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各高校每年发表的论文数据

发布时间:

各高校每年发表的论文数据

2016年SCI收录的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共304054篇,整理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Top50 :

共有245篇高被引论文。ESI于2021年7月8日进行了更新,涵盖了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共计10年4个月的论文数据。本期ESI数据中,东北大学共有245篇高被引论文,涉及13个ESI学科、116种来源期刊、70个基金资助机构,18个学院/实验室的362位科研人员有高被引论文产出。东大学者以第一作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为165篇,以通讯作者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为173篇。东北大学(东大,NortheasternUniversity)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东北大学,校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国家“双一流”、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各高校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如果是国科大校部,其科研实力和清北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如果算上全国各地的研究所,其实力与清北相比就不相上下、旗鼓相当。

答主认为,可以将国科大和各个研究所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因为国科大的硕博生一般会有两个身份,即国科大学生和研究所学生,因此学生可以同时享受到两边的教育资源。同时,研究所的老师们也会到国科大校部为学生授课。

在科研师资力量上看,国科大有200多位院士,这一点是远超清北的;在学生体量上来看,如今国科大在校硕博生有4-5万人,也远远大于清北。由于师生数量上的优势,导致每年的论文产出总数,国科大一般也是高于清北的。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数量,也要看质量。以2020年各高校在高水平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为例,清华和国科大是20篇,而北大是12篇。总体来看,国科大貌似稍胜一筹,但这只是评价科研的一个方面,不能以此下定论。

除此之外,国科大主要发展的是理工科专业,而涉及到人文社科类专业时,例如经济与管理、历史等,明显北大与清华更胜一筹。同时,在US News2021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第28名,北京大学第51名,而国科大是197名,这也说明,国科大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国科大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主校区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科研项目:截至2014年底,该校教师及科研人员、岗位教授等承担各类在研项目/课题5598项,当年投入经费约52亿元,支出约46亿元。

其中,在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46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75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9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6项,中科院下达的各类科技项目1551项,其他国家部委科技项目782项,各类省、市、自治区科技项目289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38项等。

以上内容来自 百度百科-国科大

截止2014年,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研究中心。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等2个科研公共服务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陀螺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TR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光子/声子晶体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空间仪器工程研究中心(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论文发表2006年,国防科技大学发表SCI论文321篇、EI论文52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28篇,89篇论文被SCI引用177次,国内引用近3000次。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少刚、关鑫璞等于2006年发表于《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PIER》的论文《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by mixed conducting/dielectric objects using higher-order MOM》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称号;卢锡城于2006年发表于《中国科学E辑》上的论文《虚拟计算环境iVCE:概念与体系结构》和计算机学院窦文2004年发表于《软件学报》的论文《构造基于推荐的Peer to Peer环境下的Trust模型》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称号。 类别 2006数量 2007年数量SCI 321篇 191篇 EI 527篇 707篇 ISTP 420篇 458篇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026篇 2379篇 SCI引用 89篇177次 116篇286次 国内引用 2412次 4331次 科技成果学校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取得大批科研成果。2000余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67年6月学院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1968年12月学院研制的“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交付海军批量生产,装备部队。1974年4月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井壁声波测井仪”受到燃化部重视,被选到北京工业学大庆展览会展览。1975年4月“151—1型计算机图形显示器”研制成功,并参加广交会展览。1981年2月学校研制的151-3/4计算机双机复合系统、DTY-1型多层印制电路板导通测试仪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12月6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1984年6月28日“银河亿次计算机”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1986年9月学校科研成果: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侦察引导接收机、汉字字元编码法、高精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测量系统,聚碳硅烷、碳化硅纤维、331工程D/V数字视频转换设备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5月学校的科研成果:宇航压力容器断裂研究、二维两相喷管流场及最佳型面计算研究、GTF-181光弹性数字图像分析系统、X-500显示处理系统、雷达自适应抗干扰设备、YH-F1银河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7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9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一号”气象火箭、FY-20发动机燃烧室计算模型,八毫米变极化电路元件与天线、DR-128测速雷达、RMX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行推理机模拟实验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6月学校的科研成果:蜂王-1型微型遥控飞行器系统、VM-60单兵多管布烟火箭系统、含非球面的光学系统多功能设计软件、圆度测量与确定性补偿技术、直度测量与补偿技术、军队干部队伍结构动态分析系统、微孔径激光检测装置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11月学校科研成果,火炮随动系统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小型磁悬浮实验样车系统、KD85-466舰船雷达目标自动/智能识别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YC-2000集成式高速大型电子设备CAD系统、高精度车削尺寸精度控制系统、两足步行机器人、八毫米十字电扫跟踪天线、系统工程教学模拟系统、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11月19日学院“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992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三号气象探空火箭、连续碳化硅纤维研制、高分辨率中期预报模式银河高效软件系统、虚阴极振荡高功率微波发生器、“软靠模”活塞车削加工技术、X1000-3DS高速三维地形处理实验系统、8912任务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2月25日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首台“银河智能工具机”。1993年3月26日新中国开国中将、沈阳军区原第一政治委员廖汉生来校参观。1993年6月22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中国仿真机研制能力已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2010年,学校研制的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居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13年6月,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再次排名第一。 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10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100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中国第一个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系统;中国第一台全内腔环形激光器;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中国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中国超精加工最高纳米精度。 学术期刊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2.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月刊)3.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季刊)4. 国防科技(双月刊)5. 模糊系统与数学(季刊) 馆藏资源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图书馆,1970年随学校主体南迁长沙,1999年原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后,三个学院的图书馆也先后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有三座馆舍,包括坐落在一号院区的中心馆和坐落在三、四号院区的两个分馆,建筑总面积33515平方米,阅览座位3670多个,每周开放90小时 。截止2013年,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有印刷型文献32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2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000多种。建成了包括80多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40多个专题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通过CALIS和OCLC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各高校每年发表的论文

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Top 50

201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增长较大的科研机构排名Top20

截止2014年,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研究中心。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质量与可靠性保障中心等2个科研公共服务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陀螺国家“863”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TR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光子/声子晶体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空间仪器工程研究中心(由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成立) 论文发表2006年,国防科技大学发表SCI论文321篇、EI论文52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28篇,89篇论文被SCI引用177次,国内引用近3000次。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少刚、关鑫璞等于2006年发表于《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PIER》的论文《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by mixed conducting/dielectric objects using higher-order MOM》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称号;卢锡城于2006年发表于《中国科学E辑》上的论文《虚拟计算环境iVCE:概念与体系结构》和计算机学院窦文2004年发表于《软件学报》的论文《构造基于推荐的Peer to Peer环境下的Trust模型》获得“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称号。 类别 2006数量 2007年数量SCI 321篇 191篇 EI 527篇 707篇 ISTP 420篇 458篇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026篇 2379篇 SCI引用 89篇177次 116篇286次 国内引用 2412次 4331次 科技成果学校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取得大批科研成果。2000余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67年6月学院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1968年12月学院研制的“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交付海军批量生产,装备部队。1974年4月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井壁声波测井仪”受到燃化部重视,被选到北京工业学大庆展览会展览。1975年4月“151—1型计算机图形显示器”研制成功,并参加广交会展览。1981年2月学校研制的151-3/4计算机双机复合系统、DTY-1型多层印制电路板导通测试仪获解放军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12月6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1984年6月28日“银河亿次计算机”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1986年9月学校科研成果: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实验室样机、侦察引导接收机、汉字字元编码法、高精密车床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测量系统,聚碳硅烷、碳化硅纤维、331工程D/V数字视频转换设备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5月学校的科研成果:宇航压力容器断裂研究、二维两相喷管流场及最佳型面计算研究、GTF-181光弹性数字图像分析系统、X-500显示处理系统、雷达自适应抗干扰设备、YH-F1银河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银河超级小型计算机7项成果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9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一号”气象火箭、FY-20发动机燃烧室计算模型,八毫米变极化电路元件与天线、DR-128测速雷达、RMX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行推理机模拟实验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6月学校的科研成果:蜂王-1型微型遥控飞行器系统、VM-60单兵多管布烟火箭系统、含非球面的光学系统多功能设计软件、圆度测量与确定性补偿技术、直度测量与补偿技术、军队干部队伍结构动态分析系统、微孔径激光检测装置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11月学校科研成果,火炮随动系统动态参数测试系统、小型磁悬浮实验样车系统、KD85-466舰船雷达目标自动/智能识别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YC-2000集成式高速大型电子设备CAD系统、高精度车削尺寸精度控制系统、两足步行机器人、八毫米十字电扫跟踪天线、系统工程教学模拟系统、面向对象的集成化软件开发环境GWOOSE、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11月19日学院“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992年11月学校的科研成果:织女三号气象探空火箭、连续碳化硅纤维研制、高分辨率中期预报模式银河高效软件系统、虚阴极振荡高功率微波发生器、“软靠模”活塞车削加工技术、X1000-3DS高速三维地形处理实验系统、8912任务等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2月25日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首台“银河智能工具机”。1993年3月26日新中国开国中将、沈阳军区原第一政治委员廖汉生来校参观。1993年6月22日学校研制的“银河仿真-Ⅱ”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中国仿真机研制能力已跨入国际领先行列。 2010年,学校研制的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居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13年6月,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在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再次排名第一。 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每秒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10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100亿次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台每秒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中国第一个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系统;中国第一台全内腔环形激光器;中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中国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中国第一台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试验线;中国超精加工最高纳米精度。 学术期刊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2.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月刊)3.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季刊)4. 国防科技(双月刊)5. 模糊系统与数学(季刊) 馆藏资源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图书馆,1970年随学校主体南迁长沙,1999年原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后,三个学院的图书馆也先后并入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有三座馆舍,包括坐落在一号院区的中心馆和坐落在三、四号院区的两个分馆,建筑总面积33515平方米,阅览座位3670多个,每周开放90小时 。截止2013年,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有印刷型文献320多万册(件),其中中外文图书220多万册,缩微平片90万件,印刷型科技报告及内部资料1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3000多种。建成了包括80多个大型综合数据库,140多个专题数据库的数字图书馆,实现了SCI、EI、ISTP三大系统及其他各类外文文献数据库的国际同步检索。通过CALIS和OCLC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关系 。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高校每年发表论文数量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你好。是不错的。在小路边的修车摊保养一次400元,高速费一年200元足够,目前还不需要换变速箱油和轮胎,所以不能算,算下来一年养车费用是8000+3125+400+200D等于11725元,平均一个月977块钱,还是可以接受的

一般来说,大学讲师每年要发表2-3篇论文,发表论文属于其工作内容,因此一年2-3篇论文也是会产生薪酬的,具体薪资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岗位来定制。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依然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据SCI数据库最新检索至少包含一位中国作者的论文结果显示,去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的总数已累计78万余篇,较2021年(66万余篇)约增长17.2%,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各高校在中科院JCR一区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数161,973 篇,较2021年(92,551篇)增长约75%

全国高校每年发表论文数量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出来,中国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大学都榜上有名。

中南民族大学教务管理入口: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探索办好民族院校的新路子,学校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万余平米,馆藏图书697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860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60%。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型硕士点,拥有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87个本科专业。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3。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9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4.4%。“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9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科研到账经费2.71亿元,同比增长51.4%。发表CSSCI期刊论文761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1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373篇,其中一区论文279篇。高水平学术专著245部。授权发明专利27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3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湖北全面小康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学校位列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学校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是非“985”“211”高校中唯一获批单位,也是委属高校中唯一获批单位;2001年、2006年、2016年,连续三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2017年8月,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9月,学校人才培养成果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建校70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了15万余名各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包括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85级化学系校友向文胜,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基层工作者代表87级历史系校友王瑞霞等。学校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1221”精准扶贫联系村、驻村扶贫工作队、“616”对口支援长阳县、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定点帮扶恩施市基础教育、博士服务团、“三万”活动、科技副县长、基层高质量发展专才支持计划等“十大工程”,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44人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近4500万元,先后与恩施州、铜仁市、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黔西南州等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巴林右旗、德保县、乐安县等地区在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民族文化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学校与境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重庆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等深度合作。2008年建立全国民族高校第一所孔子学院,近年,学校受孔子学院总部委派开展多场文艺巡演。

清华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亚洲第一,同时也位列中国大陆第一,世界第16名,北京大学紧随其后,位列全球第17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