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五邑大学发表ssci论文奖励

发布时间:

五邑大学发表ssci论文奖励

五邑大学在广东省,属于二本院校,不是重本。

五邑大学(Wuyi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五邑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设有19个教学机构,开设88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各类在籍学生近2.4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科研成就: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批纵向项目333项,获得科研经费5096万元,其中:国家级研究项目1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79项,厅市级研究项目240项。

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逾600项,实到研究经费7000多万元;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学校教师发表论文近2000篇,其中,被SCI收录418篇;获授权专利424件。

五邑大学3月5日开学。

五邑大学介绍:

五邑大学(Wuyi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五邑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设有19个教学机构,开设88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各类在籍学生近2.4万人。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批纵向项目333项,获得科研经费5096万元。

其中:国家级研究项目1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79项,厅市级研究项目240项;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逾600项,实到研究经费7000多万元;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学校教师发表论文近2000篇,其中,被SCI收录418篇;获授权专利424件。

五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条件如下:1、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2、申请人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3、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历人员,应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最后学历证明、奖项证明等材料。

五邑大学发表论文奖励

五邑大学在广东省,属于二本院校,不是重本。

五邑大学(Wuyi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五邑大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1990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成为本科教学合格单位。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设有19个教学机构,开设88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各类在籍学生近2.4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

科研成就: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获批纵向项目333项,获得科研经费5096万元,其中:国家级研究项目1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79项,厅市级研究项目240项。

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逾600项,实到研究经费7000多万元;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学校教师发表论文近2000篇,其中,被SCI收录418篇;获授权专利424件。

五邑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运用数学工具、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管理问题,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效率。本学科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学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7名、副教授5名,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研究手段。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能力,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120100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管理系统仿真与建模 张丹松教授张能福教授黄长征教授杨纬隆教授肖健华教授邓祥明副教授李运蒙副教授辛玉红副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1数学(三)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4数据结构80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806管理学原理815微观经济学 以下任选一门:① 管理信息系统② 运筹学基础③ 计算机原理④ 经济预测与决策⑤ C语言程序设计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 金融工程 4 证券投资 5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管理专业"企业管理"学科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为工具,研究经济过程和管理系统变化规律。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资本运营与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五个研究方向。本学科是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师资力量雄厚。通过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积极为地方社会服务,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事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学生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际合作企业以及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管理实务工作,能从事大中型项目投资分析与管理。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120202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企业战略管理 王润良教授刘志坚教授阮梓坪教授纪秋颖教授樊 宏教授刘平量教授刘联辉教授费明胜教授向佐春副教授冯 佳副教授邱 红副教授杨序谨副教授唐 棠副教授范佳凤副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3数学(三)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6管理学原理815微观经济学 以下任选一门:① 专业综合1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② 专业综合2(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2 生产与运作管理 3 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 4 市场营销 5 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工程专业专业"系统工程"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的相关学科有运筹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它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作用关系等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模糊系统技术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最优化理论与应用等四个研究方向。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积极为地方社会服务,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事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能力,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103 招生人数:8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李 军教授肖健华教授陈世权教授张丹松教授黄长征教授杨纬隆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3数学(一)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801信号与系统802电路分析813微机原理及应用817系统工程 以下任选一门:① 运筹学基础① 管理信息系统③ 自动控制原理④ 计算机网络原理 2 模糊系统技术与应用 3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4 最优化理论与应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主要以光、机、电、生物等各种形式信号为对象,研究其获取、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人机自然交互、生物特征信息处理、语音识别与压缩、图像处理与压缩、信息网络与技术、光电信号处理、信息处理方法等。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002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甘俊英教授曹文华教授张有为教授廖惜春教授张歆奕副教授梁 钊副教授应自炉副教授徐秀平副教授 余义斌副教授罗 兵副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1数学(一)③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801信号与系统802电路分析819通信原理 以下任选一门:① 数字信号处理② 通信原理③ 自动控制原理④ 电子技术⑤ 数字图像处理 2 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 3 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将认知科学与控制工程相结合,以现代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研究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的方法和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构造具有智能特征的自动控制与自动识别系统和装置。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诊断工程与控制学。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104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李 霆教授尹征琦教授樊可清教授何益宏教授黄险峰副教授李 全副教授温 浩副教授王小平副教授余爱民教授(外聘)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1数学(一)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801信号与系统802电路分析813微机原理与应用817系统工程 以下任选一门:① 数字信号处理② 自动控制原理③ 电子技术基础④ 数据结构 2 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3 诊断工程与控制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以交通工程学为基础,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交通控制、智能交通信息处理、数字化结构与诊断工程。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本学科与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建立了硕士研究生工作站,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2302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智能交通控制 刘智勇教授樊可清教授董超俊教授梁新荣教授钟碧良教授(外聘)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1数学(一)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801信号与系统802电路分析810工程力学814交通工程学816数据库原理 以下任选一门:① 自动控制原理② 微机原理及接口③ 电子技术④ 道路交通控制⑤ 计算机网络原理⑥ 数字图像处理 2 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3 交通设施与设备状态监测和健康评价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传感与控制技术等在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网络、数据仓库与挖掘、图像识别与处理等。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203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计算机网络 何国辉教授郑晓曦教授刘智勇教授易正强副教授吴明芬副教授高宏宾副教授袁承武副教授曹彩凤副教授张先勇副教授李鹤喜副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1数学(一)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以下任选一门:① 数据库原理② 离散数学③ C/C++程序设计④ 计算机图形学 2 数据仓库与挖掘 3 图象识别及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主要开展高速光纤通信、信息理论与安全通信、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光纤传感、光电子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近5年来,该学科主要成员承担、完成了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获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厅级一等奖2项,鉴定科研成果及发明专利多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001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 曹文华教授甘俊英教授江太辉教授廖惜春教授张歆奕副教授应自炉副教授杨芷华副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1数学(一)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801信号与系统 802电路分析 819通信原理 以下任选一门:① 自动控制原理② 微机原理及接口③ 电子技术④ 计算机网络原理⑤ 光纤通信 ⑥ 数字图像处理 2 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 3 信息理论与安全通信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范围:现代测试及故障诊断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及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属学科前沿,或是企业实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学科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3名,学科梯队中有博士8名。本学科拥有先进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多种先进的软件系统。导师们在学科前沿中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本专业硕士生在珠三角地区亦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0203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王建生教授杨铁牛教授杜遥雪教授孔凡国教授李 霆教授李辛沫教授史天录副教授周俊荣副教授袁丽娜副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1数学(一)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810工程力学811机械原理820机械设计813微机原理及应用821金属学822金属材料学 以下任选一门: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② 现代理论设计与方法③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④ 材料学 2 反求工程 3 机械装备控制理论与设计 4 计算机仿真与优化设计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主要研究范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制造业信息化,制造自动化技术及系统,机械制造中的智能监测、诊断与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属学科前沿,或是企业实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3名,学科梯队中博士有8名。本学科拥有先进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多种先进的软件系统。导师们在学科前沿中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本专业硕士生在珠三角地区亦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0201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现代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胡社军教授王建生教授杨铁牛教授王大承教授杜遥雪教授孔凡国教授史天录副教授李绣峰副教授周俊荣副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1数学(一)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810工程力学811机械原理820机械设计813微机原理及应用821金属学822金属材料学 以下任选一门: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② 现代理论设计与方法③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④ 材料学 2 自动化生产系统与装备 3 虚拟制造中的产品建模与设计 4 金属膜合金材料 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以精细化学品的研制与应用、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废水及工业固废的处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有:金属配合物、纳米材料、新型药物、水处理剂的合成;涂料、胶粘剂、各类产品添加剂的制备;天然产物综合利用与改性、水处理技术开发、工业固废资源化等。本学科为我校重点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曾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配备有精良的实验仪器设备,纵、横向项目广泛,科研经费充足。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有着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必备的基础理论课和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或继续深造。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704 招生人数:12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卿 宁教授马晓鸥教授鲁文杰教授刘敏超教授陈 爽教授孙宁副教授罗儒显副教授李玉瑛副教授王 忆教授尹荔松教授曾庆光副教授康思琦教授(外聘)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02数学(二)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7物理化学808有机化学809化工原理823固体物理824纳米材料学 以下任选一门:① 综合化学② 物理学③ 材料学 2 废水及工业固废的处理 3 精细化学品的研制与应用 4 新能源材料 5 纳米涂层材料 6 稀土发光材料 应用数学专业 "应用数学"学科主要研究数学的应用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本学科目前有下列主要研究方向:不确定性数学之模糊拓扑、模糊半群理论、拓扑学及其应用、粗糙集理论、智能计算、随机分析、复分析及其应用、图论及其应用等。本学科是五邑大学重点学科,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教学设备。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10人(其中博士后3人);专业实验室1个。导师们在本学科前沿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2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市、厅级奖励多项。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追踪本学科研究前沿的选修课,使毕业生具有独立从事应用数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70104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不确定性数学理论与应用 白世忠教授谢祥云教授谭海鸥教授燕鹏飞教授欧见平教授曹文胜教授王奇生教授 ① 101政治② 201英语③ 368数学分析④ 818高等代数 以下任选一门:① 复变函数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③ 离散数学④ 近世代数⑤ 点集拓扑 2 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 3 拓扑学及应用 4 复分析及其应用 5 图论及其应用 纺织工程专业"纺织工程"专业以纺织高新技术、新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及纺织新工艺新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本专业是我国华中华南地区唯一的纺织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6名,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先后承担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教材、专著8部,公开发表论文300篇以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20项。五邑大学与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业与艺术大学于2002年签订了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议,每年从新入学的研究生中选拔学生去法国攻读硕士学位,在三年内将获得中国和法国的二个硕士学位。本专业为研究生开设能反映国内外纺织高新技术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硕士生论文从事与当前纺织高科技有关的研究项目。本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欢迎纺织工程、纺织材料和染整等方面的同学报考。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2101 招生人数:10人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纺织高新技术 狄剑锋教授齐宏进教授赵其明教授杜文琴教授贾永堂教授张增强副教授李 欣副教授 ① 201英语② 101政治③ 302数学(二)④ 专业基础课:⑤ 803纺织材料学 以下任选一门:① 棉纺学② 机织学③ 针织学④ 织物结构与设计⑤ 染整学 2 新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 3 纺织新工艺新技术

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没有单独的稿费,但是每个人都努力发论文,因为不仅涉及到奖学金评定,并且都希望能多发一些高质量论文争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如果单要论赚钱的话,那就是发一篇A2级别的期刊,也就是C刊(文科类),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申请到国家奖学金,不过每年要看当年整个学部的学生发文质量和比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2万,所以如果你发了一篇C刊,你就可以挣2万。

假如发的是普通中文核心,在研一升研二评奖学金时,这个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拿到当年的一等奖学金,因为那个时候能发论文的不多,一等奖学金是8000。但是我们学校的奖学金是抵消学费的,一等奖学金的8000刚好抵消学费,剩下的是二等奖学金只有4000,所以还需要自己再交4000的学费。有的学校是不以这些来评定奖学金,所有人都是8000,所有人都不用交学费,只需要努力发论文争取国奖。所以我们学校因为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每年也异常激烈。

所以你看,发一篇论文并不能挣多少钱,除非发的是SSCI或CSSCI,普通研究生发论文首先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上几年学,还有的是因为学校有要求,必须要有至少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才能毕业,最后一种就是有读博士的追求,不计较能带来什么,只管他有多少好的成果。

其实作为研究生来讲,写论文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发表了是一个成果,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钱不能完全衡量这个成果,带来的是一种满足。

我也是考研过来的,第一次考的时候考的不好,想调剂这个学校来,但是好多人都问五邑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就业如何,我也有不少同学在广东,但是人家多是说这个五邑大学学校很垃圾,你可别轻易调到那了啊 ,我后来来一个二战。

发表ssci论文大学奖励奖金吗

奖励五万元,而若能在自然或科学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则奖励一百万~~

一般来说,ssci论文可以申请自然科学基金。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偏理科,而ssci则偏文科,ssci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被ssci检索的社科期刊上的文章,说ssci更加适合文科专业的作者,ssci与sci相比,sci体量更大一些。ssci期刊论文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尤其国内高校,非常注重ssci论文发表,国内高校的科研奖励中,ssci的奖励是远高于国内论文发表的,在职称评审中,ssci论文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发表ssci论文优势很大,比如一些博士生发表了数篇ssci论文就可以直接聘为教授等等,这充分体现了ssci的学术价值。国内作者若是想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发表ssci论文是很有必要的,ssci与sci互为姐妹篇,因此ssci论文发表难度也是非常高的,需要英文写作,同时对文章整体的学术价值也有较高要求,一篇ssci论文相当于2-3篇南大核心的权重,所以作者可以衡量下ssci论文是否适合自己。常有作者拿ssci与sci作对比,二者学科方向不同,适合不同研究方向的作者,况且二者都属于国际顶尖学术检索工具,无论哪一个在国内的晋升中或者其他个人发展中作用都十分明显,以上就是对ssci期刊论文的简单介绍。所以应该申请的是人文社科基金,而不是自然科学基金。

警惕高校的SSCI综合征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要求高校破除论文“SCI至上”的现象,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类似的现象在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也不同程度存在,即对国际期刊“SSCI至上”。一是在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奖励中,发表SSCI论文的奖金远高于中国期刊论文;二是在学术评价中,SSCI论文的权重远大于中国绝大多数期刊论文,往往只有中国的权威期刊(一个学科通常只有一个权威期刊)才能相媲美;三是在职称评定中,发表SSCI论文具有极大优势,甚至一些在境外刚刚毕业的博士因发表了多篇SSCI论文就被名校聘为教授、博导。

在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由于在学术评价机制中过度推崇SSCI论文,以至于“SSCI至上”已成为科研文化的一部分。“SSCI至上”的学术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早在2014年就被台湾学者形象地称为“SSCI综合征”(SSCI syndrome)。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大陆地区的高校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同样的病症。不仅一流大学的人文社科学者前仆后继争相在SSCI期刊上发文,而且二、三流大学也加大奖励力度,以刺激更多的教师争取在国际期刊上露脸。对此现象,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辩证地看待SSCI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

中国高校为何如此重视SSCI论文,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理想追求。自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国家不断走向世界,要求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走出去,加强与国际接轨。如何“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发表SSCI论文无疑是重要途径和表现。二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需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大学自身向上发展的动力。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有一个简单的指标,即在世界各大排行榜的排位。排名靠前的`,往往被认为是一流的、领先的。而在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中,论文发表是评价的核心。而衡量人文社科发表,又以SSCI发表为重,国内发表处于次要的地位。

应该说,自21世纪初SSCI引入中国学界以来,中国人文社科的国际化进程有了极大的推进。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开始具备一种国际性的视野,并逐渐摆脱了过往的封闭状态而融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之中。一个具体的表现是,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大陆学者的面孔。这当中少数卓有建树的学者甚至获得国际性的学术奖。随着这批学者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他们亦将中国的学术观点和视角推向全球。诚如一些中国学者所言,用英文写作可以使论文获得更加广泛的读者群体,有利于作者参与国际讨论,有利于影响西方的学术界,进而为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获得话语权。此外,SSCI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国际性评价标准,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在学术评价中常有的论资排辈、人情关系现象,使得一批年轻学者脱颖而出。当然,得益于中国学者大量发表的SSCI论文(当然还包括体量更大的SCI论文),中国大学的排名无论在世界哪个排行榜中,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过度重视SSCI的评价功能,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综合来看,主要包括:一是过分倚重SSCI作为人文社科成果的评价指标,容易使中国学术陷入自我矮化的困境。因为我们不能将学术的政策与方向、审核与取舍,交由西方学界来操作和评定;二是将SSCI作为人文社科评价标准不利于学术创新,这会导致“西方学界对什么可能感兴趣,我们就研究什么”,而不利于真正创造性工作的展开。三是将SSCI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教师对教学投入的减少。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学者来说,发表SSCI论文(SSCI期刊大多为英文期刊)无疑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一个人时间与精力固定的情况下,自然会减少对教学的投入。

此外,随着大学科研非学术影响评估的兴起,世界各国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不仅限于论文发表的数量、所在期刊档次、影响因子等(即学术影响力),而且强调科研成果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现实影响力。借用西方的术语来说,即是“社会有用性”(social usefulness)或“社会适切性”(social relevance)。从这个角度上,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发表的大部分SSCI论文并没有给所处地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帮助。相反,由于语言的隔阂,国际发表反而阻碍中国民众对相关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这显然不是科学研究的初衷,也有悖于中国当下所提倡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曾指出,“百年北大,其迷人之处正是在于她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这一个“长”字,就突出了一所大学的命运应该与其所在的国家荣辱联系在一起。

SSCI综合征的化解

首先,提升我国期刊的办刊水准与质量。需要承认,现在不少期刊,甚至包括部分核心期刊,存在审稿不严、选文不规范的现象。同时,在中国人情社会中,论文发表背后还存在各种“跑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行为。诸如此类的现象,难免不让人产生国际期刊/论文质量高,我国期刊/论文质量低的印象,进而驱使一些学者走向国际发表之路。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期刊应借鉴国际成熟的办刊经验,组建专业的刊物管理队伍与评审专家库、严格审稿、规范选文、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坚决杜绝人情稿;进一步扩大优秀中文稿源,面向海外华人学者、港澳台学者征稿。

其次,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一方面,对海内外期刊一视同仁。鉴于我国越来越多学者毕业于海外名校,他们或许已经习惯了西方学术范式,并且已经克服了语言的障碍,他们发表SSCI论文自然无可非议。但是,对于一项研究评价的重点应是其创新水平,而不应以论文发表载体作为唯一评价依据。换言之,在学术评价中,不应过度拔高SSCI期刊的地位与权重。另一方面,改革我国期刊分级制度。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着期刊分级制度,如权威期刊、一级期刊、二级期刊等。问题是,在这种划分体系中,权威期刊通常只有一种,而在不少高校的职称评定中往往需要有权威论文发表。这种情况导致不少教师在权威期刊发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转而投向国际发表(在许多高校一篇SSCI等同于一篇国内权威论文,而SSCI期刊选择余地大得多)。一种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一视同仁对待我国CSSCI来源期刊,不再划分等级,因为它们已经是精挑细选的期刊了。

最后,平衡国际发表和国内发表。鉴于世界各国的学术评价日益兼顾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因而一个中国学者纯粹用外语发表,是不利于其成果在中国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当前,已经存在这样一批学者,他们在国际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具有一定的国际能见度,但大部分中国学者对此人知之甚少,更遑论其学术成果对中国现实产生了任何积极影响。对于这种现象,台湾学者称之为“全球出版vs地方消失”(publish globally vs perish locally)。诚然,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研究者有祖国,尤其人文社科研究者,还肩负社会责任,如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启迪民智、文化引领等。因而,在职称评定、各种奖项申报过程中,应适当限定外语论文的比例。

当然,化解SSCI至上综合征的办法远不止上文提到的三点,笔者想着重强调的是:一、一项研究成果的评价核心是其创新水平与社会价值,不能简单地“以刊评文”;二、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化,绝不是简单的SSCI化,而是立足中国大地做出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成果,努力实现“那时候,中国学术之国际化,将是水到渠成”目标。

作者:刘爱生(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郑州大学发表ssci论文奖励

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没有单独的稿费,但是每个人都努力发论文,因为不仅涉及到奖学金评定,并且都希望能多发一些高质量论文争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如果单要论赚钱的话,那就是发一篇A2级别的期刊,也就是C刊(文科类),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申请到国家奖学金,不过每年要看当年整个学部的学生发文质量和比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2万,所以如果你发了一篇C刊,你就可以挣2万。

假如发的是普通中文核心,在研一升研二评奖学金时,这个在我们学校基本上可以拿到当年的一等奖学金,因为那个时候能发论文的不多,一等奖学金是8000。但是我们学校的奖学金是抵消学费的,一等奖学金的8000刚好抵消学费,剩下的是二等奖学金只有4000,所以还需要自己再交4000的学费。有的学校是不以这些来评定奖学金,所有人都是8000,所有人都不用交学费,只需要努力发论文争取国奖。所以我们学校因为一等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每年也异常激烈。

所以你看,发一篇论文并不能挣多少钱,除非发的是SSCI或CSSCI,普通研究生发论文首先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上几年学,还有的是因为学校有要求,必须要有至少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才能毕业,最后一种就是有读博士的追求,不计较能带来什么,只管他有多少好的成果。

其实作为研究生来讲,写论文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发表了是一个成果,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钱不能完全衡量这个成果,带来的是一种满足。

这个钱好找!

一般来说,ssci论文可以申请自然科学基金。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偏理科,而ssci则偏文科,ssci期刊论文就是发表在被ssci检索的社科期刊上的文章,说ssci更加适合文科专业的作者,ssci与sci相比,sci体量更大一些。ssci期刊论文在国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尤其国内高校,非常注重ssci论文发表,国内高校的科研奖励中,ssci的奖励是远高于国内论文发表的,在职称评审中,ssci论文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发表ssci论文优势很大,比如一些博士生发表了数篇ssci论文就可以直接聘为教授等等,这充分体现了ssci的学术价值。国内作者若是想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发表ssci论文是很有必要的,ssci与sci互为姐妹篇,因此ssci论文发表难度也是非常高的,需要英文写作,同时对文章整体的学术价值也有较高要求,一篇ssci论文相当于2-3篇南大核心的权重,所以作者可以衡量下ssci论文是否适合自己。常有作者拿ssci与sci作对比,二者学科方向不同,适合不同研究方向的作者,况且二者都属于国际顶尖学术检索工具,无论哪一个在国内的晋升中或者其他个人发展中作用都十分明显,以上就是对ssci期刊论文的简单介绍。所以应该申请的是人文社科基金,而不是自然科学基金。

可以用。 SSCI的论文在国内是认可的,大部分的高校对其认可度也是非常高的,虽然SSCI是SCI的扩展版,但是其论文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而且能够发表在这样的期刊上,说明个人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造诣。

五邑大学普刊论文发表要求

对要发表论文的条件要求:创新性、实用性、、严谨性、规范性;对选择期刊的要求条件:正规、可查询、级别适合;对作者的要求条件:学历、工作经历以及当下评职级别要符合,不可越级评职称。这些都是发表论文时要注意的条件事项,所以准备进行论文撰写发表的人员一定要注意这些信息哦。

一、发表文章质量要求发表论文的质量自然是提升论文收录的一个主要的条件.对于这个方面来说主要就是针对于论文的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之前收到一篇文章,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编辑实在是看不懂,只能联系作者退稿修改,退稿再修改再审稿,浪费时间,严重的话永远拒收稿子.二、论文格式规范杂志论文格式要求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符合自己单位要求发表论文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更好,所以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在单位职称等级对于论文格式结构的种种要求,如:字数、论文篇数,对第一作者是否要求、期刊要求(核心?普刊?),有的单位甚至对文章格式都有严格规定(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图表等方面的事项).三、论文发表时间一般的学术刊物,从编辑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不少作者认为期刊不是都是月刊、半月刊、旬刊,我这个月投稿,不是就安排下个月就出刊了,其实不然,很多期刊都是被提前会安排好版面,有些期刊版面都安排到下一年了,所以为评职称,还是提前准备为好.四、选择合法刊物发表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对于有疑问的期刊,可以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里,确认一下是否是合法期

向核心期刊杂志投稿,现在期刊大多采用网上投稿。投稿后期刊编辑经过审稿之后过段时间就会给你答复,在发稿邮箱里查看。然后你就按照期刊的回复内容处理。

要选择新闻出版部署可以查到的杂志期刊,论文不同用途要求会不一样。而且要求论文要在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检索网站上检索到。大学生发论文更要慎重,重复率不能超过规定的指标,否则会涉及学术不端。评职称发论文,也要看相关评审文件的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