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食品期刊投稿指南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

食品期刊投稿指南格式模板

食品科学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模板,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篇一 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模式探索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稳定的维护。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说明食品安全正处于风险高发期。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及模式研究,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监管模式。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37-02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民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安全问题早已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等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民主监督活动,制止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獗。食品安全事件牵动着无数人民群众的神经,“瘦肉精”猪肉把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事件被曝光之后,卫生监察部门积极行动,深入卖场进行紧急排查,严格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瘦肉精”添加剂。应该时刻反省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不足。 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问题 1.1 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隐患 (1)多部门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造成了部门之间推诱扯皮的现象。导致我国食品安全权力难以充分履行职责,安全评价标准缺失、致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农产品原料加工的食品埋下了安全隐患。 (2)食品源头的污染。兽药残留是导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肉类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来源于饲养过程。养殖者为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实行药物与口粮同步,有的饲料中添加防腐剂、抗菌剂、生长促进剂,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食品中的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残留超标,在人体内富集易产生变异,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很多食品企业规模小,仍采用传统或手工作坊式生产,食品生产机械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生产过程中受到诸多有害物质的污染,还有的企业缺乏卫生设施,极易引起集体性食物中毒。 1.2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管理混乱,采取分级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这种“分段监督”条块分割分治的监管体制缺陷非常明显。监管部门应对无力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1)未形成肉类加工产业的规范化与规模化。收购和定点屠宰等散户无法控制,存在风险的环节和产业链漏洞较多。无法全面掌控肉类食品的产业链条,食品安全随时可能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经营风险很大。食品生产企业自身根基不牢,职权交叉出现在所难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形成合力。 (2)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建立起卫生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体系。 消费者自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由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普及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2 食品加工科学监管模式 (1)强调风险分析和预防。把肉类食品安全放在风险控制管理上,开展科学监督和监测活动,并以其作为风险分析的基础; 政府必须要改变当前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有一个权威声音对食品安全负按照产品分类来监管。充分发挥地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职责。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食品安全可以由由农业部门监管,从源头到产品的全程监管模式,可以改变我国食品监管被各方踢皮球的状况。严格禁止食品企业进行贴牌生产,一个大企业底下成百上千个小作坊的模式必须消除。”从现存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中突破陈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全新的科学监管模式。 (2)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首先是规范生产质量,对食品卫生进行监督,依法核发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抽验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质量,检测食品机构的业务工作。避免执法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形成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建立管理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测运行机制。其次是将监督职能赋予食安全综合监管的职能。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和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协调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植物检疫制度进行了研究,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使得我们的体系建设得以完善和改进。进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消费等全过程直接实施法律监督。负责食品的行政保护,指导检测机构的业务工作。有效地避免多头执法,办事效率低下,打击不力的种种弊端,建立运作协调、监管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系。 (3)建立食品安全监测运行机制。根据《畜禽屠宰加工条件》等规定,在动物防疫严格宰前宰后检疫。执行肉类流通同步检测制度,特别是防止疫情扩散和有毒有病产品流向市场进入餐桌,严格肉类主体的准入及产地准出和退出机制,发挥检测机构的能力优势,建立诚信联系档案。督促企业强化食品质检科室建设、配备食品安全的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4)倡导企业规范化管理。企业推广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把好源头监管关。充分发挥检测加工生产技术,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媒体对社会反映良好的企业作为典型示范予以推广。对参加的企业建立诚信联系档案,减少对其检查次数,督促企业强化质检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的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企业推广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要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消费者自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完善食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制度,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机制的事后监督,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退出市场。 参考文献 [1]李朝伟,陈青川.食品风险分析保证食品安全的新模式[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 [2]郭斌.对食品安全立法及改革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2). [3]李海金.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12) . [4] 潘文.我国食品安全成因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 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篇二 营养强化食品及其科学消费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那些含有多种营养素,能预防多种慢性病的营养强化食品。本文介绍营养强化食品及其科学消费。 [关键词] 营养强化 食品 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人讲究吃得既要健康又要有营养,除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外,还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那些含有多种营养素,能预防多种慢性病的营养强化食品。 一、正确认识营养强化食品 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天然食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用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称为食品营养强化。这种经过强化处理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所添加的营养素称为营养强化剂,需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食品称为媒体食品。碘盐和母乳化配方奶粉就是营养强化食品。 二、进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 1.增补某些食品中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 如向米面中强化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向乳、肉、禽、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中添加维生素C等可以增补天然食物中缺少的营养素,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补充食品在贮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损失的营养素 多数食品在贮存、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会引起某些营养素不同程度的损失,如在碾米和小麦磨粉时有多种维生素的损失,且加工精度越高,损失越大。因此,向精白米面中添加B族维生素是很有意义的。 3.简化膳食处理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要想获得全面的营养就必须同时进食多种食物,但原料的购买及制作均比较麻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营养素普遍不足或不均衡的快餐和方便食品,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其强化适当的营养素,则能达到食用较少种类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 4.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劳动环境,以及处于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人来说,他们所需的营养是不同的,对食品进行不同的营养强化可分别满足其需要。如母乳化配方奶粉就是以牛乳为原料,通过强化维生素、添加乳清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乳糖等,使其组成成分接近母乳,更适合婴儿的喂养。 5.预防和减少营养缺乏病 食品营养强化对改善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预防和减少营养缺乏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对缺碘地区的居民采取食盐加碘措施可有效预防碘缺乏病,用维生素B1防治食米地区的脚气病,用维生素C补充北方地区在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季节的维生素C摄入不足。 三、目前市场上的主要营养强化食品 纵观时下的食品市场,营养强化食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已成为食品行业的新潮流。目前我国已基本确定将盐、面粉、大米、食用油、酱油、调味品、乳制品和儿童辅助食品作为营养强化战略的实施载体。市场上的主要营养强化食品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维生素类强化食品;钙、碘、铁、锌等矿物质类强化食品;赖氨酸等氨基酸类强化食品。 四、科学选择营养强化食品时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每个人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所处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营养状态等各方面的条件均不相同,因此,在选购营养强化食品时首先要了解食用者的健康状况,其次要掌握营养强化剂的天然食物来源及食用者的膳食搭配,最好经过医生检查、确诊某种营养缺乏,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营养强化食品。 2.平衡性原则 人体所摄取的营养素应该与身体的生理需要之间形成相对平衡,而且各种营养成分的补充必须合理,不能偏补或过补。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 3.循序渐进性原则 如果同时存在多种营养素缺乏,应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强化。哪一种营养素缺乏最严重,就优先强化哪一种,待该营养素缺乏的情况纠正后,再强化另外一种营养素。如当儿童缺铁同时又缺锌时,一般可先服用铁剂或强化铁的食品,待贫血纠正后,再吃补锌的食品。 4.安全性原则 在购买强化食品时一定要去正规商场,选用国家批准、卫生部门验收合格且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仔细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注重其质量问题。普通人最好选择国家营养改善项目推广的强化食品。 五、选择营养强化食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1.了解人体的营养素需求及需要量 了解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各个年龄段和特殊人群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能够根据身体状况对一些营养缺乏做出初步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添加相应营养强化剂的食品。 2.选择合理的强化剂量 只有食物中可吸收的营养素不足时,缺少的部分才需要由营养强化食品来补充。否则,一种营养素摄入过多,会造成其他营养素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如钙摄入过多会导致磷排出增加,糖摄入过多会导致维生素B1消耗增加,补锌过多会降低铁的吸收。因此,要选择适量的强化食品,不缺乏也不要过多地摄入。 3.避免盲目选用营养强化食品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营养强化食品。如饮食过于精细、经常吃精白米面和喜欢吃捞饭弃汤的人群容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食欲不振、毛发枯黄、有异食癖的小儿可能有锌的缺乏;3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应适当补铁;吃动物性食品较少的人可选择维生素A、维生素B2强化食品。 4.食用营养强化食品有时间限制 人体的营养状况是处在随时变动之中的,营养强化食品不适合长期当作普通食品来吃。如果已经解除某种营养素的缺乏,应及时停用,代之以天然食品供给充足的营养素,以避免因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而破坏它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从而加重组织器官的代谢负担。 5.不可用营养强化食品代替日常普通食品 虽然营养强化食品可以补充某些营养素,但是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和最佳来源还应当是日常合理的膳食,应大力提倡吃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各种食物,只要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数量足,质量高,营养全,营养素含量比例合适,烹调加工合理,完全可以均衡地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看了“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食品科技论文模板 2.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 3. 食品论文范文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1 撰写顺序及格式1.1 中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用语严谨规范,简明适度,能确切地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商品名称,并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1.2 作者中文姓名姓名只写实质性参与了论文研究工作的人员,各作者名之间以逗号(,)间开。并在文章的第一页地脚处提供第一作者的简单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及主要研究方。1.3 作者中文地址包括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1.4 中文摘要摘要能简单概括文章的内容,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中文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摘要中不得出现图表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1.5 中文关键词关键词(3~8个)应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为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一般不采用英文缩写词。1.6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参见有关书籍。1.7 英文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1.8 作者姓名拼音作者姓名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双名间以连字符连接,人名用(,)隔开。1.9 作者英文地址写明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邮政编码。1.10 英文摘要(Abstract)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1.11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1.12 正文1.12.1 正文格式正文按以下层次格式书写(编号从“1”开始,用阿拉伯数字):11.11.1.1……各层次标题号与标题名之间空两个字符。1.12.2 内容正文主要内容应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四方面内容。文中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外,均应在首次出现时用括号标明其中文名或外文全称。1.12.3 插图要求清晰、具自明性,图形按工程图标准绘制,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中英文图题列于图下,图注置于图题下方。插图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1.12.4 表格表格应具有自明性,并采用三线表。中英文表题列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表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中量的名称、量纲应齐全,文字、符号及数据应与文中一致。1.12.5 计量单位采用GB 3100-93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和GB3101-93规定的物理量符号,国标中未做规定的物理量,其名称、符号和单位的书写应符合国际惯例。文中数字用法应符合GB/T15834-1995的规定。1.12.6 其它文稿中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应区分清楚,并保持前后一致。上下角标应清晰、位置正确、区别明显。1.1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章相应位置的右上角。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符合GB 7714-87的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CAJ-CDB 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具体示例如下:①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②期刊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见(英文用In):编者.论文集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④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⑤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⑥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⑦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⑧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类型标识如下:标准--S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论文--J 学位论文--D 报告--R 专利--P 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未定义类型--Z论文集析出文章——A文献作者有多个的,仅列出前3位作者,第4位起以等(英文用et al)代替,作者名的书写遵循姓前名后的原则。英文文章的格式参见中文文章。2 其它说明(1)来稿必须是作者自身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文字简练、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效性。涉及配方时须注明配料的名称和配比,勿用代号。(2)文责自负。本刊不参与由于作者原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连带责任,编辑部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适当处理。(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给作者发电子邮件确认。编辑部将来稿送有关专家审定后,一般于收稿之日起三个月内给作者予初步答复,若三个月内未确定稿件能否发表,作者有权另行处理稿件,但须通知本刊。(4)属于基金项目论文,并在作者标明受何种基金资助及项目编号。(5)编辑部有权对刊用的稿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删节,有权安排稿件栏目及发表时间。来稿一经刊用,将视情况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并付稿酬及赠送样刊。来稿一 经录用,即被认为同意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及上网发布,与此有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1、所有稿件请用现代食品科技投稿模板规范,请使用Word格式,不接受Word以外的其他格式,如pdf、rar等。2、谨慎投稿,文责自负。稿件数据务必真实可靠,署名时请认真考虑是否会产生著作纠纷或对其它作者不利的影响,本刊不参与由于作者原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连带责任。编辑部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适当处理。3、本刊不接收一稿多投稿件。4、本刊对录用稿件需收取一定的版面费,超页按整页收取。具体页码以编委会专家审核后的预排稿的页码为准。5、来稿一经录用,即被认为同意收录于英国科学技术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及上网发布,与此有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

食品期刊投稿指南模板

1.1文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和科学性。来稿要求打印稿(A4规则)或电子邮件(文件类型为word文档)形式发到我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1.2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文稿自收到之日起一般在2个月内本刊发出稿件处理通知,逾期可向编辑部查询。1.3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的入编期刊和入网期刊,如不同意来稿编入该电子出版物,请作者书面声明,以便本刊及时适当处理。1.4文稿一经发表,将酌致稿酬,并赠当期刊物2册。 2.1论文应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文稿必须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文稿首页地脚处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籍贯、学位、职称)。如投稿属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析出论文,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2.2来稿篇幅(含图表)限8 000字以内。2.3文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等,不用副题名,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2.4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一般以200~300字为宜,不分段,不用图表和冗长的数学公式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缩略语,不得引用正文及参考文献中的各类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2.5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2.6中文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插图须符合制图规范。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清楚,标目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一般不用中文表示)。量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表示。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表的内容避免与图和文字内容重复。2.7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外文字母的大小写、上下角标应书写清楚。2.8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顺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2.1,2.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2.1.1,2.1.2…排序;引言不排序。2.9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引入,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内部资料、私人通信、待发表的文章一律不引用)。文献的著录格式:(1)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会议论文:作者.文题.会议名称.举办地,举办年。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et al(等)”;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2.10投稿者请标明单位(大专院校标至院系,科研院所标到研究所(室))及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并告知详细通讯地址,各种联系电话(办公室、住宅、手机)及E-mail、Fax,以便联系。

1.论文文章应附中英文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3-8个),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应为主要的、曾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限20条,并且要与文中标注相对应(按顺序标注)。其索引格式如下:引用自连续出版物上的:[序号]作者.篇目.刊名,出版时间.卷号(期号):页码引用自著作中的:[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2.文章全部作者限8人以下,超过的本编辑部有从后倒序删除的权利,作者如有异议请速与编辑部联系。稿件中请务必注明第一作者的简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3.投稿时请使用通栏,不必分两栏,分栏工作由排版人员完成。4.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及第一页下面脚注部分的收稿日期由编辑部填写(中图分类号如作者知道可以填写)。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需在脚注部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如果所有的作者都在同一个单位,则不需对作者编号。5.标题、作者、关键词的结束处不用标点,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文中所有的英文和数字都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包括标题、参考文献等。数字和单位之间空一格。中文则采用“宋体”字体。6.关于单位符号:请注意不要使用废止的物理量(如“分子量”现已改为“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位(如原子质量单位amu和da已改为u、ppm应为mg/kg、rpm应为r/min)。特别提醒,本刊作者投稿时以下一些单位写法常出现错误,请按以下要求书写:毫升——mL,升——L,分钟——min、天——d、转/分——r/min 1.作者文责自负,文章请勿一稿多投或剽窃他人科研成果及文章。2.编辑部对来稿有审查、校正及删改权,作者如有保留,请预先声明。3.作者务必登录投稿平台投稿,发送电子邮件投稿无效,请关注电子邮件回复。4.审稿期为两个月,两个月后未得到答复者,可拨打电话或发送电子邮件询问编辑部,若未被录用请自行处理。5.由于来稿量很大,本刊人员有限,稿件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已投他刊请勿再投本刊。6.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相应稿酬及样刊,在我刊所付稿酬中已含有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稿酬。7.本刊拥有录用稿件的版权,包括传统媒介或电子媒体。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自2014年 8月12 日启用新采编平台,原邮箱停止接受投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稿件处理等日常工作均在网络上进行。 作者可直接登录网址 进入《中国食品学报》采编平台,再点击“作者登陆”进入投稿界面。首次投稿的作者须注册登记。注意:投稿时请务必删除全部作者及单位信息(含英文),否则视为无效投稿。投稿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稿件编号,作者可登录采编平台查询稿件状态。 《中国食品学报》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会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7848;国内统一刊号:CN11-4528/TS)。 《中国食品学报》是全国众多食品刊物中代表中国食品工业和科技水平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许多著名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食品科学与技术文摘》(FST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等],承担着国内外学术和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作用,在国内外拥有广大读者群。 刊载内容主要有:食品及食品工业发展相关的原辅料、工艺、包装、机械、检测、安全、流通、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食品科技发展动态等方面的综述文章。辟有专家论坛(约稿)、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综述、政策法规、科技动态、市场动态、国外资讯、学会工作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从事食品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设计、管理人员。

食品期刊投稿指南格式

1、来稿用电子邮件方式或为电脑打字稿(最好附软盘);务必注明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以便联系。2、稿件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一稿不得复投,登载来稿时本刊有删改权。来稿请自留底稿,稿件如不录用,本刊恕不退稿。3、稿件请按以下顺序编写: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及邮码,200字以内中文摘要(含关键词不少于4个),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籍贯、民族、出生年、简历以及研究方向、论文和专著数,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编号。);另附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英译名、英文摘要(含关键词不少于4个)。摘要应突出论文关键内容,不应为标题的摞列。尤其英文摘要更应逐句认真推敲,力求准确无误。4、文稿中插图要符合国标要求,图中说明文字用序号标示。序号文字说明标注在图名之下。插图要简明、清晰、与文章中说明问题对应,除去不必要的多余部分。5、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被引用期刊论文等单篇文献时,其著录顺序与符号为“顺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被引用为图书等整本文献时,其著录顺序与符号为“顺序号,作者,整本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食品期刊投稿指南模板图片

还有《餐饮世界》、《滋味》,这些都是国内比较有名的美食杂志,另外还有《美食堂》、《天下美食》、《食品与生活》、《食品与健康》、《名厨》等等

1 撰写顺序及格式1.1 中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用语严谨规范,简明适度,能确切地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商品名称,并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1.2 作者中文姓名姓名只写实质性参与了论文研究工作的人员,各作者名之间以逗号(,)间开。并在文章的第一页地脚处提供第一作者的简单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及主要研究方。1.3 作者中文地址包括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1.4 中文摘要摘要能简单概括文章的内容,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中文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摘要中不得出现图表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1.5 中文关键词关键词(3~8个)应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为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一般不采用英文缩写词。1.6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参见有关书籍。1.7 英文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1.8 作者姓名拼音作者姓名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双名间以连字符连接,人名用(,)隔开。1.9 作者英文地址写明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邮政编码。1.10 英文摘要(Abstract)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1.11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1.12 正文1.12.1 正文格式正文按以下层次格式书写(编号从“1”开始,用阿拉伯数字):11.11.1.1……各层次标题号与标题名之间空两个字符。1.12.2 内容正文主要内容应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四方面内容。文中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外,均应在首次出现时用括号标明其中文名或外文全称。1.12.3 插图要求清晰、具自明性,图形按工程图标准绘制,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中英文图题列于图下,图注置于图题下方。插图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1.12.4 表格表格应具有自明性,并采用三线表。中英文表题列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表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中量的名称、量纲应齐全,文字、符号及数据应与文中一致。1.12.5 计量单位采用GB 3100-93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和GB3101-93规定的物理量符号,国标中未做规定的物理量,其名称、符号和单位的书写应符合国际惯例。文中数字用法应符合GB/T15834-1995的规定。1.12.6 其它文稿中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应区分清楚,并保持前后一致。上下角标应清晰、位置正确、区别明显。1.1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章相应位置的右上角。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符合GB 7714-87的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CAJ-CDB 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具体示例如下:①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②期刊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见(英文用In):编者.论文集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④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⑤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⑥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⑦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⑧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类型标识如下:标准--S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论文--J 学位论文--D 报告--R 专利--P 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未定义类型--Z论文集析出文章——A文献作者有多个的,仅列出前3位作者,第4位起以等(英文用et al)代替,作者名的书写遵循姓前名后的原则。英文文章的格式参见中文文章。2 其它说明(1)来稿必须是作者自身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文字简练、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效性。涉及配方时须注明配料的名称和配比,勿用代号。(2)文责自负。本刊不参与由于作者原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连带责任,编辑部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适当处理。(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给作者发电子邮件确认。编辑部将来稿送有关专家审定后,一般于收稿之日起三个月内给作者予初步答复,若三个月内未确定稿件能否发表,作者有权另行处理稿件,但须通知本刊。(4)属于基金项目论文,并在作者标明受何种基金资助及项目编号。(5)编辑部有权对刊用的稿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删节,有权安排稿件栏目及发表时间。来稿一经刊用,将视情况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并付稿酬及赠送样刊。来稿一 经录用,即被认为同意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及上网发布,与此有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1、所有稿件请用现代食品科技投稿模板规范,请使用Word格式,不接受Word以外的其他格式,如pdf、rar等。2、谨慎投稿,文责自负。稿件数据务必真实可靠,署名时请认真考虑是否会产生著作纠纷或对其它作者不利的影响,本刊不参与由于作者原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连带责任。编辑部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适当处理。3、本刊不接收一稿多投稿件。4、本刊对录用稿件需收取一定的版面费,超页按整页收取。具体页码以编委会专家审核后的预排稿的页码为准。5、来稿一经录用,即被认为同意收录于英国科学技术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及上网发布,与此有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

食品期刊投稿指南模板下载

食品科学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我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模板,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篇一 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模式探索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稳定的维护。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说明食品安全正处于风险高发期。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及模式研究,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监管模式。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37-02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民众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品安全问题早已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等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民主监督活动,制止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獗。食品安全事件牵动着无数人民群众的神经,“瘦肉精”猪肉把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事件被曝光之后,卫生监察部门积极行动,深入卖场进行紧急排查,严格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瘦肉精”添加剂。应该时刻反省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不足。 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问题 1.1 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隐患 (1)多部门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造成了部门之间推诱扯皮的现象。导致我国食品安全权力难以充分履行职责,安全评价标准缺失、致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严重,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农产品原料加工的食品埋下了安全隐患。 (2)食品源头的污染。兽药残留是导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肉类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来源于饲养过程。养殖者为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实行药物与口粮同步,有的饲料中添加防腐剂、抗菌剂、生长促进剂,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食品中的兽药或饲料添加剂残留超标,在人体内富集易产生变异,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很多食品企业规模小,仍采用传统或手工作坊式生产,食品生产机械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生产过程中受到诸多有害物质的污染,还有的企业缺乏卫生设施,极易引起集体性食物中毒。 1.2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管理混乱,采取分级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这种“分段监督”条块分割分治的监管体制缺陷非常明显。监管部门应对无力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1)未形成肉类加工产业的规范化与规模化。收购和定点屠宰等散户无法控制,存在风险的环节和产业链漏洞较多。无法全面掌控肉类食品的产业链条,食品安全随时可能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经营风险很大。食品生产企业自身根基不牢,职权交叉出现在所难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形成合力。 (2)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建立起卫生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体系。 消费者自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由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普及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失职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2 食品加工科学监管模式 (1)强调风险分析和预防。把肉类食品安全放在风险控制管理上,开展科学监督和监测活动,并以其作为风险分析的基础; 政府必须要改变当前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有一个权威声音对食品安全负按照产品分类来监管。充分发挥地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职责。借鉴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食品安全可以由由农业部门监管,从源头到产品的全程监管模式,可以改变我国食品监管被各方踢皮球的状况。严格禁止食品企业进行贴牌生产,一个大企业底下成百上千个小作坊的模式必须消除。”从现存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中突破陈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全新的科学监管模式。 (2)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首先是规范生产质量,对食品卫生进行监督,依法核发食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抽验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质量,检测食品机构的业务工作。避免执法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形成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建立管理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测运行机制。其次是将监督职能赋予食安全综合监管的职能。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管理计划,明确和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协调作用,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植物检疫制度进行了研究,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使得我们的体系建设得以完善和改进。进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消费等全过程直接实施法律监督。负责食品的行政保护,指导检测机构的业务工作。有效地避免多头执法,办事效率低下,打击不力的种种弊端,建立运作协调、监管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系。 (3)建立食品安全监测运行机制。根据《畜禽屠宰加工条件》等规定,在动物防疫严格宰前宰后检疫。执行肉类流通同步检测制度,特别是防止疫情扩散和有毒有病产品流向市场进入餐桌,严格肉类主体的准入及产地准出和退出机制,发挥检测机构的能力优势,建立诚信联系档案。督促企业强化食品质检科室建设、配备食品安全的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4)倡导企业规范化管理。企业推广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把好源头监管关。充分发挥检测加工生产技术,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媒体对社会反映良好的企业作为典型示范予以推广。对参加的企业建立诚信联系档案,减少对其检查次数,督促企业强化质检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的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企业推广建立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要加大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消费者自己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完善食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制度,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机制的事后监督,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退出市场。 参考文献 [1]李朝伟,陈青川.食品风险分析保证食品安全的新模式[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 [2]郭斌.对食品安全立法及改革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2). [3]李海金.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12) . [4] 潘文.我国食品安全成因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 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篇二 营养强化食品及其科学消费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那些含有多种营养素,能预防多种慢性病的营养强化食品。本文介绍营养强化食品及其科学消费。 [关键词] 营养强化 食品 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人讲究吃得既要健康又要有营养,除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外,还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于那些含有多种营养素,能预防多种慢性病的营养强化食品。 一、正确认识营养强化食品 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天然食物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用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过程称为食品营养强化。这种经过强化处理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所添加的营养素称为营养强化剂,需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食品称为媒体食品。碘盐和母乳化配方奶粉就是营养强化食品。 二、进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 1.增补某些食品中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 如向米面中强化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向乳、肉、禽、蛋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中添加维生素C等可以增补天然食物中缺少的营养素,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补充食品在贮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损失的营养素 多数食品在贮存、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会引起某些营养素不同程度的损失,如在碾米和小麦磨粉时有多种维生素的损失,且加工精度越高,损失越大。因此,向精白米面中添加B族维生素是很有意义的。 3.简化膳食处理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要想获得全面的营养就必须同时进食多种食物,但原料的购买及制作均比较麻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营养素普遍不足或不均衡的快餐和方便食品,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其强化适当的营养素,则能达到食用较少种类食品即可获得全面营养,从而简化膳食处理。 4.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劳动环境,以及处于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人来说,他们所需的营养是不同的,对食品进行不同的营养强化可分别满足其需要。如母乳化配方奶粉就是以牛乳为原料,通过强化维生素、添加乳清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乳糖等,使其组成成分接近母乳,更适合婴儿的喂养。 5.预防和减少营养缺乏病 食品营养强化对改善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预防和减少营养缺乏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对缺碘地区的居民采取食盐加碘措施可有效预防碘缺乏病,用维生素B1防治食米地区的脚气病,用维生素C补充北方地区在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季节的维生素C摄入不足。 三、目前市场上的主要营养强化食品 纵观时下的食品市场,营养强化食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已成为食品行业的新潮流。目前我国已基本确定将盐、面粉、大米、食用油、酱油、调味品、乳制品和儿童辅助食品作为营养强化战略的实施载体。市场上的主要营养强化食品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等维生素类强化食品;钙、碘、铁、锌等矿物质类强化食品;赖氨酸等氨基酸类强化食品。 四、科学选择营养强化食品时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每个人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所处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营养状态等各方面的条件均不相同,因此,在选购营养强化食品时首先要了解食用者的健康状况,其次要掌握营养强化剂的天然食物来源及食用者的膳食搭配,最好经过医生检查、确诊某种营养缺乏,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营养强化食品。 2.平衡性原则 人体所摄取的营养素应该与身体的生理需要之间形成相对平衡,而且各种营养成分的补充必须合理,不能偏补或过补。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都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 3.循序渐进性原则 如果同时存在多种营养素缺乏,应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强化。哪一种营养素缺乏最严重,就优先强化哪一种,待该营养素缺乏的情况纠正后,再强化另外一种营养素。如当儿童缺铁同时又缺锌时,一般可先服用铁剂或强化铁的食品,待贫血纠正后,再吃补锌的食品。 4.安全性原则 在购买强化食品时一定要去正规商场,选用国家批准、卫生部门验收合格且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仔细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注重其质量问题。普通人最好选择国家营养改善项目推广的强化食品。 五、选择营养强化食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1.了解人体的营养素需求及需要量 了解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各个年龄段和特殊人群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能够根据身体状况对一些营养缺乏做出初步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添加相应营养强化剂的食品。 2.选择合理的强化剂量 只有食物中可吸收的营养素不足时,缺少的部分才需要由营养强化食品来补充。否则,一种营养素摄入过多,会造成其他营养素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如钙摄入过多会导致磷排出增加,糖摄入过多会导致维生素B1消耗增加,补锌过多会降低铁的吸收。因此,要选择适量的强化食品,不缺乏也不要过多地摄入。 3.避免盲目选用营养强化食品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营养强化食品。如饮食过于精细、经常吃精白米面和喜欢吃捞饭弃汤的人群容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食欲不振、毛发枯黄、有异食癖的小儿可能有锌的缺乏;3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应适当补铁;吃动物性食品较少的人可选择维生素A、维生素B2强化食品。 4.食用营养强化食品有时间限制 人体的营养状况是处在随时变动之中的,营养强化食品不适合长期当作普通食品来吃。如果已经解除某种营养素的缺乏,应及时停用,代之以天然食品供给充足的营养素,以避免因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而破坏它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从而加重组织器官的代谢负担。 5.不可用营养强化食品代替日常普通食品 虽然营养强化食品可以补充某些营养素,但是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和最佳来源还应当是日常合理的膳食,应大力提倡吃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各种食物,只要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数量足,质量高,营养全,营养素含量比例合适,烹调加工合理,完全可以均衡地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看了“食品科学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食品科技论文模板 2. 食品科技论文范文 3. 食品论文范文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1 撰写顺序及格式1.1 中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用语严谨规范,简明适度,能确切地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商品名称,并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1.2 作者中文姓名姓名只写实质性参与了论文研究工作的人员,各作者名之间以逗号(,)间开。并在文章的第一页地脚处提供第一作者的简单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及主要研究方。1.3 作者中文地址包括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1.4 中文摘要摘要能简单概括文章的内容,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中文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摘要中不得出现图表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1.5 中文关键词关键词(3~8个)应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为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一般不采用英文缩写词。1.6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参见有关书籍。1.7 英文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1.8 作者姓名拼音作者姓名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双名间以连字符连接,人名用(,)隔开。1.9 作者英文地址写明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邮政编码。1.10 英文摘要(Abstract)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1.11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1.12 正文1.12.1 正文格式正文按以下层次格式书写(编号从“1”开始,用阿拉伯数字):11.11.1.1……各层次标题号与标题名之间空两个字符。1.12.2 内容正文主要内容应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四方面内容。文中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外,均应在首次出现时用括号标明其中文名或外文全称。1.12.3 插图要求清晰、具自明性,图形按工程图标准绘制,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中英文图题列于图下,图注置于图题下方。插图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1.12.4 表格表格应具有自明性,并采用三线表。中英文表题列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表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中量的名称、量纲应齐全,文字、符号及数据应与文中一致。1.12.5 计量单位采用GB 3100-93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和GB3101-93规定的物理量符号,国标中未做规定的物理量,其名称、符号和单位的书写应符合国际惯例。文中数字用法应符合GB/T15834-1995的规定。1.12.6 其它文稿中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应区分清楚,并保持前后一致。上下角标应清晰、位置正确、区别明显。1.1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章相应位置的右上角。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符合GB 7714-87的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CAJ-CDB 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具体示例如下:①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②期刊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见(英文用In):编者.论文集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④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⑤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⑥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⑦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⑧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类型标识如下:标准--S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论文--J 学位论文--D 报告--R 专利--P 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未定义类型--Z论文集析出文章——A文献作者有多个的,仅列出前3位作者,第4位起以等(英文用et al)代替,作者名的书写遵循姓前名后的原则。英文文章的格式参见中文文章。2 其它说明(1)来稿必须是作者自身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文字简练、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效性。涉及配方时须注明配料的名称和配比,勿用代号。(2)文责自负。本刊不参与由于作者原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连带责任,编辑部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适当处理。(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给作者发电子邮件确认。编辑部将来稿送有关专家审定后,一般于收稿之日起三个月内给作者予初步答复,若三个月内未确定稿件能否发表,作者有权另行处理稿件,但须通知本刊。(4)属于基金项目论文,并在作者标明受何种基金资助及项目编号。(5)编辑部有权对刊用的稿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删节,有权安排稿件栏目及发表时间。来稿一经刊用,将视情况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并付稿酬及赠送样刊。来稿一 经录用,即被认为同意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及上网发布,与此有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1、所有稿件请用现代食品科技投稿模板规范,请使用Word格式,不接受Word以外的其他格式,如pdf、rar等。2、谨慎投稿,文责自负。稿件数据务必真实可靠,署名时请认真考虑是否会产生著作纠纷或对其它作者不利的影响,本刊不参与由于作者原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连带责任。编辑部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适当处理。3、本刊不接收一稿多投稿件。4、本刊对录用稿件需收取一定的版面费,超页按整页收取。具体页码以编委会专家审核后的预排稿的页码为准。5、来稿一经录用,即被认为同意收录于英国科学技术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及上网发布,与此有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