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青年杂志发刊词

发布时间:

青年杂志发刊词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r\n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r\n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话文,将文言文称作半死文字,白话文才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汇编为《尝试集》。\r\n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杰作《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从题目中的“笃古不变之族,日久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可以看出,陈独秀要求变革,变革的主要内容是思想观念,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口号以及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都是考试命题的考点,同学们要注意掌握和理解。

你好!巜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祝你生活愉快!

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杂志是:《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刊后,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青年杂志》同青年会创办的刊物《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改名,省得犯冒名的错误”。

为避免混淆两本杂志并突出《青年杂志》的新意,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正式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通过积极宣传倡导科学和民主,也就是“赛先生”和“德先生”,以及新文学来进行民众思想启蒙,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1921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再次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查抄《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等人惨遭拘押,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后被保释。经此,《新青年》一度停顿。

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逐步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恢复出版并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彻底停刊。

青年杂志创刊于哪一年: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

1、《新青年》(LAJEUNESSE)是一份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2、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1916年9月1日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编辑成员和主要撰稿人有鲁迅、钱玄同等。该刊前期宣传科学与民主,发起文学革命与批孔运动,对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进行猛烈的攻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3、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4、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1、《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2、《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5、扩展资料: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同时陈独秀还是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6、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青年报刊杂志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杂志。

建议可以给《新课程报 语文导刊》的校园作家版投稿,这份报纸刊登率是相当高的。编辑的qq在百度搜索其报刊名就行

投到《男生女生》吧!专门是青少年看的杂志。我也喜欢看,只是文笔还差一点,要不我也投了。《男生女生》(银版)征稿栏目介绍 ◇@心情:网络情感故事。 ◇粉红簿:完美动人的浪漫爱情。 ◇香满城:真挚感人、让人体味真情的的亲情友情故事。 ◇青青柠檬:朦胧青涩、没结果的中学爱情故事。 ◇纯爱校园:校园里浪漫美好的爱情故事。 ◇嘻哈校园:搞笑轻松的校园故事。 ◇三人天涯:三个人的友情爱情故事,多角爱情。 ◇落花の意:伤感无奈、似乎是命中注定的情感故事。 ◇草样年华:成长中经历的催人成熟、对人生有所启迪,对青春有所总结的故事。 ◇睡不着的海: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的校园青春小说。 ◇花开的声音:情窦初开时惶然无措、欲说还休的爱情。 ◇下一站…爱情:从亲情到爱情、从陌生到亲密的情感故事。 ◇迷你音乐情结:以一首歌曲演绎一段青春故事,故事与歌词内容丝丝入扣。 ◇向左走,向右走:或为了学业,或为了彼此,分手结局的爱情故事。 以下类型稿件勿投《男生女生》(银版): ◇散文、诗歌等故事性不强的稿件; ◇一个班级、一个宿舍里人物的片段式描写,并非一个连贯的故事; ◇并非发生在中学生及同龄人身上的故事。 版权要求:原创稿件,专投《男生女生》。 约稿字数:1500-6500字 体裁要求:校园小说,故事性强,可读性强。 文章风格:或轻松活泼,或凄美伤感,或浪漫温情,或煽情感人…… 稿酬:100元/千字(见刊一个月后付稿酬) 截稿日期:每月12日投稿E-mail:(每稿必复)《男生女生》(金版)征稿栏目介绍 ◇恐怖校园:依托于校园这个平台,讲述那些发生在学校中的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恐怖之事。 ◇惊魂:通过个人或者众人来述说其经历过的骇人的事情。文章要有煸动力,文字要营造出真正的恐怖氛围。 ◇玄异:不可思议的恐怖经历,注重情节的神秘感与真实感。 ◇灵异:带有神话色彩或鬼怪色彩的,难以解释的故事。 ◇悬疑:让人疑惑重重,疑云密布,带着问题读下去的小说。 ◇推理:情节环环相扣,故事步步为营,以严密的逻辑性推进故事进展。 以下类型稿件勿投《男生女生》(金版): ◇传统风格的民间传说型的鬼怪故事; ◇童话、低幼风格的奇幻作品; ◇科幻小说。 版权要求:原创稿件,首发专投《男生女生》。 约稿字数:1500-20000字 体裁要求:小说,故事性强 文章风格:恐怖、玄异、诡异。 稿酬:100元/千字(见刊一个月后付稿酬) 截稿日期:每月28日投稿E-mail:(每稿必复)《男生女生》(文摘版)栏目介绍◇情结:年轻人经历的曾经执着、曾经心醉的情感故事。◇一瓣心香:温馨感人的小故事,让人感受温暖、亲切、友爱的人间真情。◇温情校园:老师给予学生或者学生给予老师的关心及帮助的感人故事。◇荧荧星火: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故事。◇大爱:诠释亲人间最原始自然的亲情的故事。◇况味:主要讲述的是父母、亲朋及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意无意对他们的欢乐、痛苦、无奈等情感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成长短片:讲述成长过程中有点青涩、有点无奈,令人难忘的故事。◇走过泥泞: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曾有的那些痛苦、辛酸、遗憾的历程,经过努力最后成功化解。◇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故事,可以是对话形式,也可以是书信形式,化解生活中的误解与隔阂。◇华章:港台名家海外华人作家的文章,或华美,或实用。其睿智的思想,能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海峡的风:海外中学生及社会的一个断面,都是我们很少听过或从未听过的新鲜的见闻。◇拨:对中学生在做人处世、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建议和点拨。条理清楚,言简意赅,篇幅短小。◇一滴水的海:励志类小故事。◇段子:寓言故事,短小精悍。◇零距离:双语栏目,偏重励志类。◇诗赋:现代诗歌。◇佳话:读者所熟知的人物或者有一定成就的人物的趣事,其人格及魅力由故事可见一斑。◇风语:流行语、广告语等。◇麻辣烫:以幽默讽刺的文字反映一些社会问题,并能使读者对这些问题产生思考。◇双响炮:网络上流行的搞笑帖子,妙帖、趣帖、热帖。样刊和稿酬所推荐文章一经采用,会寄付推荐者样刊一本,并按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支付推荐者荐稿稿酬。稿酬一般通过邮局汇款邮寄。荐稿E-mail:

杂志千千万万种,选杂志需要专业积累和睿智眼光,爸爸妈妈没时间,不妨让小志来帮你,在杂志堆里摸爬滚打十年的小志,分分钟帮你找到好杂志。今天咱们就来一份阅读书单——最适合少年阅读的杂志,用丰富的阅读开启少年未来。1、《意林绘阅读》这是意林专为12-16岁孩子精心打造的,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内容包括热点素材、写作干货、精美文章、睿智哲理等,集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为一体,全方位从内到外提升青春期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爱上阅读,知晓人生道理。适读年龄:12-18岁,初中、高中学生2、《意林少年版》杂志包含诚信、勇敢、爱心、时尚流行、校园交际、师生关系、课外知识、智慧小故事等多方面内容。它不但可以引导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还可以让孩子学习到许多课外知识,拓宽孩子的视野。同时,杂志每期展示点评孩子的优秀作文,教会孩子们阅读与写作,有助于中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适读年龄:7-15岁青少年3、《儿童文学(少年版)》《儿童文学》(少年版) 由“经典版”和“选粹版”组成,适合小学高年级到初中少年儿童阅读。杂志将原创精品儿童文学和精粹文摘作品相结合,可读性强,既教读书,又教做人,使孩子享受丰富多样的阅读趣味,体验文学韵味,同时通过阅读积累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青年杂志新青年

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

《新青年》历史沿革:

1、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3、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4、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扩展资料

创办意义:

1、《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2、《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3、《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添加一个新字,实则新意迭出,寄托着人民群众独特的理念和深厚的思想感情。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1917年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新青年》《青年》的差别 解析: 《青年》是《新青年》的前身: 1915年9月15日,流亡日本回国的陈独秀于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就是简称的《青年》)。首卷到1916年2月15日止共6期,后因战事停刊。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复刊,为避免与基督教上海青年会主办的《上海青年》杂志混名,遂从第二卷第一期起易名为《新青年》。第二卷终止于1917年2月,该年1月,陈独秀被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的阵地由上海转往北京。1917年3月至8月,《新青年》第三卷的6期出刊。第三卷第六期终刊后,又因故中断4个月。 第四卷1918年1月复刊,截止至1918年6月。该年编辑部改组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等人参与编辑工作,曾一度实行轮流编辑的办法。 第五卷从1918年7月到12月,第六卷从1919年1月到11月(6月陈独秀被捕,被迫停刊5个月,《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胡适、李大钊之间发生“问题与主义”之争),第七卷从1919年12月到1920年5月——仍改为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1920年9月第八卷第一期起,被迫迁回上海印行,成为中国 *** 上海发起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10月出至第九卷第六期后停刊。1923年2月第九卷以至1926年7月,《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成为 *** 中央的纯理论刊物,4期后停刊。1925年4月改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最后停办。

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扩展资料:《新青年》的重要文章1917年1月1日2卷5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以打破旧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动文学改革为目标。1918年5月15日4卷5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10月5卷5号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提出“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学)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

中国青年杂志发表

于【1923年10月20日】在【上海】创刊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 《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20年代出版的机关刊物。周刊,1923年10月发刊于上海,后迁广州﹑汉口等地出版。《中国青年》是“五四”以后最早提倡“革命文学”的刊物。它的前身《先驱》,早在1922年2月就设置“革命文艺”栏。《中国青年》创刊后,陆续发表有关文学问题的文章近30篇,引导文艺青年关心社会现实,接近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培养革命感情,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反对个人享乐与颓废悲观的倾向。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1927年7月迁回上海。在1927年11月至1932年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抗日战争时期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1939年4月在延安出版,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平(今北京)。1949年4月起,一直是团中央的刊物。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设有批评、时事述评、书报评论、文艺、通讯、我们的时代等专栏,文字明白晓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图文并茂。重视同读者的联系,发表读者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1927年10月停刊,共出170期,最高发行量达3万份,在青年中产生过重大影响。1939﹑1948年曾两度复刊。 1963年应《中国青年》杂志之邀,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从此成为最深入人心的共和国“一号英模”。3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发表使这一期杂志的发行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各地加印118万份仍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团委又翻印了207万份……随着1965年毛泽东第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这本杂志在当时的地位几乎无可比拟。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青年》又一次告别了她的读者。 沉寂了12年后的复刊犹如一次涅 ,1978年的《中国青年》注定要以她曾在创刊时有过的激情和勇气成就自己在中国新闻史上惊世骇俗的业绩。经过了十年动乱的人们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而其时社会上对于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与“两个凡是”的较量也使刚刚复刊的《中国青年》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9月复刊第一期《中国青年》发表的《破除迷信,掌握科学》和《“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笔锋如剑直指“两个凡是”,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战斗不仅止于此。在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已经对“四五”事件有了“不改变结论”的说法时,《中国青年》冲破了思想的障碍,一鼓作气,在同一期上发表了《天安门诗抄》和“四五”青年英雄事迹的文章《革命何须怕断头》,在文中首次宣称:“四五运动”是一场“伟大壮烈的人民运动”,这一毫不含糊的宣战直接触及了“两个凡是”的底线,杂志刚一面世,一时“洛阳纸贵”。这一充满着勇气的举动为《中国青年》之后的个性和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一场震撼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大讨论使她又一次成为传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潘晓讨论”也不啻于一场惊雷,撼动青年的内心。而在23年前,要进行这样一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讨论,更无异于一次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启蒙,《中国青年》也在这时创造了当期400万册发行量的奇迹.

1891(光绪十七)年,萧楚女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一个小商家庭。萧楚女幼年即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1901年,他父亲经营的木排在洞庭湖遇风暴被冲散,木行破产,萧楚女父亲因肺病复发去世。不久,长江大水冲走鹦鹉洲上的房屋,萧楚女母亲搭起简易木棚让一家人居住,木棚又被一场大火烧光,萧家成了赤贫户。萧楚女母子几人在搭建的棚屋中讨生活,靠萧楚女母亲帮人补衣、拾树皮木屑和叫卖瓜子花生米度日。萧楚女12岁时到一家木材行做学徒,后到茶馆跑堂,到长江轮上当伙夫,辗转于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干过酱园徒工、街头报童、排字工人等。在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中,他坚持自学,将中学的文理课本读完,还经常练习写文章。 辛亥武昌起义时,他投入民军,参加了阳夏保卫战。辛亥革命后,他不满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和革命党人争权夺利,愤然退伍。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萧楚女考入武昌实业学校学习蚕桑专业,毕业后,在《大汉报》和《崇德报》任编辑,经常用“楚女”笔名发表文章,鞭挞袁世凯政府的反动统治,倾诉其对国家前途的忧愤。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思想,对萧楚女产生了重大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后,萧楚女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思想发生很大变化,进行深刻地自我反省,戒掉了抽烟等一切恶习,还动员守寡的妹妹顺宝脱离武昌观音阁节妇堂,说服母亲解除小妹妹的缠足。但他因撰文揭露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罪行,被迫辞去《大汉报》工作。1920年初,萧楚女参加恽代英在武汉创办的“利群书社”,开始走上有组织的斗争道路。同年9月,他到襄阳师范学校任国文、物理、哲学教员。教学中,他鼓励学生学习新文学和鲁迅作品,组织“乡俗改良会”,并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活动。但冯开浚接任襄阳师范学校校长后,因不满萧楚女的革命举措,而解聘了萧楚女。1921年秋,萧楚女到安徽省宣城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与恽代英一起开展青年运动,提出了“到民间去”和“改革社会”的口号。1922年5月,他因发动各界群众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遭反动学监唐石亭告密,被迫离开宣城。 1922夏季,萧楚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萧楚女到四川泸州师范学校任教,因四川政局发生变化,旋即离开泸州转往重庆,在联合中学任国文课教员。军阀刘成勋和川东道尹徐考上台后,撤换了联合中学的进步校长,萧楚女对此极为不满,于是他联合其他教职员发表了《本校教职员宣言》,以离职行动抗议军阀政客开除进步教师、学生的反动措施。1922年11月,萧楚女与熊禹治等人为解决被开除学生的读书问题,开办了以“选士育才”为宗旨的重庆公学,并且他担任该校行政委员会委员。但重庆公学因不“依附政客军人势力”遭到禁办。于是,他以这个反动禁令作为“最后一课”的内容,揭露反动派的罪行,鼓励学生到农村去开展农村教育,寻找新的道路。1923年初,萧楚女到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发动学生进行抵制日货,迫使政府封闭专卖日货的“万申祥”百货商店。1923年4月,驻鄂的川军师长杨森,打着“拯救全川父老兄弟姐妹”的旗号,由鄂回川,要聘萧楚女作秘书。萧楚女为利用这一机会开展革命活动,担任了这一职务。但是,杨森夺取了四川政治大权后,违背向人民许下的诺言,萧楚女为表抗议愤而辞职。1923年6月,萧楚女在重庆就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兼任《新蜀报》的主笔,负责撰写社论和时评。萧楚女利用《新蜀报》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他还曾撰文揭露造谣惑众的“统一六教”罪行,教主唐焕章扬言要“刺杀编辑”。但萧楚女不怕恐吓,在《新蜀报》上特辟《社会黑幕》专栏,使广大群众认识唐焕章的丑行,迫使重庆警察厅取缔了“统一六教”。1924年1月,萧楚女因母重病重离开重庆回到武汉。萧楚女母亲逝世之后,他到了湖北襄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团中央调萧楚女到上海工作。他在襄阳短暂停留后,于5月前往上海,途经吴江、松江和江阴等地时,调查了该地区的青年团和国民党活动情况,并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报告了团中央。到达上海后,他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为《向导》、《学生杂志》等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他在《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出版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等专著,批驳国家主义派和戴季陶主义宣扬的阶级调和及阶级斗争熄灭论,捍卫马克思主义。 1924年9月1日,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任萧楚女为特派员,负责领导和整顿成都、泸州、重庆三地的青年团组织,并以重庆团组织为重点。 1925年,萧楚女在四川的活动“四川青年团组织的整顿和共产党组织”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使军阀、官僚深为痛恨,萧楚女便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移交给杨闇公,并于1925年5月,离开重庆,乘船东下去上海。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萧楚女到上海工作。1925年6月,萧楚女以全国学联代表身份到南京指导青年运动,担任《人权日报》主笔,发动群众组织“南京国民外交后援会”、“反帝大同盟“等团体,号召各团体联合起来,组织“一条国民革命的坚固的联合战线”。1925年8月间,萧楚女到河南担任中共豫陕区委宣传部长,主编党的机关报《中州评论》。并且,他和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王若飞等一起工作,帮助各界青年组织了“河南青年协社”等进步团体。后因被反动军阀李纪才通缉,返回上海。1926年1月初,萧楚女到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阅览室主任,协助代理部长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1926年2月,被聘为全国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1926年5月,担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专任教员,遵照所长毛泽东的意见,制定教学计划。1926年11月农讲所结束,萧楚女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并兼任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宣传委员会的政治顾问,参加指导全校的政治工作,被称为杰出政治教官。 1927年春季,蒋介石在各地制造反革命惨案,萧楚女夜以继日地撰文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因过度劳累,肺病恶化,住进广州东山医院治疗。1927年4月15日,萧楚女被反动军警从病房拖走关进监狱。1927年4月22日蒋介石电令将萧楚女秘密处决。1927年4月22日南京石头城监狱内,一排士兵站在刑场上,萧楚女、刘尔嵩、熊锐、李森等4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高唱着《国际歌》,从不同的牢房走上刑场。行刑官走到萧楚女的面前说:“萧教官,你不是常把自己比喻为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己吗?你这根蜡烛快要熄灭了,在这生死一瞬间,你愿意改悔吗?”萧楚女高声地说:“你们杀吧!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总有一天,人民会审判你们这班狗豺狼!”接着,他和同志们一起高呼“打倒国民党!”、“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