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理念,而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战略成本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然而效果甚微,甚至效益变得越来越低。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降低成本,控制支出,并没有将成本控制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劣及外部环境,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认识偏差
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仍为降低成本,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在科学技术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
(二)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企业认为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并不考虑市场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化。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造成的存货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使得短期利润提高。此时一旦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为了盘活资金往往不得不低价抛售库存商品,最终导致利润的降低。
(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产品制造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供应、销售过程,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以及人力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二、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内容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分析的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为凡是对企业成本有影响的企业外部因素都是企业的,这些因素有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企业内部基本环境因素有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等。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就是要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内部与外部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企业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机会和威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优势和劣势因素。对影响企业成本的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不仅要在空间范围上进行内容和层次因素的分析,而且还要在时间上进行前后的、将来与现在的联系性环境因素的`分析。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体性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总体目标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性及各个层次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过程的连接性上。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层次管理共同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集合体。
(二)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长期目标对短期目标进行控制,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执行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短期目标通常为1年,长期目标通常为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长期目标中有若干个短期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目标的确定,是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和发展的潜力上考虑的,忽视长期目标,只注意短期利益,就有可能使企业丧失获得长远的、更多的利益和长期发展潜力的机会。但是,如果只考虑长期目标,不设计分期实现长期目标的近期目标,则长期目标也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短期目标的执行来保证。
(三)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企业作出的战略成本决策,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战略成本决策的项目一般数额较大、影响面较宽、一个项目的成本全部得到补偿的时间较长。正确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反之,错误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战略成本决策应建立在对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联系的重大问题的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不应草率作出战略成本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2006.
[2]刘庆元,刘宝宏。战略管理:分析、制定与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士玉,王滨有,张士宏。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地位,实现企业自身长效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成本会计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经过全面分析和论证,为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概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应地为了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成本会计工作也同样发生着变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职能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 企业管理 水平的提高,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是反映职能。 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消耗、运用相关的成本会计 方法 对企业成本进行计量、记录、归类汇总后准确计算出成本对象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等。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会计还需要担负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单位成本计划以及生财为用预算编制、审核等职能。通过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遇投资管理风险的事前控制,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赢得良好经营效益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企业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等 措施 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实施。 2、企业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策略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当前,部分企业在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存在工作方法落后,同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有些企业甚至是直接搬用其他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和 经验 来开展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使得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不仅没有有效控制好企业成本,反而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会计成本工作特点等,经过综合分析和论证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加强成本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细化企业成本会计基础工作,推进会计成本工作卓有成效开展 首先,应健全企业成本会计的原始记录。健全原始记录,按照企业规定成本会计工作规程,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企业项目核算、各种费用预算编制以及成本费用支出等提供重要资料依据。健全原始记录应注意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存货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生产的产品和采购的物品要做好存货计量、验收。尤其是采购的物品或材料要做好领用和未使用完退回的记录,避免造成材料和物品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定期对企业库存进行盘点,以准确掌握企业产品储备情况、生产实际对库存影响和成本中材料费用支出情况。 第三,加强定额管理。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定额能为企业对产品成本预测、核算以及控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企业编制成本计划过程中,通常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制定动态定额体系。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势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用增加生产耗材,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各种设备在调试过程中也会浪费一部分的材料。 这个时候,原定的生产消耗定额肯定同生产实际不相符的,需要采用动态定额体系,并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对该部分定额衡量。此外,为保证定额制定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还需根据生产发展实际情况,比如生产技术的更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定额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提供精准客观依据。 以经营决策职能开展,促进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尤其是要认识到成本会计对经营决策参与职能的重要作用。将成本会计工作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想实现长效发展,必须要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企业发展规划前应充分地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制定严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打算。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整个发展规划中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体分析,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应根据企业历史成本资料和透彻掌握周边市场情况,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企业成本水平。进而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投入,生产效能最大化的方案和措施。在企业未来规范发展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决策问题,成本会计工作都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相应,企业做出了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必定会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综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平稳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细化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2 浅析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对成本会计的认知 11成本会计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一种与其他的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交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12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成本核算工作来开展的,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成本会计只是单纯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生产成本比重下降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当前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相应的营销以及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却不断提升。当前成本会计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于营销以及其他环节的一些成本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真的情况。 2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2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成败。而传统的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只能够看到有形的资产消耗,而对于知识的消耗却常常视而不见。这给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2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当中,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的采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飞跃,也使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造成成本下降。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之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直接的人工成本则在不断缩水,只有制造成本的1/3。如果成本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不去进行改革,而是将制造费用由人工工时去进行分配,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3竞争加剧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大量公司涌入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当前我国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着激励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自身成本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优势。 24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丰富多样,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解决对策及建议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3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成熟,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将逐渐壮大。这批高素质人才在经过实践的历练后,他们不会选择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墨守套路,做一个核算机器。而更倾向于积极运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特征,依照企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决策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去处理会计实务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并实现理论创新的目标。 32会计行为客体的要求 企业进行会计行为,主要是为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日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逐渐促使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的相关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一情况下,会计准则也就应运而生并充当规范体系内的合理补充。特别是对于那些多个利益主体并存的大型的会计主体而言,由于各个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各异,有些甚至是相悖的,为满足各自的信息要求,企业会更加倾向于作为公认会计规范的会计准则去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33会计环境的要求 随着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逐渐被提上议程。而这一日益完善的系统机制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加的规范合理。因此,在多部门同一协作下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将会更好地为服务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而逐步完善的准则体系也使其有朝一日取代会计制度成为必然趋势。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素质,需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 规章制度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以外,不仅要懂会计还有 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随着战略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如适合多数企业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 对此,我们应视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大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如果能够有一个通用的会计准则来打破各个国家之间的会计制度,将会十分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经济交流。我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把握这个机会,对我国的会计制度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另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各行业各部门尽可能地采用相趋同的会计准则,才可以更科学合理的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健康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现在及其将来一段时间内,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仍将长期并存。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会计制度被会计准则所取代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3 试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现阶段,人已经逐渐成为置身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的蓬勃发展。简单的来说,人力资源是一类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资本,因而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不同的成本产生,在投资支出中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成本形成。在人力资源会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内容,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辞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影响,继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 (一)确认人力资源成本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成本确认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相关项目进行确认的一个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学者所赋予的任务,但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人力资源 离职 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尤为关键的反映对象,人力资源投资依附于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直至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并且还涉及到投资人力资源的不同目的。大体上可以将该投诉划分为以下项目:其一,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其三,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资源损失;其五,人力资源维持成本。 (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 当确认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后,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计量基础,以此量化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具备的特点,将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经过计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为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在投资形式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特点,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应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一)取得成本 企业在员工录用和员工招募中会产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该成本应当由被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予以承担,在员工的服务年限以内进行分期摊销,具体涉及到招募、选拔、录用与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招募的间接管理费、直接业务费、预付费用和直接劳务费组成,涉及到招聘洽谈会议费、宣传资料费、临时场地使用费、 广告 费、水电费、代理费和办公费等。第二,选拔成本即企业为了能够选择到所需的员工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包括选拔各个环节诸如 面试 、评价、调查以及体检等过程当中产生的于决定是否录用相关的费用。其三,录用成本即企业在诸多的应聘人员当中将合格者选拔出来,并且正式将其录取为企业员工过程当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录用手续费。其四,安置成本即企业把已录用的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形成的费用,具体包括为安置录用员工产生的交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临时生活费用等。 (二)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已经录用的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使这些新员工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业,继而真正达到所应聘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费用,比如脱产培训成本、上岗前培训成本等。第一,脱产培训成本即企业按照工作需求与生产需要,准许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第二,上岗前培训成本又被称之为定向成本,是企业对已录用员工在其上岗之前进行业务技能、业务知识、 企业 文化 、思想政治、制度规章等 教育 而产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员工或者补偿员工在工作中脑力消耗、体力消耗所间接、直接向劳动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调剂成本、维持成本与奖励成本三部分。第一,调剂成本即调剂员工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使员工能够消除疲劳,使员工队伍得以稳定,同时吸引外部员工进入企业任职而支出的费用。第二,维持成本即确保人力资源能够维持自身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简单的说也就是劳动报酬,涉及到津贴、工资、年终分红以及各项福利等。其三,奖励成本即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由此对员工的特别贡献或者超额劳动而给予的奖金,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主体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补偿费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所作的牺牲,包括为开发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产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备着职务替代成本与个人替代成本的双重概念,其中,个人替代成本是采用可以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员将目前企业雇佣的人员代替而产生的成本,是另一个人向企业提供同等服务而产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 报告 非标准化导致信息失真 在理论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报告及核算近年来日趋完善,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范或标准,由此给企业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继而在人力资产方面做 文章 留下漏洞。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以往人们置身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及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被列为人力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项目,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则是被划分到当期损益中,对于这一理论相关研究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方法的前提下相关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这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员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账务处理存在弊端 人力资源无论因何种原因也无论在何时退出企业,也不管是几个人或者某个人退出企业,此类状况下所涉及到的会计账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的账务处理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仅仅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退出企业时仍然还有未分摊完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那么便需要将其列入当期损益中。显然,就会计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实际上问题就在于数额确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整体价值进行估算,但是在员工退出企业时则是对个体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并非能与群体价值划等号。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着较强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及推广的建议 (一)深化及创新人力资本理念 要想将人力资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创新,就需要从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着手。如今,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方面有两个思想转变,首先是将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等看待,并且将两者均划分为一类资产。对于该转变切勿过度纠结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因为企业每年的人力资本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经常以变动的方式存在,这便使人力资本确定带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随意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该问题独辟蹊径。其次是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中来。虽然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力资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资源缺位,企业也无法顺利运营。 (二)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规范性 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取得成本实际上属于本性支出的范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到人力资产中,同时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同期以内进行分期摊销。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应当将其当作是当期费用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够和传统会计大体上保持同一。其区别就在于,需要对“使用成本”总账科目加以设置,下设“调剂成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细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无法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理论仍然十分稚嫩,在实务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理论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使该理论在实务中得到一致认可,则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中,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界使命,同时还需要会计工作者的紧密配合,应当尽快将各个理论分支之间的嫌隙予以摒弃,将完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塑造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崭新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以及鉴别人力资源数据的重要会计方法,其主要目标就在于及时的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诸多信息资料,向相关外界人员提供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人力资源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它不仅是成本会计的专项之一,同时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具备的这种双重性质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财务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充实,均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在人力资源成本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学者及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共同携手,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正确的方向引动会计体系的革新,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1. 浅谈成本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化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本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成本会计论文 范文 一: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1.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较多、理论性很强且各个章节前后联系紧密,因而需要将各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系统掌握。成本会计是联系实际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中产品成本计算 方法 的选取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产品品种种类、产品的批次、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这些都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教材中提供的案例非常有限,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成本会计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单一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过渡,从教学过程来看,板书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而板书教学就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若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但是,很多高校却存在多媒体教室资源不充足的现状,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但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课件制作中,很多生产费用分配表计算过程不如板书教学讲授清晰明了,还有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缺乏系统性教学,不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教学,日常的课程讲授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完全忽视或不够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成本会计实训教学相对于日常理论教学更能增加学生学习成本 会计知识 的兴趣,通过成本会计实训演练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前面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查漏补缺。但是很多高校只注重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而对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不够重视,这将导致该课程的讲授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性很强,既需要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丰富的成本会计实践 经验 。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目前担任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虽然学历都较高,但是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很多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必将影响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2.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增加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即通过列举、讲解案例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企业相关产品成本核算,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学会正确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能,懂得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等等。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进情景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已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发展到了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方法相对板书教学是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利用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在情境教学法下,多媒体教学法不仅包括PPT教学,还包括影像和视听,例如播放工业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把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成本会计实训部分内容的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实验吸引同学的参与,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将原先被动的数字计算工作变得主动有趣。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到核算流程规范的工业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原材料是经过怎样的一步一步加工程序最终生产成产成品,这样成本会计课程才不至于讲得枯燥与空洞。
教师应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要精通课程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为成本会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去调研参观学习,去收集 总结 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比较理论教学与成本会计劳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差别,寻求更好的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二: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岗位所从事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成本会计课程,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不论内容、形式、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尤其是2013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建立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性规范制度,为本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材内容“教条分割”
传统的成本会计的教材将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计算程序“教条分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是讲授成本计算的程序,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然后通过三个例题展示几种成本计算方法,最后简要阐述成本分析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得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岗位工作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处理失当”
成本会计课程主要特点是计算量重和大量的图表运用。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中所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由于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分配表的编制与凭证账簿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学生搞不清楚,以至于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把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像是在学数学,而不是会计课程,导致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错误认识。
(三)实训过程“纸上谈兵”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因为缺少仿真的实训资料,因此教师上课时主要以教材为主。而教材本身内容体系就存在缺陷,而且教材中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都是使用现成的例题和数据进行展示,教师只是顺着例题进行讲解即可。由于教学重点的“安排失当”,缺乏仿真教学情境和仿真的成本核算的实训资料,使得课程的实训变成了纯计算题的练习。
(四)学习过程“被动接受”
由于存在以上几点问题,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环节,课程的教学环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成本会计的课程改革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进行。首先,进行课程职业岗位分析,通过调研企业典型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岗位,提炼出企业成本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进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后,重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最终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改革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本课程的改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与控制。从成本核算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属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体系,从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又属于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管理会计是会计未来改革的方向,管理会计人才也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之一。因此,学习本课程将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成本会计课程面向的是企业的成本会计岗位。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了成本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包括:一是整理各项费用的原始资料,与材料仓库、车间等部门进行核对,做好协调工作,进行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是做记账凭证并登账,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根据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三是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编制成本分析 报告 。三项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工作能力分别为原始凭证的分析汇总能力、成本计算与账务处理能力和初步的成本管理能力。前两项能力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后一项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细化课程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成本会计课程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进行岗位操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 教育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按照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分析审核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凭证;
(2)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规定,会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准确进行费用分类,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能够分别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3)会编制成本报表,能够进行成本分析,并协助 财务管理 人员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2.知识目标
(1)熟悉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2)熟悉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3)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及账户设置;
(4)熟悉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5)熟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6)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5类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掌握6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掌握3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7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产品分配的方法;
(7)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8)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9)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10)掌握产品成本分析的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应用及反映情况。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遵章守纪、诚信保密、精打细算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具有成本管理的意识,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实施课程项目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特点,重构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个递进的课内项目和一个综合的课外项目。三个课内项目分别是:
(1)运用品种法完成服装企业A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2)运用分批法完成订单企业B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3)运用分步法完成纺织企业C某月份的成本核算。针对三个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合作企业,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核算方法,整理三套对应三个项目的仿真实训资料和一套课外综合实训资料,项目实施采用“学训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1)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流程,能够按照流程完成品种法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训过程中进行讲解,成本核算各程序中包含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对比分析。项目(1)完成后,另外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比较学习法进行实施。在后两个项目的实施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项目相辅相成,通过对岗位工作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课外项目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期末进行检查考核。
(四)创新使用教学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配合其他方法的使用,创新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角色扮演法,二是分组教学法。
1.角色扮演法课程内容的三个项目对应着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扮演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仿真实训资料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角色扮演使学生站在岗位工作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另一方面将职业素质渗透在角色中,达到了素质教育目的。
2.分组教学法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成员6-8人。分组教学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这是分组的主要目的。第二,建设课程题库。第一次课教师就布置建设题库的任务,之后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数量,完成各小组题库的搜集整理工作,最终进行展示,各组题库的完成情况将作为小组成员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各组的题库,由各组长合作,最终整理出本课程题库。期末理论考试内容,从题库抽取,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实施“补偿教育”。针对组内因为某些原因跟不上进度或学习习惯欠缺的学生,由组长自己或安排组员担任指导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实施“补偿教育”,目的通过“帮带”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第四,进行岗位调研。对于学有余力或善于研究的小组,布置岗位调研的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本地区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最终出具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以作为 毕业 设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研分析能力,将来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五)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课程的考核探索实施“多元化,多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包括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内评价和 自我评价 ;“多维度”是指考核项目多方面,注重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项目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题库建设情况、补偿教育情况、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工作勤惰、沟通协调等方面,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日常行为控制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教学效果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当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在今后通过企业界的检验反馈和借助院校间的横向合作,不断探索创新。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4篇
2. 成本会计述职报告范文3篇
3. 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4.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3篇
5. 会计学年论文范文
管理会计融合了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是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管理会计 毕业 论文8000字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及未来展望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
管理会计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 方法 ,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管理会计属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与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回顾,属于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重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决策和规划以加强管理水平和企业进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企业应加快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研究背景
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看中财务会计的作用,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相对匮乏。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人才中,财务会计人才的比例远大于管理会计的人才,这证明了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并不充分。中国 企业管理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查 报告 显示,受访者中专门设置管理会计部门的公司占,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的公司占。被调查者中43%的企业没有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只有9%的被调查者表示公司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48%的企业都将其包含在财务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数据表明,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远远低于财务会计,企业应该加强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
二、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
(一)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人才依据企业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预测企业的未来,并为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决策。预测和决策是财务会计所不包含的内容,所以企业仅依靠财务会计人才来保证企业的发展是不够的,应该在培养财务人才的同时重视管理会计人才,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可以确定正确的预测目标以及预测方法,减少预测过程的失误,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依据。
(二)控制经营活动
管理会计人员在对经营活动数据进行分析时,合理地对销售、成本、利润作出预测,继而做出最佳决策。并且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成本,依据决策对企业的各方面做出合理的预算,最终推进预算的实现。管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对决策和发展结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理论依据,从而控制企业的预算和发展方向。
(三)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更懂得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它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使得预测和决策更加合理可靠。同时,管理会计使会计人员逐步摆脱“账房先生”,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 会计知识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更为了解,更能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合理的决策,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佳化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速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合理运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加速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人员在运用信息时会更加依赖数据分析,这使得决策更加理性,更有参考价值。管理会计人才在促进企业进步发展方面具有无限的潜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造价值,企业应该充分去挖掘这种潜力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三、管理会计人才的未来展望
(一)管理会计人才将在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回复者认为,管理会计人才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仅仅依靠财务会计是不够的,财务会计用来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会计则是对数据经行分析,保障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角色是不可代替的,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将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量和发展。
(二)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才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会计建设的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管理会计人才在提高管理水平,加速企业反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在加强财务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企业要重视管理会计人才,我国各大高校也要重视管理会计的课程,使会计专业学生认识到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对其的大量需求,加大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 总结
管理会计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我国目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管理会计人才还很匮乏,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彰显出来,管理会计人员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从而控制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加速企业的发展。
国家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视和需求将不断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和企业应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挖掘其在实现创新价值,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使得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它强大的作用,促进我国管理会计事业的发展。
试论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对策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的概念分析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意义
我国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就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可以说,财务会计是企业中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一门比较综合的新兴学科。这两种会计的形式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逐渐的开始成熟。因此,企业的发展是按照独资、合伙、公司制度的轨道不断发展的。进行工作体制改革过程中增加了会计的工作内容,使它不在只是记账、算账,还要报账和查账。随着我国公司向股份制公司发展后,大部分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都相聚分离。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必然性
管理会计将日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总结,方便企业管理人员查阅中明确各项支出与进账的金额及来源。同属于会计工作从业者,可起到对财务人员工作内容监督审核的作用,财政部门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稳固性。从宏观上看,财务与管理会计是两个独立的工作部门,分别负责流动资金的记录整理与审查,但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确是密不可分的。管理与支配工作需要沟通进行,将公司运转中各部分消费详细记录,加大审查力度,可避免出现账目错乱造成的经济损失。管理会计在分析账目过程中可将各部分支出与实际需求做出对比,工作组进行探讨分析,规划下一季度各方面资金投入比例。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上互相沟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工作模式衍生出的信息查阅系统客观证明了运转过程中的进步与存在的弊端。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使用的可行性
1.结合的基础与方法
两者在工作中存在一部分相同的内容,以公司市场收益情况的统计为依据,旧体制下的财务监管模式是由同一部门完成的,存在着很多漏洞,环节中容易出现疏忽造成的资料报表填写错误,在后续工作中缺少审核人员,纰漏很难被发现,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可解决此类问题。更全面的掌握资金情况,工作过程中两者借鉴彼此经,形成互补模式,理论上是切实可行的,但实际工作中会存在一些难度,需要管理人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为财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2.结合的基础与理论
财会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即使会计学的研究课题。工作人员在从业生涯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市场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会计学进步,计算模式不断做出创新。统计中的依据是流动资金走向以及各项目运转需要的造价成本。所涉及到的参数具有变动性,不是固定的,对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结合过渡阶段要对财务资料进行详细的查阅归类,建立内部网络平台,严格控制投资资金,确保每一笔支出收获预期回报。在统计管理内容上两者要做到求同存异,宏观方向一致,两者前期工作中总结的 经验 可以互相补足理论知识的欠缺,为结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领导在总结季度生产销售情况过程中首要提到的就是财务支出与回报,上级工作中的需求对结合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3.结合的人才支持力量
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为顺应市场都相继雇佣专业财会人才,淘汰了传统体下中管理人员主抓财务工作的理念。各类培训机构与高校加大了在财会专业的投资建设,为学习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企业在财会人力资源中拥有更优化的选择。新时达更注重人才全面发展,通常某专业的学生为提高就业优势会兼修其余相关的专业,管理学则是首要选择,促使更多的去综合型人才产生。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过程中在技能培训中可节省大部分时间,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更快,为结合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三、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结合的有效 措施
1.树立正确理念
外行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知还停留在财务统计阶段,认为从业内容只是简单的 财务管理 ,因此将重点放在资金统计申报过程中,疏忽了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设立的作用并不明显,且大部分内容与财务会计重复,在管理者的主观思想中,这种传统的认知要被剔除,正确引导企业对结构工作的认知态度。积极配合结合过程中组织的探讨学习会议,科学调动人才,使得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中使用到所学的知识。应对体制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对策,不断优化现有的管理体系,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提高财政人员工作效率,不影响精准度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
2.结合的方式为渐进式
企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时不可突然间全面执行新标准,否则会衍生出一系列资料缺失与制度错乱的问题。在制定结合计划中,应采用阶段性过渡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加进财政与管理之间的配合,并在小范围内先进行结合实验,不断总结存在的弊端,方案成熟后可进行大规模的结合整改。这种渐进式结合方法在企业中可行性高,为工作转变提供了保障。
小结
总之要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相互的结合,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也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这就要求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进行提高,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工作制度,引进高新的会计管理人才,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
浅谈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体系人才缺乏人才能力框架和评价体系
管理会计人才的技能标准、管理标准应该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衡量和考核这种能力?考核的周期是多长?我国的会计培养体系中应该如何建立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都还存在此类问题。
(二)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目前会计学术研究中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比较多,而服务内部管理决策是不够的,管理会计发展比较滞后,主要的体现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和执行上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各种管理及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管理会计实践处于自发无序状
管理会计的体系缺乏严谨,导致实践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如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中,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账目记载有明确要求: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为平台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账目。但是在实践中,较多企业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对于年长的会计人员来说,基本采用手记、手写的状态记账,导致电算化信息系统应用推广不全面,无法覆盖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
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会计人才的制度及考核体系
明确管理会计的体系及制度的细则,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及素养的考核,以细则要求会计管理人员,才能将会计的实践明确划分。管理会计的人才考核方法应该以多样化、全面化结合的方式进行,如目标管理法、排序法、对偶比较法、强制分布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锚定考评法、登记考评法、360度绩效考评方法、平衡计分卡法、关键业绩指标法等。根据企业划分的行业,要求会计管理人员的考核中明确 岗位职责 ,明确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为绩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每个维度的考核划分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依照考核的维度进行100分制的评分,评分不合格者需要接受10小时以上考核周期的课程学习。
(二)逐步完善会计理论管理体系建设
会计管理系统是主打会计管理的指引,如管理会计体系的任务中有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包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明确会计产、学、研联盟,例如以武汉市为例,每年分为3个季度进行按区划分产学研联盟,以签订合作合同的方式将3~5个企业与会计管理协会产、学、研三个项目为基点,明确未来合作1~2年的经济创收效益,以企业扩大范围、经济效益为衡量的标准,以此为试点,有所成效后可以逐步在其他类似城市推广。
(三)加强管理会计体系的实践监督和监管
如明确初级会计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财务的管理中进行的操作需要统一由该辖区内的税务体系进行监管,企业财会经营中的会计操作失误、故意犯错等行为,应该以累计的形式进行统计,一个季度有3次以上,若连续2个季度则开设会计基础理论学习课程,学习及考核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若连续有2个季度达到5次以上,则可以提出从业资格的警告,情节更严重者可以直接取消会计资格,要求该会计重新考核。人才的制度考核依照每个企业对会计的要求标准而定,管理会计系统确定的统一标准不一定对每个企业要求的会计标准适用,个人建议以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划分标准。如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可执行统一的会计考核标准,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可以执行统一的人才标准与考核。同时,以会计从业者所在的税务管辖范围,将所有的从业会计人员以片区划分,监督会计管理人员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关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5(6):18.
[2]余蔚平.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新理财,2014(1):18.
[3]高大平.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J].和讯理财,2014(4):21.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提纲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 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一、绪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很难生存,可谓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直接就等于增加收入和利润,一个规范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然而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所以就需要学习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然后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占有成本优势,但在企业管理及成本控制这一方面不够重视,甚至相当的薄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趋转向成本的竞争,企业的成本越低,越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因而,成本控制成为现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永恒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做到科学、有效地成本控制,首先就是要正确的认识“成本”,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内容,可按成本形成全过程分为:产品投产前生产准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投产前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对影响成本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确定目标成本,它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统一。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同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生产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随时与目标成本对比,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销售包装、运输、广告、推销费用、售后服务和销售机构开支等控制。
以成本的发生为基点,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目标,它是成本的前期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围绕成本标准,一时一事对单项成本开支进行控制;事后控制则是在成本形成之后,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考核,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把日常发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成本升降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循环的目标成本确定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是成本的后期控制。
三、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已经开始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仍有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比较落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所在。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有中专以下学历,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较短,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所以,这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在员工素质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不注重员工的后期培训,致使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这样就无法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也无法贯彻执行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企业始终停留在资源浪费大、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低下、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滞后于形势发展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对成本控制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节约成了控制成本的基本手段,认为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就是做好了成本控制,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企业内部的领导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单纯地认为收入提高了利润也就上去了。殊不知,即使收入提高了,成本仍旧很高的话,结果还是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现代成本控制的角度看,成本的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下降。所以企业不能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投入产出的高效管理。
我们必须 摒 弃将成本控制局限于产品生产成本的传统观点,将控制范围扩大到产品寿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即投入、产出、最终消费的全过程.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陈旧,不够系统
许多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一直沿用原有模式,即首先制定目标成本,再将目标成本订立为标准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标准成本,揭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成本资料,运用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制订改善措施,考核奖励有关责任方,其重心放在产品的生产阶段,着眼于成本的事中、事后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产品生产其他环节上的成本控制,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误导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决策,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控制的需要,从而制约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且粗放的成本计算方法缺少中间步骤和明细过程,生产过程中各作业的成本资源没有得到具体计算,给企业成本的精细控制造成障碍。
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3.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4.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5.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6.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会计类的俺们帮你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地位,实现企业自身长效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成本会计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经过全面分析和论证,为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概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应地为了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成本会计工作也同样发生着变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职能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 企业管理 水平的提高,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是反映职能。 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消耗、运用相关的成本会计 方法 对企业成本进行计量、记录、归类汇总后准确计算出成本对象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等。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会计还需要担负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单位成本计划以及生财为用预算编制、审核等职能。通过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遇投资管理风险的事前控制,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赢得良好经营效益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企业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等 措施 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实施。 2、企业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策略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当前,部分企业在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存在工作方法落后,同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有些企业甚至是直接搬用其他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和 经验 来开展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使得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不仅没有有效控制好企业成本,反而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会计成本工作特点等,经过综合分析和论证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加强成本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细化企业成本会计基础工作,推进会计成本工作卓有成效开展 首先,应健全企业成本会计的原始记录。健全原始记录,按照企业规定成本会计工作规程,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企业项目核算、各种费用预算编制以及成本费用支出等提供重要资料依据。健全原始记录应注意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存货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生产的产品和采购的物品要做好存货计量、验收。尤其是采购的物品或材料要做好领用和未使用完退回的记录,避免造成材料和物品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定期对企业库存进行盘点,以准确掌握企业产品储备情况、生产实际对库存影响和成本中材料费用支出情况。 第三,加强定额管理。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定额能为企业对产品成本预测、核算以及控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企业编制成本计划过程中,通常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制定动态定额体系。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势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用增加生产耗材,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各种设备在调试过程中也会浪费一部分的材料。 这个时候,原定的生产消耗定额肯定同生产实际不相符的,需要采用动态定额体系,并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对该部分定额衡量。此外,为保证定额制定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还需根据生产发展实际情况,比如生产技术的更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定额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提供精准客观依据。 以经营决策职能开展,促进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尤其是要认识到成本会计对经营决策参与职能的重要作用。将成本会计工作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想实现长效发展,必须要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企业发展规划前应充分地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制定严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打算。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整个发展规划中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体分析,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应根据企业历史成本资料和透彻掌握周边市场情况,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企业成本水平。进而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投入,生产效能最大化的方案和措施。在企业未来规范发展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决策问题,成本会计工作都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相应,企业做出了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必定会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综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平稳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细化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2 浅析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对成本会计的认知 11成本会计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一种与其他的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交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12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成本核算工作来开展的,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成本会计只是单纯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生产成本比重下降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当前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相应的营销以及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却不断提升。当前成本会计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于营销以及其他环节的一些成本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真的情况。 2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2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成败。而传统的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只能够看到有形的资产消耗,而对于知识的消耗却常常视而不见。这给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2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当中,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的采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飞跃,也使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造成成本下降。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之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直接的人工成本则在不断缩水,只有制造成本的1/3。如果成本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不去进行改革,而是将制造费用由人工工时去进行分配,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3竞争加剧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大量公司涌入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当前我国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着激励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自身成本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优势。 24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丰富多样,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解决对策及建议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3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成熟,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将逐渐壮大。这批高素质人才在经过实践的历练后,他们不会选择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墨守套路,做一个核算机器。而更倾向于积极运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特征,依照企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决策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去处理会计实务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并实现理论创新的目标。 32会计行为客体的要求 企业进行会计行为,主要是为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日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逐渐促使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的相关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一情况下,会计准则也就应运而生并充当规范体系内的合理补充。特别是对于那些多个利益主体并存的大型的会计主体而言,由于各个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各异,有些甚至是相悖的,为满足各自的信息要求,企业会更加倾向于作为公认会计规范的会计准则去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33会计环境的要求 随着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逐渐被提上议程。而这一日益完善的系统机制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加的规范合理。因此,在多部门同一协作下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将会更好地为服务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而逐步完善的准则体系也使其有朝一日取代会计制度成为必然趋势。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素质,需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 规章制度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以外,不仅要懂会计还有 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随着战略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如适合多数企业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 对此,我们应视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大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如果能够有一个通用的会计准则来打破各个国家之间的会计制度,将会十分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经济交流。我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把握这个机会,对我国的会计制度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另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各行业各部门尽可能地采用相趋同的会计准则,才可以更科学合理的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健康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现在及其将来一段时间内,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仍将长期并存。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会计制度被会计准则所取代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3 试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现阶段,人已经逐渐成为置身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的蓬勃发展。简单的来说,人力资源是一类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资本,因而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不同的成本产生,在投资支出中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成本形成。在人力资源会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内容,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辞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影响,继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 (一)确认人力资源成本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成本确认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相关项目进行确认的一个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学者所赋予的任务,但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人力资源 离职 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尤为关键的反映对象,人力资源投资依附于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直至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并且还涉及到投资人力资源的不同目的。大体上可以将该投诉划分为以下项目:其一,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其三,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资源损失;其五,人力资源维持成本。 (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 当确认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后,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计量基础,以此量化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具备的特点,将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经过计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为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在投资形式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特点,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应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一)取得成本 企业在员工录用和员工招募中会产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该成本应当由被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予以承担,在员工的服务年限以内进行分期摊销,具体涉及到招募、选拔、录用与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招募的间接管理费、直接业务费、预付费用和直接劳务费组成,涉及到招聘洽谈会议费、宣传资料费、临时场地使用费、 广告 费、水电费、代理费和办公费等。第二,选拔成本即企业为了能够选择到所需的员工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包括选拔各个环节诸如 面试 、评价、调查以及体检等过程当中产生的于决定是否录用相关的费用。其三,录用成本即企业在诸多的应聘人员当中将合格者选拔出来,并且正式将其录取为企业员工过程当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录用手续费。其四,安置成本即企业把已录用的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形成的费用,具体包括为安置录用员工产生的交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临时生活费用等。 (二)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已经录用的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使这些新员工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业,继而真正达到所应聘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费用,比如脱产培训成本、上岗前培训成本等。第一,脱产培训成本即企业按照工作需求与生产需要,准许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第二,上岗前培训成本又被称之为定向成本,是企业对已录用员工在其上岗之前进行业务技能、业务知识、 企业 文化 、思想政治、制度规章等 教育 而产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员工或者补偿员工在工作中脑力消耗、体力消耗所间接、直接向劳动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调剂成本、维持成本与奖励成本三部分。第一,调剂成本即调剂员工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使员工能够消除疲劳,使员工队伍得以稳定,同时吸引外部员工进入企业任职而支出的费用。第二,维持成本即确保人力资源能够维持自身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简单的说也就是劳动报酬,涉及到津贴、工资、年终分红以及各项福利等。其三,奖励成本即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由此对员工的特别贡献或者超额劳动而给予的奖金,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主体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补偿费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所作的牺牲,包括为开发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产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备着职务替代成本与个人替代成本的双重概念,其中,个人替代成本是采用可以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员将目前企业雇佣的人员代替而产生的成本,是另一个人向企业提供同等服务而产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 报告 非标准化导致信息失真 在理论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报告及核算近年来日趋完善,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范或标准,由此给企业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继而在人力资产方面做 文章 留下漏洞。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以往人们置身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及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被列为人力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项目,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则是被划分到当期损益中,对于这一理论相关研究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方法的前提下相关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这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员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账务处理存在弊端 人力资源无论因何种原因也无论在何时退出企业,也不管是几个人或者某个人退出企业,此类状况下所涉及到的会计账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的账务处理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仅仅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退出企业时仍然还有未分摊完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那么便需要将其列入当期损益中。显然,就会计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实际上问题就在于数额确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整体价值进行估算,但是在员工退出企业时则是对个体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并非能与群体价值划等号。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着较强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及推广的建议 (一)深化及创新人力资本理念 要想将人力资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创新,就需要从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着手。如今,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方面有两个思想转变,首先是将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等看待,并且将两者均划分为一类资产。对于该转变切勿过度纠结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因为企业每年的人力资本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经常以变动的方式存在,这便使人力资本确定带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随意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该问题独辟蹊径。其次是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中来。虽然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力资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资源缺位,企业也无法顺利运营。 (二)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规范性 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取得成本实际上属于本性支出的范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到人力资产中,同时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同期以内进行分期摊销。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应当将其当作是当期费用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够和传统会计大体上保持同一。其区别就在于,需要对“使用成本”总账科目加以设置,下设“调剂成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细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无法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理论仍然十分稚嫩,在实务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理论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使该理论在实务中得到一致认可,则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中,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界使命,同时还需要会计工作者的紧密配合,应当尽快将各个理论分支之间的嫌隙予以摒弃,将完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塑造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崭新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以及鉴别人力资源数据的重要会计方法,其主要目标就在于及时的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诸多信息资料,向相关外界人员提供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人力资源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它不仅是成本会计的专项之一,同时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具备的这种双重性质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财务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充实,均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在人力资源成本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学者及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共同携手,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正确的方向引动会计体系的革新,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1. 浅谈成本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化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本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成本会计论文 范文 一: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1.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较多、理论性很强且各个章节前后联系紧密,因而需要将各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系统掌握。成本会计是联系实际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中产品成本计算 方法 的选取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产品品种种类、产品的批次、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这些都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教材中提供的案例非常有限,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成本会计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单一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过渡,从教学过程来看,板书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而板书教学就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若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但是,很多高校却存在多媒体教室资源不充足的现状,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但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课件制作中,很多生产费用分配表计算过程不如板书教学讲授清晰明了,还有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缺乏系统性教学,不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教学,日常的课程讲授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完全忽视或不够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成本会计实训教学相对于日常理论教学更能增加学生学习成本 会计知识 的兴趣,通过成本会计实训演练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前面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查漏补缺。但是很多高校只注重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而对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不够重视,这将导致该课程的讲授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性很强,既需要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丰富的成本会计实践 经验 。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目前担任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虽然学历都较高,但是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很多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必将影响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2.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增加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即通过列举、讲解案例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企业相关产品成本核算,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学会正确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能,懂得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等等。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进情景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已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发展到了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方法相对板书教学是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利用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在情境教学法下,多媒体教学法不仅包括PPT教学,还包括影像和视听,例如播放工业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把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成本会计实训部分内容的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实验吸引同学的参与,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将原先被动的数字计算工作变得主动有趣。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到核算流程规范的工业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原材料是经过怎样的一步一步加工程序最终生产成产成品,这样成本会计课程才不至于讲得枯燥与空洞。
教师应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要精通课程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为成本会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去调研参观学习,去收集 总结 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比较理论教学与成本会计劳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差别,寻求更好的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二: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岗位所从事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成本会计课程,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不论内容、形式、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尤其是2013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建立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性规范制度,为本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材内容“教条分割”
传统的成本会计的教材将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计算程序“教条分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是讲授成本计算的程序,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然后通过三个例题展示几种成本计算方法,最后简要阐述成本分析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得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岗位工作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处理失当”
成本会计课程主要特点是计算量重和大量的图表运用。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中所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由于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分配表的编制与凭证账簿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学生搞不清楚,以至于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把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像是在学数学,而不是会计课程,导致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错误认识。
(三)实训过程“纸上谈兵”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因为缺少仿真的实训资料,因此教师上课时主要以教材为主。而教材本身内容体系就存在缺陷,而且教材中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都是使用现成的例题和数据进行展示,教师只是顺着例题进行讲解即可。由于教学重点的“安排失当”,缺乏仿真教学情境和仿真的成本核算的实训资料,使得课程的实训变成了纯计算题的练习。
(四)学习过程“被动接受”
由于存在以上几点问题,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环节,课程的教学环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成本会计的课程改革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进行。首先,进行课程职业岗位分析,通过调研企业典型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岗位,提炼出企业成本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进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后,重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最终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改革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本课程的改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与控制。从成本核算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属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体系,从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又属于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管理会计是会计未来改革的方向,管理会计人才也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之一。因此,学习本课程将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成本会计课程面向的是企业的成本会计岗位。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了成本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包括:一是整理各项费用的原始资料,与材料仓库、车间等部门进行核对,做好协调工作,进行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是做记账凭证并登账,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根据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三是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编制成本分析 报告 。三项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工作能力分别为原始凭证的分析汇总能力、成本计算与账务处理能力和初步的成本管理能力。前两项能力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后一项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细化课程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成本会计课程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进行岗位操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 教育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按照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分析审核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凭证;
(2)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规定,会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准确进行费用分类,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能够分别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3)会编制成本报表,能够进行成本分析,并协助 财务管理 人员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2.知识目标
(1)熟悉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2)熟悉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3)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及账户设置;
(4)熟悉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5)熟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6)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5类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掌握6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掌握3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7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产品分配的方法;
(7)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8)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9)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10)掌握产品成本分析的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应用及反映情况。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遵章守纪、诚信保密、精打细算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具有成本管理的意识,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实施课程项目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特点,重构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个递进的课内项目和一个综合的课外项目。三个课内项目分别是:
(1)运用品种法完成服装企业A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2)运用分批法完成订单企业B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3)运用分步法完成纺织企业C某月份的成本核算。针对三个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合作企业,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核算方法,整理三套对应三个项目的仿真实训资料和一套课外综合实训资料,项目实施采用“学训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1)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流程,能够按照流程完成品种法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训过程中进行讲解,成本核算各程序中包含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对比分析。项目(1)完成后,另外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比较学习法进行实施。在后两个项目的实施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项目相辅相成,通过对岗位工作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课外项目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期末进行检查考核。
(四)创新使用教学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配合其他方法的使用,创新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角色扮演法,二是分组教学法。
1.角色扮演法课程内容的三个项目对应着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扮演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仿真实训资料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角色扮演使学生站在岗位工作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另一方面将职业素质渗透在角色中,达到了素质教育目的。
2.分组教学法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成员6-8人。分组教学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这是分组的主要目的。第二,建设课程题库。第一次课教师就布置建设题库的任务,之后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数量,完成各小组题库的搜集整理工作,最终进行展示,各组题库的完成情况将作为小组成员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各组的题库,由各组长合作,最终整理出本课程题库。期末理论考试内容,从题库抽取,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实施“补偿教育”。针对组内因为某些原因跟不上进度或学习习惯欠缺的学生,由组长自己或安排组员担任指导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实施“补偿教育”,目的通过“帮带”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第四,进行岗位调研。对于学有余力或善于研究的小组,布置岗位调研的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本地区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最终出具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以作为 毕业 设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研分析能力,将来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五)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课程的考核探索实施“多元化,多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包括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内评价和 自我评价 ;“多维度”是指考核项目多方面,注重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项目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题库建设情况、补偿教育情况、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工作勤惰、沟通协调等方面,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日常行为控制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教学效果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当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在今后通过企业界的检验反馈和借助院校间的横向合作,不断探索创新。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4篇
2. 成本会计述职报告范文3篇
3. 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4.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3篇
5. 会计学年论文范文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试论公允价值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研究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研究企业内部环境与财务管理避税与理财公司治理:基于国美控制权之争的案例分析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EVA还是Tobin’s Q基于企业集团视角的财务控制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理财新思路全面预算柔性控制问题研究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管理研究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研究马鞍山方圆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论地方财政风险及防范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财务管理中案例教学的运用税收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研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基于激励约束机制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存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构建看看你可有兴趣~你可以选这些再请老师帮忙优化一下
这是哪个学校的,这叫什么选题方向,这叫选择课程方向。从没听过哪个学校会这样设定选题方向,制定这个选题方向的老师是睡毛了,走进教室才发现这个工作忘做了,临时把课程搬上吧。
财务会计方向和会计理论方向,比较好的导师有李玉敏和李端生
这十一个论文方向都是老生常谈的了,基本每年会计毕业论文都跟它们有关系,我毕业那会儿就是这些方向。给你些建议,要想自己的论文写得出彩,可以自己跟导师商量选择较新的论题。如果只求毕业的话上面的论题都很好写,写之前上网搜搜同类型的论文,依葫芦画瓢就行了。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化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成本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成本会计论文 范文 一: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1.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较多、理论性很强且各个章节前后联系紧密,因而需要将各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系统掌握。成本会计是联系实际较强的一门课程,其中产品成本计算 方法 的选取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产品品种种类、产品的批次、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特点,这些都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教材中提供的案例非常有限,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成本会计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单一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过渡,从教学过程来看,板书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而板书教学就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若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学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但是,很多高校却存在多媒体教室资源不充足的现状,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但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课件制作中,很多生产费用分配表计算过程不如板书教学讲授清晰明了,还有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缺乏系统性教学,不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
成本会计教学工作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性教学,日常的课程讲授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完全忽视或不够重视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成本会计实训教学相对于日常理论教学更能增加学生学习成本 会计知识 的兴趣,通过成本会计实训演练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前面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查漏补缺。但是很多高校只注重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而对成本会计实训的教学演练不够重视,这将导致该课程的讲授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性很强,既需要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求具备丰富的成本会计实践 经验 。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都比较高。目前担任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虽然学历都较高,但是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很多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必将影响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2.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
增加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即通过列举、讲解案例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转换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企业相关产品成本核算,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因素,学会正确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能,懂得如何结合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流程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等等。案例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进情景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已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发展到了多媒体教学,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方法相对板书教学是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仅限于PPT教学,利用PPT展示文字、图片和表格。在情境教学法下,多媒体教学法不仅包括PPT教学,还包括影像和视听,例如播放工业企业生产现场实地摄制的影片。把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成本会计实训部分内容的教学:
经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实验吸引同学的参与,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将原先被动的数字计算工作变得主动有趣。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到核算流程规范的工业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原材料是经过怎样的一步一步加工程序最终生产成产成品,这样成本会计课程才不至于讲得枯燥与空洞。
教师应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要精通课程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为成本会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服务于企业、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去调研参观学习,去收集 总结 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比较理论教学与成本会计劳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差别,寻求更好的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二: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岗位所从事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成本会计课程,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不论内容、形式、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尤其是2013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建立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性规范制度,为本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材内容“教条分割”
传统的成本会计的教材将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计算程序“教条分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是讲授成本计算的程序,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然后通过三个例题展示几种成本计算方法,最后简要阐述成本分析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得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岗位工作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处理失当”
成本会计课程主要特点是计算量重和大量的图表运用。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中所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由于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分配表的编制与凭证账簿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学生搞不清楚,以至于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把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像是在学数学,而不是会计课程,导致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错误认识。
(三)实训过程“纸上谈兵”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因为缺少仿真的实训资料,因此教师上课时主要以教材为主。而教材本身内容体系就存在缺陷,而且教材中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都是使用现成的例题和数据进行展示,教师只是顺着例题进行讲解即可。由于教学重点的“安排失当”,缺乏仿真教学情境和仿真的成本核算的实训资料,使得课程的实训变成了纯计算题的练习。
(四)学习过程“被动接受”
由于存在以上几点问题,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环节,课程的教学环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成本会计的课程改革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进行。首先,进行课程职业岗位分析,通过调研企业典型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岗位,提炼出企业成本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进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后,重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最终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改革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本课程的改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与控制。从成本核算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属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体系,从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又属于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管理会计是会计未来改革的方向,管理会计人才也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之一。因此,学习本课程将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成本会计课程面向的是企业的成本会计岗位。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了成本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包括:一是整理各项费用的原始资料,与材料仓库、车间等部门进行核对,做好协调工作,进行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是做记账凭证并登账,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根据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三是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编制成本分析 报告 。三项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工作能力分别为原始凭证的分析汇总能力、成本计算与账务处理能力和初步的成本管理能力。前两项能力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后一项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细化课程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成本会计课程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进行岗位操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 教育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按照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分析审核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凭证;
(2)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规定,会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准确进行费用分类,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能够分别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3)会编制成本报表,能够进行成本分析,并协助 财务管理 人员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2.知识目标
(1)熟悉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2)熟悉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3)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及账户设置;
(4)熟悉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5)熟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6)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5类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掌握6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掌握3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7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产品分配的方法;
(7)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8)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9)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10)掌握产品成本分析的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应用及反映情况。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遵章守纪、诚信保密、精打细算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具有成本管理的意识,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实施课程项目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特点,重构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个递进的课内项目和一个综合的课外项目。三个课内项目分别是:
(1)运用品种法完成服装企业A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2)运用分批法完成订单企业B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3)运用分步法完成纺织企业C某月份的成本核算。针对三个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合作企业,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核算方法,整理三套对应三个项目的仿真实训资料和一套课外综合实训资料,项目实施采用“学训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1)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流程,能够按照流程完成品种法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训过程中进行讲解,成本核算各程序中包含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对比分析。项目(1)完成后,另外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比较学习法进行实施。在后两个项目的实施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项目相辅相成,通过对岗位工作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课外项目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期末进行检查考核。
(四)创新使用教学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配合其他方法的使用,创新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角色扮演法,二是分组教学法。
1.角色扮演法课程内容的三个项目对应着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扮演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仿真实训资料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角色扮演使学生站在岗位工作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另一方面将职业素质渗透在角色中,达到了素质教育目的。
2.分组教学法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成员6-8人。分组教学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这是分组的主要目的。第二,建设课程题库。第一次课教师就布置建设题库的任务,之后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数量,完成各小组题库的搜集整理工作,最终进行展示,各组题库的完成情况将作为小组成员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各组的题库,由各组长合作,最终整理出本课程题库。期末理论考试内容,从题库抽取,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实施“补偿教育”。针对组内因为某些原因跟不上进度或学习习惯欠缺的学生,由组长自己或安排组员担任指导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实施“补偿教育”,目的通过“帮带”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第四,进行岗位调研。对于学有余力或善于研究的小组,布置岗位调研的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本地区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最终出具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可以作为 毕业 设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研分析能力,将来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五)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课程的考核探索实施“多元化,多维度”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包括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内评价和 自我评价 ;“多维度”是指考核项目多方面,注重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项目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题库建设情况、补偿教育情况、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工作勤惰、沟通协调等方面,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日常行为控制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教学效果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当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在今后通过企业界的检验反馈和借助院校间的横向合作,不断探索创新。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4篇
2. 成本会计述职报告范文3篇
3. 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4. 成本会计实训报告范文3篇
5. 会计学年论文范文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如今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接下来我搜集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摘要 :
职业院校进行成本核算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力成本和试算、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大修费用核算、费用成本核算等,面对如此复杂的成本核算问题,高等院校可以以管理会计理论作为指导,对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合理制定,促进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本文对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 :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业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开始把管理会计引入职业院校的经济活动之中,通过管理会计理论对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职业院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2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是加强我国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管理会计理论能够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和细化学校的教育成本,编制出科学的职业院校发展预算,同时可以在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下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在职业院校更新或者购置各种教学设备时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控制,这样能够指导职业院校的管理层进行更加合理的发展决策。
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对学校进行财务管理是增强我国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把职业院校的管理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充分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校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外报告会计,针对的对象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而管理会计指的是对内报告会计,主要针对的是职业院校内部的管理层,为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提供各种决策依据。职业院校在完成会计核算之后,可以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衡量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帮助职业院校更加顺利的实现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规划。职业院校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还可以促进各种教学设备的更新,充分调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管理会计理论下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策略
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
从现实中来看,管理会计理论实际上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如果职业院校想在财务管理中融入管理会计理论,那么就需要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管理会计理论更加符合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理论充分结合,建立起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所以很多职业院校之间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需要根据各个高等院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我国职业院校要推进财务管理改革,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从“报账型”向“决策型”转变,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前加强预算和决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事后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估,促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建立数字化的报销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职业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充分借助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对学校的财务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加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在学校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报销平台,改善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使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职业院校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学校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和交换,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协同。为了使学校的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学校要积极引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到学校的财务部门,加快学校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校的财务信息查询提供方便,比如学校的领导、老师与学生都可以提供财务信息平台查询开通课题的经费、教职工公积金查询、网上业务预约、学生缴费查询等,提高学校信息的共享程度。学校还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校师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在网络平台得到快速、满意的解决。此外,学校还要推进“无现金结算”“校园一卡通”等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学校的报销人员能够足不出户便能够实现资金的收支功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在职业院校开展成本核算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进行办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都希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教育需求,我国职业院校出现在校人数急剧膨胀、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仅靠国家拨款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资金筹措完成之后,学校需要了解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关的投资人也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投资效益,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成本意识,开展成本核算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可以把学校的各个系、部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然后再把每一个系部进行专业和年级的划分,把核算对象进行细化,方便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随着成本核算的成熟,可以慢慢过渡到以每个班级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对学校每个月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每一个会计期间完成一次会计核算,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宋慧晶,吴高波,赵东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7(2).
[2]徐丽萍,金海燕.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摘要 :成本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对成本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本文针对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论述了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1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校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会计人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的逻辑性与专业性较强,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对知识进行强化,从而去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的会计教学,需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去促进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属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主要是对各行各业经营过程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对财务进行统计与管理。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专业性的会计人才。会计基础课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基础内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逻辑性较强,需要学习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内容的连接性较大,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从而去提高学习成绩。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但是由于大学课时的局限性,使得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内容进行深化。成本会计与实际的联系较大,高校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会计人才,从而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地位,实现企业自身长效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成本会计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经过全面分析和论证,为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概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应地为了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成本会计工作也同样发生着变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职能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 企业管理 水平的提高,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是反映职能。 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消耗、运用相关的成本会计 方法 对企业成本进行计量、记录、归类汇总后准确计算出成本对象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等。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会计还需要担负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单位成本计划以及生财为用预算编制、审核等职能。通过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遇投资管理风险的事前控制,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赢得良好经营效益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企业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等 措施 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实施。 2、企业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策略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当前,部分企业在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存在工作方法落后,同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有些企业甚至是直接搬用其他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和 经验 来开展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使得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不仅没有有效控制好企业成本,反而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会计成本工作特点等,经过综合分析和论证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加强成本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细化企业成本会计基础工作,推进会计成本工作卓有成效开展 首先,应健全企业成本会计的原始记录。健全原始记录,按照企业规定成本会计工作规程,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企业项目核算、各种费用预算编制以及成本费用支出等提供重要资料依据。健全原始记录应注意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存货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生产的产品和采购的物品要做好存货计量、验收。尤其是采购的物品或材料要做好领用和未使用完退回的记录,避免造成材料和物品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定期对企业库存进行盘点,以准确掌握企业产品储备情况、生产实际对库存影响和成本中材料费用支出情况。 第三,加强定额管理。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定额能为企业对产品成本预测、核算以及控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企业编制成本计划过程中,通常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制定动态定额体系。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势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用增加生产耗材,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各种设备在调试过程中也会浪费一部分的材料。 这个时候,原定的生产消耗定额肯定同生产实际不相符的,需要采用动态定额体系,并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对该部分定额衡量。此外,为保证定额制定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还需根据生产发展实际情况,比如生产技术的更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定额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提供精准客观依据。 以经营决策职能开展,促进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尤其是要认识到成本会计对经营决策参与职能的重要作用。将成本会计工作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想实现长效发展,必须要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企业发展规划前应充分地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制定严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打算。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整个发展规划中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体分析,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应根据企业历史成本资料和透彻掌握周边市场情况,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企业成本水平。进而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投入,生产效能最大化的方案和措施。在企业未来规范发展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决策问题,成本会计工作都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相应,企业做出了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必定会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综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平稳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细化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2 浅析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对成本会计的认知 11成本会计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一种与其他的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交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12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成本核算工作来开展的,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成本会计只是单纯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生产成本比重下降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当前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相应的营销以及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却不断提升。当前成本会计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于营销以及其他环节的一些成本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真的情况。 2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2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成败。而传统的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只能够看到有形的资产消耗,而对于知识的消耗却常常视而不见。这给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2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当中,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的采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飞跃,也使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造成成本下降。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之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直接的人工成本则在不断缩水,只有制造成本的1/3。如果成本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不去进行改革,而是将制造费用由人工工时去进行分配,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3竞争加剧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大量公司涌入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当前我国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着激励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自身成本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优势。 24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丰富多样,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解决对策及建议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3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成熟,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将逐渐壮大。这批高素质人才在经过实践的历练后,他们不会选择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墨守套路,做一个核算机器。而更倾向于积极运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特征,依照企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决策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去处理会计实务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并实现理论创新的目标。 32会计行为客体的要求 企业进行会计行为,主要是为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日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逐渐促使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的相关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一情况下,会计准则也就应运而生并充当规范体系内的合理补充。特别是对于那些多个利益主体并存的大型的会计主体而言,由于各个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各异,有些甚至是相悖的,为满足各自的信息要求,企业会更加倾向于作为公认会计规范的会计准则去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33会计环境的要求 随着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逐渐被提上议程。而这一日益完善的系统机制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加的规范合理。因此,在多部门同一协作下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将会更好地为服务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而逐步完善的准则体系也使其有朝一日取代会计制度成为必然趋势。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素质,需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 规章制度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以外,不仅要懂会计还有 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随着战略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如适合多数企业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 对此,我们应视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大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如果能够有一个通用的会计准则来打破各个国家之间的会计制度,将会十分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经济交流。我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把握这个机会,对我国的会计制度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另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各行业各部门尽可能地采用相趋同的会计准则,才可以更科学合理的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健康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现在及其将来一段时间内,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仍将长期并存。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会计制度被会计准则所取代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3 试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现阶段,人已经逐渐成为置身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的蓬勃发展。简单的来说,人力资源是一类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资本,因而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不同的成本产生,在投资支出中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成本形成。在人力资源会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内容,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辞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影响,继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 (一)确认人力资源成本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成本确认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相关项目进行确认的一个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学者所赋予的任务,但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人力资源 离职 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尤为关键的反映对象,人力资源投资依附于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直至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并且还涉及到投资人力资源的不同目的。大体上可以将该投诉划分为以下项目:其一,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其三,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资源损失;其五,人力资源维持成本。 (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 当确认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后,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计量基础,以此量化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具备的特点,将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经过计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为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在投资形式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特点,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应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一)取得成本 企业在员工录用和员工招募中会产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该成本应当由被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予以承担,在员工的服务年限以内进行分期摊销,具体涉及到招募、选拔、录用与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招募的间接管理费、直接业务费、预付费用和直接劳务费组成,涉及到招聘洽谈会议费、宣传资料费、临时场地使用费、 广告 费、水电费、代理费和办公费等。第二,选拔成本即企业为了能够选择到所需的员工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包括选拔各个环节诸如 面试 、评价、调查以及体检等过程当中产生的于决定是否录用相关的费用。其三,录用成本即企业在诸多的应聘人员当中将合格者选拔出来,并且正式将其录取为企业员工过程当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录用手续费。其四,安置成本即企业把已录用的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形成的费用,具体包括为安置录用员工产生的交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临时生活费用等。 (二)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已经录用的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使这些新员工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业,继而真正达到所应聘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费用,比如脱产培训成本、上岗前培训成本等。第一,脱产培训成本即企业按照工作需求与生产需要,准许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第二,上岗前培训成本又被称之为定向成本,是企业对已录用员工在其上岗之前进行业务技能、业务知识、 企业 文化 、思想政治、制度规章等 教育 而产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员工或者补偿员工在工作中脑力消耗、体力消耗所间接、直接向劳动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调剂成本、维持成本与奖励成本三部分。第一,调剂成本即调剂员工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使员工能够消除疲劳,使员工队伍得以稳定,同时吸引外部员工进入企业任职而支出的费用。第二,维持成本即确保人力资源能够维持自身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简单的说也就是劳动报酬,涉及到津贴、工资、年终分红以及各项福利等。其三,奖励成本即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由此对员工的特别贡献或者超额劳动而给予的奖金,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主体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补偿费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所作的牺牲,包括为开发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产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备着职务替代成本与个人替代成本的双重概念,其中,个人替代成本是采用可以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员将目前企业雇佣的人员代替而产生的成本,是另一个人向企业提供同等服务而产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 报告 非标准化导致信息失真 在理论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报告及核算近年来日趋完善,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范或标准,由此给企业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继而在人力资产方面做 文章 留下漏洞。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以往人们置身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及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被列为人力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项目,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则是被划分到当期损益中,对于这一理论相关研究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方法的前提下相关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这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员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账务处理存在弊端 人力资源无论因何种原因也无论在何时退出企业,也不管是几个人或者某个人退出企业,此类状况下所涉及到的会计账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的账务处理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仅仅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退出企业时仍然还有未分摊完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那么便需要将其列入当期损益中。显然,就会计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实际上问题就在于数额确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整体价值进行估算,但是在员工退出企业时则是对个体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并非能与群体价值划等号。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着较强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及推广的建议 (一)深化及创新人力资本理念 要想将人力资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创新,就需要从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着手。如今,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方面有两个思想转变,首先是将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等看待,并且将两者均划分为一类资产。对于该转变切勿过度纠结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因为企业每年的人力资本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经常以变动的方式存在,这便使人力资本确定带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随意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该问题独辟蹊径。其次是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中来。虽然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力资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资源缺位,企业也无法顺利运营。 (二)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规范性 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取得成本实际上属于本性支出的范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到人力资产中,同时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同期以内进行分期摊销。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应当将其当作是当期费用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够和传统会计大体上保持同一。其区别就在于,需要对“使用成本”总账科目加以设置,下设“调剂成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细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无法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理论仍然十分稚嫩,在实务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理论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使该理论在实务中得到一致认可,则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中,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界使命,同时还需要会计工作者的紧密配合,应当尽快将各个理论分支之间的嫌隙予以摒弃,将完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塑造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崭新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以及鉴别人力资源数据的重要会计方法,其主要目标就在于及时的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诸多信息资料,向相关外界人员提供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人力资源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它不仅是成本会计的专项之一,同时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具备的这种双重性质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财务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充实,均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在人力资源成本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学者及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共同携手,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正确的方向引动会计体系的革新,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1. 浅谈成本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