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Introduction)
这部分主要解决的是介绍基本背景知识、描述研究对象、总结文献回顾中总结的当前研究和不足之处,最后引出「我」要怎么做,我要怎么研究。
2、文献回顾(Literature review)
这部分是要求作者总结出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让我们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完成一小点的突破就足以。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写作前应当有充分的准备,能以「时间」、「观点」这样的轴线,将我们看到的文献,系统的整理出来。可以更方便我们后续写作,也利于阅读者的阅读。
3、研究方法(method)
这部分我们应当先简单介绍自己所使用的研究理论,并介绍自己该如何进行研究(也就是制作一份研究框架图),最后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若有运用到工具,也需要简单介绍。如SPSS之类。
4、研究过程
哈哈,爱莫能助,研究过程是以绪论中所提的研究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以不断递进、深入的方式,解决所提的研究问题。
5、结论(conclusions)
谈及自己研究的结论,也就是研究发现,可以称为「研究结论与发现」。研究贡献指的是,我们写的论文能产生的效果,对后续研究者在这类相关议题上有什么样的帮助。研究限制也能称为不足,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有哪些瓶颈,或没有做到的地方,如样本数量不足之类的。最后就是建议,我们在写完论文后,最后应当对学术或实务领域,有什么样的建议。
6、参考文献(References)
这部分需要特别注意,在写作时,记得同时记录每一次使用的文献,以便于最后整理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论文基本架构的相关内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也欢迎关注本平台。
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有人真正研究过如何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在读书期间,导师一般是交给学生专业知识和获得专业知识的方法,而不会教给学生写好论文的方法, 从事研究之后,大多数人又忙于写论文,急于发表论文,而不会去考虑撰写论文的方法。 因此,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为拿学位、为职称、为获奖而撰写论文,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论文有学术创新。结果,都很难发表出来,而为了发表出来就走关系,找熟人。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学术就永远拜拜了,什么学术研究、学术创新,都不过是人生目的的手段而已,根本就不是目的。因此,有学术责任感的学者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而为学术之外的目的来捞取学术功名的却比比皆是。也难怪有中国学术大多数是垃圾之说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 本人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从事学术研究使我有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学术问题,而作为主编则使我有机会抛弃学术研究的浮躁而冷静地从刊物的角度来思考学术创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机会把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交织在一起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 有一种说法,哲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没有成功与不成功之说,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话谬矣。没有好的选题,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乃至数十万、数百万言,结果都是无用的废话。这就不能视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选题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1.问题意识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应该去选。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做历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2.内容表达方式 一是题目不宜太长。 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 这就必须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是表达要精准。 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是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 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没有文献,就相当于造房子没有砖块一样;同时,没有文献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样没有基础。文献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尊重文献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献,也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脉络。因此,文献在撰写论文中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 一是要对文献进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献。 1. 梳理文献的目的 选题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发现问题。梳理文献的目的在于: 其一,梳理所选问题的历史发展脉络。 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发展脉络,不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对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然后才能预判这个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仅要梳理这一问题国内的研究现状,而且还要梳理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全面把握这一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如果打开电脑就直奔主题,对某一具体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下去,也不去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复的东西。这样的论文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便发出来,也仅仅是作为工作量或评职称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对学术有什么贡献。在学术论文中,开头就直奔主题的论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论文。人贵在直,文贵在曲。论文的贵也在曲。而这种曲是通过对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现出来的。 其二,梳理文献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学术贡献。 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这就是牛顿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这个巨人不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所有对该学术问题作出了贡献的前人。学术的传承就是要尊重历史,不尊重前人的学术贡献,就难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难以对学术研究进行深入研究。不尊重历史,我们同样会陷入盲目自大的学风,以为别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最终也会陷入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故事,浪费学术资源。 其三,梳理文献最根本的目的是发现前人研究中的问题, 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 学术问题大多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解决的,一代学人只能解决那一代学人的认知水平之下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会因主观能力的不足而存在着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辈学人就是要反复不断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这样,自己的选题就有可能或者延续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发现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进行弥补,或者在原有的问题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处女地。这才真正体现了所做选题的研究价值。 2. 如何梳理文献? 不少作者喜欢在引言中一口气把所有相关的文献都罗列出来,认为这就叫文献梳理。但是,把所有相关文献罗列出来肯定会占据了论文的篇幅,会导致喧宾夺主的论文结构。文献罗列太多,正文就要腾出篇幅来,结果正文想写下去但发现篇幅越拉越长而不敢深入下去了。这种文献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确的文献梳理方法是: 其一,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 即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权威论著,这些论文论著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罗列出来。 其二,选择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论文。 也就是权威学者,或者是活跃在学术界的作者的论文、论著。这些论文论著同样也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三,选择研究的视角来梳理文献。 也会是结合你要研究的视角特别是具体的问题来梳理文献,这样范围就大大缩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献。 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在引言中进行文献梳理。引言可以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适当阐述,在正文撰写的过程中,可以对具体的观点进行文献追述。这种方法要求作者对学术史特别是前人的学术观点十分清楚,对论文的写作已经有娴熟的技术。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够把握的了。 3.如何使用文献 在文献的使用上,相当多的作者以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献。但是,论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献?还有就是所用文献是否与所引用观点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献上有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一是为文献而文献,即是在文献上凑数。 用一大堆文献来吓唬读者,显示作者是阅读了大量文献的,但仔细看后,会发现文献与论文的观点关联度不高。实际上就是假文献。一般的审读者可能不会认真看文献,但作为编者,特别是主编第一眼就是要把好文献关,决不能让作者在文献上鱼目混珠。 二是文献与所引用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 引用的观点本来是张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对,只是在二手文献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该观点,于是就以为这个观点就是李四的。这种情况非常严重。 三是绝大多数是自引文献,完全回避其他学者的研究。 这种情形体现出作者的是自傲,以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超过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观点。甚至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报纸上发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来。这种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钓誉之心。 因此,使用文献是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的,必须老老实实。使用文献体现了一个学者治学是否严谨,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献时: 一是切忌文献堆砌。 使用文献的价值在于体现论文的研究深度和严谨性,而不是通过堆砌文献了炫耀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么广博。如果是这样,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二是切勿张冠李戴。 一定要去查找文献的源头,如果是经典著作的文献,就更加需要去阅读和查对。比方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没有去读他们的著作,而是从别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过来。同时由于没有弄清楚究竟是马克思的观点还是恩格斯的观点,可能会弄错了。这样就成为学术笑话了。切记要查阅文献,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国文献有的作者不愿意阅读,而别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没有阅读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还想用外文形式来冒充。这在学术界是有公案的。 张冠李戴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引用观点时是一个学者,但注释文献时却是另一名学者。这表明,作者根本没有读过被引观点的学者,而是从注释文献归属作者的论文中看到了这句话,同时又不愿意花时间去查对,所以也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情形。 三是切勿用网络文献、报纸文献。 学术的浮躁与否,学术的严谨与否,从文献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献都是网络文献或者是报纸文献,这样的论文无论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会说,网络文献、报纸文献表明论文是最新的观点。但是,网络文献和报纸文献并非是学术观点,也并非是经过严格论证的学术观点。 或者说,这样的观点没有学术底蕴。因而,这些文献不能支撑一篇学术论文。当然,网络文献、报纸文献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数据必须通过网络来发布,如一些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等都是从网络上发布的。简而言之,权威机构的网站、权威学术机构的学术网站、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网站等,这些网络文献完全可以用。 四是切勿想当然地使用文献。 包括弄错出版时间、引用内容错误、页码错误、作者和译者错误等。这些会导致论文出现严重的硬伤。 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然而,当前众多的论文缺乏这种思维,大多数用发散性思维来写论文的,因而论文就缺乏深度。论争的逻辑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论证逻辑一定是立体的、有层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的。世界是平的,这只是一种臆想,论文的论证逻辑是立体感的,这是一个刚性的现实要求,而不是臆想。 好的论证逻辑就像拨洋葱,一层一层拨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葱中心究竟是什么。 而平面性的论证逻辑缺乏新奇感,就像摊大饼,一开始就知道大饼中是什么内容了,所以这样的论证不会给人遐想,也不会带来新奇。好的论文,同样要给读者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2.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 论证缜密性体现的是作者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专业基础扎实的,其逻辑思维能力肯定要强。 相反,没有扎实的专业根基,那么其论证肯定是碎片化的。因为,他掌握的专业知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只能导致碎片化的论证逻辑。有不少学者,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专业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在撰写论文时,基本上就是用1、2、3、4……进行罗列,而缺乏缜密的逻辑推理和逻辑证明。这种状况可能还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代人的问题。 因为,中国又一代学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不多,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素养,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跻身于知名学者之列,但这种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所以,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识结构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观点,而不可能成为治学严谨、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学者、思想者。 3.科学性,而不是宣传性 学术研究无疑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事实或史料经过逻辑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正是这样,学术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当今的学术研究越来越缺乏这样的精神,做历史研究的不愿泡图书馆、档案馆,做现实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调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数据,并且先预设一个价值立场,用这些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预设的立场或观点。殊不知,同样的材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这样,学术研究因没有按照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去了科学性和真理性。 反过来,预设一个观点,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相应的材料和数据来证明这个观点,这同样也会导致难以找到学术的真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对学术的伤害,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学术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其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正确的方法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之后而形成新的观点,然后再回到材料通过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你的观点的科学性。 预设观点然后来找材料,这是宣传的基本方法。 当前学术的科学性越来越被宣传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当今行政干预学术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术质量(评奖)、学术水平(各种学术称号)、学术考核等都是行政领导来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行政级别与学术水平成正比。 在行政干预之下,学术就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服务,从而使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为政治宣传服务。二是一些学者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级别而不断做政治宣传的“学问”,学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应景性的宣传文章则一挥而就,但往往是正确的空话、无用的废话。三是宣传性的“研究”比真正意义的学术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轻松。看几份报纸,浏览几个主流网站的文章,就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确,这类文章不愁没有地方发表。学术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4.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 学术论文肯定是学术性很强的,它必须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语化表达。口语强调是能让读者听得懂,所以具有随意性。而学术论文并不是要大众听得懂,而是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才能听得懂。如果都能听得懂,那就不是学术论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讲话了。有一种观点在嘲笑,学者的论文是在自娱自乐,别人都看不懂,这种论文对社会根本就没有用。 我觉得这种观点实在是肤浅可笑。学术论文都听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专业学术论文了,学术论文肯定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学术论文传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而不是当前的普罗大众能不能看得懂和听得明。当然,学术的思想肯定要进行大众传播,这时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语化方式来跟大众交流。 5.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 学术研究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须在论文写作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当前学术的浮躁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要求快出成果,从而助长了学术上的各种不端行为。例如,一是随意使用数据。学术论文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是权威性的数据,也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然而,由于当前数据发布的机构比较多,一些作者在选取数据时太随意,不去研究一下机构本身的权威性,结果所用的数据被学界所质疑。 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数据的来源而随意改动数据,导致数据失去了真实性。 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献也是一样,近年来,外国著作引进翻译太多,翻译也太随意,甚至译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这些翻译著作时没有认真挑选,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结果把错误的文献内容引入自己的论文中,导致论文出现一些硬伤。此外,研究的严谨性还可以从使用文献中体现出来。有的丛书文献出版时间是不一样的,而引者可能会想当然地就整套丛书都是同一出版时间,这也是论文的严重硬伤。如《邓小平文选》(1-3卷)其出版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于调查的可靠性在于,调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样的方法,以及统计的方法等。 6.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论证,而不是学术散文天马行空 学术论文肯定有一个核心观点,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就必须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所有的材料的目标都是指向这个核心观点的,而不是从核心观点延伸出去。 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离主题。 然而,现在不少作者完全是为了凑字数,为了这个目的,论文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是每一小节讲述一个关键词,整篇论文很有可能是一个拼盘,而不是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核心观点统领之下的论文。结果,篇幅很长,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拉不回来。这样的文章只可以说是学术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研究的一种态度。如今大多数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证文献和材料。这显然缺乏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和严谨性。 1.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 其一、对文章的总体结构在进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如虎头蛇尾;或者是结构上的不相称性(把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来讨论); 其二,对文章的逻辑进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逻辑上的不连贯性; 其三,对文句进行斟酌,看表达是否存在问题; 其四,对文献进行查证,看是否存在着文献的错误; 其五,对数据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 其六,对注释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差错; 2.如何对待编辑部修改的意见 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编辑部提修改意见就意味着此文有可能经过修改后达到发表的水平。而没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没有人脉的情况下,编辑部不会对没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见; 其二,编辑部看问题一般视野要宽一些,看问题的视角要大一些,提出修改意见,作者要尽可能满足编辑部的要求; 其三,如果编辑部的修改意见确实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阐述自己的观点,编辑部认为说的有道理的话,一般也会尊重作者; 其四,不要以为编辑部可以刁难,多次的来往只会使论文更加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是多余的,编辑部也会反复推敲的。 论文的结尾既是整篇论文的点睛之处,也是揭示学术在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因而, 结尾一定要有气势,气势磅礴的结尾,往往能够凸显论文的整体品质。 从当前的学术论文来看,结尾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其一,论文根本就没有结尾,当论证完毕后,论文就嘎然而止。这是典型的虎头蛇尾; 其二,没有对前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而是离开前面的研究谈体会,因而没有体现结束语的作用; 其三,对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谈,没有集中到观点上来,从而显得太平淡; 其四,太简单,有结尾与没有结尾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尾就没有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是好的结尾呢?我认为至少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能够从宏观上对论文进行观点性的总结。 前面主要是论证,证实或者证伪,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结尾来提炼作者的观点,使读者更清楚作者的观点。 二是要有大气磅礴之势,有行云流水之气。 前面的论证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笔,但在结尾部分,可以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来归纳和抽象论文的要义。 三是要有科学预测和思考。 结尾除了归纳观点外,也可以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 学者必须要按照学术规范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可随心所欲提“想法”。如果仅仅是提“想法”,没有被证明的“想法”,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一个假设性的观点决不能代表一种学术水平。只有用理论方法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证明之后,如果这个“想法”具有创新性同时又符合学术逻辑,那么这个“想法”才能转变为学术观点,这个观点就代表了学者的学术水平。当前,社会的浮躁也同样渗透到学术领域,使学者不再沉寂于象牙塔,而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大跃进而成就自己的虚名,从而获得各种各样的学术荣誉和学术奖项,最终获取相应的学术地位。 结果,有的就不折手段,通过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进行学术制假造假。当前,学术不端、学术制假造假行为在论文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剽窃 或抄袭观点,或抄袭材料,或抄袭段落,或抄袭文献,或将别人的文章略作改动整体性剽窃,或仅仅是把题目改动署上自己的名字。 2.强行在他人成果上署名 这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一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导师规定学生发表文章必须把导师的名字署上,甚至要求署名第一作者,但导师并没有审阅文章,一旦文章被人举报,导师就千方百计回避;或者公然宣称自己不知道,是学生自作主张署上的。二是上下级同事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或者是下级刻意为领导捉刀代笔;或者是上级借用行政权力强行要求 3.篡改文献和数据、故意断章取义 这主要是不愿意去核对数据和文献,而自己的论文可能又特别需要这样一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只好对边缘数据进行为我所用地篡改,或对文献的观点进行刻意地曲解,或断章取义地引用,以迎合自己研究的需要。 4.注释有误或做“伪注”,如前面所说的张冠李戴。 5.低水平重复 不愿意去阅读文献,因而不知道学术发展动态,导致自己的研究在重复着前人的研究,甚至重复着同辈学人的研究。 6.其他问题 转引二手文献并且未核对导文献导致以讹传讹。 只引证自己的论文,自我吹嘘。 阅读中文文献却引用外文表达文献,结果弄巧成拙。 源于外文书刊却译成中文,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转引外文注释却不注明原出处,让人难以查找原文献,难以辨认其真伪。 一稿多投,有的甚至是略作一点“乔装”后就投给不同的多家刊物。
自古天下文章一大抄。那些写的漂亮,给人以启发的作者一定是给读者带来了感同身受的文字体验。就像是市场经济下,畅销的物品一定是解决了当下市场的需求,才能获得最好的反馈。
“要写干货一点的文章”。做运营的你,这句话或许你已经听了无数遍,但是这个没有办法,用户对待干货文章确实更加喜欢!
那什么是干货文章呢?
我觉得干货文章主要是指帮用户找到最有价值的知识点然后提炼出来。但即便不是原创,也能让用户每次听完都有种“又get新技能了”的快感。
那这样的文章应该如何写呢?
一篇干货类的文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铸就的,而是前期需要不断地通过知识的摄入才有可能在后期有一个质的爆发!
一、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
我们的知识摄入无非就是来自看到的和听到的,而听到的就是现在音频类知识、而看到无非就是文字以及视频中的图片或者动画等。在这三者之间的,阅读无疑就是最好的知识摄入途径。因为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知识摄取行为,人处于主动状态,相当于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与浪费。
例如,习惯看文字、善于读书的人,往往都能快速捕捉到知识要点,一页纸,可以一眼扫过去,就可以辨识出知识要点或自己的关注点。因此,他只需要提取需要的要点就行了,那些铺垫性的表达,他其实不需要。这样,他就不必在自己不需要的部分花精力和时间阅读,只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关注的部分就行了。
有些文字表达容易产生歧义,或者需要读者通过理解还原成图形图像理解的表达,直接看图,效果可能会更好,有时候看一眼,可能会胜过好几页文字传达的内容。所谓一图胜千言是也。
而通过音频去学习知识,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解放了你的眼睛,你只需要用耳朵就能听到你想要的知识。但是只通过听音频学摄取知识,有一个不好的点就是学到的知识往往都是碎片化的。现在我们听音频无非就是在坐地铁、公交、高铁、开车等场景下完成,而这些场景往往又是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你能完全学到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很难的。
而音频制作者往往知道我们听音频的场景需求,所以制作出来的的内容也是根据碎片化场景去制定。音频的知识都是精华,而不是一个知识点的全部。例如得到APP的音频,里面的音频都是很短,说的内容都是重点,没有半点废话。所以也有人说得到里面的内容都是二次制作,很多都是通过整理而得出的。
同样的道理,视频学习需要你一整块的时间,而你的时间又是碎片化的,所以视频学习占用你的时间。其次,听音频和看视频学习都是“被动学习”。
举个例子:
比如作者讲了90分钟的内容,其中新鲜的内容(也就是你不知道的内容)可能只占了10%~20%,他讲不到重点的时候,你就听不到重点,你只能等他讲完,再在他讲过的东西中分辨和提取你需要的那10%~20%内容。这就相当于多耗费了80%~90%的时间去学习自己不需要的内容。
所以你只能按照作者讲课人表述的顺序去听。而且因为是讲,因为听觉获取知识的特点,往往需要循序渐进去表达,表达的人可能会讲很多你其实已经知道的知识和信息,这些信息即使你不需要,可是,你却不能像读文字一样跳过去,只能被动全部听完。
磨刀不误砍柴工,知识摄取你需要做好知识的整理沉淀,这时候你就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去做好知识的规整,以方便你下次更好地调取使用。
百度网盘可以最大限度地存储你的文件资料。那我举例:我现在几乎都会把大一点的视频、工具、资料包都会同步保存到我的百度网盘里面。因为百度网盘有足够的免费空间,所以你只管往里面塞就行。还能够实现异地同步,如果放心不下资料遭泄,买个硬盘来也是可以的。
印象笔记主要存储一些图片和文章为主,原理和百度网盘一样的道理。也是为了能够方便共享。
而收趣则是一个收藏工具,在pc端和移动端都使用方便,我现在在pc端收藏的文章比较多,所以直接右击文章就可以直接收藏文章并且实行归类,以便下次需要此资料时可以快速调取。
不知道你有没发现一个生活现象:就是很多人在阅读了很多书籍,以及读了很多名人著作,但就是写不出一篇文章出来。而反馈的理由大多数都是“无从下手”“不知道些什么好”。其实这类人是属于典型的只读书而没有做总结的人。总结可以让你摄入的知识得到沉淀,还可以让你记忆更加深刻。这就好像你工作时,每日需要作总结!才可以让你更清楚每天所做的工作,怎样安排这些工作,使工作更加条理性,提高工作效率,在总结自己在做这些工作时的体会时,并分析做这项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是什么等等,从而知道自己在工作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有哪些地方是值得继续保持的,不断完善自己。这就是总结的好处!
二、干货类文章的特征
干货类的文章都需要哪些特征才能够受到读者喜欢。
我们在文章前面已经说了:哪些帮用户找到最有价值的知识点然后提炼出来的文章。但即便不是原创,也能让用户每次听完都有种“又get新技能了”的快感。
这样一类的干货文章是很受用户欢迎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每次当你看到一个新知识,这个新知识是你之前没看过以及能让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一倍的方法,你可能会马上选择收藏点赞或者转发朋友圈。
就好比得到里面的知识,虽然得到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整理筛选出来的。但是得到的选题对很多用户来说都是新知识,这对用户来说种非常棒的体验,因为用户天然地只对新东西感冒,那些老掉渣的内容一进入眼球就自动屏蔽了。而当下环境里,只要是篇好文章就可能被翻来覆去炒上百次,比如我们现在每日看到教你如何策划活动,如何策划爆款活动的“”,或许你已经免疫了,因为这个已经从前年讲到现在,所以你只要连续看几次就烦了。但是再对比下得到,你会发现每天出来的知识都是不一样的,选题从不重复,所以听了都会收到一些惊喜。
所以我归纳除,一个好的干货类的文章需要具备两个特征:第一就是别人不知道的知识点;第二个就是这个知识点对你的工作或者学习有促进作用的。
那既然对用户有用以及一些新的知识点给到用户有比较大的反馈,那么我们应该在文章需要如何做才能更加地使这篇充满“满满的干货感”呢?
1. 摆上图表数据
每当你看到一些文章里面穿插着一些图表的时候,你的大脑可能有两种想法,一种就是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人比较牛逼,第二种就是觉得这些图表可信吗?所以当你有这些疑问的时候,其实作者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摆上图表数据,为的就是让你对这篇文章有可信度,或者你觉得不可信,那你是否可以有其他想法呢?如果没有那就别在这里瞎比比!
2. 结构清晰明了
谁都喜欢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正标副标正文都整整齐齐,我们读起来也更加舒服一点,而这也大大降低了阅读跳出率。
3. 文末总结到位
一篇文章往往都是文末是全文的一个总结概括,很多读者也会想知道作者在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而通过这段总结也更加让读者能够读懂这篇文章。
4. 截图能够增强现实感
根据数据显示,有配图的文章跟那些没有配图的文章的平均转发率高出近40%,这说明用户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视觉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你加上一些截图,更加能够增强这篇文章的现实感,因为截图来自于真真切切你所看到的,而不只是你说说而已。
三、如何创作
说完如何摄入知识以及哪些干货类文章比较受读者欢迎之后,接下来你就可以针对这些去创作你的文章了。
搜集素材:
在文章前面,我已经说了平时你需要多进行知识的摄入以及善于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知识的整理以及收集,这时候如果你要开始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而如果前面收集到的素材还不够支撑起你要写的文章的时候,这时候你就需要去收集更多的素材了。那除了日常阅读多积累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快速收集素材呢?
这个快速收集素材其实指的就是今天收集,可能明天就开始写的那种。这时候你可以借助百度、知乎、简书、今日头条等平台的搜索功能,输入跟你想要的主题相关词,然后去找到你想要的素材。比如我要写一篇关于用户留存率的文章,我可能就需要借助百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乎等平台,输入用户运营、留存率、活跃度等周围相关词去调查现在这类文章到底有多少人写?以及别人早期写的文章有没可给我借鉴以及他们有没有写得完全的。
素材不能多,10-15个就行,我们先现在手机素材可能多集中在别人写过的文章里,那是不是收集别人写的文章越多越好呢?显然就不是的,当你的素材收集过多时,其实后面的你可能压根就用不上,也就是说后面你收集的素材就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开始创作之前,就要对收集素材这件事做到“适可而止”。
定大纲:
定大纲这里你需要注意三个点需要很明确:明确主题和明确论点。
明确主题:在你下笔之前,一定要确定自己是否决定好了主题,确定是写这个吗?真的能写出来吗?干货类文章相当于写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者某件事情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观点、立场、态度。
明确论点:关于论点的说明,你可以采用金字塔原理。当然你需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通过哪些小论点来支撑文章的中心论点?每个论点是否相互独立,是否处于层层递进状态呢?
使用金字塔原理去说明,主要是想你的正文内容能够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分明。
开始创作:
素材重新打乱整理,形成自己的style
你前面收集了这么多素材,不想让你拿来直接copy的,而是通过别人的文章,去借鉴好的精华。需要借鉴别人,但是借鉴不是抄袭,即使你要表达的意思跟别人写的文章差不多,你也要在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风格,属于自己风格的干货文章。写同一个主题的干货文章有很多,但是写出的文风,形式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作者的风格不同。
重点要突出,主次要分明
很多人写不好文章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文章中没有确定一个可以让整篇文章为之展开的主题,也就是此篇文章中的重点,有些文章还会每段出现一个主题,造成一篇文章书写多个主题,这样很多用户看了也不明就理的。咱们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跟读者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只有真心换真心,才能得到读者的爱戴。不管你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即使你想用文章来得到读者的认同,那么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
真实内容的更可贵
很多的人写文章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引流量。用虚假的文章内容博得用户的喜欢,其他这种文章一次两次用户还喜欢,但是看多了,会让用户产生一个心理,那就是这网站的文章怎么都这样,每篇都像编故事似的。一个真实性都没有。所以,咱们写文章内容时,特别要注重的是内容的真实性,即使你不能保证全文都用真实的,那么90%真实的再加上一些修饰词语之类的,这样用户也会很乐意接受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分配比例才能使得一篇文章不会那么虚假,也不会那么枯燥无味。
给文章内容注入灵魂
在你表达自己论点时,除了可以引用专家,数据。你还可以引用生活案例。比如我写一些运营文章的的时候,都会经常举例自己遇到过的一些问题拿出来重新引义。即使不是自己的案例,也可以拿自己的身边的案例来举例。人都是懒惰的,不愿意轻易改变。一开始,没有人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只有从最常见的入手,跟读者产生共鸣,他们才会愿意学习写的观点。
再打磨:
文章写完不一定就能发表,里面可能还有很多你不太满意的地方。你要进行细节的打磨,只有不断地对里面的一些细节、甚至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文章才能够不断的跨上新的台阶。
干货文怎么写,如何写好干货文,干货文的技巧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词语,我相信大部分想学习写作技巧的人,在搜索引擎内搜索了很多遍了。文章看了不少,但是到头来自己想用的时候却写不出来,还是不知道 干货文怎么写 。 开始我也是这个样子,文章看了不少,但真到自己写的时候还是捋不清头绪。后来可能随着写的文章越来越多吧,慢慢有点熟能生巧,加上系统的学习过,找到了一点 干货文写作的小技巧。 在之前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 3天 达到 1700+ 浏览量,回答排名第 5 。虽然跟大牛们没办法相比,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个进步。 所以今天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写干货文的几个技巧 ,全篇纯干货,没有水分,如果有所收获,观众老爷们请 多多点赞哈! 我将干货的写作方法主要分了两大类: 干货文怎么写?思维篇 干货文怎么写?技巧篇 我们不管干什么工作,或者学习什么技术和技能,一定要先掌握 正确的底层思维 。只要思维方向没有错,那么技巧稍微差点也可以慢慢学,但是如果你开始的方向错了,技巧再好也没用。 就好比汽车一样,引擎好它外观再差也是会有人买,但是引擎有问题,用两天就坏了,它外观再好看,我想也不会有人买。 那么现在咱们开始进入正题: 一、干货文怎么写?思维篇 1.干货文怎么写?明确写作目的 在写一篇干货文章的时候,请先确定好这篇干货文是准备分享给哪一部分人看的?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这部分人解决什么样的 痛点问题 ? 想想读者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现在写文章,不管什么类型的文章,一定一定要 以读者为中心 。 比如说我,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给 写作小白 看的,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到一点 写干货文的知识 ,所以我全文章不会写出显着自己很专业的复杂名词,没有必要,因为我不是在写论文(手动白眼)。 如果写文章的时候,将这个问题方向弄错了,任你技巧再牛皮,也没啥用。那就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 2.干货文怎么写?头脑风暴 在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后,可以来一场放飞自我的头脑风暴,其实我们大脑内储存的知识量是很多的。平时可能没有在意,在头脑风暴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比较有趣的想法。 那么分享一下头脑风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要 封闭自己的思维 ,只要目的明确,你就随便想,不用管靠谱不靠谱。 2)如果多人头脑风暴时,在结束之前, 不要批评任何想法 ,当然也不要自己内心批评自己的想法。 3)一切的评价和评判,可以在头脑风暴 结束之后 再进行。 4) 想法的数量 是头脑风暴的首要任务。 5) 进行头脑风暴时,很多人都会犯一个错,在开始前就扼杀了很多想法,这点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这样。 通过上述两个方法,我们基本上可以将一篇 干货文的中心思想 和大概内容确定下来,那么接下来咱们看看技巧上,需要哪些知识。 二、干货文怎么写?技巧篇 通过上面的干货文写作思维篇,大家已经做好了写干货文的前期准备和初始内容,那么现在就开始说一下 干货文的小技巧 。 一般写文章的人大概也知道,一篇文章分为头、身、尾三个结构,那么我也就按照这个顺序慢慢来说,这样大家也能看的清晰一点。 1.干货文怎么写?头部技巧 一篇文章的创作,头部文章的最大的作用就是 吸引读者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读者都是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文章。 如果你开头就没有吸引到读者。。。后果就是人家直接手一划,不管你多用心的文章就从此拜拜了。 所以我总结了四个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构建悬念: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这个方法不仅用在写作上,短视频以及电影上也会经常使用这个手段。比如开头展现一个很 不符合常识 的结果,从而让我产生继续看下去的欲望,看看为什么与认知的常识不同。 例: 比如一个电影,我知道谁是主角,但是电影开头就展现了主角死亡的画面。这就与我平时的认知不同,就很想看看电影之后的发展,主角怎么会死亡呢。 2)引发共鸣:根据用户痛点问题,引发共鸣 观看文章的人,都是带着 目的性 来观看的,可能是为了学习技能,也可能为了开怀一笑,或者是满足心理的一些需求等。 本文前面在思维篇也有说过,写文章之前一定要知道读者的 痛点是什么 。知道之后,我们可以在开头写出与他感同身受的事件。 例 :比如说,你在写一篇关于转职的文章,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开头讲述一下,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所以才转职的,然后又通过什么办法转职成功的。 3)构建信任:树立权威性,获取读者信任 敲重点,这里是 树立权威性 ,不是让你 夸大其词 ,必须实事求是,对的起看你文章的读者。 你在某个领域确实很厉害,那就在开头写出来。如果你不具备权威性,那么你也可以讲讲你获取这些技能或者经验的过程。 例 :比如我写这篇文章,我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干货文的写作技巧 ,我本身也不是什么行业大牛。所以开始我也就简单写了下,是因为写文章写的多了,加上系统的学习过新媒体运营的知识,所以有那么几个小技巧可以分享。 4)总结过度 总结就是 写作逻辑 ,那么我们写文章为什么需要写作逻辑? 那是因为逻辑可以帮助读者提前了解整篇文章的知识,并且可以增加文章的 权威性 ,让读者从逻辑上相信文章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 比喻联系 ,将写作逻辑和读者容易理解的逻辑做对比,比如文章开头拿汽车引擎做比喻的例子。 过度就是在文章各结构之间表明自己的立场,告诉读者你确实也在使用这些技巧。 自此,干货文写作的头部技巧已经说完了,下面来分享一下干货文写作的身部技巧。 2.干货文怎么写?身部技巧 首先我们大家要知道,一篇文章,头、身、尾的比例大部分都是 25%、50%、25% ,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身部这里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展正文。 那么如何扩展正文?我总结了下面4个方法: 1)定义:需要写出来分享的东西具体是什么? 2)意义:我为什么要使用这个技能,有什么好处? 3)方法:这个技能具体应该怎么使用? 4)举例:通过案例,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内容。 当然,如果大部分读者都清楚定义和意义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用写了。 有几点注意事项跟大家提一下: 图片 :尽量保证每个大段落有一张图片。 链接 :如果文章内会有链接插入,控制一下数量,不然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强调 :核心的语句需要加粗,方便读者阅读。 正文部分的技巧大概就这么多,当然肯定有我不知道的内容,还是需要大家互相交流, 多多点赞,多多评论。 那么接下来,就说一下最后一个部分尾部的技巧。 3.干货文怎么写?尾部技巧 首先得确定写的这篇文章,是纯正的干货文章,还是有目的的引流型干货文章。 如果是单纯的干货文章,那么我们在尾部做到以下三点就好: 提出注意事项 强调读者利益 再次重申逻辑 如果是有引流目的的干货文,在文章末尾一定要强调CTA,也就是呼唤行动。 呼唤行动的小技巧有三个: 引导讨论:鼓励用户评论和参与讨论,增强文章的互动感。 引导点击:提供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的链接,链接记得使用文字链接。 其他:比如点赞,关注等事项。 那么,上述内容就是我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干货文写作的方法,我们分别讲述了「干货文写作思维篇」和「干货文写作技巧篇」。 其中思维篇中讲述了明确文章目的,要以 读者为中心 的思维,以及使用头脑风暴获取灵感的方法。 之后技巧篇中分别讲述了文章头、身、尾的写作技巧,我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也请 大家多多点赞 ,也就不枉费我噼里啪啦敲了半天的字哈。 最后,当今时代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只要你想通过其他人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么就请 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 最后问观众老爷们个问题,你们猜我这篇是纯正干货文章,还是有引流型干货文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哈。
1、人总要咽下一些委屈,然后一字不提的擦干眼泪往前走。 2、我以前经常后悔,对人说错了话,念书去错了城市等等,后来又觉得,世事自有因果,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3、是不是我不够狠,让你觉得我很好惹。 4、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躲不过的惊吓都只是一场虚惊,收到的欢喜从无空喜。 5、趁着星星和月亮都在 悄悄说声 你真可爱 6、有人画饼给你看 有人买饼给你吃 7、爱来爱去还不如爱自己。 8、春夏秋冬,常驻光明里。 9、微笑不用成本,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力量。分享不用费用,但能倍增快乐。 10、心有所期,全力以赴,定有所成。 11、从马尾到卷发,从衬衫到长裙,从帆布到高跟,从素颜到淡妆,从青涩到成熟,青春也就这么长。 12、好久不见,十分想念,要求不高,床上单挑。 13、可以喜欢大海,但别窒息于海底。 14、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 15、幸福是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感觉得到。 16、愿你有前进一步的勇气,也有退后一步的从容。 17、伤口不管有多重,总有痊愈的一天,但遗憾不一样,它会跟随你直到生命终结。 18、温柔仅供参考,一切请以生气时间为准 19、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20、愿所至之处,皆有光照亮。
一、提炼文案元素
一个好的产品文案,必将是要足够的了解产品,如果仅仅空想的把产品的根本功能平白直述的表达出来,那必定会大打折扣。一个文案人员必定要将你所书写的文案目标彻底了解,才能正常的用文字表达出情感,否则只能停留在自嗨的阶段。
二、组合文案元素
通过文案元素的提炼,咱们根本达成了写文案的基础条件,下一步便是对文案元素进行有用的拼装。这儿要注意的是:抓住产品的品牌要素、节日热门,结合产品的形象考虑是契合产品点的宣扬需要,切忌只为贴合热门而砸自己的招牌。所以在文案的组合傍边,文案的定位是重中之重。
三、表达文案内容
表达文案内容是咱们在书写文案中最简略也是最难的一个点,最简略在于:咱们现已把前期工作准备得十分充沛,仅仅用文字表达罢了,而难点就在于要满意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你要让每个人都看懂自己写出的文案,并将其代入文案的体验感傍边。这儿我建议:新手文案必定要写得直白,因为直白性文案让用户更通俗易懂,也更利于你把握用户情感。
四、直击用户情感
直击用户情感是一个文案水平的升华阶段,也是前三个要素把握后的终究结果,咱们在直接用户情感的时候把握以下几点。
1. 既要照料用户的情怀感触,又不要过度地标明产品长处
过度地对文案主体长处的暴露只会下降用户关于情感的代入,也便是咱们常说的“出戏”。所以与其一味地宣扬文案主体,不如将文案主体的“侧面点”(用户的隐含痛点)充沛表现出来。
2. 用最简述的语言阐明产品可处理的痛点问题,是最优计划,关于一篇长长的文案,没有人会去有长时间的阅览,所以要在短字数/时间内赶快的标明,你可以协助用户处理的问题。
3.文案的情感引进作用是很重要,但你要考虑你的文案主体是否真的有情怀
情怀不单是用文案表现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文案主体是否有故事,是否可以经得起情感的引进。
关于文案写作干货|如何写出精品文案,环球青藤小编今天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互联网营销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广告营销文案写作、文案优化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一、写读者感兴趣的内容
这点是80%写作不赚钱人的致命错误。大部分的人都是随心所欲地写文章,认为自己的观点多么犀利独特,自己的想法多有创意,实际上,这些想法都是自嗨。
写文章之前,最好先用大数据,或者用搜索提示词,看看要写文章的主题,是否是人们爱看的。要写用户爱看的内容,这样你的文章才会受欢迎。
二、和读者产生交流
这点是90%写文章困难户所忽略掉,包括我自己。这个可能与我们从小教育有关,在学校里,通常老师都表扬那些写文章很好的同学,都是运用那些很好的句式,形式词,修辞方法,还有引用那些诗歌经典。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受大众喜欢的文章,都是十分通俗易懂的,就像私下交流讲话一样。
三、消除自我
这点是99%的人都犯有的通病。人总是想到的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所以在文莱里,许多时候都喜欢用“我”或“我的”, 很少用“你”或“你的”。据《539档案》统计,绝大多数经典的销售信文案中,使用“你的”或“你”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而使用“我的”次数不及“你的” 1/5。
关于干货!爆款文案写作的三大技巧,环球青藤小编就先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若您对互联网营销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文案优化、广告营销文案写作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干货文是指以阐述知识及方法为核心的文章。根据写作目的,干货文分为知识沉淀型干货文和品牌塑造型干货文。 知识沉淀型干货文是指以知识沉淀为目的的干货文。 这种干货文有点教科书和工具书的味道。这列作品能流传多久主要看两点: 第一, 是否能解决长期的普适性的需求。 第二, 内容是否经典。 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就是开拓思维的干货类作品。 写干货文遵循“五步写作法”。 自我分析,清楚自己能写什么领域。干货文的选题一定要精准,切入点越小越好,把知识点有条理地讲透彻。 分析需求应用也很重要,因为干货文就是用文字给读者提供解决方案的,对问题分析得足够透彻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注下列平台,筛选热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媒体KOL的社交账号以及微博,鲜知,抖音等。 选对热点能确保打开率,但能否让读者留下需要深入分析并巧妙应用。主要分析热点与文章主题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然后用热点作为素材论证观点,逐步转入正文。这个热点分析方法适用与所有类型的文章。 写干货文要有把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的能力。可以从逻辑、有料、有趣、可读性四点入手。 逻辑,主要用思维导图或者列大纲的方式梳理清楚。 有趣,主要靠添加更多有意思的案例以及新颖的表达方式来解决。 有料,主要靠作者的知识积累,把核心知识点罗列清楚。 易读,主要是看行文逻辑是否清晰,文笔是否流畅。 怎样评论干货文的质量,一般可以通过文章的打开率、评论率、转发率来判断。干货文多是在有趣和有用这两点上激发读者转发。 ——《引爆写作力》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读书笔记: 1、书名 2、作者 3、内容梗概 4、摘抄 5、感想 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添一些内容,比如说改写、提问等。切记:感想一定要比前四项写的都多,要不老师会K掉你的!
●要养成编排书目顺序编排资料的习惯
●尽量把笔记记在本子上,然后卡上各个条目保持分离与独立,这样子能让笔记不失焦
●笔记的条目之间留下空白,方便日后加注
●要清楚明了的记录文献的题目、出处、作者以及发表年代和期卷页码之类的信息
●在大量阅读文献期间,要多多总结归纳,把跟自己论文相近的一些文献进行整合归纳,把整理出的新的内容去专题发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一般在写作毕业论文是很少引用公众号。因为公众号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应该是专业性强和严谨的,一般不会引用公众号的内容。如果实在需要引用公众号的内容,可以表述:XXXX大咖在其公众号XXX中所述“XXXXX”。论文写作首先,是论文的选题。在论文初稿时,关于论文的选题是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如果你所提交的论文选题有太多人选择或者是网络上已经有不少成篇论文出现的话,那么这类论文基本都会被驳回。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在初稿之前,很多学生在敲定自己的论文题目以后,都会先发给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然后咨询一下老师关于自己的论文题目是否能过关。如果不能过关的话,及时修改。如果可以过关的话,那么针对这个毕业论文题目再深做研究。其次,是论文查重率。任何一篇论文原创度都必须要达标,所以在初稿时,导师就需要检查学生论文的原创度,也就是大家理解的查重率。一般论文的查重率都会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下,超过百分之三十的论文,就要重新进行更改。这一点,如果不想频繁被驳回或者是一稿的时候查重率太高,也可以提前自我进行检查一下。现在市面上可以提供论文查重的网站数量有很多,比如说学知查重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登陆网站,然后把自己的论文复制进去选择论文查重。如果你的论文查重率太高的话,网站会给出提示,然后对已经飘红的文字会给出修改建议。如果你不想自己去修改的话,也可以按照网站给出的修改意见直接复制替换掉。所有飘红部分都修改以后,然后再度进行提交,检验,二次检验的话,关于网站的查重率应该会控制在百分之三十以内。这样的论文交上去,基本不会因为查重率问题被驳回。最后,是论文格式。所有的论文对格式要求都非常严格,因为本身就是专业针对性比较强的论文,所以学术严格的同时,各方面标准都应该得到提升,论文的格式更是不能出错。而且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导师每天审核的论文数量非常多,如果你的论文存在格式问题,哪怕只是行距或者是页边距的数据出现了一点小偏差,导师也能第一时间看出区别。所以在提交之前,不想因为格式被打回来的话,一定要严格按照导师要求的格式去更改论文。当然大家在论文写作完成后别忘了需要进行论文查重,重磅推荐学知查重,关注公众号可获取免费查重的机会,提交论文查重还提供修改指导意见。为什么需要查重呢?毕竟未经过查重直接提交论文不通过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论文一般涉及比较多的专业术语或者引用文章观点,这些都是会提高论文的重复率,重复率过高是不能毕业的,所以强烈建议毕业论文都要经过查重后才提交,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
写好公众号的文章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选题材。利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选择较为吸引读者的文章题材,以便增加文章的阅读量;2、定标题。标题不能言过其实,过于夸张的标题无法让人心生好感,标题应当言简意赅并且引人注意;3、写内容。定要让自己的文章重点突出,通过改变字体和颜色让读者有感官上的冲击,更容易引起重视;4、配好图。图文结合更有利于激发读者兴趣和想象,通过合理的配图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并且使文章内容丰富。——摘自网络,希望能够帮到你
1、先登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在微信公众号界面的右面点击新建群发,就进入新建群发界面。在新建群发界面里,点击新建图文消息,然后在新建图文消息里点击自建图文,这个时候,就进入到文章的写作界面。 2、写作微信公众号文章,先要写好标题。标题应当直观,且不能带有违反平台要求的话语。 3、写好标题后,那就需要填写作者。如果你的文章是原创,那就填你微信公众号的名字。如果是别人写的文章,那就填写文章原创作者的名字。 4、接着,就写正文。正文文字不应过少,一般在500字以上2000字以下,过少或则过多都不好。 5、正文应该分段写,通常情况下,正文最少分为三段,而每到分段处,则尽量配张图,这样才能图文并茂。 6、当你正文需要配图时,在文章写作界面的右面有许多选项,点击图片那个选项,然后选择你电脑里早已选好的图片,再传送上去。 7、正文写完后,你会发现下面有个原创链接。当然,你自己写的文章你就不必去勾这项。如果你的文章是转载的,那你就需勾这项,然后把你转载的这篇文章的链接填到原创链接栏里。 8、当然,文章是你的原创一定要记住进行原创声明,这个很有必要。 9、接着,制作你文章的封面。你就选择你文章里的图片来作为你文章的封面,这样简单明了。 10、最后,你在文章写作界面的最下面处,点击保存并群发。然后,选择好你文章的领域。这个时候,你的文章就群发出去了。你也就创作完成了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