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陈德育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陈德育发表论文

A、2004年广东省职业教育论文和教材评审结果:一、论文1、柯小青:学校隐性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一等奖;2、李琼清:中专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之探究-------二等奖;3、宁开云:当前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三等奖;4、黄美英:在实操中找到真感觉…浅谈(会计实物)的教学改革-----三等奖;5、糜淑娥:(构成)课程教学的构想与实践---------三等奖;6、钟志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优秀奖;7、李夏君:关于计算机理论课的思考--------优秀奖。二、教材糜淑娥:广告实用技术------------三等奖。B、晋利:影响中专生自信心的因素与对策研究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广东职业教育论坛”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C、陈珏琳课件:数学专业(高中)的立体几何荣获广东省35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类学校“多媒体课件”的比赛的优秀奖2005.7D、论文发表情况:黄利香1、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化图书馆的建设《广东文化艺术论坛》20042、论信息时代学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社会科学论坛》2005李夏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软件工程教学体验《校刊》2005.7袁海风1、谈谈如何备好美术欣赏教学这门课《中华职业教育研究(第八卷)》2004.82、改进水粉画教学,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发展《中国轻工教育》2005.13、引导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辨别能力,达到创美目的《中华职业教育研究(第九卷)》2005.34、谈谈水粉画教学改进,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发展新探《校刊》2005.75、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课的思考《轻工职业教育》2005.8美术作品1、球场上羊城青年文化节美术作品展览2004.72、获《珠江》2005.73、外来妹的工闲2005.74、夏日笙歌2005.75、牛场2005.76、风景2005.77、待2005.78、小歇广东省第6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2005.109、乡村2005.1010、果广州市百名画家作品邀请展2004.1111、加强治安确保万家安2004.1112、家园在同奔小康路---2004年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联展2004.13、家园之二和谐广东---广东省第6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2005.10罗凯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改进《校刊》2005.7刘春娟1、教改“2+1”中企业实习的探讨《校刊》2005.72、原子荧光的发展新动态《中国建材科技》2005黄宁红微波场协同提取红龙果食用色素的研究《广东微量元素(第九期)》2005卢炳坤1、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中学篮球教学改革《体育师友》2005.32、试论中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实施康体课教学《校刊》2004.7李慧儿1、谈听课评教《轻工职业教育》2005.32、英语试卷评讲的思考与探索《校刊》2005.7杨茜从归化异化谈外来词的翻译《校刊》2005.7陈亦琼在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校刊》2005.7张四妹1、VocabularyAcquisition…《学术论坛》2005.122、听力理解过程认知浅析《中国轻工教育》2005.13、英语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114、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语用能力的影响《职业教育研究》2005.75、计算机辅助下的英语教学《湘潮》2005.12李斯洁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国轻工教育》2005.3莫柔第六章数据收集与统计初步附录:Exeel在统计中的应用省编实验教材《数学》(上册)2005.8林盛禹浅析公文写作不规范的几个问题《中国轻工教育》2005.3杨海亮演讲,情从何处来《演讲与口才》2006.1曹艳玲1、细讲语文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中国轻工教育》2005.32、浅谈语文发散思维的培养《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3张晓明1、机动机构设计中汽缸缓冲的实现《中国轻工教育》2005.12、气动行程程序控制四路中障碍信号的分析与消除《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10刘斌1、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教学中的运用《校刊》2004.72、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的通影响《校刊》2004.73、浅论应收帐款的风险及其管理《广东声技工教育论文选》2004.8黄美英1、发展规模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轻工教育》2005.42、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校刊》2005.73、在实操中找到真感觉《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1黄丽青1、知识经济时代中专图书馆的建设《校刊》2004.72、浅谈中职(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校刊》2005.7黄海平关于我国企业国际多元化经营的探讨《财会月刊》2005.10陈洁试从市场学角度谈谈中职学校的发展《校刊》2005.7钟志雄1、浅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6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校刊》2004.73、在模拟超市中融入营销理念《校刊》2004.74、关于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校刊》2005.7杨淑玲谈谈自控类综合培训《校刊》2004.7

课程教育研究的邮箱是这个,保证是在正规期刊的正刊上发表文章,如果文章准备好了,可以投入邮箱,留下联系方式,1-3个工作日内会有编辑和你联系的。

投稿邮箱正确,是正刊的投稿专用信箱!!!《课程教育研究》省级主管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62/G4邮发代号: 16-129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现用刊名:课程教育研究 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 期刊:旬 刊 栏目介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创新课堂、阅读写作、文体艺术、德育建设、教改新论、教学科研、综合论坛等各种栏目。 《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4期知网收录目录1.从文化传统看中美教育教学的差异 陈桂东; 2 浙江高职高专院校中西部和省内生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程勤华;方惠玲; 3 《工程测量》项目教学法的探讨 龚振文; 4 大学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变迁与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研究 李丽;陆军 5 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陈平;王标; 6 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陈舒;王学; 7 分析高校的电子图片档案管理及其应用 陈菀菁; 8 口试答辩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程凯;刘震; 9 浅析网络在线考试 邓素娟; 10 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性质、现状、问题与对策 纪国和;田佳欣; 11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利弊 12 工民建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董江华; 13 浅谈电工教学 格桑卓玛;张辉杰; 14 浅析韩国学生运用“看”出现的偏误 朴红瑛; 15 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丁文娟;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要求:1.论文要求主题明确、立意新颖、内容健康积极、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性。 2.论文请用WORD文档格式发送到本刊电子邮箱,书面稿请书写规范整洁,最好用A4纸打印。 3.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必须写清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电话,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多位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收到录用通知后不再改动。 4.论文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文中图表要求扫描清晰、标示到位,最好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图表。 5.论文采用随文脚注,每页的注号均应从①起,顺序编号,不能全篇文章连续编号。参考文献附于正文之后,所列文献应与文内相对应,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引用处的右上角标出,并在文末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及出版日期。 6.论文文辞力求精炼,并在文尾注明字数,全文一般不超过5000字(2000~5000字范围为宜)。每篇论文一律要求附写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并要求将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翻译成英文,如翻译不便,本刊编辑部可代为翻译。若论文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论文发表陈德琼

人人网上姓名为 陈德琼 的用户共有14人,其中 女生57.14%,男生42.86%虽然是不完全统计,但是也能反应一个比较直观的情况希望能够帮助你名字只是一个称谓,每一个人才是独一无二的满意,请采纳。

陈德奋发表论文

丞相 杨先茔没有阎崇年先生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谈到嘉庆皇帝时说他平生最失意的事是“大内遇刺”;最痛心的事是“教民攻入紫禁城”。这两次事件指的是:有清—代前所未有的谋刺皇帝和百余名破产农民冲进“大内”造反的事件,史称陈德行刺和紫禁城之变。两次事件前后间隔十年,都发生在戒备森严的宫禁重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但却异常残忍的平庸天子。也说明了他所处的时代成了清朝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时代。陈德行刺嘉庆帝的事件发生在嘉庆八年闰二月十六日。陈德(一说成得或成德)的父亲叫陈良。原为汉军镶黄旗人,属契买家奴。陈德一生被压在社会的底层,跟官服役.饱尝人间辛酸,亲眼看到了皇宫贵族的腐朽生活,更加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从而激发了反抗情绪。恰逢他被主人解雇,断绝了一线生路,“心里愈觉气忿”。又看见街上以黄土垫道,得知嘉庆二十日斋戒回宫,决心届时进宫谋刺皇帝。这天早晨,陈德怀揣小刀,带着儿子陈禄儿潜赴神武门.隐蔽在西厢房南山墙后。只等嘉庆的到来。不久,皇帝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进了神武门,下轿后正侍步行至顺贞门时,陈德猛地冲出,手持小刀,直扑嘉庆。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嘉庆皇帝匆忙逃入顺贞门,不敢回视一眼。守护在神武门内东西两侧的一百多名侍卫、护军,个个竟呆若木鸡。只有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等数人上前拦挡捉拿。陈德奋起反抗,用小刀刺破绵恩的袍袖,刺伤丹巴多尔济,但因寡不敌众,力竭被擒。陈德被捕后,嘉庆帝立即命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严审,令将陈德“备受诸刑.再行磔死”,同时还要清查同谋者。陈德在酷刑之下英勇不屈,声言“惊了圣驾,皇上自然诸事都由我了”,嘉庆只得伪托宽仁,说:“若一味刑求,反肆狂吠,所言之人如何存话?即不究问,终成疑团,所损者大矣!朕所惭惧者风化不行,必有失德,始有此惊于之事。当谨身修德,勤政爱民、自省已咎耳”。于是下令将陈德凌迟处死,将他的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陈禄儿、陈对儿处绞(连小孩子都不放过)。皇帝还以失察的罪名,把护卫守候在神武门和东华门的十七名文武官员分别给以罚俸、发往热河披甲当差的处分。紫禁城之变发生于嘉次十八年九月。这时,京畿和直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爆发了天理教起义。其中,京畿百余名起义者打进了紫禁城,给予清廷以极大震动。天理教属于白蓬教支派,是京畿大兴县人林清和河南滑县人李文成、冯克善等联合成立的一个民间秘密宗教。基本群众是贫苦农民和小生产者,也有少量的小地主和下层官吏入教,仅黄村一地即有万余家。嘉庆十七年正月,各地教首聚会于滑县的道口镇,决定“以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午时起事”。李文成又至大兴县黄村会见林清,约定由李文成先在滑县发动起义,河南、山东、直隶同时揭旗造反后,立即直趋京畿;林清则在京师城内响应,与李文成等起义军里应外合,夺取京城,占领清朝统治中心。嘉庆十八年八月底,由于滑县天理教铸造军械机密失泄,李文成被知县强克捷逮捕入狱。起义被迫提前于九月初七进行,并一举攻下滑县城,救出李文成等人,知县强克捷被迫自杀(一说被杀)。但由于清军的堵截拦阻,队伍未能迅速北上。而林清此时在北京对滑县之变毫无所知,仍按原计划进攻紫禁城:十五日一早,参加起义的京畿200多名天理教徒分成东西两队,乔装改扮,潜伏在东华门和西华门外。由太监接应,开门入宫。西路的30多名起义者在冲进西华门后,打到隆宗门,亦有几名起义者准备由门外诸厢房越境进入养心殿。此时,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皇次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闻变戎装上阵,登城垣,以鸟枪射击起义者。午后,留京的礼亲王昭链等人带兵由神武门增援.又临时将准备派往滑县镇压李文成起义的1000多名火器营官兵调入宫内阻击起义军,终把起义者残酷镇压下去。此时,嘉庆帝正在热河围猎,闻讯马上启程回京,并派吏部尚书英和先行处理善后事宜。英和回京后派人逮捕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等。十八日,嘉庆帝草拟了“罪己诏”,哀叹这次“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实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十九日,嘉庆帝回到北京,诸王大臣迎驾于朝阳门内。皇帝感慨地说:“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众大臣也都呜咽痛哭。这次起义使清朝最高统治者第一次认识到自入关170年来,自己的统治已产生了巨大的危机。嘉庆回宫后颁布“罪己诏”,承认这次起义“祸积有日”,但又把“当今大弊”归因于“因循怠玩”四字,还声称要把起义者斩尽杀绝。九月二十三日。嘉庆亲自住中南海丰泽园审讯了林清和太监刘得财、刘金。廷讯开始,先命将刘得财、刘金二人带来,斥问为何“萌此逆媒”,并将二人夹打后处决。接着提审林清,林清在重刑面前毫无畏惧,坦然承认此次进攻紫禁战的目的就是要把皇帝赶回关东,嘉庆帝恼羞成怒。喝教将林清推出午门外凌迟处死,将首级送到直、鲁、豫地区示众。此后,嘉庆怒气未消,派兵火烧起义据点大兴县宋家庄,处决林清的姐姐、妻子。再三严令对其他被捕的起义者进行严刑审讯,施用了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把被捕者及其家属共300多人处死,或流放边疆,内地为奴。起义者的房屋、地产被查抄分赏给八旗官兵。嘉庆还发现,有六名起义的骨干分子在大搜捕中漏网,于是多次给各地官员下搜捕令,并以巨金悬赏。最初规定凡捕获六人中的一人赏银3000两,后来又将悬赏价码提高一倍至6000两。但清廷长期抓不到他们,嘉庆指责未能抓到“六逆”正身的官员为“无耻、无能、废物”,直至他临终的前一年(嘉庆二十四年),还在大臣的奏折中批示:“有天良之大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丧尽天良之辈早已付之云烟之外”,不厌其烦地告诫大臣要把镇压起义放在头等地位。嘉庆皇帝在遇到上述两次变故之后,为了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决定加强京师特别是紫禁城的防卫措施,以保证“大内”更加“固若金汤”。他的主要措施是:严密保甲法;搜缴了1000本“奸盗邪淫”书籍,披阅后于殿廷烧毁;对太监严加管束,禁止随便走出紫禁城;不准八旗宗室、旗人居住城外;在京师城内及紫禁城、圆明园增设哨卡,添置、整修防御工事和设备,增加驻防军队;严格紫禁城内值班王大臣的交接班制度等等,但这都挽救不了满清最终将覆亡的命运。

没有丞相啊,内阁的?

陈德祥发表的主要论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天宝744年,八十六岁的我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当年,我还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的时候,我离开了这片与我骨血相依的土地.如今,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都说人生易老,世事沧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我的心头有无限感慨.彼此谈论的行人从我身边走过,他们那原本令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音,响在耳边,却带给我一种既熟悉有陌生的奇怪感觉,仿佛回到了年少时,那时,我风华正茂,浓黑茂密的头发上飘扬着象征我倔强的方巾```````好久远的回忆啊,如今,岁月的痕迹已经爬上了我的双鬓.忽然,路边出现了一个梳着双髫的小童,天真烂漫,我不由的停下来和他说话,但是,小童却挣着好奇的眼睛,怯怯的问我:"客人,您是从哪里来?" 这淡淡的一问, 对我来说,却有如重击,五十多年来,身在异乡,如今回到家来,却已是反主为宾了,心中怎不悲哀?

回乡偶书热情的凯里从上海到凯里, 1800公里的铁路,29小时的旅行。10月16日下午两点,我们站在了凯里火车站广场上,两头斗牛的雕塑边。洗去上海南站的现代与繁华,结结实实地感受到苗乡侗寨之都的灼热气息。我的老乡,黔东南信息港的记者姜秀波,乘着公共汽车来接我们了。当天晚上,姜秀波做东,黔东南州作协主席欧阳克俭老师,凯里市文联主席陈德祥、何副主席,州委宣传部外宣办张晓华、《贵州教育报》黔东南记者站记者杨光明等一干人,在“九子香辣蟹酒楼”,喝着“怀酒”,吃着正宗的凯里酸汤鱼火锅。除我与姜秀波有过交往外,其余人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苗乡人自有见面熟。几句话,几杯酒,大家一见如故,畅谈无边。欧阳克俭老师是我的家乡锦屏的名人。早在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就曾拜读过他的作品。秀波调侃说,沈从文只写过“一边”(《边城》),可欧阳老师却有“三边”(散文集《边风如歌》,杂文集《边地杂俎》、诗集《边人行吟》),还出版过《锦屏人物概览》,校勘过古籍《亮川集》。他是一个杂家,还自称是一个边缘的作家。欧阳老师面容清癯,一幅琅秀眼镜更凭添几多儒雅。这样一个文文雅雅的人,现在却在州政府里从政。他的酒量惊人的好,不过他总是不显山露水,摸不清他到底能喝多少。凯里市文联主席陈德祥,还兼着一本《苗岭》杂志的主编。他说,这本杂志一年才有两万元的经费,很是捉襟见肘。听闻《正泰电气》杂志一年的宣传费用达百万元,他对正泰集团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能花如此大价钱做宣传感到很是钦佩。的确,在黔东南,想要做文学艺术方面的工作,经费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陈主席恰好感冒,席间不胜酒力。不过到后来,也频频举杯。他是个热心人,听说我要给女儿置办一套苗族服饰,马上就打电话到一家定点的苗族服饰店,要订购一套。姜秀波说,7月份举办的黔东南州50周年庆典,所有的苗族服装都是陈主席定做的。看来,他的路子确实很广。贵州教育报的记者杨光明,从一落坐就一直斜挎着一个黑皮包,眉间总是笑意,不修边幅的模样,让我以为是哪个山村教师。我对贵州教育报是有感情的。想起1993年,我在短短几个月内,向它投了十几篇教学论文和散文,原以为都石沉大海。不想,过了一个多月,我到乡教站领报纸。才发现这些文章全都发表在不同期数的报纸上。此后,我就一发不可收。作为黔东南文学艺术界的领军人物,欧阳老师和陈主席他们,其实过着一种很淡泊的生活。然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帮人,不甘寂寞地坚守在文学的高地,所以,黔东南的文化艺术才绽放出多彩的奇葩。我相信,有了他们的坚守,这方土地,将来会更有魅力,更具特色。从酒楼出来,走在凯里的大街上,耳边飘荡着黔东南本土歌手阿幼朵的甜美歌声《飞向苗乡侗寨》、《太阳鼓》,让人沉醉于这苗侗之都的风情。四个人又相约着来到一家酒吧,继续把盏叙情,直至双眼迷离。走出酒吧,身影飘摇,耳边的歌声犹在:“飞向苗乡耶,飞向侗寨哎,带着你的梦,一起来啰喂。醉在苗乡耶,醉在侗寨哎,郎心已回归,回归自然耶。”第二天早上,女儿身上莫名其妙地长了许多红斑,还有大片的红肿。我们以为是昨晚上给她吃了什么东西,或是蚊虫叮咬的,马上到418医院去看。医生说,是不明原因的荨麻疹。挂了两瓶药水后,女儿身上的红斑才消退。后来,不少从外面带孩子回乡的人都说,孩子一到贵州就会出现这种症状。也许这就是家乡给从未谋面的孩子们的一份特殊见面礼吧。清水江的守望者到县城的第二天,县志办的王宗兴主任执意要作东,请我小叙一次。于是,在清水江边的一家酒馆,县志办的一干人,王主任,林老师、潘老师,还有育瑞,我的学生。从县志办出去的杨秀廷也特意“回娘家”专程赶来叙旧。王宗兴早年曾任某部门的一把手,只是苦于官场沉浮,原本是散淡之的人他,无意于仕途,便将兴志投在县志县史的,跑遍全县乡村,做一个历史的拾穗者。十几年下来,经他手编撰的县志史,也有好几册了。老王对官场之事无心,所以他对育瑞说,他只佩服凭真本事外出拼天下的人,那是真正的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真才实学的打拼。所以,他对我的经历很感兴趣,一直以来,就想找机会相识。如今得见,确是相当高兴。只是他胃不好,不能沾酒。不过,他却特地准备了一大壶自酿的糯米酒,叫我们几个尽兴。秀廷兄这几年,一直做“一个流浪在故乡乡间的歌手”。在县志办这几年,他跑遍全县的角落,挖掘县里的人文志史,旅游资源。写下为数不少的著述,并结集成一个散文集《缱绻与伤怀》,成为黔东南文学“四秀”之一。后来他解释,此“四秀”非真正的“四个秀才”,乃是他们几个杨家“秀”字辈的文人组合。他的散文细腻精致,长于写景,更长于抒情,犹如国画中的工笔,精雕细刻,读来让人如饮甘醇。我对他的青山界系列很有感触。他的集子中,有一篇描写清水江昔日辉煌与而今不再的《清江哀》,更引起我的伤感。秀廷平时不怎么喝酒,可喝到后来,我,育瑞,再有林老师,频频举杯。醇醇的糯米酒,入口不觉火辣,进肚不知劲道,只如饮甘泉般,仰脖而尽。到后来,我们三人竟全说起了苗话,将只会侗语的老王他们愣在一边。这一通喝,到第二天都仍走不出糯米酒的余威。诗书酒歌,原本就是清水江流域的特产。只不过如今,许多人离去,还有许多人坚守。秀廷和老王他们,就是清水江的守望者,默默地记录着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点点滴滴。路啊,路啊从县城回到家乡的小山村, 25公里是公路,4公里是上山的羊肠小道。下了车,前面就是巍峨入云的大山,家,就在那云端深处。上山的路,依旧漫长。妻子这几天身体虚弱,能自己走上去就不错了。我则背着一个大包,还要扛着22斤重的女儿,如同骡马一般,拾级而上,走上一百米,就已是气喘吁吁,汗如雨下。不得已,走走竭竭,短短八里山路,我们从一点走到下午五点,竟用了四个小时才到达。因为这该死的路,村里人可是伤透了脑筋。所有的货物,都要靠人背马驮,所有的农产品,都不能顺利出山。年轻小伙娶不到媳妇,年轻姑娘全都嫁到了外村。至今,村里40岁以下的光棍还有近百人。“光棍”是这该死的路造成的啊。所以,村里人就天天盼公路,盼通车。这个梦,做了几十年,但,梦,依然是梦。贫困的现实,无法在高山大梁上修起通车的路。无奈之下的家乡人,只能走老路,重新养起马,组成马帮,驮运货物。所以,现在村里的马帮生意不错。然而,这条路,何时才能通?上山的路,成了村里人心中的天路。韩红唱的《天路》,是已开通的青藏铁路啊,可是,这短短十里的山路,何时才能让乡亲们深情地为它吟唱?老屋一夜老屋早就在十几年前卖给我堂叔了。我父亲只拆走木板,屋架还留着。堂叔对老屋作了新的装修,只是,大概的格局还没变,火塘还是那个火塘,房间还是那些房间。只是上楼的位置改了,门的朝向改了。几经烟熏火燎,新装的木板又变成黑亮黑亮的颜色,与几十年前的房子颜色无异。这天晚上,我就被安排在我曾经度过了十几年的三楼房间里。依旧狭小的空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气息。浓厚的雾气,潮湿的被褥,半夜的狗吠,三更的鸡叫。这是梦境还是现实?常让我陷入恍惚中。睡在老屋,我内心十分安然,似乎做了很多梦,又似乎没有梦。百感交集中,淡淡的伤感弥漫心间。第二天早起,浓浓的大雾,将古老的寨子笼罩在乳白色的水汽中。灰黑的木房子在雾中显得无比安详。我离开故乡已十几年,可是恍然间,却似乎又回到以前那些有雾的日子,我依然在出发的地方,从未离开过。年迈的老人,留守的儿童。当年意气风发的堂公公,已耳聋眼花了。公公早年参加过抗美援朝,受过伤,至今手臂膊上还用钢板夹着骨头。转业后,到地方上当了一名小学教师,直到退休。堂奶奶也老了,但仍记得我最爱吃酸罗卜和腌鱼。偌大的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一个堂叔的两个女儿,大的五岁,小的两岁,个子都不高。脏兮兮的衣服,和她们的奶奶在一起。她奶奶一个人,带着四个孙子,服侍他们吃喝拉撒。她有四个儿子,两个在县城工作,两个外出打工,都不在她身边,所以尽管快七十高龄,仍然担当着照顾孙子们的重任。村里这样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还有很多。村里人的出路何在?打工?务农?淘金?想想我自己,如果当年不痛下决心外出打工,现在会是什么模样?没有路的农村,发展何其困难!高山上的民族村寨,何时才能找到一条真正的致富之路?挚爱的亲情,贫困的现实回来的路上,在半坡,我们遇见了水叔。他和妻子磕磕绊绊几十年,妻子爱计较,有点神经质,几乎天天吵架,村里人对他们的吵闹已习已为常。但吵架归吵架,但在接待我这件事上,却是惊人的一致。他们天麻麻亮就起床,到三十里外的钟灵赶场,特地买来几张凳子,和新饭桌,割了几斤猪肉,准备晚上请我吃饭。见到我们下山,他显出十分的失望和惋惜。见他满头白发,还在不停地忙活,我真是心有不忍。这浓浓亲情,岂是一言所能言尽的呢!水叔虽爱好,可他却一贫如洗。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大儿子是赌气出去的,一去就是十几年杳无音信,不打电话,不写信,也不寄一分钱给他们。水叔干着急。二儿子带着老婆和孩子在浙江桐庐打工,日子过得艰难,也没钱给他们。老三没技术和文化,挣不到钱,也就够自己糊口,如此一来,水叔的生活就全靠老两口从土中创了。而在老家,那几亩薄田是不能变成现金的,仅可自给自足。今年开始虽然减免了农业税,但那几百元钱的税收,依然不能带来致富的路子。

陈德胜发表论文那些事

七绝  雪中访梅 文/朱蕤 莫道寒凉情味薄,西园雪里意绸缪。 梅花为我香成阵,我与梅花共白头。 朱荻,实名朱蕤,祖籍湖北,现居美国新泽西普林斯顿。半导体芯片设计工程师。幼承家学,喜爱诗词,近几年来开始诗词写作,自娱为主,偶有发表。 写在乙未年大雪后一天 文/无预 怎奈人生缱卷,任凭岁月蹉跎。 匆匆大雪暗飘过,不见落英一朵。 心在梅边歇息,情从纸上消磨。 争如摘取最高柯,挂在窗旁伴我。 无预:土木工程师。老小资一枚,著有诗集《三豕杂诗》。 自画像:卿本书生爱小资,老来更不懂矜持。经常自恋拍张像,偶尔无聊写首诗。且把城居当大隐,也将工作视闲司。东君许我多情种,心有鲜花挂在枝。 咏梅 文/邓生 梅花咏唱万千诗,欲题总恨已穷词。 色若淡淡冷美人,香似谦谦清君子。 画影难比林处士,绘韵莫如王安石。 因爱寒枝不争春,愿为傲骨做梅痴。 再咏梅 谁人最爱梅?山阴有放翁。 曾叹香如故,还为梅花醉。 功失白发衰,情错红颜悔。 到死思北伐,不念己身悲。 又咏梅 去年峨眉冬,访梅群山中。 冷林层层霜,寒枝点点红。 映雪色愈艳,含冰香更浓。 天地万籁寂,古刹闻禅钟。 邓生:清华航天航空学院硕士,现从事航空工程设计。 五绝·梅 文/李德胜 凌寒独寂然,妙以勇行禅。 至雅筹知己,邀来雪入弦。 七绝·梅雪郎君 文/李德胜 浮生洁净勇为家,小住冬时起灿芽。 知己应寻魂可寄,故来踏梦访梅花。 五律·雪 文/李德胜 魂凝千古冷,身幻满天星。 梅醉含羞魅,松雄炫屹凌。 秋深残染色,春笑水无声。 示现苍皑雪,超然尽是情。 浪淘沙令·梅影乾坤 文/李德胜 疏影暗香痕,对月晨昏。清孤一种是梅神。 倚雪琴箫参气度,怎个离分? 一阙醉人人,赋尽冰魂。笑衔世故返真真。 常愿此生梅里住,梅影乾坤。 李德胜:建筑工程专业。词曲作者,业余歌手;斜杠青年,刚柔相济。座右铭:万般皆赝品,唯有慈悲真。 梅 文/潘华龙 为何花开早,不待绿叶陪。 心高气自傲,独面寒风吹。 潘华龙:化学专业, 现在做科研工作。 梅 文/李德胜 为何花开早,笑待绿叶陪。 行高气不傲,独面寒风吹。 梅 文/小野鹤 始有花开早,才闻绿叶追。 无关傲不傲,只为叫春归。 小野鹤:吴鹤立,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1983 级。 梅 文/潘华龙 不喜刺骨寒,更厌蜂蝶乱。 练得心如冰,聚散皆可欢。 梅 文/潘华龙 不见梅花美,唯见爱相随。 天天称悟道,一语露心贼。 梅 文/王玉宝 梅花仙姿美,不负爱相随。 汝若真悟道,无心也无贼。 王玉宝:名威,字浩茏,武陵人。初于清华水利系求学五载,即于某研究院从事设计科研工作,三年不成;遂投身建筑房地产行业,六载又无成;旋返清华公管读博,未及毕业,又于某央企从事基建投资,亦无成;其间沉迷诗词,屡书未成章,醉心佛法,几度欲出家;后蒙导师不弃拔救,返校继续学位论文研究至今,陈年老博也。现从事公益慈善与社会治理研究与实务。自幼喜诗词,亦无成,贻笑大方。 梅 文/潘华龙 不见梅花美,惟见娃相随。 天天称悟道,说破我就锤。 柳梢青  冬 文/唐功南 满地金光,盈窗暖意,几曲丁香。 些许忧伤,夏荷月色,秋叶几窗。 隆冬几度夕阳。催人泪、悠悠断肠。 无意争芳,有心旧约,冬日梅香。 唐功南: 网名老唐,零下一段,专业本是工业自动化和管理工程,但酷爱舞文弄墨,写公众号文章约四百多篇,近来学写小令。 柳梢青  忆  依韵唐功南《冬》 文/俞梅 盏里清茶,杯中古酒,袅袅梅香。 身似浮萍,今逢冬至,把心深藏。 前尘几度感伤,犹困惑、何事断肠。 忆念悠长,芳华苦短,天意苍茫。 俞梅: 教师 、 心理咨询师 、 自由撰稿人。 饮酒2019冬至 其一 草木唯识信,风雨几曾休。 众意欣同乐,谁人爱说愁。 频思因有故,多事欲何求。 新梦逐旧梦,江流共时流。 此际无深忆,且味盏中悠。 其二 寒雨岂独在,西风不自凉。 暗云遮水远,微绪啜茶香。 应寻意何在,莫叹为谁忙。 有情聊对句,无词慢说狂。 时语成一笑,且味盏中长。 其三 春风花烂漫,冷雨事纷纭。 常为街议惑,莫道初心存。 一言情入韵,三省志无昏。 郁郁庭前树,皎皎孤月轮。 有思人自在,且味盏中纯。 张剑文:清华大学工学学士、文学学士、法学硕士,澳门大学哲学博士。从事法学教学十七年,以石头记为枕边书的古典文学爱好者。

“我把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质的第一位,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 *** 等。我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有了问题,这个人就不值得一个公司去考虑雇用他!”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在回答记者关于社会才能的问题时如是说。的确,如果一个人的人品有问题,即使他有再高的才能,有谁能保证他忠于公司?随即,李副总裁说道:“微软公司的一个职员将公司软件盗卖给其他公司,从中获利200多万,当公司起诉他时,这位职员在出庭前就因为羞愧而自杀了。”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但它却清清楚楚地揭示了一个真相:人品比才能更重要!

众所周知,能进人微软公司工作的人必定是有过人之处,智商高、能力强就不用说了,但很可惜,他人品不够格,对公司对自身都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也不胜枚举:你能说“黑客”们的才能不高吗?不,他们在网络上游刃有余,技艺精湛,但他们盗取机密,从中牟利,成为网络上的“过街老鼠”,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你能说大学高材生的才能不高吗?不,他成绩优异,但却拿浓硫酸去泼黑熊,只为取乐,为人们所唾弃;你能说陈冠希的表演才能不高吗?不,他在娱乐圈里商界中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艳照门”事件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

一个人品好但才能不高的人,可能对社会不能做出多大贡献,他也许平庸,也许无名;但至少他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人们的尊重。但一个才能高人品差的人,他有才,却不用在正当处,而走了歪门邪道,就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甚至严重的威胁,这种“才”不要也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才能不好是次品,而人品不好则是废品,甚至是毒品”的情况。

孔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古人也有将“才胜于德,德胜于才”作为划分“小人”和“君子”的标准。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其选拔人才的标准都是“德为上,才次之”,也就是“人品第一,才能第二”。可见,人品比人才重要,是历来就存在的事实。

文花枝学历不高,只是个小小的导游,但她在危急时刻想到的是游客的安危,她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以阳光般的笑容面对截肢的打击。文花枝也许对社会贡献甚微,但她将被社会铭记。众多高手参加一个跨国公司的招聘,一个个信心十足,对前途充满希望;但最后那唯一的一个名额被一个下岗工人夺得,原因是公司的笔试试题最后一问。最后一题其实很简单:“请你说说你以前所在公司有何秘诀?”所有人都滔滔不绝,但唯有他只答了四个字:“无可奉告。”结果,他被录取了。或许他的才能在所有人中并不是佼佼者,但他有让公司信任的好的人品。 *** 的小女儿李讷,一生碌碌,并无多大起伏。晚年患了肾病,必须做换肾手术。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为她捐款,但她却将捐款全部转赠给了希望工程,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学,自己却一分都没留下。她没有继承 *** 的领袖才能,但她的人品为所有人称道,被人尊重。

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做人的才能,但他们拥有优秀的品质,他们全身上下都散发着光辉。才能是后来的颜色,会随时间而淡褪,而品质则如醇酒,时间越久,越能让人感受到它的芳香!

学习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所必须的“营养品”,但我认为学习好并不能成为一个人的标志,好的品德更重要。人分三六九等,第一等人是德才兼备,第二等人是有德无才,第三等人是有才无德。可见品德的重要性。

个人的心灵只有是美的才能活的精彩,无论是成绩好的同学,还是成绩差的同学,没有好的品德,长大后又怎样能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呢?成绩不能衡量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是最受别人欢迎的人。品德的好与坏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辈子的事,品德不好的人长大后没有好的工作,小时也不可能交到朋友,到一个新单位时,品德不好是不会有人信任你的,尽管你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品德不好也会遭到社会的谴责甚至等待你的是失去自由的监狱,所以品德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占有很高的地位。

所以我们要牢记唯有好的品德才能有好的人生!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不管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么,他的事业将会大受影响。

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这是古训,先人早就强调了“做人为先”的重要性。我们的先人_孔子,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力千年文化底蕴的沉淀,他告诉我们“子欲为事,先为人圣”“得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因此的可见,中华民族历史来讲究做人的道貌岸然理。

我们从小到大,有关做人的道理耳熟能详。然而,品性优劣却人各有异,做事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任何失败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样,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是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怎样做人

美国加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技术工程师,有一个叫史密斯的年轻人去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会儿,有一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进来了,史密斯站了起来。那位老者盯密斯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史密斯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位老人一把抓住史密斯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可能再也看不到我的女儿了。”“对不起,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史密斯一脸迷惑地说道

“上次,在中央公园,就是你,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儿从湖里救上来的!”老人肯定地说道。史密斯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人把自己当成他女儿的救命恩人了。“先生,你肯定认错了!不是我救了你的女儿!”史密斯诚恳地说道。“是你,就是你,不会错的!”老人又一次肯地地说。史密斯面对这个对他感激不已的老人只能作些无谓的解释;“先生,真的不是我!你说的那个公园我至今还没有去过呢!”听了这句话,老人松开了手,失望地望着史密斯说;“难道我认错了?”史密斯安慰老人说;“先生,别着急,慢慢找,一定可以找到救世主你女儿的恩人的!”

后来,史密斯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有一天,他又遇到了那个老人。史密斯关切地与他打招呼,并询问道;“你的女儿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吗?”“没有,我一直没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开了

人品决定成败

人品决定成败、决定命运。所以,人的修养远远比学历重要,更具有价值和魅力。一个人既有人品又有学历,那么他一定事业有成。而虽有了学位,却坏了人品,那学位对于他而言就是毫无用处了,很有可能就坠入深渊,在怎么学也徒劳而功。文凭、学位的作用只在于证明一个人经历了多长时间的学习。但是人品、人格却与文凭、学位有着天壤之别。人品、人格是说明你这个人是否具有正真做人的资格与权力。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由于待遇极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包括专攻幼儿心理的女研究生和多名早已有了职业和稳定收入的高学历者,最终被录取的却不是她们,而是一个扎着小辫儿的极文静的姑娘――她叫雯雯。最后一次面试安排在二楼,楼梯拐角处有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儿,拖着鼻涕,正站在那里泪汪汪的等着什么,当众多的应聘者穿过长长的楼梯去面试时,只有雯雯一个停了下来,她不仅掏出手帕给孩子擦了擦鼻涕,还亲切地说了一句:“小弟弟别哭,是不是找不着妈妈了?别哭,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带你找妈妈!”请再注意后来的情节:面试之后,众多的应聘者都匆匆下楼,视若无睹,唯有雯雯把脏兮兮的小男孩抱了起来,那么亲切的哄他,那么认真地给他唱歌,那么投入的给他讲故事――而这一切,被早已架设好的录像机全都录了下来。天!应聘者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小男孩儿,原来是幼儿园方面专门安排的!当然,当院方宣布被录用者是雯雯并播放了刚才的录像时,所有的报考者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她们显然已恍然大悟,自己被淘汰乃是一种必然!

通过这则小故事,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人品与修养往往决定着成功与否。人品或许决定着一时的成与败,或许决定着一世的成与败。哪怕是一点点小事,都足以证明一个人的人品与修养。

人品,顾名思义,人的品质,人的品格。面对这个词汇,能做到这个词真正意义的人又能有几个?

我们现在幸福,却忽略了每天真正快乐的含义。真正的快乐,是人品的存在。上面那则小故事我们不是第一次听到,而且还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但是我们还是经常会忽略这个问题--人品的存在。人品决定成败,也决定着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拿着成绩与学历来判断这个人的成功与否,这个人学习好将来是个人才;这个人有高文凭,是从高学府毕业就是个社会精英,反之则这个人是个庸才、社会残渣败类。我们不能否认拥有高学历的人的努力与智慧,但是这不能代表他是个成功的人,真正的成功是他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所以一个人的人品对于他的人生是相当重要的,比学历更有价值更有魅力!

//qikan.cn/Article/qgzg/qgzg200805/qgzg20080509 看看,有你想要的

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身

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

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

缺不全。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

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

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有许多人才济济的单位,也面临着动力不足、内耗严重乃至惨

遭淘汰的结局。究其原因,员工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忠诚

、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

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众多的单位领导都认定:能力合格的人不

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

个成绩合格但人品有问题的危险人物。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有天

大的才能,他也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候给组织带来伤害,并且,能力

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品”其实决定着

整个组织与个人的方向与前途。提高、锤炼员工的人品素养已成为

当前各类单位、组织的重要使命。

文凭在21世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其实人品要比文凭好!为什么这么说,绝对不是因为嫉妒那些成绩好的人,也不是自我安慰,纯属事实,有人会说人品好有什么用啊?人品能当饭吃啊?那在下也要问个下一句,文凭就能当饭吃?

当然不能!就算你文凭在好,没人雇用你,你能有什么作为?你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如果你人品不好,谁信任你?谁帮助你?自力更生?好!好一个自力更生!你以为自力更生就可以脱离这社会吗?不!你用的电,水,哪一样不是社会带给你的?,说白了!人与人之间不就是相互帮助吗?如果你人品不好,谁会和你互帮互助啊?不,是你不愿与别人帮助吧!没人品的人,自然是自私的!

今天,我不是针对谁,就事论事罢了,当然人品不好也并非指表现在自私这一点事而已!不诚实,幸灾乐祸!也一样是人品问题!

我就再来说说这打小报告,这一点我想大家也是很讨厌的吧!有些人就是喜欢在背后捅别人一刀,可恨啊!!!!

我们中华民族好像是有很好的光荣传统的民族吧!这么变得像现在这样了?你们这不是在破坏我们先辈们的美好形象么?醒醒吧!那些曾经不注重人品的朋友们!你们何苦呢?没必要这么“绝情”吧?

当然我不是说文凭就不重要了,我只不过希望有些人不要光顾着文凭抛弃了人品罢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人品的重要作文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作文600字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原诗:斜阳淡淡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不要向人夸洁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解析: 论罗隐及其诗文 正如韦庄既是晚唐的重要诗人,又是西蜀词派的一位代表人物一样,罗隐虽长期生活在晚唐,但他的才能到归附钱liú@⑴后才得以发挥,他既是晚唐的一位重要作家,也是吴越文坛的代表人物。他与“辞藻富赡”的罗虬和“才清而绵致”的罗邺并称“江东三罗”而居其首(王定保《唐摭言》)。胡震亨说:“五代十国诗家著者,多有唐遗士……罗昭谏隐酣情饱墨,出之几不可了,未少佳篇,奈为浮渲所掩。然论笔材,自在伪国诸吟流上。”(《唐音癸签》)鲁迅先生对罗隐的小品文有过高度的评价, *** 同志阅读罗隐集时对许多诗画了浓圈密点。总之,罗隐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作家。 一罗隐(833—909)是浙江新城(今富阳新登)人,原名横,字昭谏,后因屡试不第,愤而改名为隐,自号江东生。他的曾祖和祖父都任过福州福唐县令,父亲也应过开元礼,为贵池尉。罗隐27岁就在贡籍,“才了十人,学殚百代。”(沈崧《罗给事墓志》),谁知十次应试,却十次落第!“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湘南应用集序》),“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谗书·序》)。此后十六七年,“东归霸国以求用”(《五代史补》),除家乡浙江外,还有陕西、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等,但都“龃龉不合”(《十国春秋·罗隐传》)。 罗隐向有“江东才子”之称,为什么总是所至不遇?这是因为当时的用人制度已极其腐败,科场被权贵把持,营私舞弊,任人唯亲。罗隐是“江左孤根”(《投郑尚书启》),“族惟卑贱”(《投湖南王大夫启》),自然只好感叹“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长安秋夜》)了。《五代史补》说他“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据载,唐昭宗曾欲以甲科取隐,当场有大臣反对说:“隐虽有才,然多轻易,明皇圣德,犹横遭讥,将相臣僚,岂能免乎凌轹?”并举出“讥谤之词”《华清宫》为据:“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昭宗听了,就取消了原来的打算(见姚士麟《〈两同书〉跋》)。可见,罗隐的这些诗着实刺痛了统治者的心,既使其恼恨,又使其害怕,不为其所容也理所当然了。再则,罗隐所求的“霸国”实际上是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也多骄奢腐败,并无用人之心。如靠征讨黄巢起义军而威震一时的淮南节度使高骈,这时正独霸一方,罗隐往谒以求用,而高骈却惑于嬖吏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神仙之说,酷好仙术,荒唐不堪。罗隐写了《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后土庙》予以揭露。他把诗题在墙上,连夕挂帆而去。高骈知道后,恼羞成怒,发船紧追,追之不及始罢。 直到55岁那年,转机终于来了,在外奔波了大半生而所至不遇的罗隐,回到了钱塘,投奔雄据东南的杭州刺史钱liú@⑴。钱liú@⑴辟罗隐为从事,又请置钱塘县,表隐为钱塘县令。唐昭宗天复二年(902), 钱liú@⑴进爵越王,哀帝天yòu@⑵元年(904),又进爵吴王。天yòu@⑵三年(906),罗隐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军判官。梁开平元年(907), 钱liú@⑴被封为吴越王,又表荐罗隐为给事中。22年中,宾主遇合,如鱼得水,凡邦土的大事记、钱氏的文告、奏表几乎都出于罗隐之手。吴颖说:“昭谏则固有于天下之大者也,遨游吴楚,退而应钱王之召。其高节奇气,有可以撼山岳而砥江河者。”(《重刻罗昭谏江东集叙》)袁英称之为“佐国是而惠残黎”(《重刻罗昭谏集跋言》)。 唐昭宗景福三年(893)九月, 以武威军防御使钱liú@⑴为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处置军使,钱liú@⑴使沈崧草谢表,盛言浙西繁富。隐曰:“今浙西兵火之余,日不暇给,朝廷执政方切于贿赂,此表入奏,执政岂无意于要求耶?”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东南人民说了话。朝廷大臣见了都说:“此罗隐词也。”(《吴越备史·罗隐传》)。 罗隐感知遇之恩,竭力辅佐,深谋献策,敢于进谏。当时,吴越的赋税很多,小到鸡、鱼、蛋之类都要纳税。西湖的渔民每天要向钱王府上缴几斤鱼,名“使宅鱼”。渔民不胜其苦。罗隐作《题〈pán@⑶溪垂钓图〉》曰:“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叫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钱liú@⑴感悟,“遂蠲其征”(同上)。 在战乱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却相对安定,这固然有各种主客观原因,而罗隐辅佐钱氏22年,也是功不可没的。 二 作为文学家的罗隐,他在诗文两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对此,李慈铭作过很中肯的评价:“昭谏诗格虽未醇雅,然峭直可喜,晚唐中之铮铮者,文亦崭然有气骨,如其诗与人也。”(《越缦堂读书录》八) 罗隐的著作相当丰富,诸籍所载略有出入。今存《甲乙集》十卷并补遗一卷(《全唐诗》编为十一卷),《谗书》五卷,《广陵妖乱志》一卷,《两同书》十篇及序、记、启、论、碑等杂著三十余篇。余皆散佚不传。 罗隐的诗歌约500首左右。除少数五、七言古诗和杂言诗外, 基本上都是近体诗,尤以七律最多。其中,固然不乏含蓄蕴籍之作,如《魏城逢故人》等,但更多的是尖锐刻露的刺世嫉邪之作。风雨飘摇的时代,曲折坎坷的经历,傲岸不屈的性格,使罗隐的诗歌充满了刚正浩然之气,“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桐江诗话》)。他的诗好发议论,现实性强,语言通俗平易,把中唐新乐府的精神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这无疑是进步的。 罗隐的大量诗歌,通过对自身坎坷遭遇的感叹,揭露科举的弊端与用人制度的腐朽。《甲乙集》第一首《曲江春感》就是他落第后的抒慨之作: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满腹经纶而累举不第,不得不归隐五湖,这不是对所谓“圣代无隐者”的绝妙讽刺吗?《感弄猴人赐朱绂》更是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帝王用人的荒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幕府燕闲录》载: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按唐制,五品官服浅绯,四品官服深绯。一个装腔作势的耍猴人,居然能够赐以大官的朝服,封以皇帝近侍的官衔,而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十二三年离乡背井上京应试,竟一无所得!帝王的昏庸,科举的腐败,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南来北往中,罗隐对虚职冗员尸位素餐、高官显贵滥赐乱赏,实在是看得太多,也深恶痛极了。他把这一切都凝聚在诗篇中:“从事不从事,养生非养生,职为尸禄本,官是受恩名。”(《茅斋》)在社会上,一方面富人们“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侈”,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陋巷满蓬蒿,谁知有颜子”(《秦中富人》)。 罗隐的笔触,还注意到更广大的贫困者,一首咏雪的小诗,揭示了贫富咫尺相异的现实: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雪》) 丰收了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被统治者盘剥得更多?而在大雪纷飞中,有多少求告无门的贫者将冻饿而死!对他们来说,大雪,与其说是“瑞”,还不如说是“灾”,还是不要太多为好。将深沉的愤慨寓于冷隽的讽刺之中,既是对深居大宅锦衣玉食的富户显贵高谈阔论的揶揄,也是对丰歉同悲的贫者的同情,还有自己连年奔波却寒饿相接的不平。他在《送王使君赴苏台》中感叹:“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疲méng@⑷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战乱频仍,赋徭繁重,生民凋蔽,为官者见此情景将何以为情?体察民瘼之情溢于言表。 罗隐的诗常常通过咏物、咏史等手段来讽刺现实、鞭笞黑暗。 在咏物诗中,或卒章显志,直言不讳,或象征比兴,借题发挥。他曾借咏钱揭露朱门富户虎狼般的贪婪本性:“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钱》)《金钱花》一诗对这种残暴贪黩行为挖苦得更为尖刻:“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⑸将。”那黄灿灿的金钱花如能象金钱一样收藏起来,也将会被豪门贵族砍尽采光。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 人们喜欢赞美黄河的磅礴气势,罗隐的《黄河》诗却专就其浑浊、弯曲这一特点发抒感慨:“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只要与历史稍作对照,就可发现,罗隐笔下的黄河,正是混乱黑暗的唐末现实的形象写照。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比比皆是。而谁又能明了“天意”呢? 罗隐的咏物诗不仅用以揭露统治者,而且对依附权贵的庸禄之辈也常冷嘲热讽。有一首咏香的诗:“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nuǎn@⑹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香》)为了贪得权门贵人的欢心,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不顾了。罗隐投之以轻蔑的一笑。 《鹰》是对那些爬上高位的既得利益者的剖视:“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眼恶藏锋在,心粗逐物殚。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本来如同司隶、武官一样的苍鹰,脂足肚饱后,就不肯尽职,连驱遣它都不容易了。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社会上那些随着地位变化而忘其所以甚至大摆架子的庸臣俗僚。 罗隐对那些口是心非的假隐士也不放过,他嘲讽鹭鸶:“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鹭鸶》)揶揄鸣蝉:“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蝉》)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嘴上说得很清高,其实对官位权势欣羡得很的伪君子或一天到晚唱着高调、忘记自己本来面目的 *** 之徒不也大有人在么? 通过咏史来刺时,是罗隐讽刺诗的又一特色。薛居正说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旧五代史》)。所谓“长”,并不一定指数量多,主要是指手法巧妙,与现实的针对性强。罗隐的咏史诗常常具有史论的性质,在咏叹和议论历史的成败得失中寄寓着对现实的讽刺。他说过:“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咏史》)历史上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的镜子常常能照出现实的影子,罗隐的咏史诗也显然染上了唐末的时代色彩。他很少吟咏经纶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和揆天则地、气势浩然的盛世景象,而多感于亡国之君和末世之时,因此,他的咏史诗,除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外,还有浓厚的悲凉气氛。 罗隐咏叹最多的是国家的治乱兴亡之事。陈后主由于沉缅于“丽华承宠渥,江令捧杯盘”的游乐生活,不恤政事,甚至在隋兵攻下台城时还诗酒不辍,及时行乐,最后落得个“兵来吾有计,金井玉钩栏”的下场(《台城》)。隋炀帝也由于荒淫无度,“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炀帝陵》)。这里有着多少深刻的教训啊! 除了陈后主和隋炀帝,吴王夫差也是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罗隐在《姑苏台》中写道:“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了让位给弟弟季历(周文王的父亲)而逃到吴地,吴国就在这样高尚的禅让中开基,后来,吴公子季札(延陵季子)历聘上国,遍交贤士大夫,曾在鲁国观周乐,知列国之治乱兴衰,被大家称为贤能之人。可是,子孙后代却没有继承前辈的好传统,为了西施大造楼台亭榭,寻欢作乐,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罗隐不是一个“女祸亡国”论者,指出西施,是为了形象地说明吴王因荒淫而亡国,并不是要归罪于西施,这在《西施》一诗中有明确表现:“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如果说西施能够灭亡吴国,那么促使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这就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说法,提出了国家兴亡自有其“时”的观点。当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时,唐僖宗仓皇逃向四川。罗隐为此而作《帝幸蜀》:“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谢阿蛮是新丰市的女伶,很受杨贵妃的宠爱,诗歌借她的口吻,不仅挖苦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让杨贵妃做替罪羊,而且逼问唐僖宗:你这次逃奔四川,还有什么借口可找呢? 三 罗隐的散文可以《谗书》为代表。鲁迅先生称它“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与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一样,是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谗书》初编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67)春,共五卷六十篇(现存五十八篇,有两篇有目阙文),清阮元列入《四库未收书目》。 强烈的讽刺性是《谗书》的显著特色,而题材之广泛,手法之多样,又显示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技巧。耳闻目睹,古往今来,“有可以谗者则谗之”(《谗书·自序》),且都能涉笔成趣,有独到的见解。 借用历史题材讽谕现实,是罗隐最常用的手法。他善于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既从尧舜的“舍其子而教”肯定其“示后代以公共”的精神(《三帝所长》、《丹商非不肖》),由伯成子高责让夏禹窥测其“狭禹之心而谨其取”的用心(《子高之让》);又从刘邦、项羽“居宜如是”、“可取而代”的“英雄之言”背后看穿其“视家国而取”的强盗本性(《英雄之言》),从“秦鹿去而天下逐”的事实论证统治者“去道与德”的禽兽本质(《秦之鹿》),言简意赅,入木三分。 罗隐特别注意总结兴亡盛衰的历史教训,目的是给唐末统治者敲警钟。汉武帝由于沉醉于“东山万岁之声”而“至于百姓困穷”,可见,“东封之呼不得以为祥,而为英主之不幸”(《汉武山呼》);吴王由于“赐员死,而pǐ@⑺用事”导致“越入吴”(《吴宫遗事》)的下场,揭示昏君奸臣必然误国的规律;隋炀帝由于溺于迷楼而造成“相秉君恩,将侮君权”的局面,说明迷于所溺,必“爽君德”(《迷楼赋》)……凡此种种,在帝王腐朽、奸佞用权的唐末,无不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罗隐运用历史材料的创造性。他并不拘泥于古籍记载的某些细节,而是根据主题的需要灵活取舍。有的只是以某个历史故事为缘起,生发开去,铺张成一个新故事,比如,由《左传》中晏子以“踊贵屦贱”讥齐景公“用刑之繁”,引发出晏子“以交易进退”劝齐景公“谨以从政”,写成旨在影射唐末昏乱的政治局面的《市赋》;借着谢惠连《雪赋》中梁王命相如赋雪的话头,敷衍出别具新意的《后雪赋》,以飞雪的“不择地而下”、“浼洁白之性”而讽刺不择手段、到处攀附的世俗小人。有的对原有故事稍加改编,突出某一侧面,即能翻空出奇,成绝妙文章。《越妇言》利用的是《汉书·朱买臣传》的故事,批判的对象却由不能安于贫困的朱妻而转为“矜于一妇人”的朱买臣,辛辣地嘲讽了平居时高谈“匡国致君”、“安民济物”,而富贵后“蔑然无闻”的封建官僚,这就更富有社会意义。作者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周公之心可疑”,赞美“三叔之机在前”(《三叔碑》),又肯定祢衡、阮籍是“君若客旅、臣若豹虎”的衰弊时代“应天变者”(《叙二狂生》)。做的是翻案文章,却能言之成理,令人信服,而借古讽时之意,不言而喻。 采用寓言故事来针砭时政、讽谕现实,也是罗隐的重要手段。他以敏锐的观察力,从那些听信谗言又滥施 *** 的昏君庸主、恃宠骄横而虚有其表的重臣显贵、凶险诡诈而互相残杀的地方军阀以及趋炎附势并贪得无厌的势利小人身上,概括出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艺术夸张,虚构出许多寓言故事,创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那专事“谋悖”的“邻妪”使人联想起欺上瞒下、制造事端的佞臣的丑恶形象(《齐叟事》);在暗处侃侃而谈,有人进烛则“噤不得呻”的“僚者”,是平居和为官时期两副嘴脸的封建官僚的绝妙写照(《畏名》)。这些寓言故事,语言警策,含意深远,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讽刺才能,与柳宗元寓言小品的精神一脉相承。 托物寄兴,借事论时,是罗隐又一讽刺手法,即所谓“缘情必务于刺时,体物无忘于谏猎”(沈崧《罗给事墓志》)。《秋虫赋》显然是对“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qū@⑻箧》)的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岌岌可危的唐末政权的警告;《蟋蟀诗》则抒发抑郁悲愤的情怀,诗中以物喻人,揭露邪恶得逞、贤良受压的社会现实。其它,如《屏赋》痛陈奸佞当道的危害,《题神羊图》慨叹朝中无正人,《解武丁梦》暗示李唐王朝“历数将去”、“人心将解”,《惟岳降神解》以“周道将亡”影射唐运将尽等等,或托兴诗赋以见乎词,或假借他事以陈其意,在对客观事物的咏叹中,无不寄寓着对现实的讽谕和批判,放射出极强的战斗锋芒。 《谗书》中还有一些直陈其事之作。其中,有对弊政陋习的披露(《请追癸巳日诏疏》、《代韦征君逊官疏》、《市傩》),有对世风尖锐的指责(《刻严陵钓台》、《木偶人》),有对藩镇谋反的批判(《拾甲子年事》),有对变革现实的呼喊(《辨害》);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道不在人》、《善恶须人》),有不随流俗的抗争(《投知书》、《答贺兰友书》、《序陆生东游》)。至于对贤臣良将的赞颂,则又从另一侧面鞭挞了社会的黑暗,讽刺了丑恶的现实(《梅先生碑》、《三闾大夫意》、《说石烈士》)。这些篇章,议论则鞭辟入里,使人耳目一新,抒情则情词恳切,催人为之动容。 作为杂文集,《谗书》的文体灵活多样,短小精悍,有叙、说、本、辨,有解、喻、疑、题,有诗、赋、书、序,有疏、对、碑、吊,各种体式无不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语言犀利泼辣,咄咄逼人,犹如匕首投枪,其锋锐不可挡。 《两同书》共十篇,分二卷。《崇文总目》曰:“采孔、老二书著为内外十篇,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曰:“隐谓老子养生,孔子训世,因本之著内外篇各五,其曰‘两同书’者,取两者同出而异名之意也。”《四库全书总目》则曰:“两同之名盖取晋人将无同之义。”其实,《两同书》是一部从哲学角度表达政治理想的理论著作。所谓“两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有两层意思:(一)老子和孔子的学说,本是对立的,但《两同书》中前五篇归本于老子的话,后五篇中有四篇归本于孔子的话,作者力图说明,修身养性和治国训世,表面看来有内外之别,但就实质来说,却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老子与孔子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所以说“两同”。(二)《两同书》中的每一篇,都从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论述某一个问题。上卷的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下卷的理乱、得失、真伪、同异、爱憎无不说明对立双方,既有其区别,又有其内在联系,决定关键在于能否符合一个“仁”字。以“仁”修身则贵、强、益、敬、厚,不然则贱、弱、损、慢、薄;以“仁”治国则理、得、真、同、爱,不然则乱、失、伪、异、憎。原来,罗隐是以“仁”为出发点,把老子与孔子的某些观点“同”起来的,究其实质来说,是把老子的某些理论纳入到儒学的轨道,为宣传儒家的政治理论服务。 作为议论文,《两同书》各篇观点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犀利,逻辑性强,时时闪烁出卓越的思想光辉,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就在当前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它如序、记、启、论、碑、表、铭、状、列传等也都写得声情并茂,这里不赘述。 无可讳言,罗隐的诗文也有其局限和不足,作者反对的只是那些不符合封建社会的政治规范和道德标准的事物,对农民起义毫不含糊地主张“诛翦”、“招讨”,对某些事物的评论也有偏颇之处。但是,瑕不掩瑜,罗隐诗文仍然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