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徐建国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徐建国发表论文

(1)Liu Junhua, Qiao Zhong. Better Atomosphere for Booming Agro Logistic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B. Publisher: Orient Academic Forum, Australia, Nov.2006.ISBN: 0-646-46467-1.(ISTP检索)(2)Junhua Liu, Huijun Xueb, Xiufang Chen .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ost controlling: A mixed methodof ABC and optimization .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21 December 2008, Taipei,Taiwan. ISBN:978-0-7695-3435-0(ISTP检索)(3)刘俊华,乔忠. 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及其发展环境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06(3)(4)刘俊华,乔忠,徐建国. 我国农产品物流网络分析与重构.物流科技,2007(6)(5)刘俊华,梁治安.一类广义凸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有效性条件.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1)(6)Xu Jian-guo, Qiao Zhong, Liu Jun-hua. Study on Cost Control of Enterprise Reverse Logist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st Drivers .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服务管理和知识管理国际会议,September 21-23, 2007, Shanghai, China(EI)(7)张奎,乔忠,刘俊华. 模糊随机向量凸集的结构和性质. 模糊系统与数学. 2007(2)(8)刘俊华,王昕,郭俐. 西部物流实践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物流技术.2009(1)(9)刘俊华,王鲁宁,长青. 基于现代物流构建内蒙古产业循环经济的分析.物流技术.2008(12)(10)Junhua Liu, Li Guo, Xin Wang. A Selection Too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ategic for SMEs : Mixed method of SWOT and AHP.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B.(ISTP检索)(录用)(11)刘俊华,李弘,周黎,长青. 基于客户服务、成本与利润的企业物流服务有效性管理.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9(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于2002年1月23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中心主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营养健康、老龄健康、妇幼健康、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等工作;组织制定国家公共卫生技术方案和指南,承担公共卫生相关卫生标准综合管理工作;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国民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相关技术规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公众健康关键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展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人员编制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院士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专职):曾毅、高福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专职):侯云德、洪涛、徐建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名单不全):徐建国、高福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不全):洪涛、王大燕、王华庆、张永振、周脉耕、赵文华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名单不全):曾毅、侯云德、洪涛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名单不全):高福科研部门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下属科研部门11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3个,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世界卫生组织参比实验室(5个):WHO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WHO西太区麻疹风疹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脊灰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乙脑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轮状病毒参比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2个):国家朊病毒检测中心、中国微生物菌毒种/医学病毒保藏管理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卫生部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微量元素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中心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学污染物与健康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应急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下属科研部门(11个):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科研成就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表论文14892篇,其中中文11502篇,英文文章3390篇,年度发表数量增长25余倍。中心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承担了科技部("973"项目、"863"计划、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及地方科委等部门众多科研项目,每年执行国际合作项目100余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现前款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报告。

学术著作:1、《印度的崛起与中印关系》(合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2、《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合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3、《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4、《大变革—走向21世纪的世界经济》(合著),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年。5、《市场经济大辞典》(合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主要学术论文1、“中国当前的外贸环境与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4期;2、“中国--印度贸易比较”,见《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影响》(江承宗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3、“当前世界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世界格局之争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4、“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展望”(合撰),《国际问题研究》1997年第1、2期。

徐建国发表的论文

1968年在兰州市城关区开始从事专职新闻工作,写了大量新闻稿件,闲时还常写散文作品,在报刊上发表。1985年初,调到兰州晚报社、先后任部主任、编委、副总编。1994年7月任兰州日报常务副总编。先后写了数千篇新闻作品,在全国和地方报刊发表。1981年6月13日《兰州市桥南牛肉面馆承包经营扭亏为盈》一稿在甘肃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后,即被人民日报头版转载,获得1981年甘肃省好新闻甲等奖,社会影响颇大。以后还有通讯《令人痛心的浪费》获甘肃省一等奖。1990年《子奇书记扫大街》获全国晚报短新闻大赛表扬奖,此稿选人《中国优秀编辑记者获奖作品选》。1992年随兰州市政府代表团出访独联体中亚三国,回国后发表了10多篇随访记。1997年5月赴新加坡、香港、澳门考察采访,发表了一些采访散记。2000年赴西欧参观采访,发表了系列散记。2008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日本东京国际艺术交流展评选活动中,荣获金樱花奖。

徐建国在美国发表论文

徐建国及其团队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新发、突发、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主持完成9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一、成果概述徐建国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可分为三类:(1)在我国发现两种新发传染病——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该成果在2008的《JAMA》上发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2)发现并命名两种发生变异的病原菌——脑膜炎萘瑟菌4821序列群和福氏志贺菌Xv血清型。该成果在2006年《Lancet》上和2010年《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上发表。(3)在病原体的传播和致病机制方面有三点突破——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人-人传播方式、提出了猪链球菌二阶段致病理论、证实了大肠杆菌O157:H7的一种新的流行模式。该成果在2008的《JAMA》和2009年的《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为控制疫情的流行做出贡献。此外,以责任作者在 JAMA(2008,IF=31.5)、Lancet (2006,IF=24.8)、以合作作者在Nature (2003)等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共发表论文281篇,影响因子合计606.8,被引用2943次。包括:SCI论文76篇, 影响因子合计432.9, 被引用1537次;中国引文数据库论文205篇,影响因子合计174,被引用1406次。1996年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医学药学奖。二、成果简述(一)在我国发现携带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NDM-1)的细菌2010年8月,柳叶刀-传染病杂志报道,在印度发现的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已经传到欧美日等许多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徐建国团队和相关实验室合作,在我国发现带有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之一),为国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策略,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二)在我国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现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人传人2006年11月,安徽一临床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死亡5-13天后,5名陪护亲属和4名医护人员被传染。徐建国团队和安徽省CDC合作,在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特异性基因,发现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特异性抗体呈4倍升高,提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意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通过蜱叮咬传播,之前没有人传人的报道。本次研究通过对所有63名陪护亲属、医护人员和首例病例的接触地点、接触时间、接触方式等的深入调查,发现是在患者病危阶段、实施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的过程中,通过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把病原体传染给和她近距离(≤0.5米)、长时间(≧2小时)接触的医护人员和亲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人-人传播的发现,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JAMA以重点论文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耶鲁大学Krause教授撰写的编者按指出,这是“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以人传人,在中国第一次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2009) , Nature China (2008), Science Daily (2008),Science News (2008)等杂志做了专题报道。ProMED-Mail(2008)等十余个英文专业网站发表了评论文章。由于这个发现,卫生部2008年颁布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在全国部署预防控制工作。(三)发现和命名了脑膜炎奈瑟菌ST-4821 complex(序列群)2003—2005年我国突发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迅速从安徽传到其他省市,病死率增高,社会广泛关注。在国家CDC已经没有专门从事流脑研究队伍的情况下,迅速组织起一支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力量,紧急攻关。研究发现,我国新出现的C群流脑菌株,是发生了变异的ST-4821序列群(Lancet,2006),是一个新的具有世界流行潜力的亚群,对预防用抗生素之一磺胺耐药。因此,卫生部在2006年修订颁发了《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调整预防用抗生素的种类。(四)提出猪链球菌的二阶段致病机理假说2005年在四川发生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215人感染,61人表现出以前未见报道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症状,38人死亡。徐建国团队发现,病原体是序列7型猪链球菌,发生了变异,毒力增强,致病机理发生了改变,提出猪链球菌“两阶段致病机理”,指导防治和研究工作(JID 2009)。这个假说把猪链球菌的致病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病原菌进入血液到出现症状后2天左右,是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症状的发生期;第二阶段从发病后2天至2周左右,是脑膜炎发生期。序列7型猪链球菌进入血液后4小时左右,就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在发病后9至48 小时左右引发休克和死亡。因此,早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和控制休克。研究论文2009年在JID发表。世界著名的猪链球菌专家加拿大Segura教授在编者按中指出,这为猪链球菌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JID 2009)。(五)发现和命名了福氏志贺菌Xv血清型我国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福氏志贺菌引起的。福氏志贺菌有15个血清型,其中福氏2a的分离率多年来一直最高。 2001年河南省出现一种新的血清型,分离率连续5年跃居第一,并传到其他省市。我们把它命名为Xv(JCM 2010)。这也是第一个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和命名的志贺菌血清型。(六)证实大肠杆菌O157:H7的一种新的流行模式1999年4-8月,苏皖交界地区发生了严重不明原因疫情。194人以有腹泻病先驱症状、少尿、无尿入院,174人突发肾衰和其它脏器衰竭死亡;估计2万余人感染。徐建国团队和苏皖CDC一起,从患者、鸡、牛、猪、羊、苍蝇、蜣螂等分离到病原体,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率先提出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诊断意见,并证实了一种新的流行模式:和常见的通过食品、蔬菜、饮料等传播的方式不同,苏皖大肠杆菌O157:H7疫情,是因为当地农村家庭饲养的鸡牛猪羊等携带病原菌,通过粪便排泄,污染了环境,造成大面积流行(2003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依据这些发现,卫生部迅速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流行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发病情况最复杂的一起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爆发。卫生部 2000年颁发了《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在全国部署预防控制工作。徐建国及其团队主持完成的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还有,1995年山东某儿童的多细菌协同性坏疽(1995年全国十大卫生新闻之一),1997年四川星状奴卡菌群体注射感染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一输入性类鼻疽的细菌学诊断,2004年人工饲养果子狸携带SARS病毒调查。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 ,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第三批、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教育部首批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开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5所医学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经过 103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医文结合、医管结合,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拥有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硕博多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医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训、“献身、务实、团结、进取”校风和“求实精进、坚韧弘毅”的山医精神。,学校现有川至、迎泽、中都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 1422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院等33个教学机构,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精神卫生医院、肺科医院等15所直属附属医院,有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5个教学医院,122个其它教学基地,1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 7000余人,研究生导师2000余人,临床教师2200余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等国家、省部级专家及高层次人才430余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等国家、省级教学团队24个。,学校现有 1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理学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分子影像精准诊疗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尘肺病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学、中医护理学、骨科学、肾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急诊医学、风湿免疫学、护理学、病理学、眼科学、心血管内科; 各类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5个;各类省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31个。现有4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生物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特种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特种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图书情报。,学校现有 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农村定向免费生)、护理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设有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精神医学、眼视光医学、药学等32个本科专业。,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1745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943人,硕士研究生5748人,博士研究生509人,国际学生545人。2019年起我校学生已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项目金奖,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医学类本科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以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田志刚,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辉等为代表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13万余名。,学校科研发展势头良好。 2021年,科技总经费达2.06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9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5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发表科研论文46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00余篇;获专利授权40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0项。,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了 “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海外培养计划”,开展了“硕士研究生 1+1+1 联合培养”等项目;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学校历经百年薪火相传,几代人艰辛拼搏,取得了辉煌成就。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 “双一流”建设和山西“1331”工程实施、健康中国和健康山西建设、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等发展机遇,继承优良传统,加快建设步伐,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在迎泽校区,位于太原市迎泽区。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

材料补充:

山西医科大学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院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第三批和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开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5所医学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医文结合、医理结合、医工结合、医管结合,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拥有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硕博多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医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训、“献身、务实、团结、进取”校风和“求实精进、坚韧弘毅”的山医精神。

学校现有川至、迎泽、中都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422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汾阳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口腔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麻醉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儿科医学系、外语系、精神卫生学系、体育教学部(运动康复系)、计算机教学部、临床技能教学模拟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第七临床医学院、第八临床医学院、第九临床医学院、第十临床医学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第十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晋祠学院32个教学机构,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第六医院、汾阳医院、临汾医院、运城医院、太原中心医院、忻州医院、吕梁医院、晋中医院、精神卫生医院、肺科医院13所直属附属医院,有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0个教学医院,118个其它教学基地,1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科学研究基地。

徐建国院士发表论文

徐建国及其团队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新发、突发、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主持完成9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一、成果概述徐建国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可分为三类:(1)在我国发现两种新发传染病——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该成果在2008的《JAMA》上发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2)发现并命名两种发生变异的病原菌——脑膜炎萘瑟菌4821序列群和福氏志贺菌Xv血清型。该成果在2006年《Lancet》上和2010年《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上发表。(3)在病原体的传播和致病机制方面有三点突破——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人-人传播方式、提出了猪链球菌二阶段致病理论、证实了大肠杆菌O157:H7的一种新的流行模式。该成果在2008的《JAMA》和2009年的《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为控制疫情的流行做出贡献。此外,以责任作者在 JAMA(2008,IF=31.5)、Lancet (2006,IF=24.8)、以合作作者在Nature (2003)等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共发表论文281篇,影响因子合计606.8,被引用2943次。包括:SCI论文76篇, 影响因子合计432.9, 被引用1537次;中国引文数据库论文205篇,影响因子合计174,被引用1406次。1996年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医学药学奖。二、成果简述(一)在我国发现携带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NDM-1)的细菌2010年8月,柳叶刀-传染病杂志报道,在印度发现的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已经传到欧美日等许多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徐建国团队和相关实验室合作,在我国发现带有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之一),为国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策略,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二)在我国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现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人传人2006年11月,安徽一临床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死亡5-13天后,5名陪护亲属和4名医护人员被传染。徐建国团队和安徽省CDC合作,在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特异性基因,发现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特异性抗体呈4倍升高,提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意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通过蜱叮咬传播,之前没有人传人的报道。本次研究通过对所有63名陪护亲属、医护人员和首例病例的接触地点、接触时间、接触方式等的深入调查,发现是在患者病危阶段、实施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的过程中,通过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把病原体传染给和她近距离(≤0.5米)、长时间(≧2小时)接触的医护人员和亲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人-人传播的发现,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JAMA以重点论文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耶鲁大学Krause教授撰写的编者按指出,这是“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以人传人,在中国第一次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2009) , Nature China (2008), Science Daily (2008),Science News (2008)等杂志做了专题报道。ProMED-Mail(2008)等十余个英文专业网站发表了评论文章。由于这个发现,卫生部2008年颁布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在全国部署预防控制工作。(三)发现和命名了脑膜炎奈瑟菌ST-4821 complex(序列群)2003—2005年我国突发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迅速从安徽传到其他省市,病死率增高,社会广泛关注。在国家CDC已经没有专门从事流脑研究队伍的情况下,迅速组织起一支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力量,紧急攻关。研究发现,我国新出现的C群流脑菌株,是发生了变异的ST-4821序列群(Lancet,2006),是一个新的具有世界流行潜力的亚群,对预防用抗生素之一磺胺耐药。因此,卫生部在2006年修订颁发了《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调整预防用抗生素的种类。(四)提出猪链球菌的二阶段致病机理假说2005年在四川发生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215人感染,61人表现出以前未见报道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症状,38人死亡。徐建国团队发现,病原体是序列7型猪链球菌,发生了变异,毒力增强,致病机理发生了改变,提出猪链球菌“两阶段致病机理”,指导防治和研究工作(JID 2009)。这个假说把猪链球菌的致病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病原菌进入血液到出现症状后2天左右,是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症状的发生期;第二阶段从发病后2天至2周左右,是脑膜炎发生期。序列7型猪链球菌进入血液后4小时左右,就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在发病后9至48 小时左右引发休克和死亡。因此,早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和控制休克。研究论文2009年在JID发表。世界著名的猪链球菌专家加拿大Segura教授在编者按中指出,这为猪链球菌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JID 2009)。(五)发现和命名了福氏志贺菌Xv血清型我国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福氏志贺菌引起的。福氏志贺菌有15个血清型,其中福氏2a的分离率多年来一直最高。 2001年河南省出现一种新的血清型,分离率连续5年跃居第一,并传到其他省市。我们把它命名为Xv(JCM 2010)。这也是第一个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和命名的志贺菌血清型。(六)证实大肠杆菌O157:H7的一种新的流行模式1999年4-8月,苏皖交界地区发生了严重不明原因疫情。194人以有腹泻病先驱症状、少尿、无尿入院,174人突发肾衰和其它脏器衰竭死亡;估计2万余人感染。徐建国团队和苏皖CDC一起,从患者、鸡、牛、猪、羊、苍蝇、蜣螂等分离到病原体,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率先提出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诊断意见,并证实了一种新的流行模式:和常见的通过食品、蔬菜、饮料等传播的方式不同,苏皖大肠杆菌O157:H7疫情,是因为当地农村家庭饲养的鸡牛猪羊等携带病原菌,通过粪便排泄,污染了环境,造成大面积流行(2003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依据这些发现,卫生部迅速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流行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发病情况最复杂的一起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爆发。卫生部 2000年颁发了《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在全国部署预防控制工作。徐建国及其团队主持完成的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还有,1995年山东某儿童的多细菌协同性坏疽(1995年全国十大卫生新闻之一),1997年四川星状奴卡菌群体注射感染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一输入性类鼻疽的细菌学诊断,2004年人工饲养果子狸携带SARS病毒调查。

一、新乡医学院是一本吗 新乡医学院 是二本大学,该校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校,为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 二、新乡医学院简介 新乡医学院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学校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属加拿大人、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医学教育肇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1949年冀鲁豫卫生学校及哈励逊医院迁入,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学校经历华北第二医士学校、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新乡专区医学院等发展阶段,1962年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 新乡医学院 ;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专家组好评。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744.58亩(含临床学院),建筑面积129.396万平方米(含临床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69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212.4万册,电子图书3753.13GB。现有教职工12327人(含临床学院),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749人(含临床学院)。 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三全学院。开办有全日制教育、中外合作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包含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900多人。 学校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河南省特色学科(A类)1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等8个一级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29个;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和药学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0个、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获批为国家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建有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个国家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1个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学校创办有《 新乡医学院 学报》《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等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其中《眼科新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建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编制床位共9406张,其中4所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学校还拥有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百余个教学实践基地,多所医院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连续入选全国地市级医院100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普通本科专业整体列入一本招生,高考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录取分数连年位居河南省理科类院校前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等活动中屡获佳绩。获得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硕士研究生年底就业率多年保持100%,国家执业医师资格(临床类别)通过率达80%以上。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近年来,启动“265人才工程”,实施了“太行学者”和“太行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聘请法国院士、“*”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7人来校工作。现有3个省级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个省级优秀省级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原学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海外留学归国专家、知名学者等300余人。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等近3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40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澳大利亚科文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建立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免疫与模式动物国际联合实验室等8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樊代明院士、戚发轫院士、徐建国院士等专家学者来校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进修、讲学或开展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历代新医人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逐渐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千秋大业,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今天的 新乡医学院 ,深入学习贯彻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阔步迈进。 新乡医学院在哪里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在哪里 新乡医学院有几个校区 新乡医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新乡医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教务处电话 新乡医学院教务处电话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徐建国阴性发表论文

徐建国及其团队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新发、突发、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主持完成9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一、成果概述徐建国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可分为三类:(1)在我国发现两种新发传染病——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该成果在2008的《JAMA》上发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2)发现并命名两种发生变异的病原菌——脑膜炎萘瑟菌4821序列群和福氏志贺菌Xv血清型。该成果在2006年《Lancet》上和2010年《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上发表。(3)在病原体的传播和致病机制方面有三点突破——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人-人传播方式、提出了猪链球菌二阶段致病理论、证实了大肠杆菌O157:H7的一种新的流行模式。该成果在2008的《JAMA》和2009年的《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为控制疫情的流行做出贡献。此外,以责任作者在 JAMA(2008,IF=31.5)、Lancet (2006,IF=24.8)、以合作作者在Nature (2003)等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共发表论文281篇,影响因子合计606.8,被引用2943次。包括:SCI论文76篇, 影响因子合计432.9, 被引用1537次;中国引文数据库论文205篇,影响因子合计174,被引用1406次。1996年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医学药学奖。二、成果简述(一)在我国发现携带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NDM-1)的细菌2010年8月,柳叶刀-传染病杂志报道,在印度发现的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已经传到欧美日等许多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徐建国团队和相关实验室合作,在我国发现带有NDM-1耐药基因的细菌(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之一),为国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策略,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二)在我国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现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人传人2006年11月,安徽一临床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死亡5-13天后,5名陪护亲属和4名医护人员被传染。徐建国团队和安徽省CDC合作,在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特异性基因,发现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特异性抗体呈4倍升高,提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意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通过蜱叮咬传播,之前没有人传人的报道。本次研究通过对所有63名陪护亲属、医护人员和首例病例的接触地点、接触时间、接触方式等的深入调查,发现是在患者病危阶段、实施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的过程中,通过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把病原体传染给和她近距离(≤0.5米)、长时间(≧2小时)接触的医护人员和亲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人-人传播的发现,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JAMA以重点论文发表了该研究成果。耶鲁大学Krause教授撰写的编者按指出,这是“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以人传人,在中国第一次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2009) , Nature China (2008), Science Daily (2008),Science News (2008)等杂志做了专题报道。ProMED-Mail(2008)等十余个英文专业网站发表了评论文章。由于这个发现,卫生部2008年颁布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在全国部署预防控制工作。(三)发现和命名了脑膜炎奈瑟菌ST-4821 complex(序列群)2003—2005年我国突发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爆发,迅速从安徽传到其他省市,病死率增高,社会广泛关注。在国家CDC已经没有专门从事流脑研究队伍的情况下,迅速组织起一支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力量,紧急攻关。研究发现,我国新出现的C群流脑菌株,是发生了变异的ST-4821序列群(Lancet,2006),是一个新的具有世界流行潜力的亚群,对预防用抗生素之一磺胺耐药。因此,卫生部在2006年修订颁发了《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调整预防用抗生素的种类。(四)提出猪链球菌的二阶段致病机理假说2005年在四川发生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215人感染,61人表现出以前未见报道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症状,38人死亡。徐建国团队发现,病原体是序列7型猪链球菌,发生了变异,毒力增强,致病机理发生了改变,提出猪链球菌“两阶段致病机理”,指导防治和研究工作(JID 2009)。这个假说把猪链球菌的致病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病原菌进入血液到出现症状后2天左右,是链球菌中毒性休克样症状的发生期;第二阶段从发病后2天至2周左右,是脑膜炎发生期。序列7型猪链球菌进入血液后4小时左右,就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风暴,在发病后9至48 小时左右引发休克和死亡。因此,早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和控制休克。研究论文2009年在JID发表。世界著名的猪链球菌专家加拿大Segura教授在编者按中指出,这为猪链球菌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JID 2009)。(五)发现和命名了福氏志贺菌Xv血清型我国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福氏志贺菌引起的。福氏志贺菌有15个血清型,其中福氏2a的分离率多年来一直最高。 2001年河南省出现一种新的血清型,分离率连续5年跃居第一,并传到其他省市。我们把它命名为Xv(JCM 2010)。这也是第一个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和命名的志贺菌血清型。(六)证实大肠杆菌O157:H7的一种新的流行模式1999年4-8月,苏皖交界地区发生了严重不明原因疫情。194人以有腹泻病先驱症状、少尿、无尿入院,174人突发肾衰和其它脏器衰竭死亡;估计2万余人感染。徐建国团队和苏皖CDC一起,从患者、鸡、牛、猪、羊、苍蝇、蜣螂等分离到病原体,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率先提出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的诊断意见,并证实了一种新的流行模式:和常见的通过食品、蔬菜、饮料等传播的方式不同,苏皖大肠杆菌O157:H7疫情,是因为当地农村家庭饲养的鸡牛猪羊等携带病原菌,通过粪便排泄,污染了环境,造成大面积流行(2003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依据这些发现,卫生部迅速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流行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发病情况最复杂的一起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爆发。卫生部 2000年颁发了《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在全国部署预防控制工作。徐建国及其团队主持完成的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还有,1995年山东某儿童的多细菌协同性坏疽(1995年全国十大卫生新闻之一),1997年四川星状奴卡菌群体注射感染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一输入性类鼻疽的细菌学诊断,2004年人工饲养果子狸携带SARS病毒调查。

据媒体近日报道,一种超级病菌NDM-1(全称为New Delhi metallo-s-lactamase-1,即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从南亚传入英国,很可能向全世界蔓延。这种超级病菌可让致病菌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且10年内将无药可用。日前,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研究员在接受专访时称,确切地说,NDM-1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的超级耐药基因,编码一种新的耐药酶,称为NDM-1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是酶菌,是肠杆菌的一种,与大肠杆菌(E.coli)、沙门氏菌属同一类。

徐建国,男,汉族,黑龙江勃利人,1956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其间,兼任黔西南州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外语学会副会长、贵州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等。任教31年来,先后独立承担过6门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文学作品和译著数百篇(部);荣获“黔西南州优秀科技人才”和“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获黔西南州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主持并参与州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