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2000年以来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一、教研论文⒈刘金龙,任小琴. 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⑴: 90~92.⒉刘金龙. 以实验报告为切入点加强土力学实验教学效果[J]. 山西建筑,2009,35⑹: 217~218.⒊李长花,刘金龙,肖华光.工程项目管理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企业家天地,2009年第四期,总第361期,ISSN 1003-8434,CN43-1027/F⒋江卫国. 工程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安徽建筑,2009,3:177-178,180.⒌江卫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的若干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7⑸:73-75.⒍胡晓军、吴延枝,《论本科土木专业3个教育阶段的跨越》合肥学院学报,2009年 5月第19卷第2期⒎ 吴延枝、胡晓军《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8年第17卷第6期二、科研论文⒈孙爱琴《层合板壳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期⒉孙爱琴《层合板壳振动控制LQR方法的理论推导》山西建筑2008年9月⒊孙爱琴《复合材料层合板壳频率和振幅的一种解法》 工业建筑 09年增刊⒋王青《水泥快速强度测试的实验验证》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4月第15卷 第2期⒌王青《SBS卷材检测技术研究》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6卷 第1期⒍王青《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下检测业转型的思考》安徽建筑2007年4月20日第2期⒎王青《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散装水泥》散装水泥,2007年第3期⒏王青《混凝土结构实体钢筋无损检测技术探讨》安徽建筑 2007年10月20日第5期⒐王青《水泥强度快速检测中预养方案的试验研究》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一期总第20期⒑刘金龙,夏勇. 路基体内最大侧向位移的位置[J].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⑸: 252~255.⒒刘金龙,夏勇. 关于“基于M-C准则的D-P系列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的讨论[J].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⑿: 2168~2169. (2007统计)⒓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袁凡凡. 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基的机理分析[J]. 岩土力学,2007,28⑸: 1009~1014.⒔刘金龙. 边坡稳定性及路堤变形与破坏机制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⑺: 1511~1511.⒕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 测斜仪测量路基水平位移过程中的局限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24⑸: 56~59.⒖刘金龙,王吉利,夏 勇. 基于不同破坏准则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元数值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⑽: 1357-1360.⒗刘金龙,王吉利,梁昌望,夏勇. 库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模拟[J]. 水力发电,2007,33⑽: 41~44.⒘刘金龙,朱建群,王吉利,夏 勇. 测斜仪在路基水平位移监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⑶: 71~75.⒙刘金龙,陈陆望,王吉利. 水位变化对非均质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水电能源科学,2007,25⑹: 85~88.⒚刘金龙,刘洁群,陈陆望. 倾斜软弱路基上路堤的变形特征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⑹: 818~823.⒛刘金龙,陈陆望. 变形参数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25⑴: 36~39.21.刘金龙,陈陆望,刘洁群. 软土路基上路堤填筑方法的对比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⑵: 229~232.22.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 挡土墙后填土面倾斜情况下土压力计算方法[J]. 人民长江,2008,39⑶: 78~80.23.刘金龙,陈陆望,王吉利.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简述[J]. 水电能源科学,2008,26⑴: 133~137.24.刘金龙,陈陆望,王吉利. 反压护道作用效果的对比分析[J]. 人民长江,2008,39⑹: 77~79.25.J. L. Liu(刘金龙),J.Q. Liu,L. W. Chen.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embankment reinforced with geotextile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C]. Geosythetics in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Geosynthetics Asia 2008[A],Proceedings of the 4th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n geosynthetics in shanghai,China: Springer Press,2008: 662-666.
建筑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美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建筑设计技术浅谈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原则;结构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188-01
建筑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美学。它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多科学创造性劳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就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以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 、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一种实践活动。
1、建筑设计的意义
任何设计都应具有严谨性,需要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来引导,建筑设计也离不开这个前提,现有的设计技术大多是从前人那里继承和发展的,设计人员在构思之前应充分考察当地的社会环境、美学、人文、政治经济等因素,以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技术为基础,确保建筑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使用的要求,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会科学地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减少建筑能耗,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具有节能意识
当前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低能耗资源是实现节能设计的关键,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减少建筑能耗的同时还要考虑保护环境,避免浪费资源。
2.2 尽可能的为客户创造价值
现在的地产价值非常高,在一些黄金地段,简直是寸土寸金,如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将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例如,建筑物最底层的小型通风井道,可采用风管上翻,垂直接入到上一层的楼板预留洞口中,这样底层的井道可以不用砌筑,整个空间显得相对开阔、美观,不但增加了使用面积,也为客户创造了经济价值。
2.3 注意细部构造的处理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与结构、暖通、水、电等专业有密切的联系,由于建筑专业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许多细部构造中进行仔细推敲,吸收前人的先进经验。例如,在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计中,应在楼梯间外墙顶部设一个自然通风百叶窗,因为楼梯间是人员必须使用的逃生场所, 但由于管理不够完善、防火门关闭不严实等原因,在发生火灾时,烟气会逐渐蔓延到楼梯间内,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烟气会在楼梯间顶部积聚,当烟气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会使逃生人员产生恐慌,以至不敢从顶楼疏散,就算冒险从顶楼逃生,也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快烟气飘散, 应在顶部设置一个0.8平方米左右的自然通风百叶窗,这样会使烟气较快排出。
2.4 避免出现设计的质量隐患
建筑设计人员应经常参观各种工程,观察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出现的质量隐患,积累经验,避免在今后的设计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例如,在住宅的卫生间设计中,应设计侧排地漏。住宅的卫生间设计一般均做降板处理,在施工时先做好防水层,在安装管道和卫生间洁具后回填轻质混凝土,为防止渗漏,一般在混凝土面层上再做一遍防水层,最后贴地砖。但很多房屋使用几年后,会发现卫生间内有异味,这是因为随着防水层的老化,污水慢慢渗入降板后的底坑内,无法及时排出,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异味,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采用侧排地漏的设计后,污水能及时排出,能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
3、建筑设计的要点
3.1 考虑建筑的气候条件
低碳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到当地气候环境,而是采用通用的标准进行设计,这种做法虽然确保了建筑居住的舒适性,但是建筑能耗过大,只有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区气候特点,才能设计出更完美的作品。
3.2 注重健康理念
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就是确保居住人员的健康安全,这就要求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噪音不超过规范标准。设计人员应选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设置各种有益设施。例如,合理设置建筑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可以确保空气畅通,有效改善室内环境。
3.3 整体设计
当前一些建筑设计人员将低碳理念、健康理念等要求视为建筑设计的附加部门,将它们与建筑设计区分开来,在完成大部分设计后才进行其他方面的设计,这使得建筑理念不能贯穿设计的全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3.4 降低能耗
建筑设计应该降低能耗,通过对建筑采用良好的体形系数,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运用先进的外墙保温措施,科学的设置门窗等方法来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4、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
4.1 平面功能法
建筑平面设计能够解决大部分建筑功能,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要对建筑功能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建筑设计是一个三维向量的产物,平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流线的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功能。例如在公共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就要从使用流线的关系,密集人群的安全来开展平面功能组合,力求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的公共空间。平面功能法是当前建筑设计人员大量使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实施步骤是首先分析建筑用地关系,了解建筑的使用性质,从使用功能出发来开展平面功能的组合,与此同时,也要考虑空间设计等环节。
4.2 构图法
建筑的空间、基本体量以及其他要求都可以视为简单的几何形体,例如正方体、矩形等。设计人员可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比例、主从、尺度、对比、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设计人员使用构图法的前提是如何对建筑进行定位。有关构图与几何关系的探讨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应用了,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巴西国会大夏就是当前应用构图法来设计建筑的典型代表。
4.3 结构法 结构法又称为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实施建筑设计。建筑空间和建筑结构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借助结构设计来表达出建筑的性质,将建筑结构要素作为装饰要素来处理,但是这些结构要素又是装饰要素不可替代的。例如,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就是采用典型的结构法来设计的,该建筑造型呈现出椭圆的马蹄形,内部三层看台以下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4.4 符号象征法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建筑外表或内部将特定的符号设置在装饰部位,或者他们用这些符号来演绎建筑的空间和平面向量。例如,在国内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名胜古迹采用特定的符号来表明他的历史意义或者文化象征。纵观国内外很多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大都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符号象征法来丰富建筑的内涵。这种设计方法主要应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设计方案中,例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纽约的总部大厦,就是最具典型的符号象征法的应用。
4.5 综合法
建筑设计并不只是针对单一的建筑实施设计,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群体建筑设计要使其中的每一个单体建筑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出群体建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在这种设计理念下实现的,我们可以视为这种设计方法是以上几种设计方法的综合。例如,在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过程,建筑师将中国古代的密檐宝塔元素大胆的融入设计方案中,整个外观借鉴了佛塔的构造形式,共设计成13节,体现了佛塔的最高境界。这个运用当地文化元素创造的立面,非常和谐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一致的肯定和好评。最后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融合了现代科技,由先进材料组合而成的非凡构造,让整个建筑产生了眩目的外观,成为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
5、结语:
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是建筑思想、建筑实用和建筑手法,这也是设计人员实施设计的主要依据,研究建筑设计技术不仅是分析建筑思想和建筑作品的基础,也是设计出新时代建筑的必经之路,因而研究建筑设计技术对于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郭亮.建筑设计技术浅析[J].建筑与工程,2012(01).
[2] 赵冠谦.我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设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住宅科技,2009(05).
[3] 朱政纲.朱洁.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民营科技2008,(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建筑技术论文
1.《幻灯片中连续闪烁文字的制作》网络与信息,国家级核心,独立作者,2003年9月2.《在幻灯片中插于CD乐曲》网络与信息,国家级核心,独立作者,2003年9月3.《用POWERPOINT制作生日贺卡》网络与信息,国家级核心,独立作者,2003年12月4.《浅谈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美苑,国家级核心,独立作者,2009年12月5.《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分析》消费导刊,国家级核心,独立作者,2009年10月6.《安岳石窟艺术》中国地名,国家级核心,第一作者,2005年4月7.《论水彩绘画风格的多元化》理论界,国家级核心,第一作者,2009年12月8.《水彩发展的现状及空间展望》消费导刊,国家级核心,第一作者,2009年9月9.《朴拙之美》中国地名,国家级核心,第一作者,2004年4月10.《儿童绘画与当代绘画的情感差异》大众文艺,国家期刊,第一作者,2009年9月11.《纵观水彩画形式的演变》考试,国家期刊,第一作者,2009年10月12.《信息化时代的设计创新》才智,国家期刊,第一作者,2009年10月13.《水彩画绘画语言的特殊性》科技风,国家期刊,第一作者,2009年10月14.《秦汉时期中国古建筑美学分析》成功,国家期刊,第一作者,2009年11月?? 《秦汉时期中国古建筑美学分析》获全国论文一等奖。15.《浅析中国水彩绘画》科技风,国家期刊,独立作者,2009年9月16.《儿童绘画与当代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异同》辽宁大学学报,国家期刊,第一作者,2009年10月17.《论水彩绘画的形式感》大众文艺,国家期刊,第一作者,2010年3月18.《美术应试之素描篇》辽宁招生考试,省级刊物,第一作者,2003年11月19.《美术应试之色彩篇》辽宁招生考试,省级刊物,第一作者,2003年12月20.《敦煌莫高窟》中国地名,国家级核心,第二作者,2004年1月21.《安塞民间绘画》中国地名,国际级核心,第二作者,2005年5月22.《尊重大地伦理实现城市“生态”景观》中国勘察设计,国际期刊,第二作者,2007年12月
1、2005.6,大型复杂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1),证书号:04-2-011-R12、2007.9,JK863-2007721002,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证书号:2007KP1007-33、2000.7,结构体系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国家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排名1),证书号:20000804、2001.3,结构体系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排名1)5、1997.1,大型薄壁结构的静力可靠性分析技术,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1),证书号:97-1116、1996.4,大型薄壁结构的静力可靠性分析技术,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1),证书号:962577、1998.5,贝叶斯估计与极小子样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应用,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1),证书号:9802088、2004.6,大型复杂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证书号:2004A169、1996.11,大型薄壁结构的静力可靠性分析技术,航空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1),证书号:96117310、1995.7,大型薄壁结构的静力可靠性分析技术,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1)11、2008.3,解决组合爆炸问题的飞机多击中易损性计算方法(Solving the Combinatorial Explosion Problem When Calculating the Multiple Hit Vulnerability of Aircraft),陕西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排名2),论文序号:590.00.00612、弘扬三实优良传统创新航空科技英才培养体系,2009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2007年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1)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简称济钢)干熄焦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节能示范工程项目,于1999年3月建成投产,汽轮机发电机(额定容量6000kW)于2000年7月28日正式并网运行。干熄焦工程主要由熄焦系统、循环系统、汽水发电系统、环境除尘系统4大流程组成。具体工艺流程:焦炉推焦车将1000℃左右的红焦装入焦罐,在干熄炉内自上而下与炉底部进入的180℃的惰性循环气体(氮气)逆向接触换热,冷却至250℃以下经排焦装置排出。氮气与红焦换热后温度升至800℃左右经过一次除尘器进入锅炉,与炉水再次进行换热,温度降至180℃以下,经过二次除尘由循环风机送回干熄炉循环使用。加热后的炉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5.4MPa,450℃),送往背压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发电后0.9~1.2MPa的背压蒸汽并入济钢低压蒸汽管网,用于生产和生活。干熄焦系统锅炉蒸汽额定流量为2×35t/h,额定压力为5.4MPa,干熄焦发电系统机组额定容量6000kW;而目前实际运行状况为:流量20~30t/h,压力4.6MPa,2000年日均发电量45000kW.h左右,尚不及额定功率的1/2。干熄焦发电系统的运行能力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背压忽高忽低,非计划检修时有发生,致使干熄焦生产及干熄焦发电系统不能顺利运行。2影响发电原因分析针对干熄焦汽轮发电机组投用后发电量低的问题,经调研、分析、论证,认为制约发电量进一步提高的因素是:(1)重视程度不够。干熄焦系统没有纳入整个生产工序控制之列,未纳入日常考核。(2)管理制度不健全。济钢干熄焦装置是全国第三套,几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3)存在设计缺陷。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干熄焦装置在工艺、设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发电机组不能在良性工况下发电。(4)岗位操作不力。济钢干熄焦技术先进,是全国第一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的装置。由于技术新、设备新、人员新,所以在岗位操作方面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3改进措施3.1提高重视程度将干熄焦生产系统纳入整个生产工序控制之列,纳入日常考核,确保该系统正常生产、发电产汽。针对制约干熄焦汽轮发电机组发电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因素,成立攻关组,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逐步予以实施。采用325mm管道向蒸汽主管网回供富余蒸汽,为这部分蒸汽单独设立集汽包,并负责外供,使背压蒸汽供需平衡,彻底解决了背压高影响发电量的问题,并降低了生产成本。3.2加强管理针对干熄焦的运行现状,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律制度和考核办法。制定干熄焦运行管理制度、干熄焦发电机组考核办法、干熄焦汽电运行联系制度、关于汽轮机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有关规定、干熄焦计划检修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严格落实考核,使干熄焦发电的生产组织、过程控制、设备管理、安全运行、岗位操作等有章可循,为干熄焦发电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2.1干熄焦发电机组考核根据干熄焦发电机组运行的状况,为使干熄焦发电机组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有功功率,制定干熄焦发电机组考核办法:每天发电量基准值:46000kW.h;日实际发电量:Q(计划检修停机时间剔除)。则:Q<46000kW.h时,减工资额=(46000-Q)×0.1(元)Q>46000kW.h时,增工资额=(Q-46000)×0.1(元)实行月度考核的考核方式,每月5日前将上月指标完成情况及奖罚意见明细报出。3.2.2干熄焦计划检修管理制定干熄焦计划检修管理制度,避免了以往检修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定期检修。每月检修24h,每季检修72h,每年进行20~30天的年修。将干熄焦检修逐步纳入到济钢大的系统检修中,减少了非计划停机时间。3.3加强技术改造3.3.1加强工艺技术改造(1)校正偏差。通过对干熄炉中央风帽中间风筒开孔尺寸及中央风帽基础重新调整,校正了中央风帽的中心偏差;并将中央风帽的材质由普通16Mn钢板改为不锈钢,使干熄炉的配风更加均匀,并减少了零星红焦数量的产生。(2)校正料位偏析。通过调整干熄焦炉两端排焦扇形阀行程,基本上解决了干熄焦炉的料位偏析现象,使熄焦更加充分,有效地提高了热能利用率。(3)增设充氮点。在干熄焦炉的排焦部位增设充氮点,通过补充氮气,减少了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了熄焦效果。3.3.2加强设备改造(1)改造循环风机。制作更换了钢制底座,并用混凝土对其基础进行了加固,更换转子,基本解决了循环风机震动问题。(2)改造变频器。更换了整流桥、可控硅、逆变桥、电容等,解决了变频器频繁跳闸问题。(3)改造提升系统钢丝绳。提升系统钢丝绳由原来的右旋改为左右旋,解决了提升过程中的扭曲现象。(4)改造排焦皮带。排焦皮带由普通型更换为耐高温、耐磨的E型皮带,延长了皮带使用寿命,提高了干熄焦生产效率。(5)改造提升电气室。提升电气室由于距离热源比较近,密封性差,且温度高、灰尘大、震动大,提升电气故障率高。为此,利用干熄焦系统大修之际对提升电气室进行移位改造,并安装了提升电气故障显示屏,大大降低了提升电气故障率。(6)改造除尘风机、除尘器。对环保除尘风机、湿式多管除尘器等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稳定了干熄焦系统的运行。3.4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取证上岗制度,定期组织各岗位操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班,认真学习操作规程,充分认识安全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防止各类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保证干熄焦系统的安全顺利运行。4结语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运行实践证明:干熄焦系统实现了均衡稳定生产,发电机组日平均发电量可达到57000kW.h;日平均产汽量为925t。日平均发电量比2000年提高11516kW.h;日平均产汽量提高145t。以干熄焦发电机组年实际运行330天计,则年发电创效益可达940.5万元;年产蒸汽效益达2442万元。来源:中国自动化网嗨,快来啊!光看电力文章太乏味,82万电力人喊你一起来探讨,点此进入最火电力论坛!北极星电力网为广大电力人士打造的期刊分享平台正式上线啦!文章发表,杂志订阅全部免费啦!投稿热线:>>更多热门电气招聘公告·【正泰集团子公司】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诚聘精英 2012-6-11·【华电管控 中国电力高科技第一股】国电南自急聘精英 2012-6-8·【中国500强】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诚聘精英 2012-6-7·【中外合资 丰厚薪酬】上海艾帕电力电子有限公司2012年急聘信息 2012-6-6·【五险一金+奖金+带薪假期】南京南电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诚聘精英 2012-6-5·全球500强—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最新招聘信息 2012-6-4·【线缆龙头上市企业】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急招营销经理 2012-6-1·【国网科学研究院】全资子公司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招研发设计人员 2012-5-31·世界500强—ABB(中国)有限公司2012招聘岗位公告 2012-5-30·【上海电气】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诚邀您的加盟 2012-5-29《提高干熄焦汽轮发电机组有功功率措施》的相关文章·浅谈电能管理系统在某轧钢厂的应用·浅析数据中心末端供电智能母线系统应用及产品监控选型·数据中心机房UPS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应对策略·浅谈IT隔离电源系统在医院安全用电中的应用·浅谈应急照明在工业建筑的设计应用·剩余电流动作继电器在游乐场中的安全应用·安科瑞多回路无线智能电量采集监控装置·安科瑞红外测温方案助力滁州某新能源光伏产业工厂安全用电·浅析电力物联网云平台监控系统分析·浅谈mqtt协议与终端监测设备结合-Susie 周《提高干熄焦汽轮发电机组有功功率措施》的相关新闻·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中旬液化天然气价格比上期降6.7%·关注 | 英国电力供应紧张 鼓励居民参加“需求侧响应”·江苏常州武进区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武进区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公示一家售电公司市场注销公告·中广核新能源董事长张志武会见运达股份董事长高玲·国家统计局:电力行业受用电需求增加、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推动 利润增长86.3%·3.25亿!中车株洲所中标华润电力150MW风电项目·总装机470万千瓦!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签下多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世界最大氢能源矿用宽体车成功交付·储能中标丨100MW/200MWh!湘江电力中标国家电投湖南永州储能电站项目EPC热门文章最新文章枣庄学院远程预付费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FPM100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在佛山宏宇大厦的应用华伟表面处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电力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crel-6000/Q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宜兴九如城项目的应用Acrel-3000型在琴川嘉安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crel-3200远程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在安庆百联购物中心的应用AFPM100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在绍兴汇金生活艺术广场的应用安科瑞Acrel-3000电能管理系统在上海市上中路424街坊31丘地块新建商业文化设施项目中的应用Acrel-6000/B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贵州省安顺市妇幼保健院的应用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经开区骨科中药生产基地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更多推荐文章09-28大型浸没式超滤水厂中膜的运行维护管理09-28如何减少CO对SO2检测结果的干扰09-28如何控制垃圾焚烧发电烟气中的NOx污染排放09-28300吨转炉干法除尘系统粉尘排放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09-27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高效低成本预处理技术与工程应用09-27曲久辉:农村水环境治理模式09-27中国污泥堆肥技术变迁与发展趋势09-26氨法脱硫在水泥回转窑系统中的应用09-26湿式电除尘技术在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中的应用09-26湿法烟气脱硫氧化空气量不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更多专业论文09-25有色冶炼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09-20影响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因素及运行控制措施09-19降低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催化剂磨损的流场优化09-19电化学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制氢效能影响的研究09-19烟气条件对KMnSO4复合NaOH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09-13干法脱硫灰用作路基材料的应用研究09-11钢铁冶金渣用于烧结机烟气脱硫述评08-28大型袋式除尘器在燃煤火力发电厂锅炉尾气治理中的应用探析08-21除油-气浮-A/O-膜池工艺处理芳烃含油污水实例及优势分析08-15SCR脱硝出口的高精度氨氮同时测量方案及对喷氨优化控制的意义>>更多应用与方案09-28大型浸没式超滤水厂中膜的运行维护管理09-28如何减少CO对SO2检测结果的干扰09-28如何控制垃圾焚烧发电烟气中的NOx污染排放09-28300吨转炉干法除尘系统粉尘排放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09-27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高效低成本预处理技术与工程应用09-27中国污泥堆肥技术变迁与发展趋势>>更多企业技术09-12关于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汽温异常分析及调试对策08-29活性污泥法中MLSS降低40%出水仍然达标 怎么做到?07-19含油污泥洁净接收储存泵送技术06-28唐钢焦化厂环保技术应用与实践01-166大案例带你详细了解MVR技术工艺全信息01-11兰炭废水处理工艺重大突破友情链接申请友情链接:QQ:2738544005北极星工程招聘网北极星电气招聘网北极星火电招聘网北极星风电招聘网北极星水电招聘网北极星环保招聘网北极星光伏招聘网北极星节能招聘网光伏论坛招标信息分类电子资料百年建筑网PLC编程培训广告直拨:张先生 岳女士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Copyright ©
建筑学必读书目标签:必读书目 建筑学 基本文献是建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阅读,基本按年级之顺序先基础后提高排列。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则要看学生的“学力”, 这两部分是无止境的。阅读过程中,一方面要读经典的积累,一方面一定要重视原著,要高起点、看精华,自然就会有提高,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基本的判断力和理解力。《艺术发展史》,《安藤忠雄都市彷徨》,《建筑的革命》(郑光复著),《我的视觉日记>(王小慧著) 基本文献[/B] ● [美]弗兰西斯·D·K·程 著,《形式/空间/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彭一刚 著,《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美]保罗·拉索著,邱贤丰等 译,《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爱德华·T·怀特 著,林敏哲等 译,《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 [德]迪特尔·普林茨、[德]迈那波肯著,赵巍岩译,《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 [美]盖尔·格里特·汉娜 著,李乐山 / 韩琦 / 陈仲华译,《设计元素(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与视觉构成关系) 》/设计初步丛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维特鲁威 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 [丹麦]拉斯姆森 著,刘亚芬 译,《建筑体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 [美]史坦利·亚伯克隆比 著,吴玉成 译,《建筑的艺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 [德]托马斯·史密特 著,肖毅强 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日]芦原义信 著,尹培桐 译,《外部空间设计》 /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年 肯尼斯·弗兰普顿 著,张钦楠译,《20世纪建筑学的演变:一个概要的陈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李允鉌 著,《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 [德]托马斯·史密特 著,肖毅强 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英]托尼·亨特著,于清 译,《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1》/(原著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英]托尼·亨特著,于清 / 杨有福 译,《托尼·亨特的结构学手记2》/(原著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童寯 著,《近百年西方建筑史》,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6 ● [美]弗兰姆普敦 等著,王骏阳 译,《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肯尼斯·弗兰普顿 著,张钦楠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赫次伯格 著,仲德昆译,《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赫茨伯格 著,刘大馨译,《建筑学教程2:空间与建筑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 [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著,黄经纬 译,《设计结合自然》/(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汪丽君 著,《建筑类型学》/(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意]布鲁诺·赛维(Bruno Zev)著,席云平 / 王虹译,《现代建筑语言 / 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英]查尔斯·詹克斯 著,李大夏摘译,《后现代建筑语言》/(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凯文·林奇( Kevin Lynch)著,项秉仁 译,《城市的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 [挪威]诺伯格·舒尔兹(Norberg-Schulz,C)著 ,尹培桐 译,《存在·空间·建筑 / Existence space and architecture》/(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990 大卫·王/[美]琳达·格鲁特,王晓梅译,《建筑学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计成 著,《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童寯 著,《园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梁思成 著,《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梁思成 著,梁从诫 译,《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刘致平 著,《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陈志华 著,《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陈从周 著,《说园》/(中英文对照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巴兰坦 著,王贵祥 译,《建筑与文化—Architectur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 [俄]金兹堡 著,陈志华 译,《风格与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法]拉卡兹 著,高煜 译,《我知道什么 ——城市规划方法》,商务印书馆,1996 Walter Gropius,《The New Architecture and The Bauhaus》,The MIT Press,1965 ● [英]霍华德 著,《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 柯林·罗等 著,童明 译,《拼贴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丹麦]盖尔 著,何人可 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 [挪]舒尔茨 著,欧阳恬之 / 李路珂 译,《西方建筑的意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英]柯林斯 著,英若聪 译,《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引进版)(第二版)》/(国外建筑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彼得·艾森曼 著, 陈欣欣、何捷 译,《彼得·艾森曼:图解日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简·雅各布斯 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 艾伦·科洪 著,刘托 译,《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变迁》,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查尔斯·詹克斯 / 卡尔·克罗普夫 编著,周玉鹏、雄一、张鹏译,张媛、李雪校,《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 著,王贵祥 译,《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普林斯顿建筑出版社等 编,《材料的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张良皋 著,《匠学七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美]林奇、[美]海克 著,《总体设计》/ (国外建筑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意]阿尔多·罗西 著,《城市建筑学》/ (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 [土]塔内尔·厄奇著,《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希腊]安东尼·C·安东尼亚德斯著,《建筑诗学—设计理论》/ (国外建筑理论译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B] ● [日]渊上正幸 编, 覃力 / 黄衍顺 译,《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 [瑞士]W·博奥席耶·斯通诺霍 著,《勒·柯布西耶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瑞士]弗雷格 著,《阿尔瓦·阿尔托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著,《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日本建筑学会 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天津大学出版社 虞献南 / 虞朋 编,《建筑设计规范常用条文速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褚智勇 著,《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 《世界建筑大师系列》等,包括贝聿铭、路易斯·康、赖特、密斯、黑川纪章、菲利普·约翰逊、雅马萨奇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 《建筑大师系列》等,包括安东尼·奥高迪、尼迈耶、阿尔多·罗西、R·M·辛德勒等建筑大师,西班牙GG出版社授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中国出版简体中文版,2005(此套图书曾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优秀国际建筑图书奖)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莱斯大学建筑学院,《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英]理查德·威斯顿 著,《建筑大师经典作品解读》 (附光盘平面立面剖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 [日]富永让 著,刘京梁 译 ,《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荷]伯纳德·卢本等 著,林尹星 译,《设计与分析》/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天津大学出版社 ● [日]宫宇地一彦 著,《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拓展设计思路》/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密斯·凡·德·罗导读系列:《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梅尔 等 著,王晓俊 译,《园林设计论坛1――现代园林设计与艺术译丛》,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 [荷]于里安范米尔 著,《欧洲办公建筑—办公建筑设计与国家文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沈福煦 著,《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系列丛书(建筑设计系列丛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郭逊 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课教案与学生作业选—一年级建筑设计》 (国家985工程二期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教学丛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周燕珉 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课教案与学生作业选—二年级建筑设计》/(国家985工程二期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教学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扩展阅读与课外读物[/B] ● 《企鹅建筑学词典-企鹅分类词典》,外文出版社,1996 ● [英]佩夫斯纳 著,殷凌云 译,《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编,《建筑师的二十岁》,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安藤忠雄 著,《安藤忠雄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安藤忠雄 著,《连战连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李清志 著,《安藤忠雄的建筑迷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美]丹尼尔·李布斯金 著,《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张永和 著,《作文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 [中国台湾]吴东龙 著,《设计东京》,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褚冬竹 著,《开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王怡颖 著,《创意市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张路 著,《欧洲视觉日记—一个中国设计师在欧洲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 [古罗马]李维(T. Titus Livius)著,穆启乐 译,《建城以来史(前言 卷一)》/(中文-拉丁语对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法]弗莱德曼 著,秦屹 / 龚彦 译,《为家园辩护》,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7 ● [美]C·亚历山大,赵冰 译,《建筑的永恒之道(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 [美]比约内 著,北京世纪英闻翻译有限公司 译,《建筑大师处女作—谱系人物与空间》,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 [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 / 巴竹师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原研哉 著,《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隈研吾 著,《负建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傅刚 费菁 著,《都市村庄》,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Jean Jenger著,周嫄译,《勒·柯布西埃—为了感动的建筑》,世纪出版集团,2006 ● [日]矢代真己 等著,卢春生 等译,《20世纪的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日]五十岚太郎 编,周贵荣 译,《日本著名建筑师的毕业作品访谈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 [日]原口秀昭 著,徐苏宁 等译,《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图说20世纪的建筑大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 [日]隈研吾 著,朱锷 译,《十宅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英]塞西尔·巴尔蒙德 著,《异规》 ● 《建筑与都市》中文版,《塞西尔·巴尔蒙德》/《建筑与都市》中文版发行三周年纪念特别专辑,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 [日]越后岛研一 著,《勒·柯布西耶建筑创作中的九个原型》/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Architecture Dramatic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日]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的非线性设计—从仙台到欧洲》/建筑大师论坛系列(建筑大师论坛系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美]詹克斯 / 克罗普夫 著,张鹏 / 雄一译,《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5 ● [英]柯林斯,英若聪 著,《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引进版)(第二版)》/(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 [意]布鲁诺·赛维 著,《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6 ●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 著,黄兰谷 译,《建成环境的意义》/(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著,邓敬 译,《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 [意]布鲁诺·赛维 著,席云平 译,《现代建筑语言》/(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5 ●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 著,王申祜 译,《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4 ● [英]罗杰·斯克鲁顿著,刘先觉 译,《建筑美学》/(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布赖恩·爱德华兹著,周玉鹏 译,《可持续性建筑》/(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 [美]阿摩斯·拉普卜特 著,常青 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4 ● [日]小林克弘 著,陈志华 译,《建筑构成手法》/(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4 阿恩海姆 著,宁海林译,《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6 安东尼.C.安东尼 亚德斯 著,《建筑诗学-设计理论》/(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6 ● [美]克里斯·亚伯 著,张磊 译,《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国外建筑理论译丛),2003 外文期刊[/B] 美国的期刊:Grey Room (MIT Press);Harvard Design Magazine;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MIT Press);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Urbana, Ill。) Yale大学学生编辑的杂志:Perspecta 英国的期刊:AA Files (London);Journal of Architecture (London);Architec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 Press) 日本期刊 :A+U, S+D, Japan Architect, GA Document, 建筑文化 西班牙的期刊:El Croquis;Arquitectura viva (Madrid);Quaderns d’arquitectura i urbanisme (Barcelona) 意大利的期刊:Domus;Casabella 景观期刊:Topos;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Gardens & Designed Landscapes (London);Les carnets du paysage (Paris);Landscape Journal
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
现用刊名:百年建筑创刊时间:2003新闻出版总署学术期刊论文撰写格式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 .刊行年代 (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
《地质学报》英文版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
《地质学报》(英文版)
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
(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
(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
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
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
3)中国《万方数据库》;
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
6)中国地学期刊网;
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
8)CA《化学文摘》;
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
10)TULSA(Petroleum Abs.);
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
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
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
14)Inside Conferences;
15)Civil Engineering Abs.;
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
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
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
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
20)SJR网站(国家不祥);
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
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0.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
《地球学报》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0.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
《地质力学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燕子期刊网快速发表职称论文,教育论文,学术论文,科研论文,医学论文,会计论文,法律论文,毕业论文等专业代写代发期刊论文网,专业人员服务,正规期刊合作确保您荐稿有效,快速发表.全程一站式贴心服务使您委托无忧,方便快捷发表论文,保证让您满意.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教育类期刊论文,科技类期刊论文,医疗医学类期刊论文,财经类期刊论文,法律类期刊论文,建筑类期刊论文,文学类期刊类,教育核心期刊论文,经济类核心期刊|计算机类核心期刊|管理类期刊|人力资源论...
如果没有得过奖就可以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一般职称论文的有效期是3年,也就是说要评职称发表过的论文都是可以用的,职称论文发表时间很关键,超过了规定期限,就是无效论文,一般的职称评审所规定的的期限是申报本次职称前3-5年内发表的文章都是有效的。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当然有了,比如评上中级后发表的论文在评上高级前一直有效。专业发表各类职称论文,非诚勿扰。
评定职称用的论文没有具体的时效要求,只要在晋升职称的间隔期间发表的文章基本都是可以用的。最合适的是在评定职称前一年发表的论文,三年以内的都肯定是可以的。
没有,长期有效,直到评下职称。
一般职称论文在不同职业领域内所分等级不同,如工程师领域,可分为初级工程师论文、中级工程师论文和高级工程师论文等。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论文发表刊物等级划分规定通知》粤人发(2005)300号文精神,著作论文要求,可简单概括为:
申报高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3篇或在具有C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
申报中级:要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具有CN刊号,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特殊情况1】北京市评职称不需要发表论文,只需完成相应数量的论文,参加论文答辩即可。
【特殊情况2】湖南省申报中级职称不需要论文,申报高级职称只需要发表1篇论文。
论文发表有两种方式,通过自己投稿,往往录用机会较少;也可以找论文代理发表更加快捷方便。
申报高、中级职称学历、资历条件
根据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2003]178号),申报高、中职称学历、资历条件调整如下:
1、 高级:
具备博士学位,或取得中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的人员,达到副高级或
不分正副高级资格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申报评审副高级资格。
2、 中级: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4年调整为3年;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由5年调整为4年;未取得助理级资格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
(3)中专毕业的,不再执行“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其中取得助理级资格后,受聘助理级职务5年以上”的规定,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者,或取得助理级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者,可申报评审中级资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