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瞭望杂志公众号

发布时间:

瞭望杂志公众号

法学主要是研究法律以及法律的现象,法律的相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下来推荐一些适合法学专业的公众号:

一,学术研究类

平常想要了解更多法律上的知识的话,或者对法学的文章以及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的话,推荐以下三个公众号:①中国法学杂志社;这是目前属于国内最权威的法学期刊之一,②中国民商法律网;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了解到民商法前沿的信息,③法学评论LAWREVIEW;这个公众号是全国的中文核心期刊,可以增长更多的法律知识。

二,学习交流类

法学生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学习类推荐的公众号主要有两个:①超律志;这个公众号主要是学习法律的英语知识的,法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要学习好英语,这个公众号会推送一些学习英语的技巧以及一些英语的免费资料,②青法在线;这个公众号经常有优秀的前辈分享一些有用的学习经验,还有关于论文的写作,读研的意义等等一些有利于学习的资源分享。

三,实习就业类

当面临毕业之际时很多人都要进行人生的第一次实习以及求职,接下来推荐的这几个公众号主要是推送求职,实习招聘类等信息。①法律就业;这个公众号是为有需要的求职法律人提供最及时的职业资讯以及最新的招聘信息,②法大就业;这个公众号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管理的,为法大毕业生提供就业的信息和服务;③法道实习之路;这个公众号是实名注册的法学专业学生实习信息的互通平台,主要就是为法学生推送实习的信息。

以上就是有关于法学专业公众号的分享,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是法学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我们还是可以多了解一些法律有关的知识的,让自己变得更懂法~。

建议你去写手之家,雪晴故事网,豆瓣小组(如豆瓣稿费银行)看看里面有各种公众号、杂志、出版社和网站的约稿函,稿费标准,征稿要求都有明确的标注祝你成功,有问题可追问~

公众号是我们法学专业学生除了书籍以外的培养法律思维、日常汲取前沿讯息,跟上法律最新变化步伐的一个渠道。以下是我觉得法学专业的同学用得上的公众号

 road这是一个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公众号,是法学专业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有很多个话题讨论,各个模块,各个方面都有,比如实习啊,专业探讨啊,翻译文本啊,里面大佬云集,类似于一个关于法学专业的大型社区交流平台。

2.超律志这个公众号,只要你是要学习法律英语的都会给你推荐,因为里面的文章都是一些法律英语的学习技巧,还提供免费的资料,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发现法律英语》这本杂志,原创就是这个公众号,同时它也会推送一些法律相关的热点问题,吃饭上厕所刷刷还能背背单词。

3.青法在线这是法学专业前辈分享自己经验的平台,适合新老在校生关注,里面有关于论文怎么写,读研究生有什么意义,法学专业的职业选择等话题讨论,新生可以看看这些前辈是怎么学习法律的,而老生可以看看公众号里面的实习信息,为以后的实习做准备。

4.青苗法鸣这个公众号还是比较有名的,主打的对象是法学专业的新生,所以这个公众就经常会推送一些适合“小法师”看的文章,比如入门级法学书籍,怎样度过大学生活,如何让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还有一些法学专业的征稿,有文采的同学可以赚点稿费。

5.今日普法这个公众号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它发的推文就是一些结合时事的法理分析,推送的视频可以一个段子来看,不乏味不枯燥的给你灌输法学知识,它最近的推文都是关注一些我们关注不到的地方,非常的新颖。

★★想要培养法律的思维除了在学校日常学习外,日常看一些前沿的资讯以及紧密关注法律的最新变化也是一名优秀法律人要做的事情,看公众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找到自己感性的领域去研究,二是在一些社会热点的问题上会有一些更有深度的解答,接下来为你推荐几个不错的公众号

一、青法在线这款公众号上面经常会有一些前辈分享学习以及保研的经验,我觉得十分适合在校生去关注,并且论文写作,职业的选择上面都涉及到了,才开始学习法律的话不如先看看前辈们的经验,最关键的是还会定期推送一些实习的经验,寒假和暑假的时候可以试着投一下简历哦

二、青苗法鸣

这应该算比较出名的公众号了,面向的对象主要也是以新生为主,会推送一些法学入门书籍,如何有意义的度过大学生活等等,比较适合刚入门的时候去看,同时也会推荐一些期刊的最新目录

三、Legal Road

它就比较像一个交流平台了,会有很多人在上面分享经验,应该算是比较小众的公众号,就是法学生的交流平台他,有实习工作类的,专业探讨类的,办公助手类的,人生选择类等等,你可以在上面与他们一起交流探讨,从中吸取一些经验

四、超律志

这款公众号是学习法律英语必不可少的,不得不关注的公众号了,它是一个质量非常高的法律英语学习平台,它会推送一些法律英语学习的技巧,提供学习资料,并且还是免费的,也会推送一些关于热点问题的法律英语表达,平时吃饭刷视频的时候抽点时间还能背几个单词

五、燕大元照

这个公众号有点像图书库,如果你书荒了可以去里面找找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当然这里面的书都是与法学相关的,经常会推出一些好书,并且你可以直接在这款公众号里面直接购买,都是一些很有趣的法学类的书,不会很枯燥无聊

六、头不秃的法学僧

公众号里面的界面做得很用心,资源很全而且有分类,更新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还可以自购网课,大多数都没有水印哦,无论是从界面还是从使用感受上来说都是非常不错的

大概整理了六个我认为不错的公众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瞭望杂志社长

创办《瞭望》,穆青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缜密思考后的决策,深感要促进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应该办一本类似美国《时代》周刊那样的杂志。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关注中国改革的同时,穆青也一直在思考新华社自身的改革。在他亲自策划和领导下,新华社陆续创办了一批报刊,使业务领域有了很大拓展。1981年创办《瞭望》杂志,他亲自点名,由部门和分社抽调七名记者、编辑,负责筹办工作,接触穆青的机会多了,对他有了更直接了解。他多思慎言,许多问题想得很深。《瞭望》杂志创刊后,他兼任社长,从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到栏目设置、内容策划,他都和创办的同志一道研究。还为创刊号确定了目录,审改了主要文章。最初几期,许多选题都是他确定的。穆青多次对办刊的同志说,一定要更新观念,突破旧框框的束缚,想方设法把《瞭望》杂志办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周刊,中国还缺少这样的杂志。由于是新华社主办的,所以更要有权威性,要纵论世界风云,阐述大政方针,预测形势走向,为人民鼓与呼。他特别强调要有来自中南海的信息,要有高层权威人士的访谈。在他的指导下,《瞭望》设立了《中南海纪事》、《本刊专访》、《本刊特稿》等名牌栏目,专门发表采访高层人物和权威机构的独家新闻,产生了很大影响。印象最深的,是1981年4月底,讨论第二期选题时,穆青提出要专访广东、福建两省省委书记,反映改革开放前沿的真实情况。采访当时的福建省委常务副书记项南的任务落在了我身上,为了保证采访任务的完成,穆青还亲自签发了盖新华社大印的采访介绍信。正是穆青的思路,使《瞭望》杂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 创办于1981年的新华社《瞭望》杂志,从一开始就得到邓小平的支持与关心。邓小平同意开辟“中南海纪事”,时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的冯健回忆说:1981年初,新华社决定创办《瞭望》月刊(现在《瞭望新闻周刊》的前身),并计划在创刊号上撰写一篇特稿,报道中央领导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全国人民幸福生活运筹帷幄、日夜操劳的工作情景。经过10天紧张的采访,记者们搜集了大量生动感人的重要材料。在向新华社领导汇报后,决定修改原来的计划,在《瞭望》杂志上开辟一个专栏。这就是《瞭望》杂志创刊号上开辟的“中南海纪事”专栏。开辟专栏报道中央领导工作情况,这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还不曾有过先例。于是,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专门为此写了一个报告,送呈中央领导同志。穆青的报告在3月25日送出,结果,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在第二天即3月26日,就圈阅了这个报告,批复:“可以。” 编辑部深感鼓舞,大家欢呼雀跃,互相转告:“小平同志批准了!”“小平同志支持我们!” 高层信息开放是新闻界的一个改革,《中南海的春天》随着“中南海纪事”专栏,在《瞭望》创刊号上同读者见面了。创刊号正式出版前四天即4月16日,新华社提前向国内外全文播发并详细摘发了这篇6000多字的通讯。4月17日,全国30多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报纸全文刊登了这篇通讯,4月16日和17日,香港、澳门的华文报纸,世界各大通讯社,都转发了这篇通讯的内容。按照计划,《瞭望》杂志在“中南海纪事”专栏连续发表了第一批的三篇文稿:《中南海的春天》,《心里装着八亿农民》,《经济工作的战略转折》。《瞭望》前任总编辑陈大斌说,在“中南海纪事”之前,外界对中央的事情不了解,感觉很神秘。《瞭望》把这个窗户打开了,大家看到了中南海里面的一些事情,用一鸣惊人形容不过分。邓小平批准开办这个栏目并公开发表,这是新闻界的一个改革。报道引起中央警卫局紧张,发表于1983年9月“中南海纪事”专栏的《晨曦初照的时刻》,是媒体首次集中披露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体育锻炼的新闻报道。邓小平每年盛夏到北戴河游泳半个月,每次整整游90分钟。爱打桥牌和桌球,关心足球,骨折后在病床上吊着腿观看足球比赛;胡耀邦同志腰间系着计步表,坚持每天步行一万步;李先念同志早晨六点半开始锻炼,每天走三公里半;彭真同志坚持每天步行两次,每次40分钟;邓颖超同志数十年坚持做操如一日……这些生动的细节一经报道出来,立即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读者看了这篇报道,反映它非常有生活气息,能够看出中央领导的精神风貌,是一篇从小见大的报道。《晨曦初照的时刻》的作者朱敏之说,这是编委会决定的选题。选这个题目就是为了打开一扇窗口让群众更近距离地感受中央领导的工作和生活。要完成这个题目,在当时是非常有难度的,即使是要写一篇贴身集中采访中央领导生活片断的稿件,也是非常困难的。新华社当时有几位能够进入中南海采访的记者,朱敏之是其中之一。朱敏之回忆说,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中央警卫局的紧张,她自己也担心有点什么偏差。可想而知,在当时要写这样一篇文章需要担一定的风险。但是稿子发表之后的社会反响很好,每天办公室里电话不断,有的是读者来电询问,有的是新闻界其他报刊杂志的编辑部门来电要求约稿。

刘云峰,男,作家、文艺评论家、战略策划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在册新闻发言人。主要社会职务: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当代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新闻出版社社长、世界文艺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名家杂志社社长、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北方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环球联合国际文化艺术院院长、文化部中国画学会理事、国际红楼梦学会理事、(团中央)中国青年实业发展促进会文化交流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深圳市南国书画院首席名誉院长、湖南陶澍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国首届东方文化论坛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国国际艺术学院、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等国内外多家大学客座教授。根据国家政府网站等各政府网站公开显示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等 为虚假协会!1 查询也无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中国当代作家协会、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席 等任何备案信息。

张 海 (笔名鲁啸,阿海)副研究员,主任记者。男,山东人。大学学历。毕业于山西师大,结业于北京大学东方管理高级研修班。历任《科学中国人》杂志记者,文化部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宣传委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文委会调研中心主任,《消费日报》、《大众科技报》、《经济日报》记者,《国际日报》首席记者,新华社《瞭望》周刊海外专刊记者,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调研部主任,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调研部副主任,今日中国论坛网频道主编。现任《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社长助理兼新闻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东北亚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环球神州人物周刊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国情观察网副总编,领导决策研究副主编。

神州瞭望杂志

神州文学杂志是正式刊物。《神州》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大型综合类旬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1/I,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071,邮发代号:2-871。栏目设置:神州文学、神州文化、艺术论丛、神州教育、语言研究、史地专区、思政探讨、理化空间、百家论坛、学术论丛等。

【神州文学家园】是一个旨在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纯文学平台,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选载诗友的优秀诗作,打造绿色网络.

神州网不是国家新闻网站。神州网是由神州杂志社主办的唯一官方网站,网站与主刊杂志、移动互联终端共为载体,肩负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宣传使命,

依托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数十家网站的渠道资源,以图文、视频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解读传承、关注创新、提供资讯、传播正能量,在宣传报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机器人写稿、机器人编辑推广、个性化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

《神州》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大型文化新闻类旬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4461/I,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071。

《神州》杂志是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量最大的旬刊,每期发行量为5万多册,每期杂志都能及时与各地的读者见面。《神州》杂志坚持“繁荣大众文化、复兴中华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办刊宗旨,致力于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是一本解读文化传承、关注文化创新、提供文化社会资讯、传播文化精髓的刊物。

《神州》杂志社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主办、神州杂志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综合类大型期刊。《神州》杂志创刊于2000年,2009年底全面改版,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与调整,初步形成“大文化理念下的通俗文艺之路”的办刊思路与框架,并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与支持。2011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神州》杂志由月刊变更为旬刊,随着发行范围及数量的递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强大,逐渐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通俗文艺读本。

福建瞭望杂志

福建东南新闻网 福建日报 海峡都市报 海峡导报 每周文摘 东南快报 福州日报 福州晚报 厦门日报 厦门晚报 厦门商报 海峡生活报 东南早报 泉州晚报 闽东日报 闽南日报 闽西日报 闽北日报 三明日报 湄洲日报 福清时报 福建画报 海峡消费报 福建侨报 福建工商时报 环境与发展报 海峡摄影时报 石狮日报

覆盖全省的有,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福建晚报,福建日报等】版面有多有少有分AB版的,但是版面多的都是广告类

瞭望杂志创刊

湖北声屏瞭望没有停刊。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瞭望》杂志创办于1981,是新华通讯社主管的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现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等权威机构收录。

创办《瞭望》,穆青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缜密思考后的决策,深感要促进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应该办一本类似美国《时代》周刊那样的杂志。上世纪80年代初,在关注中国改革的同时,穆青也一直在思考新华社自身的改革。在他亲自策划和领导下,新华社陆续创办了一批报刊,使业务领域有了很大拓展。1981年创办《瞭望》杂志,他亲自点名,由部门和分社抽调七名记者、编辑,负责筹办工作,接触穆青的机会多了,对他有了更直接了解。他多思慎言,许多问题想得很深。《瞭望》杂志创刊后,他兼任社长,从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到栏目设置、内容策划,他都和创办的同志一道研究。还为创刊号确定了目录,审改了主要文章。最初几期,许多选题都是他确定的。穆青多次对办刊的同志说,一定要更新观念,突破旧框框的束缚,想方设法把《瞭望》杂志办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周刊,中国还缺少这样的杂志。由于是新华社主办的,所以更要有权威性,要纵论世界风云,阐述大政方针,预测形势走向,为人民鼓与呼。他特别强调要有来自中南海的信息,要有高层权威人士的访谈。在他的指导下,《瞭望》设立了《中南海纪事》、《本刊专访》、《本刊特稿》等名牌栏目,专门发表采访高层人物和权威机构的独家新闻,产生了很大影响。印象最深的,是1981年4月底,讨论第二期选题时,穆青提出要专访广东、福建两省省委书记,反映改革开放前沿的真实情况。采访当时的福建省委常务副书记项南的任务落在了我身上,为了保证采访任务的完成,穆青还亲自签发了盖新华社大印的采访介绍信。正是穆青的思路,使《瞭望》杂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 创办于1981年的新华社《瞭望》杂志,从一开始就得到邓小平的支持与关心。邓小平同意开辟“中南海纪事”,时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的冯健回忆说:1981年初,新华社决定创办《瞭望》月刊(现在《瞭望新闻周刊》的前身),并计划在创刊号上撰写一篇特稿,报道中央领导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全国人民幸福生活运筹帷幄、日夜操劳的工作情景。经过10天紧张的采访,记者们搜集了大量生动感人的重要材料。在向新华社领导汇报后,决定修改原来的计划,在《瞭望》杂志上开辟一个专栏。这就是《瞭望》杂志创刊号上开辟的“中南海纪事”专栏。开辟专栏报道中央领导工作情况,这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还不曾有过先例。于是,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专门为此写了一个报告,送呈中央领导同志。穆青的报告在3月25日送出,结果,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在第二天即3月26日,就圈阅了这个报告,批复:“可以。” 编辑部深感鼓舞,大家欢呼雀跃,互相转告:“小平同志批准了!”“小平同志支持我们!” 高层信息开放是新闻界的一个改革,《中南海的春天》随着“中南海纪事”专栏,在《瞭望》创刊号上同读者见面了。创刊号正式出版前四天即4月16日,新华社提前向国内外全文播发并详细摘发了这篇6000多字的通讯。4月17日,全国30多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报纸全文刊登了这篇通讯,4月16日和17日,香港、澳门的华文报纸,世界各大通讯社,都转发了这篇通讯的内容。按照计划,《瞭望》杂志在“中南海纪事”专栏连续发表了第一批的三篇文稿:《中南海的春天》,《心里装着八亿农民》,《经济工作的战略转折》。《瞭望》前任总编辑陈大斌说,在“中南海纪事”之前,外界对中央的事情不了解,感觉很神秘。《瞭望》把这个窗户打开了,大家看到了中南海里面的一些事情,用一鸣惊人形容不过分。邓小平批准开办这个栏目并公开发表,这是新闻界的一个改革。报道引起中央警卫局紧张,发表于1983年9月“中南海纪事”专栏的《晨曦初照的时刻》,是媒体首次集中披露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体育锻炼的新闻报道。邓小平每年盛夏到北戴河游泳半个月,每次整整游90分钟。爱打桥牌和桌球,关心足球,骨折后在病床上吊着腿观看足球比赛;胡耀邦同志腰间系着计步表,坚持每天步行一万步;李先念同志早晨六点半开始锻炼,每天走三公里半;彭真同志坚持每天步行两次,每次40分钟;邓颖超同志数十年坚持做操如一日……这些生动的细节一经报道出来,立即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读者看了这篇报道,反映它非常有生活气息,能够看出中央领导的精神风貌,是一篇从小见大的报道。《晨曦初照的时刻》的作者朱敏之说,这是编委会决定的选题。选这个题目就是为了打开一扇窗口让群众更近距离地感受中央领导的工作和生活。要完成这个题目,在当时是非常有难度的,即使是要写一篇贴身集中采访中央领导生活片断的稿件,也是非常困难的。新华社当时有几位能够进入中南海采访的记者,朱敏之是其中之一。朱敏之回忆说,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中央警卫局的紧张,她自己也担心有点什么偏差。可想而知,在当时要写这样一篇文章需要担一定的风险。但是稿子发表之后的社会反响很好,每天办公室里电话不断,有的是读者来电询问,有的是新闻界其他报刊杂志的编辑部门来电要求约稿。

创办于1981年的《瞭望新闻周刊》,是新中国的第一本新闻周刊。20多年来,努力做到导向正确、旗帜鲜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应有职责,在海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从简单意义上讲,“守住”《瞭望》,似乎不是太艰难的事。但如果《瞭望》的阵地不能扩大,市场不能扩张,作为党的主流新闻周刊的社会影响力、舆论引导力就会大打折扣。于是,加大创新力度,增加有效信息,使内容结构、报道质量和传播形式等,与读者不断变化和提高的需求对位,实现新闻性、思想性、权威性和可读性的高度统一,并将延续20多年的黑白新闻纸印刷改为全彩色印刷。根据新华社党组的要求,于2003年11月18日创办了《瞭望东方周刊》,使《瞭望》形成了以《瞭望新闻周刊》主打公务员为主体的公费订阅市场;《瞭望东方周刊》主打新兴阶层个人消费为主体的零售市场的组合。2005年7月《环球》整合到瞭望周刊社之后,发行量以两位以上的百分比上升,使瞭望旗下形成了主流新闻周刊群的发展态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