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怎么办

发布时间: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怎么办

在现实中我敢说除非作者自己背后纯粹是为了兴趣而创作的,而那些真正拿着微薄工资拼命撰写小说作者们绝对没有那个胆敢拖稿,不怕粉丝骂死你吗,不怕编辑催死你吗?

作者拖稿一般就是遇到某些必须要拖稿的麻烦事了,有的可能是版权争夺的问题,有的跟编辑闹矛盾了,而有大多数情况下是拖欠稿费的活!作者拖稿,如果是真正喜欢作品的粉丝们一般都会耐心等待的……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粉丝们都会粉转黑的,一旦失去了受众的粉丝人气,这个作者估计就是不想在文堂里混了,不仅如此小作者们还会被倒扣工资。没有一个作者敢真正有那个胆子去给粉丝们,编辑等拖稿的,当然大作者们除外。

首先你是一个大油,你才有那个资本敢去拖稿,一般大油们拖稿是真正遇到上问题,要么跟公司编辑闹矛盾,要么是版权签约里面各种麻烦事,这些大油们才有资本敢正面去讨价还价,讨不过,各路受众粉丝也会起书支援的。这里面拖稿的情况对于小作者们我见得最多的大概就是拖欠稿费了。所以不是拖欠一两个月的稿费,一般作者们也不轻易会断稿的。这个情况很多作者们都懂,敢怒不敢言啊,一方面怕粉丝那边出问题,另一方面要怕稿费不还怎么办,两者夹在中间的小作者们有苦说不出。如果不是有点名气的作者,一般都被折磨得不清。

如果各位喜爱看小说的读者们,希望你们看到后能理解作者创作的苦衷,一般写作的都死了一大半了,许多作者们也是无法容忍这种环境,早早就退出创作的舞台了。只有那些真正喜爱这一行的作者们还在苦苦支撑着,大多数情况下真的是在用爱发电!

投稿被拒的原因分析作者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文章能够尽快发表,而实际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投出去的稿件遭到拒绝。投稿被拒的原因中,除了稿件的质量问题外,恐怕不乏投稿技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1. 作者未细读征稿简则大多数期刊都有相应的征稿简则,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体、公式、图表及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还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要求。如果没有细读相关说明或者不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就很可能影响稿件的录用。2. 稿件内容与期刊主题不符投稿被拒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稿件提交给了错误的期刊,超出了所投期刊的学科领域或栏目范围等。例如,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投到了化学期刊上,投稿内容与期刊的风格、栏目或热点相差甚远,就很容易遭到拒绝。3. 其他原因投稿被拒的原因还有许多,诸如书面表达差、实验数据欠缺、没有创新或者图表错误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有的作者稿件标题都写错了,其责任心遭到质疑;有的作者写完文章之后,不做任何检查,文中错别字较多,严重影响了编辑的阅读,进而影响了稿件的录用。所以要提起注意,在投稿之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如果期刊的风格或水平与自己的文章不匹配,只会浪费投稿的时间,拉长我们投稿的周期。可以以该期刊最新发表的同类文章为参考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该期刊。投稿前一定要进行文章内容的反复检查,并按照期刊要求修改论文的排版格式以及参考文献格式。投稿前建议先自行查重,但注意查重要选择官方的渠道,不要被一些虚假的小网站所欺,未发表的文章有泄露的风险。稿件的再投递一般来说,著名期刊的退稿会远远超出录用稿件。稿件被拒后,作者要调整心态,按照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修改,重新投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升稿件质量稿件的质量是投稿成功的关键因素。撰稿后,最好的办法是多检查几遍,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题目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错别字,再看看文字是否可以压缩,要简而精。2. 寻找合适期刊每种期刊都有自身的办刊宗旨和相对稳定的稿源。有的作者好高骛远,喜欢投著名期刊,结果常被退稿。稿件被退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信心。因此,作者要客观评价稿件,确定几个适合投稿的期刊,了解所投期刊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期刊。通常每个期刊都由数个栏目组成,投稿前,应先搞清该刊的出版周期,了解该刊开设的栏目,还应大致了解该刊近年发表的文章。将自己的文章与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一下自己的文章适合哪类栏目,投稿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编者在看稿时能准确、及时地归档处理。编者都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3 细读投稿须知通常在每期现刊中都会找到投稿须知之类的信息(如征稿简介、期刊站点介绍等),也可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当然,还可直接联系编辑部。在基本了解投稿须知后,可下载该刊的文章,按照该刊的内容和格式编排自己的文章。4 熟悉投稿流程确定再投稿期刊后,应了解该刊的投稿流程,可免去许多麻烦。期刊的投稿流程一般包括作者投稿、编辑处理、专家审稿、作者修改和最终结果等,这些过程中,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和认真解决相关问题。(1) 作者投稿。应严格按照投递期刊的排版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文章——包括题目、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等。例如,有的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不能是PDF格式,有的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2) 编辑处理。一般在两周内完成,主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有的期刊稿件先到主编手里,主编再派给归口的编辑。(3) 专家审稿。过程较为漫长,主要取决于审稿专家的审稿速度。如果被邀请的专家不想审,编辑只好另请专家评审,这就会延长审稿时间。通常正规期刊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回信。没到时间就催稿是不礼貌的行为。(4) 作者修改。要求修改就很可能被录用。修稿时,作者应直入主题,逐条回答专家的提问,按照专家的建议认真修改。另外,还要吃透编辑提出的修改建议,因为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是什么样的文章。(5) 最终结果。编辑部通常要等所有专家的评审意见返回后,才通知作者审稿结果。有的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专家,作者理应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积极推荐审稿专家,提供专家的详细信息。现在有些著名期刊采用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审稿专家否决就退稿。尽早准备,提前发表通常,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过程。有的热门期刊审稿周期就达5个月之久,发表周期更是在1年半以上(主编需要综合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稿量以及热点问题等情况,才能最后作出明确的答复)。而且,随着期刊杂志社整改,期刊版面大大减少,每期可以刊登的文章有限,但接收到的投递稿件数量不减反增,这就导致许多刊物的拒稿率都提高了不少,随之版面费也不得不上涨。尤其现在正值文章发表的高峰期,如果你对于见刊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或者希望尽早见刊,一定要在文章终稿确定之后第一时间寻找合适的刊物投稿。质量越高的刊物收到的稿件越多,刊期也相对排后,因此如果有文章发表需求的朋友一定要尽早准备、提前发表!!

首先,我认为拖稿也分情况的。

是自己有大把时间可以拿去刷微博追美剧就是不想写稿然后到了死线熬夜成狗呢,还是一直在努力写稿但是就是写不出满意的文章然后又被编辑追着要文?

这两种情况我都经历过,现在是和第二种情况战斗,第一种情况,我认为就是实实在在的拖延症了,这是病,我觉得要治,我现在偶尔拖延,没什么原因,就是想休息放松。

以前是拖延症晚期患者,自救回来了,第二种情况正在经历,我也在寻求办法,尚未如拖延症治好那般让我能够把效果理直气壮地说出来。

我建议大家分析个人情况,是自己很追求文章的质量,甚至有点走火入魔了。一字一句,都推敲再三,反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最后结果往往是文章废掉,不满意。这是我写文经历中的毛病,需要慢慢矫正。

我认为拖稿无非就是因为编辑给的死线,在经历过几次之后我发现,太过注重死线是交不出文的主要外在原因之一。

总结:

写文章,重点应该放在文章本身,但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关注死线后,容易促发拖延症,勾引出人性中的懒惰和投机。所以,我现在完全不在意死线问题,写好了,觉得满意了,就给编辑,如何安排全部交给编辑去做。

出现退改的情况无疑就两个原因:其一:格式不符合发刊标准,修改后可再次投稿;其二: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上没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是没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而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此类情况就比较麻烦,得要推倒重来,重新写作后再投。

遇到退改,作者不要沮丧,这非常正常,按照退改意见认真修改后,被录用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一般来说,如果收到的是退改决定,你应该感到庆贺,因为这提示你,你的稿件具有被录用发表的可能。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你如收到了退改信,并不一定就表示你的稿件就一定不会被录用,其前提是你必须按照退改要求上的修改建议来全部地认真地修改。你的稿件按照修改意见更新修改稿件后,也不一定就表示一定会被录用的。不过,如果你完全遵照退改意见去修改你的稿件了,一般被录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退改的稿子应及时修改后反馈回编辑部,这样会加快你稿件的处理进度。如果收到的退改意见很棘手,这时你得考虑更新进行大修改,这就费时间、精力和财力了;对于棘手的退改意见,如果你无法办到,那就要考虑改投他刊了。因为,有时有的审稿人会给你出一两个既刁难而又是客观的问题让你无法问答修改。如果在退改意见中,存在错误或者不合理的评审意见,一定要认真澄清和解释。你认真澄清和解释后,编辑和审稿人还是不能认可理解的话,那你要么改投他刊,不必再浪费时间了,要么继续申辩,但要注意在继续申辩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存在敌意,要心平气和。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了怎么办

出现退改的情况无疑就两个原因:其一:格式不符合发刊标准,修改后可再次投稿;其二: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上没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是没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而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此类情况就比较麻烦,得要推倒重来,重新写作后再投。

遇到退改,作者不要沮丧,这非常正常,按照退改意见认真修改后,被录用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一般来说,如果收到的是退改决定,你应该感到庆贺,因为这提示你,你的稿件具有被录用发表的可能。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你如收到了退改信,并不一定就表示你的稿件就一定不会被录用,其前提是你必须按照退改要求上的修改建议来全部地认真地修改。你的稿件按照修改意见更新修改稿件后,也不一定就表示一定会被录用的。不过,如果你完全遵照退改意见去修改你的稿件了,一般被录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退改的稿子应及时修改后反馈回编辑部,这样会加快你稿件的处理进度。如果收到的退改意见很棘手,这时你得考虑更新进行大修改,这就费时间、精力和财力了;对于棘手的退改意见,如果你无法办到,那就要考虑改投他刊了。因为,有时有的审稿人会给你出一两个既刁难而又是客观的问题让你无法问答修改。如果在退改意见中,存在错误或者不合理的评审意见,一定要认真澄清和解释。你认真澄清和解释后,编辑和审稿人还是不能认可理解的话,那你要么改投他刊,不必再浪费时间了,要么继续申辩,但要注意在继续申辩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存在敌意,要心平气和。

经常听到有同学或师兄说投出去的论文,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的拖稿情况,每个期刊网站上都写明了两个月就能有结果,但实际上还是存在拖稿严重的情况。这造就了写文章能不能发表,全凭运气好不好,期刊能及时处理的稿件,反馈信息及时,也便于更改后发表。但是拖稿严重的,可能过了大半年,最后收稿还好说,如果过了那么长时间给拒稿了,投稿人再另投他刊,可能还是同样的情况。由于论文审稿期间很多信息不透明,就有点像买彩票的意思,投稿人的稿件一经投出,便只能祈福了。加上很多投稿人并非行业专家,关系网不多,使得稿件排队被插队的情况也很严重。同时这个问题也导致期刊社目中无人,以为投稿人全都得对他们点头哈腰,对于提供的投稿咨询服务,态度实在不敢恭维。再说审稿人,很多稿件其实用不着审那么长时间,好的期刊审稿人都是行业精英,他们对于稿件,浏览几遍就知道水平如何了,可为何总是拖稿呢?其实,很多审稿人并没有自己审稿,而是把稿件交给下面的硕士或博士代为审稿,这样一来,这些人的经验学识尚且不谈,存在有“老板不催,我就不交”的情况,这也是拖稿的一部分原因。 2月份投了一篇EI,到现在网站依然显示审稿人外审状态,而到现在离外审的截止日期早就过去2个多月了,不光如此,我发现网站上的信息根本就是滞后很多的。通过网站上提供的给编辑发邮件的入口,我写了很多封邮件,可是根本没有人回复我,我怀疑根本没有人在看邮件。打电话过去,一句话“过了日期系统自动会催的”,就挂电话了,这什么意思?很多人说我别这么大惊小怪的,拖稿拖个半年是很正常的。Why?是因为被拖习惯了就麻木了?任由别人处置了?看起来我们这些投稿人并没有什么权利或者渠道可以跟编辑沟通,似乎是国内整个现状都是如此,制度不全。另外,审稿期那么长,倒是给出一些确实高水平的文章出来倒也罢了,也可以换得个严谨的美名,但是偏偏国内大多数期刊发表的中文文章水平真的不怎么样,甚至拿到手上阅读发现很多错误的情况,不光是错别字那么简单,有些实验方法和数据根本就是捏造的,滥竽充数而已。就这样的态度还这么长的审稿期,如果理由是编辑每天都很忙,处理不过来的话,那我想说谁不忙?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拿忙来当借口?实在是不可理喻。

投稿被拒的原因分析作者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文章能够尽快发表,而实际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投出去的稿件遭到拒绝。投稿被拒的原因中,除了稿件的质量问题外,恐怕不乏投稿技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1. 作者未细读征稿简则大多数期刊都有相应的征稿简则,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体、公式、图表及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还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要求。如果没有细读相关说明或者不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就很可能影响稿件的录用。2. 稿件内容与期刊主题不符投稿被拒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稿件提交给了错误的期刊,超出了所投期刊的学科领域或栏目范围等。例如,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投到了化学期刊上,投稿内容与期刊的风格、栏目或热点相差甚远,就很容易遭到拒绝。3. 其他原因投稿被拒的原因还有许多,诸如书面表达差、实验数据欠缺、没有创新或者图表错误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有的作者稿件标题都写错了,其责任心遭到质疑;有的作者写完文章之后,不做任何检查,文中错别字较多,严重影响了编辑的阅读,进而影响了稿件的录用。所以要提起注意,在投稿之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如果期刊的风格或水平与自己的文章不匹配,只会浪费投稿的时间,拉长我们投稿的周期。可以以该期刊最新发表的同类文章为参考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该期刊。投稿前一定要进行文章内容的反复检查,并按照期刊要求修改论文的排版格式以及参考文献格式。投稿前建议先自行查重,但注意查重要选择官方的渠道,不要被一些虚假的小网站所欺,未发表的文章有泄露的风险。稿件的再投递一般来说,著名期刊的退稿会远远超出录用稿件。稿件被拒后,作者要调整心态,按照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修改,重新投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升稿件质量稿件的质量是投稿成功的关键因素。撰稿后,最好的办法是多检查几遍,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题目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错别字,再看看文字是否可以压缩,要简而精。2. 寻找合适期刊每种期刊都有自身的办刊宗旨和相对稳定的稿源。有的作者好高骛远,喜欢投著名期刊,结果常被退稿。稿件被退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信心。因此,作者要客观评价稿件,确定几个适合投稿的期刊,了解所投期刊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期刊。通常每个期刊都由数个栏目组成,投稿前,应先搞清该刊的出版周期,了解该刊开设的栏目,还应大致了解该刊近年发表的文章。将自己的文章与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一下自己的文章适合哪类栏目,投稿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编者在看稿时能准确、及时地归档处理。编者都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3 细读投稿须知通常在每期现刊中都会找到投稿须知之类的信息(如征稿简介、期刊站点介绍等),也可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当然,还可直接联系编辑部。在基本了解投稿须知后,可下载该刊的文章,按照该刊的内容和格式编排自己的文章。4 熟悉投稿流程确定再投稿期刊后,应了解该刊的投稿流程,可免去许多麻烦。期刊的投稿流程一般包括作者投稿、编辑处理、专家审稿、作者修改和最终结果等,这些过程中,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和认真解决相关问题。(1) 作者投稿。应严格按照投递期刊的排版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文章——包括题目、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等。例如,有的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不能是PDF格式,有的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2) 编辑处理。一般在两周内完成,主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有的期刊稿件先到主编手里,主编再派给归口的编辑。(3) 专家审稿。过程较为漫长,主要取决于审稿专家的审稿速度。如果被邀请的专家不想审,编辑只好另请专家评审,这就会延长审稿时间。通常正规期刊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回信。没到时间就催稿是不礼貌的行为。(4) 作者修改。要求修改就很可能被录用。修稿时,作者应直入主题,逐条回答专家的提问,按照专家的建议认真修改。另外,还要吃透编辑提出的修改建议,因为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是什么样的文章。(5) 最终结果。编辑部通常要等所有专家的评审意见返回后,才通知作者审稿结果。有的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专家,作者理应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积极推荐审稿专家,提供专家的详细信息。现在有些著名期刊采用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审稿专家否决就退稿。尽早准备,提前发表通常,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过程。有的热门期刊审稿周期就达5个月之久,发表周期更是在1年半以上(主编需要综合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稿量以及热点问题等情况,才能最后作出明确的答复)。而且,随着期刊杂志社整改,期刊版面大大减少,每期可以刊登的文章有限,但接收到的投递稿件数量不减反增,这就导致许多刊物的拒稿率都提高了不少,随之版面费也不得不上涨。尤其现在正值文章发表的高峰期,如果你对于见刊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或者希望尽早见刊,一定要在文章终稿确定之后第一时间寻找合适的刊物投稿。质量越高的刊物收到的稿件越多,刊期也相对排后,因此如果有文章发表需求的朋友一定要尽早准备、提前发表!!

据学术堂了解,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退稿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情况,被退稿想必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其实,只要是有过发表经验的作者一定都有被退稿的经历,除非是学术大佬,学术大佬今天的水平和能力也是在不断被退稿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历练出来的,所以,大家心里不要怕被退稿,如果遭遇被退稿,作者该怎么办?一般来说,作者有三种选择,修改论文并再次投稿原期刊、将原稿投至另一家期刊、暂时放弃此篇论文并等待适当时机,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种选择,就是再次向刊物投稿,如果作者决定再次投稿原期刊,则必须付出额外的心力。作者可以写信向主编请教修改方向,以期符合该杂志的风格及规范。如果原稿有经过同侪审查,请仔细阅读审查人的意见,建议将审查意见做成表格,这能帮助您更有条理地修改稿件并回答审查意见,如果期刊没有要求作者修改便直接退稿,则您在自行修改后、再次投稿时,那么您可以想杂志社说明新稿与原稿有何异同。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

常见的退稿原因�与退稿后处理�退稿是指作者向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正式投稿没有被该编辑部雹纳。退稿的方式按期刊稿约约定的方式进行,一般有稿件全文退还、部分退还(退文不退图)、不退还等形式,用邮局寄送或电子邮件返还等。无论何种形式,一般均应以收到编辑部的正式退稿信函或说明为准。从编辑部角度来讲,退稿的多少是衡量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客观指标之一。退稿率高,表明该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选择余地较大。通常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退稿率在70%~90%;中等水平期刊退稿率在40%~70%;退稿率在20%~40%的期刊其质量难以保证;而期刊退稿率低于20%,提示该刊稿源枯竭。一般知名度较高的医学科技期刊的退稿率约50%~80%。作者在投稿前可以从稿件的刊出周期大致推测该刊的稿源情况,一般稿源丰富的期刊投中的几率相对较低,作者应对自己的稿件情况有一客观正确的评价,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期刊投稿。�第一节 主要退稿原因与改进措施�退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编辑工作中对退稿的原因分析发现依次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等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该 刊报道范围;重要的资料、数据缺乏,退修后仍不能补充;撰写表达太差,不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与该刊近期报道计划冲突;编辑部稿件积压,短期内不能发表。但从医学论文写作角度看,上述退稿原因中,科研设计和撰写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有些能够通过修改得以完善;而另外一部分退稿原因中有些则可能通过改进投稿技巧避免或弥补。�一、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选题或科研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少部分问题可以在修改时说明或完善,但更多的问题在研究工作开始时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其结果是“先天缺陷”,文章出来后不可能弥补。1.设计方案不明确。其研究是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还是非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或一般性回顾研究或一般性前瞻研究,设计方案文中完全没有交待,表明作者对设计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论证强度差异不清楚,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在确定选题后就设计采用什么最佳方案来完成和落实选题,并按照选定的设计方案要求进行研究工作。撰稿时在文章的方法段交待清楚是根据什么方案进行的研究,并在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表述等方面做到与之相适应。�2.没有研究对象的选择、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观察对象的可信度差;一些动物选择不恰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与所研究疾病的组织基础之间差异较大,没有相似性或可比性。观察对象都不可靠,其干预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影响。其实从文章中看,不少作者对观察对象是有一定的选择依据的,但就是没有明确交待。正确的做法是所有观察对象,包括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均应在方法中明确交待其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好是引用权威文献或学界公认的“金标准”。如果没有现存的“金标准”,是研究者自行确定的观察标准,也应交待其观察纳入和排除的具体依据,以表明观察对象选择的合理性或便于其他读者重复。�3.不知如何确定样本量且样本量偏小;对随机分组的真正含义不了解。不同研究设计对样本量的大小要求是不同的,在研究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在文中交待清楚样本量大小的确定依据。一些文章中写有“随机”分组,但不写明随机方法;对一些不可能重复的回顾性材料进行分析,也说是随机分组,如何“随机”、如何分组却不交待,表明作者对随机的概念不清。正确做法是明确设计方案,并按不同设计方案对样本量的需求进行计算,然后按规范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蝈研究设计方案本身就不可能“随机”,所以不要不分情况套用“随机”一词,否则反而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4.分组后两组不做均衡性检验。不论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还是动物实验研究,不做或很少做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很普遍,或者只是文字叙述两组有可比性,但两组非处理因素分布不均衡,这对结果的可信度有很大影响,其论文的价值和评审自然受到影响。好的论文应有随机分组后的均衡性检验,即将两组‘或多组,的非处理因素的数据列表,做统计学检验,要求P>0.05,两组(或多组)才有可比性。�5.对研究结果不作统计学处理或统计学处理错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论文的材料方法中不介绍统计学方法,而在结果中出现P值。统计方法选择不当或分析错误比较常见,因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最好是在设计研究方案或处理研究结果时请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同助。如果涉及的统计学方面问题较多,论文撰写后最好是请统计学专业人员帮忙评阅。�6.对照组设计不合理或无对照组。论文中用的什么对照方法,一定要明确。选择对照一定要起到与试验组比较的作用,无对照的研究论文只能算作叙述性研究,其论证强度很低。�7.盲法应用极少。对受试者或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其观测指标的研究不用盲法设计,以至于研究的疗效等结果不可信、科学性差这也是在科研设计时就应注意的问题。�8.极少论文涉及到研究中易发生的错误及其控制。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偏倚,在设计中要事先估计,并考虑如何控制偏倚,如防治性研究中的沾染与干扰,病因研究中的混杂、偏倚等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的影响。�9.对远期疗效研究不够。疗效研究中观察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治疗效果或不能全面体现其疗效确切可靠。

作者 赵广立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徐永平近来感到非常愤懑。

7年前,团队在 PLOS ONE 上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近日,这篇论文被该杂志编辑宣布撤回,撤稿理由是:该研究违背了动物福利(不合理使用麻醉剂及不合理实施安乐死方法)的政策。

目前该论文所有在世的作者坚决不同意撤稿。

“拒绝撤稿的原因很简单, PLOS ONE 杂志的做法完全不可接受。虽然 PLOS ONE 编辑部自觉理亏——承认失误并对作者表示歉意,但仍未能基于我们提供的25件证据进行客观评价,而是主观武断地认为我们没有遵守实验动物伦理,简单粗暴地对待我们严肃的科研,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徐永平在独家回应《中国科学报》时说道。

期刊与作者争执不下

那些涉及实验动物的科研项目,除了要遵守常规的学术规范外,还有一条不能触碰的红线,就是实验动物伦理。

该伦理公认遵循“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

其中,“替代”是指“尽可能采用其他方法而不使用动物进行实验,或者优先使用低等动物而非高等动物进行实验”;“减少”是指“在不影响科研目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实验条件,优化实验技术路线,避免或减轻对实验动物造成的痛苦”。

“优化”与保障动物福利直接相关,要遵循“五项原则”:实验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额外)痛苦、伤害疾病的自由,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

前述徐永平团队的研究,被质疑的正是“优化”这一点。

PLOS ONE 动物研究咨询小组的一位成员认为,因不合理使用麻醉剂或不合理实施安乐死方法,实验水貂有被剥夺动物福利保障的嫌疑。

编辑部提出“尽管水合氯醛被认为是不可靠的麻醉剂,并在已知其被描述为腹膜刺激物的情况下,仍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此外他们还认为“研究中二氧化碳的使用不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安乐死方法,文章中描述的人道终点可能不足以防止可避免的痛苦”。

针对这些质疑,《中国科学报》向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顾问孙全辉寻求咨询。

后者表示,作者团队在麻醉剂的使用以及实验动物人道终点处置方面可能存在动物福利问题。他表示,从现有信息来看,实验没能遵循“优化”原则,也没有选择最适合实验动物的麻醉剂,这不仅影响实验动物的福利,也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不过,徐永平团队有不同意见。

徐永平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关于 PLOS ONE 撤稿理由中提及的实验动物福利相关问题早在7年前的审稿阶段既已做出详细回应,之后论文被接收发表。接收发表本身就充分说明论文中的动物实验达到了 PLOS ONE 的伦理标准。如果 PLOS ONE 当初认为论文中的动物实验研究未达到他们所谓的伦理标准,他们当时完全可以拒稿,“我们也可以另投其他杂志”。

因此,对于上述指控,团队认为完全不可接受,且正在寻求法律途径向 PLOS ONE 编辑部进行申诉,“以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和声誉”。

一个著名案例:Nature高被引论文一样被撤

事实上,因“动物福利”原因被撤稿,徐永平团队并不是孤例。

一个著名案例发生在Nature上: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学者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快报论文,也被指责违反了“优化”原则,未能保障实验小鼠不受额外痛苦,并最终遭撤稿。

2012年,原作者们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勘误,在更新部分图表的同时,上传了小鼠肿瘤图片。

没想到这张照片引起了更大的争议:只见实验中小鼠体内的肿瘤巨大,直径远超1.5cm,这严重违背了麻省总医院关于动物实验伦理的规定。

从作者的视角,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肿瘤大小差异越大,越能够得到更好的统计结果;但对于实验动物而言,肿瘤生长越大,则意味着越严重的精神和肉体苦痛。显而易见,它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动物福利和伦理的关照。

不过,实验小鼠成瘤直径大小准则在不同研究机构是不同的。英国一研究小组在2010年发布的准则是不超过1.2cm,而美国部分研究机构的准则是不超过2cm。目前,业内普遍接受的小鼠肿瘤最大直径为1.5cm。

值得一提的是,被撤的这篇论文曾被综合性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认定为高被引论文,引用率高居前1%。在数百次引用中,近半数是在2015年作者团队勘误后继续引用的。

动物福利,容易“踩坑”

因实验动物伦理及福利问题引发的争议,还有许多难以定论的“悬案”。

面对重重压力,论文作者向预印本平台bioRxiv提交了撤稿申请;但不久,作者又发文称,已向后者写信停止撤稿,并表示“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做了一次动物实验”。

多篇论文因实验动物伦理或福利保障问题陷入争议,也结结实实给大家提了个醒,这项工作如不在平时加以注意,很容易“踩坑”,甚至面临论文被撤回的风险。

一般而言,涉及动物实验的文章,规范的做法是要注明3个要点:要在实验过程严格遵守“3R原则”并在文章中写明,同时明确实验已通过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并标注相应审批号。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项工作在国内常被人忽略。

苏美洋依、邓巍于2020年发表在《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上的《关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的几点建议》中报道称,2015-2017年,我国有15种生物医学期刊的531篇涉及实验动物的文章中,只有115篇明确说明通过了本单位的动物伦理审查,其中仅13篇标注了审批号。

孙全辉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国内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单位大都成立了动物伦理委员会,但实验动物福利保障措施还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科研人员的动物福利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一些机构虽然设立了动物伦理委员会,但经常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发挥保护动物福利的审核监督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高虹认为,中国科学成果不乏由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问题遭到质疑,个别事件已影响到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众对科学研究的认可度。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被退回事件也时有发生,其中由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问题遭到的质疑,严重影响了中国 科技 大国形象和 科技 创新能力提升。因此,重视动物福利伦理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G4rMNBA1srkUxsAGjZOGMQ

2.李丹,郭玉莹,邓昊,高珊,徐士欣. 实验动物麻醉剂使用的福利伦理问题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 27(9):87-91.

3.《学术不规范案例:引起动物福利伦理争议的动物实验》2019-06-13

4.https://mp.weixin.qq.com/s/WFjUA6d8-IxDRF2kPUlq0Q

期刊论文发表退稿后怎么处理?虽然论文投稿被退稿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自己实际遇到就很难受了。当我们遇到退稿时,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两点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端正心态。 我国期刊虽然数量挺大,但实际上,投稿量更加庞大,而每期的版面就那么多,编辑部当然是择优录用,但对于投稿人来说,投稿难度就增加了。在那么多稿件中,肯定有稿件是被退稿的。如果退稿降临到自己头上,请以正常心态对待,因为,退稿的是大多数嘛,只有少数能被选中。端正心态修改论文再投或者另投他刊就是了,好论文总有投中的时候,要锲而不舍。 二、退稿原因。 退稿的原因就很多了。每个人的论文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被退稿的原因也就不一样。我大致划分了一下退稿原因,总结如下: 1、论文质量不达标。 文章内容空洞,没有新意,缺乏实践与经验,与他人的文章立意重复率较高,文章存在的错误太多等等,总之就是文章质量不行。如果有修改价值,编辑部通常会给修改意见,你可以修改后再发给编辑部,还有可能被录用。如果文章实在太垃圾,编辑部就直接退稿啥也不说了,那你就得考虑文章是否有再投的价值了,是不是应该重新写一篇。 2、论文研究方向与期刊不符。 论文的主旨跟期刊的办刊宗旨不符,相去太远,比如你写的是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到中学教育期刊上,那结果肯定是被退稿了。建议作者提前找好对应的期刊,不要盲目投稿。 3、论文涉及敏感话题,期刊不敢轻易录用。 5、审稿出现错误。 这也是有可能存在的,编辑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专家个人的偏颇,给你判了退稿,这时候一定要跟编辑部据理力争,自己正确就一定要坚持。编辑和专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尤其是涉及未知领域,向编辑部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被认可,即可顺利进入下一步审稿流程了。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专家对未知领域的论文判定还是比较谨慎的。 6、论文数据有问题。 数据不全或者数据存在缺陷被退稿,这样的论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数据准备充分了再修改论文投稿即可。 7、论文创新性重要性不够。 可能是所投的期刊等级较高,要求较高,那可以修改一下论文,改投影响力低些的期刊即可。 8、论文表述不清楚混乱。 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作者写作功底不够造成的。可能作者的实验、结论都没有问题,但表述的颠三倒四,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看明白,或者表述的概念不清楚,这样的文章自己修改起来比较难,毕竟水平在那,你可以找导师、师兄师姐或者专业的论文机构帮助重新整理写作一下论文。 9、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版面费。 很多人根本不理解版面费是什么,纳闷投稿为什么作者没有稿费反而还要交钱。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自负盈亏,学术期刊销量难以支持运营,只能向作者征收版面费了。如果没有按时缴纳版面费,还是会面临退稿局面的。

论文发表后被拖稿了

作者 赵广立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徐永平近来感到非常愤懑。

7年前,团队在 PLOS ONE 上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近日,这篇论文被该杂志编辑宣布撤回,撤稿理由是:该研究违背了动物福利(不合理使用麻醉剂及不合理实施安乐死方法)的政策。

目前该论文所有在世的作者坚决不同意撤稿。

“拒绝撤稿的原因很简单, PLOS ONE 杂志的做法完全不可接受。虽然 PLOS ONE 编辑部自觉理亏——承认失误并对作者表示歉意,但仍未能基于我们提供的25件证据进行客观评价,而是主观武断地认为我们没有遵守实验动物伦理,简单粗暴地对待我们严肃的科研,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徐永平在独家回应《中国科学报》时说道。

期刊与作者争执不下

那些涉及实验动物的科研项目,除了要遵守常规的学术规范外,还有一条不能触碰的红线,就是实验动物伦理。

该伦理公认遵循“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

其中,“替代”是指“尽可能采用其他方法而不使用动物进行实验,或者优先使用低等动物而非高等动物进行实验”;“减少”是指“在不影响科研目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实验条件,优化实验技术路线,避免或减轻对实验动物造成的痛苦”。

“优化”与保障动物福利直接相关,要遵循“五项原则”:实验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额外)痛苦、伤害疾病的自由,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

前述徐永平团队的研究,被质疑的正是“优化”这一点。

PLOS ONE 动物研究咨询小组的一位成员认为,因不合理使用麻醉剂或不合理实施安乐死方法,实验水貂有被剥夺动物福利保障的嫌疑。

编辑部提出“尽管水合氯醛被认为是不可靠的麻醉剂,并在已知其被描述为腹膜刺激物的情况下,仍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此外他们还认为“研究中二氧化碳的使用不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安乐死方法,文章中描述的人道终点可能不足以防止可避免的痛苦”。

针对这些质疑,《中国科学报》向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顾问孙全辉寻求咨询。

后者表示,作者团队在麻醉剂的使用以及实验动物人道终点处置方面可能存在动物福利问题。他表示,从现有信息来看,实验没能遵循“优化”原则,也没有选择最适合实验动物的麻醉剂,这不仅影响实验动物的福利,也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不过,徐永平团队有不同意见。

徐永平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关于 PLOS ONE 撤稿理由中提及的实验动物福利相关问题早在7年前的审稿阶段既已做出详细回应,之后论文被接收发表。接收发表本身就充分说明论文中的动物实验达到了 PLOS ONE 的伦理标准。如果 PLOS ONE 当初认为论文中的动物实验研究未达到他们所谓的伦理标准,他们当时完全可以拒稿,“我们也可以另投其他杂志”。

因此,对于上述指控,团队认为完全不可接受,且正在寻求法律途径向 PLOS ONE 编辑部进行申诉,“以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和声誉”。

一个著名案例:Nature高被引论文一样被撤

事实上,因“动物福利”原因被撤稿,徐永平团队并不是孤例。

一个著名案例发生在Nature上: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学者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快报论文,也被指责违反了“优化”原则,未能保障实验小鼠不受额外痛苦,并最终遭撤稿。

2012年,原作者们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勘误,在更新部分图表的同时,上传了小鼠肿瘤图片。

没想到这张照片引起了更大的争议:只见实验中小鼠体内的肿瘤巨大,直径远超1.5cm,这严重违背了麻省总医院关于动物实验伦理的规定。

从作者的视角,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肿瘤大小差异越大,越能够得到更好的统计结果;但对于实验动物而言,肿瘤生长越大,则意味着越严重的精神和肉体苦痛。显而易见,它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动物福利和伦理的关照。

不过,实验小鼠成瘤直径大小准则在不同研究机构是不同的。英国一研究小组在2010年发布的准则是不超过1.2cm,而美国部分研究机构的准则是不超过2cm。目前,业内普遍接受的小鼠肿瘤最大直径为1.5cm。

值得一提的是,被撤的这篇论文曾被综合性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认定为高被引论文,引用率高居前1%。在数百次引用中,近半数是在2015年作者团队勘误后继续引用的。

动物福利,容易“踩坑”

因实验动物伦理及福利问题引发的争议,还有许多难以定论的“悬案”。

面对重重压力,论文作者向预印本平台bioRxiv提交了撤稿申请;但不久,作者又发文称,已向后者写信停止撤稿,并表示“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做了一次动物实验”。

多篇论文因实验动物伦理或福利保障问题陷入争议,也结结实实给大家提了个醒,这项工作如不在平时加以注意,很容易“踩坑”,甚至面临论文被撤回的风险。

一般而言,涉及动物实验的文章,规范的做法是要注明3个要点:要在实验过程严格遵守“3R原则”并在文章中写明,同时明确实验已通过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并标注相应审批号。

然而现实情况是,这项工作在国内常被人忽略。

苏美洋依、邓巍于2020年发表在《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上的《关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的几点建议》中报道称,2015-2017年,我国有15种生物医学期刊的531篇涉及实验动物的文章中,只有115篇明确说明通过了本单位的动物伦理审查,其中仅13篇标注了审批号。

孙全辉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国内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单位大都成立了动物伦理委员会,但实验动物福利保障措施还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科研人员的动物福利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一些机构虽然设立了动物伦理委员会,但经常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发挥保护动物福利的审核监督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高虹认为,中国科学成果不乏由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问题遭到质疑,个别事件已影响到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众对科学研究的认可度。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被退回事件也时有发生,其中由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问题遭到的质疑,严重影响了中国 科技 大国形象和 科技 创新能力提升。因此,重视动物福利伦理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G4rMNBA1srkUxsAGjZOGMQ

2.李丹,郭玉莹,邓昊,高珊,徐士欣. 实验动物麻醉剂使用的福利伦理问题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 27(9):87-91.

3.《学术不规范案例:引起动物福利伦理争议的动物实验》2019-06-13

4.https://mp.weixin.qq.com/s/WFjUA6d8-IxDRF2kPUlq0Q

期刊论文发表退稿后怎么处理?虽然论文投稿被退稿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自己实际遇到就很难受了。当我们遇到退稿时,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两点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端正心态。 我国期刊虽然数量挺大,但实际上,投稿量更加庞大,而每期的版面就那么多,编辑部当然是择优录用,但对于投稿人来说,投稿难度就增加了。在那么多稿件中,肯定有稿件是被退稿的。如果退稿降临到自己头上,请以正常心态对待,因为,退稿的是大多数嘛,只有少数能被选中。端正心态修改论文再投或者另投他刊就是了,好论文总有投中的时候,要锲而不舍。 二、退稿原因。 退稿的原因就很多了。每个人的论文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被退稿的原因也就不一样。我大致划分了一下退稿原因,总结如下: 1、论文质量不达标。 文章内容空洞,没有新意,缺乏实践与经验,与他人的文章立意重复率较高,文章存在的错误太多等等,总之就是文章质量不行。如果有修改价值,编辑部通常会给修改意见,你可以修改后再发给编辑部,还有可能被录用。如果文章实在太垃圾,编辑部就直接退稿啥也不说了,那你就得考虑文章是否有再投的价值了,是不是应该重新写一篇。 2、论文研究方向与期刊不符。 论文的主旨跟期刊的办刊宗旨不符,相去太远,比如你写的是小学教育论文,发表到中学教育期刊上,那结果肯定是被退稿了。建议作者提前找好对应的期刊,不要盲目投稿。 3、论文涉及敏感话题,期刊不敢轻易录用。 5、审稿出现错误。 这也是有可能存在的,编辑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者专家个人的偏颇,给你判了退稿,这时候一定要跟编辑部据理力争,自己正确就一定要坚持。编辑和专家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尤其是涉及未知领域,向编辑部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被认可,即可顺利进入下一步审稿流程了。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专家对未知领域的论文判定还是比较谨慎的。 6、论文数据有问题。 数据不全或者数据存在缺陷被退稿,这样的论文不妨先放一放,等数据准备充分了再修改论文投稿即可。 7、论文创新性重要性不够。 可能是所投的期刊等级较高,要求较高,那可以修改一下论文,改投影响力低些的期刊即可。 8、论文表述不清楚混乱。 这种情况常常是因为作者写作功底不够造成的。可能作者的实验、结论都没有问题,但表述的颠三倒四,让人不能一目了然看明白,或者表述的概念不清楚,这样的文章自己修改起来比较难,毕竟水平在那,你可以找导师、师兄师姐或者专业的论文机构帮助重新整理写作一下论文。 9、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版面费。 很多人根本不理解版面费是什么,纳闷投稿为什么作者没有稿费反而还要交钱。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期刊都自负盈亏,学术期刊销量难以支持运营,只能向作者征收版面费了。如果没有按时缴纳版面费,还是会面临退稿局面的。

出现退改的情况无疑就两个原因:其一:格式不符合发刊标准,修改后可再次投稿;其二: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上没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是没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而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此类情况就比较麻烦,得要推倒重来,重新写作后再投。

遇到退改,作者不要沮丧,这非常正常,按照退改意见认真修改后,被录用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一般来说,如果收到的是退改决定,你应该感到庆贺,因为这提示你,你的稿件具有被录用发表的可能。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你如收到了退改信,并不一定就表示你的稿件就一定不会被录用,其前提是你必须按照退改要求上的修改建议来全部地认真地修改。你的稿件按照修改意见更新修改稿件后,也不一定就表示一定会被录用的。不过,如果你完全遵照退改意见去修改你的稿件了,一般被录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退改的稿子应及时修改后反馈回编辑部,这样会加快你稿件的处理进度。如果收到的退改意见很棘手,这时你得考虑更新进行大修改,这就费时间、精力和财力了;对于棘手的退改意见,如果你无法办到,那就要考虑改投他刊了。因为,有时有的审稿人会给你出一两个既刁难而又是客观的问题让你无法问答修改。如果在退改意见中,存在错误或者不合理的评审意见,一定要认真澄清和解释。你认真澄清和解释后,编辑和审稿人还是不能认可理解的话,那你要么改投他刊,不必再浪费时间了,要么继续申辩,但要注意在继续申辩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存在敌意,要心平气和。

投稿被拒的原因分析作者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文章能够尽快发表,而实际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投出去的稿件遭到拒绝。投稿被拒的原因中,除了稿件的质量问题外,恐怕不乏投稿技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1. 作者未细读征稿简则大多数期刊都有相应的征稿简则,比如投稿内容、页数、字体、公式、图表及文献写法等。国外一些期刊还有字数或页数的算法要求。如果没有细读相关说明或者不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就很可能影响稿件的录用。2. 稿件内容与期刊主题不符投稿被拒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稿件提交给了错误的期刊,超出了所投期刊的学科领域或栏目范围等。例如,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投到了化学期刊上,投稿内容与期刊的风格、栏目或热点相差甚远,就很容易遭到拒绝。3. 其他原因投稿被拒的原因还有许多,诸如书面表达差、实验数据欠缺、没有创新或者图表错误等,其中较为严重的是有的作者稿件标题都写错了,其责任心遭到质疑;有的作者写完文章之后,不做任何检查,文中错别字较多,严重影响了编辑的阅读,进而影响了稿件的录用。所以要提起注意,在投稿之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如果期刊的风格或水平与自己的文章不匹配,只会浪费投稿的时间,拉长我们投稿的周期。可以以该期刊最新发表的同类文章为参考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该期刊。投稿前一定要进行文章内容的反复检查,并按照期刊要求修改论文的排版格式以及参考文献格式。投稿前建议先自行查重,但注意查重要选择官方的渠道,不要被一些虚假的小网站所欺,未发表的文章有泄露的风险。稿件的再投递一般来说,著名期刊的退稿会远远超出录用稿件。稿件被拒后,作者要调整心态,按照专家的评审意见认真修改,重新投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升稿件质量稿件的质量是投稿成功的关键因素。撰稿后,最好的办法是多检查几遍,看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题目是否合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错别字,再看看文字是否可以压缩,要简而精。2. 寻找合适期刊每种期刊都有自身的办刊宗旨和相对稳定的稿源。有的作者好高骛远,喜欢投著名期刊,结果常被退稿。稿件被退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信心。因此,作者要客观评价稿件,确定几个适合投稿的期刊,了解所投期刊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期刊。通常每个期刊都由数个栏目组成,投稿前,应先搞清该刊的出版周期,了解该刊开设的栏目,还应大致了解该刊近年发表的文章。将自己的文章与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分析一下自己的文章适合哪类栏目,投稿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编者在看稿时能准确、及时地归档处理。编者都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3 细读投稿须知通常在每期现刊中都会找到投稿须知之类的信息(如征稿简介、期刊站点介绍等),也可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当然,还可直接联系编辑部。在基本了解投稿须知后,可下载该刊的文章,按照该刊的内容和格式编排自己的文章。4 熟悉投稿流程确定再投稿期刊后,应了解该刊的投稿流程,可免去许多麻烦。期刊的投稿流程一般包括作者投稿、编辑处理、专家审稿、作者修改和最终结果等,这些过程中,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和认真解决相关问题。(1) 作者投稿。应严格按照投递期刊的排版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文章——包括题目、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和联系电话等。例如,有的期刊要求上传的稿件不能是PDF格式,有的期刊在投稿时要求稿件的文字、图表要分开上传。(2) 编辑处理。一般在两周内完成,主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有的期刊稿件先到主编手里,主编再派给归口的编辑。(3) 专家审稿。过程较为漫长,主要取决于审稿专家的审稿速度。如果被邀请的专家不想审,编辑只好另请专家评审,这就会延长审稿时间。通常正规期刊不用催,到了承诺的时间就会回信。没到时间就催稿是不礼貌的行为。(4) 作者修改。要求修改就很可能被录用。修稿时,作者应直入主题,逐条回答专家的提问,按照专家的建议认真修改。另外,还要吃透编辑提出的修改建议,因为只有编辑才知道栏目要的是什么样的文章。(5) 最终结果。编辑部通常要等所有专家的评审意见返回后,才通知作者审稿结果。有的编辑部会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专家,作者理应按照编辑部的要求积极推荐审稿专家,提供专家的详细信息。现在有些著名期刊采用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审稿专家否决就退稿。尽早准备,提前发表通常,论文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过程。有的热门期刊审稿周期就达5个月之久,发表周期更是在1年半以上(主编需要综合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稿量以及热点问题等情况,才能最后作出明确的答复)。而且,随着期刊杂志社整改,期刊版面大大减少,每期可以刊登的文章有限,但接收到的投递稿件数量不减反增,这就导致许多刊物的拒稿率都提高了不少,随之版面费也不得不上涨。尤其现在正值文章发表的高峰期,如果你对于见刊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或者希望尽早见刊,一定要在文章终稿确定之后第一时间寻找合适的刊物投稿。质量越高的刊物收到的稿件越多,刊期也相对排后,因此如果有文章发表需求的朋友一定要尽早准备、提前发表!!

拖延发表论文怎么办

问题一:怎样克服拖延症 论文 拖延症的危害、形成及克制方法 所属分类: 心理学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尤其是互联网的产生和兴盛,吸引个体注意力的诱惑因素越来越多,导致人们很难高度集中精力完成学习或者工作上的任务。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拖延已经成为个体身上普遍存在的行为现象。“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拖延过程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拖延行为反映出个体的心境、自控力水平、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认同感。每个个体都会在不同事情上有不同程度的拖延,那些选择主动拖延的人相比被动拖延的人更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所以并不是每一种拖延行为都被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症目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学术语,学术界也没有对此形成统一的定义,因此我所理解的拖延症就是“个体主观故意延迟完成必须的任务,直至产生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状况。”拖延症具有巨大的危害,严重者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纠正,比如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暴露疗法等使拖延者转变认知观念,纠正拖延行为。 1 拖延症的危害 “拖延症”似乎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尤其在学校和职场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学生总是不到最后期限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到最后时刻不履行作为学生的职责。在职场中,尤其是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任务人们更倾向于拖延,然而拖延症具有明显的危害,拖延者不到必须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坚决不会开始行动,因此必定会严重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在团队合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团体总进度和工作效率,甚至使团队蒙受巨大的损失。往往这个时候拖延者会产生焦躁、后悔、自责等不良情绪,因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的倾向不仅要在生理、心理上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增长和发展自己。” 因此没有任何人会发自内心地愿意自甘堕落和消极怠工。拖延者意识到自身拖延思想时,面对拖延造成的不良后果时,会产生压抑、烦躁、沮丧、自责等情绪,但是下定决心行动的时候却还是一再拖延,久而久之,使拖延者的不良情绪持续积压,这种恶性循环将极大破坏主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2 拖延症的形成 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支撑它的理由,拖延亦是如此。为了短暂的、虚假的快乐,或是害怕失败、害怕成功,亦或追求完美,拖延者无论大事小事总是选择一拖再拖,一次次的拖延直至个体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比如深深的自责、内疚、烦躁却依然无法下定决心行动起来,使拖延症愈演愈烈。通过观察和理性分析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2个方面分析拖延者选择拖延的原因。 2.1 客观原因 2.1.1 情境因素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社会环境中并受到影响。人们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播媒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学校、单位、社区等微观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机遇,同时也加剧了竞争,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男女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有时候他们会受到周围同学或同事的影响,受到人际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而趋向于短暂性地逃避任务,而在这样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手机、电视、报纸、音乐等使他们轻而易举地从任务中脱离开来,形成拖延。 2.1.2 任务本身的性质和特征个体必须完成的任务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从难易程度而言,有的浅显易懂,有的深奥难解;从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而言,有的时间限制长,有的时间限制短;从趣味性而言,有的枯燥难耐,有的趣味十足;从任务对个体需求满足的角度而言,有的任务能调动个体......>> 问题二:写论文,老是喜欢拖延,怎么解决 赶紧退了吧,那些实力不行。 论文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 *** 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问题三:严重的拖延症我的毕业论文怎么办啊啊啊 还是抓紧时间写吧,早写早完事,拖到最后论文质量肯定会下降,还是早点写,早作准备,如果不会写的话可以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论文写作,上面讲了论文写作的技巧分析,论文写作格式和写作注意事项,参考文献格式,注释的格式等。最后还能直接在上面进行论文查重,很方便的。 问题四:拖延症十分严重 各种逃避写论文 怎么办 论文要早一点准备,临时抱佛脚肯定是来不及的,别在耽误了时间 论文我写过很多,也许我会对你有点帮助 问题五:如何改变自己的拖延症,总是把事情拖很久!感觉好像没什么动力 拖延症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 治疗步骤: 1、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写出来 3、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 4、开始做事。 具体做法: 1、 时刻提醒。将你提工作报告或论文的最终期限或约会日期写下来,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对于特别重要的事情,用荧光笔重点标注一下。 2、将工作安排在一天当中效率最高的时候。 3、给自己设个最后期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看似不可能按时完成的任务,往往在最后一刻都能完成。 4、将工作分出轻重缓急,重要的马上就做。当一大堆工作都摊在你面前时,你就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了。 5、每天早上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其余工作你就会在轻松的心态下完成。 6、劳逸结合 7、将庞杂的工作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做 8、避免工作被打断。集中精力可以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9、计划不要变来变去。一旦你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就严格遵循它。不要为了使计划更完美,而中途添加新的内容。 10、当按时完成计划时,及时进行奖励。 问题六:做事拖沓,有什么好办法能改掉拖延症呢? 给自己列计划表,严格执行,如果自己执行不到位,就自己惩罚一下自己,比如一星期不许吃零食 问题七:以“拖延症”的好坏为论点的议论文 界上没有什么是静止的,一切都在不停的变化。任何一个人对《谁动了我的奶酪》这部书都有不同的感受,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奶酪”这个故事,给我们的人生许多启示。 问题八:拖延现象(拖延症)的成因有哪些?如何应对? 生理因素: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拖延和他们的抑郁倾向和注意力缺陷症(ADD/ADHD)有关。建议怀疑自己有这类问题的人到靠谱的心理诊所/医院精神科就医。明确诊断,对症下药。 拖延还经常被和缺乏自控力联系起来。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自控力和人的前额皮质有关。略去那些复杂的科学理论和心理学实验,几个需要了解的要点是:意志力本身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某些事上消耗后,会影响在其他事情上的意志力),但可以经由锻炼而提高“容量”;充足的能量会让前额皮质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控制拖延,需要保证精力,保证营养,把容易拖的事情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段,开始工作之前先补充糖分。平时最好有充足的睡眠(平均>7小时)和日常锻炼(每天三十分钟,每周四次以上)。 冥想也是一个可以从生理上改善意志力,集中注意力的办法。每天练习冥想相当于精神上的锻炼。最简单的冥想就是在一个无干扰的环境中闭目 *** ,放慢呼吸速度,不去刻意思考。时间可以从5分钟到20分钟。关于冥想深入进去有许多学问,在这里不探讨。 心理原因: 拖延的心理因素在很多人身上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 童年时期接触什么样的认知并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因此不应把拖延症完全看作是自己的错。但是,认清源头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挖掘那些埋藏得很深,过去很少质疑的错误认知。如“自责内疚可以促使自己行动”,事实上很多时候自责内疚反而增大压力,使拖延状态恶化。如“如果再拖我就完蛋了”,事实上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非成功即失败。一个人在某些领域的“失败”并不能否定整个人的价值。 如果略去“童年血泪史”,仅仅看拖延症当下的表现,可以把拖延的心理成因归纳为:低期望(即缺乏自信)、低价值感(即认为要做的事意义不大)、高冲动(即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回报)。(据《拖延心理学2》)。 我曾在一个以战拖为主题的QQ群内进行调查(一套书上的自测题), 绝大多数成员都属于冲动型拖延,很可能和天生特质(进化心理学中的“猎人”?)和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反馈有关。但是与他们进一步的接触发现,拖延者低期望和低价值感可能已经根深蒂固 ,以至于其本人都没意识到自己“低”得不正常。或者平常并没体会到低期望和低价值感,但在拖延的时候这两种特征就凸显出来,让人无法爬出拖延的泥潭。寻找应对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盲区。 “完美主义拖延”也可以纳入这个体系――想要把事情做完美,准备工作做完美,其实是认为“不完美即失败”(低价值感)、“不完美就说明我不够优秀”(低期望),不屑于一开始的试错(低价值感),不愿面对未知的失败可能(高冲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拖延者需要长期的自我反省和认知调整。以上这些易酿成拖延的下意识心理活动,需要及时被发现和纠正。最有效果的,可能是“找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然后通过不断地取得小的进步来增加自信。至少,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增添意义,及时肯定自己的努力(哪怕仅仅是发现自己的前期努力是无用功)。还有一个技巧是把任务“游戏化”,给予自己及时的奖励(奖励内容最好是可控的,比如一顿美餐;不要成为另一个消磨时间的黑洞),把“高冲动”这个缺陷转化成动力来源。(更详细的方法,可以参考Self-Discipline in 10 Days) 外界因素既有直接的诱因,他人的影响,也有宏观的社会因素。 直接诱因包括任务的性质本身,典型的如科学研究、论文,回报遥远,不确定性大。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把任务化成可掌控的小块来处理。也包括周围环境的诱惑,如手机上网等。可以采取一些技巧加以控制(学会时间管理方法、限制上网、或者干脆转换环境......>> 问题九:怎样改变拖延的毛病? 如果你有了拖延症,也不用过于担心,下面来看一看,问渠心理网为你介绍的几种调整拖延症的方法: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要在九月一日之前打扫和整理我的车库。 2、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不是: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 而是:我今晚将花半小时设计表格,明天我将花另外半小时把数据填进去,再接下来一天,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 3、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遭遇到第一个(或者第二、第三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不是:教授不在办公室,所以我没办法写论文了。 而是:虽然教授不在,但是我可以在他回来之前先列出论文提纲。 5、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不是:除非我全部完成,否则我就会感觉哪里不对。 而是:我已经走出了几步,而且我做事非常努力,这感觉很好。 4、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作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不是:我累了(饿了/很忙/很烦,等等),我以后再做。 而是:我累了,所以我将只花15分钟写报告,接下来我会小睡片刻。 上面所说的这四个方法,是一种认知调整法,只要你用合理的认知,去调整你那不合理的认知,那么你的拖延症就会消失! 问题十:怎样克服拖延症和懒惰 一、消除干扰 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二、分清主次学会运用二八法则 1、分类: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性和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成功者花时间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并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类,依次完成。你发每封电子邮件时不一定要字斟句酌,但是呈交老板的计划书就要周详细密了。 2、分解: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 三、设定更具体的目标 如果你的计划是“我要减肥,保持好身段”,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流产。但如果你的计划是“我每周三次早上七点起床跑步”,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被坚持下来。所以,你不妨把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可以控制的小目标。当你的家里看起来像一个垃圾站时,让它立刻纤尘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现实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钟把洗手间清洁一下却也不算太难。 四、互相监督 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五、不要给自己太长时间 心理专家弗瓦尔发现,花两年时间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总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放松、休整。那些花三年或者三年以上写论文的人几乎每分钟都在搜集资料和写作。所以,有时候工作时间拖得越长,工作效率越低。 六、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拖沓影响了你的前程,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认知――行为疗法可能会有效。 七、别美化压力 不要相信像“压力之下必有勇夫”这样的错误说法。你可以列一个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时间表,以避免把什么事情都耽搁到最后一分钟。

应该不会。我的论文录用过一年半才见刊,但是我的论文答辩完就上了中国知网。录用后找出发表了。

集中注意力。论文不难写

我可以帮你写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