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王如竹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王如竹发表的论文

『壹』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熟悉近代制冷与属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贰』 制冷与低温工程 我是学化工机械抄的,但找工作袭的时候却到了一家钢铁厂的制氧厂。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由于钢铁产量的增加,以及化工方面乙烯产量的增加等,制冷这一产业链(包括制造设备的杭氧和需求气体 的行业)可以说是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会蓬勃发展的。 所以总说来前景是好的,现在也有许多的国外大型企业进入中国来抢这块蛋糕了,要有信心呀! 『叁』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都学写什么课啊就业前景怎么样啊哪位高人指点一下 两门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专业课:制冷压缩机,低温原理,制冷技术与设备,换热器设计,制冷装置自动化,空气调节,小型低温制冷机等等。学校不同可能开设科目也不同,有些也可以选修。 『肆』 东南大学的制冷与低温工程怎么样啊 东大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属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如果是本科的话,可以报考热能与动力工程或者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都可以研究学习制冷与低温方向。 如果是研究生的话,东大的这方面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张小松教授、陈振乾教授、陈亚平教授等在这个方向很是厉害。 其中,陈亚平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换热器强化传热、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波纹板束上双面液膜反转对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复合强化);参与完成1项“973”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项目,为“主要学术骨干”;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收录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多项,并有已申请但尚处于实审阶段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而且陈亚平教授在核能方向也是非常的厉害。 张小松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新型制冷循环与方法、制冷空调节能、测控和太阳能利用等。主持完成30余项“863”、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等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兼任国际制冷学会(IIR)E2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现在张小松教授正在与张耀明院士合作研究太阳能空调方向。 陈振乾教授为制冷与人工环境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模拟与优化、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微流动和多孔介质传热。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NASA等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 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兼任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秘书长等。 至于就业之类的完全没有问题啦,只要不是学得非常的烂。出国深造也可以的,也是有一定的机会。 『伍』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专业概述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环内境温度到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后容者涉及低于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一般按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0.3K,低温;0.3K以下,极低温)。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本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陆』 制冷与低温工程哪个大学强 1.北京工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2.哈尔滨商业大学土木与制冷工程学院 3.东北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 4.天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系 很多大学现在都有制冷与低温技术这个专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柒』 有学制冷与低温工程或者华东理工的请进来 华东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含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本科专业建于1952年,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热能工程专业(2000年设立),以及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等专业(2006年设立)。本学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 本学科设有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煤浆气化及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部)、中石化上海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化工机械研究所、洁净煤技术研究所等。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和其它单位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 先进过程装备与承压系统 2 新能源与洁净煤技术 3 过程装备材料及加工 4 高温结构完整性技术 5 燃料的气化与多相流动 6 传热强化节能技术及设 7 动力机械与能源转换技术 8 流体机械设计、监测与诊断 楼主可以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一看,华理的机械学院是有这个专业的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属一级学科。 包括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080701工程热物理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5个二级学科,统筹招生。 『捌』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内容提要 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版概述,制冷技权术,低温技术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四部分。 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读者学习和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概述、制冷技术、低温技术、20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五部分。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用对象附注: 制冷与低温工程及相关专业人员,专科、高职及函授师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玖』 江苏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考研专业课都考什么 热能工程。(09年没看到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专业招生,本来是有这个专业设置的专,不过大方向就是属属于热能工程) 080702▲热能工程 招生人数:10 方向: 1.工业加热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 2.煤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 3.洁净煤燃烧技术和污染物控制 4.建筑环境热工与净化过程技术 5.强化传热与高效换热设备 6.水处理技术 初试: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流体力学、826工程热力学、827制冷原理与技术选一 复试: 927传热学、929锅炉原理选一 数学考: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体考试范围参考国家统一制定的考试大纲 『拾』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介绍 《制冷与低温工程》是2003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远、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九院研究生王天畅很好12月8日下午,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会评答辩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00号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周承出席并讲话。研究生院院长王亚光、文科处处长吴文锋、学生处副处长葛天舒及来自各个院系的16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答辩会。,时长02:32“学术之星,我们来了”周承在致辞中指出,交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在追求卓越的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从重视底层逻辑、从根源出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重视创新、抢抓科技创新制高点三个方面不断勉励自己,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葛天舒介绍了本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前期工作。作为我校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学术之星”评选活动坚持以评促建,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本届自9月启动以来,共计收到报名材料87份,经135位校内外专家多环节、多维度评选,最终确定22位候选人入围答辩。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刘灿华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评答辩会的安排及评审规则。答辩会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开展评审,评委将综合考虑候选人申报材料与现场答辩情况进行评议。22位候选人依次上台答辩,展示了自己在学术领域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他们或在世界各类顶级期刊中发表高影响力论文,或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展现了交大学子的风采与实力。评委有针对性开展提问和点评,为候选人后续科研提供了指导和建议。经过现场的精彩展示和激烈角逐,专家综合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成果综评、学术成果创新性、代表作学术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10位“学术之星”和10位“学术之星”提名奖。据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由研究生院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本届获奖名单将于12月8日至15日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束后,还将举行“学术之星”分享会及人物专访等活动,以期带动和促进研究生群体的学术精神培育和学术氛围营造。附:第七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会评答辩结果“学术之星”姓名学院穆雅娟医学院梁久阳数学科学学院韩东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过悦康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林雪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唐艳人文学院张倬胜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沈泽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马天骄化学化工学院王立人医学院“学术之星”提名奖姓名学院张誉医学院徐坤物理与天文学院郭睿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郑力荣物理与天文学院邓芳芳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朱继贞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光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马红阳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严彤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孙璐暄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公示期:2022年12月8日——2022年12月15日候选人风采(按照抽签答辩顺序)01//  邓芳芳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知足而上进”★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2019级硕博连读生,师从王如竹教授。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吸附式空气取水及太阳能热利用等相关技术。以第一作者发表SCI高水平文章4篇(均为中科院1区),累积影响因子超过64,发表EI文章2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1项已授权)。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等重点项目展开研究,部分成果已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应用。02//  朱继贞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王如竹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壹』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熟悉近代制冷与属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贰』 制冷与低温工程 我是学化工机械抄的,但找工作袭的时候却到了一家钢铁厂的制氧厂。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由于钢铁产量的增加,以及化工方面乙烯产量的增加等,制冷这一产业链(包括制造设备的杭氧和需求气体 的行业)可以说是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会蓬勃发展的。 所以总说来前景是好的,现在也有许多的国外大型企业进入中国来抢这块蛋糕了,要有信心呀! 『叁』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都学写什么课啊就业前景怎么样啊哪位高人指点一下 两门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专业课:制冷压缩机,低温原理,制冷技术与设备,换热器设计,制冷装置自动化,空气调节,小型低温制冷机等等。学校不同可能开设科目也不同,有些也可以选修。 『肆』 东南大学的制冷与低温工程怎么样啊 东大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属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如果是本科的话,可以报考热能与动力工程或者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都可以研究学习制冷与低温方向。 如果是研究生的话,东大的这方面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张小松教授、陈振乾教授、陈亚平教授等在这个方向很是厉害。 其中,陈亚平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换热器强化传热、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波纹板束上双面液膜反转对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复合强化);参与完成1项“973”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项目,为“主要学术骨干”;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收录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多项,并有已申请但尚处于实审阶段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而且陈亚平教授在核能方向也是非常的厉害。 张小松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新型制冷循环与方法、制冷空调节能、测控和太阳能利用等。主持完成30余项“863”、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等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兼任国际制冷学会(IIR)E2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现在张小松教授正在与张耀明院士合作研究太阳能空调方向。 陈振乾教授为制冷与人工环境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模拟与优化、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微流动和多孔介质传热。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NASA等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 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兼任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秘书长等。 至于就业之类的完全没有问题啦,只要不是学得非常的烂。出国深造也可以的,也是有一定的机会。 『伍』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专业概述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环内境温度到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后容者涉及低于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一般按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0.3K,低温;0.3K以下,极低温)。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本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陆』 制冷与低温工程哪个大学强 1.北京工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2.哈尔滨商业大学土木与制冷工程学院 3.东北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 4.天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系 很多大学现在都有制冷与低温技术这个专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柒』 有学制冷与低温工程或者华东理工的请进来 华东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含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本科专业建于1952年,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热能工程专业(2000年设立),以及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等专业(2006年设立)。本学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 本学科设有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煤浆气化及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部)、中石化上海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化工机械研究所、洁净煤技术研究所等。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和其它单位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 先进过程装备与承压系统 2 新能源与洁净煤技术 3 过程装备材料及加工 4 高温结构完整性技术 5 燃料的气化与多相流动 6 传热强化节能技术及设 7 动力机械与能源转换技术 8 流体机械设计、监测与诊断 楼主可以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一看,华理的机械学院是有这个专业的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属一级学科。 包括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080701工程热物理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5个二级学科,统筹招生。 『捌』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内容提要 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版概述,制冷技权术,低温技术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四部分。 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读者学习和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概述、制冷技术、低温技术、20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五部分。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用对象附注: 制冷与低温工程及相关专业人员,专科、高职及函授师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玖』 江苏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考研专业课都考什么 热能工程。(09年没看到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专业招生,本来是有这个专业设置的专,不过大方向就是属属于热能工程) 080702▲热能工程 招生人数:10 方向: 1.工业加热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 2.煤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 3.洁净煤燃烧技术和污染物控制 4.建筑环境热工与净化过程技术 5.强化传热与高效换热设备 6.水处理技术 初试: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流体力学、826工程热力学、827制冷原理与技术选一 复试: 927传热学、929锅炉原理选一 数学考: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体考试范围参考国家统一制定的考试大纲 『拾』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介绍 《制冷与低温工程》是2003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远、王如竹。

问题一:科技论文有哪些类型 按照写作目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学术论文是为了在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位论文是为了申请相应学位,以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学位论文根据所申请的学位不同,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理论型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实验型论文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研成果;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按照研究领域不同,科技论文又可分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与工程技术学术论文两大类,这两类论文的文本结构俱有共性,而且均具有长期使用和参考的价值。 问题二:学术论文摘要的类型分为哪些 摘要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 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 指示性摘要 (indicative abstract):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或论点摘要(topic abstract), 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 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 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 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问题三:毕业论文的类型有哪些 中国在职研究生网总结多年经验得出结论: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考生比较头疼的一个环节。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的掌握论文规律以及特点,需要对论文加以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问题四:文献有哪些类型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表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作者在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超出3名的列出前三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参考文献具体请按下列格式给出: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问题五:毕业论文的类型有哪些 期刊没有级别之分;而我们目前大多参照的分类标准是由各机构和主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对期刊所进行的划分, 问题六:议论文有哪几种类型 1.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2.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国际期刊及会议论文】 [*]. Huang Y.H., Yu Q., Chen Q., Wang R.Z. Viscosity of liquid and gaseous helium-3 from 3 mK to 500 K. Cryogenics, 2012.2012.06.011. [*]. Huang Y.H., Li J., Zhu H.W., Wu J.Y., Li P. Experimental optimization of variable density multilayer insulation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 International Cryogenic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4, May 2012. Fukuoka, Japan. (Invited Talk). [*]. Huang Y.H., Fang L., Wang X.J., Wang R.Z., Xu 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elium-3 between 3 mK and 300 K. 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 2011, 57B: 1849-1856. [*]. Huang Y.H., Fang L., Wang R.Z. Performance of cryogenic regenerator with 3He as working flui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 56(16): 1732–1738 [*]. Huang Y.H., Chen G.B., Wang R.Z. Thermodynamic Diagrams of 3He from 0.2 to 300 K Based Upon Its Debye Fluid Equation of State. Int. J. ThermoPhys., 2010, 31(4-5): 774-783 [*]. Huang Y.H., Wang X.J., Fang L., Wang R.Z. Vapor pressures of 3He-4He mixtures at temperatures up to 5.1953 K over the entire concentration range. Paper presented at: Proceedings of the 23th ICEC - ICMC 2010, 2010; Wroclaw, Poland. [*]. Radebaugh R. Huang Y.H., O'Gallagher A., Gary J. Calculated Performance of Low-Porosity Regenerators at 4 K with He-4 and He-3. Cryocoolers, 2009; Boulder. 325-334. [*]. Huang Y.H., Zhang P., Wang R.Z., Study on Surface Tension of Fluid Helium Three, Int. J. Thermophysics, 2008, 29:1321–1327. [*]. Radebaugh R., Huang Y.H., O'Gallagher A., Gary J.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s for a 30 Hz, 4 K Regenerator with Helium-3 Working Fluid. 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 2010, 55:1581-1592. [*]. Huang Y.H., Wang R.Z., Zhang P., Radebaugh 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liquid helium-3.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ryogenic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2. Seoul, Korea; 2008, 285-290. [*]. Wang S.Q., Chen G.B., Huang Y.H. A practical density equation for saturated vapor of helium-3 from 0.01 K to the critical point. Cryogenics, 2008, 48(1-2):12-16. [*]. Arp V., Huang Y.H.(Corresponding Author), Radebaugh R., Chen G. B. Debye fluid state eq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007, 28(2): 417-428. [*]. Huang Y.H., Chen G.B., Arp V.D. Equation of state for fluid helium-3 based on Debye phonon mode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6, 88(9):091905. (IF=4.127) [*]. Radebaugh R., Huang Y.H., O'Gallagher A., Gary J. Calculated Regenerator Performance at 4 K with Helium-4 and Helium-3. 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 2008, 53:225-234. [*]. Meng L.J., Chen G.B., Huang Y.H., Huang Z.J. Comparison between Helmholtz equation of state and Bender equation for air on the dew and bubble curv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yogenics and Refrigeration, Shanghai, 2008: 219-222. [*]. Huang Y.H., Chen G.B., Arp V.D. Debye equation of state for fluid helium-3. J. Chem. Phys., 2006, 125(5):054505. (IF=3.138) [*]. Huang Y.H., Chen G.B. A practical vapor pressure equation for helium-3 from 0.01 K to the critical point. Cryogenics, 2006, 46(12): 833-839. [*]. Huang Y.H., Chen G.B., Wang S.Q., Arp V.D. Equation of state for normal liquid helium-3 from 0.1 K to 3.3157 K. J. Low Temp. Phys., 2006, 143(1/2): 1-29. [*]. Huang Y.H., Chen G.B., Lai B.H., Wang S.Q. p - h and T - s diagrams of 3He from 0.2 K to 20 K. Cryogenics, 2005, 45: 687-693. [*]. Huang Y.H., Chen G.B. Melting-pressure and density equations of 3He at temperatures from 0.001 to 30 K. Phys. Rev. B, 2005, 72(18):184513. (IF=3.185). 【核心期刊】 [*]. 于琦, 黄永华. 空分流体的临界热力学性质研究. 低温物理学报, 2013, 35(2): 录用. [*]. 朱浩唯, 黄永华, 李骏, 吴静怡, 李鹏. 真空多层绝热性能测试装置及初步实验验证. 低温工程, 2012, 187(3): 47-51. [*]. 于琦, 黄永华. 流体的格鲁尼森数及其对状态方程的检验. 低温物理学报, 2012, 34(5): 录用(论文编号111020). [*]. 王珊珊, 黄永华, 张良俊, 吴静怡, 许煜雄, 李素玲. -196°C ~+100°C高低温摄像装置低温性能实验研究. 低温工程, 2012, 187(3): 5-9. [*]. 唐超隽, 吴静怡, 黄永华, 徐烈, 许煜雄, 李素玲, 张良俊. 低温环境模拟舱室门封构件的热设计与优化. 低温与超导, 2012, 40(2): 6-10. [*]. 方蕾, 黄永华. 基于新物性库的低温回热器REGEN模拟. 低温与超导, 2012, 4: 9-14. [*]. 朱浩唯, 黄永华, 许奕辉, 吴静怡, 李鹏. 变密度多层绝热的理论分析 [J]. 低温工程, 2011, 184(6): 44-48. [*]. 黄永华, 王晓建. 液体氦-3的热导率性质 [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0, 31(2), 201-204 [*]. 黄永华, 王晓建, 王如竹. 饱和液体氦-3的粘度性质[J]. 低温与超导, 2010, 38(1): 1-5 [*]. 方蕾, 黄永华. 低温回热器模型REGEN[J].低温与超导, 2010, 38(8): 4-9 [*]. 黄永华, 王晓建, 王如竹. 饱和液体氦-3的粘度性质[J]. 低温与超导, 2010, 38(1):1-5, 28. [*]. 黄永华, 方蕾, 王如竹. 以氦-3为工质的回热式气体制冷机性能分析[J]. 科学通报, 2010, 55(35):3426-3432. [*]. 王晓建, 黄永华, 王如竹. 低温下氦-3/氦-4液态混合物相平衡关系[J]. 低温与超导, 2009, 37(11): 14-20 [*]. 许国华, 黄永华, 张鹏, 王如竹. 流体混合物热力学性质计算的混合法则新进展. 低温与超导, 2008, 36(8):31-36. [*]. 汪世清, 陈国邦, 黄永华. 采用对应态原理预测氦-3的p-v-T性质.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8, 29(4):564-566. [*]. 孟令军, 陈国邦, 黄忠杰, 黄永华. 空气亥姆霍兹能方程p-ρ-T性质考察. 低温工程, 2008, 161(1):7-13. [*]. 黄永华, 陈国邦, 金滔. 氦-3热力学状态方程框架.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6, 1:17-19. 【著作】 [*].陈国邦, 包锐, 黄永华. 低温工程技术?数据卷.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张鹏, 黄永华, 陈国邦. 氦-4与氦-3及其应用.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陈国邦, 黄永华, 包锐.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王如竹发表的论文是真的吗

『壹』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熟悉近代制冷与属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贰』 制冷与低温工程 我是学化工机械抄的,但找工作袭的时候却到了一家钢铁厂的制氧厂。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由于钢铁产量的增加,以及化工方面乙烯产量的增加等,制冷这一产业链(包括制造设备的杭氧和需求气体 的行业)可以说是在未来的十几年内会蓬勃发展的。 所以总说来前景是好的,现在也有许多的国外大型企业进入中国来抢这块蛋糕了,要有信心呀! 『叁』 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都学写什么课啊就业前景怎么样啊哪位高人指点一下 两门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专业课:制冷压缩机,低温原理,制冷技术与设备,换热器设计,制冷装置自动化,空气调节,小型低温制冷机等等。学校不同可能开设科目也不同,有些也可以选修。 『肆』 东南大学的制冷与低温工程怎么样啊 东大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属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如果是本科的话,可以报考热能与动力工程或者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都可以研究学习制冷与低温方向。 如果是研究生的话,东大的这方面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张小松教授、陈振乾教授、陈亚平教授等在这个方向很是厉害。 其中,陈亚平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换热器强化传热、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波纹板束上双面液膜反转对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复合强化);参与完成1项“973”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项目,为“主要学术骨干”;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收录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多项,并有已申请但尚处于实审阶段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而且陈亚平教授在核能方向也是非常的厉害。 张小松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新型制冷循环与方法、制冷空调节能、测控和太阳能利用等。主持完成30余项“863”、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等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兼任国际制冷学会(IIR)E2委员会委员,中国制冷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现在张小松教授正在与张耀明院士合作研究太阳能空调方向。 陈振乾教授为制冷与人工环境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模拟与优化、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微流动和多孔介质传热。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NASA等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入选江苏省“333工程” 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兼任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秘书长等。 至于就业之类的完全没有问题啦,只要不是学得非常的烂。出国深造也可以的,也是有一定的机会。 『伍』 制冷及低温工程的专业概述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环内境温度到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后容者涉及低于120K温度范围的问题(一般按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0.3K,低温;0.3K以下,极低温)。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本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陆』 制冷与低温工程哪个大学强 1.北京工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2.哈尔滨商业大学土木与制冷工程学院 3.东北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 4.天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系 很多大学现在都有制冷与低温技术这个专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柒』 有学制冷与低温工程或者华东理工的请进来 华东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含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本科专业建于1952年,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热能工程专业(2000年设立),以及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等专业(2006年设立)。本学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 本学科设有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煤浆气化及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开发部)、中石化上海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化工机械研究所、洁净煤技术研究所等。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能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和其它单位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 先进过程装备与承压系统 2 新能源与洁净煤技术 3 过程装备材料及加工 4 高温结构完整性技术 5 燃料的气化与多相流动 6 传热强化节能技术及设 7 动力机械与能源转换技术 8 流体机械设计、监测与诊断 楼主可以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网站上看一看,华理的机械学院是有这个专业的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属一级学科。 包括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080701工程热物理 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 5个二级学科,统筹招生。 『捌』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内容提要 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版概述,制冷技权术,低温技术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四部分。 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读者学习和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工程概述、制冷技术、低温技术、20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和21世纪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发展趋势等五部分。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使用对象附注: 制冷与低温工程及相关专业人员,专科、高职及函授师生,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玖』 江苏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考研专业课都考什么 热能工程。(09年没看到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专业招生,本来是有这个专业设置的专,不过大方向就是属属于热能工程) 080702▲热能工程 招生人数:10 方向: 1.工业加热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 2.煤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 3.洁净煤燃烧技术和污染物控制 4.建筑环境热工与净化过程技术 5.强化传热与高效换热设备 6.水处理技术 初试: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流体力学、826工程热力学、827制冷原理与技术选一 复试: 927传热学、929锅炉原理选一 数学考: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具体考试范围参考国家统一制定的考试大纲 『拾』 制冷与低温工程的介绍 《制冷与低温工程》是2003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远、王如竹。

是超级空气取水的二元亲水聚合盐新型水凝胶材料的意思。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制冷所”)王如竹教授领衔的能源-空气-水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 Water & Air,ITEWA)在美国化学会新刊ACS Materials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Super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hydrogel with alginate chains modified with binary salts”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结合了二元亲水聚合盐(Bina)与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FCNT),具有吸附容量大、蒸发效率高、结构稳定、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显著优势的复合吸水水凝胶材料,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新型材料在应用于太阳能驱动空气取水设备时的优异性能。论文第一作者是制冷所外籍博士Akram Entezari,另一位外籍在读博士Mojtaba Ejeian也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通讯作者是王如竹教授。该文为ACS Materials Letters当期封面论文。空气中的含水量可以达到整个地球上所有湖泊总水量的10%,而空气取水(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AWH)在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海藻酸钠是一种含有β-D-甘露糖醛酸根(M块)和α-L-古罗糖醛酸根(G块)的线性共聚物,可以具有不同的G/M比例。文章使用了更加亲水的锂和钙离子取代钠离子来填充G块和M块,制成了二元亲水聚合盐(Bina),并与FCNT相结合。在此新型吸水材料Bina/FCNT中,未反应的盐可以在很宽的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范围内快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其中的FCNT主要用来高效吸收阳光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用于解吸出水。除此之外,FCNT还能保持此材料多孔结构的均一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实验数据表明,每克此材料在70%RH条件下吸水量可以高达5.6g,即使在更加干燥的20%RH条件下也能达到1.4g。用于实验测试的太阳能空气取水装置研究发现Bina/FCNT水凝胶吸水能力强,动态性能好,但是也容易液解。为了避免液解,实际使用中可以缩短吸附时间。为了实际测试Bina/FCNT的取水性能,此项研究专门设计制作了一个便携式被动太阳能蒸发器,采用双斜面的结构以取得更高的太阳能吸收效率。实验结果表明,Bina/FCNT的结构和性能在高达80℃的温度条件下依然保持稳定,并且当解吸温度设置为70℃时装置的单位产水能耗较低(13.3kJ/ml)。另外,在对水质的检测中发现,尽管离子浓度与解吸温度直接相关,但是检测到的取水水质始终符合饮用水需求。研究证明新型Bina/FCNT吸附剂在基于吸附的可移动分布式淡水生产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521004)的资助。王如竹教授领衔的ITEWA团队近2年来已经陆续在Joule、Advance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ngwandt Chemi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了10篇论文。该团队致力于解决能源、水、空气交叉领域的前沿基础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旨在通过学科交叉实现材料-器件-系统多个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是的。论文代写的都是人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同时,代写论文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学校不仅有权力收回你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造成严重后果的,甚至会有牢狱之灾。有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可能未来一生都在担心自己的论文造假被发现。。遇到发表论文的就举报到写手315网站,那里面收录好多信息,交易的时候查询一下。

王竹青教授发表的论文

63岁的祝国光博士至今还记得,当初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看到有关中药和西药对治疗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疗效的学术论文时,那种难以言状的兴奋之情。时隔数月,他却惊讶地发现,那些看起来水平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大都是编造的,而且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浙大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和课题组主要成员。 大约在去年10月底,旅居荷兰的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教授在网络上看到有人揭露浙江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贺海波论文造假的消息,立即上网搜集了与贺海波相关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发现这些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具有明显的造假痕迹。我们先来看这一组文章的“奥秘”——2008年5月,德国《NSA药理学》杂志刊登以Haibo He(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其他作者包括Limao Wu(吴理茂)、Lianda Li(李连达),其中,吴理茂是李连达主持的浙江大学药学院的药理实验室主任。根据文章所揭示的实验过程,课题组人员对小鼠进行开胸,人为地造成小鼠的心肌梗塞。然后,将这些小鼠分成若干组,分别服用中药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B )和西药贝尔普力(Benazepril)数周时间,采集药理实验数据和病理切片。实验结果显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理作用是相同的。对于中医学界而言,这篇文章所揭示的药学理论令人振奋,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它使得饱受非议的中医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地位。没想到,这篇文章却因为另一篇文章的发表而出现了“穿帮”的镜头——波兰《药理学通报》杂志2008年第60卷刊登题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作者依次为: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6人。其实验过程和目的与上述文章所反映的情况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针对的是慢性心肌梗塞,后者针对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实验数据竟然高度一致。“两个不同的实验,对小鼠用药的剂量不同,时间不同,获得的数据却相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祝国光向本报分析说,“要么是只做了一个实验,一篇论文原封不动地拷贝了另一篇论文的数据;要么两个都是假的。至少其中一个是假的。”《NSA药理学》杂志主编米歇尔(Martin C. Michel)教授和《药理学通报》杂志主编拉森(Wladyslaw Lason)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剽窃和一稿多投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应该严肃处理,因此,我们对贺海波等人发表在我刊的剽窃文章,给予撤销。”进一步的调查,祝国光还发现,2008年3月,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发表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7人联合署名的文章《丹酚酸B对于大鼠大面积心肌梗塞的心脏保护作用》,单独论证丹酚酸B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理作用。但这篇论文也是假的,其数据完全是从上述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发表在《NSA药理学》和《药理学通报》上的两篇论文中克隆的。荷兰莱顿大学生物学系主任、《人种药理学》杂志主编Rob Verpoorte教授给本报记者的书面复函说,该篇论文已被撤销,并且就此与浙江大学进行了交涉。此外,2008年3月,由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7人共同署名的发表于英国《本草疗法研究》的文章,所用的数据也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于上述三篇文章中有的数据。《本草疗法研究》发现这篇论文的造假事实后将其撤销。主编伊丽莎白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作者使用了其他科学家的数据,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撤销这篇文章。我们对这起事件非常认真,因为它是科学的欺诈行为。” 上述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被揭开,最初源于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戴德哉的一封揭发信。2008年10月,戴教授致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主编,指该刊2008年第22卷发表的由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人署名的有关小鼠心肌梗塞药理实验的文章,是对他的课题组此前已经发表在《国际心血管》杂志上的相关论文的抄袭。而戴德哉就是贺海波的博士生导师。随后,《本草疗法研究》和《国际心血管》两家杂志主编发表联合声明,认定贺海波等人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属于“科学上的欺诈行为” (Scientific Deception),决定将该论文撤销。戴德哉的揭发信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使得与李连达课题组有关的一连串学术不端行为浮出水面。2008年5月,《制药学与药理学》杂志和《白血病和淋巴瘤》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的标题相近的文章。这两篇文章一个针对的是白血病细胞HL-60,另一个是白血病细胞K562。针对不同细胞进行药理实验的两篇文章的数据,竟然连小数点后面的数字都是相同的,显然,两篇文章至少有一篇是假的。据调查,这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均系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李连达所带的在读博士生、课题组成员牛泱平,另两名作者为吴理茂和李连达。除了公开编造实验数据外,李连达课题组还有多次一稿多投的记录,包括将国外发表的论文“出口转内销”,再次发表于中国学术媒体。根据学术界的通行规则,剽窃、造假、一稿多投等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不知出于何种动机,主要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这批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署名形式不断变换。以李连达为例,他的名字出现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就有下列多种拼写法:Lianda Li、Lian-Da Li、Lian 、LIAN-DA LI、Li LD等,包括他的课题组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博士在内的研究人员,署名形式也都与此相似。一位熟知内情的学者认为,如果来自同一课题组的学术论文存在编造实验数据或者将一次实验复制到多个论文中,那么,只有将这些论文全部检索出来进行比对才能发现问题。而使用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署名,可以躲避在Pubmed(世界最大的美国国立图书馆科学论文数据库)上的检索。据祝国光统计,迄今为止,李连达课题组相关的造假和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的论文已经发现了14篇。 对于发生在自己母校(祝国光本科毕业于浙大)的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祝国光受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委派回国打假,并先后向卫生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发出具名举报信,但祝表示,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工程院表示收到举报,正在立案调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两次打电话给祝国光,称“造假行为系贺海波个人所为,与李连达院士无关”。那么,这种大规模的学术论文造假出于何种动机?是贺海波个人所为还是李连达课题组集体造假?记者调查发现,上述十几篇问题性论文均注明了研究经费的来源和编号,包括国家级的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以及浙江省教育厅、科技厅、中医药局等地方性项目经费。既然大部分论文的内容是编造的,就意味着李连达课题组根本没有从事与之相关的实验,那些堂而皇之列出来的项目经费到底是如何使用的?至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所获取的名声,也是不争的事实。最近的一则报道说,浙江大学获得2008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各高校等研究性机构学术成果的标中国清华成美国头号博士预备校志)第一名,众多的假论文的积分是否已经被剔除?面对质疑,去年12月2日,浙大校长杨卫致函《NSA药理学》和《本草疗法研究》主编,承认贺海波不仅存在一稿两投的行为,而且“我们也发现了他过去发表的其它论文中存在欺”。但这位校长称,这只是贺的个人所为,他自己已经承认,其他作者并不知道。据此,浙大于去年11月13日将贺海波解聘。1月13日,浙江大学向本报记者发来一份《情况说明》:“贺海波在浙大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其论文存在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的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情况说明》称:“论文造假事件主要是李连达院士所带的博士后贺海波个人行为,其他作者并不知情。”“国外的这些期刊并没有刊登,只是录用。”有关人士表示,这只是初步结论,校方目前还在继续调查。祝国光教授对浙江大学的调查结论提出了六点疑问。第一,这么多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为何至今没有任何课题组成员对署名提出异议;第二,论文所反映的科研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及项目,实验选择及搭配都有很高水平,英文水平也很好,决非出自博士后学生一人之手;第三,在欧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每篇要支付300至500欧元版面费,粗略计算,十几篇论文需要3万至5万元人民币,非贺海波力所能及;第四,论文从寄出到正式发表,一般都会经过多次修改,从论文的通讯联系人都是实验室主任吴理茂这一事实看,认为是贺海波擅署他人名字,而其他作者不知道缺乏说服力;第五,英国雷丁大学华人学者马玉玲在事发后向《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主编玛丽亚教授书面证实,2007年初,她的老师李连达将吴理茂等人介绍给她,希望给他们提供帮助;第六,论文都已经正式发表,有具体的出版日期、序号、页码,怎么能说没有刊登呢?祝国光教授现已经回到芬兰。祝告诉记者,除上述14篇论文外,他和其他学者最近又陆续发现了与李连达课题组相关的其他有造假嫌疑的论文,并将采取进一步行动。这位学者转述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的呼吁:到底是贺海波的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的造假,应当成立独立的调查机构,彻底查清事实真相。

近日,纳米光子学研究院严佳豪副教授、刘心悦助理教授等在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建米氏共振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异质纳米狭缝结构实现对散射光和光致发光的调控与增强,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ACS Nano (IF: 15.881)。 基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构具有可调控的激子跃迁和谷电子自旋特性,在构建光子或光电子器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另外,基于TMDCs的范德瓦尔斯异质结所具有的高折射率、激子诱导洛伦兹色散等预示着其还可以作为光学共振器实现亚波长光局域,然而这一特性常常被研究人员忽视。 基于此,严佳豪副教授等提出利用多层二硫化钨(WS2)和六方氮化硼(hBN)为基体构建高/中折射率混合共振器,并在异质结上引入具有电磁多极共振的纳米狭缝,实现了广义Kerker效应下的光谱裁剪和方向性光散射。进一步将单层WS2与纳米狭缝结合,实现了50% - 800%的光致发光调控,该调控范围和增强因子可与常见金属等离激元或全介质结构纳米单元的最佳性能媲美,有望为可见光范围内的纳米光电子器件设计提供新思路。

山东师范大学最厉害的教授

学术十杰

【学术十杰】山东师范大学第三届博士研究生“学术十杰”风采展

徐振国

教育学部2016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冠文教授。在校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CSSCI 论文5篇,EI 论文4篇;主持校级课题3项,参与科研项目6项。读博期间荣获5项省部级奖励,4项校级奖励。

侯洁

教育学部2015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茂聪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CSSCI期刊3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1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荣获国家奖学金。

孙天蕾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崔永杰教授。读博期间,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独立撰写专著1部,主编1部,参编2部;主持1项省级社科规划项目、4项厅级社科项目、1项名校工程项目、1项研究基地项目、1项科研团队项目,参加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孙连五

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宗刚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华文文学》《传记文学》《中华读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0篇,其中CSSCI期刊1篇,主持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荣获2017年国家奖学金。

李崇辉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17级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满宝元教授,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其中一区2篇,二区2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7。另外参与发表SCI期刊论文22篇。主持山东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荣获2016年校优秀研究生。

张艳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2016级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春阳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4篇,包括3篇Analytical Chemistry (IF: 6.320)和1篇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IF: 6.319),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孙宇慧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2016级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唐波教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单独一作和共同一作发表SCI论文2篇,含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影响因子为12.124);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影响因子均大于8.0;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入选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 ,荣获国家奖学金。

李婷

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安利国教授。在校期间,已发表篇SCI期刊学术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等。

赵传松

地理与环境学院2015级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任建兰教授。研究领域为旅游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学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3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

田雨

心理学院2016级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高峰强教授。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SSCI二区发表论文3篇。入选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荣获2017年国家奖学金。

都美竹发表的论文

“ZC”是指“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一般都是对身体的伤害, 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 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只要是有意识的,自我主动的,在自主控制下的对自我肉体和精神的(会产生疼痛感的)伤害,皆属于自残。“rl”指“人流”,人流的意思是人工流产,指得是在怀孕12周之内采取人工的方式来终止妊娠的一种方法,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马甲的形成,其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其一,历史沿革造成的。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原来只在聊天工具如QQ上玩,在那里注册了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后来进入了论坛,要发表大作了,突然觉得应该有一个类似笔名的ID,于是注册了一个很优雅文静的论坛名字,但是,毕竟对自己使用多年的聊天用名有了感情,于是,又注册了那个名字,这就形成了一件马甲。通常,这样的马甲是对自己的朋友们公开的,他穿那件衣服出场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我还有的朋友是从联众被朋友拉到论坛的,也有类似情况,可以用来支持我的论点。 其二,文字快手或干脆够得上写作机器,却又澹泊名利,哪怕是虚拟世界中的名气他也不想要,于是就注册许多马甲,每天不停地换来换去的,穿着不同的衣服分别表演。我有一位朋友可以称得上西陆知名写手了,用过的马甲不下六件,每一件发过的作品都够我这样的人绞尽脑汁写一气的。我们是朋友,我发现他在论坛上的文集中只收录了他很少的一部分文章,而在他个人网页上,则可以看到更多的文章,后来,他才不好意思地坦白了自己用过很多马甲的事实。 其三,通常是论坛上最卖力的斑竹,为了活跃论坛,制造繁荣,一个人每天穿不同马甲穿梭般上场,以不同的身份对新人进行回复,甚至自问自答、插科打诨。这样的人,大多是非常热心的,有时也会与别人或与自己开个玩笑,但都是出于善意。应该说,论坛属主选拔到这样的斑竹,运气可以说是非同一般地好,我估计,看到属下如此卖力,他睡眠中都会笑出声来的。 其四,纯粹是为了晕人。其实这和在聊天室里晕人是大同小异的,区别在于聊天室里晕人是实时的,当场进行对话,而论坛里则必然要有一定的延迟了,但它也有自己的优越性,至少,整个晕人过程具备可追索性,而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被观赏。这种情况,通常是在非常相熟的朋友之间进行的,结果也以晕人的和被晕的皆大欢喜居多,而且,往往晕到一定程度,总会透露出自己的一些信息或蛛丝马迹,那被晕的朋友则会恍然大悟,导致双方的友谊更加深厚。本人就曾经拥有这样的马甲,把一位很尊敬的大姐姐给晕了,可惜正自得意,尾巴却没夹住,被人家很利索地抓住了。这种目的注册的马甲,很可能只穿一次就放到了箱子底下永不再用,比较奢侈。其五,不便使用“名字”。比如,对于某篇文章有不同看法,说了怕伤人,以后不便“见面”(只在同一论坛或社区),不说又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用一个“管点闲事”啦,“善意提醒”啦之类的临时马甲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虽然也谈不上多么光明磊落,但也不至于造成对方非常的不快与伤心,应该说还是可取的。还有的是喜欢飞砖伤人,属于放暗箭打冷枪,因为其出发点就不公正,其做法也就不那么值得称道了。 其六,不能使用原来的“名字”。原因很简单,因为那“名字”曾经干过非常阴险狡诈恶毒的事情,而且已经被别人识破了,换句话说,就是那名字已经臭不可闻了,他自己也只有忍痛承认那“名字”的死亡现实。严格地说,他后来用到的已经不再是什么马甲了,而是一个新的“名字”。如果出于善意的推测,那该证明他想自新了。但是,鲁迅先生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度国人,应该不无道理,作为先生的崇拜者,对于这样的有过前科的人,我以为小心一点总无大过。例子也是现成的,但我觉得不举也罢。 与其它事物一样,马甲不以你喜欢与否为转移,它会一直存在下去的,而且,从上面的分析看,大多数情况,马甲还是有其正面意义的。其实,正如古人说的,文如其人。“名字”也好,马甲也罢,总要或多或少地打上某些独特的烙印,正像人的面孔不会因为改个好听的琅琅上口的名字就变得魅力无穷一样,语言习惯、文字作风当然也不会因为换个ID就截然不同。说穿了,对于末一种情况,我以为,即便费劲心计,在明眼人看来,也不过徒添笑料、枉为笑谈而已。记得有个小品说得好,小样儿,以为穿个马甲上来我就认不出你了?

马甲,就是有很多小号了。

预期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参赛和参评的奖项、公开的数据集合等。

发表的论文:发表的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可以是长文,也可以是短文,综述或者demo。可以列出预期发表论文的数量,大致研究点,拟发表在哪类期刊和会议上等。

申请的专利:申请中的专利和申请已得到保护的专利都可以作为预期的成果。可以列出拟申请的专利数量和大致的方向。因为专利审核的时间比较长,项目结束的时候不一定可以得到申请的最终结果,所以已经经过初审的也可以作为预期成果。

参赛和参评的奖项:有些技术类的研究有很多国内国外的公开评测和比赛,可以列出拟利用研究成果参与哪些比赛,期望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等。

公开的数据集合: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逐步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集合。如果方便的话,可以作为开源数据集合供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人员使用,这将让整个领域的人们受益。

预期成果撰写注意事项

撰写课题预期研究成果的时候,不要为了课题能立项,而夸大研究成果。这样即使课题被立项,但是由于研究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研究成果,那么最后有可能会因此而导致课题结题失败。要知道课题结题失败的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大家在撰写课题预期研究成果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如实撰写即可。

写明预期研究成果的数量,比如:如果是论文,论文数量是几篇,如果是著作,著作是几部。若是论文则说明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发表的;如果是专利,则需要明确专利的类型。不管是哪类学术成果,在撰写的时候,能确定的要详细注明出来;反之,若是有不确定的地方,比如:期刊的数量,那么可能不用写明数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