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古诗十九首论文发表期刊

发布时间:

古诗十九首论文发表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现在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辞海》1999年版) 一、【来源作者】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有说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二、【文学性质】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思想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对此有一段非常准确的评价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 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 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 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四、【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们有感而发,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就这样概括《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意味无穷。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在中国诗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超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五、【古诗十九首】原文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一《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一群无名诗人说创作的抒情短诗。《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释之甚明。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 《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 《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 《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 《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二 诗史上都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如: 1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2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三 在汉代并没有《古诗十九首》,甚至“古诗”之称。至于西晋: 1陆机有《拟行行重行行》等十四诗,其中所拟十诗在今十九首之中。 2 刘烁《拟行行重行行》二首,所拟亦在今古诗十九首中,然而也都未用“古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名称。 3齐梁间刘勰的《文心雕龙》与稍后钟嵘《诗品》中始见“古诗”之称,据《诗品》记当时这类古诗尚存有六十首左右。 4 至梁昭明太子编纂《文选》,始在杂诗类中首列《古诗一十九首》之目,又将陆机所拟十二首成为《拟古诗》,遂为后人沿用至今。 5由此可见“古诗”一称是在六朝经过长期酝酿,随着当时文体分类的逐渐细密而形成的,而《古诗十九首》则更是在当时流传的众多无名氏古诗中,经过反复的筛汰,至梁代中后期方以组诗的面目出现的。这些固然与六朝的文艺思想有关,而更加主要的是由这十九首诗歌的性质所决定的。 四 将《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五言歌辞相比较,舍去音乐因素,就实体形式看,并无本质的区别。 1六朝以至唐宋人记载中两者的篇目多有重叠,如: 1)古诗《生年不满百》又作乐府《西门行》; 2)词句更多雷同,如古诗《孟冬寒气至》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 3)而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则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2 可见古诗和乐府在汉世是二而一的关系,被采入乐即为乐府,未入乐或入乐后又失其调名则为古诗,故清人朱乾《乐府正义》说:“《古诗十九首》,古乐府也。” 3《古诗十九首》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与汉乐府一样,继承了《诗经》以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所以说它是“风余”。 五 以群体出现的《古诗十九首》,又是众多的汉代无名氏诗歌中一个有自身特点的类型。与一般汉乐府民歌比较,在风格上有以下异同: (1)感性:二者均一事一诗,情事交融。 民歌较多铺叙,叙事以见情; 古诗则重于抒情,以情融事。 (2)结构:二者均结构浑成,无斧凿之痕。 民歌多以事情之自然顺序为线索; 古诗则按照情感的起伏节奏驱遣剪裁事实。 (3)语言:二者均自然天成,富于感染力。 民歌如胡应麟所称“质而不鄙,浅而能深”; 古诗则“随语成韵,随韵成趣”,明谢榛称之为“秀才说家常话”。 (4)境界:由以上三者决定,二者均风格浑成,境界深远。 民歌“遒深劲绝”(王渔洋语),其境深厚; 古诗“怊怅切情”(刘勰语),其境旷远。 六 这些异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不同于乐府民歌之多为劳动者,而是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下层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更好地抒发因遭受压抑而产生的愤懑不平,一反当时上层统治者将文学作为雕虫小技的痼疾,打破了当时从形式上尊崇《诗经》,《楚辞》,专尚回言、骚体(及其流裔汉赋)的积习,大胆地向民歌学习,从而将分离达三百余年之久的文人创作语言与民间创作语言重新结合起来,将新兴的五言歌诗——被上层文人视作“俳优倡乐多用之”的俗体诗——作为主要的创作手段,同时将汉乐府中已有表现的叙事与抒情分流的倾向,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得自己的创作与汉乐府相比较表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于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钟嵘语)的一代新诗——五言抒情古诗就应运而生了。这种诗体及其表现手法,在中古以后的古典诗歌诸形式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说《古诗十九首》又是“诗母”。 七 时代特点:《古诗十九首》一身而兼有“风余”与“诗母”这两个特点,实际上说明了它在古典诗歌从前古至中古(以汉末建安年间为分界)的重大转换中处于枢纽地位。 1 前古时期诗歌,从审美角度考察,无论是《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都是一种朴厚的自然美,是作者心声的自然表达,较少修饰雕凿,作为文学作品,它们可以称作不自觉得文学作品。 2用唐代释皎然的话来说说是“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在这十九首诗中已经可以看到炼字锻句,某篇布局的种种迹象,用皎然的话来说是“始见作用之功”;另一方面,又不同于汉赋之雕琢铺张,肤廓无真意,而始终如诗、骚一样以情意之表抒创作的中心。 3 这样它就在实际上开创的中古诗才情并重,以气驭才,以才达气的优秀传统。 4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无名氏古诗越来越为诗人与论诗家说重视,陆机始拟之,刘勰、钟嵘复倡之,以为“实为五言之冠冕”(刘勰语),而至昭明太子萧统,取其文学性尤著之十九首,集为一组,成为后世五言古诗之楷法。 八 总评: 1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由于情致与才藻的关系是中古后诗史中的一个主要矛盾,而《古诗十九首》完美地处理了这一矛盾,因此,后世凡是遇到形式主义诗风抬头,进步诗人总是将《十九首》与诗、骚、汉乐府一起作为自己的旗帜,《十九首》在诗史上的主要作用是积极的。 2然而因为《十九首》的作者与劳动人民毕竟有一定距离,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不够宽广,它的诗境又主要表现为蕴藉含蓄一路。因此当后世出现在思想史上直指现实,激切锋利;或在风格上发扬踔厉,纵横驰骋的作品与流派时,一些保守的诗人与评论家又都拉起《十九首》这面大旗,作为它们反对诗坛上这些新生事物的武器。 3《十九首》的作者愤于现实,又往往以颓废放荡来作对抗,这也成了后世某些逃避现实的诗人之口实,在这些方面,它又表现出消极的影响。参考资料:

《文选》,这个最权威,大书店里应该有卖

20世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一组代表着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诗歌,它对魏晋以来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刘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此后历代诗论家不断探求《古诗十九首》千古不朽的艺术魅力,或对它作画龙点睛式的评点;或写专书进行研究。他们的评论为《古诗十九首》罩上了美丽的光环,使其成为继《诗经》、《楚辞》之后获得高度赞誉的诗歌。承近代《古诗十九首》研究之余绪,20世纪的《古诗十九首》研究,在古诗文本的解读、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内容的深化、研究方法的更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瞻目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的研究特点,分三个阶段论述:            一、1900~1949年            如果说传统的《古诗十九首》研究或侧重于事理的诠释、出处的罗列、语词的探寻;或以“比兴”、“寄托”的方法揭示诗歌的内在意蕴;那么,本世纪前半期的诸多学者,从对《古诗十九首》的注释、解说、考证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入手,既注重“事象层面”的探求,又注重“意象层面”的开掘,在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考辨中多有创获。            贺灵扬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一书,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作品产生的时代、艺术特色、各家之拟作等作了较为系统地研究。[1]这一时期,发表在期刊上的二十多篇论文,既对《古诗十九首》文本进行诠释、笺注、解说、考疑等,也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时代、表现的情感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初步地探讨。较具代表性的是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他结合相关典籍及后人拟诗,严于考证,慎于论断,认为《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以后。[2]关于《明月皎夜光》一诗中“玉衡指孟冬”一句,因李善注引《淮南子》、《汉书》中“明是汉之孟冬,非夏之孟冬”、“汉之孟冬,今之七月”所引起的千余年的争论,金克木《古诗“玉衡指孟冬”试解》一文,寻绎诗意,查考星图,并引证天象,即景解文,认为“玉衡指孟冬”并不指月份及节候,而是说一日的时刻,他的这一说法,合乎天文的理论与实际,比较前人与时贤之说似乎较少牵强,从而动摇了《明月皎夜光》成诗于“太初改历以前西汉初年”的推论。[3]            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可以说是集前人研究之大成的著作。该书卷一“考证”对《古诗十九首》产生年代及其作者诸问题条分缕析,列出“枚乘、傅毅说”、“曹植、王粲说”、“张衡、蔡邕说”,认为这些都是传说推测之词,并无真凭实据,而不足为信。六朝以来至清人顾炎武、近人徐中舒等有关“东汉说”、“西汉说”的诸论点,理由不能充分成立,经逐一驳正后,他认为“两汉之说”最为可信。前人“《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的说法是对的。此说似已无大的争议;卷二“笺注”,每首诗在六臣注之后,列举了从“文选学”专著及《古诗源》、《古诗镜》等诗歌选本中精选出的评论《古诗十九首》的资料,层次清晰,方便研究者对读;卷三辑录了清代及近代学者刘履、张庚、吴淇等的著作和论文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说、评点资料;卷四“评论”辑录了自刘勰以来历代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精当的评语。这部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著作,是研究《古诗十九首》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4]            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别开生面,他以新的学术眼光和审美情趣分析《古诗十九首》,在“注释”部分继承李善“释典”、“释事”的传统,“说明”部分揭示《古诗十九首》内在旨意,把诠释诗歌中的“典事”和阐发诗歌中的“意蕴”相结合,体现了新旧文学的融会贯通,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分析探求古诗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征,形成了既长于注解考证,又善于鉴赏批评的研究特色,成为后人研究的典范。[5]            可以说20世纪前半期的学者,以笃实谨严的治学态度、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力,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或集评笺注,评论鉴赏;或辨析资料,旁征博引;大都打破了旧学的“比兴说”、“君臣说”的模式,实现了从旧学到新学不同研究手法的过渡。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初学古诗者指示了门径,为《古诗十九首》的研究推向深入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基础。            二、1950~1979年           1956~1957年,马茂元、朱光潜先后在《新建设》、《语文学习》、《中国青年》上发表论文,开始对《古诗十九首》进行研究。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探索》一书,使人们有了阅读、欣赏《古诗十九首》的新注本。该书和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集释》体例相同,先列原诗,再加注释,最后是说明,注释和说明也兼采众长,并融进自己的新见。他首次用美学和文艺学的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十九首古诗,弥补了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集释》只完成九首的缺憾。以往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作者、写作年代和诗中具体词句的考证方面,马茂元一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精当的鉴赏,优美的语言,对《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进行了新的阐述。该书以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令人耳目一新。[6]然而,这部使马茂元成为著名的古典诗歌评论家的著作,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却引起了一场关于批判《古诗十九首》研究中的“唯美主义”、“资产阶级人性论”观点的风波。此后,没有人专门研究《古诗十九首》,我们只能从文学史中看到一些片断。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写作年代,1962年中科院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根据五言诗的发展情况和《古诗十九首》的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推测《古诗十九首》“虽然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大致产生于桓、灵之世”。[7]这些推测虽然是合理的,但在具体年代的界定上过于宽泛。游国恩又对其上限与下限作了较为明确地推断:“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写于后十年的可能性更大),至早在顺常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年”。[8]这一观点得到了80年代以后多数研究者的认同。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中科院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指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不容低估的。它代表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因此其中有些作品,特别是某些写相思离别之作,历代摹仿者很少能够超越。《古诗十九首》用自然、明白、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表达的方法只是平平淡淡但是委曲含蓄地道出。它没有什么新巧可惊之句,但是耐人咀嚼,禁得回味”。[9]郑振铎在论及《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时说,类多情意恳挚,措辞真率,不求于工而自工,不求乎丽而自有其娇媚迷人之姿。[10]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及时行乐”问题,刘大杰比较客观地看到“诗人呼吁及时行乐内蕴着深沉的悲愤,表面的颓废掩饰着积极的人生态度”。[11]他的这一观点被后来的一些论文多次引用。此后,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几乎中断,其间出版的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中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章节,或言不由衷地加以简述,或轻描淡写地敷衍过去,没有也不可能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充分地肯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忘采纳!

这方面的资料较多,我们简单写下,有些你可以下载,有些你可以在书店买到。1,《 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 》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2期作者:木斋2,《 <古诗十九首>非乐府论》 期刊:《浙江学刊》 CSSCI -2011年5期作者:赵琼琼3,《 <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统观及文化意蕴诠释》 期刊: 《宁夏社会科学》 2010年5期作者:孙秀华4,《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期刊:《大舞台》 -2012年4期作者:刘世香5,标题:《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 期刊:《社会科学研究》 2010年2期作者:宁稼雨等等,希望能够帮到你。需要的话,也可以编辑写作此类稿件。

古诗十九首论文发表期刊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现在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辞海》1999年版) 一、【来源作者】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有说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二、【文学性质】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思想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对此有一段非常准确的评价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 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 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 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四、【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们有感而发,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就这样概括《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意味无穷。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在中国诗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超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五、【古诗十九首】原文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一《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一群无名诗人说创作的抒情短诗。《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释之甚明。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 《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 《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 《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 《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 《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二 诗史上都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如: 1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2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三 在汉代并没有《古诗十九首》,甚至“古诗”之称。至于西晋: 1陆机有《拟行行重行行》等十四诗,其中所拟十诗在今十九首之中。 2 刘烁《拟行行重行行》二首,所拟亦在今古诗十九首中,然而也都未用“古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名称。 3齐梁间刘勰的《文心雕龙》与稍后钟嵘《诗品》中始见“古诗”之称,据《诗品》记当时这类古诗尚存有六十首左右。 4 至梁昭明太子编纂《文选》,始在杂诗类中首列《古诗一十九首》之目,又将陆机所拟十二首成为《拟古诗》,遂为后人沿用至今。 5由此可见“古诗”一称是在六朝经过长期酝酿,随着当时文体分类的逐渐细密而形成的,而《古诗十九首》则更是在当时流传的众多无名氏古诗中,经过反复的筛汰,至梁代中后期方以组诗的面目出现的。这些固然与六朝的文艺思想有关,而更加主要的是由这十九首诗歌的性质所决定的。 四 将《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五言歌辞相比较,舍去音乐因素,就实体形式看,并无本质的区别。 1六朝以至唐宋人记载中两者的篇目多有重叠,如: 1)古诗《生年不满百》又作乐府《西门行》; 2)词句更多雷同,如古诗《孟冬寒气至》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 3)而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则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2 可见古诗和乐府在汉世是二而一的关系,被采入乐即为乐府,未入乐或入乐后又失其调名则为古诗,故清人朱乾《乐府正义》说:“《古诗十九首》,古乐府也。” 3《古诗十九首》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与汉乐府一样,继承了《诗经》以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所以说它是“风余”。 五 以群体出现的《古诗十九首》,又是众多的汉代无名氏诗歌中一个有自身特点的类型。与一般汉乐府民歌比较,在风格上有以下异同: (1)感性:二者均一事一诗,情事交融。 民歌较多铺叙,叙事以见情; 古诗则重于抒情,以情融事。 (2)结构:二者均结构浑成,无斧凿之痕。 民歌多以事情之自然顺序为线索; 古诗则按照情感的起伏节奏驱遣剪裁事实。 (3)语言:二者均自然天成,富于感染力。 民歌如胡应麟所称“质而不鄙,浅而能深”; 古诗则“随语成韵,随韵成趣”,明谢榛称之为“秀才说家常话”。 (4)境界:由以上三者决定,二者均风格浑成,境界深远。 民歌“遒深劲绝”(王渔洋语),其境深厚; 古诗“怊怅切情”(刘勰语),其境旷远。 六 这些异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不同于乐府民歌之多为劳动者,而是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下层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更好地抒发因遭受压抑而产生的愤懑不平,一反当时上层统治者将文学作为雕虫小技的痼疾,打破了当时从形式上尊崇《诗经》,《楚辞》,专尚回言、骚体(及其流裔汉赋)的积习,大胆地向民歌学习,从而将分离达三百余年之久的文人创作语言与民间创作语言重新结合起来,将新兴的五言歌诗——被上层文人视作“俳优倡乐多用之”的俗体诗——作为主要的创作手段,同时将汉乐府中已有表现的叙事与抒情分流的倾向,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得自己的创作与汉乐府相比较表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于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钟嵘语)的一代新诗——五言抒情古诗就应运而生了。这种诗体及其表现手法,在中古以后的古典诗歌诸形式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说《古诗十九首》又是“诗母”。 七 时代特点:《古诗十九首》一身而兼有“风余”与“诗母”这两个特点,实际上说明了它在古典诗歌从前古至中古(以汉末建安年间为分界)的重大转换中处于枢纽地位。 1 前古时期诗歌,从审美角度考察,无论是《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都是一种朴厚的自然美,是作者心声的自然表达,较少修饰雕凿,作为文学作品,它们可以称作不自觉得文学作品。 2用唐代释皎然的话来说说是“天予真性,发言自高”,在这十九首诗中已经可以看到炼字锻句,某篇布局的种种迹象,用皎然的话来说是“始见作用之功”;另一方面,又不同于汉赋之雕琢铺张,肤廓无真意,而始终如诗、骚一样以情意之表抒创作的中心。 3 这样它就在实际上开创的中古诗才情并重,以气驭才,以才达气的优秀传统。 4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无名氏古诗越来越为诗人与论诗家说重视,陆机始拟之,刘勰、钟嵘复倡之,以为“实为五言之冠冕”(刘勰语),而至昭明太子萧统,取其文学性尤著之十九首,集为一组,成为后世五言古诗之楷法。 八 总评: 1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由于情致与才藻的关系是中古后诗史中的一个主要矛盾,而《古诗十九首》完美地处理了这一矛盾,因此,后世凡是遇到形式主义诗风抬头,进步诗人总是将《十九首》与诗、骚、汉乐府一起作为自己的旗帜,《十九首》在诗史上的主要作用是积极的。 2然而因为《十九首》的作者与劳动人民毕竟有一定距离,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不够宽广,它的诗境又主要表现为蕴藉含蓄一路。因此当后世出现在思想史上直指现实,激切锋利;或在风格上发扬踔厉,纵横驰骋的作品与流派时,一些保守的诗人与评论家又都拉起《十九首》这面大旗,作为它们反对诗坛上这些新生事物的武器。 3《十九首》的作者愤于现实,又往往以颓废放荡来作对抗,这也成了后世某些逃避现实的诗人之口实,在这些方面,它又表现出消极的影响。参考资料:

这方面的资料较多,我们简单写下,有些你可以下载,有些你可以在书店买到。1,《 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 》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2期作者:木斋2,《 <古诗十九首>非乐府论》 期刊:《浙江学刊》 CSSCI -2011年5期作者:赵琼琼3,《 <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统观及文化意蕴诠释》 期刊: 《宁夏社会科学》 2010年5期作者:孙秀华4,《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期刊:《大舞台》 -2012年4期作者:刘世香5,标题:《古诗十九首》研究与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的更新思考 期刊:《社会科学研究》 2010年2期作者:宁稼雨等等,希望能够帮到你。需要的话,也可以编辑写作此类稿件。

《文选》《诗品》都有相关赏析

《文选》,这个最权威,大书店里应该有卖

古诗词投稿期刊

写的古诗词可以往萧山日报、中国诗词协里投稿。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投稿:把稿件投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出版社。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最终的法律关系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遵守事先公约。

首先推荐一个可投稿的杂志《中国诗词》:然后,如果你是学生,建议你可以投一点类似《当代学生》这样的杂志接着,你如果不在乎稿费之类的,就在博客上发表吧,虽然一开始没多少人会看,但是写得多的话,人气可以慢慢积累最后,你可以找一些古诗词文学社,有一个集体,一起出些杂志之类的也不错

上海文艺》投稿(卷首语):《青年诗人》投稿邮:《湿地》诗刊投稿邮箱:《新诗鉴赏》投稿邮箱: 《中国诗歌》投稿邮箱:《天涯诗刊》投稿邮箱:《诗刊》投稿邮箱:《当代》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大河》诗刊投稿邮箱:《大地诗刊》投稿邮箱:《花城》诗歌投稿邮箱:《青年作家》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星星》诗刊投稿邮箱:《中外文艺》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安徽文学》月刊《都市》文学 《九月诗刊》黄昏主编 《芒种》文学月刊 《诗歌月刊》下半月刊 《中国诗歌》杂志 “网络诗歌专号 《中国文学》月刊 《南方作家》 《宝安日报》 《北方文学》 《布谷文学》 《长江诗词》 《长江诗歌》赵乾东 《长江文艺》 《楚天都市报》副刊 《旅馆诗刊》 《南方文学》《南方作家》诗歌专投邮箱 《青年作家》 《人民文学》诗歌组 《山东文学》 《诗潮》 《诗歌月刊》 《台湾诗学》 《天津诗人》 《无界诗歌》 《襄樊日报》文学副刊 《新都市文学》 《新文学》 《延河文学》 《燕都文艺》 《扬子江诗刊》 《中国作家》 《重庆文学》 《作家》 《甘肃文艺》邮箱: 《山西文学》《厦门文学》《安徽文学》(投稿《安徽文学》)《作家报》《陕北杂志》《天涯》杂志社《文苑》宋黛《山花》《钟山》《百花园》杂志 秦俑: 《天池》杂志邮箱: 《佛山文艺》杂志廖琪: 《芙蓉》综合双月刊主办:湖南文艺出版社投稿邮箱:《扬子江诗刊》诗歌双月刊主办:江苏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延安文学》综合双月刊主办:陕西省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电子邮箱:《西藏文学》综合双月刊主办:西藏文联投稿邮箱:《辽河》综合双月刊主办:辽宁省营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红豆》综合月刊主办:广西南宁市文联投稿邮箱:《山花》综合半月刊主办:贵州省文联投稿邮箱:《安徽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安徽省文联投稿邮箱:《散文海外版》散文双月刊主办:百花文艺出版社投稿邮箱:《厦门文学》综合月刊主办:福建省厦门文学院投稿邮箱:《青年文学》综合半月刊主办: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投稿邮箱:《山西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山西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上海文学》综合月刊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投稿邮箱:《四川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四川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诗潮》诗歌月刊主办:辽宁省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诗林》(深圳)诗歌双月刊主办:哈尔滨文艺杂志社投稿邮箱:《诗林》诗歌双月刊主办:哈尔滨文艺杂志社投稿邮箱:《天涯》综合双月刊主办: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省农垦总公司投稿邮箱:《作家》综合月刊主办:吉林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啄木鸟》综合月刊主办:群众出版社投稿邮箱:《诗刊》诗歌半月刊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投稿邮箱:《长江文艺》综合月刊主办:湖北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北京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广州文艺》综合月刊主办:广东省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黄河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宁夏银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 《青年作家》 综合月刊主办:四川省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北方文学》[诗歌] 《诗林》[诗歌] 《星星诗歌》 《诗刊》《青年文学》 或《广西文学》[诗歌主持冯艳冰]《岁月》[诗歌]《作品》[诗歌] 《红岩》 [诗歌]《诗潮》[刘川]《诗选刊》[郁葱]《人民文学》[诗歌]《中学语文学习》 或《时代作家》《作家林》《创作》杂志《广西文学·青春放歌》 《人民文学·汉诗》 《青青世界》《诗歌大典》《诗歌月刊》《特区文学》《新诗界》《情诗季刊》《国际日报》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更多请见上海文艺网:最后,不想当作家的作者不是好作者……

古体诗投稿期刊

诗刊社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邮编:100125电子邮箱:

一般诗刊征稿的要求是: 1、题材不限,内容健康,符合格律要求的诗、词、曲作品以及精短新诗佳作、诗词评论。2、诗词声韵坚持“双轨并行”,提倡新声新韵,但在同一首作品中不得新旧杂揉。3、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打印尤佳。最好横向行文,近体诗两句一行,古体诗、词、曲连排,开头和词的过片空两格。一页一首(组诗可连写),每页皆须署名。4、稿件可能不退,请保存好底稿。5、有的刊物有稿酬,有的以刊代酬。6、某些刊物国内外发行,请尽量注意内容的选取。7、写有关的诗词评论文章,引用需注明出处。[/size][/color][/b] [size=2][b][color=Green][size=3]1、《中华诗词》——邮编:100009 电话: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寺17号 2、《当代诗词》——邮编:510080 电话: 地址:广州市东山美华北路9号 3、《燕赵诗词》——邮编:050000 电话: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庄路66号 4、《中州诗词》——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3号(河南省文化厅院内) 5、《鹿城诗词》——邮编:325000 电话: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环城东路66号305室徐明标 6、《九州诗词》——邮编: 430062 地址:武汉市武昌秦园路特1号蔡正辉 7、《北京诗苑》——邮编:100029 电话:、62376633转460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8号老年公寓603号 8、《新时代诗词》——邮编:310006 电话: 地址: 杭州市环城西路浙江省老年活动中心七楼 9、《诗词之友》——邮编:100051 地址:北京51-168信箱 10、《夏风》—— 邮编:750004 电话:-8170或6091155 地址:中国宁夏银川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社内秦中吟 11、《燕南诗词》——邮编:065000 电话: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康宁道6号燕南诗词社 12、《坎门诗词》——邮编:317602 电话: 地址:浙江玉环县坎门镇新大街农行内 玉环诗社 13、《驿城诗词》——邮编:463000 电话: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街208号老干部活动中心二楼 14、《长白山诗词》——邮编:130042 电话: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上海路30号长白山诗社 15、《浮云诗草》——邮编:523757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鸡啼岗拥军二路44号 万里民 16、《安庆诗词》——邮编:246003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百货大楼包旭骄 收 17、《长阳诗苑》——邮编:443500 电话: 地址: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清江路47号县人大老干部科办公室转 18、《南阳诗词》——邮编:473003 电话: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七一路227号老干部大学二楼 19、《弋阳诗词》——邮编:334400 地址: 江西省弋阳县广播电视台 电话: 20、《尧乡诗词》——邮编:055350 地址:河北省隆尧县文化馆 电话: 21、《东明诗词》——邮编:450003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政四街一号院 电话: 22、《华夏诗文》——邮编:266101 电话: 地址:中国青岛308国道610号(海尔集团对面) 23、《笔架山诗刊》——邮编:433100 电话: 地址:湖北省潜江市东风路青石轩书画社 24、《碣阳诗词》——邮编:066600 电话: 地址:河北省昌黎县老干部局一楼昌黎县诗词学会 25、《西溪吟苑》——邮编:310012 地址: 杭州市文苑路658号世纪*西溪别墅70幢钱明锵 26、《江北诗词》——邮编:271100 电话: 地址:山东省莱芜市机关大楼北楼政协405房间《江北诗词》编辑部朱荣梅 27、《江海诗词》——邮编:210024 电话: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2号《江海诗词》编辑部 28、《关睢诗刊》——邮编:715300 地址:陕西省合阳县政府招待所 党宪宗 收 29、《龙沙诗词》——邮编:161005 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大楼《龙沙诗词》编辑部 30、《北国诗词》——邮编:150080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林兴街2号林园小区2-771《北国诗词》编辑部 李雪莹 主编收 31、《淮北吟坛》——邮编:235000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花园路7号中华诗词集编委会 邹诚 主编收 32、《跃龙诗声》——邮编: 315600 地址:浙江省宁海县兴圃巷32弄7号 张晓邦 主编收 33、《东镇诗词》——邮编:262600 电话:0536----3216044 地址:山东省临朐县县委院内东镇诗社 34、《昌黎诗词》——邮编:066600 地址: 河北省昌黎县老干部局一楼河北省昌黎县诗词学会 35、《孤竹诗词》——邮编:066400 电话: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迎宾花苑 董荫乔 36、《东坡赤壁诗词》——邮编:438000 电话: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公园路11号东坡赤壁诗社编辑部 37、《江西诗词》——邮编:330077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55号 38、《岭南诗风》——邮编:51060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一路共和东路19号202或203信箱 39、《江城吟稿》——邮编:21800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林散之纪念馆内 40、《历山诗刊》——邮编:250011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泉城路73号 41、《难老泉声》——邮编:03000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88号国际大厦18楼10号 42、《飞云诗苑》——邮编:325200 地址:浙江省瑞安市万松路97号 43、《万花楼》——邮编:537000 地址:广西省玉林市老干局404号房间 44、《诗词丛刊》——邮编:101100 地址:北京市238号信箱 45、《寰球诗声》——邮编:518053 地址:深圳市华侨城湖滨花潋芳阁4E 46、《黄海诗潮》——邮编:271100 地址:江苏滨海县图书馆201信箱 47、《岭南诗歌报》 ——邮编:510600 地址:广州市中山一路共和东路19号202室

有《中华诗词》月刊,有《中国诗词》月刊,以及全国各地的诗词学会的会刊。你最好加入本地的诗词学会,方便在会刊上发表作品。要想发表,那要看你的诗歌水平怎么样。如果诗歌水平如果确实高,那我也可以帮你发表,我现在暂时负责部分中国诗词月刊的稿件推荐工作。

您可以到万维书刊 自助投稿网看看,上面有很多杂志,应该有适合刊登古体诗歌的刊物。百度或者谷歌 万维书刊 就可以找到该网站。他们是一个直接向编辑部投稿的平台,免费使用,感觉还可以的。

古人如何发表古诗论文

如果是初中和小学的鉴赏论文,书上怎么说的,你就怎么说,一字不差才好呢。如果是高中鉴赏论文,书上是怎么鉴赏的你就怎么说,用自己话说,最好是多拿些课外书作为参考。如果是大学鉴赏论文,多借鉴一下书上的鉴赏,再添加点一点自己的观点,实在没有自己的观点,那就把别人的观点打散了说。如果是研究生鉴赏论文,书上说的你就没有必要重点说了,多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古代虽然没有自媒体,但是古人会通过自己的方法将诗句记录下来,可能会写在某些纸上,以便记载,或者是刻在某些板子上面,用来以后大家进行欣赏和观摩。

红楼里的歌姬,舞姬传唱

好深奥的样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