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瞿彭志发表过的论文

发布时间:

瞿彭志发表过的论文

作者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给你一篇状元文章,一位复习生,从中你会悟出许多道理。《有时候,人是可以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文/2009年陕西高考文科状元王欣怡这是一段心中藏之,无一日忘记的珍贵记忆,在逆境中,在复读的“高四”生活中,我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前途虽远,扶摇可接。于是心底深处的那些梦想,从不曾磨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知道自己走进了一个囚笼。像是那远古时期的楚国遗民,与他们的三闾大夫一样,佩长铗,冠切云,饮坠露餐落英,有着干云的立项满腹的诗书一身的傲气,却也只能任风尘遮蔽一身的白衣,低头走进那座牢笼。高三时所有的年少轻狂,都在2008年分数发布的一瞬间化为一场巨大的讽刺。我曾信誓旦旦地说即使是高三,也不值得我放弃所有的兴趣理想去成就一个单薄的分数,于是我的小说本上一年内多出了三万多的字数。可是真正看到分数的时候才知道,计算机荧幕不会体谅你的绝望,也不会理解宣判时的悲凉,那一瞬间,梦想中渴望了十几年的那一片湖光塔影,距离我如此遥远。没有人会想到我落榜,面对所有人的错愕与惋惜,我却知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切的一切,只能自己背负。无所谓心情,难过悲伤对于我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不出门,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不上线,拒绝所有人的关心与安慰。那就复读吧,如果心里还有梦想,如果,还不愿意向失败低下高昂了十八年的头。父母都不赞成我复读,妈妈怕我的心理承受不住,爸爸甚至认为以我高三漫不经心的状态,再复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只会比第一次更糟。整整两个月,家里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我和爸爸不停地吵架、冷战,争论者毫无意义的谁对谁错,眼泪总是替代了一切能发泄出的欲望,而窗外,夏日的阳光正明媚的眩人眼目,我的朋友们正在全国各地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最长最美好的假期。最终我还是赢了,如妈妈后来对我说的,从没有人能改变我做出的决定,从我小时候起他们就知道。要不要回原来的班上,我也曾一度犹豫。在我看来,愿意复读的人是猛士,愿意来我们班上复读的人是真的猛士,已经在我们班上经历过一年高三深谙其黑暗艰苦还愿意再来一遍的人,就只能用圣斗士来形容了。在后来的高四,无数次,大家在交完卷子筋疲力尽后感叹着对我说,你真的太勇猛了你当初怎么有勇气回来再受一遍折磨啊,我也同样筋疲力尽地哀叹说,我也不知道啊我一定是疯了。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高四的学习生活,可以此一句话完整概括之。在同班同学看来,复读生们总是比他们幸福的吧。可以逃学、请假、迟到、早退、上课不听、不交作业还永远拥有睥睨群雄的成绩。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是啊,假如你不曾经历那样的失败,假如你不曾看到在模考中从来没超过你的无数同学们带着比你优异的高考成绩昂首走进大学而且你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因为你们再也不会有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时刻,假如你不曾在回来之后看到初生牛犊般的应届生们依然能够考出比你高的分数。那种质疑自己价值的恐惧感,没有复读过的孩子们永远不会理解,我也希望你们一辈子都不要理解。去年冬天我又一次参加了北大的自招,又一次在希望燃起之后遭遇了深深的失望。去年夏天是我先放弃了她,她随即以前所未有的惨淡分数宣判了我变心的代价。于是我回来,从头开始,希望于事仍有裨益,再伤心再沮丧,心底却一直有着最自欺欺人的小小安慰:这是我跟她的缘分未尽啊,我毕竟又多了一次追逐她的机缘。没想到,这次却是她放弃我了,知道自己笔试未过的那一天,我从中午十二点哭到了凌晨一点,一遍又一遍地想,难道从小听到的那些我只应该属于北大的赞誉就只是一个一触即碎的浅薄的玩笑?难道是北大在用最残忍的方式报复我填报志愿时的心志不坚幺?这条看不见丝毫光明的路,我还要、还能坚持下去幺?可退路已经被自己截断了。记得曾经听一个同是复读生的姐姐说,复读生是原地踏步的,没有改变,没有进步,所以大家听课的时候我可以睡觉,大家做题的时候我可以看小说,重来第二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我发誓,若我像她一样,彼时已经拿到自招加分,我也一定是这样的想法,并且从那一刻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再用菜夹馍和煎饼委屈自己——那是我将近一年的中午饭和晚饭,为了节约时间。可是我没有她那么优秀,所以我只有更加努力,中午离开教室的时间从十二点半拖后到十二点四十五,大家睡觉的时候我要听课,大家看小说的时候我要做题,早已不是为了成绩在拼,而是无论如何让,都要守住心底的尊严。重来第二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我习惯中午独自一个人留在教室,习惯在自习室坐到很晚,中午十二点半,凌晨十二点半,这两个遥遥相对的钟点每日与我相伴,身边总是安静无人,手边永远做不完的习题象是一场无人倾听的诉说,明知无益,却不愿停下。我总是在做题的空隙莫名地走神,想一些荒谬而漫无边际的事,想曾背过的那些哀感顽艳的诗词,想朋友们转身离去的背影,想曾有的那些轻歌巧笑和惘然若失,想晚上放学后仰头望见的长安月,想西安这座历尽荣耀与伤痛的城,想文化的继承祖国的复兴,想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想看不见的远方河岸边的芦苇丛,风过时萧萧寥寥,静悄悄吹起一档芦花如雪。向人含笑背人咳,小恙轻随懒自呵。总是难过。后来我想。就当着本不该有的高四是一场跋涉,我在冰冷的原野上追逐它前行,义无反顾。若是失败了,就只当这千里的跋涉,是来做一次甚至无法的相间的告别,只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却终究抵不过时间。这里的“它”早已超过了北大的定义,而是我随自己的全部自许和自期,以及逆境中不曾磨灭的梦想。于是我奋斗在高四看不见尽头的路上没有停下,掩藏起所有的伤痛,依旧可以对着每一个人笑得灿烂。这次咱们拼了幸运的是我有着一群能相互依靠的同学。大厦倾覆,沧海横流的时候,我们是一群相濡以沫的涸辙之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大家同气连枝,像同一条战壕中的战友,我们之间的竞争,也已被那相惜之情捂成了微暖的温度,成为熨帖胸口充实记忆的别样的心情。还有宿舍的舍友,这群最亲密的“战友”,天上神仙府,人间三零五(我们是305宿舍),这是我调侃时为宿舍写的对联。我们在这方小小的空间里,意外地收获了幸福。我们付出了多少,没有人能列举得清。我只知道我们宿舍在自习室的人总是最多最齐时间也最长,我们合起来考过五次年级第一和无数次的前五前十,我们六人最终两个北大两个清华两个中财聚首北京,为了各自的梦想,我们舍弃了太多。每一次回宿舍时,我都会在楼下抬头先看我们的窗口是否有灯光,像是,一年灯火要人归,家一样的温暖。我总是回来得很晚,但即使灯黑着也从来没有慌张过,因为我知道推开自习室的门,你们一定在。记忆中最深的,是305朝阳的大窗,每天早上买饭回来的人拉开窗帘叫大家起床,睁开眼时,阳光洒满一室,漫漫长夜的伤痛化作满心满眼的温暖。我一次次地想起来我喜欢的那句歌词,每一天睁开眼看你们和阳光都在,那就是我要的未来。我们是一群在涸辙中相濡以沫的鲋鱼,每一群涸辙之鲋都有着相忘于江湖的梦想,但在那之前,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拼出那条拼向江湖的水道。很没来由的,我想到我的班主任孙老师,想我对他痛恨切齿的高三和感激涕零的高四,像一场很荒谬的虚拟:我希望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为我的每一点进步由衷地欣喜,也安慰我每一次的失落,只要看到他,我就有走下去的勇气,并且欣然的笑容满面。我一直以为没有这么一个人,过后回头才发现,这个人一直都在,却是我的班主任。他曾在所有同学怨天尤人的抱怨中面不改色的发试卷考试,也曾在地震时的剧烈晃动中如山岳般屹立在讲台上安定每一个人的恐惧绝望,他让无数学生在毕业后感念起他的好。然而,我感念他的是他在一次单独谈话中对我说:王欣怡,这次咱们拼了。这次咱们拼了。回想高四经年倥偬,人浮于事,然而,这句话却让我始终铭记于心,并照亮我的前程。我想,有时候,人是可以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后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许多美好的东西,往往在心灵经历沧桑之后成为永恒。那么就此结束吧。我已在燕园,已在十余年牵系的未名湖畔,愿所有人安好,愿前路风景如画。

一、初等教育系简介:初等教育系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9名,有硕士生导师5名。下设教育、中文、数学、英语、科学六个教研室,小学教育研究所、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3家科研机构,还设有具有专业特色的“小学教育临床实验室” 和符合理科方向专业实验教学需要的“综合理科实验室”,以及适应专业教学与研究需要的“中小学和教师教育教材中心”,发展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相对办学优秀的二十四所小学作为师范生见、实习基地学校。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率先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设有文科、理科两个培养方向。二、专业建设本系设有小学教育专业。该专业为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在全国率先开办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宽广、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新型小学师资。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构建了大学通识教育、学科综合教育、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具有不同功能的课程平台,形成了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群和见习、实习、研习三阶段的教育实践方案,组织编写了供本科生使用的专业课程教材近20本。在探索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为上海市培养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小学教师。2007年本系小学教育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课程:初等教育心理学、初等教育学、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比较初等教育、小学班队管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汉语通论、写作、文学概论、儿童文学、大学数学、概率统计、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等。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也能够在其他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三、学科建设2002年以来,系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3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课题3项。自2002年以来,本系教师共发表论文160多篇,独立和参与编写著作50部。四、教师名单:系主任: 吴忠豪 副主任: 沈嘉祺惠 中、杨庆余、俞耀明、程 明、钟文芳、张晓春、马长征、洪婉屏、钱 虹、王 融、董 玲、王青松、夏明烨、徐 梅、袁 红、叶 勤、陈 慧、俞喆之、杨 振、邢长征、余平燕、张卫华、丁 炜、姜 辉、朱子锐 一、管理学系简介管理学系(原教育管理系)成立于1983年,现有教师1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下设教育管理、管理学、高等教育、信息管理4个教研室。有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1个,教育经济与管理和高等教育学2个硕士点。现任系主任为高耀明教授。二、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校专业目录首次确定的。该专业在沿袭以往“教育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扩大了专业的覆盖范围,由原先主要面向基础教育,拓宽为既面向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也包括正在迅速发展的社区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等机构与组织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务、学生、人事、总务、行政管理的职员以及相应的教学科研人员;也还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社区、社会团体及其业务职能部门中的职业培训、行政事务、劳动人事、公共关系等部门的职员以及相应的教学科研人员。进入21世纪以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三、教师名单主 任:高耀明 副主任:朱 炜杨德广、张民选、吴 钢 顾荣炎、阮来民、项亚光、沈逸、戴胜利、陈 勇、翟静丽、李莉 一、教育系简介教育系成立于2000年。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下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教育史和职业教育教研室。现有教育学本科专业1个,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史、职业教育硕士点5个,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1个。现任系主任为陈建华教授。二、专业建设:本系有教育学本科专业(师范)一个。教育学专业是上海师范大学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较强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较强实际教育工作能力,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要的人才。本专业主要包括两个专业方向:社会教育方向和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向。教育学本科专业负责人为施永达副教授。本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教育原理、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心理学、家庭教育、教育评价等。本专业毕业生除在基础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之外,同样适合进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企业培训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由于教育学系学术力量雄厚,拥有一个博士点和五个硕士点,尤其希望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本系教师曾获得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学校教学成果奖多项。三、学科发展2003年,获得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博士点带头人现为谢利民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张民选教授、夏惠贤教授、王荣生教授和蔡宝来教授。2005年,在整合全校教育类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优势的基础上,由教育系牵头申报一级硕士点,获国家学位办批准。教育学系拥有一级硕士点下的五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它们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史和职业教育,教育学原理专业带头人为钱扑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带头人为谢利民教授、夏惠贤教授,比较教育学专业带头人为张民选教授,教育史专业带头人为陈建华教授,职业教育硕士点专业带头人为李进教授。2001年以来,教育学系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部级课题6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4项。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课题11项。自2002年以来,本系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在英国的“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美国的“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和《比较教育研究》等教育类核心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独立和参与编写著作近40部。2007年10月,比较教育学获得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带头人为张民选教授。四、教师名单主 任:陈建华 副主任:施永达谢利民、夏惠贤、钱 扑、王荣生、蔡宝来、段 鸿、吴维屏、陈焕章、王维臣、胡国勇、刘次林、刘家春、丁念金、方明生、夏正江、邵兴江、孔令帅 一、艺术与学前教育系简介艺术与学前教育系成立于2002年。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具有博士学位3名。下设幼儿心理与教育教研室、音乐教育教研室、美术教研室。现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1个,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发展与教育方向)硕士点1个。二、专业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幼儿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使毕业学生能将所学幼儿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密之中。培养学生的主要取向是能从事幼儿园教学与管理工作、社区幼儿教育工作,能在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以及园外教育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艺术修养的人才。主要课程: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心理研究方法、教育与心理统计,以及音乐基础、美术基础等课程。三、学科建设本系现设有学前教育学硕士点。近3年来,本系教师共发表论文50多篇,独立或参与编写著作与教材62多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课题4项。四、教师简介主 任:胡知凡 副主任:李 燕陈小珩、黎松涛、瞿 慧、朱小平、邓 慧、汪 磊、周弘湘、李雪梅、赵 燕、王海澜、梅珍兰、陈敏燕、高 敬、黄立安、方钧君、白学海、何慧华 一、心理学系简介心理学系成立于1995年。现有应用心理学、卫生与心理保健本科专业2个;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2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1个。系下设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咨询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5个教研室。教师2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二、专业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非师范)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应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能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也能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人才选拔、就业与择业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的心理学工作者。主要课程: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与应用、心理学实验、行为分析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与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等专业必修课。此外,还开设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概论、临床心理学、心理干预技术、咨询案例分析、人员测评、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人员培训、人员招聘、职业心理指导、经济法规等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就业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除了在教育系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大部分毕业生活跃在诸如爱立信、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及各大市场调研公司的研发部和各类事业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本系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自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三、学科发展本系现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1个。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2个。2001年以来,本系教师共发表论文154篇,其中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课程·教材·教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新进展》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20部。系教师承担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项目7项,上海市级课题11项,其他科研课题22项,共获科研经费195.3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心理学系教师名单主任:李 丹 副主任:刘俊升卢家楣、顾海根、岑国桢、王 沛、高湘萍、樊 琪、竺培梁、吴念阳、卢盛华、沈勇强、贺 雯、刘 伟、孙圣涛、崔丽莹、刘世宏、罗燕萍、祁为中、范为桥、刘俊升、常欣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现代校长研修中心教育技术研究中心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著作《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鲁迅选集》1952,开明《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北大瞿礼嘉发表过的论文

1.张文驹,陈家宽. 物种分布区研究进展. 生物多样性, 2004,11(5):364-3691.2.李婷,张文驹,卢宝荣,钟杨,陈家宽. 2002. 小麦A,B,D基因组可能供体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进化试样的分析. 复旦学报,41(5):596-5973.徐承远,张文驹,卢宝荣,陈家宽.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生物多样性, 2001,9(4):430-4384.Zhang WJ,Qu LJ,Gu HY,Gao W,Liu MH,Chen JK,Chen ZL. Studies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etraploid wheat based on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2,104:1099 -11065.Xu CY,Zhang WJ,Fu CC,Lu BR. Genetic diversity of Alligator Weed in China .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2003,12 (4): 637-6456.张文驹,瞿礼嘉,高巍,顾红雅,陈章良,陈家宽. 用ITS序列确定小麦B基因组的可能供体间的关系. 植物分类学报,1999,37(5):417-4247.张文驹,瞿礼嘉,高巍,顾红雅,陈章良,陈家宽. 用ITS序列确定小麦B基因组的可能供体间的关系. 植物分类学报,1999,37(5):417-4248.张文驹,闵天禄. 山茶属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 云南植物研究,1999,21(2):184-1969.张文驹,瞿礼嘉,高巍,顾红雅,陈家宽,陈章良. 普通小麦基因组的四个可能供体的ITS序列以及系统关系. 植物学报,1998,40 (11): 994~100010.张文驹,闵天禄. 山茶属山茶组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1998,20 (3):321-32811.张文驹,瞿礼嘉,高巍,顾红雅,陈家宽,陈章良. 普通小麦基因组的四个可能供体的ITS序列以及系统关系. 植物学报,1998,40 (11): 994~100012.闵天禄,张文驹. 山茶属植物的进化和分布 . 云南植物研究,1996,18 (1):1-1313.张文驹,闵天禄. 山茶属古茶组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1995,17 (1):48-521114.闵天禄,张文驹. 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类学问题. 云南植物研究,1993,15 (1):1-15

就业时,可以提供自己的学习的证明;考研时,可以为毕业增加保险。

生命科学最大的基础工程 生物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风起云涌,70年代出现的重组DNA,使得人们有可能按照需求生产出基因工程的药物。到了80年代,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动物的产量和品质。90年代有代表性的进展就是克隆技术,使得重组生命成为可能,这是很伟大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正如未来学家所说,信息技术使我们能够做的更多做得更快、更好。但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有可能改变人类自身,改变未来社会的发展,其影响更重大。从总体上看,生命科学无论从揭示未知领域的广度深度,从产业化的巨大前景,保证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强身健体的需要,还是推动整个人类的进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因此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是很有道理的。 人类基因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里的一项最大的基础工程。生命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要理解生命,战胜疾病,提高健康,就必须对控制生命的遗传信息有所了解,而且不是支离破碎的了解,是整体化的了解。所谓基因组是生命遗传信息的总合,它不是个体基因的概念,它是所有基因在一起,再加上那些调控基因的遗传信息。这个项目的驱动因素也是双重性的,一个是科学家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像任何其他基础科学一样;另外一个巨大的驱动力就是人类健康的一种需求。 生命科学要揭示的奥秘很多,整个框架搭起来的过程就是从具象到微象,从大到小,由表及里,但到达"里"以后发现,对个别的孤立的分子进行研究,恐怕不能揭示其中的规律,这样就从分析进入到综合。进入到人类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全新形态,即大科学形态,系统科学形态,交叉科学形态。人类基因组揭示的信息量大概只有天文的数字可以与之相比。如果把生物的变异性考虑进去的话,这种海量信息的储存、分析、传输,收集,把信息从数据变成知识,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数学等加入进来,所以生物信息学产生了。要在同一时间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的表达和相互作用,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了进行这样的分析,新的平台就要发展,比如生物芯片,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可以把人类的所有基因,将来可能发展到所有的蛋白,都放在这个小的平面上,用定型化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当今的生命科学的大科学平台,为我们揭示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可能。破译"天书"只为造福社会 经过全球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家的努力,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框架测序,大概再过两三年,到2003年就可以把人类基因组的精细的序列完成。中国科学家承担的的1%的任务完成得还是非常优秀的,在6个国家中最早地完成了自己应该承担的区域的精细测序。也就是说,第一份人类的遗传"天书"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但是我们还不怎么读得懂。现在提出功能基因组计划,就是要理解这个"天书"里说的是什么内容,"天书"上的信息是怎么表达的,这种表达又是如何控制的,这种表达、控制和环境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当中又是怎么样变化的。 人的生老病死这些活动,实际上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意义最后还是体现在对人类的实际贡献上,尤其体现在对人类重大疾病的防治上来。这里又有一个医学基因组问题。基因组是有变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为遗传信息的变异奠定了基础。为什么在一些人群和家族中比较容易发生某些疾病,比如高血压、肥胖症等。据调查,目前中国人中有25%超重,少儿肥胖者达7-8%,而且增长速度很快。这里既有遗传因素又有其他因素,医学基因组学就是要搞清那些遗传疾病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由于人的千差万别,对于疾病的易感性,对药物的反应性包括对疗效的反应性和对副作用的反应性,都跟遗传信息的变异有关,所以,不仅要"天书"读出来,而且要把人群、个体之间主要差异,就是把"天书"里的那些符号识别出来。 基因技术提供无限商机 基因技术对医药行业来说是提供了无限商机,一部分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可以直接用来做药,大多数基因蛋白质的产物可以用来筛选药物。化学药物在身体里作用的靶点,主要是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以前是先有化合物,再来一点点识别这个化合物作用在哪些靶位上。现在反过来了,先知道那么多的靶点,再来筛选化合物,这样药物发现的速度就加快了。识别疾病基因就使疾病的诊断进入到基因诊断阶段,对异常的基因进行替代,就产生了基因治疗。 人类基因组发展到今天,主要就是从整理天书到真正的生物学功能,然后应用于人类的治疗疾病、健康和医药上。人类基因组计划也推动了对其他生命基因组的研究,推而广之,还包括了对简单生命体的基因组,比如大肠杆菌一直到植物,比如水稻再到动物的研究。仅仅看到人类基因天书,很难理解为什么是人类,什么让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把生命天书拿出来,从最简单的生命体到最复杂的人类生命进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生命体的遗传特性,拿出来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在基因组水平进化的规律,了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怎么样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这个计划的带动对解析生命科学的最复杂问题如进化、发育、脑功能等,都有巨大作用。 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过去几十年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基因组科学在很落后的情况下,争取一个很快的发展。因为基因学科是带动学科,中国的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发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应该说,人类基因组的参与,开始是跟踪,后来是参与,后来是人类疾病的研究,如果说人类疾病组的研究我们还只是补充、跟踪、参与,那么,水稻基因组的研究,我们就是主角。目前,多个课题研究进展顺利,预计2002年这些成果都可能以长篇论文的方式,在国际上最著名的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分子生物学跟基因组的工作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前沿学科,我们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从耳聋的基因到血压基因、指趾基因,从白血病、肝癌到肌体瘤、鼻咽癌等等。实际上,在肿瘤基因方面,中国是国际上最早涉及的国家之一。基因研究的成果,在医学科学上起子一个很大的带动作用。 在前沿生物高科技领域,中国科学家能产生任何一种已知的生物药品。我们已经掌握了20多种生物克隆的核心技术,新近的克隆羊、克隆牛,已有成功的报道。转基因已走进生产领域,国内的基因棉花,可以和国外的转基因棉花一决雌雄。生物信息学平台已初步建立起来,而且形成一些自己的特色,在其它墓因组的研究中都已得到很好的发挥。 把知识变成经济竞争力 虽然中国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非常喜人,但离国家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加入WTO就暴露出我们的差距非常之大。在生命科学领域,我觉得有两个重要课题:一是如何提高农业的品质,另一个如何把国家的制药工业搞上去。 中国农业的效率、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够,农民富不起来,科学界有责任啊!如何让农产品不仅是数量上,而且是质量上提高,同时不要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只能靠科学技术。农民正眼巴巴地等着科技人员去解决农业生产上许多问题。农民富不起来,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一句空话。这是吃饭的问题。 再看吃药的问题。现在中国虽然是药物生产大国,但是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很低,我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药物能力很低,90%以上都是仿制药物。我们在国际中药市场上只占3%的份额,严重落后于日本、韩国等国。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总体上已经控制了大部分危性传染病,营养性(营养缺陷)的疾病也会逐步消失,将来退行性疾病会成为主要的危害。包括老年痴呆症、器官功能退化等。还有代谢性疾病,如心血管、脑血管疾病,脚颤,糖尿病等等。生老病死,由盛到衰,衰就是人体在衰老过程中的器官功能的减退,并由此引起的疾病。此外,还有外伤、器官损伤等等,进行组织和器官的再造,由此产生一个重大需求。面对这些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障碍时,就提出了一种医学,叫"再生医学",包括减缓衰老和替代人体衰老的器官。完全由非生命材料造成的人工器官,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器官再造就成为很引人注目的生物技术发展的新潮流。在这一过程中,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提供了一个条件,带来了医学新的曙光。 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把我们基础研究所积累起来的知识,要变成产品,变成市场,变成经济上的竞争力。这里首先需要科研人员转变观念,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参考资料:回答者:tianzhu345 - 门吏 三级 6-12 19:38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100% (2) 不好0% (0)

最新成果:一:在生产领域,人们可以利用基因技术,生产转基因食品.例如,科学家可以把某种肉猪体内控制肉的生长的基因植入鸡体内,从而让鸡也获得快速增肥的能力.但是,转基因因为有高科技含量, 怕吃了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后会改变人的遗传性状,比如吃了转基因猪肉会变得好动,喝了转基因牛奶后易患恋乳症等等。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认为:“转基因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新手段,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基因技术本身能够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评估,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应以传统技术为参照。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为转基因技术的利用提供安全保障。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科普和公众教育十分重要。” 二:军事上的应用.生物武器已经使用了很长的时间.细菌,毒气都令人为之色变.但是,现在传说中的基因武器却更加令人胆寒。 三: 环境保护上,也可以应用基因武器.我们可以针对一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动植物,研制出专门的基因药物,既能高效的杀死它们,又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影响.还能节省成本.例如一直危害我国淡水区域的水葫芦,如果有一种基因产品能够高校杀灭的话,那每年就可以节省几十亿了.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基因工程也不例外.我们要发挥基因工程中能造福人类的部分,抑止它的害处. 四,医疗方面 随着人类对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许多疾病是由于基因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科学家将不仅能发现有缺陷的基因,而且还能掌握如何进行对基因诊断、修复、治疗和预防,这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这项成果将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所谓基因治疗是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正常的基因转如病患者的细胞中,以取代病变基因,从而表达所缺乏的产物,或者通过关闭或降低异常表达的基因等途径,达到治疗某些遗传病的目的。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有6500多种,其中由单基因缺陷引起的就有约3000多种。因此,遗传病是基因治疗的主要对象。 第一例基因治疗是美国在1990年进行的。当时,两个4岁和9岁的小女孩由于体内腺苷脱氨酶缺乏而患了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症。科学家对她们进行了基因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基因治疗已经从实验研究过渡到临床实验。1991年,我国首例B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临床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是即将用基因枪技术于基因治疗。其方法是将特定的DNA用改进的基因枪技术导入小鼠的肌肉、肝脏、脾、肠道和皮肤获得成功的表达。这一成功预示着人们未来可能利用基因枪传送药物到人体内的特定部位,以取代传统的接种疫苗,并用基因枪技术来治疗遗传病。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是胎儿基因疗法。如果现在的实验疗效得到进一步确证的话,就有可能将胎儿基因疗法扩大到其它遗传病,以防止出生患遗传病症的新生儿,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后代的健康水平。 五,基因工程药物研究 基因工程药物,是重组DNA的表达产物。广义的说,凡是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涉及用基因工程的,都可以成为基因工程药物。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基因工程药物研究的开发重点是从蛋白质类药物,如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分子蛋白质,转移到寻找较小分子蛋白质药物。这是因为蛋白质的分子一般都比较大,不容易穿过细胞膜,因而影响其药理作用的发挥,而小分子药物在这方面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对疾病的治疗思路也开阔了,从单纯的用药发展到用基因工程技术或基因本身作为治疗手段。 现在,还有一个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就是许多过去被征服的传染病,由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又卷土重来。其中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结核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现已出现全球肺结核病危机。本来即将被消灭的结核病又死灰复燃,而且出现了多种耐药结核病。据统计,全世界现有17.22亿人感染了结核病菌,每年有900万新结核病人,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相当于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结核病。科学家还指出,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有数以百计的感染细菌性疾病的人将无药可治,同时病毒性疾病日益曾多,防不胜防。不过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探索了对付的办法,他们在人体、昆虫和植物种子中找到一些小分子的抗微生物多肽,它们的分子量小于4000,仅有30多个氨基酸,具有强烈的广普杀伤病原微生物的活力,对细菌、病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能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超级抗生素”。除了用它来开发新的抗生素外,这类小分子多肽还可以在农业上用于培育抗病作物的新品种。 六,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科学家们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农作物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一场新的绿色革命近在眼前。这场新的绿色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物技术、农业、食品和医药行业将融合到一起。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杂交品种推广、化肥使用量增加以及灌溉面积的扩大,农作物产量成倍提高,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绿色革命”。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方法目前已很难再使农作物产量有进一步的大幅度提高。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例如,基因技术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种植在旱地或盐碱地上,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丰富的食品。科学家们还在开发可以生产出能够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基因技术也使开发农作物新品种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的植物品种,基因工程技术使研究人员可以将任何一种基因注入到一种植物中,从而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则缩短一半。 虽然第一批基因工程农作物品种5年前才开始上市,但今年美国种植的玉米、大豆和棉花中的一半将使用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种子。据估计,今后5年内,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20年后达到750亿美元。有的专家预计,“到下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点基因工程的成分。” 尽管还有不少人、特别是欧洲国家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心存疑虑,但是专家们指出,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加。专家们估计,今后40年内,全球的人口将比目前增加一半,为此,粮食产量需增加75%。另外,人口的老龄化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加,开发可以增强人体健康的食品十分必要。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也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生物技术的一个共同目标,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广泛开展,并已取得显著效益。 七,分子进化工程的研究 分子进化工程是继蛋白质工程之后的第三代基因工程。它通过在试管里对以核酸为主的多分子体系施以选择的压力,模拟自然中生物进化历程,以达到创造新基因、新蛋白质的目的。 这需要三个步骤,即扩增、突变、和选择。扩增是使所提取的遗传信息DNA片段分子获得大量的拷贝;突变是在基因水平上施加压力,使DNA片段上的碱基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为选择和进化提供原料;选择是在表型水平上通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方式固定变异。这三个过程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现在,科学家已应用此方法,通过试管里的定向进化,获得了能抑制凝血酶活性的DNA分子,这类DNA具有抗凝血作用,它有可能代替溶解血栓的蛋白质药物,来治疗心肌梗塞、脑最新技术:(一)反义技术 根据目前研究的内容,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是指根据碱基互补原理,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体合成)的特定互补RNA或DNA片段(或其化学修饰产物)抑制或封闭基因表达的技术。反义技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原核生物中天然存在的反义RNA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为基础的。在真核生物中一直尚未找到天然存在的反义RNA调控系统,但检测出了许多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小分子RNA,推测其中一部分可能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起着类似于反义RNA的作用。1.反义RNA的人工合成 常见的获得反义RNA的方法与基因工程方法相同。首先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一条DNA链;然后再以此互补DNA为模板合成互补配对的另一条DNA链,所得到的双链DNA片段就是目的基因片段,反向装上启动子和终止子并反向地插入适当的载体中。将此重组载体导入细胞,当重组载体表达时,就会转录出反义RNA。此外也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反义寡聚核苷酸,用以解除核糖体的翻译活性。2.反义RNA的作用原理 反义RNA是通过与靶基因转录的RNA碱基互补形成复合体,参与有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推测反义RNA的作用方式可能是:①与mRNA形成二聚体,阻断了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以致不能进行翻译。②与mRNA结合,使mRNA不能向细胞质运输,造成特定基因失活或关闭。③与mRNA结合,使得mRNA易被酶识别而降解。④反义RNA与DNA结合,使DNA的复制受阻。3.反义技术的应用前景 反义技术的操作和突变不同,能在不破坏目的基因的前提下调控基因的表达,因此,它既是阐明基因功能的一种新手段,又拓宽了通过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品质和治疗疾病的途径。1986年Ecker等首先报道了反义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他们用农杆菌上的nos等启动子构建了一组有义和反义的氯霉素乙烯转移酶(CAT)基因载体,将这些有义和反义的载体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电激融合法,同时转化胡萝卜原生质体。在继续培养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中,发现cat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且其抑制程度随反义基因质粒的增加而增强。目前在植物中反义RNA的研究主要是在控制花的颜色及果实成熟和后熟方面,如对番茄果实成熟和软化控制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这就是把与果实软化和成熟相关的酶如多聚乳糖醛酸酶(PG)、乙烯形成酶(EFE)等基因的反义RNA转入番茄。对转化体的自交后代的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细胞壁软化受到了显著的抑制,从而增加了果实的耐压抗裂性,贮藏期延长,果实的加工特性也有所改善。对于改良作物品种的不良性状,克服产品中的不良性质,反义基因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反义技术的建立扩展了机体抵御外来微生物的经典免疫学概念,这就是用反义RNA通过核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外源病毒等的侵袭。如用反义RNA已成功地抑制了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等对所培养的组织细胞的侵袭。针对植物病毒的反义RNA可使植株产生保护和抗害作用。在癌症及遗传病治疗方面,反义技术也同样展现了令人鼓舞的前景。如将携带反义RNA的骨髓白血病(MYC)基因及编码大肠杆菌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的质粒,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并引入到前骨髓白血病细胞系,获得高水平表达反义MYC RNA的细胞系,其MYC蛋白质比对照组下降70%。结果还表明,反义RNA不仅能在转录水平而且还能在翻译水平抑制癌基因的表达。反义RNA对细胞内原癌基因的阻抑,不仅使细胞增殖力下降,还启动了单细胞分化,进而使癌变得以缓解乃至痊愈。(二)蛋白质工程1.蛋白质工程的主要内容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是近十余年来在基因工程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融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蛋白质化学等多种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信息包含在它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中,而这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又是由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所决定的,因此,通过对其编码基因的修饰和基因工程途径,便可创造出新型的蛋白质分子。可见蛋白质工程正是集中了当前分子生物学中一些前沿领域的最新成就,把核酸研究与蛋白质研究相结合,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使人类从认识生命走向改造生命。遗传工程使人类能以在控制条件下生产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工程则开创了按人们意愿设计制造符合人类所需蛋白质分子的新时期,因此被誉为第二代遗传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具体程序大抵是:首先分离纯化0.1~1.0 mg目的蛋白质,测定其部分肽段的一级结构,据此及编码原则合成含有同位素标记的寡聚核苷酸探针,从基因文库中分离编码该蛋白质的克隆化基因,转入噬菌体M13系统,用双脱氧链端终止法完成其DNA序列分析,通过表达载体获得较大量(0.1~1.0g)该蛋白质。用于空间结构测定,从晶体结构模型及结构与功能研究出发,借助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提出分子预期性质及改造方案。通过合成寡核苷酸-M13系统定位突变并分离其突变体,引入表达载体生产并纯化多量突变型蛋白质,分析及测试其性质,指导进一步分子设计,以最终获得所预期性质的分子(图19-13)。2.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寡核苷酸诱导的定点突变 蛋白质工程是一门从改变基因入手,创造新的蛋白质的技术科学,因此,改变基因的方法就成为蛋白质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蛋白质工程研究中使用的基因突变技术,按照对突变位点确定的程度,大致可分为定点突变和非定点突变两大类。定点突变是对已知序列的基因(DNA)中任意指定位置进行突变的技术,包括核苷酸的置换、插入或删除。非定点突变是指那些不能预先确定产生突变位点的点突变技术。在基因突变技术中采用寡核苷酸诱导的定点突变(oligonucleotide-directed mutagenesis)方法,可以定向地改变基因的序列结构,也就是说用这种方法可以改变任何想要改变的碱基。因此,这一方法已成为当前蛋白质工程中改变基因的主要方法。这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带有预定突变序列的寡核苷酸单链引物,在体外与原基因序列退火,诱导合成少量完整的突变基因,然后,通过体内增殖得到大量的突变基因。其具体步骤如图19-14。在此技术中,最初用作单链模板的DNA分子为ΦX174噬菌体。近年来随着单链噬菌体M13运载系统的发展,由于它所具有的一些优点,如含有许多可被克隆的位点,转化产生的噬菌斑可根据插入物的有无呈现不同颜色而易于筛选,这类运载体在宿主细胞中拷贝数多(约200个)而表达效率高,这一系统可插入的外源DNA长度变化范围也较大,以及能够较简便快捷地提取到单链模板DNA,因而M13运载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位点定向诱变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定点突变法已先后进行了枯草杆菌蛋白酶、二氢叶酸还原酶、胰蛋白酶以及酪氨酰-tRNA合成酶的基因改造。血栓等疾病。提问者评价谢了评论(3)|34zhen玉玲珑 |四级采纳率17%擅长:生活网络游戏教育/科学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1条回答检举|2008-09-06 20:19laozijsj|三级2月27至28日,依托北京大学的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评估工作检阅了重点实验室五年来的研究成果,专家组认为比上一个评估周期有明显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近三年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连续在世界一流学术刊物《植物细胞》(Plant Cell)、《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 Natl. Acad. Sci.)上发表了多篇有重要影响的科研论文,反映了重点实验室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突出成果。 最新一期的Plant Cell(2006年3月,第18卷651-664页)上发表了重点实验室朱玉贤教授研究组的研究论文,此项研究采用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与重点实验室魏丽萍研究组合作)、生物化学及植物生理学方法证实植物激素乙烯控制棉花纤维伸长。这是棉花纤维发育和细胞伸长机制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乙烯参与调控植物细胞伸长的最新证据。 仅仅在半年以前,重点实验室瞿礼嘉教授研究组刚刚在这个植物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了研究论文(Plant Cell,2005年10月,第17卷2693-2704页)。他们通过对一个叶片显著上卷的拟南芥突变体(iamt1-D)的研究,发现编码吲哚乙酸(IAA)羧甲基转移酶的IAMT1基因过量表达是引起该突变表型的根本原因,证明IAA的甲基化在调节植物的发育和植物生长素的动态平衡上起重要作用。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外源施加的IAA甲酯抑制主根和下胚轴的伸长的活性比IAA更强,表明植物可以通过甲基化来有效地调节IAA活性。该项研究首次证明植物叶片的平展和发育涉及植物生长素活性的合理空间分布。 重点实验室赵进东教授研究组对钙离子在蓝藻异型胞分化中的作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连续两年发表在Proc. Natl. Acad. Sci.上。他们研究发现调控异型胞分化的主开关基因产物HetR是一个DNA结合蛋白,HetR与DNA的结合是异型胞分化的前提,异型胞分化抑制物PatS能抑制HetR与DNA的结合,证明HetR与PatS的相互作用是调控异型胞格式形成的关键。该研究成果2004年4月发表于Proc. Natl. Acad. Sci.(第101卷4848-4853页)。随后,他们又克隆了一个蓝藻的钙结合蛋白基因(称为CcbP),并证明钙离子对蓝藻异型胞分化有关键性调节作用。该研究成果在2005年4月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Proc. Natl. Acad. Sci.(102: 5744–5748页)。 重点实验室许智宏院士和白书农教授共同主持的研究组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拟南芥植株,发现组蛋白乙酰化模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部分在根表皮细胞分化模式决定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基因表达。据此,他们提出组蛋白乙酰化是诱导根表皮细胞分化模式形成的“位置信息”的重要介导组分,为认识植物细胞模式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研究成果2005年10月发表于Proc. Natl. Acad. Sci.(第102卷14469–14474页)。 重点实验室苏晓东教授研究组以三维晶体结构为基础,结合生物化学及细胞生物学方法确定了一个人类未知功能蛋白AD-004为核定位的核苷酸激酶,将其命名为AK6(Adenylate Kinase,AK),是第一类被发现定位于细胞核内的腺苷酸激酶。AK6不仅在核苷酸及能量代谢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理论价值,最近国际上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表明,它很可能与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组装相关。AK6的晶体结构解析是在国内首次利用实验室常规转靶光源,通过测定天然蛋白晶体中的硫(S)原子反常散射信号(S-SAD)完成的,在方法学上也有新贡献。该研究成果2005年1月发表于Proc. Natl. Acad. Sci.(第102卷303–308页)。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的上述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均以北京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对于提升北京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科学引文数据库(SCI)截止到2005年10月的统计,北京大学(含原北京医科大学)共有9个研究领域跻身全球引用前1%排行榜,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植物与动物科学、临床医学。其中,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涵盖并涉及了北京大学植物科学及生物化学这两个学科点,充分表明该实验室已经成为国际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基地。

彭胜玉发表过的论文

__的结构是:_(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__的结构是:_(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拼音是:xùlùn。_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绪论xùlùn。(1)书藉或论文开头说明主旨和内容的部分。二、国语词典书籍或论文的导言文字。也作「导言」、「绪言」。词语翻译英语introduction,preface德语Vorbemerkung(S)三、网络解释绪论绪论,指书籍或论文开头说明主旨和内容的部分。任何文章总要有一个开头,学位论文的开头通常要求有一篇绪章(叫序、序言、前言、绪论、绪章等等均可),绪章的任务是交代自己的选题、论文的主攻方向、文献检索过程和情况(即前人这方面已经做了些什么)、自己的论文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或有所整理)、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大致的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关于论文的问题。但是不少论文的绪章,写什么的都有,或是感谢之类,或者是发表感想,像散文而不是论文。对绪章提出一定的规范要求,就是逼着作者必须考虑自己是否做了文献检索,论文是否提出了新观点。在规范的学位论文中,此部分不可或缺。在一般情况下,“绪论”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文献评论、此文的思路、资料和方法、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逻辑安排等,以此彰显此项研究与已有成果之差异,强调此项研究在资料、方法上的独特性,以及全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全文,并激起阅读的兴趣。关于__的近义词绪言关于__的成语沉博绝丽不齿于人草庐三顾仓皇出逃伯道无儿不为已甚不名一钱不期然而然不期而然绸缪束薪关于__的词语不为已甚伯道无儿绸缪束薪吹弹得破沉博绝丽疮痍满目仓皇出逃不期而然不名一钱草庐三顾点此查看更多关于__的详细信息

知网个人查重一直解析不出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字符超过检测范围。如果上传的字数超出了知网查重的字符范围内,则可能会导致系统检测失败。2.用户在文档在打开编辑的状态下进行提交论文,导致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无法解析空文档。3.递交检测的毕业论文是未删除毕业论文中的封面图、申明、页眉页脚中的校名、论文致谢里的校名等隐私保护信息内容,导致检测失败。4.多篇论文合起来进行提交检测,导致无法解析。5.查重用户较多导致知网论文检测系统缓慢解析失败。6.另外,检测时间间隔过长、论文格式或者提交方式不正确等也可能导致解析失败。建议您优化论文格式、缩短检测时间、使用不同的提交方式或者联系知网客服咨询解决。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由明日杂志官方发出的公告得知:2021年15期发表的论文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营造法式》,《人生十六七》等。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瞿天临发表过什么论文

博士生就必须知道知网吗?实话实说,翟天临事件发生前,甚至是发生初期,我既不知道知网,也不知道翟天临。直到被翟天临学术造假霸屏数日之后才搜索了翟天临,然后模模糊糊记起前几年看过一部古装肥皂剧中似乎有这么一个演员。知网是今天才在迷茫有时的回答中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一个网站。但是今后仍然不会使用,因为我已经和SSCI和万方磨合得挺好了,没必要为一个在学术圈内毫无口碑的小网站改变我的工作方式。当然现在知网雇佣的水军可以抓住我这个回答,继续赚取那半碗冷馊粥了。知网雇佣的水军明天那半碗冷馊粥也有着落了。

抄袭毕业论文这个行为肯定是不能被接受的。学术造假非常严重,必须要严厉打击。

翟天临论文抄袭再添一瓜,有点可怕呀!据报道,翟天临硕士毕业论文,竟然抄袭了陈坤的毕业论文《性格化表演之我见》。据悉,翟天临的硕士毕业论文《英雄本是普通人》,全文共复制了陈坤的毕业论文《性格化表演之我见》,抄袭多达1791字,全文共13处相似,除去5处引用文献外,另有8处高度重合。而且,翟博士的感谢信竟然把自己导师的名字都给写错了,可真是笑掉大牙了……相信大家对于近期的翟天临论文风波都有所耳闻,因为在直播中提到自己不知道“知网”是什么,已经取得北大博士后的翟天临被广大网友所质疑。作为娱乐圈中少有的高学历明星,翟天临因为论文被推上舆论的巅峰,近期被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官媒频繁点明。可以说,翟天临曾经的生活是顺风顺水的。作为演员,他不仅从来没有被网友黑过,演技也受到大多数观众的肯定。与此同时,翟天临在本科毕业后又在北电顺利读博,今年更是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顺利录取,在学历上已经令人望尘莫及。翟天临论文抄袭风波愈演愈烈,知网上搜索不到他的毕业论文不说,曾经发表过的一篇论文被网友扒出重复率高达40%,那么翟天临是如何顺利毕业的呢?翟天临学霸人设彻底崩塌,就连高考分数也受到了质疑,曾经因为数学考19分照样上名校而洋洋得意的他,多年后被打脸。

是的。因为翟天临被论文造假事件害惨了,很多资源都受到了影响,所以肯定需要复出。

瞿发金发表的论文

周志明,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高级会员,四川省教育厅中等专业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长期从事温度计量、电气测量等课程教学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参编中国计量出版社发行教材《电器产品质量检验》及《常用电测仪器仪表》和《质量技术监督行业技术工人考核培训大纲》。万虹,男,毕业于四川省教育学院,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质量技术监督学校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连续五年被聘为四川省中专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学科组长。先后担任中专和大专《技术物理》、《质量计量》、《电工电子技术》和《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二十多次分别获省、市、局、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连续多年教学质量A等。多篇学术著作分别在中国计量出版社、《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和出版。参编乐山市中专物理学会中专能力测试教材和校内中专函授专业课教材等。熊伟,男,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质量检验部主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库成员。2003年曾下派凉山州冕宁县担任县长助理。担任食品和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专业理论、实践教学多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致力于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变为学生的内在行为,成效显著。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参编有《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中专)、《化工产品质量检验》(高校)、《分析化学》(高校)等教材。范跃,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担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产品质量检验》等多门专业课及基础课的教学工作30余年,主持食化质检教研室工作多年,同时担任全国首批职业资格技能考评员。专业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好评,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和“优秀教师”。主编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和《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两本教材,参编学校多门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大纲。邓鹏飚,男,毕业于燕山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机电检测部主任。先后担任《仪器零件》、《公差与配合》、《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数字测量仪表》、《电力与拖动技术》、《机械设备维护与维修》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三德先进个人”。参编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数字显示测量仪表》,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一篇,在校内学术征文比赛中两次获得二等奖。2008年获得产品安全性能检验工考评员资格。杨平,男,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实验实训部主任,省重点专业带头人,检测技术类职业工种考评员,参与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考评若干次。担任《力学测量技术》、《自动控制》、《建筑质检》、《质量管理》、《机电技术》、《水泥生产技术》等多门课程教学工作。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创新人才”。先后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校内发表论文数篇。参编高职教材《力学计量》,主持和参与校级教改课题4项。徐学军,男,数学高级讲师,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为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党委委员、教育科学研究处处长。从教以来长期承担学校高职、中职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认真严谨,教学经验丰富,在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获得多次优秀,数次获得学校教师技能竞赛奖励,参加编写的高职院校教材《高等数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质量统计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在全国发行,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陶泽蓉,女,物理高级讲师,198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2001年在中国计量学院全日制继续培训学习,现为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学生处副处长,负责全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从教以来长期承担学校高职、中职物理、电工、电子、数字电路、压力计量、流量计量、计量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十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认真严谨,教学经验丰富,在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活动中获得多次A等;连续担任十三年班主任工作,在全校任何形式或活动中都表现十分突出,多次评选为优秀班级,学生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之后从事了三年实验室管理,人员、物品管理有序,实践性教学活动效率大大提高。撰写论文“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在西南大学《物理教学探讨》2004年发表,论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乐山师院学报发表,并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座右铭: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廖艳,女,1970年生,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热电方向的计量测试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认真负责。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荣誉。04年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08年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比赛及教改活动,获奖情况:两届教学优质课竞赛的二等奖; 第七届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探讨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06年度德育工作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教学之余,笔耕不缀,,在校刊和省级刊物《当代职校生》和国家级刊物《现代教育报》发表多篇文章。座右铭:天道酬勤。个人爱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罗时淼,男,1983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学士,高级讲师。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在工厂期间,有十四年机械设计、制造、标准化和设备管理的经验,任技术科长。1997年我参与研制的MC-60陶瓷压砖机获峨眉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主要从事《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机械制造工艺学》、《传感器》课程教学。我牢记大学老师魏福基对我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争做学生的榜样。参编高等学校教材《机械产品质量检验》、《传感器》;论文《班主任工作探索》2001年川南中专学生工作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担任班主任9年,理化981班2001年获“乐山市先进班集体”称号。在工厂里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学校,三次评为优秀教师,三次优秀班主任。唐雁翎,毕业于四川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先后担任大专、中专班主任工作十多年。先后承担《应用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拖动》、《电工装配》等大、中专课程。主持机电产品质检教研室工作多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后通过国家高级电工技能考试和国家高级电磁计量检定工考试,并获得相应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先后三篇学术文章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学校《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发表。独立编著《电工电子》中专函授教材。骆权如,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担任《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压力计量》、《容量与密度计量》、《物理》、《压力容器技术与安全》、《数学》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20多年,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在《计量与测试技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两篇,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多篇。2008年获得压力与真空考评员资格。程军,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公共综合部主任,四川省教育厅中等专业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参加工作以来一致从事中专,高职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多次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两篇,在校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参与教改课题一项。谢登平,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从1981年起从事教师工作至今,教授的课程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高等数学》、《抽样检验技术》。多年从事高考辅导和质量工程师考前培训的教学工作,多次为学校取得荣誉,在学生中赢得良好口碑。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多篇学术论文在《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参编中国计量出版社发行教材《抽样检验技术》。近几年的突出教学成绩有:2004年所教学的班级为学校取得了2004年西华大学下属八所二级学院的专升本考试录取排名第一名。2005年获四川省质量技术都督学校第三届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006年所培训考生质量工程师考试合格率达67.5%,比全省平均合格率高出30多个百分点。徐安国,男,毕业于西南大学,大学本科,理学学士,高级讲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多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长期担任教研组长,多次被学校评为 “先进教师” 和“优秀班主任” ,获学校《电子课件》比赛二等奖(无一等奖)。长期担任《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技术物理》、《电工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编的书《数理化重点知识与考试》、《高中物理疑难解析》,分别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和四川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在《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多篇文章,编写有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徐军,男,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西南大学在职研究生。现任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数理教研室主任,参加工作20多年来,先后担任中专和高职教育《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乐山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青年十佳”光荣称号。曾多年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优秀)。参编了由西南交大出版社发行的《高等数学》教材。瞿艾媛,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参加工作20多年来先后担任过高中,中专和高职的英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教育教学能力强,效果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了《高职外语教学中教师激励策略的应用》,《如何从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性教学模式转换》等文章,在校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游桂先,女,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深受学生好评,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A等、“先进教师” 、“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 , 获“优秀教案”奖。长期担任《高中数学》、《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经济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编的书《高中数学疑难解析》由四川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在《技术监督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编写了《应用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游敏,女,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高级讲师。担任《语文》、《应用文写作》、《市场营销》、《青春期心理健康》等多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师生好评。先后获“学校首届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优秀教师”、“青年岗位能手”、“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比赛一等奖”等光荣称号。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四篇,在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征文中多次一、二等获奖。张燕,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外语系,本科,高级讲师。担任中职《英语》、《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等教学工作多年,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好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以学生为本,爱和严相结合,成效显著。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2篇,校内发表论文数篇。参编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西华大学各联办校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大纲。李松涛,男,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轻化工学院发酵工程产品质量检验专业,高级讲师,四川省质量协会会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库成员。现任教于质量检验系,“食化专业(中专)课程改革”课题组重要成员,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等。自从教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直潜心于食化专业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与研究,所教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检验”、“分析化学”、“基础化学”等,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数次被评为优秀级(A等),并被评为2001年度学校优秀教师,同时还被学校评为“骨干教师”。2005年曾参加由中国计量出版社主办的全国高校面向21世纪教材编审会议,并于2006年作为学校省级重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在四川省教育学院举办的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主编有全国发行的教材《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国计量出版社),参编教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国计量出版社)等。倪福莲,女,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高级讲师,现任质量检验系教学负责人,“食化专业(中专)课程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库成员。自从教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直潜心于食化专业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研究,所教课程有“食品质量检验”、“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基础化学”等,在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多次被评为优秀级(A等),数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同时还被学校评为“青年岗位能手”、“骨干教师”。2007年作为学校省级重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在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的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主编全国发行教材《食品质量检验实验》(中国计量出版社),参编教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分析化学》(中国计量出版社)等。万茂君,男,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库成员;四川省地质学会会员。所教过课程主要有:“质量管理”、“珠宝玉器首饰检验和加工”、“贵金属首饰检验和加工”、“普通地质学”、“商品学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理化计量”等,期间担任8年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称号;教学质量多次获得A等,特别是在“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国家“质量工程师资格证”考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初级质量工程师。在从事地质探矿科研、工程施工等工作期间,参加了原地矿部和四川省地矿局组织的十余项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担任主研人员和课题负责人,这些项目多数获得原地矿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工作中多次获得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并在国家的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译文10余篇。张剑平,男,毕业于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本科,高级讲师,理化检验工种职业资格考评员。担任《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化工测量及仪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多门专业及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曾在工业企业长期从事科研及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先后担任新产品开发部主任及理化室主任、计量科长之职,1994年获得国家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校内发表论文多篇,参编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仪器分析》、《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分析化学》等三门高等学校教材。

孙诒让:清代语言学家,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张璁: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 刘英:革命烈士,生前为浙闽省委书记及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 项乔:项乔号东瓯(瓯东),明朝嘉靖年间(即1529年2月)在由张璁、霍韬主持嘉靖已丑会试中名列第二。后任广东参政,著《瓯东录》集温州文史掌故。 王季思 戏曲家、教育家 (1906—1996),名起,瓯海人。东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浙江、广东任教职达70年。生前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文系和戏曲研究所主任、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等职。出版有《西厢记校注》等专著30余种。 戴家祥 文字学家(1906—1998),字幼和,瑞安人。曾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治经学和古文字学。在金文研究方面成果斐然,所主编的《金文大字典》为我国当代金文研究集大成之作。生前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姜立夫 数学家、教育家(1890—1978)苍南人。早年留学美国,获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南开大学创办数学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国前夕,弃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职。后回大陆,任广州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是我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有《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初步》等译著。 洪氏闾 寄生虫病学家(1894—1955),乐清人。早年留学德国,专攻寄生虫病学,获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带医学院校任教职和从事研究工作,对寄生虫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贡献,其所创的“洪氏钩虫测量法”至今世界通用。生前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浙江医学院院长,有《病理学总论》等专著。 张肇骞 中科院学部委员、植物学家(1900—1972),瓯海人。东南大学毕业,留学英国,回国后,长期在北京、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等地高校任教,或从事科研工作。生前为广州华南植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代所长。悉心于植物分类和区系研究,为发展我国植物科学和开发亚热带植物资源作出贡献。出版有《中国植物志》等专著多种,翻译论文20多篇。 张淑仪 中科院院士 声学家1935年出生于温州城区,女。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声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其“光声热波成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有《叉指换能器激发表面声波的生长特性》等论著。 潘怀素 (1894-1978),乐律研究专家,永嘉人。早年留学日本、德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当过记者、大学教授。酷爱音乐,从文学翻译工作转向研究隋唐燕乐和民间乐律,其研究成果"二十三不等分纯正律",开乐律研究新路。 夏承焘 词学家,(1900-1986),字瞿禅,号瞿髯,温州城区人。早年在温州省立十师毕业,先后在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校任教职60多年。毕生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学,并取得卓越成就,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有《唐宋词人年谱》等专著。 方介堪 金石家(1901-1987)又名岩,泰顺人。曾在上海美专任教职。以刻玉印驰名沪上,先后治印二万余方,郭沫若评其印章"炉火纯青'。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郑曼青 书画家(1902-1975)名岳,自号曼髯,别号玉井山人,温州市区人。擅诗、书、画、医、拳,人称"五绝老人",长期在大陆和台湾高等文化艺术院校任教职。书画作品多次在台湾、东南亚及美、法等国展出,有"画圣"、"东方水墨画大师"之称。 苏步青 (1902-2003)平阳人。数学家、教育家。1935年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中国数学学报》主编。创办《数学年刊》。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创立微分几何学派。发理"苏锥面"和"苏链"。著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射影共轭网概论》、《仿射微分几何》、《苏步青数学论文选集》(英文版)等。获国家级嘉奖多种。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现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夏鼐 中科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1910-1985),字作铭,温州城区人。早年留学英国。获埃及考古博士学位。一生从事考古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对新中国考古学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英、德、美、意等国最高学术机构分别授予院士称号。毕生论著丰富,已发表的论文有 224 种,出版有《考古学论文集》等专著多种。 赵超构 现代新闻界泰斗(1910-1992),笔名林放,文成人。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历任《新民晚报》主编、社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建国前后曾受到毛泽东主席七次接见。生前出版有《延安一月》等著作多种。 叶芳 永嘉沙头(1911-1986)革命家,1930年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大队长,1949年率部起义,温州和平解放。 南杯瑾 学者1918年出生于乐清。长期从事儒、释、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学院院长兼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出版有《禅与道概论》等几十种专著。 谷超豪 (1926-)温州人。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苏联莫斯科大学博士。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专长数学,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三个领域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有学术论文110余篇,专著《经典规范场理论》,《齐性空间微分几何学》和《孤立子理论和应用》(合著)等。 赵万龙 (1984-)温州柳市人,著名作家,郑州师范大学文哲学系毕业,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著有《宋元剑仙传》《东方战争日记》等名著 高铭暄 刑法学家1928年出生于平阳,祖籍玉环。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总干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们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出版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等著作。 陈光中 法学家1930年出生于温州。北京大学毕业。历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出版有《中国法律教程》等10余本专著。 戴金星 中科院院士 石油气专家1935年出生于瑞安。毕业。长期从事煤生气领域研究,获国家"十五"科技工作突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天然气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出版有《天然气地质学》等专著8种,论文100余篇。 施立明 中科院院士 细胞遗传学家(1939-1996),乐清人。复旦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动物细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国资源特色的野生动物细胞库,对麂属动物核型进化和麂属一新种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重视。所著《以细胞遗传学方法评定辐射防护药的新程序》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生前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赵尔春 (1941-1964)爱民模范,温州水警区五好战士,国防部授予"爱民模范"称号,命其生前所在班为"赵尔春班"。 吴启迪 同济大学校长1947年出生于永嘉,留学瑞士,获博士学位。1980年,其制订的计算机字形国家标准,获电子工业部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1998年荣誉感获"全国十大女杰称号",现任同济大学校长。 陈虬 晚清思想家、医学家(1851-1903),字志三,号蛰庐,祖籍乐清,出生于瑞安,晚年居永嘉城区。光绪十五年举人。在国内首倡创办利济医院和学堂,出版《利济学堂报》,为中医革新开创道路。同时鼓吹变法维新。著述宏富,惜多散佚,后人辑有《陈虬集》传世。 陈黻宸 近代 教育家、学者(1859-1917),字介石,瑞安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曾主编《新世界学报》。一生绝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永嘉罗山书院、杭州养正书塾、京师大学堂、两广方言学堂、北京大学等处执教,著名学者马叙伦、许德珩、冯友兰等均出自其门下。有《陈黻宸集》传世。 宋恕 近代思想家(1862-1910),字平子,平阳人。曾任山东编译局代理总办。早年与章太炎共编《经世报》,立志"为世界苦人立言。其《六斋卑议》,对戊戌变法起推波助澜作用。时与章太炎并称"浙江两奇才"。有《宋恕集》传世。 朱子常 温州黄杨木雕宗师(1874-1943)名阿伦,温州城区人。其作品《济颠和尚》和《捉迷藏》先后参加近代国内外大型展览会,分别获南洋劝业会优胜奖和巴拿马赛会二等奖,首次为温州黄杨木雕在世界上赢得声誉。 玄觉 唐代高僧(665-713),俗姓戴,字明道,永嘉人。四岁出家,初于永嘉龙兴寺为僧,后于南国曹溪宝林寺谒见禅宗六祖慧能,留一宿,即悟"无生"之理,史称"一宿觉"。所倡天台、禅宗融洽之说,为禅宗五大宗派之一。有《永嘉集》、《证道歌》传世。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乐清县人。7岁就塾,天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得中状元. 叶适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出生于瑞安。淳熙五年进士第二名,官至兵部侍郎。力主抗金,后被参劾夺职,归居永嘉城郊水心村,专事著述授徒。在哲学、史学、文学及政论方面,均有贡献,为永嘉事功学派之集大成者。有《水心文集》等传世。 王振鹏 元,画家(约1278-1348),字朋韵,号孤云居一,温州人。因囤艺出众,受元仁宗奖,官至漕运子户,长期在宫延作画,有机会接触御藏历代名画,以界画见入,兼工人物,曾奉诏作十妃岫,又画《大明宫图》以献,称神品。传世作品还有《金明池龙秀图》等。 刘基 (1311-1375),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书。 谢庭循 明 画家(1377-1452)名德环,号乐静,永嘉人。擅长山水画,入宫廷画院后,深得赞赏,获御赐"笔精入神"图章一方,开为锦衣卫指挥俭事,有《水光山色图》等名作传世,现藏日本:诗作《梦吟堂集》已佚。 任道逊 明 书画家(1422-1503)字克诚,晚号八一道人,瑞安人。12岁即以神童荐,入宫庭作书画供奉,官至太常寺卿。擅画梅花和山水,时人评其画世在宋代大画家郭熙之上。书法隽秀酒逸,别树一帜。 赵士桢 明朝,火器研制家(1552-1611),乐清人。官至中书舍人。以毕生精力研制火器,发明掣电铳、迅雷铳、火箭溜。其火箭溜在我国火箭发展史上,有创之功。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

一、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二、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三、艰难困苦铸人才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分析: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千辛万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定能书写辉煌的人生。话题:“成功与磨难”“挫折的力量”“苦难是一种财富”四、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五、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六、重振旗鼓创辉煌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受担任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一职,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莱斯勒公司喜获新生。仅1984年一年,他就为公司赚取了24亿美元的利润,比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润之和还要多!顽强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辉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分析:顺境中获得成功,固然是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显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没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过一推销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话题:“英雄”“金子总会闪光”“磨砺与成功”七、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八、海伦·凯勒—— 残疾人的骄傲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奖。1959年,联合国曾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她写的自传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英语文学的经典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分析: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残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残疾人的骄傲。话题:“残而不废”“坚强成就人生”“生命的价值”九、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十、红顶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圆通能力在夹缝里生存发展。在官场、漕帮黑白两道的夹缝里,在民族经济与西方经济的夹缝里,在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夹缝里,他踢打出了一个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飞黄腾达是熟谙、遵守、利用潜规则的结果。但遗憾的是,这个夹缝最终毁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场倾轧的牺牲品。从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轨迹的圆圈。分析: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往往善于利用规则而不是创造规则。胡雪岩的一生验证了这一道理,同时也说明另外一个道理:“玩火者必自焚”。话题:“规则与人生”“规则的双刃性”十一、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十二、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十三、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话题:“责任”“爱国”十四、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话题:“忠贞”“持之以恒”十五、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十六、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十七、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十八、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十九、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94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二十、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二十一、梁实秋的演讲: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分析:幽默,流于俗套就成了无厘头;而恰到好处的幽默,则是智慧的闪光,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二十二、瞿秋白的风趣 :20世纪20年代初,郑振铎在上海结婚,新娘为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婚礼采用当时最为时髦的“文明结婚”仪式。按仪礼规定,结婚人的双方家长,均须在结婚证书上加盖私章,以昭信守。婚礼前日,郑振铎才想起他母亲还没有印章,于是去信请瞿秋白代刻一方应急。当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无信笺,只一张“秋白篆刻润格”,内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另议。”郑振铎一见,以为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辞,乃另请人急刻一方备用。次日上午,婚礼即将开始之际,有人送大红喜包一件,上书:“振铎先生君箴女士结婚志喜,贺仪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内并无现金或礼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郑老夫人的;其余为新郎新娘各一方。郑老夫人是单章稍大,新郎新娘的两方合成一对,边款分刻“长乐”二字,祝贺新人长乐永康,白头偕老。郑振铎与高君箴皆为福建长乐县人,取意双关。三章均玲珑雅致,主人把玩欣赏之后,才悟出所书“贺仪五十元”之缘由。原来三章共刻12字,润格应为24元;急件加倍,则为48元;边款2元,故曰“贺仪五十元”。瞿秋白这一出人意料之趣举,给郑高二人之婚礼增添了特别的喜庆气氛,一时传为佳话。分析:大才华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华也。如此才情逸致,当为一时佳话。话题:“才华与幽默”“风趣”二十三、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话题:“春风化雨”“为师之道”二十四、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话题:“知与不知”“谦虚”二十五、李立三做自我批评 :20世纪30年代,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时,推行“左”的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后来,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多次自我批评,还以自己为例教育别人。有一次在部队作报告,讲完那次路线错误后,他大声问听报告的人是不是都认识李立三,许多人说不认识,他指着自己说:“我就是李立三。希望你们从我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的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教育。分析: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我批评,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负责。话题:“正确对待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名人的勇气”二十六、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二十七、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二十八、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二十九、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三十、如此“廉洁” :据记载,窃国大盗袁世凯生活上奢侈腐化,但常常装出一副廉洁的样子。一次,他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内阁成员,当大家来到他的住所时,只见他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一条红烧鲫鱼吃得津津有味,时而从一个佐料瓶往碗里倒些什么。内阁成员见了,都赞道:“总统生活这么俭朴,我辈值得仿效。”事后,卫士告诉大家,那是仿效不了的。总统吃的是西北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选出来的;那鲫鱼是有名的洪河鲫,为了保鲜,是专门放在猪油里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运到京城的;就是那佐料,也是东北的千年老山参和鹿茸做成的。此言一出,众人哑然。分析:欺世盗名者,往往是言行不一的小人。虚假面具总会被揭开的,其丑恶嘴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话题:“面具”“贪婪”“作秀”

就这些,先看看,不够,还有现当代的,名人孙诒让温州瑞安人,清末国学大师,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刘基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张璁温州龙湾人,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黄公望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夏承焘词学家,(1900-1986),字瞿禅,号瞿髯,温州城区人。早年在温州省立十师毕业,先后在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校任教职60多年。毕生以考信求实的态度研究词学,并取得卓越成就,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有《唐宋词人年谱》等专著。苏步青(1902-2003)温州平阳人。数学家、教育家。1935年中国数学会发起人之一,《中国数学学报》主编。创办《数学年刊》。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创立微分几何学派。发理"苏锥面"和"苏链"。获国家级嘉奖多种。曾任复旦大学校长。杨忠道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数学所所长12年(1992年到2004年),苏步青学生。夏鼐中科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1910-1985),字作铭,生于温州城区。早年留学英国。获埃及考古博士学位。一生从事考古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对新中国考古学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英、德、美、意等国最高学术机构分别授予院士称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