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震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地震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人们对其的认知比较弱,没有PNAS强。

PNAS创刊100多周年,背后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每年总引用量仅次于Nature,高于Science。而scientific report的水准现在基本和APS的PR(A-E)系列持平,算不上一线期刊,拍马也赶不上PNAS.唯一有可能冲击PNAS是的是Nat.Comm。

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出版的一份开放存取的在线期刊,SCIE收录。2013年的IF为5.078。

Nature和science在形式上有它们的相同性。比如科技论文基本以3种形式出现:(1)学术论文:《Nature》:Articale;《Science》:Research articale;(2)研究报道:《Nature》:Letter;《Science》:Report;(3)通讯:《Nature》:Correspondence;《Science》:Letter。研究文章较长,一般可在5—7页左右。研究报道一般为2—4页,通讯一般不超过1页。但两刊的一个重要差别是《Science》允许参考文献中在一个参考文献号下列出一个以上的文献,同时也允许在参考文献下加入简要注解说明等。这2点在《Nature》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在同一类文章形式中,《Science》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摘自《Science与Nature杂志详解》

Scientific Reports 是 Natrure 旗下的综合性科学期刊,2012年第一次影响因子为2.9。文章强调“技术”上的先进,但“无需具有重大科研意义”,所以审稿要求低于Nature的其他刊物,投稿者一般都是投Nature系列刊物被拒稿后转投的,所以文章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是新刊物,且发表文章数量过多,因此造成影响因子偏低。

该期刊目前在国内物理界还是受到广泛认可的,但是如果唯影响因子论的老板或单位可能就看不上了.根据一般的投稿经验,期刊审稿时间在1个月左右,其审稿难度远高于同影响因子的期刊,功利的说,除非单位特别认可,否则不建议投稿.

Scientific Reports —出版业的一个新时代

Scientific Reports 是来自 Nature 杂志出版者的一个发表原始研究工作的刊物,在线出版,公开访问,内容涉及自然科学所有领域。

托管在 nature.com(该网站是由Springer Nature出版的80多种刊物的共同门户,每月全球有数百万科学家访问)上, Scientific Reports 是任何人都可以公开访问的,发表在技术上可靠的、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感兴趣的原始研究论文,其相关内容的访问不受任何限制。

查资料,这方面的期刊主要有:1《地震》中文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等主佃。2《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中文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主办。3《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4《防灾减灾学报》

地震研究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这个。。还不清楚 不过你可以发其他的杂志刊物 你们必须指定发《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吗?如果不是要求你就发个其他的普刊就行了

地震研究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

(一)直接运动结构,这是通过连接到地面的结构引起的运动。这种运动的两大影响一般是不稳定的影响,由快速翻转以及上下运动的结构,惯性的结构和冲力产生的一系列分离块所造成的。

(二)地面故障,表面缺陷包括裂缝,垂直偏移,一般区域沉降,山体滑坡等等。这些可能是或大或小,轻微的造成损伤小,主要的造成结构崩溃。

(三)潮汐,水下的地层震动能够造成水体表面上的大波动,可能会导致海岸线地区的重大损害。

(四)水灾,火灾,瓦斯爆炸事故等等,接地故障或地面运动可能会导致水坝,水库,河岸,埋地管道等等的损坏,这些都可以导致独立的灾害。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经历一次很大的地震,地震对于人类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尤其是震级比较的地震。很多人都会说既然地震的伤害这么大,那为什么有关部门不想办法进行预测呢?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损失。

但是地震是难以预测的,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损失惨重的地震。因为地震的成因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想要做到精准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人类的科学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是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步。虽然难是挺难的,但是有很多国家随着技术的进步,都可以做出地震预警,这个预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预警只能在已经发生但还没造成的影响时候,告诉人们地震来了。

人们对其的认知比较弱,没有PNAS强。

PNAS创刊100多周年,背后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每年总引用量仅次于Nature,高于Science。而scientific report的水准现在基本和APS的PR(A-E)系列持平,算不上一线期刊,拍马也赶不上PNAS.唯一有可能冲击PNAS是的是Nat.Comm。

Scientific Reports”是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出版的一份开放存取的在线期刊,SCIE收录。2013年的IF为5.078。

Nature和science在形式上有它们的相同性。比如科技论文基本以3种形式出现:(1)学术论文:《Nature》:Articale;《Science》:Research articale;(2)研究报道:《Nature》:Letter;《Science》:Report;(3)通讯:《Nature》:Correspondence;《Science》:Letter。研究文章较长,一般可在5—7页左右。研究报道一般为2—4页,通讯一般不超过1页。但两刊的一个重要差别是《Science》允许参考文献中在一个参考文献号下列出一个以上的文献,同时也允许在参考文献下加入简要注解说明等。这2点在《Nature》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在同一类文章形式中,《Science》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摘自《Science与Nature杂志详解》

地震研究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地震研究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

(一)直接运动结构,这是通过连接到地面的结构引起的运动。这种运动的两大影响一般是不稳定的影响,由快速翻转以及上下运动的结构,惯性的结构和冲力产生的一系列分离块所造成的。

(二)地面故障,表面缺陷包括裂缝,垂直偏移,一般区域沉降,山体滑坡等等。这些可能是或大或小,轻微的造成损伤小,主要的造成结构崩溃。

(三)潮汐,水下的地层震动能够造成水体表面上的大波动,可能会导致海岸线地区的重大损害。

(四)水灾,火灾,瓦斯爆炸事故等等,接地故障或地面运动可能会导致水坝,水库,河岸,埋地管道等等的损坏,这些都可以导致独立的灾害。

刊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主办: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5942CN: 42-1655/P邮发代号: 38-19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曾用刊名:地壳形变与地震创刊时间:198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篇国家地震局核心论文一般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对该课题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目的和内容;2. 背景研究:介绍地震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家地震局的研究工作;3. 研究进展:阐述国家地震局的研究成果,以及进展情况;4.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5. 结果与讨论:分析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6. 结论: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并给出有价值的建议。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省级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爆炸与火灾、植物灾变以及其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各类灾害。开展多种灾害学间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有效减灾,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

因为地幔的状态不是所谓简单的单一判断,而是一个复杂的,不均一的状态。地幔可根据性质特征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上、下地幔,而上地幔又进一步划分为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这其中岩石圈地幔为固态;软流圈地幔则多为亚固相的状态(但不绝对,既存在固相,也存在部分熔融产生的液相,总的来说很复杂不可简单一概而论),通常是高温高压使得该区域地幔物质接近熔点但未达至熔点的过渡相,因此会在地震波测速上呈现不同的特征,而这里也多为岩浆的发源地;更深的下地幔则是位于更高压环境物质密度更大的液-固相,因此地震波速更大;地震横波在地下2900km消失是因为核幔间-外核的液态层,而不能证明你说的地幔不是流体(实际上地幔中是包含流体的)。而且板块学说是建立在众多大洋科考、钻探、古地磁、岩石学、古生物学等证据之上的,它不完美,尚有一些不能说明的问题(如近些年提出的地幔柱学说就是为了解释传统板块学说不能较好解释的部分问题,如LIPs的形成等),但它确实是近代地球科学的伟大革命与进步,并非像你一言而断的那般不堪,如果你真的对板块学说感兴趣,建议你多读读相关文献,例如郑永飞院士19年在JAES期刊上发表的俯冲带地球化学一文,这还仅仅只是对板块学说其中的俯冲作用的综述,不包含威尔逊旋回中其他的几个过程。如果你不了解它,那就不要武断地去批判他,除非你取得了推翻它的铁证,这个铁证铁到能无视我上面提到的众多地质领域的证据。

地心说到板块学说的500年历史轮回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最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2] 板块学说把地球划分为6大板块,认为山脉是板块碰撞形成的。大陆边缘的山脉用板块碰撞形成的理论可以解释得通,但大陆内部的山脉用板块碰撞形成的理论就无法解释。为了解释大陆内部的山脉是板块碰撞形成的,板块学说的专家们又把大陆划分成近百个小板块。仅中国就划分成华南板块、华北板块,羌塘板块、西藏板块等板块,而且还划分出许多微陆快和地体。尽管板块划分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小,可是随着发现的蛇绿岩带越来越多,山脉的形成,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解释。板块学说作为板块碰撞的重要标志蛇绿岩带不是出露在造山带的隆起带,而是沿河谷分布,这是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理论无法解释的,连有些板块学说的专家都感到勉为其难了。从地心说把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到板块学说把大陆划分成近百个板块也不能解释大陆内部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仅经过了500年,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巧合吗?地球膨裂说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规律。自然科学的实践证明,一个理论只有对发现的所有事实作出合理的解释,才能称其为理论。板块学说不但不能解释大陆内部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对大陆内部的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板块漂移的动力都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板块学说必然象500年前的地心说一样被历史所淘汰。科学史就是新的理论代替旧的理论的发展史。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都受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新的理论必然会代替旧的理论。地球科学的发展史也是如此,一个能对所有事实作出合理解释的地球膨裂说必然会代替板块学说,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作者:赖柏林

防灾减灾救灾的刊普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刊期: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震灾防御技术》刊期:季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核心期刊。《地震地质》刊期: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是指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质资料,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矿产地质资料】是指在矿产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质资料,包括矿产勘查和矿山开发勘探及关闭矿井地质资料。

【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质资料】是指在进行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质资料,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层气资源评价、地质勘查以及开发阶段的地质资料。

【海洋地质资料】是指在海洋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质资料,包括海洋(含远洋)地质矿产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海底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及海洋钻井(完井)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是指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质资料,包括:区域的或者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地质资料;大中型城市、重要能源和工业基地、县(旗)以上农田(牧区)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地质情况复杂的铁路干线,大中型水库、水坝,大型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重点工程的地下储库、洞(硐)室,主要江河的铁路、公路特大桥,地下铁道、6千米以上的长隧道,大中型港口码头、通航建筑物工程等国家重要工程建设项目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质资料;单独编写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地下热水、矿泉水等专门性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岩溶地质资料;重要的小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是指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质资料,包括:地下水污染区域、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病区等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建设工程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专题调查资料,重大工程和经济区的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资料等;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资料。

【地震地质资料】是指在进行地震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地震地质资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质调查、宏观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地质资料。

【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是指在进行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包括:区域物探、区域化探地质资料;物探、化探普查、详查地质资料;遥感地质资料及与重要经济建设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与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有关的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是指在地质、矿产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包括:经国家和省一级成果登记的各类地质、矿产科研成果资料及各种区域性图件;矿产产地资料汇编、矿产储量表、成矿远景区划、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矿产资源分析以及地质志、矿产志等综合资料。

【专项研究地质资料】是指在专项研究地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质资料,包括: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天体地质、深部地质、火山地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冰川地质、黄土地质、冻土地质以及土壤、沼泽调查和极地地质等地质资料。

【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是指运用地质理论,通过勘查工作后,用文字、图表、数字、实物等形式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该地区矿产资源客观情况的物质工作成果和智力成果。包括矿产勘查原始地质资料和矿产勘查成果地质资料。是探矿权人完成勘查项目设计任务取得的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制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科学依据。国家规定对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档案资料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

【矿产勘查原始地质资料】是指在矿产勘查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和矿床勘探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地质资料,包括文本式地质资料如野外地质记录和图件、原始编录、底稿底图、化验分析报告等,以及实物资料如岩心、矿心、测试样品和各种标本、勘查标志等。对矿产勘查原始地质资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保护和保存。

【矿产勘查成果地质资料】是指地质人员根据在矿产勘查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和矿床勘探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原始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后编写的地质勘查报告,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矿产资源普查报告和矿床勘探报告等。

【矿产勘查报告】是指根据《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规,由探矿权人提交的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产储量审批机关批准的可供矿山建设的矿产资源勘查报告。是整个矿产勘查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地质矿产资料,经过综合整理与分析研究后形成的工作成果报告。勘查报告包括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不同工作阶段的报告。

【矿山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开发规划或者地区开发规划的要求,对矿山建设项目的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出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结论的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含有资源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是矿山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和审批计划任务书的依据。

地震研究期刊投稿

刊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主办: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5942CN: 42-1655/P邮发代号: 38-19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曾用刊名:地壳形变与地震创刊时间:198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表1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 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学会3 空间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4 中国地震——中国地震局 5 地震——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等 6 地震研究——云南省地震局7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 8 地震地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9 西北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0 水文——水利部水文局地质学 1.地质论评 2.地质学报 3.地球科学 4.地学前缘 5.岩石学报 6.沉积学报 7.地球化学 8.矿床地质 9.地质科学 10.第四纪研究 11.地球学报 12.矿物学报 13.地质地球化学 14.地质科技情报 15.地质与勘探 16.现代地质 1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改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地球科学进展 19.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20.高校地质学报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2.地层学杂志 23.古生物学报 24.矿物岩石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中国岩溶

地球物理方面: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地震地质4.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5.地震 6.中国地震 7.地震研究 8.地球物理学进展9.西北地震学报10.水文石油、天燃气方面:1.石油勘探与开发 2.石油学报 5.天然气工业 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6.石油化工 4.石油实验地质7.石油物探 8.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天然气地球科学 10.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石油钻采工艺 12.新疆石油地质 13.测井技术1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15.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6.钻采工艺 17.油田化学 18.石油钻探技术19.石油炼制与化工 20.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1.特种油气藏 22.石油机械 2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钻井液与完井液 25.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6.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7.油气田地面工程 28.海相油气地质 29.中国海上油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