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
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北师大在多少年来的宣传片上都有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的养成。这里人格的养成我的理解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具有独立思考的人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当然只是高等教育的一环,在高等教育的塔尖阶段。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用发表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如何定义论文的质量,看影响因子吗?看引用量吗?都不是。第二个问题,从最近几年各大高校都上调了考研复试和面试比例看,当然就说明了考研的趋向当然不是偏向单一高分数的初试。至于说科研能力,说实话,判断一个在22岁左右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的未来科研能力怎么样,就像判断十年后某个姑娘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一样。即使是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发论文的学生,只能说明有一定的科研经历,但并不能说明科研能力,这是两码事。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确实容易发一点,但是前提是你老师比较牛,如果一般的话和你自己发效果是一样的。含金量小很多,第二作者国内一般不认
我。。。给你。。亲
不用的,毕业讠仑文是自己写的,不用征求导师的同意,过你可以将第二作者署名为你的老师(如果这个老师对你不好的话,不用署名也是可以的!)楼主你毕业讠仑文是哪方面的?发表的话,壹 品 优可以帮上忙!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去问问他 为什么这么做
当然需要,不过导师会不会给你留你的署名,就不一定了,看导师的啦,这年头,你就别跟他老人家抢
看情况,毕业论文,一般不算。
目前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因为毕业论文属于导师和作者的共同成果,可参考国内外关于共同科研成果认定标准基础上,然后根据导师和学生的具体贡献和完成情况的特殊性,大致分以下几种。
卢刚的导师自己有杂志,但是卢刚居然要把论文发表到别的杂志上去,你想象一个他导师会怎么想?人性全是相通的,导师当然希望自己的杂志上多有自己和自己弟子的作品,但卢刚呢偏偏需要绝对的公正,绝对的正义,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你从这点小事,可以看出卢刚有多天真,而山华林所有的作品全部给导师和自己共同署名发表,不计较得失。如果能力一样,当然所有人都会去看这个人的品质,道德,还有情商软实力了,毫无疑问,山华林更成熟!所以竞争之下,卢刚输了!可惜了两大天才,还有那些个导师们!
在校生发论文,即使是研究生一般第一作者也是导师的名字。第二作者也有一定的含金量,例如工作后,凭职称需要发三篇论文,只需要一篇是第一作者即可,其他两篇就可以是第二或第三作者了,希望对楼主有些启示。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北师大在多少年来的宣传片上都有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的养成。这里人格的养成我的理解是,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具有独立思考的人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当然只是高等教育的一环,在高等教育的塔尖阶段。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用发表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如何定义论文的质量,看影响因子吗?看引用量吗?都不是。第二个问题,从最近几年各大高校都上调了考研复试和面试比例看,当然就说明了考研的趋向当然不是偏向单一高分数的初试。至于说科研能力,说实话,判断一个在22岁左右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的未来科研能力怎么样,就像判断十年后某个姑娘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一样。即使是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发论文的学生,只能说明有一定的科研经历,但并不能说明科研能力,这是两码事。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初开始。中文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称推免生别称保研生推研时间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每年的9月初开始快速导航具备条件提交材料身体条件学校名单相关规定报考规定经审定可以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等学校,可以推荐该校规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规定的日期前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和接收办法由学校(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在规定的日期内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学术型专业和各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研究生保送制度国家教育部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具体规定:(1)推荐工作应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的原则,被推荐的学生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习成绩优秀,具有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素质。在进行推荐工作时,不仅要注意对推荐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考核,而且在业务标准的掌握上,既要看推荐生历年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对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业务特长等方面的考查,避免推荐工作单纯地按分数排队。为了保证推荐生的业务质量,学校还可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
把毕业论文发给老师应该怎么说1.在给老师发毕业论文邮件的时候该如何措辞使用敬语,但要不卑不亢,你也不欠他什么,他也不欠你什么,你是学习,他是工作。平常心就好。XXX老师,您好,近些天,在您的帮助指导下,我的关于xxxx的毕业论文已经初步完成了,现在递上我的毕业论文给您,希望您提出些修改和指导意见,看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写些敬语您的学生XXXx年x月x日附上电话等联络方式就这样吧,我也就这么写,见笑见笑(ˇ?ˇ)2.怎么简洁明了地给老师发短信让她当你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前段时间刚经历过这步,我们是已经分配了指导老师,直接给老师发短信约时间见面短信内容大致如下,给你个参考老师您好,我是XX学校XX专业的XXX,今年的论文写作我很幸运的分到了您的组里,我们同组的四个人都各自准备了一些论文选题,希望您能给我们做一些指导,您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去找您?可是你们这是自己找导师?自己找导师的话,也基本一样,先说明你是谁,什么专业,然后说说你对老师的了解,然后表达想要让老师成为你毕业论文导师的心愿,并征求老师的同意,然后约时间见面指导3.给导师发邮件格式电子邮箱使用方法:例:电子邮箱用户名:XXX@密码:******使用方法:(第二种更方便,会自动清空邮箱)1.登陆网页,输入以上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左上角选择写信或收信,写信“发给”栏填对方电邮地址或在地址本中选择,另可选择“添加多个附件”-“浏览”-选择电脑中的文件.2.设置OutlookExpress:“开始”-程序-OutlookExpress-工具-帐户-添加-邮件-第三步接收邮件服务器填(不同邮箱可到该网页查询),发送邮件服务器填.完成后再到OutlookExpress-工具-帐户-邮件-选中点属性-服务器-发送邮件服务器选要求安全验证(不然发不了信)。以后连上网就可以打开OutlookExpress收信(“发送/…”键)和发信(“创建邮件”键:要发送电脑中文件的话可插入附件)了。注:有的网站服务器不规则,如。4.有关毕业论文里对教师的答谢词应该怎么说致谢本文是在导师XX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承蒙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虽然有繁忙的工作,但仍抽出时间给予我学术上的知道和帮助,特别是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从中获益不浅。X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勤勉的工作作风以及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我很大的支柱和鼓励,是他们给予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力量。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和帮助过我的同学、朋友、老师和亲人。在这里,我仅用一句话来表明我无法言语的心情:感谢你们。
提交初稿时可以和老师这样说;
首先简明表达自己的来意,然后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礼貌结尾。
×××老师,您好!
在您的帮助指导下,我的关于xxxx的毕业论文已经初步完成了,现在递上我的毕业论文给您,希望能得到您的一些指导意见,完善一些不足之处。谢谢老师,老师辛苦啦。
如果第一次发信息可以是:
×××老师,您好!我是×××,我是您毕业论文带的学生。……
首先,就是礼貌问题,注意用词,表达感谢。请教问题,请老师帮我,希望得到一些指导……用语不要太过僵硬。
其次是表达感谢,在写论文中,老师有指导要表达出来感恩;请老师帮忙修改也要表达感谢。
然后要注意直接,少说废话。要直接简单的说你为什么要打电话、发消息,直接讨论你的论文的事情,免得绕弯子耽误老师的时间。
1.要准时。尽量按照师生约定的时间提交。如果不能,要提前和老师做好沟通说明,避免出现老师来催你的情况。
2.不要有错别字。错别字是态度不端正的一种表现,你完全可以通过仔细检查避免这些错误,不要让自己的论文在“小问题”上栽跟头。
3.论文提交方式要注意。按照导师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交。邮箱、qq、微信……
4.老师的修改意见应该仔细斟酌
如果不理解不要不懂装懂,一定要“刨根问底”,也可以充分探讨,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修改完善。
首先简明表达自己的来意,然后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礼貌结尾。
×××老师,您好!
在您的帮助指导下,我的关于xxxx的毕业论文已经初步完成了,现在递上我的毕业论文给您,希望能得到您的一些指导意见,完善一些不足之处。谢谢老师,老师辛苦啦。
如果第一次发信息可以是:
×××老师,您好!我是×××,我是您毕业论文带的学生。……
首先,就是礼貌问题,注意用词,表达感谢。请教问题,请老师帮我,希望得到一些指导……用语不要太过僵硬。
其次是表达感谢,在写论文中,老师有指导要表达出来感恩;请老师帮忙修改也要表达感谢。
然后要注意直接,少说废话。要直接简单的说你为什么要打电话、发消息,直接讨论你的论文的事情,免得绕弯子耽误老师的时间。
1.要准时。尽量按照师生约定的时间提交。如果不能,要提前和老师做好沟通说明,避免出现老师来催你的情况。
2.不要有错别字。错别字是态度不端正的一种表现,你完全可以通过仔细检查避免这些错误,不要让自己的论文在“小问题”上栽跟头。
3.论文提交方式要注意。按照导师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交。邮箱、qq、微信……
4.老师的修改意见应该仔细斟酌
如果不理解不要不懂装懂,一定要“刨根问底”,也可以充分探讨,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修改完善。
每年三四月份研究生论文审读定稿的时候,导师们的“吐槽”声总是不绝于耳。这也难怪,平时看上去古灵精怪、口吐莲花的学生,写出来的论文却是语言贫乏,词不达意,疙里疙瘩,搞得师徒一起着急上火,寝食难安。几经修改润色,直到使论文在表面上“看上去挺美”,才敢长舒一口气,定稿交稿,在焦虑中等待后续的评阅和答辩。经此“磨难”的老师,在感慨“带学生很难”之余,也会发誓以后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平日里就督促他们读书写文章,只是决心易下,执行挺难,等到下一届来学生入学了,依然是放养为主,学生们呢,巴不得你想不起他来,放养的模式自由而快乐。读研这事确实挺苦,你得有研究的兴趣和天赋,还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只可惜现在的读研成了延迟就业的“缓刑期”,且找工作时还可以因研究生的学历而增强竞争力。所以考研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每年的三四月份也是研究生复试的时节,学生们要参加各种面试笔试培训班,还得到处打听调剂的信息,而且现在是一人考研,全家上阵,陪考陪复试,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由此又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一种考研经济。经历了如此的艰难才获得了读研的入场券,到毕业时论文却是那般难产,个中缘由,大概只能到“过程”中去找了。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似乎是说成不成器,关键在于学生个人的努力。这话虽然不假,但也有点儿“师父”推卸责任的意味。就说写论文这事吧。其实对于研究生来说,上过几门课,成绩多少并不是很重要,能不能毕业关键就是看论文写得怎么样。而对于平常练笔少,积累又不多的学生来说,要想写出篇像样的文章来着实不易。选题不易不说,即便选好了,因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也无法使文章变得丰满且言之有物。因此,博览群书是必须的。温梓川先生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文作家,他的“朋友圈儿”里可都不是一般人,他和郁达夫、曹聚仁等交谊甚笃,和梁实秋、沈从文、徐志摩等亦过从甚密。在其《文人的另一面——民国风景之一种》里,温先生记录了他的老师冯三昧对他走上写文字道路的引导。他说在冯的课堂上,曾写了一篇小说,交给老师几天后,老师约他去喝茶,并让他看一个日本作家的小品。等温看完后,居然发现他自己的小说和日本作家的文章很相似,不过这并不是抄袭的问题,而是碰巧构思或利用了同样的题材。冯先生的教导是这样的:“既然发现了自己的作品与人家的作品有巧合之处,那么作品大可以作废了的,写作要言人所未有才能够代表你自己。以后,你至少要先读完了一二百本外国小说才动笔,那么你就会知道你自己所要说的东西,有没有人说过了,应该怎样着眼于人家所未知的东西了。要从事写作,绝对不能贪懒的。”其实写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发现别人不曾研究过的专题,然后做下去,才会有新意。所以准备写论文的学生,至少也该读几十部本专业的经典。在法言法,法学的研究生自然应该去读大量的法学经典。当然,如果师父不仅是领进门,还督促你“修行”的话,即便资质平平的学生,也会学有所成。现在这样的导师少了,但也并非没有。前几年有位年轻人在复旦读古典文学的博士,她的导师已经70多岁。老先生要求他的学生每周见一次面,汇报上周都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心得,下周准备读什么,督促得紧着呢。博士生说她和同门师兄妹最怕的就是见导师,每次见导师前,有的会习惯性地肚子疼。他们那几个学生,每天都会乖乖地早起,然后早早地坐到图书馆看书。这是因为她们的导师起的也很早,图书馆开门后,他就进去逛一圈儿,看到他的徒弟们都在,就满意地回家;如果有谁没在那里,他就会亲自去宿舍敲门,直到把羞愧的大懒虫叫到图书馆为止。像这样负责任的博导还真是少见。一般的导师大多洒脱自由,学生们自然也乐得潇洒,过得滋润。只是这样一来,三年以后的论文是个什么样子也就能想象的出了。复旦的这位博士生,在平日里也不乏对严厉导师的抱怨,可是在成果频出且顺利毕业的时候,她对导师却是万分地感激。
把自己的论文发送给导师修改的时候,首先应该保持礼貌,多用敬语跟老师问好,然后再提出自己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
1. 格式要正式
在大家提交毕业论文这段时间,导师的邮箱肯定是被同学们的论文塞满了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发送邮件的时候注意邮件的标题和格式,避免被当作垃圾邮件清除出去。在论文添加到附件时,命名写清楚是“xx论文修改第x版-姓名-日期”,便于老师查看,也方便自己后续修改。
2. 要有礼貌
导师加班加点为同学们指导论文是一件苦差事,所以我们在交流上一定要注意礼貌,做到大方得体,让大家都舒服。开头写清楚你是哪个班的同学,希望老师批评指正。结尾写上期待您的回复,麻烦老师了。这样的话语让人更加舒服也更亲切。
这里有个模板可以借鉴
尊敬的xx老师:
您好! 我是xxx,就读于xx大学xx级,非常冒昧的给您写信。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实验室良好的学术氛围影响下,我在设计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论文撰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里是我写的毕业论文,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冒昧致信,恳请您海涵!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信!
此致
祝身体健康 工作愉快
学 生:xxx
2022年x月x日
开心啊,高兴呀。论文,古典文学中意为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现多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