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邓学建发表挂榜山小鲵论文

发布时间:

邓学建发表挂榜山小鲵论文

水中繁殖时背面角黑色, 日光下则稍呈黄绿色, 在陆地上体表水分干后角黑色、具蜡光, 背面无斑纹。腹面灰色稍透浅紫红底色, 整个腹面散生有许多小斑, 仔细观察时可见到每块小斑是由许多针尖大小的白点集合而成, 浸制后腹面灰白色, 斑纹不甚明显。正模:HNUL02112404 , 雄性成体。产地: 湖南省祁阳县挂榜山林扬(26°37′8″N , 111°56′1″E) ,海拔720 m。2002 年11 月12 日, 蒋天民采。(1) 背面观;(2) 腹面观;(3) 示口角在眼后角垂线之后, 相距相当于眼径的2/ 3.副模:8 ♂♂, HNUL 02112201 - 02112205 ,02112401 - 02112403 , 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同正模。卵袋与正模同地, 2002211224 沈猷慧、邓学建、王斌采。

邓勤学发表论文

高考成绩 2003年高考,一位同学获广东省语文单科状元。2004年高考,一位同学荣获广东省英语单科状元。 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376人,本科率59.6%。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558人,本科率57.1%。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625人,本科率达65%,居惠州市县区重点中学之首。一批同学相继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九大名校。2014年,博罗中学高考,重点线人数达到244人,本A上线人数889人,本B上线人数1407人。2015年,博罗中学重点本科及本科上线人数再次刷新纪录,重点本科上线人数291人(不含单考单招),本科上线人数1184人(其中本A上线813人),是惠州市仅有的两所连续五年本科上线人数超过千人的学校之一。 竞赛成绩 2012年,在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决赛中,博罗中学育英学校获全国一等奖10人,获全国二等奖7人,获全国三等奖6人。 2013年,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博罗中学育英学校谭桔、杨泰勇获一等奖,曾俊杰、翟建华、叶叙楣、朱剑辉、徐广俊获二等奖,叶家昌、郑如润、郑巧瑜、陈小聪、杨彩誉获三等奖。 2014年,在广东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博罗中学学生陈楚铭、赵赣龙、张锦昆、邓川琛、李智豪、付晨雨、王旭军、林楚坛、吴启华获一等奖,游嘉祺、黄道龙、钟毅贤、邓燕聪、梁丽住、李盛传、李钟煌、黄剑平、叶伟杰获二等奖,赖皓阳、黄景超、黄昊、胡志通、黄丽珊、欧楚韵获三等奖。 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基本功比赛奖励4人次、省级奖励60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45项,县、校级课题80项。 从2000年来,学校有3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学校年年获市、县高考成绩特别奖、进步奖。2009年10月,该校历史科组获广东省示范教研组称号。 2013年12月,学校教师在广东省第四届优秀地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同月,学校教师在2013年惠州市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奖。 该校教师黄建群在2006年5月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的实践与研究,2009年5月参加了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以学案促课堂教学》的工作,负责课型研究、行为研究。所撰写的论文《小结平面几何总复习之法》于2013年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她的《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生本课堂案例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该校教师林观添2010年获得惠州市第三届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命题比赛一等奖,2014年在二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比赛中获得博罗县优秀指导教师奖。 该校老师杨东平指导学生参加每届的“语文报杯” 作文比赛,多人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她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她写了几十篇的教育教学论文,如《用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春风化雨,勤耕不止》、《新课标,让你的教学个性飞扬》、《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和想象》、《作文,欲说爱你也不难》等,获得县级、市级、国家级等的奖项。 罗浮山高,东江水长。美丽的乡土养育我们成长。革命的业绩激励着我们,伟大的前程使我们向往。二十一世纪在招手,我们重任在肩,开拓奋进。我们一定要自立自强。爱国爱校,尊师守纪,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是我们的校风。勤学好问,刻苦专研,立志成才,献身四化是我们的理想。同学们,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未来。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奔向光辉灿烂的前方。 爱国,求索,文明,开拓。 爱国:热爱自己的国家;求索:寻找,搜寻;文明:文治教化;开拓:开创。

邓小南发表的一篇期刊论文

研究宋代的史籍及著作《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虞云国先生的《细说宋朝》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祖宗之法》苗书梅《宋代官员的选任和管理制度》汪圣铎《两宋财政史》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梁庚尧《南宋的乡村经济》曾瑞龙《经略幽燕》王曾瑜《宋代军制初探》漆侠《宋代经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88年白钢全书主编、朱瑞熙分卷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宋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年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张其凡《两宋历史文化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葛剑雄主编、吴松弟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5年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曹家齐《宋代交通管理制度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陈乐素《宋史艺文志考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396页戴仁柱《十三世纪中国政治与文化危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刘晓译邓广铭《辛稼轩年谱》,上海古籍1979年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黄敏枝《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学生书局,1989孔繁敏《包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8元,1998梁庚尧《南宋的土地利用政策》,台湾大学文史丛刊之46种,1977年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庄景辉译本宋代官箴研读会编《宋代社会与法律——〈名公书判清明集〉讨论》,东大图书公司,2001苏基朗《唐宋法制史研究》,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孙国栋《唐宋史论丛》,香港商务印书馆2000唐代剑《宋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线装书局,2003,姚瀛艇《宋代文化史》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2 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其凡《宋初政治初探》,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等等。宋代历史的基本史料主要有《宋史》,北宋史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南北宋之交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总论性论文王曾瑜 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朱瑞熙 二十世纪宋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孙景坛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体评估新探

《祖宗之法》(邓小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祖宗之法

作者:邓小南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14-11

页数:564

内容简介:“祖宗之法”在宋人看来,是治理国事的“法宝”,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该有的治事态度;既包括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本书就是讨论“祖宗之法”与宋代基本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宋代的政治格局在与“祖宗之法”的互动中得以最终确立。通过这种讨论,不仅揭开了宋代政治史的奥秘,同时也抓住了宋代制度史的精髓,揭示了北宋专制官僚文化精神的特点。

作者简介:邓小南,1950年6月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学术成果包括《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等专著,以及发表于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研究论文五十余篇。曾参与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

邓小南,1950年6月生于北京,历史学家邓广铭教授之女,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委员、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博雅讲席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1]著有《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朗润学史丛稿》《宋代历史探求》《长路:邓小南学术文化随笔》《宋代文官制度六题》等。教育经历1978年9月—1982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2年9月—1985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国内讲学1985年—1997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年,升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6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2016年9月20日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海外讲学2003年3月至6月,韩国高丽大学东洋史学科客座教授,讲授“宋代历史专题”(本科)、“唐宋课绩与资格制度研究”(研究生)。2006年1月21日至2月11日,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讲学;4月6日至5月2日,访问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中心。2006年9月14日至2007年1月8日,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客座教授,讲授“宋代史料选读”、“宋代政治制度专题” 。2008年9月15日至2009年1月15日,应邀到台湾成功大学任客座教授一学期。2009年4月15日至8月15日,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任教。2009年9月23日至2010年2月18日,应邀在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任客座教授。课题研究邓小南先后主持“中国近世的家族与社会”(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主持合作项目)“丝绸之路——吐鲁番的历史与文化”(与耶鲁大学合作,美国路斯基金项目)“‘祖宗之法’与宋代的官僚政治和制度”(中华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政治形态、官僚制度与政治文化”组成部分)“唐宋时期中央考察地方官员的信息渠道”(中华社科基金项目)“华北地区水资源管理与民间社会组织”(法国远东学院合作项目)《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学术著作邓小南先后出版了《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朗润学史丛稿》等学术著作,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文书·政令·信息沟通:以唐宋时期为主》。学术论文邓小南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了众多学术论著。《北宋的循资原则及其普遍作用》(《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北宋文官磨勘制度初探》(《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宋代文官差遣除授制度研究》(《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试论北宋前期任官制度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试论宋代资序体制的形成及其运作》(《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关于“泥马渡康王”》(《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北宋苏州的士人家族及其交游圈》(《国学研究》第五辑,1996年3月)《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以北宋时期为中心》(《国学研究》第七辑,2000年10月)《近臣与外官:试析北宋初期的枢密院及其长官人选》(《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7月)

邓文论文发表

没有。根据爱企查查询的信息可知,湖北讯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所正规的科技公司,发表论文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获取流量,是公司和社会都认可的。

1996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学基金项目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大部分为SCI、EI收录。两项科研成果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996年获“第四届广西青年科技奖”称号;1997年入选“广西高校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1998年获“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1998年被评为“广西优秀教师”;1999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

邓承发表论文

学院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术造诣高,多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授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组建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近10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700人,正、副教授262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一批知名的专家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督导制、教师评比制、学术论坛制等,具有起点高、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办学条件优越等优势,得到了各级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学生的充分认同。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青年志愿者之夜。秦志仁,男,中共党员,研究员,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院长,原重庆师范学院院长。历任四川省达县师范专科学校(今四川文理学院)校长、四川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重庆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重庆市普通高校教育督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跃庆 副院长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教育部课题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2部;曾获国家人事部社科成果三等奖。龙 震 教 授 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 曾任重庆市学校体协副主席,全国高校体协理事,中西南地区高师体育教育研究会荣誉理事,并多次获四川省、重庆市优秀教师。向斗敏 教 授 毕业于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 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高世泽 教 授 毕业于重庆师范专科学校 重庆市数学学会理事。丁巧林 教 授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鲜于煌 教 授 硕士生导师 重庆市文学学会副秘书长 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 曾获重庆市政府社科优秀论文三等奖。邓阿宁 教 授 硕士生导师 曾获重庆师大优秀教师称号。谢应光 教 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 重庆师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张荣建 教 授 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 曾获重庆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董洪川 教 授 博士 毕业于四川大学 重庆市教委英语中心组组长 重庆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重庆市首批百名“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获重庆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重庆市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徐 流 教 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师资专业委员会理事 曾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重庆市哲社专著三等奖。杨从荣 教 授 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四川大学 重庆市作协评论委员会委员 重庆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新闻学高级职称评委 曾获北京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陈前进 副教授 曾获重庆师大优秀教师称号。杨光平 副教授 硕士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李开惠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重庆市高等数学学会理事 曾赴马来西亚讲学。贺 一 副教授 博士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常云平 副教授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 重庆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 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刘长炽 副教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曾获重庆师大优秀教师称号 1989年获重师首届教学成果奖 2003年首届重师教学成就奖中获贡献奖 现任我院数学与计算机系主任。刘念慈 副教授 毕业于四川大学 重庆师大督导委员会专家。刘文铭 副教授 毕业于兰州大学 曾任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无机专委会委员。文传琳 副教授 毕业于四川大学 重庆师大督导委员会专家。刘东刚 副教授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 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 获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方林刚 副教授 硕士 毕业于浙江大学 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 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受助人。王忠勇 副教授 毕业于四川大学 曾获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 重庆师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唐春生 副教授 博士 毕业于四川大学 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受助人潘林森 副教授 硕士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 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杨 捷 副教授 硕士 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 获重庆市外文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张 显 副教授 硕士 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博士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兼职翻译。张小安 副教授 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代表 获重庆师大优秀教学成果评比特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周企凤 高级编辑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专题节目《山城野菊放清香》获全国广播文艺三等奖 专题片《雏凤谐鸣老凤声》获全国广播文艺二等奖。周学初 副教授 重庆市语词学会常务理事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育部师范司项目一等奖石美珊 副教授 曾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重庆市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

09年教育部排名实力较强的学校都参加了排名。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 9110001 北京大学 2 7910335 浙江大学 3 77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3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5 76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6 74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7 7010533 中南大学 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9 68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9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11 67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11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11 10285 苏州大学 14 6510475 河南大学 14 10486 武汉大学 14 100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7 6410459 郑州大学 17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17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20 63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20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20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23 62

北京师范大学三大考研优势专业分析(一)、教育学:第1名 北师大的教育学有3个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其中教育学原理全国第2名,课程与教学论全国第1名,教育史全国第2名,比较教育学全国第1名,学前教育学全国第1名,高等教育学全国第6名,成人教育学全国第2名,职业技术教育学全国第2名,特殊教育学全国第2名,教育技术学全国第1名。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教育学院现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4个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覆盖了教育学的所有二级学科。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教育学院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已经建立了多层次、高规格的优质教育人才的培育体系,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国家教育系统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望。目前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半数以上的本科生均能通过选拔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为国家急需的教育科学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拥有一支实力强劲、学术声望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4人,专任教师98人,编辑8人,教辅行政14人,返聘4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41人,讲师21人。在职教师中75人拥有博士学位。在这里辛勤耕耘的有一批成就卓著、在全国乃至国际教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教育学家,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著名中国教育史学家王炳照教授等。同时还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创造性的中青年教育学专家,他们构成了中国教育科学的中坚力量。学院的教育科研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仅在“九五”期间,教育学院的专家们就承担过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58项,年均科研经费逾百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25部,发表论文526篇,完成政策研究报告56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39项。这些优秀成果的产生为国家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截止2002年5月,教育学院已经获准立项的“十五”规划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共计79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课题3项、北京市重大项目3项,立项课题居全国前列。 (二)心理学:第1名 心理学专业下设3个二级学科。其中基础心理学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国第1名,应用心理学全国第4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毕业后取得心理学硕士学位。 心理学院下设心理学系、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发展心理研究所、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并建立心理学院分党委。车宏生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分党委书记为申继亮教授。副院长有伍新春教授、邹泓教授和姚梅林教授,副书记为乔志宏讲师。学院共有在岗教职员工66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本科生324人,硕士生288人,博士生139人;博士后7人;离退休员工13人。 心理院的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心理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批准),建立了北京市级的"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0年批准),拥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批准)、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批准),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博士点,具备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条件。在科研和学术发展方面,发展心理研究所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99年批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2年批准),"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批准)、教育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2001年批准)、"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1年批准)等也以心理学院为学术依托。同时,利用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的建设经费,建立了"学习与教学心理实验室"、"早期心理发展实验室"(1997年批准)、"心理测量与评价实验室"(2000年批准)、“人力资源实验室”(2002年批准)、“心理危机干预实验室”(2003年批准)等校级重点实验室,具备了较好的科学研究条件。 心理学院的对外交往一直非常活跃,目前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荷兰、芬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尤其是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和教育心理系、匹兹堡大学心理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数学系、英国剑桥大学心理系、伦敦大学语言和言语研究中心、纽卡索大学语言学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系、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和教育心理系等单位,有长期稳定的课题合作关系。有关研究项目曾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美国斯宾塞基金会、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的经费资助,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学院在强化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比例达到2:2:1,并努力提高留学生的比例。同时,继续推进并完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重点加强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使他们早日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并产出高质量的成果。 (三)历史学:第1名 历史学专业1个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其中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全国第1名,历史地理学全国第,历史文献学全国第4名,专门史全国第15名,中国古代史全国第1名,中国近现代全国第4名,世界史全国第6名。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 1912 年称北京高师史地部, 1928 年单独设系, 1952 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烺、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赵光贤、柴德赓、刘启戈、陈正飞、张鸿翔等在此辛勤耕耘过,奠定了北师大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2006年 3 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 个博士点,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 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硕博连读,基本条件是完成硕士基本课程,专业课成绩不低于85分,英语通过大学六级,外语学位课程免修,或通过外语过关考试。科研能力突出,申请时应在中文核心期刊(CSSCI)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不含译著、书评、综述、补白,不含用稿通知)。 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好师范类院校之一,它的各个学科专业报名的人相对来说都很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不错,相对冷门一点的专业有戏剧戏曲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天体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

不好不好,缺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研究生都没毕业就被拉来。教师招聘很随便,我们老师开始没打算当老师,只是招老师的人跟我们老师说你只要来糊弄他们(学生)就好,千万不要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