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微生物投稿期刊推荐信范文

发布时间:

微生物投稿期刊推荐信范文

我是做环境微生物的,据我所知, 好的期刊有这一些 ISME>EM>AEM>FEMS MICROBIAL ECOLOGY=AMB .后两个稍微差一些,没那么多的名气. 不过EM的文章质量这两年有超过ISME的趋势, 影响力: JB=AEM>EM=ISME>FEMS seriers>AMB,其余非主流

呵呵,就个人的研究领域,关注点可能不一样。相对而言,在我所研究的领域,从1991年以来的EST中的相关文献每期都基本收集,认真阅读,再多看看其他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献,ACS本身的几个杂志中的文献,理论深度都要比EST要深一些。看一下,进行一下比较就大概了解了。 EST本身认可的文章,就是表征手段比较新,尽量贴近工程实践(EST不喜欢以模拟废水等进行实验所得出的数据),理论的深度提炼,不符合EST的录稿取向。 至于发表EST文章的事情,请到中国科学研生态中心去学习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就知道了。表征手段及科研氛围都非常适合这里的学生、老师发顶级文章,亚洲唯一的EST编辑部在生态中心,我们都是把要发到EST的文章请EST编辑部的老师(很年轻)先看一看,录取率要高一些。仅水开放重点实验室2008年发表EST文章8篇(不含正在审稿的),生态的江老师是EST的编辑,他和他的学生就发的更多。 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努力,大家都一样。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好像是周刊 or 半月刊之类的,美国微生物协会(ASM)主办的一杂志。这个杂志貌似 侧重于环境和生态等微生物 方面,而guodanni站友应该是检验科的,这就要看看他实验做的内容属于哪一块了;若是靠近病源微生物及耐药等方面,则这个杂志不合适。我曾经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过一短篇,感觉难度挺大的。 SCI杂志千万种,档次也各不相同;我是从事临床微生物的,这个领域主流杂志好像不是很多,知道的就是美国ASM主办的AAC,JCM;英国的JAC,这些都是4分往5分跑的;其他就是稍差一些了。今天手头刚好没有资料,不然就给多找几个杂志了。 另外,1分左右的微生物方面的SCI杂志很多,也很容易发表,楼主不妨自己google一下!

molecular ecology:太难了 要求非常高

1.文章引用率高 2.接收速度快,一个月左右就可返修,要是急着发的话这个杂志可以选择 3.微生物领域比较认可

该杂志很要求创新性 我投过两次。审稿时间大概都不到2个月,第一篇拒了,说没有新意,第二篇要求大修,而且改为短篇,这把我也改的够呛,我是拖了一个月才才开始改,在二个月的截止日搞到凌晨3点才投完,谁知第二天就接受了。总体感觉文章要有创新点,有别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文章数据量的倒不是关键问题,我的第一篇数据量就很大,但也没有用。第一篇后来被JAM接受了,当然还是补了一点实验,补充的实验其实如果再投AEM可能也有戏,但是由于毕业的时间限制,所以不敢再投了。

9.4,杂志编辑和我联系:“We need more than 3 reviewers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需要我再推荐1个以上的审稿人 9.13,我试着给杂志编辑发了一封邮件,咨询稿件处理的结果,9.14,编辑给出了决定:“The reviewer have recommended publication, but also suggest major revisions to your manuscript. Therefore, I invite you to respond to the reviewer' comments and revise your manuscript.” 三个审稿人给出的修改意见挺多的,其中一个从摘要到讨论,每个部分都提出了问题,幸好这些都不是太尖锐的问题,我根据他们的修改意见,一一进行了修改,并保留了一个具有修改标志的版本(这样可以看出我对文章的修改之处),然后给每个审稿人写了一封信,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9.26,通过杂志系统上传了最终的修改稿,并给编辑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已经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好了,并发送了具有修改标志的文章和给审稿人的信。 9.27,杂志编辑就给出了接受通知:“It is a pleasure to accept your manuscript entitled "xxxx" in its current form for publication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4.07.07投稿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当天让修改内容,2014.07.15修改后重新上传 2014.07.16让修改内容 2014.07.18修改后重新上传,立刻变为with editor 2014.07.22, under review, 后时间又改为了08.05, 后时间又改为了08.11 2014.08.28审稿意见为大修,但是只有一个审稿人,而且,他的审稿意见说是大修,但其实他是想让补充一个实验,可实际上是根本不需要的一个实验,直接说明白就可以。整体来看小修都算不上。 2014.08.29将修改稿上传 2014.09.02另外一个审稿人的意见返回,应继续修改,属于小修 2014.09.03将稿件送语言公司进行修改 2014.09.11语言修回,重新将修改稿上传,很快退回,要求修改一些小格式 2014.09.12修改后将修改稿重新上传,当天with editor, 后来with editor的时间又改为了2014.09.13, 在2014.09.13的时间,状态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 在2014.09.15文章最终accept。 投稿中,投稿两三天的样子就修回了格式,一连修回了两次,效率很高,选的是Akira Kimura编辑,不晓得是不是送到她那里的,修回没两天就under review了,很开心!希望送审的编辑能够手下留情啊,马年马上发文章啊!上帝保佑!

AEM, JB,07年之后,他们的影响因子就从来没超过4分,所以没有掉到4以下之说. 之前我也很看重AEM,后来跟领域内小牛聊天,人家都是把最垃圾的论文丢到AEM. 他说5分以下的杂志,几乎每区别,可信度都不高. 后来投稿的时候,果断投AMB了,无他, AMB反应快,不收钱. 投AEM速度要慢,还收钱 .

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开放管理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 总结 ,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 教育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方法 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热点 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 报告 。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 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 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11~2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文章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和成绩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1]。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换教学立场

教师的备课不是简单的“背课”[2],是在对教学内容熟悉的基础上,优化内容,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要改以往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强迫坐于课堂,不能也不敢出声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身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授课时间上有前有后,为了避免相近课程某些内容重复,我们进行了授课内容的优化。对于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已讲过“物质代谢”内容,则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丰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科研论文(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然后课堂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做到由浅及深地回答,帮助学生回顾已忘或还未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提问时,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老师答疑时要尽可能多联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实例和本学科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用简练、幽默、易懂的语言回答相关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主角,要发挥主角作用。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食品微生物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信息量。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将微观世界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第三,多媒体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件、动画、相关网络声像资料及新闻报道等。

食品微生物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发展迅速,而且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宏观事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CAI教学软件,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4]。例如,把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三维画面或科教电影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细菌鞭毛的运动、T偶噬菌体的增殖、主动吸收的方式、细胞的分裂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

三、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化抽象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的利害影响,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们很难就只有显微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让其形象化,宏观化。虽然多媒体已经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如,上课时我们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我们选用了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二,以“新”为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新”的理念(即运用新思想,联系新理论,列举新课题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等方面都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赋予学生宝贵的 创新思维 。第三,多样化传授知识。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变化的课外观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堂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引入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安排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五、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技能欠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种条件,加强实验技能培训,是最快捷有效的弥补方法。

(一)课堂实验

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开始时,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具体如下:

最初,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其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这样既可以回顾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实验印象,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帮助掌握实验技能。

再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进行实验,学生在观看了录像后对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与他们实验的同步,进行实验信息交换,从而让学生能够最短最及时最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

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批阅,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进一步修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二)课外实验

不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外做些简单实验或集中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如在讲微生物腐败变质时安排学生课外取一空矿泉水瓶内装入校园河流中比较清澈的水,然后进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质变化产生腥臭。让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集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完成检测报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进行结果评比。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6],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实验考试采用笔试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题形式,做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并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部分命题,达到理论、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实验笔试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步骤为主要命题范围,实验操作以抽签形式定,内容均为食品微生物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细菌计数等。最后学生成绩由理论和实验两部成绩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提问及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模式考试既要求学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学中的CAI[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锋、蒋军,运用多媒体课件好食品微生物学的尝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2~44

[5]叶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稳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检验方法,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检测技术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测试片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四方面的检测方法,并评述了他们的特点。随着生物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应用,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做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关键词: 检测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门”、“福寿螺”、“毒饺子”等名词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目前,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领域。

1 食品微生物分类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其群体非常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

2.1 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现代免疫学将“免疫”定义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免疫检测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具体说就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即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2 分子生物学方法

2.2.1 核酸探针法[2] 核酸探针是将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就称为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与免疫学方法相似,探针也需要附加适当标记。以往研究的探针技术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专门的实验室使用,而现在较热门的技术是以核酸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一—比色计。该方法依赖核糖体RNA(tRNA)发育中储存的核酸成分进行检测。这种天然富含rRNA标靶序列的使用使得无辐射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当或者更高的灵敏度。总体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特点是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缺点是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探针,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再者就是检验费用比较昂贵。

2.2.2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方法)[2] 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是美国科学家Mllllis于1983年发明的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对人工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相应RNA或DNA片段扩增,检测扩增的产物含量,从而快速对饲料中致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PCR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肉毒梭菌等。

2.2.3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是利用无毒的纸膜、纸片、胶片为培养基载体,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试纸和胶片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它是一种集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微生物学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对有些项目的测定,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几乎与标准方法相媲美。其优点:第一,常规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温度要求严格,而测试片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以往许多实验室不能实施,不能达到及时检测的目的。第二,快速测试片可以在取样时同时接种,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数。第三,测定少量样品,不需配试剂,价格低廉,可随时进行,便于运输,携带方便,易于消毒保存,操作简便快速。

2.2.4 电阻电导测定法 电阻电导测定法原理是:在细菌生长繁殖期间,将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等)分解成有机酸、氨基酸等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改变其培养液的导电度。这样,通过电阻和导电度的数值变化,就可推算出样品含菌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中罗列了几个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虽然很多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属于世界前沿,有的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2]杨向荣,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06,5.

[3]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

1.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3. 食品加工论文范文

4. 医学微生物论文

5. 微生物学习心得

6.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微生物投稿期刊推荐信

我是做环境微生物的,据我所知, 好的期刊有这一些 ISME>EM>AEM>FEMS MICROBIAL ECOLOGY=AMB .后两个稍微差一些,没那么多的名气. 不过EM的文章质量这两年有超过ISME的趋势, 影响力: JB=AEM>EM=ISME>FEMS seriers>AMB,其余非主流

呵呵,就个人的研究领域,关注点可能不一样。相对而言,在我所研究的领域,从1991年以来的EST中的相关文献每期都基本收集,认真阅读,再多看看其他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献,ACS本身的几个杂志中的文献,理论深度都要比EST要深一些。看一下,进行一下比较就大概了解了。 EST本身认可的文章,就是表征手段比较新,尽量贴近工程实践(EST不喜欢以模拟废水等进行实验所得出的数据),理论的深度提炼,不符合EST的录稿取向。 至于发表EST文章的事情,请到中国科学研生态中心去学习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就知道了。表征手段及科研氛围都非常适合这里的学生、老师发顶级文章,亚洲唯一的EST编辑部在生态中心,我们都是把要发到EST的文章请EST编辑部的老师(很年轻)先看一看,录取率要高一些。仅水开放重点实验室2008年发表EST文章8篇(不含正在审稿的),生态的江老师是EST的编辑,他和他的学生就发的更多。 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努力,大家都一样。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好像是周刊 or 半月刊之类的,美国微生物协会(ASM)主办的一杂志。这个杂志貌似 侧重于环境和生态等微生物 方面,而guodanni站友应该是检验科的,这就要看看他实验做的内容属于哪一块了;若是靠近病源微生物及耐药等方面,则这个杂志不合适。我曾经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过一短篇,感觉难度挺大的。 SCI杂志千万种,档次也各不相同;我是从事临床微生物的,这个领域主流杂志好像不是很多,知道的就是美国ASM主办的AAC,JCM;英国的JAC,这些都是4分往5分跑的;其他就是稍差一些了。今天手头刚好没有资料,不然就给多找几个杂志了。 另外,1分左右的微生物方面的SCI杂志很多,也很容易发表,楼主不妨自己google一下!

molecular ecology:太难了 要求非常高

1.文章引用率高 2.接收速度快,一个月左右就可返修,要是急着发的话这个杂志可以选择 3.微生物领域比较认可

该杂志很要求创新性 我投过两次。审稿时间大概都不到2个月,第一篇拒了,说没有新意,第二篇要求大修,而且改为短篇,这把我也改的够呛,我是拖了一个月才才开始改,在二个月的截止日搞到凌晨3点才投完,谁知第二天就接受了。总体感觉文章要有创新点,有别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文章数据量的倒不是关键问题,我的第一篇数据量就很大,但也没有用。第一篇后来被JAM接受了,当然还是补了一点实验,补充的实验其实如果再投AEM可能也有戏,但是由于毕业的时间限制,所以不敢再投了。

9.4,杂志编辑和我联系:“We need more than 3 reviewers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需要我再推荐1个以上的审稿人 9.13,我试着给杂志编辑发了一封邮件,咨询稿件处理的结果,9.14,编辑给出了决定:“The reviewer have recommended publication, but also suggest major revisions to your manuscript. Therefore, I invite you to respond to the reviewer' comments and revise your manuscript.” 三个审稿人给出的修改意见挺多的,其中一个从摘要到讨论,每个部分都提出了问题,幸好这些都不是太尖锐的问题,我根据他们的修改意见,一一进行了修改,并保留了一个具有修改标志的版本(这样可以看出我对文章的修改之处),然后给每个审稿人写了一封信,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9.26,通过杂志系统上传了最终的修改稿,并给编辑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已经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好了,并发送了具有修改标志的文章和给审稿人的信。 9.27,杂志编辑就给出了接受通知:“It is a pleasure to accept your manuscript entitled "xxxx" in its current form for publication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4.07.07投稿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当天让修改内容,2014.07.15修改后重新上传 2014.07.16让修改内容 2014.07.18修改后重新上传,立刻变为with editor 2014.07.22, under review, 后时间又改为了08.05, 后时间又改为了08.11 2014.08.28审稿意见为大修,但是只有一个审稿人,而且,他的审稿意见说是大修,但其实他是想让补充一个实验,可实际上是根本不需要的一个实验,直接说明白就可以。整体来看小修都算不上。 2014.08.29将修改稿上传 2014.09.02另外一个审稿人的意见返回,应继续修改,属于小修 2014.09.03将稿件送语言公司进行修改 2014.09.11语言修回,重新将修改稿上传,很快退回,要求修改一些小格式 2014.09.12修改后将修改稿重新上传,当天with editor, 后来with editor的时间又改为了2014.09.13, 在2014.09.13的时间,状态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 在2014.09.15文章最终accept。 投稿中,投稿两三天的样子就修回了格式,一连修回了两次,效率很高,选的是Akira Kimura编辑,不晓得是不是送到她那里的,修回没两天就under review了,很开心!希望送审的编辑能够手下留情啊,马年马上发文章啊!上帝保佑!

AEM, JB,07年之后,他们的影响因子就从来没超过4分,所以没有掉到4以下之说. 之前我也很看重AEM,后来跟领域内小牛聊天,人家都是把最垃圾的论文丢到AEM. 他说5分以下的杂志,几乎每区别,可信度都不高. 后来投稿的时候,果断投AMB了,无他, AMB反应快,不收钱. 投AEM速度要慢,还收钱 .

1、首先准备电脑,打印机,纸和笔,并摆放整齐。2、其次打开电脑输入解锁密码,并连接打印机。3、最后使用打印机打印微生物学报期刊投稿备注,并使用笔进行书写即可。

微生物类投稿期刊推荐信

1、首先准备电脑,打印机,纸和笔,并摆放整齐。2、其次打开电脑输入解锁密码,并连接打印机。3、最后使用打印机打印微生物学报期刊投稿备注,并使用笔进行书写即可。

我是做环境微生物的,据我所知, 好的期刊有这一些 ISME>EM>AEM>FEMS MICROBIAL ECOLOGY=AMB .后两个稍微差一些,没那么多的名气. 不过EM的文章质量这两年有超过ISME的趋势, 影响力: JB=AEM>EM=ISME>FEMS seriers>AMB,其余非主流

呵呵,就个人的研究领域,关注点可能不一样。相对而言,在我所研究的领域,从1991年以来的EST中的相关文献每期都基本收集,认真阅读,再多看看其他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献,ACS本身的几个杂志中的文献,理论深度都要比EST要深一些。看一下,进行一下比较就大概了解了。 EST本身认可的文章,就是表征手段比较新,尽量贴近工程实践(EST不喜欢以模拟废水等进行实验所得出的数据),理论的深度提炼,不符合EST的录稿取向。 至于发表EST文章的事情,请到中国科学研生态中心去学习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就知道了。表征手段及科研氛围都非常适合这里的学生、老师发顶级文章,亚洲唯一的EST编辑部在生态中心,我们都是把要发到EST的文章请EST编辑部的老师(很年轻)先看一看,录取率要高一些。仅水开放重点实验室2008年发表EST文章8篇(不含正在审稿的),生态的江老师是EST的编辑,他和他的学生就发的更多。 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努力,大家都一样。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好像是周刊 or 半月刊之类的,美国微生物协会(ASM)主办的一杂志。这个杂志貌似 侧重于环境和生态等微生物 方面,而guodanni站友应该是检验科的,这就要看看他实验做的内容属于哪一块了;若是靠近病源微生物及耐药等方面,则这个杂志不合适。我曾经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过一短篇,感觉难度挺大的。 SCI杂志千万种,档次也各不相同;我是从事临床微生物的,这个领域主流杂志好像不是很多,知道的就是美国ASM主办的AAC,JCM;英国的JAC,这些都是4分往5分跑的;其他就是稍差一些了。今天手头刚好没有资料,不然就给多找几个杂志了。 另外,1分左右的微生物方面的SCI杂志很多,也很容易发表,楼主不妨自己google一下!

molecular ecology:太难了 要求非常高

1.文章引用率高 2.接收速度快,一个月左右就可返修,要是急着发的话这个杂志可以选择 3.微生物领域比较认可

该杂志很要求创新性 我投过两次。审稿时间大概都不到2个月,第一篇拒了,说没有新意,第二篇要求大修,而且改为短篇,这把我也改的够呛,我是拖了一个月才才开始改,在二个月的截止日搞到凌晨3点才投完,谁知第二天就接受了。总体感觉文章要有创新点,有别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文章数据量的倒不是关键问题,我的第一篇数据量就很大,但也没有用。第一篇后来被JAM接受了,当然还是补了一点实验,补充的实验其实如果再投AEM可能也有戏,但是由于毕业的时间限制,所以不敢再投了。

9.4,杂志编辑和我联系:“We need more than 3 reviewers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需要我再推荐1个以上的审稿人 9.13,我试着给杂志编辑发了一封邮件,咨询稿件处理的结果,9.14,编辑给出了决定:“The reviewer have recommended publication, but also suggest major revisions to your manuscript. Therefore, I invite you to respond to the reviewer' comments and revise your manuscript.” 三个审稿人给出的修改意见挺多的,其中一个从摘要到讨论,每个部分都提出了问题,幸好这些都不是太尖锐的问题,我根据他们的修改意见,一一进行了修改,并保留了一个具有修改标志的版本(这样可以看出我对文章的修改之处),然后给每个审稿人写了一封信,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9.26,通过杂志系统上传了最终的修改稿,并给编辑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已经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好了,并发送了具有修改标志的文章和给审稿人的信。 9.27,杂志编辑就给出了接受通知:“It is a pleasure to accept your manuscript entitled "xxxx" in its current form for publication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4.07.07投稿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当天让修改内容,2014.07.15修改后重新上传 2014.07.16让修改内容 2014.07.18修改后重新上传,立刻变为with editor 2014.07.22, under review, 后时间又改为了08.05, 后时间又改为了08.11 2014.08.28审稿意见为大修,但是只有一个审稿人,而且,他的审稿意见说是大修,但其实他是想让补充一个实验,可实际上是根本不需要的一个实验,直接说明白就可以。整体来看小修都算不上。 2014.08.29将修改稿上传 2014.09.02另外一个审稿人的意见返回,应继续修改,属于小修 2014.09.03将稿件送语言公司进行修改 2014.09.11语言修回,重新将修改稿上传,很快退回,要求修改一些小格式 2014.09.12修改后将修改稿重新上传,当天with editor, 后来with editor的时间又改为了2014.09.13, 在2014.09.13的时间,状态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 在2014.09.15文章最终accept。 投稿中,投稿两三天的样子就修回了格式,一连修回了两次,效率很高,选的是Akira Kimura编辑,不晓得是不是送到她那里的,修回没两天就under review了,很开心!希望送审的编辑能够手下留情啊,马年马上发文章啊!上帝保佑!

AEM, JB,07年之后,他们的影响因子就从来没超过4分,所以没有掉到4以下之说. 之前我也很看重AEM,后来跟领域内小牛聊天,人家都是把最垃圾的论文丢到AEM. 他说5分以下的杂志,几乎每区别,可信度都不高. 后来投稿的时候,果断投AMB了,无他, AMB反应快,不收钱. 投AEM速度要慢,还收钱 .

微生物投稿期刊推荐信格式

1、首先准备电脑,打印机,纸和笔,并摆放整齐。2、其次打开电脑输入解锁密码,并连接打印机。3、最后使用打印机打印微生物学报期刊投稿备注,并使用笔进行书写即可。

直接看几篇前人发表的格式就好了这里是他们报社的要求行文格式(2010年1月修订)写作内容:关于稿件中的内容,作者可以在本刊网站下载PDF文件或每期发行的期刊,直接看到本刊论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格式和排版要求:作者投稿时,应采用通栏排版、不要双栏,图、表要放到文中随文排版应按照阅读顺序,详细要求请请见“投稿要求”。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英文脚注正文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统计学符号正体与斜体参考文献1. 文题要求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一致。2. 作者文章署名人应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名字的写法是:王小红, Xiaohong Wang。3.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加圆括号排在作者署名下方,单位应写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外国作者单位应注明国名。不同单位的作者应标注清楚。4. 摘要每篇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都应附中、英文摘要,具体写法请详见“投稿要求”。5.关键词每篇文章选取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6.中英文脚注(如有些项目没有,可缺项。2006年有所变动!)(1)中文脚注:(正文首页下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通讯作者。Tel: +86- ;Fax: +86- ;E-mail: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注:指的是第一作者)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时间写为:年-月-日)(2)英文脚注:(英文摘要下方)Supported by the ……(项目编号)*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 ;Fax: +86- ;E-mail:Received : /Revised: (时间写为:日 月份全拼 年,之间不用标点符号)7.正文(1)各级标题:①引言部分只叙述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②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讨论”,左顶格顺序编排。③二级标题,如:“1.1 菌株和质粒”,左顶格排。一、二级标题后的内容另起行排。④三级标题,如:“1.1.1质粒的提取”,左顶格排。与后面的内容用冒号隔开,内容接排。(2)图和表:文中图、表力求精简,避免图、表的内容重复。在文中的位置应是,先见文后见图和表。请将图表直接随正文排版,不要单独排在文后。①图:在正文中插图位置的下方写图题(中英文)及图注(英文);照片要清晰,线图要精绘。②表:随正文排。表序及表题(中英文)置表上方,表注(英文)置于表下。表的内容全部用英文表述。一般使用三线表。(3)致谢:放文末,与正文空 一行,左顶格。8.计量单位(1)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用的计量单位如下: ①时间:日(天)用d ;小时用h;分钟用min ;秒用s 等。 ②溶液浓度:用mol/L 表示,而不用M 或 N。 ③旋转速度:单位符号为 r /min,而不用rpm 。 ④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 kDa,Da;核酸用 bp或 kb。 ⑤光密度:用OD表示。 ⑥灭菌压力:用Pa或kPa表示,而不用磅或kg/cm2 。(2)图表中数值的量和单位:用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如:t /h (时间,单位是小时)。(3)有些数值带的计量单位不能省略,如:30cm X 0.5cm,不能写成30 X 0.5cm;15%~20%不可写成15~20% 等。9. 数字的使用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②计数和计量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③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书、两种产品等。④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不再采用三位分节法,要连续排。10. 统计学符号一般统计学符号用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F;卡方检验用x2;相关系数用r;样本数用n;概率用P。11. 正体与斜体(1)物种的学名:菌株的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2)限制性内切酶: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如:BamHⅠ、HindⅢ、Sau3AⅠ等。(3)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全部正体。碱基缩写为大 写、正体。12. 参考文献(1)要求:①文献必须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②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如会议论文集、私人通讯等,毕业论文除外)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作为脚注处理。③文献应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论文一般不超过20篇,综述不超过25篇。(2)格式:请严格按照下列格式整理文献。① 列出参考文献中的全部作者。【2010年开始实行】② 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写全称,名缩写(不加缩写点,双名间不空格)。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和”字或“and”。③ 外国期刊名应用全拼、不可缩写【2009年开始实行】,西文刊名采用斜体。④ 非英文的期刊,以尊重原始文字为主,在原文刊名的后面注明“标准的西文刊名”,如:微生物学报(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3)具体模式:① 期刊:[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② 图书:[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文章作者.文章题目//书的作者.书名. 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③ 译著:[序号] 外国作者的原姓名. 中文书名. 译者的中国人名,等译.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④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⑤ 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单位”的“学位论文”,年.⑥ 互联网:写明网址

微生物投稿期刊推荐信模板

我是做环境微生物的,据我所知, 好的期刊有这一些 ISME>EM>AEM>FEMS MICROBIAL ECOLOGY=AMB .后两个稍微差一些,没那么多的名气. 不过EM的文章质量这两年有超过ISME的趋势, 影响力: JB=AEM>EM=ISME>FEMS seriers>AMB,其余非主流

呵呵,就个人的研究领域,关注点可能不一样。相对而言,在我所研究的领域,从1991年以来的EST中的相关文献每期都基本收集,认真阅读,再多看看其他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献,ACS本身的几个杂志中的文献,理论深度都要比EST要深一些。看一下,进行一下比较就大概了解了。 EST本身认可的文章,就是表征手段比较新,尽量贴近工程实践(EST不喜欢以模拟废水等进行实验所得出的数据),理论的深度提炼,不符合EST的录稿取向。 至于发表EST文章的事情,请到中国科学研生态中心去学习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就知道了。表征手段及科研氛围都非常适合这里的学生、老师发顶级文章,亚洲唯一的EST编辑部在生态中心,我们都是把要发到EST的文章请EST编辑部的老师(很年轻)先看一看,录取率要高一些。仅水开放重点实验室2008年发表EST文章8篇(不含正在审稿的),生态的江老师是EST的编辑,他和他的学生就发的更多。 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努力,大家都一样。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好像是周刊 or 半月刊之类的,美国微生物协会(ASM)主办的一杂志。这个杂志貌似 侧重于环境和生态等微生物 方面,而guodanni站友应该是检验科的,这就要看看他实验做的内容属于哪一块了;若是靠近病源微生物及耐药等方面,则这个杂志不合适。我曾经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过一短篇,感觉难度挺大的。 SCI杂志千万种,档次也各不相同;我是从事临床微生物的,这个领域主流杂志好像不是很多,知道的就是美国ASM主办的AAC,JCM;英国的JAC,这些都是4分往5分跑的;其他就是稍差一些了。今天手头刚好没有资料,不然就给多找几个杂志了。 另外,1分左右的微生物方面的SCI杂志很多,也很容易发表,楼主不妨自己google一下!

molecular ecology:太难了 要求非常高

1.文章引用率高 2.接收速度快,一个月左右就可返修,要是急着发的话这个杂志可以选择 3.微生物领域比较认可

该杂志很要求创新性 我投过两次。审稿时间大概都不到2个月,第一篇拒了,说没有新意,第二篇要求大修,而且改为短篇,这把我也改的够呛,我是拖了一个月才才开始改,在二个月的截止日搞到凌晨3点才投完,谁知第二天就接受了。总体感觉文章要有创新点,有别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文章数据量的倒不是关键问题,我的第一篇数据量就很大,但也没有用。第一篇后来被JAM接受了,当然还是补了一点实验,补充的实验其实如果再投AEM可能也有戏,但是由于毕业的时间限制,所以不敢再投了。

9.4,杂志编辑和我联系:“We need more than 3 reviewers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需要我再推荐1个以上的审稿人 9.13,我试着给杂志编辑发了一封邮件,咨询稿件处理的结果,9.14,编辑给出了决定:“The reviewer have recommended publication, but also suggest major revisions to your manuscript. Therefore, I invite you to respond to the reviewer' comments and revise your manuscript.” 三个审稿人给出的修改意见挺多的,其中一个从摘要到讨论,每个部分都提出了问题,幸好这些都不是太尖锐的问题,我根据他们的修改意见,一一进行了修改,并保留了一个具有修改标志的版本(这样可以看出我对文章的修改之处),然后给每个审稿人写了一封信,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9.26,通过杂志系统上传了最终的修改稿,并给编辑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已经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好了,并发送了具有修改标志的文章和给审稿人的信。 9.27,杂志编辑就给出了接受通知:“It is a pleasure to accept your manuscript entitled "xxxx" in its current form for publication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4.07.07投稿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当天让修改内容,2014.07.15修改后重新上传 2014.07.16让修改内容 2014.07.18修改后重新上传,立刻变为with editor 2014.07.22, under review, 后时间又改为了08.05, 后时间又改为了08.11 2014.08.28审稿意见为大修,但是只有一个审稿人,而且,他的审稿意见说是大修,但其实他是想让补充一个实验,可实际上是根本不需要的一个实验,直接说明白就可以。整体来看小修都算不上。 2014.08.29将修改稿上传 2014.09.02另外一个审稿人的意见返回,应继续修改,属于小修 2014.09.03将稿件送语言公司进行修改 2014.09.11语言修回,重新将修改稿上传,很快退回,要求修改一些小格式 2014.09.12修改后将修改稿重新上传,当天with editor, 后来with editor的时间又改为了2014.09.13, 在2014.09.13的时间,状态变为decision in process, 在2014.09.15文章最终accept。 投稿中,投稿两三天的样子就修回了格式,一连修回了两次,效率很高,选的是Akira Kimura编辑,不晓得是不是送到她那里的,修回没两天就under review了,很开心!希望送审的编辑能够手下留情啊,马年马上发文章啊!上帝保佑!

AEM, JB,07年之后,他们的影响因子就从来没超过4分,所以没有掉到4以下之说. 之前我也很看重AEM,后来跟领域内小牛聊天,人家都是把最垃圾的论文丢到AEM. 他说5分以下的杂志,几乎每区别,可信度都不高. 后来投稿的时候,果断投AMB了,无他, AMB反应快,不收钱. 投AEM速度要慢,还收钱 .

直接看几篇前人发表的格式就好了这里是他们报社的要求行文格式(2010年1月修订)写作内容:关于稿件中的内容,作者可以在本刊网站下载PDF文件或每期发行的期刊,直接看到本刊论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格式和排版要求:作者投稿时,应采用通栏排版、不要双栏,图、表要放到文中随文排版应按照阅读顺序,详细要求请请见“投稿要求”。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英文脚注正文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统计学符号正体与斜体参考文献1. 文题要求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一致。2. 作者文章署名人应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名字的写法是:王小红, Xiaohong Wang。3.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加圆括号排在作者署名下方,单位应写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外国作者单位应注明国名。不同单位的作者应标注清楚。4. 摘要每篇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都应附中、英文摘要,具体写法请详见“投稿要求”。5.关键词每篇文章选取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6.中英文脚注(如有些项目没有,可缺项。2006年有所变动!)(1)中文脚注:(正文首页下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通讯作者。Tel: +86- ;Fax: +86- ;E-mail: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注:指的是第一作者)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时间写为:年-月-日)(2)英文脚注:(英文摘要下方)Supported by the ……(项目编号)*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 ;Fax: +86- ;E-mail:Received : /Revised: (时间写为:日 月份全拼 年,之间不用标点符号)7.正文(1)各级标题:①引言部分只叙述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②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讨论”,左顶格顺序编排。③二级标题,如:“1.1 菌株和质粒”,左顶格排。一、二级标题后的内容另起行排。④三级标题,如:“1.1.1质粒的提取”,左顶格排。与后面的内容用冒号隔开,内容接排。(2)图和表:文中图、表力求精简,避免图、表的内容重复。在文中的位置应是,先见文后见图和表。请将图表直接随正文排版,不要单独排在文后。①图:在正文中插图位置的下方写图题(中英文)及图注(英文);照片要清晰,线图要精绘。②表:随正文排。表序及表题(中英文)置表上方,表注(英文)置于表下。表的内容全部用英文表述。一般使用三线表。(3)致谢:放文末,与正文空 一行,左顶格。8.计量单位(1)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用的计量单位如下: ①时间:日(天)用d ;小时用h;分钟用min ;秒用s 等。 ②溶液浓度:用mol/L 表示,而不用M 或 N。 ③旋转速度:单位符号为 r /min,而不用rpm 。 ④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 kDa,Da;核酸用 bp或 kb。 ⑤光密度:用OD表示。 ⑥灭菌压力:用Pa或kPa表示,而不用磅或kg/cm2 。(2)图表中数值的量和单位:用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如:t /h (时间,单位是小时)。(3)有些数值带的计量单位不能省略,如:30cm X 0.5cm,不能写成30 X 0.5cm;15%~20%不可写成15~20% 等。9. 数字的使用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②计数和计量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③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书、两种产品等。④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不再采用三位分节法,要连续排。10. 统计学符号一般统计学符号用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F;卡方检验用x2;相关系数用r;样本数用n;概率用P。11. 正体与斜体(1)物种的学名:菌株的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2)限制性内切酶: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如:BamHⅠ、HindⅢ、Sau3AⅠ等。(3)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全部正体。碱基缩写为大 写、正体。12. 参考文献(1)要求:①文献必须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②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如会议论文集、私人通讯等,毕业论文除外)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作为脚注处理。③文献应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论文一般不超过20篇,综述不超过25篇。(2)格式:请严格按照下列格式整理文献。① 列出参考文献中的全部作者。【2010年开始实行】② 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写全称,名缩写(不加缩写点,双名间不空格)。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和”字或“and”。③ 外国期刊名应用全拼、不可缩写【2009年开始实行】,西文刊名采用斜体。④ 非英文的期刊,以尊重原始文字为主,在原文刊名的后面注明“标准的西文刊名”,如:微生物学报(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3)具体模式:① 期刊:[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② 图书:[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文章作者.文章题目//书的作者.书名. 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③ 译著:[序号] 外国作者的原姓名. 中文书名. 译者的中国人名,等译.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④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⑤ 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单位”的“学位论文”,年.⑥ 互联网:写明网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