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国家地理频道和国家地理杂志

发布时间:

国家地理频道和国家地理杂志

很不错的,且值得收藏,有精美且经典的图片。不过比美国国家地理还差一点。对本国介绍比较多。如果对世界地理感兴趣,可以看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同样对美国介绍要多,不过内容更丰富

希望你满意:这个著名的黄色边框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品牌标志,它是一本书的边框,更像打开外部世界的一扇美丽的窗户,意味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打通人们通向外面世界的通道。这个标志简洁明快、颜色醒目,便于读者认知和记忆,准确地传达了该杂志的办刊宗旨,而它与照片搭配而成的封面造型又成为了《国家地理》杂志另一显著特色。在扩散开来的越来越多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读者心目中,这个独特的黄色边框代表着冒险、激情、经典和质量。在该杂志出版发行之初,学会就选择用这样一个黄色边框来强化其品牌。如今,时间过了100多年,在漫长的出版过程中,黄色边框成了世界著名的品牌标识,以及《国家地理》杂志品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持这个黄色边框也就成了该杂志品牌维护的重要抉择。

我个人方面是很喜欢 只要你喜爱地理就应该感觉很好 下面是它的版块杂·志·内·容·版·块1、 天文、地理、地质、生物领域的科学进展与发现;30%2、 探险和科考活动;10%3、 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10%4、 城市一飞机场镇的起源变迁和规划与改造;10%5、 自然保护区;10%6、 旅游景点景区;10%7、 人类文化遗存和珍稀生物的抢救与保护;10%8、 民俗民情;10%

是National Geographic 我每期都看哦

国家地理杂志视频

我有一个100%可下的《国家地理100年纪念典藏》的bt种子——我刚下完,14G。中英文字幕全,而且字幕全是外挂的,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为了找这个东西找得我吐血,想要的话你先扔50分出来,我这两天都会来看看。

《中国国家地理》的视频是在地理这个APP上面下载,或者是可以直接搜索这个官网,也就是可以下载的,因为它这些视频一般都有存档的在官网里面。

截止到2020年1月10日,不是真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核实发现,这段视频并非所谓的“加拿大龙卷风实拍”,而是2014年美国电影《不惧风暴》中的特效画面。对于这段在微博中热传的视频,新浪微博已通过官方辟谣栏目发布了辟谣信息。

资料显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EF6级飓风突袭美国小镇,整个小镇面临灭顶之灾,大多数居民在紧迫寻找避难所时,有一群追风者逆向而行赶到风暴漩涡前,试图拍摄一部史无前例的龙卷风纪录片。

据导演介绍,影片在专注特效制作的同时,还特别采用了多部摄像机手持拍摄,使其更接近于纪录片的视角。

记者观看影片后发现,网传的这段4分钟视频是把电影中关于龙卷风肆虐的镜头专门剪了出来,还配上具有震撼效果的音效,将其拼凑成“龙卷风录像视频”,但电影中间的人物情节画面却被悉数删去。

比如,网传视频的开头一幕发生在电影第25分钟左右,此时龙卷风刚在小镇附近出现,但中间人物的对话声音、以及学生参加毕业典礼等画面都被抹去。经过视频发布者的刻意剪辑,再加之电影独特的拍摄手法,网传视频被误认为“实拍录像”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见,所谓的“加拿大龙卷风”视频只是电影中的一段“特效合集”。

扩展资料:

龙卷风形成条件:

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

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卷风

它来自海洋深处,从那时起就让旁观者感到迷惑:一个毛茸茸的海怪腐烂的卡车大小的身体。

是什么,还没有人能说出来。但是,渔业执法官员Vox Krusada告诉太阳报记者,这头5月11日在菲律宾东方民都洛省海滩冲上岸的鲸鱼很可能是鲸鱼的遗骸。不过,克鲁萨达说,需要进行DNA检测,以确定确切的物种。在正式确认这一物种之前,人们称这具20英尺长(6米)、灰白相间的尸体为“球状体”。和其他腐烂的尸体一样,它闻起来很难闻。

“我真的感受到了它的全部气味,因为是我拿走了它的组织。”“样本,”克鲁萨达告诉太阳报我差点吐了。洗完澡后我感觉好多了,但鼻子里的臭味还没散去。

据《太阳报》报道,这颗球体一端宽约4英尺(米),另一端宽约2英尺(米)。《太阳报》指出,在渔政水产资源局处理这只动物之前,路人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视频,

这不是菲律宾第一只被冲上岸的神秘怪物。据《太阳报》报道,2017年2月,另一具20英尺长、腐烂、臃肿的海洋生物尸体在迪纳加特群岛(菲律宾的一部分)被冲上岸。后来的一项调查显示,这只大约4400磅(2000公斤)的动物是一头鲸鱼。

和新发现的标本一样,去年的发现也有毛发状的股线从它的身体上脱落。据《国家地理》报道,这些特征很可能是分解的肌肉纤维。

国家地理杂志还发布了一段视频(见下文),内容是2017年5月在印度尼西亚塞兰岛被冲上岸的另一个所谓的海怪。这种奇特的49英尺长(15米)的生物绝对是一头须鲸——可能是布莱德鲸、蓝鲸或长须鲸,之前的《生命科学》报道称,

鲸鱼遗骸给公众带来神秘感并不少见。今年早些时候,在夏威夷海岸外划船的鲸鱼观察者看到一团粘糊糊的东西,原来是座头鲸胎盘,之前的《生命科学》报道,

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顺

《奥秘》《少年科普世界》《世界博览》《环球科学》等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中国国家地理》发展史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8年7月,港澳繁体版以“中国名片”的姿态直卷全港。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 2009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2010年是《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杂志举办了重温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征集改变最大的地方、寻找60年传读的世家和“校园行知客”4样活动[1]。 专载的,呵呵,希望能帮到你

山西的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龙凤乡张壁村,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1040米,周圆1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 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弯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避有路”。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 10米。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纯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到处是古迹胜景,古香古色。 张壁古堡建于公元619年,隋末刘武周为抗击李世民,始筑该堡。并在城堡地下构筑了攻守兼备、可屯兵万人的地道,距今已有1380余年历史。 张壁古城堡为长方形,东西374米,南北244米,堡周长公里,堡墙为版筑夯实,高约5~7米,东北角堡墙为唐代堡墙遗存;南堡门西侧堡墙为明清时期堡墙。门上现有一处灯杆,为“张壁点灯,介休看明”的信号灯,是古代军事烽火台的缩影。 张壁古堡垒南堡门离中空为“龙首”,门头有龙首石雕,门下向南铺设九道竖向红条石路,象征龙须,向北的主干道为“龙身”:为使“龙”型更加逼真,在清朝年间又专门将横向铺设街道的青石板起出,改为三道竖向的红石板,以象征龙的脊背。主干道两侧城中心偏北位置的水塘(原)、槐抱柳,共同象征 “龙”的两肾和陈抟太极图的阴阳鱼。 张壁有一个小小的用于拒敌的“瓮城”,还有一对小巧的钟楼和鼓楼,具有完整的城市形态,这是与山西省其他地方很常见且保存完好的“村堡”相区别的非常重要的特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村堡”,而是“城”。 在城市街巷组织上,张壁古堡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干道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丁”字结构。堡内七巷为西场巷、贾家巷、王家巷、小东巷、西四巷建筑错落递次,街巷格局严整。 在民居形态上,张壁古堡尚有我国多数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巷门、门楼配备得当,若关门落锁,可谓堡中有堡。堡内现有30余所堡保存完好的院落,住宅比邻有序,民居与堡墙保有一定距离,民宅大门与巷皆有台阶高度,并讲究宽敞向阳,西四巷大多为张、王、贾、靳族富户,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多为狮子滚绣球,喜雀登梅,鹤鹿回春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民俗内容。 在宗教建筑方面,在只有平方公里的小城内,竟有七处以上的寺庙,实属罕见:有“关帝庙”,道教“真武殿”、“二朗庙”;佛教“空王佛行宫”和“兴隆寺”五座宗教建筑,并有“地藏王菩萨殿”,“吕祖阁”遗址等,宗教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多为明代以前的建筑。更为难得的是,真武庙和空王殿碑为国内仅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古堡北堡门之空王殿为一明代建筑,佛像为三世佛,亦为明时所塑,水平较高,壁画绘空王佛(志超)成佛的故事。这三间小殿屋顶上明万历时的三彩琉璃鸱尾、楼阁、狮瓶、仙人走兽,都极精妙。尤为难得的是殿廊两旁的两通琉璃碑(明万历四十一年烧造),极为罕见,在我国琉璃烧造上占有重要席位。 浙江的乌镇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的桐乡市境内,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是一个具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魅力名镇之一,乌镇—中国江南的封面。 浙江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形成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双棋盘式格局。现存有大量明清建筑,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 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独特的民俗风情、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绵延不绝的人文精神。 乌镇主要旅游景点:茅盾故居、昭明太子读书处、乌将军庙、汇源当铺、修真观戏台、林家铺子、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乌镇依河道而建的廊棚极富水乡韵味,是古镇上典型的建筑。 多姿多彩的民俗民情,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浙江乌镇在1991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20个黄金周预报旅游景点之一。 云南和顺 和顺简介 和顺乡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和顺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的地方。 她是文化和顺。和顺是中原文化与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窗口,蕴涵着“和睦顺畅”的最佳境界。这里屹立着全国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这里有传统民居一千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一百多幢,堪称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和顺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到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倩影,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寸氏宗祠的南亚风格大门、艾思奇故居的欧式窗户、“弯楼子”民居的英国铁艺,都与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这样的云南古民居珠联璧合地融为一体。 洗衣亭、大月台、总大门等古建筑在全国古镇中独具特色。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谱和宗族活动流传至今。七大寺庙,佛、道、儒共存。这里所有的道路、墙基院落都用火山石镶砌而成,古朴典雅。六百年历史荟萃了大量诗词、牌匾、对联、著作,丰厚的文化积淀,养育了哲学家艾思奇、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庭、华侨领袖寸如东等一批又一批名商鸿儒和英才人杰。从古至今和顺民风谦恭礼让,古朴儒雅,地方风味饮食“三滴水”、“头脑”更是堪称一绝。 侨乡和顺 她是侨乡和顺。和顺是云南第一侨乡。历史上的和顺人就是从大山里赶着大马帮沿着西南丝绸古道走南闯北,闯荡“夷方”,至今有一万多人侨居海外,形成了“海外的和顺”。 生态和顺 她是生态和顺。和顺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涛声阵阵;蜿蜒的大盈江水白练般镶嵌在广袤的稻浪、黄花之间,静谧而又耀眼;一泓绕村碧水,鱼翔浅底,河畔古柳如烟;湿地、龙潭、峡谷,鹭鸶、野鸭、老牛,梅花、茶花、稻花,活现了恬静的世外桃源。 和谐和顺 她是和谐和顺。六千居民是和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的生活是古镇靓丽的风景线——洗衣亭下村妇捣衣,让人又寻回了那久违的古朴画面;乡村图书馆里农民聚精会神读书看报的动人情景,既是历史更是未来;田园牧歌的生活令人心驰神往,久久陶醉其间。 和顺今貌 历经多少沧桑巨变,和顺人以自己超常的智慧使古建筑和文物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改革开放后,和顺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基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展文化旅游,一跃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圣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云南省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态村示范点。2003年,和顺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内蒙古室室韦 蓝天、绿水、白桦林,神秘的玛瑙草原,时缓时急的河水养育着亚洲最美的湿地,也养育着这里勤劳的人民,肥沃的河滩上走出了伟大的蒙古民族,温暖的木刻楞房子就是华俄后裔繁衍之地,黄皮肤男人的智慧和蓝眼睛女人的热情造就了室韦——中国多民族和协共存的范例。 南浔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交界处,北濒太湖,东接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是湖州市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离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 318国道和湖盐公路贯通全境,京杭运河和长湖申航道、申苏浙皖和申嘉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域面积716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万。 南浔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南宋时期,就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当时南浔本地特产—“辑里丝”出口占全国生丝出口的一半以上,南浔由此成为近代中国丝绸工业的发源地、民族工业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因此也有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之说。民谚称之为“小小南浔镇,可抵半个苏州府”、“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 安徽西递宏村 西递位于皖南徽州黟县(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黟县原属古徽州,西递地处徽州府西部,因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宏村位于黟县城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楼、拦河筑坝、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西递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西递有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态环境和风情,该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 西递以其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砖雕、石雕,闻名于全国。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敦仁堂、西园、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称"西递牌楼",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递的标志。西递村人杰地灵,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赠、巨富豪商胡贯三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和儒商。 西递被专家、学者称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为依山傍水的牛形古水系建筑村落,围绕水系而建的100多幢水榭民居,保存完好,古朴典雅,各具特色。月沼形如"牛胃"、南湖酷似"牛肚",水清澈甘甜,九曲十八弯的水圳如"牛肠"穿庭入院。 人们在水圳濯洗菜蔬、衣裳是宏村特有的生活风景线。 宏村的古水系牛形村落堪称"中华一绝",开《仿生学》之先河。有"民间故宫"佳誉的清代民居 "承志堂"是宏村古村落代表性建筑,巧夺天工的"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官"等木雕群及漏窗石雕《四喜图》奇美绝伦。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赞叹道: "黟县宏村建筑文物是国家的瑰宝"。 宏村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名。古宅老墙、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受到中外游客、影视、美术、摄影艺术家们的高度赞扬。 在西递、宏村,马头高墙、石雕漏窗、门罩门额是常景;民宅厅堂内悬挂字画、楹联,摆设镜钟瓶是家家的习俗。西递还有着"抛彩球,选佳婿"的民俗。 福建泰宁 大金湖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点缀其中。丹霞地貌空间分布:北起龙湖镇的天成岩往西南经上清溪、泰宁城关至读书山、记子顶,后南转至猫儿山、龙王岩、八仙崖(大牙顶)至龙安乡,依次分布有上清溪、金湖、龙王岩、八仙岩四个红色盆地。平面上构成近似“人”形的分布格局,北东长34公里,南北长29公里,总面积 ,地势总体由东北往西南逐渐升高,以记子顶、龙王岩、大牙顶一线为大金湖丹霞地貌最高地带,其中以八仙崖(大牙顶)为最高峰,海拔高度为 ,该地带也是峰、柱地貌发育最好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景点最集中地带。在丹霞地貌的西南侧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中部有人文景观,可划分为5个风景区、11个景区、13个景群、160个景点 广西兴安 连接湘江漓水的咽喉要害,两次改写中国历史的神奇土地。一条灵渠成就了中国统一大业,更显示先人们开山引河的智慧。守望陡门的陡军把骠悍的秦地风俗植入楚越之间,所以这里人的性格也刚也柔。古树参天,古巷幽深,水街水清,灵渠有灵,兴安,两大水系钟灵毓秀的地方。 2000 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兴安境内开凿了一条极具军事价值和科学水平的人工运河――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连接了湘江和漓江,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兴安镇还是红军和国民党军湘江战役的所在地,这场战役是红军长征的转折之战。 石湾概况 石湾--珠江三角洲一颗璀灿明珠,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东汉时期,这里的文化和农业经济已相当发达。石湾素有“南国陶都”之美誉,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 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方圆几公里的小镇有陶瓷107座,陶瓷行业从业人数达6万多人,从事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而且通过 “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为推进历史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天的石湾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 石湾陶塑造型生动传神,产品不论人物、动物或器皿的刻画,都致力于艺术典型化的塑造。每件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石湾陶塑的又一特点是胎釉浑厚朴实。它有胎壁厚、釉层厚的古雅厚重的特色。石湾的名釉品种繁多,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科学成就,在国内享有名望。由于造型和釉色互相配合,使产品有深邃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技法多姿多彩是石湾陶塑的第三个特色。陶塑工艺产品生产的成型技法上,至今还保留着手印还和卷筒塑制空原作的传统技法。同时根据普及品的不同要求,适当采用了现代的注浆成型技法,既保留了传统的手工特色又满足了大批生产的要求。 石湾公仔以其独特的制作和表现手法、作品形神兼备而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工艺的一朵艺术奇葩,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和赞赏,被许多国际知名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辖区内的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更成为工艺陶瓷的翘楚,始终代表着行业的最高水平,接访了多个国家的元首、领导人和大量的国际友人。 闻名于世的石湾琉璃人物瓦脊成为许多古代建筑重要装饰部分,在佛山祖庙、胥江祖庙、广州陈家祠、香港大屿山以及越南、缅旬、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古建筑中使用。,产品多出口欧美等国。几千年的积淀石湾陶瓷文化殷实厚重,拥有河宕贝丘遗址、五百年薪火不断的南风古灶、陶师庙、丰宁寺、美术陶瓷厂等众多的陶文化旅游资源。“走向新世纪当代陶艺家千年之烧”、“国际柴烧研讨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与世界陶文化的交流。 南风古灶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既受到国家文化特别保护,也被开发利用为陶文化特色旅游景区,又成为我国南方青少年学习陶瓷史、了解陶文化的教育基地。浓厚的陶文化氛围培育出7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 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一批陶艺家。悠久的制陶历史培育了大批的陶瓷研发、生产、销售人才,使石湾建筑、卫浴和工艺陶瓷始终站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址:佛山市 江苏同里 同里镇位于江苏吴江市东北,距上海80千米,距苏州20千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圩),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比较专业的地理杂志,不过有浅显的部分(比如选美中国,美丽的图片加简单的介绍)。各种内容比重大约是这样:1、 天文、地理、地质、生物领域的科学进展与发现;30%2、 探险和科考活动;10%3、 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10%4、 城市一飞机场镇的起源变迁和规划与改造;10%5、 自然保护区;10%6、 旅游景点景区;10%7、 人类文化遗存和珍稀生物的抢救与保护;10%8、 民俗民情;10%

国家地理杂志视频下载

《中国国家地理》的视频是在地理这个APP上面下载,或者是可以直接搜索这个官网,也就是可以下载的,因为它这些视频一般都有存档的在官网里面。

百度:国家地理爱好者,里面有种子和网盘下载。

国内的网站的话,可以在优酷找到一部分。但是国家地理的视频是要收费的,你可以在YouTube上观看,前提是你上得了Youtube。记得采纳哦!

国家地理杂志美国

1、《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Geographic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2、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志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实事和照片。3、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千万的读者。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有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国家地理>>杂志的简介? 最好是中英文对译的啊! 谢谢了!! 解析: teacherblog/blog/3505/archives/2006/发明家贝尔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人类的交流,更在于他革新性的精神所带来的意义。这同样体现在对《国家地理》的影响上——他的两项决定为《国家地理》奠定了日后发展的基础:一是推行了会员制,将杂志卖给每一位想入地理学会的人,买杂志就是入学会、交会费,这为《国家地理》日后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创建了独一无二的模式;二是大胆起用了只有23岁的年轻教师葛罗夫纳。葛罗夫纳上任后一改《国家地理》的传统编辑模式,将版面三分之二的篇幅让给图片,精美绝伦的大图片所造成的巨大视觉冲击效果使它迅速引起读者的关注,加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朴素的自然状态,《国家地理》很快以它傲视全球的视角和广阔的思维立足于竞争激烈的杂志业。 发明家贝尔所倡导的革新精神为《国家地理》注入了永恒的活力。1910年,《国家地理》采用黑白与淡彩的照片和生动的插画;30年代,《国家地理》开始使用莱卡相机和柯达底片;1959年,《国家地理》固定用彩色照片制作封面,60年代,《国家地理》的领域开辟到了太空和海底世界。而到了70年代,杂志的领导层则再次打破了坚持几十年的传统,率领杂志迈向具有争议性的领域,开始报导化学污染、核能发电、非法野生动物买卖和人类演化等等课题。同时,唯美的风格又让它显得卓尔不凡。《国家地理》近千分之一的选片率虽然显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满理想和浪漫主义的优秀摄影师、记者在这里诞生,而那些有灵魂有 *** 的作品则往往代表了一种标准。它对文字的要求同样严格,它讲究字字珠玑,强调文字与图片的和谐。它注意带给读者的不仅是知识性,更是艺术感。创新而非迎合,唯美但绝不自赏,把握时代脉搏并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这也使它吸引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爱好者。 这种革新的精神同样表现在其所取得的巨大的商业成功。《国家地理》的会员制使它在全世界发展了上百万的会员,它的核心品牌战略使它的产品由期刊推广到图书、印刷品、图片库及教育产品、地图、电视节目、网站、CD-ROM电子产品乃至日用品,它的淡黄色方框和“NationalGeographic”的字样被人们所熟知。这也使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非盈利组织。它同时注重发行和国际化,在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和适应潮流的国际化方面都颇有建树。尽管不断有人强调“强势媒体”的文化侵略性,但却不能改变它日益扩张的势头——《国家地理》在全球的发行量已接近千万。 世界各地的地理杂志当然不只有《国家地理》,英国的《地理》杂志、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德国地理杂志《GEO》以及法国的《科学与生活》,都是倡导自然和人文的刊物,但由于地域性强的特点使得这些杂志的读者群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域之内。中国的地理杂志近些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最出名的当属背靠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中国国家地理》。这本脱胎于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识》的杂志一直以科普内容作为主线,即便在改版后仍坚持着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中国国家地理》靠发行为主要收入,这使它骄傲地宣称内容的独立性,而作为第一家向海外出售版权的刊物也使它对未来的发展颇有雄心,但脱胎于科普刊物的《中国国家地理》显然在内容上科普多于人文,典藏性大于时代感。这便不难理解在美国《国家地理》和另一本中文地理杂志《文明》在如火如荼地做着伊拉克专辑时,《中国国家地理》仍然在不紧不慢地介绍着古老的圆明园。在2002年9月之后,与《时尚旅游》杂志的版权合作,已经让这个充满魅力的黄色方框出现在了中国。 没有人能否认《国家地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它一贯彰显和坚持的革新与唯美,这是这本杂志始终如一坚持的气质。 独家图片堪称无人能及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建之初只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科学杂志。从1979年起,该杂志开始以地理为切入点,融入了新闻、生态、环境和人文等多种因素,成为大众杂志。此后,该杂志照片水准一直很高,文字浅显易懂,同时具有文学特质。 为追求图片和文字质量,该杂志不惜巨资投入。看过美国《国家地理》的人都知道,其上刊登的照片绝不是在一般杂志中所能看到的,拍摄者往往需要亲身前往常人难以到达的环境,以特殊手法进行拍摄。例如,该杂志的摄影师要近距离拍摄凶猛的野兽,或潜入深海。 美国《国家地理》平均每年要拍摄和撰写150个专题故事,为此,在世界各地的签约摄影师旅行里程超过100万英里,每个专题都需要耗费几百个胶卷,每幅刊出的图片,都是从上千张候选照片中选出来的。至于拍摄本身,甚至可以与拍电影相提并论。 1992年,为了在西伯利亚做深水拍摄,该杂志的摄影师克里斯托夫把价值100万美元、重达15吨的摄影器材运至贝加尔湖,总共动用了171个箱子,而最终只刊出6张照片。1995年,为拍摄一个关于恐龙的报道,摄影师皮奥斯和助手托运了42个箱子,仅托运费用就高达6位数。 然而,一些评论人士也认为,尽管实力强劲,但在百花齐放、竞争激烈的时代,美国《国家地理》也仍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这也是该杂志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制造“眼球效应”的原因之一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期刊,它的成功得益于成功的品牌策略。为了拓宽市场,该杂志采取品牌延伸策略,并向海外输出版权,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发行上寻求多元化渠道,实行独特的会员制订阅方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证明,中国的期刊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在品牌建设上多下功夫。【关键词】《国家地理》杂志;品牌策略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家以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的科技类期刊。目前,它在美国的发行量仅次于《电视指南》和《读者文摘》,并拥有20种文字的海外版本,在全美300强期刊排行榜上始终位居前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功在于其卓有成效的品牌策略。它向世人证明,品牌策略是期刊赢得市场的必要手段。品牌策略之一:准确、清晰的市场定位。所谓品牌,是指“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①媒介具有商品属性,同样地追求经济利润。因此,同企业为产品打造品牌一样,为了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媒介也要实行品牌经营。一个成功的品牌是媒介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可以为媒介带来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市场定位是媒介品牌建构的第一步,即媒介创造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而其中的读者定位是媒介市场定位的第一要素。创办于1888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初只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不定期刊物,其定位是“适合在已具有地理知识的人士中间传播地理知识。”②它的读者仅限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165位会员。后来,杂志的创始人贝尔决定,将办刊宗旨确定为向所有人普及地理知识。这样一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便从最初的小众市场逐渐走向大众市场,满足了广大地理爱好者及普通读者的需要,拓展了杂志的生存空间。目标读者确定之后,媒介要做的就是内容和风格定位。在信息时代,差别意味着价值,一种品牌只有拥有独一无二的属性和特色,才具有市场竞争力。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于内容的打造可以用“包罗万象、精雕细刻”八个字来形容。每期杂志由五到七个专题组成,涉及领域包括地质地貌、考古、天文、野生动物、异域文化等。从雪地冰川的阿拉斯加到湿热多雨的亚马逊河、从埃及的古文物到中国的藏羚羊,关注点呈现出一种全球性视角。刊登的文章不仅视野广阔,而且内容深厚。既有细腻的描写,也有深度的分析,信息量十分丰富。在专题策划方面,该杂志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外。以往的科学杂志仅限于介绍知识而少有时间观念。而美国《国家地理》却巧妙地把时效性引入了杂志中,以读者关心的事件为由头,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2003年春天,美国发动对伊战争之后,《国家地理》杂志在当年10月份策划了一期名为“抢救伊拉克文物”的专题。文章的作者——两位考古学家,深入动荡不安的伊拉克,追寻被当地暴民掠夺的珍贵文物的下落。专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战争对人文和自然的无情破坏。它使读者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从政治层面深入到文化领域,体现出一本主流科普杂志的独特视角与使命感。又如前段时间,美国宇航局开始对火星进行科学考察。《国家地理》杂志便以此为由头,策划了一期介绍火星的专题。这种“事件+知识”的文本模式,巧妙地将读者兴趣与知识传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杂志的贴近性。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00多年来延续了相同的风格,散发出大气、尊贵、权威、厚重的气质。凭借这种气质,美国《国家地理》在同类杂志中鹤立鸡群,一枝独秀。虽然名为地理杂志,但其内容却远远超出了地理学的范畴,涉及到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多种人文学科的知识,杂志将立足点放在自然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给人一种思辩之美。一般科普杂志多有说教味浓的弊病,而美国《国家地理》则异于同类散文游记的体例。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将细腻的个人感受融合在旅途见闻中,既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在无形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文章平和朴实,没有太多专业词汇,读者可以像看小说一样,轻松读完整本杂志,而没有任何艰涩生硬之感。此外,杂志还设立了供读者发表意见的讨论专栏,增强杂志与读者的互动,让读者感到,他们和杂志之间是一种平等交流的朋友关系。除了精美充实、内涵深刻的文字以外,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另一个特色是图片的运用。杂志在创办之初没有图片的,面目十分严肃。1899年,23岁的中学教师格罗夫纳就任总编辑之后,对杂志的风格进行了大胆革新,将摄影图片大量地引入到杂志的页面设计中,从而形成了杂志唯美华丽的风格。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照片带给读者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享受,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相关的可以去看看这个网页。 记得采纳啊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是什么,专门提供那方面的知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