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格式模板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 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决不意味着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提炼,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空间。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始终着眼于整体与全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要坚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和谐社会系统观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还要下大力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些都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是正确的思想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工作地知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当前位置: 学习网() >> 论文资料 >> 社会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论文内容 论文网免费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1)马克思主义论文 点击:次 发布时间:2008-11-13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我的论文网—属于你的论文中心 和谐社会作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现实要求,更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坚实的理论支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和谐社会重要的哲学基础,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可靠的理论指导。 HY2ZC})kLL~~K[?n [ 本 资 料 来 源 于 贵 州 学 习 网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 HY2ZC})kLL~~K[?n 一、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明确了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与发展归宿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更进一步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也就是说,历史活动不仅要以人为主体,同时还要以人为目的。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同时,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主体的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尊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而且要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尊重人的政治知情权和政治参与权。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体各种权利的实现不可能是平衡的,必然会有先有后,但在所有这些权利中,人的生命、人的价值是最为基本的。人不是手段、更不意味着成为了一些群体、一些集团、一些成员实现其目的的工具。 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人是目的,这是人的主体地位的最高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发展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和政治发展需要。通过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正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展开。从系统观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要素的独立性,更要注重要素间的协调。社会主体的分化既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又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正处于社会主体开始分化并进一步分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同利益主体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同主体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处于优势地位的主体可能会抑制处于弱势的主体。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的系统工程中,不同主体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将社会主体的不同个性给抹煞掉,但也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充满活力的特征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具有勃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力量与生力军。我们同样要尊重他们的创造愿望,支持他们的创造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肯定他们的创造成果。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始终着眼于整体与全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不能只看到gdp的增长,更要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坚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就是对于广义上的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系统和全面考虑。 此外,和谐社会系统观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还要下大力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本文来自学习网(),原文地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第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第三、 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些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第四、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产生的一般规律。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研究它们提供了条件。第五、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预见未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静止状态。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五种其他哲学并不包含或不全面包含的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理论不仅仅应该是理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这就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最深体会。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有将近百年奋斗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在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30年中,形成了这样一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社会主义能够充满活力从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经长期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这实在是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关节点上,仍然能够以自己的奋斗来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前途,并且能够凝聚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奋斗来代表这个伟大前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获得的伟大成就,说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其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离开中国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论体系,而去另外寻求和依傍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没有前途,没有意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3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 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4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 160年的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 90多年的发展 ,和平、 发展、 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深入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 ,我们要联系国际、 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 ,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了 ,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 ,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 ,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模板

怎么理解怎么写,可以上网搜一搜

这个应自己去写,才能有价值,注意不要写废话,要列提纲,先介绍,在阐述,对这个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写影响(如中国)只要认真去写,把精神融入进去,不怕写不好、写不长祝你写好文章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上,既要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二者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认识上,既要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过程的问题上,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等。简言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这与没有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无法解数学试题一样。所以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记忆的问题。我们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定要以弄清理论为前提,不要离开理论罗列一大堆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但是离开理论,只罗列实际问题,就事论事,不作理论分析,也不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防止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了鲍威尔等人的英雄史观,正确阐述了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认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地方就在于,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性和整体性。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毛泽东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价值,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少年毛泽东在探讨如何改造中国和世界问题时,就很注意砥砺品行。在这方面给他影响最大的是杨昌济老师。杨昌济讲授伦理学,虽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秉公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对毛泽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当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出色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更加重视哲学的伦理功能。他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真谛,也是最崇高的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观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出现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应当应用这一哲学的伦理力量去感染、陶冶、培养青年人;应当充分展现革命领袖的人格魅力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实际,从哲学上加以升华,将理论学习与修养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解决品德端正的问题。

Bella痛吗看看╯﹏╰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 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决不意味着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提炼,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空间。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始终着眼于整体与全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要坚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和谐社会系统观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还要下大力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些都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是正确的思想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工作地知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 。[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追求一种定在中的自由。在自由民主的社会,哲学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在专制社会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的控制,哲学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以自由民主为发展目标,学术批判是是受到保护的。聂锦芳教授指出,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而学术必须允许自由的争论和批判。这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的反省和批判。

马克思具体地提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现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因此,马克思给哲学提出的历史任务是,锻造一种世界观武器,使之成为一种革命的、批判的 思维方式 ,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无情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

批判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起作用,而且批判不只是破坏性的,也应该是建设性的、超越性的。就像你说我是错的,你必须说为什么我错了,我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种理论自觉。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对现实社会进行 反思 、批判、超越。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这是哲学安身立命的理念。

马克思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辩证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在本质上,它是革命的、批判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使它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所谓现代精神,就是人类的自我批判精神,就是人类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主体意识,就是这种现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

志着人类自我意识从自我迷失进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阶段。当然,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新世界,批判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活的灵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一定的哲学是关于一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其二,哲学是各种思想 文化 中最高的形式,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精粹。同时,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因为哲学具有人类性,具有超越时代的一面。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科学,而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哲学必须把握时代最迫切的问题,及时的吸收思想精神,为迫切问题提供一个解释,进而规范和引导社会的发展。

在科隆日报的社论上,马克思首次明确的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这个命题被广泛引用,并被确认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最简洁、最精辟的论断。马克思所赞赏和肯定的哲学是源于时代、源于人民的哲学,是把时代的问题和人民的精髓升华为理论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必须把自己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聚焦点。

马克思认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好问题能极大的推进社会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正因为如此,哲学必须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当人们把哲学同幻想混为一谈的时候,哲学必须严肃地提出抗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的统一,既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同时又塑造和引领时代精神。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更引领时代向理想社会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心人、解放人的哲学

马克思提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而“归宿点”则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显示了马克思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的人文情怀,显示了马克思主张以哲学解放全人类的意旨。马克思说,哲学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它所参与的运动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而是绝大数人的、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和致力于人类解放的哲学旨趣,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是马克思哲学的普照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最为根本的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

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一开头就指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提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通过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我们这里是“从人间上升到天国”。[5]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就像中国哲学里讲的道不远人,也是这个意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国拉回人间,正是哲学属人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的分析,以及如何让消除异化,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哲学的人类性。

四、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一种完整严密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对自然界、 社会、和人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内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世界观和 方法 论是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肖前、李秀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规定: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完整、严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从物质看世界,从精神看世界,从 实践看世界,这是哲学世界观的三种主要方式。[6]从物质看世界,世 界变成了客观世界,比如拉美特利的 名言 “人是机器”,这种客观性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从精神看世界,正如陆九渊所说,心外无物。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这种哲学把哲学变成完全脱离人世的空中楼阁,空有一个形式。它突出了人的自由和想象,但是抽象地 发展了人的能动性。从实践的观点看世界,世界的图景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中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从实践的方式观看世界,在两极到中找到了中介。

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还有科学和宗教,道德和 艺术。哲学的方式是独特的,也是最高的。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黑格尔说的好,哲学与宗教在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学问,只是他们的形式不一样,哲学诉诸理性原则,宗教诉诸于感性原则。黑格尔对哲学与科学也有论述,他说,哲学与科学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内容不一样。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关于某一个具体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五、结语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用“现实的理性”批判“抽象的理性”。现实的理性指的就是实践的理性,改造世界的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所追求的思维的全体自由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统一起来,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起来,把哲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统一起来。哲学无定论,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久日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它强调哲学要回归生活世界,正视生活对哲学的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写法如下:

1、定课题,选定选题方向。

可以就本专业去查找一些论文题目,一般每个专业都有论文题目库,找到这个论文课题库,里面的题目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题目,其实这些题目都只是方向性的。那么可以从这些方向性的大题目中,找到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两三个方向。

再从方向中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来生成我们最终的论文题目。比如:XX平台现状研究,这就是一个大方向,如果我们细化。工商管理的同学可以写“XX平台营销策略现状分析”;财会的同学可以写“XX平台财务现状分析”,或者可以再细化。

2、找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阅读文献材料,围绕题目进行收集有关的文献,尤其是要参与实地调研,积累基础素材。你写的题目的范围是什么,要根据你题目所在的行业,题目所涉及到的一些资料进行。

3、确定论文论点,列大纲。

一定要先梳理出来大纲。一般第一章都是绪论或前言,就是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一些偏理论的东西。第三章一般就是现状描述,第四章分析问题,第五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来一个结语就可以了。大纲顺序可以拆分,可以组合。

4、写出初稿。

有前面的步骤,才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初稿,没有前面的作为基础,初稿必定是一塌糊涂。根据前面整理的资料和提纲去写,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

5、查重降重。

毕业论文写完要查重,查准率过高一般打回修改,所以写完后自己要提前查重修改。知网的数据库系统算法匹配又升级了,同时还更新了一大批数据。所以去年用知网查的同学,今年提交前最好再查一遍。

大学是个美好的地方,有些人在这里收获满满的友谊,有些人在这里收获满满的技术能力,每个人收获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件事,那就是写毕业论文,写毕业论文并不容易,写完之后还要选择论文查重网站查重更是麻烦。

而且对大学生来说,毕业论文再麻烦那也得完成了,因为不完成好是无法毕业的,第一次面对毕业论文这个东西,该如何下手,下面就教大家如何来完成好毕业论文。

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流程是这样的,选题,开题报告,写作,查重,提交,答辩,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要写好它,就必须知道每一环节的关键。对于选题,所有指导老师发出所有毕业论文的题目,然后由你自己选择,这个时候,选题非常重要,所以你要选你擅长的题目,这样你才能有东西可以写。开题报告,这是你接下来论文书写的思路,所以做好开题报告,可以为下面的思路提供方向。书写,这个就简单了很多,因为主题清楚了,方向清楚了,那就靠着主题沿着方向进行书写即可。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个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术来表达,网上书本上的只能作为参考,绝不可全部复制,不然最后的查重是无法通过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了解学校的论文查重软件,以此进行匹配,查重才能最大化的达到避重。提交就是在所有工序都完成后将论文提交给对应的指导老师。最后一个答辩,那就是针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学术问答,同学们在这之前一定要充分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温习,因为导师的所有问答都是由论文而来。

就查重而言,是需要专业的论文查重软件进行查重的,所以要选择一些资料较大范围较广的论文查重网站进行挑选,这样的结果才是可作为参考的、靠谱的。

如何写论文?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写论文的第一步是要先阅读大量文献。

为什么呢?你的导师身经百战阅文无数,他不会知道你连最起码的论文是什么东西都没搞清楚。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第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确实根本没搞明白论文是什么东西。甚至没见过一篇像样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祥衡看文献是只会耽误时间,而且看的越多越乱。

因为每一篇文献都很长,有很多论文用词语序又非常涩(可能是降重的后果),如果从头读到尾需要颂姿蚂花很长时间。再次,你如果从来没有写过论文,可能无法分辨论文中的垃圾和精华,知网上的论文多如牛毛,毫不夸张的说,很多垃圾文献,读完之后对你的研究成果毫无帮助。就隐清好比,你从来没进过厨房,连菜都不会选不会切,就开始看研读大厨的猜中菜谱,准备做一道大菜了,是不是感觉少了什么步骤?

因此,在你弄清论文结构之前,千万不要贸然下载一堆文献(讲真下载了你也看不下去)。因此建议写论文的第一步:你需要搞清楚一篇合格毕业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不管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不管是文科商科还是理工科,毕业论文都穗备山有着相对固定的结构。毕业论文一般分为5-6个章节。(根据每个学校或学科的要求可能有些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是这个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理论基础(或文献综述)第三章:研究假设第四章:论证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第六章:研究不足与展望虽然每个学科的标题和内容不完全一样,但体都是这个思路,并且这几个章节环环相扣,每一章都需要有前一章的佐证。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一般包含几个二级标题:分别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等……一听标题你就应该知道,这一部分基野埋本都是空话套话,主要讲的是研究背景和目的,你既然选了这个选题,这些内容闭着眼都能写出来,建议先做到脑中有个初步思路即可,不用着急写,建议放在论文的最后谨携做时间来写。(不建议论文按照章节顺序来写,比如绪论部分就可以放在偏后的位置。)关于写作顺序我会在第二步氏信握说。

第二章:理论基础(或叫文献综述)部分相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写论文与写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每一句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有出处一要么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论证,要么需要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持。因此这一部分的歼庆内容相当于盖楼的地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一部分正因为是前人研究基础,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引用文献,基本上初稿都不用自己写的,所以也不用花太多时间,最后降重即可严格意义上说,必须是先有了理论基础才能往下一步进行的,但今天如果需要按常理出牌,我就不用来写回答了。既然说的是以毕业为目的完成论文,我给的技巧是:这一步可以放在核心部分之后写。(第二步中我会详细介绍写作顺序)。这里插一句引用文献,关于引用格式可以参考每个学校的引文标注规范。可以边写边标注,也可以写完再统一标注。

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它和第四章是全文写作的核心!请注意我说的是写作的核心,并非答辩和整个论文的核心(整个论文的核心一般是第坦猛三章和第五章),但是对于写论文来说,这两个章节是我建议必须最先完成的。因为学科不同,这两个章节的差异册扮较大,但是总的方向一致。我就拿我自己的论文(社会学类)举例吧。我的第三章内容是实证分析,包含的二级标题是访谈调研、研究假设与模型的建立、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简而言之第三章一般是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论述你提出了怎样的研究假设。也是你整篇文论的核心观点。

第四章:论证过程。一般是在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以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这个滚穗部分一般在需要花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但非写作时间,而是研究的时间),因为会有计算或者研究的过程。(而且如果做出来验证结果有问题,还得反复重新做)

第五章:研究结论。这一部分其实在整个论文中是极为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应用类的学科。因为他不仅阐述你的研究过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你在第三章中提的假设到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而且关系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实用价值。请记住:在论文写作时,第五章研究结论是重点,但不是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你第三章和第四章搞定了,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基本上可以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但如果第三章和第四章裹足不前,或出现种种错误,那第五章也不要想写的顺利进行。因此再次强调:第三章和第四章才是写作的重难点。

第六章:就更为简单了:研究不足与展望。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无关紧要,因为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当你写作的时候你一定能找出一万个缺陷,所以最后自我批评的时候挑几个不那么原则性的问题说一说,比如:调研对象范围不够广,理论模型可以再细化等等希望后人可以继续研究等简单展望一下。这里可以参考借鉴一下别人的文献都是怎样我批评和展望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讲到这里,相信你对每一个章节的大体内容已经了解了下面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是学姐认为针对你们这个阶段,开始写论文前比较重要的一步:写作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简单操作”第二步:在搞清楚结构的基础上,安排好每个章节写作的先后顺序和时间投入。为什么我说安排写作顺序和时间分配非常重要?但凡写过论文的同学自己心里应该有点数,即使给你留够一年的时间写论文,你也一定会拖到不能再拖为止所谓DDL是第一生产力,说你有本事提前半年开始每天匀速有条不素的写论文我是不信的,谁不是最后被DDL逼疯,每天不眠不休的赶进度呢?因此用这个骚操作顺序,合理分配好时间投入以后,即使时间比较紧张,也依旧能如期且出色的完成论文。效率最高的写作顺序如下:先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首先前文已经闸述了,第三四五三个章节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其实当你在你准备选题的时候,这三章的计划就应该早已经有了雏形。如果是有实验的研究,可能需要早就把实验做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定要趁着研究过程还热乎着赶紧把核心部分写出来,这时候是效率最高的。如果完成了这四个章节,那你的论文初稿基本已经完成90%了、最后两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和第六章不足与展望,那就是洒洒水啦,绝对轻飘飘的搞定。最后说一下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上,按照刚才写的写作顺序的章节:第三章(提出假设)——第四章(论证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第二章(理论综述)——其他(随意),依次送减。为什么这样安排时间呢?第一是重要性决定时间分配。这个上文已经阐述过了。第二是如果时间真的来不及,从第二章到最后的部分可以在查重前大段复制粘贴,先把初稿完成。再通过降重和修改的方式通过查重,以争取时间。第三步: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只读核心部分虽然我不赞成一上来就阅读大量文献,但你完成了论文框架和第二步写作排序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下载和阅读文献了。但是阅读文献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通过前两步,你已经熟悉了论文的结构和套路,知道了每篇论文的核心在什么位置,那么你开始读文献的时候,一样只要看他的核心部分就可以了。一般先看摘要,大概只要花几分钟,如果觉得有点参考价值,先拉到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再看第三章的假设模型。基本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掌握了。通过筛选部分你认为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你只需要挑选几篇精华文章作为重点参考的内容。那你可能会问,自己写论文时需要的引用文献这么多,真的需要一一看完吗?嘿嘿,这里也分享一个技巧,你筛选的精华论文里,必然也有很多引用文章,所以你可以顺藤摸瓜,直接引用别人论文里引用的文献即可。第四步:按安排好的顺序开始写作。这一步其实已经在第二步中详细讲述了,这里只是提醒一下步骤,前面三步其实都是准备阶段,到这里才开始真正的动笔!第五步:交初稿初稿的写作是从0到1的过程,一定是痛且量大的,但记住,在初稿这个环节,因为工作量巨大,千万别追求完美,只要按我上面的方法,达到字数任务即可。这个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网上流传一句话:“当你把论文初稿糊完交上去的时候,你就成功的把痛苦转移到导师的身上了,因为他要愁怎么给你改论文。关于导师修改这个环节我不便多阐述,因为不同学校不同导师对论文的要求和审核程度天差地别,负责的导师会给你逐段批注修改,也有很多导师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不论是哪一种导师,你依然要切记,论文还是得靠自己。在这里非实名点赞我的导师,对我的论文修改十分仔细,甚至格式问题也都一一找出,让我在初稿后就不断优化细节问题,避免了不少麻烦。感动…….第六步:降重导师修改的差不多后,就是降重的环节了。写初稿时那时候糊弄的债要现在来偿还了,但不要被吓到,技术上并不是难事。建议第一遍降重的时候先从学校图书馆检测一下,会有详细的重复的地方标注,便于修改。如果学校提供的查重次数有限,也可以使用蝌蚪论文、维普等可靠的查重系统检测,然后根据查重报告进行修改降重。一般查重率最高的地方就是理论基础,因为可能存在大段大段复制粘贴的情况,以及引用内容较多。关于降重的方法,没有什么捷径,就是一句话一句话的修改,但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只要用语文知识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阐述一遍就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让大家把理论基础不要放这么前面的位置开始写,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先复制粘贴就好,等降重的时候再逐句修改,但此时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下面给大家附上一篇之前总结的一些论文降重技巧。第七步:排版,调整细节,提交终稿——请追求完美。关于排版和细节调整,千万不要小看。虽然每个学校对排版和规范性的要求不完全一样,但严谨的排版和避免低级错误是学术规范的体现,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答辩时导师对你学术不严谨的挑刺。这方面一般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规范手册,主要是细心细心再细心!并严格按照要求来修改规范化。最后祝大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第一步、找主题、列框架。根据你要写的主题,找相关的文献,一定要多找,并且挑出好的论文打印出来,一份的去阅读,研究他们的思路,如果能找到与你思路非常契合的文献,可以直接借鉴他的框架(俗称套模板),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都是罗列出来的,如果你能找到与第二步,内容填写要按照框框进行。根据每个你想要表达的论点去查阅文献,直接照搬你认为适合的内容,最起码的逻辑应该是经过一点点修改的。先不管查重,先出第一稿,先达到字数就可以了。第三步,对自己的逻辑架构进行反思。当你的初稿出来的时候,其实你对这份论文的条理和逻辑就会越来越清晰,别怕麻烦,框架部分有感觉不符合逻辑的,重新调整一下,不如给导师看一下。第四步,对内容进行修改,将重量降下来。你的框架性逻辑经过前三步,已经差不多清晰了,内容已经具备了。第4招是最关键的一招。在参考他人内容的基础上,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1、把不必要的内容删除;2、对语序、语法进行调整,在保留他人思想的前提下达到有效减重;3、增加自己的思路。经过这四个步骤的运作,基本上达到了一份合格的论文。各位同学,包括我自己,每个人都不是专家,千万别想着论文可以无中生有,借鉴和找人指导是需要两手抓的。借鉴好理解,找准方向的文献,看准结构,照着结构一点点临摹,多练练就能慢慢融会贯通。找经验丰富的人指导,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本来就站在比我们更高的台阶上,如果肯悉心指导的话,那肯定是大大的收获,对于论文写得不好的同学来说,他们的收获是非常大的。点击下方,即可获得优质论文指导~—分割线—答辩终于结束了,拿了全场最佳,论文几乎不用改动,昨天刚交完终稿,等待拿毕业证的论文终于圆满结束。之前分享过论文怎么快写,今天就来说说答辩如何顺利拿到。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论文格式

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 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注意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遵循。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决不意味着要置身于世界进步潮流之外,相反必须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对变化了的时代和实践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使理论符合实际情况,并指导新的实践,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重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就体现为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研究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概括提炼,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解疑释惑。必须把时代要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解决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阔空间。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始终着眼于整体与全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要坚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和谐社会系统观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还要下大力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些都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是正确的思想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工作地知道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上,既要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二者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认识上,既要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过程的问题上,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等。简言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要记住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记住基本概念的定义,要记住基本原理包括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思考问题。如果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没有记住任何概念和原理,怎么能够思考问题呢?这与没有记住数学的公理、公式无法解数学试题一样。所以要学好马克思主义不是要不要记忆的问题,而是如何记忆的问题。我们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定要以弄清理论为前提,不要离开理论罗列一大堆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但是离开理论,只罗列实际问题,就事论事,不作理论分析,也不算是理论联系实际。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防止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了鲍威尔等人的英雄史观,正确阐述了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认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地方就在于,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性和整体性。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毛泽东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价值,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少年毛泽东在探讨如何改造中国和世界问题时,就很注意砥砺品行。在这方面给他影响最大的是杨昌济老师。杨昌济讲授伦理学,虽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一个秉公正直、品德高尚和有益于社会的人。这对毛泽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当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出色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更加重视哲学的伦理功能。他倡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真谛,也是最崇高的道德价值。这种道德价值观指导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出现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应当应用这一哲学的伦理力量去感染、陶冶、培养青年人;应当充分展现革命领袖的人格魅力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实际,从哲学上加以升华,将理论学习与修养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解决品德端正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第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第三、 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些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第四、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产生的一般规律。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研究它们提供了条件。第五、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预见未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静止状态。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五种其他哲学并不包含或不全面包含的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理论不仅仅应该是理论,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无限的社会实践中去,这就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最深体会。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有将近百年奋斗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在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30年中,形成了这样一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社会主义能够充满活力从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经长期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这实在是党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关节点上,仍然能够以自己的奋斗来代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前途,并且能够凝聚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奋斗来代表这个伟大前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获得的伟大成就,说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第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不这样,马克思主义就变成僵死的教条,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的词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意味着这两方面都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其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离开中国实际和我们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论体系,而去另外寻求和依傍别的什么主义和模式,没有前途,没有意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3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机和充满活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 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3 13:44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 160年的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 90多年的发展 ,和平、 发展、 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深入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 ,我们要联系国际、 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 ,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了 ,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 ,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 ,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