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罗国杰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

罗国杰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道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道德社会要求我们要好好传承传统道德,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道德传承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道德传承的思修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道德传承的思修论文篇一:《道德文化生态及中华道德之传承和教育》 摘 要:道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特定的社会环境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生态背景。新世纪社会经济大潮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因此对于青年一代的道德教育影响深远。本文以当代中学生为重点,讨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中华道德;教育;传承 一、文化及文化生态概说 文化,主要是指某个特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及风俗习惯等。此外,广义的文化也可以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其精神产品。从高级一点的层次来讲,文化首先是指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比如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其中尤以价值观念为精神文化的核心。因为它是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当然,文化也包括语言和文字,因为它是文化积淀和传承的途径。文化有其特定的规范体系,诸如法律条文、 规章制度 等。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并且自然地从前辈那里继承了某种传统文化;同时,新一代又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此外,社会阶层的分化也必然导致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产物,因而也就产生了文化生态学这样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源于“生态学”一词,十九世纪后期,德国生物学家E.H.海克尔首先提出,用以研究文化与整个环境生物集的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并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文化生态理论虽然在概念上存在着诸多不同的侧重,但它在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产生、发展以及不同行为模式方面仍有积极意义。 二、中华道德及当代社会背景 中华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哲学思想和精神,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不能不说,邪恶与正义总是相伴而行,古今亦然。历史已经证明,几千年传承发展下来的优秀文化还不至于那么不堪一击,就像无法彻底割断文化之脉一样,任何狂妄与野心到头来只不过自取其辱而已。也必须注意到,历史造就了中华道德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华道德的宏大庞杂。比如任何一种正确的说法往往就有相对的另一种说法,有时候也容易产生误导。其实这很正常,社会就是曲折前进的,就如修道过程中的“魔境”一样。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经济大潮无情地荡涤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加之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更让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事件显露无遗,造成的多种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网络大V可能会搅浑了原本清澈的池水,然而,高效的现代传媒也会使一些可耻的行为暴露无遗。而且科技的发展势必会有力地助推社会的前进。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也就更有必要对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及时教育引导,这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点所系,也是家长与社会共同合力的目标所向。 三、学校道德教育的职责和意义 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是中华道德的根本追求。中华道德历来重视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首先它充分肯定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任何人只要立志向善,就一定能够成就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其次它十分重视个体的修养实践,强调要将道德认识见之于生活行动,提倡“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正因为这样,讲道德就渗透于传统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讲道德,甚至做文章也有“文以载道”之说,政治则有“为政以德”的说法,教育更要“德育为先”的说法。修养是一个不断接近道德理想人格的过程。作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我们要结合课本内容,适时贯穿中华道德的教育,要大力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风气,尤其是当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时候,人们正在频频使用“滑坡”甚至“沦丧”等词汇来表达对道德现状的感叹。确实,现实生活中存在形形色色的不道德行为。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把现实的道德问题放到更大的时空背景下考察,如果能够以辩证的眼光审视中华道德的发展脉络,可能会更多的化忧思为启示,变焦虑为探索。而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振奋民族的精神,进而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必须要让我们的青年一代明白,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思想精神财富,其优秀传统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更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应当从现实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对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诠释和阐发,使之成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之发扬光大。 中华道德的传承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思想的薪火是中华民族道德智慧的结晶,从古代圣贤到志士仁人,无数道德箴言积淀成了泱泱的大国风范和民族的浩然正气。古圣先贤著书立说,议事明理,传承卓越的心灵之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积极写诗作文,析事明理,激浊扬清,启智开慧,而这一切,都与民族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结合课本教学,引导他们从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思考道理,明辨是非,培养他们光明磊落的浩然正气。与此同时,也允许他们积极讨论,畅所欲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社会的呼唤,更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善恶,用自己的智慧去明辨是非。相信他们能够区分善恶,明辨事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王丹彦,夏伟东主编.传统与选择[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道德传承的思修论文篇二:《弘扬传统文化,探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之路》 摘 要:弘扬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及传承态度;充分挖掘伦理道德智慧,丰富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三个方面来阐述在新时期对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伦理;中华文化;批判继承;中国特色 党的报告鲜明地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认为“在新历史时期的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中,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文化成为炙手可热的关注点,“文化走出去”“加大文化投入比例”“设立全民阅读节”“保护文化遗产地”……这些提案议案代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对文化强国的殷切期盼。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是历史先贤留给我们的瑰宝,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作为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全中华民族共同的骄傲和财富。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想这“特色”要从弘扬传统文化来体现。因此,我们在今天探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是有积极意义的。 由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并不像西方哲学家所说的只是一种道德形而上,而是集哲学、宗教、道德、政治、经济、教育、法律于一身的、系统化的思想体系,是整个人类在农业文明时期所形成的最为发达的学说体系,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曾经为我国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儒家文化受到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儒家文化的先进性渐弱,在与异文化的碰撞下,以官僚资本主义的形式存活下来,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因此,在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了对儒家文化的批判运动,然因历史原因不了了之。直至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后,官僚资本文化(儒家文化的新形式)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依然在阻碍社会的进步。到了近阶段随着“和谐社会”“弘扬传统文化”等社会发展目标的提出,随着“百家讲坛”的火爆,儒家思想方有了复兴之势。 今天,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谈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呢? 一、“尚礼”“明德”“仁爱”“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评价古代圣贤的标准 儒家思想还倡导“人以群分”,其中的“群”字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阶级性,也就是说“尚礼”“明德”“仁爱”“至善”的对象是在社会中拥有相同利益的阶级群体。这是儒家思想的鲜明特征之一,它将人群划分成一个个圈子,在这样的圈子里,不知不觉中就积淀了过多的、历史的腐朽。这些毫无疑问将要制约国家的创新与社会的发展。 因此,对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我们从批判的角度来继承, 从发展的角度来创新。就说这个“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人平等,那么,“群”应该泛指广大人民群众,“尚礼”“明德”“仁爱”“至善”的对象应该是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那些曾经带给我们国家和民族兴旺繁荣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加迫切要“重新发现”“重新认识”,让传统文化、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二、充分挖掘伦理道德智慧,丰富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兴盛,而当代和谐文化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就必须充分挖掘伦理道德智慧与和谐文化资源。 儒家思想指导公民的道德教化与社会的和谐需要“互动”。儒家伦理以人为本,认为道德是人与人互动的产物。孟子认为,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仁、义、礼、智“四德”,这就为每个人的道德成长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搭建起心灵的桥梁,使道德教化成为可能,也为中华后世道德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国际儒联顾问徐惟诚教授强调研究道德环境,他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受不断变化着的环境所制约,在没有“熟人”的环境里,不道德行为更容易发生。 孔子还认为,“吾道一以贯之”,什么是孔子的“道”呢,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陈瑛教授就此给出了新的解读,他认为孔子主要用“仁义”之道或“忠恕”之道来成己、成人、成物,这“仁义”“忠恕”就是孔子的“道”。今天,我们仍可以借鉴“一以贯之”之道,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把握和发展“一”,用“一以贯之”的思想来落实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全过程;在内容上当前讲“仁”就是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而“成己”,益于社会而“成人”,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成物”。 以上仅是儒家伦理道德智慧中的“冰山一角”,充分挖掘伦理道德智慧,对丰富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教育与和谐文化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近代以来,囿于现代与传统对立的思维偏见,国人对传统文化否定多于肯定,很多人将近代中国的落后全部归因于祖先,把责任推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身上。岂不知,中华文化曾支撑中华民族领先世界达千年之久。直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张弘扬传统文化,这才给了传统文化复兴以政治保障。 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认同传统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领悟儒家核心价值追求。国际儒联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的钱逊教授曾经就“儒家价值追求与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这一问题提出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共同理想、民族精神,还是核心价值体系和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每一样都要扎根于儒家伦理的沃土,都需要研究儒家核心价值――仁、义。 我们具体来看:1.儒家主张“仁以为己任”“居仁由义”,以仁和义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2.儒家主张“志于道”,将精神生活放在首位;3.儒家主张“修己以安百姓”,将个体放在群体之中;④儒家主张“养浩然之气”,具备“大丈夫”精神,由此构成民族精神的基础。不仅如此,若能将儒家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是“见义勇为”,它的最高境界毫无疑问是“舍己救人”“成仁取义”。这些在利益至上,仿佛一切都可以明码标价的今天,无疑是我们最缺乏也最需要的。认同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最重要途径。 另外,在弘扬传统文化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的人文科学学者李汉秋教授认为应当重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节日,他主张要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如:李教授建议以七夕节作为中国的情侣节、以孟母生孟子之日即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以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加上已确定的重阳节为中国老人节,这些就构成了一个完善的中华节日体系,以利于弘扬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四个字,早就被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不能丢弃,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各种文化潮流的冲击,我们一定要站稳脚跟,秉承传统文化,坚持对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才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伟.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大学,2008. [2]张治敏.近代儒家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D].新疆师范大学,2011.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践行孝道与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摘 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关键词:践行孝道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西方各种腐朽价值观的侵蚀,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自私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人生发展的长远规划等急功近利思想。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地制约着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践行孝道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二者统一时,就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群体或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即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看他的社会价值。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要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国家“文明办”评选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既有物质贡献,又有精神贡献;既奉献了社会,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又得到了提升,不断完善了自我。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的“义丐”徐超;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无臂钢琴师刘伟;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等等。他们奉献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国尽忠的精神赞歌。这种精神的力量将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它是无价的。

2 孝道的现代诠释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尽孝入手,孝道教育是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起点,也是落脚点。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对儿女的慈爱,出于本能,是人性光辉的自然流露。儿女对于父母的孝敬天经地义,是亲情的回报,是人伦关系的传承。因此,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给“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也就是说,用真挚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父母侍奉好了,让老人愉悦、高兴、没有精神负担,才能称为真正的“孝”。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对父母的“敬”和“爱”上,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没有这种真挚的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核心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是“生则养”,即赡养父母,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也就是说,首先要在物质生活上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孝道的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爱。

(4)立身。《孝经》上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品正而身立”。儿女为人正直善良,与人群和谐相处,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品行不端、不走正道,懒惰、浮漂,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这都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音“正”,直言劝诫的意思)。《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诤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要委婉提示,使父母改正,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但不是当面反驳和指责。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就是说对待父母要始终如一,给父母送葬时更要庄重、虔敬,严格遵守各种礼仪。

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同时,更要把传统孝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是要保全身体,珍爱生命。身体受命于父母,是父母所赐,保全身体,珍爱生命,是报效父母报效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赡养父母,满足其物质需求,“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三是要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四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有病及时治疗。五是要承志立身,成家立业;六是诤谏劝止,从义不从父。即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盲从。七是要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要尽量采用现代文明方式安葬过世的亲人。八是要尽职尽忠,清正廉洁,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国立功。学好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孝,是孝道的升华,是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爱人民、爱祖国的基础。对传统孝文化中的“愚忠”和“愚孝”,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错误的观念,我们今天必须予以摒弃。

3 在践行孝道中实现人生价值

践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道德保障。首先,明孝、行孝、尽孝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提高道德素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立德,就要知道什么是孝、怎样行孝,因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的实质是“仁爱”,仁爱是人的内在本质,是孝的人性基础,而孝是仁爱的外在表现。同时,有仁爱之心的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有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自爱,且有智慧、有勇气,这为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品质。

其次,孝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价值导向。以孝励志,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是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取向。要讲孝就一定要为国家服务,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正确方向。我们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价值导向。

再次,奉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终极目标的最好方法。我们知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道,一开始是起源于侍奉双亲的,这是孝道的初始阶段,我们称之为“小孝治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一个层次。到了单位,有了自己的岗位,角色发生了变化,便要发扬爱的精神,以民胞物与的情怀,为集体、为大众、为领导着想,心里有个大局观念,想问题、干事情都要从全局出发,我们称之为“中孝治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二个层次。随着阅历的增加、胸怀的开阔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也就是说,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候,他的人生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及的了,他会不断地反省和检点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缺陷,有了为民族尽心、为国家尽忠的心理渴望,我们称之为“大孝治国”,也是孔子说的“孝之终也”,这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最后,希望我们的大学生爱护身体,好好学习,树立一个目标,确定生活方向,从行动上践行孝道。我们知道了要在行孝、尽孝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有行孝、尽孝的实际行动。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行孝、尽孝,首先必须要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保持身心健康,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能动辄离家出走或自毁生命,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其次,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不断提高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本领。要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方案,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付之于行动。不好好学习,混日子,动辄逃课,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期望是大大的不孝。再次,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在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过程中,既要讲物质贡献,又要讲精神贡献;既要不断完善自我,又要奉献社会,同时要尽力而为。最后,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前辈的养育之恩,老师先贤的教导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革命先烈的奉献之恩,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成功,感恩挫折,感恩对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感恩之人,常想感恩之事,常报感恩之情。以感恩的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朱翔非.孝里有道[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

罗国杰发表的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作者:曾建 摘要:中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失范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形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学校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基础文明教育,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本文在调查概述中学生基础文明素质失范现状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重点是探讨提高中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途径。关键词:中学生基础文明提高基础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和情操的修养。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在一些中学生身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不适应社会发展、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种种基础文明素质的失范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存在校园社会公德差的现象,如对公共秩序规定漠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淡薄、行为举止失当;其次存在文明礼仪差的现象,如为人没礼貌、语言粗俗、仪表不整的现象等。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中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努力提高中学生的文明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一、借鉴西方国家基础文明教育的有益经验整体规划青少年个体道德教育,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制定和实施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德育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相互衔接,教育内容主题鲜明、循序渐进、不断发展,整个教育过程都围绕目标有计划、有阶段、按步骤实施。小学要着重于基础文明、礼仪、自律、国家意识、民族情感、集体思想的教育,中学生则要着重于人生理想、道德义务、责任意识、人生价值、爱国精神、集体精神的教育,大学生则要着重于理想信念、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国家民族责任、历史责任和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是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潜在的课堂,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示范、激励和约束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能使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逐步得以纠正。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如广播、电视、报刊、板报、橱窗等。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创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三、改变单调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在基础道德文明教育中既应坚持必要的灌输,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基础等课程的讲授;又要采取喜闻乐见具有趣味性、时代性、现代性的教育方式,首先,寓德于教,学科渗透,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各学科、各种学术活动对基础文明教育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其次,寓教于乐、注重教育的艺术性和教育对象的自觉接受与潜然趋同,利用大众传媒、影视作品来加强基础文明教育,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参与社会实践,辩论、演讲、座谈、录像、报告会、小品、漫画、图片展览等丰富、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基础文明教育,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注重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生适应社会、学生生存的需要,而且学生能在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体验到秩序感和责任感。最后,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人们排忧解难,消除困惑、偏差,恢复心理平衡,培养健康心态,为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尤其是较高的基础文明素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四、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基础文明教育需要加强学校科学管理,需要制度作为保障,用制度和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基础文明行为的全面提高不是自然造就的,它需要教育者长期、艰苦的努力,没有一个严格有序的管理和制度作保障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教育目标的。另一方面,基础文明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文明程度,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的任务无疑更为艰巨,只有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和制度建设,创建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基础文明教育才能顺利实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纪律处分条例、道德奖惩机制以及其他的管理的规定。总之,基础文明教育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突破口,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学校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学生的学习等全方位的建设,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文质彬彬”,实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从而树立新一代学生良好形象,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考文献[1]邱玉霞 主编 道德建设与青年人格塑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2]王玄武 等 著 比较德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3]罗国杰 马博宣 余进 编著 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亚当·斯密 著 道德情操论[M].吉林大学出版社。

1946年在同济大学攻读法学。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法律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肄业。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哲学系主任、副校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北京市伦理学会第一、二届会长。专于伦理学出版、发表学术著作20余部,论文100余篇,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拓者。主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合编《伦理学教程》、《西方伦理思想史》等。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2015年3月9日7时2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梁晓杰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没有。根据爱企查查询的信息可知,湖北讯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所正规的科技公司,发表论文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获取流量,是公司和社会都认可的。

罗昌平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我并不认为,只是迫于形势的情况下被迫忏悔而已。这种人永远都不知道后悔是什么,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烈士和英雄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对于烈士和英雄,我们不能够有任何言语上的侮辱。但是总有一些人自诩为高级知识分子,对牺牲的烈士百般侮辱。并且在态度上还十分嚣张,近些年类似的事情在网络上已经发生了很多起。

前几年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那就是吴京拍摄的长津湖。这部电视剧一经排除之后,让我们深刻记住了那些牺牲的烈士。很多人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感同身受,默默的在心里为这些牺牲的烈士致哀。但是总有人会在网络上随意侮辱这些劣势,就比如罗昌平。罗昌平在网络上发布侮辱长津湖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的语言,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很多网友便开始指责他的不是。可是他并没有及时道歉,反而变本加厉。最终被法院判处在网络上公开道歉,可是网友对他的道歉并不买账,认为他只是迫于形式而已。

无论是在现实又或者是,在网络上都不能够做出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我们首先要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布不恰当,言论也是同样要面临法律的严惩。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些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侮辱劣势言语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无论在任何时候,发表言论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恰当。

我们从小要培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要意识到任何情况下都要遵纪守法。当然现实与网络同样如此。如果我们在网络上发现类似侮辱烈士的言论是一定要及时向当地警方报告。在网络上散播侮辱性的言语不仅仅是违法,另一方面更是对自己道德水平的否定。

是的。论文代写的都是人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同时,代写论文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校不仅有权力收回你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造成严重后果的,甚至会有牢狱之灾。有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可能未来一生都在担心自己的论文造假被发现。。遇到发表论文的就举报到写手315网站,那里面收录好多信息,交易的时候查询一下。

是的,他是真的真诚悔过,因为对于罗昌平来说,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才会尊重,服从法院的相关判决。

1.如果抗美援朝不去,那么,刚刚诞生的孱弱的新中国,将面临美国的大炮导弹就建立在自己的家门口的境况,甚至发现中国不反抗,顺势入侵东北也不是没可能2.那些义无反顾保家卫国,只为了打出民族自尊,而一往无前牺牲自己的烈士,承担了这个民族在那个时代的艰巨任务,给以后的中国创造了多少年和平发展的时光

罗国杰发表的论文有多少

主要从事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及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已培养和指导科技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生10余名。先后在国家核心刊物及国内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编和参编全省及全国统编教材《法学概论》和其他教材8部、参加或组织全国和省部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教育科学“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四川省“五个一重点工程”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等10余项。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列第一),国家、省、部、市及全国、全省学会等各类奖励20余项。其中较突出的有:作为主要骨干参加的由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主编的全国“两课”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之前该教材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被教育部聘为全国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成员、四川省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003年继续当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参与研制《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并任四川子课题执笔(现已颁布实施)。被教育部聘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主要成员、四川省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继续当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以及四川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科社学会副会长。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践行孝道与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

摘 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关键词:践行孝道 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

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西方各种腐朽价值观的侵蚀,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自私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主义,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人生发展的长远规划等急功近利思想。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地制约着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践行孝道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人生价值的科学内涵

价值即意义,它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者说是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而所谓的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二者统一时,就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指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群体或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个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重要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即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主要看他的社会价值。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要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要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国家“文明办”评选的“全国孝老爱亲模范”,中央电视台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都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既有物质贡献,又有精神贡献;既奉献了社会,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又得到了提升,不断完善了自我。

5·12汶川大地震捐款的“义丐”徐超;坚守藏区12年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无臂钢琴师刘伟;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等等。他们奉献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国尽忠的精神赞歌。这种精神的力量将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它是无价的。

2 孝道的现代诠释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尽孝入手,孝道教育是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起点,也是落脚点。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对儿女的慈爱,出于本能,是人性光辉的自然流露。儿女对于父母的孝敬天经地义,是亲情的回报,是人伦关系的传承。因此,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给“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也就是说,用真挚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父母侍奉好了,让老人愉悦、高兴、没有精神负担,才能称为真正的“孝”。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对父母的“敬”和“爱”上,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没有这种真挚的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核心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是“生则养”,即赡养父母,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也就是说,首先要在物质生活上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孝道的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爱。

(4)立身。《孝经》上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品正而身立”。儿女为人正直善良,与人群和谐相处,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品行不端、不走正道,懒惰、浮漂,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这都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音“正”,直言劝诫的意思)。《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诤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言行的时候,要委婉提示,使父母改正,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但不是当面反驳和指责。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就是说对待父母要始终如一,给父母送葬时更要庄重、虔敬,严格遵守各种礼仪。

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同时,更要把传统孝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是要保全身体,珍爱生命。身体受命于父母,是父母所赐,保全身体,珍爱生命,是报效父母报效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要赡养父母,满足其物质需求,“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三是要尊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四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有病及时治疗。五是要承志立身,成家立业;六是诤谏劝止,从义不从父。即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进行诤谏劝止,不盲从。七是要文明安葬,不忘父母,追思祖德,要尽量采用现代文明方式安葬过世的亲人。八是要尽职尽忠,清正廉洁,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国立功。学好过硬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孝,是孝道的升华,是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爱人民、爱祖国的基础。对传统孝文化中的“愚忠”和“愚孝”,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错误的观念,我们今天必须予以摒弃。

3 在践行孝道中实现人生价值

践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道德保障。首先,明孝、行孝、尽孝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提高道德素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立德,就要知道什么是孝、怎样行孝,因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的实质是“仁爱”,仁爱是人的内在本质,是孝的人性基础,而孝是仁爱的外在表现。同时,有仁爱之心的人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有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自爱,且有智慧、有勇气,这为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品质。

其次,孝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价值导向。以孝励志,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是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取向。要讲孝就一定要为国家服务,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不竭动力,也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正确方向。我们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的价值导向。

再次,奉行孝道是实现人生价值终极目标的最好方法。我们知道“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道,一开始是起源于侍奉双亲的,这是孝道的初始阶段,我们称之为“小孝治家”,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一个层次。到了单位,有了自己的岗位,角色发生了变化,便要发扬爱的精神,以民胞物与的情怀,为集体、为大众、为领导着想,心里有个大局观念,想问题、干事情都要从全局出发,我们称之为“中孝治企”,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孝道的第二个层次。随着阅历的增加、胸怀的开阔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也就是说,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候,他的人生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及的了,他会不断地反省和检点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缺陷,有了为民族尽心、为国家尽忠的心理渴望,我们称之为“大孝治国”,也是孔子说的“孝之终也”,这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最后,希望我们的大学生爱护身体,好好学习,树立一个目标,确定生活方向,从行动上践行孝道。我们知道了要在行孝、尽孝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有行孝、尽孝的实际行动。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行孝、尽孝,首先必须要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保持身心健康,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能动辄离家出走或自毁生命,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其次,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不断提高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本领。要为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方案,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付之于行动。不好好学习,混日子,动辄逃课,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期望是大大的不孝。再次,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奉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在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过程中,既要讲物质贡献,又要讲精神贡献;既要不断完善自我,又要奉献社会,同时要尽力而为。最后,要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前辈的养育之恩,老师先贤的教导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革命先烈的奉献之恩,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恩;感恩父母,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感恩成功,感恩挫折,感恩对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感恩之人,常想感恩之事,常报感恩之情。以感恩的实际行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报效国家,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大学生要在对长辈尽孝,对工作单位尽责,对国家对民族尽忠的行动中,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朱翔非.孝里有道[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析人生价值的思修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