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很重要的。因为随着名校申请人数的逐年增长,入学竞争日益激烈,真的是特别内卷。除了在学习成绩(GPA)、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雅思、GRE、GMAT、SAT)这些标准化刚需的‘硬实力’的比拼上,一个优秀的软实力背景更能体现申请者的竞争力,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增加拿到名校offer的筹码。
因为国外高校对申请生的学术能力是十分看重的,论文的发表会更有力的展现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潜质,也能直观的证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体现科研素养。同时,对于在院校背景一般,GPA不占优势的学生而言,提升软实力也可以实现名校逆袭。
美国作为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国家,美国并不像中国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 文化 底蕴。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国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从影视作品简析美国文化价值观
[摘要]影视作品就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影视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态度。美国的影视作品之所以俘虏了全球人的眼球,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将美国文化价值观巧妙地贯穿于其中。本文从捍卫梦想、追逐民主自由以及人性的光辉三个方面对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分析与 总结 ,让我们在通过影视作品了解美国文化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新的定位与思考。
[关键词]影视作品;美国文化;价值观
美国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是选用亲情、友情、爱情、正义以及科幻为线索。大规模耗资制作的华丽场面,再加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使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自由与民主借助影片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由此引起人们的思索与探究。美国影视作品传达出的道德关怀和人道主义,物质进步和增长以及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都值得观众借鉴和学习,而这些不仅是美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同时也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乐意标榜的完美价值观。
一、美国的文化价值体系
美国文化体系的构建大多数来源于它的移民文化,所以美国的文化被称作一个“大熔炉”[1]。美国的 传统文化 大多数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从他们的原住地所带来的,尽管融入了许多移民国的文化,大体上还是以英国的传统文化为主。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国哥特式》,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被视为美国传统文化的五大象征,由此派生出的民主政体、自由原则、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也就成了美国传统和主流的文化价值观。由于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传统文化保留的时间也相对较短。美国的现代文化也是由传统文化逐渐过渡而来,主要表现在美国梦,自由与平等,道德主义与人道主义之上。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亚洲和拉美人,他们都把美国看成是实现梦想的摇篮,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片土地上有所获。同时,作为一个建立在自由之上的国家,自由与平等同样在美国文化体系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这是由于早期的美国殖民大多数来自殖民国的中下层阶级,他们严格反对“旧世界”的许多不平等现象,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大多数美国人都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因此道德主义和人道主义也被视为美国文化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美国的现代文化正在从隔阂走向统一”[2]。当然这与美国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密不可分。
二、从影视作品透视美国文化价值观
(一)捍卫梦想
1.不同人的不同梦想
电影虽作为一门视听艺术,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多数电影也不过是人们在闲暇之余以供消遣娱乐的玩物。但是对于真正让人看后有启示、有收获的电影还是一样会得到观众的热衷与好评。美国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在造梦,它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小小的部分。有希望实现种族平等的梦;有渴望过上富足生活的梦;有盼望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成为明星的梦;也有期望拯救全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梦。而这些无一例外地都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梦,人们都笼统地把它称作现代意义上的“美国梦”。尽管不同的人对这个词语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他的轴心始终不会改变,美国这块土地提供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平台给人们,即“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创造奇迹的可能”[3]。
2.从《阿甘正传》浅析阿甘的永不放弃
美国的许多电影都对“美国梦”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诠释。影片《阿甘正传》和《当幸福来敲门》就是展现美国梦的典型。在《阿甘正传》中阿甘由始至终都贯穿着“笨有笨的作为”这一思想。尽管他是一个智障儿,但是凭着对生活永不放弃的信念,他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参了军,最终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战斗英雄。命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未知数,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等待我们的下一站会是什么。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记得帮你打开一扇窗,透过窗户,阳光依然可以照进来。阿甘的 故事 教会人们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3.从《当幸福来敲门》中解读克里斯是如何捍卫梦想
另一部将现代意义上的“美国梦”诠释得很完美的电影就是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取材于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今著名的投资专家Chris grander。这部电影属于 励志电影 ,但是却与简单地描述个人了奋斗与梦想的励志电影截然不同。它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弃家,只有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穷酸落魄业务员的形象,最后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故事,而这一过程没有坚强的意志与精神的支柱,常人是很难做到,儿子就是他不断奋斗下去的动力。克里斯在影片中说:“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冒傻气;我生活这一部分现在的一部分叫做疲于奔命,我生命中这个阶段的阶段叫做幸福。”这部影片不是一味地强调个人的奋斗,脚踏实地抑或是凭借聪明的才智去获得成功。这里的幸福不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权利。追逐梦想不是一味地行走,偶尔也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生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有梦想就要好好地去捍卫它。
(二)追逐民主自由
1.美国文化价值体系中的自由与民主
平等与自由是美国人一直以来普遍认同的观念,美国人虽然没有统一的思想,但却有普遍认同的观念,即以平等和自由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美国的《独立宣言》更是将平等与自由放在了首位,他明确地指出“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而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逐幸福的权力。”美国的自由与民主似乎就是上帝赐予他们的光环。在好多美国电影的开始,都有过这样的一幕,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中,一个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女神像高高地耸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因此民主与自由也就被反复地穿插在影视作品中。
2.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和瑞德对自由的追求
说到美国文化中的追求自由,同样也会把大多数观众的视觉拉回到1994年上演的《肖申克的救赎》当中。“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部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所发生的故事,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所作所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的人们。本片最能吸引观众的还是主人安迪公强大的内心的力量和对自由生活的执著。他说人生可以简单地归于两个选择:忙着活,或者忙着死。影片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渴望自由的执著从来没有停止过。花19年用石锤凿出一个洞,是什么给了他动力,是内心的希望的火种。“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这也是作品本身所要告诉人们的。
(三)人性的光辉
1.人性的光辉是美国电影持久不衰的秘诀
美国的电影自始以来虽然在极力制造各种英雄神话,以各种视觉效果打造影片的独特文化。如《真相至上》《战马》《泰坦尼克号》《2012》《惊涛大冒险》《危情时速》等。但无论是法制题材的电影抑或是一些巨型的灾难片、科幻片,他之所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将人性的光辉巧妙地穿插在了整部影片当中。
2.《绿里奇迹》中黑人死囚约翰及监狱长的身上所呈现出的人性的光辉
拍摄于1999年的《绿里奇迹》,它同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同属监狱题材的电影。监狱,是最阴暗恐怖的场所,充满恐惧又令人毛骨悚然。尽管在这样的地方,也不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绿里奇迹》中,黑人死囚犯约翰·科菲相貌恐怖,体形硕大,但却身上有着温暖的爱心和神奇的力量,他和监狱长保尔·艾治科姆一起诚心地帮助死囚们平静地、安心地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旅途,演绎出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中国恰巧相反,尽管监狱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但是因为教条主义的影响,很少有人去触及。
3.《泰坦尼克号》中人性的真、善、美
影片《泰坦尼克号》是一部里程式的电影,自1997年上映至今,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部电影之所以震撼人心,不仅仅是因为伟大的爱情,还有人性。“让妇女和 儿童 先上”而不是“领导先走”。这是在船沉没的那一刻,霍利克用钱收买大副要求先上救生艇这一戏剧冲突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在生死面前男士们自己浸在水中,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他们克服了人性的自私,他们都是英雄。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个瞬间,船上相拥赴死的老年夫妇,母亲讲着故事和两个孩子一起葬身海底,牧师在最后一刻还不忘给予人们精神的安慰,这都显示出人类那无与伦比的伟大和无畏,他们就像会思考的芦苇在自然的毁灭中迸发出了撼天动地的力量。一场灾难,见证了人的脆弱,但也同样见证了人性本身所含有的真、善、美。关于人性的主题,无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总会让人看后有思考、有收获,也会成为人们永久歌颂的美话佳谈。
4.从《拯救大兵瑞恩》中看硝烟弥漫中闪烁的人性的光辉
《拯救大兵瑞恩》在大多数观众眼中,它不过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美国爱国主义宣传片。但如果仔细观看,将会领悟影片其深层次的含义。一个母亲有四个儿子参战,三个同时战死,于是美国参谋总长下令无论如何要将身陷前线的第四个儿子安全撤回。作为现代民主的发源地之一,美国的立国精神就是强调个人价值。尽管“战争没有仁慈,杀戮没有良知,但硝烟弥漫中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4]。八个去救一个人,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儿子都命丧战场的噩耗,相信看过此片的大多数男性也会在此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5]
三、结语
美国的影视作品凭借其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标杆。美国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寻求梦想,追逐自由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等价值观已成为全球文化价值评判的标准。欣赏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对美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掌握语言本身的应用能力。大多数影视作品中都对中美文化的差异及冲突进行了描写和探讨,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地理区域的差异,可以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浅谈美国多元文化 教育
摘 要: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现代教育的一种基本取向,学习风格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之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背景、教育 方法 、及其为我国多民族教育提供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教育方法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教育概念,一种思想,一种教育改革和过程。美国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的著名专家詹姆斯·班克认为,在学校中无论性别、种族、民族的学生都应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还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按照克瑞斯汀(Christine,1999)的观点,美国的所谓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基于对民主的珍视和信仰,在有文化差异的社会中和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确认文化多元化的一种教学和学习取向”。所以,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一种必然产物。
一、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移民风起云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纷纷涌入美国,30%以上的美国居民由欧洲白种人后裔的“少数民族”组成。据统计,目前美国大约有270多个民族,逐渐构成了新的少数民族群体。随着美国少数民族数量的增长,以及在国家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的提高,他们迫切要求在教育中体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并提高其地位,这直接推动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
(一)教育民主化的深入是主要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教育的民主化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育民主化主要体现为“个体取向”:追求个体受教育权利的尊重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化。5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离开种族文化的平等与教育的“反种族主义”。
(二)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全球意识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紧迫任务
因为人们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诸如:臭氧层、污染、贫穷和疾病、核武器、全球性饥荒、艾滋病、国际恐怖主义等许多问题。人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球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就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在学校教育中的培养则要求实行多元文化教育。
(三)美国的在校学生在构成上具有明显的异质结构
美国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大约有25%的儿童来自少数民族。而且这个比例有增无减。据估计,到2020年在校学生中有色人种学生将超过30%。研究者认为,教育应直面这种存在而加以改革。如果学校教育不实行多元文化教育,那么种族歧视、黑社会等社会问题就会日益严重。美国人一贯主张民主、强调人权。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构成中消除社会偏见,尊重人们的生活选择,让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以使其在智力、社会能力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潜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就成为公民的一种迫切要求。
二、美国教育者采用的多元文化教育方法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认为学生不论性别、种族、民族都应该有平等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力图使多种群体的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的发展机会,提高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以及一些特殊学生的素质。美国许多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时,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如下:
(一)因材施教法
是对特殊的、文化上有差异的学生的教学。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有色人种的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并在现存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这种方法认为,美国与西方文化为公民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并且表明在文化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些学业未成、事业未就的学生,更希望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与学校之间架设起座座桥梁,以便使学校课程成为更有用的东西。可以称为“桥梁”的东西包括基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教育策略、相关的文化材料、用学生的母语来授课以及其他方式的补习计划等。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常常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期望很高,他们相信传统的学业课程对所有的学生都是适合的,只是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方法。因此,他们并不主张改变学习科目的重点和内容,仅仅是将它们用更有效的方法传授给构成多样化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能在学校里获得一个高分,那么,这些学生无论其文化背景如何,都能走向生活并获得他们所要得到的东西。
(二)情感活动互动法
它试图通过课堂的教学与活动,在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培养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这里,教师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生们的相互感受和交往。人际关系课包括消除成见、比较个体之间的异同,以及学生所属的种族团体对社会的贡献等内容。许多学校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名义之下所做的工作,大部分实际上是人际关系,如举办民族集会节或某个团体特殊的庆祝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络感情,消除成见,以利学生对本民族、本社团已经做出的贡献产生良好印象和感觉。人际关系方法对教师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他们把整个美国社会看作是公平和开放的。他们认为,学生之间的不和谐,如种族性谩骂、活动场上的分离状态等,乃是误解和虚妄的成见导致的结果。因此,他们相信,只要向学生提供有关不同民族、种族和社团情况的正面教育,增加实际接触的机会,这种不和谐状况就会得到消除。
(三)多元文化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重新建构整个教育过程,提高质量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它所倡导的课程内容,是围绕着美国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不分男女,残废人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而重新组织起来的。这种方法特别提倡,学校的教职员队伍应包括各类人才,具备不同的教学能力,要打破传统的指任角色的观念,使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风格为基础,适应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活生生的现实。尤其鼓励那些非英语的学生保持其母语,并且鼓励所有学生习得多种语言。在多元文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将习惯于把不同的观点都看作是“正确”的,他们 辩论 不同的观点并思考多样性是否实际上意味着“怎样都行”。这种方法特别注重促进所有各不相同的民族、社团的学生都取得平等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会因民族、团体的不同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而居于榜尾。此外,采用多元文化方法,体现多元文化性,学校全部课程会在吸收单个民族和社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重写。
三、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多元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一直在理论、概念、研究和决策方面,而不在教师和行政人员能够在中小学易于贯彻执行的实际策略的研制方面。对待一种思想,教师与行政人员在能够看到它如何在学校里或课堂上起作用之前,往往会采取冷漠的态度。许多教师尤其是那些数学和理科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感到迷惑不解,这种迷惑不解的表现形式常常是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抵制。即使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们的教学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即内容整合、知识构建和 教学方法 的变革等。随着美国种族构成的不断变化,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将更趋于多样化,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会继续面临各种新的挑战。
四、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借鉴作用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继承各民族优秀遗产,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多民族大家庭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繁荣,在政治上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友好与和睦相处,最终实现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各民族大团结。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都在不断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途径与 措施 。经过建国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在数量与规模上已不是主要问题,其关键是如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美国学者曾在 1993-1995年期间对美国黑人儿童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如果在学校中能学到他们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族群文化内容的话,学校教育就会对他们更有兴趣和吸引力,也会与他们更加相关和使他们更加投入。
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低落并非因其来自于贫困的文化背景,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和学校文化不同之故。而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因为学校的教育远离他们的生活文化背景,使他们时常面对“文化中断”带来的诸多困惑,从而影响他们获得高学业成就。虽然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外相比有诸多的差异,但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我国民族教育也要考虑和适应各民族文化环境,提高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性,克服学校教育的“文化中断”。
众所周知,我国学校正规课程以汉语为信息载体,绝大多数地区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课程内容也主要以汉文化为背景。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来说,往往与所学课程存在一定的文化隔膜。比如有学者曾指出,在小学教材中,让藏族儿童背诵李白、杜甫的诗歌而不谈《格萨尔王》,这样的课程远离了藏族儿童的生活空间,很难让藏族儿童感兴趣。因此,民族教育必须对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隔膜与中断给予充分关注,改革现有教育中不能反映民族文化的大一统的课程模式,提高课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性。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使学校课程更好的反映文化、地区、学生之间的差异,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这为建立既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又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民族中小学课程体系提供了课程空间和制度保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多元文化的教育至少能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打破单一设置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模式;在保持必要张力的原则下,尝试整合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将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与现代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将多种课程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关注活动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与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重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使之成为课程开发主体。
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叶 君 田淑慧(吉林大学, 长春 130012)摘 要 自 20 世纪 30年代以来, 美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可以说, 美国的减税政策史是一部沉痛与光辉并行、曲折与浩荡兼具的发展史。本文重点研究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轨迹,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带来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关键词 减税政策 税收负担 演变 启示 美国中图分类号 F81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0 ! 06 ! 22 作者简介: 叶君,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英美历史文化、跨文化交际。田淑慧,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分析。 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政策。它是指通过降低税率、缩小征收范围、取消或停征某些税种等手段来调整或改变既有税制, 进而降低企业或居民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政策, 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主体税种和重要税种税负的下降。它通过发挥税收的乘数效应, 对经济增长、供求关系、财政收支、价格机制、就业水平等产生影响。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 被公认为是在减税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它的税收政策是其宏观经济政策及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消费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工具。美国的减税政策取向对世界各国的税制变革及经济增长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1 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减税政策始于 20 世纪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标志性的著作是凯恩斯于1936 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减税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美国的GDP 不同程度的增长, 增加了私人储蓄和投资, ∃ 唤醒% 了美国经济。美国减税政策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5 个时期。11 正统凯恩斯主义: 20 世纪40~ 70 年代的美国减税政策 在20 世纪 30 年代初,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失业率居高不下, 银行机构大量倒闭, 通货膨胀加剧。这些严重动摇了西方世界对自由市场经济内在稳定机制的信心。自此, 提倡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凯恩斯主张实施减税在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 它成为二战后直至整个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灵魂。就在20 世纪40 年代, 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阿尔文&哈维&汉森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的观点。他主张政府应逆经济风向行事, 交替使用扩张与紧缩两种办法: 在经济萧条期间, 采用赤字预算的膨胀政策, 扩大政府开支, 减低税率, 提高社会总需求; 在经济繁荣期间, 采用盈余财政的紧缩政策, 缩减政府开支, 提高税率, 降低社会总需求[ 1]。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美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到了 20 世纪50年代, 补偿性财政政策出现了各种失误, 导致经济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的 ∃ 艾森豪威尔停滞% 局面。1961 年, 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 为了使国内! 150 !第12 期(总第206期)2010 年 12 月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No 12 ( General, No 206)Dec 2010经济迅速走出 ∃ 艾森豪威尔停滞% 的泥潭, 他接受了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瓦尔特&海勒等凯恩斯主义者的增长性财政政策的主张, 并于 1962 年开始全面推行减税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使个人所得税税率由20% ~ 91%的范围降到14% ~ 70% , 公司所得税率从52%降到 48% [ 2]。它扩大了社会总需求, 并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此次减税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成功的应用之一。随后的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继承了肯尼迪的减税政策。一方面, 他于1964 年2 月推动国会批准了肯尼迪生前留下的 ∀减税法案#, 使公司税削减255 亿美元, 个人所得税削减110 亿美元; 另一方面, 又提出 ∃ 向贫穷开战%、建立 ∃ 伟大社会%等执政口号, 在实践中把政府通过政策干预经济的规模和力度扩大到空前的范围, 美国的实际GDP 以令人瞩目的 55%的平均速度增长。但是到70 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的局面, 凯恩斯主义宣告失灵。美国终结了长期单一使用凯恩斯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历史。12 里根革命: 20 世纪80年代的美国∃ 供给性减税%政策 1981 年里根上台, 为克服美国经济发展中的滞胀问题, 他转而采纳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以全面减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方。里根政府共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减税方案: ( 1) 198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 ∀1981 年经济复兴法案#。此法案主要包括将个人所得税最低税率14%和最高税率70%分别降至11%和50% ; 颁布了加速折旧条例 (ACRS) , 允许企业以 ∃ 重置成本% 来计提折旧; 减少政府对个人、企业和州政府工作的不必要干预; 支持稳妥可靠的货币政策; 增加国防开支, 提高军事预算等内容; ( 2) 1986 年通过的税制改革法案。在继续进行大规模减税的同时,进行税制改革, 通过扩大税基, 降低税率, 加强公平, 简化管理等方式来解决税制繁杂的弊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表 1 详细列出了 1981~ 1986年间里根政府的减税额度。表 1 里根政府的 ∀经济复兴法案# 对联邦政府税收的影响[ 3 ]项 目 个人税和非税收入 48 1414 1721公司利润税收入 57 112 208 277 398 537企业间接税和非税收入 5 2 6 5社会保险税收入 5 5 6 6 6总 额 (注: 减少额, 亿美元) 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涉及的税种多、减税数额庞大, 在世界减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有资料表明, 里根1981~ 1986 年的减税使得美国国内的GDP 迅速增长, 1983 年、1984 年和1985 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36%、68% 和 34%; 失业率从1982 年的97%下降到1985 年的72%。里根政府的 ∃ 供给性减税% 扭转了 20 世纪70 年代末高失业率、高通胀率的经济 ∃ 滞胀% 局面, 为企业积累了资金, 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刺激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13 国家干预型平衡预算: 20 世纪90 年代的美国减税政策 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 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资本流动加强,税基复杂多变, 国际间的税收竞争日趋激烈, 再加上战争因素, 美国财政于 1991 年出现了高达2687 亿美元的巨额赤字。高赤字伴随着高利率、高负债、高汇率和高贸易赤字, 这 ∃ 五高% 问题! 151 !第12 期(总第206期)2010 年 12 月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No 12 ( General, No 206)Dec 2010使老布什总统在位期间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为了摆脱这种局面, 1993 年克林顿上台, 扭转了∃ 里根经济学% 片面强调供给的财政政策, 推行∃ 综合经济发展计划% 以振兴美国经济。克林顿的 ∃ 综合经济发展计划% 是一种增税与减支并重的国家干预型平衡预算政策。它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内容主要是: ∃ 把财政赤字从1993年的3167 亿美元减至1997 年的1810 亿美元。办法是: 5年内增税 3200 亿美元, 把个人所得税率由31%提高到36%, 最高达39% , 公司所得税税率由34% 提高到36% ; 削减预算支出5000 多亿美元, 其中削减国防预算880 亿美元, 削减医疗保健支出和裁减10 万名政府机构人员的支出。 [ 4]%1997年, 美国国会又通过了 ∀财政平衡预算法案# 和 ∀减税法案#, 对税收进行可增可减的调整。包括降低长期资本利得税的最高税率, 增加儿童扣税额, 提高遗产税与赠予税的免征额, 提高对个人退休账户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克林顿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 使美国的GDP增长率高于世界同期经济年增长率的25% ,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削减了财政赤字, 美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14 最富争议的联邦减税: 21 世纪初小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 2001年3 月美国经济重现低迷, 结束了长达120 个月的经济增长。美国税制不公平、偷税漏税严重的弊端暴露无疑。小布什上台以后, 效仿里根的减税增支政策, 企图再次利用减税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在一片反对声中, 美国议会终于在2001年通过 10 年减税135 万亿美元的 ∀经济增长与减税一致法案#。主要是削减个人所得税, 计划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由 396% 降至33% , 并简化税率级次; 增加了儿童税收抵免限额, 由500 美元增加到1000 美元; 提高遗产税的免征额, 并计划于2010 年取消遗产税等。这些减税措施使小布什政府见到了经济复苏的曙光。布什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减税的步伐, 于 2002 年通过∀创造就业与工人受助法案#, 2003 年通过 ∀就业和经济增长减税协调法案#, 又提出 10 年减税3500 亿的计划。布什政府的一系列减税政策遭到了经济学界和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布什减税的政策效果究竟如何呢? 美国商务部在 2003 年 7 月的报告显示, 2003 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 24% , 已经超过了 18% 的预期, 经济开始复苏, 消费、投资、就业、库存等一系列经济指标均有所好转。但也有批评显示, 布什的减税更有利于中高收入阶层积累财富, 因为它将 60%的好处给了那些年收入超过10 万美元的人, 使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平现象加剧。15 金融之战: 迎接世界性金融危机挑战的奥巴马新政 始于2007 年8 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金融市场出现恐慌, 国际投资银行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把美国带入二战后经济最漫长衰退的寒冬。为拯救美国经济, 奥巴马提出了刺激就业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奥巴马计划的关键词就是 ∃ 减税%。他提议国会通过减税法案来鼓励小型企业投资并且雇用更多工人, 新投资的资本收益税在1 年时间内将降为零, 而对投资支出的减税有效期将延长至2010 年底。奥巴马的减税法案的出台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2008年2 月, 奥巴马政府颁布了减税规模为1680 亿美元的 ∀2008 经济刺激法案#。同年 8月, 金融危机形势日趋恶化, 奥巴马政府又迅速通过了 ∀2008 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 和 ∀2008 年延长税收 (优惠) 和最低选择税减免法案#, 提出减税约1100 亿美元的计划。其中包括对可再生能源、交通和能源安全等4 个方面的税收优惠, 延长灾害减免期限, 提高子女抵免限额等。进入2009 年以后, 美国议会又通过了 ∃ 刺激经济法案%, 规定的减税规模约为2810 亿美元, 创造350万个就业机会。为了进一步控制财政赤字, 奥巴马陆续向国会递交了2010 年度预算案和 2011 年! 152 !第12 期(总第206期)2010 年 12 月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No 12 ( General, No 206)Dec 2010联邦政府预算案, 均涉及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税收计划。从美国减税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 有一个事实十分明显: 经济处于萧条时期, 减税和相关的税制改革备受青睐。总体来讲, 美国的减税实践没有阻碍自由市场的发育, 而且它已逐渐成长为一种长期的财政战略选择。始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真正意义上的减税政策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 从其实践的效果来看, 适度、公平的减税政策能够 ∃ 唤醒%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又具有广阔的扩展空间。2 美国减税政策演变的启示着眼于美国的减税政策, 无论是肯尼迪! 约翰逊时期的需求性减税、里根的供给性减税, 抑或是奥巴马政府的一揽子计划等, 减税政策已经成为美国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 体现了政府的政策意图和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趋势。它带来了诸如GDP 的增长、储蓄和投资增加、暂时缓解通货膨胀等功效。从整个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中, 可以获得如下几点启示。21 减税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其作用不可替代 减税政策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决策而间接实现的。对企业而言, 税收是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重要成本。采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减税政策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引导资源由非生产性投资转向生产性使用,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企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对个人而言,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积极参与到各种投资活动中, 抑制闲暇消费, 有利于劳动供给的增加。因此, 减税政策是增加社会储蓄、投资、劳动以及就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比增加政府支出更有效应。所以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减税在财政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提升减税政策的重要性, 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来拉动经济的增长。22 减税政策应该供求并重, 并适时作出调整美国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的减税实践表明,减税具有 ∃ 需求% 与 ∃ 供给% 双重效应, 单一地使用需求或者供给手段都行不通。供求 ∃ 天枰%的失衡, 必然限制减税政策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需求决定供给, 而供给又反过来对需求起到引导作用。如果只重视总需求, 实施片面的需求管理政策, 会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调, 出现经济 ∃ 滞涨%; 如果只重视总供给, 则容易引发经济衰退或下降。因此, 减税政策的设计者应该以美为鉴,努力寻求各种财政理论的最佳结合点, 避免出现供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并在供求失衡之时进行适当的微调, 做到供需并重。23 对减税风险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谨慎选择减税策略 从美国减税的历史实践上看, 减税对经济发展能起促进作用。但减税风险是减税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不可规避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1) 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就短期来看,减税直接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进而会造成政府可利用支出的减少, 并可能带来大量的财政赤字和∃ 债台高筑% 现象; ( 2) 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减税的出发点是税收政策延伸后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 实际上是向公众让渡部分利益, 引发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如果减税措施使用不当, 将造成市场主体间的不平等竞争; ( 3)影响税制的严肃性和固定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是对税收政策的局部调整或否定, 因此必然对既定税制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如果不同时期和不同目标的减税政策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就更会加剧税制的复杂化; ( 4) 减税政策本身具有时滞性。减税的政策效果不如增加财政支出那样明显和直接,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它对经济的激励效果往往在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完全凸显出来, 尤其是在扩大内需和提高居民购买力方面。减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它给减税政策的运用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借鉴美国减税的经验的基础上, 必须对减税风险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充足, 则可考虑实施! 153 !第12 期(总第206期)2010 年 12 月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No 12 ( General, No 206)Dec 2010全面的大规模减税, 否则应采取相对谨慎的减税策略, 力争把风险维持在可控范围内。24 减税应与发展民生相结合, 努力寻求社会公平从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去考察减税政策的动机及效果并不难, 难的是减税如何真正的实现社会公平。从实际情况看, 美国的减税法案受到抨击和质疑最多的也正是关于减税的公平性问题。很多学者认为, 美国减税拉大了贫富差距, 不符合低收入者福利的增加和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它更有利于中高收入阶层财富的积累, 使得纵向公平难以实现。因此, 在设计减税政策时要有意识的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倾斜, 着重减轻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 并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民众基本公共物品的供应, 并且通过各种∃ 民生% 支出, 加大对低收入阶层转移支出和补助的力度, 做到公平和效率兼顾, 使减税政策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25 减税要与其他政策配套实施, 共同发挥作用相对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 如今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可谓时过境迁。但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经验表明, 美国政府在实施减税政策的同时,还配合着财政、货币、汇率、价格杠杆等措施,使他们共同发挥作用。比如,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个经济, 用发行货币的手段来配合减税政策; 当减税造成收不抵支时, 可以利用发行国债的手段来弥补财政的空白; 为了平衡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减少, 可以采用有增有减的税收政策, 在某些不影响国计民生的产业部门适当的增税等。总之, 为了应对刚性的财政支出, 使减税政策取得预期效果, 避免单兵冒进,有关减税的安排必须与其他政策配套实施。参 考 文 献1. 何盛明: 财经大辞典 ( 下卷) [M]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1990: 18362. Anthony S. Campagna: US National Economic Policy1917~ 1985, New York: Praeger, 19873. 章嘉琳. 变化中的美国经济 [M] . 学林出版社,3754. 丁冰, 张连城.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M] .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97The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US. Tax Reduction PolicyYe Jun Tian Shuhui( Jilin Universi 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Abstract Since the 1930s, large- scale tax reduction policy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five times in the US. history. In anotherword, the US. hi story of tax red uction has bitter experience parallels with glory and both t wists and magnificence. The paper is mainly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 tax reduction, and thus further analyzes i ts enlightenment and the use for words tax reduction policy; tax burden; development; enligh tenment; The United States! 154 !第12 期(总第206期)2010 年 12 月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No 12 ( General, No 206)Dec 2010
申请美国大学出了基本的大学成绩,语言成绩,学生的背景提升也是很重要的,如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美国大学招生官通过阅读你的论文能够知道你是否是一个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人,你是否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理智地面对和总结失败的经历,这是简单的研究经历描述所不能代替的,一般来说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署名位置,申请内容与研究方向是否一致都很重要。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成绩能申请到美国多少排名的院校?可以把你的基本情况(GPA、托福成绩、专业、院校背景等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去,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了,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美国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一般学术论文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式,那么具体的格式要求是怎样的,下面是详细的美国学术论文写作格式,希望可以在论文写作方面有一些帮助。
第一,标题
标题要求: 1.阐述具体、用语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3.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突出论文主题,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
第二,作者署名
1.作者署名的意义 (1)明确论文责任:文责自负 (2)获得应有的荣誉: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 (3)文献检索的需要:著者检索 (4)明确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2.作者署名的原则 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
3.作者署名的要求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
第三,摘要
1.摘要内容和格式 一般格式: (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 (2)方法(methods):说明研究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3)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4)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摘要的写作要求 (1)连续写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标题,不举例证。 (2)格式规范化。 (3)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 (4)文字性资料,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 (5)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
1.关键词格式 3-8个词或词组,之间空一格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外文字符之间可加逗号,除专有名词的字首外,余均小写。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1)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内容中选择,以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 (2)要严格筛选,充分、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 (3)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
第四,引言
1.引言的基本内容 (1)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 (2)研究此项工作的历史背景 (3)国内外对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 (4)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 (5)适当说明研究此项工作的.时间、材料和方法2.引言的写作要求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为200-500字,约占全文的1/8-1/10。 (2)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能蓄意贬低前人,切忌妄下断言。 (3)少用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共论。 (4)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 (5)一般不写“引言”字样标题。
第五,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实验对象。 (2)实验仪器: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操作方法、改进之点。(3)实验材料:药品和试剂的名称、成份、规格、纯度、来源、出厂时间、批号、浓度、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用药总量。 (4)实验方法与条件。 (5)统计学方法: 结果(results) 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
1.结果的内容 (1)数据:不用原始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 (2)图表:用于显示规律性和对比性。(3)照片:能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 (4)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
2.结果的写作要求 (1)按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安排,可分段、分节,可加小标题。 (2)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 (3)结果要真实性,不可将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或其它结果随意删除。 (4)因图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较大,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图表或照片。
第六,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
1.讨论的内容 (1)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 (2)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 (3)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4)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 (5)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
申请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很重要的。因为随着名校申请人数的逐年增长,入学竞争日益激烈,真的是特别内卷。除了在学习成绩(GPA)、标准化考试成绩(托福、雅思、GRE、GMAT、SAT)这些标准化刚需的‘硬实力’的比拼上,一个优秀的软实力背景更能体现申请者的竞争力,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增加拿到名校offer的筹码。
因为国外高校对申请生的学术能力是十分看重的,论文的发表会更有力的展现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潜质,也能直观的证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体现科研素养。同时,对于在院校背景一般,GPA不占优势的学生而言,提升软实力也可以实现名校逆袭。
美国作为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国家,美国并不像中国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 文化 底蕴。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国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从影视作品简析美国文化价值观
[摘要]影视作品就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透过影视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态度。美国的影视作品之所以俘虏了全球人的眼球,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将美国文化价值观巧妙地贯穿于其中。本文从捍卫梦想、追逐民主自由以及人性的光辉三个方面对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了分析与 总结 ,让我们在通过影视作品了解美国文化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新的定位与思考。
[关键词]影视作品;美国文化;价值观
美国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是选用亲情、友情、爱情、正义以及科幻为线索。大规模耗资制作的华丽场面,再加上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使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自由与民主借助影片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由此引起人们的思索与探究。美国影视作品传达出的道德关怀和人道主义,物质进步和增长以及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都值得观众借鉴和学习,而这些不仅是美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同时也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乐意标榜的完美价值观。
一、美国的文化价值体系
美国文化体系的构建大多数来源于它的移民文化,所以美国的文化被称作一个“大熔炉”[1]。美国的 传统文化 大多数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从他们的原住地所带来的,尽管融入了许多移民国的文化,大体上还是以英国的传统文化为主。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国哥特式》,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被视为美国传统文化的五大象征,由此派生出的民主政体、自由原则、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也就成了美国传统和主流的文化价值观。由于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传统文化保留的时间也相对较短。美国的现代文化也是由传统文化逐渐过渡而来,主要表现在美国梦,自由与平等,道德主义与人道主义之上。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亚洲和拉美人,他们都把美国看成是实现梦想的摇篮,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片土地上有所获。同时,作为一个建立在自由之上的国家,自由与平等同样在美国文化体系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这是由于早期的美国殖民大多数来自殖民国的中下层阶级,他们严格反对“旧世界”的许多不平等现象,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大多数美国人都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因此道德主义和人道主义也被视为美国文化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美国的现代文化正在从隔阂走向统一”[2]。当然这与美国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密不可分。
二、从影视作品透视美国文化价值观
(一)捍卫梦想
1.不同人的不同梦想
电影虽作为一门视听艺术,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多数电影也不过是人们在闲暇之余以供消遣娱乐的玩物。但是对于真正让人看后有启示、有收获的电影还是一样会得到观众的热衷与好评。美国的大部分影视作品都在造梦,它并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小小的部分。有希望实现种族平等的梦;有渴望过上富足生活的梦;有盼望登上万众瞩目的舞台,成为明星的梦;也有期望拯救全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梦。而这些无一例外地都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梦,人们都笼统地把它称作现代意义上的“美国梦”。尽管不同的人对这个词语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他的轴心始终不会改变,美国这块土地提供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平台给人们,即“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和创造奇迹的可能”[3]。
2.从《阿甘正传》浅析阿甘的永不放弃
美国的许多电影都对“美国梦”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诠释。影片《阿甘正传》和《当幸福来敲门》就是展现美国梦的典型。在《阿甘正传》中阿甘由始至终都贯穿着“笨有笨的作为”这一思想。尽管他是一个智障儿,但是凭着对生活永不放弃的信念,他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并参了军,最终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战斗英雄。命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未知数,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等待我们的下一站会是什么。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记得帮你打开一扇窗,透过窗户,阳光依然可以照进来。阿甘的 故事 教会人们只要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3.从《当幸福来敲门》中解读克里斯是如何捍卫梦想
另一部将现代意义上的“美国梦”诠释得很完美的电影就是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取材于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今著名的投资专家Chris grander。这部电影属于 励志电影 ,但是却与简单地描述个人了奋斗与梦想的励志电影截然不同。它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弃家,只有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穷酸落魄业务员的形象,最后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故事,而这一过程没有坚强的意志与精神的支柱,常人是很难做到,儿子就是他不断奋斗下去的动力。克里斯在影片中说:“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冒傻气;我生活这一部分现在的一部分叫做疲于奔命,我生命中这个阶段的阶段叫做幸福。”这部影片不是一味地强调个人的奋斗,脚踏实地抑或是凭借聪明的才智去获得成功。这里的幸福不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权利。追逐梦想不是一味地行走,偶尔也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生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有梦想就要好好地去捍卫它。
(二)追逐民主自由
1.美国文化价值体系中的自由与民主
平等与自由是美国人一直以来普遍认同的观念,美国人虽然没有统一的思想,但却有普遍认同的观念,即以平等和自由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美国的《独立宣言》更是将平等与自由放在了首位,他明确地指出“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而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逐幸福的权力。”美国的自由与民主似乎就是上帝赐予他们的光环。在好多美国电影的开始,都有过这样的一幕,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中,一个象征着美国人民争取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女神像高高地耸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因此民主与自由也就被反复地穿插在影视作品中。
2.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和瑞德对自由的追求
说到美国文化中的追求自由,同样也会把大多数观众的视觉拉回到1994年上演的《肖申克的救赎》当中。“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部电影用第三人称的旁白描绘了肖申克监狱所发生的故事,以瑞德的视角描绘了安迪的所作所为和因为他而得到救赎的肖申克监狱的人们。本片最能吸引观众的还是主人安迪公强大的内心的力量和对自由生活的执著。他说人生可以简单地归于两个选择:忙着活,或者忙着死。影片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渴望自由的执著从来没有停止过。花19年用石锤凿出一个洞,是什么给了他动力,是内心的希望的火种。“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这也是作品本身所要告诉人们的。
(三)人性的光辉
1.人性的光辉是美国电影持久不衰的秘诀
美国的电影自始以来虽然在极力制造各种英雄神话,以各种视觉效果打造影片的独特文化。如《真相至上》《战马》《泰坦尼克号》《2012》《惊涛大冒险》《危情时速》等。但无论是法制题材的电影抑或是一些巨型的灾难片、科幻片,他之所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将人性的光辉巧妙地穿插在了整部影片当中。
2.《绿里奇迹》中黑人死囚约翰及监狱长的身上所呈现出的人性的光辉
拍摄于1999年的《绿里奇迹》,它同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同属监狱题材的电影。监狱,是最阴暗恐怖的场所,充满恐惧又令人毛骨悚然。尽管在这样的地方,也不乏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绿里奇迹》中,黑人死囚犯约翰·科菲相貌恐怖,体形硕大,但却身上有着温暖的爱心和神奇的力量,他和监狱长保尔·艾治科姆一起诚心地帮助死囚们平静地、安心地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旅途,演绎出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中国恰巧相反,尽管监狱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但是因为教条主义的影响,很少有人去触及。
3.《泰坦尼克号》中人性的真、善、美
影片《泰坦尼克号》是一部里程式的电影,自1997年上映至今,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部电影之所以震撼人心,不仅仅是因为伟大的爱情,还有人性。“让妇女和 儿童 先上”而不是“领导先走”。这是在船沉没的那一刻,霍利克用钱收买大副要求先上救生艇这一戏剧冲突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在生死面前男士们自己浸在水中,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他们克服了人性的自私,他们都是英雄。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个瞬间,船上相拥赴死的老年夫妇,母亲讲着故事和两个孩子一起葬身海底,牧师在最后一刻还不忘给予人们精神的安慰,这都显示出人类那无与伦比的伟大和无畏,他们就像会思考的芦苇在自然的毁灭中迸发出了撼天动地的力量。一场灾难,见证了人的脆弱,但也同样见证了人性本身所含有的真、善、美。关于人性的主题,无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总会让人看后有思考、有收获,也会成为人们永久歌颂的美话佳谈。
4.从《拯救大兵瑞恩》中看硝烟弥漫中闪烁的人性的光辉
《拯救大兵瑞恩》在大多数观众眼中,它不过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美国爱国主义宣传片。但如果仔细观看,将会领悟影片其深层次的含义。一个母亲有四个儿子参战,三个同时战死,于是美国参谋总长下令无论如何要将身陷前线的第四个儿子安全撤回。作为现代民主的发源地之一,美国的立国精神就是强调个人价值。尽管“战争没有仁慈,杀戮没有良知,但硝烟弥漫中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4]。八个去救一个人,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儿子都命丧战场的噩耗,相信看过此片的大多数男性也会在此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5]
三、结语
美国的影视作品凭借其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标杆。美国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寻求梦想,追逐自由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等价值观已成为全球文化价值评判的标准。欣赏影视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对美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掌握语言本身的应用能力。大多数影视作品中都对中美文化的差异及冲突进行了描写和探讨,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地理区域的差异,可以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浅谈美国多元文化 教育
摘 要: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现代教育的一种基本取向,学习风格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之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背景、教育 方法 、及其为我国多民族教育提供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教育方法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教育概念,一种思想,一种教育改革和过程。美国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的著名专家詹姆斯·班克认为,在学校中无论性别、种族、民族的学生都应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还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按照克瑞斯汀(Christine,1999)的观点,美国的所谓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基于对民主的珍视和信仰,在有文化差异的社会中和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确认文化多元化的一种教学和学习取向”。所以,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一种必然产物。
一、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移民风起云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纷纷涌入美国,30%以上的美国居民由欧洲白种人后裔的“少数民族”组成。据统计,目前美国大约有270多个民族,逐渐构成了新的少数民族群体。随着美国少数民族数量的增长,以及在国家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的提高,他们迫切要求在教育中体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并提高其地位,这直接推动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
(一)教育民主化的深入是主要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教育的民主化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育民主化主要体现为“个体取向”:追求个体受教育权利的尊重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化。5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离开种族文化的平等与教育的“反种族主义”。
(二)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全球意识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紧迫任务
因为人们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诸如:臭氧层、污染、贫穷和疾病、核武器、全球性饥荒、艾滋病、国际恐怖主义等许多问题。人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球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就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在学校教育中的培养则要求实行多元文化教育。
(三)美国的在校学生在构成上具有明显的异质结构
美国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大约有25%的儿童来自少数民族。而且这个比例有增无减。据估计,到2020年在校学生中有色人种学生将超过30%。研究者认为,教育应直面这种存在而加以改革。如果学校教育不实行多元文化教育,那么种族歧视、黑社会等社会问题就会日益严重。美国人一贯主张民主、强调人权。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构成中消除社会偏见,尊重人们的生活选择,让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以使其在智力、社会能力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潜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就成为公民的一种迫切要求。
二、美国教育者采用的多元文化教育方法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认为学生不论性别、种族、民族都应该有平等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力图使多种群体的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的发展机会,提高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以及一些特殊学生的素质。美国许多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时,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如下:
(一)因材施教法
是对特殊的、文化上有差异的学生的教学。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有色人种的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并在现存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这种方法认为,美国与西方文化为公民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并且表明在文化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些学业未成、事业未就的学生,更希望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与学校之间架设起座座桥梁,以便使学校课程成为更有用的东西。可以称为“桥梁”的东西包括基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教育策略、相关的文化材料、用学生的母语来授课以及其他方式的补习计划等。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常常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期望很高,他们相信传统的学业课程对所有的学生都是适合的,只是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方法。因此,他们并不主张改变学习科目的重点和内容,仅仅是将它们用更有效的方法传授给构成多样化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能在学校里获得一个高分,那么,这些学生无论其文化背景如何,都能走向生活并获得他们所要得到的东西。
(二)情感活动互动法
它试图通过课堂的教学与活动,在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培养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这里,教师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生们的相互感受和交往。人际关系课包括消除成见、比较个体之间的异同,以及学生所属的种族团体对社会的贡献等内容。许多学校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名义之下所做的工作,大部分实际上是人际关系,如举办民族集会节或某个团体特殊的庆祝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络感情,消除成见,以利学生对本民族、本社团已经做出的贡献产生良好印象和感觉。人际关系方法对教师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他们把整个美国社会看作是公平和开放的。他们认为,学生之间的不和谐,如种族性谩骂、活动场上的分离状态等,乃是误解和虚妄的成见导致的结果。因此,他们相信,只要向学生提供有关不同民族、种族和社团情况的正面教育,增加实际接触的机会,这种不和谐状况就会得到消除。
(三)多元文化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重新建构整个教育过程,提高质量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它所倡导的课程内容,是围绕着美国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不分男女,残废人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而重新组织起来的。这种方法特别提倡,学校的教职员队伍应包括各类人才,具备不同的教学能力,要打破传统的指任角色的观念,使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风格为基础,适应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活生生的现实。尤其鼓励那些非英语的学生保持其母语,并且鼓励所有学生习得多种语言。在多元文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将习惯于把不同的观点都看作是“正确”的,他们 辩论 不同的观点并思考多样性是否实际上意味着“怎样都行”。这种方法特别注重促进所有各不相同的民族、社团的学生都取得平等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会因民族、团体的不同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而居于榜尾。此外,采用多元文化方法,体现多元文化性,学校全部课程会在吸收单个民族和社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重写。
三、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多元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一直在理论、概念、研究和决策方面,而不在教师和行政人员能够在中小学易于贯彻执行的实际策略的研制方面。对待一种思想,教师与行政人员在能够看到它如何在学校里或课堂上起作用之前,往往会采取冷漠的态度。许多教师尤其是那些数学和理科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感到迷惑不解,这种迷惑不解的表现形式常常是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抵制。即使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们的教学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即内容整合、知识构建和 教学方法 的变革等。随着美国种族构成的不断变化,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将更趋于多样化,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会继续面临各种新的挑战。
四、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借鉴作用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继承各民族优秀遗产,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多民族大家庭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繁荣,在政治上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友好与和睦相处,最终实现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各民族大团结。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都在不断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途径与 措施 。经过建国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在数量与规模上已不是主要问题,其关键是如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美国学者曾在 1993-1995年期间对美国黑人儿童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如果在学校中能学到他们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族群文化内容的话,学校教育就会对他们更有兴趣和吸引力,也会与他们更加相关和使他们更加投入。
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的低落并非因其来自于贫困的文化背景,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和学校文化不同之故。而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因为学校的教育远离他们的生活文化背景,使他们时常面对“文化中断”带来的诸多困惑,从而影响他们获得高学业成就。虽然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外相比有诸多的差异,但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的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我国民族教育也要考虑和适应各民族文化环境,提高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性,克服学校教育的“文化中断”。
众所周知,我国学校正规课程以汉语为信息载体,绝大多数地区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课程内容也主要以汉文化为背景。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来说,往往与所学课程存在一定的文化隔膜。比如有学者曾指出,在小学教材中,让藏族儿童背诵李白、杜甫的诗歌而不谈《格萨尔王》,这样的课程远离了藏族儿童的生活空间,很难让藏族儿童感兴趣。因此,民族教育必须对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隔膜与中断给予充分关注,改革现有教育中不能反映民族文化的大一统的课程模式,提高课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性。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使学校课程更好的反映文化、地区、学生之间的差异,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这为建立既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又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民族中小学课程体系提供了课程空间和制度保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多元文化的教育至少能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打破单一设置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模式;在保持必要张力的原则下,尝试整合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将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与现代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将多种课程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关注活动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探索地方与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重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使之成为课程开发主体。
1. “Estimat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from Science评估心理学研究的可重复性这篇论文不是在研究新东西,而是许多大学的研究员们选了100个2008年被发表在高等心理学期刊上的心理学研究,然后重新把这些研究全部重新做了一次,来检验这些研究是不是具有可重复性。在这100个被研究员们重新做的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得出的实验证据不如原实验充分("A large portion of replicationsproduced weaker evidence for theoriginal findings”),作者指出不完备的实验设计和心理学期刊更愿意发表正向结果的倾向相结合容易导致不准确,可重复性低的研究。作者还指出心理学研究中标新立异追求新颖话题的倾向也会导致研究偏见。这篇论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可重复性原则是实证科学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行为,而人并不是纯粹理性的,有些研究结果并不是能够被完美复制的。关于心理学的”科学性“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和讨论。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对于整个心理学研究领域信度的一次检验,这篇论文本身完全算得上是”让人眼前一亮“。2. “What Works in Inpatient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habilitation?,” from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关于颅脑损伤病人康复的有效手段颅脑损伤(TBI)是目前研究不是很充足的一个领域,但光是在美国就有几百万人因为TBI 而有长期,甚至永久性的机能损伤。这个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期刊今年8月的一整期都是关于TBI的研究论文。虽然目前康复情况更多取决于受伤的严重程度而不是具体哪一种治疗方法,但研究发现康复治疗能有效帮助病人恢复机能,正常生活。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如果你是女性或者亚洲人,那么医生开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给你的机率会变小。3. “Best Friends and Better Coping: Facilitat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hrough Boys’ and Girls’ Closest Friendships,” from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最好的朋友能让你更好地应对困境:男孩女孩之间的亲密友谊能促进发展出心理韧性(不是很清楚”psychological resilience"对应的中文,不过这个术语指的就是人处理压力和困境的能力) 这个研究指出,即使是只有一段良性的友谊,也能促进低收入家庭或低社会背景的个人发展出psychological resilience并在困境中脱困。研究的被试是409个11-19岁的英国青少年之前的许多研究都把处理困境和挑战与友谊,同龄人接触,还有家庭因素联系起来过,但这一篇论文是专门研究“the best friendships” 与处理困境的关系,算是一个研究进步。4.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of Insomnia for Long-Term Painful Conditions,” from Sleep 长期疼痛性失眠症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这篇论文介绍和分析了一系列非药物手段治疗失眠的疗法。其中有很传统的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 睡眠保健(Sleep Hygiene)【Eg:睡前调暗灯光使机体产生褪黑素】、肌肉放松疗法(Relaxation)、控制刺激(Stimulus Control) 还有一些通过电话、网络治疗来帮助缓解失眠的,但是研究表明效果不如面对面治疗好。失眠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而睡眠也是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说这一篇系统性的治疗失眠非药物性手段的Review也算是很有意义的。5. “A Mechanistic Link Between Olfaction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Current Biology嗅觉与自闭症的联系由于自闭症与感官-动作系统(sensory-motor coordination)损伤有联系,这篇论文提出的假设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的嗅觉反应(sniff response)会改变(但不是闻不到味道),并且与自闭症的严重程度和自闭症患者的社交能力有关联。这个发现的意义在于,目前自闭症的诊断是相对困难的,尤其是那些年龄还较小的孩子,而现在我们知道嗅觉与自闭症的这个相关关系,那么sniff response就可以作为诊断自闭症的一个依据。Autism Study: More Evidence Linking Altered Gut Bacteria to ASD)6.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 Is a Novel Modulator of Negative Affect,” fromPNAS FGF9与情绪管理之间的关联这一篇文章是关于抑郁症病理的一些新发现。FGF9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这个研究发现FGF9似乎在情绪控制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依据有动物在经历被打败或失去团体地位的长期压力时,海马体中FGF9会增加,以及在有严重抑郁症的人中,FGF9有过度表达的现象。这个研究同样是给我们相对了解较少的抑郁症病理提供了一些思考和研究的新方向。
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航天器在距离谷神星最近的最后一圈绕行时,拍下了这张激动人心的图像。
图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
撰文:MICHAEL GRESHKO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矮行星谷神星体积虽小,却蕴藏着大大的惊喜。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谷神星是一颗地质活跃的天体,有冰火山以及远古海洋遗存。
2017年末至2018年末,黎明号在燃料耗尽前的几次绕行中收集了大约一年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谷神星很可能有盐水渗出表面,而且在大约20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它之后,冰层融化后重新上冻,也可能形成了小山丘。
谷神星的直径不到月亮直径的三分之一。其上存在液态水的想法可能曾经显得非常稀奇古怪。但是,人类如今已经近距离观察过它,我们知道这颗寒冷的、小小的谷神星的地质很活跃。
这些发现标明了谷神星的核心奥秘:宽约92千米的欧卡托(Occator)撞击坑,表面覆盖着令人费解的、明亮的、含盐的斑点。新研究称,120万年前,冰冷的地下盐水涌上欧卡托的地面,形成了这些含盐的沉积物。
地表隆起的大山和山丘也支持这一观点,即谷神星经历了一种冰冷的冰火山,含盐的泥浆或污水像地球上的熔岩一样涌出地面。黎明号发现,在欧卡托撞击坑地面的某个区域,一些迹象表明在过去几十年里(如果不是最近),冰火山里曾有盐水流出。
这张伪色彩渲染的谷神星图片上标明了地表物质的差异,比如欧卡托撞击坑里明亮的含盐沉积物。
图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
黎明号首席研究员、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实验室小天体项目主管Carol Raymond说:“我们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在当前或者至少在非常近的过去,谷神星的地质很活跃。此外,还有一些撩人的证据表明地质活动可能仍在进行当中。”
除了奇异的火山之外,新发现还使谷神星加入了一个越来越长的、拥有生命所需“原料”的星球的名单,它们都有水、能量以及含碳的有机分子。科学家称,由于小行星撞击产生了热量,谷神星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宜居住,但不一定已有生物存在。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行星地质学家Kirby Runyon(并未参与本研究)称:“我们观察到的这个近期的、温热湿润的地质系统,拥有你能想到的生命所需的所有材料。”
走近矮行星
近日,《自然天文学》《自然通讯》《自然地球科学》三本期刊上发表的7篇论文,全都源自于黎明号(2015-2018年)最后航程获取的数据。在黎明号任务盛大落幕时,黎明号俯冲到距离谷神星表面35千米的地方,拍摄了许多分辨率极高的照片,约等于3米/像素,相当于从400米远的距离看一颗高尔夫球。
自从2015年黎明号探测到欧卡托撞击坑里明亮的斑点起,科学家们就一直困惑于它们是如何形成的。研究人员很快就了解到这些地面特征是盐形成的,很可能是涌上谷神星表面的盐水沉积而成。问题在于,盐水是从哪里来的?
2018年7月26日,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航天器在152千米的高度拍下了欧卡托撞击坑地面上的裂纹结构。
图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
2018年7月31日,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航天器在50千米的高度拍下了欧卡托撞击坑里幽深的裂纹。
图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
研究人员认为奥卡托撞击坑已有约2000万年 历史 。造就它的那场撞击可能产生了大量的热,使原本寒冷的景象变成了盐水涌动的“泡沫浴”。不过,黎明号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发现,这场撞击产生的热量大部分在500万年左右就已消散。
一些明亮的盐点是在过去的400万年间出现的,因此其成因不可能是那场撞击。相反,那些液体一定来自一个古老的、很深的盐水储层。
由于行星不同地区的引力会随着地貌和地壳密度而轻微变化,而谷神星上的重力变化揭示了疑似的盐水源头。当黎明号绕着谷神星运动时,其速度会发生微小变化,研究人员通过这一速度变化推断出谷神星不同地区的引力变化。
研究人员将这一数据与谷神星的地形结合之后发现,欧卡托撞击坑下的土地密度比周围的地壳密度小。撞击坑下方似乎有两个MM糖豆一样的椭圆体盐水水库。较大的那个水库宽约418千米,位于撞击坑的正下方48千米处、谷神星地壳的底部。较小的水库宽约193千米,位于撞击坑东南方的地下19千米处。
“如果你要去钻探,你可能会先到达一个含水层,然后就会有非常冷的盐水冒出。”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行星科学家Bill McKinnon(并未参与新研究)说道。
远古海洋渗出地面的残留物
这张照片是谷神星上欧卡托撞击坑的坑壁,由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航天器于2018年7月5日在43千米的高度拍摄。
图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
研究团队推断,这些一汪汪盐水是谷神星上一个较大的、甚至可能是全球性海洋遗留下来的。正如冬天在路面撒融雪盐一样,溶解的盐能使水在冰点以下仍然保持液态。就谷神星而言,盐水的温度估计为℃,需要大量盐,并可能混合了浑浊的、细粒的矿物质。
那些盐水“绝对不适合潜水,它们更像是一大片沼泽。”论文的合著者、喷气动力实验室行星科学家及黎明号团队成员Julie Castillo-Rogez说道。
无论是什么东西撞上谷神星并造就了欧卡托撞击坑,它都启动了冰火山运动,从而把盐水矿物带到了地表。与地球上的火山不同,谷神星上的冰火山是地壳中的水结冰、膨胀后,挤压地下盐水而开始发展的。
欧卡托撞击使谷神星地壳裂开,地下深处的盐水利用裂纹涌出地表。当盐水到达地表后,水蒸发消失,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明亮的含盐沉积物。
一些观测结果甚至显示谷神星上的活动仍在进行中。在上述7篇论文之一中,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Maria Cristina De Sanctis带领的团队发现了欧卡托亮斑中包含水化氯化钠的证据。研究人员称,这种盐里的水分会在到达地表100年内散入太空。这种化合物中仍然含水,因此,谷神星的冰火山可能仍然在喷发中。
“很有可能火山仍然是活动的,原因在于水仍然少量地往上涌。”黎明号团队成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太阳系研究所行星科学家、几篇新论文的合著者Andreas Nathues说道。
太阳系里冰冻星球众多
黎明号,以及2015年飞掠冥王星的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航天器都发现,小型的冰冻天体比我们之前想象的活跃得多,拓展了科学家对许多地外星球地质特征的想象。
与谷神星及其亮点一样,新视野号的合作研究员McKinnon说:“每颗行星似乎都有特别之处。地质是它们的韵脚,但从不重复。”
Castillo-Rogez带领的团队近日向美国宇航局提议对谷神星进行一项采样-返回任务,不过该任务的发射时间不会早于2031年,因为该提议需要多年才能批准、设计并建造航天器。该任务将从欧卡托撞击坑的地表采集100克矿物并发回地球。
Raymond说,100克听起来可能不多,但这些样品代表着比我们之前所能研究的物质更为原始和原生态。“通过深入研究这类天体中的细节,我们将学到很多很多。”
(译者:mikegao)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这个发现的意义在于,目前自闭症的诊断是相对困难的,尤其是那些年龄还较小的孩子,而现在我们知道嗅觉与自闭症的这个相关关系,那么sniff response就可以作为诊断自闭症的一个依据。
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新时期大学田径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从大学田径教学在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上不难看出,大学师生应重视大学田径教学,并依据田径运动和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用于大学田径教学,笔者在下文中将探讨新时期大学田径教育改革的对应举措。
、大学田径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全方位发展为教学核心,并建构田径教学系统
当前大学的田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长短跑、起跑技术的教授,应将互动式教学和合作性教学相结合,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田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采用探究性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来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大学田径教学中应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构建田径课程的考评系统
大学田径教学的考评内容不但牵涉到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指标元素,还要照顾到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田径项目时的心理素质的考评,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应运用直接考评和间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同时在有关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运用上,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考评模式,融合其合理、科学、适合我国大学田径教学实际状况的先进元素,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规范性设计。
、从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准以及身体发展状况来对田径课程进行优化
大学田径教学课程的策划和设立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准和智力水准的高低———尤其是各类身体素质的实际状况,在此前提下对传统的田径课程进行规范化改良,以适应新时期的田径教学纲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课程设计多元化、灵活化
第一,田径课程在国外所有的大学中都是选修课,与其它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项目。虽然田径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塑造价值,但这类运动并非完全适合所有学生。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田径教学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极大助益的,因此,应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第二,在设计田径课程教案时,应使其多元化和灵活化,只有让学生体验到田径课程的魅力,他们才会去认真学习,并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学生唯有坚持一个或若干个体育项目的锻炼,才能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田径项目的设立上不应无目的性的删减某些“危险”运动,例如:撑杆跳、110(100)米栏、铁饼、标枪、长距离障碍跑等等,因为这些运动在大学生中也有拥护者,而其本身亦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美国大学有专业的撑杆跳高“校队”,有许多崇尚冒险的学生将撑杆跳作为自己的常规训练项目。这些所谓的“高危”项目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并且,当学生完全掌握了这些运动技能以及教练对运动项目进行规划后,其危险性可以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畴内。因此,我国大学应依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适当开展这些“高危”项目。
、课程内容标准化、正式化
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开展合作性学习是可行的,但是对田径运动进行游戏化则不符合田径运动发展的潮流。而国外在初中或小学不设立田径课的原因是:中小学的运动场地、老师素质和学生素质使其无法设立标准化的田径训练课程。而非标准化、休闲化的田径运动则无法体现田径运动的真谛。田径运动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发展到如今,田径运动应该更加标准化和正规化,而教练也应将正统的田径技术和战术传授给大学生。我国大学里的田径课程,其思想和精神都是严谨的,它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应现代的大学生。而这一论点对我国大学的田径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课程交流国际化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正式形成田径技术交流圈,这使得欧洲的'前卫技术和美国高校的商业化模式相互结合,从而令欧美在田径教育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国际间的田径经验交流是极重要的。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是中国目前与其它国家的田径经验交流还未形成一个交流圈,这也正是大学田径项目发展受阻的其中一个原因。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有所增多,但直接的课程交流还很少。
、教学、训练一体化
我国大学田径课程教学是以田径技术为而核心展开的,其运动观念的树立,可以帮助我国大学生学习到“最正宗”的田径技战术。而正宗的田径技术一方面来源于生物力学原理;另一方面来自于技术解析。而研究结果表明:与田径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征相符合的技术就是“最正宗”的技术。所以,田径教学不应过于呆板、枯燥或墨守成规,而应使学生了解其物理学原理,激励学生在训练中培养自己的“独门绝技”。也就是说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研讨。在进行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采取教学、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传授和引导。使学生在体验、领悟田径运动并提升田径成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田径运动的真髓。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即是说,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动作方法不进行强制要求。在新历史时期,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已由一些专家率先提出。而在当今社会,只有会学习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提倡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型要求。田径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一体化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教学形式,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能力,是未来田径发展的大势所趋。
、遵循田径课程的内在规律,调整部分课程的讲授顺序,发挥技能迁移的功用
因为田径教学学时数的减少和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田径项目的开展在大学中遇到了阻碍。为了保障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在实施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依据田径项目的内在规律,调整教学课程的教授程序,将所有的田径项目分为走、跑、跳、投等四个教学版块。这样可以使同一环节的同一技术不再重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结束语
因为田径教育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高、功能强,因此伴随新时期大学田径教学需求和培养需要,目前大学田径教育教学的问题也正在不断涌现。如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是摆在大学师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对于上文所提到的一些田径改革的技巧和方法,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为大学田径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体育和健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今社会,体育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加体力,增强体质,增进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个人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生活品质。本文将从田径运动的大小单元探讨体育与健康之间的联系。二、体育与健康的联系1、田径大单元的优势田径大单元是以跑步、长跑和马拉松为主的一种体育活动。田径大单元活动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加强肌肉组织的支撑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和营养代谢,减少体重和改善血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状态等。2、田径小单元的优势田径小单元是以跳远、跳高、三级跳远、铅球、银球、铁饼和掷铅球等为主的一种体育活动。田径小单元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力量,灵活性和技能,提升心肺功能,减少体重,改善血脂,促进肌肉的发育,增强肌肉的支撑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内分泌代谢,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精神状态等。三、结论从以上可以看出,田径运动的大小单元都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发展。运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田径大小单元活动,以改善自身健康状态,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美国大学的论文还是挺多的,这点可能需要适应一下。因为会有很多的论文作业。但是只要掌握了论文技巧,论文写起来其实也就没有那么难了。考而思可以让美国研究生论文不再困难吃力。
毕业论文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延长提交的。要知道毕业还是有规定的流程的,而其中的流程就包含了毕业论文的部分,正常来讲毕业论文的部分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去提交的,要知道院校都是会给大家留有充足的撰写论文的时间的。所以说论文只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去进行提交就可以了。要是大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提交,正常是不能够去参加后续的环节了,但不同的院校对于这方面的规定要求也是不同的。要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些院校还是能够允许大家延长提交的,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毕竟任何的环节都是有规定的流程的,还是需要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去提交毕业论文的。毕业论文未通过审核能否有修改的机会要看具体情况。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