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王维斌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王维斌发表的论文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别妍媸;以古为镜,可明得失。”长岭二中这方肥沃的教育沃土,吸天地之灵气,彰显磅礴气象,依颗颗赤心,育莘莘学子,树起座座不朽的丰碑。自1960年建校至今,走过了五十年的漫漫长路,从文革前的披荆斩棘,到声名日隆;从浩劫中走出,到重整河山;从百废待兴,到成绩卓著、声名显赫。项项荣誉,滴滴汗水,串串足迹,无不凝结着奋斗的艰辛,饱蕴着开拓者无悔的追求与坚定的信念。建校初期(1960年—1966年)荷角才露 英姿非同凡响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那是一个充满幻想、充满激情的年代,她让长岭二中从诞生之初就带上了不服输、不气馁、不止步的精神气质。1958年,长岭全县人口已达到24万,已经建有初级中学五所。1956年以前,县内初中毕业生再要读高中,得分散到长春或外县报考。1956年仅县城内长岭一中就有8个初中毕业班,统一在其中招收了两个班的高一新生。1957年长岭一中有12个初中毕业班,又统一招收了一个班高一新生。这三个高中班集中起来,附设在长岭一中开课只几个月,就出现了师资困难。后来又招收了四个班的高一新生,总共三个年级七个班的高中,九月份开学,附设到长岭一中上课,造成一中校舍严重不足。当时,长岭县政府和教育科有关负责人曾几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过长岭县建立高中学校的愿望。1958年3月,地区文教处经研究同意长岭县建一所高中。县教育科确定了较为具体的筹建高中学校方案。校址准备在三个备选地址中确定其一:南关校东侧(县畜牧中心站所在地)、现长岭二中所在地、现西关校所在地(当时都是菜地)。基建图纸由裴恩庆同志构思并去地区教育处和省教育厅请示研究决定。长岭二中校舍工程于1959年3月开始备料,6月份动工。1960年8月末,主体建筑完工。房顶防水防寒层还没有处理好,师生就开始入校了。9月3日举行开学典礼,正式上课。由于长岭县此前已有五所中学,新建长岭县高级中学按顺序命名,名称确定为长岭县第六中学。长岭六中(即现在长岭二中前身)诞生了,她寄托着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作为长岭县最高学府,开创了长岭县教育事业的新篇章。1960年9月3日,作为长岭二中建校日,成了几代二中人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校的第一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肖瑞文,在我校主持工作到1962年5月。在当时,她是长岭县唯一一所独立高中,到1964年9月,又开始招收初中班,变成完全中学,直至1968年,才正式更名为长岭二中,一直延续至今。长岭六中虽建校伊始,但师资力量雄厚,是由全县各学校调来的学历高和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任教。全校教职工48名,学生527名。1961年,长岭六中送走了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方长荣老师任班主任的一班47名毕业生,有杨继笑、孙英等31人升入大专院校;王秀充老师任班主任的二班毕业生49人,有张世英、杨凤龙、郑国录等28人升入大专院校。(附照片)六中人在笑声中迎来了第一个秋收,为年轻的、成长中的长岭六中踏出了一条阳光大道。1962年5月28日,县政府下令,肖瑞文为文教局长,赵魁武为长岭六中校长兼书记。(附照片)到1962年9月新开学的时候,长岭六中有教职工44人,任课教师23人,工人9人。在新一届班子带领下,六中师生热情更高,干劲更足。1962年和1963年高考,长岭六中均获得了丰收。原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就是62届毕业生的优秀代表。1964年和1965年高考,均取得了升学率为白城地区第一名、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省教育厅长庄彝尊亲自来校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廷也来校听取汇报。这次总结经验,给六中全校教职工带来了巨大鼓舞。长岭六中在全省便成为了有名望的一流学校。赵魁武校长本着“好好规划一下六中”的指示,谋划了学校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计划将毗邻校区的西坨子一部分扩进来,将校区扩大到20万平方米。此时的长岭二中,正像一艘航船,已经从浅滩和礁石中走出来,面对着广阔而辉煌的前程鼓满了风帆,开足了马力。可惜,“文化大革命”来了,二中突然搁浅了。“文革”十年(1966年—1976年)风雨飘摇 艰难摸索前行1966年,共和国经历着风云变幻,对我们长岭二中来说也是多事之秋。1966年3月,县政府决定调赵魁武到文教局任职,调原公安局副局长马德兴任长岭六中党支部书记。6月份调原长岭一中校长贾宝悦任长岭六中校长。在工作交接阶段,马书记、贾校长到任了,赵魁武校长还没离任,“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三位校长很快都被卷进了旋涡。从1967年末到1968年3月,长岭二中校内几乎断了人烟。校园内事务几乎再无人过问。动乱开始,学校财产设备遭到了严重破坏,学校图书、档案文件被洗劫一空。(附照片)这是能找到的唯一一张68年离校前毕业合影,学生簇拥伟大领袖、手捧红宝书,记录着当时浓烈的政治气氛。“文革”中每人手捧毛主席语录。1969年7月,经县革委会政治部下令,于满江同志调任为长岭二中革委会副主任。同年8月,长岭二中招收了六个排的小学毕业生,四年制毕业后为高中学历。当时学制已改为九年一贯制,即小学五年,中学四年,不再分初中高中,而且适应农时,每学年改为3月份开始,1月份结束。于满江同志与工宣队、班子成员协商,对老师进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思想教育。在学生中开展了亮思想、谈认识,在听党的话,跟党走,做毛主席的好学生的号召下,逐步统一了学生思想,经过几次的艰苦工作,学生的秩序有了很大的转变,基本上老师可以上课,大部分学生能上课、听课,学校工作逐步走向正轨。1973年8月,于满江同志离任后,窦振江同志主持学校工作,窦振江主持学校工作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学校的各项工作又进一步的开展起来。当时学校工作重点:学习毛主席著作,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导,搞好复课,进行教改,学工学农,毕业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四个面向等。窦振江同志在主持学校工作特点是有实干精神,亲自带领师生参加维修校舍劳动,去工厂学工,去农场学农。请工人、农民进校讲课,学生上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改实验。加强政治学习,请老干部等讲革命故事和战斗故事,请老贫农讲忆苦思甜教育,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1976年9月初,窦振江同志调任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王维斌同志开始主持长岭二中工作。在王维斌同志主持工作时期,正是“四人帮”垮台时期,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走向正规做准备,因此他继续恢复整顿学校的工作秩序,教学常规,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在教学工作中,狠抓读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当时教材缺,又不统一,所以组织编写实用教材,设立家电、红医、木瓦等专业班。聘请有学历、资深的兼职教员到校任教。定期组织学生,教师下厂、下乡、去医院进行学习。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等逐渐走向正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工作多次被县、地区评为先进学校。1976年6月白城地区教委、教育负责人等一百多人参加活动后,受到领导表扬和同志们的欢迎。乱世见英雄,路遥知马力。“文革”动乱中的长岭二中,不但充分展示了她的奋勇争先意识,她的强大凝聚力,也充分展示了她的巨大包容消化能力和灿烂的人性光辉。发展时期(1977年—1995年)含辛茹苦 愚公可以移山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党中央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让全校师生沐浴了光明。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原来我们广大教师并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才让全校教职工搬开了压在心头的巨石,让二中人重新焕发了青春。1977年10月,张作贤同志长岭二中校长,上任主持学校工作。张作贤(1937——1997.11) 女,中共党员,原籍辽宁省新民县。1962年7月,东北师大政治系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为了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与爱人放弃回锦州工作的机会,来到长岭,分配到六中(二中)。在学校里任政治课教师,担任过班主任、组长、革命委员会委员、副主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张校长主持长岭二中学校工作一共18年,含辛茹苦,成绩卓著。国家级模范校长、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委表彰的优秀党员、吉林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吉林省特级教师、吉林省“六五”计划期间先进工作者、吉林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她的先进事迹刊登在新华出版社的刊物《北国骄子》上。1995年10月退休后,她又自愿到贫困的七撮乡中心校去帮助办学。直到1997年11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她为长岭教育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贡献了一生,了却了自己的夙愿。经过十年的动荡,学校需要重新制定规章制度,重新稳定秩序,整顿和建设教师队伍,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校舍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教室和办公室上面漏雨,地面下沉,造成墙倒地陷。由于教室不够用,学生只好轮流到班上课,校舍维修迫在眉睫。张校长风里来雨里去,迎寒冬沐炎夏,为长岭二中基建维修安排经费,调配物资,在几十年里,张作贤同志集资几百万,修复了2688平方米教室和办公室,翻新了24间砖平房,新盖了60间教室,安装近五千元的磨米设备;安装电饭箱,装备了大、小会议室,游艺室、托儿所,买了15垧农场用地,征用100垧草原,购买和更换了三辆不同型号的汽车和一台小四轮拖拉机。在我县和市第一批完成了教育工程建设。装备了电教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卫生室(设有小型X光机、理疗设备,病床等)。安装了近五千元的联合运动器材,又购买了两万元的音、体器材。修了1200延长米的围墙,修了10个大型花池,栽种了30多种花草树木,更新了校园内杨树带近5000棵,校舍修复完整、校园美化,曾多次被评为县、地、市、省级校舍维修保护先进校和花园式的学校。多年来,张校长通过各方面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教师能有一个安静和清新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党、政、工、青各机构的职能作用,从政治思想方面关心体贴职工,从工作方面支持帮助职工做好工作,从生活方面帮助照顾职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我们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1977年到1995年,张作贤校长支持长岭二中工作18年,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起步,到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兴旺,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长岭教育事业,献给长岭人民,献给了长岭二中,我们要永远纪念她,记住她为长岭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和辛勤办学的思想品德,这是我们二中人受用无尽的精神财富。奋起阶段(1995年—2012年)励精图治 奋斗迎来收获1995年10月,张作贤校长退休后,县里决定由孟凡维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附照片)孟凡维,男,党员,1961年5月出生,籍贯吉林省长岭县龙凤乡人。1982年7月白城师专化学毕业,1986年东北师大化学系毕业,1998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大教育科学院教育管理研究生班,1982年7月分配二中为高中化学教师,1990年7月调到三中任教导主任工作,1995年2月调回二中为副校长,1995年10月为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工作。1993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获得吉林省中小学新秀“双十佳”,省电话教育先进个人,松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市规范化办学先进个人。他撰写的《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在吉林省青年教师建设研讨会上作为典型经验介绍,并获得一等奖。他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有20多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和学术会上发表,他是《中学化学》、《中学生数理化》等10多个国家级、省级杂志的通讯员。他的事迹被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当代名人大辞典》、《中学教师名人辞典》和吉林英才普收录。孟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后,更是以他非凡的能力和卓越的贡献被推举为省特级教师、省科研型名校长、全国十大杰出校长、省人大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孟凡维校长是一位年轻的教育专家,他带领长岭二中步入了奋起阶段。早在1991年10月我校学生会第一任主席已经任国家档案局长的老校友王刚同志回母校时,大家就谈论过学校校园建设问题。此后,身为我校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王刚同志上届学兄的王恩民同志作调研员后,三次去北京和王刚、杨继波等老校友联系。在与王刚同志联系时,代表母校明确表达了建教学楼的愿望,并帮助协调。最后二中建楼由省县两级政府相关部门批准,于2002年11月8日,我校建筑面积8008平方米的六层教学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告别了长岭二中工字房的历史。在改变校容校貌过程中,孟校长能充分以“教育心理学”、“思维学”、“环境学”为出发点,将校园内所有设计规划都体现对师生的教育。当你走进校门,首先就能感觉到向走进了花园一样,清新气爽、心情舒畅、精神振奋、陶冶情操、敏捷思维,好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对工作和学习都有启迪作用。百余种花草树木,凉亭、画廊、日月星辰相映相照的白钢塑雕,鱼池、喷泉,翠柳柏松,名人雕像。校园内到处是独特的风景,处处有诗情画意,好一座美丽的工作和学习的圣地。校园内的建筑设计,处处都是对人教育。有近百条名人之作,领导提词、专家警句、古代诗词和名言。学校围墙内外墙皮都有教育,由校长亲自提词:“二中学生,潜力无穷,坚持不懈,必定成功。今天送我一个学生,明天还你一个栋梁。长岭二中——大学生的摇篮”。当你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家主席胡锦涛提词:“立德树人”,右边是省委书记王云坤提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左边是市委书记蓝军提词:“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楼顶有:创建特色名校,培育时代精英。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并有画廊教育,凉亭教育,名人名言教育,八座教育家雕像,矗立在校园内。楼内两百六十八幅名人名事、科普知识介绍,形成了长岭二中独到的教育氛围和独特的办学理念。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孟校长提出“和谐教育”理念,这是个教育中新的思维课题,教育一切出发点,必须是以“爱”为本,实现“和谐教育”、“人性人情化培养”。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回报国家。是符合形式顺应民意,家长赞同, 社会满意的教育新概念。面向未来,确立“三名”目标,即“创中华名校、塑中华名师、育中华名人”的伟大构想。孟校长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吸取他人之长。参观学习外校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孟校长在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技能、技巧、艺术效果上,研究总结出许多经验。并且写下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有《投石集》、《爱心集》、与教师合编的《探索集》等。在校内印制了《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新课改经验文章汇编》、《工作计划汇编》、《教师优秀教案汇编》、《优秀作文集》等。这些汇编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经验和方法的总汇,是学校办学的经验宝典。腾飞阶段(2010年——)奋发有为 开拓创造辉煌时至2010年,长岭二中已走过了50个春秋,2010年9月27日,长岭二中隆重举行了建校50华诞庆典。天朗气清,彩旗招展,领导莅临,校友团聚,宾朋毕至,笑语欢歌。首先是校庆检阅,由校国旗队、宣传队、教师方队、高二国旗方队、高一团体操表演方队、初三气球方队、花束方队、现代舞方队陆续经过大会主席台,进行检阅。庆祝大会由中共长岭县委副书记房华主持,在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放飞和平鸽之后,宣读贺信贺词,由长岭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孟凡维致辞。先后致辞的有长岭二中原校长窦振江,长岭县教育局局长王占祥,松原市教育局局长迟振军,东北师大校长助理于伟,北京大学教授刘忠信,省民政厅副厅长兰亚明,长岭县县长邢树君。接下来观看以“开创、奋进、腾飞、辉煌”为主线的大型团体操《超越梦想》的表演,团体操以恢宏的气势,全景式地再现了长岭二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坚实步履,展现了长岭二中的辉煌和金色梦想。由吉视公共频道《金光大道》导演高国臣导演的以“五秩辉煌,畅想未来”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晚七时如期唱响。晚会以歌舞、鼓乐说唱、诗朗诵等形式歌颂了二中的风雨、一路思索、一路拼搏、一路凯歌。胸中日月常新美,脚下关山总雄奇。二中人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进的力量迈上了新的征程。2012年2月,长岭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孟凡维同志调任长岭三中校长。副校长田军同志荣任长岭二中第九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王斌发表的论文

先后主持、主研部省、国家社科青年、校重点课题多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青年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编著《依法治川论》等书,开设素质教育公选课,主要关注法治教育、党建、群团政治、校园文化等问题。先后到英国里丁大学(教育部CUAC项目)、美国华盛顿大学访学,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青班、四川省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首期班学习。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四川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一专多能”成才活动优秀青年教师等奖项。

1998年起,开始参与各类比赛及演出活动,多次荣获省市级声乐大赛金奖,获得过威海市最佳歌手称号。与著名作曲家戚建波合作的歌曲《最近心情好不好》获山东省“时风杯”原创歌曲歌手大赛二等奖等。活跃于各级演出舞台,先后在山东电视台《大家一起来》和中央电视台《锦绣梨园》等栏目,担任过独唱任务,曾与著名歌唱家祖海、董文华等合作演唱其成名歌曲。2009年起,主要从事音乐教学理论研究,音乐教师业务培养等工作。2011年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民歌教学之我见》等十余篇。同年,由台前转入幕后,参与导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编导经验,编导的《老少同乐》等大量节目受到社会广泛好评。2010年起,先后组建了教师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排演节目多次获奖,个人被评为威海市教育系统优秀指导,荣获文登市教学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山东省艺术考试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厦门医学院王斌发表的论文

1998年起,开始参与各类比赛及演出活动,多次荣获省市级声乐大赛金奖,获得过威海市最佳歌手称号。与著名作曲家戚建波合作的歌曲《最近心情好不好》获山东省“时风杯”原创歌曲歌手大赛二等奖等。活跃于各级演出舞台,先后在山东电视台《大家一起来》和中央电视台《锦绣梨园》等栏目,担任过独唱任务,曾与著名歌唱家祖海、董文华等合作演唱其成名歌曲。2009年起,主要从事音乐教学理论研究,音乐教师业务培养等工作。2011年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民歌教学之我见》等十余篇。同年,由台前转入幕后,参与导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编导经验,编导的《老少同乐》等大量节目受到社会广泛好评。2010年起,先后组建了教师合唱团、舞蹈团、器乐团,排演节目多次获奖,个人被评为威海市教育系统优秀指导,荣获文登市教学先进工作者、教学能手,山东省艺术考试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擅长治疗各种复杂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出血及各种脊髓肿瘤、血管病等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 擅长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及颅内动脉瘤、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治疗. 擅长三叉神经痛的介入治疗,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国家级核心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3篇.先后应邀在省市级电视台多次举办讲座.主办国家级和东北三省继续教育学习班多次,推广新技术.参与科研课题《介入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获辽宁省人民医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1.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中华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3)9:110-1112.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华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2,(12)73.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13)5:1256-12574.PMC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见临床并发症探讨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14)4:1280-12815.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见并发症分析中华临床医药卫生杂志, 2004(3)3:1245-12466.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21世纪神经外科研讨会7.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东北三省首届神经介入治疗研讨会8.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13:1256-12579.球囊形状在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意义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15:1573-157410.经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21)3:15511.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5):23012.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附204例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9月12卷9期13.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肢体痉挛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23卷12期学习工作经历1995年9月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获本科学历.

王东维发表的论文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这个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育界的名刊,属月刊;核心期刊一般都挺难发,,一般要提前准备6-13个月的时间,而且文章质量要求很很高,质量不行的话,是没法被采稿的

今早地铁上被如下文字弄的泪眼婆娑: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二十二载求学路,真的,无人可以感同身受你在其中所遭遇的一切,所谓自己的路自己走,要相信这些泥泞的路上,留下了面向坚定方向的脚印,都会对未来的生活有积极的益处! 在网上找到了这封信原文,感受颇深!因为与作者有部分相同经历,因此心血久久不能平静!自己也是来自乡下农村,一步步跨越各种独木桥,才走到今天。 从已经倒闭的高庄小学,到毛村初中,因为小学学习特别不好,小升初语文和数学只考了92分,就像撮菜筐似的把我分到了只要给钱就可以上的菜中! 那个时候,吃饭需要用自己产的粮食换成粮票吃饭。吃饭时是分组的,因为分饭不均匀打架斗殴是常事!初一一整年,自己连26个字母都没有背全,也因为跟同学打架,班主任让我叫了父母。 父母归家后,只对我说是转学还是退学,退学就去工地干活。赤裸裸的两条路供我自己选择,很庆幸当时自己选择了转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自己开始拼命学习。从此高中、大学、研究生一路读下去,途中虽有一些波折,但是自己都坚持走了下来! 等到现在,发现对我自己,读书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为数不多的公平机会! 期间,自己也受很多的人的帮助,才一路走下来!都说淋过雨的人,会更愿意为别人撑伞~我也愿意随时成为一名撑伞人!愿你我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要相信世间的力量,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要相信生活不会辜负你我的努力! 穿拖鞋的汉子 写于上海九号线地铁上

教育期刊系列,可以到期刊之家找编辑进行一定的沟通,或许有更多适合的期刊选择。

王思斌社会工作论文发表

2015年 中国十大社工人物2015年 中国社会学人最喜爱的女社会学家第一名 中国社会学网2015年 创新育人奖 南京大学2014年 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72014年 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政府奖)2/52014年 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奖(政府奖)服务学习-社工督导青年志愿服务2014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13年优秀图书奖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2014年 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优秀论文 需要为本视角下的港台残疾人社会福利发展研究 1/22013年 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政府奖)2/52013年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2013年 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2013年 香港中文大学五十年金禧社会工作杰出校友奖2012年 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一等奖(政府奖)1/52012年 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政府奖)2012年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坛奖(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论坛)2012年 江苏省妇联社会工作实务项目一等奖(抗逆小童星-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1/52011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坛奖(中国适度普惠福利社会与国际经验研究论坛)2010年 入选教育部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政策概论》首席专家2010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2)2009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政府奖)2009年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2)2008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8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专著三等奖(政府奖)2007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7年 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科研)奖2007年 南开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2006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1/2)2006年 天津市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6年 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6年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社会政策概论)(2/3)2005年 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 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4年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社会学概论)(1/5)2002年 香港中文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2001年 天津市多媒体教学三等奖 (1/3)(政府奖)2000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2)1999年 天津市社会科学成果著作三等奖 (政府奖)1999年 中国教育工会调研论文优秀奖1994-2001年 南开大学学术梯队成员(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1998年 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程奖(社会学概论)(1/5)1998年 天津市工会先进工会委员1997年 南开大学华为优秀教师二等奖1996年 南开大学社会学概论优秀课程奖(2/5)1996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93年 南开大学优秀教师奖科研成果2016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彭华民主编 徐愫副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十二·五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待出)2016年《解析社会政策》〔英〕皮特-阿尔科克主编 彭华民主译 黄叶清等校华东理工出版社 (待出)2016年《社会福利评论》第三辑(《福利社会:理论、制度与实践》)彭华民 平野隆之(日)主编,穗坂光彦(日) 朱安新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出)2016年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 载《中国社会学年鉴》李培林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中国城市儿童保护问题与社区儿童保护体系研究》,载野口定久(日)主编《包容型福利社会的基础构建——从中日韩的社区福利比较研究出发》日本(待出)2016年 《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背景、动力与价值——兼论社会工作合法性获得》《中州学刊》第2期2015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分析:范式嵌入、理念转型与福利提供》,《学术月刊》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015年7期全文转载2015年《社会发展视野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反思——基于南京的个案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3期2015年 《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化》《南开学报》4期2015年《四城市老人幸福感与三维度社区社会参与关系—基于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数据库分析》《东岳论丛》第7期2015年《家庭资源重构与农村老年人压力应对问题初探》《北京社会科学》9期2015年 《中国困境儿童研究轨迹:概念、政策和议题》《江海学刊》4期2015年 《社会发展视野下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与反思》《湖北民族学院学报》5期2015年 《资源与权力:多元互动中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内蒙社会科学》5期2015年 《治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功能定位》《社会工作与管理》1期2015年 《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导向与框架——基于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和政策变迁的分析》《长白学刊》1期2015年 《抗逆小童星:提升流动儿童抗逆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载王思斌主编《中国MSW案例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福利服务:华人社会社工范式互构》(《社会福利评论》第二辑)彭华民 曾洁雯(港)联合主编,陈学荣 黎永开(港) 郁德芬(港)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国反贫困政策发展创新研究》《社会建设》1期2014年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及干预路径探析》《中国青年研究》8期2014年 《跨文化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动儿童服务模式重构》《学术论坛》4期2014年 《近三十年流浪儿童教育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第1期2014年 《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反思》《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3期2014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4期全文转载2014年 《福利治理的本土创新与国际经验》《社会工作》第12期2014年 《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向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的视角》《江苏大学学报》第5期2014年《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社会工作教育的新范式》《常州大学学报》第5期2014年 《近十年流浪儿童救助困境及对策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第1期2014年 《体育彩票与公益筹款机制创新》《新华日报》4月29日2014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彭华民主编 徐愫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东亚福利:福利责任与福利提供》(《社会福利评论》第一辑),彭华民主编, 曹兴植(韩) 白泽政和(日)副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第三版)关信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二版)关信平主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 《大学生心理问题污名认知及应对》《教育评论》 第6期2013年 《论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第2期2013年 《社会建设亟需社会政策的创新发展》《新华日报》(思想版)3月19日2013年 《儿童保护中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路径——基于儿童死亡事件的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第8期(上)2013年 《救助管理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重庆社会科学》第1期2013年《新华文摘》5期摘要刊登2013年 《中国社会建设的政策创新目标与实施框架》《福利中国》第1期2013年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中国内地与香港的三维比较》《南开学报》第1期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2期全文转载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期摘要转载2012年 《中国政府社会福利责任:理论范式流变与制度转型创新》《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2013年 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期全文转载2012年 《服务学习:核心要素、角色结构和行动模式》《探索与争鸣》第10期2012年 《妇女儿童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案例》李蓁 彭华民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排斥与融入: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困境与政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第8期2012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1期全文转载2012年 《社会福利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困境研究》《甘肃理论学刊》第4期2012年 《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第4期2012年 《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政府责任与社会组织责任》《社会工作》第12期2012年 《儿童抗逆力: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第3期2012年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困境探析》《前沿》第9期2012年 《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社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台湾:德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年 《需要为本的社会福利目标定位与中国社会政策框架》《社会政策评论》第3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 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本土与创新:重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创新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丛书》总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抗逆小童星—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国社会工作》第12期2012年 《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应用研究——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4期2011年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学术月刊》第 10期2012年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1期全文转载2011年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阶段与特征—一个制度主义的分析》《福建论坛》第10期2012年《新华文摘》4期摘要刊登2012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3期全文转载2011年 《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需要与制度构建》《东岳论丛》第6期2011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6期全文转载2011年 《社会福利转型背景下本土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社会工作》12期2011年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回顾:2007-2009》,载《中国社会学年鉴2007-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迈向人类福利新阶段》《解析福利丛书》总序 彭华民 李秉勤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11年 《消费社会学新论》 主编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让我们做朋友:儿童人际交往训练手册》 主编 中国人口出版社2011年 《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两翼:理论发展与制度建构》《福利中国》第4期2011年 《中国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理论辨析》《理论文萃》第5期2011年 《推动东亚社会福利发展与创新研究》《社会工作》第6期2011年 《推动普惠人民的福利社会的建设步伐》《社会工作》第5期2010 State-funded Re-employment Training andParticipation in Informal Employment in Tianjin, Bingqin Li and Huamin Peng,Marginalisation in Urban China: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edited by Fulong Wu and ChrisWebster,Palgrave2010年 《迁移与排斥:德国移民政策模式探析》《欧洲研究》第5期2010年 《社会需要路径下的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框架研究》载《社会福利与社会建设》毛振华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中国社会福利转型:需要为本与适度普惠》载《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石英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社会工作引导志愿服务发展》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09-2011》蒋昆生 戚学森主编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30年学术轨迹审视》《东岳论丛》第8期2010年 《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目标定位》《南开学报》第4期2010年 《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2010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6期全文转载2010年 《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 《中国青年研究》第4期2010年 《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二版)关信平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底线公平理论的学术价值》《光明日报》5月7号2009年 《中国反贫困政策与行动》载《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张静 关信平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住房政策研究》载《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 张静 关信平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年 《服务学习手册》 主编 联合国儿基会2009年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最新发展:论国家、体制、政策与方法》 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书目)2009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 关信平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儿童友好家园操作手册》参编 北京:联合国儿基会2009年 《台湾社区发展:从福利小区到永续小区》《南开学报》 第2期2009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8期全文转载2009年 《福利国家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东岳论丛》第1期2009年 《服务学习:整合大学教育与志愿服务》《中国青年研究》第14期2009年 《比较社会政策视角下的中西和谐社会观》《南开学报》第1期2009年 《新马克思主义论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重组》《国外社会科学》第1期2009年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6期全文转载2008 Unemployment Experience and RegisteredLong-term Unemployment in China: A Gender Perspective. With Bingqin Li. Journal of Asian Woman Studies.2008年 《欧盟就业政策研究》载《和谐与发展:天津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社会需要与社会福利》独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Household strategies and migrant housinginequality in Tianjin. With Duda, Mark and Li, Bingqin. In: Nielsen, Ingrid andSmyth, Russell(eds) Migrationand social protection in China. World Scientific,London,UK,pp. 184-204.2007年 《社会政策部》主编 载《社会学经典原著选读》景天魁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第一版)关信平主编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2007年《对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多元社会排斥问题研究》载《中国社会政策研究》景天魁主编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载《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和谐、创新、发展》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英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与社会政策改革》《社会工作》第3期2007年《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 独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评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策理论》载《南开社会学评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论西方福利国家危机: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载《南开社会学评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Market Transformation and Labour Prote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in China – Isthere a sequence. With Bingqin Li. POLITIKA -The Annual Journal (AJPPAA).2007 Low-Cost Urban Housing Markets:Serving the Needs of Low-Wage, Rural-Urban Migrants? with Bingqin Li and Mark Duke. Working paper to LincolnInstitute of Land Policy,USA.2007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多重社会排斥研究》载《中国社会政策研究》杨团主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社会》第6期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6期全文转载2006年 《社会政策研究中的伦理议题》载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福利多元主义解析》载《天津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南开学报》第6期由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07年4期全文转载2006年《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范式》《社会学研究》第4期.2005年《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范式》作为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收入李培林主编,2006年《建立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学年会获奖论文集》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城市新贫穷社群的形成--以天津秋风里社区为例》彭华民 刘军强 《中国社会保障》第1期2006年《欧盟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以劳动力市场为例》《社会工作》第7期2006年《社会政策中的制度主义》《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4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载《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王思斌主编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社会学概论》 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The Social Protection of RuralWo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Urban China. With Bingqin Li. WorkingPaper of TheCenterofSocialExclusion Analysis,LES,UK.2005年《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南开学报》第 1期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学》5期全文转载2004年 《反贫困社会政策》载《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社会排斥概念解析》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2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年《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就业:一个社会排斥的制度分析》《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2001年《论网络时代的虚拟社区》《重庆邮电学院报》第2期2000年《欧盟一体化和消费者保护》 《南开学报》第 2期1999年《人与社区整合的研究》载《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转型期中的社会不平等》 独著 社会知识系列丛书 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9年《炫耀消费探析》《南开经济研究》第 1期1999年《消费者运动论》《社会》第 2 期1999年《主题讨论 学生为本》载《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世界消费者运动发展》《社会》 4期1997年《社会学概论》 参编 北京: 知识出版社1996年《消费社会学》 独著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重点出版书目1993年《美国阶级结构》主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参编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国家“八五”重点规划项目1994年《国际市场经营辞典》 参编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 撰写“经济社会学”等条目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参著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心理咨询百科全书》 参编 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我国当前社会问题透视及治理方案》 参编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社会学辞典》 参编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对天津青年炫耀消费的调查》《天津日报》11月29日理论版1993年《论以人为中心的协调发展理论》 《社会学与现代化》第1期1992年《论国营企业职工对教育培训需要的特征》《社会学与现代化》第 1期1991年《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农民日报》 5月29日理论版1991年《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社会》 第7期1991年《市场促销宣传的效果评价方法探析》《南开经济研究》 第3期1990年《测量社会分层的变量系统》《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第 5期1990年《韦伯对阶级层理论的贡献》《社会学与现代化》第 4期1989年《以技术换市场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校刊》第7期1988年《论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主体》《社会学研究》第5期1988年《对社会学系毕业研究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南开教育论丛》第 4期1987年《科技统计的现状及评价》《社会学与现代化》第2期1985年《经济社会学研讨会在津召开》《社会学与现代化》第3期1985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评述》《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学研究》前身)第6期1985年《论凡勃伦的炫耀消费思想》《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学研究》前身)第4期1985年《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论个人现代化》《国外社会学》第2期1985年《积极开展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天津社联通讯》第8期1984年《浅谈交通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社会学与现代化》第1期1982年《社区的交通》 天津市社联主编 《天津市社会学会年会论文选》1982年《“四班三运转”的经济与社会效果》《南开学报》第5期1981年《社会学在大学生中》《社会学通讯》(《社会学研究》前身)第2期

在 毕业 论文 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作者的层次和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工作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12)

[2] 刘敏。转型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28.

[3] 彭红艳,胡昌平。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工会改革[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2.

[4] 周建军。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72.

[5] 王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上海郊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以奉贤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19.

[6] 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5.

[7] 郗英杰。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8]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 政治 与 公共政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4.

[9] [美]奈杰尔·托马斯着。 儿童 青少年社会工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1.

[10]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6.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32-38.

[2] 俞进。政府委托人民团体购买公共服务---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青年探索,2006(4):83-85.

[3] 李海、王军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J].青年探索,2009(4):3-9.

[4]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39-72.

[5] 陈福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专论)[EB/OL].

[6] 李迎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4(1):96.

[7] 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106.

[8] 柳拯。关于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2009:5-8.

[9] 鄢勇兵。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初探[J].社会福利,2007(3):39.

[10] 许晓环。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服务机制[EB/OL].

[11] 山东共青团办公室。关于共青团组织如何应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EB/OL].

[12] 李迪,周朝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1):47.

[13] 王铖。天津市和平区共青团参与管理青少年事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8.

[14] 陶希东。跨部门协作:青少年服务跨界整合及政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3(2):56.

[15] 柳拯,黄胜伟。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美] Paula Allen-Meares.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60-261.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200-201.

[3] 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4.

[4] 郗杰英,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5]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6]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八大新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1(8):32-38.

[7] 郑洸。团中央对共青团体制改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23-25.

[8]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39-72.

[9] 沈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10]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政社合作"创新实践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15-02-06.

[11] 张华。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12] 沈黎。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