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福建建工王辉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福建建工王辉论文发表

知网,万方 ,维普,龙源,上面找去呀

王辉生因为他是一名科学家、机械工程师和创业家,他的研究和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机械工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他创建了一个致力于研究机械工程的研究机构,他还在航空、火箭、汽车、电子工程和其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世界带来了重大变革。王辉生是中国的一位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他出生于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在中国银行和香港新鸿基地产等知名企业工作。1996年,他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华润置地。在他的领导下,华润置地成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之一,涉及地产、零售、酒店等多个领域。王辉生在商业领域的成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声望。同时,他也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通过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慈善捐赠和公益支持。他的慈善事业涉及教育、扶贫、灾难救助等多个领域,在中国的慈善事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因此,王辉生被誉为中国商界和慈善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火箭、汽车等,帮助人们更加方便地使用机械工程,为世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王辉生之所以被称为“ZL”,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足球运动员,拥有出色的实力和技术。他曾在中国足协的国家队中效力,并参加了多次国际比赛,获得了多项荣誉。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足协的教练,为足球运动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他被称为“ZL”,以示对他的尊重和赞赏。

王辉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他以其博学多闻、军事才干、政治洞察力和文学才华而著名。他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重新定义了中国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军事理论是以中国古代兵法为基础,以现代军事学为结合,融合运用西方军事学的成果,构建中国现代军事思想体系的第一人。他的军事理论以其独特的角度解读了中国军事战略,强调科学的战略思想,以科学的军事思想指导军队的实践活动,以促进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此外,他还撰写了大量军事文章,并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如《中国军事思想史》、《军事科学史》、《世界历史》等,对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建建工王辉论文发表时间

你好,根据一般习惯,是以杂志实际出版的日期为准,因为自它印刷并公开发行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出版的事实标准。杂志上标注的刊期只是杂志社为了杂志的时效性所以都会把时间往后写,这样当你8月收到9月杂志的时候不会觉得晚。特别是对一些在市场上公开销售的刊物来说,这样能避免读者买杂志总觉得像是买到过期的一样,保持读者的新鲜感。一般杂志从收稿到编辑、校对、印刷、发行都会有不同的时长,刊期越长(月刊、双月刊、季刊)出版周期就越长,特别好的学术期刊,长的甚至半年一年,所以你发表时一定要注意问清杂志的出版时间能不能赶上你的时间需要,以免做了无用功。要发表可以再问我,我就是杂志编辑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 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 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 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出版时间跟你发表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区分开来,我的经验告诉我,早点发表会好些

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具备眼科专业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完成本专业较大及复杂手术,擅长各种白内障摘除术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各种斜视矫正术、玻璃体、视网膜脱离手术、抗青光眼手术、泪囊鼻腔吻合术、角膜移植术、全眼睑再造术、保留眼球的眼眶深部肿瘤摘除术、眼眶内容剜除术等,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主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参与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科研课题4项,参与赣州市卫生局中标课题1项,主持及参与学院及医院课题8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赣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三等奖各一项;获赣州市卫生局乙类新技术项目奖5项、获医院新技术项目引进奖7项;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一项。在国家级与省级杂志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福建建工王辉论文发表了吗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序 陈墨 当代电影 2011-01-01《剑雨》·尘缘·禅机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10-11-05融合·守护·繁荣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11-01真光不灭:罗明佑的事业与精神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8-01《团圆》电影剧作分析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6-01以武为纲的《苏乞儿》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10-05-05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实践与理论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3-01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 李少白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期刊】当代电影 2009-10-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郑雪来访谈录 陈墨; 赵晶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9-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胡健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8-01采访胡健先生手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8-01富澜访谈录 陈墨; 赵晶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7-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詹沙浪访谈录 陈墨; 赵晶; 詹沙浪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6-01电影史学发展谈:细节·建构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4-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张清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常菲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东亚之光”:何非光人生影事初探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苏丽瑛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1-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罗艺军访谈录 罗艺军; 陈墨; 皇甫宜川; 檀秋文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6-01早期朱石麟电影中的家、国、时代与人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5-01雾失楼台:电影的文学性与人文维度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2-01电视电影吹毛求疵录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7-15“九七”后香港武侠电影札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5-15电视电影:前景与途径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3-15《满城尽带黄金甲》:进步、回归与遗憾 赵速梅;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07-03-05青年与电影的多种可能性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06-11-05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5-15中国武侠电影:概述与提示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5-15少年的诗章——对陈凯歌电影的一种读解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1-15读蔡洪声《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1-15《清宫秘史》评说三题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9-15换一只眼看《都市风光》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5-15缺少那一声茨威格式的叹息——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电影改编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5-15滚滚不尽《浪淘沙》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3-15跨海的“长城”:从建立到坍塌——长城画片公司历史初探 陈墨; 萧知纬 【期刊】当代电影 2004-05-15观众爱看什么样的电影——重读中国电影史中的若干热门影片 孟方;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9-25赤诚与迷惘——吴天明电影创作道路评析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3-01-15激情的宣言——翟俊杰影视创作阅读笔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1-11-15浪漫与忧患——黄健中电影阅读札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9-15香港导演王家卫 生命的呢喃——王家卫电影阅读阐释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5-15赤子的意绪——读吴子牛电影札记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5-15不该忽视,更不能忘却──序《张石川从影史》 陈墨 【期刊】电影创作 2001-03-10对成人游戏的黄牌警告──影片《说出你的秘密》分析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2000-09-25试看藕丝牵大象——读陈玉通《电影艺术美学散论》 陈墨 【期刊】电影创作 2000-05-10青春的呓语─—对张艺谋电影的一种看法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0-01-15功夫成龙:从港岛走向世界──成龙电影创作历程述要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0-01-15特殊类型样式的尝试 王希华;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9-11-15成人的寓言——黄建新电影论 陈墨 【期刊】创作评谭 1998-12-15新时期电影创作与市场观念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8-11-15青春的戏剧——张艺谋电影论 陈墨 【期刊】创作评谭 1998-06-15我看《成吉思汗》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8-05-15少年的诗篇——陈凯歌电影论 陈墨 【期刊】创作评谭 1998-04-15电影剧作的想象方式问题 陈墨 【期刊】电影艺术 1998-01-10费穆电影论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7-09-15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7-05-15中国早期武侠电影再认识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7-01-15战争历史与戏剧拼盘──影片《红棉袄红棉裤》评析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6-11-15村长走上被告席农村题材影片一面观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5-07-15艺术的奇葩与人生的悲剧——观电视连续剧《雕花王》 陈墨 【期刊】中国电视 1995-07-15我看《感光时代》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5-05-15新时期中国电影与文学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5-03-15武侠电影漫谈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7-15电影商业化与国民文化心态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3-15张艺谋电影世界管窥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3-06-30在历史文献与电影艺术之间——评影片《周恩来》的得失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2-03-01金庸扫描 陈墨 【期刊】华文文学 2005-10-26何处有理想的精神家园?——读金岱“精神隧道”三部曲 陈墨 【期刊】书屋 2004-01-06精神隧道:自我通向?我世界?——读金岱长篇小说系列 陈墨 【期刊】江西社会科学 2004-08-25营建“第三界”——读金岱的思想随笔集 陈墨 【期刊】粤海风 1999-04-15“世纪儿”与“忏悔录”——读长篇小说《晕眩》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94-10-15电影文学:ABC与XYZ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1995-09-15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陈墨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8-09-25论红楼之情的文化超越与人性深度 关四平; 陈墨 【期刊】红楼梦学刊 1998-05-15还红楼以红楼——读白盾《红楼梦研究史论》 陈墨 【期刊】中国出版 1998-08-10从行吟诗人到风景画家——许辉小说创作简论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92-08-28长篇小说叙事艺术的新气象——读展锋长篇新作《山陨》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92-04-30卑琐与苍凉:南翔小说中的人生 陈墨 【期刊】文学评论 1993-10-28藏族文学的新篇章——读三部长篇小说新作 陈墨 【期刊】民族文学研究 1986-12-27爱的悲剧与人的命运——评王安忆小说“三恋” 陈墨; 朱霞 【期刊】当代文坛 1987-06-30李平易小说漫评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87-03-02寓言的世界与世界的寓言——《金牧场》主题阐释 陈墨 【期刊】文学评论 1987-12-27潘军与许辉的小说观念与方法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88-06-29扭曲、变态的三十年文学——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谈起 陈墨 【期刊】学术界 1988-12-26直面人生的艺术探索——评中篇小说《烦脑的人生》、《风景》 陈墨 【期刊】湖北社会科学 1988-05-30论刘依平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88-06-29文学:在浮躁中徘徊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8-10-27“新美学—历史批评”断想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8-03-01失败的文本——评小说《三寸金莲》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8-04-30《衰与荣》:困惑与浮躁的京都——兼论《京都》的主题拓展 陈墨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88-12-26历史与我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对话会侧记 陈墨; 应雄 【期刊】文学评论 1988-04-30一个人和一个时代——论李向南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89-10-28许辉小说的意味与视界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89-05-01论人文意识的消长与文学形式的变迁——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思考 陈墨 【期刊】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7-02“史诗”与迷途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9-08-29“洪峰”及“洪峰”过后——洪峰小说片论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9-10-28一个未完成的超越——评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89-08-29“困兽”的不同表达式——王刚中篇新作谈片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89-12-27廖西岚中篇小说创作漫评 陈墨 【期刊】江淮论坛 1990-08-15悲剧意识的朦胧与拓展——廖西岚小说艺术片论 陈墨 【期刊】小说评论 1990-10-28《土船异人》人物素描 陈墨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90-05-01金庸的小说 陈墨 【期刊】文学自由谈 1991-03-02梦魇过后是黄昏 陈墨 【报纸】中国邮政报 2002-12-21香格里拉:从虚拟走向现实 陈墨 【报纸】中国邮政报 2003/08/09倾诉如歌 佳期如梦 陈墨 【报纸】新闻出版报 2000-06-23文化散文:从诗学进入哲学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2-10-21香格里拉:如何从虚拟走向现实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3-08-01红楼怎样成为“魇”的?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5-06-29他乡梦里赤子心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6-02-20高黎贡山的“九歌” 陈墨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2-14欲望洪流中的“诺亚方舟” 陈墨 【报纸】文艺报 2008-03-06郭广昌:寒夜出击 陈墨 【期刊】中关村 2010-01-151957年:白杨遭遇政治历史剧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6-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张清访谈录 陈墨; 王家祥; 常菲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东亚之光”:何非光人生影事初探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中国新首富 王传福:“技术狂人”的汽车梦 陈墨 【期刊】中关村 2009-11-15钟惦棐素描:宣传干部、文人和思想者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5-15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徐虹访谈录 陈墨; 檀秋文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7-01觉者迷踪:孙师毅先生的人生与影事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0-01孙师毅生平大事年表 陈墨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0-01中国电影人 口述历史系列 张丽敏访谈录 陈墨; 许伟伟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0-01杭湾潮涌 征帆疾进——记慈溪博文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波 陈墨 【期刊】经纪人 2003-04-1538岁的王均瑶两手空空而去,王均瑶留下了什么? 陈墨 【期刊】河北企业 2005-01-20王辉以“人文精神”赚钱 陈墨 【报纸】中国企业报 2003/05/14唐德刚:历史与乡愁 陈墨 【报纸】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9-11-06

您这是寻找论文呢?还是自己想发表论文呢?

福建陈荣辉发表论文

一、改写人生 1、求聪 蔡妮妮《老师是影响孩子的“重要他人”》 2、群德 尤宝阳《爱是通往心灵的桥梁》 3、高登 谢秀华《责任 爱》 4、群德 陆月云《“孩子,对不起”》 5、花厅口 陈旭燕《让生命之花灿烂开放》 6、龙林 林碧霞《我相信她……》 7、龙林 吴永明《我的“奶爸”生活》 8、龙林 黄燕飞《鼓励让人如此美丽》 9、西滨 李莹《特别的爱给特别的群体》 10、聚书 蔡达聪《永远都是激励》 11、聚书 谢忠兴《真实的谎言》 12、花厅口 吴丽勉《让“爱”导航》 13、紫峰 丁清清《学会等待》 14、坊脚 李梅芳《让爱在手心流淌》 15、龙林 曾婉霞《润物无声》 16、龙林 张燕燕《赏识,魅力无穷》 17、求聪 庄丽莉《爱的力量》 18、南霞美 许小红《论师德之改写人生》 二、别样课堂 1、海美幼儿园 王丽春《别样课堂——别样的“批评“》 2、花厅口 王龙凤《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3、花厅口 张燕清《微笑筑磊,让爱占据每个心房》 4、江头 许珊婷《一节数学课的启示》 5、求聪 洪背清《孩子,我愿分享你的喜悦》 6、仙石 赖金庆《由一堂体育课想起的》 7、紫峰 李祥霓《感悟童心 聆听童语》 8、群德 陈荣辉《为学生的心灵打开一扇天窗》 9、高登 肖淑莲《和谐之美》 10、龙林 张萍玉《只要有爱,一切皆有可能》 11、龙林 陈贞玲《语出惊人 措手可及》 12、求聪 张雅瑜《意外的收获》 三、一页书香 1、西滨 朱舒提《“奖你四块糖”有感》 2、求聪 曾柏玲《读〈爱的灾难〉有感———打造“别样的爱”》 3、横坂 尤美玲《爱与肯定的力量》 4、群德 庄雪芬《你也能出一本书—— 一个小故事的感悟》 5、群德 李娜煌《巴学园的智慧——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6、紫峰 张春茹《窗边有个“小豆豆”》 7、花厅口 施玉娟《案上书香 慧泽人生》 9、阿梅幼儿园 苏达娜《我愿是春天了里的一棵草---读〈孩子是天我是云〉有感》 10、龙林 林雅美《善待“难看的”孩子》 11、聚书 沈小玲《为自己的教育安颗智慧的心—读〈教育智慧从那里来〉有感》 12、花厅口 林鹏香《爱如空气》 13、聚书 张丽雪《花开的声音听—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14、涵埭 高玉云《我说师德》 15、溪边 黄婉卿《读书有感》 四、影像之美 1、龙林 丁培芳《心若在,梦就在》 2、花厅口 庄玉莲《谁改变了她》 3、紫峰 林宝治《师爱铸造师德之魂》 4、坊脚 吴佳妮《爱心天使》 5、花厅口 丁尚好《鞠躬尽粹 退而不已》 五、学高为师 1、江头 姚文仲《从讲述诗人故事中想到的》 2、花厅口 吴志灿《学高为师》 3、龙林 许斌《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活跃课堂的关键》 4、龙林 徐燕玉《超越自我 学高为师》 5、溪边 林丽娥《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6、群德 庄雪芬 潘小莉《老师的笑》 六、身正为范 1、鹏头 张连塘《当老师 做好人》 2、花厅口 张婷婷《言传,更要身教》 3、龙林 连栋梁《知足常乐》 4、西滨 林水英《如何做好新时期“师德高尚的特教老师”》 5、西滨 卓千峰《树立崇高的诗者形象》 6、群德 张勇《言传身教》 7、阿梅幼儿园 施旋旋《谱写高尚的师德之歌》 七、以德治校 1、涵埭 丁荣权《为师铭》 2、海美 廖绪泉《以德治校,提升教师的整体形象》 3、坊脚 李莉《主宰自己 快乐自己》 4、花厅口 张小红《以人为本 民主治校 和谐共进》 5、烟浦 丁美玲《让校园成为师生和谐的家》 6、横坂 叶水永《捧着一颗心来,品味生命教育》 7、鹏头 林宝珠《以德治校 和谐校园》 8、溪边 郑瑞标《实践以德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9、高登幼儿园 张小玲《彩色乐园中人的管理艺术》 10、涵埭幼儿园 明正平《怎样做一个有威信的园长》 八、教育教学论文 1、求聪 李晓腾《“母鸡”的职责》 2、溪边 叶宝玲《“小小迁徙鸟”,愿你飞得更高!》 3、溪边 邱秋娥《老师的尴尬》 4、 陈少清《爱的密码》 5、溪边幼儿园 陈满满《孩子都是我惹的祸》 6、江头幼儿园 王珊红《爱的微笑》 九、智慧纵横 1、 涵埭 林晶 《课堂,因智慧而精彩!》-- 2、江头 苏美珠 《做个幽默感的老师》 3、紫峰 陈淑萦 《老师,让你的教育充满智慧》 4、江头 丁婷婷 〈〈智慧纵横〉〉 5、聚书 林兰兰 〈〈巧用奇妙的语言感化学生〉〉 6、花厅口 许四梅 〈〈小智慧,大收获〉〉 7、聚书 林灿阳 〈〈老师“懒”,学生“勤”〉〉 8、江头 何成轻 〈〈擦掉嘴角口水……〉〉 9、海美 钟玲玲 《学生鲁莽,教师不可鲁莽》 10、高登 洪秋梅 〈〈“发火”时要适当地降温》 11、求聪 李丽娜 〈〈宽容是美丽的〉〉 12、花厅口 张清霞 〈〈宽容〉〉 13、花厅口 丁碧辉 〈〈倾注爱心,以“智”取胜〉〉 14、求聪 林蓉蓉 〈〈换个说法,效果更好〉〉 15、紫峰中心小 曾秀珠 〈〈敞开胸怀 呵护自尊〉〉 16、鹏头 邱志煌 〈〈身教重于言教〉〉 17、高登 王援声 〈〈让我后悔的一句话〉〉 十、真情回报 1、求聪 付丽兰 《动人的微笑》 2、西滨 李莹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群体〉〉 3、江头幼儿园 林婉秀 〈〈真情回报〉〉 4、求聪中心小 许文凤 〈〈有爱就有收获〉〉 5、霞村 余婷 〈〈用爱点燃教育的风帆〉〉 6、海美 庄成珠 〈〈师爱,让教育更具魅力〉〉 7、坊脚 陈芙蓉 〈〈心语〉〉 8、聚书 吴小芸 〈〈爱学生如同爱自己〉〉 9、江头 曾婉聪 〈〈宽容,点石成金〉〉 10、海美 林惠玲 〈〈爱的花香四溢〉〉 11、烟浦 谢兴生 〈〈用爱心呵纯真〉〉 12、西坂 李丽虹 〈〈爱的力量〉〉 13、烟浦 陈勤英 〈〈以心换心,共享成长的快乐〉〉 14、高登 黄雪玲 〈〈爱,从这里扬帆〉〉 15、龙林 黄建兴 〈〈真爱、回报〉〉 16、烟浦 庄榕榕 〈〈为人师之初体验〉〉 17、龙林 李秀明 〈〈 爱的奉献〉〉 18、溪边 林尊民 〈〈老师有爱 学生有情〉〉 19、江头 张燕红 〈〈让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颗心灵〉〉 20、求聪 林丽香 《真情回报》 21、烟浦 曾志金 《会心的微笑》 十一、请听我说 1、江头 林培霞 《孩子,爱拼才会赢》 2、紫峰 丁桂红 《长大了,长大了真好》 3、江头 杨荣返 《请听我说》 4、横坂 庄丽琼 〈〈学会认识自己〉〉 5、高登 肖淑莲 《快乐就在你的身边》 6、霞美 林婷婷 《请听我说》 7、求聪 许锦云 《问君因何欢如许,为有心灵沟通来》 8、海美 陈淑芳 《微笑是永恒的美丽》 9、龙林 吴秀艺 《写下真诚 种植希望》 10、龙林 林莉娜 《你打老师吧》 11、坊脚 洪秋萍 《不如这样吧》 12、海美 陈明琼 《孩子,请听我说》 13、群德 翁玉梅 《亲爱的孩子,请听我说……》 14、溪边幼儿园 蔡艺彬 《孩子们,请听我说》 15、西坂 邓小艳 《请听我说》 十二、奉献新曲 1、求聪 柯珊珊 《倾情付出缘自——菊花茶。日记。饼干》 2、求聪 许美华 《掌声响起》 3、鹏头 林美珠 《为什么》 4、花厅口 高丽娟 《热爱生活,好好工作》 5、龙林 庄琼霜 《“爱生如子”的庄老师》 6、花厅口 许振瑶 《归处》 7、龙林 张炳心 《爱的教育,爱的奉献》 8、龙林 陈秀真 《平凡的奉献》 9、高登 吴金枝 《爱的奉献》

实行校务公开,是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有效形式;也是依法治校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看秋季校务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借鉴。

教务处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学校教务工作计划,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工作指导,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精心指导下,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狠抓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务处建全并落实了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一、常规工作,规范有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它可以优化教学秩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规范完善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抓好教学常规,本学期在强化教学管理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严格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教务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教师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2、求真务实,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开学初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教务处定期组织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和通报,对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谈话,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教。

二、学习进取,提高素质

只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办出高水平的学校。近年来,我校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1、开展“周四听课日”和“每听必评”活动

开展“周四听课日”和“每听必评”活动,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紧扣校本教研小课题,要求青年教师上好一节展示课,老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教师有了交流互促的机会,有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2、强化教师培训,及时掌握新理念

为了使教师开阔眼界、更深入领会新理念的内涵,我校不但积极派老师参加培训,而且经常派老师到其他学校学习取经。通过学习、培训,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经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找准主攻方向,培养青年教师成才

为了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尽快地成长起来了,我校实施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的“蓝青”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蓝青”工程,徒弟每两周至少向师傅学习1节课,经常向师傅请教。师傅经常指导徒弟的课,让徒弟的教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4、城乡联动

参加二实小牵头的“十三校联动”及庄头小学牵头的“八校联动”教学研讨活动,逐步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5、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为了满足教师上多媒体课的需求,学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备班班多媒体,全力支持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6、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反思,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三、特色活动,开创新篇

本学期教务处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竞赛及课外活动,如:写字比赛、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唱歌比赛、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法制教育讲座等。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学习生活的乐趣,在活动中煅炼了能力。

四、工作思路

1、加强教学常规教研与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以校本教研为重点,进一步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注重教师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培育特色教师。

一学期来,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再创启慧小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一学期的工作又接近尾声,在教委办和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圆满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籍管理方面

学籍管理是义务教育就学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为了加强学籍管理工作,本学期初,学校组建了一支队伍专门负责学籍管理,要求各班班主任做好学籍卡、义务教育卡的交接、登记工作;一年级班主任做好学籍卡、义务教育卡的建档工作;各年级班主任做好义务教育卡的取证工作;努力把学籍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为了做好新生入学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开展了一年级新生招生的宣传工作,并在服务区内各个村及校门口粘贴了招生启示,从而使学区内的适龄儿童能顺利的入学。为了将班生额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本学期我们将原三年段今四年段由原来的两班拆分为三班,杜绝大班额的现象发生。

二、抓好课程方案的落实,优化教师任课安排

本学期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落实课程标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确保每周一节书法课,规范作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一、二年级每周26节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0节课,每节课40分钟。根据学校现状,尽力发挥教师资源优势,让相应专业毕业的老师去担任相应的科目教学,每位老师担任的课程不超过三门,尽量不安排老师担任本班的技能科。

三、抓好新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组织好常规教学活动。

1.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一至两次,做好检查记录。

2.做好教学常规月检工作,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常规检查工作,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检查中的主动性,让教研组长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中来,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规范评价考试: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考试,及时做好考试质量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并组织教师及时将期中、期末成绩及时上传到“福建省小学新课程管理系统”中的“教务成绩”。

4、规范教学用书管理:根据教委办提供的教科书目录选择教学用书及教具。本学期学校指定颜春兰老师为专用教科书管理室管理员。将学校的教师用书、循环使用教材、及各种教具整理归档,并制成电子文档,方便管理。

四、抓好教研、教改和岗位培训工作。

1.师徒结对活动情况;林珍梅——颜婉仪、陈丹妮,鲍美珠——颜冰冰,沈燕——高斯娟。

2.组织了新教师汇报课展示.陈荣辉、王丽娅、苏月芬、颜婉仪、陈丹妮、颜冰冰、高斯娟等7名教师作了汇报。大家一致认为,在学校领导及老教师的亲切关怀下,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导师带徒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新教师迅速成长,课堂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3.继续做好课题研究活动。

本学期由我校牵头的庄头、梧山、南林、庵前、启慧、新店、龙山、文峰等八校联研活动,在学期初召开协作校教导会,确定了数学研讨主题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技能科研讨主题为《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语文科研讨主题为《运用汉字科学 多元识字 有效阅读》,并分别在庄头、庵前小学举行了三场研讨活动。

积极参与晋江二实小牵头的泉州市级课题《学生差异性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续究》。多次参与晋江二实小牵头的协作校联研活动,并于20**年10月23日,承办了晋江二实小等十三所协作校“同课异构”校际联研语文活动。

扎实做好本校申请的晋江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雏鹰争章与学科评价优化整合研究》。本学期为了更好地做好该课题,将《七彩钥匙阳光评价成长手册》纳入月检内容,由大队辅导员陈婷婷老师负责检查。该课题被评为晋江市十二五(第一批)重点课题。

4.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们加强对校本教研公开课教学情况的管理,本学期继续沿照上学期校本教研的模式开展校本教研,坚持周四教研日活动的开展,本学期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教学30余节。强调教师的参与率,并将教师的参与情况与期末奖金挂钩。

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下,老师们在各种教研比赛中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王丽娅、沈燕老师参加安海镇小学艺术教师评课比赛,王丽娅老师获美术科一等奖,沈燕获音乐科三等奖。蔡丽萍、颜娜莎老师参加20**年安海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评课比赛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

5.岗位培训和外出学习情况:本学期将学习《20**版课程标准》作为教师学习培训的重点,要求老师要有学习笔记,学习心得等。学校依旧鼓励支持学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本学期学校派出周玮华老师参加泉州市中小学生五祖拳健身操培训,林珍梅老师参加晋江市第二期农村小学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及优秀教师暑假疗养活动,许悦老师参加泉州市第二十三期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许君赢老师参加20**年小学数学新课标精讲解读与名师优质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颜春兰、高斯娟、蔡丽萍、陈荣辉、周玮华老师参加由晋江进修学校组织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鼓励老师参与网上报名的“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积极参与网上学习的教师远程培训。

王丽娅老师参加安海教委办举行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获三等奖,参加20**年晋江市小学艺术教学论文评选获三等奖,林珍梅、李明玉老师参加安海镇20**年阅读教育名著现场写作比赛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许晴蕾的《教师的幸福=爱心+责任》荣获安海镇教委办第五届德育论坛“促专业成长做幸福教师”价值大讨论三等奖,姚萍萍荣获20**年安海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三等奖,许悦老师撰写的《这三十二年——记庄头小学李丽娜教导》入选安海教委办《20**年我的教育故事》

五、搞好学生竞赛的辅导工作。

学生竞赛辅导纳入常规检查中来。我校在兴趣小组中常年设有高年级作文、低年级作文,英语、书法,上学期新增设灯谜、及软笔书法兴趣小组。软笔兴趣小组聘请校外书法能手,六(2)李炜晴的爷爷来任教,灯谜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由本校连续两届在安海镇灯谜比赛中获一等奖的蔡雅丽老师担任。任课教师认真备课,精选习题,认真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昂,班级常常座无虚席,经过辅导教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在《晋江经济报》同题作文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五年(2)班陈雅雯、六年(3)班李晓晓分别获《晋江经济报》9月份同题作文二等奖、优秀奖;六年(3)班李晓晓以《真是非一般》获晋江经济报“十月份”同题作文一等奖;李俊杰以《东大街变身记》获《晋江经济报》12月份同题作文优秀奖。另外,五年(2)班陈雅雯“文明礼仪伴我行”获晋江市“文明礼仪幸福晋江”小学生美术二等奖,六年(1)班潘申洋参加首届“新维剑桥”杯晋江市青少年英语大赛获优秀奖。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学期工作构想

1.校本教研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有的教师对教研教改不热心,只满足教好课,缺乏上进心和参与意识,教研组的工作虽初具模型,但发挥的实效性却仍旧不高,因此在下个学期要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活动,要将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

2.珍梅老师借调筹建华泰小学,下个学期的功课需要进行调整。

3.继续开展校际研讨活动。

4.现在学校开展的活动很多,如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开心农场,但这些活动学生的参与面不大,且很多活动临时性的居多,具有延续性的活动居少,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及习惯的帮助不大,今后学生层面开展的活动应考虑延续性,并将尽量将学生的参与面扩大。如将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绘画比赛、卡拉OK比赛合理安排,每学年定期举行,形成一种习惯,这样师生在平时学习中就会有意识的加以挖掘、培养、学习。

一学期来,我校教导处始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导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较圆满地完成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常规管理精细开展。

(一)严格落实办学行为规范。

1.本学期,我们以“国检”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课程设置,开足、开齐、上好省颁课程,并通过学校巡课制度的实施进行专项督查。教导处从教师到岗情况、落实课程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整体把控,在每周的工作例会上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反馈,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2.强化各专用室的建、配、管、用。本学期,经过协商,松熹中学的两间电脑室与一间实验室与我们进行资源共享,另外,我们还尽量利用有限条件,配置了体育器材室、仪器室、美术室及图书室,制定了各专用室管理人员职责及使用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专用室的管理与使用。

3.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和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严格每月教师常规工作检查制度。

教导处每月定期组织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形成书面材料。肯定亮点,找出不足,对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谈话,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三)加强质量监控。

教导处组织好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检测,并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及时交流考试情况,了解平行班的情况,寻找差距,反思教学得失,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二、校本教研有效深化。

1、课题研究做真做实。在“十二五”规划(第一批)课题顺利结题后,本学期,我校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基于学生学习的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及《传承乡土文化 拓展语文教学视野的实践研究》也正式开题进行研究。同时,我校周玮华老师的《趣味性体育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运用的研究》被确认为晋江市教育科学规划首批立项小课题,目前也正扎实开展研究。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教研,强化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学校教科研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2、集体教研发挥功效。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开展“每周教研”活动,每个年级组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提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及亟待提高的方面,各位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通过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新聘任教师汇报课。本学期,我校新招聘了十位教师。学期中,我们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每位新教师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展现出来,教导处组织相应学科教师进行评课、研讨,为新教师的进一步成长指明方向。

三、师生素质全面提高。

(一)加强学习提素质

《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本学期,我们在学期初、学期末分别组织全体教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版)》进行再学习、再解读,进一步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同时,我校注重教师学习氛围的营造、注重书香校园的构建。本学期,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征文活动,老师们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学校择优汇编成册,并在每周学校例会前组织老师进行交流。同时,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安海镇德育论坛征文活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养、提升师德修养。本学期,方淑贞、蔡山查老师分别获得了安海镇德育论坛征文活动一、二等奖。

(二)师徒结对共进步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完善“师徒结对”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动作用。要求新教师积极听指导老师的课,同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上一堂汇报课。在制度的引领下,年轻教师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其中,侯真真老师参加晋江市信息技术教师说课比赛荣获二等奖;张婷婷老师参加晋江市艺术学科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荣获二等奖;杨瑞红老师参加晋江市科学科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荣获二等奖。

(三)多方互动促成长

1.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我校承办了晋江市小学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校本研修培训第二阶段系列活动(艺术科)专场活动。活动中,我校优秀教师黄昭蓉与福建省名师林琴老师就《哈里啰》一课进行同课异构,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黄老师灵动的课堂也赢得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

2.本学期,市进修学校根据工作安排,对我校英语教研组活动进行了跟踪,市英语教研员黄庆迎老师全程参与了我校的日常英语教研活动。活动首先由许燕珊老师执教英语课《What are you doing?》,随后黄老师对课堂进行了点评,并与我校英语组老师进行了互动研讨,我校扎实有效的英语教研活动获得了黄老师的好评。在其后不久举办的晋江市第一届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许燕珊老师荣获了一等奖的佳绩。

3.除校内活动外,我们还积极创造机会,鼓励、支持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本学期,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一百多人次,其中,刘晓东、张婷婷两位老师还参加了20**年福建省小学音乐、美术学科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在校内、校外多方互动下,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更快的提升,我校的教师队伍也进一步优化。

(四)丰富活动促发展

1.小记者站活动。本学期,我校小记者站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走进盼盼”体验活动、“巧手DIY”饼干烘焙活动、登灵源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小记者们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综合能力。我们继续每月出版学校小记者专刊《蓓蕾》,登载小记者们的文章及活动报道。本学期,多名小记者的文章或在《晋江经济报》上发表,或在同题作文比赛中获奖,成绩可喜,陈思怡同学也获评为安海镇“十佳小记者”。

2.各类兴趣组活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如科技制作、腰鼓队、小鼓队、英语兴趣组、美术兴趣组、合唱队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我校合唱队参加安海镇“民族魂 中国梦”合唱比赛荣获全镇第一名;美术兴趣组同学参加安海镇“上悦城”杯少儿美术比赛,有8人次获奖;科技制作小组高昕仪同学的作品《神奇的圆规》获第十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晋江市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林雨霖同学的《神奇的厨具架》获第十届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晋江市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蔡怀陆同学的《新型黑板擦》、杨昕珏同学的《保鲜袋防尘架》获晋江市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本学期学生在各级器乐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获奖达数十人次。

一学期来,教导处围绕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懈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也尚存不少不尽人意之处,如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等问题,都有待思考。

下学期工作设想:

一、进一步规范各项教学常规要求,确保学校教务工作有序开展。

二、扎实开展第二批“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

三、努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中能独当一面的年轻教师。

四、继续开发、充实校本课程《话说安海》,争取尽快投入课堂教学中使用。

福建建筑高工论文发表

高工指的是高级工程师,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高工职称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高工职称论文 范文 篇一 《核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对南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如何探索与实践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大学本科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核特色 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我国环境工程专业从1982年2月 毕业 的第1届、7所院校有本科生的基础上,发展到目前稳定在251所院校、年招生人数达2万人的规模。这一方面体现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和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强,环境工程专业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也预示着办学竞争的不可避免。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依托我校核类学科专业齐全、培养层次完整、办学规模大、特色鲜明的背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对核特色建设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阐述,以期为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交流和参考。 一、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按照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规范的要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 教育 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能适应国防工业以及核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从事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核设施与核尾矿库退役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构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核特色,首先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1.核特色鲜明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整个课程体系贯彻“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每个平台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个模块,在每个课程平台均有核特色课程或实践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具体课程名称见表2。 以上课程体系是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确定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组成)是相吻合的。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了实现核特色人才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核工业概论”课程;在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原子核物理”、“辐射防护基础”、“放射化学”、“放射生物学”等;在专业课平台必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放射性三废处理”,在选修课部分设有特色课程“核通风空气净化”、“核环境学”、“核辐射探测实验”、“核电运行”、“核环境学”、“辐射监测与评价”、“特殊分离 方法 ”、“核安全法规”等。 2.贯穿于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核特色培养模式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教学改革,探索“4+x”与“规范+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步实施本专业4年制本科教学计划(“4”)和核特色培养(“x”),在贯彻环境工程专业教指委制定的环境工程本科培养规范要求的同时坚特色办学,核特色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本科学习阶段。在刚入校的专业教育时,学生就参观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的核电模型室等特色实验室,感性了解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学生4年的学习期间,通过在核课程教学和非核课程引入核特色内容以及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每个学期不间断地坚持核特色培养。 二、将核特色内容引入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核特色建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采用全体教师参与的专题研讨方式,针对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核环境知识并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使核特色体现在非核课程教学中。如在“环境监测”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增加了“公路(污染道路)的γ辐射剂量率监测”、“室内空气氡的测量”、“222氡与222氡子体测量”、“场地氡析出率的测量”等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放射性监测的基本原理与监测方法,得到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放射性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辐射剂量计算等训练。学生保存这些实验监测数据,用于“环境评价”课程里“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专题实训作业。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增加了“核工业与通风”这一章,使学生获得铀矿通风与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并了解我校教师在铀矿井通风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动向;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多年来以“生物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铀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等为专题,老师课堂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科技文献、参与实验研究,在“培养并构建抗辐射超富集铀的工程菌”、“U(Ⅵ)印迹复合吸附剂对铀的去除”、“土壤微生物对铀的吸附”等研究课题上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种核特色教学内容的引入以及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教学模式,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特色建设的主体,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建设在师资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学校前身之一的原衡阳工学院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的积累;2002年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后,其通风安全组与环保组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被吸收到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或实验室;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核安全工程等八个核类专业。这些都为我校环境工程核特色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为了提高本专业核特色教学水平,我们主动配合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模式,建立跨院(系)、跨学科的联合教学模式,即部分核特色课程由其他学院(学科)的专业老师担任主讲教师,如“原子核物理”课程由我校核科学技术学院的老师主讲,“放射生物学”由公共卫生学院的教师主讲,毕业设计(论文)也有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指导等等,各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协同合作,充分保证了环境工程专业核特色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另外,我们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已有多人分别攻读采矿工程、核技术及应用的博士研究生。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核特色建设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视核特色建设。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交叉性强的特点,在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时,重点建设了“核环境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能进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铀浸出液”、“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222-氡及222-氡子体、γ辐射剂量)”、“含铀废石铀、镭浸出”等综合性实验以及“环境γ的监测”、“场地氡析出率测量”等设计性实验。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为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研究等服务。 为了凸显核特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743矿、核工业741矿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为学生提供放射性废水处理、放射性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放射性环境监测与防护等方面的实习机会。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四年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内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采用如下 措施 实现核特色培养:第一,将教师科研课题的子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在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都有多人次完成这些课题的部分研究。第二,产学研结合,学生参与校企横向合作项目。我校与某铀尾矿库及多个铀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尾砂固化、覆盖降氡、农田修复、周围环境监测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就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每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总人数中有1/3至1/4是与核工业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设计或研究,使学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训练。 五、结束语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尽管办学时间不长,但经过十年来专业核特色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核环境工程实验室所属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09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南华大学特色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遴选为我校精品建设课程,近2年获得铀尾矿冶退役治理、铀矿井通风等核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得湖南省教改项目1项,毕业生在铀业公司、核工业环保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10%以上并获得好评。今后一段时间,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将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核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我国国防工业和核电事业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3):23-26. [2]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环境工程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与效果分析》 摘 要 为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经过广泛的调研,证明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合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关键词 CDIO模式 实践基地 效果分析 实践教学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其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我们引入CDIO模式,结合我校教学资源,在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校内实践基地。①从2007年筹建至今,基地运行效果良好,开创了在校学生实验、实习和实训的新途径,培养出的毕业生在企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同时也为学校探索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收效显著。 1 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的改革实践 1.1 遵循CDIO模式改革实践教学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实践。通过CDIO模式的引入,我们对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改变了原有的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加少量综合实验的传统实验室模式,把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地充分承担起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不同学期需要完成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过程,并使之形成一套多层次、多科关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1.2 完备的设施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几年来,实践基地不断增加设备,为学生提供各类型的小型化污染物处理装置,环境监测仪器。到目前为止,学生在校各门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的大型分析仪器,环境微生物学的微生物培养选育和显微镜检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各种水处理方法的工艺装置,大气、土壤、固废、噪声等的监测治理等,均能在实践基地完成教学。实践基地开设了大量开放性、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实习、实训项目,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污水、废气作为实验对象,由学生自己监测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确定治理方案。从污染防治、监测评估到污染控制研究的全过程都有学生自主完成。多科性、多工段、多岗位的联合协作模式完全模拟环保企业生产实际,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 服务社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实践基地在教学的同时,将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一种整体联动的模式,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生产过程。②实践基地为学校周边地区小型企业及居民社区提供有偿污染物处理服务,学生实验样品均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过程。既为周边地区解决了污染处理的成本问题,也是实践教学完全契合实际,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开展科研。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 2 实践效果分析 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从我们对200余名环境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以及2010-2011两届100多名毕业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收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在校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认同 我们将06、07、08、09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放入实践基地中进行,每届学生50人左右。基地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或综合实训项目,均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受益颇多。为了检验基地运行的效果,我们设计问卷调查,对07、08 级环境工程本科生发放问卷98份,收回95份,回收率96.94%,回收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见表1。 从实践基地的调查统计结果得出,学生对新的实践教学方式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通过多层次的实验、实训项目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多学科分析能力,尤其是岗位协作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对部分学生而言,新实践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实验时间基本合适(可以接受),实践基地的实验工作条件基本满足要求。从总体上看,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表1 在校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2.2 毕业生对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的反馈 对已经毕业的2010-2011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咨询了实践基地的教学对学生就业和从事实际工作是否有帮助。共寄出问卷100份,收回76份,回收率76.00%,回收问卷中73份有效,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毕业生问卷调查统计(n=95) 从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可见,基地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在一定层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普遍认为通过基地实践,使他们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工作实习期的表现远优于其他同期实习者,在岗位协作和研究创新上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通过对用人企业的调查反馈得知,经过基地实践环节培养的学生,企业满意率很高。毕业生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独立解决问题,各部门协调配合,处理突发情况以及参与科研创新等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人才。 注释 ① 吴昊,张犁黎.CDIO模式下环境工程校内实验基地探索[J].学理论,2010.32:255-256. ② 詹一虹,侯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 渠道 [J].教育研究,2006.9:90-92. 高工职称论文范文篇三 《试谈水利工程防洪措施》 1汛前的准备工作 1.1预测水利工程的防洪状态 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使水位不断升高,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会给防洪工程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使水利工程的防洪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汛期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比如,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大坝是否有能力承受,会不会发生危险事故,河道会不会被洪水侵蚀,是否会发生渗水等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需要做好预测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洪水,避免在洪水来临时措手不及。 1.2清除障碍 河道的行洪能力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洪水来临前,需要将河道进行清理工作,特别是会对水流产生阻碍的树林、桥梁等,这些会使河道的面积缩小,很有可能出现断面的情况,而且在河道两边的堤岸会有泥沙积存,出现的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及时将这些阻碍因素清除,有利于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 2防洪措施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防洪的主要措施有:水库、蓄滞分洪区、河道提防、排水工程等。根据实际的地形采取适合的措施进行防洪抗灾工作。水利工程的作用除了能够防洪以外,还有农田水利、发电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水资源合理利用。 2.1利用水库蓄水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防洪的措施之一就是利用水库。水库的作用主要有发电、灌溉、养鱼和防洪等,在防洪中主要是调节水流,降低洪水的流速,以及拦洪蓄水等。具体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适合的位置建立可以蓄水的水库,洪水到来时,可以利用水库将洪水储蓄,减少流进下游河道的水量。利用水库调节洪水的方式有蓄洪和滞洪两种。 首先是蓄洪。在溢洪道没有设置闸门的情况下,洪水来临前,将水库中的水位降到限制水位。便能起到蓄水的作用。如果在溢洪道设置闸门,可以使水库蓄水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改变开启闸门的大小调节流入下游河道的水量。水库有闸门的控制,既可以做到蓄洪也可以起到滞洪的作用。在设有闸门的情况下,一旦水库中的蓄水位达到溢洪道堰顶高程的高度时,水库就能将洪水暂时滞留在水库中。 2.2水库的调蓄作用 总体而言,利用水库进行防洪一定要注意兼顾上下游。为了不影响到上游人们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的发展,需要对水库中的水进行控制。而水库的泄洪量大小需要根据下游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水库不仅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还可以用在农田水利中,在洪水到来时,利用水库将水储蓄起来,在非汛期时就可以利用水库中的水灌溉农田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3利用水闸防洪 在水利工程中水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将水闸建立在水库、河道或者湖泊等地方。将水闸关闭以后,可以起到挡水的作用;打开水闸可以泄洪,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进入下游水的流量。水闸主要有节制闸、分洪闸、挡潮闸和排水闸几种,这几种水闸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泄洪和挡水。一般情况下,在上游地区采用节制闸,一旦洪水来临,可以将水闸打开,控制水位,同时也可以控制排水量,确保下游河道的安全。分洪闸的作用是可以将洪水分流到不同的地方,比如湖泊、洼地等,保证下游人们的正常生活。挡潮闸的使用是通过涨潮时和退潮时水位发生变化进行水闸的开合,有利于防止海水倒灌。排水闸是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起到排泄洪水的作用,如果洪水的水位相对于堤内的水位较低时,就需要打开水闸放水,一旦水位比堤内的水位高时,应该将水闸关闭,防止洪水倒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4修筑堤防 堤防是用来档洪水的建筑物。修筑堤防能够有效的避免洪水泛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河堤可以将洪水有效的控制在行洪道里,使行洪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泄洪排沙。 堤防在防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同时它又能抵挡海潮以及风浪等灾害,而且能够防止风暴潮侵入陆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泄洪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河道,因此将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对于防洪措施的实施有着主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平原地区修筑堤防需要与河道的治理结合起来,比如,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时,需要将堤防进行加固,而在堤防加固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防护工程对提防进行保护。 2.5利用蓄滞洪区降低河道的行洪压力 蓄滞洪区是防洪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保障防洪工作的安全以及减轻灾害等。蓄滞洪区可以分为四种,即分洪区、行洪区、滞洪区以及蓄洪区。分洪区的修筑主要是在一些有湖泊或是洼地的地方,有利于将洪水分流,降低洪水水流速度。行洪区是在堤岸之间或者天然形成的河道两侧,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用来宣泄洪水。滞洪区在发生洪水灾害时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在洪水高峰期可以削减洪水流速。蓄洪区可以将河道泄出的多余洪水临时储蓄起来,洪水灾害减轻时再将洪水排放出去。 蓄滞洪区是用于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因此我们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辟出蓄滞洪区,有利于洪水的防治工作。蓄滞区在启用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蓄滞洪区的使用一定要明确调度程序,随时做好进洪闸口以及分洪闸口的开启准备。 因为分洪区和蓄滞洪区平时不会使用,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会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做好预测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洪水的措施。 3结束语 在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以及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形下,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洪措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防洪措施,提前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做到及时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应对,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应该使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合理的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水利工程的防洪系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即使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也能有能力抵抗。 猜你喜欢: 1. 高工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2. 工程高级职称论文范文 3.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优秀例文 4.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赏析 5. 高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要求

晋升高级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家级刊物,两篇省级刊物 如果名额有限,需要核心刊物发表几篇。

楼主是哪个省的、专业的?因为评高级工程师发表论文的条件不同省份、不同专业是不一样的。例如:河北省机电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条件一、适用范围:本条件适用于从事机械、电气(器)专业的应用科学研究、机电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管理、安装、维修及运行,以及与其关联的其它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二、学历、资历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三、论文、著作条件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交流论文2篇以上;(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四、业绩成果条件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优秀设计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额定人员内以奖励证书为准);(二)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成果通过鉴定验收;(三)负责完成一项大型或三项中型工程成套项目研究、设计、安装调试任务,经实践检验,达到了要求,通过鉴定或验收;(四)负责完成三项难度较高和复余的机械、电气(器)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研究、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任务,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负责完成二项被省(部)列为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或三项被市(厅)主管部门推广并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经实践检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负责完成二项省(部)确认的定型或优秀产品开发,并转化为商品生产;(七)取得发明专利二项。其中一项转化为商品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以上:(一)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二)完成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或系列产品的主要部分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三)完成一项大型或二项中型工程新建、扩建或技术改造成套项目的研究、方案制定、设计、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四)完成本企业主导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产品性能达到同行先进水平,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五)完成高性能、高技术的关键部件或技术密集的复杂部件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六)完成过技术难度较高或复杂的设备管理,设备维修或动力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工作项目的全过程;(七)完成本专业的重大技术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被有关方面采纳,经实践验证,基本准确;(八)承担或主持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重大项目技术规范的编写;(九)配合相关任务,完成对重大项目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十)完成一项大型或三项中型成套工程项目国内外投标、承包、施工、验收任务。六、外语、计算机条件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参加全国或全省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七、破格条件取得工程师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一)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二)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获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三)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四)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三篇、省级五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一部(独著十万字以上,合著二十万字以上)。八、附则(一)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二)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指本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三)疑难技术问题――指在项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本专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

有国家刊号的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