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
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
具体到计算机科学:
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
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
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2007.01.01-2017.2.28(十年)。
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
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
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
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
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
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
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
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成果要求具体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均应以第一作者身份且郑州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按下述要求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学术论文后方可申请学位。一、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1. 理科各专业的博士生,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或2篇发表在EI收录的期刊上,或一项发明专利。2. 医学各专业博士生,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或有1篇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上,或有2篇发表在EI收录的期刊上。3. 工科各专业的博士生,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SCI或EI收录的期刊上,或分委员会认定的一级学术期刊上,或有一篇国际会议论文被ISTP收录。4.人文社科各专业的博士生,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二、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硕士生应在核心期刊或各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基本要求由各分委员会自行决定,并报研究生院备案。三、其他说明:1.为鼓励博士生探索重要的学科前沿问题,从事原创性的研究,对于在所属学科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或以主要完成人取得的重大科学奖)的博士生,其论文发表数量不作硬性要求。2.研究生在国际会议上发表1篇论文(被收入论文集),等同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但发表核心刊物文章基本要求总数中,只能有一篇可作此等同处理。3.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或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排名前1/2,署名郑州大学)1项,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1项,相当于在SCI或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4.博士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3篇论文中至少应有两篇发表在省外核心期刊上。如果研究生申请答辩时未满足上述基本要求,但满足毕业条件,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但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在规定期限内(博士生毕业后两年,硕士生毕业后一年)满足发表论文基本要求后,由本人再申请审议其学位。四、本要求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 以下四个考试级别,通过一级才能拿到2级证书,后面的依次类推,但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级别,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级别证书均无时效限制,三、四两个级别的成绩可保留一次。考生一次考试可以同时报考多个科目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2年,中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8.4万篇,美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1.6万篇,英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3.1万篇,德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2.7万篇,澳大利亚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7万篇,法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6万篇,日本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3万篇,韩国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1.0万篇,加拿大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0.8万篇,意大利的SCI数量预计将达到0.6万篇。
2016年SCI收录的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共304054篇,整理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Top50 :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一种用于评估学术论文质量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期刊的质量和学术成果的重要性。每年都会有统计机构发布各国SCI论文数量的数据。以下是对2022年各国SCI数量的解答:1. 中国:2022年,中国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超过500,000篇,位居全球第一。2. 美国:美国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在400,000篇左右,排名第二。3. 印度:印度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超过100,000篇,排名第三。4. 德国:德国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在80,000篇左右,排名第四。5. 日本:日本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在70,000篇左右,排名第五。6. 英国:英国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在60,000篇左右,排名第六。7. 韩国:韩国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在50,000篇左右,排名第七。8. 伊朗:伊朗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超过40,000篇,排名第八。9. 法国:法国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在30,000篇左右,排名第九。10. 意大利:意大利的SCI论文数量预计将在20,000篇左右,排名第十。总体来看,中国在SCI论文数量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的数量差距较大,但这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就高于其他国家,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11.67万篇 9.8%详细知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1月27日在京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总数为11.67万篇,较2007年的94800篇增加了21900篇,占世界份额的9.8%,位列世界第二位。2008年SC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科研机构均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和上海生命科学院分列前三名。 在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论文中,2008年共收录中国论文8.94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2.53%,超过位列第二的美国5.4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国内机构产生的论文为8.5万篇,比2007年增长了12.3%,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21.5%,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9个百分点,继续排名世界第一位。2008年EI收录论文较多的20家研究机构中有19家为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中科院金属所、化学所和长春应化所分列前三名。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西南交大每年博士入学均在9月份时间大概为3月份报名,4月份考试发表论文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并署名西南交通大学,公开发表(含接到正式录用通知)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应达到下列三条之一,方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1. 至少有1篇被SCI或SSCI收录(第一作者);2. 至少有2篇被EI收录(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3. 不少于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其中至少有2篇是第一作者,另2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其中至少有1篇是第一作者,另1篇可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个别学科、专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核心期刊范围内确认相当于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期刊或CSSCI的收录期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定,总的情况是硕士要求发一篇核心期刊,博士的话要发一篇SCI。一般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一般要而且要求很高,具体还要看学校的规定
第一,我国的顶尖科学家非常多,第二,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多发现,第三,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第四,中国人最善于写论文,第五,论文水平很高。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我国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数量排名上升2位,这一排名具有什么意义?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下称中信研究所)在北京公布了《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结果报告显示,中国出色高新科技论文整体产出率稳步增长,国际性顶级期刊论文总数排名世界第二,升高2位;高被引论文和网络热点论文再次排名世界第二。
特别注意的是,统计分析汇报中的国际性论文有关指标值显着。例如,依据国际性论文被引入的频次统计分析,中国在管理科学、有机化学、电子信息科学、工程设计等四个行业排名世界第一。与往年对比,它提高了计算机行业;国际性顶级期刊论文总数排名世界第二。
2011-2021年,中国10个课程造成的论文占比超出全球该课程论文的20%。原材料、有机化学、电子信息科学和工程设计论文当今世界排名第一,农业科学、细胞生物学、自然环境与生物学等10个行业的论文当今世界排名第二。
不仅如此,中国国际性顶级期刊的论文总数还升高到全球第二位。2020年,有15种国际期刊被引入超出10千次,影响因素超出30次,共发布论文2.55万篇。在其中,中国发布了1833篇学术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排名世界第二,比2019年升高了2位。
备受关注的高被引论文。网络热点论文总数,持续保持全球排名第二。截止到2021年9月,在我国高被引论文4.29万篇,占全球市场份额24.8%,比2020年提高15.5%,全球排名第二,占世界市场份额近2个点。在我国网络热点论文1515篇,占全球总产量的36.3%,比2020年提高10.2%,全球排名第二。
据了解,为正确引导科技管理机构和科技人员从关心论文总数向关心论文品质和知名度变化,激励原创设计自主创新,中信研究所积极推进进行出色论文点评科学研究,关心高品质研究成果的奉献和危害。2020年,在我国出色高新科技论文46.38万篇,比2019年提高19.8%,在其中出色国际性高新科技论文21.60万篇,中国出色高新科技论文24.78万篇。临床医学专业、有机化学、光电、通讯、自动控制系统、分子生物学是出色论文总数最大的课程。
中国国际交流论文总数稳步增长,变成2021年汇报的又一闪光点。2020年中国发布的国际性论文中,国际交流论文14.45万篇,比2019年提升1.44万篇,提高11.1%。国际交流论文占中国发布论文数量的26.2%。中国创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国际交流论文占中国全部国际交流论文的69.3%,合作方涉及到169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全院共发表论文753篇,包括SCI检索期刊论文166篇(2007年133篇),EI检索期刊论文6篇,ISTP论文5篇,国外一般期刊论文6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41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136篇,出版专著27部。与2007年相比,SCI检索期刊论文增长24.80%,反映高水平论文呈上升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
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12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获此殊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中国科协宣布2008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地质论评》所刊论文共有六篇获奖,其中,我院有四人获得优秀论文奖。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2008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等7个刊物已实现网上办公功能,《中国岩溶》和《地质力学学报》正在建设中。以我院刊物为基础,在中国科学院《岩石学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通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进展》等刊物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学期刊网”框架搭建成功。初步实现了地学科技期刊网上检索、网上办公、数据库共享等功能,初步做到了科技期刊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得到了地学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界的热烈欢迎,也为今后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资源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赵逊研究员。《地质学报》(英文版)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在2007年度的《SCI》统计中,影响因子为1.781,总被引频次为1216,在被入选的76种中国期刊中位居第4名;在《SCI》公布的267种地学科技期刊中位居第68名;每年有110余种国外刊物引用本刊文章,其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质学会会刊的水平。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7篇,共1272页。其中2、3、4、5期登载的是《中国代表团参加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的论文,其内容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学界取得的主要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同行介绍汶川地震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强烈关注。从2009年第1期起,本刊全文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Blackwell公司网站全文上网发行。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英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090(扩展版2.777),总被引频次为1876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13名。2008年本刊作为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精品科技期刊总结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文在中国科协网站上发表。2008年度发表论文187篇,共1814页。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学报》中文版
《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1.773,总被引频次为1981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29位。2008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7篇,消息报道17篇,通讯资料4篇,共计864页。
《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
《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8年底与兄弟刊物一起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7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277次;影响因子1.278,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73位,进入百名大关,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度发表论文106篇,共836页。
《地球学报》
《地球学报》
《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Peφepa TИBHЫЙЖyp Ha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7年度影响因子为2.145,总被引频次为1361次,影响因子在全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1名。2008年度发表论文73篇,共793页。
《矿床地质》
《矿床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沈其韩院士。《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1.548,总被引频次为90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43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586页。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01,总被引频次为522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96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136篇,共484页。
《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 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
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42,总被引频次为533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47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62篇,共392页。
《中国岩溶》
《中国岩溶》
《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496,总被引频次为309次,在我国5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561名。2008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388页。
《地质力学学报》(网站正在建设)
《地质力学学报》
一,中级职称:
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
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
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
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
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
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
二,高级职称:
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对送审的文章的专业性,思想性,前詹性以及创新要求会比较挑剔。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那最基本应该附图表说明。另外,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其次,国家级期刊发表对发表论文的要求偏低,但是也要求是正规的学术论文格式,具备可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国家级论文发表投稿相对容易,但也经常出现投稿一个月没有消息回复的。具体看杂志社的办事效率。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期刊论文发表有次数限制吗?中级职称及以上级别的职称基本都是需要发表若干篇职称论文的,发表若干职称论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早准备早发表,但一些作者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了发表,几篇论文打算集中发表,职称评审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一年发表两篇或更多的文章,只要作者时间安排合理,最终也能按时提交职称论文,一年发表两篇或者更多的职称论文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职称评审文件中会明确规定职称论文不能集中同一时间发表尤其是不能集中发表在同一刊物上,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集中发表了。 很多职称申报者不是很清楚论文发表时间的有效期,有的一次突击发表2、3篇。根据众多作者的论文发表经验,原则上最好是一年一篇,或者1年2篇的话,发表时间上最好错开下。主要是给评审老师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至于发表时间间隔多久,职称文件一般没有对此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按照我们推荐的最佳做法就行,也就是一年一篇。当然,有部分朋友可能没有提前做好准备,2、3个月左右发表2篇也是可以的,所以,这里我们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论文发表的准备,这样给自己留出充分的时间。 职称论文发表时间很关键,往往决定了作者能否晋升,如何把握好论文的发表时间需要作者先了解清楚当地或是本单位的具体时间要求,按照要求合理规划积极准备,总体来说职称论文发表是宜早不宜晚,广大作者要尽早准备为好,最好不要出现集中发表的情况。
你要问你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校,有的一篇不要,有的要几篇还需要看期刊等级……不一而论,关键是论文要写好是关键的及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