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

发布时间:

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

郭道扬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商业部和湖北省多项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的研究。他在学术专著和论文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其代表性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国会计史稿》(上、下)、《会计发展史纲》、《会计史研究》(第1、2卷)等10余部。1982年至1988年出版的《中国会计史稿》(上、下)被国外同行专家誉为“东方第一部会计史学专著”,并被译成日文、英文在国外出版,该书被许多国家图书馆收藏,在世界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并于1995年获原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第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84年所撰《会计发展史纲》为我国第一部会计史教科书,于1988年至1990年被分成上下两册译成日文出版,并于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专著性教科书《会计史研究》(第1卷)被列入“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于2002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会计史研究》(第2卷)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郭道扬教授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会计职能论》、《会计控制论》、《走向宏观经济世界的现代会计》、《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帐(账)应用考析》、《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论中国会计的历史贡献》、《论中国会计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回首千年话沧桑》、《论两大法系的会计法律制度》、以及《二十世纪会计大事评说》等。其中《会计职能论》载《日本经济学研究》获中国会计学会1999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获中国会计学会2000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回首千年话沧桑》获中国会计学会2001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帐(账)应用考析》获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两大法系的会计法律制度》获中国会计学会2003年度优秀论文荣誉奖;其他论文也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

你可在网上查一下简历,对于别的不好评论

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1)Liu Chong, Li Jinmn. Filling modes of polymer during submicron and nano-fabrication near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0,Vol.210, No.4, 被SCI、EI检索。2)Liu Chong,Li Jinmin.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olid polymer during hot embossing process.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0,Vol.87,No.2. 被SCI、EI检索。3)Zhu Yingli(研究生),Liang Junsheng,Liu Chong(通讯作者). Development of a passiv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 twin-stack for long-term operation.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9,Vol.193, No.2, 被SCI、EI检索。4)Liu Chong, Li Jingmin. Fracture mechanism of metal electrode integrated on a chip and fabrication of a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electrophoresis microchip. Talanta. 2009,Vol.79, No.5. 被SCI、EI检索。5)Li Jinmin(研究生),Liu Chong. PMMA microfluidic devic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features for blood cell filtration.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2008,Vol.18, No.9. 被SCI、EI检索。6)Liu chong,Liao Junfeng. Pressure force control for fabrication of plastic microfluidic chips with hot embossing method.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7,Vol.20,No.1. 被EI检索。7)C.Liu,W.Pei. Micro stereo matching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and projective invariance,Measru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Vol.17, No.3, 被SCI、EI检索。8)刘冲 等,A new algorithm for eliminating phase-shift error in phase shifting interferometry,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1999, Vol.12,No.2,被EI检索。

发表论文140篇的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的安建平教授,

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网、空间通信、空间信号处理技术。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国防重大项目、民用航天项目等。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就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就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检索13篇,EI检索9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

目前,担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防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空间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等社会兼职;任《北京理工大学学报》、《遥测遥控》编委。

199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获得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 。 2016年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所属学科 企业管理研究方向 1.社区卫生服务2.医院管理上海医科大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博士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社会医学分会秘书长,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华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局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全科医师资格认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实用全科医学杂志副主编委,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先后承担WHO/TDR、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中组部课题。已经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40篇,出版专著14部。

王文 男,1951年出生,心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0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工作,任循证医学部副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负责人和卫生部《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执行负责人。为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主要起草人和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主要组织者和统稿人之一。为燎原计划-中国高血压指南基层万里行执行负责人和火炬计划-第五届中国高血压指南世纪行执行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140篇,主编著作一部,参编著作6部

学术论文发表多篇

在找工作的时候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但是如果是上档次的论文,比如核心期刊的,EI的,SCI的,能多发就多发,对于应聘当老师是有帮助的,但是评职称的话,学校是看你以所在工作的学校为单位名下的论文数,如果你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发了一篇SCI收录论文,而你在南京大学评职称,此论文是不算在内的,不过如果你以南大名义发的论文越多质量越好,你晋升的就越快

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奇异位势和非定域位势的瑞奇极点理论、层子模型研究、非交换群规范场论中费密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和重强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63年-1964年Regge极点理论主持1965年-1966年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参与1974年-1975年规范理论中形状因子的高能行为主持

戴元本作为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他的一生都在为了物理研究而努力。本应安享晚年的他,还在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发表学术论文。他的一生努力勤奋,从不懈怠。他用努力和坚持在我国物理研究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奇异位势和非定域位势的瑞奇极点理论、层子模型研究、非交换群规范场论中费密子的电磁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和重强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为我国的物理研究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和宝贵经验。

戴老先生的一生本是辉煌无数,但他一辈子为人和蔼热心,在生活中朴素简洁,工作方面更是要求精益求精,为人光明磊落 ,从不弄虚作假。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物理学科的领域,在Regge极点理论、层子模型、规范场论中形状因子的高能渐近行为、对称性动力学破缺和重夸克物理等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工作。他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为我国新一代的物理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宝贵的经验。

依我个人的见解,作为一位物理学者,他的贡献是无价的;作为一位老师,他的艰苦钻研和坚持研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位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他个人的成就,是在于日积月累。戴先生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 。

他的一句名言:志存高远,进取创新,简短的文字表达了他这一生无畏的追求,致敬老一辈的科学家们。

据学术堂了解,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发表论文可以获得不少好处:1.对于保研、考研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打算保研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保研的前提条件,没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保研将是一句空话,认识一位师兄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最后轻松保研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期间又发表高质量CSSCI论文若干,出版专著一部,最终又成功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进入复试之后,导师非常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因为导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科研型的学生,能够帮助自己做各种课题研究,成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所以,如果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将为自己进入硕士、博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生复试中占尽优势。2.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现在就业比拼的是就业能力。但是,就业能力怎么体现呢?作为一名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最能体现自己的就业能力的,恐怕还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的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现在的高校期末考试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学生们心里也有谱,考前半个月拼命背背书,考后半小时全部忘光光,用人单位对考试成绩其实不是太看重了,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学术论文则恰恰是一个学术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发表论文的同学跟那些两手空空的同学相比,优势是不言而喻的。3.对于想出国深造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有利于自己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出国留学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国外的高校也是良萎不齐的。如果没有申请到一流的大学,回国后还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国外的大学教育不比国内“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其特别看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勇敢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发表一定量的学术论文,可以证明自己是具有以上能力的,国外的教授也很乐意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所以,无论是为取得外国教授的好感也好,还是为申请到一流的学校也好,发表论文其实就是一种高额回报的智力投资。4.对于在校学习的同学来说,发表论文对自己在学校里的发展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存在很多机制:奖学金评选、优秀干部评选、党员评选、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社团活动优秀分子评选、实践活动评选等等,在这些评选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量化评分的问题。如果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有不少的加分。毕竟高校是一个重知识,重学术的地方。有些学生,平时爱写论文,也发表了不少论文,结果在各种评选中,只要其把论文一亮,他的分数都是最高的。大学里,靠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论文加分,拿奖拿到手软。所以,想获奖的同学也可以用好这一机制。5.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发表一定量学术论文是拿到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发表论文关系到我们读大学的最终成果――学位证。很多大学明确规定,学分不够或者其它原因不能拿到学位证者,如果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性期刊发表论文一样颁发学位,硕士生、博士生要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发表规定级别的学术论文那是必须的,所以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在找工作的时候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但是如果是上档次的论文,比如核心期刊的,EI的,SCI的,能多发就多发,对于应聘当老师是有帮助的,但是评职称的话,学校是看你以所在工作的学校为单位名下的论文数,如果你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发了一篇SCI收录论文,而你在南京大学评职称,此论文是不算在内的,不过如果你以南大名义发的论文越多质量越好,你晋升的就越快

发表的文章至少应该在CSSCI刊物上,有的学校对发表刊物的级别要求还更高,都是必要的

学术论文是十分难写的,要有非常强的学术知识,许多研究生在学完后顶多发表1到2篇专业的学术论文。而这位戴元本先生竟然在70岁后还发表了30篇,可见其学术之精,学术底子非常深厚。

非常有帮助的,对复试阶段的面试有用,你要想了解更多可以咨询海文考研的老师

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

单纯从发表三篇以上SCI文章看,学术水平其实不能证明比发表一篇并没有提高多少,当然,数量上比一篇多,可以说明写作这种水准的文章已经是比较熟练了。但一直在同一水平上发文章,就有灌水的嫌疑了。当发表的工作已经有一定数量以后,就需要追求一些高质量的工作了。三篇以上比一篇可能还能说明有提高,但发表六篇和三篇SCI三区文章,如果不是那种改变世界随便找个期刊发的工作,其实水准就没什么差别了。

发表六篇和三篇SCI三区文章,如果不是那种改变世界随便找个期刊发的工作,其实水准就没什么差别了。

进一步判断的话,就得看所发表的几篇SCI文章的体系性了。如果这几篇文章在不同领域都有连贯的工作,说明学术兴趣比较宽泛以及可迁移能力比较强,这其实可以体现学术潜力。

如果这几篇文章都是同一个领域但不断深入的研究,这可以说明你对这个领域了解非常深入,也可以说明你自身在该领域的水准不低。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

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破除论文“SCI至上”,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网友们争议的焦点是她为什么可以在五年内发60多篇SCI论文,这可是很多教授都做不到的,所以网友们对此表示怀疑,争议的点也是在这里。网友们的争议也没错,毕竟一个90后,能在五年内连发60多篇SCI论文,是个人都会怀疑是不是有假。

一:事情的经过是什么?

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华中科技大学发布了一篇名为《90后!是博导!》的文章,然后就被知乎的网友拿去争论了。因为90后,五年里面发布60多篇SCI论文实在是太离谱了,很多网友对此怀疑。想想也正常,毕竟一篇SCI论文就足够一个研究生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一个年纪轻轻的90后女生,五年发60多篇,一般人真的不敢相信。

二:SCI论文很难吗?

不算很难,但是也不简单,一个研究生大一就要开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发SCI论文这玩意,不只是看你自己对于专业的掌握程度,还有你所在的学校和所跟随的老师。这两个也是影响你论文能不能在SCI正常发表的原因。就拿一个SCI的小论文来说,至少都要准备半年,而且如果质量不达标,还不给过,更不用说那种大论文了。许多读研究生的人,都是在大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准备SCI论文了,因为晚了就来不及了。在我国,发表一篇SCI论文就是研究生毕业的要求,你说有多难呢,我国的本科生很多,但是研究生屈指可数。

其实仔细阅读这个90后博导的学习生涯,可以发现,这并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因为这个90后女博导,大一开始就已经是一个天才了,在大二还有好教授带领参加国家级别的比赛,大四还当交换生出国学习了,所以五年发60多篇SCI论文对于她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网友们觉得他发表的文章是非常多的,很多的人都做不到,网友们怀疑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