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三农论文发表心情图片

发布时间:

三农论文发表心情图片

论文发表时间看法如下:

论文发表时间,是需要看选定的目标期刊,以及目前的排刊情况。可能现在征集的稿件,是为明年2-3月的排刊。中文发表的周期是1-3个月左右,被收录的时间是出刊后3个月左右时间,这样算下来的话是要4-6个月的时间。

论文发表时间是指文章见刊时间。

首先如果论文发表纯属作者个人爱好,那么发表时间就是文章见刊时间。但是如果论文发表是用来评职称晋升的,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了,职称论文的发表是以论文被检索为标准的,并不单单是见刊,要见刊并且被检索才行,因此要区分不同的论文来看。

评职称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1、要明确发表那种级别的期刊才可以顺利评过职称,省级以上的、或者要国家级的、核心期刊等。最好是询问你们单位管理职称的部门,评定相应级别的职称是需要发那种级别的期刊。

2、明确职称评定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写作论文,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明确职称评定时间,早做准备,因为一般论文发表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长的则半年甚至一年,而职称评定时,有的要求必须通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发表出刊后,几个数据库一般2个月后才能收录进去,因此,还有考虑2个月的收录时间。

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相关性怎么写如下:

1、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作为参考;

2、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查阅论文相关书籍;

3、借助不同体裁的语料,归纳出结论;

4、使用分析、综合等方法,科学地整理所获得的资料;

5、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6、个人的努力、坚持与付出。

论文分类: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未。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遵照GB7714一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

三农论文发表心情文案图片

如果是学硕,那么需要发表论文;如果是专硕,没有强制要求,但是发表论文总是好的。毕业的时候的毕业论文,是必须要有的。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

1、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3、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4、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10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5、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6、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发表论文作用:

论文它既是对研究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一种手段,又是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毕业需要;教师、医护人员、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等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是作为基金或课题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是对最新科技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三农问题论文发表心情图片

三农问题指的是,农村、农业和农民。

观点一:主要背景:

尽管我们的“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观点二:城镇和乡村的收入差距增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2006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587元,二者比例为3.28:1(2005年为3.22: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

观点三:户籍制度

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观点四:农民问题

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观点五:金融问题

金融体制对农业的支持、对县域经济的支持相对来讲严重不足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三农”问题怎么了

“三农”是当今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正常发展。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弄清“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弄明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抓住重点,事半功倍。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因为这三个名词或三种事物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说它们前面都有一个“农”字,所以,人们把它合起来称为“三农”。但是,详细考虑一下,“三农”问题虽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不是属于一个大问题中的三个小问题,没有办法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它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三农”之所以成为“三农”问题,不是说它们现在的情况非常良好,而是说它们都存在着不能不重视和不得不尽快加以解决并且如果不重视和不尽快加以解决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的问题。“三农”问题到底已经怎么样了?有些人用一个判断词和一个形容词和它们分别组合在一起说:农业真危险、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说明“三农”问题现在的境况,说明“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这种形容是贴切的话,解决“三农”问题对我们来说,确实已经是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但是,“三农”问题是怎样出现的昵?在三个问题中,是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各自单独出现昵,还是互为因果先后出现的昵?如果是前者,每一个“三农”问题中的重要问题或者是关键问题是什么昵T如果是后者,又是谁先影响了谁,关键的原因是什么昵?是农村真穷导致了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农业真危险导致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还是农民真苦导致了他们不想干农业,导致了农业危险和农村真穷昵?

二、农村在“三农”问题中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农村为什么穷?是因为它是农村吗?是因为它是搞农业的人住的村子而穷了吗?详细分析起来,农村在农业和农民二者中,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农村所以成为农村,是因为是农民住的村子,才叫做农村。农民所以成为农民,是因为他从事了农业生产。如果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了商业,那他就只能是商人而不能是农民;或者他从事了工业生产,那就只能是工人,也不是农民。农村只是一个居住着什么性质的人的地方的名词,而它本身不对任何一个个人起限制作用,所以,我们不能说居住在农村的人都一定是真实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不但他们可以不进行农业生产,可以进行其他的工作(那样的话,他们就不是实际的农民,而是名不副实的农民,而且,还可以从农村走出去,到城市里去居住,成为城市市民。农村真穷,其实也只不过还是说农民真穷的。农民真苦,也可以说是农村真苦,但是,还是说农民苦的。再者,如果农民富起来了,农村自然也就不穷了。在事关经济的问题上,“农民”和“农村”说的是同一个问题,只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因此,“三农”问题之所以会成为“三农”问题,只不过是加了一个“农村”问题,以此概括地全面一点。但是,在实际上,却没有说出更多的问题,而只是说了两个问题,是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而农村只不过是一个陪衬。农村问题,并非“三农”问题要说的主要问题,所以,“三农”问题就只是两个问题了,我们只用说农业问题与农民问题就可以了。

因此,上面假设第一个因果关系问题,是农村真穷导致了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假设,是不存在的,农村真穷不是导致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重要原因或者关键问题。

三、中国农业在正常发展着,不存在根本上的危险性

我们再来看农业。

“农业真危险”是不是农业生产本身的原因导致的昵?农业生产发展本身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土地的多少、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工具的先进与落后,是不是有足够的就业者在进行农业生产等等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这四个方面是起着最关键或者最重要的作用。

说到土地,中国同其他国家比起来,不是绝对的多。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看,我国的土地可以基本供应我国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粮食生产基本上是安全的。1980年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不但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经常面临卖粮难的问题。只要政策得当,结构合理,在不断发展中,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自满自足是没有困难的。

说到科学技术,自从建国以后,在农业方面,发展也非常迅速,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一天比一天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粮食亩产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种子得到了改良,化肥、农药、灭草剂等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粮食单产由解放初期的x、二百斤到五百斤,再由五百斤到一千斤,并且还在不断上升着。虽然,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发展的速度是不慢的,并且,还在迅速发展着。可以断定,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发达国家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再来看农业的生产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生产机器在农业生产中基本上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拖拉机、收割机、水泵等在绝大部分地区成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如果条件允许,一个农民驾驶着拖拉机或者收割机在一天8个小时的劳动中至少可以耕种50亩以上的土地或者收割50亩以上的庄稼。农业生产力还在飞速发展。

最后,我们来看有没有足够的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就业。

建国以后,虽然我们准备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但是,以农业为基础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后来,一度要求全民大搞农业,农业生产有着充足的劳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人口的比例有所减少,但是还是相当多,占了总人口的2/3以上。农业生产中有着足够的劳动力。我们只是看农业生产这一个方面,这不能是“农业真危险”的原因,只要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力在发展,不管在已经只需要1个人就足以种植得非常好的500亩土地上有1个劳动者,有10个劳动者还是有100个劳动者,劳动者过多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繁重了与轻松了的差别,但不能产生土地效益的差别。如果有土地生产效益差别的话,也是微不足道的。至于农民本身所产生的问题,只能是在分析农民问题时的事情。

通过以上分析,在当前并没有农业危险的迹象。虽然,我们在以后的分析中,会看到农民真苦导致农民没有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甚至抛荒土地,但是,这种现象不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上就业的人数不足,反而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上就业的人数太多了。所以,不属于我们在这里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是要放到研究“农民真苦”的时候再研究。所以,农业生产本身是不存在“农业真危险”的基本原因。

至于农业与农村、农民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是存在的。农业怎么样了,就决定了农村和农民是怎么样了,这是一个正比例关系的问题。农业生产正常发展,决定了农村和农民的景象非常正常。所以,“农业真危险导致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的推论是不能成立的。

四、“农民真苦”是农民自身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农民。我们先从农民本身来研究。导致农民贫穷和富裕的`内在因素有哪些昵?有劳动对象也即耕地的多少与肥沃程度问题,有使用的生产力问题,有科学技术的问题,有农民的劳动生产素质问题。

我们先来看耕地问题。

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里,虽然因为荒芜和开垦能够减少和增加耕地的数量,但是,因为总土地面积有限,增加不是无限的。再加上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限制,就决定了即使能够无限量的开发,也只能是在满足需求的数量上,多余的土地就会自动退出耕地而荒芜。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农产品的数量剧增,产生了卖粮难的问题,在“退耕还林”之前,有一些劣等土地就退出了耕地而荒芜了。因此,耕地面积不是可以随意增加的。但是,这不影响农民的耕地多了,农民的收入就高经济就相对富裕;耕地少了,农民的收入就少经济就相对的贫困。耕地的肥沃程度也是如此。当前中国农民的耕地数量虽然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不同,但是,在现有的农业生产力下,耕地同农民所使用的生产力比较起来,相差相当的远,因此,农民的收入虽然有着差别,但是,他们的农业生产收入同他们使用的生产力相比起来,差距非常大,只有1%-2%。所以,从整体来看,农民是非常穷的。

在农业生产力问题上,我们在上面已经有所分析。同科学技术一样,都在迅速地发展着。其实,科学技术的应用同样也是生产力的增加。生产力的增长,可以使农民在单位的耕地上和单位的劳动时间中增加效益。因而,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如果没有其他的原因起作用,我们就只能得出结论,农民也会富裕起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民的贫穷与生产力有关,也与生产力无关。说与生产力有关,一是说在生产力的增长中,农民的生产活动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经济也有所变化;二是说生产力的增长还远远不够。说与生产力无关,是因为农民的收入同生产力的增长远远不成比例,农民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效果。

科学技术问题也是如此。但是,科学技术在另一方面也就是农民的劳动生产的素质问题。同样,从一般情况上说,农民的生产劳动素质越高,则农民收入越多、经济越富;反之,则农民收入越少、经济越穷。这只是一般情况,是说在耕地相当的情况下。在耕地太少的情况下,甚至还有可能减少农民的收入。在用人力畜力的情况下,农民有足以满足自己耕种的30余亩土地,有耕牛和简单的生产工具,农民耕种一亩地不投入任何资金可以收获粮食300斤,每斤按0.6元计,有0.6元x300斤=180元的收入。在使用拖拉机、收割机、优良种子、化肥、农药的情况下,因为农民只有3~5亩土地,没有办法用拖拉机与收割机等,只好请他人为自己耕种收割。所以,耕种一亩地需要耕种和收割费用60元,优良种子、化肥、农药等240元的情况下,可以收获800斤粮食,有0.6元x800斤=480元的毛收入。如果减去投入部分,还有480元-60元-240元=180元,和过去的人力、畜力时的情况一样。但是,由于土地太少,在过去需要投入3~5天就可以耕种好一亩土地的情况下,现在就得用30天左右。所以,实际的效益减少了,农民就更加贫穷了,不得不靠为他人打工来维持生活。

这样看来,“农民真苦”与农业的关系不大,关键的问题是农民自身的问题。

五、农民自身的问题在于农民太多了农民自身的关键问题在什么地方?

在农民自身的内在因素里,有土地问题,有生产力问题,有科学技术问题,有农民的生产劳动的素质问题。现在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农民的收入过少而经济贫穷?

在前面,从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如果没有什么另外的原因,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农民的生产劳动素质都和农民的收入或者富裕程度是正比例关系,即,它们愈提高,农民的收入就愈提高,农民就愈经济富裕。现在就只有土地问题在这几个问题中起到了左右它们的作用。虽然说,土地数量多了,农民的收入就多,就富裕,但是,土地少了,不但使农民的收入少了,富裕程度减少了,而且也降低了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农民的生产劳动素质的效果,因而也抑制了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所以,土地问题又可以起相反的作用,因而,土地问题就是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简单地分析一下。因为土地太少,不但农民买拖拉机和收割机供自己生产不合算,而且也使拖拉机、收割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在小块土地上耕种、收割回头多,机器空转多,行驶和操作都放慢了,特别是在地块之间的频繁移动,更是浪费时间与劳动力。在土地非常之少时,农民使用科学技术和提高自己的农业生产劳动素质都会形成收益小于投入,是不合算的。所以,土地数量问题在这里起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重要的是农民所能耕种的土地数量问题。

但是,我们在前面谈到土地问题时曾经说到,可以供农民耕种的土地的数量不但受到土地面积限制,而且也受到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限制。如果农民耕种的土地过多,农产品自己消费不了,而又没有足够的国际市场,不但会成为农民收入的障碍,而且,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给农业以大量的扶持和补贴,表面上是解决了就业问题,在实际上是美国经济的一个包袱。在中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基本上已经饱和,而全体农民的耕地距满足的数量相差很远。假定说我国能够满足全体农民的耕地需求,农产品过量供给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场灾难。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昵?

其实,解决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不是只有一种办法,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办法。如果农民和土地都没有任何限制,可以自由缩减和膨胀,那么,如果土地多了,可以增加农民洳果农民多了,可以增加土地。这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如果在既定的生产力下,需要的农民一定,土地可以自由增加,那么,就只有增加土地;反之,如果土地x定,农民少了,就只有增加农民,农民多了,就只有减少农民。土地的多少是一个相对的量。100万亩土地怎么样?是多还是少?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农民,就是绝对的多洳果面对1000万农民,就是绝对的少。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在现有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基本满足了需求,所以,即使真的需要增加和能够增加土地,也不会有多大余地。如果满足现有农民生产的需求,需要增加百倍上下土地数量。这样,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讲,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根据现实各方面的情况,不能说是土地太少了,只能说是农民太多了。所以,农民太多才是“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

六、农民太多致使农民贫困

中国直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三十亩地一犋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对过去的小农生产的形象写照。新中国在建立之后,就开始建立了东方红第一拖拉机厂。以后,农业机械厂、化肥厂、农药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在大集体时代,如果说拖拉机、收割机的使用还不普遍、还不配套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30余年后的今天,拖拉机、收割机、优良种子、化肥、农药就已经普遍使用了,中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或许有人说,我国9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自己的农业机器,所以,还不能说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他们所据有的生产力还是非常低的。

但是,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的特殊情况,我们不能根据农户占有的农业机械的比重来断定农业的生产力。因为单个农民所有的土地太少,有农业机械的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的使用率非常之低,这就使有农业机械的农民把为其他农户耕作作为主要任务,因而也使没有农业机械的农户都使用农业机器耕作。因而,除去条件恶劣,不适宜使用农业机器的地区,大部分可以使用的土地都使用了。农民自己没有,就雇用他人的农业机器使用。所以,可以说,中国农业的生产力是拖拉机耕种、收割机收割、用化肥施加肥料、用农药消灭害虫的生产力。

我们只假定,一个农民,开一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割50亩庄稼,开一台拖拉机,在一天也可以耕50亩土地。在10天收割500亩庄稼之后,再用10天时间,就可以把这500土地耕一遍。那么,剩下的10天时间可以作一些其他的工作,如平整土地、扒畦播种等。其他的事情如中耕、除草、灭害虫,甚而灌溉等等,可以用2~3个月时间。这样,每季耕种护理收割就是4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任务。一年两次种植,轮番作业,500亩土地,用8个月的劳动时间可以完成。

根据北方的情况,种一亩地,所需要种子在秋季种麦时要多一些,在夏季种秋时要少一些,平均每亩按25元算,两季需要50元左右。所施用的化肥每亩地每季需要一百多元,两季按250元。每季每亩使用农药,灭草齐等约为50元,两季共100元。这样,两季共需投入种子、化肥,农药等共计为50元+250元+100元=400元。我们再拿出80元予付浇地灌溉以及集体提留的开支。这样,一亩地在一年两季的耕作中共计投入480元左右。

在这样的生产力下,每亩地的收获就大大提高了。在南方,水稻高产,每亩每季可收水稻在1000斤以上。在北方,现在每亩收小麦也可达到1000斤左右。我们算的低一点,按每亩麦子收800斤计算。如果是大米,价格比较高,可以达到0.8元以上。但我们不按大米算,按北方的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计。在有些时候,玉米每斤的价格不低于小麦的价格。我们折中算,均按每斤0.6元计,那么,每亩季可收获800斤粮食,这样,0.6元x800=480元。

这样,我们在一年的耕作中怡好投入了一季收获的粮食的价值。剩下了一季收获的粮食为整整一年耕作的纯收入,正好也是0.6元x800=480元。一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是480元x500=240000元=24万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能贫穷吗?

但是,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在1.5亩。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农户5口人,占有土地的总数就是1.5亩x5=7.5亩。这只是平均数。大多数地区只有一亩土地甚至只有5分土地。这样一个5口之家就只有5亩地或2.5亩土地。如果每亩收入480元,这三类不同的5口之家的总收入,依次为3600元、2400元、1200元。

农民在收割、耕种时,x季得用1个月的时间。一年耕种、收割两季,就需要用去两个月的时间。这里,7亩和5亩土地没有多大差别。因为他们自己并不实际进行收割、耕种的操作,只是在进行查看庄稼成熟与否以及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事情,所需要的次数是相同的。但在实际上,这种劳动完全可以不要。在种500亩土地的农民那里,都是供应商直接送去的,并且由于数量大,所以价格也低。其余就是寻找、等待、侍侯有拖拉机、收割机的农民为自己耕种收割的非耕作空忙。农民用两个月的忙碌完成了请有农机的农民为自己一年两季的耕作。

有拖拉机、收割机的农民为他干了多长时间昵?如果我们按拖拉机每小时耕种5亩土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5亩庄稼算,那么,给有7.5亩土地的农民收割了1.5小时时间的庄稼,耕种了1.5小时时间的地,共3小时的时间,两季6小时;给有5亩土地的农民收割了1个小时时间,耕种了1个小时时间,共2个小时时间,两季4小时;给有2.5亩土地的农民收割了0.5个小时时间,耕种了0.5个小时,共1个小时间,两季2小时。收割一亩小麦和耕一亩地都需30元至35元。我们按30元计,每亩一季需付出30元+30元=60元,一年两季,就要付出60元x2=120元。这样,有7.5亩土地的农户得每年为耕种收割付出900元;有5亩土地的农户得每年为耕种收割付出600元;有2.5亩土地的农户得每年为耕种收割付出300元。

农民耕种的土地太少,所以不能用卖粮的钱来付这笔费用,只有靠打工。在一般情况下,每月除去住宿吃饭能余下300元。如果按这样算,那么,900元就需要打工3个月,600元需要2个月,300元需要1个月。这样算起来,加上耕种收割所忙碌的2个月,种7.5亩土地的农户用了2个月+3个月=5个月的劳动完成了一年两季的农业耕作任务,实际是用5个月劳动进行了6个小时的农业劳动;种5亩土地的农户用了2个月+2个月=4个月的劳动进行了一年两季的农业耕作,实际上是用4个月的劳动完成了4小时的农业劳动;而种2.5亩土地的农户则是用2个月+1个月=3个月的劳动完成了2个小时的农耕劳动。这种劳动的实际效率是非常低的。可以说,只在1%左右。种7.5亩土地的农户的劳动效率最高,收入是3600元+5个月=720元/月;种5亩土地的农户的劳动效率次之,是2400元+4个月=600元/月;而种2.5亩土地的农户的劳动效率最低,是1200元+3个月=400元/月。从平均的角度来看,农民当前的实际收入只是他们使用的生产力应该得到的收入的1%左右。如果按全年普及,月收入则更少。不足人均1.5亩土地的5口之家或者没有5口人的农民之家的收入就更加少了。这样,农民的生活就不能不贫苦。

由于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收入太少,不足于顺利进行农业生产和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不能不依靠出去打工取得收入来弥补不足部分;另x方面,打工的工资虽然比起在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就业的非农业人口要低许多倍,但是,比起进行农业生产的收入要高得多,所以,有的农民就宁愿抛荒土地也要去打工。但是,不是因为农民文化和技术的缺失(而这个方面只能是一个次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刚刚进入城市并且是一个在城市中没有可靠的地方立足的人,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工作才可以在城市中生活下去(虽然说只是城市需要他们作为劳动的后备补充力量才能够暂时在城市中存在,如果不是如此,他们是不能在城市中立足的),所以,他们和用人者比起来就更加不对等,再加上他们的农业生产收入太少,工资的底线要求太低,这些条件决定了他们打工收入(工资非常低下。他们虽然收入不高,还得从中付出住房费(由于他们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房租也飞涨了、城市暂住费(名曰办暂住证成本费或者手续费)、交通花费等等,能够剩下的就更加少了。当然,他们也可以不去打工,而是搞养殖、搞手工业、搞多种经营、搞特产种植等等。一方面,虽然在这方面种类不少,但是,比起9.3亿农民来说,就显得特别的少了。所以,竞争激烈,很难长久赢利而不亏损。在全体农民都只有3~5亩土地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因为搞特产种植、多种经营激发粮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资金少,还有几亩土地必须照料,不能池有不敢的因素)专营,所以成本高、收入低。因此,虽然农民进城打工、搞养殖、搞手工业、搞多种经营、搞特产种植等在顺利的情况下,比不搞要好,但是,正是他们的这种“半抱琵琶半掩面”的不能专营的处境,使得他们的收入非常低下,他们非常贫穷。

农民有“业”吗?有。但是,他们的“业”太少了,不能满足他们劳动的需要。所以人们不把农民的劳动看作工作,看作职业,因而他们的劳动没有高低,没有区别,也没有人考虑他们的职称。因为“不”需要。农业是“业”吗?是也不是,闹不清楚。没有人把去进行农业生产看作就业,但是,还是把没有“业”可从的或者已经失去“从业”资格的人塞到农业上来,或者用以后的好工作、高收入作为筹码吸引人们暂时到农业生产中去。农民永远不会失业,尽管农业只是满足了农民1%左右的劳动需要。农业有科学吗洧。但是,是硬塞进去的,所以,它在不科学中旋转。特别是在农业中缺少了经济科学,使资金浪费了生命,难以变成生龙活虎的资本,因而也枉费了劳动,使劳动的效率非常低。农民就是在这样的几乎是冰冷的没有生气的一潭死水中拼命挣扎,争取生存的契机,越来越同现代化拉开了距离,被边缘化,成为本来不应该贫穷的贫穷人。

七、“三农”提法的不良后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确实存在着“三农”但是,不存在什么“三农”问题。当然,如果我们细致地去考察,在“三农”中,不只是“农民”存在着贫穷问题,“农业”也存在着发展问题,或者说存在着赶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生产的问题;而“农村”昵,虽然贫穷可以说和“农民”的贫穷是统一的,但是,不是还存在诸如民主问题、社会和谐问题、文化教育问题、医疗卫生问题,优化环境问题等等问题吗?为什么说不存在“三农”问题昵?事实虽然如此,但是,我们认为,关于“农业”“农村”问题,是和其他许许多多方面的问题一样,不是应该提到重要地位必须下大力气作为非常重要的亟待解决问题。就象城市,难道我们不能总结出诸如城市建设、城市市民收入等等几个城市问题吗?但是,这些问题,是日常的需要解决的正常工作问题,不是国家发展的当前最为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所以,我们没有像提出“三农”问题那样提出“X城市”问题、“X文化”问题,“X工业”问题、“X服务业”问题、X等等其他问题。况且,在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即使“农村”“农业”真正存在了非常严重的问题,也是“农民太穷”引起的。例如医疗问题吧,如果农民的收入和市民的收入一样,那么,问题还会有那么严重吗?虽然说,我们在医疗问题上需要尽可能多给农民以帮助,但是,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要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提高农民收入一个办法。所以,“三农”问题归结起来只是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太穷”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农民太穷”只是问题的表象,而不是问题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只是农民太多了。解决农民贫穷的办法有许多个,但是,我们的救济、反哺、免税、普惠等等只能或多或少地缓和一下农民的眼前困境,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才是最为根本的办法。

把“三农”和“三农”问题等同起来,就含糊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们难以分清主次不能抓住重点,而把人们的认识约定到邪路上去。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用错力量,因而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三农”问题的提法使人们紧紧地把农民、农村、农业结合在一起,难以使农民脱离农业、农村的约束。如果我们只是提出“农民”问题,就非常容易看到是农民的经济贫穷问题,就非常容易看到农民太多了,就会把解决农民太多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从而抓住问题的要害,把主要力量放在问题的要害上,就能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从而加速了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

提出“三农”问题是有它的历史意义的,是对“农民”问题的初步认识。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三农”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更加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12月19~21日,由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日报农村版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三农’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区)的党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校系统的140多名代表应邀参会,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农”问题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和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及政策建议。 一、对中国“三农”问题的重新认识 对于中国现阶段产生“三农”问题的根源,与会代表的看法较为一致,认为这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殊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在工业化初期,工业的高增长率使生产要素迅速向工业聚集,加剧了农业的弱质化程度;加上中国长期以来实行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制度,加剧了“三农”问题。中国“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于日趋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且在制度背景没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经济差距必将呈现“马太效应”,进一步降低农民的经济地位和*地位。从这一点来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包括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培训、农民向城市转移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问题。鉴于此,党的历届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更是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五个统筹”为着眼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 对于这方面的情况,有代表指出,尽管51免费论文网欢迎你中国农业出现普遍丰收的喜人局面,但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仍不能掉以轻心,一些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农业生产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农业自身基础薄弱。部分粮食主产区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导致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二是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得不到有效提高,特别是有些地方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技推广体系濒临解体的边缘。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受耕地资源和市场环境的双重约束,加之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结构调整无所适从。四是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硬化。土地资源的逐年递减和人口的逐年增加,导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针对粮食安全问题,代表们认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处理好粮食购销市场化与粮食宏观调控的关系,这也是新时期考验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方面。对于中国来说,粮食始终是个大问题,粮食产量既不能少也不能多,促进粮食生产必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抓粮食安全,重点是要提高中央政府对粮食生产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和中央、地方两级粮食储备制度,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吞吐、平抑波动的功能。 此外,代表们还就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农业产业化与订单农业、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乡镇企业的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三、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一框架下,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和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手段,财政支农理应有更大的力度,发挥更大的作用。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已有长足的发展,中国也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完全有能力也应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扶持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财政支农不仅有总量不足的问题,这与财政收入能力相关,而且还有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农效益的问题。代表们认为,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财政支出要重点向农村倾斜,使农民公平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财政支农要致力于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财政支农的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比重。实践证明,对农民直接补贴,直观明了,而且资金管理相对简单,易于落实,农民十分欢迎;而间接补贴,管理复杂,资金使用环节多,易于出现支农资金非农化、改变利益主体的问题。 由于近两年来中央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农民受益颇多,农民收入增速也一改多年来的下降趋势,特别是51免费论文网欢迎你,很多地方农民收入增长水平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也有代表认为,51免费论文网欢迎你农民收入的增长除惠农政策的作用之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农产品价格上涨,但很难保证其持续性,况且现在农民收入的“大头”在非农收入上,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创造条件,多方拓展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提高。 四、提高农民素质与转移农民 推进农村全面小康,首先要解决“钱进人出”的问题,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代表们认为,目前,阻碍农村劳动力进城和市民化的主要因素,除了城市“壁垒”太高、城乡就业不平等的政策规定之外,农民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和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换个角度来看,一切体制改革和惠农政策都只是外部因素,当外部条件得到改善之后,农民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还有赖于内部因素即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富裕农民就必须转移农民,要转移农民就必须教育和培训农民。51免费论文网欢迎你初,农业部等六部委已联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将农民工的培训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工作范围。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做好相关规划,拟定专项支出计划,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投入。从51免费论文网欢迎你起实施的农民工培训的“阳光工程”,实践中效果显著,如果能继续坚持并扩大范围,相信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针对当前农民教育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代表们认为,应尽快改革教育和培训投入机制,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要努力探索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要整合现有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普通中专、农校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上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建立适合农民需要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基地;要在技能证书、劳动准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促进农民教育和培训的制度和法规。 五、制度创新与农村全面发展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任何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这其中必然有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调整的“阵痛”,也会有新制度构建过程中的摸索和失误。中央提出以“五个统筹”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以求解决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代表们提出了多项体制改革的思路和设想,包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路径;创新农村公*品的决策和供给体制,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改革农村土地、住房、资产等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以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市垄断行业的垄断定价为重点,建立城乡统一的价格制度;按照居民以*管理为主、人口自由流动的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以取消就业歧视和限制、提倡同工同酬为中心,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以恢复农民的“国民待遇”为主题,建立城乡统一的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以改变农村资源净流出的局面为目的,建立城乡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等等。 此外,还有代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问题,认为有些指标需要调整和修正。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农村在许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尤其是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差距还很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明“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些都应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代表还提出了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和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建议。

三农论文发表心情图片大全

首先,你需要写出像样的论文,文章肯定不能是炒冷饭的那种,需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所以在写文章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以确保此前没人发过类似的文章。多看一些好文章,从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观点或者写作方法。文章撰写完成之后,一定要反复修改,避免出现口语化的句子。如果是英文,还要注意语法,一定要按照英文惯用的表达方式来撰写文章。当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可以开始找期刊投稿。为了提高文章的接收率,找一个合适的期刊非常关键。所以一定要多看文章,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写的文章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平,然后选择相应档次的期刊进行投稿。中文期刊包括中文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学报,英文期刊包括SCI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在中文和英文中是档次较高的期刊,也是很多人的投稿目标。此外,中科院把SCI收录期刊分为四区: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档次和难度依次降低。在确定要投哪个期刊之后,按照该期刊的要求把论文的格式改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把文章投出去。切忌,不要一稿多投!这样的做法只会降低你的信用,不利于以后的投稿,毕竟这个圈子不大。文章投出去之后,就是等待同行评审的结果。一般至少有两个审稿人评审同一篇文章,如果审稿人给出的意见都是修改(可能是大修或者小修),那么,只要按照要求修改好文章,最终一般都会被接收。如果其中有个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是拒稿,那么文章就不会被接收。但你也可以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文章,然后再找一个更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很多人在发表空间 说说 的时候都会喜欢带上一两张唯美的图片,接下来是我为你们整理的空间唯美 短语 还有几张唯美图片,希望你们能喜欢~

qq空间说说心情唯美图片

1) 薄云又覆一夕阳,梦语西厢,泪满裳。

2) 冬木古雨淋湿了温暖的小情绪。

3) 阳光如此的慵懒刺眼,足以将眼底的泪意晒干。

4) 我站在一个没有方向的路口处,看着你开心的奔跑着。

5) 向日葵的美丽永远为太阳的照射而骄傲。

6) 找一个人,一起去看春暖花开,看日出日落。

7) 一个花开的季节,用向日葵来温暖眼瞳。

8)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

9) 一条折不断的线,系上那无关记忆的蝴蝶结 。

10) 风把记忆吹成长线,原本清晰的脚印也被尘土覆盖,我们间的定局也无从改变。

11) 一瞬的美丽,却是记忆里一世的永恒。

2017qq空间说说心情唯美图片

1) 【流沙】 漏得太快,只因为握得太紧。

2) 繁华奢庸,只撇下了一幕沧伤。

3) 掩埋了泪眼的斑驳,在转角之后扣上 故事 门锁。

4) 你于我如阳光,但总有日落的时候。

5) 在看不见的角落里,阳光照不进的秘密。

6) 瞧那路灯,暗黄色,照亮了那一隅之地,牵扯出缠绵的过往。

7) 若相惜,何须执手问年华。

8) 你是我遥远的未来和念念不忘的现在。

9) 念只念,那相遇的一瞬间,为你把时空穿越。怨莫怨,这倔强的一双眼,转瞬间沧海桑田。

10) 谁辜负了谁的坚守,谁执著着谁的白首。

11) 爱上你,只用了一瞬间,忘记你,却用了一辈子,甚至还不够。

12) 若非青春苦短,谁会想来日方长。

13) 你以为放手可以成全我的幸福,可你不知道,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你手牵手。

14) 曾经信誓旦旦拉着手说永不分离,但时光却将那誓言淹没。

15) 我做好了要与你过一辈子的打算,也做好了你随时要走的准备,这大概是最好的爱情观,深情而不纠缠。

16) 你有大把时间装成熟,但再也回不到你那少年般的青涩了。

17) 直到繁华散尽,许你一场地老天荒。

18) 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19) 爱情就是一场赌局,赢了,厮守一生,白头到老。输了,全盘皆输,那比朋友更近的人,就是熟悉的陌生人。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也许我们要将世间冷暖皆尝遍,方能视前尘过往为云烟。

2017唯美空间说说短语

1)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2) 与你的缘分,是流年里最深的铭记,我用执着和无悔,写意了爱的纯美,风起时,我把自己藏在一朵花中,在如影随形的寂寞中,安静地想你;雨落时,我把心安放诗笺里,用清淡的笔墨,书写着与你的喃喃私语,守望,是天涯咫尺的念,相知,是一江春水的情意,那关于花开的故事,散落了一地的馨香,我不想拾起,就让它连同思念,飘落到有你的光阴里。

3) 清风依旧,琴萧素韵。研墨吟词,笔墨舞飞。缘起沉浮,聚日离散。今日素笺,千百篇章,字字,且哀且伤。句句,且冷如霜。只因,尘缘如梦,镜花水月,唯有折一身瘦骨,怀几页素笺,一抹记忆,一瓣心香,留在今日的素笺上,淡然成花。或许,千年后,一抹尘风中,唯有一女子风中清清吟唱……

4) 四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受平淡,只 收藏 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 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5) 在极度的喧嚣中,独自微笑独自平静是憾,落花是美的,淡淡的书香,淡淡的花香,淡淡的馨香。

6)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7)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8) 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

9) 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路人甲,凭什么让我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这是不是你一直想要的生活,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

10) 大概没去过的地方都叫远方,没得到的人都比较难忘。

11) 愿以后能和你一起手挽着手看夕阳西下,等晚风吹白我们的黑发。

12) 我做了生平最美的梦,醒来你却不在我身旁。

13) 背叛伤害不了你,能伤你的,是你太在乎。分手伤害不了你,能伤你的,是回忆。无疾而终的恋情伤害不了你,能伤你的,是希望。你总以为是感情伤害了你,其实伤到你的人,永远是自己。

14) -我把你刻在别人的记忆裏 让她帮我铭记你一辈子。

15) 关于这个美丽,只会绽放在梦里的诗篇被埋藏在记忆的深处 来世 亦勿忘今生。

16) 夹带着生活的余香,承载着我们的希翼。

17) 笑容在阳光下如此灿烂,曾依赖他如生命。看到他哀伤的眼里有不舍以及决绝,倒下去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

18) 能否在让我做一个梦,那么痴迷的美梦。

19) 无处不在的假象与幻想,梦想一边成长一边灭亡。

20) 如果时光倒流,我想将你定格在被我遗忘的那个夏天。

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特别是SCI、SSCI)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往往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于科研新手而言,可能比较好奇发表一篇学术论文需要经过哪些步骤,今天就以理工科生发表SCI为例来谈一谈。第一步,数据收集要想发论文,首先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对理工科生来说,就必须有值得发表的数据,因此收集数据是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第一步(此处忽略选题、文献调研等前期工作)。一般来说,理论性的论文可以将一些理论计算、仿真分析等结果作为数据,构成一篇论文;工程性的论文,往往需要实验数据,如果再结合一些理论分析(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会给文章加分不少。看过这么多文献,我发现比较牛逼的文章往往有深厚的理论分析。收集数据是第一步,也是最难、最耗时间的一步,因为你的数据是否漂亮一定程度决定了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为了获得好的数据,好课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更需要的是潜心钻研、经得住磨炼的精神。实验往往是残酷的,可能10次实验里前9次都是失败的,只有最后一次成功了,可能干脆全崩了,这时我们的心态也有可能跟着崩了。因此,不能害怕失败,就算失败了也要稳住心态,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办法,一步一步完善实验。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有时比做实验更有挑战,因为往往只有具备深厚的数学和专业基础才能做好这一块,这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当接触了一个新的方向时,我们对其理论背景往往不是非常熟悉,这时大量阅读文献,特别是英文书籍就很有必要,这个过程是痛苦且漫长的。第二步,数据处理/科研绘图数据很重要,数据分析也不能轻视。运用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掌握数据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引发我们新的思考。因为论文的讨论(discussion)部分都是围绕数据展开的,数据的特点更丰富,值得说的点就更多,写起文章来也更容易。论文中的图(Figure)除了数据图还有示意图,炫酷的示意图能给论文增加不少印象分,相信审稿人看到一篇作图水平非常高的论文心情都会好很多吧。像CNS这种级别的论文的作图那叫一个赏心悦目,据说有个学者为了将一颗白菜的三维图做的更漂亮,买了一车的白菜来研究!因此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科研绘图能力非常重要,平时可以学一下相关的软件,知乎上有个相关的帖子打击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看一下。第三步,论文撰写数据处理好了,下一步自然就是撰写论文了。有了好东西,得把它说得漂亮才行,就像你开发了个好产品,但是卖得不好也没用。学术论文的结构总是差不多,相信文献看多了之后就发现,总是少不了摘要(abstract)、前言(introduction)、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总结(conclusion)等几个部分。在写论文初稿时,不要想着论文的排版,只管把该写的内容写下来就好(word单栏即可,或者LaTeX)。初稿完成后,再根据想要投稿的期刊的格式要求对论文进行排版,一般来说期刊会在官网提供投稿模板(template),按照要求修改格式即可。其实,投稿论文(manuscript)的格式要求和最后发表的格式往往并不一样,涉及到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排版(字体大小、论文结构、图表等 ),因此完全不用为排版担心。因为发表前,期刊编辑会按照发表格式的要求对论文进行重新排版的。总之记住一点,写论文时把重点放在内容上,而不是格式上。论文撰写过程中,英文的表达非常重要,因此平时在文献阅读过程中,要养成积累优秀句型的习惯,做好笔记,拿来即用。前面有几期介绍过一些有助于论文写作的网站,如《论文写作时,堪称神器的网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不够自信,最好请外国人或者相关的机构润色一下。论文写作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参考文献格式的书写。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会受这个困扰,花很多时间去琢磨如何排版参考文献。其实,有很多优秀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些,比如前面介绍的软件Zotero,后期我会专门讲解如何排版参考文献。

农学论文发表心情图片

这个冬天,北京的雪比往年来得多,但时间总是不巧。2019年12月16日的那场大雪,和这次的雪,都下在周日晚上或周一,而周一故宫闭馆。

不能亲眼看到故宫雪景,大家难免遗憾。但幸好有“故宫摄影师”,通过镜头带我们共赏雪中的紫禁城。

张林,就是“故宫摄影师”之一,故宫官微发布的美照,很多都出自他手。

每一次知道北京将要下雪,张林的心情都有些复杂,一方面是跃跃欲试的激动,期待着自己能留下故宫更美的倩影;另一方面也有点隐隐的担忧,同样的景色拍了这么多次,这次怎样才能拍出新意?

为了尽快进入状态,张林一大早就来到了宫里。7点半,张林拿着相机来到太和门广场,太和门依然紧闭。

很多人以为,周一闭馆,故宫的工作人员便可以独享故宫美景。而实际上,闭馆时太和门内的中轴线区域全部关闭,除非特别申请,工作人员也不能进入。而宫门重重,每一道门的钥匙都需要单独申请。为了拍照,张林提前向开放处提交了申请。

8点半,张林和另外几位摄影师跟着开放处同事来到太和门前。钥匙入锁孔,太和门被缓缓推开。雪中空无一人的太和殿广场一点点展现在张林眼前,“感觉脑子都放空了”。

张林2014年“入宫”,可看到雪中闭馆的故宫,这也才第三次。巧的是,这个冬天就有两次。不管是第几次,雪中静穆的紫禁城总有一种魔力,既让张林深感震撼,又令他的内心无比沉静。

有重要任务在身,张林没有时间去慢慢欣赏。他总想拍尽可能多的地点,又想每一个地点都拍尽可能多的角度,但时间有限。如果是正常开馆的日子,为了不让路面的积雪影响游客安全游览,工作人员一大早就会来清扫。哪怕是闭馆的周一,工作人员依然勤劳。张林必须争分夺秒。

为了让大家能更快地看到故宫雪景,张林还特意找了一名同事做“摄影助理”,拍到一半时,就让同事把其中一张相机储存卡跑步送回办公室。

一名“少年”在雪中的故宫奋力奔跑,手中紧握的,不是十万火急的密旨,而是储存卡。这场景,有种穿越时空的浪漫。

1,进宫绝非享福的开始说实话,这份工作挺“苛刻”的,甚至让我有了二战高考的体验。 因为在故宫里面上班,各项审核也比较谨慎:各种体检、办理居住证以及故宫的出入证等等。入宫之前,还要集训2周时间,每天都要学习各种繁体字,熟悉竖版阅读,还要进行文言文翻译。不仅仅要拿出高考的劲头来学习,集训结束还要进行笔试,笔试通过才能正式进入故宫里面工作。总之,一系列的繁琐流程下来,一个月已经过去了。 以前觉得太繁琐,现在想来山河故里,草木一秋,历史的纸笔要交付在个人手中书写定篇章,又怎么可能不认真审核对待呢?刚刚进入故宫工作的时候,除了兴奋之外,也有一丝犹疑害怕,总觉得故宫里阴森森的,尤其是冬天下班,天色阴沉的时候,更觉得恐怖。毕竟清宫剧所描绘的这座皇城,并不是什么富丽繁华,更多的是人心险恶,各种冤死的亡魂,甚至有各种传说故宫午夜梦回会有枉死的鬼魂游荡,所以故宫晚上从无一人敢居住。 尤其是,那不吉利的乌鸦成群的飞过,发出呜咽的声音,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清宫剧中那些乌鸦吃人的场景,瞬间汗毛倒立,感觉背后冷风阵阵,凉飕飕的。后来听带我们的历史专业老师说,故宫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乌鸦,并不是用来“吃人”的。早在清朝入关前,满族人民就有崇拜乌鸦的习俗,早已视它们为神鸟。据《满洲实录》记载:天上的仙女因为吃了乌鸦衔过来的果子怀孕生下了爱新觉罗始祖。不仅如此,还有好多故事也都是说乌鸦对满族人的帮助,所以在这座皇城中有非常多的乌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千万不要被那些似是而非的影视作品给。只有把自己融入历史当中,才会发现真正的历史是那么的迷人。 2,宫里的1001种死法在故宫整理历史文献资料,确实是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它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我们当时整理的是辑清朝刑部档案,记录各种类型的杀人案件。说实话,别的没学会,倒是学会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杀人方式。要问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历史资料,那必须有呀,而且那个案子非常的好玩、搞笑。我们都知道有句谚语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是比喻只管自己的那一份,不管别人的事情。 这句话一直被我们当成贬义,是用来批评别人自私的。 那个案子好玩之处,就是多管闲事引来杀身之祸—— 冬天下了大雪,一男子在未告知邻居的情况下,把邻居家门口的雪清理干净了,邻居因此不开心,就把男子杀死了…… 原来,做好事也会引来杀身之祸。没想到,真实的历史是这么的“好玩有趣”。 当然,除了能看各种珍贵的历史档案之外,这个工作也有严重的“职业病”,而且会非常影响生活。 自从从事这份工作之后,几乎不看古装剧了,尤其是清宫剧,因为和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看的时候总忍不住较真、纠错。就比如说当年很火的《步步惊心》,里面提到了在九王夺嫡中雍正老四很有可能是更改了先帝的传位圣旨才上位的。 但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真正的圣旨不仅仅是汉文写就,在圣旨的后面还会附上满文文书。一篇完整的圣旨是由2种文字组成的。 而对于传位圣旨这样重要的大事,更不容草率;通常来说,会由汉文文书、满文文书、蒙文文书,三种语言共同组成。 所以,想要更改圣旨简直比登天还难!3,在断网和封闭种感受历史整理档案的工作看似光鲜,实则是非常枯燥的。 因为档案整理有自己的整理逻辑。比如档案文种归类:有奏稿、题稿、存稿、行稿、簿册、印单、陪祀单等; 档案内容涵盖宗室婚丧、官员升迁、恩赏旌表、刑罚诉讼、礼仪陵寝、公费俸粮、宗学教习等各个方面。 不同的档案,在编辑的过程中要用特定的格式概述整个档案的信息。 比如一份档案内容是恭亲王奕忻拜谢皇上中秋佳节赏赐的答谢致辞,最后档案编辑成的内容则是:为恭亲王奕忻中秋贺礼答谢事。 虽然接触的各类档案很多,但都是未对外公布的机密档案,签署了保密协议,不方便透露更多具体的内容。 而且为了避免这些珍贵的资料泄漏,我们是全封闭式管理: 每次上班前都要进行多重安全检查,自己手机等个人物品放到指定地点,换上特定的工作服;工作的电脑也是只有内部的局域网,不能和外界联系。

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相关性怎么写如下:

1、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作为参考;

2、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查阅论文相关书籍;

3、借助不同体裁的语料,归纳出结论;

4、使用分析、综合等方法,科学地整理所获得的资料;

5、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6、个人的努力、坚持与付出。

论文分类: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未。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遵照GB7714一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

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一共住过24位皇帝。对于普通人来说,故宫充满了神秘感,那么在故宫里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1、文物根据报道,截至2016年12月31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数约为186万件。而且这些文物多数为皇帝所用的器物,无一不巧夺天工。

初入故宫工作,最难以抑制的想法就是某件文物拿出去能值多少钱。不过故宫保安特别多,理论上非业务部门是不能接触文物的,所以只限于想象而已。

就算有机会接触文物,也不是多么爽的事,必须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文物的安全大于天,想象中的在文物堆里随便赏玩的场景是不可能有的。2、清静

习惯了俗世的喧嚣,踏入宫门之后的静谧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没想到那高高的宫墙隔音效果如此的好,似乎进入了另一方天地,这大概就是皇宫该有的样子吧。3、加班

在故宫工作会不会很忙,是不是要经常加班呢?一般的岗位是不会加班的,也不允许加班,到了下午5点就开始清场了,不走都不行。不过对于院办来说,加班是常事。院办是一个综合协调部门,事无巨细基本都要过问,加班是再正常不过,据说曾有秘书一个月都不能回家的经历。

如果遇到有展览,业务部门和开放部门会特别的忙,加班到半夜也是常事。4、故宫工资高吗故宫其实也是开放招聘的,研究类型的部门门槛比较高,一般都是博士起步;普通岗位,要求本科、研究生的都有。故宫的工资没有想象的高,一般刚毕业的能拿6-8k,再低的4K也有。对于外地人来说,这个水平在北京的核心地区是无法生存的,房租都不够,所以能进去的一般都是老北京。而且也没什么前景,上升的空间小,就像是另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故宫属于事业编制,老式的单位,在里面呆久了,出来就会很不适应,挤个电梯都觉得新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