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国外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国外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从两个层面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新路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准有较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应达到三千美元)。这对占全国人口将近二十分之一的广大残疾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一宏伟的目标、面对这条艰难但前程似锦的道路,广大残疾群众应该怎么办?是消极面对、无所事事,还是振作精神、发奋图强?我以为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加快跟进的步伐,不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我国有八百七十七万盲人同胞,其中绝大多数身居广大的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盲人按摩事业的长足发展,盲人按摩已成为城镇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各地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盲人医疗按摩工作者和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到目前为止,从事医疗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已达两万多人;从事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也已达到四万多人。“十五计划”之后,这两类盲人按摩工作人员的总数将有望超过十万人。从事医疗或保健按摩工作,的确是盲人就业的最佳渠道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从业于推拿医疗和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令其他类别的残疾群体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盲人按摩工作者月收入达到千元左右是司空见惯的事;技术好的、或在大城市和广东、深圳一带从事按摩、推拿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月薪在两千五或三千元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这些盲人佼佼者已经率先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和收入标准。 尽管盲人按摩工作给盲人就业带来了亮丽的一面,但从全国盲人的总数来看,它毕竟是盲人中为数很少的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多的盲人群众、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盲人,他们仍然在就业方面蒙受巨大的压力、遇到种种的困扰。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文化层次、各种身体状况和生活在各个不同地域的盲人的工作热情和就业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挖掘各类盲人的特长和潜力,满足广大盲人群众的就业需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今后如何因人因地进一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谈盲人就业的第一个层面,即知识技能型就业:继盲人按摩推拿之后,近几年来又有一个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形式,跨入了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的行列,这就是盲人钢琴调律。事实上,钢琴调律本身作为盲人从事的一种就业形式,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拿福建省的福州市来说,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就有一位名叫刘天川的盲人被当时英国教会办的盲人学校专程送往英国学习钢琴调律和钢琴维修技术。回国后,他又在福州带出了好几位盲人钢琴调律师。李伯林、陈忠良、刘涛等都是刘天川先生带出的高徒。这些盲人钢琴调律师在上世纪中叶和六七十年代在福州的钢琴调律市场都享有盛誉,连那些明眼的调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与这些盲人相比也自感不及。 后来,盲人从事的钢琴调律这一就业市场的确有些萎缩,这方面的盲人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任伟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几年来,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所培养出来的盲人调律师百分之百就业,对许多用人单位来说甚至是供不应求。部分盲人调律师才刚刚工作几年,就因他们的出色工作和精湛技术,获得了钢琴调律专业的中、高级职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钢琴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盲人钢琴调律市场必将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除以上谈到的两类人们比较熟悉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渠道外,这里再谈三种有成功事例的盲人知识技能型职业。这三种知识技能型职业当然不是大多数盲人所能涉足的,但不妨谈一谈,对盲人增强自信心,了解自身的潜力,会有较大的帮助。 其中一种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职业需有较高的个人智商,当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较典型盲人有以下几位:上海的朱双六,他最早设计和开发了盲文输入法软件,使盲人可以直接采用盲文点位输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汉字的输入操作;广东的王永德,一九九七年四月开始接触电脑,十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末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应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湖南的王志渊,通过计算机钻研,成功地设计和开发出另一种盲用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一套盲人按摩管理软件;安徽的汪世龙,半路失明后毫不气馁,精心研究汉字电脑输入技术,成功开发出了“方圆归类象形码(龙马汉字输入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相信,这方面的人才今后还会不断脱颖而出,成为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一种是中、英文翻译。近年来,有不少素质较高的盲人参加了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学员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并且开始在英文翻译方面初露锋芒。他们有的将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译成中文,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从而获取稿酬。当然,这要成为一种有稳定收入、能够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分校的上海学员陈夏炯却在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方面,闯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子,的确给人以新的启迪。数月前,陈夏炯从网上了解到上海的一家翻译公司想招聘文字翻译人员,他便大胆地通过E-mail联系应聘。通过几件英文信函的试翻译,用人单位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录用陈夏炯为公司的笔译员。陈夏炯每天只需在家中上班,通过网络收取公司发过来的中、英文信函,然后翻译好再通过E-mail发送回公司。这项坐在家中上班的工作,使陈夏炯能够获得每月一千二百元的稳定收入。这是不是也能为具有这种专长和条件的其他盲人朋友,在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呢? 还有一种是办学、办班。这里说的办学、办班,指的是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或创业的条件,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盲人自身所具有的较强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胆识。我这里举两个海德里盲校福州分校学员在英语专业方面申请办学、办班获得成功的具体实例: 一位是吉林敦化的高路。他是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他于一九八九年就开始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为居住地附近的明眼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补习教学,当时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许多教学和组织教学方面的经验,高路最后终于成功地走上了一条正规办学的道路。2000年,他所创办的“春华英语学校”,获得了敦化市教委正式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目前,高路的春华英语学校已开设有十几个班级,英语补习层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读学生共达七百多人。高路不仅购买了办学校舍,而且还添置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教学设备。他创业的成功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另一位在办学、办班方面取得成功的是辽宁盖州的黄希相。他在海德里盲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学习中也同样具有优良的学业。2001年,黄希相也在当地申请创办了一个为明眼中、小学生服务的英语培训班。这所名为“未来英语培训班”的英语补习机构现有中、小学生英语补习者八十多人。黄希相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上所述这几类盲人知识技能型的就业渠道,有的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和逐步拓展之中。事实上,盲人可从事的知识技能型工作远不只这些。拿写作来说,就有不少盲人具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有的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撰写方面颇有成就。但盲人是否能将写作变为一种拥有稳定收入的职业,怎样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进行探索,多研究可行的方案。 另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成功实例,那就是盲人从事电机维修。安徽就有一位这样的盲人,在这方面谱写了自己传奇的经历。这位盲人从小就对摆弄电机感兴趣,经常从他哥哥那儿学习电机维修的知识。有一次,他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将一台坏了的抽水机马达修复而一举成名。后来,这位盲人开了一个电机维修服务部,业务相当红火,而且声名远扬。电机维修名符其实地成了这位盲人所从事的知识技能型的固定职业。从这一实例中,是不是能进一步启发我们: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盲人也一样。看来拓宽盲人就业的思路,可挖掘的潜力还相当不小。 在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这一层面,最后我想再提出两个讨论点: 第一点是:盲人是否能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从理论和逻辑上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不少盲人具有天资聪明的特点,而且记忆力十分惊人。如果有条件让这些盲人学习和深造法律或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我觉得,如果一方面我们的大学能创造条件录取这方面专业选修的盲人,或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为这些盲人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法律部门和心理咨询机构能更新观念,吸收这些具备资格的特殊人员在这方面从业,就有可能象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培养出我国自己的盲人法律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因为做好这两种工作的主要关键在于人的大脑和智商(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等),不少盲人是具备这方面的天赋的。 第二点是:农村盲人是否能从事食用菌栽培?菇类等食用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能防癌、抗癌,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餐桌食品。农村拥有较大的空间,不象城市里住家面积狭小,因此食用菌栽培的场地问题较容易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说,食用菌栽培属于一种静态的操作,不象养鸡、养鸭四处乱跑,是动态的,盲人不好控制。因此,农村的盲人若能学会和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又能形成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那么食用菌栽培可能会是一种农村盲人脱贫解困的较好渠道。我个人以为,如果这是一条今后可考虑和尝试的路子,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残联应当是这一就业的组织者,必须指定专人对这一项目进行负责,邀请专业人员对盲人进行办班培训并实地示范;第二,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出一部分资金为盲人购买菌种(或贷款给盲人购买菌种),并组织和指导生产;第三,联系收购和销售市场,为盲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另需指出的是,在实施从菌种到菇苗栽培的过程中,如果盲人家中能有明眼人协助,那么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将会更高。 接下来,我想再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第二个层面,即手工熟练型就业。这种类型的就业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无须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它主要是通过手工劳动,熟能生巧地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它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盲人的就业选择。 以往,大多数人在谈论盲人的就业问题时,常常是针对城市的盲人来谈的,很少涉及占盲人总数较大比例的农村盲人的就业需求。要想从整体上根本改变我国盲人就业率低的状况,要想从全局着眼,让盲人紧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侧重点就应放在占全国盲人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盲人的就业问题上。这部分盲人群体的特点是:人数众多,文化水平较低,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较差,喜欢安定、不喜欢四处走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盲人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正常的智商,具备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只要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这一群体的盲人进行培训,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将能得到很大的发挥。鉴于这些特点,我想在手工熟练型盲人就业的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谈谈编织和物品编制这一盲人就业的可行性问题。盲人动手编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得到实践证明的。大家一定听说过盲人织毛衣的事例,有些盲人还会在毛衣上织出不同的色彩。福州的盲人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组织生产过竹编产品,如热水瓶壳、竹席、竹筐、竹帘以及挑土用的土箕等。他们不仅能进行成品的编制,而且还能将毛竹这样的原材料破解成竹条、竹片和竹篾等。这些例子都说明盲人是有能力从事某种编织性的工作。 当然,时代已经不同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觉得,如果想干,还是能够找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供求点的。比如,可以编制果篮、鸟笼、鸡鸭笼以及竹席、枕席、椅垫和碗垫等。这些物品今天和今后同样存在着市场的需求。当然,至于从事何种编织或编制项目,是竹编、柳编、藤编还是草编等,应当根据各地的资源和市场供需,因地制宜地来进行考虑。 农村盲人拓展就业门路,重点是讲究实效,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里再谈一些更简易的制作项目。先打两个比方:当今现代战争的武器发展已进入了数字化、电子信息化和精确制导化阶段,但最终解决战斗还是要靠两条腿的步兵。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高科技的产品比比皆是,但如果您吃饭时塞了牙,还是得靠小小的牙签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为何不能组织农村的盲人来制作诸如竹筷、牙签和毛衣针等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一些小东西呢? 关于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问题,最后我想再谈一点。很多人喜欢吃豆芽菜,市场上豆芽菜也属于较畅销的蔬菜之一,因为它的营养价值较高、口感又较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农村盲人通过培训,来发展生产豆芽的产业呢?比起前面在知识技能型就业中我所谈到的农村盲人可以尝试进行食用菌栽培来说,生产豆芽的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且成本也要低得多。盲人只要能够购买到质量好的黄豆和绿豆,经过操作的培训和指导,掌握好豆芽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相信很快就能上手,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我个人认为,生产豆芽对农村、甚至对城市里一些不适合做按摩工作或其他知识技能型工作的盲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就业选择。它不仅操作技巧容易掌握、生产空间占地不大,而且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不值得大家试一试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较贫困的盲人同胞来说,并非只能坐在家中成天无所事事,任命运和贫困来摆布,而是有机会等着大家去把握,有路子等着大家去开拓。大家应当振作起来,勇敢地挑战生活。同时,大家也应静静地做些思考,对自身的情况和当地的条件做个客观的分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认准一条属于自己的手工熟练型就业路子,勇敢地去进行尝试。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深圳、发表南巡讲话时就曾教导过我们:要有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的,也是对我们广大残疾同胞说的。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广大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摆脱困难和贫困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基层残联的工作和建设,配备热心于残疾人事业、愿意干实事的残疾人工作者,对盲人的就业项目实施具体的组织、培训、市场调查以及做好原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的一系列辅助工作。我们相信,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在于人。有热心事业的人,有积极支持的人,有具体组织的人,热情实干的人,何愁事业不成呢?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改进教学理念。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与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特殊群体学生本身就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教学理念等,在语文的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变,以期能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认识 思考

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些身体上的问题,这对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造成了阻碍,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造成了影响。这些问题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通过交流来处理问题。语文同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极其重要的交流工具,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探究出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目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很多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并且在教学中只追求教学形式,对教学目标的把控不够准确,在传授知识时毫无重点,对知识点的讲解极为表面,欠缺对知识的总体把控,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并不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对于特殊学生群体来讲,如果教师讲课是总也抓不到学重点,会导致学生听课时摸不着中心,势必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

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地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没能将探究式教学同课堂知识把控结合起来,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阻碍作用。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由于自身问题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相对迟缓,而教师又只顾及自己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这样就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机械的记忆方式是无法完成创新突破的,这也不利于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到现实当中

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实中,进而提高特殊群体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

语言文字是用来传递思想的,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最注重神韵,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领会,学生何以真正感受一个作品,又何以书写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体里,大多学生存这样那样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的一种方式体会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延续,而过去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将语文教学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把教学目的以及要求作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里学习,在学习里生活,进而获取富有动力的知识。

三、综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执行个性化、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具备的不同性格、爱好、素质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式考量,对学生采取的个性化的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默默学习,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优势的科目加强训练并给予更高的标准,而对于思维固定模式的学生要进行低强度的练习,设定适合学生语文思维提升的方式。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大生活实践

(一)仔细观察生活、认知生活

特殊教育语文教材里有的语文描写相对符合一些学生的实际,可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通常会忽略或者了解甚少。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加强生活积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如此。学生才可以透过观察去感受生活,体会到生活里的现象及规律,累积素材,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激励特殊教育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的自主创新是指学生以自我思想以及自我表述为核心,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出自身观点。教师要适时指引并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其他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以实现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教材里有些语句的描述和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经历非常相像,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打造出场景,将课文里表述的客观景象以及现象立体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结合生活里的经验进行感受,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对美丽画面的感受,可以想象课文所传达出的情景,在朗读的过程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充满活力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课文的意思,这也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课堂教学中,组建学生进行同主题有关的游戏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验

乏味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如果可以通过组织与主题有关的游戏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透过游戏,可以确保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简单,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玩乐里完成教学要求。

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而言,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转变了过去乏味的教学形式,加快了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方面的进步。教师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以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确保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全方位协调学习,进而让特殊教学的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趣,让特殊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给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论文范文

国外期刊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中外职教》杂志征稿启事 《中外职教》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国家综合性教育核心期刊,是具有国际国内刊号的综合性权威期刊。刊号为国内统一刊号:CN64—1049/F;国际标准刊号:ISSN:1728-7545 。杂志为正本大16开,64页码。月刊,每期定价6.8元。欢迎广大读者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办刊宗旨:以发展提高中外职教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开展中外职教学术交流,促进中外职教事业蓬勃发展为办刊宗旨。恪守“搜索前沿中外教育视点,探求中外教育理论,传播中外教育信息,开掘中外教育实践”的办刊理念,通过高端的中外教育研讨和各种教育论文征集等活动,使本刊成为全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互通中外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全国教育界进行中外学术交流和论文发表的重要阵地,将本刊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综合性教育理论方面的权威期刊。栏目设置:特别策划、名家专栏、名校采风、教改前沿 、职教动态、教研探索、德育研究、海外职教、择业指导、技能训练、名校展播、特殊教育、职教幼教、学科教育、职教风采等。征稿要求:1、论文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健康、观点鲜明、资料真实,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实用性;2、来稿请用打印稿。或者用16开方格纸抄写,字迹务必清楚工整,切勿潦草;3、电子稿件采用Word格式,在题目下边写清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每篇论文要求注明:摘要、关键词;4、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请一律采用国际标准书写,文中尽量不要用图表;5、论文字数要求每版不超过2800字,两版不超过5500字,并依次类推;6、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来稿须知:1、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2、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投稿时注明。3、本刊因工作量大,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4、本刊常年征稿。所有文稿均在一月内做出处理;5、论文发表后,赠送该期杂志两册,并向作者寄送录用通知单。 QQ:840602770 邮箱:

第一步,在网上查询您希望投寄的杂志,了解其投稿程序,目前很多杂志都可以采用邮箱投寄稿件了,因为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第二步,亲自打电话咨询,目前其稿件的安排情况,因为很多核心期刊的稿件都很多,打电话的目的是确认您的文章大致能够安排在哪一段时期,以及审稿周期都一并了解了。第三步,各家杂志的审稿周期有异,得到了确切的答复后,再将文章通过邮件传过去,并确认对方已经收到文章。然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心等待了。第四步,待文章审阅回来后,编辑部会结合审稿人的意见,提出修改建议,让您修改,您应该很好地把握时机,尽快修改,按要求把电子版发回编辑部,进入用稿程序。同时还要完成其提出的一些手续,比如补充单位介绍信、填写授权书等。第五步,根据您和编辑部的沟通,缴费,进入用稿程序……总之,加强和编辑部的沟通,多打几次电话,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经验之谈。呵呵。

从两个层面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新路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准有较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应达到三千美元)。这对占全国人口将近二十分之一的广大残疾群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一宏伟的目标、面对这条艰难但前程似锦的道路,广大残疾群众应该怎么办?是消极面对、无所事事,还是振作精神、发奋图强?我以为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加快跟进的步伐,不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我国有八百七十七万盲人同胞,其中绝大多数身居广大的农村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盲人按摩事业的长足发展,盲人按摩已成为城镇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各地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盲人医疗按摩工作者和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到目前为止,从事医疗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已达两万多人;从事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也已达到四万多人。“十五计划”之后,这两类盲人按摩工作人员的总数将有望超过十万人。从事医疗或保健按摩工作,的确是盲人就业的最佳渠道之一。 近年来,绝大多数从业于推拿医疗和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令其他类别的残疾群体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一个盲人按摩工作者月收入达到千元左右是司空见惯的事;技术好的、或在大城市和广东、深圳一带从事按摩、推拿服务的盲人按摩医生,月薪在两千五或三千元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这些盲人佼佼者已经率先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和收入标准。 尽管盲人按摩工作给盲人就业带来了亮丽的一面,但从全国盲人的总数来看,它毕竟是盲人中为数很少的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多的盲人群众、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盲人,他们仍然在就业方面蒙受巨大的压力、遇到种种的困扰。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类文化层次、各种身体状况和生活在各个不同地域的盲人的工作热情和就业积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挖掘各类盲人的特长和潜力,满足广大盲人群众的就业需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今后如何因人因地进一步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谈盲人就业的第一个层面,即知识技能型就业:继盲人按摩推拿之后,近几年来又有一个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形式,跨入了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的行列,这就是盲人钢琴调律。事实上,钢琴调律本身作为盲人从事的一种就业形式,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拿福建省的福州市来说,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就有一位名叫刘天川的盲人被当时英国教会办的盲人学校专程送往英国学习钢琴调律和钢琴维修技术。回国后,他又在福州带出了好几位盲人钢琴调律师。李伯林、陈忠良、刘涛等都是刘天川先生带出的高徒。这些盲人钢琴调律师在上世纪中叶和六七十年代在福州的钢琴调律市场都享有盛誉,连那些明眼的调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与这些盲人相比也自感不及。 后来,盲人从事的钢琴调律这一就业市场的确有些萎缩,这方面的盲人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少。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任伟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几年来,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所培养出来的盲人调律师百分之百就业,对许多用人单位来说甚至是供不应求。部分盲人调律师才刚刚工作几年,就因他们的出色工作和精湛技术,获得了钢琴调律专业的中、高级职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钢琴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庭。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的盲人钢琴调律市场必将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除以上谈到的两类人们比较熟悉的、可操作性较强的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渠道外,这里再谈三种有成功事例的盲人知识技能型职业。这三种知识技能型职业当然不是大多数盲人所能涉足的,但不妨谈一谈,对盲人增强自信心,了解自身的潜力,会有较大的帮助。 其中一种就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职业需有较高的个人智商,当然更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较典型盲人有以下几位:上海的朱双六,他最早设计和开发了盲文输入法软件,使盲人可以直接采用盲文点位输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汉字的输入操作;广东的王永德,一九九七年四月开始接触电脑,十月份便开发出盲用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末又成功设计和开发出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广大盲人应用电脑进行数据库操作、编辑文章、收发电邮和上网浏览开辟了无障碍通途;湖南的王志渊,通过计算机钻研,成功地设计和开发出另一种盲用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一套盲人按摩管理软件;安徽的汪世龙,半路失明后毫不气馁,精心研究汉字电脑输入技术,成功开发出了“方圆归类象形码(龙马汉字输入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相信,这方面的人才今后还会不断脱颖而出,成为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一种是中、英文翻译。近年来,有不少素质较高的盲人参加了美国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学员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并且开始在英文翻译方面初露锋芒。他们有的将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译成中文,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从而获取稿酬。当然,这要成为一种有稳定收入、能够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分校的上海学员陈夏炯却在运用所学的英文知识方面,闯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子,的确给人以新的启迪。数月前,陈夏炯从网上了解到上海的一家翻译公司想招聘文字翻译人员,他便大胆地通过E-mail联系应聘。通过几件英文信函的试翻译,用人单位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录用陈夏炯为公司的笔译员。陈夏炯每天只需在家中上班,通过网络收取公司发过来的中、英文信函,然后翻译好再通过E-mail发送回公司。这项坐在家中上班的工作,使陈夏炯能够获得每月一千二百元的稳定收入。这是不是也能为具有这种专长和条件的其他盲人朋友,在知识技能型就业方面树立一个较好的榜样呢? 还有一种是办学、办班。这里说的办学、办班,指的是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或创业的条件,很大一方面取决于盲人自身所具有的较强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胆识。我这里举两个海德里盲校福州分校学员在英语专业方面申请办学、办班获得成功的具体实例: 一位是吉林敦化的高路。他是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最早的一批学员之一。他于一九八九年就开始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为居住地附近的明眼中、小学生进行英语补习教学,当时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许多教学和组织教学方面的经验,高路最后终于成功地走上了一条正规办学的道路。2000年,他所创办的“春华英语学校”,获得了敦化市教委正式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目前,高路的春华英语学校已开设有十几个班级,英语补习层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读学生共达七百多人。高路不仅购买了办学校舍,而且还添置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教学设备。他创业的成功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另一位在办学、办班方面取得成功的是辽宁盖州的黄希相。他在海德里盲校中国福州分校的学习中也同样具有优良的学业。2001年,黄希相也在当地申请创办了一个为明眼中、小学生服务的英语培训班。这所名为“未来英语培训班”的英语补习机构现有中、小学生英语补习者八十多人。黄希相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以上所述这几类盲人知识技能型的就业渠道,有的已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和逐步拓展之中。事实上,盲人可从事的知识技能型工作远不只这些。拿写作来说,就有不少盲人具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有的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撰写方面颇有成就。但盲人是否能将写作变为一种拥有稳定收入的职业,怎样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进行探索,多研究可行的方案。 另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成功实例,那就是盲人从事电机维修。安徽就有一位这样的盲人,在这方面谱写了自己传奇的经历。这位盲人从小就对摆弄电机感兴趣,经常从他哥哥那儿学习电机维修的知识。有一次,他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将一台坏了的抽水机马达修复而一举成名。后来,这位盲人开了一个电机维修服务部,业务相当红火,而且声名远扬。电机维修名符其实地成了这位盲人所从事的知识技能型的固定职业。从这一实例中,是不是能进一步启发我们: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盲人也一样。看来拓宽盲人就业的思路,可挖掘的潜力还相当不小。 在盲人知识技能型就业这一层面,最后我想再提出两个讨论点: 第一点是:盲人是否能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从理论和逻辑上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不少盲人具有天资聪明的特点,而且记忆力十分惊人。如果有条件让这些盲人学习和深造法律或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我觉得,如果一方面我们的大学能创造条件录取这方面专业选修的盲人,或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为这些盲人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法律部门和心理咨询机构能更新观念,吸收这些具备资格的特殊人员在这方面从业,就有可能象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培养出我国自己的盲人法律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因为做好这两种工作的主要关键在于人的大脑和智商(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等),不少盲人是具备这方面的天赋的。 第二点是:农村盲人是否能从事食用菌栽培?菇类等食用菌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能防癌、抗癌,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餐桌食品。农村拥有较大的空间,不象城市里住家面积狭小,因此食用菌栽培的场地问题较容易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说,食用菌栽培属于一种静态的操作,不象养鸡、养鸭四处乱跑,是动态的,盲人不好控制。因此,农村的盲人若能学会和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又能形成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那么食用菌栽培可能会是一种农村盲人脱贫解困的较好渠道。我个人以为,如果这是一条今后可考虑和尝试的路子,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残联应当是这一就业的组织者,必须指定专人对这一项目进行负责,邀请专业人员对盲人进行办班培训并实地示范;第二,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出一部分资金为盲人购买菌种(或贷款给盲人购买菌种),并组织和指导生产;第三,联系收购和销售市场,为盲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另需指出的是,在实施从菌种到菇苗栽培的过程中,如果盲人家中能有明眼人协助,那么这一知识技能型就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将会更高。 接下来,我想再谈谈拓宽盲人就业渠道的第二个层面,即手工熟练型就业。这种类型的就业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也无须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它主要是通过手工劳动,熟能生巧地进行生产操作。因此,它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地区盲人的就业选择。 以往,大多数人在谈论盲人的就业问题时,常常是针对城市的盲人来谈的,很少涉及占盲人总数较大比例的农村盲人的就业需求。要想从整体上根本改变我国盲人就业率低的状况,要想从全局着眼,让盲人紧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的工作侧重点就应放在占全国盲人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盲人的就业问题上。这部分盲人群体的特点是:人数众多,文化水平较低,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较差,喜欢安定、不喜欢四处走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盲人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正常的智商,具备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只要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这一群体的盲人进行培训,他们实际动手的能力将能得到很大的发挥。鉴于这些特点,我想在手工熟练型盲人就业的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谈谈编织和物品编制这一盲人就业的可行性问题。盲人动手编织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是得到实践证明的。大家一定听说过盲人织毛衣的事例,有些盲人还会在毛衣上织出不同的色彩。福州的盲人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组织生产过竹编产品,如热水瓶壳、竹席、竹筐、竹帘以及挑土用的土箕等。他们不仅能进行成品的编制,而且还能将毛竹这样的原材料破解成竹条、竹片和竹篾等。这些例子都说明盲人是有能力从事某种编织性的工作。 当然,时代已经不同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觉得,如果想干,还是能够找到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供求点的。比如,可以编制果篮、鸟笼、鸡鸭笼以及竹席、枕席、椅垫和碗垫等。这些物品今天和今后同样存在着市场的需求。当然,至于从事何种编织或编制项目,是竹编、柳编、藤编还是草编等,应当根据各地的资源和市场供需,因地制宜地来进行考虑。 农村盲人拓展就业门路,重点是讲究实效,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里再谈一些更简易的制作项目。先打两个比方:当今现代战争的武器发展已进入了数字化、电子信息化和精确制导化阶段,但最终解决战斗还是要靠两条腿的步兵。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高科技的产品比比皆是,但如果您吃饭时塞了牙,还是得靠小小的牙签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为何不能组织农村的盲人来制作诸如竹筷、牙签和毛衣针等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一些小东西呢? 关于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问题,最后我想再谈一点。很多人喜欢吃豆芽菜,市场上豆芽菜也属于较畅销的蔬菜之一,因为它的营养价值较高、口感又较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农村盲人通过培训,来发展生产豆芽的产业呢?比起前面在知识技能型就业中我所谈到的农村盲人可以尝试进行食用菌栽培来说,生产豆芽的操作要简单得多,而且成本也要低得多。盲人只要能够购买到质量好的黄豆和绿豆,经过操作的培训和指导,掌握好豆芽生长的温度和湿度,相信很快就能上手,并且取得较好的收益。我个人认为,生产豆芽对农村、甚至对城市里一些不适合做按摩工作或其他知识技能型工作的盲人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就业选择。它不仅操作技巧容易掌握、生产空间占地不大,而且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不值得大家试一试吗?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广大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较贫困的盲人同胞来说,并非只能坐在家中成天无所事事,任命运和贫困来摆布,而是有机会等着大家去把握,有路子等着大家去开拓。大家应当振作起来,勇敢地挑战生活。同时,大家也应静静地做些思考,对自身的情况和当地的条件做个客观的分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认准一条属于自己的手工熟练型就业路子,勇敢地去进行尝试。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深圳、发表南巡讲话时就曾教导过我们:要有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的,也是对我们广大残疾同胞说的。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广大农村盲人手工熟练型就业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摆脱困难和贫困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基层残联的工作和建设,配备热心于残疾人事业、愿意干实事的残疾人工作者,对盲人的就业项目实施具体的组织、培训、市场调查以及做好原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的一系列辅助工作。我们相信,任何事情的成功与否都在于人。有热心事业的人,有积极支持的人,有具体组织的人,热情实干的人,何愁事业不成呢?

中国特殊教育发表论文

1征稿范围及各类稿件的要求 特殊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各领域的研究报告、综述、教学改革研究等(包括全纳教育、特殊教育理论研究、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学习障碍、孤独症、行为与情绪障碍、康复与治疗等)。1.1科研实验类稿件的要求需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研究主题背景清晰,研究方法合理,数据处理恰当,结果分析正确,对同类研究有指导意义。参考文献全面,约10个左右。文长4000-8000字为宜(包括图表所占版面)。1.2专题综述类稿件的要求要求作者充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把某一领域的研究历程、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表述清楚,做到条理清晰、引证翔实,参考文献在10个以上,文长4000-6000字为宜。1.3教学类稿件的要求此类稿件主要来自特殊教育一线的教师,不需很长。建议分“问题的提出”、“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实施过程”及“产生的结果”来写,文章内容须对当前特殊教育发展有推动与借鉴作用。参考文献3例以上,文长3000字左右。2投稿要求请交打印稿(5号字,1.5倍行距),并同时提交电子稿,编辑部以收到打印稿为准。如果来稿使用了问卷、量表,还须附上所使用的问卷或量表。文章首页应删去作者姓名及单位。请将文章首页另外打印一份,并以脚注的形式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学位以及常用的Email地址,以便联系和学术交流。为审稿方便,还请另页给出文题、摘要以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地址等,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年龄,毕业院校,学历,职称,专业,现从事研究领域,已发表专著及论文等)。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3撰稿要求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综述性稿件应内容新颖并有自己的观点,研究报告应为具有创新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具体要求如下:3.1文题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3.2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文摘要限200字以内,应以第三人称来写(不要用“本文”、“我们”等第一人称)。一般稿件均应提供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工作单位,如需编辑部写的请在来稿中注明。3.3关键词须给出3-5个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3.4分类号采用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分类法,也可由本刊填写)。3.5标题层次一级用“1”,二级用“1.1”,三级用“1.1.1”,标题仅限三级。3.6字母符号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常用的统计学符号规定如下:样本数为n,平均数为M,标准差为SD,t检验为t,F检验为F,卡方检验为χ2,相关系数为r,显著性为p。以上符号均为斜体。3.7参考文献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将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标点符号内)。参考文献按下述格式(注意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期刊:编号 著者.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1陈云英.全纳教育的元型.中国特殊教育,2003,2:1~3著作:编号 著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2陈云英主编.残疾儿童教育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5~19电子文献:编号作者.题名.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学位论文:编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例:4龙立荣.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及其关系研究.博士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01论文集:著者.题名.编者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若著者人数超过两人,不同著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名著者后用圆点。若著者超过三人,第三人后用“等”或“et al”,其他著者略去。英文人名字后不要省略点。多个英文人名之间只用逗号隔开,不用“&”或“and”连接。3.8编排顺序来稿按以下顺序编排:(1)题目;(2)作者姓名;(3)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4)中文摘要;(5)中文关键饲;(6)分类号(7)正文;(8)参考文献;(9)英文题目;(10)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11)作者单位英文名称;(12)英文摘要;(13)英文关键词。4修改稿注意事项修改稿请在1个月内寄回编辑部,同时提供文章电子稿,并附对文章的修改说明,否则按新稿处理。修改稿需待编委会讨论后,方能确定是否刊用。编辑部对来稿可作文字和编辑技术上的修改。5稿件最终处理5.1录用与否来稿一经录用,本刊会通知作者。若来稿未被录用,本刊限于人力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若在3个月内未收到处理意见,可改投他刊(为防疏漏,请事先和本刊联系)。5.2审稿费稿件录用后,本刊适量收取审稿费,并赠送样刊二本。5.3光盘版权及网络版权稿件一经录用,作者便自动将光盘版出版权、网络版出版权转让给编辑部,编辑部不再另行通知。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中国特殊教育》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88

特殊 教育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大表征,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对特殊人群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的缺失摭谈》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特殊教育存在的严重缺失,就是对残疾孩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忽视。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提出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德育现状及教育途径进行大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缺失;缺失原因;教育途径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现在的社会基本情势不难看出,受社会普遍意识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十分重视残疾 儿童 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关注对他们的生活照管与呵护,而忽视了对残疾儿童的人格品德教育,缺乏对残疾儿童人格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得智力教育与人格品德教育出现了脱节,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残疾孩子,由于生理的先天缺陷,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由于生理的缺陷带来的情感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做错事,容易蛮干,容易受别人的挑唆和鼓动,容易导致不自主的有悖于社会要求的行为,甚至触犯刑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培养和加强残疾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当务之急。特殊教育不但要矫正、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功能障碍、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减少犯罪、做一个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主要从残疾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方面来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以点带面,来谈谈特殊教育面临的确实现状、导致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问卷调研情况

带着了解与困惑,本人在学校的孩子当中搞了一个感恩意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了51名学生和28名家长。调查的结果显示:1.只有极少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大部分学生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也不主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接受,甚至很叛逆。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但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不明显。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5.没有孩子知道 感恩节 是哪一天,更无从谈起如何去感恩了。6.大部分孩子对教师和政府的关怀还是感到幸福的,但没有持久的感恩意识。

(二)缺失原因剖析

一是 家庭教育 的缺失。残障孩子的父母承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为了抚养儿女成长成才付出了无私的爱,所以他们一味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总认为孩子本身残疾,父母内心的自责与痛爱自然表现为娇生惯养。

二是感恩教育的缺失。由于学校和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的百般呵护、不图回报的付出淡化了这些孩子的感恩意识。

三是社会负面的影响。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狭隘的人道主义同情,会不知不觉的纵容残疾孩子的自私、自卑和懒惰、依赖意识。

四是自找借口的迷茫。残疾孩子往往以自身残疾为借口,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攀比享乐,活动中消极懒散,自立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孩子产生自甘堕落和敌视他人的意识。

(三)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培养残疾儿童感恩意识,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找回它们,就得要从身边点滴感恩 文化 开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起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一是自我方面:促进残疾孩子自我教育,提高感恩意识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进行换位思考,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

二是学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感恩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让孩子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接受感恩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媒体素材,让学生自发接受感恩教育;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父母、老师的辛苦,内化成他们的感恩意识;抓住教育契机,实施关爱与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提升精神素养;注重情感培养,补偿学生缺陷;注重规范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注重教师形象,做好学生榜样;注重学科渗透,教书育人结合;学校环境育人,文化因势引导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三是家庭方面: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做到以身作则。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帮助时,要有感激之心,要铭记于心,知恩图报;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怜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等,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能接受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

四是社会方面: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多 渠道 进行感恩教育。社会要加强媒体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可以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播放一些带有“感恩教育”思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多方面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残疾儿童参加,对表现突出和优秀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张榜公布,大肆宣扬,形成社会弘扬感恩的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和监督惩戒,形成对残疾孩子的呵护与教育同行、引导与督管并举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特教工作者,扶助这些残缺生命飞翔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修订本)[M].华夏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

[3]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

[4]王逢贤,鲁洁.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浅谈论文

特殊教育发表论文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改进教学理念。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与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特殊群体学生本身就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教学理念等,在语文的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变,以期能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认识 思考

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些身体上的问题,这对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造成了阻碍,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造成了影响。这些问题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通过交流来处理问题。语文同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极其重要的交流工具,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探究出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目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很多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并且在教学中只追求教学形式,对教学目标的把控不够准确,在传授知识时毫无重点,对知识点的讲解极为表面,欠缺对知识的总体把控,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并不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对于特殊学生群体来讲,如果教师讲课是总也抓不到学重点,会导致学生听课时摸不着中心,势必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

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地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没能将探究式教学同课堂知识把控结合起来,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阻碍作用。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由于自身问题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相对迟缓,而教师又只顾及自己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这样就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机械的记忆方式是无法完成创新突破的,这也不利于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到现实当中

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实中,进而提高特殊群体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

语言文字是用来传递思想的,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最注重神韵,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领会,学生何以真正感受一个作品,又何以书写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体里,大多学生存这样那样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的一种方式体会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延续,而过去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将语文教学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把教学目的以及要求作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里学习,在学习里生活,进而获取富有动力的知识。

三、综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执行个性化、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具备的不同性格、爱好、素质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式考量,对学生采取的个性化的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默默学习,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优势的科目加强训练并给予更高的标准,而对于思维固定模式的学生要进行低强度的练习,设定适合学生语文思维提升的方式。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大生活实践

(一)仔细观察生活、认知生活

特殊教育语文教材里有的语文描写相对符合一些学生的实际,可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通常会忽略或者了解甚少。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加强生活积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如此。学生才可以透过观察去感受生活,体会到生活里的现象及规律,累积素材,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激励特殊教育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的自主创新是指学生以自我思想以及自我表述为核心,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出自身观点。教师要适时指引并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其他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以实现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教材里有些语句的描述和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经历非常相像,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打造出场景,将课文里表述的客观景象以及现象立体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结合生活里的经验进行感受,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对美丽画面的感受,可以想象课文所传达出的情景,在朗读的过程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充满活力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课文的意思,这也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课堂教学中,组建学生进行同主题有关的游戏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验

乏味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如果可以通过组织与主题有关的游戏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透过游戏,可以确保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简单,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玩乐里完成教学要求。

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而言,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转变了过去乏味的教学形式,加快了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方面的进步。教师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以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确保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全方位协调学习,进而让特殊教学的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趣,让特殊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给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论文范文

特殊 教育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大表征,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对特殊人群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的缺失摭谈》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特殊教育存在的严重缺失,就是对残疾孩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忽视。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提出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德育现状及教育途径进行大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缺失;缺失原因;教育途径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现在的社会基本情势不难看出,受社会普遍意识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十分重视残疾 儿童 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关注对他们的生活照管与呵护,而忽视了对残疾儿童的人格品德教育,缺乏对残疾儿童人格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得智力教育与人格品德教育出现了脱节,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残疾孩子,由于生理的先天缺陷,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由于生理的缺陷带来的情感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做错事,容易蛮干,容易受别人的挑唆和鼓动,容易导致不自主的有悖于社会要求的行为,甚至触犯刑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培养和加强残疾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当务之急。特殊教育不但要矫正、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功能障碍、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减少犯罪、做一个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主要从残疾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方面来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以点带面,来谈谈特殊教育面临的确实现状、导致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问卷调研情况

带着了解与困惑,本人在学校的孩子当中搞了一个感恩意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了51名学生和28名家长。调查的结果显示:1.只有极少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大部分学生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也不主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接受,甚至很叛逆。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但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不明显。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5.没有孩子知道 感恩节 是哪一天,更无从谈起如何去感恩了。6.大部分孩子对教师和政府的关怀还是感到幸福的,但没有持久的感恩意识。

(二)缺失原因剖析

一是 家庭教育 的缺失。残障孩子的父母承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为了抚养儿女成长成才付出了无私的爱,所以他们一味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总认为孩子本身残疾,父母内心的自责与痛爱自然表现为娇生惯养。

二是感恩教育的缺失。由于学校和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的百般呵护、不图回报的付出淡化了这些孩子的感恩意识。

三是社会负面的影响。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狭隘的人道主义同情,会不知不觉的纵容残疾孩子的自私、自卑和懒惰、依赖意识。

四是自找借口的迷茫。残疾孩子往往以自身残疾为借口,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攀比享乐,活动中消极懒散,自立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孩子产生自甘堕落和敌视他人的意识。

(三)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培养残疾儿童感恩意识,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找回它们,就得要从身边点滴感恩 文化 开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起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一是自我方面:促进残疾孩子自我教育,提高感恩意识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进行换位思考,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

二是学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感恩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让孩子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接受感恩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媒体素材,让学生自发接受感恩教育;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父母、老师的辛苦,内化成他们的感恩意识;抓住教育契机,实施关爱与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提升精神素养;注重情感培养,补偿学生缺陷;注重规范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注重教师形象,做好学生榜样;注重学科渗透,教书育人结合;学校环境育人,文化因势引导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三是家庭方面: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做到以身作则。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帮助时,要有感激之心,要铭记于心,知恩图报;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怜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等,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能接受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

四是社会方面: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多 渠道 进行感恩教育。社会要加强媒体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可以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播放一些带有“感恩教育”思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多方面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残疾儿童参加,对表现突出和优秀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张榜公布,大肆宣扬,形成社会弘扬感恩的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和监督惩戒,形成对残疾孩子的呵护与教育同行、引导与督管并举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特教工作者,扶助这些残缺生命飞翔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修订本)[M].华夏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

[3]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

[4]王逢贤,鲁洁.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浅谈论文

现如今,智障生的特殊 教育 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智障学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获取明显的效果,教学效率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出一种以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课程。生活自理能力的构成,有利于建立智障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智障学生未来生活也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当我们面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状况时,需要透过生活化的教学,令智障学生真正掌握生活中的生存方式,步入社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学生 生活化教学

长久以来,智障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低,使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些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无法自理。可是,有的学校却一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标准,只注重灌输文本知识,令教学效率下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明: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应当相结合,并应当注重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可以令智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势在必行的课程探索。

1 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1.1 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生活化过程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作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1.2 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 社会实践 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

1.3 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2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2.1 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设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综合具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年龄、残障课程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

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 儿童 ,一周设定了5到7堂简单的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 配对 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2]。

为年龄相对较大,智障程度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定一周4到5堂生活数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设定4到5堂生活语文,培养学生浅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5节劳动技能课程,如:缝纫、烹调等。设定3至5堂手工课程,如: 布艺 、编制、串珠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劳动技能,自食其力,为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2.2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益。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 五线谱 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 文化

教学应当丰富多彩,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 经验 。

2.3 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校园建立各种活动角,通过年级以及残障程度分别设定各种活动,令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里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如此的课外综合活动不但具备教育目的,还不会丧失现实生活的具体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要更为真实[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培智学校应用文教学生活化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49-50.

[2]彭周玲.生活教育在培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1-5.

[3]王淑琴.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帮助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04):65.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补偿缺陷,信息技术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智障孩子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特殊教育智障教学 应用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提出:“从智障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生活。计算机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智障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智力发育迟缓、接受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转移、 抽象思维 难以形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做为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情趣。智残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兴趣狭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教师适时点击课件,出示了由“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时,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生动的 故事 ,鲜艳的画面,使智残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生动形象,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智障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地表现出来,为智障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智障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当智障儿童看到画面中小蝌蚪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逐渐演变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的小青蛙时,他们很快就理解描述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很容易地在头脑中再现出这种动物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智障儿童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模拟仿真,补偿缺陷。

智障儿童观察力差、表象浅、再现不稳定、 想象力 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 智力开发 受到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形、色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的思维为形象化演示,让智障儿童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智障儿童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着开出1朵鲜花,这时引导智障儿童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智障儿童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智障儿童在直观具体、模拟仿真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补偿了缺陷。多媒体的介入,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活动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缺陷,智障(包括自闭症与学习障碍)学生,不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表现,跟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比较皆有显着的差异。通过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组的学生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我们使用的软件为金山打字通和金山画王,该软件互动性极强,内置多种游戏,还具有统计字数、时间、分析输入正确率、统计打字速度等功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逐步增强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信心,调动起把学拼音和识字相结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训练,在手脑配合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能有效补偿智障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计算机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训练中我们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开机、关机,认识键盘,熟悉键盘输入 方法 ,对照输入汉字,直至独立输入汉字,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图画,还教给学生上网游览的初步知识,计算机操作训练既要用手,又要用脑,是手脑结合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手、眼、脑密切配合,促使视觉与动作的协调。通过训练观察,也体现出“心灵出手巧,手巧也出心灵”的效应。原来动作迟钝、精神呆滞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有灵气。计算机训练的确有效的补偿了这些智障儿童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科技进步的时代不能排除和摒弃他们。

事实证明,计算机教育能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带来生机,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教育,继续开展我校的信息化教育工程,让计算机教育在特教学校的信息化工程中释放它独有的魅力,让特教学校的信息化之花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摘 要:智障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时,语言匮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着手,从而达到提高 语文学习 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习语文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关爱智障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团结友爱互助

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 相学 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 课前预习 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要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觉性

智障学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智障学生自觉学习

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拍拍手,大声说:“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 语文知识 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 记忆力 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时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9).

[2] 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3] 王占静,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08,(10).

[4] 李 静,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反思 [J],现代特殊教育,2007(21).

1.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论文

2. 特殊教育学校开学典礼演讲稿

3. 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论文

4. 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

5. 浅谈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特殊教育论文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改进教学理念。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与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特殊群体学生本身就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教学理念等,在语文的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变,以期能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认识 思考

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些身体上的问题,这对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造成了阻碍,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造成了影响。这些问题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通过交流来处理问题。语文同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极其重要的交流工具,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探究出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目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很多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并且在教学中只追求教学形式,对教学目标的把控不够准确,在传授知识时毫无重点,对知识点的讲解极为表面,欠缺对知识的总体把控,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并不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对于特殊学生群体来讲,如果教师讲课是总也抓不到学重点,会导致学生听课时摸不着中心,势必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

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地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没能将探究式教学同课堂知识把控结合起来,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阻碍作用。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由于自身问题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相对迟缓,而教师又只顾及自己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这样就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机械的记忆方式是无法完成创新突破的,这也不利于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到现实当中

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实中,进而提高特殊群体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

语言文字是用来传递思想的,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最注重神韵,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领会,学生何以真正感受一个作品,又何以书写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体里,大多学生存这样那样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的一种方式体会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延续,而过去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将语文教学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把教学目的以及要求作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里学习,在学习里生活,进而获取富有动力的知识。

三、综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执行个性化、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具备的不同性格、爱好、素质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式考量,对学生采取的个性化的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默默学习,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优势的科目加强训练并给予更高的标准,而对于思维固定模式的学生要进行低强度的练习,设定适合学生语文思维提升的方式。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大生活实践

(一)仔细观察生活、认知生活

特殊教育语文教材里有的语文描写相对符合一些学生的实际,可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通常会忽略或者了解甚少。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加强生活积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如此。学生才可以透过观察去感受生活,体会到生活里的现象及规律,累积素材,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激励特殊教育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的自主创新是指学生以自我思想以及自我表述为核心,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出自身观点。教师要适时指引并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其他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以实现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教材里有些语句的描述和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经历非常相像,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打造出场景,将课文里表述的客观景象以及现象立体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结合生活里的经验进行感受,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对美丽画面的感受,可以想象课文所传达出的情景,在朗读的过程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充满活力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课文的意思,这也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课堂教学中,组建学生进行同主题有关的游戏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验

乏味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如果可以通过组织与主题有关的游戏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透过游戏,可以确保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简单,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玩乐里完成教学要求。

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而言,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转变了过去乏味的教学形式,加快了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方面的进步。教师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以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确保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全方位协调学习,进而让特殊教学的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趣,让特殊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给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论文范文

特殊 教育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大表征,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对特殊人群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的缺失摭谈》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特殊教育存在的严重缺失,就是对残疾孩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忽视。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提出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德育现状及教育途径进行大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缺失;缺失原因;教育途径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现在的社会基本情势不难看出,受社会普遍意识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十分重视残疾 儿童 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关注对他们的生活照管与呵护,而忽视了对残疾儿童的人格品德教育,缺乏对残疾儿童人格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得智力教育与人格品德教育出现了脱节,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残疾孩子,由于生理的先天缺陷,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由于生理的缺陷带来的情感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做错事,容易蛮干,容易受别人的挑唆和鼓动,容易导致不自主的有悖于社会要求的行为,甚至触犯刑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培养和加强残疾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当务之急。特殊教育不但要矫正、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功能障碍、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减少犯罪、做一个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主要从残疾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方面来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以点带面,来谈谈特殊教育面临的确实现状、导致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问卷调研情况

带着了解与困惑,本人在学校的孩子当中搞了一个感恩意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了51名学生和28名家长。调查的结果显示:1.只有极少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大部分学生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也不主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接受,甚至很叛逆。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但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不明显。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5.没有孩子知道 感恩节 是哪一天,更无从谈起如何去感恩了。6.大部分孩子对教师和政府的关怀还是感到幸福的,但没有持久的感恩意识。

(二)缺失原因剖析

一是 家庭教育 的缺失。残障孩子的父母承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为了抚养儿女成长成才付出了无私的爱,所以他们一味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总认为孩子本身残疾,父母内心的自责与痛爱自然表现为娇生惯养。

二是感恩教育的缺失。由于学校和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的百般呵护、不图回报的付出淡化了这些孩子的感恩意识。

三是社会负面的影响。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狭隘的人道主义同情,会不知不觉的纵容残疾孩子的自私、自卑和懒惰、依赖意识。

四是自找借口的迷茫。残疾孩子往往以自身残疾为借口,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攀比享乐,活动中消极懒散,自立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孩子产生自甘堕落和敌视他人的意识。

(三)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培养残疾儿童感恩意识,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找回它们,就得要从身边点滴感恩 文化 开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起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一是自我方面:促进残疾孩子自我教育,提高感恩意识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进行换位思考,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

二是学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感恩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让孩子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接受感恩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媒体素材,让学生自发接受感恩教育;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父母、老师的辛苦,内化成他们的感恩意识;抓住教育契机,实施关爱与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提升精神素养;注重情感培养,补偿学生缺陷;注重规范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注重教师形象,做好学生榜样;注重学科渗透,教书育人结合;学校环境育人,文化因势引导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三是家庭方面: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做到以身作则。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帮助时,要有感激之心,要铭记于心,知恩图报;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怜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等,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能接受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

四是社会方面: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多 渠道 进行感恩教育。社会要加强媒体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可以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播放一些带有“感恩教育”思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多方面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残疾儿童参加,对表现突出和优秀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张榜公布,大肆宣扬,形成社会弘扬感恩的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和监督惩戒,形成对残疾孩子的呵护与教育同行、引导与督管并举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特教工作者,扶助这些残缺生命飞翔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修订本)[M].华夏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

[3]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

[4]王逢贤,鲁洁.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浅谈论文

现如今,智障生的特殊 教育 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智障学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运用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获取明显的效果,教学效率也较低。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出一种以可以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主的,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课程。生活自理能力的构成,有利于建立智障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乃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智障学生未来生活也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当我们面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状况时,需要透过生活化的教学,令智障学生真正掌握生活中的生存方式,步入社会。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学生 生活化教学

长久以来,智障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较低,使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些重度智障学生对生活无法自理。可是,有的学校却一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标准,只注重灌输文本知识,令教学效率下降。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明:生活适应和潜能开发应当相结合,并应当注重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如何可以令智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且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势在必行的课程探索。

1 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1.1 加快智障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生活化过程里,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作为实现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给予了条件,令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沟通、合作、分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比如:课堂上通过老师指派两名学生要同时合作进行煮面条。两名学生透过协商进行分工,一名学生负责烧水与调节火候,另一名学生负责煮面条和配料。学生透过这样长时间训练,不但提升了本身的技能,还在沟通与协调方面有所进步。

1.2 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其 社会实践 以及交往已经脱离了家庭的范畴,步入了全新的阶段。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在实践当中学习,并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来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透过生活化学习,智障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可以单独进行生活,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1]。

1.3 体现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透过实践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实践,建立了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感以及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由于驾驭生活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随之提高,他们热爱集体,关爱他人,诚实淳朴,在生活中展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2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2.1 学校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

想要令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以及社会生存技能,培智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令智障学生在长期培训之后,可以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个体。设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综合具体状况,通过学生的年龄、残障课程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乃至合理的预期效果。

为年纪偏小、智障程度较高的 儿童 ,一周设定了5到7堂简单的生活自理或生活常识课程。比如:(1)辨认水果。老师将水果带进课堂,逐个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挑选出对的水果,拿在手中进行观察。老师将水果切开,让学生进行品尝,并独立讲出水果的名称、味道等等,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2)搭配。老师将很多双鞋子进行打乱,并不规矩摆放,随意拿出其中一只,让学生找出能够 配对 的一只,锻炼学生的观察以及对相应物体匹配的能力。(3)穿戴衣物。老师将衣物拿出,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比赛,看谁穿的既快又好,来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低龄儿童以及重残儿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进而实现生活自理[2]。

为年龄相对较大,智障程度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定一周4到5堂生活数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设定4到5堂生活语文,培养学生浅显的听、说、读、写的能力,3-5节劳动技能课程,如:缝纫、烹调等。设定3至5堂手工课程,如: 布艺 、编制、串珠等,这些课程都有利于学生把握一些劳动技能,自食其力,为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2.2 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

(1)将生活转移到课堂,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作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资源,要有效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益。老师在课堂上应当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一同进行创作,完成教学目标。

(2)模拟生活场景,创建生活化校园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指明,创建对学生发展有利的学校生态环境,有效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布置可以对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助益。不同功能的教室也可以布置出不同的风格,比如音乐教室可以通过 五线谱 进行装饰,美术室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等。校园环境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依照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日常用具以及生活场景进行环境的布置,对学生反复识别和记忆非常有力,为智障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3)形式丰富,展现多样教学 文化

教学应当丰富多彩,尤其是对于智障学生,他们因为在智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接受能力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如果教学形式太过单一,就会令学生较难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里,老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到生活 经验 。

2.3 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

不断开发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间活动,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锻炼智障学生的不同生存技能,成为了生活化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校园建立各种活动角,通过年级以及残障程度分别设定各种活动,令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里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如此的课外综合活动不但具备教育目的,还不会丧失现实生活的具体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教育,并且为有目的的创建生活化情境,对比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要更为真实[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特殊教育的环境而言,教和学成为了智障学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身为老师,应当在他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个引导人,只有通过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才能够让学生信任老师,并被老师感染,才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真正实施,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培智学校应用文教学生活化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1.(Z1):49-50.

[2]彭周玲.生活教育在培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1-5.

[3]王淑琴.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帮助智障学生生存与发展[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04):65.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为使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补偿缺陷,信息技术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智障孩子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特殊教育智障教学 应用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提出:“从智障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普通中小学都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受到教育和训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生活。计算机教育将以其特有趣味性、形象性和交互性在智障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智障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智力发育迟缓、接受能力低下、注意力难以转移、 抽象思维 难以形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做为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为主体,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工程,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极高的情趣。智残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兴趣狭窄,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在教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勤劳善良,用自己的双手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教师适时点击课件,出示了由“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时,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愉快地参与着教学活动。生动的 故事 ,鲜艳的画面,使智残学生从被吸引到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生动形象,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智障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直观具体不连贯的,他们认识的事物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实物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复杂的现象,抽象的道理,难以表达的语言用模拟仿真的手段逼真地表现出来,为智障儿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观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智障儿童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当智障儿童看到画面中小蝌蚪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逐渐演变成“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的小青蛙时,他们很快就理解描述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很容易地在头脑中再现出这种动物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效的培养了智障儿童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模拟仿真,补偿缺陷。

智障儿童观察力差、表象浅、再现不稳定、 想象力 不足,这些先天条件的限制,使他们的 智力开发 受到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声、形、色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抽象的思维为形象化演示,让智障儿童从直观感知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例如:教学“5的组成",在活泼有趣的音乐伴奏中,把智障儿童引入美丽的大自然,屏幕上开出4朵鲜花,再闪烁着开出1朵鲜花,这时引导智障儿童理解“4和1组成5”,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3只蝴蝶停在鲜花上,然后又飞舞着出现2只蝴蝶,再次引导智障儿童理解“3和2组成5",就这样,智障儿童在直观具体、模拟仿真的实物演示下,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了概括能力,有效地补偿了缺陷。多媒体的介入,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信息技术活动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缺陷,智障(包括自闭症与学习障碍)学生,不论在学习或日常生活表现,跟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比较皆有显着的差异。通过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活动组的学生由教师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辅导。我们使用的软件为金山打字通和金山画王,该软件互动性极强,内置多种游戏,还具有统计字数、时间、分析输入正确率、统计打字速度等功能。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逐步增强学习计算机操作的信心,调动起把学拼音和识字相结合的积极性,我们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训练,在手脑配合的计算机训练中,发现能有效补偿智障儿童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计算机教学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训练中我们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开机、关机,认识键盘,熟悉键盘输入 方法 ,对照输入汉字,直至独立输入汉字,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精美的图画,还教给学生上网游览的初步知识,计算机操作训练既要用手,又要用脑,是手脑结合训练的一种好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又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手、眼、脑密切配合,促使视觉与动作的协调。通过训练观察,也体现出“心灵出手巧,手巧也出心灵”的效应。原来动作迟钝、精神呆滞的学生变得开朗活泼,有灵气。计算机训练的确有效的补偿了这些智障儿童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同时也看到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好奇和渴望,科技进步的时代不能排除和摒弃他们。

事实证明,计算机教育能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带来生机,目前我们的信息化教育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将利用计算机教育,继续开展我校的信息化教育工程,让计算机教育在特教学校的信息化工程中释放它独有的魅力,让特教学校的信息化之花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摘 要:智障学生在学习语文这门课时,语言匮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不利因素,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必须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着手,从而达到提高 语文学习 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习语文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关爱智障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2、培养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团结友爱互助

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 相学 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 课前预习 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要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觉性

智障学生心理也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智障学生自觉学习

教师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拍拍手,大声说:“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 语文知识 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 记忆力 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时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莉华,游戏教学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09).

[2] 孔维祥,构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3] 王占静,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J],科技致富向导,2008,(10).

[4] 李 静,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反思 [J],现代特殊教育,2007(21).

1. 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论文

2. 特殊教育学校开学典礼演讲稿

3. 智障孩子青春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分析论文

4. 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计划

5. 浅谈山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