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公开发表代表性论文

发布时间:

公开发表代表性论文

发表论文70多篇,撰写研究报告60余份。可公开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1) 地下工程抗爆炸震动研究进展,工程兵工程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1997年(导师:钱七虎院士)2) 粘弹阻尼隔震理论和试验研究,同济大学博士论文,1994年(导师:徐植信教授)。3) 基于边界元求解岩(土)中结构动力反应的子结构法,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论文,1988年(导师:熊建国研究员)。4) 地下工程爆炸震动防护研究进展,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作者)。5) 重要建筑物对恐怖爆炸防护的概念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作者)。6) 推进军队防护工程技术向民用的转化研究,促进城市防爆炸灾害工作,人民防空,2004年(第一作者)。7) 岩土中结构动力反应的分解分析法,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第一作者)。8) 美国对建筑物防护恐怖爆炸研究的简况及启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2004年(第一作者)。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hock Isolation Systems Employing Foam Isolators,Proc. of the Second Int. Symp. on Impact Engineer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s Press,1996 (第一作者)。10) Investigation of a New Laced-Reinforcement Foam Core Sandwich Panel, SAVIAC US Army Corp of Engineer, 2003(第一作者)。.11) Animal Injury Caused by Explosion-Induced Structural Vibration,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nology Science Press ,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第一作者)。.12) An equivalent model elastic analysis of laced-reinforcement foam sandwich panels,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ock &Impact Loads on Structures,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05(第一作者)。.13) Investigation of shock iso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ire mesh foams core isolators, 6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hock &Impact Loads on Structures,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05(第二作者)。.14) Shock Environment inside a Shallow Structures under Explosion of Conventional Weapon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Blast-resistant Structures,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 1992(第一作者)。.15) 钢板~混凝土复合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分析, 防护工程, 2005年(第一作者)。16) 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防护结构的抗静载试验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第二作者)17) 钢板-泡沐材料复合夹层板抗爆性能试验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第三作者)。18) 拉筋增强SLP夹芯复合构件及其抗爆特性研究,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作者)。19) 附加粘弹阻尼器隔震系统振动的理论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一作者)。20) 聚氨酯泡沐复合夹层板抗爆特性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3年(第三作者)。21) 大压力爆炸动载作用下高抗力复合园形结构研究,特种结构, 1997年(第一作者)。22) 内珩架-聚氨酯泡沐塑料夹层板简化力学模型,力学季刊,2003年(第三作者)。23) 复合夹层梁的谱有限元法,同济大学学报,2004年(第三作者)。24) 充填聚氨酯泡沫薄壁金属筒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材料工艺与科学,2005年(第二作者)。25) 轴向受压条件下泡沫充填薄壁金属圆筒构件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防护工程, 2003年(第二作者)。26) 美军研制和装备的两种应急机动通行器材及对我们的启示, 防护工程,2002年(第一作者)。27) 复杂附加阻尼器隔震系统振动的广义粘弹分析方法,防护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28) 爆炸震动多级隔震系统振动的广义粘弹分析方法,防护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29) 附加粘弹阻尼器隔振系统理论研究,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一作者)。30) 聚氨脂泡沫塑料隔震系统的试验研究,防护工程,1995年(第一作者)。31) 聚氨脂泡沫塑料隔震系统振动分析的一种非线性粘弹模型,防护工程,1996年(第一作者)。32) 基于粘塑性理论的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年(第二作者)。33) 强动载作用下岩体中复合圆形结构研究,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年(第一作者)。34) 直接拉压作用下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本构模型,防护工程,1997年(第一作者)。35) 振动与隔震分析的一种小数阶微商动力模型,工程兵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第一作者)。36) 常规武器爆炸作用下浅埋结构内部的冲击震动研究,国际强动载荷及其效应会议论文集,力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作者)。37) 基于波场分解模拟围岩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子结构法,防护工程,1989年(第一作者)。38) 爆炸振动对动物的损伤效应,防护工程年会论文集,1992年(第一作者)。39) 基于边界积分方程求解围岩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子结构法,防护工程年会论文集,1989年(第一作者)。40) 常规武器爆炸作用下浅埋结构内部的冲击环境,防护工程年会论文集,1992年(第一作者)。41) 硬质聚氨脂泡沫隔震器的冲击隔震性能研究,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2000年(第一作者)。42) 动载作用下泡沫材料的三元件应变速率相关模型,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98年(第一作者)。

公开发表论文指的是公开发行,并且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刊物。

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在经过研究后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对研究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一种手段,又是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

发表论文的作用: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毕业需要;教师、医护人员、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等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是作为基金或课题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是对最新科技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9年11月19日发布的显示,2018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1.59万篇,比2017年增加12.4%,包括卓越国际科技论文14.45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17.15万篇。

公开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限5篇)[1] The Development of Rn/Tn Mixing Chamber and The Models of Determining Radon Concentration ,Thoron 2010 Workshop(日本东京),2010.5.18—24;第1作者,国际学术会议[2] 能谱型核测井的逐点剥谱反褶积解释方法,核技术,2006⑿;第1作者,[3] 内网和外网间的同名IP地址转换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工程,2006⑺;第1作者,[4] 一种新的伽玛能谱测井定量解释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⑵;第1作者,核心期刊[5]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ISOHIS,RDGSM and AQUACHEM,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Technical Symposium,2000.6,第1作者,IAEA技术报告[1] 瞬发裂变中子……,国家国防基础科研计划(保密项目,B3420110006),2011年立项,在研,主持人[2] 铀矿γ全谱测井的核素含量定量解释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078),2010年立项,在研,主持人[3] 铀资源的井下快速勘查与测井评价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7AA06Z111),2007年立项,2011年结题,副组长(主持人)[4] 金属矿伴生放射性污染行为及环境修复原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708409),2006年立项,2009年结题,主持人[5] 系列核辐射仪器的智能化与产业化研究(射线探测系列仪器及装置产业化),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赣高新产业办[2005]357号)、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赣高新产业办字[2008]06号)、国家振兴计划资助(发改投资[2009]1168,赣发改高技字[2009]401号),2005年、2008年、2009年立项,主持人[6] 测氡仪检定装置,上海市政府招标课题(2006-JXL-001,上海市检测中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07QK105),2006年、2007年立项,2008年结题并部级鉴定,主持人[7] 网络电器信息传输和控制的设备与技术——高速以太网关接口及其产业化研究,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20043600057,RJZ20043600030),2004年立项,负责人[8] 面向对象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与拓扑关系研究,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411004),2004年立项,2006年结题评优,主持人[9] 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同位素水文数据库,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科技合作项目(RAS/8/075),2000年立项,主持人[10] 砂岩盆地沉积体系综合测井专家系统,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科技计划项目(DK2000-38),2000年立项,2002年结题,主持人获奖与专利申请情况(限10个)[1] 铀矿床γ测井分层解释方法研究,1991年度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2[2] 通用核物探仪器智能数据采集器,1991年度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3] 氡监测仪自动校准装置研制,2009年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4] 学分制管理模式研究与系统开发,2004年度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5] 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课件,2002年度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2[6] 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智能校园卡综合系统,2004年度抚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7] 东华小额实时电子支付与财务结算系统,2009年度南昌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8] 氡室放射性气溶胶发生与采样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排名第1[9] 流气式氡室氡浓度的动态控制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081009766.6),排名第1[10] HD氡室自动测控系统V1.0,软件著作权(2008SR06325),排名第2[11]2013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获得国外优秀学校的硕士学位;2、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并有在海外知名学府从事研究工作的资历;3、至少具有三年国际战略研究领域的实践工作经验和论文发表;4、具有一定的国际战略研究水平,能够独立探索与解决复杂的国际战略问题;5、持有教育部学历认证,并申请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硕博连读专业。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的硕士博士连读条件非常严格,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研究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研究课题,并能够与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苏联政治史:苏联知识分子、苏联政治文化与苏联民族问题系列:以赛亚·伯林视野下的苏联知识分子与苏联文化》,载《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3期。《历史断想:十月革命与苏联知识分子》,载《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3期。《“世界革命”与“国家利益”:“勃列日涅夫主义”的理论来源与真实诉求》,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政治动员背景下苏联国内政治中的敌人形象》载《史学月刊》2011年第4期。《新阶级和特权阶层:吉拉斯对苏联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载《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新阶级和特权阶层:吉拉斯对苏联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载《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创刊号)《苏维埃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及时代特征》载《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苏联红色教授学院的建立及其历史影响》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第1期。《冷战背景下苏联对外政治中的“敌人形象:”》载《史学月刊》2010年第7期。《20世纪20年代苏联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地位》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政治文化背景下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20-30年代的“访苏现象”及其对苏联的认识》载《理论学刊》2010年第10期。合著排名一。《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的历史际遇与知识分子式的历史思考》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从知识精英到政治精英:卢那察尔斯基的政治轨迹与思想历程》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从政治整肃到行政规训:新经济政策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知识分子政策》载《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4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思想塑造和政权培育》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新经济政策时期高尔基思想肖像》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孤旅与命运:20 世纪 20 至 30年代欧洲的俄国侨民》载《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 年第 1 期《国家利益视野下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对美关系》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 年第 2 期《勃列日涅夫斯时期苏联严重的社会问题》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 年第 1 期 。《简论苏联犹太人问题》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3 年第 2 期。《对苏维埃联邦的成立和苏联宪法的历史分析》载《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 年第 1 期 。《论苏联宪法的缺陷和联邦制解体的原因》载《现代代动力:中国、俄罗斯、东欧改革比较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3 年版 。《俄罗斯知识分子与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载《东欧中亚研究》 2000 年第 5 期。《秘密报告的由来》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3期《列宁遗嘱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4期《苏联联邦制变形的历史原因》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9 年第 4 期。《苏联时期俄罗斯民族特殊地位与 “俄罗斯中心论” 》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7 年第 3 期 。《前苏联双重主权冲突和民族分离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民族主义在前苏联的表现及其特点》载《世界民族》 1996 年第 2 期 。《民族文化与族际文化 ── 冲突抑或协调》载《东欧中亚研究》1996 年第 4 期 。《俄国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载《北方论丛》2009年第1期《俄国贵族阶层的形成及其政治觉醒》载《理论学刊》2008 年第 6 期《冯维津命题与近代俄国知识分子觉醒》载《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 年第 4 期《米留可夫自由主义思想浅谈》载《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第6期。合著排名二。《20 世纪20 年代俄国侨民的政治思潮——以米留可夫的“新策略”为个案研究》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合著排名二。Искание “ вех либерализма ” : Раздумье П. Б. Струве о русских революцией //Вестник СПбГУ .Серия “ история ” ,2007. № .2.《寻找路标:斯徒卢威关于俄国革命的思考》载《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报》(历史卷)2007 年第 2 期。《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的源流》载《史学月刊》2007 年第 1 期。《斯徒卢威:俄国自由主义的代言人》载《学习时报》2007年12月31日《“东方”与“西方”的选择和间离》载《学习时报》2007年11月6日《别林斯基和巴枯宁的思想迷途》载《学习时报》2007年10月22日《吉霍米洛夫的政治转向》载《学习时报》2007年7月30日《果戈理的保守与反动》载《学习时报》2007年7月5日《涅恰耶夫与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载《学习时报》2007年6月13日《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的异同》载《学习时报》2007年5月21《斯徒卢威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载《华东师大学报》 2006 年第 1 期《俄国自由主义思想史论纲》载《北方论丛》2006 年第 6 期。《西方文化之于俄罗斯:动力抑或阻碍》载《俄罗斯文艺》2005 年第 1 期 。《再寻路标:侨民时期的斯图卢威的保守自由主义思想》载《北方论丛》2005 年第 2 期 。《俄罗斯外交取向的文化传统思考》载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尊从与背离:斯图卢威的激进自由主义思想》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激情与反思:斯图卢威与三次俄国革命》载《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4 年 10 月号 。《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异同》载《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道路》,外文出版社 2004 年 。《现代化之准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载《学习时报》2004年1月5日《现代化之浴血:十二月党人的理论与实践》载《学习时报》2004年1月19日《现代化之启蒙: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化道路探寻》载《学习时报》2004年2月16日。《现代化之窘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1日《现代化之选择: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15日《维特改革与俄国工业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29日《尼古拉二世的改革与反改革》载《学习时报》2004年4月12日《西方文化与俄国现代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4月29日《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5月17日,4000字《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改革》载《中国财经报》2004年5月25日《彼得大帝移风易俗》载《学习时报》2003年7月12日《以 “路标” 为界—— 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波澜》载《历史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白银时代的喧哗: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左倾” 》载《俄罗斯文艺》 2003 年第 3 期 。《恋女与情郎的永恒对话 —— 俄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特点》载《俄罗斯文艺》 2002 年第 3 期。《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君主新论》载《史学论衡:百年校庆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 —— 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1 年第 6 期 。《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2 期。《亚历山大二世》载《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载《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4期《彼得大帝的遗瞩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彼得大帝性格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从拉吉舍夫到巴枯宁: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载《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神秘沙皇的神秘之死》载《中国教育报》1995年1月8日。《俄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及其与沙皇政府的关系》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 年第 6 期。《日俄战争对俄国海军的影响》载《求是学刊》1994 年第 5 期 。《俄国历史上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基础》载《世界历史》 1994 年第 5 期 。《西方文化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载《北方论丛》1993 年第 2 期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改革与革命》载《求是学刊》1993 年第 1 期。《略论俄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 年第 6 期。《资产阶级在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载《世界历史》1992 年第 1 期 。《关于巴枯宁和巴枯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1 年第 1 期 。《俄罗斯经济文化传统形成及其与现代化的冲突》载《求是学刊》1991 年第 6 期。《俄罗斯军事学派奠基人──苏沃罗夫》载《军事史林》1990 年第 1 期 。《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形成与现代化的对抗》载《北方论丛》1990 年第 2 期 。《俄国垄断工业的发展及其与沙皇政府的关系》载《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 年第 2 期 。《论维特改革的影响及实质》载《求是学刊》1990 年第 4 期。《俄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载《求是学刊》1989 年第 4 期 (识学以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以志纪念)。《彼得大帝和俄国海军》载《海洋》1984年第9期 (识学以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稚文,它给我以鼓励并立志学术,以志纪念)。《中苏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台湾因素”——来自俄罗斯资料的解释》载《东方外交与台湾》(魏楚雄、陈奉林主编),“东方外交史丛书二”,澳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近世俄国文献对朝鲜的记载与初识》载《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中苏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台湾因素”》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3期《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形象的转变》载《学习与探索》2009 年第 1 期《近代俄国知识阶层对东方和中国文化的认识》载《学习与探索》2008 年第 1 期《东正教与中俄早期文化交流》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第 2 期。《华裔学志》的创办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载《北方论丛》2004 年第4期 。 合著排名一。《李鸿章与维特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载《北方论丛》2001年第4期。《俄国远东政策与乌赫托姆斯基》载《学习与探索1993 年第1期 。《李鸿章特别基金的由来》载《北方文物》1989 年第4期 。《国内学界近三十年国内俄国史研究回顾》载《理论学刊》2009 年第 1 期《当代俄罗斯十月革命史学的若干趋势》载《史学史研究》2008 年第 3 期《十月革命史研究四题》载《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4期《文明史观在当代俄罗斯:复兴还是重建》载《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从文化史到文化学:文明史观的复兴抑或重建?——对俄罗斯学术现象的评析》载《学习与探索》2007 年第2期。《历史学视角:中国俄罗斯学的战略性思考》载《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2 期 。《比较视野下的文明冲突范式研究——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内部冲突论》载《井岗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 4 期。 合著排名一。《文化与传统之殇:俄国现代化历史和道路的哲学思考》,载《江汉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比较史学视野下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 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载《俄罗斯语言和文化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05 年版。合著排名一。《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欧亚主义问题研究综述》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5年第6期 。合著排名一。《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载《学习时报》2005年4月25日。《多样和多元:审视20世纪宗教发展》载《学习时报》2005年3月21日《俄罗斯人文社科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 年第 3 期 。《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对苏联民族主义的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7 年第 3 期 。《关于十月革命史研究几个问题》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7 年第5 期。《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族主义》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 年第1期 。合著排名一。《近年我国史学界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综述》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6期 。《中国学者对前苏联民族主义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5年第4期。《西方学者对前苏联民族主义的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4 年第6期。《论19世纪国际工运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合著排名二。《当代俄罗斯思想家亚·季诺维耶夫及其政治思想》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7 年第 2 期 。《新旧俄罗斯的相遇与歧路:欧亚主义视野下俄罗斯复兴之历史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06 年第 2 期。《季诺维也夫的“社会学小说”和他的社会学式解剖》载《学习时报》 2006年7月25日 。《季诺维也夫 :苏维埃体制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最后的守望人》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6 年 8 月号(网络版)。《俄共国家主义意识形态与“俄罗斯思想”》载《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 年第 4 期 。合著排名一。《俄美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载《和平与发展》1996 年第 2 期 。《走向 21 世纪的俄美关系:冲突抑或协调》载《当代世界》1996 年第 3 期。《车臣事变对俄罗斯联邦的完整与叶利钦政治命运的影响》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5年第3期 。《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载《东欧中亚研究》1994年第6 期。《俄乌黑海舰队归属的争执及矛盾发展趋向》载《东欧中亚研究》1993 年第3期。

公开发表学术性论文

公开发表论文指的是公开发行,并且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刊物。

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在经过研究后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对研究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一种手段,又是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

发表论文的作用: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毕业需要;教师、医护人员、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等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是作为基金或课题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是对最新科技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9年11月19日发布的显示,2018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1.59万篇,比2017年增加12.4%,包括卓越国际科技论文14.45万篇,卓越国内科技论文17.15万篇。

意思就是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不是在内刊上,在非公开的地方发表论文。怎么算公开的呢,就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有CN刊号,同时还有ISSN刊号,而且还必须是学生期刊,比如你公开发表了,但是这个刊物不是学术期刊,就不算数,怎么算学术期刊呢,就是刊物只刊登论文,而且是被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如果我说的还不够明白,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上学习下这方面的知识。

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

你发表到所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期刊上面的文章都叫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你可以用硕士论文发表或者是截取部分成文发表

意思就是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不是在内刊上,在非公开的地方发表论文。怎么算公开的呢,就是在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有CN刊号,同时还有ISSN刊号,而且还必须是学生期刊,比如你公开发表了,但是这个刊物不是学术期刊,就不算数,怎么算学术期刊呢,就是刊物只刊登论文,而且是被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如果我说的还不够明白,你可以去淘淘论文网上学习下这方面的知识。

在正规的期刊或报纸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都算。学术论文,内容应当研究学术问题。诗歌,散文,小说等创作都不能算。

公开发表论文代表作

1、《论分配关系中的法律》,《河北法学》2005年第12期;2、《论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3、《论中国经济法的特殊使命及其完善》,《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4、《社会分配关系的经济法调整:“需要国家干预说”的具体适用与例证》,单飞跃等:《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5、《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论纲》,《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6、《论国家分配权》,《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7、《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王先林主编:《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2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老年弱势群体的法律救济》,《学术论坛》2003年第5期;9、《法律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人民日报》2003年8月8日,第9版;10、《反贫困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3年第1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转载;11、《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1期;12、《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思考》,《经济论坛》2003年第24期;13、《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立法完善》,《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第6期;14、《中国经济法发展中的国家主义之克服》,《东方论坛》2002年第5期;15、《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法制的互动关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16、《西部开发的经济法思考》,《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17、《论中国经济法的诉讼保障机制》,《法学论坛》2002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9期转载;18、《西部大开发与区域法制建设》,《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19、《论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1期;20、《西部开发中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思考》,《当代法学》2000年第6期;21、《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法与环境保护法的比较研究》,《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2期转载;22、《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法律保障》,《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23、《自然资源法基本原则新探》,《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24、《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与计划立法》,《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25、《论自然资源立法及法律体系构建》,《当代法学》1998年第4期;26、《自然资源基本法立法可行性研究报告》,《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律史学》1998年第9期转载;27、《论我国自然资源法制及其立法完善》,《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9期转载。

朱庆华,晏尔伽,黄奇.2008.小世界理论研究进展——基于SCI-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08(11):28~31,27 Erjia Yan,Qinghua Zhu.2008.Hyperlink analysis for government websites of Chinese provincial capitals[J].Scientometrics.2008,76(2):315~326 魏建良,朱庆华.2008.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6):15~21 张银犬,朱庆华.2008.国内外个人数字图书馆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8(3):18~21 张文秀,朱庆华.2008.泛在网络下的信息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08(3): 23~26 张文秀,朱庆华.2008.基于本体的信息分析研究——以软件缺陷信息管理为例[J].情报杂志.2008(3):43~45 魏建良,朱庆华.2008.服务科学发展面临的挑战[J].中国科技论坛.2008(1):97~101 李亮,朱庆华.2008.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合著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08(4):549~555 徐媛媛,朱庆华.2008.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引文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2):184~188 朱庆华,李亮.2008.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2):179~183,174 朱庆华,等.2007.中文政府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67~70 魏建良,朱庆华.2007.服务科学的研究范畴与方法[J].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2007.11,539~544 朱庆华,杜佳.2007.搜索引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情报学报.2007,26(5):684~690 李保珍,朱庆华,周献中.2007.网格化信息主体的自组织竞争机制探讨[J].计算机仿真.2007,24(7):125~129 朱庆华,杜佳.2007.国内外政府网站评价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07(7):31~39 Baozhen Li,Qinghua Zhu.2007.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Content in Mobile Internet.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VolumeV: WiCOM Management Track: Service Management.Sept 21-25, 2007, Shanghai, China.3849~3851 Qinghua Zhu,Jia Du,Xiaojing Han.2007.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 Systems for Chinese e-Government Websites..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VolumeV: WiCOM Management Track: Service Management, Sept 21-25, 2007, Shanghai, China.3783~3787 Qinghua Zhu,Wenxiu Zhang,Yan Zhang..2007.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 Systems for Chinese e-Business Websites..Management Challenges in a Global World:The Sixth Wu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May 26-27,2007,Wuhan. Alfred University Press,2007,1261~1267 李保珍,朱庆华,周献中.2007.隐性知识形成的主体相对性模式识别[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92~96 侯立宏,朱庆华.2006.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情报学报.2006,25(5):523~530 朱庆华,李亮.2006.生物信息学——我们能做什么[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2):150~152,226 覃小旅,朱庆华.2005.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国信息导报.2005(5):46~49 朱庆华.2005.元数据在教育资源发现中的应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1(2):71~74,100 朱庆华,杜佳.2004.信息构建在网站评价中的应用[J].情报资料工作.2004(6):13~16 朱庆华,陈刚.2003.我国高校专利信息分析研究——时序分析[J].情报科学.2003(9):903~908,921 朱庆华,刘伟.2003.我国高校专利信息分析研究——空间分析[J].情报科学.2003(6):600~604 朱庆华,颜祥林.2001.美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1,45(10):31~33 朱庆华,颜祥林.2001.信息公开制度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4(5):324~327 朱庆华.2001.日本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政策及其启示[J].情报杂志.2001(7):91~92 颜祥林,朱庆华.2001.《证券法》与信息公开制度[J].情报科学.2001(1):4~8 朱庆华.2000.90年代的日本数据库产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6(6):69 ~72 Jianliang Wei,Jianhua Chen,Qinghua Zhu.Towards the Success of SSME Education[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5, (1):343~34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