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研考之路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研考之路论文发表

怎么会有这种说法,就算是免试推荐也没有说一定要发表论文的呀。要是全国联考的话,只有考试分数高才是硬道理~~!

考研与就业 考验与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讲,虽然并不是一个去此即彼的二选一,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但人的时间、物力、财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一般而言,与人生关联度越紧密的事情越容易成为两难,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个铁定的前提:人生是有限的,不能复制,不能重来。于是,任何有关于人生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就个人而言,谁都愿意使自己的人生活出质量来。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谁的人生质量高,谁的人生价值就大。人生的最初阶段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的人生发展。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考研与就业,应该是我们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选择。其选择结果的正确性,在某种情况下决定着人生的质量。因此,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令我们头疼的两难选择。所以,面对考验与就业,我们应该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作出理性的选择。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自我的认识,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之路。 就业与考研,在八十年代被称为“红道”与“白道”,即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就业的就算是走“红道”,而考研则是走学问之道,故称“白道”。由于当时大学生就业是由国家包办,所以不存在考研与就业之间的交叉现象。于是大路朝天,一人半边。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上世纪末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已经毕业,而就业的市场有限,于是就促使一大批本科生往考研的路上转移,这可是人生的战略转移。于是,考研便不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或者说学术意义正在淡化。为了规避艰难的就业形势,为了学历升级以提升自己就业的价码,为了考博,等等,不一而足。  就业的艰难,难就难在预期的就业目标与残酷的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上。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发达,大学生曾经是天之骄子,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有理由获得最好的就业机会。于是,上大学可以获得好工作已成为社会共识。同时,上大学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尤其是扩大招生,上大学只能获得进入社会入场券,并不能保证获得以前的东西。再则,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依据文凭,更看实践能力,即从学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要相获得好的工作,除了学习优秀外,还得看实践的能力。这是就业难的内在原因。  就外在原因看,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据调查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为3.1%、3.6%、和4.3%,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政府对下一年失业率的调控目标,也一再相应放宽,即分别为3.6%、4.0%、4.5%和4.7%。许多权威专家认为,这些指标虽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同期水平,但是如果考虑到统计口径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失业率要远远高于上述指标,即可能达到10%左右的较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将有很多人去竞争一个职位,尤其是理想的职位。归纳起来,大学生就业难在于这样的因素:第一,高失业率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第二,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长导致理想职位的竞争度增大。  其实,如果仅仅从大学生所占从业人口比例来说,我们不存在什么就业难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5%,而1998年工业发达国家为26%。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能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饱和或供大于求。所谓就业难,主要难在大城市、机关、国营的企事业单位、外企等;而在大城市之外,以及许多发展迅速的民营经济领域和广大的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现象仍很明显。为什么不去人才匮乏的地区呢?其实道理同样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人力资源,人才也离不开市场的配置,这种配置是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进行的。人才匮乏不等于价格就高,换言之,不等于人才的待遇高。而且,作为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看到工作的待遇,更要预测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发展空间,而现在人才匮乏的单位和地区,同样待遇比较匮乏,发展前景也难以预测。这样就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考研的变味,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市场对学历的要求水涨船高。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动辄就要硕士以上文凭。二是研究生扩招比率逐年提高,大大超过本科的增长率。第一点是压力,不得不考研,因为理想的工作需要理想的文凭。第二点是条件,即大量的扩招使考研的成功率大大提升。这样一来,考研便成了获得理想工作的一块敲门砖。但实质上,学问之道应该建立在兴趣上,即把做学问视为游戏一般,这样,他才能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而有这样兴趣的人不是很多,而且也不需要太多,大部分则是把考研视为工具,这是正常的。所以,在这个意义,考研的变味其实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研究生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这是不是时代进步呢?   逻辑地看,任何选择都是以一定的利益取向为参照的。因此,考研与就业自然也是以个人的利益取向为选择依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所要选择的事物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常常会产生焦虑。其两难就难在两者基本上同时进行,都有一定的风险。  首先说考研吧,虽然扩招,但招考和人数也在增长,其录取的比例并不因此而有多大的提高。最头疼的是,复习考研差不多需要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中又是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如果两线作战,既找工作又准备考研,这很难兼顾。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如果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当然就不用考研了。道理很明确,既然考研是为了理想的工作,那么如果已经找到理想的工作了,当然就不用考研了。但是,有些同学也会有这样的忧虑,现在社会上对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本科文凭可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空间。那这很简单,工作后再考研。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机会对于本科生将越来越少,因此,考研就成了当下的一种现实的选择。看来,这个所谓的两难,归根结底还是考研上。这里起码包括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考上了要学三年,三年以后的就业形势如何?二是有的同学没考研却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三年后出来如果找不到比他好的工作,我会怎么样?三是如果考不上怎么办?一直考下去,还是找工作?一直考下去,如果还考不上怎么办?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好怎么办?不论如何,这都令人烦恼。 如果我们放开来想,就觉得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得面对困难。人生的选择其实就是一场搏弈,个人跟自己的命运搏弈。所以,当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我们必须有所取舍。而且,人生的道路并不是我们今天就能规划好,这还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我时常在想,如果人的一生在他出生的时候就规划很精确,那么,他的一生还有意义吗?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能预见到,那么他的奋斗过程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人生的不可知反倒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幻想。 考研与就业,看似两难,其实不难。关键在于你的人生目标定位,如果过于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错,则势必在面临选择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则易导致两难境地;如果你不过于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过程的乐趣,则面临选择时,你会果断地作出决定,不会过多考虑这种选择的得失,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可知的,一切要在实践中检验。 无处安放的青春,也注定会找到本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萝卜坑”。只要我们不虚度自己的年华,无论是工作,还是读研;只要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无论是为人做事,还是为了自己学术理想,我们都会一往无前,承担起本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

一、个人基本情况:

本科英专,专业类证书仅有专四专八三笔,大学期间参加过各类专业竞赛(阅读、写作、演讲等),获过零零散散的小奖、国奖和临毕业母校赏赐的巨额“康地恩奖”(在此衷心感谢母校和母校的每一位专业老师在大学四年给予我的肯定与帮助)。参加过外宾接待的志愿活动,但几乎没有翻译类实践。发表过3篇论文,虽然可能被看作是文笔拙劣、内容浅显的“学术垃圾”,但每个字都是自己脚踏实地的成长见证,是努力突破自我的勇敢尝试。最重要的是感谢本科期间的人生伯乐徐老师!没有她的慷慨指导、倾力相助与无私奉献,我也没有机会和能力探索那么多可能性。

二、考研之路:

一战外交学院,初试364,离复试还差十万八千里,不甘调剂,再定目标。外交学院是我奢望已久的地方,也是带着高考的遗憾在大学中摸索关注了许久。反思自己的失败,对比别人的成功,发现自己准备得远不充分,备考方法不科学,再加上身体欠佳,周围琐事较多等因素。出考场那一刻觉得失败已成定局,但是黑暗中总会有另一束光指引新的方向。

我没有死磕的勇气,便决定换个新鲜口味,重振旗鼓。地点非北京不选,专业非口译不选,综合考虑瞄准国科大,其实一战也有关注过,但当时因为招生少没敢报。别人都沉浸在上岸的喜悦,我在调剂的混沌中找寻一点光亮。仔细查找国科大相关信息,刚巧碰上了上上届上岸学长@我是你学不来的少年感 ,学长耐心地答疑解惑,考虑到国科大是综合类院校,视野相对开阔,口译招生人数少而精,教学质量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而且雁栖湖风景美如画,当时还憧憬着能住上单人间(小声哔哔),就是它了!二战中国科学院大学,初试387,复试第4,总分第4,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三、备考内容:

1. 政治 (67)

这门我最没有发言权。一战我还能考70多分,没想到第二次直接奔着及格去。当时考场上感觉在裸考,选择题陌生到模糊,完全不像一战那样游刃有余,欲哭无泪也得硬着头皮把大题写满,努力踩点。最后一个大题只剩不到15分钟,只怪前面选择磨磨蹭蹭浪费不少时间。备考期间还是准备得挺充分的,没想到结果差矣。所以政治我没什么经验可谈,大家多去看看80+的大神们,我就把自己的书单、笔记和学习方法简单列下,大家酌情阅读。

1.《肖秀荣精讲精练》:没有从头到尾捋一遍,但22年相比21年内容有新修订,都是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了就把相关知识看书巩固,到最后书上的例题和练习也都全部做了一遍:

2.《1000题》:刷了3遍,不在书上写答案,有专门的刷题本,这样每次做都是全新的题目,不会受答案干扰。做完一遍就在书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错题和难易程度,方便自己复试或重刷时着重思考。刷多了就会发现有些选项在多个题中出现,但问法不同,就把这些总结起来,复习时看一个就会联系到多个题,效率较高。下面的肖4肖8同理。

3.《肖4》《肖8》:这里两本好像只刷了两遍,但每天背诵的时候都会把错题重点看一遍。刷完肖4的选择题就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每天复习的顺序按照考试的顺序来,早上起来先背肖4大题,边背边梳理逻辑结构,每个题都总结出背诵大纲,这样答题时就能牵一点而动全篇,背完再复习一类选择题的错题。

4. 电子版资料:

a. 徐涛老师的强化精讲,强烈推荐!一战时认认真真1.5倍速刷完了,边刷还边整理了100页A4纸的大纲式笔记,对我来说真的非常助于理解。有时做题时间、逻辑混乱,翻翻笔记立马豁然开朗,这也让我在二战复习时省了很多力。

2. 翻硕英语(72)

这科最拉垮的就是写作,但感谢老师的仁慈最终还给了70多。我的主要问题是中间部分时间安排不合理,结果压缩了写作时间。写作题目不难,关于“mental health”,但我因为紧张怕写不完就乱了阵脚,积累的内容有的派上用场了,但不少地方逻辑混乱、语言匮乏,全文头重脚轻,卷面有涂改,回想起来还有一处致命的语法错误,简直不堪入目(此处面壁思过)。

下面我按照考试题型说说备考内容:

A. 单选(20个)

选择题比较简单直接,考察词义辨析,特别是形近词辨析,词汇基本是专八+GRE,GRE偏多,今年没有语法题。

词汇:二战的我真的一丝不苟地刷单词了,所以选择题得心应手。一战也刷了不少单词,但单词偏难。反倒是专八许多基础词汇一问三不知,过分追求所谓的“高级词汇”。所以二战吸取的经验就是先打牢地基,否则就是“危楼摇曳”。我先把专八单词刷得差不多了,再开始刷GRE,每天都背,每天都是先复习完一部分再背新的,一直坚持到考试前一天。背完一定要大量刷题、加强巩固,重点是一定要总结!我自己就是把做过的题都分好类整理,经常拿出来看看,看多了就会有种踏实的感觉。刷题资料如下。

词汇书:《专八如鱼得水》、

《韦小绿》

刷题:《专四1000题》

《黄皮书真题》+往届学长群里分享的题库

另外关于单词的记忆方法,强烈大家去看韦小绿这本书,个人觉得市面上大多数鼓吹的那些背单词高招都不过是根据词根词缀来背,而韦小绿才是真正地道的单词宝典,还有词汇来自神话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可以了解。大四下半学期有次偶然刷到一个老师根据韦小绿讲单词、背单词的系列视频,视频良心制作,老师风趣幽默。因为韦小绿是全英的,自己背可能会由于枯燥难懂很难坚持下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讲解就会逐渐架构起记忆并理解单词的逻辑。我之前基本就是跟着看每个词根的讲解再自己做笔记,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记了有上百张A4纸,每次按照自己的节奏背,速度快效率高。现在老师的视频还在不断更新,其实掌握了方法自己就可以照着书背,但是老师视频里会有一些拓展和实际应用的举例。

语法:今年虽然没考语法题,但语法同样重要,而且很多其他院校都考,所以要引起重视。语法我没什么好方法,就是多看、多做题、多总结,比如我比较薄弱的虚拟语气、动词短语等,会分门别类整理,复习的时候就很集中、效率也高。

用书:《专四语法与词汇》《张满胜英语语法新思维》(看中级和高级就行)

B. Paraphrase (5个)

我觉得改写无非就是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句子重述一遍,要简单易懂,不要卖弄词藻。基本就是“同义词转换+词性转换+句子结构转换”,怎么结合视句子难易和自己能力而定。这方面没花太多时间做题,其实在单词牢固、语法无误的基础上,句子不难理解也不愁改写。借鉴去年学姐的经验帖,就用了下面两本书里的paraphrase部分练习。

《张汉熙高级英语1》

《张汉熙高级英语2》(都是第三版重排版)

C. Summary

大致要求就是将一篇文章提取主要内容再浓缩成一篇文章,篇幅为原文的1/3左右。其实就类似写一篇综述,三口的综合考试题最后一项就是这种题型,但三口那个参考答案大多是分条列举,了解一下即可。考试要求是能写出像一篇文章的感觉。在B站上搜索过相关讲解视频,自己的主要方法就是“原文划分逻辑结构+找出每部分主题句+paraphrase+逻辑衔接词连句成段”。除了学长群里分享的资料,还是借鉴去年学姐的经验帖,用书如下:

《新概念英语3》

《优秀英语时文阅读》

D. 阅读

阅读没有客观题,全是主观题,类似专八的回答问题,但没有字数限制,可能以后题型还会变。个人没什么技巧,一般都是带着问题读文章,找关键词,精准定位,省时高效。重要的是要保持一定量的阅读,每天都要做几篇,保持手感。我觉得今年的阅读题并不难,但我在有些问题的理解上还是有些模棱两可,所以犹豫浪费时间,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做些题,做好多方面心理准备。用书如下:

《翻硕黄皮书真题》

《华研专八阅读》《星火专八阅读》(这两本算上一战也才刷了两遍,二战时前期选择题也做,后期就定向只做主观题)

E. 写作

这一部分本来还蛮有信心的,结果啪啪打脸,就像我的专八考试也是因为前面阅读拖沓了,后面写作时间不够,成绩不理想。但是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精彩表达还是用上了几个,所以大家要注重积累。我考前练习写的整篇文章太少,基本就是写写逻辑架构,大家一定要努力限时练习写整篇!

3. 翻译基础(118)

翻译这门成绩也一般般。词条部分有一个缩略词完全没见过,英译汉好像还有两个也是完全没见过的,汉译英部分是那种偏长的词组,跟自己备考的那些稍稍有些偏颇,有几个也是翻得拿不准,估计扣分不少。

词条:我把黄皮书的词条搞成.txt版,导入平板,每天定量刷,系统会根据记忆曲线和自己选择的记忆程度安排复习。后期拿黄皮书真题刷,每天2套,限时用A4纸写,第二天就先把前一天的过一遍,错的重点记忆,再刷新的题。《最后的礼物》的词条后期也是每天定量背,很熟的一眼就过,记忆有偏差的就单独拎出来汇总一下重点看。

翻译:自己练+徐老师的11月测试

说实话,我的翻译也是各种摸爬滚打,就是笨方法“多练、多积累、多总结”。文章拿来不会直接下笔,而是略读全文,找准基调,捋顺逻辑再动笔。

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练,大概从7月份起每天都保证一定量的翻译练习,翻完后就对着参考答案仔细批改,我觉得批改不是字对字地纠正,而是思考这个地方我为什么没有理解(词汇、句子结构等问题),我这样翻为什么不通顺、不简洁,是词汇欠缺还是句子结构混乱,参考译文是怎么翻的,参考译文还能再简洁吗,我可以积累到哪些表达等问题。最后我通常都是将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综合再整出个自己满意的版本。我一直都是用A4纸练的,各种问题都会用红笔或蓝笔在下方标记备注,重点问题用荧光笔描出,这样复盘的时候一眼就明了,前期会一周一总结复盘,复盘总结两部分内容:翻译方法+常用表达,后期每天开始新的内容之前都先扫一眼前一天出错的地方。书单如下: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

《中式英语之鉴》(有时间一定要看!!!)

《韩刚B2A“译点通”——MTI翻译基础高分技巧与真题解析》(个人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用)

《韩刚90天攻克三级笔译》

《韩刚90天攻克二级笔译》

《政府工作报告》(其实没看多少,真的看不进去,韩刚老师好像有总结的重点句子,就捡着看了些)

4. 百科(130)

百科能考这么高实属意料之外,但也多亏了百科这根救命稻草。准备过程还算充分,收效不错,下面根据题型依次说下备考过程。

名词解释:

没有选择题,一共20个名词解释,每个都写了大概三四行内容,不是分条罗列,而是把知识点组织成一段话。

我先梳理了历年真题,将真题考察的知识点大概分了10类。再把黄皮书的百科词条和《名词解释考点狂背》的词条一同对比,筛选出重复内容后再整合,将词条按照内容分成“政治、经济、历史、新闻刊物……”多类,用MarginNote3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各类词条分别根据逻辑等相关性连接在一起,这样每次看一个就能发散出无数个。将每个词条解释都提取出3—6个知识点,这样基本保证考试时平均每个写4点左右。“组织机构”“著名人物”等内容多,不愁没得写,但有些像经济术语,一句话就能解决,自己就会去百度再揪些内容补充上。《最后的礼物》的百科就捡跟真题贴近的看了几个,大多没用上。

应用文:这部分就是看了下常考的应用文格式和一些模板,自己又分类整理了一下,重点注意逻辑架构,格式上确保无误,开头结尾有些必备话术也都重点记了。

大作文:自己看的时候再结合最新时事补充事例,考试基本不愁没话可写。今年大作文主题是“创新”,跟我去年考外院的主题一模一样,真是承蒙老天眷顾!当时考完也觉得这门发挥得最好,果然成绩也让人欣慰。

最后提醒大家,每一科做完有时间一定要从头检查一遍!一定要读清题目要求!不要因小细节失分!

复试:自我介绍(1min)+问答+视译+无领导小组讨论

查成绩前一天晚上辗转反侧,一宿睡不着,第二天心跳到嗓子眼,早饭一口也吃不下,老妈也跟着我紧张得不行。9点开放通道,结果网崩了又崩,煎熬了好久终于看到自己有望进复试的成绩,那一刻如释重负。

今年的问答是根据自我介绍和提交上去的个人材料等提问的,我自己押中了一个,平时就是去微博搜的一些必备问题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拓展一下。可以卡着时间练一练,说太长听起来就啰嗦。

小组讨论是先每个人陈述1min,再小组讨论4min。我觉得无非就是根据一个话题发表观点,要注意跟他人的互动,可以意见相左,但可以试图说服对方,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而不是吵架,不是辩论哈,自己再不断拓展。小组练习时也找了些专八作文的题目,准备时可以多想些观点备用,陈述的时候如果能不同于他人观点最好,如果实在没有创新,就尽量说得漂亮一些,可以举些例子。我当时第一个说的,刚好大家轮完一轮我最后又开口做了个总结就到时间了,真是幸运。

随着社会的关注度提高,考研者的学术能力是否过关,引起了讨论,势必会越来越难。

研究生论文发表之路

一.选题一篇论文的好坏与选题有着直接关系,如何找到一个好的选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由导师来定,但导师确定的选题可能未必是你感兴趣的,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来选。但这里立马又面临一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那该怎么办?方法只有一个,读文献,读大量的文献,读的文献多了,慢慢的你就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找到感兴趣的课题之后呢?别着急,继续读文献,不过此时就有一定的方向,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漫无目的了。读文献也有小技巧,建议先读综述,后读硕博论文,再读期刊,读期刊的顺序是先中文,后英文。对于一些优秀的论文或者该方向重要的参考文献要精读,这些文章以后可以引用到你的论文中。二.实验通过读文献,想必你已经有了一些idea了,接下来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但是做实验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第一个困难就是初来乍到你没设备,设备都牢牢把在师兄师姐手里。当然你可以买,除了涉及买仪器报帐、等实验设备外,太贵的设备申请未必会批。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师兄师姐“借”,夸师兄帅,夸师姐美,最后能不能借到就看你嘴甜不甜以及师兄师姐的心情了。当然在做实验前先列一个清单,避免做着做着发现不是少这就是缺那,否定买仪器试剂会耽误你大量的时间。三.论文写作如果你的实验很成功,并且有那么一个个小的创新,恭喜你欢迎来到写作关。前面提到一篇论文的构成由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没写过不会写怎么办,方法还是读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写的,然后仿写。这里有几点要提醒你注意:1.正常看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要刻意贬低别人借此抬高自己,不要使用第一次,首先发现,前人未曾研究等词汇,就如今来看,不管你研究方向多偏僻,都不可能这一方向只有你一人做。2.引用参考文献要中英结合,最早研究这一方向和最近5年的论文一定要引用。3.引用你导师和课题组其他人的文献,对于组内他人的研究成果不要假装视而不见或闭口不谈,引用组内他人文献这体现了课题组的学术传承。四.投稿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终于写出了一篇像样的稿子,下面就要投稿了。投什么期刊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影响因子、期刊类型、投稿时间、版面费等。研究生在这方面基本属于小白,没关系,别忘了,你还有个导师呢。求助于你的导师,让他帮你推荐跟据你写的内容投哪个期刊中的可能性更大。由导师作为通迅作者可以省去许多麻烦。投稿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少则一月,多则半年,但大概率你会被拒稿,平常心对待。拒稿之后根据修致意见修改,然后投其它期刊,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切记不要论文造假,否则这将是你一生的污点。

1.首先确定选题。选题很重要,看一下是否适合自己去做。 2、查阅资料,列提纲确定论文的内容。 先列提纲(用来反应你的思路结构,征求别人意见),写出草稿,写作时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比如:仪器材料,实验方法,结果),抽取有价值结果放入讨论,完成讨论,结论,引言。3、查阅资料,做试验,收集数据,写论文。4、写完论文,找导师查阅,修改。文章修改(需要多次,这里第一次是概括的讲可以包含几次直至达到目的)5、论文定稿后找一家刊物出版社发表论文 。

首先确定选题。选题很重要,看一下是否适合自己去做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研究生小论文发表无非就是.在期刊对应的数据库里检索这本期刊,然后在数据库的刊物首页里点击投稿

考研之前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对考研初试是不能起到作用的,但是复试里你可以向导师们说一说,可能会有一些作用的,但在在你研究生毕业时,是必须要有的。

不用,研究生招生考试没有证书、英语、和论文要求,只有考生的学历符合就可以报考。研究生有本科学历就可以直接考研,大专学历毕业2年后就可以考研。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扩展资料:

研究生招生对象主要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本科毕业以及具有与本科毕业同等学力的中国公民。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推荐免试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对部分高等学校按规定推荐的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生,经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考核的选拔方式。

考试科目: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

对保研比较有好处。要说对考研的话,应该在复试的时候面试那一部分老师会多给你点印象分,在初试和复试笔试的时候是基本没用处的。但是毕竟是自己的成果嘛,当然能发表非常好。

你这一定是听什么考研辅导班的老师说的吧,复试的时候主要是考核你本科时学的专业课和你报考的专业的知识,绝大部分学校会对外说复试要刷多少多少人,其实,只要你能进复试基本都没问题,初试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决定着你是否能被录取,只有初试过线了才能考虑下一步,所以如果你现在已经开始复习了还是踏实地好好学习吧,只要能坚持下来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论文发表之路

发表论文的话,你需要去这个相关的这个期刊上发,然后要道歉呢,发很多钱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途径是非常多的,可以在学校的官方期刊以及自己专业所在区域的期刊发表自己的论文

论文发表,一个是可以直接投稿杂志社,一个是可以通过论文代理机构。费用方面,杂志社肯定要比代理便宜。因为,杂志社只是收取非常小部分的版面费。而代理方面,收取的比较多。时间方面,杂志社的编辑一般很少自己采集稿件。毕竟,每个编辑其实都会跟很多代理合作。他们会直接从代理方面得到稿件,并且从中抽取部分好处费。

发表论文的整个流程,简单概括就是:定稿-选择期刊-审核-通过/返修-支付费用-定版-排版校对-印刷-出刊邮寄-上传数据库。接下来按照步骤详细说说每个发表环节以及注意事项。定稿:其实就是写论文,这个我也不是专业的,所以不多说,仅从发表的角度简单说几句。关于论文主题:如果你的文章是准备用来发表的,尤其是准备投稿普刊,那么有些选题千万不要碰,比如港ao台、疫情、涉党涉政、宗教、神学、封jian迷xin、校园bao力等等,不要问为什么,这类主题写了大概率发表不出去!即便有收的,审核也严格,论文内容不能有不适合刊登的点。总之,发表论文不要只知道埋头苦写,动笔之前先去问问某个主题能不能发、好不好发,不能发、不好发就尽量不要写。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可以在本学校的学报里面发,也可以投一些学术期刊,网上找找也行,从学校的图书馆找也可以,学术会议也可以,就是版面费搞点投保,可以从网上投,多投几个试试,一般审稿的时间在半年左右,学术会议的周期比较短,也很好发表的

考研之前有发表论文吗

对于考研来说,论文在复试中作用是很大的,但初试成绩也很重要,初试通过了才能有机会进入复试。有很多名牌大学复试会有面试考核,导师要在复试学生中挑选将来的学生。这时论文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了,因为导师是在挑选自己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从论文中,导师才能看出,该学生研究的方向跟自己的方向是否一致,思维方式是否优秀,实验是否是自己做的,回答问题是对答如流,对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等等。论文在复试中是为了取悦面试老师。如果你有几篇不错的论文会给你增色不少,在研究生复试中占尽优势,大大提高录用几率。

可以的能够在你上线之后面试时候有所加分因为现在研究生分为应用型和学术型学术型当然是要求有学术能力的哪些杂志好发具体咨询我百度hi

不影响。因为考研并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所以不影响考研。

没有需要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的要求。一般学校的规定是,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可以在保研和评奖学金时加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