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管理学原理论文发表期刊

发布时间:

管理学原理论文发表期刊

管理学顶级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认同的最好的管理学期刊,每年发表80篇论文

《管理科学学报》是北大核心、CSSCI双核心期刊是不是一类,要看你们单位内部的职称要求。所谓的一类、二类都是各单位依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全国的刊物里面进行筛选并划分类别,并不是统一的

1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 Accounting Review 4 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5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6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7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8 Business Histories 9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0 Concurrent Engineering—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11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12 Decision Sciences 13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14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 Finance and Stochastic 16 Financial Management . 17 Fiscal Studies 18 Forbes 19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Theory 20 Geneva Papers Oil Risk and Insurance—Issues and Practice 21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22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3 Human Factors 24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25 Human Relations 2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7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8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9 IIE Transactions 30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 31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3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33 International Journals of Finance & Economics 3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3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 on Research 3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37 1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010gY 38 Journals of Accounting拓展资料:一,管理科学学报旨在介绍有关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性研究成果,以及已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是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期刊。外文期刊中的SCI和EI都是比较难发表的,国内学者发表外文期刊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语言,因此建议科研工作者投稿外文期刊时文章最好找专业的人员润色一遍。二,什么是外文期刊外文期刊其实就是相对于中文期刊来说的,外文期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英文期刊,近些年,随着竞争的激烈加剧以及学术界的发展,国内发表英文期刊的作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英文期刊的发表需求今后也会是上升趋势,毕竟国内很多教授、科研工作者的晋升都有发表英文期刊的要求,只不过所要求发表的期刊类型有所不同,一般英文期刊主要有以下几种:1.SCI sci论文简单说可以算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论文论文,它可以代表本专业在全球的最先进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因此sci论文对于很多作者来说是对自身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国内的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视sci论文的发表的。2. EI EI是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于1884 年创办的历史上最悠久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EI 在全球的学术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誉,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EI可以发表期刊论文,也可以发表会议论文,国内很多作者选择EI就是因为要发表会议论文。 3.ISTP 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也包括一些学术期刊。

审稿人: 审过四次管理学刊的稿子,我都给了拒稿,比起其他刊,感觉投稿作者对这个期刊定位不高,很多非常多错误或者不完善的稿子。 我感觉这个期刊有点看作者和基金,有些论文初审很快,快则几天,有些就很慢,慢则几个月。 给专家审稿期限是一周,但基本都会超时,之前有邮件提醒,现在好像不发催审邮件了。 需要两个专家意见都回来才给结论。 另外,编辑部的工作做的不细,有些稿子未匿名也送审了。 总之,感觉期刊的内部效率要提高。

管理学原理论文发表

据学术堂了,发表管理学论文的途径有很多种,这里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三种:1.在导师指导下的科研项目成果如果你和导师关系比较好,导师比较厉害,你可能会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实验或者是课题的研究(一般都是导师手上的科研项目),但前提是,你自己得有一定的科研或者学术能力,能帮助导师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等.一般这种情况下,研究获得一定成果之后,你可能和导师共同发表文章.2.独立写作,直接在网站或者邮箱投稿可以针对管理学专业内的一些热点、难点写一些文章进行投稿,正规的期刊一般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投稿邮箱,你可以通过在线投稿或者邮箱发送的方式,中国知网首页上有作者投稿一栏,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论文方向,搜索相关期刊的网站链接即可.3.参加学术论坛的征文活动,文章被收录一些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经常会举办一些学术论坛,并且面向高校师生征集相关稿件,你可以关注浏览各大高校的网站,也可以直接在百度上搜索相关新闻和公告,按照要求写,如果有幸你的文章被大会收录到论文集,那么你的文章就可以免费发表了.管理学论文发表注意事项:1、审稿周期即期刊编辑部对论文的内容和类别进行审核、确定能否发表所需的时间.评职称也好,大学生发表论文也好,都是有时间要求的,所以大家必须看你所选择的期刊是否能够及时见刊,审稿周期太长的不建议选择.2、录用通知和版面费部分期刊在决定用稿后会出具一个盖有编辑部公章的录用通知,告知用稿及刊发在哪一期上;版面费就是部分刊物在发表稿件时所收取的费用,也有一些期刊给予作者一定稿酬.所以看见版面费不要觉得是,仔细核实,确认后及时支付版面费,期刊才会安排出刊.3、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很重要,在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创新性作品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通常署名在最前面.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

组织文化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通过分析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使组织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组织文化是指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即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它组织。当前,组织文化建设受到业界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其作用也日益彰显,被誉为促进组织发展的“源动力”和永保生机的“常青树”,因此,很多组织都把建设特色文化作为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人力资源的作用也被组织所重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念也被组织所认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文化建设对人力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组织文化是以组织精神为核心,起到凝聚组织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是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和协调的运转机制,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组织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组织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发展大计 组织文化服务于组织,并为组织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先进理念的组织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优秀的组织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组织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组织凝聚力。 2.1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无疑对增加员工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组织的发展规划,让管理层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感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快的。 2.2优秀的组织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和适应力,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文化应倡导创新,提倡挑战,使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组织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组织内部环境,培养员工适应改革,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2.3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组织文化容易被员工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地用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由于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组织文化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组织制度,有利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组织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3 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组织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组织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组织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即使文化上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奉献,但是,如果没有制度来保障,那么谁奉献谁吃亏,谁奉献谁倒霉,员工也不是傻瓜,奉献一次吃亏后,工作就不那么卖力了,而且在员工中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没有制度做支撑,组织文化理念也只是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因此,我们就应该与组织管理建设、服务建设、生产管理建设一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3.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人才岗位竞聘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相形见绌者下”和“惟才是举、惟贤是用”的运行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支持。在选人上,要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讲经验,但不唯经验;讲文凭,但不唯文凭;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放在组织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让有不同专长的人才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激励约束机制。 3.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加快组织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员工行为,并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依据。组织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很难再依靠某个领导来进行直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取决于组织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这些制度就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只是从口号上鼓励员工为组织奉献,而缺失制度保障和物质激励,这种鼓励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组织应该强化薪酬考核和激励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员工的绩效来核定其薪酬水平,谁做的多、对组织贡献大,谁获得的报酬就丰厚,这远比单纯的喊口号、贴标语鼓励员工奉献有效率,也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组织效益的提高,员工就能自觉遵守组织文化,促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的文化导向保持一致。 3.3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组织文化灌输,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及提高业务水平教育。广泛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和提高业务水平教育,规范员工行为,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切实把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教育作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规律、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活动载体,例如出外培训、联欢、旅游等,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让员工了解组织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培养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习惯,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及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组织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4进一步强化各级管理者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各级管理者是组织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担当着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很多单位的组织文化,也是在通过公开表彰一批在各个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后逐步形成的。这从另一侧面,强调了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各级管理者在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及行为方式时,不能单纯凭自己作为领导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和强制权,主要地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己所具备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经营能力、优良作风和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组织文化的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组织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各级管理者的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等均对组织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总之,随着组织改革加强和现代组织制度建立的需要,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保持组织的可持续和蓬勃发展。

1、管理学成为一门学科确实是在19世纪,因为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形成。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凭着管理思想存在于人类千年发展过程中就去忽略管理学作为学科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这一新事物也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被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内容所影响,人们不得不直视各种困难并做出相应的改变。所以本文从管理学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出发,对管理学理论进行了新的考量,就是对管理学理论的分析与在思考。 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发展,管理学理论应运而生,并作为了人类文明最有力的代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理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并在这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了管理学理论。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所以由于在19世纪20年代这两个因素的巨大进步,推动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方式出现。知识经济在两个世纪的洗礼下成功的成为了现在的主流,所以管理学理论不仅要通过创新来解决自己发展初期遇到的困难,还要主动去适应管理学以一门学科的形式在社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现状。 3、分析管理学理论的历程:从管理学理论建立直到现在,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就是对这四个阶段的分析与理解。 4、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概述:泰罗之所以有科学管理之父的称誉,是因为他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并且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还对当时社会的改变起了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提高劳动效率这一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成为了当时生产改革的导火线,让当时的生产者纷纷进行了改革。但是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法国的管理学之父亨利·法约尔创建的古典组织理论顺其自然的代替了泰罗,并进一步将提高劳动效率这一核心理论当作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要求。当然只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些能够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存在,例如:韦伯的行政模型、巴纳德的权利接受理论等。针对以上内容来说,这一阶段主要为管理学在提高劳动和组织效率的方面做出贡献,让管理学具有独立性,但是还是存在着忽略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等弊端。 5、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概述:科学管理理论提高了资本家对劳动和组织效率的关注,所以就忽略了对工人的管理,因此工人与资本家矛盾上升、劳动力罢工这类事件不断发酵,因此本着重视人际关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探索主导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为目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注重点不同,它将劳动者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将组织中动态和人际关系研究作为了重点,在管理时秉承激励和需求这两种手段,但是最后因为损害了资本管理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他们的支持,而沦为了空的理论,没有得到实践。 6、对管理丛林理论的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需求和管理组织也渐渐增多,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对管理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他们在知识、地位等各方面存在差距,所以为了对管理理论有一个好的梳理,管理丛林理论应运而生。管理学研究学派也从1961年美国管理学罗德·孔茨分成的6个学派变成了1980年11个学派,可见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是长久的。 7、现代管理学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动态化、全体化、信息化、柔性化这四个特点。动态化是针对管理学理论在发展时会根据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管理学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论存在着。全体化是要求管理者要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策制度下去思考管理行为,要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发展活动。信息化要求管理手段要在电子等方面进行一些创新和发展,柔性化则是现代管理学理论较为重要的标志,主要是对人、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改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8、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再思考。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特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动态性,体现在管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在组织管理时呈现的各种不同的管理形态。对管理学理论这一门科学来说,要遵循典型和一般这种反复的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逐渐扩大管理学理论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管理学理论的动态性受时代发展、经济形式变革、人类思想文化进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把人、组织和社会作为主体的管理实践是管理学理论的主要因素。所以,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发展的推动力还是服务对象都是人、组织和社会。可想而知,如果想创新管理学理论就需要将人、组织和社会结合起来并进行创新。 9、分工与协作对管理学理论的作用:建立理论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分工理论,而亚当斯密是以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分工理论的建立者。虽然分工理论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在面对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时分工理论所带来的弊端也在慢慢的显现出来,并对组织的整体协调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损害了组织整体效率发展的步伐。面对这一情况,采取了用对整体的管理来提升效率的办法,整体是组织,管理是用系统观为基础的管理理论。虽然这一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整体效率提高了,局部效率却下降了的弊端,还是不能完全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尝试以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为基础,通过把管理学理论引入辩证的观点这一方法,能够得到分工与协作是相互联系,不是独立存在的结果。在管理学理论中适当运用分工与协作,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管理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特点。 10、创新管理理论的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组织的发展氛围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不能预测的变化会给组织带来很多的挑战,如何更加有效的去应对这个挑战,这成为了组织发展的新问题。其中,创业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时代的变化总是从确定到相对稳定,再发展到动荡最后达到一个完全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之中,创业管理模式能够不断的随机应变应对各种挑战。创业管理理论是围绕着机会、资源、企业家与团队、组织方式、时间和环境构建的组织管理模型,其中有很多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这些决定性因素进行管理,可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让创业管理模式更快的发展,这就要求组织的人员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因此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发展动力。 11、管理学理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进步。管理学理论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对管理学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升华,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新的进步,但在新时期的管理学理论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面临创新这一巨大的挑战。而在知识时代和经济时代,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动态管理,所以再利用管理学理论时不仅要抓住这一核心,还要对管理的方法进行创新,以便组织和企业更好的发展。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12、 当然,在现实的管理中,孤立的看待和应用以上的各种理论是不妥的,实践中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并注重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激励理论都是一般而言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需求、个性、期望、目标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从而领导者运用激励理论时,应该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法。 13、在现代社会中,应该设计形式新颖的激励计划,来改善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通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才能吸引人才,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学的范围很大,能不能把你的主题范围缩小一下,我这里可以提供有关生产管理方面的论文,内容也不错,至少达到发表的水平,如果可以,请提供邮箱。生产管理也是管理中的一个很大的方面,也是未来中国多数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做好生产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谢谢

管理学原理论文发表图片

以下是一些学习管理学原理的推荐书籍和资料:

1. 《管理学原理》(本·吉尼斯)- 这是一本广泛使用的管理学教科书,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管理原理和实践。

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管理上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目标设定、工作分配、绩效评估等等。

3.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个人和组织的成长与发展,以及如何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实现成功。

4. 《领导力降临》(约翰·C·马克斯维尔)- 这本书探讨了领导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发自己的领导能力,是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读物。

5. 《执行力》(拉姆·查兰)-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将策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和结果,并提供了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框架来帮助管理者优化组织绩效。

6. 一些知名的商业杂志和网站 - 如《哈佛商业评论》、《财富》杂志和《经济学人》等,它们经常会发布一些关于管理学原理和实践的文章和案例分析,对于深入了解管理学非常有用。

7. 类似中国慕课的在线学习平台 可以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

慕课APP软件的图标

在学习管理学原理时,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资料和资源,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进行学习。

管理学理论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引言: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过程,从古至今的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有用超群的领导和管理才能[l}在学生工作中,管理者希望能够获得真心拥护,能够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希望能够保证学生们进步的正确方向。从本质上看,要达成预期,学生工作者就必须加强管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转化为良好的管理方法和艺术。管理学中的人本管理、计划、组织、激励、统襄霎、创新等基本原理的合理运用,可提升学生工作者的威信,增强凝聚力;与此同时,可增加学生对管理的依从性,增加集体向心力。因此,对于学生管理这项复杂的工作,科学的管理学知识的渗透可丰富学生工作开展手段,提升管理艺术,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归属感,进而有效提升管理工作流畅性、有序性。笔者结合近年来自身组织学生工作的得失,对学生工作中运用管理学基卞知识这一课题浅谈几点心得。

一、自身素质的提升,凝聚管理向心力

首先,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身为学生的管理者、领导者,须有渊博的知识,这是基础,是敏锐洞察力、科学判断力、有效组织力的基石和源泉。因此,无论从领导方法还是领导艺术角度分析,勤于学习,永不懈怠,积累知识都是必行功课。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及时更新既有知识,学生管理人员很容易受到大环境的排斥。此外,要勇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创新发展的第一个台阶,只有将管理学知识融人实践,知识才能不断创新,实践才能更加自信。

其次,保持身心健康,保持工作热忱。学生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繁琐性,是对管理者身心的双重考验,身体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心理、精神状态是关键。任何一件事情的完美处理,都必须有必要的体力,有健康向上的心,只有身心健康,学生工作的开展才能更加有序和稳定,更能感染学生,营造群体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凝聚向心力,达到最佳丁作效果。此外,热忱是行动力的来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只有学生工作者具备高度的工作热忱,学生才能受到感染,潜移默化中提升工作效率。

再有,培养人格魅力。从管理制度上看,学生工作者是权利的行使者,这种权利从表面上分析是由组织和上级的赋予而来。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靠这种硬性的授予权利的管理是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其实,学生工作者真正的权利来源,不是组织和上级授予的,而是学生内心认可赋予的。学生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赢得下属尊重与爱戴的重要因子,这种人格魅力不是炫耀和浮夸,而是内心深处的伟大和平衡,是管理者给人的综合感受与气质。

二、做好组织工作,完善管理机制

(一)做好心理组织工作管理学认为:人的行为B=F(P?E),其中P代表是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因此要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做好学生心理工作。提升自身素质是心理、加强与学生沟通是心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心理组织工作全依靠班长或辅导员一人之力是不够的,所以学生工作者首先需加强与各专业教师、班干部的沟通,定期收集学生的成绩状况、情绪状态、生活情况等。多方组织联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学业苦恼等,通过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横向和纵向上深人了解学生,便于学生工作者在后期工作中的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关怀,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其次,学生工作者可在班级中选取一到两位学生担当心理委员,心理委员需开朗、感染力强、有班级向心性,发挥沟通桥梁作用。

(二)环境陶冶,拓展学生工作氛围如上文所述,人的行为B=F(P·E),其中E就到标着环境,故环境的营造对学生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因此,良好的班风建设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所谓班风,顾名思义,是一个班级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等多元因子的综合体。班风看似无形,却有奇质的力量;看似飘渺,却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效;看似平淡,却是流传久远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因此,学生工作者可将平等、民主、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重家、拥党、爱国、心怀天下等素养纳人班风建设中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渗透和升华。如今,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心理形态也良荞不齐,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利用榜样、典型、美好情感、正确的价值观来烛照学生内心。

(三)完善用人艺术,适当权力分化

首先,发掘人才。管理学的核心是人,合理启用人才,适当权力分化是管理的管理的高境界,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因此,管理人员要有慧眼识英的能力,将真正的人才纳为己用。一方面要有细微的识人能力,另一方面还需具备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在具体的人才发掘中,要注意观察其能力、品质和心态。其次,培养人才。最好的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靠科学培养而来。发掘了人才,就要给人才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培养力度,多给其实践和创新的机会,扬其长改其短,发掘其潜能。对于学生管理人员来说,新鲜血液的加人是不可少的,然而管理的根本还是一起经历风雨,一起发展创造的自己培养的人才。再有,使用人才。以史为镜,历朝历代,成也用人,败也用人。对管理工作有效性的衡量中,人才的使用是一关键因素,应合理授权,用人之长,用人不疑。在管理组织中,学生工作者主要主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同时注意个体分析,合理授权,容人纳人,形成组织归属感,增加人才自信心。

三、运用沟通、激励、创新原理,进行人本管理

(一)激励原理的运用

激励是管理学的基本要义之一。首先,公平激励策略。对于学生管理人员而言,任何的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3].首先要做到问题处理立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搞特殊,学生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其次,要把激励制度与学生考核制度有机统一。以加强自我责任意识,深挖自身潜能。第三,制定激励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管理人员要广听学生心声,做到任人唯贤不惟亲,奖惩分明。其次,差别激励策略。在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需求分为五大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就是人们行为的动机源头,对于学生管理人员来讲,需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的关系。

(二)创新原理的运用

创新是管理学的又一基本要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牛工作者,就要积极主动的探索新工作方式和思维,遇到问题要能够运用创新性知识分析问题,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积极创造新的工作氛围、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努力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工作出现新问题和新情况,没有答案、没有模式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这就需要工作者能勇敢的面对,发挥创新精神探求正确的解决思路,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

(三)沟通原理的运用

在学生管理中,学生工作者如同人体的主动脉,沟通则是血脉中流动的血液,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或者沟通不畅,带来消极影响。管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在上行、平行及下行方面的沟通。因此,学生工作无大成“模式”可循,唯有不断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需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现状,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现代管理认知水平,学习有效的管理方法,完善管理艺术,才能不断除旧迎新,打开新的管理篇章。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需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和工作热忱;做好组织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不断将激励、统筹、创新等管理学基本知识纳人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l]谭竺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学生参与与管理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

[2]付炳宽。论道德管理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转换[J].天中学刊,2004,(4) :102-104.

[3]常征。浅谈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卓玉国。学生工作中运用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115-117.

[5]白颗。以人为本,以文为道-《管理心理学》原理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97-99.

[6]关丽艳。管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7):53-54.

[7]李倩。浅谈行政管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重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09):296-297.

[8]单凤儒。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8

[9]李伟言,柳海民。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 (04)。

[10]孙云寿,孙强。加入wTO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啊及对策。高等农业育,2003 , (O1)。

[1l]旷水青,王再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高教论坛,2004 , (0l )。

00054管理学原理如下: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实际上从分析方法来看,每个学派都有那些代表人物习惯的学科分析方法来对管理进行研究。行为科学学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Drucker)、戴尔(E.Dale)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对象直接是组织、组织中的管理问题。

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分析方法

组织行为学派群体心理学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一点的管理学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这三个方面的演进在过去50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

管理学原理论文发表笔记

第一篇 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3、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 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 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 13、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 6.学习型组织管理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中管理的十四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超凡的权力 5、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6、梅奥—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7、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 3.组织行为 8、3C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特征: 1.变化 2.顾客 3.竞争 9、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 3.对外抗争性 4.灵活应变性 10、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实事的管理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观点 (三)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组织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5、管理道德: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第五篇 领导工作 (十三)领导工作概述 1、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愿而有信心的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2、领导工作的实质: 就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沟通、激励等手段,对被施加影响力,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统一意志和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正式的权力和个人的权力: 正式的权力(职位的权力)分为奖赏的权力、强制的权力、合法的权力。 个人的权力(非职位的权力)分为专家的权力、榜样的权力。 4、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为组织的活动指出方向、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的行为;管理则是为组织的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动的行为。 5、领导工作的作用: 1.有效、协调的实现组织目标 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3.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 6、领导工作的原理: 1.指明目标原理 2.目标协调原理 3.命令一致原理 4.直接管理原理 5.沟通原理 6.激励原理 7、指明目标原理:是指领导工作越能式全体人员明确理解组织的目标,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贡献就越大。 8、目标协调原理:是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果就会越好。 9、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也就越大。 10、直接管理原理:是指管理者同下级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越准确,领导工作也就越有效。 11、沟通管理:是指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准确、及时的沟通,整个组织就越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12、激励原理:是指管理者越能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满足,就越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 13、的修养的内容: 1.懂得的知识 2.移情作用 3.客观性 4.自知之明 14、领导艺术的内容: 1.决策艺术 2.用人艺术 3.授权的艺术 4.指挥和激励的艺术 5.集中精力抓主要环节的艺术 6.领导变革的艺术 (十四)团队 1、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2、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 1.协同过程设计或问题解决 2.客观分析困难和机会 3.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 4.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更大的创新 6.运营成本的减少 7.增加对组织使命的 8.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9.人员离职流动率及缺勤率的降低 3、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1.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 2.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 3.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 4.培养未来领导角色的新技能 5.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6.满足感和认同感 7.感觉自己参与团队完成的事情远远大于个人所能 4、团队的类型: 1.过程改进团队 2.工作团队 3.自我管理团队 5、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 6、工作团队(自发型团队):对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 7、自我管理团队:是指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 8、团队形成的条件: 1.指导委员会 2.团队的结构、领导和成员 3.团队的推进者 9、团队发展的阶段: 1.形成阶段:成员首次聚在一起,团队要阐明其目标,确定每个成员的角色,制定规划。 2.震荡阶段:成员仍作为个体在思考并做出决定,团队可能涉及到争执、挑战的权力、重新确立目标以及竞争性和戒备性行为。 3.规范阶段:关注实现与团队相关的挑战,个人已融合到团队中。 4.执行阶段: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在实现目标上取得重大进展。 (十五)沟通 1、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观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2、沟通的含义: 1.沟通是双方的行为,而且还要有中介体。 2.沟通是一个过程。 3.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是沟通过程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它始于主体发出信息,终于得到反应。 3、沟通的三种表现形式: 1.人—人之间的沟通 2.人—机之间的沟通 3.机—机之间的沟通 4、沟通过程的七个环节: 1.沟通 2.编码 3.媒体 4.沟通的客体 5.译码 6.做出反应 7.反馈 5、人与人沟通的特殊性: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既包括语言文字的沟通,也包括非语言的沟通。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是消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 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4.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6、沟通的目的: 是信息分享,使组织的所有行为在既定目标上保持一致。 7、沟通的作用: 1.使组织中的人认清形式 2.使决策更加合理有效 3.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统一组织行动 8、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 缺的:刻板,沟通速度很慢,有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 9、正式沟通的形式: 1.链式沟通 2.环式沟通 3.Y式沟通 4.轮式沟通 5.全通道式沟通 10、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消息”。 缺点:难于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可能导致小集团,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11、其他沟通联络方法: 1.发布指示 2.会议制度 3.个别交谈 12、选择沟通方法要考虑的因素: 1.沟通的性质 2.沟通人员的特点 3.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 4.沟通渠道的性质 13、沟通的原则: 1.明确的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 14、有效沟通的要求: 1.表达清楚 2.传递准确 3.避免过早评价 4.消除下级人员的顾虑 5.管理者积极进行沟通 6.对情报沟通过程加以控制 15、沟通的障碍: 1.主观障碍 2.客观障碍 3.沟通方式的障碍 16、沟通联络的控制: 1.搜集工作 2.加工处理信息 3.传递的控制 (十六)激励 1、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 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紧张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推动下,向目标前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2、经济人的假设: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X理论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 管理方式是:组织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做出功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职工。其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其管理特征是订立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法规和管制。为了提高士气,用金钱刺激,对消极怠工者严厉惩罚。 3、社会人的假设: 认为社会性需求的满足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只有在顾全群体利益时,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管理方式是:强调除了注意工作目标的完成外,更应注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们的要求。不应只注意指挥、监督,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应只注意对个人的奖励,更应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4、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认为人们除了社会需要外,还有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发挥自身潜力的欲望。Y理论是对这种假设的概括。 管理方式是:安排好组织工作方面的条件和作业的方法,使人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而努力。 5、复杂人的假设: 认为人是复杂的,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地点、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求随各种变化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改变。超Y理论是对这种假设的概括。 管理方式是:根据具体的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通常认为这是管理学的权变理论。 6、激励理论的分类: 1.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2.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3.行为改造理论:激励强化理论、归因论 7、需要层次理论内容: 人的需求以层次的形式出现,并由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发展。当一级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级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个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8、双因素理论内容: 双因素是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等。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晋升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9、激励要求理论内容: 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成就、权力、社会需要。 10、期望理论内容: 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激励程度是期望价值和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的乘积。 11、波特—劳勒模式内容: 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应该仔细评价他的报酬结构,把努力—成绩—报酬—满足等连锁关系整合到管理系统中去。 12、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13、激励强化理论内容: 1.积极强化 2.惩罚 3.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4.消失 14、应用强化手段时应遵循的原则: 1.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 2.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 3.要使奖酬成为真正的强化因素 4.要多用不定期奖励 5.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6.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强化模式 15、归因论内容: 归因论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把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一个方面是人们获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归因倾向。成功或失败可以归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16、激励的方式: 1.思想政治工作 2.奖励 3.职工参加管理 4.工作内容丰富化 5.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17、有效激励的要求: 1.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2.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3.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 4.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把握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存在,因此,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称文化现象。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1.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二)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07简答:如何理解?)。(五)管理者的角色。

原创管理论文发表

据学术堂介绍论文发表只需要六步。第一步:投稿。这是论文发表人员选择好投稿期刊之后,将自己的论文稿件通过邮箱、在线投稿窗口、QQ或者微信即时通讯软件这三大方式发送给编辑。第二步:审核即审稿。投稿之后,编辑会按照投稿顺序对论文进行审稿,有的期刊杂志收取审稿费,如果您的论文需要加急发表,请在投稿时标注清楚,可能会产生加急费用。审稿环节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影响了论文发表周期的长短,关于论文发表时间影响因素可以阅读《是什么影响论文发表时间长短》了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审稿可能会反复进行。第三步:审稿结果。主要介绍通过审稿被录用的论文。通过杂志社论文三审的论文,杂志社会下发录用通知书,并注明预安排在某年某期发表,之所以是预安排,是因为还没交纳版面费。关于论文三审可以阅读《什么时候论文需要三审》,了解一些审稿知识。第四部:交费。这里的交费主要是版面费,交纳之后,论文才会正式进入安排刊期出版流程。第五步:安排发表。版面费到位之后,即可安排刊期,并按照日期出版见刊。少部分论文发表可能会延期,原因很多,例如:有人安排加急。第六步:寄送样刊。论文见刊之后,会给作者寄送一本样刊,作为用途上交的材料。到此整个的论文发表流程结束。

论文发表流程有哪些?完成一篇SCI论文后,下一个任务是如何准备和组织所需的文件和提交的材料。稿件提交后,总刊编辑将进行正式审稿,检查稿件在格式和内容上是否符合本刊要求。稿件通过正式评审后,即可进入实质性评审阶段。因此,应高度重视提交文件的准备工作。投稿前,在选择投稿期刊后,首先要认真阅读期刊作者主页指南上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并严格按照目标期刊投稿指南准备相关投稿材料。如果投稿指南上的描述不清楚,你可以下载最新一期的期刊供阅读和参考。许多杂志都会在提交指南页面提供免费下载的样本供作者参考。不同的杂志需要准备不同的文件,但它们也有某些共同点。例如,提交材料通常包括:正文(手稿或正文)、扉页(全称或扉页)、附件、图片(图)、表格(表)、补充资料文件(辅助资料或补充材料)及其他相关文件等。以下是提交文件的准备和注意事项的简要说明:文本(text)正文是对一篇论文的完整描述,按优先顺序,通常包括标题、摘要、导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表格、图片说明(图例或图注)等主要部分。材料、方法和结果往往内容丰富。每个段落都可以设置副标题。副标题可以加粗或斜体,以便于阅读。少数杂志要求表格和图片说明不能放在全文中,而是放在单独的Word文档中。在正常情况下,提交指南将对文章的结构、格式和字数作出规定和详细介绍。整个稿件的每一部分都必须严格按照投稿指南的要求编写。标题页(完整标题或标题页)标题页包含文章的标题、所有作者信息(姓名、最高学位、单位及其通信地址)以及相应作者的联系信息(单位、地址、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大多数SCI期刊要求文章标题不得超过100个印刷体字符(包括字母、标点符号和空格),应为10-12个(不超过25个)英文单词的名词性短语或句子。作者排名的顺序应根据论文的写作贡献来决定。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通常用“*”等符号标记,并单独解释。有些杂志需要在标题页上写基金支持,通常在标题页的下半部分。此外,大多数SCI期刊要求作者提供不超过40个印刷字符的标题(行标题、短标题)。求职信期刊编辑通常允许作者简要介绍论文的亮点和价值,作者也希望能为编辑提供一些信息,帮助他们的论文进行评审和决策。以上信息可写在提交信中,一封好的投稿信必须特别注意内容和格式。一些医学期刊在作者指南中对投稿信的内容和格式有具体要求。送审函的格式与一般公函相似,包括标题、标题、正文、背书、签名和附件等,正文是送审函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你需要:完整地列出文章的标题。并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意义、创新点、投稿意愿和适合期刊稿件的栏目。

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面还是不错的,但是难度会比较大,管理类的文章主要是哪方面,企业还是经济,教学类,具体看你文章才好给你推荐。

知网发表论文要满足的条件是论文原创性、论文质量、论文格式、论文语言、论文审稿。

1、论文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未被其他出版物发表或接受,也不能重复发表。

2、论文内容必须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论点明确,表述准确、简明,引用规范,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3、论文应按照知网规定的论文格式撰写,包括封面、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

4、论文应用规范的学术语言撰写,中文论文应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要求,英文论文应符合国际学术期刊的语言要求。

5、论文作者需要保证论文的知识产权及版权,不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益。

6、论文需要经过知网的审稿流程,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如果论文质量不符合要求,可能会被拒稿。

论文的写作要求:

1、确定论文题目和研究内容:选定一个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论题,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

2、进行文献综述和资料搜集: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估,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3、设计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根据所选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进行实证分析和数据处理。

4、撰写论文的格式和结构:根据期刊或学术会议的要求,撰写论文的格式和结构,包括封面、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

5、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和自己的反思,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保证论文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6、提交论文并进行答辩:将修改后的论文提交到相应的期刊或学术会议上,进行审稿和答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