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推进教改论文发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推进教改论文发表工作总结

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开展教研教改工作,那么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怎么写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为了扎实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步伐,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切实做好校本教研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心小学教研室开学初提出的教研工作要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下就针对本年度我校教研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年度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学期初在各备课组长的认真组织下,要求各科教师深入学习《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同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的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各年段的教材特点,了解教研课改信息,一学年下来"研教合一",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制作课件。

二、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 加强常规检查的力度,搞好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教科室对全校教师分批次进行了两次教学常规检查,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教师的教案编写。每次常规检查,教科室都会进行进行量化考核,评出等级。对写得较好的教师给予表扬鼓励,对马虎应付的老师及时给予反馈,从而达到做好下阶段的工作的目的。

2.丰富教研形式,强化校本教研。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我们在年度初教研活动计划中提到,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积极开展了“自主研修课”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且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在“自主研修课”推行期间,我校每位老师都能提前向教研组长报送校级优质课的课题和时间,认真按照" 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通过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的有效结合使教师教学理论和课堂调控能力得以提升。

3.掌握教学基本功。本学期教师大练基本功,每周一张钢笔字,一张简笔画,一份自主学习材料,积极上传教育教学随笔,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积极推选年轻教师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以赛促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这两项活动,教师语言准确、规范、简练生动;板书正确工整,清楚精练,课堂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

4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切实提高教干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积极组织派送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其中,在四月份语文、数学组就先后派出四位教师赴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的主题观摩课的活动,紧接着就本次观摩活动,相关参与人还组织全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传达了学习精神。除此之外,我校还不定期的派出教师前往兄弟学校及本市其他学校探讨学习,受益匪浅。

三、本学期教研中取得的成绩

1.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在研究课中,我们的老师都感觉到: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改进了单一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教师实尝试进行角色的转换,尽最大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初步摒弃“一根笔一本书”的现象。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有了发展。表现在:以往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良好的势头;以往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有所改观;学生能大胆提出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并能说出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3.教学设计的变化。教师已经不盲目依照教参书、教辅书进行教学设计,能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几乎杜绝了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积极利用集体备课的成效,集思广益通过集体的力量努力提升个体素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4.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期的评课活动在各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改变了传统的“自评——互评”模式,而是采取了“有目的的评、有主题的评”,评课之余,定期安排老师有主题的带领老师们集体学习、共同探讨,大大提升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四、本学期教研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科教研氛围不够深厚,多数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比较落后。

3.教师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还不够,工作被动。平时不愿主动学习,不勤于动笔、反思,业务水平低。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研活动应更加重实效轻形式,把教研工作抓实、抓深,力求每次活动都要有效果,以教研促教改,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努力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撰写教研论文,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总之,一学期来,我们既有收获,也有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常规管理合理化

1、及时撰写教案(反思)。要求教师最少提前备好一周的功课,并写好教;教后务必认真及时写好反思。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组织了两次全面检查。在每次检查中,我们欣慰地发现教师们都能认真撰写教案,及时做好教后反思,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给了强有力的保证。

2、合理作业布置。每位任课教师根据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布置适量的作业,减少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更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习氛围增长才智。

3、重视习惯培养。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培养,个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4、强化薄弱学科管理。本学期加强了各技能科教学质量的管理,英语老师除按照规定的课程方案开足上好每一节英语课外,各班还利用每一天下午写字课前五分钟进行英语试听、朗读训练,促进学生听力和朗读潜力的提高。

5、做好教学质量监控。行政领导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各位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和作业批改状况。并及时反馈,以便教师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抓好青年教师岗位练兵。青年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校内公华考范文网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我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决定与审视;对自我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潜力,第二期的《心织笔耕》中,教师们的课题论文及案例分析,展示了大家在研究过程丰硕成果。教师真抓实干,长期不懈地努力,各年级语数成绩明显提高。

8、发挥教研组作用。按学校规定各教研组每周至少群众备课一次。群众备课时,老师们可针对教学资料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策略等,展开讨论。新老教师用心参与,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二、教师成长专业化

1、加强理论学习。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群众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我的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的依据。本学期,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光,继续组织教师透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了新认识。

(2)“终身学习”,“大众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思想。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录像资料,校长推荐书目、出借书籍、教导处在教师博客上推荐教育教学文章,以及利用教师阅览室等等,多渠道,全方位地方便全体教师进行广泛阅读,有效阅读,同时把教师的阅读状况列入年度考核。透过读书笔记、网络交流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2、人人尝试做研究。本学期,学校将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每个老师根据自我平时的工作实际,提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开研究,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我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决定与审视;对自我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潜力,第二期的《心织笔耕》中,教师们的课题论文及案例分析,展示了大家在研究过程丰硕成果。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标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县委县府和教育局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2011版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开展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新突破,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一、主要措施

(一)抓好行政班子建设

一间学校的行政班子在学校里就应是一支团结务实、懂业务、会管理的坚强的核心队伍。一年来,在中心小学的班子带领下,各校校长带头学理论,带头钻研教材,投身教研,校长、主任分别带领课题研究团队进行《提高学生的计算潜力》、《改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小学语文学习型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研究》等小专题研究,还申报了市级的课题《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并开始进行探索,一年来中心小学业务员、各科教研组长、各处室的正副主任、课题组成员、村小校长甚至前任校长均带头上好面向全镇或与兄弟学校交流的研讨课。透过行政班子以身作则进行课改,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构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理论的学习,提高思想的认识。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开展“学风、教风、考风”教育活动,透过召开动员大会,分析我校师德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强调开展活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促使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并用心参与到活动中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是源头活水”,教师用心参与全民读书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全校教师和行政人员、村小校长每个月读一本书,写好阅读记录,一个月后交流阅读心得。以师德、师风建设和提高业务水平作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使全体教师理解“爱学生”的真正含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发展看得高于一切。从而构成学生第一、学校第一、工作第一的文化氛围。严格规范考试要求,考试前一天召开巡考员会议,全镇教师交叉监考、统一集中到中心组进行流水评卷,落实监考过程、出题、印刷、评卷、录入成绩等每一个环节的问责制,凡出问题如计算成绩错误等均要通报全镇并在教师绩效“工作认真负责”栏内相对应扣分,从而端正了考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公平、公正的评价。

2、透过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年来,我们坚持每个学期上半学期由业务员、中心校的骨干教师上“同课异构”教研课,下半旗在村小分片进行。全镇113位教师每人要求上一节个人最高水平的汇报课,由中心组的校长和业务员带头上课、评课。这样,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和反思,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镇教师均参加省、市、县级的2011版新课标、新教材培训2-4次。

3、透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开阔眼界、增广见闻、改变观念、自觉提高。(1)每学期分批派出教师到东莞市东城区第三小学、珠海市金湾小学跟岗学习;(2)邀请东莞市东城区第三小学黎柱根校长及教师送课到我校,并进行各方面工作指导。(3)邀请封口河儿口赖校长带领村级校长、业务骨干等16人到我校交流、指导学校管理和创强工作。(4)组织业务骨干到罗定市罗镜等三镇中心小学、通门镇中心小学学习。(5)邀请郁南县教研片区一的西江实验学校、桂圩中心小学、通门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与我镇的英语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6)选送新教师杜科花参加教研片区一在西江实验学校举行的新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并顺利代表片区参加县比赛;(7)派出教师用心在桂圩中心小学、XX小学进行的片区一数学、英语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8)林碧艳校长参加广东省校长高研班、省外校长跟岗锻炼、广东省优秀山村教师跟岗,分别到广州、东莞、深圳、江苏、山东、甘肃等地学习;(9)刘XX、冯XX、谢XX三位教师分别参加广东省的科学、语文、美术骨干教师培训;(10)江国业到广州、江西参加广东省农村校长培训;(11)黄XX、梁XX、陈XX等参加“烛光教育基金会”在云浮、肇庆举办的学习

培训活动;(12)余XX、岑XX参加“XX县校长培训班”的学习;(13)张XX副局长邀请广东省第二师范的闫XX教授到我校进行指导;此外,组织多批的教师参加县和兄弟学校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镇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透过教研活动,业务水平提高很快,不但增长见识,而且增强自信心,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从而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4、狠抓常规管理,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业务组与中心小学的各教研组长配合做好教学的落实和督查,每周下乡四天督查工作。同时对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实施过程化管理,加强平时教学状况的抽查验收。

(1)教学工作力求实效

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搞好校本教研、提升各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2)学校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状况进行不少于三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同时做好期中、期末定期评估,有关结果与教师、校长的绩效挂钩。改善对教学秩序、坐班、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善教学。

(3)落实了听课制度和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中心小学业务员每人每个学期随堂听课不得少于30节,行政领导听课不得少于15节,教研组长、级长、科长听课不得少于20节,中心校教师、村小负责人不得少于10节,村小教师不得少于5节(到兄弟学校听课汇报不得少于2节)。

(4)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必修课程,中心小学与本镇“乡村少年宫”联合,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以实际行动实施素质教育。

(三)学生队伍建设

以教学成绩来说,我们在全县的排行是靠后的,但我们认为:学校、教师的工作之首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甚至先学会做学生。所以,我校的奋斗目标是德育先行,践行“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学校办学理念,从“重德、博学、务实、创新”。

1)每学期第一周均召开学习、履行《平台中心小学一日常规》主题校会、主题班会,班班把常规上墙,让教师的教有准则和方向,让学生的学和行为有规可循。

2)继续搞好楼梯文化,在三幢教学楼的楼梯级之间按学生年级贴上数学公式、英语单词、短语或古诗文,楼梯的墙壁宣传栏、学生作品展示栏定期更新,营造出文化和学习的氛围。

3)坚持开展我校的大课间和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做早操后齐跳群众舞,然后分班进行篮球、跳绳、乒乓球、羽毛球、呼啦圈等体育活动;下午放学后半小时校内自由体育锻炼时间,教师和学生一齐选取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运动锻炼,校园出现了生气和活力。

4)我们继续推广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交流,今学期普通话的使用率到达80%以上,透过普通话的开展来提高我校学生和老师的语文素养。我们此刻走到校园里,学生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5)我们在师生中开展了钢笔字训练,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白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周二、周四的中午1:45-2:00,全体教师和学生在轻音乐的悠扬乐声中进行写字训练,每星期进行学生的写字作品评比,每月进行教师作品评比,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9)继续开展我镇特色的读书活动,周一、周三、周五的中午1:45-2:00为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统一阅读时间,透过读书、写片断、写优美词句、写读书心得等,提高行政、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我校举行“读书节”了等一系列活动,并申报成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10)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语文的六年级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三年级的英语书法比赛、四年级讲故事比赛、安全漫画比赛、“说春天”主题手抄报比赛……透过各种活动使得学生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甚至对同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学会了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同学的长处,和谐共处,愉快学习,到达活动育人的目的。

一年来,全镇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0%,学生违法率持续为0。

二、主要成绩

1、学校被评为2012年广东省“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书香校园”,

林XX校长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万千少年快乐阅读阅读校长,梁XX老师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万千少年快乐阅读阅读之师,莫XX同学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万千少年快乐阅读阅读之星,谢XX同学被评为广东省2012年万千少年快乐阅读百佳阅读之星。

2、林XX被评为“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

3、9月,我校选出的9幅学生书法作品参加县2012年小学生书写大赛,获得县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获得云浮市一等奖5个、二等奖2个,谢XX老师被评为县、市两级的优秀指导教师。

4、2名学生参加“六一”前举行的县中小学生书画比赛,分别获小学美术组二等奖和小学书法组一等奖。

5、在5月份举行的“XX县小学生文艺展演”中,我校文艺队获得“一等奖”,两位指导教师获得“优秀辅导员奖”。

6、在十月到十二月份举行的“XX县2012年中小学教师学生运动会”比赛中我校体育队获小学组乒乓球群众总分“第八名”、毽球群众第五名、教师“一分钟跳绳”群众第四名。

7、钟XX老师指导中心校学生莫XX同学的作文《小熙牌“香水”》2012年11月发表在国家级杂志《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第458期。

8、余XX被评为郁南县“最美教师”。

9、学校被评为县教育局教育信息报送工作先进单位,冯XX被评为县教育局教育信息报送工作先进个人。

10、冯XX2013年6月论文《学生结组夺旗模式----山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交流的催化剂》获得市一等奖、温XX2012年12月教学软件《班主任工作助手》获得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三等奖、何XX课例《尊严》获得广东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三等奖、温劲研教学课件《尊严》获得广东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三等奖,孔XX《引探教学的深化需要创新精神的培养》获得市三等奖,谢XX云浮市第三届教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大赛获书法类三等奖。

11、11月刘XX参加县第十一届“育人杯”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

12、杜XX2013年4月参加XX县“新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

13、教师参加2012年XX县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江XX等5位教师获得二等奖,1位教师获得三等奖。

14、在县教研室调研抽测中,XX小学谢XX老师任教的三年级语文平均分排在县第五名。

15、在六年级毕业检测中,有39个同学进入县前1600名,个性是XX城等三位同学进入县前100名,十二位同学进入县前300名,弥补了我校前几年六年级学生在该领域的遗憾。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平台小学教学点共13个,麻雀学校多并分布广,教师老龄化现象,教研水平和业务潜力不高,教师身兼数科、数班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平村、新寨的教师一人得上两个年级的所有科目,人少的学校普遍缺乏教研的氛围和人力、物力、财力。

2、学科教师搭配不合理、不科学,例如英语科的教师基本都是转岗的,英语教学还是苍白的一片,到了高年级上中心校就读的学生,英语是最差的,从而拉下了成绩。

四、下期的工作思路: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继续坚持全力以“礼仪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线贯穿全校的教育工作,例如:懂友爱、孝顺、热情接待客人、如何问候他人等礼仪,发言习惯、上课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复习习惯等习惯的养成教育。构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平小的德育氛围和教学氛围再提升一个档次。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教研教改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xx—20xx学年即将过去,我们学校这一年的教学教研活动也将划上一个圆满的记号。为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于一年来我校的教研活动作以简单的总结。

学期伊始,我们首先确定了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教研促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接着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六个教研组,选拔责任心强,业务能力棒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为加大教研组活动。经校委会研究,班子成员中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每人负责一个教研组,加强对教研工作领导的力度。为此,我们责成各教研组每学期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规定了各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地点、风吹不动,雷打不散。同时把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同教师的量化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全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教研活动的模式主要是听评课。首先,教研组确定课题,然后集体备课,接着各组员说课,然后,由主讲人接受大家意见,写出教案,再授课,组员听课,最后全体组员评课,指出授课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利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为此,我们学校制定了公开课后制度,要求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讲两次公开课,各教研组成员每周至少听两节课,授课的教师讲完课后把所讲公开课教案认真地书写出来,交教导处存档。各教研组每次活动的情况,都详细地记录在教研活动记录上。

为配合学校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号召。教研组组长和负责的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找出课堂教学的漏洞,然后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教研组课堂教学达标模式,采用行之有效地方法,把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推向深入。杜绝老师满堂灌,防止一切课堂作秀情况的出现,一切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目标是否达到为标准来判定这堂课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否则,无论教师讲课的花样再多,讲的再精彩,只要学生掌握得不多,就不能视为一堂好课。

为了使我校的教学教研不孤陋寡闻,我们跟县南街学校,师寨二中结对开展教学教研活动。首先,我们班子成员到南中听课学习,并在听课后进行评课。接着,我们组织七、八年级语文组和数学组的教师,由李琳校长带队两次到师寨二中听课,学习兄弟学校宝贵的经验,同时两次邀请师寨二中同仁到我校听课,来传经送宝,请他们指出我们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制定的以教研促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在历次的月考中,教学成绩每次均有提高。总之,切实有效地教学教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齐街镇一中

20xx年x月

为了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对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对课改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同伴互动,同伴互助,同伴共进的目的,形成一个和谐共处,努力进取的教研教改共同体,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教研室安排,我校从本学期初开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教改活动。现就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了组织机构,确定了活动主题。

为了使这项活动井然有序,扎扎实实的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语、数教研组长为副组长、成员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协助督促此项活动顺利开展。确定了“以学定教、同课异构、彰显个性、注重实施、积极构建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为内容的活动主题,保障此项活动的有效性。

二、确定了同课异构对象,开展了讲课、听课。

我校在校内开展“同课异构”年级的是六年级语文,与西王、岭后联片开展的年级时三数、四语。“同课异构”对象确定先后所讲内容,再让每位任课老师认真备课,然后由组长组织分语、数两组认真听课。(六年级本校老师听、三数、四语联片听课),听完后让授课老师说课,最后集中听课。把每节课中的优点不足提出来,与授课老师交流,最后同课的老师再相互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形成了一个集同课老师优点于一身的整合教案。再分别在班上上课,效果很好。

教研教改是推进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将本学期教研教改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校本意识。

今年9月份,高中新课程在我校高一实施,加强理论学习,理解新课程理念即“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是当务之急。为此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各种培训活动,课余有计划的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同时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个人反思、“青蓝工程”比赛等多种活动,交流学习,反思教学,树立研究意识,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坚实的准备。

2、以教研活动为平台,促进教研教改。

身为生化教研组组长的我深切感觉到,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本学期我在教务处、教科处领导下做了如下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把学习新课程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部分,全组教师定时定点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教学要求,为新课程实施做好准备。

(2)加大教师常规工作检查力度。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等基本教学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

(3)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研课题确定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活动,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同时,以公开课的形式做好各种比赛前的预备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张琦老师4月份参加市高中化学说课比赛获三等奖,张连荣老师在初中优质课比赛中获县级等等将,市级一等奖,在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教师全能比赛活动,我们教研组张坤、胡其翠、李莎等多名教师获得多种奖项,对其他老师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4)、组织老师做好学生辅导工作。做好学生化学竞赛辅导工作,认真写了辅导计划,定辅导时间地点,定辅导人员和各自负责的辅导内容,并做好辅导纪录,定期交流讨论。同时,做好毕业班学生考试心理辅导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有力的促进了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

3、反思不足和展望下学期工作。

本学期教研教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有:

( 1)集体备课积极性不高,教师的自觉性低。

(2)学生辅导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辅导形式单一。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加大集体备课研究力度。如 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研究;重点、难点、疑点研究;作业或练习研究;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研究等。

(2)是学生各种辅导工作规范化,要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绩,是辅导形式多样化,同时,做好学科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加大学生“学”的研究和试题研究力度,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的教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优化学生评价机制。

本学期的教学创新课活动结束了,由于全体组内的教师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每个教师都在活动中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提高了个人的教学基本功。当然,本次创新课活动也暴露出一些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指导今后的教学,特总结如下。

一、教师教学中的突出特点:

首先在备课方面。

教师每个人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地专研教材,考纲。认真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高效的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在实际教学案例中进一步把握了一节课的科学步骤和合理安排,而且在相互的探讨过程中,彼此借鉴,有了相对的提高。

其次,在上课方面。

年轻的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活力。让大家体会到教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多的促进。而一些教师,例如,陈老师和贾老师,课堂上知识教授细致,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本节课的考点所在。这一点,让所有的教师都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知识的网络构建以及考点的把握。

第三,课件的制作。

本次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所有教师的制作课件的积极性。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大家相互研究,相互帮助,大大提高了制作课件的水平。尤其是韩老师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不仅给每个学生以新奇的感觉,

也让大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每位教师受到了启发,为今后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四,个人基本功的提高

在本次创新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进一步锻炼了口语表达,也规范了教师的课堂语言。并且一些教师在版书设计上非常科学美观。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也有了美的享受。教师之间通过彼此听课也学到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美观性。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个别教师对教材挖掘的不深,对考点的总结和归纳不够到位。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对知识的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练习巩固,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不够突出。学生课堂活动中,积极踊跃互动效果明显。但是没有明显的学法的指导,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个体学习的能力。

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研。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在平时的教研过程中,将进行相关能力的培训,发动所有教师在网上和报纸上寻找相关信息,从理论上提高每个教师的素质和认识。

二、加强集体备课。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要求主讲教师认真准备材料,让每个参与的教师有内容和方法上的借鉴和收获。

三、加强听课和评课。在帮带的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探讨教法和学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本次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一如既往的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把高二的.英语教学搞好,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成绩。

时间飞逝,短短的一个学期已经匆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地开展美术教研教改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下面就将本学期的教研教改作工作总

一、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目的,培养创新的态度。

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善于反向思考,标新立异,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为突破口,主动突破教材的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找准创新的途径。

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目标,以学科学习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创新的动力。以主动获取新知识信息,掌握认知的策略,实现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在艺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三、拓展美术文化范畴,培养创新的思维。

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着手,在美术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教学,树立以发展能力和人格为中心的教学质量关,在学生发展创新的要求本能上,把美术的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的主动性上。

四、课堂上要有效的运用创新教育。

使学生动手、动脑有机合,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和人格培养的转化,在教学中能够愉快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上能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实行教育民主化,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能力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教师也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时间积极学习有关教研教改的理论文章,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使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并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积极参加学校、教委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活动,并合自己实际情况写出教学论文。如参加第三届“面向新世纪”全国小学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第三届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获一等奖;区电教论文评选三等奖;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同时积极按时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如参加一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等。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推进教改论文发表工作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广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桂教〔2008〕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经学院研究决定,于2009年开展教学质量年建设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按照分类指导、强化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把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促进我院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突出;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显著增强,师德师风明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有实质性进展,课程建设扎实推进,特色明显;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规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学规章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通过“教学质量年”的建设活动,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和注重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三、建设内容 (一)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 1. 通过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的整体水平。2009年对院级及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进行检查和加大建设力度。通过建设,促进重点学科人才梯队、科学研究和实验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并争取使其中的部分院级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基地)提升为区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2.加强对6个本科专业调整改造的建设、检查、验收和推广,并争取继续得到教育厅的支持。同时,加大对区级优质专业的申报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3.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植品牌与特色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大讨论,使专业门类与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生源质量差、办学效益低的老专业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改造或撤销。对院级重点专业进行检查、评比和立项建设,在重点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特色专业的扶持力度,实施政策倾斜,遴选2-3个专业作为院级特色专业。(二)加强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1.抓好院级重点课程建设。各重点课程所在单位和课程负责人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要按照区级精品课程的基本条件建设好重点课程。2.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做好教材的选用、规范管理工作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立体化教材。学院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通过立项形式进行教材建设,组织编写、公开出版一批质量高、有特色、适应性强的应用型本科教材。3.加强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开展网络教学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竞赛活动,力争通过建设和系列培训,使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不少于15%。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课件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院级重点课程、区级精品课程要实行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制定多媒体教学管理规定,规范多媒体教学行为。同时,开展优秀课件评比活动。4.加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代检代查专项服务、“优质服务之星”评比、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作风。(三)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在新建实验楼使用后,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各教学系(院、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创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院级的“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进行检查和立项建设。2.加强院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合作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拓展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渠道,建立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院外实习基地。学院设立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2009年,增加10个左右的院级实训实习基地。3.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各专业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质量检查工作,加大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比例。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4.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建立教学管理和网络平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5.资助和支持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参与校外学习、实践和创新,以各项竞赛为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资助“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新华杯”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同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及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活动。6.构建学院公共教学实验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加大建设投入,构建为全院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的公共教学实验平台,主要承担公共计算机教学实验、大学英语语音训练、普通话测试、微格教学等职能。(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和教学水平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制定相关的师德师风建设文件和开展演讲比赛、检查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我院教师的良好形象,推进学院快速和谐发展。2.设立专业(课程)责任教授岗位。要从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中选聘担任专业(课程)责任教授,真正使专业(课程)建设的责任落到实处。继续评选“十佳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树立良好教风。3.教学团队建设。大力开展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2-3个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院级教学团队。通过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师基本功竞赛、检查教案、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5.支持和鼓励部分教师转型。学院人员编制有限与新专业不断增加的矛盾,将是影响学院办学规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近三年新专业的教师队伍总体现状看,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及素质远不能满足专业设置及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学历职称结构偏低、后备人选不足、学术梯队断层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引进和调入,必须让部分教师从原专业课程教学转到新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来。为此,结合新专业的需要和现有教师的特点,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部分教师转型,以满足新设专业的建设需要。(五)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结合新升本院校的特点,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督查组等组织的作用,完善教学工作体系,强化教学服务意识,加大二级单位工作力度,促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建立系(院、部)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督导体系。开展二级管理经验交流和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评比活动。 2.进一步完善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性意见,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现学生基本功技能训练和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各教学系(院、部)分专业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 3.加大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开展院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4.加强和规范教研室工作。建立健全教研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础作用。各教研室相应建立健全规范教师备课、授课、听课、考试等制度。根据学院的要求,以专业为单位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开展优秀教研室和优秀教研室主任评选活动。 5.制(修)订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实验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标准,同时,通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师授课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6.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的教学管理,逐步实行教考分离,开展公共课教师课堂教学比赛。7.购置和开发教学管理软件,建立学院教学管理网络平台,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六)学分制改革与推进做好中文系和物电系2008级学分制试点工作(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共五个专业)。同时,逐步推进2009年招生的其它本科专业实行学分制。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七)全面推动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引导全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教改项目和教改活动,结合我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与探索实践,全面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继续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并对已立项的教学改革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出版一期《河池学院学报》增刊,刊登教改成果。开展教学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 (八)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就业水平1.制定实施《河池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把出勤情况、学风情况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之一。2. 开展诚信考试承诺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修订《河池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等违纪学生。3. 组织举办“学术论坛”和“大学生成才之路”等系列讲座,各教学系(院、部)应围绕教学质量年的主题开展系列学术报告和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4.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调查工作。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多种途径,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5.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机制,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组织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参加职业技能认定考试,加大力度对毕业生进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政策宣传、竞聘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力争初次就业率(7月31日)达到75%以上。 四、组织措施 (一)学院成立“2009教学质量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此项活动的部署、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在教务处设立办公室负责其日常工作。(二)各教学单位要成立由系(院、部)主任为组长的“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落实。(三)教务处及相关部门要确定“教学质量年”活动评价办法和具体的检查项目,对各项工作的执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量化打分,每月通报一次情况。“教学质量年”活动结束时,进行评比,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在项目建设中有重大失职、造成严重后果或没有按期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要将奖惩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在“2009 教学质量年”活动中,全院各管理服务部门要主动关心支持教学,帮助和配合各教学单位开展工作。各教学单位要按照学院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抓实干,确保落实,使“教学质量年”的活动取得实效,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我院教学工作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观和质量观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我国大学的毛入学率达到26%,早已步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必须随之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了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也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同时,大众化带来的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也给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在教育方式上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大众化教育观的核心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我样在教学和管理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逐步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既要有利于具有天赋的精英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也要兼顾那些基础较差,学生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要积极推进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课程要在总结08级分级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09级全面开展分级教学。要建设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房,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线性代数、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也要进行分级教学的试点。各专业学院要积极为部分优秀学生开设选择性的提高类课程,加强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二是要稳妥推进教师挂牌上课,不断完善学分制。要继续稳妥地扩大教师挂牌上课的范围,除在部分公共基础课进行试点外,要选择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师挂牌上课的试点,要不断完善选课制度,使选课制度更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三是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要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积极开展网上答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现教中心要切实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四是抓好课程考核工作的持续改进。鼓励采用口试、答辩、撰写论文和大型作业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对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要坚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严格考场管理。五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把知识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探索3+1,2+2等合作办学模式。要加强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努力开辟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渠道。要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探索本科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的新模式。高职学院要加强与航空国防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的新模式。六要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倡导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积极撰写高水平教改论文,切实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要进一步抓好现有的重点教改项目,特别是省级重点教改课题,使之带动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提高改革的实效和受益面。要积极组织申报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力争在国家级奖励上有所突破。(三)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基础课程教学水平一是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建设,根据分类分级教学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使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既符合本科教学要求,又能有所提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要不断研究基础课的教法,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坚持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和答疑等教学制度,做好题库建设,在有条件的基础课实行期中考试制度。二是要规范基础课程的管理。针对部分专业基础课分散开设的现象,有必要加强这类课程的管理。要坚持课程归口管理,落实责任院系。责任院系要切实加强课程建设,选派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要求,以确保专业基础课程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基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打造基础课教学团队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基础课教学和改革。要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对基础课教师予以政策倾斜。(四)扎实推进“质量工程”一是要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两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使之成为教学的典范,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做好同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名师、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方面的申报工作,争取有所突破。二是要紧紧围绕航空国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造专业特色与品牌,要牢固树立专业的品牌意识,按照“人无我有、有人我优、人优我精”的要求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积极引进高水平师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增强人才的竞争力,不断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三是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校院两级优质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要建设一批双语教学的精品课以带动双语教学。精品和优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加强教材的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自行编写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国家级特色专业尤其要制定好教材编写规划,组织编写系列的特色教材,争取更多优秀教材的出版和获奖。(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一是要抓好人文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要制订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开设人文科学素质教育选修课,要按照课程建设的要求抓好全校任选课教师把关,教材的选配,考核的方式等等,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质量。二是要积极开展课外讲座活动,邀请各界名人、企事业单位领导来校讲学,举办“名人讲堂”。坚持高层次人才讲座制度,每一位正教授和学科带头人每年必须为本科生开设一次讲座,并作为其业绩考核的一个条件。三是积极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才干。要组建更多、更广泛的人文、科技类社团,要为大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把对社团活动的指导计入教师业务工作量。四是要抓好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要不断探索能最大限度调动大学生参与热情的新颖形式,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加强与兄弟院校、企业、农村、部队和社会各部门的联系,争取各方支持,开展文化、科技、文体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五是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规划与管理。学校近期已成立了素质教育中心和艺术教育中心,专门组织人员统筹管理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建设,讲座开设和活动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工作。(六)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是要继续抓好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要积极整合资源,更新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断提高其质量。要使学生学会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方案,掌握通过科学实验去发现规律和真理的思维方法和实现手段。二是要继续抓好开放性实验的开设。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向全校学生开设更多的开放实验项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是要积极探索本科生进行科研工作的模式与途径。要从机制上鼓励优秀本科生加入教师科研团队,有条件的学院应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在二、三年级参加教师科研工作,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要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三小”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要组织好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积极开展“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力学竞赛、软件编程、外语演讲以及其他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要加强教师指导,努力在参加省级以上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成果(专利、科研论文等)。五是要大力强化专业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专业课程设计是培养工科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大力提倡“回归工程”的理念,把理论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将设计题目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文管类专业的学年论文也要强调实践和调查研究,着力培养学生广泛调查、深入分析的能力。六是要加强毕业设计工作。不断探索改进毕业设计,提高其质量的途径和方式。要保证毕业设计的工作时间,探索提前开题的改革。要结合实际,精心选择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题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把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另一方面要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鼓励更多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做毕业设计(论文),解决企事业单位中的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找宽途径。七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今年要重点建设好航空维修实验室和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等实验室。工训中心等实践基地也要加强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模拟实际工作的环境。与此同时,各实验室要改进管理,提高开放程度和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八是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实队伍。从政策上吸引较高学历的人员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这支队伍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要通过科研实践、岗位培训、比赛练兵等方式提高实验实训教师的实作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七)进一步完善教学指导和评价体系一是要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制度,通过听课最直接地了解获得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掌握教与学的动态,以利及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二是要建立考试分析制度,通过对考试结果以及对学生成绩的分布,来检查学习效果,总结教学的成绩与不足。三是要不断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及时通报反馈学生信息员所反映的问题,并应建立对改进效果进行反馈的环节。四是要完善校院二级督导制度。尤其是要加强学院一级的督导组的工作,应制定工作规范,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努力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教学研究型航空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研讨、解决疑难困惑的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法,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一般是各组的1号)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完成任务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比如4号主动回答问题得4分,1号回答对问题得1分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形式出现或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参与面明显扩大。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尊重,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间在不断扩大。③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原则得以落实。④教师对结论性知识的灌输明显减少,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更加重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三、科教一体,服务课堂改革。 1.科教管理一体化。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我县非常重视科教管理一体化。在管理上,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校长。校长首先重视教育科研,要成为科研型校长。校长在坚持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带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信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实践告诉我们,校长参与教科研,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教师投入教科研,还可以促进学校领导层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比一般号召更具有说服力。二是抓教研网络建设。在组织上,各乡镇有以乡镇业务主任或业务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中心教研组;负责全乡镇教科研的组织、筹划、落实工作。每个学科都相应成立了学科中心组,并给每位成员建立了业绩档案,由县教研室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每个中学都设立了教研室,负责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教研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研网络,教研教改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格局,很好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2.以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能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一不是一大批科研课题研究推动的结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课题的应用性研究,全面推行教研成果推广首席负责制和学科教师全员推广制度,教研员是成果推广首席负责人,对论证立项的科研成果由全县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实践研究,激励同学科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区域性推进教改成果的推广工作。“十五”以来,我县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70多项,试点学校达81处,课题已覆盖了中小学全部科目。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们通过聘请专家讲课、骨干教师交流、外派教师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对教师教科研方面的指导与培训。通过教师培训,大大拉近了教育研究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丰富了教科研方法,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3.以常规化、制度化的教研促教改。为加强常规教学,县教研室立足教学创新,制定了中小学教学常规,严格实行了全员、全程、全环节检查过关制度,固定教研活动时间,强化集体备课,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许多学校把每周六下午作为学校集体教研活动时间,或观摩外地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商讨下周同学科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的处理、测试题的题型等;各学科教研组每周集中半天作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学习等活动。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机构健全,设置合理、职能明确,能够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做到了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学校将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4.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县一直重视名师的龙头带动和骨干示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鼓励名师通过合作项目、协作项目、集体攻关项目等带动缺乏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采取结、通、帮、带的方式培养本校的教科研骨干力量,尤其是作为后备力量的年轻教师,使一大批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讲科学、讲方法、讲效率,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结合蹲点视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了各学科的“样板示范课”;在组织样板示范课基础上,开展“全员公开课展评”活动,由各乡镇各学校承担全员公开课的组织实施,根据各学科实际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并重,积极开展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三优”评选。二是围绕教学创新开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课、观摩课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内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地制宜,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路子。这些活动,推动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五、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目前,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向了更高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端正,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科研兴教”正在成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研究成果和实验成效喜人。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处在一个探索、实践的阶段。也一定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不会动摇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坚持走“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道路,建立和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县中小学发展现实的需要。

推进教改论文发表工作报告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研究是前提,通过研究明确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动力,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建设是基础,改革的成果要通过建设加以巩固,管理是保证,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促进改革的激励竞争机制和配套政策。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范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相适应,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尝试。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我校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门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部)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系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学院。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由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和学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网,形成反馈及时准确的校外教学信息网络。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在“四个强化”: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学院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性质得以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得以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得以强化。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允许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后自主选择专业;与在汉的7所教育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互相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注册,部分试点网上考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我们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了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对大学生学习创业实施有效指导。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重点支持。我校逐步完善了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包含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状态评价、教学研究与改革评价、教学基本建设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我们注意统筹整合各类评估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加以丰富、充实、完善。如2001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第三轮校级优质课程评估等四项评估工作,取得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总结1

一学期的 教育 科研工作圆满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促进下一步教育科研工作,进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现就本学期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贯彻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能熟练在地运用电脑,并积极为教学服务。

3.学习好的教育杂志,如李镇西教授所写的《做的班主任》,魏书生老师所写的《乐在民主育人中》,汲取他人的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学好基本功,争取使自己业务能上一个新台阶。

二、个人学习方面:

1.坚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优秀的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 儿童 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就得坚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2.一课三讲练就基本功

本学期,我们组的教研工作抓得很紧,特别是备课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先是授课人说课。在说课前,还要搜集大量的资料,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组课,在再同组成员以及领导点评后修改,使得我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能抓住重点,进行有效教学。其次就是上课了,上课要做到一课三讲,一讲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环节以及问题的难异程度进行修改。最后就是用自己班的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教学效果。这样进行教学的好处很多,一方面备课充分为成功的讲课打了很好的基础,也就是有了底气。另外就是通过课堂的展示,把课堂上出现的意外降低到了底线,能够提前进行预设,使我们的课堂多了份灵气。还有对我们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使我们在讲评中能够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为我们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进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读书,是我每一天的任务。没有知识会被学生问住,没有知识会被别人看不起,要想立志必须先读书,让我们在书海中畅游,在书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她不寂寞。

三、创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 。创设宽松、和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 。

2.认真学好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更新知识,注意发掘教材中的人文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

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总结2

20--年上半年已成为过去,回顾半年来在学校教科研方面做的工作,本人能踏实工作,根据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科研 工作计划 ,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实施阳光课堂教学,以促进提升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年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身教学

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人往往缺少的是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

2、个人专题研究,个案分析,拽写教学论文

平时,我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身边的教育教学实际入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在进行专题研究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 爱好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本年度,个人的专题研究《问提解决》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进行教学 反思 ,积极拽写教学论文,从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

3、扎实开展学科组活动;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听课、评课活动

本人深化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扎实参加一周一次的学科组活动;作为老教师,能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其他教师,指导其日常教学工作,受学校的委托,本年度跟其他几个组员一起,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听、评学校年轻教师的课20节,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总结3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来,我校初中部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领导重视,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一年来,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尽管学校的经费紧张,学校都能对教科研工作一如概往的支持。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使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科研干部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 文章 ,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

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 随笔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要交两篇论文,两篇教学反思,和两篇说课稿。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只要有:

1、组织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

一年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 教学方法 ,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

2、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 其它 有关新课程的书籍,也是每人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

组织所有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在教师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课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和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3、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

充分利用--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

四、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在学校的组织下,尝试全面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努力创建全新的“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等等。

1、从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从几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第一就是教师要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其次就是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学得一些创新方法,具体说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课程标准“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新要求;再次就是要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实现社会—课堂—社会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科研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和研究,在教学中,努力从新的教育理念、和“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的全新教学格局,使课堂成了真正开放的、鲜活的、发展的、互动的课堂。

2、开展情景教学,发动质疑问难,形成“互动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在教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老师们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大力鼓动学生质疑问难,使课堂成了真正的“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语文课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发掘生活中的语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课文,并从生活中和课文中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沿着学生的发现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形成生成教学。

数学课从生活开始,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应用联系起来,以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把数理逻辑的繁琐讲解变成有趣的课题讨论和实验,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英语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突出了语言情景的设置和语言的交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自由交谈,使学生的对话能力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身边的生活现象、身边的工农业生产为切点,创设情景教学,实现理化—生活—理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争论问题,学生思维在探讨中得到发展,知识体系在探讨中逐渐建构,交流与合作意识在探讨中不断增强,不但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意识,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为了促进教科研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加强了评价督导,以促进课改的进一步发展。我校教导处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我们把三维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掌握和实施,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反对教师以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研组的活动和校本教研,改变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行为,使我校教育教学在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推动下,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1、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 措施 。

2、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回顾一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总结4

本学年,我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研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为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课堂实践。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讲每一节课。

2、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等活动。活动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理念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本学期共听课30节,评课30节,学校教学比武成绩显著,课堂教学位于前列,每学期做会诊课中心发言人2次,上公开课2节,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二、勤于教研,提升素质。

1、按时参加数学方面的学习,并经常向优秀教师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做好学习笔记,本学期我阅读了《新课程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现代教学理论》等书籍,撰写了近一万字的学习笔记,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理念培训学习,今年8月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切实转变观念,夯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拓宽了视野,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三、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努力出成果。

在教学教研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极撰写论文,取得了点滴成果。

1、20--年长春市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研讨课二等奖。

2、获得了长春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3、教学教研之余,我还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学生读写大赛一等奖。

4、20--年论文《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获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一等奖。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我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如教研的开展不够深入,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脚踏实地,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总结5

充实而快乐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时光中度过。我们综合组全体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其体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教研组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这种浓厚的教研氛围,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回顾一学期的教研组工作,算不得有什么经验,有的只是在这份工作中能多思、多想,团结同事,共同努力,争取把这项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下面我把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1、尊重、支持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我们组的老师之间、老师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帮助我们每个人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始终把与他人之间建立这种工作关系,作为我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事事多去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在相互尊重、相互帮扶,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下开展各项有益的工作。

2、积极应对,顾全大局,主动承担各项事务,本学期兼综合组组长,随之带来的琐碎事情也比较多,但不论怎么样。为了照顾学校的整体工作,我们组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应对,都能互相合作、平等相处、合作愉快、和睦相处的克服种种困难。回顾这一学期来的方方面面,虽然说在这一学期中老师们很辛苦,有些时候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但老师们并没受到多大的影响,对待孩子、对待工作的态度仍然是诚恳的、向上的。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工作精神,我们综合组工作也还算走得顺。

3、强化教研工作,争取家长的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教科研活动。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总体安排,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制订教研组的教研计划并征求意见,老师之间探讨交流制定了适合的教研课题,随着实施的进行,相互交流,修改调整。博众人之长。借助集体教研活动时间,除了相互之间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外出学习、网络论坛中交流到的新做法外,我们相互间探讨更多的是我们教学实际中出现的新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

4、协助领导做好其它日常工作

这学期我们综合组的四位体育老师协助领导举办了全校学生跳绳测试和部分同学投篮测试;信息刘老师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多荣誉;美术组的盛老师也在领导的安排下完美地举办了学生画展。总之,做任何工作我们组的老师都努力做好。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时能够拧成一股绳,自然我们教研组的凝聚力也就形成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到了期末。

学校教科研工作汇报总结5篇相关文章:

★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范文精选五篇

★ 教科研工作总结5篇

★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2019

★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汇报10篇

★ 2021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报告

★ 学校优秀教科研的工作总结

★ 学校年度教研工作总结五篇模板

★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1200字5篇

★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范文12篇

★ 学院科研工作总结模板精选5篇

教学改革,旨在促进 教育 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 方法 、制度等方面的改革。2021教学改革 总结 怎么写呢?更多2021教学改革总结请点击“ 学期总结 ”查看。

2021教学改革总结1

城南小学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加强教师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营造教师 爱岗敬业 、钻研业务、发展专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切实履行好教科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1、省级自筹重点课题

由王建华和杨梅两位老师申报的省级自筹重点课题立项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工作认真有序开展,以这项课题为引领,推进多元课堂的改革,探索与课程改革要求及素质教育要求相符的课程建构体系。教科室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2、中央教科所课题的子课题有序开展

本学期获得立项的中央教科所课题的子课题的三位老师(孟祥斌、孙福、滕士平)对课题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 反思 ,20__年6月通过中期评估,教科室按照申报、实施、成果三个部分,对课题材料进行整理和上传。于12月21日在师专二附小进行结题汇报,完成课题结题。

3、个人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张桂林、杨梅、江舜华三位老师的市个人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结题材料按上级要求完成了上传工作。

二、认真组织教科研竞赛,为教师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认真组织各项教科研竞赛,本学期教科室组织了“市十七届五四杯论文竞赛”、“市教育学会的优秀论文评比工作”、“市教学案例的评比活动”、“江苏省信息技术的各项参赛活动”“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省师陶杯论文竞赛”等活动。每一次活动,教科室都做到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对参赛教师给予细心服务和指导,使教师在各项教科研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在市五四杯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在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市级教学案例评比获奖8人次。

在市“五四杯”的基础上,有20名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省两大杯竞赛。在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中,沈磊老师获二等奖、张燕、万菁、江舜华三位老师获三等奖;在省“师陶杯”论文竞赛中,张燕老师获一等奖,滕士平、柳春梅、王建华、李华、江舜华、沈磊等老师获二等奖、许美玲、万菁、张桂林、王璐、龚将等老师获三等奖。

在市教科所公示的成果中,我校教科研工作又获佳绩——市教科研成果论文类“学校综合奖”。全市22家获奖,全区四家,这对我校又是一大激励。

三、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认真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各项要求,积极探索体现南小办学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教师群体,学校建立了以“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教师分层次培养制度。教科室做好有关培训等工作。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建立一支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市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有市级333工程骨干教师8名,市521工程培养人才3名。教师多人次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教育博客工作

我校的教育博客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名片。教科室全程督促检查统计,每位教师充分的运用好自己的博客平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本学期,有多位老师参加省教育博客评比,滕士平、万菁两位教师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两人获三等奖;在20__ 市教育博客评比中,两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三人获三等奖,其中滕士平老师获市十佳教育博客称号。学校获教育博客群组一等奖。

在12月27日举行的连云港教育博客十年成果展活动中,学校群组获一等奖,滕士平、万菁获个人一等奖,杨梅老师获二等奖。

五、社团活动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航模、车模、科学兴趣小组参加市级比赛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8人,省电子百拼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

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日常规检查,开学初,学校成立一日常规检查小组,刘海勤校长任组长,组员有田永生、尹斌、张磊、陈长华、滕士平、赵云。主要检查:学生按时进校,进教室,上课教室有无缺教室情况,教师按时下课情况。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设备。放学时间控制情况。教师合理控制学生上课常规情况。音、体、美、科学、计算机等课使用专用室(场地)情况。其他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要求:每天检查项目不少2项,并详细做好记录,周一教师例会反馈。

2021教学改革总结2

本学年,在我院“教学改革年”的推动下,我部的多数教师都在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开展和运用案例教学。本学年,我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这两门课在教学改革上都是开展案例教学。上半年讲授的是《概论》课,开展六次案例教学。下半年是《原理》课,开展八次案例教学。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案例教学确实能够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因其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说服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培养能力而又提供情感陶冶,具有较之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巨大优势。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学科背景不同,同样的案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案例在同样的班级所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不同的,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也略有差异。一般而言, 故事 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稍微有些理论性的案例或者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案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不太理想。例如,在《原理》课教学中,讲授“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时引用案例“‘蒜’你狠和‘豆’你玩”,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很高,而在讲授“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时引用案例“三个空想家的声音”,学生的参与度就不太理想。另外,文科和理科学生在案例的参与上也是有差异的。文科生相对好一些,但是,回答问题有些程式化,理科生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带有感性和随意的特点。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按理科的质量,有时候会出现“冷场”现象,或者由少数学生或教师“包场”,大多数同学充当了“观众”和“听众”。还有的情况是,由于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正题,学生往往局限在枝节末梢问题上,甚至跑题甚远。

当然,也存在自身的因素。案例教学强调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本身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社会阅历及案例教学技能。但由于教师本身更习惯于理论教学,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训练,有时候课堂讨论控制能力不够,耗费了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今后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再者,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案例,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是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案例,而案例品位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性过程。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大都是从案例教参中摘取并改编的,很少有自己编制的案例,这样很难保证案例的品位。所以,无论其数量还是品位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采取案例教学,一定要尽量做到每个案例在紧扣所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增强其吸引性,同时具备典型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案例教学确实能够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因其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说服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培养能力而又提供情感陶冶,具有较之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巨大优势。

在以后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虽然本人从未懈怠于对学生的鼓励,可仍存在畏首畏尾的现象,难以积极自信地展示自我,使学习产生质的飞跃。下一步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继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交流讨论,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倡导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信。

第二,教师本身的教学机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备课中未经考虑到的突发状况显现于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而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其个性。这就需要自己能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立场,能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一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

第三,认真编写好优质案例,熟悉案例,并对案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讨论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对于我来说,如何进一步做好教学改革,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2021教学改革总结3

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 经验 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 想象力 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21教学改革总结4

_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组织了课改课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2021教学改革总结5

<<数学课程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数学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二、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新教材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形式,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栏目。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奥运”、“环保”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

三、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五、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1、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有几辆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文具;联系实际 说说 6、7、8、9、10可以表示什么?这样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循规蹈矩走不出封闭的大门,因步自封编不出优美的童话。在新课改这一广阔天空里,我们应该不怕失败,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1教学改革总结5篇相关 文章 :

★ 2021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 2021深化教育改革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 2021期末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反思

★ 2021教务年度个人总结5篇

★ 2021小学个人学期教学工作总结5篇

★ 2021任课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5篇

★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5篇

★ 2021个人教师期末教学反思工作总结5篇

★ 2021学校教务处个人工作总结5篇

★ 2021任课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5篇

推进教改论文发表工作开展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研究是前提,通过研究明确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动力,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建设是基础,改革的成果要通过建设加以巩固,管理是保证,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促进改革的激励竞争机制和配套政策。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范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相适应,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尝试。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我校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门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部)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系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学院。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由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和学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网,形成反馈及时准确的校外教学信息网络。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在“四个强化”: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学院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性质得以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得以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得以强化。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允许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后自主选择专业;与在汉的7所教育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互相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注册,部分试点网上考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我们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了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对大学生学习创业实施有效指导。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重点支持。我校逐步完善了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包含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状态评价、教学研究与改革评价、教学基本建设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我们注意统筹整合各类评估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加以丰富、充实、完善。如2001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第三轮校级优质课程评估等四项评估工作,取得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教学改革,旨在促进 教育 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 方法 、制度等方面的改革。2021教学改革 总结 怎么写呢?更多2021教学改革总结请点击“ 学期总结 ”查看。

2021教学改革总结1

城南小学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加强教师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营造教师 爱岗敬业 、钻研业务、发展专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切实履行好教科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1、省级自筹重点课题

由王建华和杨梅两位老师申报的省级自筹重点课题立项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工作认真有序开展,以这项课题为引领,推进多元课堂的改革,探索与课程改革要求及素质教育要求相符的课程建构体系。教科室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2、中央教科所课题的子课题有序开展

本学期获得立项的中央教科所课题的子课题的三位老师(孟祥斌、孙福、滕士平)对课题研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 反思 ,20__年6月通过中期评估,教科室按照申报、实施、成果三个部分,对课题材料进行整理和上传。于12月21日在师专二附小进行结题汇报,完成课题结题。

3、个人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张桂林、杨梅、江舜华三位老师的市个人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结题材料按上级要求完成了上传工作。

二、认真组织教科研竞赛,为教师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认真组织各项教科研竞赛,本学期教科室组织了“市十七届五四杯论文竞赛”、“市教育学会的优秀论文评比工作”、“市教学案例的评比活动”、“江苏省信息技术的各项参赛活动”“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省师陶杯论文竞赛”等活动。每一次活动,教科室都做到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对参赛教师给予细心服务和指导,使教师在各项教科研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在市五四杯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在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市级教学案例评比获奖8人次。

在市“五四杯”的基础上,有20名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省两大杯竞赛。在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中,沈磊老师获二等奖、张燕、万菁、江舜华三位老师获三等奖;在省“师陶杯”论文竞赛中,张燕老师获一等奖,滕士平、柳春梅、王建华、李华、江舜华、沈磊等老师获二等奖、许美玲、万菁、张桂林、王璐、龚将等老师获三等奖。

在市教科所公示的成果中,我校教科研工作又获佳绩——市教科研成果论文类“学校综合奖”。全市22家获奖,全区四家,这对我校又是一大激励。

三、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认真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各项要求,积极探索体现南小办学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优秀教师群体,学校建立了以“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教师分层次培养制度。教科室做好有关培训等工作。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建立一支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市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有市级333工程骨干教师8名,市521工程培养人才3名。教师多人次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教育博客工作

我校的教育博客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名片。教科室全程督促检查统计,每位教师充分的运用好自己的博客平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本学期,有多位老师参加省教育博客评比,滕士平、万菁两位教师获一等奖、一人获二等奖、两人获三等奖;在20__ 市教育博客评比中,两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三人获三等奖,其中滕士平老师获市十佳教育博客称号。学校获教育博客群组一等奖。

在12月27日举行的连云港教育博客十年成果展活动中,学校群组获一等奖,滕士平、万菁获个人一等奖,杨梅老师获二等奖。

五、社团活动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航模、车模、科学兴趣小组参加市级比赛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8人,省电子百拼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

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日常规检查,开学初,学校成立一日常规检查小组,刘海勤校长任组长,组员有田永生、尹斌、张磊、陈长华、滕士平、赵云。主要检查:学生按时进校,进教室,上课教室有无缺教室情况,教师按时下课情况。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设备。放学时间控制情况。教师合理控制学生上课常规情况。音、体、美、科学、计算机等课使用专用室(场地)情况。其他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要求:每天检查项目不少2项,并详细做好记录,周一教师例会反馈。

2021教学改革总结2

本学年,在我院“教学改革年”的推动下,我部的多数教师都在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开展和运用案例教学。本学年,我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这两门课在教学改革上都是开展案例教学。上半年讲授的是《概论》课,开展六次案例教学。下半年是《原理》课,开展八次案例教学。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案例教学确实能够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因其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说服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培养能力而又提供情感陶冶,具有较之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巨大优势。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学科背景不同,同样的案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案例在同样的班级所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不同的,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也略有差异。一般而言, 故事 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稍微有些理论性的案例或者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案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不太理想。例如,在《原理》课教学中,讲授“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时引用案例“‘蒜’你狠和‘豆’你玩”,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很高,而在讲授“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时引用案例“三个空想家的声音”,学生的参与度就不太理想。另外,文科和理科学生在案例的参与上也是有差异的。文科生相对好一些,但是,回答问题有些程式化,理科生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带有感性和随意的特点。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按理科的质量,有时候会出现“冷场”现象,或者由少数学生或教师“包场”,大多数同学充当了“观众”和“听众”。还有的情况是,由于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正题,学生往往局限在枝节末梢问题上,甚至跑题甚远。

当然,也存在自身的因素。案例教学强调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本身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社会阅历及案例教学技能。但由于教师本身更习惯于理论教学,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训练,有时候课堂讨论控制能力不够,耗费了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今后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再者,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案例,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是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案例,而案例品位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性过程。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大都是从案例教参中摘取并改编的,很少有自己编制的案例,这样很难保证案例的品位。所以,无论其数量还是品位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采取案例教学,一定要尽量做到每个案例在紧扣所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增强其吸引性,同时具备典型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案例教学确实能够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因其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说服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培养能力而又提供情感陶冶,具有较之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巨大优势。

在以后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虽然本人从未懈怠于对学生的鼓励,可仍存在畏首畏尾的现象,难以积极自信地展示自我,使学习产生质的飞跃。下一步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继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交流讨论,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倡导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信。

第二,教师本身的教学机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备课中未经考虑到的突发状况显现于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而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其个性。这就需要自己能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立场,能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一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

第三,认真编写好优质案例,熟悉案例,并对案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讨论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对于我来说,如何进一步做好教学改革,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2021教学改革总结3

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 经验 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 想象力 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21教学改革总结4

_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组织了课改课观课议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课、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来,接受着诸多的冲击与洗礼。在此期间,我们有过成功的体验,也有颇多问题的困惑。几年来,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数学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学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体谈谈课改几年来的收获和困惑。

一、课改中的收获

(一)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课改前的学生远不及的。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几年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乐学、爱学、兴趣浓厚、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

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2021教学改革总结5

<<数学课程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数学课程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当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

二、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新教材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形式,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栏目。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奥运”、“环保”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

三、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五、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1、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有几辆车》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实际——数学学习生活化。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文具;联系实际 说说 6、7、8、9、10可以表示什么?这样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循规蹈矩走不出封闭的大门,因步自封编不出优美的童话。在新课改这一广阔天空里,我们应该不怕失败,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1教学改革总结5篇相关 文章 :

★ 2021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 2021深化教育改革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 2021期末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反思

★ 2021教务年度个人总结5篇

★ 2021小学个人学期教学工作总结5篇

★ 2021任课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5篇

★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范文5篇

★ 2021个人教师期末教学反思工作总结5篇

★ 2021学校教务处个人工作总结5篇

★ 2021任课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5篇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研讨、解决疑难困惑的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法,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一般是各组的1号)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完成任务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比如4号主动回答问题得4分,1号回答对问题得1分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形式出现或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参与面明显扩大。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尊重,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间在不断扩大。③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原则得以落实。④教师对结论性知识的灌输明显减少,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更加重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三、科教一体,服务课堂改革。 1.科教管理一体化。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我县非常重视科教管理一体化。在管理上,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校长。校长首先重视教育科研,要成为科研型校长。校长在坚持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带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信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实践告诉我们,校长参与教科研,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教师投入教科研,还可以促进学校领导层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比一般号召更具有说服力。二是抓教研网络建设。在组织上,各乡镇有以乡镇业务主任或业务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中心教研组;负责全乡镇教科研的组织、筹划、落实工作。每个学科都相应成立了学科中心组,并给每位成员建立了业绩档案,由县教研室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每个中学都设立了教研室,负责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教研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研网络,教研教改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格局,很好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2.以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能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一不是一大批科研课题研究推动的结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课题的应用性研究,全面推行教研成果推广首席负责制和学科教师全员推广制度,教研员是成果推广首席负责人,对论证立项的科研成果由全县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实践研究,激励同学科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区域性推进教改成果的推广工作。“十五”以来,我县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70多项,试点学校达81处,课题已覆盖了中小学全部科目。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们通过聘请专家讲课、骨干教师交流、外派教师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对教师教科研方面的指导与培训。通过教师培训,大大拉近了教育研究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丰富了教科研方法,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3.以常规化、制度化的教研促教改。为加强常规教学,县教研室立足教学创新,制定了中小学教学常规,严格实行了全员、全程、全环节检查过关制度,固定教研活动时间,强化集体备课,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许多学校把每周六下午作为学校集体教研活动时间,或观摩外地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商讨下周同学科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的处理、测试题的题型等;各学科教研组每周集中半天作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学习等活动。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机构健全,设置合理、职能明确,能够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做到了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学校将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4.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县一直重视名师的龙头带动和骨干示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鼓励名师通过合作项目、协作项目、集体攻关项目等带动缺乏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采取结、通、帮、带的方式培养本校的教科研骨干力量,尤其是作为后备力量的年轻教师,使一大批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讲科学、讲方法、讲效率,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结合蹲点视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了各学科的“样板示范课”;在组织样板示范课基础上,开展“全员公开课展评”活动,由各乡镇各学校承担全员公开课的组织实施,根据各学科实际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并重,积极开展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三优”评选。二是围绕教学创新开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课、观摩课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内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地制宜,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路子。这些活动,推动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五、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目前,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向了更高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端正,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科研兴教”正在成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研究成果和实验成效喜人。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处在一个探索、实践的阶段。也一定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不会动摇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坚持走“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道路,建立和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县中小学发展现实的需要。

回顾两年来学校的教学 工作,分析当前学校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认真研究今后学校教学工作的思路与推进措施, 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教 学工作再上新的水平。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两年教学工作的回顾 两年来,学校和各学院围绕迎接教学评估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 过加强领导和加大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 伍、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有力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积极实施质量工程,专业和课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两年来,我校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继工程训练中心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之 后,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又获此殊荣,成为江西省第二个获两个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的 高校。我校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3 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建设点;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也已通过江西省的评审,有望成为我校第4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建设点。环境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成为 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 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网络技术实验中心、电子综合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 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成功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紧密结合航空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加强了本科专业的特色建设,航机学院在飞行器 制造和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中设置了航空维修专业方向,电子学院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置 了航电维修方向,材料学院、环化学院、自动化学院也在相关专业中设置了光伏技术与工程 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拓展了人才培养的适应面。 按照“加强基础、扩展素质、提高能力”的总体思路,学校修订完善了2008 版本科人才培 养方案,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整合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压缩了总学时, 设置创新学分,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增设了《大学语文》、《航空航天概论》等必修 课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设置中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的 特色。 学校建立了“精品课程开发系统”和“网络课堂”两个课程教学平台,在《精品课程开发系 统》建有网站的课程136 门;使用《网络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达到351 个课程教学平台对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材建设上,学校3 种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并已出版; 在2008 年的第三届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中,我校3 本教材获得江西省优秀教材 一等奖,3 本教材获得二等奖,正式出版教材13 本,2008 年学校又批准了16 项规划教材作 为公开出版教材,并落实了资助经费。 (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两年中,我校国防生培养的“昌航模式”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解放军总政治部 领导的高度评价; 10 多家中央媒体相继发表报道,盛赞这一培养模式; 40 余所国防生培 养院校和十几位将军先后来到学校参观指导。2007 年,我校应邀出席全军国防生培养工作 会议,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08 年学校成功承办了海军国防生培养工作现场交流会, 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影响。 2008 年以来,学校对08 级全体新生推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对部分学院08 生进行了《高等数学》分级教学试点,这些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理念,收到了较好效果。 学校把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立项的方式整合更 新实验项目,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调动了广大实验教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积 极性。2008 年学校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现有 396 门实验课程,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的课程为347 门,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87.6%。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对学生 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各实验中心及实验室每学期均向学生开设开放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 做相关实验。一大批开放实验项目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和覆盖面广,深受学生欢迎,据统 计,项目数和参选人数每学期均在增加,学生跨院、跨系、跨专业选修开放性实验项目人数 逐步递增。2008 年度全校共开设381 个开放性实验项目,参加选修的学生达6297 人次。 继航机学院发动机专业与株洲 608 所合作实行 3+1 培养模式之后,软件学院去年开始与微 软江西分公司合作以 2+2 模式培养软件专业人才。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教育模式缩小了学校 教育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距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两年来,广大教师踊跃申报各类教改课题,积极撰写高水平教改论文,切实提高了教学研究 水平。2007 年获省级教改课题35 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30 项,其中5 位教师的选题被评 为当年度重点课题;2008 年获省级教改课题53 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25 项。两年中,广 大教师共撰写教改论文近200 在2008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我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 项、二等奖6 江西省首届双语教学研讨会上,周力、余达祥老师进行了双语课程演示,彭迎风老师的论文获一等奖;在江西省多媒体课件及讲课比赛中,舒坚老师获一等奖;在全国普通高校《军事 理论》教学授课比赛中,曹美龙老师获二等奖;在全国第三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上, 李海姣获二等奖;在第7 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李建耀、赵晴等老师研制的多媒体课件 获优秀奖。 (三)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加强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了教学投入,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 两年来学校利用中央共建资金建设了电子技术综合实践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艺术与设 计实训中心等实验室,同时购置了空乘模拟训练舱、文法学院的非线性编辑机、工训中心的 数控机床等一批实验装备,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教学评估的要求。 (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两年来,学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质量、数量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 德才双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7 人,省级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3 西省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22人,省级教学名师13 人,学校各类教学科研骨干达到 108 人,完成了“111360 人才工程”提出的到2012 年“专任教师中各类教学科研骨干人才 达到100 名以上”的目标。迄今,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总量近200 名,博士学位教师比 例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推进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两年来共选派50 名中青年教师到生产科研和 社会实践一线锻炼,造就了一批既能从事本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较熟练地指导本专业实践教 学的教师;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两年中,一批教师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鲁世强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饶国宾教授 被评为“江西省模范教师”,易青教授被评为“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魏立安、曾接 位教授荣获江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自动化学院被评为“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无损检测技术教学团队、工程训练 中心教学团队、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等4 个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 (五)教学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学校修订完善了80 余项教学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可操作性强,涵盖教学建设,专业与课程, 学籍、学位与考试,教学改革和研究,实践教学,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教材管理等方面, 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工作。2008 年学校增设了教学评估中心,专职负责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 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机构职能。 两年来,学校进一步健全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建立了以教学评价、督导为主导,以调控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为关键环 节,以长效机制为目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加强了教学工 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与调控;完善了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 了教学质量监控单位及责任人的职责,为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 了积极作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实行了挂牌检查、挂牌听课制度, 在管理教学工作的同时主动接受广大师生监督。 在2007 年全省考试工作总结会议上,学校从全省76 个高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中脱颖 而出,荣获江西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优秀考点”称号。 (六)学风建设取得切实成效 两年来,学校通过建章立制、严格校纪校规,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 性,考风考纪优良,学生违纪率较低且逐年下降,学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坚持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成《学生手册》和《管理 文件选编》,为创建优良学风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狠抓关键环节。高度重视学生考前动员,进行《考试作弊警示录》和《学生“十不违”》 等警示教育;坚持全体政工干部逢考必巡制度。学生违纪率逐年下降, 2007—2008 学年学 生考试违纪人数49 人,违纪率0.26%;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考试违纪人数14 违纪率0.07%。三是开展主题活动。两年来,先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风建设年”、“迎评促建创优良学风” 学风建设月、 “读经典书籍,创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实施“十百千”优良学风创建工 程,举办18 项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开办了213 项学术报告,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除了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学科奖学金、素质拓展奖学金、企业奖学金 等20 多种奖学助学金外,学校还开展了“十佳大学生”、“感动昌航——魅力大学生”评选、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评选等活动,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涌现了全国先进班集体030352 班、全国三好学生刘征鲁、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慧斌、1235 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江西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49 人,江西省“先进班集体” (七)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欢迎和好评,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 循环。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位于江西省高校前列。继2006 年在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后,2007 年我校再获此殊荣。学校总的招生计划逐 年递增,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2007 在年江西省首次实现二本的第一志愿录取率100%; 2008 年在省内理科和文科录取分数线分别比二本线高出20 分和12 个专业实现了省内一本招生,二本投档线在部分省(市)超过当地一本线。 2008 年暑期,学校分赴13 个省份走访航空国防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用人单位,进行第6 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调查反馈显示,我校毕业生思想素质高,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在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我校学子从全国9736 名选手中胜出,获得二等奖 (全国总排名第九位),创下江西省大学生在此项比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第十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两名同学荣获二等奖; 2007 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我校学子揽得十三枚金牌中的四枚;2008年国际性大赛美国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3 位同学荣获二等奖;第三届“创新杯”全国未来飞行器大赛 中,我校学生荣获专业组二等奖和业余组二等奖;江西省第二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 我校学生作品“下水道清理机器人”和“自动清毒出筷机”获得二等奖,在江西省首届模具 设计制作大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第一名,“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江西省决赛中,我校两 位同学荣获三等奖; (八)圆满完成了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评估 2008 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这是对我校半个多世纪办学成果的全面检阅,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 下,我们胜利完成了迎评促建的任务。 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19 项评估二级指标中有18 项获得A级, 项B级;在全部44个观测点中有39 项获得A级,4 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在56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航空 国防教育为载体,营造了独特的育人文化环境,不断地推动着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为造就大批服务基层、敬业奉献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认为我校始终坚持知 行合一、注重实践的理念,精心打造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工程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筑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强 化了大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训练,为航空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上手 快、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南昌航空大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专家组充分肯定的这些成绩和特色是学校今后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我 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扬。 迎评促建过程中,全校上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精神,高效率地完成了大量繁重而卓有成 效的工作,以优良的校风、学风,优美的环境迎接教育部专家的到来;专家进校后,广大师 生员工充满激情、奋发向上,把对学校的热爱化作点点滴滴的细节,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 开展各项工作,给专家留下了良好印象。可以说,学校评建工作能够取得优秀成绩,是学校 党委、行政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共同努力的结果。迎 评工作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我校师生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高度的凝聚力和责任 感,这是我们今后做好各项工作、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强大基石。 二、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年来,学校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应看到,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仍然存 在,教学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在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的过程中,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还存在不适应人才个性发展的问题;以学生 为本的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的特色和品牌还需进一步打造;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效 还有待提高。 二是基础理论教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基础课教学还存在不适应学生多样化需要;部分基 础课对学生要求降低,教学水平不高;部分专业基础课开设不规范等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对 基础理论的掌握。 三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校的人文科学素质教育课程还存在开 出数量少,课程质量不高的问题,课外人文讲座的开设不够广泛;大学生科技人文类社团活 动开展还不够普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是学风建设有等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目 标不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学纪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补考率、重修率较高;留 级学生的管理成为学风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三、对做好今后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观和质量观 1999 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7 年我国大学的毛入学率达到26%, 早已步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必须随之转变。 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了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 资源,也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同时,大众化带来的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也给大学教育提出了 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在教育方式上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为 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 大众化教育观的核心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我样在教学和管理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逐步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教学体系,既要有利于具有天赋的精英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也要兼顾那些基础较差,学生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要积极推进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课程要在总结08 级分级教学经验 的基础上,继续在09 级全面开展分级教学。要建设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机房,为学生自主 学习提供良好条件。线性代数、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也要进行分级教学的试点。各专业学 院要积极为部分优秀学生开设选择性的提高类课程,加强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二是要稳妥推进教师挂牌上课,不断完善学分制。要继续稳妥地扩大教师挂牌上课的范围, 除在部分公共基础课进行试点外,要选择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师挂牌上课的试点,要不 断完善选课制度,使选课制度更适应学分制的要求。 三是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要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更多地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积极开展网上答疑,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现教中心要切实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抓好课程考核工作的持续改进。鼓励采用口试、答辩、撰写论文和大型作业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对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要坚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严格考场管理。 五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把知识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 积极推进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探索3+1,2+2 等合作办学模式。要加强在企事 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努力开辟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渠道。要积极开展与国外高 校的合作,探索本科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的新模式。高职学院要加强与航空国防企事业单位的 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的新模式。 六要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倡导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积极撰写高水 平教改论文,切实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要进一步抓好现有的重点教改项目,特别是省级重点 教改课题,使之带动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提高改革的实效和受益面。要积极组织申报各类 教学改革成果,力争在国家级奖励上有所突破。 (三)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一是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建设,根据分类分级教学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使基础课程的 深度和广度既符合本科教学要求,又能有所提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要不断研究基础 课的教法,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坚持集体备课、作业批改和答疑等教学制度,做好题 库建设,在有条件的基础课实行期中考试制度。 二是要规范基础课程的管理。针对部分专业基础课分散开设的现象,有必要加强这类课程的 管理。要坚持课程归口管理,落实责任院系。责任院系要切实加强课程建设,选派教学水平 高,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要求,以确保专业基础课 程的质量。 三是要加强基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要研究制定打造基础课教学团队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 全身心投入基础课教学和改革。要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对基础课教师予以政策倾斜。 (四)扎实推进“质量工程” 一是要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和两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使之成为教学的典范,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做好 同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名师、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方面的申报工作,争取有所 突破。 二是要紧紧围绕航空国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造专业特色与品牌,要牢固树立专 业的品牌意识,按照“人无我有、有人我优、人优我精”的要求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积极 引进高水平师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增强人才的竞 开展课外讲座活动,邀请各界名 善教学指导和评价体系 一是要坚持各级领导听 抓学风,全过程抓学风和全方位抓学风的思想认识,形成全校上下共抓学风 的合力;要通过抓好上课、听课、自习、作 检修杜绝“跑 冒滴漏”现象、增加环保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员工的安全、环保 意识和劳动防护水平,把安全和环保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推进教改论文发表工作方案

教学改革的实施一靠转变观念,二靠自觉实践,三靠示范引领,四靠活动推动,五靠机制保障。1、转变观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孝义市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使广大教师明确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采取的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2、自觉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中心校号召广大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践。以学区为单位,对照名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3、示范引领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我中心校将外聘我市名师来校作课,传经送宝,将组织各个学科学术委员和骨干教师,在全中心校范围内上示范课、研讨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4、活动推动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和催化剂。为此,我中心校将面对全体教 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我中心校的高级教师、中级教师、青年教师分别要举行展示课活动;举行教研组系列研讨活动;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中心校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堂点评,以此推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5、保障机制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每个课堂并取得实效,实行以下保障措施:(1)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时间是1小时/学科,学校课头组长负责。主要形式有 “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集体反思”等。集体备课核心是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集体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备教法,更要备学法;集体备课要做到“五个基本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课堂教学提纲统一、例题和习题统一,克服学校教学无政府状态。每月举行一次大教研,学校校长负责。每学期举行一次课堂教学大赛。对优秀集体备课成果,中心校将向有关报刊推荐刊用,对开展活动认真的备课组,中心校给予表扬。(2)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在学校“三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各教研组要分析本学科特征,分清教学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阅读课、作文课、试卷评讲课、练习课、实验课……)研究一定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程序、时间分配、师生活动等),既留给学生学习空间,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研讨活动既要有研讨课,又要在评课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意见和相对成熟的模式,然后全组统一实行。对组织不力,实施效果不好的学校,校长受到了批评的,要扣除津贴;对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的组,学校在期末将给予集体和组长个人以表扬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教研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写法..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一) 问题的提出(二) 研究目标与内容(三) 研究策略与方法(四) 研究步骤(五) 预期成果(六) 课题保障一、 问题的提出:这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并进行论证,目的在于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等问题。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可以用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来表述。为了使大家对这部分的认识更明确,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的问题提出部分。该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首先,说明了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认为“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本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一个突破口,它的普及必然会提高基础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它的实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为使学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次,阐述了国内关于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指出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的现状,对大多数学校来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散在地、单一地运用开展咨询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方式,没有一套完整、科学、适用的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第三,以“四个需要”为线索,明确了立体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方案中对主体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表述多是比较准确和规范的,反映了该课题组在提出课题时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该校以“确立主体、塑造主体、实现主体、发展主体”为宗旨的教育实践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础,既表明了该课题确立的实践依据,又说明了该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课可能性。因此,这“四个需要”非常充分地说明,这个课题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是成立的,而且,该校是有可能完成此课题的研究的。需要强调的是,这部分主要是关于课题立题背景方面的阐述,大家一定要写出本人或者本校课题提出的实际情况,而不要照搬照抄资料或引用一些空洞的理论。有的实施方案上来就是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空洞的时代背景分析,与自己的研究课题本身基本上没有关系,只是为了“背景”而写背景。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整个课题研究的灵魂,必须描述精确中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干预性研究,即采取一定措施,实行教育干预,最终导致教育对象的意识和行为发生变化。因此,在制订研究方案的过程中,所要明确的最主要的内容为研究中所采取的措施和预期目标(效果),也就是明确研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这在研究目标中即可以表述出来。例如,“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对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方式的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里,“采用多种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具体措施,“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研究目标。2、研究内容总目标确定后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也就说分成几部分内容。在研究内容这部分需要把握住三个方面的重点:a.具体内容b.预期目标c.承担人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中将措施进一步具体为“完善心理课”、“建设心理档案”、“开展咨询”等几方面,同时,根据各个措施确定了将要达到的具体的预期目标,如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表现及水平。而且明确了哪方面工作由谁来做。三、研究策略与方法也就是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大学和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同,因此研究的方式与方法自然也要有所区别。学校或者教师应该根据课题与研究者自身的实际,选择最适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保证研究的顺利实施。如:《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与教师专业化能力培养的研究》,该课题中的能力问题的探讨,在这个课题的推广问题也是所研究的新问题。学校或者教师可以采取结合学校的重点工作、在教学中、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研究等方式。不同类型的课题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具体的有教育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等。根据研究需要,一个课题有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运用行动研究,以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即校本教研),同时聘请达州市教科所和达州市电教馆的专家讲座。在研究过程中,以自然实验法为主(例如,在学校的自然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即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教师科学施教、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等),观察与测量因变量(即了解教育学生在意识和行为上的变化,从而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综合运用调查法(例如,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过程中,对学生自然情况的调查;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四、研究步骤这部分主要是说明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可分为若干阶段,每阶段列出时间和主要工作。课题研究的进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基本阶段:选择和初步论证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解释结果,总结提升,课题结题。如果把整个研究分为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具体研究阶段)、后期(总结提升阶段)三个阶段的话,则前面划分的五个阶段中,一、二为前期研究;三、四为中期研究;五为后期研究。在研究进程中,每个阶段都必须围绕着课题目标,明确该阶段的任务、目标,提出具体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是根据研究任务的性质、难度、规模和研究条件等因素而定的。在制订实施程序和时间进度表时,不能把研究时间定得太紧,应注意留有备用时间。因为,如果急于求成,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往往会影响研究效果。而且,研究过程中,常有意外事件影响计划的进程。五、预期成果在研究方案中要明确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它是对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平、未来的价值和贡献等的估计说明。课题研究成果既包括各研究阶段产生阶段成果,又包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以包括以下几种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专著类:包括各种专著和编著;论文类:报告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研究报告、文献研究报告和情报研究报告等;课案类: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活动方案、教育案例、教学过程实录等;课件类:包括教学应用投影片、教学录像和计算机软件等。在研究方案中,最好标出预期成果的完成时间,这样既可以避免盲目性,规范研究进展,又可以督促研究者将研究的收获固化为研究成果。比如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案中的预期成果一项,既写清了成果形式,又标明了完成时间。六、课题保障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主要指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保证措施。一般包括课题组(由课题组长和成员组成)的构成和分工协作、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经费预算、必要的物质保证等条件。以上介绍的是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但是由于课题研究的类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另外,课题研究方案是在研究过程刚开始时设计制订的,带有预想的性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没有想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课内不达标课外抢时间的教学方法在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与素质教育相悖,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让教师确立教改意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印刷了大量的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材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全国知名的课改专家来我县对教师进行培训,邀请先进地市的名师给我们介绍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不断拓宽教师的眼界,开阔创新的视野,了解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激发教师自我鞭策,自觉教改的内驱力。老师们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在观念上必须树立 “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上,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彻底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的状况。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展现学习环境的“原生态”,才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多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唱响这样的主旋律: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瓶颈,突破传统,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长思想束缚,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绿色平台。 校长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转变直接关乎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长们来说,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长期以来令各基层学校普遍担忧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广饶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解除校长们的思想顾虑。我们组织全部初中学校的校长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校长深入学校搞调研,校长们最终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被动听从走向主动改革,自觉地带领老师投身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去。 (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职能。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的思路,实行县教研员两进(进学校、进课堂)三包(包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推广、学科骨干培养、教学规划指导)制度。积极鼓励教研员走出去,多听、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点定位,抢抓机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学科教研员高屋建瓴,统筹全县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员结合本学科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意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力争利用1--2年的时间,在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上有新的突破并把成功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员通过深入基层,和基层共发展同进步,不断发现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为课堂改革呐喊助威,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确保活动实效,我们了实行捆绑式考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指导基层,拓宽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因此,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借鉴潍坊十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和东庐中学 “讲学稿” 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符合我县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导练,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县进行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将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作简要介绍。 (一)自主预习:教师在每节课之前,都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确定讲学稿,制定好预习提纲。①预习提纲需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②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形式。 ③根据预习提纲内容的难易,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部分时间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方法进行。④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这是学生搞好预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预习的依据。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由每个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这一步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见解,否则就是无效的。因为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这样,有些表面上气氛热烈的讨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与真正的问题是油和水的关系。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习目标,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其二,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最好是以板书、多媒体展示或者印发讲义等书面形式,尽量不用口述。其三,独立思考的成果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就勾画出来,不能在书上勾画出来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纸上写出来,因为思维是混沌的,语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是调动学生积极研讨、解决疑难困惑的的中心环节。因为有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就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小组合作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机制。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确划分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采用异质分组法,兼顾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差异等不同的方面,小组成员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②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要注意发挥组长(一般是各组的1号)的作用,组长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同时兼任“记录员”,随时记录和归纳讨论的成果,还要能以“检查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评价,检查成员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组长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轮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标准。③这里的小组交流是动态的,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组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师要充分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比如可以采取小组间互相提问的方法,以对比讨论学习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见。④小组评价要跟上。可以设计表格,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联合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学习完成任务情况,在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比如4号主动回答问题得4分,1号回答对问题得1分等。一周一汇总,评选优秀小组,设置“流动红旗”,在组与组之间轮换。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点拨释疑: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答疑解惑。这一步也最能考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交流和展示的资源,一方面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和提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示范、点拨、分析、讲解等手段,促成展示过程中问题的化解。既要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兼顾动态生成的问题,解释学生的疑惑。点拨过程要力求简洁、透彻、明了。 (四)训练反馈: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率。看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的生成度。简言之,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学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馈很重要。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以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而不加筛选地搜集习题,使学生陷入题海,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形式出现或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精编、精选练习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题目一般包括基本题和选做题两部分。让好学生吃饱,中下游学生吃好。切实解决了一言堂、一种模式、好学生吃不饱、中下游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另外,测试题的用时多少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除单元检测外,一般不单独占用一课时。检查的方式也应是动态的,以书面为主,也可以是口头检测或者实践操作等,要尽可能体现“堂堂清”的原则,在课内完成,并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参与面明显扩大。②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充分尊重,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间在不断扩大。③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原则得以落实。④教师对结论性知识的灌输明显减少,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更加重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三、科教一体,服务课堂改革。 1.科教管理一体化。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我县非常重视科教管理一体化。在管理上,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校长。校长首先重视教育科研,要成为科研型校长。校长在坚持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带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把自身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及时掌握教育改革信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实践告诉我们,校长参与教科研,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教师投入教科研,还可以促进学校领导层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这比一般号召更具有说服力。二是抓教研网络建设。在组织上,各乡镇有以乡镇业务主任或业务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中心教研组;负责全乡镇教科研的组织、筹划、落实工作。每个学科都相应成立了学科中心组,并给每位成员建立了业绩档案,由县教研室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每个中学都设立了教研室,负责全校的教研、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教研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研网络,教研教改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格局,很好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2.以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能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一不是一大批科研课题研究推动的结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课题的应用性研究,全面推行教研成果推广首席负责制和学科教师全员推广制度,教研员是成果推广首席负责人,对论证立项的科研成果由全县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实践研究,激励同学科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区域性推进教改成果的推广工作。“十五”以来,我县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70多项,试点学校达81处,课题已覆盖了中小学全部科目。为了搞好课题研究,我们通过聘请专家讲课、骨干教师交流、外派教师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对教师教科研方面的指导与培训。通过教师培训,大大拉近了教育研究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丰富了教科研方法,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3.以常规化、制度化的教研促教改。为加强常规教学,县教研室立足教学创新,制定了中小学教学常规,严格实行了全员、全程、全环节检查过关制度,固定教研活动时间,强化集体备课,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许多学校把每周六下午作为学校集体教研活动时间,或观摩外地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商讨下周同学科教学进度、重点难点的处理、测试题的题型等;各学科教研组每周集中半天作为固定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学习等活动。绝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机构健全,设置合理、职能明确,能够坚持开展半日教研活动,做到了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许多学校将研究、探讨课堂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4.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县一直重视名师的龙头带动和骨干示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鼓励名师通过合作项目、协作项目、集体攻关项目等带动缺乏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采取结、通、帮、带的方式培养本校的教科研骨干力量,尤其是作为后备力量的年轻教师,使一大批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讲科学、讲方法、讲效率,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创新求发展,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堂大练兵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是结合蹲点视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了各学科的“样板示范课”;在组织样板示范课基础上,开展“全员公开课展评”活动,由各乡镇各学校承担全员公开课的组织实施,根据各学科实际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并重,积极开展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三优”评选。二是围绕教学创新开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课、观摩课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校内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地制宜,走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路子。这些活动,推动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五、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目前,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迈向了更高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端正,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科研兴教”正在成为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初步形成;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研究成果和实验成效喜人。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处在一个探索、实践的阶段。也一定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不会动摇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坚持走“科研兴教,教研强校”的道路,建立和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县中小学发展现实的需要。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本科高校教育教学也急需改革,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三峡大学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开展医学科学研究,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地方与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改革与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给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促进我校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三峡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我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遵循学校2001至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贯彻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体制与机制创新为重点,队伍建设为关键,科研与科技开发为支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工作方针,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为先导,遵循“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提高质量,形成特色,推进合作,促进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充分把握综合性大学举办医学教育和组建第一、二临床医学院的有利条件与时机,全面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医学人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整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体系,建立“学研产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完善教学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与开发整合医学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具备时代特征,反映现代医学教育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医学教育教学体系。

2、基本原则

第一、解放思想,创新体系。根据省卫生厅鄂卫人发[2002]11号、宜昌市人民政府宜府文[2002]5号文件精神,遵循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从我校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按照有利于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创新体系,优化医学教育教学资源,构建融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包含医学专业教育与相关医学专业教育。学校基础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全科医师培训和学历提高等)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教学新体系。

第二、着眼长远,形成特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着眼医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符合学校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医学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稳定本专科教育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时启动中医专业留学生教育,大力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使我校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跨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支撑建设一流省属综合性大学的最具有实力的组成部分。

第三、统筹协调,提高效益。医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按照统筹管理、协调一致的原则,理顺管理关系,按照以事为先,以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的原则,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医学院、第一、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等医学教育教学单位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学科建设上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规划医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保证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医学教育教学领导与管理体制

第一,三峡大学医学教育实行“条块结合”的领导与管理体制。在行政管理方面,按照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由学校领导与管理医学院、第一、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等。

第二,在教学、学生工作管理方面,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实行统一管理。即:在学校教务处统筹和指导下,由医学院教学办公室对医学院、第一、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的医学教学(含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行具体的协调和日常管理;在学校学生工作处、团委的统筹和指导下,由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分团委)对医学院、第一、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成立三峡大学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各医学教育单位的医学专家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秘书长1至2名。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是学校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咨询机构,负责为学校进行医学教育决策当好参谋,提供咨询服务。

三、医学类学科、专业中长期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与措施

(一)具体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2001至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医学教育按照需求与可能相结合,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以下发展目标。

1、稳定医学本专科教育。“十五”期间,在校本科生规模占全校本科学生规模总数的10%左右;相关医学专业专科教育规模核定为1200人。

2、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十五”期间至2010年,硕士研究生规模逐步达到240人左右,力争建成1至2个博士点。在开办医学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时,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3、保持与发扬我校传统医学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力争在“十五”至2010年期间,开展一定数量的中医专业留学生教育。

4、按照“改老、扶新、保重、扬优”的本科专业建设方针,改造和优化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加强护理学本科新专业建设和相关医学专科专业建设;描准医学本科专业发展趋势,优化医学影像学特色专业;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新型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

5、加强临床课教学和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医学各专业后期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6、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建立住院医师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开通全科医师培训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工作。

(二)主要改革措施

1、优化医学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体系

第一,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资源优势,通过在医科学生中开设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加强医科学生的文理基础、生物基础教育,积极探索与实施长学制厚基础的办学模式。

第二,加强和改善医学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推进医学基础实验综合性改革,建立医学基础开放性实验室,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的比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与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增加临床教学的比重,加强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训练,尽早增强医科学生对医疗卫生工作和医生职业的感性认识,在实践训练中巩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医学实践技能,锻炼临床诊疗和卫生保健思维方式与能力。

第四,建立与完善医学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设立临床多级化站点考核制度,在医学基础课教学,见习、毕业实习阶段,开展临床技能达标考核工作,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的提高。

第五,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医学模式转变、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需要,配合《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增加医学社会性的教学内容,针对医学教育的特点,重点加强医学法学,卫生法规、医疗保险、医学道德教育,加强对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预防医学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质量,以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

第六,结合临床医疗实践中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设专业任选课等形式,在学生中普及医学新知识,熟悉或掌握相关现代医学科学仪器设备在临床上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第七,适应疾病谱、死因谱的变化和卫士健康领域的拓展,加强肿瘤学、神经精神卫生学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第八,在优化学科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综合性课程改革,开展循证医学教学试点工作。

2、改革医学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式

第一,充分利用观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倡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逐步推进以问题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式和解决医疗与卫生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依托校园网络优势,加快医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开办网上医学教育课程和网络培训项目,加强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医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大力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

第一,充分利用第一、二临床医学院的临床学科教学资源优势,开通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第二,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加强医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建立跨学科、跨院(系)的研究中心,描准医学发展前沿领域,结合现有人力及设备资源,寻找医学科研工作新的增长点,构建医学学术平台,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研、产相结合,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4、鼓励交叉,加快融合,促进交叉学科、新型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寻求医学教育新的增长点,形成学科与专业办学特色,构建复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如医学一法学复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医疗一影像学人才培养模式;电气信息、物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一影像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学制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交叉型、复合性、多样性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

四、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工作运行方式

按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原则,医学类本科学生前3年在校本部组织教学与管理,主要实施通识类教育、公共基础及学科专业基础教学工作;后2年在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组织教学与管理,主要实施专业课教学及毕业实习工作。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应突破“老三段”教学模式,遵循“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基础与临床渗透”、“后期回归基础”等原则,进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生分段管理后,部分课程如《临床医学导论》、《基础医学研究进展》等课程应按教学规律交叉开设。建立集中见习制度、强化毕业实习管理与考核,加强对医科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医科学生初步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和在医学某一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基本功底。

五、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内部机构设置

各医学教育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自主设置内部教学科研业务机构,报教务处备案;教学(含研究生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在于超过3个科级岗位职数的范围内自主设置,报组织部审批。教学及学生管理机构科级干部及工作人员由各学院院长按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提出聘任意见,并按三峡大学科级干部管理办法进行考核与管理。

六、主要配套措施

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各医学教育单位,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医德建设,动员广大教师、医师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方法。在临床医学院组织广大医师认真备课,积极承担临床课程教学任务及毕业实习带教任务,开展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作贡献。

2、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二临床医学院应设立教室、教学诊断室、示教室、图书资料室、学生值班室、学生宿舍与学生食堂;各病区还应设置若干教学病种专用病床,为学生在临床医学院开展后期医学教育工作创造条件。

3、师资队伍建设

启动第一、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教师聘任工作,畅通师资来源渠道,编制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临床课教师资源,以满足后期临床课教学工作需要。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4、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教学激励机制

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和学校预算改革方案,根据各医学教育单位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分配人才培养经费,科研及教研教改采取申报立项方式划拨经费。同时,建立教学科研竞争激励机制,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工作,引导临床教师正确处理医疗与教学关系,加大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投入,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职责,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5、建立医学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部署,由医学院教学办公室牵头具体组织制订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立医学教学视导组、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网及学生、教学管理干部评教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保证和促进教学质量稳定与提高。

6、拓宽医学对外交流领域

利用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优势,拓宽医学对外交流领域,广泛开展医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中医专业留学生教育工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6号)、《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XX]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指导思想

学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条 总体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力争把海南大学建设成为区域性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成立“海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教学、科研、团委、学工、毕业生就业指导)担任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处、科研处、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心等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面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相关日常事务。

第五条 各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为本学院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咨询、策划、指导,开展创业活动跟踪服务。

第三章 实施路径

第六条 夯实基础

深化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植入人才培养方案,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突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协同推进,集聚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与资源,构建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成长的生态环境。

第七条 专项基金

设立海南大学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基金和海南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等,给大学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帮扶。使大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

第八条 基地建设

1.建立海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训基地、海南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海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修基地等,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2.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

第四章 主要措施

第九条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1.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2.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协调创业与学习的关系;通过会议动员、政策宣传等方式宣传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十条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建立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

2.深入实施实验班项目、卓越班项目、大类招生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定向班项目等五大类教学改革项目,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3.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第十一条 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鼓励教师和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在传统课堂中融进有利于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一切有利因素。

2.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3.充分运用线上和线下资源,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报告、交流、参观等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学生扩大视野、提升创新创业动力和能力做好推动引导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教师队伍。选任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或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干部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学任务。各学院至少要有一名教师或者辅导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聘任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专家充实教育教学队伍。

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有计划地分批遴选创新创业工作相关干部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学习。通过选送外出或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进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党政干部、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十三条 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通过座谈、专家讲座、联系专业教师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并开设KAB(了解你的企业)培训、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等短期培训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2.条件成熟,将指派专业教师扶持若干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改善创新创业硬件条件,由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内容包括产品研发、区域销售、内部管理、经营模式等,给学生搭建实战的平台和制作的空间,实现从创新走向创业,从创新教育到创业教育的延伸。

3.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对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立项资助。继续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研立项,扩大学生专业视野,增长专业水平。充分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4.充分发挥海南大学大学生创新院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职能,深入开展“创新课程打基础”—“创新实践学动手”—“申报科研训练计划担项目”—“参加竞赛出成果”—“产学研结合促创业”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

5.充分利用学校产学研三结合基地、校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社会孵化器资源,拓展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社会支持平台。同时,利用我校教师科研成果,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指导下转化为可供实施的创业项目。

第十四条 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1.设置创新创业奖励学分,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可转换为“创新创业选修课学分”、“素质拓展课程学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或专业选修课学分。

2.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并获得奖励或发明专利的,经学校认定转专业更能发挥学生的专长的,学生可申请转专业。

3.探索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

第十五条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

1.完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发新产品、举办创新创业报告会、指导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作,列为教学计划的课程组成部分,计入教学工作量。鼓励教师兼职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并给予相应待遇。

2.完善创新创业奖励制度。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纳入各学院、各单位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估。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予以奖励,每年开展“最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评选表彰活动,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引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3.争取各级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的现有资源,积极申报其他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与地方有关单位开展紧密合作,积极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机结合,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与外部支持,并逐步形成学校与地方互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