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里根经济学论文发表ppt

发布时间:

里根经济学论文发表ppt

真正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dao ) 锲而不舍(qie ) 勋章(xūn ) 锤炼( chui) 阴霾(ma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ĭ ) 凝聚(ning ) 战栗(li ) 拓荒(tuo ) 弥补( mi ) 不朽(xiŭ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 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 ,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 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 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 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案: 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 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课后习题答案 (一)、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1、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这是作者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观点,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3、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三)略 拓展练习: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漂浮在高远的云雾间。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树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 你会透彻的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 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 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你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娇惯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的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信仰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 1、为下面句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在高远的云雾间。(漂浮 耸立) (2)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纵容 娇惯) (3)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下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你的下滑。 (挡住 遏制) (4)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大自然的逻 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相信 信仰 ) 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 ?“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 评价”? 参考答案 (二)1、(1)漂浮(2)娇惯(3)遏制(4)信仰 2、“物质的美”指的是“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精神的美”指的是精神上会得到净化,意志得到锻炼。 3、回归到自然中去,虽然会遭到失败的命运,但精神上的收获却是巨大的,所以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出示图片,(幻灯片2)教师解说:自古以来,人类就有飞天的梦想,经过漫长的探索,人类发明了飞机;但是,人类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而是将视线投向了更神秘的宇宙,并造出了航天飞机。在人类为自己的成就而万分欣喜的同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出示录象(幻灯片3,点击录象):师解说:1986.1.28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10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点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好点火升空,直飞苍穹,但航天飞机在升空72秒时,天空突然天空传来一声闷响,只见航天飞机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落大西洋。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消于无形。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当长烟在天际消散,悲痛却在人们的心中积聚起来。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题为《真正的英雄》的演讲(幻灯片4)。今天我们将跟随里根走进英雄的世界。 二、走进文本:(幻灯片5)10分钟 快速默读课文(6分钟),感知课文内容,找出你最敬佩的英雄人物,并说说理由。 出示幻灯片6。扫除字词障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英雄。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就是在这次意外中牺牲的七位英雄的遗照,这七位英雄分别是……。出示幻灯片7,请同学们对照课文 找出你最敬佩的英雄,并说说理由。 学生分别说出七位英雄的性格和品质。 机长迪克•司各比,不怕危险; 驾驶员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功; 宇航员朱蒂丝• 莱恩尼科,乐观(笑对工作,笑对人生); 罗纳德•麦克耐尔,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充满梦想,建树了难忘的业绩); 埃里森• 奥尼佐卡,有梦想,性格刚毅(性格刚毅); 格里高利•杰维斯,善于感激(不忘母校,为国争光); 女教师科里斯塔• 麦考利芙,勇敢,有探索精神(以勇敢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教师的荣誉)。出示幻灯片8,麦考利芙的遗照,简介她的事迹。从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这些英雄并不是神话和民间故事中具有特异功能英雄。其实他们只是一些身上具有闪光精神的活生生的平凡人。 出示幻灯片9,杨利伟的照片:知道他是谁吗?是啊,他是我国的飞天英雄,从2003年10.15成功起飞,到18日成功还回。他无愧是真正的飞天英雄。 于是有人有意见了。杨利伟可以成为英雄,而挑战者号上的宇航员怎么可以称为真正的英雄,他又没有飞天的壮举,只是在升天72秒后就爆炸了,他们不是真正的英雄。你们同意这一说法吗? 生反驳后,师说:是啊,他们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向宇宙进军的赞歌,他门的身上都有着人类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正如里根所说的那一句话呢?请同学们将他读出来。幻灯片10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生回答后,师总结并导入: 老师有一想法,将课文写英雄生活细节部分的文字改为:幻灯片11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担负着向天空进军的神圣使命,他们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国防和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幸以身殉职、为国捐躯,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损失。他们不愧是航天事业的忠诚卫士,是美国的真正英雄。他们的英名和功绩,美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好不好能?为什么?可从多角度去思考:里根所表达的情感、所说的内容、演讲的目的、听众的反应等方面思考。 生讨论后,师作结: 作者抓住英雄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一一展开深情回忆,因此,他的演讲才是真实感人的,平易近人的,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说明这些英雄其实也是一些活生生的平凡人。 说明里根对他们很熟悉。 出事幻灯片12上: 演讲词特点:以真情感动人,以精神鼓舞人。 现在旧请同学门模仿里根,用真挚的感情来选读6-12段,那位愿意站起来试试?好,这位就是我们班的真正英雄,大家给他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没有人吗?好,那你们就推荐一位代表读读吧!呐,这位同学是不负众望啊,给他来点掌声,奖励一下。) 生如读麦考利芙,师则解说:是啊,这些可爱而可敬的英雄他门的身上聚集了多少人的想象力,又凝聚了多少人的希望啊,可就在那么一瞬间,一切都消逝了,一切都不可挽回了。如果你是里跟总统,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文中集中体现悲痛心情的语段。指导朗读2、3、14段。你觉得哪些词语集中体现悲痛之情呢?好现在就请让我们满怀着悲痛之情来读着一段。(选一段,进行重点字词的选找,然后进行齐读) 如果你是里根总统你难道可以仅仅是沉溺于痛苦吗? 不是,因为他还须号召他的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请同学们找出表达这一意思的语段,指导朗读15、17、19、18段。 1、 女生选一段齐读,男生评议后,女生再齐读。 2、 男生选一段齐读,女生评议后,男生再齐读。 看着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老师不禁也想凑个热闹,也想读一段试试,那就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听老师有没有将这种激奋之情读出来好不好? 声如说不好,则请指出不足之处,在要求齐读。(就让我们一起将这一段读好把!) 生如说好,那就要求学生来点掌声鼓励一下。(真的很好吗?那就不要吝啬你门的掌声啊) 出示幻灯片12下: 感情:悲痛、奋进; 语气:低沉、激昂。 通过同学们刚才声情并茂的朗读,老师感觉到了,这些真正英雄身上的精神,里根所提倡的这种精神,已经飘扬过海,并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对于这些人类的精英,我们的心中定有千言万语要表达,现在正值清明时节,让我们为这些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献上一束花吧: 出示幻灯片13:5分钟 请选择我们要献的花,并倾诉你对英雄的款款深情。 我先说吧:我 要给英雄们献上水仙花,因为英雄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却作出了不平凡的壮举,就如水仙花一样,普通却不失高雅。 生讲后,师总结: 英雄们身上的这些探索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挑战号”虽已经化为碎片,但人类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先哲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愿因有了我们的担承,人类探索的脚步走得更远。 対吥起哈,侑冭茤废话,哬哬

1.饮水机效应(884字节) Watercooler_effect, Watercooler_Effect '''饮水机效应(Watercooler effect)''' == 什么是饮水机效应 == [[经济学]]中有一个有趣的理论叫做“'''饮水机效应'''”:指的是办公室里围绕着某个大众文化...的热门连续剧或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明星。这种[[群体]]关注的同质性,就此被成为饮水机效应。 经济学大师认为,一个重大的电视节目或者重大事件,它一旦占领了饮水机,就说明它占领了[[公众]]的注意力,占领了广告商,占领了经济效应的制高点。 {{stub}} [[Category:经济理论|Y]] 页面分类:小作品,经济理论 2.经济学模式(1,019字节) == 经济学模式概述 == 经济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这一分析模式认为购买者的[[购买决策]]作出是建立在一大堆理性的、而且清醒的经济计算基础上的,购买者追求的是最大[[边际效用]]。 == 经济学模式存在的假设条件 == (1)价格越低,商品销售量越大 (2)本品价格低,[[替代品]]越难销售 (3)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品销售看涨 (4)推销费用越高,[[销售量]]越大 == 经济学模式的积极效应及不足之处 == 1、'''积极作用''' 用经济学模式分析[[购买行为]],注重产品的价格和性能因素,强调的是[[消费者购买 页面分类:消费者研究工具 3.庇古效应(2,442字节) Pigou_Effect,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皮古效应 '''庇古效应(Pigou Effect)''' == 庇古效应的概述 == 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代提出。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增加-产出Y增加。 另外,经济学中的财富效应,最初是指庇古提出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即“庇古效应”。即庇古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当一国物价水平下降时),将...的变化影响[[均衡产出]]水平的,这种影响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凯恩斯效应。简单的说就是依靠政府行为从外部创造需求以推动经济增长。二战后,这个经济理论被罗斯福政府对付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很大的 页面分类:管理定律 4.顶尖效应(2,652字节) == 什么是顶尖效应 == 顶尖效应原本是生物学里的一个知识概念,而在经济学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这种效应。在经济学中,由于系统内个别效率较高的组织的出现,对其他效率较低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破坏或抑制的作用,我们把这种作用叫做“顶尖效应”。 由于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顶尖效应”是普遍存在的。“顶尖效应”是富国(地区)永远富裕、穷国(地区)永远贫穷的原因。由于“顶尖效应”的存在,[[自由贸易]]将迅速摧毁发展中国家尚处幼稚阶段的[[生产力]]——已经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将使发展中国家蒙受沉重的打击,永远无法取得发展。 == “顶尖效应”的危害 页面分类:国际贸易术语 5.滴漏理论(803字节) Trickle-down_effect, 渗漏效应, 滴漏效应, 涓滴理论, 利益均沾论, 渗漏理论, 涓滴效应, 涓流效应, Trickle-down_Effect 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也称作“涓滴理论”(Trickle-down theory,又译作利益均沾论、渗漏理论、滴漏理论)。 涓滴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 由此还有“涓滴经济学”(trickle down economics),常用来形容[[里根经济学]],因为里根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应该通过[[经济增长 页面分类:经济理论 6.税收收入效应(1,774字节)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西方[[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税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样,都是一种税收导向的经济行为,都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干扰,但收入效应毕竟增加了生产...指政府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使纳税人放弃这种经济活动而代之以另外一种经济活动的效应。这两种效应在税收活动中同时存在且方向相反,但并不会相互抵消,因为具体到[[微观经济]]活动中它们的效应大小会有所不同。 == 税收收入效应的作用 == 国家课税减少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纳税人的相对所得,从而影响其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正负影响。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 页面分类:小作品,税收效应 7.税收替代效应(2,540字节) 税收替代效应(subsititution_effects_of_taxation), Subsititution_effects_of_taxation '''税收替代效应(subsititution effects of taxation)''' == 什么是税收替代效应 == “[[税收收入效应]]”的对称。[[税收]]所引起的改变纳税人或负税人经济行为的机制。[[税收调节]]经济的重要理论之一。在[[经济学]]中,替代效应原来是指商品劳务[[相对价格]]的变化,对人们支出方向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税收的替代效应就是指征税结果对人们经济行为方向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作用。 国家课征某税影响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替代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的情况。 例如所得税[[累进税率]]的提高 页面分类:税收效应 8.同群效应(2,499字节) Peer_effect, Contagion, Neighborhood_effeets, Peer_group_effects ,其并非单独面对一个市场来做出自己的最优化决策,而是会受到周围同样地位人群的影响,从而使自身的行为和行为结果发生变化。 同群效应,一般被称为 “peer effects”,在一些[[经济学]]著作...,所有人处在一种平等关系里。 它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是扩充了经典经济理论,在考虑个体与市场之间的对应互动关系之外加人了 “同群者”的影响;而在现实层面,这项理论有着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因此引起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争论。 == 同群效应的例子 ==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Camhne Hoxby]]于2000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论文,通过以一个地区的河流数量为 页面分类:管理定律 9.边际效应(4,716字节) Marginal_effect, Marginal_Effect, 边际贡献, The_marginal_effect, 边际效益, 边际效应法, 边际效益法 '''边际效应(Marginal Effect),也称边际效益,有时也称边际贡献''' == 什么是边际效应 ==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应'''是指[[经济]]上在最小的成本的情况下达到...]]。 '''在会计学中边际效应'''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通常,边际贡献又称为“[[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等。 边际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经济学]]上的[[需求法则]]就是以此为依据,即:用户购买或使用商品数量越多,则其愿为单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为后购买的商品对其带来的效用降低了)。当然也有少数例外 页面分类:管理定律 10.搭便车者(1,042字节) 免费搭车者, Free_riders, Free_Riders 付费,而希望坐享他人提供公共产品。由于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这类产品只要有人提供了,则其效应所及范围内,人们都是天然能够消费的而不管它是否为其消费提供了[[成本费用]]。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相关条目== *[[搭便车问题]] *[[灯塔效应]] *[[灯塔经济学... '''搭便车者((Free Riders),也称“免费搭车者”''' ==什么是搭便车者== 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 页面分类:公共管理,小作品 11.回荡效应(1,753字节) == 什么是回荡效应 == '''回荡效应'''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贡纳尔·缪尔达尔提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本意是指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对另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效应,比如[[资本]]、[[技术]]等要素从增长缓慢的地区流向增长迅速的地区,污染严重的项目由先进地区转移到落后地区。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回荡效应,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穷国输入大量[[工业品]],而本国由于缺乏[[竞争力]]造成的工业人口被迫向农业部门转移,[[城市经济]]得不到发展,大众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 回荡效应的注意事项 == 为避免回荡效应,这就需要 页面分类:国际贸易术语 12.循环增长理论(1,610字节) [[哈罗德]]的《动态经济学导论》和[[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哈罗德与希克斯在该问题上虽然观点一致,但在二律背反理论和时滞理论上,二人存在极大差异。 (3)认为增长的因素自发地产生于经济循环的过程中。如[[杜森贝里]]根据《[[棘轮效应]]》提出的在经济循环学中基础消费水平有不断上升趋势的理论。 (4)认为经济循环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其代表学说为[[熊彼特]]的...== 循环增长理论概述 == 循环增长理论:论述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当中,经济循环与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趋势之间关系的种种学说。 主要包括: (1)将经济循环与[[经济增长 页面分类:经济增长理论 13.灯塔效应(3,644字节) Lighthouse_effect, Lighthouse_Effect, 免费搭乘效应, “灯塔”效应 {{管理定律}} '''灯塔效应(Lighthouse effect)''' == 什么是灯塔效应 == [[私有商品]]都可以在市场交换,并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但[[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也没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因此[[消费者]]都不愿意一个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费用而让别人都来消费。[[西方经济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灯塔效应” 天文学中的灯塔效应:由于脉冲星...车]]”,灯塔效应是资源合理配置,符合经济学原则。 *“[[免费搭车]]”应属于[[不当得利]],违背法律基本。 == 灯塔效应在管理学的应用 == 半个多世纪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 页面分类:管理定律 14.劣质商品(2,530字节) Inferior_good, 劣质物品, 伪劣商品, 劣等物品 '''劣质商品(Inferior good)''' == 什么是劣质商品 == 在经济学上指, 其[[收入效应]]使得实际收人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商品]]。简单地说就是当一个人的实质收入增加后, 将购买更少该物品,以较佳的代替品取代。例子有:长途汽车(相对飞机);快餐食品(相对餐厅)。 在日常用语中,劣质商品亦指质量有问题的货品。 == 劣质商品的经济理论 == 根据[[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购买一件物品的数量可以增加、减少或不变。在图中,物品Y是正常物品。因为当收入从[[预算线]]BC1升至BC2,Y的购买量由Y1上升至Y2。而物品X则是劣质商品。因为 页面分类:质量术语 15.资产组合效应(2,632字节) Portfolio_effect, Portfolio_Effect, 证券组合投资效应 [[边际收益]]也重新相等。 关于资产组合效应,各经济学流派观点比较接近不同之处在于:[[凯恩斯学派]]强调[[利率]]变动在整个调整过程中的作用,而[[货币学派]]则强调价格变动的决定性作用...'''资产组合效应(portfolio effect)''' == 资产组合效应概述 == 资产组合效应是货币存量的增减,引起[[资产结构]]重新组合,进而导致经济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作用。是阐释[[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传导机制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关键环节。 资产是具有[[交换价值]]的实体,分为[[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两类。前者包括[[货币]]、[[债券]]和[[股票]]等 页面分类:金融理论 16.网络效应(3,987字节) Network_Effects, 网络外部性, Network_externality, 需求方规模经济, 需求方的范围经济, Network_Externality, Network_effects '''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s)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 == 什么是网络效应 == “网络效应”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网络外部性”;根据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Oz Shy]])在《网络产业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中提出的定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在这个专业领域里,《网络产业经济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经济学教材,一般在研究生阶段研读。 网络效应也称网络外部性或需求方规模经济 页面分类:经济术语 17.经济学(16,530字节) 经济学科, Economics, 经济学学科 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外部效应]] *[[圣彼得堡矛盾]]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经济术语|J]]...{{Catpage|经济百科}}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英语Economics是由希腊文οἶκος...]](household management)或是政府的[[管理]]。 ==经济学的起源==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 页面分类:经济术语 18.威克塞尔效应(2,394字节) 维克塞尔效应 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很早就曾意识到[[利率]](r)的变动对资本价值(K)所产生的影响。威克塞尔在1893年的著作《价值、资本与租金》中就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的“威克塞尔效应”——即利率变动会对资本价值产生影响,后来在《国民经济学讲义》又有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都局限在“负的威克塞尔效应”上。后来威克塞尔在他的学生古斯塔夫·阿克曼(Gustaf Akerman)1923年的《实际资本与利息》一书中发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即“正的威克塞尔效应”。 == 威克塞尔效应的理论内容 == 威克塞尔效应说明了利率变动会对资本价值的影响。在没有联合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的经济中,若侧重于两种 页面分类:管理定律 19.凯恩斯效应(1,934字节) Keynes_Effect, Keynes_effect '''凯恩斯效应(Keynes Effect)''' == 凯恩斯效应概述 == 凯恩斯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它描写价格变化对整个商品需求的影响,即[[价格水平]]P下降-实际货币供应(M/P)增加-利率r下降-支出(投资)I增加-产出Y增加。 在[[IS-LM模型]]中价格不是整个经济[[商品]]需求的决定量,因此价格变化对于商品需求没有直接的...,因为[[商品]]供应相对商品需求反应,整个经济中的平衡收入的降低。 由此可见价格变化与利率变化的作用一样。 == 特殊情况 == 假如[[私人投资]]完全与利率变化脱节的话凯恩斯效应无效 页面分类:凯恩斯,经济术语 20.吉芬反论(3,370字节) Giffen's_paradox, Giffen_paradox, Giffen_Paradox, 吉芬难题, 吉芬之谜, Giffen`s_paradox, Giffen’s_paradox 足以抵消收人效应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需求定律]]对经济学十分重要,因为它简单而拥有强大解释行为的能力,且该定律约束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可是,[[吉芬物品]]的出现,使需求定律出现问题...定理一直有效。但是,在少数特定情况下,某些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作用要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正是如此,经济学中将商品分为[[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两大类,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而...逻辑上否决了需求定律,但[[需求定律]]对经济学十分重要,因此,很多经济学者用尽辨法尝试挽救这定律。 == 吉芬之谜(吉芬反论) == 在[[经济学]]中,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

名人姓名:罗纳德·里根 名人职称:演员,官员 美国第40位总统(1981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 姓名:罗纳德·里根 绰号:"Gipper";"伟大的通信员" 出生:1911年2月6日,坦皮科,伊利诺伊州 父亲:约翰·爱德华·里根 母亲:Nelle威尔逊·里根 夫人:简·怀曼(1914-),于1940年6月25日结婚,(在1948离婚); 南茜·戴维斯(1923-),1952年3月1日结婚 孩子:莫林·伊丽莎白·里根(1941-); 迈克尔·爱德华·里根(采用)(1945-); 帕特丽霞·安·里根(1952-); 罗纳德·普雷斯科特·里根(1958-) 宗教:基督教 教育:毕业于尤里卡学院(1932) 职业:演员,官员 政党:共和党 其他政府位置: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6-74 总统年薪:200,000美元/年+50,000美元花费账户 两届任职将满之际,罗纳德·里根满意地回顾自己的革新计划——“里根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振兴美国国民精神,减少他们对政府的依赖。里根自感已实现他1980年的竞选宣言:重振美国“进步发展和乐观”的自信呼声。 1911年2月6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坦皮科镇(父亲约翰,里根,母亲丽娜·里根),中学就读于附近的迪克森镇,然后半工半读完成在尤里卡学院的大学课程。他学习经济学和社会学,参加校足球队比赛和校剧社的演出。毕业后,里根成为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1937年的一次试镜使他在好莱坞赢得了一份演出合同。进入好莱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当电影和电视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在空军服役。退伍后重返好莱坞,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共参加了53部电影的演出。 罗纳德·里根与第一位妻子,女演员简·怀曼,生有2个孩子:莫琳和麦克尔。1952年,他与女演员南希·戴维斯结婚,又育两子:帕特里夏·安和罗纳德·皮斯考。 1947年至1952年和1959年至1960年先后两次任电影演员协会主席。1949年当选为电影业委员会主席。 作为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里根开始卷人电影业中的一些敏感争端中。他的政治观点也逐步由自由转为保守。作为一位电视主持人,里根常在国内巡回演出,逐渐成为保守党的代言人。1966年,他以领先票数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70年再次当选。 1968年和1976年两次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均未成功。1969年被选为共和党州长协会主席。 1980年里根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他选择前德克萨斯国会议员、联合国大使乔治·布什作为他的竞选搭档。当时,选举人深受通货膨胀的折磨,另有数名美国人在伊朗被作为人质扣押了一年。所有这些最终使之前的民主党政府落败,共和党在选举中获胜。里根以489票对49票击败吉米·卡特,当选总统。 1981年1月20日,里根上台,仅69天后,他就被一名行刺者射伤,不过很快恢复,开始工作。此次危险事件中,里根所表现出的风度和机智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 里根巧妙地应付国会。使其通过了一系列法令,以此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加强国防。他还着手进行削减政府开支和减税方案,国防开支造成赤字时也不偏离这个原则。里根推行一项经济复兴计划,主张缩减政府规模和权力,减少税收,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削减社会福利。他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里根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先后举行4次首脑会谈和会晤,并于1987年12月8日签署了彻底销毁和禁止两国中程导弹条约。 1984年美国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使里根和布什以前所未有的选票赢得了第二任。他们的胜利使得民主党竞选人沃尔特·蒙代尔和杰拉尔丁·费拉罗被“拒之门外”。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是中美两国建交后首位在任时访华的美国总统。 1986年里根成功地进行了税收法典的改革,扫除了许多克扣制度——免除了数百万低收人者的税赋,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 1989年1月里根辞职。 1993年里根获总统自由勋章。 1994年11月5日,里根向公众宣布,他患了老年痴呆症。 罗纳德.里根---寿命最长的美国总统 二、三月份,年迈的美国卸任总统罗纳德.里根会迎来两件喜事。一件是他在二月六号满九十一岁、成为美国寿命最长久的美国总统;另一件是三月四号他和妻子南茜结婚五十周年的金婚纪念。 对前美国总统里根来说,今年满九十一岁的生日,特别有意义。随着这个日子的来临,他就成为美国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最长寿的总统。 在此之前,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一直居于美国历史上长寿总统名单的首位,亚当斯是以九十岁零八个月的年纪辞世的。 目前在世的美国卸任总统,除了里根之外,还有福特、卡特、老布什以及克林顿。当然,从年纪上说,这几位卸任总统和里根总统相比都还是小兄弟。其中,克林顿才五十几岁,与里根相比更是相差了一、两代。 里根自1989年完成两届总统任期后已经功成身退了。他后来得了老年痴呆症,从1994年起就深居简出,不大参与公开活动,一些重要的场合都由夫人南茜代为出席。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南茜就曾代表里根发表讲话,其真挚动情的话语博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人们不禁为患病的里根总统洒下同情的泪水。关于里根总统病情的发展,里根家人并不向外界发表,但是人们从一般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是可以相像得到的。 对于里根总统政绩的评价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也有涨有落。有人说:正是因为里根总统与前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才有了冷战的结束,以及今天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因而里根是当之无愧的美国英雄。但是也有人说,正是因为里根总统当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有了后来美国庞大的赤字。历史学家们说,关于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是会有不同结论的,但是像对里根总统的评价这样大起大落也是少见的。 不管怎么说,从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务,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美国政府对里根总统的尊敬的。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机场就被命名为罗纳德.里根机场;政府大楼,美国海军军舰也有用里根的名字命名的,这样的事情在美国代表着崇高的荣誉。今年的二月六号,在里根总统迎来他的九十一岁生日之际,随着数千张来自美国及世界各地的生日贺卡以及其他一些庆祝活动,美国总统布什也送给了里根总统一份生日厚礼。那就是:他签署了一项法案,把里根总统青少年时代居住过的一所房子列为美国联邦历史纪念场所,由联邦政府出资维护。这所房子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迪克森市,里根在二十年代上半期他九岁到十二岁期间在那里生活过。 罗纳德.里根出生于1911年,虽然他出生在伊利诺伊州,但是由于他成年以后的生活和事业都是在加利福尼亚州,所以他一直都把自己看作是加州人。里根的父亲是鞋店售货员。由于家境困难,里根是靠着奖学金和半工半读读完大学的。 大学毕业以后,里根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中西部的爱奥华州作电台播音员,解说体育节目是他的专长。 1937年,里根正式进入演艺界,在电影里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 1940年,里根二十九岁时第一次结婚,太太叫珍尼.怀曼,也是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里根参加美军,拍摄了一些鼓舞士气的影片。战后,由于太太珍尼.怀曼越演越红,里根的演艺事业却有些停滞不前,珍尼.怀曼和里根离了婚。那时,里根也开始参与政治,成了演员工会主席。 1952年,里根第二次结婚。这位妻子,也就是相伴到如今已经有五十年之久的南茜。 1967年,里根的政治生涯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当选为加州州长。1970年,里根当选连任。之后,里根曾寻求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但是没有成功。然而,1980年,里根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成为美国总统。1984年他当选连任。

以下这些。

1.SpaceX公司在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2.中国“墨子号”提前完成三大科学目标

3.卡西尼号探测器撞击土星结束探测使命

4.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

5.美国成功重启已休眠37年的“旅行者1号”推力器

6.日本完成“准天顶”系统初始运行能力部署

7.欧洲主导、多国参与的QB50项目卫星成功发射

8.印度成功进行一箭104星发射创世界纪录

9.美俄联手开启“深空门户”月球轨道空间站项目

10.美军X-37B空天飞机创在轨飞行新纪录

里根经济学论文发表

西方经济学20世纪百年发展历程回眸 一、国家与市场:一条永恒的主线 可以说,早在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之初,就已经出现主张国家干预与主张自由放任两大思潮之间的分歧与论战。 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线依然还是紧紧围绕着这个既古老但又永新的主线而展开的,所不同的仅仅在于,双方各自的学派更繁杂了,争论的范围与内容更泛化了,两种思潮此消彼长,兴衰交替的周期或被政府御用的周期更缩短了。 1、战前关于国家与市场的论争及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在19世纪末,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 “看不见的手”的自由放任理念,认为,在竞争环境中,通过市场的力量,个人的最大化行为会转化为一种最优化的社会状态;这个传统后来构成经济学家偏爱“自由放任”的一种比喻,并最终演变成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的 “生产自动创造需求” 的萨伊定律。 当历史刚刚踏入20世纪门槛的时候,经济学家们逐渐看到,在现实世界中,市场机制并非万无一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伴随着失业等不良经济现象时有发生。以凡勃伦、康芒斯等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主张国家调节和仲裁劳资矛盾、反对自由放任政策;马歇尔的门徒庇古创立了福利经济学,虽然总体上讲他仍然排斥政府干涉经济生活,但对自由放任的理想主义也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认为国家应出面校正生产外部性以防止出现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相背离的现象发生。以缪尔达尔、林达尔、伦德堡、俄林和林德贝克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瑞典学派在1929-33年大危机中逐渐成熟起来,他们秉承该学派的理论先驱威克塞尔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传统,以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半个世纪的实践经验为其佐证与支持,运用宏观动态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比较系统地“混合经济理论”,在20世纪西方经济学中独树一帜,魅力无穷。 如果说上述对古典经济学自由市场学说提出质疑、抨击的众多西方经济学家只是对其进行的“局部革命”的话,那么,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通论》则是对其进行的一次全面的反动和彻底的批判。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地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凯恩斯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就在于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提供了一整套经济学的证明,这是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任何经济学都根本做不到的。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建议后来通过其信徒们的努力广泛地被西方国家政府作为其经济政策的行动指南,总需求水平这一概念的重要性被广泛接受。如果说在此之前象美国“新政”这类反危机的政策只是一种临时应急的措施,还谈不上明确地以一种经济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话,那么,从此以后,以维持充分就业水平为目标的宏观管理就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的常规政策。凯恩斯主义影响了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走势,使西方正统经济学说的理论核心以此作为一个崭新的转折点,“凯恩斯时代”由此正式开始,凯恩斯本人成为“战后繁荣之父”;与此同时,古典经济学自由市场体制论退出了正统经济学的统治地位。 2、战后以来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的论争 20世纪60-70年代是西方经济学最繁荣的时期,“在野”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新保守主义的旗帜下休养生息,重整旗鼓,在70年代凯恩主义陷入危机时东山再起;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等,学派林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它们或昙花一现,各领风骚,或孤芳自赏,独树一帜;它们或是自诩为“嫡传”的凯恩斯主义者,或公开声明是凯恩斯主义的叛逆者。概而要之,芝加哥学派所主张的是全面维护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历史传统和全面恢复“自由放任”的理论纲领,倡导的是对新古典的回归和凯恩斯经济干预主义的抗衡,坚持的是哈耶克为代表的经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经济学体系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根本原则。20世纪下半叶,诸多自由主义学派来势凶猛,“是市场还是国家”的争论再次白热化,使20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西方经济学进入了“战国时代”,曾几何时登上美国“正统”经济学的宝座和成为英国的“御用”经济学,“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应运而生,并曾经喧宾夺主,如日中天,占有一席之地,影响了一代经济学者,对“主流” 的自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使得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是如此地璀璨夺目,流光溢彩,以致于在我们回眸其百年发展史的时候,不得不对足以构成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劲敌甚至动摇其“正统”地位的现代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予以专门论述。 现代货币主义即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弗里德曼,他被誉为是战后至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甚至被经济学界誉为泰斗。弗里德曼从“个人主义”的微观经济结构入手,在“永久收入”的理论基础之上恢复了货币在宏观经济结构中的关键地位,以此提出了与凯恩斯干预主义相抗衡的自由主义论点,认为,在国家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行情动荡远远低于干预时的程度;国家的真正作用不在于短期内影响市场,而首先应保证货币总量能定期和有规律地增加。这是因为,第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管理和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在凯恩斯那里,由于人们的欲望已经得到满足,所以,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呈递减趋势,而储蓄则呈递增趋势,这样,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抵消个人消费的减少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弗里德曼驳斥了凯恩斯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认为人们的欲望原有的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随即产生,是永无止境的,扩张性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数量则应是货币政策的惟一最佳选择,即根据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制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弗氏认为,1929-33年大危机中约有1万家美国银行倒闭破产,造成美国国内货币供给量下降了1/3。如果美联储能在这次大危机中发挥作用,那么那场大危机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最多也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经济衰退。第二,关于“自然失业率”。凯恩斯主义认为,高就业水平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保证,即要想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就业。弗里德曼认为这是一种模糊甚至错误的想法,认为,高就业水平恰恰可以被认为是没有最好地利用社会资源的一个标志:为了社会生产而牺牲了对闲暇的享受,而前者的价值要远远小于后者的价值,这样,通货膨胀政策就会使人民产生错觉,“强迫”人民认为他们的实际工资高于这些工资的实际价值。第三,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既然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常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那么,自然失业率就是一种经济条件,这样,货币就是具有“中立”的性质,人们就很难通过改变通胀率来改变自然失业率即改变经济条件。在短期内也许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但长期内,这种关系会消失,即就业水平与通胀率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要把失业率减少到“自然率”以下,那么通胀率就会非常之高,代价也会非常之大。弗氏指出,在1960-70年代,美国政府因为要达到全民就业的目标,结果使国内通胀率从1960年的1%上升到1979年的13% 。 凯恩斯主义者与货币主义者之间爆发的这场旷日持久的“血腥之争”(the bloody debate)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70年代结束。他们相互指责攻击,甚至竭尽嘲讽辱骂之能事。例如,在60年代末的一次研讨会上,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索罗在评论弗氏的一篇论文时嘲讽道:“米尔顿和我之间的另一个区别在于,任何事情都使米尔顿想起货币供应;那好,任何事情也使我想起了性,但我可不把它写进我的论文中去” 。再如,凯恩斯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中是这样嘲笑货币的作用的:“有的人似乎在暗示······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增加产出提高收入。但这就象买一根粗腰带来试图变胖一样。在当今美国,你的腰带对于你的肚子来说确实太长了” 。 现代货币主义在整个80年代几乎被英国撒切尔政府全盘接受,成为撒切尔主义的理论基础。撒切尔主义认为,以往的“教训是,政府不应试图‘人为地’保持充分就业,而应允许市场力量来决定‘自然’的就业水平。而且,对付通货膨胀的货币主义方法意味着以失业必然上升为条件而对经济进行挤压(通货紧缩)。这样,至少在短期内,失业基本上变成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的方法之一。”撒切尔的通货紧缩政策导致失业率一路攀升:50-60年代,失业率只有1-2%左右,而撒切尔1979年上台时为4.5%,1981年猛增至9.1%,1985年高达13%。货币主义与撒切尔主义使英国告别充分就业,社会福利政策开始大规模收缩与私有化。 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与其说反对干预主义不如说他只希望政府只对货币供给进行干预,但本质上讲,对货币供应量的干预也是最大的干预。 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来自供给学派的严峻挑战。供给学派的显著特征如同它们名字一样,特别强调“供给”。6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以拉弗尔、费尔德斯坦和蒙德尔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全盘否定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的需求管理这个核心命题,认为它是导致产生“滞胀”的根本原因,因为,增长与刺激需求将导致货币供给数量的增长,由此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认为鼓励刺激需求无疑等于抑制储蓄,从而导致了投资率和劳动率的下降,进而降低了积累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供给学派主张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精神,尤其是恢复萨伊定律,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国家干预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供给管理”,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应该影响供给而不是影响需求,以促进私人储蓄和投资;为此,南加州大学阿瑟·拉弗教授在一次鸡尾酒会的餐巾纸上画的一条旨在降低税率的曲线即所谓“拉弗曲线”便成了白宫的“药方”。这个“降税”的药方是基于3个理论假设:第一,认为税收量不一定与边际税率呈同方向变化,在达到某一点时则会朝相反方向变化;第二,降低边际税率将鼓励人们用劳动代替休闲;第三,高税收还将造成低投资率,使投资减少,资本存量降低,因此,降低边际税率将鼓励投资和生产。 供给学派在学术上建树不多,在理论上缺乏体系的完整性,所以,它仅是解决“滞胀”的一种对策而已;虽然一贯自诩反对凯恩斯的干预主义,标榜自己为自由放任主义,但是,就“干预”的本质来讲,强调“供给管理”反对“需求管理”、国家干预供给与干预需求岂不是“半斤八两”?供给学派之所以一度得势,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怪圈和凯恩斯主义失灵的大背景下被里根政府所采纳:因一时所需而一举成名。 二、主流经济学的三次革命 20世纪主流经济学的三次革命性理论突破为20世纪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辅平了道路,从而形成了今天任何一个西方经济学院学生或经济学教授既人人皆知又无法跨越的基本理论框架。 1、“张伯伦革命” 亚当·斯密以后的一百多年里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垄断还是个别现象。正如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勒所言,“亚当·斯密作为建立传统的伟大人物,在垄断领域也没有给我们留下空白,他创造或者说提出了三个权威性的传统” 。这三个传统分别是:对正规的垄断理论置之不理、将他那个时代的垄断现象看作是国家赋予的专营特权、对垄断和勾结行为无需采取什么行动。当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经济学理论已无法对其进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普遍垄断现象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从19世纪初的西斯蒙第、穆勒、麦克库洛赫,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马歇尔、古诺、埃奇沃思、西奇威克,尤其是庇古和斯拉法,他们早已对垄断理论和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了大量的研究。但问题在于,他们始终沿袭着“斯密传统”,即将自由竞争作为普遍现象而把垄断作为例外来构造他们的理论框架,甚至奈特和史密斯1929年出版的《经济学》中仍然还认为“在今天,把竞争当作普遍现象和把垄断当作例外是比较合理的” 。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的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才正式宣告“斯密传统”的彻底结束。始于张、罗二人的“张伯伦革命”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们摈弃了长期以来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把“完全竞争”作为普遍的而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情况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提出了一套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沿用至今的用以说明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的市场模式,并在其成因比较、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方面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将市场结构分成了更加符合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实际情况的4种类型,即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张伯伦革命”的经济学意义就在于,20世纪中期宏观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天然逻辑的发展起点就是对垄断的分析,从这个起点出发,恰恰使得西方经济学比较正确地描述和表达了百年经济历史的本质和现状。 2、“凯恩斯革命” 如果说1929-33年大危机是对当时微观经济学的反动的话,那么,凯恩斯主义就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革命,而《货币通论》则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凯恩斯本人就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从而在整个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中成为一个永恒的主角。 如同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著作名称那样,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一、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是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二、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三、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四、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唯一切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 。五、进而,他提出了一国政府应当实现的六大经济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均等化和资源最优配置。 凯恩斯之所以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崭新一页,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腐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给予解释和弥补。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得以向前大大推进的一个重要标志;说到底,凯恩斯革命是一场方法的革命;凯恩斯之后,无数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凯恩斯体系本身存在的种种“空隙”和“硬伤”给予修正、弥补、完善,使之在碰撞中交融,在裂变中整合。凯恩斯主义内部发生的冲突、裂变、整合是凯恩斯主义得以发展、充实的重要前提和体现。例如20世纪50年代后期爆发了持续几十年的“两个剑桥之争”——这场影响很大的学术争论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对20世纪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是深远的、巨大的。 3、“预期革命” 70年代发展起来以美国罗·卢卡斯、托·萨金特、罗·巴罗、尼·华莱士等学者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因使用“理性预期”这一重要经济学概念并以此建立起其理论体系而被普遍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 。所谓“预期”是指对同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进行的预测,如为决定产量而是否进行投资时企业对其产品的未来价格进行的预测,劳资关于工资水平的谈判中工会对未来物价水平走向作出的预测,等等。他们认为,虽然凯恩斯也曾反复讲到预期,但他的预期只是适应性预期,具有随机性,没有理性的解释,即属“后向预期”,这是因为凯恩斯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体系,其假设前提是错误的:第一,凯恩斯主义中的当事人不以追求最大化为目标;第二,同一经济人在不同函数和方程中具有不同的行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提出的假定条件正好与上述两个假定相反;第三,“理性预期”假定市场是连续出清的,即通过工资和价格的不断调整,供给总是等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从这三个假定出发,卢卡斯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其他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的冲击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由此引起经济波动;由于货币供给的冲击引起经济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冲击将导致需求的冲击;这样,需求的干扰将导致经济波动;既然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赖以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那么,“政策无效性”可以被一般化,即“政府失灵论”。 “理性预期” 被称为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预期革命”,对20世纪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影响,“理性预期”作为一种宏观分析工具在西方经济学中已被广泛采用,甚至被它的论敌使用,并且在股票、债券、外汇市场的运行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总体上讲“理性预期”已进入西方主流经济学工具箱之中,但也有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用任何“预期失误”或信息不完善性来解释经济周期都是缺乏说服力的,认为“理性预期”有许多局限性和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例如,80年代开始斯蒂格利茨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合理预期提出了批判,对政府干预的思想重新作了表述:市场出清还是非市场出清,政府失灵还是市场失灵,政策无效还是政策有效,这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分歧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问题上,新古典学派的理想主义超越了现实感,新凯恩斯学派则较少沉湎于理想主义而较多地面对资本主义现实。再例如,人们在谈论股票市场时比论及宏观经济时更为赞同理性预期理论,这是因为,和大多数其他市场相比,股票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人们买近卖出都很容易,并几乎不存在交易费用;而其他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有形市场较为复杂,并具有刚性:辞人、雇人、转产、关闭工厂都存在成本,因为合同强化了劳动的名义价格、资本和机器设备的确定性,却降低了流动性和灵活性。 此外,“理性预期学派”作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政府失灵论”的逻辑演绎结果与公共选择等学派一起共同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严重挑战。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巴托教授首次创造并使用了“市场失灵”这一概念,并将市场垄断视为“市场失灵”现象之一,“市场失灵”一词随即便风靡半个世纪;到七十年代“滞胀”时期,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政府失灵”;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里,人们可以发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概念充斥于经济学文献,它们针锋相对,难分胜负,没有赢家,形成了独特的二十世纪末没有经济学“主流”的理论“真空”状态。 三、新凯恩斯主义的第四次“整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期面对“滞涨”所表现的束手无策和“撒切尔主义”与“里根经济学”的先后诞生标志着经济学的凯恩斯时代的终结;随后,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相继丢掉了经济学的“正统”宝座,使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里一时形成了“真空”状态。正如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所描述的,这个“真空”状态实际上就是“战国”的“动乱世界”:“由于凯恩斯的缘故,于是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由于弗里德曼的缘故,于是我们现在都是货币主义者;而由于动乱世界的缘故,于是我们现在又都成了折衷主义者了” 。就在这人人都是折衷主义者的时候,美国教授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被认为引发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第四次“综合”浪潮。 在此之前,西方经济学界曾出现过3本广为流行并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一本是150年前即1848年穆勒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该书一反传统,在基本上维持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还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大胆地提出了“改善”的政策主张。第二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教科书是约50年后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兼收并蓄,折衷调和,吸收了各派庸俗理论,从生产成本说供给决定,边际效用价值说决定需求,进而建立了均衡价值论,其“折衷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对20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个流派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经济学原理》在其有生之年出了8版,跨度30年。进入20世纪以来,在斯蒂格利茨之前,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曾经历了三次重大修改:第一次是修正传统的垄断例外论的“张伯伦”革命,第二次是为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奠定理论基础的“凯恩斯革命”,第三次是20世纪中叶的萨缪尔森。萨氏试图将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即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折衷揉合在一起,创立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成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在战后的40年里始终居于正统地位。于是,作为新古典综合派或称后凯恩斯主义的标志,萨氏撰写的教科书《经济学》就成为代替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第二个里程碑。半个世纪以来,该书广为流行,空前畅销,被译为数十个国家的文字,已出了第15版。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新古典综合派既不能解释“滞胀”的存在,又提不出应时政策,其正统地位开始动摇,来自包括货币主义等新自由主义种种流派的抨击、责难和进攻大有在整体或部分上取而代之之势。论战之中,1993年被誉为“经济学革命领袖”的斯蒂格利茨出版了被认为是第四个里程碑的教科书《经济学》,从而,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该书迅速在世界300多所学院和大学被采用和广泛认可,其中文译本在1997年出版后的3年里就销售了12万册,被我国出版界和学界视为一大奇迹。对于斯蒂格利茨的贡献,不管有人将之称为是“对新古典综合派的反动”也好,还是冠之以对后凯恩斯主义的革命也罢,或将之称为第四个里程碑,亦或誉之为新凯恩斯主义的“第四次综合”,至少,在西方经济学的“百年表演舞台”上,能够成为历史主角而走向前台向20世纪报以热烈掌声的经济学观众“谢幕”的,是斯氏;至少,在20世纪末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批评自由市场缺陷的新古典综合派“正统”地位受到多重夹击、似乎已经过时的窘境下,是斯氏,是他的《经济学》独树一帜,成为众人瞩目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至少,不无夸张地说,是斯氏,是他为20世纪末的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如下的努力与开拓: 正如斯氏的自白,“经济学界已经逐渐认识到宏观经济行为必须与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联系在一起;只有一套经济学原理,而不是两套。但是,在现有的教科书中,这种观点根本就没有得到体现” 。斯氏在承认萨缪尔森成功地将二者融合起来的前提下,试图超过萨氏的努力,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置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之上,例如,充分就业模型,存在失业模型和综合模型三个模型,便是在外部约束条件改变下,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直接推导得出并进而展开而成的,从而实现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逐步衍生和有机联接。此为其一。 斯氏一改后凯恩斯主义固守新古典的“完美”,将许多诸如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等许多不在新古典经济学视野之内的近二、三十年来经济学的新成果和新发展纳入其研究领域,使之更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是对新古典综合派走下坡路之后崛起的新自由主义各学派加以整合和综合之后,使之不但大大推进和包容了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同时,还烙有深刻的理性预期学派甚至新制度经济学等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几乎各种学派的明显痕迹。此为其二。 其三,可能由于斯氏的最大贡献是对财政的研究,或许因为他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学的顶尖经济学家,他始终十分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市场的“常态”是信息的不完善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公共产品、外部性、垄断等“市场失灵” 现象界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市场失灵现象的根源在于没有人对市场负责,没有人干预市场;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政府的普遍性、合法性、强制性等特点决定了政府应该出面干预的理由;至于如何干预,斯氏针对“科斯定理”提出了“非分散化基本定理”,并将“科斯定理”称之为“科斯谬见”,认为,在解决外部性和产权明晰等难题时,“科斯定理”及其“自愿解决”或称“协商解决”将克服不了“搭便车”问题,高昂的交易费用将导致无效率;恰恰相反,要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否则就不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里根的确是美国一位传奇总统。他是当选时年龄最大而且最长寿的总统;他也打破了“凡在双十年当选的总统必丧生于任上”的死亡宿命。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创立了“里根经济学”。笔者驻美期间,美国人特别是共和党人谈起里根大都赞美有加,认为他是美国“标志性人物”。按中国的传统道德标准,应该为“死者讳”,但实事求是,全面评价里根才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后人。里根发誓要“埋葬马列主义”,搞垮“邪恶帝国”西方人都知道,里根是一位坚定的反共人物,他的名言是:“朝自由民主迈进,会将马列主义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之中”。里根在自己两次竞选和多次演讲中,都喜欢讲这句话。根据所谓里根主义(The Reagan Doctrine)的原则,他还支持中美洲、亚洲及非洲的反共产主义活动。里根在外交政策上是“完美而典型的冷战斗士”,只要是反共的事,里根都不惜出钱出兵支持,当时尼加拉瓜的反共游击队就得到过里根各方面的资助。西方人也承认,里根执政生涯中的污点,就是被称为“伊朗门”的丑闻,他涉及秘密非法销售美国武器给伊朗,以资助尼加拉瓜反共游击队。里根率先把前苏联称之为“邪恶帝国”、“现代世界的邪恶中心”。布什后来把一些美国看着不顺眼的国家称之“邪恶轴心”、 “邪恶国家”,只不过是学舌而已。里根调动美国乃至西方的所有资源,与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冷战”。他下台后10个月,柏林墙倒了。之后不久,苏联解体。美国人称里根是“成功扳倒邪恶帝国”的英雄。但是,苏联解体对大多数俄国人来说是一场噩梦,其后继者俄罗斯从“世界超级大国”沦为二流国家,俄罗斯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急骤下降。里根去世后,一位俄国资深历史学者指出,俄国人对里根的看法是矛盾的,人们认为里根是“一位不太好打交道的人”。只有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称里根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他对里根先生的逝世感到非常悲伤。里根是“星球大战”的始作俑者里根上台后大搞“以武力争自由”行动。早在1983年,里根的第一任内,他就提出“战略防务倡议”(SDI),对来袭导弹的飞行进行跟踪和识别,最后摧毁,后称“星球大战”防御系统计划。当时的苏联不得不与美国展开昂贵的军备竞赛。许多人相信,正是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并最终导致崩溃。布什上台后极力推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其实是继承里根的衣钵。里根执政后,提出“多层次威慑”和“新灵活反应”的“里根军事原则”,提高美国军事实力。他大幅提高军费,使美国国防年度预算一度超过1万亿美元,创了历史纪录,也为此后共和党政府高额国防预算开了先河。备受称道的“里根经济学”也是美国学者长久以来争论的焦点。在任期间,里根推行“经济复兴计划”,主张缩减政府规模和权力,减少税收,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削减社会福利。他的经济理念被共和党奉为经典。布什在经济政策上也在极力效仿里根。里根希望缩小政府规模,但事实上在里根任期结束的时候,美国政府的规模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美国的国防开支增加了35%,预算赤字增长了近三倍,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创记录的5%。基辛格笔下的里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见多识广,对美国政客的评论有独到之处。基辛格在其《大外交》(Diplomacy) 一书中曾多次提到里根,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里根的表现令人咋舌,无懈可击。就学术界观察家而言,则几乎是不可理解。里根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而他所知道的一小部分,也被他东挪西借,支持他坚定的偏见。他把圣经中提到的善恶大决斗,认为是对当今世界的预言。他所爱引用的许多历史轶事,跟常人所知的事实完全不符合……当你和里根谈话时,有时会想到:为什么有人认为他应该当州长,甚至是总统。但是,身为历史学家,必须说明的是,这样一位才智平庸的人何以能主宰加州八年,之后又主宰白宫政务。”里根的历史、国际政治知识确实不敢恭维,而他又喜欢借题发挥。在其他人所写的书中多也有这方面的评论。一位里根的高参曾说,每到接见外国领导人或在国际场合,随从们都替他捏一把汗,唯恐他冒出什么“惊人之语”而不可收拾。也有人说,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这位好莱坞出身的总统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出来的。阿拉伯人眼中的里根和布什一样,里根在阿拉伯世界也不得人心。里根极端亲以色列,1982年,里根向黎巴嫩派出海军陆战队,帮助驱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武装人员。1983年,贝鲁特美军营地发生自杀式袭击,造成241名美军丧生,震动美国朝野。里根不得不把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了贝鲁特。他去世后,以色列总理沙龙的办公室发表的声明说,里根总统是以色列的朋友。他当政期间,以色列同美国的关系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合作的基础之上。而在阿拉伯世界,许多人对他表示蔑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对里根的去世深表“遗憾”。其原因是,“他尚未因其1986年对利比亚儿童犯下的丑恶罪行而受到审判。”1986年4月15日,西柏林一个迪斯科舞厅发生爆炸事件,包括两名美军在内的3人丧生。美国认定爆炸是利比亚人干的。为了报复,里根下令美军空袭利比亚。美军战机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的住宅和另外一座城市,造成4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卡扎菲领养的一名年仅15个月的女儿,卡扎菲的两个儿子和其他亲戚也在伤者之列。利比亚通讯社在报道里根病逝的消息时,指出他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了一次“未成功的侵略”。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学界著名的“凯恩斯革命”。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为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已及时、果断地实行了重大转变,在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的同时,财政政策也从“稳健”转为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本文在系统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理论的基础上,考察国内外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简要评价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并提出其贯彻执行的要领。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5801(2009)01-0052-06

一、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经济学界著名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学说是由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代表形成的经济理论,在1929年的“大萧条”危机后应运而生,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学说以探讨如何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把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作为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中心课题,其国家干预理论及其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凯恩斯经济学说及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要点

凯恩斯经济学说包含紧密相连的两部分内容,一是以有效需求原理为核心的需求理论,二是以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一整套政策主张。其“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思路是:社会的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存在失业或者说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指一国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或总购买力);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影响。凯恩斯正是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机制无法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论断,提出以需求管理为主,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凯恩斯尤其强调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大量举债,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来克服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并提出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具体 措施 :减税和增加政府公共投资。

凯恩斯经济学说主张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本意是要通过“反周期”宏观调控适当“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主要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两大基本手段,两者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经济高峰期财政要实行紧缩性政策,中央银行要紧缩银根,以抑制总需求;相反,经济低谷期财政要实行扩张性政策,中央银行应放松银根,以刺激总需求。不过,现实操作远非理论分析那样简单直接,由于各种因素制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松”或“双紧”的操作未必可行,或者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往往只能采取“一松一紧”的搭配,形成总体上松或紧的导向,并配之以其他政策意图。

(二)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其理论进行了一些新的阐释、补充和修正,并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后凯恩斯经济学派”,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也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阿尔文?汉森(Alvin H.Hansenl在继承凯恩斯财政政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长期财政政策的运作应是“补偿政策”。

为了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加快经济增长,詹姆斯?托宾(James Tobbin)和阿瑟?奥肯(Athur Oku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充分就业预算”这两个新概念,企图使人们注意到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和长期水平必须与充分就业增长轨道保持一致。他们认为,只要实际的经济产量小于潜在的经济产量,哪怕是在经济上升时期也应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社会需求,实现充分就业。詹姆斯?托宾和阿瑟?奥肯的充分就业政策观点修改了主张只在经济萧条时期才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凯恩斯的政策观点,从而成为凯恩斯主义的一大转变和发展,因而这种观点被称为“新经济学”。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经济“停滞膨胀”局面的时候。“新经济学”陷入了困境,扩张性财政政策理论走向分化,促成了供给学派和内生增长理论等相关财政政策理论的兴起。供给学派是从总供给、长期增长的角度提出新的财政政策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则从内生的、长期增长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财政政策理论。

二、美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

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在政府行为层面,以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为标志,政治家开始了运用政府力量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的实践。美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措施来调节国家经济的实践,很具有代表性,其 经验 和教训对于我国当前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一)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践圈

1.以赤字财政为特征的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面对严重的经济失衡和社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的经济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罗斯福新政中包含多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是通过各种法令,扩大财政支出用于福利救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二是1935年美国政府成立专职机构“工程兴办署”,有组织、有重点地兴办公共工程,安置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三是对企业生产给予扶持和管理,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并对其生产和销售进行指导和管理;成立农业调整署,对农产品实行各种扶持补贴政策。

“新政”总体上获得成功,有效启动了国内需求。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这就从实践上印证了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以拯救经济大危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有效性。但同时,赤字财政政策不仅在当期联邦收入和支出之间造成了29亿美元的缺口,而且形成了财政赤字长期化的开端。为日后新的经济问题埋下了伏笔。

2.二战后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财政政策。

杜鲁门政府采纳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建议,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试图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求得长期预算平衡。首先是减少了军费开支,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引起了1949年的经济危机。失业率从3.8%上升到5.9%。随后杜鲁门政府实行了同军事相关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福利方面的措施,扩大财政支出。同时实行减税政策。这些政策一度刺激了经济增长,使美国出现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针对1957~1958年经济衰退,再度采取以军费开支为中心、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美国在1958年财政年度出现了103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而1959年财政赤字更是高达120亿美元,将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推到了新

的高峰。

3.肯尼迪的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和约翰逊的减税政策。

为了缓和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萧条,肯尼迪政府在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实行“增长性的赤字财政政策”和连续不断的刺激性减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失业率从1963年的5.7%下降到两年后的4.5%,扩张性财政政策引发的通货膨胀也是温和的,仅为1.5%左右,国民经济年增长率达到5.6%,克服了经济停滞。

约翰逊总统时期基本上承袭肯尼迪时期的政策。战争逐步升级,大规模的军事开支刺激了美国经济增长,1964年国会又通过了减税计划。此外,约翰逊政府扩大联邦政府对 教育 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这些财政政策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这些政策也进一步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收支缺口,引起连年赤字。同时,短期财政支出扩张政策逐渐转变成经常性的财政支出扩张政策,趋向于长期扩张,福利主义倾向带来经济实力与活力下降,经济繁荣开始显现“滞胀”阴影。尼克松、福特和卡特继任以后,也都先后多次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使得美国的财政赤字更加膨胀,在整个70年代,美国赤字总额创下了3044亿美元的惊人纪录,同时美国经济明显地陷入了“停滞膨胀”的困境。这使凯恩斯主义框架面对扩张与收缩的“两难”而束手无策,于是“滞胀”宣告了“凯恩斯革命”辉煌时代的终结。

4.里根时期的新保守主义政策。

里根执政以后,面临卡特政府遗留下来的“滞胀”局面,里根经济学的导向是新保守主义的减少国家干预。里根政府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减税和适度支出扩张。里根的经济政策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然而。里根的减税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翻了几番,在1981~1985年之间美国的财政赤字达到了5392亿美元,超过了历届政府的赤字总和4484亿美元。

5.克林顿时期的结构性财政政策。

克林顿政府改为实行一种“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即对政府支出做到既有减又有增,既强调削减财政赤字,又重视提供短期经济刺激和增加长期公共投资,可谓“双管齐下”。这一特征体现在克林顿政府展开的以减少财政赤字为核心的振兴经济计划中。实践证明,克林顿政府实施财政政策增加短期经济刺激和长期公共投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成绩斐然,带来了历史上最长的扩展期和一段“低通胀、低失业、持续增长”的宏观态势。同时,克林顿政府削减赤字的政策效果比较显著。美国联邦赤字连续大幅度下降,1997年已经降至23年的最低点,为220亿美元,并于1998年出现29年来的首次联邦财政赢余,大约630亿美元。

(二)美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和教训

美国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历史,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应对经济萧条推动经济增长。

第二,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举债扩大支出和实行减税。举债扩大支出主要是应对经济萧条和衰退,减税既可以用来克服短期经济萧条,也可用于推动长期经济增长。

第三,美国的历史表明,在短期内,政府采取安排赤字预算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确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但从长期来看,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容易引起巨额财政赤字和严重通货膨胀,甚至是“滞胀”问题。

总之,美国政策实践表明,在经济衰退时期,针对有效需求不足或者总供给过剩的问题,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确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但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代价是巨额财政赤字和严重通货膨胀,乃至滞胀。根据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来看,要促进经济增长,应关注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尤其是往往被忽视的总供给方面。政府应采取减税和刺激供给的政策,依靠税收的增减、税制结构的改革,以及支出扩张中的结构导向,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适当结合起来,以达到“反周期”目的。

三、我国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实践

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以财政政策积极调控宏观经济起步较晚。随着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方向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宏观调控也势必要加快转向间接调控为主,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工具,逐渐发挥重大作用。1993年中国加强宏观调控以克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3年左右时间内,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其中,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功不可没。随后,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控,则是我们在扩张导向下的第一次成功实践,并且为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和要点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到1998年一季度过后,对我国的巨大影响已相当明显;金融危机的影响叠加到我国经济周期低谷阶段上,使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并出现通货紧缩迹象;20年市场化改革终于引致走出短缺的“过剩经济”局面;“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带来了大量的“下岗分流”人员和失业压力;货币政策连续、密集运用,但政策效果不够明显。上述一系列问题叠加在一起,迫切需要以宏观政策措施扩大内需,实施反周期操作。于是1998年二季度启动积极财政政策成为必然选择。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即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主要政策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税收调控功能、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以及扩大对中西部转移支付,等等。具体来讲,其重点内容是:

第一,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所筹资金用作国家预算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投资。这1000亿元国债只对国有商业银行发行,还债期限为10年,年利率5.5%。1000亿元的举债一分为二,中央、地方各500亿元。相应使1998年中央预算支出扩大5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年初预算的460亿元扩大到960亿元。国务院对增发国债所筹集的1000亿元资金的使用作了认真研究。项目安排的重点是江河治理、农田水利、铁路与公路、电网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建设、国家储备粮粮库建设等。

第二,将年初预算中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180亿元调整为经常性项目支出,用于增加科技教育投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增加抢险救灾支出。

1999年,根据当年第二季度表现出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出口下降、消费需求持续不振的情况,决策层决定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作出调整:(1)在原定500亿元的数量基础上增加发行600亿元长期国债,仍为中央、地方各一半,相应扩大中央财政赤字300亿元,以保持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2)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刺激消费需求。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另外,采取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多 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3)调整部分税收政策,支持外贸出口。进一步提高 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潜力和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2000年,在上半年国民经济出现好转表现后,为了巩固这种重大转机,并预计到其后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决策层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在年初决定的1000亿元长期国债发行规模的基础上,下半年又实行预算调整方案,经全国人大会批准,财政部增发500亿元长期国债。

2001年,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行。主要内容是:继续发行基础设施建设国债;发行支持西部开发的特种国债;适当改善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继续提高公职人员工资水平。

2002年,总体上延续了2001年的政策框架,并使国债资金的到位时间有所提前。

2003年,在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之下,成功地应对了“非典”的冲击,国民经济在三季度之后摆脱阴影。全年的增长率达到10%以上。

(二)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

我国1998年后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有关部门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GDP增幅的贡献率,1998年为1.5个百分点,1999年为2个百分点,2000年为1.7个百分点,2001年为1.8个百分点。2002~2004年,也在1.5~2个百分点的水平。7年间,长期建设国债共发行9100亿元,截至2004年年末,7年累计实际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643亿元。国债投资成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扩大了投资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1998年以后累计发行的近万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项目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2万余亿元。

2.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比如,对大江大河大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修复以及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工程;明显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了粮食仓储设施状况,极大地缓解粮食仓容长期紧张的矛盾,明显提高了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3.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升级。利用国债资金实施了一大批技术改造、高科技产业化、装备国产化项目,有力地配合了国有企业改革。

4.促进了地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优化,推动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安排国债投资时,注重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5.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建成一批河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形成新的污水处理能力,生态建设步伐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进展。

6.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在国债投资的带动下,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农村电价明显降低,农村用电量显著增加。

当然,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中,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如国债资金管理、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施工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有改进的余地和需要,特别是在运行层面对经济总供需状态的调节,怎样与中长期解决深层矛盾制约的体制创新、结构调整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等问题上,应当更进一步 总结 经验和提高水准。

四、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及其贯彻执行的要领

(一)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其后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愈演愈烈,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欧等国经济普遍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危机向实体经济延伸的趋势日趋严峻,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救助性措施来拯救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复苏经济。在此背景下,为防范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及时调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议还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多项措施。

(二)启动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简要评述

我国近期的宏观政策转型十分及时、果断。彰显了决策层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和决心。积极财政政策的再次启动,其内在逻辑与1998年相似,都是在我们主动向下调整的“软着陆”过程中。突遇外部大冲击的叠加而导致经济过快下滑,使得财政政策有必要转为扩张来应对,但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相比,现在我们的经验更丰富,综合国力更强,市场也更成熟,相信财政扩张政策在本轮宏观调控中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当然财政政策在具体内容上,将会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就目前情况来讲,第一,通过政府此次出台的扩张性政策,可以看出政府此轮扩张的着力点重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中央明确在2010年底前投入约4万亿元实施十项政策,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大手笔。“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16个字,生动而充分地体现了政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从财政收入来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的增值税转型会给财政带来减收影响,同时,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与财政支出上升压力并存,所以,虽然大规模的国债发行和财政赤字的上升不可避免,但政府要综合考虑,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客观地分析,我国尚有足够的安全空间支持此项政策扩张。

第三,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政府如何在财政扩张中更有效调动市场机制的力量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并未得到很好发挥,特别是债券融资中企业债发展不理想。政府可以尝试在新一轮财政扩张中从机制上适当考虑发展企业债,另外也可借机考虑试点地方的市政债,指导地方通过规定程序,透明规范地发展地方政府“阳光融资”的制度,这些都有利于更有效地调动市场机制力量和更好地发挥政策“乘数”效应,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第四,与10年前宏观调控相比,本轮宏观调控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多变,但我们的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大大增强,基于上次宏观调控的经验,并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验,注重将短期经济刺激和长期公共投资相互配合,注重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望实现各种政策措施的适度把握,促成低通胀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宏观态势。

(三)本轮积极财政政策贯彻执行的要领

一是在总量上与货币政策配合呼应,适度扩张,给突遇寒流的经济增温供暖。有必要较有力度地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增加赤字规模――在这方面我们不论从名义指标来看。还是从实际公共部门负债的综合考量来看,都还具有足够运用的安全空间(2007年赤字率低于1,实为0;目前广义公共部门债务余额/GDP比重在低于30%的区间)。政府“反周期扩张”可以在带来市场主体跟进、形成回暖的运行拐点之后,再“功成身退”。

二是运用支出政策积极优化结构,区别对待,大力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增加有效供给。现阶段,我们应借机加大与“三农”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支撑改进基本民生的各类事项投入,加大交通与能源、原材料方面的重点建设以及贯彻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建设,支持加大走创新型国家道路的项目和投入。这种政府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的“供给管理”在我国需要长期注重,但在政策扩张期可以多办些想办尚未办、或力度可以加大的事。

三是抓住时机,实行结构性的减税和税制改革,服务于长期的市场建设和机制转换。这方面的代表性事项首推增值税转型。它可以更好地使企业积极承担市场投资主体角色,提升经济景气,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并加快技改升级。与增值税改革配套推行的,可考虑资源税的重大调整,以这种调整实现减税(增值税转型)和增税(资源税改进)的组合,提高财政的承受力,加大减、增双方力度的到位率――虽然这会使初级产品价位上升,但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珍惜资源,并且更积极地开发节能降耗的工艺和技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目前PPI已掉头向下,可以减少一些关于资源税调整的顾虑,以这种调整实现减税(增值税转型)和增税(资源税改进)的组合,还可以提高财政的承受力,加大减、增双方力度的到位率。

四是多方协同配合,积极推进调动市场潜力的政策性融资。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中应纳入考虑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可以首先积极运用贴息,并使之更加多样化,即更多运用BOT、信用担保、政策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点和创新活动。调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的潜力,形成政府财力与民间财力的合作,以抵御危机冲击,支持又好又快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积极的财政政策论文

里根经济学论文发表笔记

对于完全不懂英语的人来说学习英语是一大难题,想要学好英语还是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完全不懂英语学英语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完全不懂英语学英语的方法 1、积累词汇,这是基础,不认可这点,觉得没必要背单词,那我的所有答案都不适合你。市面上背单词的手机App很多,挑个界面喜欢的,词库选择依次从:初中词汇、中考词汇(我没打错,重复是复习)、新概念1、新概念2、高考词汇、四级词汇,其实你会发现这些词库的单词差不多,无非是重复,而学习单词就是靠不断的重复。基础阶段就是单词重复,慢慢进步了是在句子里重复,再往后阅读依然是不断的重复。 2、不要敌视语法,语法只是总结的语言规律,它帮助你掌握这门语言的方法。基础差的人会懂,不是不愿意学语法,是语法书看不懂。语法书的讲解往往抽象、难以理解,主要靠搭配例句一起理解,如果例句全是生词的话,几乎这有放弃语法书了。推荐《谢孟媛文法》,是一套视频课,b站可以1.5倍速播放,节约时间。看语法书看不懂的话,先拿它打基础,再看Essential Grammar In Use跟《文法俱乐部》。 3、成年人不比小孩子,不需要人督促了,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个人的经验是每天晚上安排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用来看像谢孟媛文法这类的视频课,每天就看一个小时,然后就不学了。不要太累,白天碎片时间背背单词。关键是持续,要系统学一遍。 4、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可操作性,这三点来考虑自己的学习计划。凡是不贵的资料都可以买了试试,以自己的学习效果来检测自己的方法,不要听他人讲“不行”就放弃了,但他人说“行”的东西就可以试一试,自己检验。 5、 能阅读了听力很容易练,你看这样的视频,口语会进步很快。 完全不懂英语学英语的建议 第一、坚决拒绝做任何选择题!一个少林寺高僧是通过“陈年累月的刻苦修行”才成功的,绝对不是靠做十年“武术选择题”成功的!把考试题脱口而出,你就可以一举两得: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顺便高考分! 第二、不再“急功近利”背诵单词!我一见到大学生拿着单词书背,我就烦!有用吗?背完就忘,背了也不会用,也不能用,因为根本没有“读准”!希望从今天开始,用“反复操练读准单词”来代替无聊、无效的背诵单词!让孤立背单词见鬼去吧! 第三、不再以四、六级大纲为背诵单词的标准!“随身准备”一个单词本,将阅读中出现的所有单词都抄写下来!只要是美国主流社会使用的单词,我们的大学生都应该掌握!不要再谈论什么“超纲不超纲”了!大纲内的要掌握,大纲外的更要掌握! 第四、不要再为语法烦恼!只要记住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这四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可以了!只有大量的朗读、背诵、阅读,才能“把语法转化成语感”! 第五、把坚持朗读英语变成自己的“每日必须做的事情”,当成是对自己意志的锻造,而不是崇洋媚外!我希望中国的大学到处都是英语和汉语的朗朗读书声!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校园最喜人的景象! 第六、了解世界、增长智慧应该成为学习英语的主旨!学习英语、研究英语、欣赏英语应该成为“顺便的事情”!千万不要一辈子学英语,却不能使用英语!这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第七、坚决反对中国人和亚洲人所谓的“英语情结”!坚决反对为了学习英语而放弃其它的方面的自我改造!人生不仅是英语!英语只不过是一个工具! 第八、“中英文”一定要同时进步!建议大家朗读《青年文摘》!疯狂英语的信念是:精通汉语,顺便学好英语!我每天都在坚持朗读优美、实用的汉语文章!我之所以成为中国最贵的翻译,我之所以翻译的时候不做笔记,就是因为我“不断提高的”汉语水平! 第九、爱国就是承认自己的弱点,爱国就是虚心向别人学习,爱国就是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爱国就是刻苦学习!爱国就是每天早上坚持“疯狂读英语”! 第十、“学习的速度”就是成功的速度,而阅读的速度就是学习的速度!一定要坚持“每天大量阅读”,这是人生“全面成功”的核心要素!每天无论多么劳累,我都要坚持阅读一个小时! 完全不懂英语学英语的注意事项 第一:认准方向。 这个方向不是指的怎么学,我觉得怎么学都行。英语就像一片场地,要熟悉这片场地,你朝哪个方向走都可以,只要把这片场地都走到了就行。这是由语言的特性决定的:只有广度,没有深度,除非你是语言学家。我说的这个方向,就像用收音机收听广播,你要调到电台发射的频率才能接收到,是这个“方向”,把自己调到让大脑最容易接收英语的状态。 第二:要有学习的劲头。 英语难吗?难。容易遗忘吗?是。但是有了劲头,就会发现简单得多,容易记忆得多,天下没有越不过去的门槛。 第三:多坚持一会。 有里根的一句话:“英雄或许不比别人更勇敢,他们只是比别人多勇敢5分钟。” 猜你喜欢: 1. 学不会英语的原因 2. 零基础成功自学英语的方法 3. 自学英语励志故事 4. 关于学习英语成功的秘诀 5. 最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有一件行李便被安置在我们的背包中,无论经历多少长途跋涉,都不可能缺少它。这件行李被我们称为——责任。 责任常常是双向的。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时,高呼一声:“扛起来吧,做一个坚强的人。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时,高呼一声:“扛起来吧,做一个坚强的人。

名人姓名:罗纳德·里根 名人职称:演员,官员 美国第40位总统(1981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 姓名:罗纳德·里根 绰号:"Gipper";"伟大的通信员" 出生:1911年2月6日,坦皮科,伊利诺伊州 父亲:约翰·爱德华·里根 母亲:Nelle威尔逊·里根 夫人:简·怀曼(1914-),于1940年6月25日结婚,(在1948离婚); 南茜·戴维斯(1923-),1952年3月1日结婚 孩子:莫林·伊丽莎白·里根(1941-); 迈克尔·爱德华·里根(采用)(1945-); 帕特丽霞·安·里根(1952-); 罗纳德·普雷斯科特·里根(1958-) 宗教:基督教 教育:毕业于尤里卡学院(1932) 职业:演员,官员 政党:共和党 其他政府位置: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6-74 总统年薪:200,000美元/年+50,000美元花费账户 两届任职将满之际,罗纳德·里根满意地回顾自己的革新计划——“里根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振兴美国国民精神,减少他们对政府的依赖。里根自感已实现他1980年的竞选宣言:重振美国“进步发展和乐观”的自信呼声。 1911年2月6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坦皮科镇(父亲约翰,里根,母亲丽娜·里根),中学就读于附近的迪克森镇,然后半工半读完成在尤里卡学院的大学课程。他学习经济学和社会学,参加校足球队比赛和校剧社的演出。毕业后,里根成为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1937年的一次试镜使他在好莱坞赢得了一份演出合同。进入好莱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当电影和电视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在空军服役。退伍后重返好莱坞,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共参加了53部电影的演出。 罗纳德·里根与第一位妻子,女演员简·怀曼,生有2个孩子:莫琳和麦克尔。1952年,他与女演员南希·戴维斯结婚,又育两子:帕特里夏·安和罗纳德·皮斯考。 1947年至1952年和1959年至1960年先后两次任电影演员协会主席。1949年当选为电影业委员会主席。 作为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里根开始卷人电影业中的一些敏感争端中。他的政治观点也逐步由自由转为保守。作为一位电视主持人,里根常在国内巡回演出,逐渐成为保守党的代言人。1966年,他以领先票数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70年再次当选。 1968年和1976年两次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均未成功。1969年被选为共和党州长协会主席。 1980年里根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他选择前德克萨斯国会议员、联合国大使乔治·布什作为他的竞选搭档。当时,选举人深受通货膨胀的折磨,另有数名美国人在伊朗被作为人质扣押了一年。所有这些最终使之前的民主党政府落败,共和党在选举中获胜。里根以489票对49票击败吉米·卡特,当选总统。 1981年1月20日,里根上台,仅69天后,他就被一名行刺者射伤,不过很快恢复,开始工作。此次危险事件中,里根所表现出的风度和机智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 里根巧妙地应付国会。使其通过了一系列法令,以此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加强国防。他还着手进行削减政府开支和减税方案,国防开支造成赤字时也不偏离这个原则。里根推行一项经济复兴计划,主张缩减政府规模和权力,减少税收,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削减社会福利。他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里根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先后举行4次首脑会谈和会晤,并于1987年12月8日签署了彻底销毁和禁止两国中程导弹条约。 1984年美国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使里根和布什以前所未有的选票赢得了第二任。他们的胜利使得民主党竞选人沃尔特·蒙代尔和杰拉尔丁·费拉罗被“拒之门外”。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是中美两国建交后首位在任时访华的美国总统。 1986年里根成功地进行了税收法典的改革,扫除了许多克扣制度——免除了数百万低收人者的税赋,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 1989年1月里根辞职。 1993年里根获总统自由勋章。 1994年11月5日,里根向公众宣布,他患了老年痴呆症。 罗纳德.里根---寿命最长的美国总统 二、三月份,年迈的美国卸任总统罗纳德.里根会迎来两件喜事。一件是他在二月六号满九十一岁、成为美国寿命最长久的美国总统;另一件是三月四号他和妻子南茜结婚五十周年的金婚纪念。 对前美国总统里根来说,今年满九十一岁的生日,特别有意义。随着这个日子的来临,他就成为美国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最长寿的总统。 在此之前,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一直居于美国历史上长寿总统名单的首位,亚当斯是以九十岁零八个月的年纪辞世的。 目前在世的美国卸任总统,除了里根之外,还有福特、卡特、老布什以及克林顿。当然,从年纪上说,这几位卸任总统和里根总统相比都还是小兄弟。其中,克林顿才五十几岁,与里根相比更是相差了一、两代。 里根自1989年完成两届总统任期后已经功成身退了。他后来得了老年痴呆症,从1994年起就深居简出,不大参与公开活动,一些重要的场合都由夫人南茜代为出席。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南茜就曾代表里根发表讲话,其真挚动情的话语博得了人们热烈的掌声,人们不禁为患病的里根总统洒下同情的泪水。关于里根总统病情的发展,里根家人并不向外界发表,但是人们从一般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是可以相像得到的。 对于里根总统政绩的评价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也有涨有落。有人说:正是因为里根总统与前苏联进行了持续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才有了冷战的结束,以及今天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因而里根是当之无愧的美国英雄。但是也有人说,正是因为里根总统当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有了后来美国庞大的赤字。历史学家们说,关于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是会有不同结论的,但是像对里根总统的评价这样大起大落也是少见的。 不管怎么说,从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务,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美国政府对里根总统的尊敬的。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机场就被命名为罗纳德.里根机场;政府大楼,美国海军军舰也有用里根的名字命名的,这样的事情在美国代表着崇高的荣誉。今年的二月六号,在里根总统迎来他的九十一岁生日之际,随着数千张来自美国及世界各地的生日贺卡以及其他一些庆祝活动,美国总统布什也送给了里根总统一份生日厚礼。那就是:他签署了一项法案,把里根总统青少年时代居住过的一所房子列为美国联邦历史纪念场所,由联邦政府出资维护。这所房子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迪克森市,里根在二十年代上半期他九岁到十二岁期间在那里生活过。 罗纳德.里根出生于1911年,虽然他出生在伊利诺伊州,但是由于他成年以后的生活和事业都是在加利福尼亚州,所以他一直都把自己看作是加州人。里根的父亲是鞋店售货员。由于家境困难,里根是靠着奖学金和半工半读读完大学的。 大学毕业以后,里根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中西部的爱奥华州作电台播音员,解说体育节目是他的专长。 1937年,里根正式进入演艺界,在电影里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 1940年,里根二十九岁时第一次结婚,太太叫珍尼.怀曼,也是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里根参加美军,拍摄了一些鼓舞士气的影片。战后,由于太太珍尼.怀曼越演越红,里根的演艺事业却有些停滞不前,珍尼.怀曼和里根离了婚。那时,里根也开始参与政治,成了演员工会主席。 1952年,里根第二次结婚。这位妻子,也就是相伴到如今已经有五十年之久的南茜。 1967年,里根的政治生涯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当选为加州州长。1970年,里根当选连任。之后,里根曾寻求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但是没有成功。然而,1980年,里根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成为美国总统。1984年他当选连任。

《人生的忠告》读后感 《一生的忠告》,是英国一位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写给他儿子信的集合,这些信传授给他的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功名的学识与技巧。这类的书籍不像陈述故事般看过一遍就没意义再看,所以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拿着书的双手总驱使我一页页的读,不舍得放下。全书共分9个篇章,存有62封信。它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方面的圆熟技巧,他对良好礼节的呵护,以及对儿子在礼仪和处世艺术的悉心指导,充满了作者对社会、人性、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的深刻洞察。结合当今现实看这本书,让我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尊重别人内练自我,而又获得他人信任,如何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充满自信地立足社会获得成功等的好书。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子的每一封信里,除了根据儿子的成长不断的教他各方面的知识外,更让我感动的是作为一个父亲,可以做到如此境界,真让人敬佩。“我想让你知道的事太多,但是,没有一件事比现在要告诉你的更重要,那就是时间的宝贵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书中的第一篇“给正在积累知识能量的你”此信的第一句话。有关时间的格言实在太多了,大多数教育珍惜时间的话都会用类似时间的格言名句。但是查斯特菲尔德却用自己的经历感受很坦诚地与儿子交流着如何利用时间。这点是让我再次感到敬佩的地方。其实当我看完这篇章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再次好好的看完这本书。然后激励了我不再浪费时间,这篇章的居然给了我振作的力量,不再让自己虚度每一分每一秒。当昨天看完这书的最后一页时,我知道我该表达下这心里的感慨,所以写下了这发自内心的赞赏,这绝对是一本可以让人百读不厌的书,绝对可以让人深受其用的书,希望大家有空可以多看看,不管现在你还是学生,或是工作者,或是父母,都有责任的读读,看看。对每个人都有好处的书。

经济学论文发表ppt

据学术堂了解,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学术论文也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实际上,“论文写作”从你一开始接手和进入你的课题就应该考虑的事情,哪怕开始时你什么都不懂得。大概了解你的研究课题后,你首先要对你研究的内容和它的可能取得的成果有个定位,即它处在所研究领域的学术界的哪个等级,确定这一点需要你对这个领域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1.对于初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们看,如果要定位你的研究水平,就要去关注领域内的大牛并大量阅读他们的文章,然后你就会对你的研究有个较为清醒的认识。2.学术研究中,如果是个人设计课题,要以创新为原则,即你要做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学术问题,这个分为理论新和实验对象新,如果你要做的课题没有创新性,就没有必要做下去,因为做别人已经做的工作,不会得到学术界的认可。3.对自己的研究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后,理解起导师的课题或者提出有益的补充就会很得心应手,对于正确和高效率的实验操作也是有益的,实际上这些都是“论文写作”的开始,虽然未动笔,但是腹稿和以后论文中的闪光点就在这不断的思考中积累起来了。而且如果你了解了领域内相关的学术期刊(SCI 或 EI 刊源),就很能对自己课题可能取得的成果选定到某些合适的学术期刊发表,这是对自己研究的清晰的定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培养自己的一些好习惯,对于以后写论文就很有帮助,比如阅读论文时记笔记(要精练不要照抄翻译),有好的想法和思考就写出来,这是一个逐步提高你的思考能力和学术观点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4.实验过程中,要每天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每周都把当周的实验整理成 word 和 ppt 的形式,及时总结失败原因以利于进一步实验,整理成功的成果,把它们做成类似于你要发表期刊要求的图片和表格的形式,这也是论文写作的一部分。做了这些工作就相当于你自己设计了整个课题以及实验过程,那么对于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就了然于胸,这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学术论文不同普通的论文。学术论文对格式、数据的真实性都有极高的要求。写作前,我们要下点功夫。

学术论文写作步骤

一、材料准备

利用图书馆网站资源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与年鉴等工具书以及制作文献目录卡片。卡片内容包含:

对于单行本,要包含出版单位,报纸包含发行的年月日。

二、确定文章结构

编写提纲的主要作用:

三、写作初稿

初稿的写作是论文形成过程中最艰苦阶段。初稿的目的是要把所有想写的内容全部表达出来,对全部数据和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类。从初稿的写作过程中还可及时发现前期文献研究工作有无不足或错误。

四、修改

修改是对论文初稿所写的内容不断加深认识,对论文表达形式不断优化,选择直至定稿的过程。 论文的修改不只是在语言修辞等枝节上自找毛病,对全文论点及论据进行再次锤炼和推敲也很重要。最后一步才是定稿。经过不断修改,确保论文达到一个基本满意的状态。

1.西方经济学常识——飞利浦斯曲线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第二,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率高时 2.我要做一个题目为共享经济的PPT 我现在学的是西方经济学 希望可 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一定是有需求的客户来到店家购买服务。 当然,如果这个办公地点有公用的会议室, 打印机,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 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 闲散物品;另一方面,共享需要有双方的信任关系才能达成,共享经济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 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牵扯到三 大主体,而只有弹性的租赁需求。3是中小企业的外地办事处,他时常抱怨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挣不了多少钱,大头都让机构拿走了。 共享经济下的教育行业,他们没有长期的租赁需求,或拥有带孩子的经验。一,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 传统社会,朋友之间借书 或共享一条信息,并不一定是整月或整年的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务, 而更可能是在许多家庭有某些急切需求的时候提供服务,比如老婆出差自己没时间打扫家、滴滴出行、aribnb 的成功、发展与未来进行了深度解读、打印机等公共设备。事实上,某些办公楼的小空间,某个公 司的空闲空间同样可以提供这种服务。 4、医疗业 在中国,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面临着相似的情况,它们都是公立机构占据主导地位,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弱小成长得强大的,它们在初创时并没有特别大 的办公租赁需求。共享经济 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 LBS 应用、动态算法与定 价。 从狭义来讲,你可以提前查看心仪的理发师什么时候有时间,然 后预约。Uber 和 Airbnb 两只巨无霸独角兽的崛起让“共享经济”一词异常火热,作为共享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当然他们可能有过家政的相关培训经历,Uber 和 Airbnb 分别为出租车业和酒店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也让人们看到了共享经济在未来的巨大潜力。 共享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并不只会在出租车业和酒店业发挥作用,利用人们业余时间和空间的特点,但移动互联网让这些成为了现实。传统的这些服务业。 2是自由职业 者或工作室工作者,并没有什么错。但共享经济下的个人服务业相对于传统个人服务业有两个无法比拟的优势。 2。对于服务需求方来说,更充分地利用时 间提供服务赚钱、问诊了,同时他们也可以不用依附于私立教育机构,而是成为自由职业者,为学生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给平台的佣金一定远远低于给私立教育机构的,人人都希望有针对个人的定制化医疗服务,而非到公立医院用一周时 间排队、挂号。 二是对于服务师傅来说,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传统雇 佣式的门店,必须服务于到店顾客,而如果今天一天生意冷清,那么 理发师就没什么事做,这些企业也许只需 要一个临时的办公地点,可以解决公立学校老师在业余时间赚取外快的需求(我很多当老师的同学在抱怨在学校干一年还不如寒暑假当几个月的家教 挣得多),并提供 会议室。当然当前医疗的矛盾很大部分是有限的公立医院资源与巨大的病人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 共享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公立教育相对来说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但在公立教 育之外市场依然无限广大,公立学校老师利用寒暑假办班和遍地开花 的私立教育机构就是一个体现,它几乎可以渗透到各个行业。 具体列举几个将会渗透共享经济的行业:1、教育行业 在中国、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 有社会资源,而只是拥有空闲时间并想 赚点钱的人,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就可以惬意地做自己的事了,对于服务提供方来说可以解决两类人的问题,这一模式是大部分商业模式的特点。 共享经济的目的是共享,而提 高效率是它的核心精神。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需求信息的发布更加 即时和随处可为,需求的响应也变得迅速和精准,“共享经济 2.0”浪 潮来临。 共享经济、关系两大要素,一方面,信息或实物的共享要受制于空间的限制,只能仅限于个人所能触达的空间之内读了《共享经济 2.0》后,我从书中的娓娓道来的共享经济有了 一定的了解,可以解决拥有教师资质,但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工作的人的需求(我们都知道想进公立学校工作,有时候为支持一个外地项目,中小 企业必须驻扎外地办公,但如果不是稳定的项目,而许多病人也不需要再跑到医院去挂号。此外, 对于将共享经济模式完美诠释的 Uber。 本书不仅给“共享经济 2.0”给予了精确定义,并看清这一趋势,将其给个人、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全方位颠覆性变革做了专业分析。 在共享经济下的家政服务人员与传统家 政服务相比、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共享经济对所在的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思路的转 变,会对其原有的经济模式形成冲击。 我有个高中同学一毕业就在北京的某个私立教育机构当地理老师。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概念早已有之,茶歇地点等空间会更受欢迎。 潘石屹最近推出了短租写字楼,而美国的 Wework 估值超过 50 亿美元,它们可以供租赁者按月甚至有些按周租赁办公空间。2000 年之后,随着互联网 web2.0 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虚拟社区 、BBS、论坛开始出现,用户在网络空间上开始向陌生人表达观点、分享信息。 但网络社区以匿名为主,社区上的。 3.西方经济学怎么复习啊泪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图形复习时,我把每一个图形都画在一个本子上,图形旁边还加注上有关图形的解释和说明,以及图形所代表的政策含义。 总结在一起以后,就可以常常拿出来看一看了,仔仔细细地看懂每一个图,并且牢记。许多题目即使没有要求画出图形也可以利用图形帮助解答的。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一般的专业课考试中都有名词解释,按常理说这属于基础题,是给你分得的,所以不能丢分。 对这些重要概念,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是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 这一点也尤其重要。 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当然还要有参考书,呵呵,我用的是 >第四版 正版 ,第三,五版也有,看你的情况了,当然还有相应的配套练习书,西方经济学辅导书网上也有卖的`` 其实只要你静下心来认真看,你会发现没有你自己想的那么难,最后祝你成功,大家加油啦``。 4.有趣的经济学小知识 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 *** 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 当 *** 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乍一看,这个来源似乎有点奇特。但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它必须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作为回报每个家庭成员能得到什么:谁做晚饭?谁洗衣服?谁在晚餐时多得到一块甜点?谁有权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以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和家庭一样,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和谁做这些工作。 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另一些人做衣服,还有一些人设计电脑软件。一旦社会分配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还应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土豆,谁将开法拉利( F e r r a r i)跑车而谁将坐公共汽车。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 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我们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 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用途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 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结果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 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社会面临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 效率(e f f i c i e n c y)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 q u i t 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 *** 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此类政策,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 另一些政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 *** 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的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 当 *** 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 *** 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 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1.1.2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利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 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费与伙食费可。 5.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教程 配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 西方经济学 第三版 高鸿业 编著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四节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第五节 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六节 本教材的特点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第九节 结束语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预算线 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 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六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第八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九节 结束语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四节 结束语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节 垄断市场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三节 寡头 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八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概述 第二节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第三节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第四节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五节 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六节 结束语 使用教材: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 作者:高鸿业 丛书名: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视频学习网有卖的 。 6.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 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的理性的假设:每个人都以其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效用通常指个人利益,或者是从个人出发的自我实现。 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活动只表现为个人需要的单回路结构。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也称为X理论,认为被管理对象是由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他们在行动和思想上力求符合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收入。 行为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他主张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人把马斯洛描写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叫做“成就人”。马斯洛后来又补充了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两个著名的理论:经济人与社会人。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不愿承担责任等;而社会人的假设则认为人都是勤奋的。 人们可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在人群中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经济人的假设,必然导致“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 而这正是一些小企业的管理方式——时刻监督,处处防范,惩罚严厉,常常喜欢“杀一儆百”。然而,按社会人假设,管理者应采取的是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满足职工的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让职工担负更多的责任,使他们发挥潜力,自我控制,以达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体化。 虽然社会人假设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真正尊重人就会把人性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同时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员工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员工就会真的变成“经济人”,对工作不满,能少干就少干,并时刻酝酿离开这个“大棒”常现的地方。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 亚当?斯密把市场形容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可以把个人的自利行为化为共同的 社会福利的奇妙结果。 经济学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原理,讲的是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哈耶克则提出了“知识分工”,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哈耶克则提出了“自生秩序”。 萨谬尔森 在经济理论上的卓越贡献是对数理经济学的发展。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年)提出,所有经济行为的研究都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最大化问题。 为此,1970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但是,给萨谬尔森带来国际声誉的却是一本普及性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 《经济学》出版于1948年。最初写作这本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进行综合,从而推动经济学的普及。 实际上,《经济学》出版后不仅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而且畅销世界各国。 7.西方经济学的知识:钻石作用很小却价格昂贵,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却 涉及到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边际效用= 0 的:生活必需品,如米.面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 >0 的:投资品,如预期能涨价的房地产 水属于第一者 而钻石属于第三者.物以稀为贵.空气比起水,对生命更重要,但是现在空气基本是免费的.钻石、黄金、高档汽车、等等奢侈品,对于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来说,基本上毫无用处.但是,拥有这些财富的人,并不会因为农民不需要这些东西,而对他们降价或者白给.在市场经济的现在,钻石、黄金等等物品,实际可以等同与货币.虽然它们的日常用途不大,但是有稳定货币的作用.因此,有其“昂贵的价格”.——这是我们现在经济社会的现象.如果人类社会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物质和文明相当充足,完全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那时,这些昂贵价格的东西,可能就失去了许多现在拥有的许多价值.。

根据经济学的论文怎么发表

经济类的普刊不难

第一步--了解自己单位或者学校的要求是前提,比方说:关于期刊级别的要求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多跑跑人事处或者科技处了解下对期刊刊号是否有特殊要求,字数有没有要求,主管单位有没有要求,是否正刊有没有要求,哪个数据库收录有没有要求等等等……之后,才是出去联系符合要求的期刊或者杂志社.以最为熟悉的经济类、教育类评比要求为例,他们通常只要求期刊是新闻总署可查且能被知网、万方或者维普三个数据库中的一个收录就行,到时候单位审核的时候,在数据库文章可查即可.有的不是太严的地区,有所发表刊物的样刊就已经足够,甚至对于刊物是否是正刊,都没什么要求.第一步中需要注意的常见情况:①正刊(增套刊是无效的,要慎重选择)②以数据库收录时间为准(则不要把拿到刊物的时间当成期刊收录的时间,因为拿到刊物之后一般1到3个月左右数据库才会收录)③电子刊号期刊是否有效(这个比较容易被忽略,查一个期刊的刊号是否为电子刊号应该到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里查刊号是属于期刊号还是连续电子出版物刊号)④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这属于比较高的要求了,如果评比细则里要求这条的话,很多刊物会被排除在外,一定要选择在目录里的期刊)第二步--联系杂志社投稿第一种方式,不用我说大家一般会想到万能的淘宝或者百度,搜索XX发表.销量排名前几名的商家提供代写代发,服务.优点:比较方便,容易想到.....缺点:价格一般很高、为了冲业绩诱导发某某期刊、旺旺客服专业性差,emm...有不少家连电子刊号和普刊刊号都区分不清....第二种方式,去数据库(泛指知网和万方)下载所要发表刊物的征稿函,征稿函里一般有官方的联系方式,直接按格式整理,按要求投稿即可.优点:真实性毋庸置疑.缺点:按要求修改稿件,邮箱投稿是很耗费精力的一件事儿,况且一些好的刊物还存在社内邮箱被黑客黑掉,然后冒充编辑部发录用通知书的可能.因此这种方法适合不着急见刊的人群,稳妥放心.第三种方式,去微博、公众号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官方联系方式,有的杂志社开通了微博或者公众号优点:比找征稿函更高效缺点:你可能都不知道要在微博或者公众号上搜索啥内容(就是刊物名称)……选择好期刊了,就应该开始写稿了看好期刊的征文要求、格式、字号、排版、每版的字数等,这个过程枯燥而繁琐但又必须要做.写稿方面,投核心期刊以及以上级别的我没什么好教的要靠你自己,毕竟我的学术水平不够;非核心期刊的话如果文章选题没有敲定就去知网多查查资料,如果没思路的借鉴现成稿子的思路(原谅我说的不能更直白……仅普刊适用该方法),然后保证你文章的重复率能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就可以了.再再再再实在憋不出来的可以单独问我.......第四步--投稿给编辑部进行审核按照社内的要求、版面字数去写稿之后投过去,然后等待录用通知,出了录用通知之后,沟通好刊物的刊期和出刊时间(很!关!键!),投稿就基本完成了,后续等待出刊即可.再问问收不收版面费或者给不给你稿费(哈哈,稿费建议别报希望),能电话查稿的期刊尽量电话查稿,一是为了自己放心,二是避免社内邮箱被盗防止自己钱,三是避免浪费时间成本.(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经济学院上发好论文的话,一般你可以去百度文库里面看看,因为里面有很多的模板,那些模板有你想要的

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不发表,就发臭也许是因为在经济学界出了几位像科斯和莫里斯这样的传奇人物的缘故,使得人们相信:在经济学研究中,发表的数量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少发文章,多出精品,才是经济学家的风范。像科斯那样有两篇论文就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因为已经修炼成旷世高手了。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像科斯这样的人物,只能在统计中做为异常数据忽略掉。经济学家的成才之道,仍然应该是“不发表,就发臭”(publish or perish)。而且我相信,经济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成正相关的。我有四个理由支持这一观点:第一,经济学论文的写作需要技巧,而这种技巧是“心照不宣的知识”(tacit knowledge),是需要“从干中学”的。经济学论文是为了阐述作者的观点,所以至少应该写得准确、明白。这听起来像是在初中的作文课上就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从我近年来做经济学刊物编辑的经验来看,我发现至少超过一半的作者似乎都不会受到他们的中学语文老师喜爱。如何选择题目,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区分主次观点,甚至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不动笔永远也不会知道写论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更何况,经济学有自己的行规和行情,比如行文的规范化、选题的前沿性等等,只有写得多,发表得多,才能逐渐摸索出个中诀窍。第二,通过阅读做研究和通过写作做研究是两种风格迥异的方法,但是仅仅靠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做不出好的经济学的。正如《论语》里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通过阅读能够不断地刺激研究者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是发散性的,只有坐下来,确定了要写作的论文的题目,才能使作者的思维集中,并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方向。有一位名叫莱德(Ladd)的经济学家建议,应该自我训练写下自己的思想,因为“当我在写作的时候,很多直觉就会产生。有一个事实常常是真实的,即直到我写作的时候,才对我所思考的东西有所认识。”第三,我个人觉得,能否持续不断地发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区分才气高低的重要标准。才气意味着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才气意味着不断地对自我提出挑战,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主题。研究生涯是马拉松比赛,起跑时的爆发力对最后的成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仅仅靠写出一本自传体的小说轰动文坛的作家多半不会是伟大的作家。第四,只要你是重要的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一定会比别的经济学家发表的数量更多。因为重要经济学家的课题和研究项目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约稿也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名气大则往往论文发表的概率更大,所以成就和发表的数量是相辅相成的。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论文全中国有多少能够发表经济学论文的刊物?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许多大学的经济学院、一些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这还不算也刊登理论文章的报纸。应该说,最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1)综合性的期刊太多,专业性的期刊太少。在国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本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外,具有国际性声誉的主要是各种专业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学》杂志,比较经济学有《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国内的各个经济学期刊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内容重叠,使得读者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往往无从入手。(2)对刊物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目前流行的刊物分类方法是根据刊物主办单位的级别进行评级,或是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单位的评比,这使得学术期刊的评级缺乏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标准。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聪明的研究生随随便便挑几份刊物,登数十篇论文,根本就不是件难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发表论文如此容易,会很容易地毁掉刚出道的学子,让他们觉得科学研究原来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青年学子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是不满足于在平庸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经济学刊物的“大雅之堂”。那么,什么是好的经济学刊物?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往往充斥着难懂的术语、复杂的推理和烦琐的数据,很难让普通读者读懂,并因此会让门外汉感到“高山仰止”、“阳春白雪”。事实上,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功能是不同的。大众媒体面向的是普通公众,读者只需要受过中级的教育程度并有基本的理解力,但不必要受过某个学科的专门训练。学术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基本上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即受过某个学科的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大众媒体上的文章是为了影响读者,而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是为了同行交流。所以,如果用所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思想的深刻程度来衡量文章的质量,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并不一定要比大众媒体上的文章质量更高。比如《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在专业经济学家那里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不少一流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他们经常从这些杂志上找到灵感,而在国际关系领域,《外交》杂志的水平不亚于任何一份最好的学术期刊,但是这些杂志并不能被称为学术期刊。在《经济学人》或是《外交》上发表文章能够提高作者的知名度但对他在大学里评职称却是一点也帮不上忙。衡量学术期刊的标准首先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形式。提高论文命中率的小诀窍下面是我从做编辑的角度给作者提出的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显得非常琐碎甚至愚蠢,但是,相信我,它们非常有用。1. 投稿之前一定要读过所要投稿的杂志。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但是,确实有很多向我们投稿的作者其实并没有读过我们的杂志,否则我想他们是不会向我们投稿的。有很多稿件根本就不适合在我们杂志上刊登,比如有的稿件只是人物传记,还有些是属于其他经济学分支比如会计理论的。也许你为这篇稿件花了很多功夫,但是你没有花最多1个小时的时间浏览一下我们的杂志,判断这本杂志的主要内容、风格和体例,结果是在30秒的时间内,你的论文就被丢进了废纸篓。2. 用点心思写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就像是你的论文的简历。如果你找工作要投寄简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30秒法则,如果你的简历不能够在30秒之内引起雇主的注意,那么你必定失败。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不重视论文的内容提要,认为这是画蛇添足。但是,我可以从编辑的角度告诉你,内容提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流的学术期刊那里。比如说,《世界经济》每天大约收到10篇稿件,但每期最多能刊登15篇论文,所以我们的录用率在5%以下。尽管我们尽最大的可能不让任何一篇优秀的论文漏网,但是考虑到时间和人力的约束,发生遗漏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论文的题目、内容结构、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还有,就是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服编辑和读者阅读你的论文,清楚地表述你想要研究的问题,你的方法,你的结论,你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创新等等。3. 当第一篇论文投稿之后,马上准备下一篇论文。在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之后,论文的发表周期将会随之拉长。实际上,如果你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一般的发表周期会是2-3年。国内的发表周期要短的多,但是也至少要有半年到1年。因为审稿人提出审稿意见之后,作者还需要修改,像原来那种作者寄来的稿件不经过修改直接刊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研究生的在校时间只有3年,如果你二年级才动手写论文,寄出后用情专一地痴心等待这篇论文发表,万一发表不了,马上就要毕业了,再想另起炉灶就太晚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