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云南有色金属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云南有色金属论文发表时间

1 王德润.云南省金属学会年会论文集·锡中矿高温氯化过程中锡、砷行为的探讨.19652 王德润.全国锡业科技会议论文集·关于多种选矿方法联合和选冶联合工艺的探讨.19823 王德润.云南金属学会年会论文集·对炼铅新工艺的设想兼论我省炼铅工艺的方向.19834 王德润.云冶粗炼改造会议论文集·关于云冶粗炼改造的建议和云冶鼓风烧结扩建方案评述.19865 王德润.云南金属学会年会论文集·对发展我省有色金属的几点意见.19876 孙倬,张驾,王德润,等.重有色金属冶炼设计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7 王德润.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锡工业发展战略.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8 王德润,周子离.中国金属学会年会论文集·锑工业发展战略.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9 王德润,周维智,黄亚楠,等.有色金属工业概览·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10 梅光贵,王德润,等.湿法炼锌学.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不同的杂志的周期不同,要耐住性子快的在6、7月就可以出刊了。收费刊物要快点,一般三个月左右,不收费的刊物主要看你的论文的质量,周期相对要长一点。如果急用,就找一家正规收费刊物发表,这当中要注意必须确定无疑是正规刊物。道新闻出版署网站查一下就知道了,地址等信息也要一致。1)国内中文核心期刊:速度差异很大,快的一个月左右通知修改或者录用,慢的3个月以上才给修改意见。当然,拒稿的情况,总体来说还是蛮高效,一般一周到一个月拒稿,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刊出从1年到2年不等;2)国内普通期刊:录用比较快,基本1个月左右给出录用通知,刊出也基本在1年以内;3)国外SCI期刊:慢的4个月才给审稿结果,当然是极少数;刊出时间从半年到1年多不等。总体来说效率比国内期刊高。

《有色金属》期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管,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刊物。内容涉及重有色金属、轻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黄金、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冶炼、加工、材料及设备等。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有色金属、黄金、地质矿产、核工业及化工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大学图书馆,乡镇企业和个人。现已被多家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期刊名称:有色金属主办单位: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出版周期:月刊出 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国际刊号:1007-7545国内刊号:11-1841/TF邮发代号:2-464创刊时间:1949年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云南有色金属论文发表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行业协会之一,其发表论文具有以下好处:1. 提高个人学术水平:发表论文可以促进作者深入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2. 增强个人影响力:通过在权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可以提高作者在同行中的声誉和影响力,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3. 推动科技进步:优秀的论文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4. 获得奖励或荣誉称号:部分期刊或机构设立了相应奖项来鼓励并肯定优秀论文。获得这些奖项将带来丰厚回报,并增加个人荣誉感和成就感。5. 促进交流合作:通过参与学术活动、撰写文章等方式,可以扩大自己在同行中的交际圈子,并可能引起其他专家学者对自己工作内容或观点方面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校长,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铸造分会理事长,云南省耐磨耐热耐蚀材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磨损及失效预防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委员。1996年获云南省优秀教师称号,教育部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研究方向:金属耐磨材料加工、半固态材料加工。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ISPT收录论文10篇,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科研成果“控制冷却贝氏体球墨铸铁”及“控制冷却贝氏体耐磨铸钢”实现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昆理工鑫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云南省热处理协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和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制备加工一体化新技术研究。先后主持过十二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云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二项;云南省省长基金一项;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云南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金一项;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基金一项;中国有色高校科学基金一项。在国内外刊物或国际会议论文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有15篇论文分别被SCI,EI,ISTP收录。获得三项发明专利;六项实用新型专利。有五项科研课题通过云南省及有色总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二项成果获省级科技三等奖。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材料成形与加工技术及其工程模拟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计委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教委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教改项目等十余项。研究成果已公开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EI.收录6篇次,获1999年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获2004年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复合带材异步轧制工艺基础及理论研究》一部。合作获发明专利三项。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金属间化合物制备研究、机械合金研究、新材料制备研究。主持过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兼任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本科教育水平评估专家。 研究方向: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计算机仿真模拟。共完成科研项目24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39篇(本);在国内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11项;主讲过8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独立编写约20万字的教材一本,并参加一本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独立完成其中约5万字的章节。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校光电子新材料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美国材料科学研究会会员,国际拉曼光谱杂志顾问、编委,巴勒斯坦物理学会名誉会员,化学物理学报光谱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编委、副主编。研究方向:光电子功能材料物理及应用、钙钛矿结构薄膜、纳米材料、拉曼光谱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共获中国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邮电部技术进步三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六项,获授权专利7项。 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理学院激光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工程光学学会SPIE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9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4月获云南省优秀工作者称号。研究方向:信息光学及数字图像处理研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被SCI、EI、ISTP、SA等引用60余篇(次);出版专著《激光热处理优化控制研究》和《激光的衍射及热作用计算》两部。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材冶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功能材料 纳米材料主持、参加过包括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及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子课题、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目前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各一项。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主持过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二层次人才基金4项科研;参与国家基金和省基金8项。承担二层次人才项目“溶胶-凝胶法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现主持中-意国际合作项目“骨再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激光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和热场模拟》专著一部,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属SCI检索源杂志的共10余篇。多年从事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催化剂载体、微滤和纳滤材料的研究开发;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材料加工新技术近十年来,科研工作主要是对连续挤压理论和工程应用进行系统研究,1996年提出了多材料连续挤压复合的工艺原理。自主设计并制造了连续挤压复合工业机型,形成了示范性工艺流程,具有年产1000吨精密异型材的生产能力。根据连续挤压及喷射沉积的发展需求,2004年提出了喷射沉积连续挤压的技术集成思路,将先进的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相结合,为高性能材料的短流程、近终形、高成材率的加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属于材料成形技术方面的前瞻性工作,目前在研项目为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喷射沉积连续挤压高合金材料基础研究”。先后主持省基金、国家基金、云南省重点项目、省科技攻关、浙江省科技攻关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研究方向:多孔金属材料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1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加工技术-加工部分”,出版“多孔泡沫金属”译著一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主要从事多孔金属材料(泡沫金属和金属蜂窝)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云南有色金属论文发表网

西南有色金属网

去找壹品优刊网,出刊只花了21天。

省级刊物:《民营科技》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云南省民办科技机构管委会国际刊号:ISSN 1673-4033,国内刊号:CN 53-1125/N,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维普、万方收录。 省级刊物:《科技信息》主管单位:山东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960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021/N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省级刊物:《黑龙江科技信息》主管单位:黑龙江科协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1328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400/G3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国家级刊物:《文体用品与科技》主管单位:国家轻工联合会主办单位:全国文教体育用品信息中心和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国际标准刊号:`ISSNI006-8902 国内统一刊号:CN11-3762/TS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 国家级刊物:《数字技术与应用》主管单位: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天津市电子仪表信息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416 国内统一刊号:CN12-1369/TN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收录。由于篇幅有限,中国期刊库就只介绍这么多科技期刊给大家,如果您还需要了解更多,或者您需要找我们快速发表论文的话,可以联系中国期刊库在线编辑。中国期刊库---------论文发表,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

这个是先要问问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要是有的话,那么按要求去发就好了,要是没有的话,那么就是自己选择期刊去发就可以了

云南有色金属论文发表机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外审后终审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外审后终审中国有色金属学报(Th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编辑出版的一份国际性学术期刊,定期发表有关有色金属矿产、加工、应用、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它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发表的论文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为了保证本刊论文质量,减少编辑部门的工作量,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采取了外审后终审的方式,即在编辑部门完成编辑工作后,将论文投稿给外审专家,由外审专家审阅论文,并根据论文的质量和内容,给出审稿意见和建议。最后,编辑部门根据外审专家提出的审稿意见和建议,进行最终审核,决定是否发表该篇论文。外审后终审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本刊论文的质量,保证论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读者能够获得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外审后终审的方式也有助于减少编辑部门的工作量,提高编辑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编辑部门能够更加专注于论文的审核和发表工作。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教研室为机电工程学院直属教研室。主要承担机电工程学院、交通学院、生化学院、材冶学院、国土资源学院、电力学院、信自学院、成教学院等的本、专科生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三门必修课及其相应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所承担的三门课程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还开设有创新设计、模糊设计等选修课;同时担负着机电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和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生的指导工作。该教研室团结协作,作风严谨,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研室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同时组织和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研究工作,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机器人及自动机机构、机械模糊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动态优化设计、机械技术史、虚拟设计等方向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方向。该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助教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硕士及研究生班毕业生6人,本科生4人。4人次曾出国做访问学者,现仍有2人在国外学习。近10年来,教研室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相继完成了10余项教学研究课题,并获得省级、校级的奖励15项。多人被评为校级和院级先进教师;在2001~2002年度女职工“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先进集体。在教材建设中,根据所开设课程根据教学要求,均使用获国家优秀教材奖的全国通用教材。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合编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编写的扩充性资料有:《机械设计基础作业集》、《机械原理作业集》、《机械原理作业集参考解答》、《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课件和《机械设计》多媒体课件等。近10年,教研室共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20余项。曾获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其中一些项目已成功转让,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银奖1项;获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选拔赛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 工程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具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制图教研室的全体教师跟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先进制造与设计工程的发展状况,在传统图学内容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二维、三维设计、计算机虚拟现实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工程制图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得到了全方位的改革。制图教研室现有任课教师2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人。近几年来,教研室组织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有:《Solid Edge V12三维设计教程》、《AutoCAD 2000(中文)基础教程》、《计算机绘图基础-AutoCAD R14》、《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等。承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有:工程制图及CAD精品课程建设、在工程制图课中引入三维CA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全体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制图教研室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团结勤奋、努力工作,获得省级、校级的奖励20余项。 昆明理工大学金工教研室创建于50年代昆明工学院建校初期。金工教研室现位于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主要承担全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金工理论课、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课等教学任务。目前开设的金工实习工种有:车工、数控车、铣工、数控铣、刨工、铸工、焊工、锻工、钳工、热处理、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等十几个工种的实习项目。金工教研室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在读硕士1人。金工教研室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科技开发、技术服务等工作,研究领域主要有:虚拟现实技术、材料加工计算机仿真、机电控制技术等。指导研究生14人。金工教研室承担的课程有: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互换性技术测量等。金工教研室编写有金工实习教材——《制造技术工程实训》,由陈君若教授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现已在本科学生教学中使用了2届。 机械设计教研室是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的省级重点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专业教研室之一。本教研室的教师除承担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部分公共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负责其“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和“虚拟测试仪器及自动化”3个毕业设计模块的模块课教学及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本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其学位结构为:博士1人、硕士9人,研究生班毕业1人。有5人为硕士生导师,已培养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机械工程三个专业的数十名研究生,其中部分同学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有3位教师担任了全国性的有关专业学会的理事、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和国家核心期刊的编委。本教研室的教师在机械设计及理论、机电设备CAD/CAE/CAM、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测试、机械振动及噪声控制、设备故障诊断、机电设备自动化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本教研室的教师在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校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教书育人奖9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和参编部级统编教材8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国家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宣读和发表论文100余篇。 机械制造教研室是由原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教研室于1999年10月合并而成。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助教2人。主要承担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PLC控制原理及应用》、《液压传动与控制》、《科技文献捡索》、《专业外语》及交通学院、生化学院等学院《互换性及测量技术》等课程,同时承担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现代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液压传动与控制”三个模块的教学工作。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同时,担负“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工程”等硕士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教研室的教师在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或参加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十余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领域:机械CAD/CAM、CIMS、CAPP、液压传动与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等。 机电控制教研室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助教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13人,博士研究生4。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两年来,完成科研多项,科研经费合计137万元。近年来,荣获全国第七届发明展览会金奖一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并拥有“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人。近几年教研室开展的科研工作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磨料磨损过程数字仿真及其磨损机理研究”、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学科建设”、云南省计算机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分散网络化制造技术研究”、云南省电子与信息计划项目“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研发与应用”(摩擦磨损CAE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高水头大流量混流式水轮机叶片流激振动机理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集成环境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虚拟样机的建造与实现”、省教育厅基金“开放式智能化微机数控系统开发平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省教育厅基金“废钢铁破碎机理研究”、省教育厅联合测试基金重点项目“内燃机气缸套摩擦表面形态分析及磨损机理研究”、企业委托项目“30T立式钢卷夹钳虚拟制造”、企业委托项目“立式数控铣虚拟设计平台的研究开发”、企业委托项目“XK640立式数控铣虚拟制造”、企业委托项目“1360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企业委托项目“950同步电动机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企业委托项目“超微细TiO2导电粉体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等。“机电控制教研室”下设“虚拟制造及数字化工程”及“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两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方向的模块。 材料成型与控制教研室及材料加工学科,其前身为1960年成立的昆明工学院铸造教研室和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是学校成立较早、学科水平较高、科技服务能力强、发展势头较好的教研室和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在云南省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材料液态成型等领域长期以来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材料加工学科经多年调整、组合、拓宽、提高和发展,适应国家最新的学科专业目录和社会需求,已涵盖了原来的铸造、焊接、锻压、热处理四个专业,目前已发展成具有博士后、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等多层次的完整系列的教育体系。已为国家及云南地方建设培养了400余名本科生,130余名硕士并联合培养了10余名博士,他们多数已成为材料加工领域的中坚力量。材料成型与控制教研室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6人,有多人曾到国外留学或合作研究。现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校长周荣教授等。在读硕士研究生70余人、博士研究生8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材料表面工程方向)本科学生90余人。多年来,教研室及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省内企业技术难题,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为我国和云南省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云南省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项目200多项。98年以来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14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项,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近200余篇,撰写高水平论著5部。目前在研的主要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创新基金、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年在研经费300余万元。在长期的科研工作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形成了耐磨耐蚀耐热材料及复合材料加工制备、金属材料半固态成形技术、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加工过程模拟仿真、模具材料及加工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本教研室及材料加工学科有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基础。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有长期合作交流,每年均有知名教授来校讲学。特聘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加工专业博导柳百成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材料学院院长邢建东博士为兼职教授。近年来,有近10余人次出国研究、进修、访问、攻读学位。与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签订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是云南省铸造学会、热处理学会、锻压学会、耐磨耐蚀耐热材料协会所在。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云南有色金属论文发表要求

(1)内容主题与所要投的期刊收稿方向相符,需积极向上、注重逻辑性(2)不同期刊对文章的字符数要求不同,投稿时注意按期刊要求字符数调整(3)控制重复率,一般期刊的重复比要求控制在30%内,个别会要求20%或15%等

首先,你要根据你们单位的评职文件了解单位是否对期刊有特殊的要求。有特殊要求的话就根据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投稿就可以了。一般评初级职称不用发表论文,晋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省级期刊。晋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家级期刊,两篇省级期刊,如果名额有限,需要核心期刊发表几篇。另外,评职称也不是只有发表论文这一项,申请专利或者著作教材挂名副主编也是可以的哦!专业发表九年,只做正刊,流程完善,有保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我哦。

要选择新闻出版部署可以查到的杂志期刊,论文不同用途要求会不一样。而且要求论文要在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检索网站上检索到。大学生发论文更要慎重,重复率不能超过规定的指标,否则会涉及学术不端。评职称发论文,也要看相关评审文件的要求。

发表中级职称论文有什么要求?一般来说,中级职称对发表论文的期刊比中级职称的期刊要求更高。如果期刊的级别更高,论文的质量也会提高。据我所知,对中级职称的综合评价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以下是中级职称论文的要求摘要。论文发表的准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有些期刊需要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一、标题标题应与全文内容一致,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层次概括。标题通常不超过20个汉字。如果20个汉字还不能表达清楚,可以增加一个副标题。二、作者姓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需要有作者的姓名。作者的名字叫作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等。一般情况下,作者的创作人数是不受限制的,也就是说,如果文章是由几个人完成的,就应该标注署名几个人,但一般不超过5人。有些杂志最多要求3到2个人。三、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是在职称评审中,特别是在学术论文中,决定作者身份的信息。通常的格式是:单位,省,邮政编码。四、 摘要摘要又称内容摘要,是本文的总论。摘要通常在200字左右。摘要是全文的指南,是论文格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摘要要求对全文进行总结,不能部分片面囊括论文。五、英文摘要有些杂志要求文章需要有英文摘要。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译文,要求译文准确无误。六、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索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字要求准确、恰当。使其他人更容易理解基于关键字文章的主要讨论问题,这也是文章分类的基本方法。七、英语关键词有些杂志要求文章中有英文关键词,英语关键词需要正确翻译。八、文本学术论文的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文章层次要明确,论点要有根据,论文题目要明确。论文的准备工作不能一概而论,把小问题写在大帽子下面。一篇发表论文的正文长度通常在2000到8000字之间,数字太多应该精简,数字太少应该补充。九、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有一定的格式。文中如有引用文献,应按引文顺序在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加上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较高。对送审的文章的专业性,思想性,前瞻性以及创新要求会比较挑剔。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对于工科核心论文,最基本应该附图表说明。国内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通常较长,杂志社安排时间甚至更长,以至于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对于国家级期刊发表要求偏低,但也需要正规的学术论文格式,具备可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一般发表中级职称论文选择核心期刊,对这种职称论文的质量要求很高,基本职称论文要求要满足论文具备可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