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清华博士郭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清华博士郭蔚论文发表

女生在各类高等教育中占比均超过男性

女生在各类高等教育中占比均超过男性,近十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女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女生在各类高等教育中占比均超过男性。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引发关注和热议。

报告中指出,《纲要》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多渠道、多形式为贫困和残疾女大学生提供资助,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得到有力保障。

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比2010年提高27.9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159.9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50.9%,比2010年提高3.1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别为1674.2万人和450.6万人,占比分别为51.0%和58.0%,分别比2010年提高0.1个和4.9个百分点。

女生读研比例稳步上升

其实,近年来,女生读研比例一直稳步上升。据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1999年,全国招收女性硕士研究生2.6万人,在硕士总招生人数中占比36.5%。2009年起,女性硕士招生数量开始超过男性。2019年女性硕士招生人数为44.7万人,占比55.1%。

研究生女性占比快速增长,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进步,给了女性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女性自身的一些优势,如自控能力强,比较认真仔细等,都容易让她们在各级考试中胜出。不仅仅是在研究生考试中,中高考中,女性的优势与占比也在明显放大。

与此相关,在公务员等相关考试中,也明显呈现了女性占比增高的趋势,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此外,根据往年报告数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女性读研产生一定影响。以全国各省份2018年研究生在读情况为例,中西部省份在校女研究生比例大都在55%左右,其中宁夏在校女研究生比例最高,为63.48%,青海、新疆、内蒙古的比例也高达60%左右,吉林、山西和贵州三省的比例均在56%以上;

而大多东部沿海省份或发达城市在校女研究生比例都在50%以下,其中安徽在校女研究生比例最低,为42.79%,江苏和湖北的比例也在45%左右,而北京、上海的比例也在46%-49%之间。

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女性就业观念更为自由,不局限于稳定的就业方向,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情况相反。

另外,女性占比与当地高校类型也有一定关系,例如:安徽、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在校研究生女性占比仅为42.79%和47.99%,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理工类院校集中在这两个省份有关。

一线城市职场女性学历反超

不止是升学,在就业中,职场女性的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学历情况也正在逐渐反超男性。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结果显示,2020年,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6779.4万人,比2010年增加1917.9万人,增长39.5%。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5%,实现《纲要》“保持在40%以上”的目标。

报告指出,《纲要》实施以来,就业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妇女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女性就业人数稳步增长。

智联招聘公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中,中层女性领导占比已开始反超男性。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女性职场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已经达到55.9%,男性职场人本科以上占比仅46.7%。这也反映出过去一年女性通过自身实力证明价值的成果,但高层位置上仍略逊于男性,但差距已经不再悬殊。

女性科技力量愈受重视

2021年7月,科技部、全国妇联等13个部门印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巾帼科技力量越来越受各方关注和重视。

《措施》提到,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仍较为缺乏。目前,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约45.8%,但随专业技术职务的提高,女性占比逐级减少,女性科技领军人才匮乏,“剪刀差”现象较为突出。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女性占比分别为6%和5.3%。有关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专家学者中,女性占比仅为10%左右。

而在2021年公布的两院院士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5人中,女性科学家仅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4人中,女性科学家仅6人。直接印证了《措施》中所提的“剪刀差”现象。

这种情况非我国独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月发布的科学报告中指出,尽管从事科学工作的女性人数有所增加,但增速仍然缓慢:全世界科研人员中女性占比仅33%,只有4%的诺贝尔科学奖颁发给了女性。

针对女性科技人才相对紧缺的现状,更好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的重要作用,《措施》提出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鼓励提名更多优秀女科学家作为候选人,在同等条件下支持女性优先入选。

加大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逐步扩大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规模,鼓励社会力量设立面向女科学家的科技奖项。

建立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执行同等条件下女性科研人员优先的资助政策。

“改善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困境需要社会观念的改变,一旦对女性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同理心,女性会自动地发光发热。”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仍面临挑战

当代女性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坚力量,唤起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但我们也要看到,与之成正比的,是女性为此付出的努力。毕竟对很多女性而言,平衡家庭与工作,是她们一生的课题。

职场不存在绝对公平,但男女职场人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呈现差异化。性别、婚育计划等因素,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女性职场价值。

《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55.8%的女性在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这个数字是男性职场人的二倍多。29.6%的女性曾在求职时因为性别原因被用人单位限制,18.2%的女性因照顾家庭被迫放弃事业发展。7.7%的女性曾遭遇职场骚扰,在婚育阶段被调岗降薪、未享受假期的女性分别占7.8%、4.1%。

高等教育的经历为女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能量,使她们的独立自主性也愈发明显。我们在为中国女性点赞的同时,也应看到如何为她们创造更公平的环境、提供更多的保障。伴随三孩政策的放开,职业女性面临的“平等职场”探索也始终在路上。

教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

从教育到就业,更高的知识水平为女性带来了更多的人生自信,在医疗卫生、科技攻关、脱贫攻坚等等领域,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展现着女性的力量。

清华大学的颜宁从2007年起就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截至目前已经有三十多位研究生及博士后们,其中有一半是女生。她说,她的实验室出来的女孩子们都是自立自强的努力着。

一路从中专到考取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的郭蔚,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的信条,从一名护士到北京某律所合伙人,一路披荆斩棘,不曾辜负自己的人生。

文能当北大学霸,艺能拿合唱冠军,武能维和打海盗,1994年出生的北大学子、海军陆战队退伍“老兵”宋玺活出了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的精彩。

女性,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能凭借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创造自己的人生奇迹。为女性喝彩!

目前,我国已基本消除两性入学差距,女性受教育比重呈现历史新高,但是学校教育中性别话语体系欠缺、家庭教育过程不平等、社会中性别刻板印象等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别平等教育的落实不是简单地实现两性受教育者数量的均等,而要看教育结果的呈现及实践过程中两性的机会和资源是否均等。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在妇女与教育领域的策略措施中明确提出“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优化妇女发展环境的体现,是历史交汇期推动性别平等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2021年12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公布了中国女性在七大领域的统计监测结果。紧接着,“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情况发布。结果表明,十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约97%的被访者认为,党和国家为妇女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认为目前我国男女社会地位差不多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女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半边天”的力量在彰显

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孕产妇死亡率降四成;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统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在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妇女的各方面保障越来越完善。

健康: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继2000年我国进入长寿国家行列之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其中,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7.37岁提高到2015年的79.43岁,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80.88岁。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6.4%,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6.6%。2020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6.9/10万,比2010年降低43.7%,指标水平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比例超过男性。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85.2%,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得到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在校女研究生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50.9%。

就业:近七成女性处于在业状态。城镇和农村女性在业比例分别为66.3%、73.2%。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四成,女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女性在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达54.1%。对贫困妇女的保障力度持续加强,截至2020年底,实现脱贫的.近1亿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

婚姻家庭:夫妻家庭地位更平等。共同商量如今已成为家庭重大事务决策主要模式。其中“生育决策”由夫妻共同商量的占91.1%;在“投资/贷款”和“买房/盖房”方面,妻子参与决策的分别占89.5%和90%。丈夫休带薪护理假比例上升,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比例明显降低。

社会保障:各方面社会保障都在提高。分娩费用报销或补贴比例明显提高,女性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末,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性为4.7亿人,比2016年末增加1.2亿人;女性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人数增长约八成。

社会参与:年轻女性参与意愿更强。居委会和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均提高,全国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占比均达历史最高,女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年轻女性更关心国家大事,18~24岁女性关注国内外重大事务的比例高达97.3%。

法律保障。公众法治意识和性别平等观念增强。八成左右被访者知晓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打击犯罪取得显著成效,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得到大力加强。2011~2020年,全国共有330.7万人次的女性获得了法律援助。

教育是保障女性权益的基石

《生命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专家时,他们表示,妇幼医疗、教育和法制的完善是增进妇女幸福感的主要推动力。陆军军医大学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李力表示,中国妇女健康状况的提高显而易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产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在2018年就提前完成了联合国要求的千年发展目标。据联合国测算,中国女性寿命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出4岁,基本迈进了中高水平国家阵列。如今,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在变好,都为女性提供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研究员丁娟表示,教育对女性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没有教育基石,根本谈不上女性就业、社会参与等更高层次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平等是男女平等执行最好的领域。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教育以人为本,向弱势者倾斜,农村教育加大投入,通过转移支付,加强农村薄弱环节,如今有效促进了女性受教育时间的延长。

近十年来,女性参与民主政治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动性进一步增强。丁娟说,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企业女管理者日益增多,这说明女性在关注自己命运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社会发展,把自我发展与社会相融合。教育是基础,就业是核心,参政是焦点指标,民主参与是男女平等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受封建思想荼毒,女性被禁锢在家庭中,没有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没有这方面的意愿和能力,只是被长期压抑了。如今,妇女素质提高和互联网快速发展,为女性了解国内外重大事务提供了更多机会。

丁娟表示,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提倡家风和家庭文化建设。过去认为家庭是私权领域,女性必须以家庭为主,顺从丈夫,即便是受到家暴,也被认为是男性特权,或女性存在过错。如今,公权力越来越多介入家庭,家暴不是私事,家庭的社会属性越来越强。这一方面是因为,人越来越依靠社会生存发展,对家庭的依附性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个体的婚恋态度更加尊重,如果婚姻维持不下去,男女都有结婚和离婚的自由。

另外,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诸多法律法规的颁布和修订,对女性财产权益、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土地承包权益及女职工健康权益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使维护妇女权益、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和《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13—2020年)》,对我国反对家暴、保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具有里程碑意义。

城乡差距需改善,男女平等再加劲

专家们表示,我国在女性健康、就业、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城乡之间还存在差距,有些问题还需细化到具体领域,落实对女性的更多关怀。

育龄期健康教育需要加强。“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指出,202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18.5/10万,比2010年降低38.5%,但仍高于城市14.1/10万的水平。例如,我国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低至4/10万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仍然在10/10万左右。

李力表示,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健康的重要指数。当前,威胁孕产妇健康的疾病谱不一样了,以往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疾病有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痫前期、感染等。近年来的新情况是,孕产妇合并症多了,合并“三高”、肿瘤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需要高度重视。这提醒我们,无论城乡,女性育龄期前的健康保健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合理避孕,并加强青少年期性教育,避免早孕和堕胎。

关注女性家庭压力和个人发展的不平衡。调查显示,已婚女性平均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为120分钟;0~17岁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辅导作业和接送主要由母亲承担;3岁以下孩子“托幼服务”需求比例为35.1%,但由于托幼机构照料的仅占2.7%,主要还是母亲负责照顾。

丁娟表示,尽管近十年来夫妻家庭地位更平等,但家庭照料负担重、公共服务支持不足、女性退休早和保障待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国家监管部门要加大性别歧视的监测力度,对企业招工性别歧视要予以严惩;大力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和社会服务机构,建立普惠型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减轻妇女育儿压力。企业用工要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不能在岗位安排上排斥女性;在女性集中的行业要优先选拔女干部,提高管理层女性比例。在教育领域,男女平等教育要从小做起,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减少校园暴力和侵犯问题。在家庭中,营造男女平等文化,夫妻间要彼此尊重,家务劳动共同分担,男性不能做“甩手掌柜”。在社会宣传方面,应注重改善对女性的偏见,例如,对女博士等大龄女性的歧视、对女性生育选择权的非议等。

身心健康都需要重视。李力认为,女性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要给自己做好基本的医疗保障,定期做体检,做好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重视青春期性教育,尽早接种宫颈癌疫苗,40岁后重视两癌筛查。当前,孕产妇死亡率的控制已经进入瓶颈期,更多的防控需要育龄妇女自己重视。重视孕前身体检查,不要等到要备孕时才开始重视健康。尤其是准备要二胎、三胎的女性,要注意防控新生儿出生缺陷。产后抑郁比例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关爱更年期女性情志变化和心理问题,呵护心理健康。

男女平等要把法律落到实处。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禁止基于性别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加强女职工特殊时期的劳动保护、保护农村妇女土地及相关权益,增加离婚时家务劳动经济补偿规定,完善学校和用人单位对骚扰的预防和制止措施。禁止使用迷信、精神控制(PUA)等非暴力手段等侵害女性,禁止因婚恋纠纷侵犯妇女人身权利。丁娟表示,这些法律条款要落实到实处,同时也需要女性提高自我权益保护意识,遇到侵权行为,要积极依法维权。

最后,丁娟建议,实现女性自身全面发展,还要不断提升教育程度,提高职业能力,把自己的选择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这样更利于实现自身价值;要适应社会发展,协调好家庭和事业发展,处理好人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把握自己的命运,做到知情选择,管理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相信在多方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妇女的幸福感还会进一步提高!”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

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性研究生、本专科生比例均过半。职场中,女性的学历情况也正在逐渐反超男性,尤其是在北上深等一线城市。

然而,不少女性在教育考试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在职业发展、技术科研等方面仍然举步维艰。

高学历女性,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全面反超

在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本专科还是研究生,女生占比都已全面反超男生。

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159.9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50.9%;普通本专科女生为1674.2万人,占比为51.0%。

尤其是女生读研的比例,近年来稳步上升。

1999年,全国招收女性硕士研究生2.6万人,在硕士总招生人数中占比36.5%。2009年起,女性硕士招生数量开始超过男性。2019年,女性硕士招生人数为44.7万人,占比55.1%。

从具体高校来看,男女比例在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骤然发生逆转。

各高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浙江大学本科生男女比例为1.41:1,硕士生男女比缩小为1.22:1;南京大学本科生男女比例为1.14:1,硕士生男女比缩小为0.79:1,硕士生中女生数量直接将男生反超。

即使是男生数量较多的理工类高校,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毕业的本科生女生数量为269人,硕士生女生数量则高达1084人。

当为数众多的女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也改变着职场中的学历状况。

智联招聘公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女性职场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已经达到55.9%,反超男性职场人。

较高的学历,让女大学生更容易在大城市中留下来。第一财经曾对城市户籍人口数据进行梳理统计,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厦门、沈阳这10个城市,全部存在户籍人口女多于男的现象。

比如教师行业,大城市呈现女性占比增加的趋势。2020年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女教师比例在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分别为54.73%、53.2%、69.98%。在发达城市,这一比例更加失调。

后劲“乏力”

高学历群体中女性比例的提高,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综合的结果。

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自《纲要》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就业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妇女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高学历女性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城市文化氛围也给前来打拼的高学历女性以更大的包容度。

而在读书这件事上,由于女性认真细致、自控能力强的自身优势,也比较容易让女大学生在各类考学中脱颖而出。

不过,一份对13余万份简历数据的研究显示,平均而言女性要比男性多读一个学位才能获得和男性一样的收入,而且女性后期的收入增长会比男性更早呈现出放缓和饱和的态势。

在继续读书的道路上,女性后期的表现也逐步放缓。虽然女硕士反超男硕士,但在博士层次,女博士人数依然远少于男博士。

当前,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约45.8%,随着专业技术职务的提高,女性占比逐级减少,女性科技领军人才匮乏,“剪刀差”现象较为突出。

在2021年公布的两院院士名单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5人中,女性科学家仅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4人中,女性科学家仅6人。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女院士占比很小,在数理学部的院士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女院士更加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张平文指出,中国数学界的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杰出女性数学工作者人数仍然较少,在国际数学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的女数学家比例很小。

当然这与高等教育的属性相关。有学者认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和思维模式,是以男性的思维模式建立起来的。女性与男性的认知方式本身存在差异,这就导致女性在学习中更容易遇到困难。

并非终点

女性在各类高等教育中的占比反超,显然不是故事的终点。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指出,入学机会均等虽然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唯一内容。

实现平等的更为重要的指标,是教育环境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以及男女两性在教育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公平。

如何帮助女性留在科研界?TheScientist网站刊登过一篇文章,给男科学家提出了10条建议,比如经常与女科学家讨论科学前沿问题、学术座谈会注重请女科学家发言、组织会议多邀请女科学家做报告等。

2021年7月,科技部等13部门印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文件指出,在若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探索设立女科学家项目、适当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限制。

同年9月,北京市妇联联合市人才局等单位印发《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北京行动》,指出在“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组织实施中,适当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限制。

在职场中,近年来延长女性产假和生育假最为令人瞩目。《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55.8%的女性在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这个数字是男性职场人的二倍多。

当然,企业职员们都明白,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延长女性的产假和生育假也会进一步弱化她们的工作机会,鼓励生育的政策法规还需相关的配套措施,以承担该福利政策的相关成本。

目前,我国已基本消除两性入学差距,女性在读书上的优势逐渐显露,今后是致力于缩小获得高学历后的现实差距。

毕竟,读书的目的,是让人获得更好的前景,无关性别。

清华博士郭蔚论文发表时间

是全日制。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只有全日制的,且硕士博士毕业都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清华大学在官网上表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清华博士论文发表

我认为还是有相当高的难度的,但是作为清华学子应该严格要求他们,这样的话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新智元导读】 2月25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唐传祥研究组与合作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研究论文《稳态微聚束原理的实验演示》,报告了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光源「稳态微聚束」的首个原理验证实验。与之相关的极紫外光源有望解决自主研发光刻机中最核心的「卡脖子」难题。

最现代的研究用光源是基于粒子加速器的。

这些都是大型设施,电子在其中被加速到几乎是光速,然后发射出具有特殊性质的光脉冲。

在基于存储环的同步辐射源中,电子束在环中旅行数十亿转,然后在偏转磁体中产生快速连续的非常明亮的光脉冲。

相比之下,自由电子激光器(FEL)中的电子束被线性加速,然后发出单次超亮的类似激光的闪光。

近年来,储能环源以及FEL源促进了许多领域的进步,从对生物和医学问题的深入了解到材料研究、技术开发和量子物理学。

现在,一个中德团队证明,在同步辐射源中可以产生一种脉冲模式,结合了两种系统的优点。

2月25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唐传祥研究组与来自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HZB)以及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合作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稳态微聚束原理的实验演示》(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steady-state microbunching )的论文。

报告了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光源「稳态微聚束」(Steady-state microbunching,SSMB)的首个原理验证实验。

该研究与极紫外(EUV)光刻机光源密切相关,有望为EUV光刻机提供新技术路线。

SSMB光源首个原理验证实验,中德团队登上Nature

同步辐射源提供短而强烈的微束电子,产生的辐射脉冲具有类似于激光的特性(与FEL一样),但也可以按顺序紧密跟随对方(与同步辐射光源一样)。

大约十年前,斯坦福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著名加速器理论家赵午和他的博士生Daniel Ratner以提出了「稳态微束」(SSMB)。

赵午教授

该机制还应该使存储环不仅能以高重复率产生光脉冲,而且能像激光一样产生相干辐射。

来自清华大学的青年物理学家邓秀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这些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2017年,赵午教授联系了HZB的加速器物理学家,他们除了在HZB操作软X射线源BESSY II外,还在PTB操作计量光源(MLS)。

MLS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设计优化运行的光源,在所谓的 「低α模式 」下运行。

在这种模式下,电子束可以大大缩短。10多年来,那里的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开发这种特殊的运行模式。

HZB的加速器专家Markus Ries解释说:「现在,这项开发工作的成果使我们能够满足具有挑战性的物理要求,在MLS实证确认SSMB原理」。

「SSMB团队中的理论小组在准备阶段就定义了实现机器最佳性能的物理边界条件。这使我们能够用MLS生成新的机器状态,并与邓秀杰一起对它们进行充分的调整,直到能够检测到我们正在寻找的脉冲模式」,HZB的加速器物理学家Jörg Feikes说。

HZB和PTB专家使用了一种光学激光器,其光波与MLS中的电子束在空间和时间上精确同步耦合。

这就调制了电子束中电子的能量。

「这使得几毫米长的电子束在存储环中正好转了一圈后分裂成微束(只有1微米长),然后发射光脉冲,像激光一样相互放大」,Jörg Feikes解释道。

「对相干态的实验性探测绝非易事,但我们PTB的同事开发了一种新的光学检测装置,成功地进行了探测。」

SSMB概念提出后,赵午持续推动SSMB的研究与国际合作。

2017年,唐传祥与赵午发起该项实验,唐传祥研究组主导完成了实验的理论分析和物理设计,并开发测试实验的激光系统,与合作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了实验数据分析与文章撰写。

揭示SSMB作为未来光子源潜力的关键一步,是在真实机器上演示其机制。在新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了SSMB机制的实验演示。

SSMB原理验证实验示意图

实验表明,存储在准等时环中的电子束可以产生亚微米级的微束和相干辐射,由1,064纳米波长激光器诱导的能量调制后一个完整的旋转。

结果验证了电子的光相可以在亚激光波长的精度上逐次相关。

SSMB原理验证实验结果

在这种相位相关性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应用相位锁定的激光器与电子轮流相互作用来实现SSMB。

该图示直观地展示了如何通过激光调制电子束来产生发射激光的微束,是实现基于SSMB的高重复性、高功率光子源的一个里程碑。

有望解决EUV卡脖子难题

没有顶尖的光刻机,是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光刻机的曝光分辨率与波长直接相关,半个多世纪以来,光刻机光源的波长不断缩小,芯片工业界公认的新一代主流光刻技术是采用波长为13.5纳米光源的EUV(极紫外光源)光刻。

大功率的EUV光源是EUV光刻机的核心基础。简而言之,光刻机需要的EUV光,要求是波长短,功率大。

EUV光刻机工作相当于用波长只有头发直径一万分之一的极紫外光,在晶圆上「雕刻」电路,最后将让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包含上百亿个晶体管,这种设备工艺展现了人类 科技 发展的顶级水平。

而昂贵的EUV光刻机也正是实现7nm的关键设备,目前,荷兰ASML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量产EUV光刻机的厂商,而由于禁令,我国中芯国际订购的一台EUV仍未到货。

如果中国大陆无法引入ASML的EUV光刻机,则意味着大陆将止步于7nm工艺。

目前ASML公司采用的是高能脉冲激光轰击液态锡靶,形成等离子体然后产生波长13.5纳米的EUV光源,功率约250瓦。而随着芯片工艺节点的不断缩小,预计对EUV光源功率的要求将不断提升,达到千瓦量级。

SSMB光源的潜在应用之一是作为未来EUV光刻机的光源。它们产生的类似激光的辐射也超出了 "光 "的可见光谱,例如在EUV范围内,最后阶段,SSMB源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辐射特性。脉冲是强烈的、集中的和窄带的。可以说,它们结合了同步辐射光的优势和FEL脉冲的优势。

可以说,基于SSMB的EUV光源有望实现大的平均功率,并具备向更短波长扩展的潜力,为大功率EUV光源的突破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

EUV光刻机的自主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于SSMB的EUV光源有望解决自主研发光刻机中最核心的「卡脖子」难题。

关于作者

本文的通讯作者唐传祥教授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1992年9月-1996年3月,考入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硕博连读。1996年3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论文为“用于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多腔热阴极微波电子枪的研究”。

1996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

1996年7月 1998年6月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到德国DESY工作2年。在DESY工作期间,主要进行超导加速结构的优化及测量研究,并与J. Sekutowicz, M.Ferrario等合作提出了Superstructure的超导加速结构。

1998年6月回国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从事加速器物理、高亮度注入器、汤姆逊散射X射线源、自由电子激光、新加速原理与新型加速结构、电子直线加速器关键物理及技术、加速器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资料:

姜宇后来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201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宇航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且仅用1年9个月就提前取得了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这个举动主要是为了保证博士毕业生的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清华博士发表论文

我认为难度是非常高的, SCI的论文难度级别就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作的论文,老师还要求发表8篇一作的SCI论文,就说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是非常大的,也非常期待他的研究能力。

这个难度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对于化学博士生来说,要想发表自己的SCI论文,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而且要得出具体的数据,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

我认为还是有相当高的难度的,但是作为清华学子应该严格要求他们,这样的话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他是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建院 80 多年来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学者。

清华博士生论文发表

清华大学二战博士后需要发几篇论文,这个可能需要三篇到五篇论文。

他是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建院 80 多年来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学者。

1年9个月拿到清华博士学位,一作发表SCI论文27篇,曾在国际大赛击败NASA.

以后可能要发十篇论文才能毕业这是必须的,这是最少的就是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