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机器人sci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机器人sci期刊投稿经验

1、选择合适的SCI期刊。2、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3、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等)、 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4、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当然,不少杂志采用email投稿,这时候,你需要注册一个hotmail或yahoo,或gmail信箱,然后将cover letter的内容略修改作为信的内容,将文章各部分作为附件发送过去。一般不建议用国内的信箱,因为不少国外的杂志对国内的信箱是屏蔽的。5、定期关注稿件状态-Status:Submit 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Revisions Being Processed、Declined Revisions。一般来说,投稿后,一周以内便可以进入审稿状态,1-3个月会有初审结果。如何关注呢,如果是你自行投稿,建议三天,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均check一次。6、修回稿的投递-Submitted the revised 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关键是response letter,这非常关键,要逐条回复reviewers的意见,这里面技巧相当多。程序是进入投稿主页main menu,点击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递(近似于4),切记把修改的标题、摘要和回复信等内容要修改。最后上传附件时,先把留下来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钩(表示留下不变),然后点击next,再上传已经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等),最后下载pdf,查看无误后,即可到投稿主页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7、校样-Correct the proof:一般编辑部先寄出三个电子文档,包括Query、Proofs、p-annotate,有时也可能伴有纸质文档校样。校样后通过E-mail 寄出即可,或通过email确认。一般校样作者自行核对,我们有专门的校样工作人员,可以检查出在校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细微错误。对文章进行最后的完善。8、版权协议-Copyright agreement和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一般首次投稿时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数杂志是Accepted之后才需要提供。 付款。一般文章确认接收后,有付款的过程。

SCI论文投稿一般要先查找期刊的Guideline,按要求进行一步一步来.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如下:a.同行审阅(PeerReview)你可以自己选择推荐或者排除审稿人。许多SCI期刊倾向于把这些决定留给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比编辑更清楚谁最有资格来评估你的工作。如果你附加上推荐审稿人的联系方式,是最好不过了。对于顾问编辑团队的期刊,你可以在里面选择相应的审稿人。记得千万不要推荐在你单位、部门或公司的研究者,即使他们与你不在同一地区。同样,朋友、共同第一作者(三年内)、合作者(提供给你实验材料等)也不在允许范围之内。对于排除审稿人,合适数量通常是2个左右,并分别简要写明排除的原因,例如财务支持上的竞争、观点上的偏见等。对于SCI期刊的编辑,他们通常在选择审稿人的时候也是通过PubMed的搜索,选择一些有审稿经验的,比较负责的,并且比较公正的同一领域研究学者。b.修改(Revision)通常情况下,如果文章不被拒收的话,期刊主编都会提出不同程度修改意见。如果编辑回复并特意列举了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就意味着这些是修改的重点。同时,也必须照顾到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充分全面的回复修改意见是文章能被接收的前提,不要自己选择性地回复,这也是你对他们意见的重视程度的表现。除了这些意见,你必须同时在文章中的相应位置明确标注哪些是已经被修改过的。如果你确实不能满足审稿人的建议,你必须提供合理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这些修改在目前的情况下能以实现。虽然这些理由不一定总是有用,但编辑会慎重考虑你的解释。

从写好一篇SCI,到投递一篇SCI,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历哪些工作呢?选择合适的SCI期刊、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准备稿件及其相关材料、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每个步骤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选择合适的SCI期刊毫无疑问,最先要做的,就是选择期刊。据统计,大部分作者关注的期刊不超过20个,而略有接触的期刊也少于50个。而相对几千种SCI期刊来说,确实不够。选择期刊,建议结合专业、最近的影响因子表,和他人经验来综合选择要投递的期刊。1.投刊选择一是选定SCI源期刊。首先要了解相关学科被SCI收录的期刊及其基本情况,了解该刊物的投稿须知、主办单位、办刊宗旨、联系方式、出版形式、出版周期、报导内容、来稿规定等。查询哪些刊物被SCI收录,可以直接访问ISI公司的主页,找到SCI收录的期刊列表。其次,进一步通过ISI每年出版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查找相应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来决定投稿方向,确定它们的档次,选择合适的刊物。二是选择有关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SCI除主要收录来自源期刊的科技论文外,还收录了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集,也收录一些国际上主要的学术团体、学会、协会和研讨会的会议录。因此,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并提交学术论文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是增加科技论文被SCI收录的途径之一。2.投稿事项向SCI国际学术期刊投稿有几个途径:一是寄给主编,二是寄到编辑部,三是在线传送,当然以在线传送最方便、安全、快捷,应按具体杂志的具体要求进行。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周期较短,快则2周,慢则几个月即可明确通知通讯作者是否采用稿件。通讯作者担负着同编辑部联系的责任。稿件审理结束后,主编会将审稿人对论文的评审意见寄给通讯作者,并会明确通知通讯作者是否退稿或要求作者修改稿件。审稿人及主编对论文的评审、修改意见一般都比较具体,作者应按修改意见在规定时间内修改稿件或补充实验数据,并在给主编的信(CoverLetter)中陈述是具体如何修改的,哪些地方按修改意见作了修改,以及没按修改意见修改的原因等。主编收到修改稿后会很快通知通讯作者是否正式录用稿件。一般情况下,按修改意见在规定时间内修改的稿件都会被正式录用,个别情况会再评审修改稿。由于办刊经费不足、发行量少、印刷出版成本费高等原因,SCI源期刊也是要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或发表费。另外,论文发表后杂志会免费提供样刊或一定数量的抽印本(offprints),若作者要求额外的抽印本则需另外付费。优助医学专注医学学术,sci实验定制,数据统计,科研立项,行业深耕八年~下载Introdu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点击Introduction查看或下载即可。通常投稿须知会有如下内容:(1) 读刊头(masthead statement,通常放在期刊前面的文题页上),以了解刊名、简单的办刊宗旨、编辑委员会组成、编辑部成员、出版商及其联系地址等。(2) 浏览目录(table of contents),确定该刊物是否发表你研究领域的文章及发表的比例有多大。(3) 注意栏目设置,确定拟投稿件的栏目。(4) 看拟投栏目文章的范例,了解撰写要求及格式。(5) 某些期刊刊登投稿和接收日期(submitted and accepted dates),可据此计算论文发表周期。(6) 广告数量可间接判断期刊质量。因为广告公司都愿意将金钱投到质量高、影响大的期刊上。(7) 通过11或12月份出版的杂志最后几页上的“所有权、管理和发行声明”(statement of ownership,management,and circulation)查找期刊发行量。(8) 核查有无北美和欧洲以外国家作者撰写的文章。(9) 有些期刊还刊登报道计划,作者可依此拟订自己的投稿计划。准备稿件及其相关材料Preparation:Manu.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等)、Cover letter,有时还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网上投稿-Submit a manu先到每个杂志的首页,打开submit paper一栏,先以通讯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个账号,然后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录。登录投稿系统后,点Start new submission(新投稿)即可以开始投稿,上面提到的几类投稿系统是比较常见的,先选文稿类型,然后填写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文章细节信息等,根据各个系统的具体要求逐步来填写,打星号的是必填项,其他可以选择性的填写。比较特殊的是Nature Publishing group这个系统,如Scientific reports这个杂志,需要先上传文稿,然后再填写具体相关信息。如有不太清楚如何填写的内容,可以再看下稿约的内容。最后根据不同杂志的要求上次稿件。传完稿件后一般会有一个确认的过程,杂志社投稿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PDF文档,需要下载查看,这个文档前面是刚才填入系统的一些信息,后面是文章内容,因为PDF是投稿系统自动生成的,格式会与提交的Word文档略有不同,不用太在意,最终会以Word文档为准。如果内容上没有问题,点确认后就可以提交完成投稿了。在线投稿却需要我们注意:一、应注意查询拟投稿期刊的最新要求,以便在稿件的准备中尽早开始遵循期刊的习惯和格式。二、投稿时应严格遵循期刊的相关要求,按规定的程序填写或添加投稿信息,如投稿信、摘要、文件类型、辅助信息、图件、建议的审稿人等,以满足期刊的要求。三、Email地址必须准确,有些期刊要求主要作者和通信作者有相互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主要是与通信作者进行投稿及投稿后的联系,这也是在投稿时需要注意的。四、除了Email和FTP投稿形式需要一次性投稿外,通过网页的投稿可以采取暂时保存的形式分多次完成投稿任务,在最终递交稿件前,投稿系统需要作者确认所有项目均已完成并且允许作者修改。通常情况下投稿完成以后就不允许作者对已投的稿件进行修改,除非编辑和出版商要求作者作某些修改。五、投稿成功以后,作者通常会收到一份来自编辑或系统的确认函,作者可根据确认函提供的稿件编号跟踪稿件状态及进行投稿后的联系(如要求加快稿件处理速度),可通过投稿系统规定的渠道或Email与编辑联络。六、当稿件需要修改时,编辑会通过邮件通知作者需要修改的细节,作者应该通过指定的方式递交修改稿(投稿系统,Email或FTP)。

机器人开源期刊投稿经验

《机器人》,是核心级的,《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也是有正规刊号公开发行的。仿真方面也有一些期刊,例如《系统仿真技术》。当然还有一些科技类的。

找刊物,有投稿邮箱。投稿、等待通知、缴费、等待发表、发表

很多国内工科学者都会试一试吧IEEE会议属于EI检索。除了计算机的顶级会议,会议和杂志有天壤之别,一般期刊EI就比大部分IEEE会议论文级别高。当然,一个的目的是交流,另一个是发表IEEE的期刊论文的确一般要比它的会议论文质量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绝大部分的IEEE会议并不是由IEEE主办,而是由一些学校或者其他机构主办,这些会议主办方提交申请由IEEE出版会议论文集,所以IEEE只参与后续的出版工作,并没有派遣专家学者参与论文评审。当然,会议非常多,不可一概而论,IEEE Transactions是公认的权威,绝大多数是所属领域的顶级期刊。但是很多IEEE的标志性会议也是非常好的,比如IEEE ICRA(机器人领域顶级会议)、IEEE CDC(控制领域顶级会议)、ACC(控制领域顶级会议)等,这些会议并不比国内一些EI期刊好中。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是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期刊,该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包含这些领域: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工业过程建模与智能控制、智能计算与机器博弈、人工智能理论、语音识别与合成、机器翻译、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计算机感知、计算机神经网络、知识发现与机器学习、建筑智能化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其他学科等等。另外,这本期刊就是一本开源期刊,与传统期刊相比,采用了同行评审的方法审稿,具体开源期刊的特点可以百度了解更多;而且发表了的文章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文章的影响力也更大。

机器人教育期刊投稿经验

如果是加盟形式,我们需要事先考察总部是否拥有直营店及经营情况。

门店的经营,通常是按照一季度或者半年来交房租,一家直营店,在经营三个月后,如果没有找到盈利的希望,可能还会再坚持3个月,但是半年没有满足盈利,都会选择放弃,所以一家直营店持续经营长短,可以确定盈利的基础,可以肯定项目可行性。

一个品牌拥有的直营店越多、直营店经营时间越长,积累的运营实践经验就相对越丰富。

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

搭建机器人是一项协调眼、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促进小肌肉群的协调和发展,培养孩子们敏捷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发展思维。我们常说“心灵则手巧”,其实反过来亦然。

生动地学习学科知识

机器人是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教育平台,通过祝博士机器人课程,孩子们能够学习到数学、物理、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通信、生物等多学科知识。这些知识不是课本上生硬的文字,而是可见可触的。孩子们甚至可以亲自动手实验,更加深了知识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们也可以轻易接受。

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搭建机器人、调试传感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搭建一个机器人需要哪些零件?如何才能让机器人抬起手臂?如果没有完成任务,是哪些步骤中出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使他们条理分明地完成任务。

怎么开机器人教育

培养创造力

机器人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同时也充满了无数的可塑性和创造性,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创造出具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外形和结构的机器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潜移默化地最大化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培养沟通合作能力

机器人教学是以小组形式展开,不论是学习还是竞赛,都是一种团体学习的过程。孩子们之间需要不断的沟通磨合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本人2017.06.05投出,当天把钱打到他们卡上,以为他们就给审稿号了,结果6.15打电话才知道,他们还不知道我把钱给了,【经验一:投稿之后,给审稿费之后,一定要打电话确认】2017.08.04修改意见回来,加班加点,2017.08.08把修改稿发送给编辑部,这次有没有打电话确认,以致于,等到9月下旬,我打电话问编辑部,编辑部说,他们有段时间邮箱坏了,让我重新把修改稿发一遍,好吧,怪我啊,吃了一次教训,还不长记性【经验二:修改稿送回之后,一定要打电话确认,确认编辑部收到并下载了你的修改稿】2017.10.17,让交版面费,5页,2400元,至此,硕士毕业的障碍成功扫除,毕业论文搞定就可以毕业了。审稿费:100版面费:2400(一共5页)总结:一定要打电话确认!一定要打电话确认!!一定要打电话确认!!!《机械设计》编辑们都很好,希望还有机会投递该期刊。

1. 突破地域阻碍,获得与一线市场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 我们知道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就像看到的天价学区房还一房难求、牛蛙之争,都是对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争抢。教育资源与地域经济发展,呈现高度相关,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在线学习少儿编程,恰好利用互联网教育打破了这个地域制约,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也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2.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节约时间成本在线学习少儿编程,只要有电脑、能上网,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不论爸爸妈妈还是孩子,时间都是很重要的。且避免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上培训班疲于奔命的忙碌,节约了在途时间,时间效率也是双倍释放。同时,还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孩子可以有计划的,见缝插针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保证时间利用的最大化。

您首先要知道自己被退稿的具体原因是因为不符合刊物要求还是说论文质量不合格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科技传播》杂志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

特种机器人期刊投稿经验

宣传册vvc

先进的机器狗的动作达到了人的反应水平,这说明人的大脑程式信息可以被适当的拷贝,然后输入到机器里面,不然仅凭人工智能,似乎难以达到如此先进的程度。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特种机器人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特种机器人行业界定

1.1.1 国际特种机器人界定

1.1.2 中国特种机器人界定

1.1.3 特种机器人相似概念辨析

1.1.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特种机器人行业归属

1.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分类

1.2.1 按功能进行划分

1.2.2 按适用空间进行划分

1.2.3 按运动方式进行划分

1.2.4 按应用行业进行划分

1.3 特种机器人行业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1)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主管部门

(2)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自律组织

2.1.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1)中国特种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

(2)中国特种机器人现行标准汇总

(3)中国特种机器人即将实施标准

(4)中国特种机器人重点标准解读

2.1.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

(1)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汇总

(2)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关规划汇总

2.1.4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1.5 政策环境对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2.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2.2.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2.2.2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2.2.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2.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2.3.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3.2 社会环境对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影响总结

2.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技术(Technology)环境分析

2.4.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技术工艺流程

2.4.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关键技术分析

2.4.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现状

2.4.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专利申请及公开情况

(1)中国特种机器人专利申请

(2)中国特种机器人专利公开

(3)中国特种机器人热门申请人

(4)中国特种机器人热门技术

2.4.5 技术环境对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第3章: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预判

3.1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介绍

3.2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宏观环境背景

3.2.1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经济环境概况

3.2.2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政法环境概况

3.2.3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技术环境概况

3.2.4 新冠疫情对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影响分析

3.3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体量分析

3.3.1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3.3.2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体量

3.3.3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3.4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区域发展格局及重点区域市场研究

3.4.1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区域发展格局

3.4.2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发展状况

(1)日本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德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美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5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案例研究

3.5.1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3.5.2 全球特种机器人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3.5.3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案例

3.6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及市场前景预测

3.6.1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3.6.2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3.7 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4章: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痛点分析

4.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4.2 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出口贸易状况

4.2.1 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出口贸易概况

4.2.2 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口贸易状况

(1)机器人行业进口规模

(2)机器人行业进口价格水平

(3)机器人行业进口产品结构

(4)机器人行业进口来源地

4.2.3 中国机器人行业出口贸易状况

(1)机器人行业出口规模

(2)机器人行业出口价格水平

(3)机器人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4)机器人行业出口目的地

4.2.4 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

4.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4.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主体数量规模

4.5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供给状况

4.5.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供给能力分析

4.5.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4.6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招投标市场解读

4.7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状况

4.8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体量

4.9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行情走势

4.10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痛点分析

第5章: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竞争状况及市场格局解读

5.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5.1.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分析

5.1.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关键要素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5.1.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5.1.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5.1.5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替代品风险分析

5.1.6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竞争情况总结

5.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兼并与重组状况

5.2.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1)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资金来源

(2)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主体

(3)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方式

(4)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事件汇总

(5)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融资信息汇总

(6)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融资趋势预测

5.2.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1)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兼并与重组事件汇总

(2)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兼并与重组动因分析

(3)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兼并与重组案例分析

(4)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兼并与重组趋势预判

5.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5.5 中国特种机器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参与状况

5.6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国产替代布局状况

第6章: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布局状况研究

6.1 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6.1.1 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链结构梳理

6.1.2 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链生态图谱

6.2 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价值属性(价值链)分析

6.2.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6.2.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价值链分析

6.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状况分析

6.3.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上游市场概述

6.3.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上游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6.3.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上游传统金属材料及新材料供应状况

6.3.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状况

(1)特种机器人减速器

(2)特种机器人伺服电机

(3)特种机器人控制器

(4)特种机器人专用芯片

(5)特种机器人传感器

(6)特种机器人相机

6.3.5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上游供应的影响总结

6.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中游细分市场分析

6.4.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中游细分市场格局

6.4.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中游细分市场分析

(1)医疗机器人

(2)军事应用机器人

(3)极限作业机器人

(4)应急救援机器人

6.5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下游应用需求潜力分析

6.5.1 中国特种机器人系统集成及下游应用场景分布状况

(1)中国特种机器人系统集成概述

(2)中国特种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流程

(3)中国特种机器人系统集成下游应用场景分布

6.5.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下游应用需求潜力分析

(1)医疗领域

(2)教育领域

(3)电力领域

(4)安防领域

(5)应急救援领域

(6)极限作业领域

第7章: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

7.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梳理

7.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分析(排序不分先后;可定制)

7.2.1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优劣势分析

7.2.2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7.2.3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7.2.4 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7.2.5 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7.2.6 泰安市金智达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7.2.7 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7.2.8 飞马滨(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7.2.9 江苏安奇正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5)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6)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7.2.10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历程及基本信息

(2)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4)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状况及产品/服务详情

(5)企业特种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状况

(6)企业特种机器人业务布局规划及最新动向追踪

(7)企业特种机器人布局优劣势分析

第8章: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及战略布局策略建议

8.1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SWOT分析

8.2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8.3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8.4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8.5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8.6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8.7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8.8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8.8.1 特种机器人行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8.8.2 特种机器人行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8.8.3 特种机器人行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8.8.4 特种机器人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8.9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8.10 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特种机器人的界定

图表2:特种机器人相关概念辨析

图表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特种机器人行业归属

图表4:特种机器人行业分类

图表5:特种机器人行业专业术语说明

图表6: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7: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图表8: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监管体系

图表9: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主管部门

图表10: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自律组织

图表11:中国特种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

图表12:中国特种机器人现行标准汇总

图表13:中国特种机器人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14:中国特种机器人重点标准解读

图表15:截至2021年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政策汇总

图表16:截至2021年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规划汇总

图表17: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图表18:政策环境对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19: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图表20: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图表21: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图表22: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图表23:社会环境对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影响总结

图表24: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技术工艺流程

图表25: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关键技术分析

图表26: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现状

图表27:中国特种机器人专利申请

图表28:中国特种机器人专利公开

图表29:中国特种机器人热门申请人

图表30:中国特种机器人热门技术

图表31:技术环境对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图表32: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33: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经济环境概况

图表34: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政法环境概况

图表35: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技术环境概况

图表36:新冠疫情对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影响分析

图表37: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图表38: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体量分析

图表39: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区域发展格局

图表40: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图表41: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42:全球特种机器人企业兼并重组状况

图表43: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图表44:2022-2027年全球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图表45: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46: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出口商品名称及HS编码

图表47: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出口贸易概况

图表48: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口贸易状况

图表49:中国机器人行业出口贸易状况

图表50: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

图表51: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主体类型及入场方式

图表52: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生产企业数量

图表53: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供给能力分析

图表54: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供给水平分析

图表55: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状况

图表56: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体量

图表57: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行情走势分析

图表58: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痛点分析

图表59: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分析

图表60: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图表61: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图表62: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图表63: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潜在替代品风险分析

图表64: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五力竞争综合分析

图表65: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发展状况

图表66: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兼并与重组状况

图表67: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68: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69:中国特种机器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参与状况

图表70: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国产替代布局状况

图表71: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链结构

图表72: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链生态图谱

图表73: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成本结构分析

图表74: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价值链分析

图表75: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上游市场概述

图表76: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上游供应的影响总结

图表77: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中游细分市场格局

图表78:中国特种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梳理

图表79: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程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1.科普小知识机器人读后感400 科普知识读后感 2008年9月25日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出征遨游太空,在漫无边际的太空上演伟大和神奇,这是中华民族实力的展示,也是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又一个宣告……兴奋之余,总有许多疑惑萦绕心头.例如:为什么不能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完成科学实验,非要带到遥远的太空上去进行,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在茫茫的太空里有四项特别优良的天然条件:绝对没有空气,绝对没有污染,零下270度的低温条件以及不受任何地球引力的干扰.尤其是第四项条件,它在地面上的任何实验室里都是绝不可能做到的.航天飞机是在太空里飞行,是一个动态过程.把实验带到航天飞机上去做或者带到遥远的太空上去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让实验在与地面上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就有可能创造出全新的科学奇迹.最吸引人的要数在太空科学试验全新的生产加工方法:冶炼新的合金材料、各种新材料的焊接、制造质地绝对纯净的玻璃、提炼合成新的化学药物等……看完整篇科普文章资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想:我们今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将来去揭开一道道深邃、神秘的科学难题,去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去引领一个新的科学时代!2.大学机器人大赛所需知识 你好 首先说明乐高机器人只是一个产品代名词 而不是真正的机器人 要是搭建一个机器人至少要几千个部件 我不知道你们老师仔细研究过没有 乐高是一个个元件 组成的 没有什么整个机器人 RCX 马达 光感 触动 温感 角度 连接起来就是一个自动化程序 最基础的原理就是物理上学的那些电路知识 仔细问问你们老师把 可能使你理解错了 哦 RCX 3个出入端口 为能量端口 输出电能为用电器马达 灯提供能源 3个输出端口 接受由各种传感器收回来的信息 再传入主芯片 RCX一共需要6节电池 有一个主处理板 一个显示面板 4个调节按钮 在工作时 可以储存5个程序 同时3进3出书名: 机器人制作入门 ISBN: 781077560X 价格: 49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David Cook著 崔维娜 王巍 高玉苹 郑静 译 出版日期: 2005.07 版次: 1 装帧: 平装 页数: 466 开本: 16开 中图法分类: TP242 简介 本书从一个业余机器人制作者的角度细致、浅显地讲述了自制机器人的制作过程。 全书以制作一个巡线机器人为主线展开,包括工具的使用、元器件的选购、控制电路的制作、机器人壳体的制作、运行调试等内容。 本书简单、易懂,描述细致入微,对读者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考虑,并提供了调试电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书除可作为机器人制作的读物外,也适合作为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辅导教材。 目录 第1章 欢迎机器人发明家 1.1 4门学科1 1.2 自制机器人剖析2 1.2.1 大脑3 1.2.2 电力单元4 1.2.3 传感器6 1.2.4 动作及反馈7 1.2.5 其他元件9 1.2.6 机身10 1.3 制作10 1.3.1 循序渐进11 1.3.2 模块制作11 1.3.3 轻松快乐12 1.3.4 寻求友爱和帮助13 1.4 后续内容13 第2章 获得工具和零件的途径 2.1 订阅免费信息15 2.2 发现潜在信息17 2.2.1 解读栏目的内容17 2.2.2 清点商品目录的页数17 2.2.3 价格比较17 2.3 省钱18 第3章 安全 3.1 从年龄和阅历中受益20 3.2 遵循使用说明20 3.3 戴上安全护目镜21 3.4 穿戴其他安全服装22 3.5 确保足够的通风23 3.6 正确存放23 3.7 饭前洗手23 3.8 避开危险的化学元素24 3.8.1 铅24 3.8.2 汞24 3.8.3 镉26 3.9 触电26 3.9.1 AC与DC26 3.9.2 使用可充电电池和专业变压器26 3.9.3 通过断路开关和GFCI插座连接27 3.9.4 保留接地引脚29 3.9.5 断开电源29 3.10 避开危险机器人30 3.11 估计电机大小30 3.12 照明30 3.13 好好休息并且保持头脑冷静31 第4章 数字万用表 4.1 必备特性33 4.1.1 数字式33 4.1.2 位数34 4.1.3 DC电压34 4.1.4 DC电流34 4.1.5 电阻35 4.1.6 探针或引线35 4.1.7 过载/保险丝保护35 4.2 最好具备的特性36 4.2.1 电容36 4.2.2 二极管36 4.2.3 导通36 4.2.4 频率37 4.2.5 占空度37 4.2.6 自动改变量程37 4.2.7 自动断电39 4.2.8 晶体管39 4.2.9 双显示39 4.2.10 最大值40 4.2.11 最小值40 4.2.12 支架40 4.3 可选特性41 4.3.1 电感41 4.3.2 RS232/数据接口41 4.3.3 示波器42 4.3.4 背景灯42 4.3.5 秒表/单脉冲宽度42 4.3.6 温度42 4.3.7 声音42 4.3.8 计数42 4.3.9 条形图43 4.3.10 数据保持43 4.3.11 数据自动保持43 4.3.12 高/低逻辑电路43 4.3.13 存储器44 4.3.14 相对模式44 4.3.15 偏移量44 4.3.16 极值测试/比较44 4.3.17 机架或橡胶罩44 4.4 AC特性45 4.4.1 AC电压45 4.4.2 真值RMS46 4.4.3 AC电流46 4.5 获得弯钩探针适配器46 4.6 基本的万用表广告对比47 4.6.1 了解特惠型数字万用表的特性47 4.6.2 了解具备计算机接口的万用表的特性48 4.6.3 熟悉多功能高精度万用表的特性50 4.6.4 不同特性商品的价格52 4.7 没有万用表寸步难行52 第5章 数值和单位 5.1 选择公制53 5.2 简化1 000的乘幂53 5.2.1 M和m55 5.2.2 希腊字母的替换56 5.3 单位缩写56 5.4 太小了57 5.4.1 猜测遗漏的单位57 5.4.2 从三位数字扩展开58 5.4.3 把颜色转换为数字58 5.4.4 利用万用表确定元件值60 5.5 所涉及的基础内容60 第6章 巡线机器人 6.1 定义路径状态63 6.1.1 表面材料63 6.1.2 路径照明63 6.1.3 确定线路63 6.1.4 选择线路标志材料64 6.1.5 弯曲和交叉线路65 6.1.6 总结路径状态67 6.2 选择机器人尺寸67 6.3 观察“三明治”68 6.3.1 检测“三明治”68 6.3.2 “三明治”的机身75 6.4 制作77 第7章 9V电池 7.1 测试电池电压78 7.1.1 设置万用表用于电压测试79 7.1.2 分析测试结果80 7.2 9V电池的特性81 7.3 推荐可选用的9 V电池83 7.3.1 镍氢电池83 7.3.2 碱性电池83 7.3.3 专用电池84 7.3.4 不推荐使用的电池84 7.4 电池品牌名称85 7.5 给机器人使用9 V电池86 7.5.1 电池的安装87 7.6 再接再厉89 第8章 鳄鱼夹和测试线 8.1 今晚鳄鱼饿了90 8.2 获得弯钩线夹91 8.3 测试跳线92 8.3.1 设置万用表用于导通测试93 8.3.2 断开连接测试94 8.3.3 短接测试95 8.3.4 鳄鱼夹连接(短接)测试96 8.4 查找意外的电气连接97 8.5 用跳线进行探测98 第9章 电阻 9.1 用电阻限制能量99 9.2 获得一个电阻分类盒100 9.3 理解尺寸大小和允许误差101 9.4 裁剪电阻102 9.5 电阻和欧姆104 9.6 电阻的测试104 9.6.1 解释万用表上显示的电阻值105 9.6.2 体验电阻量程105 9.7 分类和存储107 9.8 不要受后续内容的诱惑109 第10章 发光二极管 10.1 LED的特性110 10.1.1 LED的尺寸110 10.1.2 LED的形状11。 3.机器人基础知识论文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英格伯格在大学攻读伺服理论,这是一种研究运动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跟踪控制信号的理论。德沃尔曾于1946年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重演”所记录的机器的运动。 1954年,德沃尔又获得可编程机械手专利,这种机械手臂按程序进行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编制不同的程序,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英格伯格和德沃尔都在研究机器人,认为汽车工业最适于用机器人干活,因为是用重型机器进行工作,生产过程较为固定。1959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分类机器人的分类关于机器人如何分类,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负载重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结构分,有的按应用领域分。一般的分类方式:示教再现型机器人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 数控型机器人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根据示教后的信息进行作业。感觉控制型机器人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适应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动。学习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体会”工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将所“学”的经验用于工作中。 智能机器人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机器人。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机器人"最终是机器还是人?机器人会不会全面超越人类,机器人会不会成为人类的颠覆者,机器人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是祸还是福?这些问题早已超越了机器人科学工作者思考的范畴。随着机器人科学的发展,有关伦理的、社会的、哲学的思考越来越多。 虽然现在机器人都还只是工具,但我们不能永远把机器人简单地当作是一种工具,因为他有其他工具所不具备的人类特征:智能性。或许有一天,人类必须思考:"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仍然是主人"这句话是不是仍然可以说得那么理直气壮。 是时候对机器人问题展开全面的哲学思考了!一、机器人会成为生物吗?关于机器人的定义,现在还没有准确的说法。不过,从现有的机器人来看,机器人肯定还只是机器。 现有的机器人都只是仿人的机器。比如说,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它虽然可以比人还有效率,但它终究还是个机器,就跟洗衣机或是电风扇一样,代替了人们某些方面的工作。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工具就是人的某种器官的延伸。现有的机器人也只是人的某种或某几种器官的延伸,因而也只是工具。 不管人的定义是怎样的,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人首先是生物,这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物质基础。机器人会不会是生物呢?现有的机器人大都是金属、导线和硅晶体的产物,肯定不是生物,以后的机器人会不会是呢?我们现在无从判断。 从物质成份上来说,人体所包含的元素、比例、结构方式等或许有一天都可以被复制。不过,我想,有一个问题是,即使人工可以制造出肌肉、神经、骨骼、血液、皮毛等,但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人呢?这首先是一个问题。 在这方面,灵长的猿猴最接近,猪狗、虫鱼甚至花草都比机器人更接近人。克隆人当然是生物,但克隆人还是有人类母体的,他具有母体的基因特征。 我们所讨论的机器人,显然不应该具有人类母体的基因等特征,否则,将会在伦理上陷入与克隆人同样的困境。克隆人,不在我们要讨论的机器人范畴内,机器人也绝对不能通过对人类克隆的方式来制造。 二、机器人会在综合能力上超过人吗?不过,即使是现有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下的机器人,也与螺丝刀等纯粹意义上的工具有着本质区别。因为机器人首先必须是有智能的,他的任何行动都是需要经过其"大脑"进行信息加工后做出的,这就具有了显著的人类特征。 如果我们能把电脑的运算过程也看作是一种思维的话,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人一样,做事是经过了脑子的,而螺丝刀显然是没有脑子的。智能性,是机器人与普通工具最大的区别。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现有的机器人即使也只是一种工具,但他与普通工具不同的地方是,机器人不是人类某几种器官的简单延伸,从其设计原理上说,机器人从思维到做出反应的方式上是完全仿人的。谁也不知道,随着机器人科技的发展,机器人会不会完全具有人的所有能力?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机器人即使不是生。 4.关于人造机器人的科技小论文600字 我长大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发明家,因为那次去看科普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想发明的是一个管理各种污染方面的机器人,不要看不起那一个小小的机器人,它的本领可多了。 要是它看到有人乱丢垃圾,它会把嘴张开,嘴里露出一个红色的小警报灯,那个灯会一直亮,然后用它的机器手把垃圾捡回来,把它身体中间的小口袋打开,并把垃圾扔进口袋里。 要是看到有人吐痰,环保机器人就会抻出一把扫帚和一个撮子,把人们吐的痰收起来,从右手伸出一个喷水机,把痰印清洗干净。 这个机器人还有倡导爱护环境的功能,比如把它们带到广场上,它们会一边巡逻打扫垃圾,一边发出声音提醒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我想在它们的提醒下,人们也会自觉的将垃圾扔到垃圾箱中。 这个机器人发明出来以后,给每位环卫工人配备一个,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因为这些环境卫士们太辛苦了,有了这个环保机器人,他们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我们周边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5.科学的小常识 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92年10月12日凌晨发现的新大陆 尼尔·阿姆斯特朗,“阿波罗11号”的指挥官兼驾驶,于1969年7月登上月球表面,成为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活动的第一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历尽艰辛,闯过难关,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在近百年前,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经过不懈努力,在经历三次失败后,第四次终于成功到达北极点,成为到达北极的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目前最深的个人潜水纪录也只能到300多米这个到达最深的海底,是不是要加上装备,比如核潜艇? 。古巴潜水员弗郎西斯格曾经创造一项潜水世界记录:1996年,他仅穿普通潜水服下潜了132.9米。。。地球最深地方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人类机器已经到达过。人就不可能了。 6.大学机器人大赛所需知识 你好 首先说明乐高机器人只是一个产品代名词 而不是真正的机器人 要是搭建一个机器人至少要几千个部件 我不知道你们老师仔细研究过没有 乐高是一个个元件 组成的 没有什么整个机器人 RCX 马达 光感 触动 温感 角度 连接起来就是一个自动化程序 最基础的原理就是物理上学的那些电路知识 仔细问问你们老师把 可能使你理解错了 哦 RCX 3个出入端口 为能量端口 输出电能为用电器马达 灯提供能源 3个输出端口 接受由各种传感器收回来的信息 再传入主芯片 RCX一共需要6节电池 有一个主处理板 一个显示面板 4个调节按钮 在工作时 可以储存5个程序 同时3进3出书名: 机器人制作入门 ISBN: 781077560X 价格: 49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David Cook著 崔维娜 王巍 高玉苹 郑静 译 出版日期: 2005.07 版次: 1 装帧: 平装 页数: 466 开本: 16开 中图法分类: TP242 简介 本书从一个业余机器人制作者的角度细致、浅显地讲述了自制机器人的制作过程。 全书以制作一个巡线机器人为主线展开,包括工具的使用、元器件的选购、控制电路的制作、机器人壳体的制作、运行调试等内容。 本书简单、易懂,描述细致入微,对读者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考虑,并提供了调试电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书除可作为机器人制作的读物外,也适合作为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辅导教材。 目录 第1章 欢迎机器人发明家 1.1 4门学科1 1.2 自制机器人剖析2 1.2.1 大脑3 1.2.2 电力单元4 1.2.3 传感器6 1.2.4 动作及反馈7 1.2.5 其他元件9 1.2.6 机身10 1.3 制作10 1.3.1 循序渐进11 1.3.2 模块制作11 1.3.3 轻松快乐12 1.3.4 寻求友爱和帮助13 1.4 后续内容13 第2章 获得工具和零件的途径 2.1 订阅免费信息15 2.2 发现潜在信息17 2.2.1 解读栏目的内容17 2.2.2 清点商品目录的页数17 2.2.3 价格比较17 2.3 省钱18 第3章 安全 3.1 从年龄和阅历中受益20 3.2 遵循使用说明20 3.3 戴上安全护目镜21 3.4 穿戴其他安全服装22 3.5 确保足够的通风23 3.6 正确存放23 3.7 饭前洗手23 3.8 避开危险的化学元素24 3.8.1 铅24 3.8.2 汞24 3.8.3 镉26 3.9 触电26 3.9.1 AC与DC26 3.9.2 使用可充电电池和专业变压器26 3.9.3 通过断路开关和GFCI插座连接27 3.9.4 保留接地引脚29 3.9.5 断开电源29 3.10 避开危险机器人30 3.11 估计电机大小30 3.12 照明30 3.13 好好休息并且保持头脑冷静31 第4章 数字万用表 4.1 必备特性33 4.1.1 数字式33 4.1.2 位数34 4.1.3 DC电压34 4.1.4 DC电流34 4.1.5 电阻35 4.1.6 探针或引线35 4.1.7 过载/保险丝保护35 4.2 最好具备的特性36 4.2.1 电容36 4.2.2 二极管36 4.2.3 导通36 4.2.4 频率37 4.2.5 占空度37 4.2.6 自动改变量程37 4.2.7 自动断电39 4.2.8 晶体管39 4.2.9 双显示39 4.2.10 最大值40 4.2.11 最小值40 4.2.12 支架40 4.3 可选特性41 4.3.1 电感41 4.3.2 RS232/数据接口41 4.3.3 示波器42 4.3.4 背景灯42 4.3.5 秒表/单脉冲宽度42 4.3.6 温度42 4.3.7 声音42 4.3.8 计数42 4.3.9 条形图43 4.3.10 数据保持43 4.3.11 数据自动保持43 4.3.12 高/低逻辑电路43 4.3.13 存储器44 4.3.14 相对模式44 4.3.15 偏移量44 4.3.16 极值测试/比较44 4.3.17 机架或橡胶罩44 4.4 AC特性45 4.4.1 AC电压45 4.4.2 真值RMS46 4.4.3 AC电流46 4.5 获得弯钩探针适配器46 4.6 基本的万用表广告对比47 4.6.1 了解特惠型数字万用表的特性47 4.6.2 了解具备计算机接口的万用表的特性48 4.6.3 熟悉多功能高精度万用表的特性50 4.6.4 不同特性商品的价格52 4.7 没有万用表寸步难行52 第5章 数值和单位 5.1 选择公制53 5.2 简化1 000的乘幂53 5.2.1 M和m55 5.2.2 希腊字母的替换56 5.3 单位缩写56 5.4 太小了57 5.4.1 猜测遗漏的单位57 5.4.2 从三位数字扩展开58 5.4.3 把颜色转换为数字58 5.4.4 利用万用表确定元件值60 5.5 所涉及的基础内容60 第6章 巡线机器人 6.1 定义路径状态63 6.1.1 表面材料63 6.1.2 路径照明63 6.1.3 确定线路63 6.1.4 选择线路标志材料64 6.1.5 弯曲和交叉线路65 6.1.6 总结路径状态67 6.2 选择机器人尺寸67 6.3 观察“三明治”68 6.3.1 检测“三明治”68 6.3.2 “三明治”的机身75 6.4 制作77 第7章 9V电池 7.1 测试电池电压78 7.1.1 设置万用表用于电压测试79 7.1.2 分析测试结果80 7.2 9V电池的特性81 7.3 推荐可选用的9 V电池83 7.3.1 镍氢电池83 7.3.2 碱性电池83 7.3.3 专用电池84 7.3.4 不推荐使用的电池84 7.4 电池品牌名称85 7.5 给机器人使用9 V电池86 7.5.1 电池的安装87 7.6 再接再厉89 第8章 鳄鱼夹和测试线 8.1 今晚鳄鱼饿了90 8.2 获得弯钩线夹91 8.3 测试跳线92 8.3.1 设置万用表用于导通测试93 8.3.2 断开连接测试94 8.3.3 短接测试95 8.3.4 鳄鱼夹连接(短接)测试96 8.4 查找意外的电气连接97 8.5 用跳线进行探测98 第9章 电阻 9.1 用电阻限制能量99 9.2 获得一个电阻分类盒100 9.3 理解尺寸大小和允许误差101 9.4 裁剪电阻102 9.5 电阻和欧姆104 9.6 电阻的测试104 9.6.1 解释万用表上显示的电阻值105 9.6.2 体验电阻量程105 9.7 分类和存储107 9.8 不要受后续内容的诱惑109 第10章 发光二极管 10.1 LED的特性110 10.1.1 LED的尺寸110 10.1.2 LED的形状112 10.1.3 。

机器人零部件期刊投稿经验

《机械设计》投稿须知 一、本刊主要栏目 1.设计领域综述(含动态、方针政策、随笔等);2.专题论文(含设计方法、CAD、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可靠性、失效分析、优化设计、并行设计、疲劳设计、反求工程、价值工程、人机工程、智能工程、专家系统、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结构、传动、零部件、机电一体化等);3.应用技术与实例分析(含专题论文中各种设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分析与经验);4.新产品介绍(为单位及个人介绍新产品);5.小改小革(小创造、小改革、小发明);6.学习园地(讲座、标准、书评、名词解释等)。 二、来稿须知 来稿一式二份为打字稿或用方格稿纸誊写(最好是激光打印稿);稿件用第三人称书写;字迹清楚,标点符号正确,文字符合“简化字总表”;外文字母要写清楚,易混字母请用铅笔加注;上、下角标位置标注要清晰;插图按工程图标准绘制,插图要简明、清晰、说明问题,去除不必要的多余部分。其大小一般比出版图大一倍,在正文中的位置用三行空格画一框线留空,图框下标注图号(用阿拉伯数字)、图题;图注放在图题上方。文中所用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GB3100-93),物理量符号应符合GB3101-93,数字用法符合GB/T15835-1995。来稿一般请控制在5 000字以内。各种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请标明项目名称与编号。稿酬35元/版(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来稿收到后,我刊立即通知作者稿件编号,半年内通知作者审查结果。来稿请自留底稿,稿件如不录用,本刊恕不退稿。稿件如被录用,必须提供与稿件内容完全相同的3″磁盘。 文章按以下顺序抄写:1 题名2 作者姓名3 作者工作单位、邮编、Email地址4 中、英文摘要(内容包含a.与文章同等量之主要信息,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200字右左为宜;b.题名、全拼音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和关键词等)5 正文6 参考文献7 基金项目要写明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8 第一作者简介9 标明参考文献类型(以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导[R];标准[S];专利[P]10 中图分类号 文章正文层次书写格式:1 ×××××(编号从1开始,一律用阿拉伯数字)1.1 ×××××1.1.1 ×××××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GB7714-87):1.专著:[顺序号]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书名[参考文献类型].其他作者(如译者).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2.连续出版物:[顺序号]作者.题名 [参考文献类型].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3.论文集: [顺序号]作者.题名[参考文献类型].见(英文用In):主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顺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类型].地点:学位授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5.专利:[顺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参考文献类型].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技术标准:[顺序号]起草责任者(可略).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参考文献类型].出版地(可略):出版者(可略),出版年(可略).

---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篇。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 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一、科技论文的内容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⑴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 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⑵ 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⑶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0.1sin(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2.8s,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 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⑷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⑸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 是通式,没有用处二、论文的标题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有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服务机器人仿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手臂运动学所做的分析。“仿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这种冗余自由度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能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标题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还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登月机器人关节润滑技术的研究”,内容是一种固体润滑膜的制备和特性。论文的题目太大,而且,如果题目中就明确提出登月机器人,就需要有在模拟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温、强粉尘环境中的实验,目前尚无条件。如果将题目改为 “mos2基固体润滑膜制备方法及特性的研究”,既缩小了范围,又避开了尚不能进行的实验。还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 “仿人机器人的动态行走控制”,行走有静态的吗?肯定没有,连原地踏步都是动态的。这样的标题岂不让人笑话?三、摘要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即可。写得不好的摘要中常常有一些没用的话。例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某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类的话就没有用。四、引言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有的写机器人的文章,一开始写捷克一作家写的戏剧中一个机器奴隶叫 robota,美国1950年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就绕了太大的圈子,有点“言必称希腊”。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尽可能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文献的引述要正确。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如果引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有一篇谈遥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自然》杂志的文章,提到在相距 7000km的两地进行遥操作,从操作端发出操作命令到执行端反馈回信息只用了150μs。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电波直线传播,至少也需要 46.67ms。后来查明是作者引用时单位写错了。如果文章发表了,以《自然》杂志的权威性及这篇文章作者的影响力,这个错误的数据肯定还会接着被引用。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息的可*性不高。我们曾用装甲车为某试验基地研制了一台遥控靶车,在《兵器知识》上曾有过报道。由于某些内容不便公开,对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这个消息到了网上却变成了“我国研制成功遥控装甲车”,“蚂蚁”成了 “大象”。所以,如果要引用网上的消息,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该的。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五、实验验证论文中的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论文提出的理论或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一个阶段我不太同意把仿真叫做实验,但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验证的手段。理论的正确性并非总是要用实验来验证的。那些用公认的定理证明的新定理就不需要验证。方法可行性的验证相对简单一些,实验只要说明所用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可。方法(特别是算法)有效性的验证在很多论文里做得不好。所谓有效性,应该是比别的方法更快或更简单地解决了问题,或是计算复杂性低,或是计算速度更高,或是占用的内存小。要说明有效性,一是要有比较,不能“老王卖瓜”;二是要有相应的数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中的实验往往是一种为说明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说明某一因素的作用,就要设法将它孤立起来。我曾连续审了四篇关于构建机器人仿真球队的论文。这四篇论文除了叙述性的内容偏多以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文章的内容涉及个人技巧、决策机制及整体协调,并不重复。而且,球队两次参加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都取得亚军的好成绩。这就是说,在构建球队时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是有成效的。但是,这四篇文章都用参赛对阵的得分来说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足球赛的成绩只是一种排名,只说明参赛队实力的相对强弱。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即使己方取得冠军,也不能有效地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如前所述,一个队能否取得胜利与个人技巧、决策能力、整体协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取得较好成绩倒底是哪个因素起了作用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作者在最近的两篇文章中用了相同的比赛结果来说明不相同的技术措施的作用,显然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对同一对手以采取论文中的措施和不采用这种措施进行两次比赛,则比赛的结果就能较好地说明这种措施的作用。有不少论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用严格的理论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暂时做不了实验,于是就用仿真的方法来说明。这时应注意的是,尽管文章中只能给出个别的仿真实例,但做仿真时应该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一些实例,因为,用一、两个实例的仿真结果说明的结论很可能被另一个实例推翻。有一篇论文要在相互距离已知的几个点中寻找一条最短的遍历路径,论文的篇幅很长,所用的方法兜了不少圈子,方法倒也对,但没有证明。最后用了一个实例做仿真。我在审稿时写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与论文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这样一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虽然不错,但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六、结论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不过偶尔也碰到“过火”的,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比较罕见的情况是,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部分或全部推翻了。七、文字以前用笔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字是人的脸面”,意思是说,一手好字会为你增添光彩,看着也舒服。现在,论文上的字都是打印机打出的印刷体,文章是不是通顺就很突出了,也就成为“人的脸面”了。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的文字方面的问题太多,唸不顺口,作者给人的印象也不会好。送审稿中,比较突出的文字、标点方面的问题有;⑴ 天一句,地一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语气、语意不连贯。⑵ 语意重复,用词囉嗦,不善运用代词。⑶ “而”、“故”、“然”、“其”之类的虚构词用得别扭。⑷ 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术语,这是在论文中最不应出现的文字问题。如果某一领域的名词术语已经有了国家标准,虽然这类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但也应首先使用标准核定的术语,为的是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在论文中不应使用俗名,即使这样的名词已被较多的人使用。术语是有内涵的,在制定术语标准时,对收纳的每条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果在论文中不得不创造一条新的术语,对它的内涵一定要说清楚,要有严格的定义。我对一篇论文中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过质疑。表面看来“跟踪控制”还说得过去,细想想,能与“控制” 相连的无非是两类词,一是对象,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等等;另一是方法,如“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等。“轨迹跟踪控制”是什么?“轨迹跟踪”既不是控制对象,也不是控制方法。实际轨迹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正是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的效果。所以,“轨迹跟踪”和“轨迹控制”都是可用的术语,而“轨迹跟踪控制”则站不住脚。还有,在学术性文章中不应使用“电脑”、“光碟”这类商业化和港台化的名词。⑸ 乱用标点符号。错得最多的是句号,或是长句不断,或是断句不当。最不容易用错的只有问号和感叹号。⑹ 近年来有个很时髦也用得很滥的词“基于”。有时侯翻开一本杂志十有二、三的文章标题有“基于”二字。“基于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 on x”。应该说“基于”一词翻译得还是不错的。“基于规则的系统”比早年译的“规则基系统”、“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 听起来要顺耳一些。问题是要把“基于”用得必要、得当。不是非用不可的地方,大可不必用它来追求文皱皱的味道。而且,既然是“在x的基础上”,x就应该是个可以被当做基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篇文章用了“基于任务级……”,这个“任务级”就不是实在的东西。还有一个用得不当的词就是“智能”,有些根本没有智能的东西也被带上了这个帽子。其实,解决文字方面的问题并不难。作者在写完文章后只要唸一、两遍,大部分文字问题都可以发现。不过,如果作者在口语表达上就有不规范的地方和固癖,这样做的收效不大。八、英文稿的特殊问题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具有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写中文稿再译成英语,这样至少能避免直接写英文稿时容易出现的语意不连贯的问题。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⑷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些文章的作者介绍中非要在“教授”后面加个“博士导师”,外国人就相象不出不是博士导师的教授是什么样子。九、论文的署名毫无疑问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执笔者。这不仅体现了对他劳动的尊重,而且有对文章的责任。不少文章是在读的研究生写的,导师的名字署在后面,这无可非议。但是,从有些文章可以明显看出,在投稿前导师并没有看过。甚至有的文章已经发表,导师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不好。导师即使在成文前参加过意见但成文后不看,这是导师没有负起责任;如果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署上导师的名字投稿,从好的方面理解是对导师的尊重,从不好的方面理解则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近来论文署名还有人数增多的趋势,甚至一篇不长的文章署了五、六个人的名字。这种情况在某个项目的总结性文章中比较多见。诚然,项目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意是很难分清楚的,但是,论文不是工作总结,在写论文时不太可能集中很多人的想法。至于在署名时多写几个人送人情或者写上根本没有参加工作的领导的名字的做法,更是不应提倡的风气。一般来说,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经过一次技术性审查,英文稿还有一次文字性审查。这种审查通常是学报或杂志的编辑部聘请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编辑部的责任是统一论文的格式、审查文字、处理审稿意见。审稿人的责任是对论文的创新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审稿意见一般应包括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应做的修改的建议。作者对审稿人提出的审查意见首先应很重视,考虑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审稿人的意见毕竟是来自一个旁观者的意见,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意见总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自己的文章(我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对他的意见也就不认真考虑,这是不对的。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如果他都没有读懂,作者也得考虑自己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让人家不懂,否则发表后如何面对更多的读者?当然,对审稿意见也要分析。虽然编辑部聘请的审稿人是同领域的专家,但是,隔行如隔山,领域很宽,审稿人可能并不熟悉文章作者所研究的某个具体专题,提出一些并不十分中肯的意见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做。审稿后,如果要对稿件做修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应付审稿人。我给某学报审过一篇关于类刚毛表面减阻效应的论文,一审时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改后再审,作者的态度倒也是谦虚的,承认所提出的问题都有道理,作了一些修改。但是我提出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实验的疑问,作者就有点敷衍,将实验结果用与第一稿不同的另一种曲线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曲线明显地是不能由以前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我就有了更大的疑问,提出修改后再审。第三稿中,作者又换了一种方式,有了更多的漏洞,后来,这篇稿件再也没有出现过。不少编辑部对审稿采取了双盲制,即审稿人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不管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认为它把作者和审稿人的交流限制在文字上,有的编辑部甚至只将审稿人的部分意见转述给作者,这样的交流往往是不充分的,很可能成为提高稿件质量的障碍。既然是做学问,就不应该有所顾忌。有的杂志的编辑部似乎不审稿。你刚把稿件发过去,它就来函说拟在某期发表,要寄版面费。这是不负责任的编辑部,应该离远点。说到标题,本文的标题也太大了,不过,本文只是随笔,用这样题目是追求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并不是说,注意了本文所提到的这些事就能写出好论文。打个不十分准确的比方,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人工智能类的还有好多期刊,这个期刊影响因子稍微偏低,比较容易投,审稿时间大概三个月

一定要看流程不走淘宝或者咸鱼的,开口就是交定金的,会有以下情况:1.拿到定金就删了你,你直接钱,可是时间没被耽误。2.拿到定金以后假装写作,期待你介绍同学,然后一群人,过了一段时间会在百度下载一篇相关论文,然后把题目和标题改掉,假装截图给你,然后你从截图根本就不知道是不是下载的……你先先稿他说他了无数次什么什么的,最终你为了不白费定金给了全款,收到一篇重复率95的论文。时间所剩无几!3.祖上积德,你遇到百分之五的概率了,他收了定金真的写了,然后给了你初稿,你查了重复率也OK,然后给了全款,可是后续修改他不改了……他借口手上稿子很多哔哩吧啦的,最终就是快定稿了你没办法自己动手,后来运气好毕业了运气不好延毕了。4.遇到良心写手,概率约百分之一,给了定金写了稿子,全部通过了才给他尾款,或者全部通过了,学生删了写手…以上不是全部,只是说,对于一个良心中介或者写手,不走第三方,大家都不安全,中介怕稿删人,写手的钱还要给,学生怕收到废稿上千,报警无法立案,不报警气炸了无法发泄,对社会失望。各位注意保护自己就好,我就当拯救每年的那几万人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