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穆玉兰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穆玉兰发表的论文

《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是由徐桦发表的论文。该论文指出,文化创意类企业的有效运营必需满足特定的空间要求,需要室内设计来激发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该论文将从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进行综合探讨,找出文化创意类企业室内设计模式和创新措施。该论文发布于2017年6月, 即徐桦在清华大学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时间。该论文以实际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深入研究室内设计对文化创意类企业的影响,探讨如何结合文化创意类企业需求,实施良好的室内设计。

[1]徐兴欣;马金龙;刘雯;高彦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传导机制在高温致畸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0[2]林万润刘雯马金龙, Secretagog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的表达[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6 [3]张梅英高彦丽马金龙陈晓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大鼠中MAPKS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3)[4]潘晓燕高彦丽马金龙陈晓,磷酸化JNK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3)[5]王静,马金龙,王强修,刘莹,.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与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3). [6]王静,马金龙,王家耀,王强修,.MCM蛋白与肿瘤[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3). [7]王凡,马金龙,王家耀,赵跃然,刘莹,.P16~(INK4A)、CDK4和cyclin D1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8]马金龙,高彦丽,南瑛,黄东林,陈琴,马明福,.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 [9]马金龙,高英茂,高彦丽,刘凯,.层粘连蛋白及生长抑素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11). [10]马金龙,高英茂,刘凯,高彦丽.Bcl—2、Bax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9). [11]侯丽,马金龙,王来城,张捷,焦玉莲,马春燕,崔彬,赵跃然.真核表达载体pVAX1-mSLC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9). [12]鹿群,马金龙,高选,赵跃然,陈子江.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嘌呤霉素对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作用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8). [13]田桂红,马金龙,王家耀,赵跃然,朱燕.甲状腺肿瘤p14~(ARF)、p53及FHIT蛋白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4). [14]马金龙,高英茂,高彦丽,刘凯.c-myc和p53基因与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凋亡发生的相关关系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4). [15]陈子江,李梅,马金龙,李媛,马水英,高选.不同成熟期人卵母细胞慢速冷冻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6). [16]刘鸣,汤春生,张水红,穆玉兰,马金龙.上皮钙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3). [17]尉立京,夏庆华,马金龙,王家耀,吕家驹.膀胱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4,(18). [18]刘杜先,张慧,王家耀,王强修,马金龙.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诊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 [19]刘鸣,汤春生,穆玉兰,马金龙.上皮性钙粘附素及其mRNA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 [20]李乐平,侯连泽,阮永威,公伟,马金龙,张敏,吴泰璜.耐药基因蛋白Pgp、MRP、LRP、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3,(1). [21]张晓菁,温泽清,兰守敏,赵兴波,马金龙.口服大剂量MPA对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5). [22]刘薇,王育华,刘明,刘春雨,马金龙,汤春生.药物流产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 [23]吴荣德,马睿,于启海,郭宗远,高英茂,季海萍,马金龙.新生儿肾积水[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6). [24]王延军,马金龙,王春霞,李建峰.肝炎肝癌组织中CD86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6). [25]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王家耀.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1,(2). [26]王强修,刘杜先,马金龙,王家耀.囊性脑膜瘤16例报告[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3). [27]王强修,刘杜先,马金龙,王家耀.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附21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5). [28]温泽清,兰守敏,赵兴波,王家耀,马金龙,刘莹.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6). [29]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胃癌p16蛋白与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1,(1). [30]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李新功,刘杜先.甲状旁腺腺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1). [31]王强修!250021济南,马金龙!250021济南,王家耀!250021济南.胃癌p16和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4). [32]郝晶,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朱传菊.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关系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2). [33]刘秀美!泰安市(271000),马金龙!济南市(250000),侯刚!泰安市(271000).乳腺叶状囊肉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0,(6). [34]刘杜先,刘焕刚,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食管鳞癌中Langerhans细胞的免疫组化观察[J].山东医药,2000,(24). [35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人类胚胎肾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9,(2). [36]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管英俊,张保华,.维生素A致心脏畸形过程中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8,(1). [37]管英俊,马金龙.癌胚抗原与胚胎发育及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8,(2). [38]刘凯,高英茂,马金龙,管英俊,史桂芝,邴鲁军,宋卫华,许冬梅.人类胚胎脾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3). [39]马金龙,高英茂,刘凯,管英俊,王琳,许冬梅.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过量维生素A酸致心脏畸形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8,(2). [409]高英茂,马金龙,管英俊.aFGF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作用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8,(1). [41]马金龙,高英茂,刘凯,武玉玲,高彦慧.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中细胞凋亡的组织学观察[J].解剖学报,1998,(3). [42]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张保华,许冬梅,史桂芝.人类胚胎胸腺细胞凋亡的定量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4). [43]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史桂芝,张保华,许冬梅.人类胚胎甲状腺及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Ⅱ.人类胚胎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2). [44]刘凯,高英茂,马金龙,史桂芝,许冬梅,张保华.人类胚胎甲状腺及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Ⅰ.人类胚胎甲状腺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2). [45]管英俊,高英茂,马金龙,刘凯,李盛芳.NGF和FGF对高温干扰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1997,(3). [46]栾世钦,武玉玲,马金龙,宋卫华,陈乃文.叶酸、维生素C拮抗环磷酰胺致大鼠胚胎神经管畸形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5,(1). [47]高英茂,刘凯,马金龙,.神经管畸形胚胎发生机理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1994,(10). [48]马金龙,高英茂.凝集素受体在神经管缺陷发生中作用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4,(1). [49]马金龙,高英茂.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解剖学报,1994,(2).[50]马金龙,高英茂.凝集素在胚胎发生中作用研究(综述)。《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2,11(3):142-146

物理评论快报高水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物理评论快报"的评审和编辑非常严格,多数文章需要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确保发表的论文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质量,物理评论快报是物理学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被普遍认为是物理学研究的顶级期刊之一。

徐桦的论文《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发表于2014年。该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绪论、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特点与设计原则、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等。总字数为1.2万字左右。该论文主要研究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室内设计,分析其特点与设计原则,并以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同时预测了未来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

穆新林发表的论文

教育期刊系列,可以到期刊之家找编辑进行一定的沟通,或许有更多适合的期刊选择。

这个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育界的名刊,属月刊;核心期刊一般都挺难发,,一般要提前准备6-13个月的时间,而且文章质量要求很很高,质量不行的话,是没法被采稿的

1 非常优秀2 因为半导体光电期刊是涵盖半导体与光电两个学科领域的期刊,发表的论文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很高,而且所刊发的论文都经过了严格的学术审稿,质量非常高。3 如果你是从事半导体与光电领域的研究,那么订阅半导体光电期刊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正是你了解前沿研究成果、吸取学术精华、展示学术水平、提高自身研究能力的良好渠道。

辅导论文。根据查询山西财经大学官网相关资料显示,袁春生,女,教授,管理学博士,现为会计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因此袁春生给学生辅导论文。袁春生兼任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长期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会计研究》、《管理评论》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主持完成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专著和学术论文曾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优秀成果一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二等奖、山西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以及山西财经大学最高科研奖励---科研创新奖等多项奖励。多次被评为山西财经大学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获全校教学风范奖。

穆光宗发表的论文

我想,回复一下是我唯一能做的!

穆光宗教授先后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中国人口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老年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人口计生委优秀成果奖等。

相关参考范文:计划生育跨入法治时代在新中国的法制史上,可能很少有一部法律从立法动议到正式出台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很少有一部法律背负了这么浓厚的“树立国际形象”的色彩。经过20多年的研究论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这被很多人认为是“我国人口事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计划生育的立法从1970年代末就开始了,整个过程可以说“一波三折”,经历了1978年、1982年、1988年、1993年四次论证、起草,但皆因“条件不成熟”没有出台。1998年,计划生育立法被第五次“摆到了台面上”,经过三年多的努力,2001年12月29日终获通过。关于“一波三折”的原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春生说,除去没有国际上立法经验可供参照外,制定这部法律本身还存在一个难点,这就是,法律中规定的政策、措施、办法既要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又要能为国际社会基本接受。多年来,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出台,一方面表明这方面的探索已取得了相当共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计划生育已经实现了重大跨越,具备了法治化、规范化的基本条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穆光宗博士则称,这标志着中国计划生育已经开始从行政强制为主导向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为第一标准的新阶段转变。焦虑时代的计划生育中国大规模的计划生育并非始于人们通常印象中的改革开放之后,而是从197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关于计划生育的提法是“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1978年3月,计划生育被写进了宪法。就在这一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很多人都有很强的‘强国梦’,都想用最快的速度把国家搞上去,在这种急切的心情下,对人口实行‘急刹车’成为了一种当然的选择。”穆光宗博士说。1980年,新华社公布了中国人口发展进程百年预报:如果按中国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有媒体报道说,这一消息发布后,引起很大震动。一度曾有人主张“我国人口近期宜取负数发展”,建议20年内采取一切措施,使每年人口出生率低于人口死亡率,进入人口的负增长。但这将意味着有一半左右的夫妇终生不能生孩子或至少20年内不能生孩子。因此响应者不多。另一种观点则影响很大。几位科学工作者建议从1980年起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样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接近零,全国人口可控制在11亿以下。这个方案曾对我国的人口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1980年出现了计划生育发展史上标志性的事件,即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郑重向全国发出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随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数量上进一步收紧。“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取代了“晚、稀、少”的提法。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张纯元说,两种说法相比较,晚婚、晚育没有变化,少生从允许生二孩调整为基本只准生一孩。稀是就生育间隔而言的,只生一孩,就不存在间隔了,稀被取消了。“这一调整在城镇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农村却困难重重。”张纯元教授说。一位研究者指出,抛开农耕文明形成的“多子多福”的观念不谈,仅就农村的生产方式、社会福利状况以及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而言,对家庭成员的依赖也使只生一个、尤其是只生一个女孩,成为一件难以接受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的推行在农村遇到了困难,矛盾一度变得十分突出。对此,中央及时作出了调整。重新规定,在农村仍要继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也要适当放宽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条件。行政措施推行:“功不可没”很显然,政策调整后群众的生育愿望和政策要求之间仍然有差距,计划生育仅靠公民的自觉行为还不可能实现。从现实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从高生育水平向低生育水平转变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这种转变和经济发展往往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生育率下降。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却不允许重复这条路。因为经济发展在对生育率的下降发挥拉动作用之前,已经受到了人口问题的制约。在不能坐等依靠经济发展来降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借助行政强制力解决人口问题就成了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况且中国要用30年的时间完成西方用了100年的人口转变,这更加重了对这一力量的依赖。穆光宗博士说,在改革开放后的头十年里,计划生育的推行基本上是行政强制型,采用的是社会制约机制。这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人口数量的控制上,可称为“以数为本”的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工作成效,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于学军称其“功不可没”。他认为最大的成绩就是使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稳定和完善,为1990年中国人口转变历史性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个时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春生说,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以及计划生育部门主要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推行计划生育的,有的在执法中还存在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违法行为,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为了规范计划生育行为,国家计生委出台了包括不准非法关押、殴打、侮辱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及其家属,不准毁坏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人员家庭的财产、庄稼、房屋等内容在内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使计划生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但专家指出,这些问题往往与指标、任务联系在一起,要想彻底解决,还得依靠法制的建设和工作模式的转变。转变的社会基础这种转变的萌芽在进入1990年代后出现了。一些地方除了行政强制力外,引入了利益导向机制。有的把计划生育与扶贫结合起来,同是贫困户,生一个的就比生三个的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在此基础上,“两个转变”被作为重点提了出来:即由孤立地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的机制转变。这些转变的实质就是由“以数为本”转为“以人为本”,计划生育不仅仅是一项关于数量、指标的工作,更要考虑人的利益、需求、发展。这些转变从目前来看还是初步的、局部的,大都集中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但它所展示的方向令人肯定。在经历了10多年旧有的工作模式后,计划生育在1990年代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者认为,这与整个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密切相关。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陆杰华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与新现象,例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人户分离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新问题对传统的计生工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必须承认,正是这种冲击,促使政策决策者产生了管理理念的创新。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于学军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运转机制、政府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婚姻和生育观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生育的问题上,人们也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可以说,在影响生育水平的两大重要因素,即政策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中,后者起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影响计划生育工作模式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我国的人口转变在1990年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并持续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即一对夫妇生小孩在2个以下)。按照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的划分,我们从降低生育水平阶段过渡到了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这两个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法制化轨道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曾指出,50多年来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曲折、悲壮、辉煌的历史。一个10多亿的人口列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总结,如今正式驶上了法制化的轨道。这种探索在1990年代终于形成了一整套经验,其中包括成熟的生育政策,“三三三二一”工作模式以及“以人为本”原则的确立。可以说,这些构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部关乎中国“国际形象”的法律出台的先决条件。一位专家指出,如果退回到10年前,这些显然都还不够成熟。《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核心是稳定现行生育政策,既不收紧也不放松。与此同时它也明确了实现这一政策的途径并不是过多地依赖行政强制力,而是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的机制,依法行政、依法生育。从现实来看,依法行政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把基层的工作人员从指标和任务的重压中解放出来,这就涉及到考核体系和工作方式的改革。因此这部法的推行还必须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完成。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依法行政、行为规范后会不会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减弱,引起生育率的反弹?国家计生委宣教司负责人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工作目标、工作力度并没有因此改变”。实际上从研究来看,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对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会起到积极的效果。于学军说,1980年以来的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水平低于实际生育水平,这恰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育龄妇女中非意愿生育的存在,意味着中国的育龄妇女并没有完全掌握自主的生育权利。从这方面来说,优质服务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对于一个有着10多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人口问题确实关乎着它的生死存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出台标志着这辆巨大的人口列车驶上了一条新世纪的轨道。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穆光宗,男,1964年生于浙江象山,法学博士,目前为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长期从事人口问题、老龄问题研究,迄今已发表400余万字著述,先后荣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奖、中国人口学会优秀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二十余种奖项。

穆金桃发表的论文

1、丘成桐(Shing—tung Yau) 丘成桐博士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于他在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菲尔茨奖(被称之为数学的诺贝尔奖)。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著名的克雷福德奖 (Clifford)。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赢得了许多荣誉。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将其同自己的科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一直运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活动能力,协同各方面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2、祖冲之 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友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的圆周率值并列。他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21223日,与现代公认的27.21222日,在那个时代能有那麼伟大的成就,实在让人佩服,难怪西方科学家把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命名为「祖冲之」。 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国家「老大哥」苏俄,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著名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祖氏有那麼杰出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对他稍有认识。 3、陶哲轩 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其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爷爷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的世界一流数学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小时候学习很刻苦,初中毕业升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由于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失学后他在小杂货店做记账员。与此同时,他坚持自学数学,到处借书、抄书,并养成了“啃”数学难题的习惯。他用五年时间自学了高中的课程,又用两年时间自学了大学的全部课程。他先后在国内外几所大学任教,19岁时开始发表论文,先后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于1985年6月在访问日本时不幸逝世。 日记本引他走向成才路 雅各布·伯努利是欧洲著名的数学家,他于1654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 从13岁开始,雅各布悄悄地写起了日记,他把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收获及遇到的难题,统统记了下来。翻开他的日记,有阅读书报杂志的体会,有与别人讨论数学问题时得到的启发,有解决数学难题突发的奇想……日记成了雅各布学习数学的问题集,解决问题的思路集、办法集,研究数学问题的收获集、成果集。 雅各布对数学的执著追求,终于使他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他33岁就成为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笛卡儿 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数学小故事 口算对许多学生来说枯燥无味,更有时,它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了。然而,在口算中添加了数学小故事这些“葱蒜调味料”后,它变成了学生的“美食”。让我们一起去“品尝”一下吧:●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儿歌比赛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和﹦的本领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小熊开店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小熊点点头。“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正是,正是。”小熊讲。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数学优秀小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你请说吧。”刘先生自信地说。“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来,他一定要接下这笔生意,“没有具体的数字,该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说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对不对?” 于江先生高兴地说:“一点不错,就是八十五人。请说说您的算法。”“人数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好,我们今天就住在您这儿了。”“那你们有多少男的和女的?”“有55个男的,30个女的。”“我们这儿现在只有11人的房间,7人、5人的房间,你们想怎么住?”“当然是先生您给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又出了一个题目,刘先生还从没碰到过这样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瞑思苦想之后,他终于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两间11人房间,四间7人房,一间5人房;女的一间11人房间,两间7人房,一间5人的,一共11间。于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一点,但刘先生的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聪明的小男孩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果果) ●数学小故事——唐僧取经 一天,唐僧想考考三个徒弟的数学水平,于是他把徒弟们叫到面前,说:“徒儿们,现在我在地上写3个数,你们谁能准确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他。” 唐僧首先写出:23456。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说:“这个读二三四五六!”唐僧摇了摇头,说:“八戒,多位数的读法是有规律的。每个数字从右到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只要从左到右把每个数字读出来,并在后面加上万、千、百、十就可以了,只是需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不要读‘个’。所以,23456读作二万三千四百五十六。” 唐僧又写出:130567。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十三万零千五百六十七。”唐僧又摇了摇头,说:“遇到0,要特别注意,当一串数中间有0时,只要读零就可以了,它后面的数位不要读出来。所以这个数应该读作十三万零五百六十七。”第三个数是120034。沙和尚想了想说:“应该读作十二万零零三十四。”唐僧叹了口气,说:“如果一串数中有连续的几个零,读一个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数要读成十二万零三十四。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呀!”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赞同0| 评论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要求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与分享有关的议论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人与人之间,有一条隐形的线,而在那一条线当中,有着彼此之间的美好回忆,共同分享一切事物,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有时候在班级中,同学们都会共同分享一切事物,不管是开心的,或是难过的,那种和乐融融的感觉是无可取代的,也是充满纪念价值的回忆。有时候有好东西大家都会一同分享,尽管每个人所分享到的部分并不多,但在这个分享的时刻,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同时也享受着与人共享的喜悦,彷佛进入童话世界那梦幻之中,也藉由这分享的经验中,获得那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是需要互动、需要分享的,而那种分享的快乐总是充满着神秘感,令人无法预料。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与人之间互动的要领,以及增进我们的人际关系,让大家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加的融洽,虽然分享只是小小的一个举动,但却可以让生命更富有乐趣。

分享,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小举动,但是却能够筑起彼此心灵的桥梁,也能够享受分享的喜悦,更能为生活增添几分乐趣,让生活更加美好。

分享,什么是分享?

分享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分享就是“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分享更是杜甫的名诗《客至》中的“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乎取尽余杯”。

在蔚蓝的海边,住着一个海螺。海螺的壳总是盘旋着尖尖地指向天空,既不圆润也不柔和,在布满礁石和沙粒的海底缓慢的爬着。

有一次海浪冲过来时,欢快的对海螺说:“海螺兄弟,和我们一起玩吧”海螺迅速的钻进它的壳里,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这里比较安全。”海浪只好失望的走了,转身投入大海的怀抱。

海螺总是把自己藏在又重又笨的壳里,不愿与他人分享它的喜怒哀乐,他怕别人会伤害自己。而现在的它是多么的卑微啊。他一生只能留在海里唱着独角戏,无法享受那广阔澎湃的大海。就像有些人一生不停的抱怨,我的生活为何如此无趣,为什么我只能呆在一个角落孤芳自赏?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不会分享,不懂得分享。

分享的意义不光光在于快乐和忧愁,他可以面对更多的人—像亲人,友人,敌人,甚至是你不认识的人。有个富家子弟在学校虽然品学兼优,却一直很孤独。后来,其父把属于自己的公司股份捐给慈善事业后,同学们都愿意接近他,他与父亲都很高兴。正应了那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打开你心中的那扇铁门,绽放你内心的花园,不要再一个人一味的承受,有了分享,你的快乐会增倍,你的痛苦会减半。有了分享,你的人生会少一些乏味,生活会多一些乐趣。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分享它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也分享了朋友的痛苦。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也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这样问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若与人。”就是说,只有懂得与人分享,美好、精彩的生活才会不请自来。

当你和好友共同分享快乐的时光时,你的生活便有滋有味。当你和同学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时,你的人生便闪耀出无限光芒。当你与家人共同分享幸福的体验时,你的家庭便成了温馨的港湾。当你与同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时,你的事业便会更上一层楼。

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一生蔑视名利与金钱,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居里夫妇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比尔·盖茨是这样的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给社会,他甚至把自己的财富拿出来与他人共用。同时,他也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是人生自我的不断完善,是人格品德的一种升华,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分享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升华,懂得分享的人心胸会变得开阔,人生脚步也会越走越远。分享就像催化剂,生活因分享而快乐,因分享而美好,因分享而精彩!

有人问,分享是什么?

分享,是一种快乐,一种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和快乐。分享犹如一座天平,你给予他人多少,他人就给予你多少,当然,分享一词是永远不会降临在一个自私自利,邪魅奉承一个永远不懂得分享的快乐的人身上,因为,这种人不值得分享。同样,如果一个人长久把快乐和悲伤藏在心里,一高兴,就欣喜若狂;一悲伤,就哭得死去活来。爱走极端,没有他人的引导,没有他人的分享,没有他人的帮忙……其实,分享很简单,分享能将快乐放大,让悲伤缩小,如果不分享,大概就只有一隔结果——自生自灭!

记得一个故事,讲一个妇人过于自私,不懂分享,可后来又因丈夫的一句话而变的懂得分享的事:有一次,妇人买了一瓶很名贵的香水。但是她却不用,因为她不想让在她思想里所谓的“土包子”闻到、感受到这瓶香水的香味,每一天只是自己“躲着”欣赏。后来她不小心将这瓶香水摔坏了。她万分心痛。没有办法,她只好忍痛割爱的将碎屑捡起来,正准备扔掉时,恰巧碰到了自己的邻居。她就想:反正要扔的,倒不如送给他,帮忙解决这垃圾。于是,她装作好心的送给了这位邻居。没想到,这位邻居万分感谢。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对她很好,她自己也很纳闷她们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这么快。她的丈夫知道后,对她说了一句话:“独乐不如众乐,众乐己更乐。”这妇人听后,顿时醒悟。到后来,她成为了整个社区最受欢迎的人,也是过的最幸福的人……

为了不让别人拿他的东西,变的自私,变的不懂的分享,值得吗?答案自然是不值得。有谁愿意被别人视为异类呢?何必呢?众乐乐不如独乐乐。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瓶香水都能处处飘香,一分快乐难道就不能化为无数分快乐呢?

又有人问,怎么才能做到分享?

做到分享。很简单,比如你在看一本书,恰巧碰到有趣的地方时,将它读给自己的朋友,让自己的朋友,得到你这份快乐。之前也说到,分享犹如一座天平,你给予他人多少,他人就给予你多少,同样,想做到分享,自然是先要将要分享的东西分享给他人,他人才能也分享给你,以此类推,一份快乐就能华为无数份快乐了。

分享,永无止境……

分享如馥郁的鲜花,让人生之路氤氲着芳香;分享如悠扬的歌声,让人生之路充满欢乐;分享如一抹亮丽的色彩,让人生之路异彩纷呈;分享如清新的乐曲,让人生之路洋溢欣喜之情。分享之乐,乐无穷。

分享阳光,大地万物会充满生机;分享雨露,花儿鱼儿会茁壮成长;分享蓝天,鸟儿们在自由翱翔;分享大地,万物生灵生生不息……

分享,多么美好的字眼。一位哲人曾说过:“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会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个思想。”因为分享,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有更新的观点,理念。还有比分享更快乐的事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经常培育出高品质新品种玉米,每年都会在评比大会上获奖,获奖之后,他总是将这些玉米种子分给周围的农民耕种,。有人不解,前去问他:“你不怕你的邻居得到好种子超过你吗?”他说:“这样的话优质玉米互相传粉,才能保证这类玉米的优良性能,我的玉米才会长得更好。”

是啊,分享不仅能给他人带去欢乐,还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这难道不是一件乐事吗?

我一向喜欢步行回家,并不因其浪费时间而懊恼,走在路上和几个同学相约同行,彼此分享着今天的乐事,采撷一路的欢歌,分享一路的欢乐,收获满满的快意。

分享之乐,如轻风吹过发梢的惬意,如细雨抚面的舒适,如花开瞬间的灿烂,分享的快乐,并不仅限于对他人,与此同时,自己也可以得到一份快意,学会分享吧,让人生因分享而快乐多彩。

分享,还是分担?自古就有“同甘共苦”一词,也有“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难”一说。漫漫人生路,有喜悦相伴也有痛苦的不期而遇,如何平衡分享与分担,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要做到的不仅是与他人共享喜悦,更要学会替他人分担烦恼与困苦。

分享的是快乐,这是你可以行使的一种权利。曾经有一个父亲问他的三个儿子说:“如果有两筐容易腐烂的桃子,该怎样吃才能使容易腐烂的桃子不浪费掉呢?”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回答都不能让父亲满意,而小儿子思考片刻说道:“我把这些桃子分给邻居们一些,让他们帮着吃,这样就会很快吃完而不浪费一个桃子。”父亲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故事中的小儿子就是现今联合国的秘书长潘基文,他曾在不同场合说起桃子的故事,在我们与别人分享的同时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回馈,只有那些被用于分享的桃子才会永久保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很多时候与别人分享,不仅不会使自己损失快乐,更是会给别人带来一个好心情。成长路上的快乐雀跃,少不了他人的欢欣鼓舞。

分担的是勇气,这是你可以肩负的一种责任。马克思一心为人类事业而奋斗,却一贫如洗,连最基本的生活也没有保障。恩格斯救济了他,帮助他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正是因为恩格斯帮助马克思分担困难,马克思才能顺利地完成巨着《资本论》。如果没有了恩格斯,或许马克思贫困交加就会放弃自己的事业,那么历史就将被改写。每个人总会遇到难事,当他人遇到挫折时,你勇于帮别人分担,也许成就的就是一份大业;在你遇到困难时,有了你的投之以李,他人也必能报你以桃施以回报,帮你排忧解难。每一次为他人分担的一星点,必会累积成我们成长路上前进的助力。

与他人分享是容易的,但要替别人分担却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究竟是要“分享,还是分担”,也许这不再是个问句。在刘备只有三千兵马的时候与卧龙先生相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以孔明的才华,投靠势力更为强大的曹操、孙权都将受到重用,但他愿与刘备同甘共苦,直至建国立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两人风雨同舟,从共担创业路上的艰辛到分享建立大业后的荣耀,始终不离不弃。既能分享,又能分担,成功的路上需要的就是这份担当。

高尔基曾说:“假如你有一份快乐,与朋友分享得到的将是双倍的快乐;假如你有一份悲伤,与朋友交流,那么就只剩下一半了。”然而在生活中却往往是:总想着让他人分担自己的痛苦,却害怕与旁人共享自己的欢乐;亦或是总想着分享他人的快乐,却不愿分担他人的痛苦。因为这种自私的心理作祟,不但不能使我们的欢乐加倍,反而会导致痛苦无处宣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只有同甘共苦,只有分享并且分担,才能让每个人真正能得到自己期望得到的。给予,将收获更多,我们的成长路上需要分享,更需要分担,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勇于去面对遍布荆棘的人生之路。

“一份快乐如果乘以十三亿,就是更大快乐。一份悲伤如果除以十三亿,就是渺小的悲伤。这就是分享的真谛!”这是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的。

分享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可小时候我并不喜欢与人分享。记得有一天,爸爸买来了一个美味的大蛋糕给我。我正准备邀请我的朋友来吃。我心里想:“这么美味的蛋糕如果分给别人吃,那我自己就吃得很少。我还是不邀请我的朋友。”于是,我自己独自品尝这个蛋糕,细细品尝着这蛋糕的每一种味道。可这个蛋糕却不如以前好吃,甚至可以说是没味道。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说:“自己吃能吃出味道来吗?”再说,你一个人吃得完吗?蛋糕就是因为分享而变得美味的。”

短短的几句话,却让我突然醒悟。我不和朋友分享蛋糕,缺少了欢声笑语,而且自己特别孤独,最终我又能得到什么呢?人的一生,就要学会分享。孤独是最难以忍受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和别人分享呢?假如我们和别人分享快乐,我们将会得到双倍快乐;假如我们和别人分享悲伤,那我们的忧伤将会减轻。

分享不在乎多与少。哪怕是和别人分享一块面包,那也是莫大快乐。生活中,处处充满分享。我们可以把上学路上的奇闻分享给大家,可以分享我们成功后的喜悦,也可以分享我们所做的梦……只要把我们所拥有的,所知道的分享给别人,那么你得到的将会比分享出去的更多。

假如有人不愿意去分享。那么,他的人生一定很失败,没有意义。即使你获得惊人的成绩,你那兴奋的心情却又不愿意和别人分享,那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分享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美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分享的快乐,不吝啬自己拥有的。让人生因为分享而精彩,因为分享而变得绚丽多彩。

生活在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里,不乏缺少值得和朋友分享的事物。对于这类事物,某些人将其据为己有,那么快乐永远只存在固定的空间里;而有的人把快乐与人分享,让“快乐花园”得以芬芳千里。

“我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再来看它。”这位孩童的话触动了我的心弦。诚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快乐的本质不在于占有,相反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才是获得快乐的关键。

分享是世界各国文明交往的纽带。纵观历史,在15世纪中后期,西欧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的开辟使得由原来单一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欧洲商人开始奔走于世界各地,他们在将本国的文化传递到各地的同时,也从其他地方带回了各种特色的文化,以此补充本国文明。正是这种文化与文化间的分享,形成了流光溢彩的世界。

是分享创造了快乐,快乐使世界人们内心的隔阂涣然冰释。可见,分享的力量是巨大的。

分享是社会的基石。在我国,每年“两会”如期召开。这是我国政府关注民生的体现。会上,各级人大代表,百家争鸣,积极反映百姓的心声,这样政府作出的决策才更能集聚民智、体现民生。这其实是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分享”。政府各部门的决策通过人大代表告知群众,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将民心反映给政府。这种似乎看似繁琐的分享的方式,却使我国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并且,对推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的意义重大。

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为人民与政府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以上说明,分享创造了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快乐。

当然,在生活中分享快乐的事更是随处可见的了。医生对病患痊愈后的微笑是医生与患者间的分享;老师对学生的进步一个会心的点头,是师生间的分享;父母给跌倒的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父母与孩子间的分享……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牧师对学童说的那句话,我想,对那名在处于孩童时期的学童来说是受用一生的财富——分享并快乐着。

学会了分享,你就学会了如何快乐。将心灵的花朵留在花园中与人分享吧。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这人世间最为难能可贵的东西,是人们所最渴望的东西,但也是最不易得的东西。以下是我整理的追求真理的 议论文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追求真理的议论文1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追求真理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培根说:“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生中最高的美德。”托尔斯泰也说:“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美好的东西,那便是真理。”追求真理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物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 文章 ,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起来,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夫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边。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真理。哥白尼说:“人的天职是勇于探索真理。”朱德远涉重洋,在海外寻求真理。1922年,朱德为了表达他信仰共产主义的决心,毅然脱掉马靴,换下军装,放弃了荣华富贵,只身来到上海。他找到了当时的共产党负责人陈独秀,提出了入党的要求,但陈独秀没有同意朱德的申请。朱德于是决定 出国 留学 ,去德国,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去寻找真理。1922年11月,朱德来到法国马赛港,听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正在柏林,连行李都没打开,直奔德国。在这里,他遇到了比他小12岁的周恩来,郑重地向这位24岁的年轻人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请求很快得到批准,从此,朱德同志站立在新时代的前列,为中国革命奋斗了一辈子。追求真理需要大无畏的精神。高尔基说:“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千古 名言 。他不仅这样写了,也真正地这样做了。1283年的某一天,大都柴市口人头涌动,万民悲泣。文天祥从容地走上刑场。3年多来,元朝统治者把他关在土牢里,对他威逼利诱,想迫使他投降。文天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始终不为所动。

今天,文天祥知道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对行刑的士卒说:“我的事已经结束了,请吧!”说完,对着南方拜了拜,向祖国大地、人民作最后的告别。文天祥壮烈牺牲了,年仅47岁。当夫人欧阳氏去收尸时,从他衣带中发现一份遗书,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让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追求真理吧!

追求真理的议论文2

生命如百花,绚丽多彩;生命如波涛,慷慨激昂;生命如诗歌,意境深远。在芸芸众生中,谁没有自已的追求呢?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享乐,这些追求都是“奢侈”的,然而,追求真理却是永恒的。

还记得我小时候常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她儿时的 故事 。有一次,妈妈的数学老师为学生们讲解题目,发现老师的答案与自已的不同,便悄悄地跟旁边的同学说:“老师讲错了,我想去请教”。“老师讲的答案怎么会错,难道你比老师还聪明?”旁边的同学笑了。妈妈不服气,鼓起勇气还是去问老师。果真是老师不小心算错了……妈妈的心甜滋滋的,脸上总是扬起一丝丝微笑。听了妈妈这段故事,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您不怕同学取笑呀?”妈妈抚摸着我小脑袋,“孩子,妈妈追求的是真理啊!”

我现在长大了,才明白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伟大学者执著追求真理,而不惜付出自已的毕生精力,自己的青春,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他是对真理最虔诚的追求者。他倾尽心血研究他的“日心说”,可恨遭到野蛮的教会反对,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只是为了追求真理,打破腐朽思想,把真理告知世人。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他们又何尝不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来追求伟大的真理?

我国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在青年时期目睹了祖国山河遭到侵略者的蹂躏,百姓遭到帝国主义的压迫,他立志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曾经说过“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革命运动,把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复兴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为“我理想之中华”而奋斗不息,直到生命尽头仍坚信革命必胜的真理。可见真理的小小钻石是多么罕见难得,但一经开采琢磨,便能经久、坚硬而晶亮。

他们为了真理奉献了一切。为此,我们不禁自问:难道追求真理是这么难的吗?是的,真理与苦难是孪生姐妹。当我们极力追求真理时,苦难总会出来阻碍我们,只有勇敢无畏地奔跑,才能到达真理的目标。真理本是黯淡无光的沙粒,只因有了追求者,才把它磨成绽放光芒的珍珠。经历苦难后,我们又何尝不是享受到修成正果的喜悦?

人生长河中,河岸的左侧是铭记,河岸的右侧是忘记,让我们忘记虚伪丑恶,铭记真理,追求真理吧!

追求真理的议论文 3

近日,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科技史的又一里程碑,也为它的发明者,潘建伟院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然而,在荣誉的背后,是潘院士多年的心酸:因为量子纠缠理论应用的超前性,他多年一直收到许多无知者的质疑,甚至背上了的骂名。为什么对于想出新办法的人,人们总是在他们成功之前质疑他们呢?

首先,这是因为人们出于自身对未知的恐惧而对创新者不宽容。在《药》中革命者夏衍在临刑前对民众呼吁:大清国是我们的!,却招来了人们的无情嘲笑。他们难道是真的心甘情愿受压迫和奴役吗?他们是害怕变革冲击自己原先的生活,因此就打压、质疑新事物和创新者。

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创新者总是超越时代而有前瞻性的,而人们往往被过去的错误观念束缚,因此会把创新者当作疯子。哥白尼,布鲁诺等人宣扬在当时更先进的日心说,堪称天文学的先驱,而人们受宗教神学观念束缚,质疑他们的学说,甚至烧死了布鲁诺。创新常常是要打破旧有的传统观念的,因而受旧观念影响的人也是常常要质疑打压创新者的,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极其让人悲哀的。

此外,某些创新者不实践自己的想法而仅仅是让它流于空想,导致人们对创新者有了偏见,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也看成空想家而质疑,打压他们。

这样看来,对创新者的质疑是平常且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它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对新 方法 的质疑不一定都是错误的。莱特兄弟接受实验结果和周围人的质疑,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实现了飞天梦想,万户一意孤行,异想天开,不听他人的意见,最后落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一昧坚守自己的创意,会让原来纯良的目的,产生相反的效果。面对质疑,我们要先省视自己,而不是一昧怀抱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在空想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要想一想对我们的质疑是不是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是不是仅仅看到了想法的创新性而没有考虑它的可行性。总之,我们要带着科学的精神看待别人对我们的质疑,将其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然而,无论怎么样,无知者和保守者的质疑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要拿实际的行动说话,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成果证明自己,而不能仅仅是流于空想,跟他们重复无休无止的争辨,浪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创新者就像沙漠中的迷途者,渴望着真理的清泉,以科学精神作为行囊,以实践为依靠的拐杖,独自面对茫茫的质疑和嘲笑的荒漠。但是我们不应放弃,虽然希望渺茫,只要我们不停的走下去,道路就会不断延伸,一定能带我们找到真理的绿洲。

追求真理的议论文4

“追求真理做真人。”这是伟大的人民 教育 家陶行知爷爷说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陶行知爷爷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严格。1936年,他的儿子陶晓光经人介绍到一家无线电造厂应聘。厂方要他拿学历资格,他拿不出,就写信给育才学校的副校长马侣贤先生,请马校长开张证书。证书刚寄到,陶行知就让晓光把证书寄回来,并告诉晓光一句使他受益匪浅的话:“追求真理做真人。”

是啊,“追求真理做真人”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准则,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从小就做一个诚实的人。记忆的浪花不断翻滚,而令我最难忘的则是这朵“浪花”:

暑假的一天,烈日似火,酷暑难当,树上的叶子垂头丧气地低着头,小狗趴在树阴下喘着粗气,好像在说:“太热了,太热了。”我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书,这时小伙伴王冰斌来找我。王冰斌冲我一笑,神秘地说:“李雅琪,你想不想吃桃子?”我大声说道:“我最喜欢吃桃子了。”“跟我走吧,保证让你大饱口福。”王冰斌带着我来到一个桃园,只见桃树上长着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像一个个胖娃娃在绿叶丛中捉迷藏,十分诱人。我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可怎么吃到桃子呢?”我问道。“我已经‘勘查’过了,这家园子的主人出去了,我们可以从墙上跳进去摘桃子吃。”“什么?你让我偷桃子,这种事我可不干!”我连忙摆了摆手,准备回家。王冰斌赶紧拉住我:“李雅琪,你难道不想吃桃子了?我们只摘几个,纯粹是为了尝尝鲜解解渴,怎么能称的上偷呢?”“想是想,可我不能做这种不道德的事。”我扭头朝家走去。虽然我没有吃到那诱人的桃子,但一点都不后悔,因为我的心里却十分坦荡。

同学们,让我们把“追求真理做真人”这七个字牢牢铭记在心中,人人都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因为某种诱惑,而失去做人的根本——诚信。

追求真理的议论文5

曾经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天才是99%的汗水与1%的灵感。”虽然这一句话非常的简短,但它却拥有一个人或全人类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真理——积累创辉煌。

我学过一篇课文,名为《我最好的老师》。文中的怀特森用一个个貌似正确的真理来考验同学思维的灵活。经过一次次失败的“洗礼”,同学们终于会独立思考,可是,这有用吗?

一个真理是由一个人一生学识的沉淀堆积而成,而对问题的提出是十时关键,但在成功与发现之间,有一种必要而不可缺少的元素——积累。没有充足的积累,即使发现了一个真理的痕迹,也无法去真正发现与探索真理,只能当别人的成功的阶梯,有的人可能会这样安慰自己:“没关系,科学是全人类的宝藏,我是一个伟大的贡献者。”但是,在全人类有谁愿意成为别人脚下的奴仆呢?又有谁愿意在金银面前让别人踩在自己身上摘取呢?当然没有,因为那些人只不过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假名聊以罢了。所以,我认为,怀特森老师的方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虽然能辨认真理的位置,但却无法亲自寻找抵达。在一生中只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庸才。只有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才能寻找到真理。而不是在起点只说不干。当然,那一个个脚印也是充满知识的,否则,也会在真理无情的抉择中被抛弃,最终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所以,我们要从小就要努力学习,为自己人生中真理的“长征”做好准备,不要去顽固地去钻“牛角尖,”因为我们没有充足浓厚的学识去走真理的“悬崖峭壁”,但我们可以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考试能进几个名次,英文词会多默几个。这些在生活中可能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可在寻真理的道路上,让你不会沦为别人的阶梯,而是让你变成一个踩在别人肩上直通成功的王者,成为一个真正的不朽人物。

没有积累,再粗壮的参天大树也是外强中干;没有积累,再强壮的雄鹰也蜕变不成天之骄子;没有积累,再灵活的大脑也会成为一团浆糊。所以,让我们追逐真理,永不停息……

追求真理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 追求真善美为话题的作文

★ 初三以追求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 高二作文五篇800字

★ 2011中考满分作文:真理诞生于问号之后

★ 以不断追求话题作文精选

★ 高中满分议论文作文精选

★ 2020高二优秀议论文范文五篇

★ 坚定信念高考作文5篇

关于议论文范文大全

★ 高三作文议论文800字5篇

追求真理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 追求真善美为话题的作文

★ 初三以追求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 高二作文五篇800字

★ 2011中考满分作文:真理诞生于问号之后

★ 以不断追求话题作文精选

★ 高中满分议论文作文精选

★ 2020高二优秀议论文范文五篇

★ 坚定信念高考作文5篇

★ 关于议论文范文大全

★ 高三作文议论文800字5篇

兰州大学李红玉发表论文

1986年于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兰州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于南京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同年进入兰州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马普化学生态学研究所工作。李红玉教授实验室一方面从事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工业、医药、食品、农业、环境中的等诸多生物技术。研究课题紧密联系市场,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实现产学研的真正对接。另一方面,实验室也开展着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工作,主要关注“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和“植物-昆虫相互作用”两大生物学国际前沿理论研究课题。因此,李红玉教授实验室既招收有志于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硕士博士,也欢迎有志于从事生物学前沿理论研究的硕士博士。实验室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中青年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企业横向基金等,研究内容丰富,研究领域广阔,研究经费充足。同时,实验室内部学术气氛浓厚,老师学生互帮互学,团结一致,正在为我国西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才华和力量,我们衷心地欢迎您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李红玉同志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03年获澳大利亚Latrobe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就读与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她长期从事医学教育研究、教育管理和医药材料研制与开发工作,熟悉医学教学工作规律,对高教改革与发展有较深刻的认识。在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工作中,以顽强的毅力攻克重大科研课题40余项,撰写专著10多部,发表具有一定理论和实用价值的科研论文70余篇,在医药卫生研究方面获国家专利3项,自1990~2007年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或“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996年被辽宁省政府授予“辽宁省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九五”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十五”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