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毕淑敏毕业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毕淑敏毕业论文选题

你要多长的?这么长够了吧?!论毕淑敏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彭文辉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著名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很多作品集中描写了苦难和死亡,从中体现出医学人文关怀的两个侧面:品味苦难和直面死亡。除此之外,她十分关注女性的生活,女性的心理,女性的地位等等,笔下很多的女性篇章表现了她深沉的女性主义创作意识。综观其作品,透析出了浓烈的人文关怀。本文将分别从对苦难的关注,对死亡的思考,对女性主义的关怀三方面来探讨毕淑敏创作中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On Bi Shumin creation of humanistic concernPeng Wenhui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institute, zhanjiang, Guangdong, China 524048Abstract: The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Bi Shumin who has works which discribing the suffering and works reflecting medical care are two sides of the humanities : tasting suffering and facing addition,she 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women'life , women's psychology,the status of women ,and so on;in her articals ,there are a lot of works refering her deep sense of feminism creation . All her works ,almost of them are dialysing the concerning of humanism .This artical will divine into three parts ,to think of death,to pay attention to suffering ,to care of the feminist This help to discussing the concern of humanism which exposing in Bi Shumin's : Bi Shumin humanistic care suffering Death Women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一文中提到:人文关怀概念的主要含义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①换言之,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毕淑敏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女作家,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有重大影响的女作家,得到王蒙这样评价:“毕淑敏她太正常太善良……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②确实是这样,她的作品显示出对人类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她在剖析社会弊端现实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一个审视当代世界的全新视角。其充满对生命理解和思考的作品,稳健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引起当代人广泛关注。鉴于人文关怀已成了毕淑敏创作中的核心内容,本文将通过其创作心态和其作品的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毕淑敏创作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一、对苦难的关注毕淑敏是一名由军医向文学转型的著名当代作家,年轻时曾经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毕淑敏要面对不幸的年轻生命的凄然逝去,要面临难以捉摸的怪异天气、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还有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的业余生活。在世界最高的高原地带,人的生命变得尤为脆弱,生存变成了一件尤为艰难的事,刹那间生命之火就有可能熄灭,过程之快竟然让人来不及挽救。这种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对毕淑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她说:“单调刻板的生活,奇异严酷的环境,让我思考人与自然、宇宙、永恒、生死和命运,也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对人生的看法。”③作为军医的她面对无法与之抗衡的神奇的大自然时,开始过早地思考人的生死命运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当然源自于昆仑山上的军旅生崖,她曾说:“我之所以写起小说,就是因为对昆仑山的热爱。”④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的苦难的生活历程,对她以军旅小说创作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毕淑敏通过对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充分表现了人们顽强的生存信心,表现了一种对军旅人强烈的人文关怀。《昆仑殇》和《阿里》都写到了军人们恶劣的生存环境。那里是“海拔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原永冻地带,摄氏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简直是无人区,刮起的“飓风夹着漫天黄沙滚滚而来,沙石填平人的耳轮、眼窝、头发的每一根缝隙,皮肤上的每一条纹路。”军人们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现实环境令人难以生存,随时在驱逐生命。号长李铁用生命在空气极为稀薄的高原吹起集结号;肖玉莲不顾女性生理弱点,坚持穿越无人区;游星为了“我的”国土,自愿申请守卫高原阿里。他们从不向恶劣的环境下屈服,充分体现了“军人不惧怕牺牲”的精神,而且充分展现了我们可爱的保家卫国的军人顽强意志。不仅是反映军旅的苦难生活,对底层人物的苦难也有所关注。毕淑敏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在一家军工业的工厂担任卫生所的所长,开始观察普通下层工人的生活,由此她开始对普通人的苦难生活展开思考。她在《女工·序》中说:“我远没有她们那样吃苦耐劳执拗,我仰慕她们,期待她们幸福。”正是从这种人文关怀出发,毕淑敏认真地写下了很多普通人物的种种苦难,并表现出深深的同情。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他们默默无闻的过着自己卑微的生活,不但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而且要受到周围人不应有的歧视,倍感凄凉。毕淑敏从此表现出对低层的人文关怀,其仁者之心处处都有,人文关怀遍及人间每个角落。《女工》中的浦小提原本是工厂里的一个普通女工,在被丈夫白二宝赶出新居后,她只能和女儿挤在工厂的一间平房里,这房里除了针线,再没有一丁点值钱的东西。厂里的改革一天不如一天,工资又发不出,但她为了让女儿读自费本科,宁愿买断工龄,变得一无所有,无依无靠,从此过着一种到处被人瞧不起的流浪般的打工生涯。当代社会已经沦落为一个崇拜金钱的社会,没有金钱的一些小人物处处受难。一是上层人的蔑视。首先是受到老板的侮辱:“她慢慢地走出了这座小楼,听到老板在后面气急败坏地喊:‘你这个臭娘们还挺狂的!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下岗女工多的是!’”有钱有权,仗势凌人,对穷人毫不留情地给予精神上的打击。再次是受到雇主的鄙视:“白二宝想刺伤浦小提。如今,你是下人,我作为主顾,有权说一是一,说二是二。”雇主变成了精神压迫者,丝毫没有平等观念。尤其是白二宝发了财之后,已完全看不起帮助自己升官发财的妻子浦小提,道德和人性尽丧。二是同学们的轻视。“大家都忘了浦小提还没有自我介绍……吃饱喝足之后,有几个人假装不动声色地看表。”这些曾经同处一个起跑线的同窗也对她不屑一顾。面对这一切不公正、不平等,苦难人物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性格,有着顽强的生存意志,有着拼搏的奋斗精神。浦小提拒受高高在上的同学施舍式的帮助,坚持自力更生,给别人“专司做饭,收入成倍的增加”。她成了自强自立的社会中坚,只要不低头就有出路,体现毕淑敏对社会低层的热爱,对低层人自信、尊严的赞美。对贫困地区物质和知识的贫乏的问题,毕淑敏也有所关注。《源头朗》是塞外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是一块苍凉苦寒的贫瘠之地,一个第一次走出源头朗的叫“火石”的小男孩到大城市生活,发生了种种无知搞笑的行为:把龙虾错认为大虫,把咖啡当作药汤,固执认为人体三大营养要素是柴火、粮食、水……源头朗的贫穷落后就可想而知了。但火石有着强烈的求学梦想,为了能得到学费,那怕是出卖自尊,结果他违愿用家乡土话帮助记者完成录音任务。作者借此来呼唤一种人格平等的同时,亦表现了苦难人物心中理想和现实压迫的种种矛盾,呼吁全人类来共同关注苦难,帮助苦难的人们。二、对死亡的思考一个作家写作本身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生活经验,作为一个有过军人和医生双重生活经历的作家,毕淑敏经历最多的是死亡,所以写作必然离不开对生存与死亡的感悟。毕淑敏说:“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宝贵的,当他最后凋零的时候,是否应该享受人的尊严?他是否应该有一种安宁?人为什么而生?人将怎样结束?每一个人都面临生与死,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去关注更广大的生命,帮助他们认识生与死。”⑤毕淑敏敢于正视死亡,对于死亡有着毫不畏惧的描写,很多死亡过程写的尤为详细,她是带着“帮助人认识生与死”的神圣庄严的使命去写作。她的创作充满对死亡价值的思考。毕淑敏的文学推崇一种伟大的牺牲,一种舍生取义的死。《臧红花》中的高羔子不幸中弹,本可以利用臧红花来止血,等待救援,但他知道这是珍贵稀罕的藏红花,是给士兵田久麦的妻子治疗不孕症的时候,“他挣扎着把藏红花塞进肚皮上的茶杯里……肠管已经冰冷,鲜血不再流淌,水杯的边沿已经冻住。高羔子气力耗尽才做妥一切。”藏红花保存下来了,高羔子却在微笑中牺牲了。为了别人的幸福,高羔子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他感到死也是充满价值的。《最后一支西兰地》里焦如海作为一名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医生,没有低沉下去,而是继续发挥生命的余热。他带领了一班学生,还将救治自己的最后一支西兰地奉献出来,救治对医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的狗——阿随。他在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信念:“阿随是一条生命,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医生的职责就是修补生命,延续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神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命价值观里充满了平等意识。但他最终因心脏病突发,无“西兰地”特效药急救以至猝死,更表现了一位医生为医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教授的戒指》同样在抒发医生甘于为医学事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伟大。《教授的戒指》写了陶教授利用手上的戒指能感受到病人体内的电流,从而能够亲身感受病痛,“由于自身的痛苦加上病人的痛苦,犹如一把双刃的斧头,加速伐着她的生命之树。”他将全部心血献给了拯救病人的事业,在他身上我们找到了一种已经像黄土一样流失的美德:无私地为人类而奉献的精神。他们这些人充分实践了死亡的崇高价值。叔本华认为:“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⑥因为哲学灵感由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意志)决定的,它能够给人提供精神力量,让人豪不畏惧地看待死亡。毕淑敏忠诚于死亡的描写,就是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坚定意志,而死亡并不触犯生命的尊严和意志。相反,为了实现这种生命意志,有时是必须付出生命为代价,换取本性的高尚纯洁,这是值得我们悲悯的。其作品充满对生存质量的思考。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人们已由过去朴实单纯的“治病救人”的医学要求发展到从生命的开始到临终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公正的、有效的、合理的全程优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从关心人,减轻病人精神和肌体上的痛苦为出发点,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和有意义,提高晚期病人的生命质量。临终阶段的病人生存质量与临终关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医学从来就不曾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而是包容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体,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它穿透人文与科技、道德生活与商业运作,世俗关注与终极关怀的各个层面,表达着人性、知性、理性的深刻关系。”⑦《预约死亡》里,毕淑敏扮作患者走进了临终关怀医院,目睹临终医院的情况不容乐观:五男二女要求拔下其母的氧气吸管;中国没有实行安乐死的法律,病人活着的唯一用处是感受痛苦;医院环境太简陋,像贫民窟;大学生到医院无偿服务,只为了得到学校品行打分等等。这些都说明病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中国人尚不重视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因为“我们崇尚的是壮烈的死,贞洁的死,苦难的死,我们蔑视平平常常的死。”“中国人看重生命的数量,忽视生命的质量。”一直以来中国人错把延长生存时间当作关怀象征,甚至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种种的落后传统观念,导致人们忽视了生命质量和临终关怀。生存质量的终极目标是让病人安然愉快地到达另一个世界,在此,毕淑敏更加关怀生命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通过不人道的死亡叙述,表现了这位当代女作家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层次上的死亡,以对生命的糟蹋来控告对生命态度的不重视。《昆仑殇》的“殇”就是死亡的意思,文章写的其实就是昆仑山上一次死亡的历程。拉练首长“一号”为了和“呢军帽”较高低,实际上是为争一要职,于是请求上级到最艰苦的地方昆仑山创造奇迹。“拉练的宗旨是什么?不就是模拟实战、自讨苦吃吗?!倘若单是为了安全,他尽可能在军区的会议上保持沉默,尽可以装装样子走走过场……既然在出发动员时对战士们讲了这是打仗,他就不能姑息原谅任何一种避重就轻的方案,拉练就是打仗,他必须使他的部队每时每刻都记住这个血的前提。”“一号”怀着“打仗吃苦、血的前提”去拉练,已将战士的生死摆在了第二位,悲剧成了必然的事。为了模拟实战和有震撼效果,他命令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下,一律“摘下皮手套,用解放鞋换下毛皮鞋”,结果造成许多士兵手脚严重冻伤;在挑战“山顶是一层完整的极坚硬的岩板石,其边缘则像墙壁一样陡峭”的“桌山”过程中,金喜蹦、李铁相继牺牲。此刻,拉练的成败与否,不仅关乎“一号”和昆仑部队的声誉,也关乎牺牲将士的荣辱,于是“一号”作出了一个更为残酷的决定:穿越无人区!“那是一个极端狰狞而残忍的地方。没有植物,没有动物,甚至没有死亡,因为哪里从未存在过生命。”加上暴雪和狂风,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这次的计划中,女兵甘蜜蜜、肖玉莲因体力不支牺牲了。死亡触发了参谋长郑伟良的良知,他违背了“一个优秀士兵最要紧的素质就是服从”的军纪,请求“一号”取消穿越无人区的决定,他的言语中透出了深深的人性关怀:“拼命驱赶战士们投入人为的苦难之中,绝非治军的上策。军人不惧怕牺牲。但不能据此漠视军人的生命!”“未来的战争可能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爆发,我们没有必要、同时也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进行事先演练。”“况且,象这样肩冰衔草式的原始行军方式,自身的供给尚无法保障,又能有多少战斗力呢?它只能模糊人们对现代化战争的认识,以为有了精神就能打胜仗。其实,战争的物质性是异常直接的。吃苦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达到胜利的手段。我敢说,如果红军有毛皮鞋,他们绝不会穿草鞋去翻越夹金山。抛却了这个实质,反而津津乐道于复制苦难本身,不正违背了先辈们的意愿吗?红军正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受苦,自身才去受非人的磨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追求苦难而忽略军人生命的价值,正是对传统的背叛。”……这一段段发自肺腑的抗争之辞,迸发出作家对个人生命的极度关怀。虽然说郑伟良违背了“服从的军人天职”,但这恰恰反映了关爱生命比任何天职都重要。在谈自己在写《昆仑殇》的体会时就说:“我只敢写我大致经历过的事情,我只敢描述我确有把握的情景。这真是我的悲剧,他们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坠在我想象的翅膀上,使它无法飞翔。”⑧这无疑表现出女作家关注生命悲剧的意识倾向,正是悲剧才是我们看到了人文关怀精神。关爱生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前提,在生命面前,一切亵渎都要让步。毕淑敏对死亡的描写有着与众不同的超人认识,让我们感到了人的生命真谛的存在。《生生不已》是一篇极富哲理内涵的小说,探讨了鲜活的生命的归宿与传承问题。女工乔先竹的女儿姜小甜患上了不治之症,最终因医治无效死亡。在她患病到死亡的过程中,她的父母仍然怀着一线希望,千方百计的要求袁医生救她们的女儿的性命。但对于这种不治之症,医生也只好束手无策,因此,从姜小甜的死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表达这样的观念: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最终归宿,但世人却不愿面对现实。“人一生下来就站在通过死亡的传送带上,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全然不理会死亡,无论是死亡的哲思,还是死亡的意像,甚至是死亡的字眼。”⑨乔先竹在痛失女儿后,不顾身子虚弱,开始重新孕育一个新的生命,为此付出了死亡的沉重代价。在这我们看出作者在传达这样的观念:超过爱自己去爱另外一个个体是母性的特征。在生——死——生的轮回传承中,毕淑敏浓缩了人类生命永恒的规律。《红处方》中的戒毒医院所长简方宁被庄羽陷害,染上毒品之后,不愿失去对快乐和悲伤的感觉,宁愿用生命来维护自己对家庭、对戒毒事业的热爱情感,正如她死前所说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具备高尚的情感,假如这一切都不存在,生命又有何意义何价值。”在这里,毕淑敏告诉人们:在生命中,人不能没有情感,否则就是去了人生的意义,简方宁为维护崇高的生命意义献身了。从形形色色的人生中,毕淑敏对各种死亡进行了深刻思考,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忧虑,对人性的肯定,对死亡的超人认识。三、对女性的爱护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阶段来说,毕淑敏的创作体现出了第二阶段的鲜明特点:“对女性身份的确认和人道关怀称为女性写作的重心,乃是基于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所产生的价值迷惘,以及针对所谓现代化的反人性叙事观点。”⑩毕淑敏也说过,女性在社会上的声音总是很微弱。在现实生活中,毕淑敏身兼多种社会和家庭角色,因而她笔下便出现了女性角色的自我体认,女性美和女性价值的自我追寻,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面对的种种困扰和艰难选择,女性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中的种种痛苦和抗争,女性在爱情婚姻路上的不幸遭际和误区,构成其创作的种种内涵。一是母性的无私奉献。在《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一文中,毕淑敏提到母亲的伟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煮着牛奶,洗着衣服,以为等孩子长大了可以好好享受。孩子上了幼儿园,女人买菜做饭还要工作,以为孩子上学可以享受。孩子读书,女人为培育孩子转动与家、学校、市场、培训班里。孩子上大学,有了工作,以为一切会好起来,可是已经成了奶奶,要照看孙子。直到有一天,“女人就这样老了,她再也不需要任何享受了,在冥冥的梦幻中,安静地睡去。”母亲为子女付出了一生,从来没有机会去享受,母爱是如此雄伟。在《血玲珑》和《生生不已》中,同样写到了母亲为孕育下一代做出的伟大牺牲。卜绣文为使患有白血病的女儿有一个相同骨髓的配型者,不顾自己已步入生育的黄昏年龄,毅然两次怀孕,并在医学泰斗的精心安排下,签下了生死契约——“血玲珑”计划。《生生不已》则写了主人公乔先竹在女儿甜甜死后,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身体单薄得摇摇欲坠,但她还是执着要重新怀孕,创造出另一个生命。她们不顾生死,凭的就是母性,她们是以母性的爱挽救生命和承传着生命的伟大。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女性有着对延展生命的本能热枕,以生儿育女的艰难显示了母性的伟大无私,这种无私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女性并不仅是以自己的辛劳,而是以自己遭受的痛苦来偿还生命的债务,女性身上展示出的这种力量,才是真正的伟大!女性主义的关怀。她把目光投向居女性癌症首位的乳腺癌。《拯救乳房》关注癌症患者,由国外归来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带领着“癌症治疗小组”,进行艰难的团体治疗旅程。小组里,既有面临提拔的公务员,也有学业优秀的女硕士,有为哥哥透析不惜卖淫的妓女,也有患乳癌却不得不扮女装的须眉男子——因为乳癌而面临的生理、心理的压力,在一步步的治疗中得到了不断释放,每个人也重新认识了个体生命的重要价值,摆脱了对癌症的恐惧。在所有癌症病变的器官中,乳房对于女性的意义,远远已不是身体的一个器官而已,它的缺失同时也带来审美的缺失、爱的缺失以及自尊与自信的缺失。在此,毕淑敏敢于大胆挑战传统,关注女人最隐秘、最恐惧的话题,证明了她对当今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情和关爱。毕淑敏小说中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对在男权的社会里,女性受到不平等的对待问题,予以揭露和控诉。《血玲珑》中的匡宗员因强奸而侥幸逃脱,他拼命读书,出人头地之后,疯狂无耻的寻找性爱,自认为是个成功人士就可以占有一切,包括女人,这是男性的一种罪恶思想。卜绣文为了事业和家庭也只能屈服其下,表现了女性处于社会的一种劣势地位,犯罪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受难的女人还要受难。《君子于役》中对某高原留守处麻处长将军人妻子丁宁当成战备物品一样看待的非人到的做法进行谴责,从侧面反映了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于女性生存的压迫。《女工》中白二宝对浦小提吆吆喝喝训斥的态度,体现了家庭中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还是弱势群体。《女人之约》中的郁容秋十分在乎讨债的对象性别,好利用美人计将男人征服,反映了男性对女性占有的欲望,女性为了讨债成功,只好满足于男性的欲望,这种畸形恶劣的现象并不少见。可见,女性在当代社会还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受到男权不公平的对待。毕淑敏在《女士,你多大年纪》里提到女权主义的涵义:“那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平等,在素质和价值上的完全平等。”所以她以探讨女性幸福来写作,追求男女素质和价值上的平等,呼唤着社会共同关注女性地位的提升。可以看出,毕淑敏写女性,包含着对人类生命特别是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审美。《寻觅优秀的女人》里,指出优秀女人应是善良、智慧、美丽的。《素面朝天》里提醒不化妆的女性更美,因为“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握紧你的右手》里提醒女性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梦想。《致强暴的女人》表示了对这种女人的同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醒女性要振作,“不要为这一朵阴云,从此暗淡了原属于我们的明媚的天空。”此时的毕淑敏已不仅停留在一个医学者的角度剖析女性形象,而是从一个女心理医师的角度,关怀女性价值,她在步履维艰的确立自我,追问人性的途中,凸显着女性心灵的迷茫。从男女的不平等,跳跃到女性的心灵,提倡爱护女性,她始终以一种女性主义的目光,关注女性的幸福、自由、尊严和权利,是独特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当代的人文主义关怀问题,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等问题以外,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即“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毕淑敏正是以一个治疗者的身份来审视当代社会问题,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充满关爱,对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充满顾虑,充分体现其启示录般的人文关怀。她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创作了丰富各异的人物形象,高扬了人性思想。其中人文关怀中的生命伦理和道德规范,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有益的尺度。笔者认为,毕淑敏的人文关怀可以总结为:不畏苦难,珍爱生命,男女平等。毕淑敏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是值得中国当代文坛去关注研究的。

题目很多啊,看你想写哪方便的,你的论文方向是什么啊?毕业论文选题最好是大家都在研究的另一面,这样你才能写出新意,有自己的创新点,但也不能选太僻的题,如果大家都不认识的作家,你写了也没人认可,

对余华最新小说《第七天》进行解读,因为这个比较新,而且应该也有内涵可以挖掘

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杂文)不错,或者是现在读者的阅读倾向

毕淑敏论文开题报告

你要多长的?这么长够了吧?!论毕淑敏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彭文辉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著名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很多作品集中描写了苦难和死亡,从中体现出医学人文关怀的两个侧面:品味苦难和直面死亡。除此之外,她十分关注女性的生活,女性的心理,女性的地位等等,笔下很多的女性篇章表现了她深沉的女性主义创作意识。综观其作品,透析出了浓烈的人文关怀。本文将分别从对苦难的关注,对死亡的思考,对女性主义的关怀三方面来探讨毕淑敏创作中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On Bi Shumin creation of humanistic concernPeng Wenhui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institute, zhanjiang, Guangdong, China 524048Abstract: The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Bi Shumin who has works which discribing the suffering and works reflecting medical care are two sides of the humanities : tasting suffering and facing addition,she 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women'life , women's psychology,the status of women ,and so on;in her articals ,there are a lot of works refering her deep sense of feminism creation . All her works ,almost of them are dialysing the concerning of humanism .This artical will divine into three parts ,to think of death,to pay attention to suffering ,to care of the feminist This help to discussing the concern of humanism which exposing in Bi Shumin's : Bi Shumin humanistic care suffering Death Women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一文中提到:人文关怀概念的主要含义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①换言之,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毕淑敏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女作家,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有重大影响的女作家,得到王蒙这样评价:“毕淑敏她太正常太善良……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②确实是这样,她的作品显示出对人类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她在剖析社会弊端现实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一个审视当代世界的全新视角。其充满对生命理解和思考的作品,稳健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引起当代人广泛关注。鉴于人文关怀已成了毕淑敏创作中的核心内容,本文将通过其创作心态和其作品的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毕淑敏创作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一、对苦难的关注毕淑敏是一名由军医向文学转型的著名当代作家,年轻时曾经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毕淑敏要面对不幸的年轻生命的凄然逝去,要面临难以捉摸的怪异天气、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还有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的业余生活。在世界最高的高原地带,人的生命变得尤为脆弱,生存变成了一件尤为艰难的事,刹那间生命之火就有可能熄灭,过程之快竟然让人来不及挽救。这种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对毕淑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她说:“单调刻板的生活,奇异严酷的环境,让我思考人与自然、宇宙、永恒、生死和命运,也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对人生的看法。”③作为军医的她面对无法与之抗衡的神奇的大自然时,开始过早地思考人的生死命运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当然源自于昆仑山上的军旅生崖,她曾说:“我之所以写起小说,就是因为对昆仑山的热爱。”④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的苦难的生活历程,对她以军旅小说创作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毕淑敏通过对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充分表现了人们顽强的生存信心,表现了一种对军旅人强烈的人文关怀。《昆仑殇》和《阿里》都写到了军人们恶劣的生存环境。那里是“海拔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原永冻地带,摄氏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简直是无人区,刮起的“飓风夹着漫天黄沙滚滚而来,沙石填平人的耳轮、眼窝、头发的每一根缝隙,皮肤上的每一条纹路。”军人们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现实环境令人难以生存,随时在驱逐生命。号长李铁用生命在空气极为稀薄的高原吹起集结号;肖玉莲不顾女性生理弱点,坚持穿越无人区;游星为了“我的”国土,自愿申请守卫高原阿里。他们从不向恶劣的环境下屈服,充分体现了“军人不惧怕牺牲”的精神,而且充分展现了我们可爱的保家卫国的军人顽强意志。不仅是反映军旅的苦难生活,对底层人物的苦难也有所关注。毕淑敏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在一家军工业的工厂担任卫生所的所长,开始观察普通下层工人的生活,由此她开始对普通人的苦难生活展开思考。她在《女工·序》中说:“我远没有她们那样吃苦耐劳执拗,我仰慕她们,期待她们幸福。”正是从这种人文关怀出发,毕淑敏认真地写下了很多普通人物的种种苦难,并表现出深深的同情。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他们默默无闻的过着自己卑微的生活,不但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而且要受到周围人不应有的歧视,倍感凄凉。毕淑敏从此表现出对低层的人文关怀,其仁者之心处处都有,人文关怀遍及人间每个角落。《女工》中的浦小提原本是工厂里的一个普通女工,在被丈夫白二宝赶出新居后,她只能和女儿挤在工厂的一间平房里,这房里除了针线,再没有一丁点值钱的东西。厂里的改革一天不如一天,工资又发不出,但她为了让女儿读自费本科,宁愿买断工龄,变得一无所有,无依无靠,从此过着一种到处被人瞧不起的流浪般的打工生涯。当代社会已经沦落为一个崇拜金钱的社会,没有金钱的一些小人物处处受难。一是上层人的蔑视。首先是受到老板的侮辱:“她慢慢地走出了这座小楼,听到老板在后面气急败坏地喊:‘你这个臭娘们还挺狂的!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下岗女工多的是!’”有钱有权,仗势凌人,对穷人毫不留情地给予精神上的打击。再次是受到雇主的鄙视:“白二宝想刺伤浦小提。如今,你是下人,我作为主顾,有权说一是一,说二是二。”雇主变成了精神压迫者,丝毫没有平等观念。尤其是白二宝发了财之后,已完全看不起帮助自己升官发财的妻子浦小提,道德和人性尽丧。二是同学们的轻视。“大家都忘了浦小提还没有自我介绍……吃饱喝足之后,有几个人假装不动声色地看表。”这些曾经同处一个起跑线的同窗也对她不屑一顾。面对这一切不公正、不平等,苦难人物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性格,有着顽强的生存意志,有着拼搏的奋斗精神。浦小提拒受高高在上的同学施舍式的帮助,坚持自力更生,给别人“专司做饭,收入成倍的增加”。她成了自强自立的社会中坚,只要不低头就有出路,体现毕淑敏对社会低层的热爱,对低层人自信、尊严的赞美。对贫困地区物质和知识的贫乏的问题,毕淑敏也有所关注。《源头朗》是塞外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是一块苍凉苦寒的贫瘠之地,一个第一次走出源头朗的叫“火石”的小男孩到大城市生活,发生了种种无知搞笑的行为:把龙虾错认为大虫,把咖啡当作药汤,固执认为人体三大营养要素是柴火、粮食、水……源头朗的贫穷落后就可想而知了。但火石有着强烈的求学梦想,为了能得到学费,那怕是出卖自尊,结果他违愿用家乡土话帮助记者完成录音任务。作者借此来呼唤一种人格平等的同时,亦表现了苦难人物心中理想和现实压迫的种种矛盾,呼吁全人类来共同关注苦难,帮助苦难的人们。二、对死亡的思考一个作家写作本身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生活经验,作为一个有过军人和医生双重生活经历的作家,毕淑敏经历最多的是死亡,所以写作必然离不开对生存与死亡的感悟。毕淑敏说:“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宝贵的,当他最后凋零的时候,是否应该享受人的尊严?他是否应该有一种安宁?人为什么而生?人将怎样结束?每一个人都面临生与死,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去关注更广大的生命,帮助他们认识生与死。”⑤毕淑敏敢于正视死亡,对于死亡有着毫不畏惧的描写,很多死亡过程写的尤为详细,她是带着“帮助人认识生与死”的神圣庄严的使命去写作。她的创作充满对死亡价值的思考。毕淑敏的文学推崇一种伟大的牺牲,一种舍生取义的死。《臧红花》中的高羔子不幸中弹,本可以利用臧红花来止血,等待救援,但他知道这是珍贵稀罕的藏红花,是给士兵田久麦的妻子治疗不孕症的时候,“他挣扎着把藏红花塞进肚皮上的茶杯里……肠管已经冰冷,鲜血不再流淌,水杯的边沿已经冻住。高羔子气力耗尽才做妥一切。”藏红花保存下来了,高羔子却在微笑中牺牲了。为了别人的幸福,高羔子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他感到死也是充满价值的。《最后一支西兰地》里焦如海作为一名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医生,没有低沉下去,而是继续发挥生命的余热。他带领了一班学生,还将救治自己的最后一支西兰地奉献出来,救治对医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的狗——阿随。他在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信念:“阿随是一条生命,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医生的职责就是修补生命,延续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神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命价值观里充满了平等意识。但他最终因心脏病突发,无“西兰地”特效药急救以至猝死,更表现了一位医生为医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教授的戒指》同样在抒发医生甘于为医学事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伟大。《教授的戒指》写了陶教授利用手上的戒指能感受到病人体内的电流,从而能够亲身感受病痛,“由于自身的痛苦加上病人的痛苦,犹如一把双刃的斧头,加速伐着她的生命之树。”他将全部心血献给了拯救病人的事业,在他身上我们找到了一种已经像黄土一样流失的美德:无私地为人类而奉献的精神。他们这些人充分实践了死亡的崇高价值。叔本华认为:“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⑥因为哲学灵感由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意志)决定的,它能够给人提供精神力量,让人豪不畏惧地看待死亡。毕淑敏忠诚于死亡的描写,就是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坚定意志,而死亡并不触犯生命的尊严和意志。相反,为了实现这种生命意志,有时是必须付出生命为代价,换取本性的高尚纯洁,这是值得我们悲悯的。其作品充满对生存质量的思考。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人们已由过去朴实单纯的“治病救人”的医学要求发展到从生命的开始到临终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公正的、有效的、合理的全程优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从关心人,减轻病人精神和肌体上的痛苦为出发点,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和有意义,提高晚期病人的生命质量。临终阶段的病人生存质量与临终关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医学从来就不曾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而是包容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体,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它穿透人文与科技、道德生活与商业运作,世俗关注与终极关怀的各个层面,表达着人性、知性、理性的深刻关系。”⑦《预约死亡》里,毕淑敏扮作患者走进了临终关怀医院,目睹临终医院的情况不容乐观:五男二女要求拔下其母的氧气吸管;中国没有实行安乐死的法律,病人活着的唯一用处是感受痛苦;医院环境太简陋,像贫民窟;大学生到医院无偿服务,只为了得到学校品行打分等等。这些都说明病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中国人尚不重视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因为“我们崇尚的是壮烈的死,贞洁的死,苦难的死,我们蔑视平平常常的死。”“中国人看重生命的数量,忽视生命的质量。”一直以来中国人错把延长生存时间当作关怀象征,甚至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种种的落后传统观念,导致人们忽视了生命质量和临终关怀。生存质量的终极目标是让病人安然愉快地到达另一个世界,在此,毕淑敏更加关怀生命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通过不人道的死亡叙述,表现了这位当代女作家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层次上的死亡,以对生命的糟蹋来控告对生命态度的不重视。《昆仑殇》的“殇”就是死亡的意思,文章写的其实就是昆仑山上一次死亡的历程。拉练首长“一号”为了和“呢军帽”较高低,实际上是为争一要职,于是请求上级到最艰苦的地方昆仑山创造奇迹。“拉练的宗旨是什么?不就是模拟实战、自讨苦吃吗?!倘若单是为了安全,他尽可能在军区的会议上保持沉默,尽可以装装样子走走过场……既然在出发动员时对战士们讲了这是打仗,他就不能姑息原谅任何一种避重就轻的方案,拉练就是打仗,他必须使他的部队每时每刻都记住这个血的前提。”“一号”怀着“打仗吃苦、血的前提”去拉练,已将战士的生死摆在了第二位,悲剧成了必然的事。为了模拟实战和有震撼效果,他命令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下,一律“摘下皮手套,用解放鞋换下毛皮鞋”,结果造成许多士兵手脚严重冻伤;在挑战“山顶是一层完整的极坚硬的岩板石,其边缘则像墙壁一样陡峭”的“桌山”过程中,金喜蹦、李铁相继牺牲。此刻,拉练的成败与否,不仅关乎“一号”和昆仑部队的声誉,也关乎牺牲将士的荣辱,于是“一号”作出了一个更为残酷的决定:穿越无人区!“那是一个极端狰狞而残忍的地方。没有植物,没有动物,甚至没有死亡,因为哪里从未存在过生命。”加上暴雪和狂风,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这次的计划中,女兵甘蜜蜜、肖玉莲因体力不支牺牲了。死亡触发了参谋长郑伟良的良知,他违背了“一个优秀士兵最要紧的素质就是服从”的军纪,请求“一号”取消穿越无人区的决定,他的言语中透出了深深的人性关怀:“拼命驱赶战士们投入人为的苦难之中,绝非治军的上策。军人不惧怕牺牲。但不能据此漠视军人的生命!”“未来的战争可能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爆发,我们没有必要、同时也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进行事先演练。”“况且,象这样肩冰衔草式的原始行军方式,自身的供给尚无法保障,又能有多少战斗力呢?它只能模糊人们对现代化战争的认识,以为有了精神就能打胜仗。其实,战争的物质性是异常直接的。吃苦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达到胜利的手段。我敢说,如果红军有毛皮鞋,他们绝不会穿草鞋去翻越夹金山。抛却了这个实质,反而津津乐道于复制苦难本身,不正违背了先辈们的意愿吗?红军正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受苦,自身才去受非人的磨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追求苦难而忽略军人生命的价值,正是对传统的背叛。”……这一段段发自肺腑的抗争之辞,迸发出作家对个人生命的极度关怀。虽然说郑伟良违背了“服从的军人天职”,但这恰恰反映了关爱生命比任何天职都重要。在谈自己在写《昆仑殇》的体会时就说:“我只敢写我大致经历过的事情,我只敢描述我确有把握的情景。这真是我的悲剧,他们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坠在我想象的翅膀上,使它无法飞翔。”⑧这无疑表现出女作家关注生命悲剧的意识倾向,正是悲剧才是我们看到了人文关怀精神。关爱生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前提,在生命面前,一切亵渎都要让步。毕淑敏对死亡的描写有着与众不同的超人认识,让我们感到了人的生命真谛的存在。《生生不已》是一篇极富哲理内涵的小说,探讨了鲜活的生命的归宿与传承问题。女工乔先竹的女儿姜小甜患上了不治之症,最终因医治无效死亡。在她患病到死亡的过程中,她的父母仍然怀着一线希望,千方百计的要求袁医生救她们的女儿的性命。但对于这种不治之症,医生也只好束手无策,因此,从姜小甜的死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表达这样的观念: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最终归宿,但世人却不愿面对现实。“人一生下来就站在通过死亡的传送带上,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全然不理会死亡,无论是死亡的哲思,还是死亡的意像,甚至是死亡的字眼。”⑨乔先竹在痛失女儿后,不顾身子虚弱,开始重新孕育一个新的生命,为此付出了死亡的沉重代价。在这我们看出作者在传达这样的观念:超过爱自己去爱另外一个个体是母性的特征。在生——死——生的轮回传承中,毕淑敏浓缩了人类生命永恒的规律。《红处方》中的戒毒医院所长简方宁被庄羽陷害,染上毒品之后,不愿失去对快乐和悲伤的感觉,宁愿用生命来维护自己对家庭、对戒毒事业的热爱情感,正如她死前所说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具备高尚的情感,假如这一切都不存在,生命又有何意义何价值。”在这里,毕淑敏告诉人们:在生命中,人不能没有情感,否则就是去了人生的意义,简方宁为维护崇高的生命意义献身了。从形形色色的人生中,毕淑敏对各种死亡进行了深刻思考,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忧虑,对人性的肯定,对死亡的超人认识。三、对女性的爱护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阶段来说,毕淑敏的创作体现出了第二阶段的鲜明特点:“对女性身份的确认和人道关怀称为女性写作的重心,乃是基于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所产生的价值迷惘,以及针对所谓现代化的反人性叙事观点。”⑩毕淑敏也说过,女性在社会上的声音总是很微弱。在现实生活中,毕淑敏身兼多种社会和家庭角色,因而她笔下便出现了女性角色的自我体认,女性美和女性价值的自我追寻,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面对的种种困扰和艰难选择,女性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中的种种痛苦和抗争,女性在爱情婚姻路上的不幸遭际和误区,构成其创作的种种内涵。一是母性的无私奉献。在《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一文中,毕淑敏提到母亲的伟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煮着牛奶,洗着衣服,以为等孩子长大了可以好好享受。孩子上了幼儿园,女人买菜做饭还要工作,以为孩子上学可以享受。孩子读书,女人为培育孩子转动与家、学校、市场、培训班里。孩子上大学,有了工作,以为一切会好起来,可是已经成了奶奶,要照看孙子。直到有一天,“女人就这样老了,她再也不需要任何享受了,在冥冥的梦幻中,安静地睡去。”母亲为子女付出了一生,从来没有机会去享受,母爱是如此雄伟。在《血玲珑》和《生生不已》中,同样写到了母亲为孕育下一代做出的伟大牺牲。卜绣文为使患有白血病的女儿有一个相同骨髓的配型者,不顾自己已步入生育的黄昏年龄,毅然两次怀孕,并在医学泰斗的精心安排下,签下了生死契约——“血玲珑”计划。《生生不已》则写了主人公乔先竹在女儿甜甜死后,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身体单薄得摇摇欲坠,但她还是执着要重新怀孕,创造出另一个生命。她们不顾生死,凭的就是母性,她们是以母性的爱挽救生命和承传着生命的伟大。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女性有着对延展生命的本能热枕,以生儿育女的艰难显示了母性的伟大无私,这种无私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女性并不仅是以自己的辛劳,而是以自己遭受的痛苦来偿还生命的债务,女性身上展示出的这种力量,才是真正的伟大!女性主义的关怀。她把目光投向居女性癌症首位的乳腺癌。《拯救乳房》关注癌症患者,由国外归来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带领着“癌症治疗小组”,进行艰难的团体治疗旅程。小组里,既有面临提拔的公务员,也有学业优秀的女硕士,有为哥哥透析不惜卖淫的妓女,也有患乳癌却不得不扮女装的须眉男子——因为乳癌而面临的生理、心理的压力,在一步步的治疗中得到了不断释放,每个人也重新认识了个体生命的重要价值,摆脱了对癌症的恐惧。在所有癌症病变的器官中,乳房对于女性的意义,远远已不是身体的一个器官而已,它的缺失同时也带来审美的缺失、爱的缺失以及自尊与自信的缺失。在此,毕淑敏敢于大胆挑战传统,关注女人最隐秘、最恐惧的话题,证明了她对当今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情和关爱。毕淑敏小说中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对在男权的社会里,女性受到不平等的对待问题,予以揭露和控诉。《血玲珑》中的匡宗员因强奸而侥幸逃脱,他拼命读书,出人头地之后,疯狂无耻的寻找性爱,自认为是个成功人士就可以占有一切,包括女人,这是男性的一种罪恶思想。卜绣文为了事业和家庭也只能屈服其下,表现了女性处于社会的一种劣势地位,犯罪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受难的女人还要受难。《君子于役》中对某高原留守处麻处长将军人妻子丁宁当成战备物品一样看待的非人到的做法进行谴责,从侧面反映了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于女性生存的压迫。《女工》中白二宝对浦小提吆吆喝喝训斥的态度,体现了家庭中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还是弱势群体。《女人之约》中的郁容秋十分在乎讨债的对象性别,好利用美人计将男人征服,反映了男性对女性占有的欲望,女性为了讨债成功,只好满足于男性的欲望,这种畸形恶劣的现象并不少见。可见,女性在当代社会还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受到男权不公平的对待。毕淑敏在《女士,你多大年纪》里提到女权主义的涵义:“那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平等,在素质和价值上的完全平等。”所以她以探讨女性幸福来写作,追求男女素质和价值上的平等,呼唤着社会共同关注女性地位的提升。可以看出,毕淑敏写女性,包含着对人类生命特别是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审美。《寻觅优秀的女人》里,指出优秀女人应是善良、智慧、美丽的。《素面朝天》里提醒不化妆的女性更美,因为“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握紧你的右手》里提醒女性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梦想。《致强暴的女人》表示了对这种女人的同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醒女性要振作,“不要为这一朵阴云,从此暗淡了原属于我们的明媚的天空。”此时的毕淑敏已不仅停留在一个医学者的角度剖析女性形象,而是从一个女心理医师的角度,关怀女性价值,她在步履维艰的确立自我,追问人性的途中,凸显着女性心灵的迷茫。从男女的不平等,跳跃到女性的心灵,提倡爱护女性,她始终以一种女性主义的目光,关注女性的幸福、自由、尊严和权利,是独特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当代的人文主义关怀问题,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等问题以外,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即“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毕淑敏正是以一个治疗者的身份来审视当代社会问题,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充满关爱,对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充满顾虑,充分体现其启示录般的人文关怀。她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创作了丰富各异的人物形象,高扬了人性思想。其中人文关怀中的生命伦理和道德规范,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有益的尺度。笔者认为,毕淑敏的人文关怀可以总结为:不畏苦难,珍爱生命,男女平等。毕淑敏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是值得中国当代文坛去关注研究的。

关于一项全国规划课题的开题论证意见与思考 曲文弘/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018年11月15日,参加一项全国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初中生涯教育的研究》开题论证活动。这是济南市中小学层面首项全国立项课题。经常见到不少名师、特级、正高、优管的申报材料中堂而皇之地称自己承担并完成过某某国家级课题,其实全部都是谎话,是捡了芝麻当西瓜的充数——在济南,中小学层面的教育科研,迄今从未出现过真正的“国家级课题”。 可惜,人总是喜欢妆点门面的。装着装着,自己也往往会信以为真了。一、“有基础”的课题与过于单薄的方案设计 《初中生涯教育的研究》这项课题,对于承担者以及学校来说,并不是一项新课题。在申报全国课题之前,历经学校、市级、省级申报的曲折,等到真正接获全规办立项通知书,作为一项有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的进程实际上早已启动,甚至多数研究活动已经完成,且部分“成果”也已经取得。 这就涉及到了一项课题的起点究竟在哪里的问题。 各级课题的过程管理,一般涉及立项评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环节,从这些环节的设计来说,在管理部门眼中,课题研究的起点是在“接到立项通知书”的当日起的。这是一种纯粹管理逻辑的观点,以为研究的各个阶段必然是泾渭分明的。 具体到一线教育实践层面,当研究不再仅仅只是为了研究的时候,尤其是在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基于行动、为了行动”的定位下,课题研究究竟应该从何时开始? 我们以为,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从意识到自己所面对且决心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所以济南市规划办一直坚持鼓励一线教育者,将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自己的实际研究探索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即便暂时没有机会获准立项,但仍不会影响自己的研究探索——时机成熟,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凸显,且有更多的证据证明自己有能力研究解决该问题,所谓的课题立项,便会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所以当年的济南市规划办,曾经针对一些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已显现出较大成效的研究项目,甚至在没有正式立项的情况下,也是毅然组织了对其成果的鉴定验收——我们以为,这是对一线教育者且行且思的探索追求的最大敬意。 但是很可惜,“ 纯粹的课题管理者 ”并不认可或接受这种观念——在他们眼中,“都已经接近成果产出的研究了,你还报的哪门子课题啊?!” 这种纯粹研究的逻辑,其实未必适用于一线教育者的科研活动。 因此,《初中生涯教育的研究》这项课题,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中,我建议的是“不回避”前期工作甚至成果,重点要在研究方案设计中表现出对“初中生涯教育问题”的深刻而系统的思考来。 只是有些可惜,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研究者在提交给我们的“开题报告”中所呈现的研究方案,却是条目式的,抽象概括得有些过分,甚至我之前所了解的关于本校一些生涯教育方面的思考和行动,在本方案中都见不到影子,这是有些遗憾的。 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近似于建筑设计中的图纸——设计图纸一出,一个是不再能够随意变更,再就是所有相关人等都能从这份设计中清晰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的任务以及相应的标准要求。我们的课题研究方案,至少到目前,距离让课题组相关人员明确整体的以及各自的目标任务方面,显然远远不够。 这需要课题组进一步完善。 二、概念界定问题 本课题所采用的“初中生涯教育”概念,所指究竟为何?与现今热炒的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有何区别与联系?究竟什么是“生涯教育”?化学教师对学生化学学习方面的励志教育算不算“生涯教育”?怎样不受课题组成员近乎全部是心理教师这一特点的限制而使得“初中生涯教育”的研究与思考不拘泥于心理学视野?…… 具体到一项课题,我们所说的“概念界定”从来不是抽象的科学概念界定,需要在有所限定的条件下,在具体情境中,对研究所使用的重要概念加以操作性地解释——界定完成之后,本概念在本课题中的意义、内涵乃至会带来什么样的研究行为与结果,至少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了。 概念不清,行动不明,很有可能再次走上我们前任市局陈局长断定的那种“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弯路上”的窘境。 三、目标定位问题 与“弯路”有关的还有“研究目标”的设计问题。目前课题组的表述是“通过研究国内外生涯教育课程,学习、研究并初步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初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研发、编制一套具有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社情、学情的初中生涯教育的指导书。” 我有两点疑虑: 其一,“建立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初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以我对我们课题组主要成员的了解来看,这个目标合适不合适?有没有定得过高的感觉?“适合我们自己学校的初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对“国家级课题”来说有点儿低?? 其二,“研发、编制一套具有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社情、学情的初中生涯教育的指导书”……我编过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指导书”,相对了解我们对“书”的定位和可能的面貌。我现在还负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在我们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大家讨论比较集中的也是“教材”问题。我们的基本观点就是,有教材,可能会使部分“低能”教师手里有拐棍,力保“上道儿”,更可能会使更多的老师丧失了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失去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本身的灵气与活力。“生涯教育”需不需要“书”?第一课第二课地讲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地学完、第一册第二册地翻完就算是完成了“生涯教育”?…… 我很担心。 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探索在初中阶段如何通过系列化的生涯规划指导活动去解决诸多当下初中生成长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还是要整理先期经验完善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是说就是要编写出这么一套“指导书”,最后用一系列的课例录像、备课笔记去烘托? 在这么样的一项研究中,我们究竟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 这是个问题。 四、关于研究方法的设计与使用问题 不是“用”什么方法,而是“如何用”什么方法,才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重点。 课题组在文献法的使用设计上是比较到位的。在其它方法方面有几点建议: 首先是问卷调查法的设计,“通过设计问卷,对我市初中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现状和学生关注的生涯发展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现状调查,对自我认知的需要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需求,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学生生涯探索情况调查,对自我职业倾向了解意愿的调查,学校开设业生涯教育现状以及学生需求的调查等。”这个设计表述还是比较细致的,但不全面——本次课题的“调查研究”至少应该设计一前一后的两次——调查不只是具有“摸底”的功用,还应该有“验证”的作用,用前测后测的对比来说明一些问题(效果),这对我们专业研究心理的老师们来说该是基本认知。 其次是案例研究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其实是调查法的一种)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但具体到“初中生涯教育”这样的课题,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更加关注在这个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多样、个性分明的“案例”——离开具体案例(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单个活动、系列主题活动),“生涯教育”真的可能就沦落风尘,变成“教教材”了,最多“用教材教”。 案例研究,追踪关注,或许是这样一项课题研究所可能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来说。 最后,提醒一下,我们设计了“访谈法”,就一定要注意大量一手访谈资料的积累、整理,那可能会是我们这类课题最宝贵的“成果”——毕淑敏《女心理医生手记》那般的总结梳理,不算“成果”? 五、阶段任务的设定要避免套路化,应做实质性的思考和安排 以“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为例,课题组目前的表述是,“主要任务:整理课题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申请结题。主要工作内容: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进行课题结题。”这些话可以用到任何一项课题研究的后期设计上,因而就有些算是套话了。我们的第三阶段到底要完成些什么任务?前面所说的,实施干预后调查(后测)算不算?各类案例的整理筛选、归类分析该不该在这阶段完成?…… 研究方案里的阶段设计,不是简单的“准备—实施—总结”三段论,而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静下来,深下去,想开来,用心想想不同阶段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谁来负责等等。 六、关于预期成果问题 课题组预想的成果形式有这么几种:研究报告,指导书一套,录像课选,实践体验活动录像选,核心期刊论文三篇或专著一部。 第一,这远远不够。 文献综述呢?使用了文献法,最终不形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不算“成果”? 课程标准呢?不是开始的研究内容设计里说要研究“初中生涯教育课程的标准和学科性质”么?那么研发出来的“课程标准”算不算“成果”?有很多时候,“标准”可能是最有价值的成果。 其它如对于一所初中学校来说,可行的、有实效的生涯教育实施方案,算不算成果?可操作的评估实施细则(方案)算不算成果?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次调查、访谈是不是该有调查报告?…… 很多研究过程中自然而然会触碰到的“果”,并没有被有意识地视作为“成果”,所以说“远远不够”。 第二,这远远不足。 课题研究设计中对于最终成果的预期,不能止步于一篇报告一套书,三篇论文两个集子这般笼统的表述(这种表述同样具备放到任何课题上都可以的特征)。研究内容方法既定,相对应的可能撰写出有价值成果的论文的主题事实上应该是已经比较明确了,可能的专著的主题与内容框架也应该不是虚无缥缈的了……具体到这个程度,才算是真切的“预期成果”? 最近几年,各级上下在各级“教学成果奖”的刺激下,都在苦苦追求“成果”,建议课题组从将来的成果申报的角度考虑一下我们现在到底该如何谋划这项课题的研究,思考我们现在的设计究竟还缺少些什么——提前说一下,靠“一套书”去申报成果,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国家级课题的申报不易。 有价值课题研究的过程更不易。 小心。谨慎。细致。深刻。 我所能想到的共勉的话,唯此而已。

毕淑敏(1952年10月-),中国当代女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祖籍山东文登,出生于西藏伊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系硕士,国家一级作家。1969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当兵11年,是一名部队医生;转业后,任内科主治医师。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作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现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其每部作品,都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这主要是来源于毕淑敏曾长期在西藏高原工作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 毕淑敏生于新疆伊宁。1965年考入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学习俄语。17岁时,正值“文革”期间,毕淑敏参军入伍,被分配至西藏阿里军分区;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西西藏高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担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 1986年,毕淑敏在其34岁时写出处女作——小说《昆仑殇》,并于次年发表在《昆仑》杂志上。她于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1年,她退出已从事22年的医生职业,开始全职写作。她于1991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奠定了毕淑敏在中国文坛的声誉。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北京市“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此后,毕淑敏陆续发表作品《红处方》、《拯救乳房》、《翻浆》等。1998年她于46岁高龄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方向入读,2002年课程结业,但因为外语和论文的原因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她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并开办诊所,后又因与写作冲突而关闭。2009年7月,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邀请,在其第十频道的《百家讲坛》节目中,录制《关爱心灵》系列讲座。 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中短篇小说集《昆仑殇》《女人之约》《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其他《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心灵七游戏》...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毕淑敏《心灵七游戏》

毕淑敏的造心是散文造心 - 毕淑敏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孔雀绚丽的羽毛,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造出。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是植物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本能造出。卓尔不群坚韧顽强的性格,是秉赋的优异和生活的历练造出。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 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 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 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井。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 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珑。久拖不绝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 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 曾结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本科生毕业论文毕淑敏

你要多长的?这么长够了吧?!论毕淑敏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彭文辉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著名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很多作品集中描写了苦难和死亡,从中体现出医学人文关怀的两个侧面:品味苦难和直面死亡。除此之外,她十分关注女性的生活,女性的心理,女性的地位等等,笔下很多的女性篇章表现了她深沉的女性主义创作意识。综观其作品,透析出了浓烈的人文关怀。本文将分别从对苦难的关注,对死亡的思考,对女性主义的关怀三方面来探讨毕淑敏创作中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On Bi Shumin creation of humanistic concernPeng Wenhui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institute, zhanjiang, Guangdong, China 524048Abstract: The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Bi Shumin who has works which discribing the suffering and works reflecting medical care are two sides of the humanities : tasting suffering and facing addition,she 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women'life , women's psychology,the status of women ,and so on;in her articals ,there are a lot of works refering her deep sense of feminism creation . All her works ,almost of them are dialysing the concerning of humanism .This artical will divine into three parts ,to think of death,to pay attention to suffering ,to care of the feminist This help to discussing the concern of humanism which exposing in Bi Shumin's : Bi Shumin humanistic care suffering Death Women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一文中提到:人文关怀概念的主要含义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①换言之,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毕淑敏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女作家,她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有重大影响的女作家,得到王蒙这样评价:“毕淑敏她太正常太善良……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②确实是这样,她的作品显示出对人类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她在剖析社会弊端现实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一个审视当代世界的全新视角。其充满对生命理解和思考的作品,稳健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引起当代人广泛关注。鉴于人文关怀已成了毕淑敏创作中的核心内容,本文将通过其创作心态和其作品的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毕淑敏创作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一、对苦难的关注毕淑敏是一名由军医向文学转型的著名当代作家,年轻时曾经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毕淑敏要面对不幸的年轻生命的凄然逝去,要面临难以捉摸的怪异天气、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还有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的业余生活。在世界最高的高原地带,人的生命变得尤为脆弱,生存变成了一件尤为艰难的事,刹那间生命之火就有可能熄灭,过程之快竟然让人来不及挽救。这种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对毕淑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她说:“单调刻板的生活,奇异严酷的环境,让我思考人与自然、宇宙、永恒、生死和命运,也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对人生的看法。”③作为军医的她面对无法与之抗衡的神奇的大自然时,开始过早地思考人的生死命运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当然源自于昆仑山上的军旅生崖,她曾说:“我之所以写起小说,就是因为对昆仑山的热爱。”④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她的苦难的生活历程,对她以军旅小说创作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毕淑敏通过对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充分表现了人们顽强的生存信心,表现了一种对军旅人强烈的人文关怀。《昆仑殇》和《阿里》都写到了军人们恶劣的生存环境。那里是“海拔五千公尺以上的高原永冻地带,摄氏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简直是无人区,刮起的“飓风夹着漫天黄沙滚滚而来,沙石填平人的耳轮、眼窝、头发的每一根缝隙,皮肤上的每一条纹路。”军人们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现实环境令人难以生存,随时在驱逐生命。号长李铁用生命在空气极为稀薄的高原吹起集结号;肖玉莲不顾女性生理弱点,坚持穿越无人区;游星为了“我的”国土,自愿申请守卫高原阿里。他们从不向恶劣的环境下屈服,充分体现了“军人不惧怕牺牲”的精神,而且充分展现了我们可爱的保家卫国的军人顽强意志。不仅是反映军旅的苦难生活,对底层人物的苦难也有所关注。毕淑敏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在一家军工业的工厂担任卫生所的所长,开始观察普通下层工人的生活,由此她开始对普通人的苦难生活展开思考。她在《女工·序》中说:“我远没有她们那样吃苦耐劳执拗,我仰慕她们,期待她们幸福。”正是从这种人文关怀出发,毕淑敏认真地写下了很多普通人物的种种苦难,并表现出深深的同情。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们,他们默默无闻的过着自己卑微的生活,不但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而且要受到周围人不应有的歧视,倍感凄凉。毕淑敏从此表现出对低层的人文关怀,其仁者之心处处都有,人文关怀遍及人间每个角落。《女工》中的浦小提原本是工厂里的一个普通女工,在被丈夫白二宝赶出新居后,她只能和女儿挤在工厂的一间平房里,这房里除了针线,再没有一丁点值钱的东西。厂里的改革一天不如一天,工资又发不出,但她为了让女儿读自费本科,宁愿买断工龄,变得一无所有,无依无靠,从此过着一种到处被人瞧不起的流浪般的打工生涯。当代社会已经沦落为一个崇拜金钱的社会,没有金钱的一些小人物处处受难。一是上层人的蔑视。首先是受到老板的侮辱:“她慢慢地走出了这座小楼,听到老板在后面气急败坏地喊:‘你这个臭娘们还挺狂的!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下岗女工多的是!’”有钱有权,仗势凌人,对穷人毫不留情地给予精神上的打击。再次是受到雇主的鄙视:“白二宝想刺伤浦小提。如今,你是下人,我作为主顾,有权说一是一,说二是二。”雇主变成了精神压迫者,丝毫没有平等观念。尤其是白二宝发了财之后,已完全看不起帮助自己升官发财的妻子浦小提,道德和人性尽丧。二是同学们的轻视。“大家都忘了浦小提还没有自我介绍……吃饱喝足之后,有几个人假装不动声色地看表。”这些曾经同处一个起跑线的同窗也对她不屑一顾。面对这一切不公正、不平等,苦难人物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性格,有着顽强的生存意志,有着拼搏的奋斗精神。浦小提拒受高高在上的同学施舍式的帮助,坚持自力更生,给别人“专司做饭,收入成倍的增加”。她成了自强自立的社会中坚,只要不低头就有出路,体现毕淑敏对社会低层的热爱,对低层人自信、尊严的赞美。对贫困地区物质和知识的贫乏的问题,毕淑敏也有所关注。《源头朗》是塞外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是一块苍凉苦寒的贫瘠之地,一个第一次走出源头朗的叫“火石”的小男孩到大城市生活,发生了种种无知搞笑的行为:把龙虾错认为大虫,把咖啡当作药汤,固执认为人体三大营养要素是柴火、粮食、水……源头朗的贫穷落后就可想而知了。但火石有着强烈的求学梦想,为了能得到学费,那怕是出卖自尊,结果他违愿用家乡土话帮助记者完成录音任务。作者借此来呼唤一种人格平等的同时,亦表现了苦难人物心中理想和现实压迫的种种矛盾,呼吁全人类来共同关注苦难,帮助苦难的人们。二、对死亡的思考一个作家写作本身离不开丰富多样的生活经验,作为一个有过军人和医生双重生活经历的作家,毕淑敏经历最多的是死亡,所以写作必然离不开对生存与死亡的感悟。毕淑敏说:“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宝贵的,当他最后凋零的时候,是否应该享受人的尊严?他是否应该有一种安宁?人为什么而生?人将怎样结束?每一个人都面临生与死,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去关注更广大的生命,帮助他们认识生与死。”⑤毕淑敏敢于正视死亡,对于死亡有着毫不畏惧的描写,很多死亡过程写的尤为详细,她是带着“帮助人认识生与死”的神圣庄严的使命去写作。她的创作充满对死亡价值的思考。毕淑敏的文学推崇一种伟大的牺牲,一种舍生取义的死。《臧红花》中的高羔子不幸中弹,本可以利用臧红花来止血,等待救援,但他知道这是珍贵稀罕的藏红花,是给士兵田久麦的妻子治疗不孕症的时候,“他挣扎着把藏红花塞进肚皮上的茶杯里……肠管已经冰冷,鲜血不再流淌,水杯的边沿已经冻住。高羔子气力耗尽才做妥一切。”藏红花保存下来了,高羔子却在微笑中牺牲了。为了别人的幸福,高羔子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他感到死也是充满价值的。《最后一支西兰地》里焦如海作为一名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医生,没有低沉下去,而是继续发挥生命的余热。他带领了一班学生,还将救治自己的最后一支西兰地奉献出来,救治对医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的狗——阿随。他在用生命诠释了自己的信念:“阿随是一条生命,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医生的职责就是修补生命,延续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神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命价值观里充满了平等意识。但他最终因心脏病突发,无“西兰地”特效药急救以至猝死,更表现了一位医生为医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教授的戒指》同样在抒发医生甘于为医学事业,义无反顾地献身的伟大。《教授的戒指》写了陶教授利用手上的戒指能感受到病人体内的电流,从而能够亲身感受病痛,“由于自身的痛苦加上病人的痛苦,犹如一把双刃的斧头,加速伐着她的生命之树。”他将全部心血献给了拯救病人的事业,在他身上我们找到了一种已经像黄土一样流失的美德:无私地为人类而奉献的精神。他们这些人充分实践了死亡的崇高价值。叔本华认为:“死亡是给予哲学灵感的守护神和它的美神。”⑥因为哲学灵感由人的本质特征(人的意志)决定的,它能够给人提供精神力量,让人豪不畏惧地看待死亡。毕淑敏忠诚于死亡的描写,就是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坚定意志,而死亡并不触犯生命的尊严和意志。相反,为了实现这种生命意志,有时是必须付出生命为代价,换取本性的高尚纯洁,这是值得我们悲悯的。其作品充满对生存质量的思考。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人们已由过去朴实单纯的“治病救人”的医学要求发展到从生命的开始到临终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公正的、有效的、合理的全程优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从关心人,减轻病人精神和肌体上的痛苦为出发点,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和有意义,提高晚期病人的生命质量。临终阶段的病人生存质量与临终关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医学从来就不曾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而是包容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体,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它穿透人文与科技、道德生活与商业运作,世俗关注与终极关怀的各个层面,表达着人性、知性、理性的深刻关系。”⑦《预约死亡》里,毕淑敏扮作患者走进了临终关怀医院,目睹临终医院的情况不容乐观:五男二女要求拔下其母的氧气吸管;中国没有实行安乐死的法律,病人活着的唯一用处是感受痛苦;医院环境太简陋,像贫民窟;大学生到医院无偿服务,只为了得到学校品行打分等等。这些都说明病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中国人尚不重视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因为“我们崇尚的是壮烈的死,贞洁的死,苦难的死,我们蔑视平平常常的死。”“中国人看重生命的数量,忽视生命的质量。”一直以来中国人错把延长生存时间当作关怀象征,甚至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种种的落后传统观念,导致人们忽视了生命质量和临终关怀。生存质量的终极目标是让病人安然愉快地到达另一个世界,在此,毕淑敏更加关怀生命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通过不人道的死亡叙述,表现了这位当代女作家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层次上的死亡,以对生命的糟蹋来控告对生命态度的不重视。《昆仑殇》的“殇”就是死亡的意思,文章写的其实就是昆仑山上一次死亡的历程。拉练首长“一号”为了和“呢军帽”较高低,实际上是为争一要职,于是请求上级到最艰苦的地方昆仑山创造奇迹。“拉练的宗旨是什么?不就是模拟实战、自讨苦吃吗?!倘若单是为了安全,他尽可能在军区的会议上保持沉默,尽可以装装样子走走过场……既然在出发动员时对战士们讲了这是打仗,他就不能姑息原谅任何一种避重就轻的方案,拉练就是打仗,他必须使他的部队每时每刻都记住这个血的前提。”“一号”怀着“打仗吃苦、血的前提”去拉练,已将战士的生死摆在了第二位,悲剧成了必然的事。为了模拟实战和有震撼效果,他命令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下,一律“摘下皮手套,用解放鞋换下毛皮鞋”,结果造成许多士兵手脚严重冻伤;在挑战“山顶是一层完整的极坚硬的岩板石,其边缘则像墙壁一样陡峭”的“桌山”过程中,金喜蹦、李铁相继牺牲。此刻,拉练的成败与否,不仅关乎“一号”和昆仑部队的声誉,也关乎牺牲将士的荣辱,于是“一号”作出了一个更为残酷的决定:穿越无人区!“那是一个极端狰狞而残忍的地方。没有植物,没有动物,甚至没有死亡,因为哪里从未存在过生命。”加上暴雪和狂风,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这次的计划中,女兵甘蜜蜜、肖玉莲因体力不支牺牲了。死亡触发了参谋长郑伟良的良知,他违背了“一个优秀士兵最要紧的素质就是服从”的军纪,请求“一号”取消穿越无人区的决定,他的言语中透出了深深的人性关怀:“拼命驱赶战士们投入人为的苦难之中,绝非治军的上策。军人不惧怕牺牲。但不能据此漠视军人的生命!”“未来的战争可能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爆发,我们没有必要、同时也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进行事先演练。”“况且,象这样肩冰衔草式的原始行军方式,自身的供给尚无法保障,又能有多少战斗力呢?它只能模糊人们对现代化战争的认识,以为有了精神就能打胜仗。其实,战争的物质性是异常直接的。吃苦不是目的,只是一种达到胜利的手段。我敢说,如果红军有毛皮鞋,他们绝不会穿草鞋去翻越夹金山。抛却了这个实质,反而津津乐道于复制苦难本身,不正违背了先辈们的意愿吗?红军正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再受苦,自身才去受非人的磨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追求苦难而忽略军人生命的价值,正是对传统的背叛。”……这一段段发自肺腑的抗争之辞,迸发出作家对个人生命的极度关怀。虽然说郑伟良违背了“服从的军人天职”,但这恰恰反映了关爱生命比任何天职都重要。在谈自己在写《昆仑殇》的体会时就说:“我只敢写我大致经历过的事情,我只敢描述我确有把握的情景。这真是我的悲剧,他们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坠在我想象的翅膀上,使它无法飞翔。”⑧这无疑表现出女作家关注生命悲剧的意识倾向,正是悲剧才是我们看到了人文关怀精神。关爱生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前提,在生命面前,一切亵渎都要让步。毕淑敏对死亡的描写有着与众不同的超人认识,让我们感到了人的生命真谛的存在。《生生不已》是一篇极富哲理内涵的小说,探讨了鲜活的生命的归宿与传承问题。女工乔先竹的女儿姜小甜患上了不治之症,最终因医治无效死亡。在她患病到死亡的过程中,她的父母仍然怀着一线希望,千方百计的要求袁医生救她们的女儿的性命。但对于这种不治之症,医生也只好束手无策,因此,从姜小甜的死亡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表达这样的观念: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最终归宿,但世人却不愿面对现实。“人一生下来就站在通过死亡的传送带上,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全然不理会死亡,无论是死亡的哲思,还是死亡的意像,甚至是死亡的字眼。”⑨乔先竹在痛失女儿后,不顾身子虚弱,开始重新孕育一个新的生命,为此付出了死亡的沉重代价。在这我们看出作者在传达这样的观念:超过爱自己去爱另外一个个体是母性的特征。在生——死——生的轮回传承中,毕淑敏浓缩了人类生命永恒的规律。《红处方》中的戒毒医院所长简方宁被庄羽陷害,染上毒品之后,不愿失去对快乐和悲伤的感觉,宁愿用生命来维护自己对家庭、对戒毒事业的热爱情感,正如她死前所说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具备高尚的情感,假如这一切都不存在,生命又有何意义何价值。”在这里,毕淑敏告诉人们:在生命中,人不能没有情感,否则就是去了人生的意义,简方宁为维护崇高的生命意义献身了。从形形色色的人生中,毕淑敏对各种死亡进行了深刻思考,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忧虑,对人性的肯定,对死亡的超人认识。三、对女性的爱护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阶段来说,毕淑敏的创作体现出了第二阶段的鲜明特点:“对女性身份的确认和人道关怀称为女性写作的重心,乃是基于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所产生的价值迷惘,以及针对所谓现代化的反人性叙事观点。”⑩毕淑敏也说过,女性在社会上的声音总是很微弱。在现实生活中,毕淑敏身兼多种社会和家庭角色,因而她笔下便出现了女性角色的自我体认,女性美和女性价值的自我追寻,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面对的种种困扰和艰难选择,女性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中的种种痛苦和抗争,女性在爱情婚姻路上的不幸遭际和误区,构成其创作的种种内涵。一是母性的无私奉献。在《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一文中,毕淑敏提到母亲的伟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母亲煮着牛奶,洗着衣服,以为等孩子长大了可以好好享受。孩子上了幼儿园,女人买菜做饭还要工作,以为孩子上学可以享受。孩子读书,女人为培育孩子转动与家、学校、市场、培训班里。孩子上大学,有了工作,以为一切会好起来,可是已经成了奶奶,要照看孙子。直到有一天,“女人就这样老了,她再也不需要任何享受了,在冥冥的梦幻中,安静地睡去。”母亲为子女付出了一生,从来没有机会去享受,母爱是如此雄伟。在《血玲珑》和《生生不已》中,同样写到了母亲为孕育下一代做出的伟大牺牲。卜绣文为使患有白血病的女儿有一个相同骨髓的配型者,不顾自己已步入生育的黄昏年龄,毅然两次怀孕,并在医学泰斗的精心安排下,签下了生死契约——“血玲珑”计划。《生生不已》则写了主人公乔先竹在女儿甜甜死后,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身体单薄得摇摇欲坠,但她还是执着要重新怀孕,创造出另一个生命。她们不顾生死,凭的就是母性,她们是以母性的爱挽救生命和承传着生命的伟大。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女性有着对延展生命的本能热枕,以生儿育女的艰难显示了母性的伟大无私,这种无私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女性并不仅是以自己的辛劳,而是以自己遭受的痛苦来偿还生命的债务,女性身上展示出的这种力量,才是真正的伟大!女性主义的关怀。她把目光投向居女性癌症首位的乳腺癌。《拯救乳房》关注癌症患者,由国外归来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带领着“癌症治疗小组”,进行艰难的团体治疗旅程。小组里,既有面临提拔的公务员,也有学业优秀的女硕士,有为哥哥透析不惜卖淫的妓女,也有患乳癌却不得不扮女装的须眉男子——因为乳癌而面临的生理、心理的压力,在一步步的治疗中得到了不断释放,每个人也重新认识了个体生命的重要价值,摆脱了对癌症的恐惧。在所有癌症病变的器官中,乳房对于女性的意义,远远已不是身体的一个器官而已,它的缺失同时也带来审美的缺失、爱的缺失以及自尊与自信的缺失。在此,毕淑敏敢于大胆挑战传统,关注女人最隐秘、最恐惧的话题,证明了她对当今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情和关爱。毕淑敏小说中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对在男权的社会里,女性受到不平等的对待问题,予以揭露和控诉。《血玲珑》中的匡宗员因强奸而侥幸逃脱,他拼命读书,出人头地之后,疯狂无耻的寻找性爱,自认为是个成功人士就可以占有一切,包括女人,这是男性的一种罪恶思想。卜绣文为了事业和家庭也只能屈服其下,表现了女性处于社会的一种劣势地位,犯罪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受难的女人还要受难。《君子于役》中对某高原留守处麻处长将军人妻子丁宁当成战备物品一样看待的非人到的做法进行谴责,从侧面反映了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于女性生存的压迫。《女工》中白二宝对浦小提吆吆喝喝训斥的态度,体现了家庭中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还是弱势群体。《女人之约》中的郁容秋十分在乎讨债的对象性别,好利用美人计将男人征服,反映了男性对女性占有的欲望,女性为了讨债成功,只好满足于男性的欲望,这种畸形恶劣的现象并不少见。可见,女性在当代社会还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受到男权不公平的对待。毕淑敏在《女士,你多大年纪》里提到女权主义的涵义:“那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平等,在素质和价值上的完全平等。”所以她以探讨女性幸福来写作,追求男女素质和价值上的平等,呼唤着社会共同关注女性地位的提升。可以看出,毕淑敏写女性,包含着对人类生命特别是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审美。《寻觅优秀的女人》里,指出优秀女人应是善良、智慧、美丽的。《素面朝天》里提醒不化妆的女性更美,因为“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握紧你的右手》里提醒女性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梦想。《致强暴的女人》表示了对这种女人的同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醒女性要振作,“不要为这一朵阴云,从此暗淡了原属于我们的明媚的天空。”此时的毕淑敏已不仅停留在一个医学者的角度剖析女性形象,而是从一个女心理医师的角度,关怀女性价值,她在步履维艰的确立自我,追问人性的途中,凸显着女性心灵的迷茫。从男女的不平等,跳跃到女性的心灵,提倡爱护女性,她始终以一种女性主义的目光,关注女性的幸福、自由、尊严和权利,是独特的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当代的人文主义关怀问题,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等问题以外,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即“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人;不仅要关注人类的现在,还要关注人类的未来”。毕淑敏正是以一个治疗者的身份来审视当代社会问题,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充满关爱,对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充满顾虑,充分体现其启示录般的人文关怀。她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创作了丰富各异的人物形象,高扬了人性思想。其中人文关怀中的生命伦理和道德规范,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有益的尺度。笔者认为,毕淑敏的人文关怀可以总结为:不畏苦难,珍爱生命,男女平等。毕淑敏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是值得中国当代文坛去关注研究的。

对余华最新小说《第七天》进行解读,因为这个比较新,而且应该也有内涵可以挖掘

毕业论文首先要确定你要研究什么问题,然后再去研究怎么去写。那么研究写什么问题,我们在写作领域里就是选题。作为中文专业,与经济、法律等专业相比较,显得就不那么迫切。当然也不是没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还是跟社会的接触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作为中文的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遵循如下的原则:第一,选择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的一部书《阅读鉴赏评论》里面举了这样的一篇范文《汉字构形理据和现代汉字部件拆分》。这个论题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领域里面,大家都在探索,探索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探索到一定的程度却没有定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探索越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权威性的人士,就必须要认真去思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总的来说,终归有一个真理。这篇文章就是在自己的思考基础上,把混乱的状态进行了梳理。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独到的见解。还有一篇是王魁今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性质的探索》。对外汉语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定义,如果这个定义没有科学的定位的话,对外汉语教学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位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谈了自己本身的看法,从教学、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几个学科交叉思考以后,他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怎样定位。通过以上所说,我们想说明的是中文领域也不是没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看你平时对自己专业领域里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观察了。总体上来说,我们本科生的阅历少一些,实践经验少一些,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选题难度大一些。但原则上有这样的一条原则。那么你能够做更好。如果你不能做,那么我们可以换角度切入。第二,要选择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新创造的课题。论文选题的第二个原则是选择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新创造的课题。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都将使学科领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向前推进一大步。因此,这一类的课题很重要,值得我们去选,也值得我们去进行研究。学科里的一些新发现、新创造,我们刚才提到的几篇本科生的论文,比如《中日古典诗歌与时间》等,从亟待解决的角度上来讲并没有什么,你今天写和若干年以后写没有什么迫切性。但这里存在着新的发现和新的创见的角度。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来讲,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有个学生写的是《人格意识的升华——试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个是从人格角度切入的。还有个学生是评论毕淑敏的,《反思与探索》,是从毕淑敏艺术审美特点切入进去的,依据审美诗学来分析毕淑敏的《预约死亡》。这些都是新的角度和问题。还有一个是《拆卸七宝楼台——新批评派的诗歌语言研究》,还有《从牡丹亭到后二梦——试分析1598到1601年间汤显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些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在科研领域别人还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问题,他就进去研究一下。还有《一切但求心安——对妙峰山朝拜人群的心理状态的社会调查》。这是一个调查报告,不一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对社会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第三,要选择能够填补空白的课题。论文选题的第三个原则是选择能够填补空白的课题。科学发展有不平衡性,科学研究也就有不平衡性。就科学内部来看,研究也常常存在不平衡。从科学研究的需要出发,从科学发展的全局出发,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的空白处,都可以成为我们选题的对象,去加以研究,去填补这个空白。这方面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提供的机会可能更多一些。这跟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相似的地方。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可能是老生常谈,也可能是一个空白,需要大家来赶快进行研究和探索。比如现在的SARS,它的病因是什么,如果能够研究出来,那么在传染病学这方面就是填补了一个空白。同时,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加快研究,当然要遵循实际研究的规律,不能因为要速度,而违背客观规律。对于中文系的同学来说,我想难度大一些。因为要做填补空白的工作需要有经验。不是光有知识就行的,需要大量丰富的经验。因此,你了解这个论文选题的原则就行了。等将来你成为硕士、博士的时候,你再去从事研究填补空白的工作,可能就不会力不从心。这是第三个选题原则。第四,对通说中的不科学的观念进行纠正。第四个选题原则是对通说中的不科学的观念进行纠正。在文学领域里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在古典文学里,好象什么都研究透了,你没有什么可以研究了。实际上,你仔细思考一下,后人的研究有后人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也有后人研究的局限。你就可以在这样的夹缝里,你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课题可以供自己去研究。在我的《阅读鉴赏评论》所收的范文里有郭预衡先生的《论欧阳修》。这篇文章就是纠正通说的。以前的观点,大家已经公认了:欧阳修是一个保守派,这是定论了。郭先生是专门研究古代散文史的,他在研究散文史的过程中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以前的这样一个观点对于欧阳修来说是太不公平了。他认为欧阳修是一个光明磊落、敢说敢骂的人,不愧于一个正直的文人。他读遍了欧阳修的文集和专著发现欧阳修不仅是开一代风气,有几代影响的大作家,不仅诗词文赋都有突出成就,不仅在经史子集都有独到见解,而且是一个很有胆识,难进而易退的政治家。郭先生在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后,发现他是这么一个人。所以他说我这个看法同这些年来对欧阳修的观点可能有些出入。因为在同时期评论北宋的一些作家常常都以对待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来作为衡量的标尺。那时,大家认为欧阳修是反对过王安石变法的,以这一点马上就给欧阳修扣了一顶保守派的帽子。郭先生认为不应该这样,将已经成为通说的这个观点,通过这篇文章进行了拨乱反正,提出了他不是个保守派,而是个改革家。观点很鲜明。第二个论述角度是说欧阳修“师道德而能文章”,这是说欧阳修不仅是个政治家,他的文章写的也很不错。这从文学的角度来评价。第三个角度是说欧阳修“博古通今”。第四个角度是“余时作诗人”。说欧阳修是个大诗人。郭先生的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也就是认可了郭先生的科学评价。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纠正通说”。第五,对前说作补充作为自己选题的目标。下面我们讲第五个选题的原则是对前说作补充作为自己选题的目标。什么叫前说呢,就是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验证过的,已经得出结论的,但是经过你的研究认为它不够完善,不够完全。你应该去补充它,使它更具科学性,更完善。这个原则,大家只要了解一下就可以,对大家本科生来讲是难了一点,这条原则我们记住它,等将来学识上、阅历上提高了以后再来考虑它。以上我们所讲的五条原则是从客观上来说,真正要选题的时候是要把客观和主观相结合来考虑的。你可能觉得某个题目特别好,特别愿意去研究它。尤其是第一条原则很重要,要是这个问题早一点解决,可能这个论题的价值就特别大,也有一定的贡献。我个人来看,真正要写好一篇论文要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要考虑社会对你的需求,这样容易使你的论文产生社会效果,甚至是经济效果。第三个问题的第二方面是要考虑主观性,要选择有利于自己开展的课题。选题考虑科学价值的原则是以上讲的五个原则。但是仅仅从客观需要上去考虑选题是不够的。每个毕业生要考虑自己的主观条件,要看自己是否对选题有浓厚的兴趣(要注意是要有浓厚的兴趣),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另外要考虑论题的大小难易度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能力,自己搜集、占有材料的条件是否充分。另外考虑到能否得到导师的指导,你研究论题的时间是否充分。这一点很重要。现在一般的学校都给学生半年多的时间去选题写论文。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是选题的一个最佳的方法。二、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2、试论《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3、试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4、《诗经》宴飨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5、《诗经》意象论6、《诗经》抒情手段论7、论楚辞的来源及其文体特征8、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9、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汉人评屈11、论班固评屈12、论刘勰评屈13、两汉骚体文学创作略论14、魏晋南北朝骚体文学创作略论15、论《左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16、《左传》行人辞令研究17、《左传》、《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18、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9、《庄子》寓言探略20、汉楚歌略论21、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研究22、汉初政论散文研究23、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考论24、汉武帝时期辞赋考论25、论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2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27、论《史记》的叙事艺术28、论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29、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30、论《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和抒情技巧31、论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32、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33、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34、论魏晋隐逸之风与魏晋文学35、阮籍咏怀诗略论36、左思咏史诗略论37、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38、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39、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40、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41、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酒和菊等意象42、谢灵运山水诗略论43、南朝宫体诗略论44、试论《世说新语》刻画人物45、唐前女性作家诗文创作论略46、略论《诗经》中的民俗描写47、“风”“雅”“颂”研究综述48、孔子“删诗”说检讨49、《论语》文学性检讨50、“女娲”故事流变探略51、中国洪水神话考论51、试论《山海经》的文学特色52、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53、论乌江流域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54、论乌江流域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55、论乌江流域古代贬谪文人的诗歌创作56、论乌江流域民间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57、乌江流域历代碑刻文学艺术价值略论58、论王维山水诗田园的诗情与画意的交融59、论李白诗歌与道家精神的关系60、杜甫夔州行迹及诗歌创作考论61、负重生活下的自我寻求——从杜甫诗歌看其性格62、杜甫成都诗与夔州诗的差异比较63、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64、浅谈苏辛词风之异同6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66、论高适诗歌深沉悲凉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67、试论杜诗中的“哭”字诗68、试探陆游的“梅”情结69、从乌台诗案探苏轼政治悲剧的根源70、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朦胧意境71、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72、论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73、李白、李贺浪漫主义诗歌比较研究74、论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因素75、论李白的咏侠诗76、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77、李白和杜甫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与影响比较研究78、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及其演变79、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探源80、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81、杜甫夔州时期的诗歌创作及其审美观照82、论杜甫咏怀咏史诗的超前意识和批判精神83、论杜甫人文精神的构成要素84、论杜甫的律师成就85、论白居易的闲适精神及其思想根源86、论李商隐咏史诗对杜甫咏史诗的突破创新87、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缺失性体验88、杜牧、李商隐咏史诗比较89、论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内转倾向90、论宋元时期的李商隐研究91、论李贺诗歌的神秘美及其成因92、论禅修队苏轼词境的影响93、论宋元明清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传播94、苏轼、黄庭坚诗歌艺术特征比较95、论黄庭坚诗歌对杜甫诗歌的继承与创新96、论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轨迹97、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98、论李贽对明后期文学创作的影响99、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研究100、论元杂剧中的悲剧101、论《聊斋志异》中的华妖狐魅形象102、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103、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104、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105、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106、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107、论明清传奇的曲词艺术108、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109、论孙悟空的孝义11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111、《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112、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113、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114、《莺莺传》主题嬗变浅议115、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116、试论《金瓶梅》的文学史地位117、西蜀词与南唐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118、论春秋笔法的内涵与外延119、庄子《逍遥游》本义考120、论春秋战国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121、唐代咏侠(或僧,或道)诗创作论122、初唐宫体诗与南朝宫体诗异同论123、陈子昂文学史地位浅论124、李白歌形体诗艺术成就浅论125、李白咏月诗浅论126、白居易闲适诗浅论127、韩愈文学主张得失论128、晚唐咏史诗浅论129、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130、浅谈杜甫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毕淑敏老师的论文“非常重要”,写的真的很好,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深深打动了。我写下的感受,因为你交换。

当我们在看总贬认为微不足道,毕淑敏老师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在这里!”中国人太谦虚了,从小到大都患上了传统的思维已被写入 - “我是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不是平等的伟大,不等于没有一个替代,还学会了,我们没有称自己是巨大的资格,但我们可以大声地,自信地说:“我是!”因为这是他们生命的尊重,尊重我,支持我的父母,是负责的下一代,关心的朋友,是他们的工作的一个肯定是要珍惜的东西在世界上是一个鼓励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文章没有读毕淑敏老师,也没有看到这个“我很重要”,我可能没有曾想过,我们每一个人,本质的东西在世界上的凝聚力和星级的太阳和月亮的植被山,我们数以百万计的米粒,几百万滴甘霖提高万物之灵,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非常重要”!

我们的父母的结晶,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我们的诞生开始的生活寄托的父母,我们自己轻轻吗?如果不是他的父亲和母亲,如果不是他们相爱了,他们的快乐很快就被吵坏了的话,也许我们就不会出现。希望给我们的学生的家长,我们可以说,他们不重要吗?我们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不能被复制的孤本,不重要吗?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他们需要人照顾,他们需要我们的教导,他们需要我们的爱。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老一代永远是我们的肩,手心负的责任,至少在一代的顺序。我们真的很重要。

我们的朋友,我们多年的知己相识,相知多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和一切都会了然于心。荣誉和耻辱的财富,我们一起玩,快乐的痛苦,我们的份额。那样的真挚,相信少人的一百年中,失去了收集古董,令人心碎的悲伤和同情。我们真的很显著。

正如上面提到的,从人的生命,父母的爱,爱孩子,亲告诉我们一个恒定的一个朋友,毕淑敏老师的角度,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真理,那就是,“我很重要!“

毕淑敏老师的文章总是读流畅自然,朴实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种安慰我们,人们充满了喜悦。如毕淑敏老师,“我很重要”的文章说,“抬起头来,对着我们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物,大声宣布 - 对我很重要!”

以上是我的观点。我希望在你们的帮助。

1、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复制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孤本”突出了每个子女对父母的重要性.2、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鲜明地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重要性.3'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父母对子女的重要性.4、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沙漠中的古陶,破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样的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自己不重要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朋友的重要性.5、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低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地位、身份不影响我们的重要性.。

毕淑敏老师的论文“非常重要”,写的真的很好,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深深打动了。

我写下的感受,因为你交换。 当我们在看总贬认为微不足道,毕淑敏老师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我在这里!”中国人太谦虚了,从小到大都患上了传统的思维已被写入 - “我是不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不是平等的伟大,不等于没有一个替代,还学会了,我们没有称自己是巨大的资格,但我们可以大声地,自信地说:“我是!”因为这是他们生命的尊重,尊重我,支持我的父母,是负责的下一代,关心的朋友,是他们的工作的一个肯定是要珍惜的东西在世界上是一个鼓励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文章没有读毕淑敏老师,也没有看到这个“我很重要”,我可能没有曾想过,我们每一个人,本质的东西在世界上的凝聚力和星级的太阳和月亮的植被山,我们数以百万计的米粒,几百万滴甘霖提高万物之灵,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非常重要”! 我们的父母的结晶,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我们的诞生开始的生活寄托的父母,我们自己轻轻吗?如果不是他的父亲和母亲,如果不是他们相爱了,他们的快乐很快就被吵坏了的话,也许我们就不会出现。希望给我们的学生的家长,我们可以说,他们不重要吗?我们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不能被复制的孤本,不重要吗?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他们需要人照顾,他们需要我们的教导,他们需要我们的爱。

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老一代永远是我们的肩,手心负的责任,至少在一代的顺序。

我们真的很重要。 我们的朋友,我们多年的知己相识,相知多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和一切都会了然于心。

荣誉和耻辱的财富,我们一起玩,快乐的痛苦,我们的份额。那样的真挚,相信少人的一百年中,失去了收集古董,令人心碎的悲伤和同情。

我们真的很显著。 正如上面提到的,从人的生命,父母的爱,爱孩子,亲告诉我们一个恒定的一个朋友,毕淑敏老师的角度,也是最容易忽视的真理,那就是,“我很重要!“ 毕淑敏老师的文章总是读流畅自然,朴实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种安慰我们,人们充满了喜悦。

如毕淑敏老师,“我很重要”的文章说,“抬起头来,对着我们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物,大声宣布 - 对我很重要!” 以上是我的观点。我希望在你们的帮助。

1、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复制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孤本”突出了每个子女对父母的重要性。

2、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鲜明地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重要性。

3'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父母对子女的重要性。

4、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沙漠中的古陶,破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样的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自己不重要吗?

‍‍‍‍‍‍‍‍‍‍

‍‍

‍‍‍‍丹恭草枷禺磺碴委厂莲‍‍‍‍‍‍‍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朋友的重要性。

5、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低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地位、身份不影响我们的重要性。

1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赏析:犀利的行文,率真而不失幽默,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为下文我很重要的论述做铺垫。

2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赏析:排比句,历数我们从前的认知,我不重要,为下文做铺垫,正反两方面的论述增加了论述的底气。

3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

赏析:这句话生动形象,以小见大,从人类的发展史论述个体的重要性,让人心服口服。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

4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赏析:极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把人类的精神比作链条,表述了人类精神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从而继续表达生命个体的重要性。

5一种令人怅然以至走入恐惧的想象,像雾霭一般不可避免地缓缓升起,模糊了我们的来路和去处,令人不得不断然打住思绪。

赏析:以假想表述生命的由来,生动形象,怅然而恐惧更表现了生命来之不易,更当珍惜。

7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赏析:把儿女不在的慈爱比作蛛丝,写出了这份慈爱的无所依托,从而表现了父母对儿女的爱,从而表达出儿女对父母的重要性。

8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赏析:极其平淡的语言,却写出了父亲母亲对儿女爱得深沉。

9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

赏析:自然而然的比喻句,写出了父母对儿女的关爱,从而表述“我很重要”

10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赏析:夸张的手法,富有表现力,衬托父母对儿女的慈爱以及儿女对父母的重要性。

11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

赏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伴侣之间水乳交融的情感关系,富有表现力。

12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

赏析:以天地倾覆作对比,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我们对孩子的重要性。

13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

赏析:比喻,把密友比作古陶,突出了友情的珍贵以及我们对朋友的重要性。

14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创意比作只有我能捉住的羽毛,表现了我工作上的独立性,表现了我对工作的重要性。

15 我重复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一点。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种呼唤中猛烈地跳动。我很重要。 我终于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片刻之后,我听到山岳和江海传来回声。

赏析:与第一段呼应,表现了认识到我很重要之后我的激动,表现了回归精神本源之后生命的激越。

许多年来,很少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沙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没有人能代替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的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和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是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的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绝对一字不差的打下来的,放心+放心+放心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一位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

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们不重要。

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与朋友相处,多年的相知,使我们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写出了人类的来之不易。

2.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

赏析:这句话说明一粒米尚要珍惜,更何况数不清的米粒堆积起来的人类呢?

3.如今很幼小的孩童,就能熟练地操纵语言,我们才意识到已经在进化之路上前进了多远。

赏析:这句话精彩的写出了人类无论年龄多小都是造物者的杰作。

4.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描写出人类大脑的重要性。

5.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将人类比喻成绿叶,我们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整个大自然。

6.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指出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7.回溯我们诞生的过程,两组生命基因的嵌合,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

赏析: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人的出生是注定的但又是没什么规律可循的 。

8.与朋友相处,多年的相知,使我们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

赏析:这句话准确的写出了老朋友之间的默契。

9.夜深人静时,手指在揿了几个电话键码后,骤然停住,那一串数字再也用不着默诵了。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写出了失去朋友的那份心酸。

10.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将创意比作了飞翔的鸽子,突出我的重要性。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写出了人类的来之不易。 2.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 赏析:这句话说明一粒米尚要珍惜,更何况数不清的米粒堆积起来的人类呢? 3.如今很幼小的孩童,就能熟练地操纵语言,我们才意识到已经在进化之路上前进了多远。

赏析:这句话精彩的写出了人类无论年龄多小都是造物者的杰作。 4.我们的头颅就是一部历史,无数祖先进步的痕迹储存于脑海深处。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描写出人类大脑的重要性。 5.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将人类比喻成绿叶,我们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整个大自然。 6.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指出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7.回溯我们诞生的过程,两组生命基因的嵌合,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

赏析: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人的出生是注定的但又是没什么规律可循的 。 8.与朋友相处,多年的相知,使我们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

赏析:这句话准确的写出了老朋友之间的默契。 9.夜深人静时,手指在揿了几个电话键码后,骤然停住,那一串数字再也用不着默诵了。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写出了失去朋友的那份心酸。 10.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

赏析:这句话恰当的将创意比作了飞翔的鸽子,突出我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选题要能敏锐的发现

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毕业论文?博士的我不提供建议。。。

选题要恰当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是关键,论文查重在学习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就应该学会论文如何选题。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着重注意选题要恰当。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一个题目太小了则不利于展开理论上的探讨。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1.揭示课题的实质。2.提问式。3.交代内容范围。4.用判断句式。5. 用形象化的语句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以上便是论文如何选题的一些说明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看文献:获取创新灵感、发现问题要怎么做才能在看似人人都会的“读书”中找到研究创新点?看文献。这一条在很多学术论坛也曾被众多的过来人奉为“真理”。很多人都有一个共通的致命问题:动手太少,看期刊太少。很多发SCI的,一般看国外期刊,现在很多图书馆的数据库也都扩充了国外期刊数据资源,建议大家有机会就一定要多看。这样的好处是你可以通过这一本期刊、浏览到你的这个领域顶级期刊相关的研究。一些人为什么没有找不到创新,有可能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领域到底有那些方向。经常阅读一些顶级、学术前沿类的期刊,可无形中培养你的学科敏感性——在电脑搜索关键词是最常用的搜索方式,但是,却不能保证输入的关键词是最新的。所以,大家尽可能广泛的涉猎。创新要看不同主题的文章,很多来源于交叉和其他学科。优秀科研从业者需要具备灵敏的科研嗅觉,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残忍的淘汰培养的——有时候你经过了几天乃至半个月的苦思冥想得到的idea,很可能别人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做过了。所以,除了通过科学高效的方法,确保永远获得最新最前沿的领域研究动态动向以外,还要兼顾:A. 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能急于求成。B. 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C. 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D. 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E. 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二、突破学科“空白处”“空缺处”及“交叉口”学位论文选题有一定难度,有利于挖掘研究生潜力,发扬创新精神,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表达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成一家之言。❶“空白处” “空白处”是本学科领域尚未涉猎的课题。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大多情况下那种“你所从事的领域中大家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这种问题其实是不多的。所以这再一次要求了你对现有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程度。同时,如改革中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等——这类课题参考文献又较少,甚至无所借鉴。研究空间虽广阔,但实际的学术价值和现有理论基础是否足以支撑,理论框架、模型是否成立,也未知可否。所以这类课题,如果没有相当的研究基础与给力的团队支撑,还是知难而退的好。当然这类选题风险大,出彩的机会也一样大。有实力的研究生可以在充分的了解总体研究状况基础上,灵活运用联想、推理、演绎、判断等思维方式,达到对客观事物的主体认识。还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研究空白和忽略的薄弱环节加以研究,提出独到见解,使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效性。如美国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大多是从公司管理和生产中提出来的问题,在书本上很难找到现成答案。有了新颖观点,论文就有了灵魂。❷“空缺处” “空缺处”是在本学科领域已有人研究但还有探讨余地的选题。或不同意既往观点,或对旧主题独辟蹊径,选择新角度阐述问题;或纠正研究方法的错误或缺陷的选题。可从下列几方面探讨:其成果有无不完备、不深入、不妥当之处?某学科领域中,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已解决的问题中,哪些需要补充或修正?当前理论争议焦点是什么?争论焦点在哪里?代表性意见是什么?占上风的意见有何不足?相反意见有何可取之处?许多重大创新都是建立对权威的挑战,都是在问题的碰撞中激发出火花,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类课题是对前人成果的发展性研究。例如《论时空的现代认识》就是对前人成果扬弃的成功范例。此文考察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把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时空观引入哲学领域,认为时空取决于物质分布和运动状态,是事物广延性、持续性的尺度,时空本质属性是它构成非线性单一的四维连续区,在客观上有机融合而相互制约,是对前人时空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创新。❸多学科“交叉口”交叉学科的背景知识,是思维开阔的重要基础。交叉学科学习对拓展思维非常有益。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综合的趋势。在学科与学科交叉地带,不断涌现一些新的学科门类,如文艺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必然带来新问题,要求研究生在前人尚未探索的多学科交叉新领域选题,在学科综合和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诸如传播社会学,公关心理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就是在学科边缘结合部上开拓、发展的;而接受美学则是对受众忽略的“无人区”的开拓和兴起。在同一部门的各阶段之间也存在这种机遇。比如中国古代文学的1234~1271年30余年时间,杂剧、散曲如何发展?至今仍是研究空白,人们对此不甚了解。采用这种方法选题,要注意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阶段之间的渗透性、互补性、承接性、转折性、突变性等。三、综合比较与社会调查❶ 综合法大致分为“综述”和“述评”两类。“综述”要求归纳、总结学术界对某一问题的全部研究成果。所谓“全部”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全部”,也可以是某一次会议的“全部”。“述评”要求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选择这类课题,首先要全面占有资料,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概括和分类。评价他人成果时,力求客观公正,不带感情色彩;发表自己意见时,要有独到见解,有理有据。❷ 比较法 首先要确认对象具有可比性,即属于同一种类或同一条件、同一关系。既有纵向比较,也有横向比较。纵比是历史比较,即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具体变化,例如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问题,横比是不同的具体事物在同一标准下的比较,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处,并探索原因何在。如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横向比较。 ❸ 社会调查法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注重社会调查,从社会实践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确立选题。真正做到选题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四、材料提取,拟想验证启发法❶ 材料提取法阅读材料是多多益善,要勤于动手、认真思考、归纳分类。要弄清哪些属于本学科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些属于本学科争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反复琢磨和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选题。 ❷ 拟想验证法 是指先有拟想,而后通过阅读资料并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根据自己平素的观察和学习,初步确定选题范围,再阅读大量资料,了解学术界的探讨。如有一位研究生以《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为题探讨国企怎样摆脱困境问题,这个选题就是在搜集大量有关国企资产重组成败案例的资料基础上确定的。 ❸ 启发法 教师在讲授中,将课堂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就某一问题论证的观点、依据、方法给研究生以启发,开拓思路,使其找到合适的选题。如教师讲授市场营销理论时,学生深受启发,联想到某企业加强品牌管理的成功经验,由此确定《关于企业名牌战略再思考》的课题。五、回溯法这种方法是从事物结果或现状着手,进行逆向思维,追根究底,寻找矛盾的根源,确定选题。比如《红楼梦》的研究论文,大多以脂砚斋评语为论据。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这些评语有可疑和自相矛盾之处。如目前已知最早的手抄本乾隆甲戌(1754年)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批语写道:“作书者视女儿珍贵之至,不知今时女儿可知?余为作者痴心一哭,又为近之自弃自败之女儿一恨。”其口气显然出自与“作书者”不同时代的后人。但据大量脂批推断,脂砚斋又是比作者年龄大的至亲好友,参与小说的修改、校定和誊清等工作。如第十三回末批语写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因命芹溪删去。”其中“芹溪”即曹雪芹。1754年曹雪芹30余岁,而批书者已自称“老朽”。这是其自相矛盾处。可疑之点如:甲戌本第一回末批道:“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直至30年后的乾隆甲辰(1784年),才出现第一个全书以《红楼梦》命名的八十回手抄本。在此前所有手抄本均题名《石头记》。但在甲戌本第五回却出现这样的脂批:“设言人亦应如此法看《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如何解释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回溯法”,追究甲戌本发现的经过。1928年2月,胡适发表文章,宣称他买到甲戌本,并公布他研究甲戌本的结果。但此后30余年,胡氏对此书及其来历一直秘而不宣,直到1961年台湾影印此书时,他说:“我当时太疏忽,没有记下卖书人的姓名住址,没有和他通信,所以我完全不知道这部书在那最近几十年时的历史。”据此,有的红学家提出脂批的真伪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如果选这个题目,不妨定名为《脂批疑案考》。六、移植与怀疑法❶ 移植法指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本学科的问题,在正确理解其他学科基本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与本学科特点和规律有机地结合。随着现代科学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打破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是移植法的客观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一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引入另一学科,往往会导致新的重大突破。研究生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与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启发,找到发现问题的工具。在文学研究领域,尝试用移植法写出的论文,如林兴宅以系统方法研究鲁迅的《阿Q正传》,成功地解开了阿Q形象之谜;李正民借鉴熵定律和耗散结构理论研究文学发展规律,提出“文学散化律”和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的新见解;周先民用心理分析方法解释李商隐的“无题诗”,揭示了前人所未道的深层心理奥秘。 ❷ 类比移植法 类比移植的重要前提是必须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或联系点,包括选择类比对象和类比推理两个环节。前者要以研究目的为依据,选择自己熟悉的,或生动直观的东西作为类比对象;后者通过比较考虑其相同点或相似处,找到类比移植的着眼点。类比移植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概念类比移植。如生物学中的“向性”概念,引申到教育领域的师生关系研究上,就出现了向师性概念。教师如何借用学生的向师性特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②理论体系移植。如在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时,可以借鉴美学标准体系———材料美、形式美和表现美,把课堂教学艺术分为教学材料的运用艺术、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的表现艺术。③方法移植。这里既有思维方法移植,又有研究方法移植。从理论发展历程看,理论发展上的任何一次根本性革命,都与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的革命息息相关。方法的移植是最高层次的类比移植。❸ 怀疑法学术无禁区,科学无止境。今日被认为的真理,明天也许就成为谬误,因此对任何理论观点和实践行为,研究生都可以持怀疑态度,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合理性作非绝对肯定,或作否定判断。怀疑必然会引起研究生对事物的重新审视,从中发现新问题。

第一,选题应是选题人感兴趣的问题,这是选题的基本出发点。兴趣是激发人对一事物探索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对他准备研究的问题感兴趣,他就能朝思暮想,全身心投入,就比较容易深入进去,把目标问题琢磨透。从这种意义上说,兴趣是人做事成功的密匙。第二,选题要有新颖性,要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所谓新颖性,就是要求某个选题是前人尚未选过的或是前人尚未详尽、系统探讨过的,这是论文选题的创新性要求。所谓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要某个选题对一个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是有用的;这是论文选题的价值性要求。第三,选题人对自己所选题目要有驾驭能力。即要求选题人对所选题目相对熟悉,了解这一领域或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选题要适中,忌过大或过小。题目过大,涉及的问题过多,超出了选题人的知识结构和驾驭能力。选题人将难以完成。题目过小,涉及的问题有限,难有展开讨论的余地,无法反映选题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幼儿敏感期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选题方向如下:

1、陈鹤琴或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2、试论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

3、试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4、试论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研究

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论幼儿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及途径

9、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10、试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11、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研究

12、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研究

毕业论文可以从专业性原则 、价值性原则 、热门性话题 、可实现原则 、创新性原则去参考选题,再结合自身兴趣,从自己的强势科目入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提供动力,也可以减少很多阻碍。

一、专业性原则

选定论文题目时一定要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题目进行研究,避免跨专业进行选题。比如你是学计算机的,如果选题的时候选择“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进展”,这明显就不太合适。

二、价值性原则

无论是做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选定论文题目时一定要确保自己的研究是有价值的,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XX公司食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这个研究可以解决公司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能够提高公司配送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热门话题

热门话题的优势:一是信息容易收集,一段时间内各媒体会有更多的相关信息。第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你对这些问题有一种个人的感觉。第三,一旦你写得好,你就有机会被相关报刊杂志所采用。

缺点是选择题目的学生很多,他们收集的数据来源相似,写的文章拼凑,从内容到结构几乎一样,很难有新的思路。

四、可实现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是有时间限制的(半年左右),所以在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有题目是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题目,否则将会影响正常毕业。

五、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以及灵魂,社会的进步也都源于创新。所以,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创新性,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