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 SSCI的论文在国内是认可的,大部分的高校对其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虽然SSCI是SCI的扩展版,但是其论文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而且能够发表在这样的期刊上,说明个人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造诣。
导师常说,学术界就像个江湖。每个期刊就像是科研人奔赴的战场,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发表就出局的险境。 大家怀抱理想冲向SCI,勤勤恳恳迫切想分CSSCI一杯羹之时,大致免不了四处碰壁,近几年,很多C刊都不收博士生的稿子了,但就业市场是残酷的。如果你还在感叹国际顶级期刊难发表,国内C刊僧多粥少,不妨换种思路,现在要想让高校人事领导眼睛一亮,对文科博士来说,最顶事的,已经是SSCI了。如果你发的是SSCI,来了给啥都可能,包括特聘教授。不信你看下面这个: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你只是发了点普通C刊,不好意思,可能连要都不要。 而且这种现象,也正在延伸到硕士申请博士上。很多硕士申请国内外名校博士,就是靠发SSCI胜出的。 你肯定纳闷了:硕士生还能发SSCI?国内很多C刊,连博士生的搞子都不收,硕士生竟然可以发英文SSCI? 一点都没错。不少两类期刊都发过的同学老师都有这一体会,即很多SSCI并不比中文C刊难发。发SSCI,其实是胜出科研竞争、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完全可以去尝试发表SSCI期刊论文。 SSCI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评估一个研究者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尺,也是使研究者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筹码。 并且SSCI期刊也并不难发!发表过SSCI的大有人在。相比于在国内发C刊,SSCI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为什么要发SSCI?导师列出了五个理由: 1、SSCI地位很高。 现在很多高校都将之排在国内很多顶级C刊之上,其价值和受肯定程度远高于中文核心C刊(一篇抵10篇都不为过)。 硕士拿SSCI申请国内外名校博士、博士拿SSCI赴名校就业、老师拿SSCI评职称,都是绝对的杀手锏。很多学校有师生发表SSCI,会当新闻来报道的。 2、SSCI难度并不一定高。 虽然好的SSCI肯定会难,但是好的中文C刊也能难到让你焦头烂额。 其实对比一下数量,我们觉得SSCI也不一定真的就难:中文C刊有700多种(含拓展版),但SSCI多达3500种。 虽然SSCI是面向全球的,但中国人多啊,所以C刊竞争也是可想而知的。有老师两种期刊都发过,认为SSCI并不一定比C刊难。 3、便于知晓进程、学习提高。 国内C刊很多还是邮箱投稿,不能及时跟进投稿进度,而SSCI投搞一般可以对进程一目了然,并在投稿过程中能及时获得反馈,便于学习、修改、提高。 4、SSCI很公平。 它注重新意,对格式什么的要求没有中文C刊高。而且是匿名评审,没有关系稿,不看作者头衔、身份,不像部分中文C刊就喜欢发大佬的文章,小字辈的容易被直接pass。 5、SSCI更适合未来发展。 现在科研竞争越来越大,以后的学术生存,肯定要有国际化的学术发表。国家“双一流”发展目标,也有对高教科研走向国际化的要求。中国社科以前底子差,可以只在国内发展,以后肯定不能再这样了。 所以,文科科研,争发SSCI,已是当下一股潮流。这也是我们对中国下一个10年文科将会快速进步、获得国际话语权持非常乐观态度的原因。
一般来说,ssci论文可以申请自然科学基金。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偏理科,而ssci则偏文科,ssci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被ssci检索的社科期刊上的文章,说ssci更加适合文科专业的作者,ssci与sci相比,sci体量更大一些。ssci期刊论文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尤其国内高校,非常注重ssci论文发表,国内高校的科研奖励中,ssci的奖励是远高于国内论文发表的,在职称评审中,ssci论文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发表ssci论文优势很大,比如一些博士生发表了数篇ssci论文就可以直接聘为教授等等,这充分体现了ssci的学术价值。国内作者若是想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发表ssci论文是很有必要的,ssci与sci互为姐妹篇,因此ssci论文发表难度也是非常高的,需要英文写作,同时对文章整体的学术价值也有较高要求,一篇ssci论文相当于2-3篇南大核心的权重,所以作者可以衡量下ssci论文是否适合自己。常有作者拿ssci与sci作对比,二者学科方向不同,适合不同研究方向的作者,况且二者都属于国际顶尖学术检索工具,无论哪一个在国内的晋升中或者其他个人发展中作用都十分明显,以上就是对ssci期刊论文的简单介绍。所以应该申请的是人文社科基金,而不是自然科学基金。
一般来说,ssci论文可以申请自然科学基金。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偏理科,而ssci则偏文科,ssci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被ssci检索的社科期刊上的文章,说ssci更加适合文科专业的作者,ssci与sci相比,sci体量更大一些。ssci期刊论文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尤其国内高校,非常注重ssci论文发表,国内高校的科研奖励中,ssci的奖励是远高于国内论文发表的,在职称评审中,ssci论文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发表ssci论文优势很大,比如一些博士生发表了数篇ssci论文就可以直接聘为教授等等,这充分体现了ssci的学术价值。国内作者若是想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发表ssci论文是很有必要的,ssci与sci互为姐妹篇,因此ssci论文发表难度也是非常高的,需要英文写作,同时对文章整体的学术价值也有较高要求,一篇ssci论文相当于2-3篇南大核心的权重,所以作者可以衡量下ssci论文是否适合自己。常有作者拿ssci与sci作对比,二者学科方向不同,适合不同研究方向的作者,况且二者都属于国际顶尖学术检索工具,无论哪一个在国内的晋升中或者其他个人发展中作用都十分明显,以上就是对ssci期刊论文的简单介绍。所以应该申请的是人文社科基金,而不是自然科学基金。
可以用。 SSCI的论文在国内是认可的,大部分的高校对其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虽然SSCI是SCI的扩展版,但是其论文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而且能够发表在这样的期刊上,说明个人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造诣。
警惕高校的SSCI综合征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要求高校破除论文“SCI至上”的现象,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类似的现象在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也不同程度存在,即对国际期刊“SSCI至上”。一是在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奖励中,发表SSCI论文的奖金远高于中国期刊论文;二是在学术评价中,SSCI论文的权重远大于中国绝大多数期刊论文,往往只有中国的权威期刊(一个学科通常只有一个权威期刊)才能相媲美;三是在职称评定中,发表SSCI论文具有极大优势,甚至一些在境外刚刚毕业的博士因发表了多篇SSCI论文就被名校聘为教授、博导。
在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由于在学术评价机制中过度推崇SSCI论文,以至于“SSCI至上”已成为科研文化的一部分。“SSCI至上”的学术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早在2014年就被台湾学者形象地称为“SSCI综合征”(SSCI syndrome)。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大陆地区的高校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同样的病症。不仅一流大学的人文社科学者前仆后继争相在SSCI期刊上发文,而且二、三流大学也加大奖励力度,以刺激更多的教师争取在国际期刊上露脸。对此现象,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辩证地看待SSCI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
中国高校为何如此重视SSCI论文,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理想追求。自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国家不断走向世界,要求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走出去,加强与国际接轨。如何“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发表SSCI论文无疑是重要途径和表现。二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需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大学自身向上发展的动力。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有一个简单的指标,即在世界各大排行榜的排位。排名靠前的`,往往被认为是一流的、领先的。而在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中,论文发表是评价的核心。而衡量人文社科发表,又以SSCI发表为重,国内发表处于次要的地位。
应该说,自21世纪初SSCI引入中国学界以来,中国人文社科的国际化进程有了极大的推进。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开始具备一种国际性的视野,并逐渐摆脱了过往的封闭状态而融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之中。一个具体的表现是,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大陆学者的面孔。这当中少数卓有建树的学者甚至获得国际性的学术奖。随着这批学者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他们亦将中国的学术观点和视角推向全球。诚如一些中国学者所言,用英文写作可以使论文获得更加广泛的读者群体,有利于作者参与国际讨论,有利于影响西方的学术界,进而为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获得话语权。此外,SSCI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国际性评价标准,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在学术评价中常有的论资排辈、人情关系现象,使得一批年轻学者脱颖而出。当然,得益于中国学者大量发表的SSCI论文(当然还包括体量更大的SCI论文),中国大学的排名无论在世界哪个排行榜中,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过度重视SSCI的评价功能,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综合来看,主要包括:一是过分倚重SSCI作为人文社科成果的评价指标,容易使中国学术陷入自我矮化的困境。因为我们不能将学术的政策与方向、审核与取舍,交由西方学界来操作和评定;二是将SSCI作为人文社科评价标准不利于学术创新,这会导致“西方学界对什么可能感兴趣,我们就研究什么”,而不利于真正创造性工作的展开。三是将SSCI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教师对教学投入的减少。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学者来说,发表SSCI论文(SSCI期刊大多为英文期刊)无疑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一个人时间与精力固定的情况下,自然会减少对教学的投入。
此外,随着大学科研非学术影响评估的兴起,世界各国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不仅限于论文发表的数量、所在期刊档次、影响因子等(即学术影响力),而且强调科研成果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现实影响力。借用西方的术语来说,即是“社会有用性”(social usefulness)或“社会适切性”(social relevance)。从这个角度上,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发表的大部分SSCI论文并没有给所处地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帮助。相反,由于语言的隔阂,国际发表反而阻碍中国民众对相关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这显然不是科学研究的初衷,也有悖于中国当下所提倡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曾指出,“百年北大,其迷人之处正是在于她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这一个“长”字,就突出了一所大学的命运应该与其所在的国家荣辱联系在一起。
SSCI综合征的化解
首先,提升我国期刊的办刊水准与质量。需要承认,现在不少期刊,甚至包括部分核心期刊,存在审稿不严、选文不规范的现象。同时,在中国人情社会中,论文发表背后还存在各种“跑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行为。诸如此类的现象,难免不让人产生国际期刊/论文质量高,我国期刊/论文质量低的印象,进而驱使一些学者走向国际发表之路。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期刊应借鉴国际成熟的办刊经验,组建专业的刊物管理队伍与评审专家库、严格审稿、规范选文、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坚决杜绝人情稿;进一步扩大优秀中文稿源,面向海外华人学者、港澳台学者征稿。
其次,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一方面,对海内外期刊一视同仁。鉴于我国越来越多学者毕业于海外名校,他们或许已经习惯了西方学术范式,并且已经克服了语言的障碍,他们发表SSCI论文自然无可非议。但是,对于一项研究评价的重点应是其创新水平,而不应以论文发表载体作为唯一评价依据。换言之,在学术评价中,不应过度拔高SSCI期刊的地位与权重。另一方面,改革我国期刊分级制度。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着期刊分级制度,如权威期刊、一级期刊、二级期刊等。问题是,在这种划分体系中,权威期刊通常只有一种,而在不少高校的职称评定中往往需要有权威论文发表。这种情况导致不少教师在权威期刊发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转而投向国际发表(在许多高校一篇SSCI等同于一篇国内权威论文,而SSCI期刊选择余地大得多)。一种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一视同仁对待我国CSSCI来源期刊,不再划分等级,因为它们已经是精挑细选的期刊了。
最后,平衡国际发表和国内发表。鉴于世界各国的学术评价日益兼顾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因而一个中国学者纯粹用外语发表,是不利于其成果在中国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当前,已经存在这样一批学者,他们在国际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具有一定的国际能见度,但大部分中国学者对此人知之甚少,更遑论其学术成果对中国现实产生了任何积极影响。对于这种现象,台湾学者称之为“全球出版vs地方消失”(publish globally vs perish locally)。诚然,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研究者有祖国,尤其人文社科研究者,还肩负社会责任,如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启迪民智、文化引领等。因而,在职称评定、各种奖项申报过程中,应适当限定外语论文的比例。
当然,化解SSCI至上综合征的办法远不止上文提到的三点,笔者想着重强调的是:一、一项研究成果的评价核心是其创新水平与社会价值,不能简单地“以刊评文”;二、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化,绝不是简单的SSCI化,而是立足中国大地做出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成果,努力实现“那时候,中国学术之国际化,将是水到渠成”目标。
作者:刘爱生(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1966年1月出生于江苏宜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心理学博士,现为国际积极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理事,中国理论心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研究。近年来曾先后在国外SCI\SSCI、国内CSSCI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个人专著、译著多部。目前主持“积极心理学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2008年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2006年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A类资助,在过去五年先后主持了多个省级和厅级课题,目前均已经顺利结题。2003年分别获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进步奖”。教学简况教学简况:先后给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
[1] 刘京军,曾令琤,梁建峰,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套期保值效率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1(4),2009,90-97。[2] Jianfeng Liang and Jingjun Liu, Tracking error analysis of optioned portfolio optimizatio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Business,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ISBN-13: 978-0-7695-3705-4, 2009, 241-245. (EI)[3] Jianfeng Liang, Tracking models for optioned portfolio selection,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pringer, V35, 2009, 729-736. (ISTP)[4] Jingjun Liu and Jianfeng Liang, Asset allocation and optimal contract for deleg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pringer, V35, 2009, 713-720. (ISTP)[5] Jianfeng Liang, Multistage Tracking Models: Solutions and Analysis,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IEEE Computer Society, ISBN-13:978-0-7695-3661-3, 2009, 366-369. (EI)[6] Jianfeng Liang, Discrete analysis of portfolio selection with optimal stopping time,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Decision Sciences,Vol.2009,doi:10.1155/2009/609196,1-9.[7] Jiangfeng Liang, Portfolio selection model for optimal stopping time, 《Advances in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Atlantis Press, ISBN:978-90-78677-13-0, 2008,228-235. (ISSHP)[8] Jiangfeng Liang, Shuzhong Zhang and Duan Li, Optioned portfolio selection: models and analysis, Mathematical Finance, 2008, 18(4), 569-593. (SSCI)[9] 唐万生,梁建峰,韩其恒,组合证券投资的概率准则模型,《系统工程学报》,2004,19(2), 193-197。[10] 韩其恒, 唐万生,梁建峰,允许卖空情况下证券投资组合的概率准则模型,《系统工程学报》,2003,18(4), 289-293。[11] Wansheng TANG, Yanqing WANG, Jianfeng LIANG, ractional programming model for portfolio with probability criterion,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2002, 6, 516-519. (EI)[12] 梁建峰,唐万生,有交易费用的组合证券投资的概率准则模型,系统工程, 2001, 19(2), 5-10。
一般来说,ssci论文可以申请自然科学基金。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偏理科,而ssci则偏文科,ssci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被ssci检索的社科期刊上的文章,说ssci更加适合文科专业的作者,ssci与sci相比,sci体量更大一些。ssci期刊论文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尤其国内高校,非常注重ssci论文发表,国内高校的科研奖励中,ssci的奖励是远高于国内论文发表的,在职称评审中,ssci论文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发表ssci论文优势很大,比如一些博士生发表了数篇ssci论文就可以直接聘为教授等等,这充分体现了ssci的学术价值。国内作者若是想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发表ssci论文是很有必要的,ssci与sci互为姐妹篇,因此ssci论文发表难度也是非常高的,需要英文写作,同时对文章整体的学术价值也有较高要求,一篇ssci论文相当于2-3篇南大核心的权重,所以作者可以衡量下ssci论文是否适合自己。常有作者拿ssci与sci作对比,二者学科方向不同,适合不同研究方向的作者,况且二者都属于国际顶尖学术检索工具,无论哪一个在国内的晋升中或者其他个人发展中作用都十分明显,以上就是对ssci期刊论文的简单介绍。所以应该申请的是人文社科基金,而不是自然科学基金。
可以用。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这类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量较少,而且要经过严谨的同行评审流程,因此发表一篇ssci论文含金量较高。那么ssci论文适合评什么级别职称?一般可用来评定副教授、教授;副研究员,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等职称,能够获得一定的加分。
可以用。 SSCI的论文在国内是认可的,大部分的高校对其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虽然SSCI是SCI的扩展版,但是其论文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而且能够发表在这样的期刊上,说明个人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造诣。
所有的论文封面都写xxx空两格(副)教授我读研了,有点儿个人小经验如果你的老师是研究员职称,就只能写xxx空两格研究员
当然是教授了,正教授副教授都是教授,一共7级。
这个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不要说是现在了,以前就是这样的。所有的教授,不管他是正副教授,都必须要称作教授。就好像在地方上,不管是镇长还是副镇长,你都要称呼人家镇长。不管是主任还是副主任,你都要称呼人家为主任。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最基本的礼节。
对副教授来说,你可以称他为某老师,也可以称他为某教授,都是可以接受的。称某老师比较亲切,称某教授比较郑重、客气。唯独称对方为某副教授不太好,除非你是上级机关的公文,否则一般不要这样称呼。命令哦哦嘻嘻嘻阴公林哥哥厘米秀最新ink。你精明哦地3G静YY提自信logo哦好几亿我。明集体why你咯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