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个可能还谈不上猜想。如果说要发表的话,可以把论文寄往国家数学研究所之类的科研机构。不过,如果说在数学界你还名不见经传,估计专家些可能给你看一下的可能都没有。大概在上世纪8-90年代的时候,曾经有人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所谓的1+1)。应该在当时还是引起了国内数学界的关注,因为声称已经证明了哥猜的人比较多,据当时的国家数学所所长杨乐说,他们收到关于证明哥猜的论文有几大麻袋。但最后的结论是,用初等数学证明哥猜犹如骑自行车上月球。我不敢肯定这些声称能够证明哥猜的人中是不是真的有人已经证明了猜想本身。但是就算你已经证明了又怎么样呢?因为那些所谓的科学家可能看都不会给你看你的所谓论文,就一句话你算啥,你能够证明的话,我们是干什么吃的。
很简单找到相应的期刊杂志还得是什么行业的论文然后联系下我,我帮你看看~Q:466017735
首先要严谨,其次要有可行性,不能空想,最重要的就是能说服主编和审稿人...比如史上就有过设想类论文:1945年10月,英国空军雷达军官阿瑟·克拉克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著名的基于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覆盖全球通信的设想。
不要管别人的言论,你在这里发表。也许真有寻找这方面的人,能把你的猜想给关注呢?
可以先在预印本分布,不需专家审查。
很简单找到相应的期刊杂志还得是什么行业的论文然后联系下我,我帮你看看~Q:466017735
不要管别人的言论,你在这里发表。也许真有寻找这方面的人,能把你的猜想给关注呢?
联系sci杂志编辑部。。。 目前,绝大多数大医院的医生晋升高级职称时需有SCI检索的论著,因此如何向SCI杂志投稿是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以下由韩济生院士的演讲内容,博主进行了一些整理。一、什么是SCI杂志?SCI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科学引文索引”。 SCI刊物是有代表性的数千种优秀杂志,仅占全世界出版杂志的20%,但却有80%的有用信息〔即80/20规则〕。分外圈和内圈,前者为SCI Search,收录5000多种杂志,中国仅有20多种,而后者为SCI CDE光盘版,收录3000多种杂志,中国不到10种。SCI杂志均有一定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0-51),是某杂志两年内被引用论文次数除以可被引用论文数。属于SCI杂志的中国杂志如《Science in China》,《Science Bulletine》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的影响因子仅0.3左右。中国作者的SCI论文80%以上发表于国外杂志,且该比例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SCI论文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94,而韩国和日本分别达1.24和2.99。二、如何投稿SCI杂志多选择影响因子在0.5以上的杂志,一般1-2即可。投稿前,必须找到该杂志,找出其风格,仔细阅读投稿简则,包括文献格式等等(可从网上下载)。先写出中文稿,再译成英文,免走弯路。英文应以简单句为主。尽量套用已发表论文中的句型,尤其是方法部分。三、如何书写SCI论文?1. 摘要:主要为四段式,即目的(Aim)、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不分段,简单明了,信息量大。2. 引言:回顾全貌,提出特定问题,说明本工作的目的。必须充分引用别人的成果。知而不引是不道德行为。3. 方法:不能只引文献,应说明要点,使人能重复。 4. 结果:图表的设计非常重要(中国人多用表而少用图,应当纠正)。使用图像可做到不解自明(self-explanatory),但.图表与文字不要过多地重复,最后把明确不能推翻的事实.5.讨论:这是全文的灵魂,应在明确事实的基础上,说明其意义,加深印象。从不同角度,更全面的视角来提出问题(横/纵,纵/横),必要时可用一个图解加以表述。每一段有一个意思,论点明确,先把有利因素摆够。在另一段中可以再说不利因素,使论点更全面。旁征博引,为我所用。对别人的工作少加刺刀见红式批评,但须指出异同,突出自己的贡献。6.结论:结果要点及意义,浓缩表达。|7.其他:致谢要列出感谢的个人、单位和资助基金等。参考文献需严格按格式要求书写,前后一致。关键词要规范。署名最重要的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计量单位应符合国际惯例。 四、如何投稿?通过网络找到该杂志的电子信箱,充分利用e-mail投稿,省时省钱。要妥善保存收稿单和登记号,如无回音,超过一个月即可去问,或网上查。五、有关退修的建议:对于正确的意见要接受和修改,并补实验(可从中受益)。如果认为不太正确的建议可进行解释,不要轻易放弃。如果认为不正确的意见,要说明理由,但做好退稿准备。投稿中肯定有不公平的待遇,要安下心,找出可行对策。出版费可申请免交。可以不订复印本。 出名了不要忘了我
可以尝试投稿到一些数学期刊
找老师修改一下,在投到一些杂志社去。
先大致说一下内容。我们评诂一下?上次杨付民先生提到一个素数论猜想,一不小心被我否定了。
很难!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包括编辑、老师等)。以为你精神不正常。事实上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确实看起来不正常。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你在送相关导师评审前做好取证工作。避免被导师那个什么什么,当然你应该不卑不亢的要求导师作为第二作者。Nothing is impossible.
你能解决的话,你不可能对论文发表流程一无所知,在这里提问。
1968年,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论文发表,懂数学的人,对于这篇论文,在整个科学发展重大意义。 数学史上每一步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科学 ,伟大贡献价值和贡献。 数学家庞加莱说: 若想遇见数学的将来,正确的方法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 注(庞加莱,法国近代最伟大的数学家)。这篇论文,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 效应,陈氏定理,光辉的顶点,杰出的成就,辉煌的定理,不胜枚举。一个英国数学家,给他的信中说:你移动了群山! 美国数学家,阿维尔曾这样称赞他: 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在喜马拉雅山顶上行走。陈景润,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数学家,堪称时代的楷模,世纪的丰碑。 这位数学巨星,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同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陈景润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大会作报告的邀请,这也是中国人自豪和骄傲。 通过徐迟的报告文学,人们认识了陈景润,通过这篇文章,有没有反思一下? 在文革的时候,即使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如何对待数学研究? 如何把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的发展,提高到行业,应有的相应的位置上了吗? 如何对待和发展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对于科学史的贡献呢?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意味深长地说: 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1000个就了不起的啦! 陈景润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 高斯曾经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 法国大数学家费马,数论的创始人 。 比如:费尔马大定理,孪生素数问题 ,哥德巴赫猜想,园内整点问题,完全数问题…等。 数论,就是数的理论,从研究整数开始,又叫整数论,确切一点的说,数论,就是一门研究整数性质的学科。 数论是一门高度抽象学科,处于纯理论研究状态。 自然数被叫做正整数,把它们的相反数叫做负整数,介于正整数和负整数中间叫做中性数为0。 整数的性质,特性,整数可分为两大类_奇数和偶数,通常被人们俗称为:单数,双数。 还有一种数,2,3,4,5,7,11,13,只能被一和它的本数整除,而不能被别的整数相处叫做素数。2,4,6,8,9,10,12等,叫做合数。一个整数如被一个素素所整除,这个素素就叫做这个整数的数因子,30就有2,3,5三个素因子。 数论就是最初从研究整数开始,比如:求最大公约数,勾股数组,关于质数,合数,约数,倍数。 数学家高斯在《算术探讨》一书中,把过去整数性质,所用的符号标准化,把当时现存的定理系统化,加以推广,把要研究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了分类,还引进了新的方法。 在各类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数论往往涉及到,数的整除,约数,倍数,余数,质数,合数,奇偶数,完全平方数,二进制数,各种有关数的概念。 在数论中,广泛采纳,枚举法,归纳法,反证法,构造法,配对法,估计法等,数论的常用解方法。 (中国古代有名的中国剩余定理) 解析数论使用数学方法 ,作为工具来解决数论问题的分支 ,解析数论解决数论中艰深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比如:命题为,质数有无限多个,欧拉给出了解析方法的证明。 20世纪30年代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创造提出三角和方法。 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也是使用解析数论的方法解决。 代数数论是把整数的概念,推广到代数整数的一个分支。 集合数轮是由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闵可夫斯基等人开创。 集合数论研究的基本对象是 什么是空间网格? 在给定的直角坐标下,坐标全是整数的点叫整点,全部整点构成的组 ,就叫做空间网格。 结合数论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空间网格对几何学和结晶学,有重大意义。 中国数学家周海中指出,要证明强孪生素数猜想,人们仍要面对许多巨大困难。 孪生素数猜想与歌德巴赫猜想,密切相关属于素论姐妹问题。 梅森数是指形如二等次方一1的数 ,记为Mn。 如果一个梅森数是素数,那么它被称为梅森素数。 梅森数,是根据17世纪法国数学家马兰,梅森的名字命名。 2019年6月24日,数论研究的又一进展,美国中央密苏里大学的数学家柯蒂斯,库珀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已知的最大素数。 即2的57885161次方减一,该素数是第48个梅森素数,美国数学学会发言人麦克,布林宣称,这是数论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 研究小组用了大约1000台大学里的计算机运行软件,每台计算机都不停顿,用了39天来证明。 该研究小组,一共发现了三个梅森素数。 梅森数48个数都这么难算哪!那么他以后的数怎么算呢? 看来真的是改改算法了。 美国新罕布什尔汉大学数学家,张益唐,经过多年努力,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率先证明了若孪生素数猜想。 即: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素数对。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张益唐是中国又一现代版数论的陈景润。 美国数学家,审稿人之一,享里克,艾温尼科评价说:这是一流的数学工作。 b)时至今日,看一下中国,数学发展的现状,数学史的大科学家,寥寥无几。即使在几千年来的中国数学史上, 刘微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 赵爽,《周髀算经》的注释者 祖冲之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家 僧一行,世界上第一个实测,地球子午线的人 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 现代数学史上的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 陈省生,世界级几何大师。 吴文俊,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陈景润,一位老小妇孺,皆知的数学家。 丘成栋,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 c)几千年来,特别是近代史,中国的数学,物理学家,太少,在科学的地位史上,整个文明的进程上,诺贝尔数学,物理奖上,中国人都太少,太少了。 不是中国人不聪明,科学智商的悟性,科学探索的精神,而是整个科学的地位的摆放。 第一流的人才,都干什么去了? 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在哪? 没有进入到这些领域基础科学的领域,高校毕业生热衷于考公务员,数学,物理学科长久以来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纵观整个20世纪,21世纪的这20年 ,诺贝尔奖,数学 ,物理,美国的科学家有多少? 现代科学的文明整个基础,都是西方,以西方国家为首的创造的,近年来以诺贝尔奖角度上看,日本科学家连续摘得许多奖项。 时隔42年了,究竟还要多长时间? 为什么科学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1978年人民文学,第一期上,发表了著名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下面是文章的部分摘录 陈景瑞完全沉浸在数学王国里,而置自己的身体于不顾,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统统奉献在这道难题的解答上了。 他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吃力地迈动步伐,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悬崖升登,降下又升登! 餐霜饮雪,走上一步就是一步!他气喘不已汗如雨下,时常感到支持不下去了,但他还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艰苦卓绝!多少次上去了又摔下来,就是铁鞋,也早该踏破了。 …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1+2)的台阶。他证明了这个命题,写出了厚达两百多页的长篇论文。 陈景瑞的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发表了。 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任何一个大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任何一个大于二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1十2=3 任何一个大于五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一封信,6月30号,欧拉给哥德巴赫回信,表示猜想是对的,但是无法加以证明。 从此许多数学家,对一个个的偶数进行演算,一直算到3亿多,还是正确的。 但是证明是正确的,十分困难,两百多年以来,多少科学家企图给这个偶数和奇速猜想证明,但都没成功。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1956年23岁的陈景润,发表了一篇关于塔内的问题的数学文章,随后被调往中科院数学所工作。 短短几年间,他又在园内整点问题 ,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问题,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法,这是研究数论的一种方法 ,证明了每一个大偶数是两个素因子,都不超过九个数之和。 布朗证明了9+9。 1924年数学家,拉德马哈尔,证明的7+7。 1932年,数学家爱斯斯尔曼,证明了(6+6)。 1938年数学家布赫斯塔勃,证明了(5十5)。 1940年他又证明了(4+4)。 1948年匈牙利数学家兰恩易,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都不超过六的数之和。 他证明了(1十6)。 1956年,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3+3)。 1955年和1957年,王元先后证明了 ,哥德巴赫猜想中的3+4和2+3。 1962年,山东大学的潘承洞与苏联科学家,巴尔巴恩分别独立证明了1+5。 1963年潘承洞又证明了1+4。 1965年,布赫斯塔勃等人,证明了1+3 ,用的是大型高速计算机。 1966年5月,陈景润证明了1+2。 陈景润,证明1+2,独自一个人,用三麻袋多的草纸,用手工计算。 1+2的详细证明,终于在1973年3月15日,出版的《中国科学》上全文发表。 徐迟接着说: 大凡科学成就有这样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明显,可以用多少万,多少亿人民币,来精确计算出价值,这叫做有价之宝。 另一种成就是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宇宙天体,基本粒子,经济建设 ,国防科学,自然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当之中的那种作用,其经济价值,无从估计,无法估计,没有数字可能计算的叫做无价之宝。 这是为什么? 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芯片光砸钱不行,企业更需要物理学家,数学家。 1999年华为,在俄罗斯建立的专门的算法研究所,打通算法后,在2G和3G算法层面,带来革命性突破。 最近几年,数学前沿和计算机结合 ,形成独特的数学语言算法。 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家的眼光,是一种科学思维,在重大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数学是导航的北斗星。 张景中说: 数学家的眼光是抽象的,…数学家的眼光是精确的,严密的,…数学家的眼光是透彻的,犀利的,…数学家的眼光是辩证的,变化的,变中不变的东西,不变中变的东西。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算法语言就是数学的独特语言,即使是百思不得而解的问题,遇到数学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人类思维丰富的奥妙。 人的思考的魅力,就是因为有了物理,数学,包括哲学在内,这是人类思考的独特魅力。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解放生产力,创新在于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在于数学思考。
如果你真有能力解决微博上一下就炸开了
背后是没有隐情的,这说明了数学天才张益唐志向比较远大,他喜欢端盘子这个职业。
俗话说“三人成虎”这句话绝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张益唐作为一名华裔数学家早年一句“我宁可在美国端盘子,也不愿回国当教授!”让很多人都为之震惊,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30年前,我现在的华裔数学家张益唐还只是一个迟迟拿不到学位证书的搬运工,由于跟导师之间的关系因故恶劣后,张益唐的导师就一直卡着张益唐的学位证书,当时张益唐在国内的导师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马联系了张益唐,表示如果他回国的话可以给他副教授的职称,当时的张益唐直接拒绝了,那句震惊国人的流言也就此传出。当已经67岁的张益唐被问及当时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时,张益唐表示自己的本意只是想要追求自己数学梦,如果当时的自己回到国内,那么自己一定会被世俗所影响,自己的研究也就会就此耽搁了。的确,在张益唐58岁时,他发表了有关“孪生素数猜想”的论文,自此之后,张益唐一举成名,他追求一生的数学梦才算就此告一段落,当时这一论文发表之后,可谓是攻破了数学界的世纪性难题,毕竟对于“双素数猜想”人们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扰了两百多年了。
所以对于流言,我们抱着一听了之的态度就可以了,可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在事情真相没有明朗之前,千万不要擅自做出任何评价,因为我们不知道事情真正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何种缘由。
这段话我认为就很适合对张益唐的描述。
说明他非常羡慕在美国的生活,而且也觉得美国的生活会比中国的生活更加高端一点,也说明他已经彻底适应了美国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甚麽是素数?素数又叫做质数,是这样一些正整数(即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没有任何其它整数能整除它。例如:2,3,5, 7,11,13,17,......,83,89,97,......等等都是素数(为了任意正整数因数分解的唯一性,数学界规定1不是素数)。
两千多年前的欧基里德,已经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多。人们最近发现的已知最大素数是2^74207281-1(即2的74207281次方再减去一,如果写成十进数字,有2230多万位)。 人们之所以重视研究素数,是因为任何自然数(正整数) 都可表示成素数或若干个其它素数的乘积,即素数是构成自然数的基石。例如,100=2X2X5X5,105=3X5X7, 等等。
孪生素数,就是相差刚好等于二的相邻的一对素数。例如,3和5, 5和7,11和13,41和43,59,61等等,都是孪生素数。较大的孪生素数对:(7559,7561),(9767,9769)等等。目前发现的最大孪生素数对是:2003663613X2^195000-1和2003663613X2^195000+1。
孪生素数猜想, 就是猜想孪生素数有无穷多对。数论中凡是涉及无穷的论断, 都需要用数学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不能用实际计算去验证, 也不能用超级计算机去验证。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哈猜想一样, 都是数论的著名难题,经过很多数学家多年的努力,还未得到解决。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旅美数学家张益唐,2014年在美国《 数学年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震惊了世界,论文的最后结论(通过简单的推论及后续的发展)是:如果把孪生素数定义中:相邻的一对素数相差等于2,更改为相邻的一的对素数相差等于常数C (C 是大于或等于2,而小于或等于600的偶数),则孪生素数猜想成立。
为了更清楚解释上述结论,我们引入一些简单符号:把所有素数由小到大排成数列:2,3,5,7,11,..... .,令P1=2,P2=3,P3=5,P4=7,P5=11,.....P24=89,P25=97,......,Pn= 第n个素数,.... 用{Pn}表示素数数列。则{Pn}={2,3,5,7,11,13,17,19,23,29,......,59,61,......,89,97,101,103,......,7559,7561,......,9767,9769,......}
现在由素数数列{Pn}构造一个新的数列:从第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在作成差:P2-P1,P3-P2,P4-P3,......,Pn+ 1-Pn,......,则{(Pn+1-Pn)}是新的无穷数列,则
{(Pn+1-Pn)}={1,2,2,4,2,4,2,4,6,2,6,4,2,......,2,......}.最后,还要引进无穷数列中的无穷子数列概念。例如:自然数列N={1,2,3,4,5,......23,24,25,.....,99,100,101,.....,1000,......,100000,......},它的所有奇数组成的数列{1,3,5,7,9,11,13,......101,103,......},就是自然数数列N的无穷子数列。
总而言之,孪生素数猜想就是猜想无穷数列{(Pn+1-Pn)}={1,2,2,4,2,4,2,4,6,2,6,4,2,......,2,......}之中,存在着无穷子数列:{2,2,2,......,2,2,2,.....} (每一项都是2)
而张益唐得到的成果是无穷数列{(Pn+1-Pn)}={1,2,2,4,2,4,2,4,6,2,6,4,2,......,2,......}之中,存在着无穷子数列:{C,C,C,......,C,C,C,......}(每一项都是C是大于或等于2,而小于或等于600的偶数)。
编辑:何郑燕
(专家:文达,原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数学教授,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