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持久战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论持久战发表的论文

1、《论持久战》的作者是毛泽东。2、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整理成这篇文章,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3、具体内容: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长篇演讲。7月1日,演讲稿以《论持久战》为题首次发表在《解放》第43、44期合刊上,之后又出过各种油印本和单行本,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最著名、印行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抗战著作。1952年被收入人民出版社当时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二卷。      《论持久战》写了21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9个问题为第一部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后12个问题为第二部分,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 毛泽东首先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通过对这些基本特点客观全面而又辩证地分析,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 毛泽东预见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其中,第二阶段也可以叫战略相持阶段。他把这三个阶段,比作中国抗战的“三幕戏” 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有很多预见,后来都被一-证实。 比如,文中指出:“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后来日军在1938年10月相继攻占广州和武汉。然后便调整战略,开始用重兵去巩固占领区。抗战第一阶段于日军攻占广州、武汉后而告结束。 文中分析,在第二阶段,“整个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第一种是敌人的根据地,第二种是游击战争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在华北、华中的很多敌人占领区,基本分为完全的敌占区、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还有敌我双方拉锯的游击区。 文中预测,在第二阶段,“一切敌之占领地的汉奸组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统一政府’”。在这个预测作出半年后,汪精卫集团就同日本进行另组伪政府的谈判,1940年3月,汪伪政府正式成立。毛泽东的预言得到完全证实。 像这样后来被事实证明的预见使这篇著作特别具有说服人的力量。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还提出了很多正确的军事原则、军事方针,比如游击战、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等。特别重要的是,他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思想。他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这就是人民战争的思想。这是《论持久战》的一个闪光点和创新点,是敌后战场上抗日军民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集中论述,而不是首次论述。实际上,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半年后,毛泽东就萌发过持久战的想法后来又多次在各种场合对持久战战略进行过阐述。《论持久战》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优势、生长自己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就像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和漫漫长夜中的北斗星,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在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亲日分子鼓吹“亡国论”,认为中国必定灭亡,而亲英美 分子则鼓吹“速胜论”,认为马上就可以战胜日军。

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

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正确的认识了战争的发展方向。《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扩展资料:

毛泽东始终认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就指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就已经提出了坚持持久抗战的各项方针。

对于为什么中国的抗战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会属于中国,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为了彻底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以持久战思想武装全党全民族,毛泽东决定写一部论持久战著作。为此,毛泽东阅读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和战争理论著作,精心拟定撰稿提纲,开始撰稿后,集中精力,废寝忘食。

有时,他两天两夜不睡觉,实在太累太困时,就让警卫人员打盆水洗洗脸,到院子里转一转,在躺椅上闭目养会儿神,接着继续写。其间,由于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缺乏休息,毛泽东病倒了,头疼、失眠、吃不下饭。

医生检查后说,没有病,主要是劳累过度和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导致。医生开了药,要求毛泽东注意休息。毛泽东吃了药,休息一天,没等全好,又继续撰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持久战

作者:毛泽东一部入选《世界十大军事著作》的不朽的巨著。无论军事上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都很有借鉴意义!个人觉得完全可以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并称为中国三大经典军事著作.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其实,论持久战这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足见毛泽东的军事才华非同寻常。《论持久战》发表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论持久战论文发表的意义

《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而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而作的名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经验,批驳了当时最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论持久战》是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论持久战》一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大力量之最深厚的根源,是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论持久战》无论是用于军事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遇到困难,难以解决的时候,有时候甚至要坚持努力奋斗好长时间,更有陷入困境无法走出来,而我们应该走持久战战略。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总结出现困难的内因、外因、敌因、我因,然后先从第一个阶段开始,找出自己处于困难之中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在找出原因后就是第二个阶段,认真改正,保证同样的错误永远不会发生,然后探寻新的发展道路,为发展新的事业而准备。第三阶段就是要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进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把生活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夺取生活的胜利!《论持久战》是一篇不朽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和思想战略,读了《论持久战》,我受益匪浅!

《论持久战》内容: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主要内容是:A、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B、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C、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论持久战》的意义: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懈可击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略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1)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其内容是分析了:特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主要内容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你小我大,敌寡组我多助。意义就是跟敌人打游击,战役最小的兵力取得最在意最大的胜利。

持久战是哪一年发表的论文

《论持久战》一书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年。1938年5月,毛泽东把自己关在了窑洞里,他七天七夜没有出门,除了一天两顿稀饭和咸菜外,就是不停地抽着劣质的纸烟,埋头写作,以至于连棉鞋被火盆烤着了,他也浑然不觉。就是这七天七夜成就了伟大的战略思想,论持久战一书横空出世。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 5月26日。《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毛主席论持久战,在哪一年发表的? 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 5月26日。 《论持久战》是 *** 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 *** 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 *** 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 *** 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论持久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哪三个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论持久战书哪有买的 《论持久战》原文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著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一半也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因而无从决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针和做法。现在好了,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了。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个总结性的解释。尤其是对持久战,有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反对意见,也有空洞无物的了解。“卢沟桥事变⑴以来,四万万人一齐努力,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 *** 到 *** ;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国军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 *** 人,同其他抗战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万恶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 *** 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为了使每个 *** 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要。因此,我的讲演就来研究持久战。和持久战这个题目有关的问题,我都准备说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说到,因为一切的东西,不是在一个讲演中完全说得了的。 二)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三)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⑵。”抗战以后,公开的亡国论没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协的空气时起时伏,主张妥协者的根据就是“再战必亡”⑶。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来说:“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作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这类中国必亡论者,是妥协倾向的社会基础。这类人中国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阵线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妥协问题,恐怕终战争之局也不会消灭的。当此徐州失守武汉紧张的时候,给这种亡国论痛驳一驳,我想不是无益的。 (四)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 论持久战是 *** 于哪一年在哪个会议提出的 《论持久战》是 *** 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提出的。 《论持久战》是 *** 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 *** 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 *** 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 *** 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论持久战收在毛主席哪本文集中 《论持久战》是 *** 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 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当时是在什么地方写的,是那一年,写了多长时间?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主席1938午5月26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 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文章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进行了一一驳斥,接着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并通过“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篇章的阐述,来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怎么进行持久战,我们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基本论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 *** 成立于哪一年?今年是建党多少周年 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 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 今年是建党93周年 中国 ***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 *** 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以及8月2日在上海和嘉兴举行。 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包括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 *** 、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 *** 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论持久战 经历哪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 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1938年5月26日.

知网发表的论文能保持多久

永久挂在中国知网上。 硕士的毕业论文会永久被中国知网所收录,无论何时何地,加上中国知网就能够找到硕士的毕业论文。除了硕士毕业论文以外,中国知网还收入博士毕业论文。因此中国知网相对于来说是比较权威的网站,收录了很多高层次人才所写的论文。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年限是从1984年至今的硕士学位论文。 扩展资料 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年限是从1984年至今的硕士学位论文。包括基础科学、工程科技、农业技术、医药卫生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目录。

创新与可持续战略期刊投稿

对于电子商务营利模式的创新与战略选择,我看法非常积极。电子商务营利模式的创新与战略选择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必要动力,它将引领行业走向未来,推动行业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首先,电子商务营利模式的创新和战略选择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其次,电子商务营利模式的创新与战略选择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此外,电子商务营利模式的创新与战略选择还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迎合客户需求,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总之,电子商务营利模式的创新与战略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必须被认真对待的。企业应该重点研究电子商务营利模式的创新与战略选择,开发出更加先进利润最大化的营利模式,实现更好的企业发展。

1、关于可持续产品创新 可持续性正在成为社会议程的一部分,生态经济的力量随之凸显。实施可持续性,让全社会和消费者参与到可持续经济中是企业的责任。新产品开发专业人士也应当拥抱这一现实,将可持续性作为新产品开发流程的集成部分。 关于可持续性开发与可持续性创新 可持续可发是一种发展模式,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会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创新是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商业化过程。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在采购、生产、使用和服务结束的若干阶段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可持续创新需要具备全球化思考的角度,它超越了产品服务的基本的生命周期,影响了所有的利益相关方。 可持续性对产品创新的重要性 在过去数十年里,可持续性对于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高: 2011年可持续性与创新全球高管报告指出,70%的受访企业将可持续性永久地纳入到管理层议程并投资于可持续性。(--哈纳斯,2012年) 在2012年,PDMA进行的CPAS研究表明,1/3的企业表示可持续性对企业利润有贡献。 大多数组织已经从其业务战略中嵌入了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成熟度模型 (1)初始阶段 公司政策不认可三重底线(经济、社会和环境); 可持续性的整体战略聚焦于遵守最低限度的法律法规要求; 在设定新产品目标和规格时,很少考虑可持续性; 供应商政策没有考虑可持续性; 很少分享和制定可持续性指标; (2)改进阶段 建立集中式可持续性汇报的职能; 在环境、健康和安全政策中公开陈述指标和目标; 在工厂层面,建立和度量碳、能源和水消耗数据; 在整个组织中积极沟通法规和政策问题; 业务单元和产品战略预期未来的客户行为会基于可持续性的趋势; 供应商评估包括对供应商的可持续性政策的评审; 通过检查清单和其它工具比较新产品开发流程中新产品的可持续性; (3)成功阶段 在整个公司持续应用提升三重底线的最佳实践; 在公司层面建立可持续性度量指标,并且与公司的商业成功关联; 在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全部关口评审中考虑和鼓励可持续性; 公司将焦点从遵守法律法规的底线变为做得更好; 理解供应链对公司可持续性目标的影响,实施改进活动; 根据供应商的环境和可持续性政策及努力程度选择供应商; (4)领先阶段 公司出版年度可持续性报告,讨论三重底线的各个方面; 可持续性政策与其它公司政策完全整合,是驱动成长和盈利的重要杠杆; 为扩大影响,通过供应链、授权、知识产权销售、合资等方式,使得可持续性创意和知识产权得到更广泛利用; 组织强调研发创意,开发出能降低新产品整体环境影响的技术和设计方法; 公司大多数产品获得基于行业指标及第三方评审的“认证”; 产品可持续性度量指标被广泛分享,并视为竞争优势来源; 循环经济与创新 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创造闭环,其原理: (1)通过控制库存商品及平衡可再生资源的流动,保护并增加自然资源; (2)通过循环利用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实现资源产出的优化,在技术和生物周期中保持利用率最大化; (3)通过揭露和消除负面的外部影响来提升系统效率; 三重底线 在传统会计学里,底线是指利润或损失触及收入或支出的下限。这曾是商业绩效的重要指标。 三重底线从三方面报告绩效:财务、社会、环境;即利润、人类、星球; 2、产品开发中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与战略 现在,大多数组织借助一个整体框架将可持续性引入公司的标准运营之中。这意味着: 公司会制订正式的可持续性计划; 将可持续性用于驱动竞争优势; 将可持续性用于驱动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遵循三重底线; 将可持续性融入公司的使命陈述和价值观; 在高层管理者层面跟踪可持续性的绩效度量指标; 建立可持续性成熟度模型,周期性的跟踪其进程; 可持续创新是合规的、由市场驱动、参与的,组织借此塑造未来的、被动的、主动的、有目的的。 基于可持续性的战略分析: (1)分析现有的:环境维度(能源、水、材料);社会文化维度(劳动力、意见);经济维度(公司视角、客户视角);技术、可行性;立法、法规、基础设施; (2)构思未来的解决方案:基于面向环境的设计指南,涉及生态系统效率、社会文化、经济维度的解决方案。 真实价格与碳信用额 许多企业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产品的真实价格与碳信用额间的比较。在对外部性因素的成本计算中,无法体现出来包括二氧化碳和其它社会影响的间接成本,“真实价格”是所有外部性因素与价格之和。碳定价是衡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方法,企业使用碳定价的原因如下: 准备应对关于碳定价的政策; 公开承诺; 以财务形式表现气候变化问题; 在组合管理的财务要素中,公平比较可持续项目; 碳定价取决于导致了碳定价的理由,价格可能与转向采用可持续能源所需的投资和碳定价的预期外部影响两个因素有关。 产品组合与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应当成为项目选择的一个关键准则,将可持续性准则用于新产品创意的例子有三重底线的可持续性、气候变化、ISO生命周期评估、要求产品或部件的再利用等; 可持续发展与新产品流程 在接受可持续性的组织内,可持续性作为业务战略和创新战略的组成部分在概念开发、产品设计、营销组合等各个层次上影响着新产品开发流程; 可持续性与概念开发 :客户对产品的接受度越来越受到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进行正确的市场研究以理解客户关于可持续性的看法正在成为概念开发中的必要事项。 可持续性与产品设计 :基于产品概念开发设计规范时,可持续性在原材料选择、产品的可制造性、产品使用、生命结束等方面有所影响; 可持续性与营销组合 :产品从生产地点到达客户手中所经过的距离正在成为可持续性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能会对目标市场选择、分销渠道和产品定价产生显著影响。可持续性将会成为产品核心利益和价值主张中的一个关键元素。 3、可持续性工具 漂绿 指一个公司或组织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通过广告和营销宣传“绿色”经营,而不是在其实际业务中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了避免漂绿行为的发生,可以通过特定工具验证产品的生态环保效率。 生命周期评估 是分析环境影响的一种科学方法,过程如下: (1)目标与范围定义:定义产品属性、设定系统边界,确定配置方法(权重、经济价值); (2)生命周期清单:流程 (3)生命周期影响评估:选择影响的类别、度量影响; 生命周期评估模型:考察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源开发、生产、制造、使用、收回处置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流转。 可持续设计的框架 面向环境的设计 可持续性设计 4、总结 大多数产品都有生命周期,遵循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产品生命周期变的越来越短,这给公司带来了和,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更新现有产品; 在产品管理中,营销组合的所要有素--产品、定价、促销和分销由产品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决定; 在很多产品类别中,产品开发战略聚焦于通过产品改进或增加产品特性和功能进行产品更新,以此作为延续产品生命周期的手段; 产品生命周期的关键是引入阶段,在此阶段中,产品经理必须聚焦于出售的产品是什么、出售给谁、产品如何到达目标市场、以及如何促销产品、说服目标市场客户购买; 可持续性开发既能够满足当下一代人的需求,同时也不会损害未来各代人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 很多公司在使命、愿景和战略中强调可持续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用于评估公司绩效的持续创新成熟度模型是PDMA所提出的创新管理标准的组成部分; 生命周期分析是一项考察可持续的关键工具,它关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资源开发、生产制造、使用、处置等; 可以通过各种认证标准获得对产品可持续性设计的认可;

电子商务营利模式的创新和战略选择是电子商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下是几点看法:1. 创新是电子商务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2. 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利模式。例如,有些电子商务企业选择采用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有些则选择采用高品质和高服务水平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3. 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战略。例如,有些电子商务企业选择采用差异化战略来区分自己和竞争对手,有些则选择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4. 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求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例如,有些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配送,有些则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总之,电子商务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和调整自己的营利模式和战略选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从而获得成功。

浅论水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水 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尤其是贫水国或准贫水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入手,剖析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解决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想法。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水问题及其原因浅析 由于我国水资源、降雨量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加之受历史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浅析如下: (一)旱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七大江河都曾发生过大洪水。进入90年代,我国又连续发生几次大水。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大水;1994年,珠江、长江、辽河和黄河流域均发生大洪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发生大洪水。 不仅是水灾,进入90年代,每年受旱面积竟达0.27亿hm2,比50年代增加一倍半以上,成灾面积增加3倍。华北平原每年有1/4的耕地遭受干旱之害,1/6耕地沙化严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有2.2亿hm2,其中可灌溉的草原仅33.3万hm2。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城市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约有108座。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我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变化较大,从而导致降雨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枯雨期又出现旱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河湖堤及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防洪标准低,有些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甚至出现“豆腐碴”工程。其次,由于资金限制,我国许多地方水利工程不健全,建设维护资金匮乏。再者由于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到气候,从而加大了恶劣气候发生的几率。历史上由于人们不断地围湖造田、修堤防洪,从而导致洪水渲泻和调蓄的空间减小,另外一个方面,加高堤防等于抬高了洪水位,从而使防洪负担和防汛风险进一步增加,万一出事,将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沙漠化触目惊心 1994年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漠面积已达168.9万km2,而且每年正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北京城,而且影响到全国近1/3的国土,受影响人口近4亿。去年连续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引起许多耕地被损,许多城市甚至包括我们首都北京都将成为“楼兰古城”。沙漠化严重及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原因是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而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溃乏。其实上述现象是相互影响的,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少必将影响区域气候,减少土壤含水率,而缺水也必将减少植物存活的机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水环境继续恶化 到了90年代中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67万km2,占国内面积的38%,每年流失水土50亿t,相当于全球水土流失总量的12%。据测定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就有400万t,相当于我国全年生产化肥的总量,一到暴雨期,多少条大小“黄河”令人触目惊心。有人担心:如不注意,长江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减少水灾害带来困难,如河床抬高、大坝(堤)防洪能力减少、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防洪标准和兴利效益等。 据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为584亿t。在10万km的评价河段中,水在Ⅳ类以上的污染河长占47%。北方辽、黄、海、淮等流域,污水与地表径流的比例高达1∶14~1∶6,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97.5%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水污染严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同时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明显地要高于其它国家。再者水污染和大气及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空气中的诸如硫的氧化物经溶解在水中或经降雨形成酸雨污染水体,环境中的金属、磷等化合物经氧化、分解作用最终也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另外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不能对大气、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也是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用水效率不高和水浪费现象并存 虽然我国面临较大的水问题,但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1997年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36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据统计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全国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以上。[NextPage]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资源不断得到改善或保护,人类的生产关系、文明程度不断地进步、提高。 由于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水的角度,研究水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三、水与可持续发展 要想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水与人类、水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解决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问题。众所周知,水的三态变化是在太阳能作用下的循环,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和特例。地球资源也是在一个大的循环系统之中,在这个循环中水作为载体、太阳作为动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将水作为生态及资源循环的一个环节加以研究,了解水循环、人类生存发展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加大科研力度,掌握水、生态及物质循环规律 据研究,世界上所有与水有关的问题,如旱灾、洪灾、污染和水土流失,不外乎是因为打破了大自然的循环。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自然规律和先进科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减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使自然和人类发展融为一体,互为促进。 水资源研究要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林业、水利、土壤、环境、社会、经济等学科结合起来。加大科技力度,首先要充分研究导致水资源、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减少污水排放量和生产使用环境污染物,加大封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力度。同时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机构。 (1)建立全国的水资源调度及监测中心,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利用和水质监测,同时负责与气象、环境及大气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2)加强洪水及灾害(包括海啸、台风等)中长期预报、沙漠化治理、堤坝隐患发现和加固技术研究和应用。 (3)加速污水处理及水循环体系研究,合理优化工农业生产(包括采用节水高效农业)及生活用水(包括水质和水量),加大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倡导建立农村及城市生态保护圈。 (4)加强国际合作做好地球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水资源 由于水资源是按水系划分的,没有行政上的区域划分,水存在于地面也可存在于地下,水有固态、液态、也有气态。于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就要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度。全面规划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液态水与气态水、咸水与淡水的合理规划。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近年来实现的引大入秦、引黄济津和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地理上全面规划。许多海滨城市采用海水冲厕是咸淡水的合理利用。广西地区许多为岩溶地质,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地下地上联合调度就是必须的。当然采取地下水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等问题。 (三)加快依法治水步伐 完善水法制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杆杠,加速水的商品化和治水法制化。 四、结语 水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为此我们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大自然的循环方面认识水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研究问题,并从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全民意识入手,才能解决好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