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双非,新传跨考戏影。一战国家线没过,二战成功上岸。不得不说一直以来我都是相当任性的人,2020年对华师大的戏影一见钟情之后先是准备跨保,失败之后又不愿意留在本校,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保研投身考研大军。目前已成功上岸,回顾这两年的备考,有许多想和大家分享的东西,请细细听我说吧。
关于择校:
前言我就写了我是喜欢戏剧影视文学,才想着继续深造,所以专业我没什么好指导你们的,就一句话你热爱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东西,那就冲冲冲吧。华东师范大学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6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是一所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兴办的新闻传播教育。1926年两校均创办报学系,1928年大夏大学创办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系。2004年传播学院成立,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新兴学院。传播学院中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是一个以本科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研究生教育单位,目前拥有教育部认可的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点。对研究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各媒体单位,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影视广告制作公司等,也有任职于大公司、政府机关宣传、公关等部门,就业前景优秀,且名校情结,便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
公共课复习:
1、英语
单词:英语单词第一重要,选定自己喜欢的单词书以后,每天背一个单元,第一遍可能费事一点,可能要两个月,但是后面会快很多。每天固定量的背单词,循环滚动单词书,一直背到考前。除此之外,还要背阅读里出现的不认识的单词,准备一个积累本,做阅读时候遇到不认识单词抄在上面,每天固定背单词时间,每天背两页,同样循环滚动,争取做到过去的真题中没有不认识的单词的程度。
阅读:阅读分为四篇和小三门两项。先说阅读。我当时就是只做近10年的,每天做一篇,之后自己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再听对应的听唐迟的课,看看自己错的题是哪里没理解,再把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背一遍,就这样10年阅读真题过了2-3遍。
小三门:完形填空很重要!很简单!千万不要放弃!完形填空我听的易熙人,这位老师长得好看,讲课也好,完形讲的很细,同样过了两三遍。新题型是看的商志英语,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但是英语基础一般的还是不建议看了,这个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大家可以选择宋逸轩或者是考虫的一些老师。翻译我看的是唐静的,也是很有名,很主流的,唐静讲课逻辑很好,讲得很清楚。
作文:作文我看的网上老师的整理框架,这里就不推荐了,作文我只看了他的,我觉得很好理解,也很好模仿,应对考研英语一的作文需求完全足够,但是据说王江涛的作文,刘晓燕的作文和周思成的作文课也都很好,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和内容。
2、政治
考研政治课有很多,我一战二战都是跟的徐涛老师。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的同学我的建议都是课可以早点跟。底子比较好的可以只跟强化班。至于做题,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和肖八肖四其实是够用的。
一战的时候我是九月份才开始看肖秀荣老师讲全套知识点的书,然后又跟了一遍徐涛老师的课。这里我的建议是一边看课一边看书。最好不要自己闷头看书,因为完全找不到重点,而且有很多知识点也是很难理解的。基础课程只看一遍其实就够了。
二战的时候我是暑假才开始看的政治,到了九月份课程已经全部看完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一遍看课一遍搭配着分章节的真题做着练练手,九月份之前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不用太多。
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上市之后要抓紧做。我的建议是做至少两遍。二战期间因为我还有去年的1000题所以直接把题裁下来单独整理了一个错题本。没有工具人替你裁的同学可以拿铅笔做然后擦掉。全部的题我是做了两遍,然后又把两遍中全部的错题都单独做了一遍。以上这些我在十一月份之前都做完了。这时候肖八还没上市,有富余的时间就可以做一做别的老师的选择题。
肖八上市之后基本上也要开始背政治的重点了,这个时候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一天两套肖八题,肖八的选择非常重要,最好也多做几遍。有富余的时间可以做做别的,我记得我还做了腿四和徐六的选择题。整体来说基本上就是以肖八为主,选择一到两个其他老师的题做一下知识补充就够了。大题也是很磨人的,肖八的大题虽然没有肖四重要,但我的建议是不要完全忽略,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做到熟悉即可。每天早起读一套,B站上也有很多带背。重点背诵还是要留给肖四。
专业课:
华师的专业课分为专业一718作文和专业二864影视艺术理论。以下也会分别从两个专业分别去谈论复习的经验。
1、718作文
718非常考验写作文的能力,华师近两年都是一个2000字的大作文一个1000字的小作文,新闻评论2021和2022年都没有考过。整体来说作文的内容和观点是灵活的,但逻辑框架是不变的——基本都是从概况、问题和解决途径来进行一种三段论格式的分析。如果是本专业或者是文科专业进行跨专业考试的同学应该在写文章上没有太大的瓶颈。写论文经验不太丰富的话可以参照高考作文的写法。
以我个人写论文和考试作文的经验来看,最好的形式就是首先总起阐明下文所要讲述的内容,然后以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分段论述,每一个观点都最好以“理论+例子(论据)”的形式,最后一段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展望。
“理论+论据”的形式对材料积累要求很高,而且华师的718经常考传播学相关,所以我的推荐是关注一些传播学考研的公众号,比如新传土拨鼠等。上面会有热点和热词的解析和每日打卡,备考中期或者早期可以养成每天看一点的习惯进行了解和积累。
另外718写作也有一些小技巧,不论是跨考还是本专业,都可以在文中引用一些更广泛的理论作为支撑,比如文学、传播学或者电影理论等等。比如有关粉丝文化的作文题目就可以引申到粉丝经济、消费主义甚至明星制和类型电影制作上。华师的作文内容很广泛的,只要不是完全跑题,都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同时,718的练习方式和864也是一样的——写。这一点真的要感谢学长学姐。像这种大作文,自己练不仅很难开始动笔,也很难进行批改。懒惰永远是阻挡我写作的最大障碍。但是模考提供了一个“逼迫“我动笔的机会,最终还是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2、864影视艺术理论
这是跨考生的痛中之痛。因为是跨考,一战复习的时候完全没头绪,纯纯是自己瞎看书。因为种种原因直到7月份才开始决定转专业,对照华师官网上给的专业书目去看,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结果自然很不理想,一战国家线都没过基本上就败在专业课上了。综合考量了之后决定二战。
二战的时候从四月份报了课,开课开始就一直跟着上。也是上了课之后才知道电影专业要分成电影创作基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产业热点这么几大块进行分门别类地复习。学习进度直接跟着考研班的进度走很方便,但我一般会稍微提前一些完成学习进度,多给自己一些复习的时间。
虞吉:《中国电影史(第2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第一,专业课尤其是跨考的同学一定要优先进行知识的框架梳理和了解重难点。参加全程班的意义也是在此,真的比自己乱看书有效率多了。都是很有经验的本专业的学长学姐,相比毫无章法地自己阅读,重难点和整个专业复习的知识梳理都要更加清楚明白。华师大的书目中有一部分对于跨考打基础来说并不合适,比如大卫·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900多页的大部头书一方面读起来很耗时间,另一方面也很难坚持下去。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就可以相对放弃这种书。而去选择像《认识电影》这样比较基础的书目来读。
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雅克·奥蒙等:《现代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第二点就是要了解复习的进度。完全没跟上进度也是我一战失败的主要原因,7月份开始的整个暑假还处在迷茫的状态,除了慢悠悠地看专业书什么也没做。九月份才开始着急忙慌地背政治和英语,专业课夹在公共课之间,复习的时间根本不够。也不知道自己复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的。二战参加全程班以后学长学姐们真的是很严格地检测你的复习进度,更别说九月份开始的各种做题各种模拟。三次综合小测,三次模拟大考。考完之后基本上就麻了,即使在考场上面对不会的题也不会紧张。
达德利·安德鲁:《经典电影理论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孙绍谊:《二十一世纪西方电影思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做题。我觉得我个人一战在这方面的误区应该也是很多人的误区,那就是全靠口头背。动笔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干抄。即使是找题来做开卷考试,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整理逻辑思路的过程。真真实实地动过笔之后,或许在当时觉得什么都没记住,但是过后会发现也是会留下很深的印象的。第一次模考的时候我连段都不会分,最后一次已经可以通过分点来自检有没有遗漏了。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修订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第四点,考试技巧。永远不要忽略考试技巧。虽然它相比踏实的知识储备来说要相对次要一些,但是考试技巧无论是对于答题还是复习都是有帮助的。固定的模式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而是给予你答题的切入点,增加答案的条理性。另外,将答题技巧用于复习梳理也是很好的办法,比如复习导演的时候就可以从基本信息、代表作、美学风格、影响这几个方面条分缕析地进行关键词整理,既便于记忆,也不会有所遗漏。
聂欣如:《电影的语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聂欣如:《纪录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还有大家平时的阅片量一定要提上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纪录片、动画片、中国电影(港台)、中国电影(大陆)、外国电影等。这里举例《持摄影机的人》、《幼儿园》、《狮子王》、《千与千寻》、《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半生缘》、《小城之春》、《林家铺子》、《一个国家的诞生》、《罗生门》等
写在最后:
在心态调整上,每个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考研过程的人都会面临非常艰难的时刻。二战的同学更是如此。面对这种心情我想说,如果动摇了,迟疑了,就停下学习的脚步,想想自己考研的初心,或者去与支持自己的朋友谈谈心,获得一些学习的动力。如果可以,找一个一起努力的研友对坚持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设定好计划,多汲取经验,然后努力向前就好。
最后送给即将迈入考研修罗场的同学们一些祝福,如果你有梦想,就去追吧,努力与付出是会换回等价的回报的,一直都会!
既然是要论文,基本写作要求什么的肯定不用我再这里赘述了吧~就是格式呀什么的类似的条条框框的东西。这里只说一下论文内容提要~戏剧文学、小说还有电影文学,首先说明这三种文学样式在外在形态和内在性质上的异同,外在形态即文本格式,小说和戏剧都属于文学形态四大基本表现形式,而电影文学则大多情况下属于改编的(也有原创);比方说戏剧较之于小说,它的缺陷是场景和时空变换上的局限性,而戏剧和小说却又都可以改编拍成电影,电影文学也可以通过创作者独立进行创作等等~内在形态即其作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属性,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美学功能和价值等等~具体就这么多了,说的很不全~细则LZ可以去百度搜一下这三个词,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需要做的是自己进行一个人工的整理和类比~具体再细的问题就去网上找一些高校的专业老师去讨教吧~
论文导读:摘要:影视表演是由影视演员按照剧本中设定的各种角色,在摄像机镜头前表演剧本中情节的艺术;戏剧表演是指由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按照剧本去创造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表演艺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有着共同的基本规律,两者都是由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同样必须遵循三感、行动三要素、三位一体的表演规律。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镜头;舞台;时间一、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同性(一)两种表演形式在角色准备与分析阶段的一致性演员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角色即读剧本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编剧的创造,所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是在编剧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同样都是通过演员自身丰富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只有通过演员自身二度创造出来的角色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饱满的人物形象。在此期间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必须进行剧本分析,其目的完全一致,即使演员获得对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任务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的地方以及两者间存在的差距,并且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自身内部的条件克服和缩小与角色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影视还是戏剧表演运用演员自身的修养和生活经验,为更好的表演和创作,都是以演员自身为基础出发,两种表演在演员的自我准备过程中都以生活作为基础和先决条件。(二)两种表演形式对于行动三要素的统一性行动是表演的根本与核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演是行动的艺术。”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对行动的组织都可以看出一个演员的技巧如何,即演员的心理行动、语言、和形体动作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但是不可能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出一模一样的高兴、一模一样的愤怒、一模一样的悲哀、一模一样的快乐,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行动三要素是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的必修课之一,单调的行动线会让镜头前的演员显得单薄如纸;会让戏剧演员显得乏味枯燥没有色彩。二、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诠释角色时的差异(一)影视表演要有镜头感,戏剧表演要有舞台感影视表演的过程和戏剧的排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影视剧更追求真实,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影视剧的侧重点是突显剧情即事态的发展;戏剧追求的是强烈的内心情绪渗透和冲击,在现场的演出能够与台下的观众产生内心的共鸣,戏剧的侧重点是人物即角色因为事态的变化与发展。因为影视剧和戏剧所表达其作品内涵的方式与媒介都不相同所以演员在影视剧和戏剧中诠释角色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同样的剧本,对于演员的要求确实截然不同的,影视剧要求的是演员在诠释角色的时候要融入规定情境之中,哪怕成为情境的一部分,而戏剧演员则是生活在规定情境里面,他们的内心时刻与规定情境进行着互动。(二)影视表演受科学技术制约较大,戏剧表演较小影视剧追求的是真实的剧情重现,而戏剧追求的是内心的升华,一个是写实主义的油画一个是诗情画意的山水,因此在表演手法上运用的方式大不相同,影视演员只能间接的与观众进行交流,因此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必定是拍摄最为协调的一组镜头,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处理,加上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故事情节的修饰,由于地形天气以及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影视表演受到的制约条件会非常大,影视剧的拍摄不是根据剧本规定的时间制定拍摄进度,而是根据场地租用的时间制定的拍摄进度,摄像机是高感光性设备,对光的敏感度非常之高,每一个镜头的衔接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调试,这对演员对于角色在剧情中的情感保持要求非常的高,而戏剧演出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所有的设备和场地都在室内,都是完全可控的,甚至打雷下雨刮风闪电,这些天气条件对于影视剧的拍摄限制非常的大,例如一场万迎接黎明的戏,影视剧一定要等到一个导演和摄影师都认可的天气情况下才能进行拍摄,这对演员的制约会非常的大,可能在几天之前甚至几个月之前演员就完成了黑夜部分的拍摄,对角色感情上的衔接会非常的困难,而戏剧演员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在黑夜部分结束之后只需要打开一盏因此,对于要求人、景、事三者十分协调融合的影视剧演员来说,在参演影视剧时收到技术条件的制约是非常大的,而对于突显人物和内心的戏剧表演来说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则相对要小。三、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对角色塑造的异同及关系(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建立角色基础信息时的共同性演员对角色建立基础信息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会在总导演的指导下,使自己内心的角色更加的鲜明、立体、外化、生动,即使角色从内心走出来。在建立人物基础信息时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存在着很多的共性。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在接触到剧本的第一时间都是先了解剧情即了解规定情境,接下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必须认真的感受规定情境,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行动都是在一定的规定情景中进行的,无伦是影视演员还是戏剧演员,只要想在剧中行动起来,既不能不研究和感受剧本为角色的行动提供的规定情境。接下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要做的是,在规定情景中能够认真且自然的行动,当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最初在剧本中找行动时。都同样是以‘动词’来确定自己的行动的,例如:说服、指责、拉拢、请求、拒绝等等。在对剧本分析的同时找到基本行动的根据也就找到了角色的基本信息,在确立角色基本信息的方式上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所运用的方式与技巧可以说是基本相同的。(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表现角色时的差异性“舞台才是演员真正的生命,戏剧表演才是真正的表演。”这是莎剧王子奥利弗的名句。对于演员来说,戏剧表演的自由度要远远大于影视表演,在帷幕拉开的一瞬间起,是演员控制着整个舞台,戏剧演员就是自己的导演,戏剧演员可以直接的和观众产生交流和共鸣,然而对于影视剧而言,演员面对的则是镜头,最后通过导演蒙太奇的处理和后期的加工才呈现在观众面前,所以在影视剧的制作过程中,决定权在导演手里而不是演员。在影视表演过程中,无论演员多么卖力,多么投入情感,在导演的眼里都只是剧情发展需要的元素之一,而戏剧表演中演员则是剧情发展和推进的最重要元素,没有之一。在舞台上,戏剧演员的交流对象非常明确,而在影视剧的表演过程中演员的交流对象却十分模糊,可能是替身,可能是米博洛板,可能是一个拳头等等,因此在角色的表现上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的处理方式是绝对不同的。
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 一、视角转换之于电视文化研究的必要主张从多种视角来研究电视文化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原因:第一,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理论研究落后于迅猛发展的实践。我国电视文化的历史始于20 世纪中期,虽然晚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经济和科技两个高速运转的车轮的驱动下,不仅在传播内容、传播 形式、传播技术上,而且在传播理念与文化理念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对电视 文化的理论阐释却尚处于“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中,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理论 的滞后、理解的偏差又反过来使实践的发展走向误区。第二,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 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 ,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性功能,又有教化功能。电视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 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远远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所能涵盖的。第三,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语境下, 它的商品属性使其由以往的艺术文化转变成一种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新现象、新特征由此 频频凸显。对这些新现象、新特征,尤其是其大众文化特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都使我们产 生一种“莫相知”的恐慌,而没能从理论高度予以阐释。第四,以往的从艺术单一视角对它所进行的理论研究陷入了阐释的困境。很多问题,例如 大量不具有审美意义粗制滥造的文本却有很高的收视率、文本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的是声像 光电的技术手段而非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等等,仅从艺术的角度难以解释。在这种复杂的状态下,既要正视电视文化迅猛发展的事实,承认电视文化所蕴涵的商业文 化、大众文化特性,以历史的理性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赋予文化转型的可能; 又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理性的认识,恰当的评价,审理各种理解的 偏差,以期更有效地规范和引导这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二、电视文化研究的几种视角多重研究视角的转换有助于对电视文化的多重认识,有助于在矫正操作的失误和寻找正确 的发展方向时获得理论上的高度与支持。社会文化视角:以往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常常局限于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这一文化活动的社 会过程全身。随着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演变,电视文化已走出象牙塔,融入广大民众真实生 动的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的品格。作 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学视角、人类文化学视角的关注,也 许能使我们穿越数量众多庞杂、质量良莠不齐的电视文本,抵达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的剖析 。在这其中,意识形态视角的分析尤为重要,因为一切文化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 代码”。从马克思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分析学说、文化研究学派、后现代主义,意识 形态批评无不是这些理论的重心。大众文化视角:电视文化所表现出的商业性、消费性、大众娱乐性、通俗性(甚至媚俗性) 、技术性、可复制性、程式化、无深度感正是大众文化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体现出与电视文 化与大众文化的一致性、同质性。因此,在对电视文化的研究中,借鉴西方某些学术思潮对 大众文化已有的研究成果,虽不能祈望彻底解决中国电视文化存在的问题,也不是无益的。 如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使我们认识到电子传播作为生产力给对电视文化生产带 来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人造成的新的控制,认识到其意识形态 的操纵性、欺性的一面;后现代主义理论让我们对电视文化的世俗性、扁平性、游戏性、 狂欢化获得了一种哲学上的认识高度;后殖民主义理论则令我们对电视文化、大众文化中的 全球化倾向、文化同质化倾向保持高度警惕;新历史主义提醒我们,以“戏说”为代表的电 视 文化可能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危险;文化研究学派以它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跨学科的学术胆 识,启示我们以宏观的社会文化研究与微观的文本研究相结合,在微观的文本研究的基础上 展开宏观的文化研究……这些理论奠定了以大众文化的视角来审理电视文化的理论基础。
戏剧文学与影视文学异同的议论文字数和要求告诉我
争取发几篇c刊吧,一篇c扩申请考核制,有点难度。电影学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学科,说偏僻这个词是因为学科门类合并前,全国有电影学博士点的院校就没几个,除了北电、中传这些专业院校外,部分地方院校也有,以前是属于文学大学科门类下的,现在艺术学单独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后,原来属于文学学科门类下的电影学、戏剧戏曲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被合并到一起,统称为戏剧与影视学。
既然是要论文,基本写作要求什么的肯定不用我再这里赘述了吧~就是格式呀什么的类似的条条框框的东西。这里只说一下论文内容提要~戏剧文学、小说还有电影文学,首先说明这三种文学样式在外在形态和内在性质上的异同,外在形态即文本格式,小说和戏剧都属于文学形态四大基本表现形式,而电影文学则大多情况下属于改编的(也有原创);比方说戏剧较之于小说,它的缺陷是场景和时空变换上的局限性,而戏剧和小说却又都可以改编拍成电影,电影文学也可以通过创作者独立进行创作等等~内在形态即其作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属性,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美学功能和价值等等~具体就这么多了,说的很不全~细则LZ可以去百度搜一下这三个词,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需要做的是自己进行一个人工的整理和类比~具体再细的问题就去网上找一些高校的专业老师去讨教吧~
1、《现代传播》
核心学术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现代传播》原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1994年8月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用现名。
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中国权威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为追求,视野开阔,理论超前,思想活跃,观点新颖。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2000字,一个版面1800-20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一般不超过5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注释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或直接引用的文献。
来稿勿一稿多投。如果3个月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2、《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是中央美术学院学报,于1957年创刊,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出版。
美术研究以严肃的高品味学术形象,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侧重反映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与创作成果,研究国内外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史论、艺术思潮。近年来更加强了对当代艺术现状、艺术教育改革、当代视觉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全方位探索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规律的专业刊物。
3、《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邮编:100734。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4、《电视研究》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理论刊物,已成为全国电视界有影响的专业理论刊物,担负着电视从业人员、电视理论界及广大电视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传播和研究电视新理念,记录电视事业发展的轨迹,宣传正确的舆论,传播的先进文化,已成为《电视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且其一直秉承自己的理念:前沿思索,创新电视,服务一线,著书立说。电视研究杂志设有栏目有:本刊特稿,电视专论,新闻广角,主诗人天地,作品评析 多棱镜,地方台专页,纪录片之旅,各抒已见,电视剧论坛,文艺星空,环球新视野,电视与法,新技术瞭望。
5、《中国编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编辑》杂志出版社出版,是专业性极强的编辑领域专用刊物,解读法规,研究趋势,探讨问题,总结经验,对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实用价值。
经核实《中国编辑》在其主办方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网站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中国编辑》编辑部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邮编:10012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建筑科学》 建筑技术》 这两个都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戏剧》、
戏剧艺术》、
上海戏剧》、等都可以,
上面的都是核心期刊的。
望采纳!!!
1、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是电影艺术专业刊物。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精品和国外电影经典作品的分析,并注重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 当代电影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90年代世界电影、影片个案分析、电视研究。 2、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绐终走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最前沿,内容涉及影视编导、文学、摄影、美术、表演以及纪录片、动画片、国内外电影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是进入影视界必读的专业杂志。曾用刊名:中国电影。 电影艺术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电影批评、学术争鸣、史典探问、电影人物、电影语录、长短集、视与听、纪录影像。 3、世界电影: 《世界电影》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向广大读者翻译介绍外国电影理论,提供国外电影创作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电影工作者提供借鉴。曾用刊名:电影艺术译丛。 世界电影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版块栏目:专题文论、电影剧本、创作问题讨论、经验谈、各国电影概况、新片介绍。 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为我国唯一的电影专业高等学院的学报,也是唯一的集电影高等教育与电影理论研究为一体的电影专业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注意反映学院教师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成果,注意追踪反映国内外影视最新创作动态及研究动态,把学报办成国内在知名度和学术水准方面最有影响、对业内人士最具参考价值的电影创作研究与理论刊物之一。力争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始终保持浓厚的时代气息。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获奖情况:2002-2003年度北京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学报。 5、电影文学 6、电影新作 7、中国电影市场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下设中文系、秘书系、历史系等三个系,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秘书学4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还设有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点简介如下:一、中国语言文学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内含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学科1958年开始中文本科教育,1998年获得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3年获得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得中国古典文献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方向稳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以及广州市政府奖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文学遗产》、《语言文字应用》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600多篇,出版专著50多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50余项。本在职硕士点现有导师24人,硕士点带头人为刘晓明教授。二、中国史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内含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中西文化交流、岭南文化、广州十三行研究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是广州大学最早进行硕士培养的学科之一,2010年获批为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取得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出版著作一百余部,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提交十余篇咨询报告得到省市领导高度重视,获得多项省市级奖励,积极举行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效果良好,为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与世界文化名城广州做出贡献,进一步突出了本学科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本硕士点现有导师6人,硕士点带头人为冷东教授。三、戏剧与影视学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内含戏剧理论与艺术、影视理论与编导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带头人为刘晓明教授。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包括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2005年以来获本学科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奖,其中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广州市政府奖一二三等奖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文学遗产》、《戏剧艺术》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10多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四、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语文)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最早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学在职研究生以培养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广博的教育学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语文教育硕士为特色,现有导师15人,硕士点带头人为哈迎飞教授。五、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第二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现有导师8人 ,硕士点带头人为汪磊教授。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1、《现代传播》
核心学术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现代传播》原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1994年8月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用现名。
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中国权威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为追求,视野开阔,理论超前,思想活跃,观点新颖。
投稿须知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2000字,一个版面1800-20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一般不超过5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注释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或直接引用的文献。
来稿勿一稿多投。如果3个月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2、《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是中央美术学院学报,于1957年创刊,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出版。
美术研究以严肃的高品味学术形象,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侧重反映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与创作成果,研究国内外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史论、艺术思潮。近年来更加强了对当代艺术现状、艺术教育改革、当代视觉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是一个全方位探索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规律的专业刊物。
3、《新闻与写作》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邮编:100734。经核实新闻与写作在其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网站并未发布相关的稿约和征稿信息,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以免上当。
4、《电视研究》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理论刊物,已成为全国电视界有影响的专业理论刊物,担负着电视从业人员、电视理论界及广大电视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传播和研究电视新理念,记录电视事业发展的轨迹,宣传正确的舆论,传播的先进文化,已成为《电视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
并且其一直秉承自己的理念:前沿思索,创新电视,服务一线,著书立说。电视研究杂志设有栏目有:本刊特稿,电视专论,新闻广角,主诗人天地,作品评析 多棱镜,地方台专页,纪录片之旅,各抒已见,电视剧论坛,文艺星空,环球新视野,电视与法,新技术瞭望。
5、《中国编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编辑》杂志出版社出版,是专业性极强的编辑领域专用刊物,解读法规,研究趋势,探讨问题,总结经验,对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实用价值。
经核实《中国编辑》在其主办方中国编辑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网站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中国编辑》编辑部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邮编:10012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文艺评论》《四川戏剧》《中国戏剧》《音乐创作》等这些都是楼主是要求什么时间发表呢,投稿联系163期刊论文网;胡编辑 电话扣扣2109928441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 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21种)J艺术(除J2绘画/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艺术百家 、2 艺术评论 、3 民族艺术 J2 绘画/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 1 美术研究 、2 装饰 、3 美术观察 、4 美术 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6 新美术 、7 世界美术 8 美术学报 、9 中国书法 、10 美苑 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1 当代电影 、2 电影艺术 、3 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5 中国电视 、6 电影新作 、7 电影文学 、8 当代电视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2014-2015)艺术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音乐舞蹈类(5种)1音乐研究、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4中国音乐学、5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艺术综合类(3种):1文艺研究、2民族艺术、3艺术百家影视戏曲类(7种):1电影艺术、2当代电影、3世界电影、4中国电视、5戏剧 、6戏剧艺术、7戏曲艺术设计艺术类(2种):1装饰、2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美术艺术类(4种):1美术研究、2新美术、3美术观察、4中国书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不含艺术的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即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艺术学专业核心期刊(14种)1音乐研究 、2当代电影、3电影艺术、4中国音乐、5中央音乐学院学报7人民音乐、 8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9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0艺术百家、12美术研究、13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4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烧钱。艺术是最赚钱费钱的专业,没有之一!你需要大量的金钱参加培训,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练习。
一直以来,在艺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学艺术烧钱”已经成为艺术生的共识,集训期间的集训费、画材费、报名费、交通费……里外里算下来10万都是个小数目。
待到考上大学,“烧钱”的现象也并没有改善,一般来说,艺术类专业的学费通常比普通专业的学费高一些,四年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造型艺术、中国画等专业,每学年学费高达15000元。
再例如广州美术学院的绘画、中国画、动画以及设计类等专业,每学年学费也高达15000元;更不要说民办院校了。大学编导专业学费是要分专业的,戏剧影视文学比较便宜大多在8000左右,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等大多都在10000左右。
师范类院校
对于未来想从事教育行业的艺考生来说,可以考虑师范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例如美术学(师范)专业、音乐学(师范)专业、舞蹈学(师范)专业等。
中影编导艺考培训,艺考考官授课,一个课时是在3-5千元左右,针对专业水平不同的学员设有提高班,集训班,基础班,一对一等不同的班级,上课时间不同所以学费会有所不同,学校提供教学+住宿+食堂一条龙服务,为艺考生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教学环境。
1、当代电影: 《当代电影》杂志是电影艺术专业刊物。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精品和国外电影经典作品的分析,并注重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 当代电影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90年代世界电影、影片个案分析、电视研究。 2、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绐终走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最前沿,内容涉及影视编导、文学、摄影、美术、表演以及纪录片、动画片、国内外电影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是进入影视界必读的专业杂志。曾用刊名:中国电影。 电影艺术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电影批评、学术争鸣、史典探问、电影人物、电影语录、长短集、视与听、纪录影像。 3、世界电影: 《世界电影》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向广大读者翻译介绍外国电影理论,提供国外电影创作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电影工作者提供借鉴。曾用刊名:电影艺术译丛。 世界电影杂志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版块栏目:专题文论、电影剧本、创作问题讨论、经验谈、各国电影概况、新片介绍。 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为我国唯一的电影专业高等学院的学报,也是唯一的集电影高等教育与电影理论研究为一体的电影专业理论刊物,其办刊宗旨,注意反映学院教师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成果,注意追踪反映国内外影视最新创作动态及研究动态,把学报办成国内在知名度和学术水准方面最有影响、对业内人士最具参考价值的电影创作研究与理论刊物之一。力争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始终保持浓厚的时代气息。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期刊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获奖情况:2002-2003年度北京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学报。 5、电影文学 6、电影新作 7、中国电影市场
首先总体回答上研的感受,从个人角度,很不错。先从体验讲,戏文本科直接升研究生的话,现在叫戏剧与影视学,大体上下属电影、广电和戏剧三个方向,一般前两个在传播学院,戏剧方向在文学院(中文系),两个院系各有特长。文学院一个很大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在本院听到种类繁多的“非本专业课程”以及讲座,好书也可以不间断地接触,因为一入校就会被老师开书单了(一学期几十本吧,不过都是好书),也时常要和老师谈读书感受,时间一久就能慢慢感觉到被书本和大儒滋养的快乐,这个应该是身处文学院很突出的感觉。如果在传播学院,接触到一线工作者(比如电影编剧、导演等)机会更多,实务性更强一些,这是电影电视方向的优势。毕竟文学和戏剧都是已经诞生几千年的艺术门类,电影和电视也就诞生一百多年而已,电影连一本沉淀三百年以上的专著都没有,“看书”自然不是主流,实践环节更侧重,走技术流的也更多些,戏剧可能是书太多了,有时候也会略感疲惫,不过瑕不掩瑜。从就业上讲(这部分只针对从事专业工作,如果你“朝中有人”并且打算进体制内,那这部分参考性不大),技术流更保险吧——(直观地讲)广电方向的专业硕士更保险。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硕士毕业就工作(不考博),那传播学院的专硕可能是本专业就业率最高的。大体所有工作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你越不可取代,就业就越容易”。这一行(传媒业)的一线工作目前不靠高学历人才,大部分本科即可,学术型硕士很尴尬,因为所学知识比较贴近科研而不是实务,理论上学硕就是为了博士阶段的科研而做准备的,不论是电影还是戏剧,学硕在直接就业上都不如专硕有针对性。最后讲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喜欢什么。这个非常重要。戏文专业出来做什么的都有,策划人、剪辑师、执行制片人等等,我(本专业)的师姐里还出了好几个编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论及专业方面几乎是“沉迷”的,这比仅仅“感兴趣”的程度要深多了。专业在他们心中就像网络游戏在网瘾少年心中一样,属于那种喜欢到废寝忘食的事情。所以他们硕士阶段会自发听很多不要求听的课,看很多不要求看的书,拍很多不是必须要拍的作品,专业”技术“自然很强大,就业自然不发愁。如果你是这类人,那建议(甚至欢迎)你好好读,如果不是,那最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再做选择,否则读研会有点难受,毕竟“混日子的人“不可能是”最快乐的人“,也不可能是”最有收获的人“是吧。总之就是选适合自己的道路比较好,否则只是勉强拿一个硕士学位的话,三年的代价有点高,不如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积累社会经验。这些只是个人体悟和建议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有其他疑问可以继续讲。
戏剧与影视评论是c刊。
《戏剧与影视评论》是中国戏剧出版社《戏剧与影视评论》编辑部与南京大学文学院合作创办的双月期刊,主要发表针对戏剧与影视作品的评论文章。本刊创办于2014年7月。
2022年12月,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编辑部发布退出公告。
发展历史:
2014年7月,《戏剧与影视评论》创刊。
2022年12月,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编辑部发布退出公告。
本刊栏目:
(1)前沿剧评:国内最新上演的戏剧作品的批评文章。
(2)经典重读:用新的视角与观念重读经典戏剧文本。
(3)别处看戏:中国大陆以外最新上演的戏剧作品的推介文章。
(4)影视评论:国内外经典或新近上映的影视作品的评论文章。
(5)剧场/片场调研:针对国内戏剧/影视市场、剧团/剧组生存状况、戏剧/影视受众的调查与研究文章。
(6)剧本推介:国内原创剧本和国外优秀剧作译本,以及相关的评介文章。
稿件要求:
本刊倡导以问题为中心和主线的评论文章,文风介于学术论文与报刊随笔之间。鼓励作者对当下戏剧与影视作品提出个性化的批评。来稿以5000-10000字为宜,未曾在国内外媒体(报刊、图书、网络等)公开发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一律采用尾注。
中国戏剧出版社《戏剧与影视评论》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