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英国的图灵发表《计算机和智力》一文,提出机器能思维的观点. 图灵英年早逝。在他42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的创造力是丰富多彩的,他是天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理论专家。他24岁提出图灵机理论,31岁参与COLOSSUS的研制,33岁设想仿真系统,35岁提出自动程序设计概念,38岁设计“图灵测验”。这一朵朵灵感浪花无不闪耀着他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预见性。阿兰·图灵本人,被人们推崇为人工智能之父,在计算机业十倍速变化的历史画卷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惊世才华和盛年夭折,也给他的个人生活涂上了谜一样的传奇色彩。 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 1940年-1942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之一,在破译纳粹德国通讯密码的工作上成就杰出,并成功破译了德军U-潜艇密码,为扭转二战盟军的大西洋战场战局立下汗马功劳。 1943年-1945年,担任英美密码破译部门的总顾问。 1945年,应邀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工作。 1946年,这个时候,图灵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原始理论上的构思和成果,已经确定了他的理论开创者的地位。由于图灵的杰出贡献,年轻的他被英国皇室授予OBE爵士勋衔。 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1948年,应邀加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担任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副主任。 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 1951年,从事生物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年仅39岁的图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52年,在当年保守愚昧和冷战的时代,当警察得知图灵与同性朋友密切交往的消息之后,同性恋倾向的图灵被逮捕入狱。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图灵明确告知人们,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在那个观念落后的年代,为了避免被判刑入狱,图灵被迫选择了为期一年的雌性激素注射的所谓“治疗”,才得以重新返回研究工作。 1953年-1954年,继续在生物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被迫承受的对同性恋倾向的“治疗”,致使原本热爱体育运动的图灵在身心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死因是氰化物中毒,警方调查结论是自杀。一代英灵,就此过早离去,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图灵的诞辰和去世纪念日,都在六月份。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去世纪念日更显得特别。图灵的诞辰,只是象其他无数普通人那样,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图灵的过早离世,却是当年愚昧落后的社会观念导致的。对同性恋者的无知和偏见,正是杀害图灵的幕后凶手。如今的英国以及世界上其它很多地方,已经从半个多世纪前的落后观念和政策中改变,走向了尊重、平等和反对歧视的现代社会。今天,人们在纪念图灵的同时,除了敬仰和感佩图灵为计算机科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之外,更应该懂得尊重和珍视每一个不同的人。正是每一个各自不同的善良的人,在以不同的方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假如图灵能够快乐的多活在世上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凭着他的才华智慧和探索精神,说不定,我们当今世界的计算机科学以及所有被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方方面面,都会更加向前推进。歧视和偏见,只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尊重和包容,才能带来社会的繁荣美好。这方面的思考,正是我们纪念图灵去世五十周年的意义所在。 作为个人,图灵是一个同性恋者。不论你在个人观念上是理解或不理解同性爱,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图灵是一个有深邃思想和敏锐智慧的人,图灵是一个勤奋工作和勇于探索的人,图灵是一个广受世人尊敬的人,图灵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对所有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表达敬意,包括其中的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包括阿兰-图林。 阿兰-图灵(Alan Turing,也被译作阿兰-图林)生平简介(部分资料参考自Andrew Hodges所著的图灵传记“Alan Turing: the Enigma”) 图灵奖,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获奖者的贡献必须是在计算机领域具有持久而重大的技术先进性的。大多数获奖者是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也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以上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公司赞助,奖金为100,000美元。 每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将要求提名人推荐本年度的图灵奖候选人,并附加一份200到500字的文章,说明被提名者为什么应获此奖。任何人都可成为提名人。美国计算机协会将组成评选委员会对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评审,并最终确定当年的获奖者。 截止至2005年,获此殊荣的华人仅有一位,他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田凤俊,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委员兼宁夏回族自治区协作组组长,宁夏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主要从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语语言测试、应用语言学、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主讲英语专业英语修辞学、毕业论文写作、英汉语对比研究及语言测试等课程。曾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自治区社科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以及学校等不同级别科研项目16项;2007年获学校教学名师。获自治区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7项;获自治区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获自治区级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级优秀教师、自治区“9·10奖章”。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高明泉,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语文》《唐宋诗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阅读与写作》等课程。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和唐宋诗词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宋词管窥》、《〈五七言杏村草稿〉注解》《唐诗管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发表随笔、散文、诗词计20余篇(首)。著作《宋词管窥》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宁夏高校优秀教材奖、宁夏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被固原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评为宁夏师范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009年评为宁夏区级高校教学名师。 王建全,现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逻辑学、人类与社会、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教育。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有4项成果入选建国60周年宁夏社科成果展;参编大学教材3部;主持自治区教育厅课题《贫困地区实施新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逻辑直观性立体化教学体系研究》等研究项目各1项;主要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师范学院各类课题研究8项。主要获奖有:自治区、宁夏师范学院各类学术文二、三等奖10次;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及成果一、二等奖各1次; 2001年获宁夏师范学院“三育人”“十佳教工”称号;2007年获宁夏“9.10”教育奖章;2008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2009年获宁夏师范学院首届优秀教师。主讲的《普通逻辑》2010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武淑莲,现任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西海固”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理论》、《美学》、《女性文学研究》等专业课程。曾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宁夏社会科学》、《陕西师大学报》、《宁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和《真水无香》两部。曾获固原市文学评论、宁夏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全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论著等奖项;主持完成区、校级科研项目多项;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2008、2009年教学名师、优秀教师; 2013年获宁夏教育厅社科管理先进个人奖。 朱进国,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固原市委会副主委。长期担任《儿童文学》、《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教学。先后在《名作欣赏》、《师范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四十余篇,约30多万字,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报刊辑要收入,二篇被人大资料全文复印。科研论文二次获教育部三等奖、优秀奖,一次获自治区教育厅一等奖。书法作品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参编中师选修教材、词典、小学语文课外辅导材料十余部,其中两部为副主编。主持申请完成院级科研项目二项。2007年获校级教学名师,2011年获固原市优秀教师,2012年获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徐安辉,现任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公关与礼仪》等课程,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宁夏师范学院及自治区重点学科。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先后在《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及《名作欣赏》、《当代文坛》、《文艺报》等发表论文及文学评论多篇。曾获宁夏第八次文学艺术奖文学理论与评论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奖、年度教师优秀论文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固原市文学评论奖等奖项。2009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张军,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先后担任《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数学》、《数学史》等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要担任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数学分析》教学工作及《数学分析》课程的考研辅导课的教学。2008年12月被宁夏师范学院评为教学名师。主持完成区、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先后在《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东北师大学报》、《宁夏师范学院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的《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数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07年度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2007学年度被固原市委、固原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刘立红,曾任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现任宁夏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宁夏化学化工会常务副理事长。目前担任化学教育专业的《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应用化学专业的《检测化学》及《检测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本人主持的《分析化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的精品课程。2008年至2010年被确定为校级分析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近些年来主持并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学校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 “三八红旗手”、自治区“9.10”奖章荣誉称号。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马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宁夏数学学会理事,宁夏电子与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主要讲授数值分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理论、离散数学、文献检索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技术、软件理论、计算数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区自然基金、宁夏高校科研项目6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工作特等奖、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2011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何志成,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先后担任《高等数学》、《解析几何》、《点集拓扑学》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广义Viatli不可测集的构造》等近20篇论文。主持的《高等数学》被评为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的“代数几何教学团队”被评为区级教学团队。2008年3月被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区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被中共宁夏师范学院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吴茂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宁夏地质工程学院特聘客座教授。主讲《化学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论》、《化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课程,《化学教学论》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来,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20多家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近百篇,出版《化学新课程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导论》、《走进化学探究室》、《教育实习导论》、《化学课外科技活动》、《粮食类食品加工技术》、《瓜果蔬菜加工技术》、《化学晚会》、《微量元素保健康》等专著9部。主持区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5项。曾获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著作《教育实习导论》曾获宁夏首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王得盛,音乐舞蹈系系主任、教授。主讲《和声学》、《配器》、《歌曲写作》、《曲式分析》、《合唱指挥》、《器乐合奏》等专业课程。 曾在《宁夏大学学报》、《乐府新声》、《广播歌选》、《大家》、《音乐天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区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在2010年宁夏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歌曲《黄河边的花儿手》2011年荣获西北五省歌曲创作比赛二等奖。2010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白思胜,政法学院教授,宁夏大学外聘地理学硕士生导师。主讲。。主编教材《自然科学概要十八讲》、《科学技术发展概要》(高等教育精品课规划教材)两部,撰写《楔块运动与中国地槽的海陆变迁》专著一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累计发表论文40篇。2010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张建国,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先后担任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摄像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发表《视觉教育技术中投影软件编制方法与技巧》、《Rex Edit在非线性编辑中的应用》等学术论文多篇。主编出版《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一部。主持完成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两项。获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次。2009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伏振兴,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长期以来,担任《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光光谱学、量子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等。在彩显高性能荧光粉的研发、离子能量转换和发光动力学等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4篇,6篇文章发表在SCI二区期刊。取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1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完成宁夏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宁夏高校科研项目、宁夏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各1项。曾获固原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优秀教师、“创先争优”教学岗位标兵、“科研先进个人”等。2012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马生仓,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英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宁夏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文化对比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讲授《综合英语》、《口译与听力》、《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高级英语》等课程。主持完成宁夏高教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两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副主编教材一部,发表的论文十余篇。曾获2011年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王正文,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宁夏师范学院“西北回族社会历史研究所”所长。长期担任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社会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学、社会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篇,主持国家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共2项,作为第二人参与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项,其中,《宁夏南部山区合作医疗盲点的实地考察——以泾源县泾河源镇为例》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西部基金项目立项。2012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主讲的《世界现代史》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张爱,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电工及实验》、《电路及实验》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先后在国内的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核心期刊4篇,其中一篇荣获全国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完成校级教学成果三项,并分别荣获二等教学成果奖,参与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三项,参与主持完成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一项。所任课程《电工学及实验》被宁夏师范学院评为本科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 魏金和,现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多年来担任《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参与区级科研项目8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两次,参与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主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一门,主持自治区级教改项目一项, 主持自治区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项目一项,主持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一个,主编教材两部。2007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009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郑海洋,计算机中心主任,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工作。主讲课程有《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门课程。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两次获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9月被固原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人员”称号,2007年4月区被宣传部、科技厅、科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主编专著一部、教材叁部,近年来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十多篇,2011年10月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稿源:宁夏师范学院官网 编稿:银川大学记者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是全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科技支撑单位和技术发展核心,是全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专业编图中心。
“973”项目启动会上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2009年承担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1项、地质调查工作内容1项,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973项目1项所属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4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项、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项目2项、国土资源大调查安排的科研项目1项、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6项、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专项2项。获批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喜获科技部立项并启动,所长石建省研究员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总经费4500万元。
所长兼党委副书记石建省(中)、副所长张发旺(右一)、副所长张永波(左一)
2009年,水环所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荣获首届全国地源热泵行业评选活动“2009年度系统地质勘察优秀企业”称号。全年科研人员发表SCI、EI检索论文3篇,各种科技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9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90篇,出版专著4部。
2009年科研成果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综合评价及专题研究: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为石建省研究员,主要成员包括张发旺、张翼龙、王贵玲、陈宗宇、张光辉、张永波、刘少玉等。项目阐明了我国北方平原(盆地)地下水系统的演化趋势;划分了该区地下水系统,对比了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地下水功能评价方法,首次建立了北方地区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完成了北方八大平原(盆地)的功能评价与区划。系统总结了北方各平原(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应用状况以及模型建立条件;建成了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地下水资源数据共享与动态评价平台,整合完成了北方八大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实体数据库,实现了动态评价服务。重新评价了我国北方各主要地下水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潜力,系统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开采程度的差异。
地下水动态评价平台
中国地下水系统划分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该项目为地质调查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为张兆吉,主要参加人员包括费宇红、钱永、李亚松、王昭、陈京生、张凤娥等。通过对地下水污染的调查、采样和测试技术的详尽研究,研制了采样设备,建立了有机污染分析测试体系,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通过对华北平原区14万km2开展的1:25万和对重点地下水污染区开展的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发现:不用任何处理直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I—Ⅲ类)占36.49%,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Ⅳ类)占24.25%,有39.26%的地下水(V类)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特点:①污染检出指标多、超标少;②多为点状污染,分布广,多集中在城市周边和重化工开发区及影响带范围内;③以浅层地下水污染为主。项目成果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野外现场测试水样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属于地质大调查项目,负责人为刘长礼研究员,参加人员有侯宏冰、张礼中、张云等。项目完成了浙江、云南、四川、甘肃等15省区196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了188个城市地质环境数据库,为177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汶川灾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地质依据。项目组查明152个城市地质灾害特征与发展趋势,为78个城市地质灾害防治、49个城市地下水保护与污染治理、13个城市地下热水开发利用、17个城市建筑地基适宜性利用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为75个城市论证了后备地下水资源208处,为17个城市未来垃圾的填埋处置初选了26个场地,编制了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图集、各类图件共2168张。
中国地质环境分区与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图
项目成果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孙继朝研究员,主要成员有荆继红、黄冠星、刘景涛、陈玺、张玉玺、王金翠、向小平等。项目探索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流程、技术方法、编图内容,完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编制了具有创新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系列图件。自主研发了定深取样设备并获得国家专利,创新性地提出了“层次阶梯”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为该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应用平台,也为我国其他类似地区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提供了经验和示范。计划项目和专题研究成果均被评审为优秀,这是我国首次完成的区域性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为王贵玲研究员,成员包括蔺文静、陈德华、刘志明、陈浩、张薇、杨会峰等。项目收集汇总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热井、温泉开发利用资料,修编了“中国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图”、“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图”等图件,编制了《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技术规程》,完成了《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及区划技术要求》及《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编图技术要求》的编制工作。开展了地热资源评价方法研究,提出了我国山区对流型和沉积盆地型地热可开采资源量计算方法,提出在全国进一步开展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的建议及工作部署。
中国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图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图
河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质调查项目,项目负责人为石建省研究员和张翼龙教授级高工,主要成员包括刘海坤、赵华、杨会峰、叶浩、陈宗宇、张永波等。2009年开展了河套平原1:10万第四纪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物探和钻探、测试分析、遥感解译等工作,对调查区内的土地利用、盐渍化、沙漠化及与地质环境相关的地方病状况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建立了野外包气带水盐运移试验场;对河套平原已建立地下水模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模思路,初步建立起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同时,还建立了河套平原区地下水同位素剖面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系统,为开展地下水循环演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内蒙古毕克齐镇利用RAS—24浅震仪探测水文地质结构
黄河流域基岩区侵蚀成因及预测预报: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项目,负责人为石建省研究员和叶浩研究员。主要完成人员包括程彦培、侯宏冰、石迎春、郭娇、吴利杰、王强恒等。主要研究内容是砒砂岩的侵蚀机理。项目经过3年研究表明,粉红色的砒砂岩抗侵蚀性相对最强,灰白—紫红色交错互层的砒砂岩抗侵蚀性相对最弱;利用“3S”技术,对砒砂岩沟边线的蚀退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砒砂岩的侵蚀不但与岩石的地层组合有关,而且与地表覆盖物的厚度和松散程度有关;提出在现有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上,应针对地表不同类型的覆盖沙进行重点治理,以减轻该地区岩土侵蚀的强度。
水岩作用模拟试验装置
污灌区水土污染自然衰减调查评价:该项目为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为张翠云研究员,项目组主要成员包括何泽、张胜、殷密英、李正红、马琳娜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建立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测高新技术。该技术由微生物DNA提取纯化、扩增、DGGE分析和测序等多个环节组成。目前利用该技术完成了28m深包气带土样和地下水样DNA提取纯化、扩增、DGGE分析和测序,取得了国内首批厚层包气带和地下水样微生物DNA数据,为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评价提供了依据。
污灌区地下水微生物 DNA提取纯化结果
典型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为王贵玲研究员,主要成员包括杨会峰、陈德华、陈浩、张薇、范琦、刘志明、蔺文静、梁继运等。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抽水试验和渗水试验)、水化学样品采集、同位素样品采集,工程测量等工作。查明了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精细刻画。详细研究了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对各种图件的表达内容和编制方法进行进一步地总结和优化,制定了1:5万水文地质调查的编图技术要求。
项目组进行水位测量
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调控研究:水环所与德国蒂宾根大学应用地质中心、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合作开展的项目,中方负责人是张发旺研究员,中方主要参加人员有陈立、张胜、赵红梅、侯新伟等。项目组历经3年多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利用采煤塌陷区深厚包气带作为接纳储蓄大气降水的关键技术;首次提出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为一定规模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起到了示范作用;利用德方提供的鲁尔矿区环境整治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优化了大柳塔矿区和铜川矿区的地质环境整治规划方案。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试验
如今这个天才已经成为了我国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为我国的科技发展默默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所有的家长全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就让孩子上许多课外辅导班,就连我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终于会了克隆技术,我便克隆了另一个我。 我来个“真亦假,假亦真”。 她提我上学(包括课外辅导班)门门满分。 她提我作家务,样样出色。 果然我变得优异、智慧,不负众望,成了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高才生”。大家眼中的“小才女”。可是当我接到鲜花和荣誉时,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我想了好久这件事:有了一个克隆的我,我自可以停下脚步,成为生活的局外人,倒有“笑看风云”的味道,不用付出就有收获,不用努力就能进步。没有悲伤,没有泪水,没有困难,没有逆境,可我却失去了欢笑,失去了成功后的快乐。我的生活不在完整。我想,如果她存在,那我的生命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决定自己重新回到世界,自己承受幸福和泪水,痛苦和欢乐克隆一个我早上,我去上学。打老远就听到鞭炮声,鞭炮声从学校附近向我跑来,穿过人群,钻入我的耳朵。跟鞭炮声一同钻入我的耳朵的还有一些喊叫声,我听不清楚,到了学校才发现学校对面新开了一家店。我走近一看,被那几个字吓了一大跳——克隆一个你。这年头怪事多,没准是真的。我刚走进去,就看见一个怪模怪样的机器人向我走来。机器人说:“先生你想克隆一个你,是吗?”我被这机器人吓了一大跳,因为它会说话,便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说话?”机器人说:“电脑程序,你可以叫我H,跟我来。”我便跟H来到小屋里,他要我闭上眼睛。不到五分钟,他要我睁眼。哇噻,跟我一模一样。我问:“多少钱?”“5毛。”H说。我掏出5毛付给H,然后领着另一个我去上学,而我,则去玩耍喽! 话说我自从有了另一个我,完全从作业中解放了,到吃饭的时候,我便回到家中吃饭。而另一个我,有点像机器人,每月只需提供他三斤汽油就成。一学期过后,另一个我帮我夺得了“三好学生”、“十佳少年”、“优秀小公民”等光荣证书、称号。正当我欢天喜地地摆弄着那些证书时,忽然闯进来两个警察,想扣押我的证书。我气呼呼地说:“你……你们凭什么扣我的证书。”“凭这个。”警察拿出了照片说,“你屡闯红灯我国《宪法》上有明文条例,我们有资格扣押你的证书。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我已猜出这是另一个我干的“好事”。 两天后,那两个警察又来了,又取出照片,上面都是另一个我偷窃时被摄像头拍下来的。警察冷冷地说:“罚款500元。”我随着自己的一声“啊”而昏倒在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方才醒来,交给警察500元后,就去找那家学校附近的店。不料,早已经人去楼空、逃之夭夭了,只留给我一盒磁带、一个仪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写着“庄庄收”。我把这些东西带回家,用录音机播放磁带。以下是磁带内容:庄庄很对不起,你知道吗?我是宙斯,500年前,既公元1055年,不幸被恶魔朱利丝施了巫术,成了机器人,只能使用三次法术。近来,我方才得到解救之法,我就不说了。至于“另一个我”,我给你的那仪器能了解到他的所在地,使他消失的唯一方法就是打开你家《冒险小虎队》的保险箱,使他永远呆在里面。再见了,庄庄。当播放出这一句话时,整个磁带都没声音了。我拼命找那本《冒险小虎队》,因为这是制服另一个我的关键,没有它,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因为另一个我,正在疯狂地干坏事,这样一来,我以及全世界人的命都将不保。 偏偏这时候,那两个该死的警察又来了,我以为他们又要罚款,拿出了500元,想给他们作为罚款金额。他们摇摇头说:“庄庄,你不知道吗?你犯的罪行已经不是金钱能解决的了,你明白吗?就是宙斯也难饶恕你的罪行,知道吗?”我迫不及待地说:“这一切不是我做的,是另一个我,这一些宙斯可以证明,因为另一个我是他创作的,唯一制服另一个我的方法就是找出在我家的那本《冒险小虎队》,里面有个保险箱,打开它,就行,明白?”一个警察说:“伙计,这似乎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如果宙斯真的说过,那还差不多。”“没错,伙计。”另一个说。我便播放那个磁带,可就是没有声音。那警察说:“庄庄,你编的故事的确精彩,我差点被你给蒙了。”“我没撒谎,我没撒谎……”虽然我努力争辩,但也毫无用处,于事无补。警察冷冷一笑说:“庄庄,看来你少说也得判个无期徒刑,你的余生恐怕要对着铁窗而过了。”我说:“对了,我有一个仪器,可以查出另一个我的下落,是宙斯给我的磁带旁边放着的。”警察一看,仪器显示另一个我在楼下,因为他们上级命令,能抓就抓,抓不起就杀,他们两人便开枪打另一个我,但另一个我被打中两枪仍安然无恙,就像打到空气一样。我想想说:“另一个我只有那个保险箱才能制服他。”警察跟我一起找那本《冒险小虎队》,可连个影也没找着。这一次,虽然证明了我的清白,但是同时知道了另一个我的厉害,这一点更使我害怕,如果他抢些枪支弹药来,绝对是小菜一叠,然后用枪杀人,我受天下人骂,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是小事,大家受害是大。由此推理,当务之急是打开保险箱,将另一个我,永久地将他关在里面,这样才能使天下众生脱离苦海,不再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之中。 一年之后,仪器上显示另一个我携带大量枪支向我们靠近。另一个我离我越来越近,那两个警察也在我身边。另一个我向我左右臂各开了一枪,他也跟我一样受伤,警察被吓呆了,呆若木鸡,这时贼心不死的另一个我向我大腿飞了一刀。在那一瞬间,一个人接住了刀,我以为是那两个警察,没想是一个帅小伙。那人说:“庄庄,是我H,你已经接受了艰难的考验,另一个我的真实身份我就告诉你吧他其实是你的影子。”“H,你怎么知道我想问什么。”“你忘了,我可是宙斯,明天我还你一个影子。”“你真是我的好哥们。”并跟另一个我告了别。过了好一段时间,我才明白这一切是为了解除我铁哥们的被朱利丝施的巫术。 “庄庄,起床了。”妈妈在叫我起床了,我方才醒来。我想:克隆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地方是好事,有的地方是坏事。
没有。自己写
公元 2000 年 8 月 16 日,英国政府宣布将允许以治疗研究为目的的人体胚胎克隆实验。消息传来,国际医学界立刻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击波。英国《独立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幅胚胎照片,称这个只有六天生命的胚胎预示 21 世纪国际医学界的未来。《独立报》对人体器官克隆意义的预言一点也不夸张。形象地说,人体胚胎克隆技术将像修理汽车那样,用克隆的人体部件“修复”、“修理”和“再造”人体病患和受伤的器官。这无疑将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和质的飞跃。根据英国科学家的乐观预测,该项技术将再造人的神经组织、心脏肌肉、骨骼组织、皮肤组织、血液细胞、骨节组织、肝脏组织、眼组织等。可以有效地治愈眼病、心脏病、心肌梗塞、传染性肝炎、肝硬化、癌症、骨髓病、帕金森症等许多困扰人类的疾病。 在英国,克隆人体胚胎的话题从最初的讨论到最后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两年的时间。自从克隆羊“多利”出世后,英国人类受孕与胚胎学管理局 1998 年 12 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提出,医疗性人体克隆问题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英国迟早要向这一人类医学的处女地进军。但克隆人体胚胎的设想从一开始就受到传统人士的抵制和反对,不少人认为这种胚胎克隆是亵渎神灵,侮辱生命,迟早会导致人制造人的疯狂举动。为了稳居世界生命科学的颠峰地位,英国政府还是下令组成以首席医学官员唐纳森为首的评估小组,评估英国治疗性克隆的可能性以及该问题在伦理上带来的激烈争论,并就人体克隆技术是否应该实施拿出一份有说服力的报告。唐纳森受命于英国政府,试图找出一种既能确保人体器官克隆技术的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又要确保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受影响的两全其美的方法。唐纳森在近日拿出的报告中提出了两条主要原则:一条是,应该允许目的在于增进了解人类疾病的人体器官克隆研究;另一条是,任何这类对人体胚胎克隆的研究都必须在严格的立法和限制之下进行。《报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们围绕人体克隆伦理问题的激烈争论。 英国科学家对复制人类胚胎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们认为,该技术给人类医学界带来的实际好处,将远远超过伦理学上的消极影响;英国科学家有道义上的责任来加速这项技术的研究。否则,英国将失去在生物科学上的世界领先地位。前不久,英国 100 多位著名科学家和诺贝尔获奖者联名在《泰晤士报》发表文章,呼吁英国政府尽快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给予科学家更大的自由。科学家的不断呼吁和压力使英国政府终于对人体胚胎克隆开了绿灯。 其实,英国不少政治家也对人体胚胎克隆情有独钟。他们知道,英国的传统工业已经无可避免地衰落了,但英国 10 年内已经重新崛起了许多新型的知识经济产业,特别在生命科学领域居于世界最前沿地位,如果英国不及时采取行动在这一领域大步迈进,自缚手脚,将有可能失去这些优势地位。而且分析家认为,全球器官移植的市场价值有 100 亿美元,未来英国一旦应用人体胚胎克隆技术将收入不菲。 尽管社会各界对英国政府的决定众说纷纭,科学家们还是认为,这是迈向新医学的关键一步。英国自由民主党科学发言人海瑞斯说:“这项决定是亲近生命的。一个 14 天的胚胎谈不上需要我们的尊重,而解除千万个癌症患者、帕金森症患者和需要器官移植者的病痛,挽救他们宝贵的生命才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最高尊重。”不过,英国政府的决定还是引发了激烈的伦理学争论。虽然 16 日英国政府在同意有限的人体胚胎克隆实验的同时,强调不可以克隆婴儿,并以严格的立法来约束科学家的研究行为,但克隆人类胚胎毕竟与克隆猪羊有性质上的不同,许多人认为这一决定是“危险的、可怕的”。对英国政府的决定,宗教组织和反堕胎组织立即表示强烈抗议。他们认为克隆人体胚胎无疑是克隆人类的最关键一步,迟早会导致“复制人”和“克隆人”的出现。英国《卫报》为此发表了社论,呼吁就是否允许克隆人体器官展开辩论。不少基督徒、神职人员和反堕胎成员表示,政府这一“人神共愤”的决定是对生命的进一步践踏。虽然科学家宣称用于克隆实验的人体胚胎不超过 14 天,没有心脏,不具备人类的生命特征,谈不上是对人类生命的所谓摧残。但愤怒的反对者还是盛怒难平,表示要发起抗议运动捍卫人类的尊严。 “克隆”一词是英文“ Clone ”的音译,而后者又是从希腊语“ klon ”衍生而来,原意是小树枝,引申意为无性繁殖。日常用语中常用“克隆”形容人具有相同的外貌或一样的行为。克隆在植物界是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但在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上则不然。动物繁殖一般须经过精子和卵子的受精作用,来自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各贡献一半到合子中,受精卵最终发育成完整个体。克隆,就是把供体遗传物质完整拷贝的过程。 1997 年英国报道成功进行绵羊的体细胞克隆,获得成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引发极为广泛的关注与争论。此后体细胞克隆纷纷在另几种动物上获得成功。事实上,“ dolly ”既非第一头克隆动物,也不是唯一的体细胞克隆动物。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动物克隆研究历史,并对克隆研究的未来 100 年进行预测: 1892 年,德国弗来堡的动物学家及比较解剖学家 AugustWeismann(1834-1914) 发表著名理论,认为受精卵含有形成个体的所有遗传决定,这些遗传决定随受精卵的分裂而逐渐减少。 1910 年,德国胚胎学家 HansAdolphEduardDriesch(1867-1941) 将处在 2 细胞期的海胆卵放在玻璃瓶中,剧烈摇晃,使得两个卵裂球相互分离。令人惊奇的是,两个分离的卵裂球分别发育为完整的胚胎。这说明至少在发育的早期,遗传决定并不按 Weismann 推测的那样会分裂。 1938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胚胎学家 HansSpemamm(1869-1941) 设想能将一个来自分化程度很高的细胞的核放入去核的卵中,并称之为“惊奇的实验”。这是动物克隆的最早设想。 1952 年,“惊奇的设想”在 14 年后变成“惊奇的现实”。美国费城癌研究所的科学家 RobertBriggs(1911-1983) 和 ThomasJ.King 将 Ranapipiens 的分化程度较高的囊胚细胞注入去核的卵中,重构胚可以卵裂并发育到蝌蚪 , 后来他们还证明经过变态变成幼蛙。 1966 年,英国 Gurdon 和 Uehlinger 将蝌蚪肠细胞核作供体成功地获得成年蛙。 1960 年代末,果蝇的克隆开始被研究。 1960 年代初鱼类核移植工作在由中国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最早开展。他将一种鱼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鱼的去核卵中。不同属甚至不同亚科的核质重组可产生能生育的成年鱼。与原种相比,属间杂种鱼表现生长速度快、蛋白含量高及低脂肪等特点,说明克隆技术可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优质鱼。 1983 年,美国 JamesMcGrath 和 DavorSolter 于引入细胞融合法,以小鼠受精卵为供体克隆小鼠。 1986 年,英国 SteenWilladsen 引入电融合,这种方法比传统的病毒或化学介导融合法更方便、安全。他用绵羊的 8 细胞胚胎作供体进行核移植,获得克隆羊。 1987 年,美国 JimM.Robl 等获得胚胎克隆牛。此后,胚胎细胞克隆动物。 1989 年美国获得胚胎克隆猪。 1991 年中国获得胚胎克隆山羊。 1997 年,留美学者孟励以 8 细胞胚胎作供体成功地克隆出两只猴,这是灵长类首次被克隆。 1999 年早期胚胎分割也获得克隆猴。由于猴与人类十分接近,由此引发对克隆人的种种议论更为热烈。 1997 年, Nature 发表 Wilmut 等人的克隆羊论文,来自 6 岁成年绵羊的乳腺上皮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重构胚发育最终生成克隆羊“ Dolly ”,“ Dolly ”容等该期封面。很少有一篇论文能引起如此广泛而深刻的议论,上至各国政要,下至一介平民;有人欢欣鼓舞,有人惊惧恐慌;有把它称作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有人说生物学世纪提前 3 年来临; 20 世纪 10 大科技成就榜上有名… 1997 年克隆羊“多利”给世界带来的冲击也许只需用一个词来形容:“爆炸”。 1998 年,美国夏威夷大学 T.Wakayama 等率先在雌性小鼠上进行了成年体细胞克隆。 1998 年,日本成功进行体细胞克隆牛。 1998 年,新西兰科学家从一头珍稀牛克隆后代。 1999 年,美国夏威夷大学从雄性小鼠尾尖取材,获得克隆雄鼠。 2000 年,杨向中博士领导的实验室在美国从体外培养 6-13 代的细胞克隆出 6 头公牛。 2000 年,美国从衰老细胞克隆出 6 头小牛。 2000 年,英国从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出 5 头猪。 2000 年,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 4 岁山羊耳上取细胞体外培养,克隆出 1 头山羊。 2001 年,体细胞克隆狗诞生。 2001 年,体细胞克隆兔诞生。 2002 年,体细胞克隆猫诞生。 2002 年,首例克隆人诞生。很快有数家实验室宣布也做成克隆人。克隆风暴再次刮起。 2003 年,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2004 年,体细胞克隆大鼠诞生。 2005 年,体细胞克隆马诞生。 2006 年,克隆大熊猫诞生。 2007 年,生产出的牛羊在奶中分泌贵重药品 - 乳腺反应器投入生产。动物乳房开始替代部分传统的制药工厂。建分厂只须进行克隆。 2008 年,克隆应用于器官移植。 2009 年,小鼠实现全程体外培养 - 人造子宫在日本做成。 2010 年,克隆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 受体卵母细胞实现人为制造。适合常见动物克隆的卵母细胞实现商品化,大大降低克隆生产成本,为濒危动物克隆开辟广泛前景。 2022 年,实现无卵克隆(又称植物式克隆),克隆动物变得像植物般地从单个体细胞生长出来。 2037 年,实现核重建。克隆动物实现数字化批量生产。 2055 年,生物技术使得人的生育与性爱分离。生育由变成社会产业,完全实行机械化生产,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 2061 年,机器人智能化。人类分为传统人、克隆人和机器人三大群体。传统人感到地位在剧烈下降。 2078 年,机器人当选某发达国家总统。 2098 年,发现外星人。 2099 年,时间概念模糊化。 2100 年,传统人举行全球游行,抗议机器人和克隆人对传统人的歧视。 英国很多知名的医学专家认为,尽管目前英国社会对克隆人还有很大保留意见,但克隆婴儿终将成为现实。八月下旬,由《独立报》对 32 位科学家进行的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科学家认为,如果技术和安全困难能够全部克服,那么 20 年之内将研制出克隆人。另外,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科学家表示,如果对人类胚胎细胞进行有限的克隆这一技术获得成功,那么目前禁止对成人进行克隆的法规,就有可能得到重新评审甚至修改。同时,还有超过 1/5 的科学家认为,就医学角度而言,克隆人类应该得到认可,因为这是唯一一种令不育夫妇生育出属于亲生婴儿的途径。 尽管克隆人类在英国和许多国家都被列为禁止活动,但不可避免的一种情况是总会有些人试图进行人类的克隆。一位来自伦敦一家妇产医院的研究人员甚至表示:“克隆人所需的技术和设备非常简单,而且廉价,因此无论政府是否同意克隆人,都会有人站出来从事这一活动,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 一些科学家表示,很难预测 20 年后社会将对克隆人持何种态度,但一些接受调查的科学家仍然认为,尽管他们预计克隆人不可避免,但就其本人而言,他们不愿看到这一天的来临。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克隆人需要承担很多不可预计的风险,这种风险至少在近期内远远超过克隆人带来的潜在利益,因此在短期之内不会有人试图进行这种试验。 英国爱丁堡的一组科学家 6 月 28 日宣布,他们掌握了一种新的技术,能够对大型哺乳动物进行精确的基因改造。英国《卫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它说,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只能在老鼠身上作实验。因为,老鼠的基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摆布。而对大型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的基因就很难“做手脚”。但是,科学家们现在将克隆技术同基因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改造一个成年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基因。这被称为基因瞄准技术。《卫报》说,从理论上讲,这种技术能够用来从有基因缺陷的父母身上取出细胞,经过对细胞内的基因进行改造后再将它们重新植入人体内,从而克隆出健康的下一代。 针对英国政府支持用于医疗目的克隆人体胚胎细胞的决定,德国对是否修改目前实施的胚胎保护法,是否允许医疗目的人体胚胎细胞克隆的争议重新引发。按 1990 年实施的德国胚胎保护法,德国严格禁止克隆人及人体胚胎的研究。德国联邦卫生部部长菲舍尔女士认为,目前用于医疗目的克隆人体胚胎细胞的理由并不充分,人们有必要仔细权衡利弊。德国议员韦伯说,英国政府支持医疗目的克隆人体胚胎细胞比克隆人更糟糕,因为这是把人作为零件来使用。联邦医务工作者协会主席霍普也认为,应用人体生命进行医疗是不负责任的,根据医学定义,人体胚胎就是人。 德国部分人士则反对目前的胚胎保护法,认为有必要修改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成员冯·伦内斯说, 1990 年通过的胚胎保护法仅涉及受精卵,并没涉及现在非受精卵的人体细胞克隆,因此,通过干细胞来培殖人体器官和组织是有可能的,这方面德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德国细胞及组织培殖协会主席克利泽教授也表示,应在国家严格监督下,允许少数研究中心从事医疗目的克隆人体胚胎细胞的研究。他认为这是迟早的事。作为科学决策机构的负责人之一,联邦教研部国务秘书卡滕胡申表示,德国在未经法律修改的情况下,不能允许医疗目的克隆人体胚胎细胞。他同时又表示,希望各界能对医疗目的克隆进行理性讨论,看是否能既利用人体干细胞而又不伤及生命或产生生命。看来,德国暂时不会像英国那样,放松对克隆人体胚胎细胞的限制。 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们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在小白鼠身上进行的所谓“治疗性克隆( newshoo )”技术试验。在这项试验中,科学家们运用的技术是“制造”出可以“收割”某种特殊细胞的胚胎,这一技术对治疗如阿耳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综合症等病症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据澳大利亚新闻媒体称,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伍尔德里奇博士说,尽管澳大利亚政府仍将禁止对人类进行克隆,但是治疗性克隆仍将是可能的。政府官员们昨日已同意将制订出禁止克隆人的一致性法令。但是伍尔德里奇博士声称人体组织的使用与设计上正在发生一场科学革命,澳大利亚研究机构为全体人民着想而继续在这一开拓性领域内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他同时认为应该保证这类活动在澳大利亚人民广泛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治疗性克隆技术使用克隆出来的人体胚胎获取完好的干细胞,并将其植入需要治疗的各种器官组织内。有科学认为伍尔德里奇将人体的复制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相区别开来是非常有意义的。治疗性克隆技术发展潜力巨大。如果澳议会不通过这样一个计划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目前,澳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委员会指导方针禁止进行这类克隆,而且许多宗教团体也认为这类行为是不道德的。一位叫汤提 - 菲利皮尼的天主教伦理学者说,他对政府禁止克隆人的命令表示拥护,他对政府使用“治疗性克隆”一词感到十分失望。 据日本共同社 5 月 18 日晚报道:日本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星期四说,一份由内阁提交的关于禁止克隆人的法案将在下一届国会上进行讨论。该委员会主席说,“我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对禁止克隆人类进行立法,但本届国会任期将要界满,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讨论这一问题,我们会在新的国会产生后,立即着手这一立法问题的讨论。”政府提交这一议案的日期是四月中旬,但由于民主党的反对,对议案的讨论还未开始。 根据这一法案,违法进行人类克隆或用人类基因与动物基因进行混合克隆的人将会受到最高五年的监禁和最高 500 万日元的罚款。如果立法通过,它将成为日本第一部限制在某一个具体的领域进行某项研究的法律。 我国在世界上领先进入原位干细胞器官复制应用领域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能治愈深Ⅱ度烧伤不留疤痕愈合,一直令世人震撼。但对其机理却无人知晓。如今,这一奥秘被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发明人徐荣祥教授所揭秘。他经过多年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全面系统地对深度烧伤进行探索、治疗和研究,发现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烧伤是通过皮肤原位干细胞皮肤器官再生复制过程实现的。这一重大发现,是人类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使人类干细胞研究提前进入了原位干细胞器官复制应用领域。 10 年前,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教授徐荣祥发明了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从而使烧伤病人可达到皮肤再生愈合,避免和减少了残疾。据徐教授最近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于北京召开的《中国烧伤皮肤再生医学成就》中外记者发布会上介绍,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是创伤外科领域创面治疗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因在同一个创面上,既存在着坏死的皮肤组织,又存在着间生态组织、成活组织等。按西方医学的保守疗法,认为不可能有某种药物既能排除坏死组织,又能改善间生组织及保护成活组织,促使残存组织再生。他们认为,在创面上创造一个生理的再生环境不可思议。所以西方医生则选择放弃对烧伤皮肤治疗的方法,而是采取将烧伤皮肤切除,使烧伤变为刀伤创面,然后再对刀伤创面进行植皮治疗,其治疗结果是疤痕累累,致残率高。而皮肤再生技术治疗深度烧伤是利用祖国医学“祛腐生肌”的哲学思想,按生态学的自然变化规律,利用仿生学原理,设计出了烧伤湿性医疗技术。该技术是由烧伤湿润暴露疗法的创面处理原则和专门配制的创面外用 ME � BO 膏组成。 MEBO 膏的功能既能保持创面的生理环境,又能无损伤性地液化排除坏死组织;既能控制细菌、毒素对创面的破坏,又是供给创面皮肤组织再生的细胞培养基;既能及时排除创面的代谢产物,又能及时供给创面必须的成分和创造出生理的再生环境,使西方医生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成为现实。因此,用此法治疗的烧伤病人包括深Ⅱ度烧伤不仅达到均无疤痕愈合,而且使烧伤总面积超过 90 %的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无残废成活率达 92 %。 人体干细胞是“万用细胞”,其研究是人类实现器官“克隆”的必须途径。但是目前世界上尚未见利用人体干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原位器官和组织复制的技术。我国烧伤科带头人徐荣祥教授及其所带领的研究人员,在中国医学和西方医学有双向思维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立了干细胞皮肤再生技术,于最近完成的皮肤再生机理的研究,即烧伤后可启动皮肤伤处原位活组织细胞再生为干细胞,而后调控其皮肤干细胞,转变成皮肤组织。这正是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和 ENO 膏可以使烧伤皮肤再生的核心所在。使干细胞在原位组织中直接转化为皮肤器官的成果,不仅实现了干细胞可以复制皮肤器官,而且实现了人类原位器官的复制,使人类由干细胞体外培植组织或器官移植治疗的前沿科学领域,直接跨入了人体原位干细胞培植器官这一更加前沿的科学领域。 1999 年 12 月美国《科学》杂志将人类干细胞的研究评为人类十大科学成就之榜首。国际上对干细胞研究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对干细胞分离后体外培植干细胞或组织阶段,在原位组织干细胞的直接器官培植的设计应用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徐荣祥教授的原位皮肤干细胞再生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干细胞研究已提前进入组织和器官的原位干细胞修复和复制阶段,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徐荣祥在会上还介绍说,皮肤原位干细胞器官修复和复制的研究,在皮肤美容更新、消化道粘膜修复及其他器官复制研究中将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他将继续进行对于皮肤干细胞器官复制的基因密码解析工作,计划在其基因密码解析后,按其规律实现其人类其他器官的原位修复和复制
Advanced Materials (844 article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165 articles)Analytical Chemistry (1636 article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206 articl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5228 articles)Astronomy & Astrophysics (1814 articles)Cancer Cell (100 articles)Cell (373 articles)Cell Host & Microbe (107 articles)Cell Metabolism (134 articles)Cell Stem Cell (96 articles)Chemical Communications (3444 articles)Chemical Science (528 articles)Current Biology (395 articles)Developmental Cell (205 articles)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536 articles)Ecology (323 articles)Ecology Letters (112 articles)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405 articles)Genes & Development (192 articles)Genome Research (193 articles)Geology (249 articles)Immunity (134 articles)Inorganic Chemistry (1520 article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4800 articles)Journal of Cell Biology (369 articles)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391 article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889 article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523 article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450 articles)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2006 article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533 articl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699 articles)Molecular Cell (286 articles)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583 articles)Nano Letters (1117 articles)Nature (809 articles)Nature Biotechnology (68 articles)Nature Cell Biology (107 articles)Nature Chemical Biology (119 articles)Nature Chemistry (125 articles)Nature Communications (2284 articles)Nature Genetics (191 articles)Nature Geoscience (141 articles)Nature Immunology (94 articles)Nature Materials (134 articles)Nature Medicine (123 articles)Nature Methods (139 articles)Nature Nanotechnology (121 articles)Nature Neuroscience (197 articles)Nature Photonics (113 articles)Nature Physics (116 articles)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133 articles)Neuron (344 articles)Organic Letters (1602 articles)PLOS Biology (157 articles)Physical Review A (237 articles)Physical Review B (785 articles)Physical Review D (146 articl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916 article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3560 article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818 articles)Science (755 article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854 article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683 articles)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177 articles)The EMBO Journal (153 article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654 articles)
可以。马理论与社会学是相通的,两者存在共变关系,值得研究。硕博论文的专业性、创新性、严谨性的要求要高的多。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可以发sci。SCI本质为一个引文库,全名为“科学引文索引”。简要地说,全世界有许多可以发表科学论文的期刊,但这些期刊良莠不齐,能够被SCI引文库收录进去的期刊,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靠谱的期刊。因此,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相比于非SCI期刊上发文,也就更具公信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可以发sci。SCI本质为一个引文库,全名为“科学引文索引”。简要地说,全世界有许多可以发表科学论文的期刊,但这些期刊良莠不齐,能够被SCI引文库收录进去的期刊,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靠谱的期刊。因此,在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相比于非SCI期刊上发文,也就更具公信力。
20%。目前一般对小论文的重复率要求不能高于20%或30%这两个数字,具体标准因杂志社而已。而大部分杂志社也是使用知网查重系统来检测论文的重复率。
一、论文题目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解的比较研究 二、论文选题依据 1.选题的来源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选题来源: 首先,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般是把形而上学放在与辩证法的比较中来理解。即:凡是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来看问题就是辩证法,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看问题就是形而上学。并由此得出,形而上学是荒谬和错误的结论。其实,我们对形而上学的这种大众化的理解,遮蔽着我们对形而上学本身的真正把握,而且极容易造成思想的各种混乱。因此有必要还形而上学以本来面目。而造成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不同理解,不知道形而上学的真正含义。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人们沿用的其实是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用法,把形而上学紧紧视为一种思维方式,把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对立起来。恩格斯在他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特别是自然辩证法中,把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当作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认为形而上学是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恩格斯写到:“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评价是,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极容易理解的,因为它是合乎常识的,然而,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恩格斯认为,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由此可见,在恩格斯看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凝固僵化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它的内部矛盾,而辩证法则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发展的动力归结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显然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把握不是局限在思维方式这一个角度,马克思在“体系、超越、反思”等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一词,并称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包罗万象的王国”。马克思认为黑格尔以及前人以各种方式来解决脱离或背离现实的纯抽象、纯客观以追溯整个世界的本源的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形而上学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其主题是对存在及人的本质性的一种超验的追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回避这一主题,而只是以新的方式来阐述这一主题。马克思在对社会存在的反思中,是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入手的,他认为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史。在对现实社会的超验性思考时,他也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状况入手的。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所以马克思理解的形而上学,应该是指那种反对以寻求“原因”的基本原理为目标的传统形而上学。它并不必然意味着形上之思的终结,而只是说传统哲学意识第一性或理论优先于实践的经典地位被取消,哲学已经转换了思维方式。让形而上学回归到服务现实世界正是马克思对形而上学和哲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其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一些文本中,也是提到了空间问题。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表面是地理意义上的空间,但是完全可以从中读出社会空间的含义,比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讲到了城乡对立,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讲社会空间的断裂。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讲到资产阶级的形成史,即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等方式进行的全球扩张,实质是这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也就是社会空间的再生产,它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在生产上接受这种资本的生产方式,而且要在文化、法律等方面接受这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最后,恩格斯特别关注了城市空间的规划以及工人阶级的居住空间问题。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历时21个月的考察,以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向我们再现了19世纪英国的主要工业城市的面貌。在《论住宅问题》中,他不仅指出了造成工人阶级居住空间的恶劣的根源,而且也提出了空间正义的问题。 理论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进行过不少讨论,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相关研究比较零散,多局限于特定视角和个别问题上,或者是更多的停留在国外空间理论思想的引介上,或者是缺少结合当代人类空间实践的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因此,本文将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一起进行梳理和讨论,使得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有一个整体的框架。 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从微观方面来讲,就是关于空间正义,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问题;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全球化的问题。那么,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住房问题,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房价的不断提升而导致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占有、使用等出现一些问题,那么恩格斯关于这方面的思想就可以给于我们以启发,而不至于走了老路、走了弯路。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与世界接轨,作为全球资本链条上关键的一环,我们该如何走下去。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清形势,真正做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资料收集情况(含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6)、李春敏:《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7)、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8)、孙江:《空间生产——从马克思到当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9)、童强:《空间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0)、张一兵:《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吴宁:《日常生活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13)、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大卫•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15)、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16)、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Blackwell publishing ,1991。 论文类: (17)、俞吾金:《马克思时空观新论》,《哲学研究》,1996年第3期。 (18)、胡大平《马克思主义与空间理论》,《哲学动态》,2011年第11期。 (19)、段进军、胡火金:《发展主义空间观的批判与空间观的转型》,《哲学动态》,2011年第11期。 (20)、刘怀玉:《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6期。 (21)、庄友刚:《空间生产范式的资本批判与中国马克思哲学创新论域》,《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22)、王金福:《“空间、空间生产”五问——对张之沧教授几个观点的质疑》,《学术月刊》,2012年1月 第44卷 1月号。 (23)、张之沧:《再论空间的生产、建构和创造——回应王金福教授的“质疑”》, 《学术月刊》,2012年1月 第44卷 1月号。 (24)、庄友刚:《西方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逻辑、问题与趋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6期。 (25)、陈忠:《城市启蒙与城市辩证法:再论城市哲学的建构》,《河北学刊》,2012年5月 第32卷 第3期。 (26)、吴细玲:《城市社会空间与人的解放》,《哲学动态》,2012年第4期。 (27)、董慧:《身体、城市及全球化:哈维对解放政治的空间构想》,《哲学研究》,2012年第4期。 (28)、赵海月、赫曦滢:《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辨识与建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3月 第52卷 第2期。 (29)、邹诗鹏:《空间转向的生存论阐释》,《哲学动态》,2012年第4期。 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基本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关注在不断提升,许多学者主持翻译了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著,撰写了以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为主题的论文,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相关研究比较零散,多局限于特定视角和个别问题上,缺乏整体的梳理和探讨。 首先,马克思关于社会空间的理论界定。国内学界的阐释路径一是将时空作为物质运动之存在形式的逻辑贯彻到底,强调社会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二是将马克思的社会空间观作为对纯粹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空间观的一种扬弃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在空间观上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实践使空间具有社会属性,并与价值、自由、社会革命这样的问题关联在一起。 其次,世界历史与全球空间生产。世界历史是马克思社会空间探讨的重要维度,学界对此进行了诸多探讨,任平等从资本视角入手,指出空间生产方式一直是从当年马克思到当代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马克思的空间视野中,资本不仅是一种历史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空间的生产方式,资本全球化使历史成为全球性的历史过程。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学界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庄友刚指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范畴内在地暗含着空间本身的生产这一内涵,因为社会生活本身的生产意味着社会生活空间的扩张,也就是社会生活空间的生产。刘怀玉认为,空间化问题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意义的独特视角,空间化问题研究弥补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空间角度的缺失,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根本途径。 最后,城市空间生产与空间剥夺。城市空间生产是马克思探讨社会空间又一重要维度。高鉴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空间的探讨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后者促进了新型城市的迅速增长,同时占据垄断地位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城市化国家,利用国际间的城乡差别和对立,控制和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剥削发展中国家。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研究不仅彰显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体系中,而且渗透于当代空间研究的其他理论派别,涉及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空间哲学等多个学科,这说明马克思在当代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中不但没有缺场,而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第一,对马克思社会空间观的重新思考。国外相关研究普遍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空间维度缺失的问题,列斐伏尔指出,空间不应只是充当一种辅助物或背景,恰恰相反,它本身就是主角;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核心是生产关系的生产,而生产关系的生产本身就是一种空间的生产。哈维也认为,马克思关注空间和地理的重要性,他敏锐的注意到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同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地理活动和策略交织在一起的。苏贾也认为,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渗透着清晰的地理学分析,比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涉及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的地理扩张问题。 第二,在对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思考基础之上提出的研究方法。列斐伏尔提出了“社会—空间—历史”三元辩证法,这是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将辩证法空间化的重要尝试,在此基础上,他从空间的社会属性出发,将空间区分为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与实际的空间,并以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与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将人类空间化历史概括为六个阶段。哈维提出了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理论主张,同时用“时空压缩”这一范畴阐发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新时空体验。苏贾区分了“空间”与“空间性”,认为后者是空间社会属性的真正表达,他在梳理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空间分析的几种不同理论倾向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社会—空间辩证法”,并为其设定了理论前提。 三、研究方案 1.论文提纲(主要研究内容)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 引言 空间与资本 (一)、关于空间 1、空间的概念 2、空间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二)、关于资本 1、资本的概念 2、资本的表现形式(物的形式及人格化的资本、一种关系、一种过程) 一、微观视域下的社会空间:资本主义工业城市 (一)、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及现代资本的形成 1、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形成(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繁荣和衰败。简单协作。机器的使用。工厂制度。工业城市形成。) 2、现代资本的形成(共同体尽头交换的出现。商人阶级的出现。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换。) (二)、工业城市:资本积累的重要载体 1、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空间(过剩人口的出现:失地农民、破产的家庭手工业者等。便利的交通条件:铁路、港口等。生产资料:资金的充裕、机器的使用等。) 2、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科学技术与资本的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机器的不断改良。) 3、活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点(城市空间的聚集效用。资本的空间集合能力。并存劳动。) (三)、空间正义:住宅问题 1、城市规划(工人住宅区的集中。商业街区的建立及原住民的拆迁。工人居住区域的不合理规划。疾病爆发、高死亡率等。) 2、居住环境(工人与资本家居住环境的对比:室内和室外、居住区周边的交通、卫生状况等。生活方面:购物、饮食、娱乐等。) (四)、城乡空间二元对立:资本发展的必然后果 1、城乡分离向城乡对立的转化(前资本主义时期城乡状况。现代资本的出现,工业城市的形成。乡村的附属地位确立。) 2、城乡对立的形成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乡村手工业者破产。城市的就业机会增加。对乡村资源的掠夺。乡村工厂:乡村城市化。) (五)、工业城市: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1、工人阶级的集中(居住区域的划分。不断涌入的农民。多地区、多民族的工人汇合。) 2、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觉醒(机器改进使得大批工人失业。由对机器的仇恨转向资本家。意识到自身的状况。) 3、工人革命运动的发源地(对生产资料的破坏。各种形式的罢工。有组织的革命运动,巴黎公社等。) 二、宏观视域下的社会空间:资本的全球化 (一)、全球空间的形成 1、资本的发展:区域空间的形成(新航线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对新空间的占领。资源的掠夺。原始积累。) 2、资本的扩张:生产关系的空间再生产(殖民地理论。) 3、资本的必然趋势:全球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过度积累。国内市场的饱和。开辟新市场的紧迫性。) (二)、全球空间的断裂 1、不平衡地理发展(客观地理环境。三个从属: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国际劳动分工的形成(工业国家为核心。农业国家为附属。农业服务于工业。) (三)、资本的全球空间再生产 1、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空间支配。资本再积累。转移过度积累。)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化(货币。交换。自由。平等。) (四)、资本全球化的意义 1、积极方面(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财富的积累。交往的普遍化。) 2、消极方面(生态的破坏。人的片面发展。) 3、资本主义的灭亡(多国胜利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对我国目前空间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二)、对当下人类空间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 2.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写作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的空间理论的两个视角的描述如何将逻辑与历史进行统一。 写作难点:除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空间理论进行阐述外,如何将当代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哈维等)的空间理论与其进行更好的融合,以凸显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写作创新点:本文对资本及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及扩张等置于空间视角,从而将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空间转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论述人类解放。 3.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论文写作的计划、进度安排 研究的思路:鉴于目前国内外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将主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为根本依据,并对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阅读以便补充。 研究方法:在查找与本文相关的书籍、各类期刊、学术报告等二手资料的基础之上,回归文本,忠于原著。 论文写作的计划、进度安排: (1)、20xx年3月至20xx年5月:收集资料并阅读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20xx年6月至20xx年10月:进一步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3)、20xx年11月至20xx年12月:反复研读修改初稿后,提交导师指导。 (4)、20xx年1月至20xx年2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定稿。 (5)、20xx年5月:进行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