬、邱汉生等合著,五卷)、《中国思想史纲》(上、下册)、《宋明理学史》(上、下卷)、《韧的追求》(回忆录)等。 侯外庐长期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晚年,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主任等。他还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 谭其骧 (1911~1992) [] 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字季龙。浙江嘉兴人。1911年 2月25日(清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七)生于奉天府(今辽宁沈阳)。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1932年起历任北平图书馆馆员,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兼任讲师,广州学海书院导师。1940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195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同年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34年协助顾颉刚发起成立了以研究历史地理为宗旨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了《禹贡》半月刊。他又是中国地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长期任理事,1981年以来任《历史地理》主编。他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部由数十位专家通力合作完成的迄今最权威最精确最详细的中国历史政区地图集。他主持编纂《中国国家地图集?历史地图集》,这将是一部包括自然、人文二十个专题的综合历史地图集。 谭其骧长期从事中国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开设过中国通史断代史史学史、文化史、专著研究、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名著选读历史地理研究法等课程,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历代疆域政区、都市、河流湖泊的变迁,海陆变迁,人口、民族的分布和迁徙,文化史,经济史,历史地理古籍注释,地理学史、辽史及历史人物等方面。已发表的百余篇论文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新的结论,其中如对秦汉政区、晋永嘉之乱后的移民、湖南的移民和民族、贵州古代杨保族的历史、徐霞客(见徐弘祖)的学术贡献、西汉前黄河变迁史、东汉以后黄河安流的原因、云梦和云梦泽的变迁、上海的海陆变迁和开拓过程、马王堆出土古地图研究、《汉书地理志》选释、《山海经》研究、海河水系的形成、中国历史文化的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1982年前的主要论著已收入《长水集》上、下册。还主编有《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黄河史论丛》等。此外,谭其骧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上海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徐中舒 (1898~1991) [] 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初名道威。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1925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8年任复旦大学和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所撰《古诗十九首考》一文受陈寅恪赏识,1930年经其推荐,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任编辑员,两年后升为研究员。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八年,发表一系列学术论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30年代初期参加整理清代内阁大库所藏明清档案,颇著成绩;同时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课,讲授“殷周史料”。1934年与容庚等共同发起成立考古学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应中英庚款和四川大学协聘,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从40年代起,他先后还在乐山武汉大学、成都燕京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执教。1949年以后除继续担任川大教授外,并兼西南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古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徐中舒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秦史和古文字学是其主攻方向,对明清史和四川地方史的研究也有显著贡献。他在治学方法上,除继承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外,扩大研究视野,力求掌握全面,尽量利用有关学科的科学知识,联系补充,以体现历史本身的完整性。他熟悉先秦文献,既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资料,又具有宏观素养,善于把田野考古、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工艺学诸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反复论证,力求其是。他强调研究古文字学应和古史研究相结合。他的研究成果丰硕。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论文有《木兰歌再考》、《五言诗发生时期的讨论》等。古史和古文字方面有《耒耜考》、《再论小屯与仰韶》、《〈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论〈战国策〉的编写及其有关苏秦诸问题》、《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论西周是封建社会――兼论殷代社会性质》、《陈侯四器考释》《金文嘏辞释例》《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甲骨文中所见的儒》、《西周墙盘铭文笺释》、《西周利簋铭文笺释》、《周原甲骨初论》等论文,论证古史、考辨文字,不乏独到的见解。从40年代开始,还对四川地方史进行研究,撰写《巴蜀文化初论》、《续论》、《论〈蜀王本纪〉成书年代及其作者》、《〈交州外域记〉蜀王子安阳王史迹笺证》等文。 考著有氏编钟图释附考释、《史学论著辑存》、《论巴蜀文化》、《左传选》等;还主持编纂了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古文字字形表》、《殷周金文集录》、《甲骨文字典》等多种工具书。李学勤 (1933~ ) [] 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北京市人。1933年 3月28日生。1952年肄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85~1988年任该所副所长。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等。1985年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 李学勤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牍帛书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50年代,他缀合、整理殷墟发掘所获甲骨,用排谱法研究甲骨文反映的史事和历史地理,并首次鉴定出西周的甲骨文;他首创殷墟甲骨的非王卜辞说,继而又就历组卜辞等问题提出两系九组的新分期法。在青铜器及其铭文的分期、分区、分国别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在系统研究甲骨、金文的基础上,他对商周时期的礼制、职官、家族法律等方面作了探索50年代后期,他综合研究战国时期金文陶文、古玺、货币文字及简帛,从而促使古文字学领域中新的分支——战国文字研究形成。他从1975年起先后参加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湖北江陵张家山竹简等出土文物的整理注释,并利用这些新材料,对战国以至汉初的学术史、文化史进行探索,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李学勤曾多次前往欧美澳、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考察研究当地公私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物,与外国学者合作进行搜集和研究,出版了《英国所藏甲骨集》,同时准备出版有关欧洲所藏青铜器的专著。已出版的专著有《殷代地理简论》(1959)、中国青铜器的奥秘(1980)《东周与秦代文明》(1984) 《古文字学初阶》(1985)、《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主编,1985~1986)等,论文迄今已发表近二百篇,主要有论殷代亲族制度(1957)《战国题铭概述》(1959)、《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1977)、《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1981)、《重新估价中国的古代文明》(1982)、《西周金文中的土地转让》(1983)、《对古书的反思》(1986)等。

E.K.亨特,美国犹他州人学经济学教授。他先后在5所大学任教,并因出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受到多次奖励。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思想史、马克思经济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方面。亨特著有多本著作和几十篇学术论文。

政治思想史期刊投稿

《香农传》([美] 吉米·索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香农传

作者:[美] 吉米·索尼

译者:杨晔

豆瓣评分:7.7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9-3

页数:382

内容简介:

克劳德·香农,从零开始构建出一门全新的科学,奠定了当今信息时代的基础。他率性地工作,严肃地游戏,从不认为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并为任何吸引他注意力的好奇心而感到高兴。他将枯燥的技术性科学转变为大量富有魅力的谜题,而解决谜题的方法是成年人的游戏之道。信息早在香农之前便已存在,被认为是一封电报、一张照片、一段话,乃至一首歌。而在香农之后,信息被完全抽象为比特。香农通过把握信息的本质,使我们当今的世界成为可能——我们现在可以从太空将捕捉到的地球的照片完整地传回地球,尽管香农没有写出保护这一图像免于错误与失真的代码,但是他早已证明了这种代码的存在。香农是一位罕见的科学天才,既满足于制作可以自动穿越迷宫的电子老鼠、杂耍机器人和喷火小号,又是研究数字电路的先驱,发明了首台能下国际象棋的电脑,首台可穿戴电脑。他的天才都展现在他为自己设置的谜题上,展现在他充满游戏精神的思维里。他的思想都留下了他深层次洞察力的烙印。

作者简介:

吉米·索尼(Jimmy Soni),《纽约观察家》和《华盛顿观察家报》编辑,《赫芬顿邮报》执行编辑、演讲撰稿人,他的作品和评论发表在《石板》、《大西洋月刊》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上。

罗伯·古德曼(Rob Goodman),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石板》《大西洋月刊》《政客》等刊物撰稿人,他的学术作品发表在《美国政治学评论》《政治思想史》等期刊上。

中国的政治不像外国的,政治家只是专研本国的国情和建设,不关心外国的政治思想,以为他们极端落后于社会主义,倒像是清代以前的中国至于大学生,就更学不到除了马克思和毛邓三之外的政治思想了要看政治大观,必须研究马克思,除了马克思,西方的很多人物,都很厉害,只是我们不知道,没人介绍给我们罢了。图书馆有专业的可以供高级学者研究的各类高深的政治学,可以一看但是作为学生,恐怕只有背诵十七大报告,看看马克思就不错了

袁承维,1981年出生于台北,本、硕和博三个阶段皆于台大政治系学习和研究。受到社会科学的训练,却钟情于质化研究,特别将焦点放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尝试在近现代以西方学术范式为主流的氛围下,回到古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原有语境,探索古代中国人如何思考。儒释道三教思想作为古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资源,成为研究的重点。

就科研和教学的成果方面,自博班阶段至书院任职期间,投稿于两岸三地学术期刊,包含CSSCI和TSSCI索引期刊,共发表论文十数篇。曾于台大政治系开授“道家思想典籍专题”、“中国政治思想典籍导读”和“中国政治哲学概论”等课程。

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开授“中国政治思想史专题”和“先秦道家文选”等课程,分享研究心得,希望开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于岳麓书院组织《老子》、《庄子》读书会,引导学生们直接面对经典,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辨的能力。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主要是看政治思想家的作品,真要做研究的话,最好细读伟大思想家的作品西方:如《君主论》、《政府论》《理想国》等,比较系统的有昆廷斯金纳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等,很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