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人类中的传播是如何开始的?从最初报告的病例看,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一度被认为是疫情发源地。然而,在英国《柳叶刀》杂志1月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人分析了首批确诊的41例新冠肺炎病例,发现其中只有27例去过华南海鲜市场。回溯研究认为首名确诊患者于2019年12月1日发病,并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也没发现与之后确诊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而其家人也没出现过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美国《科学》杂志网站相关报道中,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推测说,新冠病毒进入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三种场景:可能由一名感染者、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带到该市场。多位专家及多项研究支持了上述观点。被称为“病毒猎手”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维尔特·伊恩·利普金表示,新冠病毒与华南海鲜市场的联系可能不那么直接,也许该市场发生的是“二次传播”,而病毒在早些时候已开始扩散。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期以预印本形式发布论文说,他们分析了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冠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发现其中包含58种单倍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的患者样本单倍型都是H1或其衍生类型,而H3、H13和H38等更“古老”的单倍型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印证了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冠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的观点。要还原新冠病毒传播链,科学家还缺少一些“拼图”,其中最关键一块是常被称为“零号病人”的首个感染者。“零号病人”是众多疑问交汇处,对寻找中间宿主以及解答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等疑问至关重要。一个著名例子是百年前据估计造成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尽管此次疫情因西班牙最先报道而得名,但后来一些回溯性研究发现,首个感染者可能是来自美国堪萨斯州军营的一名士兵。美国乔治敦大学传染病专家丹尼尔·卢西表示,考虑到病毒潜伏期等因素,首个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在2019年11月或更早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从新冠病毒全球传播来看,尽管大多数新冠肺炎病例可以追踪到传染源,但美国等国家已报告了不少无法溯源的病例。在疫情日趋严重的意大利,其国内“零号病人”至今尚未找到。
新冠病毒就是美国发明的。根据英国媒体《每日邮报》的消息显示,此前一个研究团队致力于对新冠病毒进行研究,但在对新冠病毒的基因进行检测时发现,2016年2月份美国莫德纳公司已经申请专利的一个基因片段,出现在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当中。该病毒研究团队表示,这一基因片段通过自然演化的方式出现在病毒基因中的概率仅仅只有三万亿分之一,这样的数据也几乎排除了新冠病毒自然演化的可能性。反而是有很大的概率,意味着新冠病毒是由美国莫德纳公司创造而出。
受到中国团队的启发,科学家们在南非的一种蝙蝠粪便中检测到一种与人感染的 MERS 病毒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线索又一次指向了蝙蝠。这次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源头被认为是海鲜市场里的野生动物,可能这些所谓的野味就是个「二传手」,基因线索还是指向蝙蝠。还是未知
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身体自然对抗引发肺炎和脑膜炎的肺炎链球菌的新方式,朝研制出治疗肺炎和脑膜炎的通用型疫苗又前进了一大步。英国莱斯特大学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以《理解上的巨大突破》为题,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对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感染作出反应的机制。 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发现,肺炎会触发一群名叫炎性体的免疫系统蛋白。当被激发时,炎性体会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包括白介素在内的活性分子的生成以对抗感染。科学家可以据此研发出新药物,这些药物能触发同样的反应,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莱斯特大学的阿拉斯。卡迪格鲁和圣三一学院的艾德。拉弗勒认为,这一关于毒素如何同免疫系统结合的新认知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研发出新疫苗。现在,对抗肺炎链球菌的疫苗可以防御7种不同的菌株,但新方法研发出的疫苗应该能够对抗所有92种菌株。 卡迪格鲁表示,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发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对抗细菌。这个“重大突破”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每年造成数百万婴
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身体自然对抗引发肺炎和脑膜炎的肺炎链球菌的新方式,朝研制出治疗肺炎和脑膜炎的通用型疫苗又前进了一大步。英国莱斯特大学和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以《理解上的巨大突破》为题,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对肺炎链球菌引发的感染作出反应的机制。 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发现,肺炎会触发一群名叫炎性体的免疫系统蛋白。当被激发时,炎性体会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包括白介素在内的活性分子的生成以对抗感染。科学家可以据此研发出新药物,这些药物能触发同样的反应,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莱斯特大学的阿拉斯。卡迪格鲁和圣三一学院的艾德。拉弗勒认为,这一关于毒素如何同免疫系统结合的新认知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研发出新疫苗。现在,对抗肺炎链球菌的疫苗可以防御7种不同的菌株,但新方法研发出的疫苗应该能够对抗所有92种菌株。 卡迪格鲁表示,这是一项非常令人兴奋的发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对抗细菌。这个“重大突破”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每年造成数百万婴
主要是因为一61岁男性癌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体内的肿瘤竟奇迹般消失了。 目前还没有进行过临床研究,只有这一个案例。
感染新冠的人更容易患上诸如心血管疾病、中风、脑萎缩等慢性病,进而加重医疗系统的负担。
新冠康复者是非常容易感染上心血管疾病,脑萎缩中风等这些疾病的,而且对于身体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可能会对后续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后期的恢复。
是因为他发明了新冠疫苗。而且冠名了一个机器的专利。所以说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就给了他这些荣誉。
澳门城市大学荣誉博士生授于庆典暨2021/2022学年毕业典礼在澳门塔石体育场馆隆重举行。高福院士两天内获得两项荣誉称号,关于他你了解多少?
澳门城市大学周万雷副校朗读高福赞辞时说明,高福科学院院士是中科院生物科学和医药学学系工程院院士,在职人员我国疾病防治监测中心责任人。他是新产品开发全球第一个临床医学专业批准运用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和第一个批准运用的重新排列新冠病毒蛋白质亚公司疫苗的先锋者。此外,高福为国家制定疫情预防政策产生了重要科学规范基本上,并领着第一批我国疾病防治监测中心挪动检验队赴塞拉利昂抵挡埃博拉,在国际援助个人行为中激起了主导地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菌种研究室详解,高福主要是对于微生物菌种跨宿主散布、感柒体系与宿主细胞免疫能力科研以及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全球身体健康防范措施科研。高福先后在山西农业大学(1979-1983)和北京农业大学(1983-1986)获得学土和研究生,199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生,相继在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卡尔加里大学、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生教学科研中。2001-200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任老师、试验室责任人、博士生导师。2004-2008年任中科院微生物菌种研究室优势。
高福于2005年获得我国杰出青年股票型基金帮护。曾先后机构多种多样我国关键科研项目,“973”最新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创新科研群体”工程项目经理。在sci国际刊物上公布数篇论文(包括cell、nature、science、lancet、nejm、nsmb、pnas、plospathogens、immunity等)。以上澳门城市大学的荣誉博士是高福科学院院士近期获得的又一个荣誉。据中科院微生物菌种研究室5月27日信息内容,2022年5月,英国皇室研究院(theroyalsociety)公布了新提升院士名单,中科院微生物菌种研究室学者高福入选本届英国皇室研究院外籍院士。此次新提升名单包括51名科学院院士、10名外籍院士和1名信誉科学院院士(honoraryfellow),以奖励他们在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高福如今已经是中科院科学院院士、国外我国研究院外籍院士、国外我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非州研究院科学院院士和法国、墨西哥等我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老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纪检书记、我国疾病防治监测中心责任人、中科院微生物菌种研究室学者、(美国)剑桥大学访问权威专家、港大荣誉权威专家、香港城市大学高档学者。
高福作为疾控中心的主任,在疫情爆发以来,对疫情的研究也是逐日深入,毕竟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并没有说新冠肺炎不能人传人,只是在当时初期发现没有人传人的证据,并且在每日报道中说到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说明只是怀疑,没有人传人的可能,但并不确定就是不会人传人,而随后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也是确定了疫情是可以人传人的,则相关媒体断章取义,将高福的话贴上了标签,以来博取网友们的眼球,使得高福陷入舆论漩涡。
而疫情自从去年12月就已经发现,当时并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而武汉方面也是有隐瞒疫情的情况发生,随后,随着疫情的逐步扩大,中央方面也加强了对疫情的防控力度,许多科学家和和科研人员也是逐步深入,加强对病毒的研究,通过每日对病毒的观察,也是得到了许多结论,最开始确实没有发现人传人的证据,但随着人群密度的逐渐增大,和许多地区都已经出现了疫情,这才发现疫情有着人传人的现象。
而相关媒体则是断章取义,将自己的理解强加在高福的文章之中,许多键盘侠也随之跟风,将高福推上舆论的风口,在疫情中,我们也发现许多昧着良心的中国人赚一些国难财,同时也有方方等这种卖国人的出现,对于这种网络喷子,我们都已经司空见惯,所以我们要理性对待网络上的一些文章,明确事实,而不是跟风将一些专家推上舆论的风口。
虽然此次疫情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极大,但是我们从中也发现了中国人的团结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此次疫情中国也是克服难关,并且帮助了许多周边国家,我们更应该做好自己,相信相关部门能够处理好疫情防控工作。
像高福这样的专家,他们在疫情期间,说过像:就目前的证据,是没发现有人传人的情况的。疫情的变化是极快的,我相信一些专家的判断也会随着疫情的变化而改变。
疫情的起源是自然界,最早发现病毒是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界,可能是由某种动物传染给人类。2020年4月8日,一篇由英国和德国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
论文内容显示,研究人员按照进化关系,将新冠病毒变种分为A、B、C三类,A类和从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为相似,更多的发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受感染者,研究人员称A类病毒为“爆发根源”。
B类毒株是中国境内的主要类型,C类在欧洲大规模传播,亚洲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韩国也出现此类型。
阻止疫情的传播的方法:
第一,要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我们不要一看到新型冠状病毒就谈虎色变,其实新型冠状病毒只有通过唾液(或叫飞沫)、体液之间,才能完成人与人的传染,所以只要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这种病毒的传染力度就会衰减,甚至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如果在外出时就戴着口罩,那疫情传播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
第二,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在那里长期的逗留,比如商店、地铁、飞机站、即使要去也要戴上口罩,回来后也要勤洗手,并且保持室内的通风。只要人人都按防控要求去做,疫情很快就得到控制。而对于用完了的口罩也要加入适量的消毒液,再将其丢弃。
医疗政策和医疗资讯1. 首个国产抗新冠口服药物获批,疗效如何?7月25日,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这是首个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口服“特效药”,在此之前,我国附条件获批上市新冠口服“特效药”仅有一款,为美国辉瑞公司的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阿兹夫定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清除病毒,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年患者;Paxlovid能够显著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住院或全因死亡风险。Paxlovid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对于重症患者,Paxlovid的作用可能不明显。因此,具体用药仍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选择。另外,阿兹夫定片还有一个优点:便宜。在此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阿兹夫定片定价为25.86元每片。而进口的Paxlovid定价则为2300元每盒,每盒含20片奈玛特韦片与10片利托那韦片(已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来源:腾讯医典2. 《中国糖尿病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发布!糖尿病神经病变是1型和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视神经受累时称为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ON)。DON可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目前国内外眼科医师对DON的认识尚存在不足,而早期干预会给患者视功能恢复带来更多益处。因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织专家针对DON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共识性意见,旨在促进广大眼科医师认识并高度重视DON,做好DON的筛查和防治工作,以期延缓DON的发生和发展,努力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眼科常规和特殊检查(色觉、亮度、对比敏感度、视野等)结果等,结合糖尿病病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疾病,综合评价以明确DON及其分类诊断。隐匿型DON多无症状,眼科常规检查结果多正常,其诊断主要依据色觉、亮度和对比敏感度异常。DON的主要鉴别诊断疾病包括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视神经炎、埋藏性视盘玻璃疣引起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及压迫性、中毒性和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视神经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伴或不伴眼痛,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阳性,视盘水肿或正常;典型神经束性视野损伤,如巨大中心暗点、盲中心暗点和光灵敏度弥漫性降低;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显示P2/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正常或降低;眼眶或颅脑MRI检查显示受累视神经增粗和/或强化;部分患者血和/或脑脊液中可检测到水通道蛋白4抗体或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3. 国家卫健委发文,影响公立医院用药7月27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强化用药安全制度落实、加强重点药品使用管理、保障重点人群用药安全、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时研判用药风险并反馈临床等要求。《通知》提出,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智能化审核与管理。北京君都律师事务所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凯盛咨询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专家咨询顾问张文波表示,此举是为了减少医疗机构药房取药的差错率,药剂科各部门进行了相应库码或位码系统建设,并进行系统维护,使取药人快速熟悉药品存放位置,减少取药差错。来源:赛柏蓝4. 这些慢性病不是新冠疫苗接种禁忌证!国家卫健委表示......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从目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的真实情况来看,慢性疾病并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禁忌症。目前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等这些慢性病患者,只要健康状况是稳定的,药物控制是良好的,均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郑忠伟同时指出,有以下几种情况建议作为接种禁忌:一是以前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比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这是一定要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的。二是因为各种疾病正处于发热阶段,比如在流感、肺炎或者其他疾病等等。三是一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比如说肿瘤患者正在做化疗,高血压患者出现了高血压危象,还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正在发作。四是因为各种严重疾病生命已经进入终末阶段。来源:医学信使5. 神秘儿童肝炎发现重要线索!针对不明原因肝损伤或肝炎儿童的两项独立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患病儿童体内都有一种被称为腺相关病毒2(AAV2)的病毒,而这种病毒在其他儿童体内并未发现,且几乎所有患有肝炎的儿童都发生了一种影响其免疫反应的基因变异。AAV2是一种常见病毒,但此前人们认为这种病毒不会导致任何疾病。AAV2可以将自己的DNA整合到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无限期地留在体内。然而,AAV2相当不寻常,它只能在其他病毒,如腺病毒或疱疹病毒存在的情况下复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Emma Thomson认为,目前还不清楚AAV2是肝炎的病因,还只是腺病毒感染的一个指标。这些发现表明,AAV2或其他病毒可能通过一种未知的免疫机制,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儿童中引发肝损伤。“病毒引发的肝炎可能有免疫介导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多的工作来验证这一假设。”Thomson说。来源:中国科学报6. 新版医保目录实施,这些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被限!新版医保目录,共计收载西药和中成药西药1486个,中成药1374个,共计2860个。其中,有500多种药品在医保支付上被加以限制。94种西药(口服制剂)限定适应症,如非布司他:限肾功能不全或别嘌醇过敏的痛风患者;37种中成药限定适应症,如安宫牛黄丸:限高热惊厥或中风所致的昏迷急救、抢救时使用;1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限,如哌拉西林舒巴坦注射剂限有明确药敏试验证据或重症感染的患者;25种药品限定支付期限,如川芎嗪(注射剂):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支付不超过14天;164种注射剂限定适应症,如人血白蛋白(注射剂):限抢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的患者,且白蛋白低于30g/L;54种西药限二线用药,如舒马普坦(口服常释剂型):限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的二线用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被限。除此之外还有20个药物限儿童使用、18个外用制剂限定适应症、34种中成药限用于癌症、40种中药注射剂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7种抑酸药被限适应症、13种胰岛素类似物被限适应症、4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被限以及13个抗栓药被限。来源:神经新前沿医学前沿1.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周运动150-600分钟,死亡风险最低早期的研究表明,规律的体育活动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有关。身体活动对健康的影响很大,但仍不清楚进行高于推荐水平的长时间、剧烈或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是否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任何额外的益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运动指南,成年人应该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旗舰期刊" Circulation "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两项大型前瞻性研究中超过100000名成年人的死亡率数据和医疗记录,参与者中有63%是女性,平均年龄为66岁,随访时间持续30年。该研究表明,每周进行2-4倍的指南推荐量的中等或剧烈强度运动的成年人,死亡风险最低。每周150-300分钟的剧烈运动可降低死亡风险21-23%,每周300-6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死亡风险26-31%。来源:医诺维2. 别再用“生长痛”糊弄孩子!“生长痛”这个词经常用来指儿童的四肢疼痛,它是青少年骨骼或肌肉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估计,生长痛影响了超过1/3的儿童。尽管如此,对于什么是生长痛,或者是什么导致了生长痛,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近日发表在Pediatrics 上的一篇研究指出,93%的论文都没有提到骨骼或肌肉疼痛的症状与生长之间的关系。孩子和青少年被告知有生长痛,但这是不准确的。该研究梳理了147项提到青少年生长或生长痛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在多个领域出现了矛盾。这些研究在疼痛的位置上达成了基本共识:50%的研究得出结论,生长过程中的疼痛主要影响腿部。其他研究发现,手臂、背部、腹股沟或肩膀是主要的疼痛部位。但这些研究产生的矛盾使得相关诊断基本上毫无意义。来源:中国科学报3. 首次证实,膳食补充剂可以预防遗传性癌症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肿瘤综合征,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突变所致,造成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无法得到修复,从而被积累和遗传给后代,从而增加多种癌症风险,特别是结直肠癌,以及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胆道癌、脑肿瘤、皮肤癌等等。近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这项对近1000名林奇综合征患者的双盲对照试验显示,平均服用2年时间抗性淀粉作为膳食补充剂,将林奇综合征患者患结直肠癌以外的癌症风险降低了一半以上,尤其是上消化道癌症(包括食道癌、胃癌、胆道癌、胰腺癌和十二指肠癌等),这种预防效果在停止服用补充剂后还能持续10年以上。另外2020年发表于《柳叶刀》的一项研究表明服用阿司匹林2年的林奇综合征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了一半。总的来说,这两项临床试验表明,林奇综合征这种可遗传的癌症的发病风险是可预防的。来源:生物世界4. 父母压力大的小婴儿更留意生气的脸《发展心理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面临父母压力增加的婴儿可能表现出威胁处理的改变。这表明,环境因素(如父母压力)对儿童威胁处理的影响比之前假设的更早出现了。该研究跟踪了4至12个月大的婴儿及其护理者,目的是了解从婴儿期到幼儿期,注意力对威胁的偏好以及相关的神经和行为相关因素是如何产生和改变的。研究人员发现,与中性或快乐的脸相比,那些父母日常争吵强度较低或平均的婴儿,在盯着威胁的脸的时间上没有差异。然而,当父母报告每天都有高强度的争吵时,四个月大的孩子更容易盯着愤怒的脸,而不是中性或快乐的脸。然而,随着儿童成长到一周岁,这些孩子专注于威胁性的面部表情的速度逐渐变慢,这种影响并不是由父母的焦虑所介导的。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会发生变化以应对父母压力相关的环境因素。此外,由于对威胁的注意偏好可能是未来焦虑的早期预测因素,对于父母遭受巨大压力的儿童,即使在生命的前四个月,也有必要进行早期干预来源:雷雳和学生们5. 观念转变!《柳叶刀》重磅:他汀减量不减效,这样降脂也可以!当前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确诊患者利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强力降低LDL-C水平。但是也有大量证据提示,与加大单种降脂药物剂量相比,联合使用降脂药物以达到更显著的疗效并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依折麦布能够有效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减少胆固醇向肝脏的转运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与单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相比,在较低强度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或许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治疗策略。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重磅研究成果,证实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降脂疗效不劣于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研究中接受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联合治疗的患者不仅3年心血管复合事件的发生风险更低,且达到LDL-C降脂目标的比例也显著更高。对于具有较高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发生风险,或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耐受不良的患者,或许可以尽早考虑采用联合治疗。论文强调,基于这项研究的成果,血脂管理模式有望迎来观念上的重要转变,未来联合治疗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降脂治疗的初始选择!来源:医学新视点6. NEJM重磅:找到“护肝”基因突变!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世界肝炎日的设立旨在提高全球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以消除其大流行。然而近年来,非病毒性肝炎,包括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慢性肝病的流行趋势也不容乐观,且缺少有效治疗药物,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后,死亡风险大大升高。据统计,2017年,肝硬化在全球范围内导致了132万例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4%。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风险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在这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从遗传差异入手,可能能够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再生元遗传学中心联合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和隆德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组具有肝脏保护性的基因突变——CIDEB的罕见可预测功能缺失突变+错义突变,与肝病风险下降33%有关!突变携带者相比非携带者,不同原因和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病的风险降低31-54%,任何原因的肝硬化风险降低50%,肝癌风险也降低了49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4.28℃到6.18℃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绝大多数人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不见得能像牛顿那样发现牛顿定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都和我想一块儿了。
新冠病毒在人类中的传播是如何开始的?从最初报告的病例看,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一度被认为是疫情发源地。然而,在英国《柳叶刀》杂志1月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等人分析了首批确诊的41例新冠肺炎病例,发现其中只有27例去过华南海鲜市场。回溯研究认为首名确诊患者于2019年12月1日发病,并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也没发现与之后确诊病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而其家人也没出现过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美国《科学》杂志网站相关报道中,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推测说,新冠病毒进入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三种场景:可能由一名感染者、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带到该市场。多位专家及多项研究支持了上述观点。被称为“病毒猎手”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维尔特·伊恩·利普金表示,新冠病毒与华南海鲜市场的联系可能不那么直接,也许该市场发生的是“二次传播”,而病毒在早些时候已开始扩散。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期以预印本形式发布论文说,他们分析了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冠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发现其中包含58种单倍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的患者样本单倍型都是H1或其衍生类型,而H3、H13和H38等更“古老”的单倍型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印证了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冠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的观点。要还原新冠病毒传播链,科学家还缺少一些“拼图”,其中最关键一块是常被称为“零号病人”的首个感染者。“零号病人”是众多疑问交汇处,对寻找中间宿主以及解答病毒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等疑问至关重要。一个著名例子是百年前据估计造成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尽管此次疫情因西班牙最先报道而得名,但后来一些回溯性研究发现,首个感染者可能是来自美国堪萨斯州军营的一名士兵。美国乔治敦大学传染病专家丹尼尔·卢西表示,考虑到病毒潜伏期等因素,首个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在2019年11月或更早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从新冠病毒全球传播来看,尽管大多数新冠肺炎病例可以追踪到传染源,但美国等国家已报告了不少无法溯源的病例。在疫情日趋严重的意大利,其国内“零号病人”至今尚未找到。
从表面上看,疫情率先在我国武汉暴发,但可以肯定的说,疫情来源决不在中国,这一点世卫组织之前已经对武汉进行了详细调查,世人都怀疑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才是新冠病毒的源头,但美国却一再拒绝世卫组织的调查溯源,由于美国太过霸道,病毒溯源无法进行。
3起疫情感染来源均为京外,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同分支,为三条独立传播链。他指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聚集性疫情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聚集性疫情平稳,处于收尾阶段,中国传媒大学聚集性疫情总体可控。
受到中国团队的启发,科学家们在南非的一种蝙蝠粪便中检测到一种与人感染的 MERS 病毒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线索又一次指向了蝙蝠。这次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源头被认为是海鲜市场里的野生动物,可能这些所谓的野味就是个「二传手」,基因线索还是指向蝙蝠。还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