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3篇一区论文

发布时间:

发表3篇一区论文

sci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它不仅是重要的检索工具书,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ci如今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sci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sci期刊发表论文,是发一篇国际核心论文,往往要比发国内核心论文更高一个级别。要说sci是什么水平?那只能说国际先进水平

为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和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2010]78号)、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高校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8]369号)规定,经研究,现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学校概况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占地1298亩,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图书馆藏纸质图书和具有使用权的电子图书152万余册,是省级数字图书馆,学校是合肥市花园单位,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在校生22418人,其中四年一贯制本科生372人,留学生46人。专业涵盖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4大类65个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10个、国家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0个、省级特色(精品)专业30个。学校现有教职工793人,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1人,省级教坛新秀12人、省级大师工作室9个、教授42人。还有多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86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级国家级大奖28个。二、人才需求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对象为专业和科研领军人才、优秀博士学位人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共四类。岗位需求及条件详见下表,此次引进对象为优秀博士学位人才。"年龄条件"中"40周岁以下"为"1981年7月30日(含)以后出生"。三、引进人才的条件(一)基本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作风和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符合岗位要求,服从工作安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1、不符合引进条件的人员;2、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3、现役军人;4、经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具有考试违纪行为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5、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6、有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人员;7、法律规定不得参加报考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二)引进人才的条件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所学专业为学校紧缺急需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的36所)或学习期间所学专业在学科评估中评定在A档等次(含A-)或毕业于海外高校名校(世界排名前200)优势专业。(2)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学科(以博士毕业证书为准),须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或发表EI论文5篇;人文社科发表CSSCI论文2篇。(3)获省部级以上政府类科技成果奖励,以获奖证书为准。第二层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的6所)或学习期间所学专业在学科评估中评定在B+档等次或毕业于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或毕业于海外高校名校(世界排名前200)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机构有正式教学、科研或工作职位一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2)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学科,须发表SCI三区论文1篇或发表EI论文4篇;人文社科发表CSSCI论文1篇。(3)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件或国际发明专利1件。第三层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毕业于国内211工程高校或学习期间所学专业在学科评估中评定在B档等次或毕业于海外高校名校(世界排名前300)优势专业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机构有正式教学、科研或工作职位一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2)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学科(以博士毕业证书为准),须发表SCI三区论文1篇或发表EI论文2篇;人文社科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2篇或三类学术期刊5篇及以上。第四层次,胜任教学科研岗位要求的其他博士。四、引进人才的待遇学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才一议""一人一策"模式,按照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对引进人才进行管理。引进的人才入安徽省事业单位编制,除了享受正常工资福利待遇外,学校还提供住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具体见下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高层次人才待遇一览表五、报名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网上报名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有效,各岗位招满为止。(一)应聘者填写《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高层次人才引进报名表》,提供个人资料。具体包括:本人简历、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具有海外学历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正式《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相关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职称证书或聘书和重要社会兼职等材料复印件。(二)提供能代表其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具体包括:论著目录(论文目录应包括作者排名、是否通讯作者、题目、杂志或会议名称,著作目录应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和本人执笔内容)及论文被收录和引用的检索证明和主要代表性论著;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清单(包括项目名称、起止时间、研究内容、本人作用、项目来源和经费);重要获奖情况(包括奖项名称、级别、年度、本人排名和获奖证书)。以上材料电子版(PDF格式)请发送到校人事处电子邮箱:,邮件名称格式:"应聘高层次人才+姓名+专业+最后毕业学校+高校人才网"(所有电子文件压缩后应小于200MB)。六、资格审核学校人事处组织相关二级学院和科研部门对应聘者报名材料及时审核,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由人事处电话告知资格初审结果,并在考核前对其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审查贯穿于招聘工作全过程,如在招聘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提供虚假信息或应聘人员条件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等情况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或予以解聘。七、考核与审批人事处与二级学院共同对照引才条件,认真审核,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对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进行直接考核或竞聘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应聘者的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科教能力、引领水平、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及家庭情况等。采用竞聘考核的方式包括面试、试讲、学术成果评价三个环节,各环节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应聘人员最终考核成绩,则按照面试占30%、试讲占30%、学术成果评价占40%的规则,最后加权计算得出考核最终成绩。所有成绩计算时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人事处将对考核人员提出拟引进意见,对拟引进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不计考核分),并将心理测试结果和拟引进意见和建议人选的各种材料,提交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报学校党委同意后确定引进人选、引进层次类别及其待遇等事宜。八、体检与考察体检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等规定执行。如体检不合格者不进入考察环节。考察工作根据拟聘用岗位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心理健康、岗位匹配、学术作风、师德师风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习工作期间的表现,同时核对考察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提供的应聘信息和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准确。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7]24号)等文件精神,考察结束时考察对象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考察不合格。九、公示、签约、报批聘用对体检、考察合格者,经学校党委研究确定为拟聘人员,在学校校园网公示7天。全职引进人才由学校与引进人才签订聘用合同和引进协议;柔性引进人才由学校与引进人才签定岗位聘用协议,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和目标。按照有关政策办理引进人才的人事接收与调转手续。经公示无异议或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由学校按照规定将有关材料报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理有关聘用报批手续。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规定,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实施聘用管理,并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转为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十、其他有关事宜(一)应聘人员报名时须真实、准确、有效地提供应聘信息,凡弄虚作假,一经查实,随时取消其应聘资格。资格审查贯穿于选聘工作全过程,如在选聘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提供虚假信息或应聘者条件不符合选聘岗位条件要求等情况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或解聘。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本人负责。(二)被引进人才与原单位之间产生的合同、经济纠纷等,均由本人负责解决并承担相应责任。(三)对未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报到上班的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聘期内实行聘期目标考核,签订聘期协议书(聘期考核具体目标,面议)。(五)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监督电话:、64689004(纪检监察处)张老师、江老师。(六)咨询电话:、64374587(人事处)丁老师、耿老师。邮箱:。学校网站:。通讯地址:合肥市新站区文忠路2600号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邮编:230011(七)本公告由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负责解释。引各类才俊,育大国工匠。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共绘职教发展新蓝图!特此公告。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文章,不涉及任何商业目的,如涉侵权请您先联系小编sqzhang3322,我们会及时处理。

大神水平!

给大家介绍一下985大学博士毕业的基本条件,这儿说的是一般情况!

所以,你已经是硕士里面的战斗机了!

二流学校硕士毕业,三篇SCI文章,一篇一作,总IF7.8,这个不仅要看影响因子,还要看学科领域,作者并没有提自己的学科领域,如果是生化环材医这些有名的论文“重灾区”来说,单片影响因子达到5以上才算是入门级文章,你的这些文章不算是什么。因为好多课题组对于5分以下的文章根本不考虑发,尤其是重点院校的大课题组,都在憋一篇大文章。

但是如果你是工科(太难发了!)或者是农科(关注少,引用少)能够发一篇单篇三分以上的文章,还是第一作者,说明你硕士阶段做的已经非常不错了。

应该还是硕士水平!!只能说,你硕士阶段工作作的很漂亮,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贺年华,硕士阶段或者硕士论文,从创新型、系统性和工作的投入方面,很难超越博士;所以即便你发了很好的论文,只能说明你硕士阶段做的非常好,为下一阶段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功底,如果继续读博士,愿意接收你的导师会很多,你申请博士的机会会比其他没有发表文章或者发表文章少的学生机会大;另外,能够写英文文章、发表英文文章说明你英文水平已经可以了,也熟悉了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修改文章的基本套路;也说明你有很好的数据分析、插图制作和文字组织能力,前提是这些都是你独立完成的!

顺便谈一下,我的经历,本人今年招收了一名博士,还是专硕,硕士期间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2篇一作,中国科学院一区;国内知名刊物上发表了1篇,在国际知名刊物上还有一篇大修的;这个学生找我,联系我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考虑,直接接受;在硕士阶段能够这样用心、具有这样能力的学生,如果不纳入自己的门下,实为憾事;聚天下英才而育之,为普天之下老师的一般通病吧!事实证明,在进入实验室之后,每天带领同课题的研究生,试验做的非常顺利,管理井井有条。

所以,你这个基础非常好,但是要谦虚,要上进。

工作只认一作或者通信作者,也就是说,你只有一篇文章,申请读博估计困难,但是,也申请得上。

我觉得题主问这个问题,肯定在等着别人夸他,但我还是想泼一盆冷水。答案是:什么水平也看不出来。

读过硕士博士的同学应该知道,课题组和课题组的差距,比塔里木盆地和珠穆朗玛峰的差距还大。

有的课题组,comsol换换参数各种二区轻轻松松,有的课题组憋好几年出不来一篇文章。有的课题组钱多到不花就要被收回了,有的课题组买个试剂都要自己垫钱。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个人的成果大部分取决于课题组的水平,大牛导师的硕士可能比普通博导的博士成果还要好,这是很常见的,并不能说明研究生本人如何。

越往上读,研究领域划分越细,所以哪怕同一个课题组,不同的学生,成果可能截然不同。你有3篇文章,却只有1篇一作,那么其他两篇就不是一作。

首先说明你们组是不错的组,成果是有的,有两个人的文章挂了你。而相同的,你也有一篇文章,只能说你达到了课题组的平均水平。

所以其实不控制变量去比较成果,毫无意义。北大的博士毕业已经不要求文章了,很多人毕业一篇文章都没有。难道北大的博士都很水么?

至于总的影响因子7.8,仍然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我不是羡慕嫉妒恨别人的人,只不过我是明白人。 对于二流学校的硕士来说,你手握100篇SCI,如果你不读博,也是毫无意义,找工作谁看你SCI啊。

还是那句话,SCI就是科研人自己制定的套路,你取得了一点成绩,只能说明你运气不错,还有你学会了套路,仅此而已。等你出了科研圈,没人承认你的套路,也就一文不值。

PS:怕你不服,给你一个数据,我所在的某末流师大211学校的工科课题组,硕士毕业人均IF>20。

看什么专业,其他专业我不懂。生化环材医类专业,就是中等偏下水平。三篇SCI,其中一作一篇,意思就是自己发了一篇,师兄弟之间相互挂名挂了两篇。三篇影响因子和不到8,单篇估计3左右。我十三年前二流院校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当时同一级化学类专业毕业的基本人人有自己的SCI,最多的一作SCI有八篇。

首先,在学期间论文只承认学生一作或者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其他位次的作者是不算的。如果是生化环材专业,在985或211院校中,算基本满足硕士毕业条件(如果985高校算一流,那,211高校就算二流了)。对于淡泊名利的双非院校,这样的水平算是顶尖。对于急功近利的双非院校,他们的毕业条件与985.211齐平或更加苛刻(比如福建某双非某生化环材专业要求1篇SCI毕业,天津某双非某生化环材专业要求2篇SCI毕业)

题主这样的情况,已经相当厉害了,不过不知道你的一篇一作的影响因子是多少,也不知道你的专业领域是什么,但是作为最好发文章的生化环材,这都已经算是比较厉害的了。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读的 南京大学博士硕士的基本条件 , 硕士毕业是一篇三作的文章就可以,博士毕业是需要两篇一作文章,合计影响因子大于6 。当然这是学校学院条件,课题组可能也会自己划毕业限制。

所以题主这样已经非常优秀~有兴趣科研的话,可以努力读博,为科研事业做贡献~

挺高,但是二本学校的毕业证卡死你了,我们单位是不要双非,只要985/211的硕士以上,除非你的亲戚是单位的领导。坐标南京

除了一作,其他的都没用!我16年硕士毕业,工作三年,今年毅然辞职准备明年的读博士,在我努力下,4个月时间,已接受一篇,在投2篇,影响因子都不高,3.0左右,还有一篇在做(目标一区期刊)!所以现在做文章只要有思路,加上勤奋,几篇文章还是很容易的!如果读博只看一作,一般是1-2篇的要求!有些顶尖高校有对影响因子的要求!

JCR一区发表论文3篇

jcr一区厉害。

1、jcr收录了全球学术期刊中最优秀的刊物,是国内外期刊中质量最高的刊物,因为刊物收录方向,分为了sci、ssci、a&hci。而与分区划分的,只有sci、ssci。它们根据影响因子,分为了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其中,一区是jcr收录的期刊中最优秀的学术期刊,是牛人中的牛人,是TOP刊物。

2、jcr一区属于国际顶尖水平,相当于奥运会上的金牌。其中,sci一区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最优秀的学术期刊,ssci一区是社科人文领域中最优先的学术期刊。不仅在国内认可度上很高,在国外认可度也很高,是如今评职称、留学、移民、学术交流、提升国际知名度中被看中的加分占比很高的项目。

3、从国内各单位对学术期刊的认可度上,sci、ssci被列入A级刊物,cscd和cssci被列入B级刊物。作为中文期刊中含金量最高的cscd和cssci都比不上sci、ssci,意味着jcr一区是高于中文期刊水平的,至于高出什么层次,与各单位的政策有关了。一般来说,一篇jcr一区论文相当于2-3篇cscd或cssci是常见的。

一是博士在读期间没有工资的,学校和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目前为1.5w/人),而博士后是有工资的。二是博士在校学期期间,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博士学位。而博士后则在博士后流动站或科研站工作,更像是一种“科研民工”,专职从事科研或做项目。那么,博士毕业后有无必要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呢?相信这是大多数博士们毕业后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吧!目前,随着高校大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多数高校每年都在批量招聘博士,其待遇也不尽相同,其中211、985高校用人标准普标较高,多数要求国内TOP系列或者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毕业生,对科研成果、学历等要求较高。这里就不做举例说明。小白国内普通二本学校为例,其实就是小编所在地区的一所省属高校,看看他们的待遇吧!根据其官网公布的2020招聘计划及待遇,将分4种情况招聘博士,分别为:1.杰出博士条件:需满足下列业绩中的一条:①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主持人;②文科博士应在我校指定的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参见附件)上独立发表论文2篇,或在标注A类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理工科博士应在本学科JCR一区发表论文3篇(限第一作者);③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者(限前5名);④其他有特别突出业绩,经校学术委员会认定者。2.紧缺博士条件:要求业绩突出。详见《南阳师范学院2020年引进博士研究生计划表》中加“★”的专业。3.优秀博士条件:需满足下列业绩中的一条:①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前二名(仅限理工科,且主持人为导师);②文科博士应在我校指定的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1篇,或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3篇;理工科博士应发表本学科JCR一区论文1篇(限第一作者),或JCR二区论文2篇(限第一作者),或EI期刊论文4篇(限第一作者);③独立出版学术专著、译著者;④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者(限前8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者(限前2名);⑤有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具备潜在经济效益,经校学术委员会认定者;⑥其他有特别突出业绩,经校学术委员会认定者。4.一般博士条件:不符合上述博士引进业绩条件,经学校研究同意者,按一般博士引进。根据这四种分类,待遇也不尽相同:其实,小白粗略算了一下,以符合杰出+紧缺类博士为例:来校工作的话,基本上可以拿到100万左右,想想还是挺不错的吧,有没有心动!反观博士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国家大力鼓励各省市高校扩大博士后招聘规模,减轻就业压力,各地博士后招聘政策也不断优化调整,综合待遇、区位、学科发展态势等内容,@小白师兄找了几个,个人觉得还不错的高校,给大家介绍一下:如果说博士毕业后,让你专职搞科研,每个月还有2万左右的收入,解决子女上学,提供出国交流机会,项目申报机会,丰厚的科研奖励,不知道你会不会心动!博士后时间一般为2-3年,这2-3年时间虽然短,但是却是你时间、精力和状态最好的的时期,利用做博士后的这几年,好好地做实验,发几篇 SCI、SSCI、CSSCI等高级别论文,拿下几个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可以说你今后人生路、学术路、科研路就会顺畅很多。如果一切是设计好的话,讲师、副教授、教授、甚至长江学者、院士都是有可能的。寄语:漫漫科研路,需要有坚强毅力、强大定力和充足能力。不管你博士毕业后选择继续做博士后还是工作,记住一点,适合自己最重要。

发表一区论文3篇以上

sci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它不仅是重要的检索工具书,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ci如今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sci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sci期刊发表论文,是发一篇国际核心论文,往往要比发国内核心论文更高一个级别。要说sci是什么水平?那只能说国际先进水平

硕士5篇一区文章特别好的水平。5篇一区sci是很牛的,因为很多博士毕业也做不到能有5篇文章,更别说投了5篇一区的sci文章了,目前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博士毕业的要求是有2篇文章,有一些会要求有1篇高档次的文章就可以毕业了,而且毕业以后进高校也最多有3篇文章就能达到要求了。

博士发表3篇一区论文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士毕业要求不少于3篇sci论文,毕业要求:

1、数学与系统科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SCI影响因子0.5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收录源刊物或在《中国科学》(中文版)、《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和《系统科学与数学》发表2篇论文。

SCI 介绍: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

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SCI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CI

比较高的院校。博士毕业找工作,主要是看论文达标的档次和在该领域中所作贡献的大小,研究突破越大、论文档次越高,能进的大学级别也就会越高,除了科研领域的表现,部分要求比较高的院校在招聘的时候可能还会比较看重第一学历和出国经验。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必须是C刊,sci刊,有的不需要;期刊等级也不一定,有的就只要普刊即可。有的要求三篇以上,有的只要求一篇即可。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在sci一区发表3篇论文

护士发3篇sci高水平sci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三篇sci一区如果都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那你的水平相当高。不用说sci一区,就是2区以上的期刊发表3篇,所代表的影响力,相当于体育界的国际冠军,代表你的科研水平达到了本专业中的最高水平。

为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和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皖人社发[2010]78号)、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高校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8]369号)规定,经研究,现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学校概况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占地1298亩,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图书馆藏纸质图书和具有使用权的电子图书152万余册,是省级数字图书馆,学校是合肥市花园单位,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在校生22418人,其中四年一贯制本科生372人,留学生46人。专业涵盖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4大类65个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10个、国家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0个、省级特色(精品)专业30个。学校现有教职工793人,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1人,省级教坛新秀12人、省级大师工作室9个、教授42人。还有多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86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级国家级大奖28个。二、人才需求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对象为专业和科研领军人才、优秀博士学位人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共四类。岗位需求及条件详见下表,此次引进对象为优秀博士学位人才。"年龄条件"中"40周岁以下"为"1981年7月30日(含)以后出生"。三、引进人才的条件(一)基本要求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为人师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作风和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符合岗位要求,服从工作安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1、不符合引进条件的人员;2、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3、现役军人;4、经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具有考试违纪行为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5、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6、有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人员;7、法律规定不得参加报考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二)引进人才的条件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所学专业为学校紧缺急需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的36所)或学习期间所学专业在学科评估中评定在A档等次(含A-)或毕业于海外高校名校(世界排名前200)优势专业。(2)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学科(以博士毕业证书为准),须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或发表EI论文5篇;人文社科发表CSSCI论文2篇。(3)获省部级以上政府类科技成果奖励,以获奖证书为准。第二层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的6所)或学习期间所学专业在学科评估中评定在B+档等次或毕业于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或毕业于海外高校名校(世界排名前200)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机构有正式教学、科研或工作职位一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2)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学科,须发表SCI三区论文1篇或发表EI论文4篇;人文社科发表CSSCI论文1篇。(3)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件或国际发明专利1件。第三层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毕业于国内211工程高校或学习期间所学专业在学科评估中评定在B档等次或毕业于海外高校名校(世界排名前300)优势专业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机构有正式教学、科研或工作职位一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2)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等学科(以博士毕业证书为准),须发表SCI三区论文1篇或发表EI论文2篇;人文社科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2篇或三类学术期刊5篇及以上。第四层次,胜任教学科研岗位要求的其他博士。四、引进人才的待遇学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才一议""一人一策"模式,按照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对引进人才进行管理。引进的人才入安徽省事业单位编制,除了享受正常工资福利待遇外,学校还提供住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具体见下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高层次人才待遇一览表五、报名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网上报名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有效,各岗位招满为止。(一)应聘者填写《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高层次人才引进报名表》,提供个人资料。具体包括:本人简历、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具有海外学历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正式《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相关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职称证书或聘书和重要社会兼职等材料复印件。(二)提供能代表其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具体包括:论著目录(论文目录应包括作者排名、是否通讯作者、题目、杂志或会议名称,著作目录应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和本人执笔内容)及论文被收录和引用的检索证明和主要代表性论著;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清单(包括项目名称、起止时间、研究内容、本人作用、项目来源和经费);重要获奖情况(包括奖项名称、级别、年度、本人排名和获奖证书)。以上材料电子版(PDF格式)请发送到校人事处电子邮箱:,邮件名称格式:"应聘高层次人才+姓名+专业+最后毕业学校+高校人才网"(所有电子文件压缩后应小于200MB)。六、资格审核学校人事处组织相关二级学院和科研部门对应聘者报名材料及时审核,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由人事处电话告知资格初审结果,并在考核前对其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审查贯穿于招聘工作全过程,如在招聘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提供虚假信息或应聘人员条件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等情况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或予以解聘。七、考核与审批人事处与二级学院共同对照引才条件,认真审核,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对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进行直接考核或竞聘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应聘者的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科教能力、引领水平、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及家庭情况等。采用竞聘考核的方式包括面试、试讲、学术成果评价三个环节,各环节成绩均以百分制计算,应聘人员最终考核成绩,则按照面试占30%、试讲占30%、学术成果评价占40%的规则,最后加权计算得出考核最终成绩。所有成绩计算时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人事处将对考核人员提出拟引进意见,对拟引进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不计考核分),并将心理测试结果和拟引进意见和建议人选的各种材料,提交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并报学校党委同意后确定引进人选、引进层次类别及其待遇等事宜。八、体检与考察体检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3]208号)等规定执行。如体检不合格者不进入考察环节。考察工作根据拟聘用岗位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心理健康、岗位匹配、学术作风、师德师风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习工作期间的表现,同时核对考察对象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提供的应聘信息和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准确。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7]24号)等文件精神,考察结束时考察对象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的,考察不合格。九、公示、签约、报批聘用对体检、考察合格者,经学校党委研究确定为拟聘人员,在学校校园网公示7天。全职引进人才由学校与引进人才签订聘用合同和引进协议;柔性引进人才由学校与引进人才签定岗位聘用协议,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和目标。按照有关政策办理引进人才的人事接收与调转手续。经公示无异议或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由学校按照规定将有关材料报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理有关聘用报批手续。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规定,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实施聘用管理,并按规定实行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转为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十、其他有关事宜(一)应聘人员报名时须真实、准确、有效地提供应聘信息,凡弄虚作假,一经查实,随时取消其应聘资格。资格审查贯穿于选聘工作全过程,如在选聘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提供虚假信息或应聘者条件不符合选聘岗位条件要求等情况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或解聘。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应聘者本人负责。(二)被引进人才与原单位之间产生的合同、经济纠纷等,均由本人负责解决并承担相应责任。(三)对未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报到上班的人员,取消其聘用资格。(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聘期内实行聘期目标考核,签订聘期协议书(聘期考核具体目标,面议)。(五)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监督电话:、64689004(纪检监察处)张老师、江老师。(六)咨询电话:、64374587(人事处)丁老师、耿老师。邮箱:。学校网站:。通讯地址:合肥市新站区文忠路2600号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邮编:230011(七)本公告由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负责解释。引各类才俊,育大国工匠。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共绘职教发展新蓝图!特此公告。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文章,不涉及任何商业目的,如涉侵权请您先联系小编sqzhang3322,我们会及时处理。

不一定如果有专科或者二本院校给事业编,优先事业编制。如果没有,通过这么多年读博士的学习中,肯定会协助老师带低年级的学生,应该知道自己能不能带硕士,有没有能力培养硕士,也通过自己写本子评价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写项目书,如果没有,就应该找一个地方做博后或者大团队做教职,把自己能力提高一点,然后再离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