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矿山论文

发布时间:

发表矿山论文

目前有很多矿业类的期刊,但都是核心,发表起来要求学术水平非常高,对于屏职称完全没有必要。我有个同学也是矿业工程的,在新汶矿业集团,我给他发表在《价值工程》上,他评审通过了,一点问题没有。如果确实是高水平文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相关期刊。

看您擅长的方向了

这个是先要问问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要是有的话,那么按要求去发就好了,要是没有的话,那么就是自己选择期刊去发就可以了

您好,本人也是采矿工作者。采矿方面的论文可以发表到以下期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安全与环保金属矿山矿冶工程煤矿机械矿业研究与开发煤矿安全煤炭学报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有色金属中国煤炭矿山机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煤炭露天采矿技术河北煤炭建井技术采矿技术矿冶矿业工程江西煤炭科技煤矿爆破煤矿机电煤煤矿现代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煤矿开采煤炭科技煤炭学报:英文版煤炭技术山东煤炭科技山西焦煤科技能源技术与管理陕西煤炭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广东有色金属学报中国煤层气有色矿山有色金属:矿山部分中国矿山工程中州煤炭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以上比较详细了,望采纳。

矿山论文发表

目前有很多矿业类的期刊,但都是核心,发表起来要求学术水平非常高,对于屏职称完全没有必要。我有个同学也是矿业工程的,在新汶矿业集团,我给他发表在《价值工程》上,他评审通过了,一点问题没有。如果确实是高水平文章,可以到中国知网找相关期刊。

这个是先要问问单位是不是有什么要求,要是有的话,那么按要求去发就好了,要是没有的话,那么就是自己选择期刊去发就可以了

版面费一般在500——800之间

你可能是要了解中文核心期刊。煤矿类期刊现在集中在煤科总院、中国矿大、煤炭信息院这些单位的下属。主要的中文核心期刊包括《煤炭科学技术》、《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中国煤炭工业》、《中国煤炭》等,而前两个更侧重于技术方面,后两个更侧重与管理。发表论文最严格的可能要数《煤炭科学技术》。

矿山论文发表费

据学术堂了解,每年的评审职称的人比较多,有很多的作者都不知道职称论文发表到底需要多少钱,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解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看评职称论文发表决定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一、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费用———刊物级别1、省级期刊费用一般在600-1500元一个版面2、国家级期刊费用一般在800-1600元一个版面3、普通学报费用在1000元左右一个版面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一般只需要1-2篇省级或者国家级论文。二、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费用———论文字符数1、省级、国家级刊物对论文字符数要求2200-3400左右2、普通学报对论文字符数要求在3800-6000论文字符数越多,所占版面越多,价格就越高。职称论文每篇要求一般是1个版面就够了三、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费用———时间要求1、省级和国家级普刊发表周期一般是1-3个月 医学类的发表周期要长一点2、学报发表周期为3-6个月按照正常刊期发表,费用最低,加急的时间越快,费用越高。

版面费一般在500——800之间

1、核心:

国内核心(南大核心、中文核心、科技核心),版面费价格区间8000-1.3W

2、普刊:

知网 1000元——1600元/版,

万方:900元——1400元/版,

维普:700元——1100元/版,

龙源:400元——600元/版

注:数据库通常普刊决定版面高低的主要因素

3、学报:

本科学报:4000元——7000元专科学报:3000元——5000元

学术期刊没有一个统一的价格,以上只是大概市场价,具体还要看你论文的字符数、稿件质量,是否加急(插队)出刊 ...等等

【绿色软件:lunwenchuban】

如晋职称用,还要避开 电子刊号、报纸刊号、增刊、副刊、论文集,虽说这些也属于正规期刊,但是评职称不能用....

发表论文的收费标准如下:

普通期刊的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就在800-2000不等,

像省级刊物一般在1000左右,国家级的会更贵一些。

国内核心期刊分为科技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以及CSCD,通常版面费价格在2.5W-5W之间。四种核心在版面费上,也略有差异,通常差价在1000-6000。

核心级期刊不仅贵,也是公认的难发。出版周期多数为季刊、半年刊,月刊的比较少见,影响因子越高的越难发表,这种本身对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质量不够高的,是很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拒稿率比较高。

通常来说,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发表需要1-3年,如果想要加急,还需要加急费用,发表提前的月份越多,加急费越高。

矿山类期刊

1.《现代矿业》是中国核心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2. 《现代矿业》杂志,1984年创刊,中国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网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国家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4-1308/TD,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082。国内邮发代号:26-196,国外邮发代号:MO2762。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协办单位为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矿业114网。

3.中文核心期刊矿业类有:

《矿山机械》杂志,创刊于1973年,至今已经出版了 38卷。其主办单位是原为机械工业部,现在为 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由 矿山机械编辑部 出版。 为其网站,有相关的联系电话,并随时更新最新的审稿情况和杂志的内容介绍。

勘察科学技术(2011)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1)可再生能源(2011)矿产保护与利用(2011)矿产与地质(2011)矿产综合利用(2011)矿山机械(2011)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矿冶(2011)矿冶工程(2011)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雷达科学与技术(2011)力学与实践(2011)炼钢(2011)炼铁(2011)炼油技术与工程(2011)粮食与油脂(20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1)林产工业(2011)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流体机械(2011)煤化工(2011)煤矿安全(2011)煤矿机械(2011)煤矿开采(2011)煤气与热力(2011)煤炭工程(2011)煤炭技术(2011)煤炭科学技术(2011)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我有全国核心期刊目录,要需要留个邮箱

《矿山机械》月刊是 矿山机械杂志社出版的 。 矿山机械月刊是创刊于1973年的国家级应用技术类刊物,连续四次被评定为 “矿业工程类(TD)”中文核心期刊、一直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拥有每期约160页正文页码的报道量,囊括了与矿山开采和矿物处理装备有关的90%以上的信息和读者,全面而牢固地覆盖了与此相关的各种行业和各个方面。独到的办刊思想和风格,强大的阵容和一流的内在质量,已使其在众多科技期刊中脱影而出,已成为中国矿业机械行业内外交流首屈一指的月刊,已被国内外数十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类刊物作为重要的收录刊物。

金属矿山发表论文

您好,本人也是采矿工作者。采矿方面的论文可以发表到以下期刊: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安全与环保金属矿山矿冶工程煤矿机械矿业研究与开发煤矿安全煤炭学报煤炭工程煤炭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有色金属中国煤炭矿山机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煤炭露天采矿技术河北煤炭建井技术采矿技术矿冶矿业工程江西煤炭科技煤矿爆破煤矿机电煤煤矿现代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煤矿开采煤炭科技煤炭学报:英文版煤炭技术山东煤炭科技山西焦煤科技能源技术与管理陕西煤炭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广东有色金属学报中国煤层气有色矿山有色金属:矿山部分中国矿山工程中州煤炭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华北科技学院学报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安徽理工大学学报以上比较详细了,望采纳。

1.周君才,柴建设,凤凰山铜矿急倾斜厚矿体开采中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途径,《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核心期刊),1988(4)。在首都图书馆给市民讲座2.柴建设等,论矿山借贷报酬率系数的计算与应用,《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89(2)。3.柴建设,用CTI法进行采矿方法优化选择,《首届全国青年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湖南,大庸,1991,124.柴建设等,用数值分析法初选采矿方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2)5.张志礼,柴建设,论采矿方法选择优化系统,《有色金属》(季刊)(核心期刊),1993(3)6.张志礼,柴建设,采矿方法数据库的构建,《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3(3)7.柴建设等,矿床品位指标确定的层次分析方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3)8.柴建设等,价值工程在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3(4)9.柴建设,对矾山磷矿采矿方法的再认识,《化工矿山技术》(核心期刊),1994(2)10.柴建设等,寿王坟铜矿深部开采的技术管理,《有色矿山》,1994(3)11.柴建设,用分数维方法模拟矿体表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4(4)12.柴建设等,分形几何及其在矿石品位和储量计算中的应用,《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探》,1994(6)13.柴建设等,科学与巫术之争-论地质统计学的科学性,《国外金属矿山》,1994(11)14.柴建设等,应用分形方法预测岩石爆破块度,《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5(1)15.柴建设,矿化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5(2)16.谢贤平,柴建设,地质数据的BP网络分形,《地质与勘探》,1995(2)17.谢贤平,柴建设,矿山优化设计综述,《四川有色金属》,1995(2)18.谢贤平,柴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决策的风险分析,《矿产与地质》,1995(6)19.J.Chai etal, Research on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theory for mining engineering system, Proc. 4th Int. Symp. on Mining Planning and Equipment Selection. Canada, Oct., 1995(ISTP收录)20.柴建设,专家系统在矿业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7(1)21.柴建设,矿体形态模拟的研究,《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7(4)22.柴建设,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8(增刊)23.柴建设等,爆破震动对露天矿边坡稳定的影响,《有色矿山》,2000(3)24.徐东强、柴建设、彭永池,金厂峪金矿缓倾斜中厚难采矿体的开采,《有色矿山》,2000(6)25.柴建设等,顶板不稳固的缓倾斜薄至中厚金矿体的开采,《黄金》(核心期刊),2000(3)26.柴建设等,用拉格朗日元法进行矿山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矿业研究与开发》,(核心期刊),2000(3)27.柴建设等,金厂峪金矿难采矿体采矿方法实验研究,《金属矿山》(核心期刊),2000(6) (EI收录)28.柴建设,A. J. Sinclair, 由块段误差引起的矿石损失和贫化的量化估算方法,《化工矿物与加工》(核心期刊),2000(6)29.J. Chai etal., The Examination of Safety of Roof Using Supersonic Technique, 200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Aug. 2000(ISTP收录)30.柴建设,张兴凯,合理安全度的确定,2002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年10月,北京31.柴建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 2003(4)32.柴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职业安全》2003(8)33.柴建设,姜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预评价的质量,《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3(10)34.CHAI Jianshe,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and Core Competence,首届中国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学术会议,2003年10月,南京35.柴建设,建设安全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6.张奇、王永强、柴建设、吕淑然,云雾与凝聚态TNT在密闭空间中爆炸作用的比较,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7.吕淑然、柴建设、张奇,露天台阶爆破轴向不耦合装药减震效应研究,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第十七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8.柴建设、史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初步研究,安全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39.傅贵、柴建设、杨甲文、陈秀英,安全学科“工程化”的问题与对策,安全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40.柴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安全文化,法制日报,2005年 6月 25 日41.柴建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年会论文集,2005年6月42.柴建设,北京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2006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年会论文集43.柴建设,论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第十九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44.柴建设,安全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安全学科发展,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12,645.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1-(4-Aminophenyl)-2-(4-nitrophenyl) ethanon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1(SCI收录)46.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Dipyridine [5,10,15,20-tetrakis(4-carboxyphenyl) -prophyrinato]cobalt(Ⅱ)pyridine tetrasolvate monohydr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3(SCI收录)47.Zong-Sheng Li,Jian-She Chai, Glycinium 3-nitrophal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4 (SCI收录)48.Zong-Sheng Li,Jian-She Chai,Bis[diaquahydrogen(1+)] naphthalene 1,5-disulfon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5 (SCI收录)49、Jian-She CHAI ,Cai CHEN,The compilation platform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fire emergency plan at public places,Progress in mining science and safety technology,pts a and B 2344-2347,2007(ISTP收录)50、柴建设,论安全发展的科学内涵,《中国百名专家论安全》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551、柴建设,搞好安全生产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研究,2008(1)52、柴建设,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研究,《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53、王姝,柴建设,基于社会统计程序(SPSS)回归性分析的尾矿库事故预测模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8(12)54、门永生,柴建设,我国尾矿库事故现状及事故防治措施,《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2009(1)55、陈文瑛,柴建设,有障碍物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超压场的数值模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6)56、柴建设,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10)57、柴建设,安全没有终点的事业,《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核心期刊),2009,958、谢中朋,柴建设,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研究,《安全发展、人才为本》,2009,1059、柴建设,应急救援应尽快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3月20日(第6版)60、柴建设,赵秀雯,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模型及其实例应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核心期刊),2010(7)61、CHAI Jianshe, Preliminary Study on Some Issues about Legal System of Production Saf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第二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Proceedings of the 2010 Chinese Seminar on the Principles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288-292),Science Press出版,2010年, ISTP收录62、Jianshe CHAI, Research on Disaster Forecast Method of Tailings Dam Based on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第十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大会论文集》, 美国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SRP)出版发行,2010, ISTP收录63. 赵秀雯,柴建设,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系统脆弱性评估的指标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核心期刊),2011(7)64. Wenying CHEN, Jianshe CHAI, Application of the Cause-Consequence Diagram Model for Quantify Grinding Machine System Safety-Capability.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2011) EI 收录65. 王韶伟,柴建设,张春明等,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国核工业》2011(10)66. 王韶伟,柴建设,张春明等,福岛核事故凸显日本核安全文化软肋,《中国核工业》2012(4)67. 王超群,柴建设,牛伟伟等,基于ArcGIS Engine研究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后果评估系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1期(核心期刊)68. 王超群,柴建设,王庆,吕淑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某110kV变电所安全可靠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2(核心期刊)69. 于力,柴建设,史强,室内天然气中压出气管道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安全》,2013.3期70. 史强,柴建设等,核电站主储油罐间火灾喷淋控制效用数值模拟研究, 《建筑科学》,2013.2期(核心期刊)71. Wang Chao-qun, Chai Jian-she, Niu Wei-wei, Research on the Consequence Assessment System of Natural Gas Pipeline Leakage Accident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295-298(2013) pp744-74872. 柴建设,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核安全》,2013.3期73. 余少青,陈妍,柴建设,张春明,风险控制在福岛核事故剂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启示,《核安全》,2013.3期

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技术研究摘 要:改革以来我国的金属矿开采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金属矿地下开采方面生产工艺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本文系统介绍了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基本知识及开采工艺。并且例举了新疆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工程实例,对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的目前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矿业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技术 一、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基本情况 采矿是通过矿堆的采准、切割和回采三个工艺流程将矿石从地下矿床开采出的过程。采矿方式分地上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近年来,我国地下开采的金属矿山逐渐增多,地下开采的各个工序基本实现了由机械化操作取代手工作业,开采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地下连续开采技术是我国目前地下采矿的先进技术。地下连续开采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当矿体硬度较小时,开采时各个工序连续平行进行施工。二是当矿体硬度大时,开采时分成若干个施工段,不同施工段的各个工序连续平行进行施工,这需要在开采时做好各个工序间的协调工作。 国外地下采矿装备系列齐全,配套完整,机械化程度也高,从凿岩、装药到转运,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配套作业,各道工序无需手工体力操作,无繁重体力劳动,装备无轨化、液压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地下无轨采矿工艺是目前国际先进采矿工艺技术的标志。国外目前先进的采矿装备已完全实现了无轨化、液压化。在自动化方面,已成功地应用了无人驾驶、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 二、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工艺 1.在对大块矿岩开采时,为提高开采的效率,连续进行落矿、出矿、运输等工艺的回采施工。回采时采用前进式推进顺序,施工过程中不留矿柱。采用这种连续开采的工艺可提高开采效率,经济适用,方便矿块的控制管理和采矿设备调配,将来发展潜力很大。 2.在对地下矿石进行后处理时,采用专门的运输机连续进行矿石的出矿、转运、提升等工艺的施工。使地下矿石开采、运送达到一体化。采用这种工艺可以加快开采速度,近几年来,该工艺应用较广。 3.如果开采的矿岩硬度较大,开采具有一定的难度,可采用连续采矿机实现掘进、挖掘、落矿、出矿、转运等工艺过程的连续化施工。目前,有关专家对这种采矿工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三、金属矿山地下连续开采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我国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地下连续开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多项地下连续开采技术已经应用在矿山中。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矿山开采中还存在某些问题急需解决。有的矿山在采矿时,将采矿分为矿石和矿柱两个步骤,将收矿柱放在开采矿石后面。这种采矿方法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矿柱质量难以保证,所留矿柱截面形态各异,抗压强度低,易产生破坏。矿柱回收结果不理想,能正常回收的矿柱较少,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降低了采矿效率,延长了采矿作业时间,对地下采矿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并且由于采矿步骤多,在管理上也产生许多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专家不懈的努力,研究出地下连续开采无矿柱法。这种地下连续采矿施工方法如下:将步骤划分成矿段,不留矿柱,回采单元用矿段表示,采用将切割槽割在矿段中部,并把振动机布置在结构底部出矿的方法。矿石由振动车搬运,连续进行出矿、运矿的作业。崩矿过程中及时进行回填,平行进行采切、回采、充填的作业,使采矿工作连续不间断的施工。地下连续无矿柱采矿的实施,表明我国地下金属矿开采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使矿柱回收困难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加快了采矿的时间,避免了国家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地下采矿的经济效益。由于减少了采矿步骤且使采矿各工序衔接紧密,连续不间断的开采,为采矿集中管理带来便利,使劳动效率大幅增长。回采时工序安排合理,连续开采,还解决了深部矿体开采时因为地压较大引起的围岩失稳问题。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矿山开采的现代化进程。另外,地下连续开采的规范还不够完善,各地区对采矿的标准和要求还不统一,虽然重视开采新技术的研究,但对设备的配套及工艺的优化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新型设备的推广还不够完善。必须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完善采矿规范标准,加强连续工艺的优化与设备的合理配套。建立与连续开采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开发研制新型设备的同时,注重对新型设备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的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 四、地下连续采矿技术的应用 新疆某铁矿年产矿石能力20万吨。矿区属丘陵地带,气候干燥,夏季雨水较多,年平均降雨量1732.6毫米,冬季气温较低区域内未有大的河流,矿区地震烈度为6度。经勘察矿区深层土质为岩石,浅层为砂砾层。矿床为缓倾斜矿床,矿体为脉状矿体。地下开采的日产量为3000吨。采用地下连续开采方案,用胶带运输机连续运输,地下开采按由上往下的顺序开采。 将整个矿块划分为一个回采单元,矿块厚度即采场宽,相互采场之间不留矿柱,依次连续的进行采切、回采、充填三大工序,回采不允许在同一分层上进行,要分层进行,不同时进行相邻采场的采切。为避免开采时破坏四周土的应力,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地面塌陷,设计对采空区采用非胶结充填方式处理,可以消除塌陷的危险。这种充填方式工程量较大,生产效率低,回采操作不便。后经专家研究决定,采用连续帷幕随时充填技术。该充填工艺施工时不留矿柱,开采各工序连接紧密,连续性好,而且作为支护的可压缩金属支座支护能力好。确保了采矿的安全,为出矿、转运和充填提供了方便。能对采空区进行及时迅速的回填。此采矿技术开采时采用将整体矿脉一体推进方式。主要的采切工程有:底盘转运巷道、切割巷、出矿漏斗及切割天井。地下连续采矿技术将回填空区用矿岩分离出的废石回填,采用了先进的矿浆输送方式。将深孔连续采矿技术、矿岩分离技术、矿浆输送技术等工艺与技术综合起来应用,实现了回采的高效率,经验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五、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金属矿地下开采技术和过去相比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尚需不断发展,地下金属矿开采的大型化、数字化、连续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采矿技术发展的同时需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制并应用适合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的技术,使矿山的开采与四周生态环境相谐调。有关部门还需组织专家加大对矿岩应力的研究,增加围岩的稳定性,以提高地下开采的安全性。还要加大对充填采矿法的推广力度,并且坚持朝快速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采矿技术也不断进步。其中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了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的连续化和机械化。如何使我国的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技术取得更大的进步,研究出更先进的金属矿地下连续开采技术,仍是广大矿业技术人员今后的努力目标。

1. 第一作者,关于脉状热液金矿床成矿深度的思考,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全国金矿地质—找矿学术讨论会金矿专辑),20002. 第一作者,含金石英脉形成机制新探,长春科技大学学报(全国金矿地质—找矿学术讨论会金矿专辑),20003. 第一作者.Genetic implications of Te-minerals in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10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34. 第一作者.Geodynamic evolution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western China , Sun Ge et al (eds), Proceedings of Sino-German Cooperation Symposium on Paleontology,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Xinjiang, China, 20045. 第一作者.Precious ore deposits in De’erbugan metallogenic belt, Inner Mongolia Bo-An Jang et al(eds), The 8th Korea-China joint geology symposium on Crustal Evolution in Northeast Asia. 20016. 第一作者.煌斑岩与某些热液矿床关系新探——兼论幔源C-H-O流体的分异演化.地质找矿论丛,19957. 第一作者.胶东地区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8. 第一著者.胶东金矿地质及幔源C-H-O流体分异成岩成矿.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9. 第一作者.试论幔源C-H-O流体与大陆板内某些地质作用.地学前缘,199510. 第一作者.太古代脉状金矿床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地质科技情报,199511. 第一作者.再论胶东西部金矿带划分及其意义.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12. 第一作者.自然界存在幔源“类岩浆”吗?中国地质,199513. 第一作者.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14. 第一作者.胶东西部金矿化空间定位机制研究, 胶东金矿地质研讨会论文集,199015. 第一作者.山东招远金矿床地质特征、金矿化时空分布及成矿预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报),1988,(2)16. 通讯作者,美国卡林型金矿与我国西部卡林型金矿的异同,地质与资源,200317.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地质与勘探,200318.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钴金铋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初探,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19.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3,(1):50--5620. 通讯作者,青海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地质找矿论丛,200421. 通讯作者,区域地球化学中大面积、低浓度分带异常评价——以督冷沟铜钴矿发现为例,地质地球化学,2003,16(3)22.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灵山-北截断裂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地质找矿论丛,200423. 通讯作者.地幔流体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 2001,20(3):21-2624. 通讯作者.东南亚北加里曼丹新生代碰撞造山带演化与成矿.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2(2):193--20025.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1(4)26. 通讯作者.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科学通报,2005,50(20):2278--2288. SCI检索,英文版:WU Guang, SUN Fengyue, ZHAO Caisheng, LI Zhitong, ZHAO Ailin, PANG Qingbang & LI Guangyuan. 2005. Discovery of Early Paleozoic post-collisional granites in northern margin of the Erguna massif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2005 Vol.50 No. 23 .2733-274327. 通讯作者.吉林省东部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与金银成矿关系.地质与勘探,200428.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邦达、什兰江控矿角砾岩筒构造对比研究及其找矿意义.世界地质,200329.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西部Punda金铜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及找矿意义,地质与勘探,200430. 通讯作者.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矿床地质,2006,25(3)31. 通讯作者.辽东地区后仙峪及翁泉沟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现代地质,2007,21(4):645--65332. 通讯作者.额尔古纳成矿带西北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岩石学报,2007,23(09):2227—2240.SCI检索33. 通讯作者. 胶东地区地幔捕虏体中黄铁矿含金性及其意义,黄金,2005,26(11):7--1034.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灵山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黄金,2007,28(6):13--1735. 通讯作者.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埠上矿区矿体空间定位机制研究,黄金,2007,28(1):13--1936. 通讯作者.吉林珲春小西南岔地区重砂金矿物的指示意义,黄金,2008,29(1):16--2037. 通讯作者.青海北巴颜咯拉山地区浊积岩中金(锑)矿成矿地质特征—以大场—加给陇洼一带为例.黄金,2007,28(9):8--1338. 通讯作者.内蒙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39. 通讯作者.青海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40. 通讯作者. 青海东昆仑乌兰乌珠尔铜矿金属矿物特征及意义,地质与资源,2006,15(3):191--19941. 通讯作者.Study o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Gaotaigou borate deposit, south Jilin Province,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6,():42.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鸭子沟多金属矿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地质科学,2008(待刊)43. 通讯作者.青海东昆仑卡尔却卡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世界地质,2008(待刊)44. 通讯作者.大功率电法在山东招远庄头刘家一带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53--5645. 通讯作者. 青海东昆仑肯得可克钴铋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初探,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47—5246. 通讯作者.马来西亚什兰江金矿床控矿角砾岩筒构造研究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41—4647. 第二作者.胶东西北部山上原家金矿金银矿物组合研究,黄金,2000,21(9):4--748. 第二作者. 河南枪马金矿床410脉深部成矿远景预测评价,黄金,2001,22(4):4--749. 第二作者(执笔). Northeast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1999, (1):14—19,50. 第二作者,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以东昆仑地区金矿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41-4651. 第二作者. 韧性剪切带向剪破裂的转化与成岩成矿作用,地质力学学报,1997,3(1):38--4452. 第二作者,胶东地区裸露含金构造的地球化学评价,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53. 第二作者,内蒙古虎拉林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黄金,2006,27(10):6—1254. 第二作者.内蒙古虎拉林金矿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远景评价.世界地质,2007,26(4):397-40255. 第二作者.北京市万庄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控矿特征,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2):206—21056. 第二作者.青海东昆仑成矿带综合选区研究.中国地质,2007,34(6):1101-110857. 第二作者.北京万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地质科技情报,2004,23():58. 第二作者. 基于专家证据权重法的成矿远景区划与评价——以东昆仑地区金矿为例.地质科技情报,2006,25(1):41-4659. 第二作者.青海大场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矿床地质,2005, 24(3):305-31660. 第二作者.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埠南矿区1#脉流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3)61. 第二作者.中生代敦化-密山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62. 第二作者.专家证据权重法及其东昆仑地区的应用,地质与勘探, 2005, 41(4): 88−94.63. 第二作者.河南灵宝枪马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34--4064. 第三作者(执笔).山东招掖成矿带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地球科学,1987,(4):65. 第三作者.基于GIS的区域重磁空间信息集成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66. 第三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矿业及其投资环境,中国矿业,200467. 第三作者.脉金矿床深部成矿远景预测评价的石英热爆裂特征填图法,岩石学报,2000.SCI检索68. 第三作者.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矿床地质,2006a,25(增刊):51-5469. 第三作者.青海肯德可克钴铋金矿钴铋金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研究,矿产综合利用,200570. 第三作者.动力系统转换与分级构造成金机理,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学专辑),2003,33(增):27--3371. 作者之一. Preliminary metallogenic belt and mineral deposit maps for northeast Asia. 2003,多国合作项目成果。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表,USGS PUBLISHING WAREHOUSE72. 第三作者.马来西亚砂捞越州的矿业及其投资环境,中国矿业,2004,(4):73. 第三作者.流体研究与成矿预测,矿床地质,1997,16(3):278-288(部分文章未统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