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郑晓静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郑晓静发表学术论文

大会主席:胡海岩;顾问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白以龙、崔俊芝、陈予恕、陈祖煜、程耿东、杜善义、冯士筰、高镇同、过增元、韩其为、何友声、胡文瑞、黄克智、黄琳、李家春、欧进萍、钱七虎、石耀霖、孙承纬、童秉纲、闻邦椿、王自强、吴承康、吴有生、伍小平、谢和平、杨秀敏、俞鸿儒、张涵信、郑晓静、郑颖人、郑哲敏、钟万勰、周恒、朱位秋;学术委员会主席:佘振苏副主席:洪友士、刘人怀、龙勉、卢天健、杨卫、张洪武、郑泉水、周哲玮;秘书长:冯西桥、副秘书长:杨亚政、季葆华、陶建军、王正道、周济福;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蔡国平、蔡力勋、曹登庆、曹艳平、陈斌、陈常青、陈巨兵、陈立群、陈伟球、陈文、戴世强、邓小刚、丁克勤、段慧玲、樊菁、方波、方岱宁、冯雪、符松、付绍云、高存法、高效伟、高正红、郭万林、郭旭、郭永新、韩杰才、何小元、贺红亮、胡更开、胡元太、华为红、黄晨光、黄风雷、黄培彦、黄争鸣、江俊、江松、姜弘道、姜宗来、姜宗林、蒋晗、解孝林、金栋平、金峰、亢一澜、李常品、李凤臣、李朋洲、李喜德、李玉龙、李跃明、李振环、李志勇、梁军、刘彬、刘桦、刘巨保、刘凯欣、刘谋斌、刘青泉、刘书田、刘又文、陆夕云、罗纪生、罗文波、罗迎社、罗振兵、马兴瑞、孟光、莫军、倪明玖、宁建国、彭向和、齐刚、邱志平、曲绍兴、任青文、任忠鸣、邵国建、邵雪明、申长雨、沈清、帅健、宋凡、孙茂、孙侠生、谭文长、唐俊武、唐少强、汪越胜、王乘、王道增、王东东、王光谦、王建祥、王琪、王清远、王如彬、王世斌、王苏、王铁军、王效贵、王在华、魏宇杰、魏悦广、吴锤结、吴林志、武际可、夏克青、夏智勋、谢惠民、徐鉴、许春晓、杨嘉陵、杨庆生、杨绍普、姚卫星、姚振汉、叶锡生、于起峰、余同希、郁伯铭、袁明武、袁驷、岳宝增、翟婉明、詹世革、张怀、张劲军、张堃元、张平、张庆明、张田忠、张伟、张卫红、张星、张雄、张忠、章青、赵国民、赵建福、赵晓鹏、赵亚溥、赵跃宇、郑强、郑耀、仲政、周风华、周进雄、周益春、周又和、邹文楠;执行委员会:胡海岩、洪友士、刘人怀、龙勉、卢天健、佘振苏、杨卫、张洪武、郑泉水、周哲玮、冯西桥、杨亚政、季葆华、陶建军、王正道、周济福、詹世革、韩杰才。 历届理事会第一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1957.2-1982.5)理事长:钱学森院士副理事长:钱令希院士副理事长:李国豪院士副理事长:沈元院士副理事长:李树诚副理事长:张维院士副理事长:周培源院士副理事长:钱伟长院士秘书长:张维院士副秘书长:林同骥、李敏华、王俊奎常务理事:曹鹤荪、陈宗基、郭永怀、黄克智、黄文熙、黄玉珊、季文美、李国豪、李敏华、李树诚、梁守槃、林同骥、刘恢先、刘先志、陆士嘉、茅以升、钱令希、钱伟长、钱学森、区德士、沈元、谈镐生、王德荣、王俊奎、张维、张文杰、郑哲敏、周培源、朱照宣、朱自强理事:曹鹤荪、陈百屏、陈甘棠、陈家征、陈宗基、程开甲、丁儆、杜家瑶、杜坤麟、杜庆华、范绪箕、方文钧、冯钟越、郭尚平、郭永怀、郭仲衡、韩志华、胡长诚、胡海昌、胡乾善、黄克智、黄文熙、黄玉珊、芶清泉、季文美、贾福绵、贾有权、江可宗、蒋咏秋、金悫、康振黄、李灏、李炳威、李国豪、李敏华、李士豪、李树诚、梁守槃、林同骥、刘恢先、刘先志、陆士嘉、罗时钧、罗孝登、茅以升、欧阳鬯、浦发、钱福星、钱令希、钱寿易、钱伟长、钱学森、邱乃贤、区德士、屈维德、沈元、孙天风、孙训方、谈镐生、陶学文、王铎、王仁、王德荣、王光远、王俊奎、王龙甫、王培生、王仁东、王如芝、翁智远、吴仲华、徐芝纶、杨桂通、杨南生、杨溪如、杨绪灿、俞鸿儒、曾威、张维、张阿舟、张维岳、张文杰、赵兴华、郑哲敏、周履、周明鸂、周培源、周清甫、朱维申、朱兆祥、朱照宣、朱忠节、朱自强、庄逢甘、庄最清 第二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1982.5-1986.8)理事长:钱令希院士副理事长:郑哲敏院士副理事长:钱伟长院士副理事长:张维院士副理事长:李国豪院士副理事长:沈元院士副理事长:季文美教授副理事长:林同骥院士副理事长:孙训方教授副理事长:孙诚秘书长:林同骥院士副秘书长:黄克智、朱照宣常务理事:陈宗基、丁儆、杜庆华、郭仲衡、韩林、胡海昌、黄克智、季文美、贾有权、李灏、李国豪、李敏华、林同骥、罗祖道、钱令希、钱伟长、沈元、孙诚、孙训方、谈镐生、王仁、伍小平、杨桂通、张维、张维岳、郑哲敏、朱照宣、庄逢甘理事:白详、蔡四维、曹鹤荪、陈森、陈百屏、陈甘棠、陈火金、陈能宽、陈忠仁、陈宗基、戴昌晖、戴福隆、丁儆、杜家瑶、杜庆华、范榗生、范绪箕、冯钟越、傅梦蘧、顾志华、郭尚平、郭仲衡、韩林、何福保、胡海昌、胡乾善、胡守信、黄克智、黄文虎、黄文熙、黄玉珊、芶清泉、季文美、贾有权、江可宗、蒋咏秋、金问鲁、荆广生、康振黄、柯敬唐、李灏、李炳威、李国豪、李敏华、李士豪、梁守槃、林同骥、刘恢先、刘庆光、刘先志、柳春图、陆士嘉、罗时钧、罗祖道、茅以升、欧阳鬯、钱福星、钱令希、钱寿易、钱伟长、钱学森、秦荣、屈维德、桑嘎、沈元、粟一凡、孙诚、孙天风、孙训方、谈镐生、唐照千、陶学文、王铎、王仁、王德荣、王光远、王俊奎、王龙甫、王仁东、王如芝、王毓泰、翁智远、吴仲华、伍小平、徐芝纶、徐植信、杨桂通、杨南生、杨绪灿、叶敬棠、叶开沅、余儒宏、余松涛、袁龙蔚、张维、张阿舟、张维岳、张文杰、赵祖武、郑哲敏、周恒、周履、周鸣鸂、周培源、周清甫、朱维申、朱兆祥、朱照宣、朱自强、朱祖念、庄逢甘、庄最清 第三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1986.8-1990.9)理事长:郑哲敏院士副理事长:王仁院士副理事长:黄克智副理事长:胡海昌副理事长:张涵信院士副理事长:何友声院士副理事长:韩林秘书长:吴承康院士副秘书长:石光漪、张兆顺、余同希常务理事:丁儆、杜庆华、郭尚平、郭仲衡、韩林、何友声、胡海昌、黄克智、嵇醒、林同骥、罗祖道、石光漪、孙训方、唐立民、王仁、王光远、吴承康、伍小平、杨桂通、叶开沅、张涵信、张维岳、郑哲敏、周恒、朱兆祥、朱照宣、庄逢甘理事:白详、蔡四维、陈森、陈绍汀、陈子荫、陈宗基、程耿东、褚亦清、崔尔杰、戴福隆、戴世强、戴宗信、丁儆、杜庆华、范榗生、范镜泓、高玉臣、顾学甫、郭尚平、郭仲衡、韩林、韩肇元、何福保、何友声、胡海昌、胡守信、黄观鸿、黄克累、黄克智、黄文虎、黄玉盈、嵇醒、季南、蒋寅元、金问鲁、经福谦、康振黄、柯敬唐、李灏、李敏华、林同骥、刘长年、柳春图、罗时钧、罗祖道、梅家福、梅占馨、欧阳鬯、钱福星、钱寿易、乔端、秦荣、桑嘎、沈珠江、施玉山、石光漪、粟一凡、孙天风、孙训方、唐立民、陶学文、汪乔森、王仁、王光远、王和祥、王洪纲、王启宏、王致清、文健、翁智远、吴承康、吴鸿庆、吴有生、伍小平、谢任之、谢贻权、熊建国、熊祝华、徐芝纶、徐植信、许焕然、许协庆、严宗达、杨德品、杨桂通、杨南生、杨绪灿、叶敬棠、叶开沅、游镇雄、余同希、郁九宝、袁建新、袁龙蔚、张涵信、张维岳、张兆顺、张振华、赵令诚、赵兴华、郑哲敏、钟万勰、周恒、周光泉、朱敬民、朱兆祥、朱照宣、朱自强、朱祖念、庄逢甘、庄最清名誉理事:沈元、王俊奎 第四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1990.9-1994.8)理事长:王仁院士副理事长:王光远院士副理事长:何友声院士副理事长:余寿文教授副理事长:张涵信副理事长:周恒院士副理事长:薛明伦副理事长:韩林研究员秘书长:白以龙院士副秘书长:石光漪、张兆顺、余同希常务理事:白以龙、崔俊芝、丁皓江、郭尚平、韩林、韩肇元、何福保、何友声、嵇醒、匡震邦、刘延柱、柳春图、石光漪、王仁、王光远、吴承康、武际可、熊祝华、徐秉业、薛明伦、杨挺青、余寿文、余同希、张涵信、张兆顺、钟万勰、钟万勰、周恒理事:白以龙、蔡玄晖、岑人经、陈銧、陈山林、陈绍汀、陈子荫、程昌钧、程耿东、崔尔杰、崔俊芝、戴天民、丁皓江、杜庆华、杜善义、范家参、范家让、范镜泓、方竞、方鸿达、方如华、高庆、高玉臣、谷芳毓、郭尚平、韩林、韩肇元、何福保、何友声、胡海昌、黄克智、黄玉盈、霍永基、嵇醒、季南、经福谦、匡震邦、李德建、廖振鹏、林逸、林敢为、刘进、刘人怀、刘夏石、刘延柱、刘元镛、刘祖德、柳春图、柳兆荣、罗祖道、梅凤翔、梅占馨、宁交贤、秦荣、秦逸民、沈珠江、石光漪、寿楠椿、舒玮、孙珏、孙茂、孙德纶、孙克俭、孙树勋、唐立民、陶学文、汪骏书、王仁、王光远、王洪纲、王礼立、王良国、王伟国、王文标、王致清、王祖光、翁智远、吴承康、吴代华、吴秀水、吴有生、武际可、熊祝华、徐铸、徐秉业、徐植信、许焕然、薛明伦、严宗达、杨德品、杨桂通、杨海元、杨挺青、叶开沅、余寿文、余同希、俞鸿儒、郁九宝、袁建新、张涤明、张涵信、张维岳、张兆顺、赵光恒、赵少汴、赵壮华、钟万勰、钟万勰、周恒、周丰峻、周光泉、朱兆祥、朱祖念、庄最清名誉理事:曹鹤荪、黄文熙、季文美、贾有权、李国豪、梁守槃、刘恢先、刘先志、陆士嘉、茅以升、钱令希、钱伟长、屈维德、沈元、谈镐生、王俊奎、张维、周鸣鸂 第五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1994.8-1998.11)理事长:庄逢甘院士副理事长:薛明伦研究员副理事长:白以龙院士副理事长:经福谦院士副理事长:刘延柱教授副理事长:武际可教授副理事长:余寿文教授副理事长:钟万勰院士秘书长:洪友士研究员副秘书长:张志新、郑泉水、方竞常务理事:白以龙、陈滨、陈福厚、程昌钧、崔尔杰、崔俊芝、丁皓江、杜善义、方如华、洪友士、霍永基、经福谦、匡震邦、刘人怀、刘延柱、柳兆荣、梅凤翔、是勋刚、舒玮、吴有生、伍小平、武际可、徐秉业、薛明伦、杨挺青、姚福生、余寿文、俞鸿儒、张盛宗、张兆顺、钟万勰、诸德超、庄逢甘理事:白世伟、白以龙、蔡玄辉、曹富新、岑人经、岑章志、陈滨、陈福厚、陈俊章、陈榕容、陈塑寰、陈至达、程昌钧、程耿东、崔尔杰、崔季平、崔俊芝、戴福隆、戴天民、邓学蓥、丁皓江、杜善义、樊小卿、范赋群、范家参、范家让、范西俊、方鸿达、方如华、冯士筰、扶名福、付宝连、高庆、高大钊、高玉臣、谷芳毓、过增元、韩国明、郝春元、何友声、贺德馨、洪起超、洪晓林、洪友士、胡守信、黄黔、黄宝宗、黄永念、黄玉盈、霍达、霍永基、嵇醒、季南、江体乾、姜弘道、经福谦、匡震邦、梁在潮、林逸、刘殿魁、刘光栋、刘后森、刘人怀、刘夏石、刘延柱、刘英卫、刘元镛、刘正兴、柳兆荣、陆培炎、吕志咏、马德林、马以惇、梅凤翔、梅占馨 第六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1998.11-2002.11)理事长:白以龙院士副理事长:洪友士研究员副理事长:陈滨教授副理事长:杜善义院士副理事长:方如华教授副理事长:贺德馨研究员副理事长:刘人怀院士副理事长:伍小平院士副理事长:杨卫院士秘书长:苏先樾教授副秘书长:魏悦广、方岱宁、杨亚政常务理事:白以龙、陈滨、陈福厚、陈景秋、程昌钧、杜善义、方如华、冯士筰、符松、顾元宪、贺德馨、洪友士、黄黔、黄永念、霍永基、姜弘道、李潜、李家春、刘人怀、刘正兴、柳兆荣、罗纪生、梅凤翔、苗天德、沈亚鹏、苏先樾、吴世明、伍小平、杨卫、姚振汉、殷瑞兰、俞鸿儒、张盛宗、钟伟芳、周盛、诸德超、诸德培理事:白以龙、卞敬玲、蔡玄晖、陈滨、陈璞、陈传尧、陈福厚、陈景秋、陈俊章、陈康民、陈榕容、陈塑寰、陈宜亨、陈裕泽、陈重华、程昌钧、程赫明、崔京浩、崔清洋、戴福隆、丁皓江、杜善义、樊小卿、樊瑜波、方竞、方如华、冯士筰、扶名福、符松、傅衣铭、顾元宪、过增元、韩国明、韩肇元、何世平、何天淳、贺德馨、洪晓林、洪友士、胡更开、胡海岩、华筑信、黄黔、黄胜、黄季墀、黄小清、黄永念、霍永基、江体乾、姜弘道、姜稚清、金希卓、孔祥安、匡震邦、雷化南、李潜、李家春、李泉珍、李廷芥、李锡夔、李正良、李卓球、林逸、林家骥、林建忠、刘波、刘长年、刘后森、刘人怀、刘夏石、刘延柱、刘英卫、刘迎曦、刘正兴、柳春图、柳兆荣、陆培炎、鹿振友、吕志咏、罗纪生、梅凤翔、苗天德、缪加玉、欧进萍、秦荣、沈凤生、沈亚鹏、沈珠江、舒玮、苏先樾、孙明光、孙荀英、谈庆明、唐俊武、陶祖莱、仝兴华、佟景伟、汪凤泉、王彪、王建国、王礼立、王良国、王全凤、王晓纯、王中黔、王自强、韦树英、魏悦广、吴大方、吴世明、伍小平、武际可、席葆树、谢和平、邢永明、徐子善、薛明伦、杨卫、杨智春、姚振汉、殷瑞兰、余寿文、俞鸿儒、张熹、张敬宇、张立翔、张若京、张善元、张少琴、张圣坤、张盛宗、赵伊君、郑泉水、郑晓静、钟伟芳、周盛、周丰峻、周家汉、周建平、朱浮声、诸德超、诸德培名誉理事:胡海昌、黄克智、季文美、经福谦、李国豪、李敏华 第七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2002.11-2006.11)理事长:崔尔杰院士副理事长:程耿东院士副理事长:贺德馨研究员副理事长:李家春院士副理事长:沈为平教授副理事长:苏先樾教授副理事长:王自强副理事长:吴有生院士副理事长:杨卫院士秘书长:樊菁研究员副秘书长:冯西桥、施越定、王建祥、杨亚政常务理事:陈传尧、陈景秋、程耿东、程耿东、崔尔杰、戴世强、樊菁、方岱宁、冯士筰、符松、顾元宪、韩大建、韩其为、贺德馨、胡海岩、黄黔、黄永念、姜弘道、矫桂琼、李家春、林建忠、罗纪生、孟庆国、苗天德、欧进萍、沈为平、沈亚鹏、苏先樾、王自强、吴有生、杨卫、杨秀敏、杨亚政、虞吉林、袁明武、张文、张若京、张永发、赵亚溥、周盛理事:蔡长安、曹喜、柴国钟、陈超核、陈传尧、陈大年、陈建桥、陈景秋、陈俊章、陈康民、陈树辉、陈映秋、陈裕泽、程耿东、程耿东、崔尔杰、崔京浩、戴世强、樊菁、樊小卿、樊瑜波、范召林、方竞、方岱宁、冯伟、冯士筰、冯夏庭、扶名福、符松、傅衣铭、顾元宪、郭万林、过增元、韩大建、韩其为、何建国、何世平、何天淳、何小元、贺德馨、洪嘉振、洪晓林、胡平、胡更开、胡海岩、胡永陶、华筑信、黄黔、黄胜、黄季墀、黄克服、黄培彦、黄永念、姜弘道、姜稚清、姜宗福、姜宗林、矫桂琼、亢一澜、雷晓燕、李潜、李家春、李朋洲、李世荣、李锡夔、李兆霞、李正良、李卓球、林建忠、刘波、刘长年、刘东常、刘寒冰、刘敏珊、刘英卫、刘迎曦、龙勉、陆启韶、陆夕云、鹿振友、吕志咏、罗纪生、罗迎社、马巍、孟庆国、苗天德、那仁满、欧进萍、彭向和、秦荣、任辉启、沈为平、沈亚鹏、石耀霖、侍克斌、宋建夏、苏先樾、隋允康、孙柏涛、孙侠生、孙振华、唐国金、唐俊武、唐敏中、仝兴华、佟景伟、涂善东、王璠、王德成、王华青、王建国、王全凤、王铁军、王中黔、王自强、韦林、韦树英、魏悦广、吴锤结、吴林志、吴有生、谢和平、邢永明、徐虎、薛明德、杨卫、杨春和、杨秀敏、杨亚平、杨亚政、杨翊仁、杨智春、姚振汉、虞吉林、袁明武、张文、张敬宇、张立翔、张青川、张若京、张善元、张少琴、张湘伟、张永发、赵亚溥、赵跃宇、郑健龙、郑晓静、周盛、周瑞忠、周益春、朱浮声、邹丽春名誉理事:杜庆华、郭尚平、何友声、胡海昌、黄克智、经福谦、李国豪、李敏华、梁守槃、钱令希、钱学森、钱伟长、沈元谈镐生、王光远、吴承康、姚福生、俞鸿儒、郑哲敏、周恒、庄逢甘特邀理事:陈一坚、邓小刚、冯长根、洪友士、李重庵、梁以德、马兴瑞、佘振苏、沈泰、苏铭祖、孙茂、孙锦山、吴柏生、许为厚、姚伟彬、殷瑞兰、余同希、朱建士 第八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2006.11-2010.11)理事长:李家春院士副理事长:程耿东院士副理事长:戴世强教授副理事长:樊菁研究员副理事长:方岱宁教授副理事长:胡海岩院士副理事长:刘人怀院士副理事长:佘振苏教授副理事长:郑晓静院士秘书长:王建祥教授副秘书长:杨亚政(常务)、刘青泉(聘)、任玉新(聘)、邱志平(聘)常务理事:程耿东、戴世强、邓小刚、樊菁、方竞、方岱宁、冯西桥、洪友士、胡更开、胡海岩、黄培彦、江松、矫桂琼、亢一澜、李家春、刘人怀、卢天健、孟光、孟庆国、彭向和、佘振苏、沈清、孙茂、王乘、王建祥、魏悦广、吴林志、吴有生、杨嘉陵、杨亚政、虞吉林、张伟、张文、张洪武、赵跃宇、郑泉水、郑晓静、仲政、朱位秋理事:柴国钟、陈超核、陈国荣、陈建康、陈梦成、陈树辉、陈维毅、陈伟球、陈映秋、程耿东、程赫明、戴世强、邓小刚、樊菁、樊瑜波、范召林、方竞、方岱宁、费斌军、冯西桥、冯夏庭、郭万林、何锃、何国威、何小元、洪杰、洪友士、胡平、胡更开、胡海岩、胡时胜、黄宁、黄克服、黄模佳、黄培彦、黄质宏、江松、姜宗福、姜宗来、姜宗林、矫桂琼、亢一澜、孔令伟、赖远明、雷晓燕、李霆、李家春、李世荣、李锡华、李锡夔、李喜德、李兆霞、梁军、梁醒培、廖志忠、林家浩、林建忠、林绍忠、刘桦、刘长年、刘殿书、刘金喜、刘凯欣、刘人怀、刘迎曦、刘子强、龙勉、卢天健、陆启韶、路波、罗迎社、骆英、买买提、梅凤翔、孟光、孟广伟、孟庆国、潘一山、彭向和、尚新春、邵雪明、佘振苏、申长雨、沈清、沈为平、施惠基、石耀霖、侍克斌、树学锋、宋建夏、隋允康、孙茂、孙振华、汤立群、唐国金、唐俊武、仝兴华、汪越胜、王乘、王怀忠、王建国、王建祥、王世斌、王铁军、王希诚、王友年、韦林、魏悦广、吴斌、吴柏生、吴锤结、吴林志、吴有生、谢惠民、邢永明、许希武、言志信、杨春和、杨基明、杨嘉陵、杨绿峰、杨亚平、杨亚政、叶正寅、于涛、虞吉林、袁驷、张伟、张文、张颖、张洪武、张立翔、张青川、张若京、张新宇、赵跃宇、郑耀、郑炳旭、郑健龙、郑泉水、郑晓静、仲政、周瑞忠、周益春、周又和、周哲玮、朱克勤、朱位秋、朱泽飞、朱照宣、庄茁名誉理事:崔尔杰、方如华、郭尚平、韩林、何友声、胡海昌、黄克智、经福谦、李敏华、梁守槃、刘延柱、钱令希、钱伟长、钱学森、王光远、王自强、吴承康、伍小平、武际可、俞鸿儒、张涵信、郑哲敏、钟万勰、周恒、庄逢甘特邀理事:白以龙、陈一坚、程昌钧、崔俊芝、冯长根、顾诵芬、贺德馨、黄黔、汲培文、李大潜、李玉成、马巍、马兴瑞、苏铭祖、苏先樾、孙锦山、孙庆平、孙侠生、王兰民、吴希明、谢和平、杨卫、姚伟彬、殷瑞兰、余同希、袁明武、曾恒一、周建平、朱建士 第九届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2010.11-)理事长:胡海岩院士副理事长:洪友士研究员副理事长:刘人怀院士副理事长:龙勉研究员副理事长:卢天健教授副理事长:佘振苏教授副理事长:杨卫院士副理事长:张洪武教授副理事长:郑泉水教授副理事长:周哲玮教授秘书长:冯西桥教授副秘书长:杨亚政(专职)、季葆华(聘)、陶建军(聘)、王正道(聘)、周济福(聘)常务理事:邓小刚、冯西桥、韩杰才、洪友士、胡海岩、黄晨光、黄风雷、黄培彦、江松、姜宗林、亢一澜、李玉龙、李振环、刘桦刘人怀、龙勉、卢天健、陆夕云、马兴瑞、孟光、彭向和、佘振苏、申长雨、沈清、王乘、王光谦、王建祥、吴林志、杨卫、杨嘉陵、于起峰、袁驷、翟婉明、詹世革、张伟、张洪武、赵跃宇、郑泉水、仲政、周又和、周哲玮理事:白新理、柴国钟、陈常青、陈超核、陈建康、陈立群、陈维毅、陈伟球、陈迎春、陈映秋、陈自力、程赫明、邓小刚、丁光宏、丁克勤、冯西桥、冯夏庭、符松、高正红、龚兴龙、郭旭、郭万林、郭兴明、韩强、韩旭、韩杰才、何国威、何建国、何小元、洪友士、胡平、胡海波、胡海岩、胡宏玖、胡时胜、胡元太、黄勇、黄晨光、黄风雷、黄模佳、黄培彦、季葆华、江松、姜继海、姜宗来、姜宗林、康国政、亢一澜、孔令伟、雷晓燕、雷勇军、李刚、李霆、李朋洲、李术才、李玉龙、李振环、梁军、林绍忠、刘波、刘桦、刘才山、刘殿书、刘凯欣、刘青泉、刘人怀、刘伟庆、刘子强、龙勉、卢天健、陆夕云、罗迎社、骆英、马巍、马宏伟、马静娴、马兴瑞、孟光、缪协兴、倪明玖、潘文霞、潘一山、彭向和、钱向东、沙爱民、尚新春、佘振苏、申长雨、申胜平、沈俊、沈清、施惠基、史志铭、侍克斌、树学峰、隋允康、孙利民、孙侠生、谭文长、唐国金、汪越胜、王乘、王骥、王岚、王琪、王光谦、王怀忠、王记增、王建祥、王清远、王全凤、王省哲、王世斌、王铁军、王友年、王振清、王正道、韦林、吴斌、吴柏生、吴军强、吴林志、吴子牛、谢和平、谢惠民、徐鉴、徐平、许希武、薛雷平、闫石、颜开、杨超、杨卫、杨基明、杨嘉陵、杨绍普、杨亚平、杨智春、姚伟岸、于起峰、袁驷、翟婉明、詹杰民、詹世革、张怀、张伟、张洪武、张立新、张新宇、章青、赵亚溥、赵跃宇、郑耀、郑炳旭、郑健龙、郑泉水、郑学军、仲政、周慎杰、周文波、周益春、周又和、周哲玮、朱位秋、庄茁名誉理事:白以龙、陈滨、程耿东、戴世强、杜善义、方如华、郭尚平、韩林、何友声、贺德馨、胡海昌、黄克智、经福谦、李家春、李敏华、刘延柱、龙驭球、王光远、王自强、吴承康、伍小平、武际可、余寿文、俞鸿儒、张涵信、郑哲敏、钟万勰、周恒特邀理事:陈十一、崔俊芝、樊菁、方岱宁、冯长根、顾镭、顾诵芬、黄黔、汲培文、卢伟真、吕坚、孟庆国、沈为平、苏先樾、孙锦山、孙庆平、王翔、吴有生、姚伟彬、袁明武、曾恒一、郑晓静、周建平、朱建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有犯罪嫌疑的行为,应当依法立案侦查。因此,在律师郑晓静认可发布会后,如果有犯罪嫌疑,应当依法立案侦查,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审理。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板壳非线性固体力学,电磁固体力学和风沙环境力学。在板壳非线性固体力学领域,成功给出非线性轴对称冯卡门板方程的精确解并解决了摄动解和迭代解的函数展开形式及收敛性证明、高阶解的计算机求解等棘手问题,其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评价其为“解决了自1910年以来国际力学界未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力学学会将其评价为“是五十年来该领域最完备的一项研究,处国内外领先地位”。领导的兰州大学电磁固体力学研究组在铁磁弹性体及结构和超导磁体等电磁结构多场耦合力学系统的理论建模和定量分析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其成果被选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三)》,在电磁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项目于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风沙运动机理方面的研究项目于2006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电磁介质与结构非线性行为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自上世纪末以来,结合我国重大风沙环境课题,组织和主持了兰州大学风沙环境力学研究,并就其多场耦合非线性复杂动力系统中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短短几年内就在影响因子2.0以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包括Applied Physical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Physical Review E、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上相关学术论文近20篇。作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重大规划项目(973)“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防治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其部分成果在2005年8月的“973”项目课题结题验收时被专家组评价为“提升了我国风沙运动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不会,“最终律师郑晓静认可发布会后”指的是在发布会召开之后,律师郑晓静对所发表的信息给予了认可,但这并不能成为刑事立案的依据。如果想要刑事立案,还需要经过正式的审查程序,收集有力的证据,以及司法机关的最终决定。

郑晓翔发表过的论文

郑雨泽郑子森郑向鑫郑奕武郑楚哲郑钾雨郑颢华郑翊铭郑文博郑元初郑誉涛郑鑫穗郑云宝郑弘富郑心轩郑宜杞郑若卓郑彦罡郑泽鑫郑小得郑莫芹郑小源郑佳睿郑一旭郑天羽郑志超郑剀林郑简铭郑贺翼郑君平郑羽涛郑栢涵郑柏轩郑奕垚郑恩轩郑子愉郑清轩郑子铭郑坤彬郑景轩郑子峰郑明轩郑子轩郑俊珩郑伟泽郑顺晟郑文陈郑烁呈郑舒谦郑志驰郑慧晨郑博活郑皓泽郑轶宇郑奕福郑宇宇郑晓翔郑航仁郑思林郑铭来郑隽里郑子为郑晏桤郑文付郑诩哲郑建懋郑亚昆郑子明郑洋晗郑政阳郑嘉宇郑珐民郑晓希郑俊中郑梓成郑炳晟郑琦迪郑春林郑泽茗郑家远郑瑜凯郑子明郑乐飞

初春的雨,一直下着,没有停的意思。天空飘着小雨,滴在屋檐下,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麻烦,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恼人的春雨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立春的时候,我们这里连续下了二十多天的大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大麻烦,我们眼见广播操比赛就要到来了,我们全是靠体育课的时间来练习广播操,现在就因为外面下起了大雨,我们不能去练习广播操,这个春雨下的真不是时候。

连绵不断的春雨给我们生活上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

家里晾满了大大小小的衣服,现在连换洗的衣服也成了一个大问题了,出门就得穿上雨鞋,撑起雨伞。

本来现在正好是春游的季节,也因为着恼人的春雨。我们不能去领略这大好的春天,看柳树吐绿,桃花芬芳,还有那好玩的放风筝,好希望这春雨能快快的停啊。

虽然春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也给大地增添了一处美景。

淅淅沥沥的春雨,隆隆的春雷声,还带着些许寒意的春风,似乎还是没有停下的意思,聚集在一起成了这段时间的常客。害得太阳都没机会来显现自己的威风了。这烦恼的雨天不仅让大人们讨厌,更让我们像一群困在笼里的鸟儿一般失去自由……

场景一学校

往日的学校,一直是孩子们学习的游乐场所,也是孩子们互相打闹 相互谈心的乐园。可是这些天,你听!课间铃声早已响过,除了走廊里几个跑上跑下的上厕所的身影,别的同学几乎都坐在座位上各忙各的:看书的、画画的、做手工的、做作业的等等,那是样样俱全啊!我也不例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埋头苦干,就想尽快把作业完成先,好省下时间忙别的。

啊哈,又到了大课间了,由于时间充裕,这才有那么几个闲不住的男生溜出来逗逗,没有平时的好天气,篮球也无法打了,聚在一起玩一些斗机智而又开通脑筋的游戏,诸如下围棋,象棋,五子棋之类的游戏。

抬头看看窗外的天,雨依然在下,同学们的脸上也尽现着无奈地表情,雨天的校园也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变得是那么的寂静,!

场景二街边小巷

每天,我们都会途径菜场边的那条小巷,以往,这里的早上和放学时候是这里最热闹的地方,人们的喧哗声,买菜的讨价还价声,卖菜的吆喝声,车子的喇叭声凑成一片,如一场音乐交响曲一般热闹,可是,这段时间,由于春雨丝毫没有下班的意思,也苦了那帮自家种菜的农民了,这不,今天,当我再次路过那条小巷时,只看见零零星星的那么几个人,顶着瑟瑟的春寒,守着眼前的一堆新鲜蔬菜,孤单的站在那里,等着买菜的人们。一个满脸皱纹,穿着有些破旧单薄的七旬老爷爷尤其令人注意,他头戴一顶枯黄色的斗笠,后背已经被淋湿了一片,脚跟放着一只竹篓,前面整齐的摆放着一把把翠色欲滴的小菜心,一位看似老板娘的阿姨经过,他连忙用颤抖的声音问:“老板娘,新鲜的蔬菜,买点吧?很便宜的……” 可是不等老爷爷说完,那老板娘看也不看他一眼就走开了。看着老爷爷那无奈地眼神,真让人觉得心酸。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老爷爷重新把剩余的蔬菜装进竹篓放进三轮车里,双脚使劲地蹬着车,渐渐的消失在雨雾中。

春雨啊春雨,你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啊?太阳啊太阳,你究竟是躲到哪里去度假了吗?你的一度假,我们可就无假可度了!要到什么时候,艳阳天才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滴答,滴答……一连下了二十天的春雨,太阳公公不知跑到哪里睡觉去了。每天早上只要听到雨声,我就会叹气地说:“今天又是下雨天……”现在连听到“雨”这个字,我都觉得烦。

最近,春雨带给我的烦恼可真多,鞋子老是湿答答的,穿在脚上一点儿也不舒服,周末只能呆在家里不能出去玩,新买的自行车不能拿出去骑……

春天本来是春光灿烂的时节,可是这美好的一切都在这恼人的春雨中消失了,一切都好像又回到了冬天。油菜花冷得低下了头,小草又把脑袋缩进了土里,就连可爱的小蜜蜂、小蝴蝶也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同学们又把厚厚的冬衣穿上了身。

气候反常,空气潮湿,细菌越来越多,生病的同学也越来越多;雨量增多,也增加了洪水的危险。哇,春雨真讨厌,我真是太想念太阳的味道了。

今天,太阳终于露面了,大家可开心了,操场上到处是享受阳光的人。以前,我以为下雨很好,但现在我喜欢太阳了。

“哗啦啦,哗啦啦……”上段时间不知是谁惹恼了太阳公公。您瞧,这一连好几天都没见到他。他生气可乐坏了小雨点儿,趁这个机会,赶紧到人间好好潇洒潇洒。

面对他们的到来,人们可愁坏了。早上上班本来就急,可现在出门还要带雨具,麻烦!衣服、裤子成天“掉眼泪”,没办法,人们只好拿着吹风机逗他们开心,那个麻烦啊!最可怜的还要属我们小朋友们,周一至周五,上学压力大,本想周末痛痛快快high一场,可一赶上这样的天气,没办法,只好闷在家,扫兴啊!

那天,天灰蒙蒙的,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照例拿了伞。“哗啦啦,哗啦啦”,哈哈,果然下雨了。“哎?下节什么课?”“嗯……应该是体育课吧。”“啊?无聊,肯定又是做作业。”不出我所料,上课还没过几分钟,吴老师便来了,催我们交作业。赶紧地,取出作业本,开始奋斗起来。好不容易做完了,我托着下巴,望着豆大般的雨点儿若有所思:哎,雨滴呀雨滴,你可来得真“及时”。晚不来早不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了。看看你的“精品之作”——我们这群可怜的孩子,被关在教室里拼命做着作业,你难道忍心吗?哎,你这个可恶的“捣蛋鬼”。

放学了,雨还是不断地下着。我肩背书包,一手拿雨伞,一手提吉他,吃力地向前走着。哎,真重!路过小吃摊,本想去买点吃的,却发现肢体早已腾不出位来。看着赵佳怡等人在那儿大吃大喝,我的口水早已不争气地流了出来,没办法,只好“望雨止馋”。

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我扳着手指盘算着,周末该去哪儿玩。对了,好像听郑晓翔说星期六要去宁波书城。哈哈,好主意!赶紧打了个电话过去,却失望地得知因明天下雨,去书城的时间延后的消息。哎,计划成了泡影,我失落地捧起书本,心想:哎,你这讨厌的雨,什么时候才知道“回家”呢?

你这调皮的雨,什么时候才知道“回家”呢?哎,请记得,回到家,和太阳公公打声招呼,告诉他:我们想他了!”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的确,春雨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这春雨也有点恼人呢!

今天,学校组织表演节目,我们化好了妆,穿上了漂亮的演出服,走在去学校的路上。突然,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把我们的妆容搞得好难看,雨点落到了地上,溅起了泥点,泥点又落在了我们的演出服上,把我们的演出服也弄脏了,本来很好的心情,现在糟糕透了。

更让人恼火的是,本来昨天体育老师答应我们今天在操场上举行拔河比赛的,现在想想,那是不可能的了,真让人恼火,都怪这讨厌的春雨。

我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辆自行车打滑和一辆摩托车相撞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唉,这恼人的春雨哟。

郑赏乳名小年

中科大郑晓教授论文发表

桥梁吊杆疲劳问题及分析方法研究综述工学论文

摘要:吊杆是把桥面系的恒载与活载传递到拱肋的关键受力构件,它的使用正常与否,关系到桥梁的整体寿命和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桥梁设计成了公轨两用桥梁,另一方面交通流量急剧增加,由于公轨两用桥梁结构较轻,跨度大,在轻轨列车和很多汽车同时通过大跨度桥梁时,桥梁可能产生较大的振动,吊杆的应力变化幅度将会很大,进行疲劳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桥梁;疲劳;吊杆;共轨两用桥

一、桥梁吊杆的破损现状

自1858年第一座带吊杆的系杆拱桥建成以来,世界上这类桥型发展迅猛,在中国情况更是如此。1960年兰州至新疆铁路昌吉桥(主跨56m)建成后,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带吊杆拱桥。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我国已建成带吊杆的中、下承式拱桥达70余座,仅四川和重庆地区就达30多座。随着钢结构的广泛使用,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上海卢浦大桥、拉萨柳梧大桥的建设就是最好的佐证。

中、下承式拱桥吊杆是把桥面系的恒载与活载传递到拱肋的关键受力构件,它的使用正常与否,关系到桥梁的整体寿命和安全。然而,由于受当前设计理论,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发展进程的制约,桥梁吊杆吊具的设计、制造、防护、安装、服役、维护、健康诊断、拆换乃至设计寿命的确定、使用一段时间后剩余寿命的预测等等,皆无明确、统一的规范。在大量的中、下承式拱桥和斜拉桥的吊杆设计、营运、维护、拆换、修复过程中,主要依据设计者的主观判断,缺乏公认的准则,以致吊杆失效造成的桥梁损坏和事故时有发生。

1967年12月15日,美国西佛吉利亚州的PoiniPleasant大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倒塌,造成桥上31辆汽车坠落,46人死亡。该桥是一主跨为213.4m的悬索桥,其大缆是眼杆链,眼杆材料是经过热处理的碳钢,事故原因正是眼杆在孔眼处断裂。断裂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眼杆孔眼处发生应力腐蚀(拉应力使晶间出现裂纹,裂纹凭毛细管作用,将空气中的HZS和盐类吸入,使腐蚀加剧)和腐蚀疲劳(裂纹因多次承受拉应力而穿过晶粒);但孔眼位于隐蔽位置,其裂纹无法检查也是导致这次事故的一个原因。从此美国将这一类桥梁封闭不用,也不许新建桥梁再用这一桥式;帕斯克.肯捏威科桥仅通车7年即被迫换索;1903年,纽约威廉斯堡桥建成后,分别于1921、1924、1963年对主缆和吊杆进行过全面修补;美国Pasco-Kennewick桥,建成仅3-5年,拉索失效拆换,原计划寿命为25年;

德国汉堡KohlbrandEstuary桥通车几年即被迫全部更换斜缆,其费用相当于建桥总费用的一半,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1994年10月21日,韩国汉城的圣水桥突然断裂。该桥是一悬臂静定钢析梁,主跨120m,两端伸出的悬臂各长36m,悬挂跨跨度为48m.悬挂跨两端的吊杆截面呈工字形,翼缘板厚度为18mm,为了让吊杆上端采用销钉连接,应将翼缘板与52mm厚的竖板进行对接焊(销钉孔是在竖板内设置)。按照正常的工艺规则,在施焊前应该在翼缘板和竖板都开坡口,两面施焊且必须熔透,然后再进行机加工,使表面平顺。可是,由于该桥建造时对焊接工艺的要求不严,施焊前没有开坡口。而该对接焊又是被节点板所盖住,裂缝很难被检查出来,这便是断裂事故突然发生的原因。该桥在1979年10月建成通车,发生事故时仅仅使用了15年。

著名的委内瑞拉Maracaibo桥,使用16年后,斜缆失效,全部换索,耗资达5000万美元。

中国广州海印大桥建成6年后,斜拉索断裂导致全部换索;济南黄河公路桥使用13年后,20%索面严重锈蚀,不得不换掉272根旧索,安装248根新索,历时62天;虎门大桥刚刚建成便发现索有锈蚀;红水河铁路桥使用20年后,因锈蚀严重,不得不全部换索。

2001年11月7日清晨,宜宾金沙江桥连续桥面两端的短吊杆先后断裂,局部桥面坠落江中。该桥为中承式拱桥,采用飘浮式连续桥面,桥面两端设伸缩缝,由于短吊杆离伸缩缝的距离太近,当桥面在断缝处发生反复的纵向位移时,短吊杆反复发生剪切变形,产生较大的应力幅值,导致其发生疲劳断裂。其次,设计时应使潜在的疲劳裂纹开裂处易于被发现,但该桥的开裂点却封闭在硫磺粘结料中,裂纹不易被发现,而且由于封闭设计的不合理,造成雨水常年积于其中,再加上大气的腐蚀性介质又加速了这一开裂过程。该桥是在1990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事故发生时仅仅使用了11年半。

二、桥梁吊杆的疲劳破坏机理

所谓疲劳,通常指在交变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结构在低于名义应力情况下断裂破坏的现象。

一般地说,疲劳破坏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发展和最后的迅速断裂。钢结构主要是最后两个阶段,因为结构内总会有内在的细小缺陷,这些缺陷促使裂纹的形成。

疲劳破坏的产生必须是应力反复、拉应力及塑性应变三者同时存在。3者缺一均不能形成疲劳破坏。满足这三个条件,应力平均值即使在抗拉强度或屈服点以下也可能产生疲劳破坏。

腐蚀介质与循环应力交互作用,大大降低了材料和构件的疲劳强度。腐蚀介质和静应力共同作用产生的腐蚀破坏称为应力腐蚀;腐蚀介质与循环应力先后作用产生的.疲劳破坏称为预腐蚀疲劳;腐蚀介质与循环应力同时作用产生的腐蚀破坏现象称为腐蚀疲劳。应力腐蚀是一种由于缓慢的裂纹扩展而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与疲劳破坏过程很相似,但这时只有静应力,而无循环应力,所以又称为静疲劳。预腐蚀疲劳是腐蚀介质与循环应力未同时作用,它只是两种过程的机械组合。而腐蚀疲劳则是一种腐蚀介质和循环应力联合作用、互相促进的破坏过程。在腐蚀疲劳时,循环应力增强介质的腐蚀作用,而腐蚀介质又加快了循环应力下的疲劳破坏,因而二者共同作用更加有害。

对于腐蚀疲劳,按照腐蚀介质的状态和性质,又可分为气相疲劳和水介质疲劳。严格讲来,只有在真空中的疲劳才是纯疲劳。空气本身就是腐蚀介质,材料在空气中短寿命时,上述4种情况的疲劳强度相差很小;而长寿命时则有很大差别,按疲劳强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真空疲劳、空气疲劳、预腐蚀疲劳和腐蚀疲劳。长寿命时的腐蚀疲劳强度随试样材料和腐蚀介质的不同,可以是空气疲劳强度的10%~100%,碳钢和中低合金钢在腐蚀介质中疲劳极限降低1/3~8/9,而不锈钢仅降低10%。

系杆拱桥的吊杆破损是疲劳和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反复高应力的作用下,吊杆的疲劳为腐蚀创造条件,加速腐蚀的进行;反过来,腐蚀会降低吊杆的抗疲劳能力,使得吊杆更加容易发生疲劳破损。因此,在桥梁设计时,不仅仅要使吊杆满足强度要求,而且要使吊杆具有足够的抗疲劳能力。

三、疲劳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以及桥梁跨度不断增加,交通流量以及车型不断变化,同时焊接及低合金结构逐步被引用于桥梁中,致使桥梁的疲劳问题日渐突出,吸引了约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开展了研究。

陈兵,赵雷等在对拉萨柳梧大桥吊杆进行疲劳寿命研究时,采用童乐为等建立的城市桥梁荷载谱,通过每类车辆对吊杆的影响线加载获取吊杆的应力历程,再由每类车型出现的概率和总的交通量得到吊杆的应力谱,最后通过已有的S-N曲线和Palmgren一Miner准则得到吊杆的剩余寿命。

黄华钢采用Matlab程序,利用童乐为等建立的城市桥梁荷载谱筋及BS540O荷载谱模拟了随机车流,通过随机车流对某20m跨简支T梁加载对该混凝土梁桥的动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梁的混凝土及钢筋进行了疲劳寿命评估。

王春生在对铆接钢桥进行剩余寿命与使用安全评估时,首先通过实桥进行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获取了该桥的车辆荷载谱,通过该荷载谱模拟了通过桥梁的随机车流,最后铆接钢桥进行剩余寿命和安全评估。

郑晓燕在对吴堡黄河大桥杆件进行分析时,首先依据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建立了荷载谱,基于蒙特卡洛原理模拟了通过桥梁的随机车流,将车流在构件影响线上加载获得应力历程,采用雨流法得到杆件的应力谱,最后通过选取S-N曲线对杆件进行了剩余寿命评估。

综上所述,同时考虑铁路荷载和公路荷载,当前对公轨两用大桥在列车和汽车同时作用下吊杆的疲劳问题的研究还很少。而且随机车流也未考虑车道分布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展开大跨度桥梁同时在轻轨及汽车作用下吊杆的疲劳分析。

参考文献:

[1]英国标准BS5400(1978一1983).钢桥、混凝土桥及结合桥(第一篇:疲劳设计使用规则).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辛济平,万国朝,张文,鲍卫刚等译.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第一版,199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您好,敦化市实验中学的明星有:1. 张晓晨:是一位出色的学生,曾获得过国家级奖项,并受邀参加多次国际大赛,获得多项优异成绩。2. 陈晓华:是一位出色的学生,曾获得过省级奖项,并受邀参加多次国际大赛,获得多项优异成绩。3. 刘维:是一位出色的学生,曾获得过市级奖项,并受邀参加多次国际大赛,获得多项优异成绩。4. 郑晓辉:是一位出色的学生,曾获得过国家级奖项,并受邀参加多次国际大赛,获得多项优异成绩。5. 张玉新:是一位出色的学生,曾获得过省级奖项,并受邀参加多次国际大赛,获得多项优异成绩。

是郑晓,不是郑哓天宁寺前的石牌坊徐子祥 半个世纪前,在海盐县城武原镇的千年名刹———天宁寺的正前方,矗立着一座颇为壮观的石牌坊:四根方形的花岗岩石柱托起一块硕大的石牌匾,在石牌匾的正反两面都镌刻着四个大字。那朝南面河的一面刻着“父子名卿”四字,而朝北面对着天王殿的一面,刻着“兄弟司寇”四字。据明朝编撰的海盐县志《图经》记载,这是在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1672年),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执政时,由当时的海盐地方官员为一代名臣郑晓及他的两个儿子树立的纪念碑。 郑晓字窒甫,1499年出生于海盐县城武原镇北门。23岁时参加乡试,以第一名考取举人,次年中进士。他一生中先后担任过兵部职方主事、吏部考功郎、刑部右侍郎、副都御史、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一系列官职,而且大部分时间在京城为官。 明嘉靖年间,奸臣严嵩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当时朝野中大多数官吏趋炎附势、拍马奉承,但为人清正的郑晓刚正不阿、软硬不吃,既不受严嵩的拉拢,又不怕严嵩的威逼,始终与严嵩处于对立之中。例如郑晓在任吏部考功郎时,弹劾了乔信等13名严嵩的亲信,又坚决反对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为考功郎,严嵩之子严世藩为尚宝丞,使严嵩扩张其权势的阴谋一再受挫。严嵩恼羞成怒,设法报复,把郑晓贬为和州同知。尔后,郑晓又步步升任要职。郑晓并不因为受到严嵩的打击贬官而改变他的刚直气节,面对严嵩的嚣张气焰,虽深知当时为官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但还是坚持原则,沉着应付,但势单力薄的郑晓仍给党羽众多的严嵩找到了中伤的机会,被罢官免职,遣回老家海盐养老。如今武原镇上名曰“百可园”的地方,就是郑晓晚年回乡后,结庐读书、撰文的地方。在严嵩权奸当道,百官曲意逢迎的政治环境中,郑晓始终能保持刚正不阿的政治节操,是难能可贵的。 郑晓一生勤学好读,学富五车,精通经学、术数和历史典故。不管是罢官前还是罢官后,他始终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特别在他晚年隐居海盐百可园时,本着“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宗旨,节衣缩食,专事著作。其精神与晚年的曹雪芹隐居在北京西山举家食粥著《红楼梦》同样可嘉。所以郑晓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吾学篇》、《徵吾录》、《古言》、《今言》、《奏议》、《文集》、《史论》、《策学》、《禹贡图说》等著作。特别是他在任兵部职方主事时,对旧典古籍研究颇深,对当时明王朝的国防厄要、边关要塞的形势以及各地兵马设置的强弱等非常熟悉,因而他在熟读舆图、军制、征讨等史料的基础上,深入边防要塞考察,写下了资料丰富而翔实的《九边图志》,为提高明王朝的国防力量作出了贡献。郑晓留给后人的大量著作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1566年,郑晓因病去世,安葬在现在海盐县于城镇的勾塍村,在他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隆庆元年(1567年),曾经不可一世的严嵩奸党终于土崩瓦解,新登基的明穆宗追赠郑晓为太子少保,谥号“端简”。《明史》对郑晓作了这样的评价:“谙悉掌故,博洽多闻,兼治文武,所在著效,亦不愧名臣”。其评价之高,在明朝277年的历史中,在数以千计的高官中也是不多的。而郑晓的两个儿子郑履淳和郑履准也继承了父亲好学苦读的家风,饱读诗书,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担任了明王朝的刑部主事。明朝的刑部主管“天下刑名”,而主事是仅次于尚书、侍郎的第三把手,所以后人在立牌坊时,借用西汉的官衔称呼,称之为“司寇”了。而郑晓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是海盐历史上有着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名声的好官吏,所以誉之为“父子名卿”也不为过了。 石牌坊在1953年被毁,2001年重新建造,供人游览、凭吊。 郑晓巧拒贿金 王晓建 2005-01-13 明朝正德年间,出过一位既是学者,又是官员的人物——郑晓。 郑晓自幼喜欢读书,12岁即读遍了从《史记》到《元史》的历史书和乡间所能找到的经学书。成年做官后,他在“日披故牍”、博览群书的同时勤于著述,撰写了《九边图志》、《吾学编》、《古言》、《征吾录》、《禹贡图说》等书。到了晚年,他仍笔耕不缀,又有史料价值极高的《今言》四卷问世。郑晓写作态度十分认真,每部书完成初稿后,还要一改再改,等到最后定稿时,废稿积存了几十竹簏。 郑晓的仕途算平稳,他虽一度被贬到安徽和县当微末小官,但身处官场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北京和南京的吏部、刑部、都察院等中枢机构做显宦高官。特别是在主管官员的吏部和主管司法的刑部,都曾担任相当于今天部长级的尚书。这在太祖朱元璋之后即不再设立宰相的明朝朝延里,也算是个数得着的重臣了。不过,官大权也大的郑晓立下“一介不取予之节”的誓言,他一生为官,始终廉洁自守,留下了一世清名。 郑晓在北京做官时,老家浙江海盐县有人到京城拜望他,见面时带来了礼物。那礼物乍一看很平常,是一筐茶叶。郑晓自忖:茶叶是家乡土产,却之不恭,也就收下来入后堂。可是郑晓的夫人用手指拨筐里的茶叶,却发现了茶叶下面暗埋着不少金首饰。夫人是个明事理的人,赶忙差人把郑晓请进后堂。 郑晓看到那些金首饰,也着实吃了一惊。他想了想,叫夫人仍用茶叶将金首饰覆盖如初,然后不动声色地走出来,对送礼的人说:“我原以为家中缺少茶叶,所以收下了您的礼物。适才入内问了夫人,方知家中其实还存有不少茶叶。既是这样,您的茶叶我就不必留下了。 郑晓说罢,命人把那筐茶叶又搬了出来。送礼人无话可说,只好把茶叶连同金首饰原筐带了回去。 曾有人把郑晓讥为不会当官的“书呆子”,但从郑晓巧妙拒绝贿金的事来看,此公不但不“呆”,说他机智也不为过。(摘自《中国监察》杂志)

敦化市实验中学的明星有很多,比如著名的演员黄渤,他曾在敦化市实验中学就读;还有著名的作家马伯庸,他也曾在敦化市实验中学就读;还有著名的歌手陈奕迅,他也曾在敦化市实验中学就读;还有著名的演员邓超,他也曾在敦化市实验中学就读。这些都是敦化市实验中学的明星,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敦化市实验中学带来了荣誉。

郑晓春医生发表的专业论文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神经内科是平湖市第一家率先从大内科中独立出来组建的专科,共有病床30张。拥有专科医师5名,其中 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科内技术力量雄厚,有多名医师曾先后在上海、杭州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科室现配备有心电监护仪、脑电图仪、脑电地型图仪、多普勒脑彩超等设备,主要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周围神经疾病、帕金森氏病、癫痫、三叉神经痛、头痛、眩晕症等。并开展锥颅穿孔,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及脑室穿刺抽吸引流术等。近年来,医院先后引进的高档螺旋CT、脑电图机、高压氧舱等高档设备,又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近年来,完成市级科研项目三项,院级科研项目一项,《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出血临床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篇。为方便患者就诊,医院开设了神经内科专家门诊,使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病如中风后遗症、神经痛、帕金森病、各种脑膜炎、癫痫、头痛、失眠、瘫痪等疾病均能得到方便、快捷、有效的治疗。 呼吸内科经过数十年发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诊治能力在本市处于先进水平。现有住院病床20张,专科医生6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拥有美国产肺功能仪、意大利产便携式床边肺功能仪、日本产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美国产无创呼吸机、血气分析等先进设备,设有独立的支气管纤维镜检查室。开展了经纤支镜取呼吸道分泌物、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静脉麻醉下支气管镜检查术、灌洗、胸膜活检,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肺功能、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经支气管镜气管支架置入术及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胸膜疾病等的检查和治疗,大大提高了不明原因肺部阴影、呼吸困难、咯血以及不明原因咳嗽、胸腔积液的诊断。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胸膜病变、肺间质疾病、自发性气胸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支气管哮喘,大咯血,呼吸衰竭,肺心病心衰等疾病的治疗和技术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近年来,完成平湖市级科研项目一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心内科是医院重点科室,现设床位30张,有专业医师11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技术力量雄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综合实力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二位副主任医师都被评为平湖市学科带头人及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拥有设施一流的ICU病房和中央监护系统、起搏分析仪、食道调搏仪、心电监护除颤仪、十二导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仪、全数字多普勒B超诊断仪等先进的设备。心内科一向以作风稳健、求实著称。在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的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展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食道电生理检查和治疗、安装永久性及临时性心脏起搏器等。同时还开展了床边心肌肌钙蛋白及尿钠肽的测定,为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衰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的检测方法;开展的静脉溶栓治疗,使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近年来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泌尿外科是医院重点学科之一,也是全市设备最齐全的泌尿外科治疗中心,在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方面 处于地区领先水平。本科技术力量雄厚,手术例数多,成功率高,在嘉兴市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科室现有住院病床15张,配备有专科医生7名,其中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拥有完善的泌尿系疾病检测设备及检测手段,为各种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在周边地区同类科室中独具特色。并且在治疗泌尿系疾病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赢得广大患者信任。同时,科室还引进了前列腺汽化电切镜、膀胱镜、大力碎石钳、尿道扩张器、输尿管肾镜及气压弹导碎石机等先进医疗器械设备。主要开展泌尿系统损伤、炎症、畸形、结石、肿瘤的治疗,并且开展了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肾囊肿去顶术及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近年来,完成市级科研项目四项,院级科研项目二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 全科共有专科医生1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师4名,开设住院病床60张。长期聘请上海妇产科医院孙红教授来院坐诊、手术。拥有SEMES50A胎儿监护仪、SODVIA—I型多普勒超声血流分析仪、GD350—B型高频电刀、TD200G电脑全自动气囊助产仪、耳声发射仪、经皮胆红素测试仪、微波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目前开展了腹腔镜下宫外孕破裂修补术,囊肿切除、剥出术等手术,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宫颈癌盆腔清扫等手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困难取环手术、宫内膜息肉摘除术。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炎的激光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锥切(leep)手术等。此外,还开展各种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各种高危产科的诊治、抢救及应急处理;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疾病筛查;各种妇科炎症、出血、肿块及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各种计划生育手术、无痛人流、药物人流等;开展妇科各种肿瘤疾病的手术治疗及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顽固性功血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不孕、不育的治疗;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碘造影术等。 全科拥有床位88张,专科医生15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7名,科室主要成员均多次到上海、杭州等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学习,是医院的重点学科。拥有进口C—臂X机、三维下脊治疗仪、骨折微波治疗仪、CPM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全科在骨科疾病的诊治处于地区领先水平。目前除开展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工作和各种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脊椎骨折、脱位前后路切开内固定术,颈、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各种骨病、骨肿瘤等治疗外,已开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椎体成形术等新技术,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完成市级科研项目一项,院级科研项目五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 儿科成立于1985年。配有病床30张,专科医生11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5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现有医师、护士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治疗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科室经常派医护人员到上海、杭州等地的三甲医院进修学习,诊疗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擅长治疗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过敏性咳嗽、支气管肺炎、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肾炎、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婴幼儿腹泻、性早熟、新生儿黄疸、早产儿、心肌炎、心律失常胃炎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儿科门诊的医务人员均为专门从事儿科工作的富有临床经验的专科医务人员,能熟练诊治儿内科常见疾病。儿科病区病房内设施齐全、服务温馨,配备有雾化吸入装置、心电监护仪、微量血糖仪、经皮测胆仪、经皮给药仪、蓝光早产儿培养箱等先进的诊疗设备。近年来,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本科将在医院整体发展的框架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和新技术,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平湖市的儿科事业和医院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静进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

1、徐定华,浙江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任教育部高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高校教务处长、研究生部主任、学院院长。

开展应用与计算数学研究,聚焦数据建模与统计计算、可计算建模与反问题计算,2001年起指导研究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4部,在重要数学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

主讲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20余门,关爱学生成长成才,传授真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坚持数学课程BIMM教学、算法课程iCar教学和数学课程思政,开展研究性教学受欢迎。

2、马满军,浙江理工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国际差分方程协会会员,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学位,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07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主要从事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理论研究。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技部973科研项目(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SIAM J. Math. Anal., J. Diff. Eqns, Phys. Rev. A, J. Dyn. Diff. Eqns等顶级学术期刊。

3、贺平安,浙江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数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信息学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计算生物学、肿瘤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在蛋白质序列的数值刻画、生物分子进化、肿瘤的生物标志物识别等方面。主讲矩阵方法、线性代数、组合数学、图论等课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主持的课题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等。

胡文瑞院士,男,1936年4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宇航院通讯院士,2001年当选国际宇航院院士。胡文瑞院士八十年代率先开创了我国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是我国微重力科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国际微重力学术界知名学者。现任Microgravity Quarterly杂志客座主编,国际宇航联空间材料和微重力研究委员会委员,中-日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的中方负责人;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流体物理分系统和实践10号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兰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各一项。龙勉研究员,男,1964年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主任。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0年在重庆大学获生物力学博士(中日联合培养)。1990-2000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作,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6-1999年在美国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作高访学者。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0年起独立主持细胞-分子生物力学实验室,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关系的生物力学理论、实验及其应用,以及空间细胞生物力学与工程等研究。在Nature、J. Biol. Chem.、Biophys. J.等杂志发表论文58篇,获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现兼任世界生物力学理事会(WCB)执委兼司库、国际生物流变学学会(ISB)理事、Cell. & Mol. Bioengi.亚洲区主编、Mol. & Cell. Biomech.杂志编委等。康琦研究员,男,1961年1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副主任。1981年底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7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光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实验力学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力学所做博士后并留所工作,1998年聘为研究员。多年来开展了多项微重力流体物理地基和空间科学实验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微重力流体力学研究”、中-俄航天合作国际空间站空间实验等大型项目。现任国防科工委“十一∙五”空间科学规划空间环境利用微重力科学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微重力科学专家组组长、国家载人航天二期微重力流体物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等职。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曾获中国科学院首届十佳“优秀博士后”和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刘秋生研究员,男,1959年8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1989年在北方交通大学获工程力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法国普罗旺斯大学获流体力学博士学位,1995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流体力学国际实验室从事客座研究,199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长期从事微重力流体界面现象及其热毛细对流、蒸发对流、振动效应、空间液体润滑和流体管理研究。先后参加和承担实践5号科学实验卫星空间流体实验、国家攀登预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研究项目,以及我国“十∙五”和“十一∙五”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奖。现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宇航联(IAF)空间加工与微重力应用委员会委员,《空间科学学报》副主编等职。发表论文60余篇。王育人研究员,男,1966年5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副主任。1987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4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材料物理博士,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其中1997-2001年在日本九州大学机能物质科学研究所任JSPS特别研究员。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理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至今。长期从事固态及液态结构分析、晶体生长、合金凝固及胶体自组装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如Phys. Rev. Lett., Appl. Phys. Lett.上发表论文44篇。曾作为主要研究成员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目前从事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工作,曾主持并完成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在研973、国防科工委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陈启生研究员, 男, 1968年10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2年在北京大学力学系获流体力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科院力学所获流体力学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机械工程系作博士后,2000-2001年为研究科学家。2001-2002年在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作Faculty Administrator。200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从事微重力流体力学及晶体生长模型化研究。首次利用流动稳定性分析方法证实了在大Prandtl数情况下,半浮区液桥的热毛细对流的临界振荡Marangoni数对体积曲线有明显的两支。提出物理气相输运法生长SiC晶体的流动-动理学理论,即输运由扩散及Stefan对流两种机制支配,而结晶速率与过饱和度成正比。在J. Crystal Growth, Int. J.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被引用100余次。李凯研究员,男,1973年9月生,研究员。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流体力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3-2007年在日本九州大学历任博士研究员、教务员和助理教授。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流体力学,流动稳定性分析,微重力流体力学及晶体生长中的流体力学研究,并在J. Crystal Growth, Crystal Growth and Design, Int. J.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靳刚研究员,1957年8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科院力学所获激光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在法国巴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94年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Paris)任合作研究员;1994-96在瑞典Linkoping大学做访问学者;1996年至今任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客座教授;韩国亚洲纳米生物科技研究所国际研究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物理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科院知识创新十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博导、纳米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发展战略重点规划专家(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科技部纳米科技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纳米生物和医药组成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纳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德纳米生物技术协会特聘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和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解京昌研究员,男,1957年5月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分院获通信工程学士学位。1983起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分别在1994年和1996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作短期访问学者,2006年12月~2007年2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高访学者。曾作为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完成863项目、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一期流体物理分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攀登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交叉方向项目等研究;完成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的“不同重力下两相流流型微重力实验”、在我国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上进行的微重力液滴Marangoni迁移空间实验等空间实验研究项目。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有返回式卫星空间实验技术总体、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二期、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等,从事微重力流体物理相关研究及空间科学实验工程技术与管理等。在J. Colloid Interface Sci., Int. J. Heat & Mass Transf., Int. J. Multiphase Flow, Microgravity Sci. Tech., Adv. Space Re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参加《中国百科年鉴》、《中国神舟》编写。获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联合颁发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担任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及二期应用系统流体物理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兼任空间科学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微重力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赵建福研究员,男,1967年4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3年在浙江大学获流体力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武汉水力电力大学获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进入力学所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留所工作后被聘为副研究员,200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方面的基础研究和相关应用研究工作,并担任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多相流与非牛顿流专业组组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十一∙五”空间科学规划空间环境利用专家组委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客座编辑(2008,Special Issue Two-Phase Systems)。魏炳忱研究员,男,1971年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9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院获材料学硕士学位,1999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进入力学所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留所工作并聘为副研究员,200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工作,重要研究方向为亚稳材料的形成和机理研究。在Phys. Rev. B、Acta Mater、Appl. Phys. Lett.等重要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段俐研究员,女,1966年1月生,研究员。1988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获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光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做博士后,2000年出站留力学所工作,同年评为副研究员,2007年底评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流体热质输运和界面行为的实验研究,并在相应科学需求的带动下进行先进流场诊断技术和挑战性空间实验技术的研究。研究工作涉及流体力学、材料和生物的物理过程、现代光学诊断技术和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等,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浮力-热毛细对流表面振荡研究”、载人航天空间科学实验项目以及“十一五”返回式卫星空间科学实验项目。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曾获全国博士后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吴泽宁,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院长,郑州大学水资源与水利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规划管理”和“水资源技术经济”。长期从事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国家 “973”项目专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河南省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各类横向科研项目共31项, 19项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一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获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已正式发表学术论文146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共9部。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和有关横向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大学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 “百名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王复明,男,教授,河南省沈丘县人,1957年3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水利系。1991年3月~1993年4月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4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任教。现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第一学术带头人。河南省道路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维护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河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基础工程设施安全评价与维护管理。主讲《工程结构反分析理论》、《现代工程检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约127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重点科研项目12项、重点工程科技项目4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南省科技功臣、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人员成就奖、河南省中原学者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左其亭,男,教授,河南省固始县人,1967年12月出生。2000年6月获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学位,同年来郑州大学任教。2004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6年6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为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会员、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会员。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专题、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以及横向课题共32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166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李宗坤,男,教授,河南省邓州市人,1961年10月出生。1983年6月本科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水利系,并留校任教。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2006年被聘为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主要讲授《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水工建筑物》、《高等水工结构》等课程;指导本科生的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曾获得郑州大学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学生最满意的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优秀一等奖、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发表论文52篇,出版教材和专著7本,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5项,承担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重大公益项目等10项,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20余项。现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本人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研究生,根据个人经历和周遭同学的体验,来推荐一下商学院必须要去蹭课的教授。

1. 余智老师

余智老师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很有造诣,曾经上过余大师的国际金融专业必修课,余智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有趣,详略得当,很难的计算题也能讲的很透彻,很好理解。很喜欢余智老师的为人,对学生很友好,尊重每一位同学,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解答,只不过余老师敢说,经常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可能因此,贴吧里有黑余老师的,真的心寒,余智老师人非常好!非常有个人魅力!是为人师表的榜样!

综合评价:

学术性:四星

实用性:三星

趣味性:五星

难度:四星

个人魅力:五星

2. 孙琦老师

研一时上过孙琦老师的市场营销数据分析,最喜欢孙琦老师每次上课开始时都通过案例引入,很多都是经典的快消公司的市场营销案例,并且,孙琦老师非常非常有趣,特别会讲段子,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代表了。并且是市场营销系主任哦。本科就保送北大经济学院金融,还调侃自己连高考都没考过,不如我们!来自学霸的高级幽默...虽然总是在课上吓唬大家出题会很难,但最后给分却很高,人很nice的~

综合评价:

学术性:五星

实用性:四星

趣味性:五星

难度:三星

个人魅力:五星

3.牛志勇老师

牛老师教的市场调研课是我认为研究生选修课中最为有实用性的一门课,课上老师会教用spss处理数据,课后作业也是以用spss完成一整个问卷设计,调研,数据处理,完成报告的过程。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果,我认为是更合理的。不过牛老师知名度好像还不高,选修市场调研的人很少,小班上课收获会更大!推荐!

综合评价:

学术性:三星

实用性:五星

趣味性:三星

难度:三星

个人魅力:四星

总之,商学院的老师的课是绝对又有趣味又有内容并且老师个人魅力满分的。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