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牛津经济论文在哪一年发表

发布时间:

牛津经济论文在哪一年发表

1、美国经济评论

英文原名《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11年创刊,现为美国经济学界最古老、最受人尊敬的经济学专业期刊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学领域最具声望最权威的顶级刊物之一,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和助推作用。其中不少文献的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该刊早期是每季发行一次,2011年之后改为双月刊。

2、计量经济学

英文原名《Econometrica》,该刊于1933年创办,由此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计量经济学的奠基人、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在发刊词中所阐明的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定义,至今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该刊在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巨大,是公认的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

3、政治经济学杂志

英文原名《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简称《JPE》,1892年创办,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为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顶级期刊,常年位居世界十大经济期刊前五;主要发表高水平的分析、解释和实证研究论文。该刊现与本文提到的“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评论”并称为经济学五大期刊,是公认的世界顶级经济期刊。

4、经济学季刊

英文原名《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该刊由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经济学历史最悠久的顶级国际英文学术期刊之一。其内容涉及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侧重从微观理论到基于经验和理论的宏观经济学研究。2011年,该刊影响因子5.920,在320个期刊的经济学类别中位居第二。

5、经济研究评论

英文原名《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简称《RES》,于1933年由多位英美经济学家创立,旨在鼓励经济学家开展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研究,始终致力于发表经济学各个领域的优秀研究论文。该刊现已被广泛认为是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1949至2021年间,中国境内机构共在该刊发表14篇论文,主要来自9所高校:上海财大、复旦、清大、上海交大、北大等。

6、经济与统计评论

英文原名《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主办,拥有百年办刊历史,主要刊发实证经济学以及计量应用的文章。在中国,该刊已是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认定的A类期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认定的国际A+类期刊,还是教育部认可的12本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之一,2020年期刊影响因子达6.548。

7、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英文原名《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这是博弈论领域的世界顶级经济期刊,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博弈论、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等。2021年6月18日,该刊主编Hervé Moulin教授举办线上讲座,中国学者与其进行了亲切交流。

8、经济理论杂志

英文原名《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这是理论经济学领域国际公认的顶级期刊,1969年创刊,刊登论文主题包括决策理论、机制设计、货币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CNPP编辑了解到,中国已有不少学者在该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例如北大王鹏飞教授、武大孙祥教授、上海交大文一特聘教授等。

9、兰德经济学杂志

英文原名《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是产业组织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1970年由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创刊,当时刊名为《贝尔经济学与管理科学杂志》,1975年改名为《贝尔经济学杂》,1984年转为兰德公司主办后改为现名。其内容涵盖应用微观经济学领域,集中支持和鼓励产业组织领域相关主题的研究,包括理论的与实证的研究。

10、欧洲经济评论

英文原名《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69年创办,为欧洲历史相对悠久的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一,旨在成为所有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出版物。该刊每年收到大约700份投稿,编辑会及时下达编辑决定。不过首次做出决定的平均周转时间约为60天,接受率约10%。投稿需要自付费用。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有历史、有世界声誉。尽管由于国家和资源的优势相对衰落,牛津和剑桥高 居于世界大学之冠的日子早已不再。但它仍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也仍然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英国甚至全世界教育界,言必称牛津;英国和 世界很多的青年学子们都以进牛津为理想。 19世纪以前的英国,仅有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而剑桥大学也是13世纪初由牛津的部 分师生创办的。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曾就读于牛津,其中包括:13世纪的著名 学者马杰培根,14世纪曾任贝利奥尔学院院长,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译本《圣经》 的组织者、开英国宗教改革先声的约翰威克利夫,16世纪的文学家沃尔特雷利和约翰 多恩,18世纪发起宗教复兴运动,创立卫理公会的约翰韦斯利和查尔斯韦斯利,文学 翻译家塞缪尔约翰逊,19世纪的儿童文学家查尔斯道奇森等。在英国历史上40个首相 中,就有29个是牛津毕业生,包括当代英国最著名的政治家哈马德-威尔逊、爱德华- 希思、玛格丽特-撒彻尔,还有现在的首相汤尼-布莱尔。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中还有一位 欧洲国家的总统、一位挪威国王、5位美国参议员,澳大利亚内阁1/3的成员。现代文 学家格林、奥登等人也毕业于牛津。近代科学闻人如写时间简史的史蒂芬-霍金和证明 费马大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就都是在牛津读学士后在剑桥做博士的。牛津大学毕业生 中还有21位获诺贝尔奖。 目前,牛津共有29个学院,6个准学院(称为“永久性私人学堂”-Permanent Private Halls、为各宗教教派所办),此外还有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在35个学院中, 众灵学院目前没有学生,只有院士(包括访问院士)。各学院规模不等,但都在500人 以下,学生、教师(院士)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 除学院外,牛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尤其是后者)主要由学部来组织,学部 不是大学内的自治单位,它们都是跨学院的机构,不附属于任何一个学院,不过各学 部的教师和学生首先必须是牛津大学内某一学院的一员。牛津现有16个学部:人类学 和地理学学部,生物科学学部,临床医学学部,英语和文学学部,法学学部,经典、 哲学和古代历史学部,数学学部,中世纪和现代语言学部,现代历史学部,音乐学 部,东方学学部,物理科学学部,生理科学学部,心理学学部,社会学学部,神学学 部,文科学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学部下又分成30多个系,有的学部还设一些中心 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隶属于上述各学 部,而直属于大学。 牛津的研究力量雄厚,在其教师队伍中,就有83位皇家学会会员,125位英国科学 院院士。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它都名列英国乃至世界 前茅。近些年来,牛津不仅在文科而且在理科、不仅在基础科学而且在应用科学研究 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生物医学领域,自从弗雷明在伦敦发现青霉素后,本世纪40年代牛津的科学家 弗罗里和蔡恩就将它投入临床应用,结果3人共享诺贝尔奖。今天用得最广的抗生素 1955年为牛津的爱德华·阿布拉罕发现。牛津也致力于将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临床,将 核磁共振原理应用于医疗诊断,在发现人体的免疫瓜系统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于临床 问题方面,牛津亦起领导作用。该校在爱滋病毒、移植手术和遗传病研究等方面也很 有潜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赠予该校药学系2,000万英镑,以支持他们的研究工 作。 在环境科学领域,牛津的研究涉及森林史、气候变化、遥感、土地利用、野生动 物保护、家畜管理、污染、腐蚀、沙漠侵犯等众多课题。 牛津的固体物理、高磁学、激光研究、基本粒子研究和大气物理学等均在世界上 占领先地位。物理系的克拉伦登实验室在世界核研究领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基础研 究还导向重要的工业开发,包括建立了如牛津仪器公司和牛津激光公司之类的企业。 仅在化学系,牛津目前就拥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该校在蛋白质、新型无机材料合 成、分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问世,并在化工、医药、微电子工业 等领域推广应用。 牛津在地球内部动力学、陆界变形研究、低温处理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也很有成 就。牛津数学研究所在许多数学分支学科中居于世界前列,计算机科学研究在国内外 亦有一定地位。牛津被国际上公认为英国的经济学中心。不仅金融、管理学科专家、 而且法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也参加到经济学研究中来。1987年,进入工商界 的牛津毕业生已超过在其他行业就业的人数。 牛津的发展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亦很活跃进, 还被誉为研究当代中国最活跃的 中心之一。 牛津大学有许多杰出的神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和 文艺评论家,它的政治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力量都相当强。 牛津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书600万册。 牛津出版社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语 词典》,享誉全球。 对青年学生来说,进牛津读书,应该说是佼佼者的机会,是既痛苦又诱惑无限的事 情,是光荣之路。然而,对英国社会来说,光荣之外另有深意。牛津、剑桥是通向最 高权力的重要而又充满希望的途径。他们每年为英国培养出一批知识权贵,其中的一 些人将登上权力的高峰。随便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这种诱惑的分量。1979年那一届 议会,339名保守党议员中,有94名来自牛津、75名来自剑桥。这些校友们又组成俱乐 部、校友会,互相提携,同甘共苦,而且,由父一辈到子一辈,形成一个关系网,试 想想,这该是一种什么局面? 1963年,英国《金融时报》社长、伦敦经济学院院长罗宾斯提出了《罗宾斯报 告》。指责牛津、剑桥的垄断地位和所带来的默守成规、保守难变的严重影响。当时 的英国政府深以为然,在48小时内就批准了这份报告。政府决定创办更多的大学以冲 淡牛津、剑桥的影响。很快,8所大学就开工了。但是人们惊诧地发现,8所大学几乎 和牛津、剑桥没有什么两样,校舍的建筑风格,校园的气派和格局,仿佛从牛津、剑 桥描过来的,更有意思的是,这8所大学,都分别由一位来自牛津或剑桥的副校长担任 校长。 二 历史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 其重要性是1167年英国牛津大学在此成立。;牛 津确定与牛有关。传说古代牛群涉水而过,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向来是伦 敦西行路线上的重点,早在1096年,就已有人在牛津讲学。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都是 去法国和其他欧陆国家求学。1167年,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发生争吵,英 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另一说法 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不管如何,这些学者从巴黎回 国,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 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学者们之所以会聚集在牛津,是由于当时亨利 二世把他的一个宫殿建在牛津,学者们为取得国王的保护,就来到了这里。12世纪 末,牛津被称为“师生大学”。1201年,它有了第一位校长。1213年,该校从罗马教 皇的使节那里得到第一张特许状。 在正是中世纪,那些思想活跃,生活不羁,常赊欠债务的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 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剑桥大学的创办也是13世纪初。最大的一次冲突,几百名学生 被乱箭射死。这件事的结果是国王出面镇压,并判市民赔偿牛津大学500年费用。 构成牛津大学的学院有许多在13及16世纪之间创立,基督教会学院是1525年渥西 枢机主教创建,作为培训主教的教会学院。汤姆方园里的塔楼上半部是列恩在1682年 建造,为本市最大型塔楼。1648年汤姆大钟挂上时,学院共有101名学生,因此在晚上 9:05分(牛津的时间比格林威治慢5分钟)大钟敲101下,提醒学生注意宵禁(1963年 起不再实施)。 默顿学院是牛津最古老的学院(1264年)。其他有:新学院(1379年)、皇后学 院(1695年)等。每所学院均有其辉煌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遗迹,可以描画出各种 有趣的史实。 17世纪内战期间许多战役在牛津附近开打,此地曾为受学生支持的查理一世的总司令 部。当保皇党员被迫逃离牛津时,克伦维尔自封为大学的校长。 三 牛津与剑桥 长久以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一直是被人们联在一起的。在英文里则有专有的一个 词:牛桥-Oxbridge。其实两校差别并不大。学校组织,建筑格式等非常类似。如前所 述,剑桥本身就是牛津大学学生和市民冲突在之后,师生流落到剑桥建立的。两校之间 的接触交流一直很密切。 当然,不同处是不需刻意就可以找到的。有人对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做了分析,牛津 大学会问:“What do you think?”,剑桥大学会问:“What do you know?”看 来,牛津大学更注重思想,而剑桥大学更注重求知。这大概就是牛津出了29名首相, 剑桥出了6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一所大学,成绩斐然至此,无人能出其右。 1168年,牛津大学成立。1209年,牛津一位学生练习射箭,误杀了镇上一名妇女,引 发了一场骚乱。愤怒的牛津市民抓了两个无辜的老师严刑拷打,从而引发冲突。结果 师生们被市民追杀得四处逃窜。12名牛津师生流落到剑桥,被伊利主教收容 。之后, 其他地方的一些学者也慕名而来,一所新的大学逐渐建立起来,就是剑桥大学。如今 的市民,多数都从事与学校有关的工作,早就与学生们和睦相处,但要指望民风淳朴 却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两座城镇已经是典型的旅游胜地。 两所学校间有些类似中国的清华与北大,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竞争很为人们关注。就像 举世瞩目,一百多年来每年都要举行的划船赛,牛津赢了71次,剑桥赢了77次,基本拉 平。一般的看法是牛津的人文科学更强一些,剑桥的工程技术更优势。在英国每年都 有大学排名,两校通常是交替为第一二名。近年来高技术强势,剑桥在前的次数多一 些。2002年泰晤士报的最新综合排名是牛津居冠。 四 牛津城 牛津大学不同于其它的大学,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 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楼房的尖塔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高高的 石墙上爬满老藤,稀疏的绿叶中绽放着红红的花朵,小城显得古朴素雅。牛津城的建 筑古色古香,分属于不同历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在牛津街道上散步,不就像回到 了历史之中吗?这风情万种的建筑,这云飞浪卷的校园,这几百年积淀的斑斓文化。 英国人把牛津当做一种传统,一种象征,一种怀恋和一种追寻。在那里可以回忆起过 去的美好时光,可以重温昔日的辉煌。市内有圣迈克尔教堂的萨克森人塔楼,诺曼人 碉堡和城墙遗址等等,处处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难怪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 城,犹如进入历史”。 齐尔维河和爱西斯河(泰晤士河流经本市之名)的河滨步道, 你也可租艘平底船,在齐尔维河上消磨悠闲的午后。 牛津的学院中有许多中世纪建筑瑰宝,并且群聚在市中心周围。街两旁布满中世纪的 四合院,每个四合院就是一所学院,由于在当时学术是教会的专利,因此学院都以修 院式建筑来设计,不过四周往往围绕着美丽的庭园。尽管大多数的学院这些年来多有 改变,但是依然融合许多原有特色。每所学院均有其辉煌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遗 迹,可以描画出各种有趣的史实。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会觉得每个学院都像是中 国各地那些破旧的古庙,一进门就给人一种寂寞与荒凉的感觉。 因为每个学院完全是 中世纪修道院的模样,这也反应牛津人强烈的思古情怀。 城内多塔状建筑,故又得名“塔城”。中世纪的塔楼古色古香,文艺复兴风格的建 筑,弥漫着浪漫气息;位于民众方庭的图书馆,建于1371年,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图书 馆;大学植物园,建于1621年,是英国最早的教学植物园;蜿蜒曲折,幽深绵长的皇 后小巷,从牛津建校一直保留到现在,快700年历史了,路边的石凳长满了青苔,让人 回忆起牛津的起始。王尔德坐过的木凳,肖伯纳倚过的书架,都照原样没动。外面环 境如此,走进楼内,让人更加感到历史的份量。在学校最早的图书馆韩夫瑞公爵图书 馆里,时光仿佛是静止不动的,寂静充满了这书本的圣殿。从地板到屋顶,全是手稿 和未刊资料,它们像宝库一样等待着后来的人去开发。 雷德克利夫广场(Radicliffe Square) 是大学举行厌典及各项文艺活动的中心,这 是整个古城的中心,它远隔了主要街道的喧闹。附近红砖地的铜鼻小巷 (Brasenose Lane),巷中三两行人,绿树遮天,让人觉得心阔神逸。圣玛利教堂(St. Mary's Church)座落於广场南边,十七世纪前,学校的主要厌典、音乐会都在这举行。广场 西侧是建於一五0九年的 Brasenose College ,学院因创校时,大门上有一只铜制的 「狮鼻扣门环」而得名。学院正门的天庭中,有一座宝蓝色的日晷钟,但因为英格兰 特有阴霾天气,一个夏天,也没能见到几次钟上的日影。有人说:「英国只有气候, 没有天气。」并不夸张,往往一日之间可以见到下雪、下雨、甚至出太阳,是很平常 的情况。 广场的西角是建於十五世纪的神学院(Divinity School), 有古典式圆顶的雷德克利 夫建筑是牛津很特殊的建筑。它是图书馆的原始建筑。早期作为大学的研讨教室之 用,现在改为大学图书馆 Bodlien Library的阅览室。 克莱斯特教堂被牛津人亲切呼为“The House”。灵圣学院(All S0u1s C011ege)是牛 津众多学院中唯一没有大学生的学院,因为学院中只有研究生,因而被视为世界最具 学术权威的高级学府之一。城东的莫德林学院的城堡,被人们称为“凝固了的音 乐”,的确优美异常。的钟楼以大青石砌筑,朝天高指。据说,楼内挂着十口铁钟, 当它们相继敲响时,仿佛一曲雄浑磅礴的交响乐! 建于十七世纪的谢尔登尼安剧院是列恩所设计的第一栋建筑,是牛津大学传统授予学 位典礼的举行场地。。每年夏天,学期结束时,身披黑袍,头戴方帽的学子们,将列 队经过大街,进入剧院,在此获得被授予学位的荣誉。 叹息桥(THE BRIDGE OF THE SIGHS)甚美, 这座优美的地标建于1914年,是威尼斯 陡峭拱桥的复制品,连接赫特福学院(HERTFORD COLLEGE)。 圣母教堂:据说此大学校用教堂是英格兰最多人参观的教区教堂,包括塔楼的古 老部分建于14世纪初,从塔顶可以欣赏秀丽风光。教堂是三位牛津殉道者在1555年被 称为异教徒地方。建筑的最大特色是建于1637年的巴洛克式南门廊。 基督教会学院是牛津最大的学院。汤姆方园里的塔楼上半部是本市最大型塔楼。林肯 学院:中世纪学院保存最好的一所。校舍仍然保留早期屋顶,包括用来散烟的裂口。 莫德林学院:是既典型又美丽的牛津学院。其15世纪方园的风格于齐尔维河畔为莫德 林侨横跨的公园成对比。 最可贵的是图书馆中,藏有许多名家文章、乐曲的手稿。这些手稿置於精致的玻璃柜 中供人叁观。但当每位叁观者看完后,管理人员立刻用黑色的绒布覆盖起来,其对古 物的珍惜保藏之情,可见一斑。大学目前厌典活动的主要场地�薛多年剧院 (SheldonianTheatre),座落於广场的正北方。在十七世纪左右,由於圣玛利教堂神 职人员,抗议过多的活动在教堂举行,影响了教堂清修。於是在一六六九年,由当时 的大学校长Sheldonian大主教,筹资兴建这座剧院。剧院的对面就是世界第二大书店 Blackwell 书店,在这可以买到或邮购到世界各地的书籍。 牛津是学术机构的天下。牛津共有104个图书馆。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图书馆于1602 年开放,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早150年,现有藏书600多万册,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 库。剑桥 也有近100个图书馆,藏书约500多万册,每年购书经费约300万英镑(折合 4000多万人民币)。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 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津和剑桥的图书馆,至今如此。 牛津的书店几乎与图书馆一样多,大大小小也有100多个。有世界上最大的学术性 书店布莱克韦尔书店(Blackwel),也有许多非常小但内蕴丰富的旧书店。百年老店布 莱克韦尔创建于1897年,坐落在博德林图书馆的对面,在销售图书的同时它还从事出 版事业。从外表看,这家书店虽仅有三个不大的店面,但书店的三层楼和地下层连 通,最顶层还有二手书店,书的数量和种类多到找书必须借助指示牌的地步。书店中 那块从开张就有的著名木牌镶在墙上。牌上仍然是一百多年前开张时的那段让人高兴 的话:“没有人会来问你要什么,你想随手翻阅任何书籍,尽管自便。如果你需要, 店里职员随时为你服务。不论顾客来看书或是买书,都会受到一样的欢迎。”它在英 国有78家连锁店,仅牛津就有10多家分店,分别经营艺术、文学等分类图书和音像资 料。另外在其他国家也有许多分店。而且现在通过网络,读者可以迅速查书、订书、 购书,享受一流的国际性服务。1994年6月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回母校牛津大学参加荣 誉院士的授予仪式,还特地到这家书店买书。而书摊则随处可见。 与书店和图书馆相关的是出版社,在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出版社——牛津大学 出版社。出版的词典、百科全书、专著和教科书常被世界各国的学者奉为经典,如20 卷的《牛津英语词典》 。 另外,在牛津博物馆也是重要的文化代表。其中阿什莫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建于1683年,是英国第一座博物馆,比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早70 年,现为英国第二大博物馆。其他如牛津故事博物馆、科学史博物馆、庇特河流人种 史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大学自然历史博馆等,它们在自然科学、艺术、文化等 领域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五. 学习在牛津 英国的高等教育规定,一般上大学,不需再行入学考试,凭中学毕业成绩即可进入; 但进牛津、剑桥还要单独报名。按近几年情况,程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想报名的 中学生需要中学老师校长推荐在入学前一年报名。所以一般是成绩优异学生才报名。 然后牛津、剑桥在报名的中学生中初选,通常是招生额的3-5倍。一些工程专业可能低 些,另一些专业如医科等则可能到10倍以上。 入学至牛津大学须同时获得大学系所及学院入学的同意。牛津初步录取的学生在年底 要在牛津的学院进行考试。考试一般是三天,包括笔试和几次 面试(口试)。这次通过 的学生可以拿到有条件录取,条件即学生明年的中学毕业考试成绩。一般要求是三门 主课都是A。但对于比较冷的专业或非常想要的学生,可能也会很低。 收到这个录取 的学子们如果在次年6月会考中拿到所需的成绩,则就可以在一个愉快的假期后,准备 入学了。 牛津大学创建之时没有规划统一的校区,当时学生和教师都租住在城内不同地方。后 来为了管理方便就采用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逐渐建起了学院,至今仍保持着这一 传统。牛津学院及其机构散布于牛津全城。每个学院由300-500个师生组成一个集 体,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文理工科基本齐全。大学的建筑也基本都是各个学 院自成一体。学院都是由一片片绿茸茸的草坪与四周环绕的中世纪的土黄色哥特式建 筑楼群构成的一座座四方院。并且大多数学院是院中有院。有的学院甚至河、湖、 花、草、虫、鱼、鸟、兽一应俱全。汉语把英文词college译为“学院”,大概就来源 于牛津和剑桥的四方“院”。虽然从建筑外表看,牛津十分古老,但从内部设备看, 却十分现代。在大学科学区里,你可以看到工程科学、核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 的先进设备。 至今牛津大学最老的据说是默顿学院,建于1264年,最年轻的叫圣凯瑟琳学院,建于 1963年,两个学院相差整整七个世纪。 学院除要照料学生食宿外,并安排各类体育、团体社交活动,负责指派导师(tutor) 照顾学生。由於各学院财务状况不一,有的学院很有钱,有广大的场地及良好的设备 或福利,像客房、图书馆及研究室等。而大学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向外代表各学 院,统一安排全校课堂讲授(lecture)及讨论会(Seminar),以及统一颁发毕业文凭 等工作。就实质情况来看,学生和所属学院的关系,远超过了大学 。 学院的名称听起来很奇怪,其实不少学院的命名是很偶然的原因。比如,基督教堂学 院,是因为牛津城最古老的大教堂就在学院之内;万灵学院是为了纪念百年战争战死 者的英灵;奥里尔学院则因为刚刚建立的时候,学院买了一所名叫“奥里尔”(意为 黄莺)的房子。还有一所学院叫“布拉斯诺兹”,这个字是由英语“铜鼻子”一词演 变过来的,因为学院大门上的铜门环很像个鼻子,而且至今还供在学院的餐厅里。学 院也不按专业划分,但在发展过程中,各个学院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基督 教堂学院以浓厚的贵族气氛著称;默顿学院出了不少诗人;圣埃德蒙大厅学院特别喜 欢招收运动员;奥里尔学院侧重培养牧师;摩德林学院有许多赛艇高手。这些学院彼 此平等,学生可以在任何一所学院学习,直到毕业。 钱钟书毕业的是埃可塞特学院(Exeter),就在耶稣(Jesus)学院对面。在附近Walton Street旁边可以找到克来登小巷,钱就是以之为名编了个克来等大学。 学校的管理是很严格的。每10个学生学校配一名校工,照顾学生,替他们整理床 铺、打扫房间;除此之外,还负责早晨叫醒睡懒觉的学生,检查学生是否去上课。校 工有这样双重的责任,所以他们有一个很特殊的称呼,叫“侦察”。 牛津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导师制”。学生的导师由研究人员担任,他们多为品学 俱佳的学者,在一定的领域卓有建树。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见一次面,将自己 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向导师宣读。此外,还有许多讲座。每个讲座不论是导师还 是学生,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可以自由发言,平等讨论。海阔天空的议论是 很吸引人的,但在议论之后,要交作业。与导师单独见面,宣读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 论文时,导师要评论,要提问,如果论文质量不行,答辩不好,要影响成绩、影响毕 业。须知,一周一次,不得耽误,而且周复一周,哪有那么多新见解、新思想呢?可 是,导师不相信解释。这种学习方法确实带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督促学生 上进,但这一周一次的压力无论如何让青年学生轻松不起来。 六 学校资源及基本情况 牛津大学各学院学生总数有一万二千人左右,其中九千名左右是大学部学生,而教职 员共有五千四百人。大学中的主要行政人员,均选自牛津本身的教授及研究员。校长 (Chancellor)是一项名誉职,是学校的最高层人物,主持学校所有的主要仪式。实际 行政工作,由学校每四年任命一位“副校长”(Vice Chancellor)管理,他掌管着学校 政务会--一个由选举出来的教员组成的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的组织。大学的学术性事务 则由总董事会管理,总董事会的主席每两年选举一次。 副校长由各学院轮流产生,任期四年。由所有的牛津毕业生组成的大学评议会 (Convocation),负责选出每任校长。而实际的行政监督、建议工作,则由教职员大 会(Congregation)所负责。大会选出十八名执行委员(Hebdomadal Council),每周 开会,会同校中行政人员,决定学校发展方向。 大学中的训导长也由各学院轮流选 出。担任训导长的额外报酬,是可以在任期内,获赠牛津大学出版部的所有出版书 籍,而在他们的学位袍上,亦可终身加配一条黑色的肩带,以表学校对其工作的感 谢。另外大学中的校警,被学生昵称为"牛头犬"(Bulldog)。他们执行工作时,仍头 戴传统的大礼帽,颇有古风,校警向大学的训导长负责。 牛津的学校组织以16个学部(Faculty)为基础,有些学院还设有下属学部。每个学院都 有一个经选举产生的董事会,该董事会对它所在学院的本科生课程负责。每个学院自 行承认、监督、检测所有毕业生相关科目的成绩。在得到总董事会认可的情况下,它 同时负责聘任教职员,以及与学院所包含科目有关的一切学术性事物。许多学院是以 系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不以系为组织单位的主要是人文艺术学院。有些课程(如教育 学)由委员会而不是由学院董事会负责。在学科中担任教学研究任务的学术人员通常隶 属于某一个学院。 学院是牛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今,牛津共有29个独立的自我管理的学院,它们和学 校的关系就象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那样采用联邦制形式。每一所学院都由 Head of House和几个Fellows管理,他们都是各种学术领域的专家,其中大多数在学 校都有职位。此外还有6个Permanent Private Halls, 这是由不同的新教教会建立 的,至今还保留着它们的宗教特许状。Halls的权力和责任与学院相似。目前牛津大学 除七所学院以招收研究生为限外,其馀Halls和学院学院

研究知识经济学第一人究竟是谁我与知识经济学研究——有关我国知识经济研究的历史起点问题张和生(江苏淮安 223001)知识经济的研究目前在同内外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自吴季松博士出版《知识经济》一书后,全国各大媒体相继对知识经济问题开展了广泛地讨论,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层出不穷,以至于很多人认为知识经济问题的研究起源于1998年以后,很多人认为吴季松的《知识经济》是我国最早的知识经济方面专著。其实不然,我于1984年就开始知识经济方面的研究,1988年就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1990年就提出了知识经济学的有关观点,并发表在《生产力研究》杂志上。我认为岂今为止,中国第一个发表知识经济方面论文的期刊是《生产力研究》,第一家出版知识经济方面专著的出版社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一、知识经济研究雏形论文是《知识的物化与劳动过程的优化》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风行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6�1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及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这两本未来学专著时,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以至企业界人士纷纶聚会,议论研讨,对未来社会和新技术革命问题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国内外各种有关新技术革命的论著层出不穷,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不乏看到许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悖的观点,有的公然提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过时”的论调。有的提出要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新技术革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一时众说纷纭,当时我还是一个电大经济系的学生,为了系统地研究新技术革命问题,我研读了大量国内关于新技术革命方面的著作,用了近三年的时间进行研究,写出了《知识经济与知识劳动论》的论文,由于当时国内尚无人提出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当我把论文投给《生产力研究》杂志社时,责任编辑与我商议,建议将论文题目改为《知识的物化与劳动过程的优化》发表在《生产力研究》1988年第3期上。第一次提出了“知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所以说我国第一个刊登知识经济问题研究论文的期刊是《生产力研究》,第一篇关于知识经济研究雏形论文是《知识的物化与劳动过程的优化》一文,之后我荣幸地得到老一辈经济学家、厦门大学罗季荣教授,经济学家、国家信息中心的乌家培教授,南京审计学院周元良教授的指导,对知识经济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生产力研究》1990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知识经济学研究对象、目的、任务若干问题的探索》,第一次提出“知识经济学是揭示知识劳动在在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客观规律的新兴经济学科”,初步提出知识经济学研究的系统架构,应该说这篇论文是国内最早的一篇提出知识经济学这一概念的论文。所以说《生产力研究》杂志为我国知识经济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知识经济学》的形成在我的《知识经济学》发表之前,国内关于知识信息论的观点颇多,尤其是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诸多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无法解释的现象,诸如知识产品商品化与经典政治经济学的矛盾,突出表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又是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劳动强度这三个条件为前提。由于知识产品的创造其耗用的时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比的内容,于是有人提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新技术革命时代已经过时。究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开展了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并且从劳动的本质属性分析开始,先后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科学劳动、技术劳动、信息劳动等诸多命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构建起知识劳动的研究构架,提出了知识劳动论的一系列观点。在我的初步研究基础上,我形成了知识经济学的框架体系。此后,我得到了厦门大学胡培兆教授、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的指导,开始知识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并于1987年完成了经济学初稿,送给了著名经济学家罗季荣教授,经济学家乌家培教授、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审阅,当时书稿名为《知识劳动与知识经济论——知识经济学初探》。乌家培教授经过三个月的审稿,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并就这一门学科的体系提出了独特的看法,当时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宋玉平告诉我辽宁人民出版社正在编经济学新学科系列专著,建议征求乌家培教授意见将书名定为《知识经济学》,应该说辽宁人民出版社在当时尚无人提出知识经济学这一学科时,勇于不惜亏本将这部专著发表是难能可贵,当今天人们谈论知识经济学时,人们不应该忘记辽宁人民出版社,不应该忘记当时的责任编辑宋玉平,不应该忘记最早的知识经济专著《知识经济学》。

嗯,既然你想要详细的资料的话就去百度百科看吧,或者去他们的官网也行~剑桥大学的百度百科:牛津大学的百度百科:牛津官网:剑桥官网:

牛津的论文发表在哪里

发表论文通常只有两种渠道,要么自己投,要么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不管走哪种渠道,最后都是要发表到期刊上的。

期刊,也叫杂志,在上个世纪在出版界曾经是重量级的存在,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人们阅读文章获取资讯远远没有现在方便,杂志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媒介。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纸媒已经大大没落了,很多期刊被砍掉了,剩下来的大多数不得不自谋出路,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受众面是很窄的,基本没法盈利,所以只能靠收取版面费来维持,当然,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那种不在这个范围。

我们现在发表学术论文,出于严谨性权威性等原因的考虑,还是要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编辑会用电子邮箱或者内部的系统来收稿,但不会有一个网络平台有发表论文的资质,即使是知网和万方这样的网站,也只是论文数据库,并不是论文发表平台。

所以发表论文的时候,还是要先去选取目标期刊,然后再找到这本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是找到靠谱的论文发表机构,由代理进行代投,最后都是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的,见刊后一两个月左右被知网收录,就可以检索到了。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在多个城市都有 英国也不止是Oxford city or London city.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的话出版在New York哈

就是Oxford,我写过,所以知道

大部分论文都在期刊上发表,CN期刊。

少数的是发表到国外的期刊,或者直接是在杂志的官网上线,比如SCI。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表CN期刊就可以了。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1)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

(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

(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通常所说的普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今年最牛论文是哪一年发表的

他的真学霸体现在还有毕业前把论文答辩都已经写好了,并且这么多年了还一直被借鉴就可知他是有多学霸了。

国际学术界的顶尖论文论文,SCI代表的是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这种论文主要就是来参加国家竞赛的,一般只有成绩突出的人才能够去做,而且还能做得比较好。

孙丹丹。在2020到2021年四川发表最多;论文的学者是孙丹丹,一年的时间发布了六篇论文,最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是《人类与自然》。

牛顿哪一年发表重要论文

牛顿是,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初步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定律扩展资料牛顿是,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初步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定律扩展资料牛顿1669年,被授予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1689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牛顿在1689年到1690年和1701年是皇家科学院的成员,在1703年成为皇家学会会长,并任职24年之久,在历任会长中仅次于约瑟夫·班克斯,同时也是法国科学院的会员。1696年,牛顿通过了当时的财政大臣查尔斯·孟塔古的提携迁到了伦敦作皇家铸币厂的监管,一直到去世。他主持了英国最大的货币重铸工作,此职位一般都是闲职,但牛顿却非常认真的对待。身为皇家铸币厂的主管官员,牛顿估计大约有20%的硬币是伪造的。为那些恶名昭著的罪犯定罪是非常困难的;不过事实证明牛顿做得很好。牛顿为此当上了太平绅士。推荐于 2019-10-19查看全部9个回答金史密斯_对话TOP5名师_全面答疑值得一看的史密斯相关信息推荐金史密斯「ACG国际教育」名师1V1详解金史密斯,免费规划申请方案,全球25校区TOP5全职海归名师同步,一键GET申请要求+作品集标准,轻松拿0ffer!北京环球艺盟国际教育咨询股份...广告—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渭南newton实时交易消息,点击了解更多资讯。newton真实数据反馈,专业分析相关资料,总部邀请对接中心,newton多年互联网运营分析经验,让您开启成功,走向人生巅峰。广告2020-10-21牛顿的生平经历牛顿 一、生平简介 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牛顿1669年,被授予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1689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牛顿在1689年到1690年和1701年是皇家科学院的成员,在1703年成为皇家学会会长,并任职24年之久,在历任会长中仅次于约瑟夫·班克斯,同时也是法国科学院的会员。1696年,牛顿通过了当时的财政大臣查尔斯·孟塔古的提携迁到了伦敦作皇家铸币厂的监管,一直到去世。他主持了英国最大的货币重铸工作,此职位一般都是闲职,但牛顿却非常认真的对待。身为皇家铸币厂的主管官员,牛顿估计大约有20%的硬币是伪造的。为那些恶名昭著的罪犯定罪是非常困难的;不过事实证明牛顿做得很好。牛顿为此当上了太平绅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萨克·牛顿推荐于 2019-10-19查看全部9个回答金史密斯_对话TOP5名师_全面答疑值得一看的史密斯相关信息推荐金史密斯「ACG国际教育」名师1V1详解金史密斯,免费规划申请方案,全球25校区TOP5全职海归名师同步,一键GET申请要求+作品集标准,轻松拿0ffer!北京环球艺盟国际教育咨询股份...广告—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渭南newton实时交易消息,点击了解更多资讯。newton真实数据反馈,专业分析相关资料,总部邀请对接中心,newton多年互联网运营分析经验,让您开启成功,走向人生巅峰。广告2020-10-21牛顿的生平经历牛顿 一、生平简介 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索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 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1666年伦敦大疫。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回故乡乌尔斯索普。 1667年牛顿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被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 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牛顿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1705年受封为爵士。 牛顿晚年患有膀胱结石、风湿等多种疾病,于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终年84岁。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 二、科学成就 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 1.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从而光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2£?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3£? 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 4£? 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牛顿在17世纪70年代设计的望远镜。它一般被称为反射望远镜,效果远优于伽利略所设计的著名的折射望远镜。 三、趣闻轶事 1£?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 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 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由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的是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表述方式,它是一个严密的、完美的体系,书中没有叙述苹果落地的故事,致使许多人对苹果落地一说持保留意见。 实际上,牛顿的亲戚和朋友多次证实苹果落地的故事。法国文学家、科学家伏尔泰曾追忆过,他在牛顿去世前一年,即1726年去英国时,听牛顿的继姊妹说过,一天,牛顿躺在苹果树下,忽然看到一个苹果落地,引起了他的思考。牛顿灵机一动,脑中突然形成一种观点:苹果落地和行星绕日会不会由同一宇宙规律所支配的?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晚年的一位密友斯多克雷也明确提到,在1726年4月的一天,和牛顿共进午餐后,一起来到牛顿家后园,并在苹果树下饮茶。在谈话中“他(指牛顿)告诉我正是在过去同样情况下,注意引力的思想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那是在一棵苹果树下偶然发生的,当时他处于沉思冥想之中。” 还有牛顿晚年的另一位密友潘伯顿在有关追忆牛顿的著作中,也谈及因苹果落地而引起验证引力平方反比关系的故事。 牛顿在晚年再次讲述当时苹果的故事,那是离苹果落地时已经是60年过去了,为什么一个老人对此事记忆那么深刻,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万有引力定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辉煌的成果,当事人对触发灵感的事件当然是深深的激动和怀念的;其次是与胡克的争执也留下深深的记忆,牛顿就从一个侧面澄清事实真相,应该认为苹果落地一说的事实是成立的。 2.科学研究的痴情 牛顿对于科学研究专心到痴情的地步。据说有一次牛顿煮鸡蛋,他一边看书一边干活,糊里糊涂地把一块怀表扔进了锅里,等水煮开后,揭盖一看,才知道错把怀表当鸡蛋煮了。还有一次,一位来访的客人请他估价一具棱镜。牛顿一下就被这具可以用作科学研究的棱镜吸引住了,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它是一件无价之宝!”客人看到牛顿对棱镜垂涎三尺,表示愿意卖给他,还故意要了一个高价。牛顿立即欣喜地把它买了下来,管家老太太知道了这件事,生气地说:“咳,你这个笨蛋,你只要照玻璃的重量折一个价就行了!” 3.喜欢养猫 传说牛顿在盖房子时,坚持要留大小两个猫洞,好让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足为据。不过牛顿喜欢养猫倒是真的。由于牛顿终身未婚,猫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猫也给他惹了不小的麻烦,1692年牛顿母亲去世使他极其痛苦。一天早晨,他为了平静一下,到桥大学礼拜堂做礼拜时,忘了熄灭蜡烛,可能是猫闯的祸,蜡烛翻倒后,把摆在桌上的光学、化学手稿和其他论文化为灰烬。 4.终身未婚之迷 牛顿少年时代在一首诗里表白自己的远大抱负: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 可是现在我愉快地欢迎顶荆棘冠冕, 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 它充满幸福,永恒无边。 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富的激情、富有理想的诗人,但牛顿是一个追求用科学中的光线谱来解释他的理想的特殊类型的诗人。他让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藩篱。在他的整个心田里,填满了自然、宇宙。也许这是他终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牛顿并没有完全与爱情绝缘。他一生中甚至有过两次恋爱。牛顿23岁正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由于剑桥发生了瘟疫,学校放假。牛顿回到乡下,住在舅父家里。在那里,他一次爱上了美丽、聪明、好学、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欢这个学识渊博、卓见非凡的大学生。他们常常一起散步。牛顿喜欢即兴发表长篇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又多是他正在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表妹虽听不懂,但她还是耐心地听,似乎觉得很有趣。牛顿在心里想:“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对于我所讲的觉得这样有味,我一定很不错。当然,她的脑筋一定也很好,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如果能得到她的帮助,解决我的许多困难问题,与我共同工作,那该多好啊!” 但是牛顿生性腼腆,并未及时向表妹表白心中的爱情。等他回到剑桥大学后,又聚集会神地沉浸到科学研究中去了。他早已忘记了远方的乡村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等着他。他对个人生活一直不予重视,而她的表妹却误以为牛顿对她冷淡,便择夫另嫁了。牛顿因醉心于科学研究而耽误了一次爱情的大好时机。 牛顿实在太忙了,他连做梦想是宇宙、世界。他往往领带不结,鞋带不系好,马裤也不扣好,就走进大学餐厅。尽管如此,牛顿毕竟是个年轻人,还有一颗浪漫的心。有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催使他向一位年轻姑娘求婚。他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这位美人。正在这紧要关头,他的心思忽地溜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的头脑中只剩下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象做梦似的,下意识地抓住情人的一个手指,把它当成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声,他才清醒过来。面对吃惊的姑娘,他连忙象只绵羊似的柔声道歉:“啊,亲爱的,饶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来,我是该打一辈子光棍!” 姑娘饶恕了牛顿,却无法理解他,爱情又成了泡影。科学上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扑向牛顿的脑海,他整个热情都集中到了科学事业上。此后那种“青春的热情”再也没有涌现《多彩的旋律》 5、名言 (1)“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2)“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6、牛顿学说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 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牛顿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明亡之前一年到清雍正5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的时间相当于康熙25年。从牛顿《原理》发表的1687年到1840年的150余年间,牛顿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几乎没有介绍到中国。《原理》一书的基本内容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在中国传播。 牛顿学说对中国的影响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的椭圆轨道、牛顿的万有引力三者相继传入中国,它们和中土奉为圭臬的“天动地静”、“天圆地方”、“阴阳相感”的传统有天壤之别。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巨大反响。 牛顿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决不只是影响了学术界,唤醒了人们对于科学真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也为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1898年)提供了一种舆论准备。这个运动的主将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都无例外地从牛顿学说中寻找维新变法的根据,尤其是牛顿在科学上革故图新的精神鼓舞了清代一切希望变革社会的有志之士。48赞·3,967浏览2017-11-23牛顿生平简介117赞·255浏览2019-11-13牛顿的生平事迹一、少年时光: 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双亲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从此牛顿便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牛顿才回到了母亲身边。大约从5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入中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种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每次,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 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他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二、求学岁月 牛顿19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在这里,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著作,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牛顿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 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正当牛顿准备留校继续深造时,严重的鼠疫席卷了英国,剑桥大学因此而关闭,牛顿离校返乡。家乡安静的环境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其藩篱。这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就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同时,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 三、晚年时光: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伟大艾萨克·牛顿逝世。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四、趣闻轶事一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被选为三一学院初级院委,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高级院委。1669年,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巴罗让贤,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牛顿并不善于教学,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他却远远超过了常人。还是学生时,牛顿就发现了一种计算无限量的方法。他用这个秘密的方法,算出了双曲面积到二百五十位数。 他曾经高价买下了一个棱镜,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用它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开始,他并不愿意发表他的观察所得,他的发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消遣,为的是使自己在寂静的书斋中解闷。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后来,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劝说下,才勉强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 五、趣闻轶事二、 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作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 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等牛顿想起,出来后,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便转身又进了内室,继续研究他的问题。180赞·18,775浏览2019-09-28牛顿的简介120赞·27,913浏览2019-11-13科学巨匠牛顿的一生简介?牛顿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是近代力学、光谱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出生前两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时改嫁,祖母承担起抚养教育他的责任。他从小就喜欢读书,非常勤奋,还特别喜欢手工,家里给他的零用钱,他都用来购买木工工具。他做了许多精巧的风车、风筝、日晷、漏壶等实用器械。 1661年,牛顿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由于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为了避免波及,学校停课放假,牛顿因此返回家乡。他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勇于探索的牛顿取得了三大成就,形成了对微积分、万有引力及光学分析的初步思想。 在数学上,牛顿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学,推动了数学研究的发展。在光学方面,牛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实验,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带。他通过倒置棱镜,又把七色光带综合为白光。这样,就正确解释了白光(即日光)是由有色光组织成的,从而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另外,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能够放大40倍,通过它,可以看到木星上的卫星。反射望远镜的发明,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人了一个新阶段。在力学上,牛顿在伽利略力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深入研究,解释了众多的力学现象,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牛顿在科学上取得这么多的重大成就,是他善于观察思考,勤奋刻苦钻研的结果。由于他常常思考问题,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地步。一次他请一个朋友吃饭。可是朋友来了,他却还在实验室里工作。朋友等了他好久还不见牛顿从实验室里出来。朋友饿急了,就自己到餐厅里把一只鸡吃了,鸡骨头留在了盘子里,不辞而别。牛顿出来后,到餐厅看到盘子里的鸡骨头,以为自己已经吃过饭了,于是又转身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还有一次,牛顿一边读书,一边煮鸡蛋,等到他想吃鸡蛋的时候,却发现煮的是自己的怀表。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优裕的生活,并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1727年3月,牛顿因病逝世,他被安葬在伦敦泰晤士河边的威斯特明斯教堂。

1 牛顿上学的时候是个钱迷,而且很会做生意。他用自己不太富裕的零用钱借贷给别人,利息不高,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2 牛顿上学的时候确实头脑灵光,但和其他众多著名的科学家一样,比如爱因斯坦等,课程成绩并不是那么优秀,因为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本之外;3 牛顿有一次被同班的胖子羞辱,于是充分体现了“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品质,把胖子打的跪地求饶;4 牛顿的一部分自创符号用于向上帝忏悔,算是一种日记加密方式;5 牛顿做起实验很疯狂。他曾长时间观察太阳,然后眼睛终于支持不住而放弃,他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呆了三天,这样他的视力才慢慢恢复。他曾用一根粗针的尾部戳自己的眼窝来验证光是不是压力的一种表现;6 牛顿有一句著名的话“如果我看的更远,是因为站在了巨人肩膀上”。他说这句话时,正值胡克声讨牛顿“平方反比关系”是抄袭自己的时候。事实上,胡克个子不高,这是牛顿在公众场合隐晦地嘲笑了胡克; 7 牛顿曾经充当过私家侦探;8 牛顿在担任铸币局局长时,大力打击制造假币的不法商人,严苛程度不逊于包青天;9 牛顿并没有被哪个苹果砸中脑袋,甚至没有认真观察过一颗苹果落地的完整过程,因为这实在没有什么观察价值;10 牛顿认为力大小可以测量,他问自己那么该用什么单位呢...... 希望采纳和关注谢谢!

《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1、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2、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3、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牛津大学论文发表在

就是Oxford,我写过,所以知道

1910年8月30日出生于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中藏书较多,自幼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化学系。1934年,在有机化学家庄长恭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甾体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研究》,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化学系。并被推荐到国立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研究生涯。他在庄长恭的指导下,从事汉防己新生物碱防己诺林的结构研究,论文发表在德国化学会志。1940年,他随庄长恭进入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继续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1940—1945年,他曾在上海信谊药厂担任技师,在南京钟英中学和南京中央大学讲授化学课程。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继续从事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1948年,得到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入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师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有机化学家罗宾逊教授,进行精细有机合成研究。1950年,完成论文并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他回国任研究员,不久即参加组建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工作,并担任副所长,领导全所药物化学和天然有机化学两个领域的研究工作。1978—1984年,任该所所长。他还兼任过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中国药学会理事及上海分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上海药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名誉理事长。他还担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化学学报》、《药学学报》等专业期刊的编委。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孜孜不倦,致力于中国药学事业和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不久即参加组建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工作,并担任副所长,领导全所药物化学和天然有机化学两个领域的研究工作。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指导完成了平喘有效成分蔊菜素响齢有效成分仙鹤草素响癌天然药物喜树碱軿筿素等的全合成工作,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发表论文70余篇。1992年5月30日卒于上海。

As a result, the last hundred years has seen Oxford publish children's books, school text books, music, journals, the World's Classics series, and a best-selling rang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xts to match its academic and religious titles. Moves in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led to the Press opening its own offices outside the United Kingdom, beginning with New York in 1896.在纽约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在多个城市都有 英国也不止是Oxford city or London city.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的话出版在New York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