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营商环境论文发表期刊

发布时间:

营商环境论文发表期刊

怎样才能得到分呢??

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

《科技创新导报》 正规期刊 发表过论文

这本杂志出刊2挺及l时的。《商业文1化8》杂志系中5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0国商业文7化1研究会主办4、商业文1化6杂志社出版的国家级期刊2媒体,是面向海内8外工f商界的综合性文1化2财经月6刊0。杂志主要栏目:商业文3化1、商业广z告、商业营销、商业环境、经管空间、财经视点、科教纵横、法学之l窗、学术探讨、谈古论今2、三u农问题等《商业文4化7》杂志征稿要求: 4,文2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3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6写工i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3学处理。 2,问题力v求简明、醒目,反4映出文5章的主题。中2文7问题不d多于n20个o汉字。 5,文2中1尽量少3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w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5文2缩略语或英文1全称及l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5开o(如该缩略语已h共知,也y可不h注其英文0全称)。缩略语不g得移行。 2,电子a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s须注明作者名称,职务名称,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并须注明:摘要,关键词。 1,来稿确保不s涉及w保密、署名无e争议等,文8责自负。 7,请作者自留稿底,恕不a退稿。 4,投稿邮箱caibian@vip。328。。 (注明本刊8投稿) 6,审核周期5-8个y工y作日4。 iΨcqⅨah窑k穴yh窑oㄛ濠t

赣榆区营商环境论文发表

1 目前赣榆尚未享受市区待遇。2 市区待遇是指城市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社保等,因此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高。赣榆区虽然属于连云港市,但与市区距离较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尚未达到市区待遇的标准。3 要想让赣榆享受市区待遇,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投入和改善,同时也需要加强赣榆自身的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以提高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从而达到享受市区待遇的条件。

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开通网上办事大厅等服务渠道,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简化税收流程,加强税收扶持政策,优化融资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对优质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服务。3、健全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行政执法体系,建立健全诉讼、仲裁等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司法公正性和可预期性。4、加强人才引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端人才来到副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5、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

国内对于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优化的分析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1. 相关政策的出台: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减税降费、放宽准入、优化审批等措施,从政策层面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2. 调查研究的展开:各级政府、学界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了有关营商环境的调查研究,通过广泛听取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等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3. 实践成效的体现:在一些地区和行业,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新疆、浙江等地的一些行业,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了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不稳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未来仍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和改进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意识,积极履职尽责,为全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2篇,希望大家喜欢!

XX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为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在依法合理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依法开采矿产资源、不动产登记等方面,提供了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现就我局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做好土地规划编制,积极服务用地报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对土地利用管理具有宏观控制和指导作用。一是我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各类企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大力发展现代工业,鼓励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二是认真做好企业用地需求的报批工作,为我区土地市场提供大量的土地供给,有效保障了企业用地需求。

(二)推进职能转变,实行一站式服务

为推进改善营商环境,我局高度重视,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规程等制度,制定了各类行政审批项目报批程序,设立了行政审批窗口,按照公平、公正、效率、便民的原则和高效快捷的运转程序,实行“窗口”办文;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 我局充分发挥了驻市政务中心窗口优势,我局多次认真梳理了各个类型业务件的办理环节,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报批周期,提高了用地审批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三)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因机构改革,建设项目规划职能也划入自然资源局,为了精简审批要件、减少审批环节,我局对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在建设项目前期开展工作时,建设单位向我局提出建设项目选址和预审申请,我局一次受理,审核后一次核发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四)努力提高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水平

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环境,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精神,以为企业和群众“办一件好事为标准”,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证,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XX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与XX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合署办公,XX区不动产登记业务只设立不动产登记业务窗口。

1、针对部门信息共享协同集成的问题。一是加大部门协调联动力度,稳步推进信息互联共享。加强部门协作,积极构建不动产登记数据和房产交易数据互联共享的“中间库”。同时,积极和民政、税务、法检部门协调沟通,进行系统对接,主动打破信息孤岛,互通共享登记数据资料。二是网上申请预约,微信平台服务。建设开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为企业群众提供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网上预约、公示公告、证书查询、查验及相关政策法规和办事指南查看。目前正在调试运行。

2、针对办理流程优化集成的问题。大厅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不动产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国办8号文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通知》要求,做到权籍调查、办理程序、公告事项、办结限期压缩到位,简单件即时办结,一般件5个工作日内、复杂件30个工作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中在大幅压缩审批时限,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做到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提升了投资项目审批效率。

3、针对窗口设置科学集成的问题。一是科学合理布局设置大厅。市、区不动产登记大厅统一设在市自然资源局综合办公楼,一楼分设取号等候区、业务受理区、行政审批区、交费领证区,二楼分设表单填写区和资料摆放区,以及综合办公室、标准化档案室。二是保障窗口运行顺畅高效。大厅共设14个窗口,将房地产交易、不动产登记受理和办理、税务、收费全部纳入大厅,进一步精简材料清单,办件不许提交任何复印件,不断简化办件环节,实现了不动产登记 “综合窗口受件、一套资料传递、一次性收费、一个窗口发证”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模式,严格按国家规定收费,坚决杜绝违规收费,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别企业的业主法律意识不够强,未经自然资源部门批准,非法占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行联合评审、并联审批;

二是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全面推行依行依清单收费、完善收费监管制度,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全力推进减税降费措施落实。

三是进一步缩短报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优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限。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区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管,截至2020年5月市场主体总数达X户,是2015年市场主体总数的3.09倍。下面,我就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如下: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营商环境职能,确保职能交接平稳过渡。2015年区市场监管局实现三局合并,承接原工商、质监、食药监相关职能,营商环境方面主要承担全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许可,事中事后监管,质量标准与认证、商标品牌等政策扶持工作,同时指导区民营经济协会开展工作。2019年转隶组建后,整合区知识产权局、区物价局等相关职能,公司注册登记职能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保留个体户登记注册、食品药品许可职能。职能划转后我局对公司注册等职能进行代管,共划转行政编制干部7名、窗口辅岗人员15名;划转9类164条行政审批事项,2020年1月1日完成正式交接,并建立协调机制,确保两局业务衔接平稳。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为个体注册提供优质服务。职能划转后,我局重点抓好个体户注册登记服务。一是实现服务窗口全覆盖。在雨花、西善桥、赛虹桥、板桥4个街道设有个体工商户登记窗口的基础上,新设4个登记窗口,确保8个街道(园区)实现个体登记服务窗口全覆盖。二是施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推行网上登记、个体工商户手机App登记,手机注册审核通过申领下发个体工商户电子营业执照,同时试点营业执照自助打印一体机线下自助打印。今年以来,我区个体户手机APP登记办件量达到4627件,登记率达到90%以上,稳居全市第一。三是推行“证照联办”改革。在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证办理过程中,我局与区行政审批局密切配合,开展网上集中政务服务方式,为开办企业打通全流程服务各环节,实现“一窗通办”。

(三)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局对惠企政策资金进行梳理,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2019年,我区获得质量强市优秀区,十四所获得江苏省质量奖(全市两家,省政府每家奖励100万元),玻纤院获得市长质量奖(全市三家,市政府每家奖励50万元);完成有效发明专利2247件(每家奖励2000元),PCT57件(市政府每家奖励3万元,区政府每家奖励1万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04%和248%。2019年,我局还促成了雨花台区民营经济协会的成立,并带领民营企业到青海大通开展扶贫工作,苏宁易购集团为其提供电商精准扶贫服务,机关三支部与苏宁南京连锁平台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打造“党建315”品牌,组织开展“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主题党日活动,为企业送去急需的政策和法律服务,扫清发展障碍。

(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推进企业年报工作,首创“机器人+年报”模式,全区企业年报率以92.1%居全市第二名。强化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吊销力度,国家总局信用监管司前来调研。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2019年共开展26类不定向抽查和4个定向抽查任务。今年,我局还将牵头全区21个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五)转变监管执法理念,建立企业容错纠错机制。实行依法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相统一,针对辖区内创业创新企业的一些广告违法行为,采取行政约谈、行政指导的方式帮助企业整改。2019年,我局共办理减轻处罚案件66件,不予处罚案件42件。对已被处罚的企业主动纠正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满一年后,可以实施信用修复,不再对外公示行政处罚信息。

(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初始,全局上下深入一线督促药店、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做好防控工作。疫情进入第二阶段,企业开始复工复产,我局先后牵头制定了雨冠防办〔2020〕7号和雨防指〔2020〕20号文件,牵头做好餐饮复工,上线餐饮复工微信小程序,实现“一小时”的“指上复工”,截至目前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已复工2232家,恢复堂食927家,央视多频道报道我区餐饮复工做法。开通“备案直通车”,助力防疫物资、药品生产企业复工。开设“知识产权微课堂”,强化线上动产抵押融资服务,抵押登记额5500万元。协调辖区企业为省中医院援鄂医疗队火速捐赠防护面罩,携手江苏金创开展疫情防控物资捐赠。联合区财政局对存在困难的农贸市场补贴3万-5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 工作计划

区市场监管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惠企政策精准投放难。市场监管局由多部门合并,服务职能相对较分散,虽然我局开展大量培训走访,但政策精准投放度仍需增强。二是信息不能有效共享。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多部门信息共享程度较低,难以建设全方位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难以构建联合惩戒机制。三是市场监管与行政审批存在脱节。区行政审批改革并不彻底,选择性的职能划转导致设立登记“碎片化”,“谁审批谁监管”变成了部门之间的体外循环,在虚假注册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

目前全区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双创”示范基地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综合运用市场监管政策和手段,结合当前机构改革,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主动服务。一是积极适应市场监管新角色。当前企业注册登记职能已全部划转,我局将主动沟通协调,配合开展虚假注册调查等工作。同时随着街道集成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服从全区统一安排。

二是高位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充分发挥区质量发展委员会作用,积极组织各级质量奖申报评定工作,培育树立质量标杆。推进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三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政策引导,修订《雨花台区知识产权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奖励额度,确保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600件,PCT专利申请量45件。

四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民营经济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上线民营经济协会微信小程序,强化扶企政策、非公党建等服务。依托局“党建315”品牌,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整合各条线力量,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全面加强信用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依托“机器人+年报”模式,不断提高企业年报率,对长期停业不经营的企业开展清理吊销。

各位领导,《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722令)已正式实施。我局将以此为契机,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意识,积极履职尽责,为全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希望区人大各位领导多莅临指导,人大代表多建言献策,共同营造全区优质可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国外营商环境堪忧论文发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而我国跨国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须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此次危机。本文首先对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分析,然后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这两个密切关联的范畴进行了逻辑的统一,并借鉴国内外相关论述对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

一、引言

对全世界而言,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的行为主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根据目前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跨国公司年生产总值占整个世界生产总值的50%,它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60—7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对一个国家而言,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培育和发展中国跨国公司是我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使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已有2000家跨国公司母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有21.5万家。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继续蔓延加剧,但也远远没有结束,这导致世界经济剧烈的变动,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多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已经步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有30%实施了部分风险管理。虽然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而言,其风险管理仍处于风险管理的策划实施阶段向部分风险管理阶段的过渡过程之中。“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调查”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包括各类跨国公司的我国企业还处于风险管理建设的初级阶段:有71%的企业只是建立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流程,但流程缺乏相互的约束机制;有15.79%的企业“已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但体系尚未全面开始运作”;另外还有5.26%的企业“没有建立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风险的防范只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个人行为”。面对此次危机的冲击,世界企业500强类跨国公司尚且力不从心;我国的跨国公司须减少其风险管理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此次危机。

二、中国跨国公司的风险分析

分析和识别风险的范围和类别,是跨国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我国跨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是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更为复杂的、全球化的不确定性约束。从不同角度出发,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类法分析。本文以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风险分类法并结合Miller风险一体化管理的研究框架来进行分类分析:即按照风险的可控程度,将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跨国公司自身几乎无法控制的一般环境风险(宏观环境风险);跨国公司自身虽然不能控制但可以施加影响以改变风险影响程度的行业环境风险(中观环境风险);跨国公司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变量风险(微观环境风险)。

(一)宏观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风险或一般环境风险是指那些影响各行业跨国经营环境的因素,包括一是政治风险,即指政治不稳定性与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变化相联系,其中的因素包括政治稳定性、意识形态等内容。二是政府政策风险,指影响商业环境的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其中包括无法预期的财政和货币改革、政府规章制度的变化以及收入汇出限制等。三是宏观经济风险,指包括经济活动水平、价格水平、汇率和利率水平的不确定性波动;四是社会风险,指当人们面对与他们自身价值观不相符的信仰和价值观时,可能会产生社会危机。社会风险可能是政治风险的前身,当然两种风险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集团——社会和政府。五是自然条件风险,是指影响经济产出的自然现象。如地理位置因素对跨国公司国际化区位因素选择的影响。六是文化风险,学者何曼青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供应者、竞争者、顾客与跨国公司发生业务往来的方式和偏好,以及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战略、策略和技巧,同时还到跨国公司的其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他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等发生作用。

(二)中观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

中观环境风险或行业环境风险是指各行业内影响跨国经营的因素。一是投入物市场风险,指围绕着获取充足数量和质量的投入物,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行业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技术、原材料品质、数量和价格等。二是产品市场风险,是指对行业产出需求无法预料的变化。这种改变可能因为消费者品味的变化,因替代品的可获取性的变化,因互补品供应的变化,或者因国内外政府政策对进口货物的不可预知性需求变化而变化。三是竞争风险,指由于无法预测产品市场中可获取的产品数量和类型,企业可能遭受来自同行业厂商的竞争压力,主要包括竞争者的价格、经营战略、其选择的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对本国和外国新进入者的威胁。四是技术风险,Miller认为技术创新影响着一个行业的产品或生产过程,同时也对这个行业构成了威胁,因为它可能会使行业内已经建立起的竞争和协作模式产生混乱。学者许晖认为技术风险还应包括由于跨国公司在行业个某些方面的技术领先性,导致专有技术有可能遭到窃取和非法占有的可能性。

(二)微观环境风险(企业变量风险)

微观环境风险或企业变量风险是指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影响跨国经营的因素。一是生产风险,指跨国公司生产运营的不确定性,包括劳动力不确定性、公司投入物供应的不确定性以及生产不确定性。二是责任风险,指跨国公司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因担负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人身安全等责任而面临的风险。三是研发风险,Miller称研发行为的不确定性结果就是对当公司投资于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完成项目及项目产出特性的时间框架的不确定。四是信用风险,指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回收等涉及资金回收的问题。五是行为风险,指公司管理者或员工的本位主义行为,Miller在研究中认为,公司层面风险中的行为风险与公司内的代理关系有关。六是人力资源风险,或称劳动力不确定性,指员工生产率的变化、训练员工的有效性、员工和工会问题等风险。七是交易风险,指汇率风险对特定的、可识别的外币交易的现金流所产生的影响。八是投资风险,即跨国公司投资于东道国面临的经济状况、政治条件和政府政策的持续不确定性的集中体现。九是财务风险,指在跨国公司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

三、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有5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企业各级管理层,有3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自企业员工,只有2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企业外部。因此,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必须从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入手。与我国跨国公司的微观环境风险(企业变量风险)不同的是,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应该是微观环境——企业变量的核心因素,这同时也是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 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ICIF)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ERM)框架的内部问题都密切关联的核心因素——“内部环境”。

继美国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COSO于1992年发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之后,又于2004年9月发表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与ICIF相比,由于ERM是ICIF某种程度上的拓展和延伸,这暗示着现代企业管理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密切的相关性。学术界对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这二者的关系持两类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在内部控制中,理由是ICIF中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要素;第二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理由是ERM在借鉴ICIF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在框架中明确指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鉴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二者的特殊关系,以及我国学者还没有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逻辑统一并运用于跨国公司这一特殊企业组织。因此,可以将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进行逻辑统一,然后再来分析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

从COSO的ERM框架来看,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由于“内部环境”影响着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和目标的制定、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体系以及监控措施的设计与运行,因此根据ERM框架,可以确定“内部环境”就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因素,它是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从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的时间顺序来看,在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会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O,55)公告中,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该公告首次将控制环境正式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凸显对环境控制的重要性认识。1992年美国COSO发表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CIF)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提出的内部控制系统由五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2007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提出,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美国的SASNO,55和ICIF都始终把“控制环境”放在首位,说明其居于整个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结合我国的基本规范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中强调的“控制环境”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上,强调的是内部环境问题,这与ERM框架中强调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实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对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分析就应该从我国跨国公司“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人手。ERM框架、SASNO,55、ICIF和基本规范关于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的提法各有差别但是基本上一脉相承的,概括起来,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内部监督和管理方法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构成了其风险管理内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缺乏科学的、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

一方面,风险管理理念是风险管理价值观的核心要素,而我国跨国公司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都存在非科学性。COSO报告曾明确指出,企业里的每个人对企业风险管理都有责任。但是,我国多数跨国公司的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理念落后,导致其行为常常凌驾于风险管理规则之上,甚至有一些管理者还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这些跨国公司的员工工作时只凭领导意识办事,对风险管理的准则和制度也是一种选择性遵守。另一方面,我国跨国公司整体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近年来我国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仍缺乏将风险管理意识上升为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这集中体现在,我国跨国公司母、子公司风险管理价值观的不统一。母公司的管理人员往往认为整个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就是各个子公司各项制度、规章的统一和各方面资料、数据的汇总,忽视了研究子公司的业务营运风险及其与跨国公司整体风险的相关性;同时,子公司的管理人员也仅仅认为只要遵照母公司的规章制度即可,忽视了应与母公司形成互动式的风险管理。这种不统一的、非互动式的风险管理导致跨国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长期低于应有的水平。这反过来又会加深子公司对母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怀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不规范。

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我国跨国公司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形式,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相互制衡的效果,这是导致企业“一把手”的行为凌驾于风险管理制度之上的根本原因。问题最为突出的方面表现在: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作用严重弱化、监事会的权力虚置。

首先,我国大多数跨国公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大多由国有企业股份化、集团化改造而成,政府在公司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这使得我国跨国公司占比重最大的国有跨国公司风险管理设计与实施的依据不明,不能充分代表全部产权人的利益,造成终极所有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其次,我国国有跨国公司股东会(国资委)和董事会的公司法地位很高,但实际上高级管理人员的推荐、任免权,均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代为行使,这使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管作用难以发挥。股东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被悬空,在地位上被下置,充其量只有具体经营事项的部分决策价值和应付外部监管的形式价值。这使得公司管理当局长期处于一些政府官员的直接干预之下,董事会不可能对政府的不当干预进行法律上的阻隔。因此,外部行政风险在这种董事会的构架下无法防范,从风险成因上来讲,这种权力缺陷是我国国有跨国公司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再次,我国跨国公司监事会的作用被严重弱化。2006年版《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但《公司法》却只规定了监事会的职权规定,却并没有明确它到底对谁负责,监事会地位尚不明确。在实践中,由于监事对董事会的依附性较强和缺乏监督手段,其主要职责限于事后的检查,基本不具备实时监控的职能,“监事会不监事”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从内部监督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到位。

风险管理过程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通常,企业的专项监督职能由内部审计来完成,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效果。而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是应国家审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对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行政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由于这种审计制度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外部政府压力的倾向,会导致以下问题:监事会内部审计模式的低效,内部审计局限于财务职能,内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

首先,我国跨国公司一般采取的是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而监事会往往只有监督权和建议权,对董事和经理并没有直接的制裁权,一般要通过股东大会才能执行,从而在客观上削弱了监督效率。有实证研究表明,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的公司规模最大,但公司业绩最差。其次,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仅是作为一个财务领域的职能部门,重点集中在检查会计报表等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没有发挥出世界500强公司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做出整体的分析、评价以及建议。据调查,现阶段我国企业有18.29%的被调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在风险管理中不发挥任何作用;再次,世界500强公司实施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具体实施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精通于常规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当前,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少有接受过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专业训练,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从管理方法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据ERM所述,企业风险管理各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来支持。首先,跨国公司是一个多分支的组织系统,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这可能会产生子公司提供不完全信息、虚假信息和延缓信息的提供等行为,而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由于我国多数跨国公司内部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导致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共享与互换,甚至有的子公司的下属部门即便发现了风险也没有相应的渠道向母公司汇报。其次,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等先进计量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相比,由于风险管理信息上的不完全等各种现实原因,我国多数跨国公司还仍是采用定性分析等较为落后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这直接导致我国跨国公司不能准确地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和评估风险,进而影响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的对策

(一)培育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环境。

从本质上讲,企业风险管理是培育在一种文化背景下具有统一认知和行为的模式。因此,我国跨国公司应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以培养和加强管理层及普通员工科学的、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并自觉地落实风险管理的各种准则和制度到日常各项工作中;要通过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将风险管理自然渗透到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跨国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各个岗位和各个工作环节,使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在开展每项业务时都要考量上、下游风险及其相关性因素,以形成防范风险的互动式风险管理。在营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环境方面,我国跨国公司可以依靠书面形式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可以举办针对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还可以在企业内部组织包括普通员工在内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评价,形成一个开放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以发现更多的隐患。

(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有研究表明,只有建立以科学的现代治理结构为基础的权力产生和运行机制,才可以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权力结构,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在股东大会建设方面,要使股东大会真正成为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机构就要完善征集股票表决权办法和分类表决制,并通过一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权力。其次,在董事会建设方面,一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其在决策中监督,在管理中监督的作用,并使独立董事的收入不与所任职的企业直接相关,防止独立董事作用异化,最终达到防止大股东操纵董事会。二是在董事会内部设立专门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使董事会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与推动作用,来实现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三是针对我国国有跨国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被悬空的问题,在现有组织人事管理体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国有跨国公司应在治理结构上要利用权力整合与制衡原则,将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和国资委“设定”为两家不同的“股东”。组织人事部门以人事权力为基础享有“股东会”的部分权利,包括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和董事会高管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兼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的两名董事高管间接任命权(依公司法应通过国资委履行董事任命,因为国资委是法律上的唯一股东):国资委以资产管理权为基础,经组织人事部门的授权,享有部分人事任免权利,包括任命董事总经理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这样就可以在董事会层面产生了权力的制衡效果,同时没有回避实际治理过程中的干部管理权问题。最后,在监事会建设方面,必须保证监事会责权利的完整性,应从相关法规和制度上规定监事会履行职责的人员编制、资金来源,确保监事会责权利的落实。同时,强化监事会权力和责任,并通过相关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办法对监事会的职责予以细化,明确监事会失察的法律责任,使风险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如果能建立起监事会领导下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事前介入、事中参与和事后监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

(三)强化内部审计。

鉴于我国跨国公司还处于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的阶段,其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并没能在风险管理中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定位于建议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主要通过管理咨询和建议、管理协调和管理监督途径来参与风险管理。首先,对于内部审计模式,由于监事会的非有效监督,以监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有职能缺陷。审计模式可以调整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为以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实践证明,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在发现问题及时性、信息传递速度方面的效率较高,对提高风险管理决策科学性和风险管理效率非常重要;其次,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由于我国会计标准的变化,现代企业的财务资料操作会越来越规范,企业所有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何有效防范风险。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财务领域的“查错防弊”扩展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等企业经济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从审查的监督向评价、咨询、建议和协调等方面拓展;最后,对于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部门要努力按照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审计准则的要求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强化审计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其途径的选择,包括多专业地选拔内审人员,优化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注重对其综合能力(审计、风险管理等)的培养和考核,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必要时可成立有关业务方面的专家小组,参与内审工作等等。

第四,建设先进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为了能降低我国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等各级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首先,从信息流动方向来看,我国跨国公司应确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相反方向的信息流动均畅通;其次,从信息沟通渠道来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沟通的信息必须以一个有效设计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作为沟通渠道来传递这些信息。各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和传递各个风险信息,整个跨国公司最高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沟通渠道中关键性的角色应将这些信息汇总并处理;最后,从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来看,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准确地对风险值做出计算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事前与事后相结合,对已经避免的风险进行追踪,对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等。具体来讲,母公司必须在整个跨国公司内部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一是建立覆盖整个跨国公司经营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固定化业务流程等,实现企业运营业务信息向风险信息的自动转换。二是建立涵盖整个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各个流程的风险预警分析系统,即采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模型计量等风险管理方法,量化风险指标、收集风险预警重要信息,预测企业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在构成营商环境的诸多要素中,税收营商环境由于其特殊的重要性,成为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各国税收营商环境建设的趋势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纳税人办税便捷度;优化税制设计,增加纳税人更多获得感;简化办税流程,为纳税人节省税收遵从成本。营商环境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具体而言,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和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正因为此,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世界营商环境年度报告》,都吸引着世界各国政界、商界、媒体人士的目光。在构成营商环境的诸多要素中,税收营商环境由于其特殊的重要性,更是成为各界最为关注的焦点。每年,在《世界营商环境年度报告》发布之后,普华永道和世界银行随即推出的营商环境指标中税收指标的细化版本《世界纳税指数年度报告》——即坊间所称的“世界税收营商环境报告”,都会引发各国纳税人、税务部门、税务中介的热议。2017年11月,普华永道与世界银行共同发布了《世界纳税指数报告(2018年版)》。从该报告,可以看到各国纷纷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世界纳税指数年度报告》指标已被广为接受税收营商环境指企业在遵循税法规定、缴纳税收方面的条件与状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税收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引导资本投资、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小组和普华永道在编制《世界纳税指数年度报告》时,通过4项关键指标评估全球190个经济体的中型私营企业的纳税环境。4项指标分别为“纳税次数”“纳税时间”“总税率和社会缴纳费率”“税后流程指标”。其主要目的是在统一假设的基础上,从一个虚拟企业“样本公司”的视角横向比较世界各国的税率和税收遵从成本。该虚拟企业为中等规模的传统制造业。为了简化研究,全部经济体使用同一样本公司,不考虑各经济体在历史背景、社会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和税费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差异。近年来,《世界纳税指数年度报告》指标已成为衡量区域税收营商环境的权威标准。具体来说,4项关键指标衡量的内容如下:第1项指标“纳税次数”反映样本公司支付所有税费(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企业扣缴的税费)的次数。若某一经济体提供全面的电子申报和税款缴纳便利,并且被大部分中等规模公司采用,即使全年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非常频繁,也将该税种的全年缴税次数合并视为一次统计。第2项指标“纳税时间”衡量样本公司准备、申报和缴纳三种主要类型税费所需的时间,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劳动力税费(包括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公积金)。第3项指标“总税率和社会缴纳费率”衡量样本公司经营第二年负担的全部税费占其商业利润的份额。作为分子的样本公司负担的税费总额包括企业所得税、由雇主承担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部分、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但不包括由公司扣缴但不负担的税费(例如个人所得税、由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及公积金部分、可转嫁的增值税)。作为分母的商业利润是税前净利,即企业负担所有税费前的利润。第4项指标“税后流程指标”衡量企业在纳税申报之后发生以下两种事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1)由于样本公司采购大型设备的进项税超过了企业的销项税,各经济体是否允许纳税人申请增值税退税以及所需要的时间。(2)样本公司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截止日后发现申报错误导致少缴税款,主动纠错补税所需的时间。《世界纳税指数报告(2018年版)》是该系列的第12本报告,展现的是各国2016年度的纳税环境。根据该报告,2016年度,世界各国纳税环境评估的中型私营企业的平均纳税时间为240小时,平均纳税次数为24次,平均总税率和社会缴纳费率为40.5%。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提高纳税人办税便捷度《世界纳税指数报告(2018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税收征管方式的巨大变革,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极大地满足了新兴经济形式对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移动办税方式正在成为各国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新特色。印度、博茨瓦纳、文莱、萨尔瓦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印度政府为及时向纳税人反馈相关信息,创新互动形式,对于纳税人的问题利用“推特”即时回复,同时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萨尔瓦多将在线税收处理模式和税款支付系统建设列入了国家战略规划,企业全面实现通过电子系统(DET软件或在线处理模式)申报年度税款。2016年底,非洲的纳米比亚税务局的综合税务管理系统上线,企业可以进行电子申报。这是该国税收征管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大大改善了纳税人的办税体验。近年来,欧洲东南部的塞尔维亚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改革,包括简化地方税费缴纳次数以及推广电子申报。目前,该国的企业可以电子申报工资税、社保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2016年度,企业的平均纳税时间从279小时降至226小时。经过上述变化之后,与中欧和东欧的同类国家相比,塞尔维亚在纳税指数方面表现较好。各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一个新趋势是使用电子发票,这有利于对间接税(如增值税)实施更有效的管理。例如,从2016年开始,俄罗斯推出了网上收款,以电子方式记录纳税人每项交易的信息,该信息实时传输到税务部门可以访问的服务器。韩国已经对所有纳税人强制使用电子增值税发票,包括个人业务。优化税制设计,增加纳税人更多获得感高效、透明、可预期的税收营商环境在引导世界资源流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纳税指数报告(2018年版)》分析发现,部分国家在优化税制设计方面颇有成效。例如,日本、挪威、比利时、法国、意大利、乌克兰、巴哈马、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赞比亚等国通过降低税率来优化税务营商环境。2016年2月,日本《税改法案2016》实施。该法案规定,从2015年4月1日及以后的纳税年度开始,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25.5%降低到23.9%。2016年,乌克兰将社会缴纳费率统一为22%,此前该国实施的是36.76%~49.7%的浮动费率。2016年,印度尼西亚将资本利得税的法定税率从5%降至2.5%。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的税制改革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最为亮眼。2016年5月1日,中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将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此项举措使购货方取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增多,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使得总税率和社会缴纳费率下降0.3个百分点。2017年7月1日,印度实施货物和劳务税(GST)改革。这对印度的税收营商环境改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GST在印度的中央和邦层面取代了多个间接税税种,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全国市场,实现了货物和劳务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在海湾国家中,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率先引进增值税制度,表明了向各国主流税制接轨的积极姿态。简化办税流程,为纳税人节省税收遵从成本《世界纳税指数报告(2018年版)》指出,精简报税资料,优化办税流程,已成为各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共同选择。其中效果较为卓著的国家有:印度、意大利、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帕劳共和国、乌克兰、萨尔瓦多和泰国。印度为规范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其他税收计算标准,引进了收入计算和披露标准系统(ICDS),并在企业中大力推行现代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RP),提高和规范了印度数据收集的自动化程度。泰国税务部门实施新式税收风险自动管控系统来帮助企业进行相应的税收风险自查,在税收自查中出现错误或税款支付不足时会对相关企业进行提示。从2016年3月起,中国对纳税信用级别较高的纳税人选择数字技术校验发票,替代传统的手动扫描、校验发票方式,此项举措大大节省了纳税人处理增值税发票的时间。塞内加尔则以法律形式规定,增值税退税款必须在税务当局收到纳税人相关文书之日起90日内支付,增值税退税申请必须在申请提交之日起30日内纳入管理部门的审核过程。纳米比亚税务局的税收奖励计划深受纳税人欢迎,该计划赋予纳税人机会“清理并纠正”过去的税收违规行为。根据该计划,当纳税人将过去的所有未缴税款通过自查缴纳时,70%的滞纳金和100%的罚款将被豁免。许多税务部门已通过利用在线备案收集的大量纳税人历史数据开展电子税务审计。数据比对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电子税务审计的效率。近年来,墨西哥税务局尝到了电子审计的甜头,该局2012年向电子审计每投资0.50美元查补50美元的税收;2016年,每投资0.27美元就查补了50美元的税收。巴西政府于2007年颁布了公共电子记账系统(SPED),包括电子发票、税务电子记账、社会贡献费电子申报、企业会计信息电子申报、会计税务电子申报和企业员工社保信息申报等模块。该系统从2014年起在大多数公司强制执行。2016年,随着SPED的效率和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时间又下降了80小时至1958小时。中国的“纳税时间”指标表现亮眼2017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在营商便利度排名中,中国营商环境前沿距离分数为65.29分,较上年提高0.4分,稳住了在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第78位的排名。2013年~2016年,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对中国的评价排名累计提高了18名。《世界纳税指数报告(2018年版)》报告研究发现,2016年度,中国的“纳税时间”指标表现亮眼,相较于前一年大幅缩短了52小时, 即20%,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税务部门在不断推进、落实纳税便利化改革方面的成效。例如,中国国家税务总局重点打造的“互联网+税务”“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引入一系列便利纳税人的措施,取消大部分纳税人的增值税发票扫描认证,减少办税环节,降低增值税纳税人准备、申报和缴税的时间。报告表示,为了让精简报表更有“底气”,中国国家税务总局还致力于健全数据共享共用机制,加快金税三期系统与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网上办税系统的集成步伐,实现三大系统功能整合、数据自动传递,一处录入多处使用,进一步便利纳税人办税。报告称赞了中国的“互联网+税务”行动,指出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充分释放了大数据的潜力,促进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发票管理、纳税人在线学习,以及其他纳税服务。

策论文怎么写介绍如下:

确定主题

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分析题干都是第一位的,题干要求:“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就如政府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自拟题目,撰写一篇策论文。”

题干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参考内容必须要结合给定材料,尤其要求参考范围仅限给定材料;另一个是写作主题,题干要求针对“政府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个方向进行写作,“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关键性的“对策主题”就成为了接下来大作文的主题和核心要点。

谋篇布局

分析完题干,找到大作文主题之后,接下来就要为整篇文章的主体内容做好一个顶层设计了,如何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关系到整个大作文的结构和骨架,之前我们分析过,这篇文章是要求写成一篇策论文,那我们整篇文章就要围绕“对策”这个要素来展开,大作文的总论点谈对策,分论点也必须着眼于对策。

具体的这些对策性论点,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回归到材料本身去,“材料为王”,去材料中挖掘。

我们经过梳理材料大意之后,发现9则材料涉及到了一系列关键词,比如:“区域协调”“扩大开放”“拓宽政商沟通渠道”“纾困解难”“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创新”等等,这些关键词既是材料的主题词,同时也是大作文写作的得分点。

细节填充

构建完整个大作文的写作思路,仅仅是搭建好了骨架,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要想让文章丰富饱满、有血有肉,还需要对细节做进一步的填充。

对于这道策论文,我们要把对策的内容丰富性放在重要位置,真正动笔写的过程,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把每一个论点说得完整和充实,总是“空对空”,观点对观点,难以服众,对于政策类的观点,对其论证和丰富一方面需要在对策上进一步具体化。

另一方面也要最大限度的去挖掘材料中给出的例子,来论证对策观点,比如对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这个对策性论点展开过程中,首先我们在具体性对策上着手,比如写出: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采用“互联网+政务”模式、出台综合改革方案这些细化的可操作性对策。

其次还要用到材料中给出的一个很鲜活的例证,“粤省事”这个方便群众办事的小程序。

以上是针对其中一个对策性论点的细节丰富,其他的论点也要按照这个“具体对策+材料例证”的模式来展开。

写好一篇策论文需要最基本的三个步骤:确定主题、谋篇布局、细节填充,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上一个环节的具体和拓展。与此同时,每一个环节又是下一个环节的概括和浓缩。主题确定上提纲挈领(契合题干),谋篇布局上顺势而为(还原材料),细节填充上论证充分(有理由例)。

如此这般操作,一篇深得阅卷老师青睐的策论文就一气呵成“出炉”了。更多实用干货请关注半月谈申论真题直播课程。

优化营商环境刑事论文发表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

这是对东北地区共性问题把脉制定的药方,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毋庸讳言,东北地区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较晚,营商环境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注意事项

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也是基础性工程,其目的是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首要任务。东北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都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在改革问题上想要排好队、齐步走、整齐划一是不切实际的。要想顺利“过河”,就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到不同的“桥”和“船”。

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条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

第三条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

简介。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相关执法,增强知识产权民事和刑事司法保护力度。

策论文怎么写介绍如下:

确定主题

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分析题干都是第一位的,题干要求:“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就如政府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自拟题目,撰写一篇策论文。”

题干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参考内容必须要结合给定材料,尤其要求参考范围仅限给定材料;另一个是写作主题,题干要求针对“政府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个方向进行写作,“优化营商环境”,这个关键性的“对策主题”就成为了接下来大作文的主题和核心要点。

谋篇布局

分析完题干,找到大作文主题之后,接下来就要为整篇文章的主体内容做好一个顶层设计了,如何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关系到整个大作文的结构和骨架,之前我们分析过,这篇文章是要求写成一篇策论文,那我们整篇文章就要围绕“对策”这个要素来展开,大作文的总论点谈对策,分论点也必须着眼于对策。

具体的这些对策性论点,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回归到材料本身去,“材料为王”,去材料中挖掘。

我们经过梳理材料大意之后,发现9则材料涉及到了一系列关键词,比如:“区域协调”“扩大开放”“拓宽政商沟通渠道”“纾困解难”“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创新”等等,这些关键词既是材料的主题词,同时也是大作文写作的得分点。

细节填充

构建完整个大作文的写作思路,仅仅是搭建好了骨架,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要想让文章丰富饱满、有血有肉,还需要对细节做进一步的填充。

对于这道策论文,我们要把对策的内容丰富性放在重要位置,真正动笔写的过程,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把每一个论点说得完整和充实,总是“空对空”,观点对观点,难以服众,对于政策类的观点,对其论证和丰富一方面需要在对策上进一步具体化。

另一方面也要最大限度的去挖掘材料中给出的例子,来论证对策观点,比如对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这个对策性论点展开过程中,首先我们在具体性对策上着手,比如写出: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采用“互联网+政务”模式、出台综合改革方案这些细化的可操作性对策。

其次还要用到材料中给出的一个很鲜活的例证,“粤省事”这个方便群众办事的小程序。

以上是针对其中一个对策性论点的细节丰富,其他的论点也要按照这个“具体对策+材料例证”的模式来展开。

写好一篇策论文需要最基本的三个步骤:确定主题、谋篇布局、细节填充,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上一个环节的具体和拓展。与此同时,每一个环节又是下一个环节的概括和浓缩。主题确定上提纲挈领(契合题干),谋篇布局上顺势而为(还原材料),细节填充上论证充分(有理由例)。

如此这般操作,一篇深得阅卷老师青睐的策论文就一气呵成“出炉”了。更多实用干货请关注半月谈申论真题直播课程。

珠海营商环境优化论文发表

营商环境自查报告范文

转眼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好的,也看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份自查报告了。那么一般自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营商环境自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根据市城管局《关于开展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有关问题自查自纠的通知》,经济区市政局迅速安排部署,对照通知要求和市委巡察组反馈的群众反映问题,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自纠情况

一是明确自查自纠内容。主要对前期采取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不足及整改措施等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二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领导和各科室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营商环境自查自纠工作小组,在局办公室(指挥中心)设办公室,协调推进全局自查自纠工作落地落实见效。三是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坚持刀刃向内,敢于直面问题,对涉及企业的城市管理执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环卫绿化、污水排放等方面的监管、审批许可及相关行政处罚事项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以严实作风、过硬举措推进问题整改,促进营商环境改善提升。

二、营商环境建设情况

一方面,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企业发展根基。长期以来,受xx高速、xx河及x河等道路、河流影响,经济区内大量“半截路”、“断头路”,造成交通东西不通,南北不畅,影响经济发展。xxxx年以来,经济区市政局根据城建计划安排,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向南全线贯通下穿高速道路,向东打通连接北海路的断头路,向北延伸南北主次干道,向西架设跨xx河、x河大桥,先后对xx路、xx街、乐川街等辖区内主干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拓宽延伸xx街、xx街、xx路、xx路、xx路等道路,新修xx街、xx街、xx街、潍州路等道路,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结构,提升区域发展承载力。xxxx以来,先后开工xx余项基础建设工程,涉及道路新改建、景观改造、桥梁建设、涵洞贯通、市政附属设施提升等项目,共新建道路xx余公里,新增城市绿道(非机动车道)近xxx公里,新建桥梁x座,配套雨污水、燃气、热力、自来水、电力、通信等管线xxx余公里,新增、提升绿化xx余万平方米,新建路灯xxxx余基,安装公交站亭xxx座,安装消防栓xxx座,建设口袋公园xx余处。

另一方面,坚持服务为先,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开展上门服务,组织人员对全区xx余家企业定点包靠,定期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发展状况,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市政公用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托“城管驿站”,先后开展现场办公x次,现场为沿街商户办理生活垃圾处置、户外广告等审批件xx余件,将审批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推进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水平。经济区市政局梳理了由本单位负责办理的常见的审批许可事项共x大类x小项,逐项列明需要的资料及完成时限并在审批窗口醒目位置张贴,同时对外公布审批服务热线,便于群众提前电话了解,让群众最多跑一趟腿就能办完,真正实现“一次办好”。三是排忧解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经济区市政局对复工复产企业进行集中消毒,对企业废弃口罩进行统一回收。针对新建厂区门口涉及道路绿化问题,积极对接企业,统筹规划布局,做好企业开口绿化苗木迁移工作。针对区内排污不畅、企业门口与道路交接处积水问题,经济区市政局加强城市排水、污水管网建设,自xxxx年以来,积极推进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为xx街、xx街、xx路、xx街等新改建道路敷设雨污水管网xxx余公里,有效解决了沿线排水问题。全面开展雨污分流整治,市政管网全面实现雨污分流,自xxxx年起,分三期对全区xx余个住宅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测绘及改造,全部完成后铺设雨污水管道近xx公里,改造错接、混接点xxx余处。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措施

当前,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主要的问题时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商户对法律法规要求不了解、理解不到位。比如沿街商户对户外广告设置规范不了解,不知道广告设置需要审批,导致部分新设广告牌匾存在无审批、“一店多牌”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部分企业雨污分流意识不强,存在雨污水管道错接,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的问题。企业建设过程中涉及道路绿化迁移的问题。下一步,经济区市政局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进行宣传,对新入驻企业主动上门,为企业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全区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我局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交通服务水平,采取了四项具体措施,精准发力,迅速行动,争创最优的交通营商环境,为全区的经济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xx至xx324线xx段改扩建为城市道路项目建设,该项目对于缓解xx城区交通压力,改善城市对外形象具有重大作用。我局不断加强统筹协调,按照今年实施、明年竣工的`要求,明确时限、倒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同时,服务好xx城区至石卡产业园一级路、根竹至平天山林场二级路、居仕至樟木三级路和精准扶贫道路等项目建设,为优化我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二是规范交通执法行为。推行交通路政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实行阳光执法,依法向社会公开法规依据、工作程序、处罚标准、处罚结果等相关内容,确保执法对象享有“知情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监督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并自觉接受执法对象和社会公众监督。

三是提升交通窗口服务水平。在区政务服务大厅交通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办理制度,简化办理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窗口工作人员着装上岗、使用规范文明用语,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对全区11个渡口码头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乘船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xx渡口被评为20xx年xx“安全便捷文明”示范渡。

二、存在困难

1、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缺口大。公路建设方面,安防工程、窄路加宽等项目要求区本级配套资金都较多,尤其是乡道安防工程,本级配套占大部分,上级才补助30%,区本级需配套70%,我区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到位,工作确实难以开展。公路养护方面,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大量重型汽车驶入农村公路,造成路面损坏严重,同时管养里程不断增加,而养护资金没有相应增加,造成公路养护压力增大;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大中修和水毁等紧急情况投入大,资金难跟上。

2、我局目前还没有交通运输职能,对运输企业的服务工作不便开展。

按照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两个清单”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对照督查内容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编制公开情况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改善营销环境的若干意见》(冀发[20xx]8号),着力优化营销环境,我局认真梳理各项审批和监管职能,在全系统逐步建立完善了行政权力和责任“两个清单”制度并向全社会公开。初步厘清了监管部门和市场,以及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职能转变,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构建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职能体系,建设法治食药监、责任食药监、服务食药监和廉洁食药监。一是按时限和编制规范要求建立完善“两个清单”制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我局立即对照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局机关“三定”方案,对省、市、县三级监管部门职责权限进行了梳理、归纳和确认,编制了《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权力清单》和《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监管责任清单》,列出权力和责任事项目录,厘清权力底数,细化监管依据,明确权利类别、权利主体、承办部门、办理时限等内容,并在省局政务网站开辟了专栏。具体网址见。同时在局行政服务受理大厅和机关门口触摸屏上同步更新相关内容,方便行政相对人查询。二是积极推动指导直属单位建立“两个清单”制度。将承担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职能的稽查局及承担食品药品相关检验监测职能的省食品检验研究院、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省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研究院逐步纳入“两个清单”管理范围,实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二、动态管理情况

一是认真做好国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衔接落实工作。根据国务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局积极推进项目审批权限承接和下放工作。

20xx年至今,我局衔接国家总局下放至省级局1项行政许可事项,及时制定了承接方案和规范管理措施,做到接得住、管的好。

二是认真做好国家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衔接落实工作。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化妆品生产许可有关事项的公告(20xx年第265号)》要求,我局拟取消“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核发”,保留“29022化妆品生产许可”,并在此项设定依据中增加“部委文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化妆品生产许可有关事项的公告(20xx年第265号)》”。

将此行政审批事项的动态调整情况,及时印发《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请示》(冀食药监法函[20xx]73号),报送省审改办审批。三是认真做好向市县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20xx年,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政府部门下放一批行政权力事项的通知》(冀政办发[20xx]7号)要求,我局向各设区市(含定州、辛集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托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项,即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调剂(跨市、县)审批。

我局及时在省局政务网站发布公告予以公开,按照省政府要求予以委托下放,并按照《河北省行政许可委托实施办法》,以委托行政机关与受委托行政机关签订委托书等形式落实。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是严格依法依规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调整。根据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对原行政权力清单中的项目名称、实施依据等进行了调整完善,向省审改办报送了《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责任清单的请示》(冀食药监法[20xx]162号),待审批。

于20xx年2月印发《关于调整完善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责任清单的通知》(冀食药监法便函[20xx]12号),根据法律法规、部门职能等调整情况,组织局机关相关处室,结合《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责任清单的请示》(冀食药监法[20xx]162号),及时对“两个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待将反馈意见汇总后,再次报送省审改办审批。

全市各级采购单位、各区(功能区)财政部门、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各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粤财采购﹝2021﹞7号)的有关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现就优化我市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一)持续开展“三库”清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政府采购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专项清理的通知》(财办库〔2021〕14 号)的有关规定,持续清理除小额零星采购适用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外,对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通过入围等方式设置的、作为参加政府采购活动资格条件的各类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等供应商库。(二)实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采购人公开采购文件前,应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破除歧视性、隐蔽性的政府采购壁垒,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三)严格执行“负面清单”。采购文件的编制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珠海市政府采购文件编制负面清单》,严禁设置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歧视待遇及“量身定做”行为。《负面清单》的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对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的监督检查范围。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四)实施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启动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的项目委托、采购文件编制、供应商报名、采购文件获取、供应商投标(响应)文件递交、专家评审、采购结果发布、中标(成交)通知书送达、合同签订等环节全流程在线处理。(五)持续助力企业金融信贷。健全政府采购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政府采购金融服务流程。加强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的推广,拓宽企业履行合同的资金获取渠道,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要协助做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推进工作,如在开评标场所、营业场所展示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渠道信息,在采购文件获取、中标(成交)通知书送达、合同签订等环节,告知融资渠道,并提示中标(成交)供应商可按照自愿原则选择办理。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六)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件。通过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实施采购的项目,应免费向供应商提供电子采购文件,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名目向供应商变相收取电子采购文件费用。(七)规范保证金收取。对于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取消投标保证金,对于200万元及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及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不再向诚信记录良好的供应商收取投标保证金。鼓励采购人根据项目特点、供应商诚信等情况免收履约保证金或降低收缴比例。对中小微企业收取的履约保证金比例不得高于合同金额的5%。对于后付费项目,原则上不再收取履约保证金。确需收取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的,应当允许供应商以支票、汇票、本票、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提交。(八)实行合同预付款制度。采购人原则上应当根据采购项目实际情况在采购文件及合同中约定合理的预付款比例和条件。对于采购人与中小微企业签订合同的,应约定预付款,预付款比例不得低于合同金额的30%,预付款应在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支付。四、落实助企优惠政策(九)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采购人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关于中小微企业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主管预算单位应组织评估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政府采购项目,统筹制定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的具体方案。从2022年开始,主管预算单位需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上一年度面向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和采购具体情况,并公开预留项目执行情况。(十)落实政府采购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支持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商品快递包装、绿色建材、创新产品、监狱企业、残疾人就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功能,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五、促进采购提速增效(十一)及时签约缩短交易时间。采购人应尽量缩短采购周期,尽快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合同,与中小微企业签订合同时间原则上应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20日内完成。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者拖延合同签订。因政府采购质疑、投诉、供应商自身原因等因素除外。(十二)及时组织履约验收。采购合同应当约定明确、合理的验收期限,并在该期限内完成验收。项目履约达到验收条件的,采购人应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约定的验收时间及时组织验收工作,无正当理由不得拖延验收工作。采购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在约定时间内组织验收的,应以书面方式告知中标(成交)供应商,并在情况消除后立即组织验收工作。(十三)加快采购资金支付。对于满足合同约定支付条件的,采购人应当及时向供应商支付合同价款,支付时限最长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采购人不得以机构变动、人员更替、政策调整等为由延迟付款,不得将采购文件和合同中未规定的义务作为向供应商付款的条件。采购人应根据财政支付相关规定及时向同级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办理支付申请手续。六、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十四)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按项目实施采购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不含涉密项目),采购人应当提前公开采购意向。采购人应当在部门预算批复后汇总并“一揽子”公开本单位全年采购意向。部门预算批复前公开采购意向,以部门预算“二上”内容为依据。预算执行中新增采购项目应当及时公开采购意向。采购意向公开时间原则上不得晚于采购活动开始前30日。公开政府采购意向时,应标明是否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十五)保障供应商对采购结果的知情权。完善对未中标(成交)供应商原因的告知内容,包括资格性审查、符合性审查及被认定为无效投标(响应)的原因,以及评审得分、排序情况等。七、推进采购人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十六)加强采购需求管理。采购人在具体采购活动开展前应确定采购需求,并围绕实现采购需求,对合同的订立和管理编制采购实施计划,同时加强对采购需求及采购实施计划形成及实现过程的风险控制。采购人在确定采购需求前,可以通过咨询、论证、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需求调查。对属于《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范围的采购项目,采购人在确定采购需求前,应当面向市场主体开展需求调查,合同文本应当经过采购人聘请的法律顾问审定。采购人应当建立审查工作机制,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对采购需求和采购实施计划进行审查。采购人对采购需求管理负有主体责任,对采购需求和采购实施计划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负责。(十七)建立采购人内控制度。采购人应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通过制定制度、健全机制、完善措施、规范流程,形成依法合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问责严格的政府采购内部运转和管理制度,并将本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形成文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十八)规范质疑投诉答复程序。供应商提出质疑、投诉,质疑函、投诉函应载明采购人为被质疑人、被投诉人,采购人应依法依规对供应商质疑、投诉作出书面答复。八、加强采购监督管理(十九)创新监管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加强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等各方政府采购当事人的监管,将对监管对象的检查与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维护政府采购公平竞争良好秩序。(二十)强化联合奖惩。通过政府采购网和“信用中国”等网站发布严重违法失信记录,促进形成“一处违规、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与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加强务实合作,探索建立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推送、案件协查等协作机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各区(功能区)财政部门、各采购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各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应当充分认识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我市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关于明确政府采购保证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珠财﹝2020﹞130号)同步废止。之前相关政策中与本通知不一致之处,均按本通知规定执行。珠海市财政局2021年12月6日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对直接投资、招商引资有极大的热情,GDP的高增长几乎是一俊遮百丑,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粗放增长的场景,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比如一些优惠政策突破底线,圈地囤地不开发,野蛮开采矿产,破坏生态环境等。

三、优化营商环境是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活跃,社会骚乱此起彼伏。

1.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降低审批成本,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2. 优化税收政策:降低税负,减少税种,优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出勤率。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4. 优化市场环境: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5. 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6. 加强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本地创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7. 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反垄断执法,保护市场竞争,促进公平竞争。8. 完善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9. 强化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保意识。10. 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提高政务公开的信息质量和效果。11. 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加强企业信用评级,提高企业诚信意识。12.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13.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开放合作,加强与外国企业和组织的合作。14.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制意识。15.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16. 优化企业注册登记: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流程,提高企业注册登记效率,降低注册登记成本。17. 加强产业扶持: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扶持。18.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19. 加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 加强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投资: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